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报装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7-27 00:39:5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报装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报装管理论文

篇(1)

弘扬人文精神是当代任何门类所要涉及到的问题,包装设计也不例外,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使人具备了利用、改造、征服自然的巨大能力,现代科学创造了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无比丰富的物质产品,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唤起了人性中的“恶”的一面,导致物欲横流、金钱至上、道德沦丧、价值崩溃,严重地压抑、扭曲、肢解着人性,窒息、扼杀、吞噬着人的心灵,使人变得狭隘、自私、冷酷、片面、机械、枯燥,这时人文科学主义思潮的崛起是势在必行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人文主义客观上对精神造成压抑的势头有增无减,设计中如缺少人文精神,哲学被全盘否定,人类对极为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对心灵世界的研究也被排除,尤其是反对关于世界和人生终极存在与价值追求被停止,忽视了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精神性需求。高扬人文精神文明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要义,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永恒主题,是指引人类思想文化不断前进的明亮灯塔。

亚里斯多德既是一位哲学家,又是一位科学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是众所周知的艺术大师,但他们同时又是科学家,发明家。新时代的设计师应学会善于将科学与艺术结合,科学技术的实验主义、分析主义的方法大大拓展了设计师的视野,使其设计活动摆脱了手工业时代的封闭性和凝固性,一个重新建构语言符号范式的分析时代对形、色、线,对制作过程、对材料、结构,对创新与科学原理等的理解与尝试都建立在人文思想为主线的大设计观的基础上。

人文即包括文化、哲学、人类学、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音乐等门类,作为服务与人的产品包装设计元素必须要涉及到人文思想,它就像春雨滋润着设计师的心田,在为人类创造物质产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事一种精神活动,包装不仅创造了附加值,更重要的是产生一种文化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提高消费者对商品品牌形象了解的同时更进一步地认知生产的国度、区域、国度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哲学思考、逻辑推理、审美特征、消费心理等全方位的认知、包装既是产品的营销工具,也是企业的商口,传递着更多、更高的文化信息。设计师的高品位的综合素质,设计出高品质的包装产品也是加快商品行销的关键。

1文化哲理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如果不了解民族的文化特征、地域差距,不进行哲学深层思考,不研究人民心理、人类社会学、知识甚少,对文学全然不知、找不准卖点,可想而知商品就难以畅销,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足。无论是人类文化、世界文化、中华文化都是宏观整体中的文化形态,如何分析文化,认识文化、找到解开不同文化现象的钥匙,找到一种像基因那样的文化建构的控制因素,对文化结构分析既把文化分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物质文化、制度性文化与精神文化,除了文化体系的不同而外,普遍存在的是同一文化体系中的不同阶层的文化差别,诠释一件有说服力的作品,除了看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意蕴的解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文化思辩。从工业革命至后工业革命的精神本体的对话,人类生存的数字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跨文化交流盛况空前,跨文化交流中的焦点问题是“误读”,所谓“误读”是人们与他种文化接触时,很难摆脱自身的文化的传统思维方式,往往按自己所熟悉的一切来理解别人。人在理解他种文化时首先按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来对之加以选择、切割,解读必将导致“误读”。“误读”是一个既酿成灾难又能激活创造的奇特的认知精灵,它会导致隔膜、离异。然而,人对人文和艺术品的“误读”会激活想象力和灵感,并可能导致创造的驱动器,但如对商品包装“误读”那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和经济损失,商品要跨国度、跨地域,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量的加大,交流频繁,就更需设计师对他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无论图形还是文本都要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产品品质以及文化背景、材料特质及性能。

谈到哲思,西方哲学和美学流派中的人文主义主潮以极大的努力从各方面为人类精神争得应有的地盘与位置,对以数理逻辑为主导内容,以主观经验为基础和根据的现代科学理性进行不余力的批判,如克罗齐、弗洛伊德、荣格等都对人类情感和生命形式的关注;胡塞尔、海德格尔等的理论建树对传统科学和逻辑理性的攻击与突破,对人的精神领域中非科学、非逻辑、非理性方面的发现与张扬,也是传统人文精神所作的一种现代开拓,对建立在数理科学基础上的近代认识论的批判,为哲学和人文学寻找自身的认识和方法论根基,人文学科要成为“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抗衡,不能没有自己的认识论、方法论基础,近代笛卡尔、康德的哲学基本上以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认识论为基础,伏尔泰在把世界分为自然与历史人文两大部分的同时提出了相对应的两门科学;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主张认识论范围“扩大”到人类文化的其他领域,重视语言、神话、宗教等和艺术直观等认识论功能,找到不同于科学主义的独立的认识论、方法论,有助于使人文科学真正迈入科学殿堂,成为与自然科学并驾齐驱的科学。设计既有科学理性的严谨,又有艺术的浪漫;既有西方文化的精华,又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中国思想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较深厚的人文精神的传统,但它又与西方重视自然科学、高扬自然科学精神不同,中国自古以来重视人自身的精神活动,与人生状态的体验,强调人文精神的贯彻,中国一直讲求着儒学精神,儒、道、释都主张“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自然与人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世界是与人的本性,与人的生命活动,生存方式休戚相关,相互交融的,更多地追求和体验人与自然契合无间的一种人生境界和精神状态,关心人生、人事、重视内在精神境界。

譬如:先秦道家倾向于以人合天;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更崇尚自然、天性,提供通过“坐忘、心斋”等修养方式来超越与自然的差别;孔子“礼学”主张“克已复礼”,目标是使“天道在人道”中得到完满实现。孟子更主张“自我修养,思成尽心”,达到“知天”、“事天”的目的,中国的人伦成分占优势,具有鲜明伦理化倾向。历史发展至今,人文思想发展面不断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加速走向现代化,对于中国的发展包括文化发展,从长远看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步,市场经济在体制性质而言,对于精神文化的建设也有负面影响,有些追逐高利润、高附加值的现象不断出现,过度包装,用有毒有害材料包装,给社会、人类造成危害,只顾眼前小利,丧失了社会责任心和公共伦理道德,这在某种意义是也是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机。

篇(2)

绿色设计的概念经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全社会对环境与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设计机构从对人类的切身利益与持续发展的考虑出发,将生态保护引入到新一轮的设计思维过程中。最早的绿色设计是由英国一家生产洗族用品的公司所研制,在产品设计中采用了"天然可回收的原料,可充式的包装"等环保理念:便于清洁、经久耐用、可反复充装的包装设计有效地解决了一次性产品对其包装资源的恶意耗费,因而,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该产品一经推出,立刻在市场上引起消费者的注目、他们踊跃接受了新的环保消费概念。

在广大消费者积极欢迎环保商品的同时,包装设计师们的社会责任感也被激发起来。在消费者与生产厂家之间,设计师担任了协调合作的角色。他们倡导"绿色消费指南"、使社会各界了解与支持绿色设计;引导"绿色资本家"如何在保护环境的情况下获得利润。到90年代,德国、荷兰、丹麦的企业投入了更多的资金用于绿色设计。"ReUseReFill"的呼声逐渐在世界各地得到响应,许多大型企业都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生产方式,将产品设计中的环保意识提到了战略地位。例如:Philps和IBM在公司的管理体制上建立绿色设计的运作措施,并贯彻到实践中去。"德国蓝天使"这一标志从1978年开始实施,它象征着绿色设计的环保标准;在生产.市场和社会舆论的多方作用下,现在已有了几千种设计获得了这一资格认证。

为了确保自然界维持其正常运作免受人为的破坏,除了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之外,包装设计师开始构思利用纯正天然的材质对包装设计进行革命化的改良,使之能融人生态系统的大循环之中。有似于生命系统的新陈代谢,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一旦这种循环失去平衡乃至遭到毁坏,则为我们生命提供物质基础的生态系统本身也将失去平衡乃至崩溃,到那时地球上的生命离烟飞灰灭也就不远了。因此,这不仅仅是审美的问题,而是根本意义上的生存悠关的问题。于是设计师们设想,如果能将人造物——包装纳入到大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之中,使其材质能以系统接受的方式取之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从而可获得再利用或再生的机会;而不是强索于自然,又以垃圾的形式抛回给自然,最后以毁坏我们生存质量的悲剧而告终——如果能以这种方式使得包装真正地美化我们的生活并随着生活的发展而生长,那么不仅是设计事业的幸事,也是人类的一桩幸事。于是就包装而言,这种生长的概念、这种与环境的亲和力的理念,便成为设计师们自觉的使命,成为其进行包装设计时所考虑的焦点。

基于这样的设想,利用易于溶解的天然材质是设计师最初的选择。粗纤维的植物在作加工处理之后,可以立即成为方便的包装。这些天然可用的材质蕴藏丰富,再生能力强,其本身有时便是最好的包装、例如:蛋壳在造型上有最好的承重能力,它开启了设计师的灵感。在发展中国家,利用椰子壳设计出的碗型容器,可以巧妙地设计成为食品的优秀包装;并且,由于这些材质的相对稳定性,确保了贮存与运输的安全。这种返朴归真的设计也给生活在e时代都市里的人们带来浪漫的感受。

生态保护的观念虽经大力弘扬并已广为人知,但要将包装设计中的环保意识贯彻始终却有赖设计师、厂家以及全社会继续共同的努力。绿色的包装设计从材料的获取到加工都与现存的渠道和生产程序截然不同,在起步阶段毫无疑问地会占据更多的资金、提高产品的成本,使企业面临一定的风险。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随着环保意识在整个社会中的提高并逐步成为公众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的一部分,绿色商品及其包装无疑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企业的生命就在于投合公众的消费行为和欲望。在凝聚着希望与成功的路途上,环保的包装设计可谓任重而道远。

2包装设计与商业道德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利润,一些商业欺诈现象泛滥成灾,不但未能受到遏制反而因技术的现代化而愈趋隐蔽。以低质低价的产品混充优质产品在一些业主看来似乎永远是一条致富的捷径。但无疑这同时也是一条损人利已,从而最终损害社会利益的"捷径’,故而社会逐渐加大了对这种行为的谴责和打击力度。如果说设计艺术不单纯是为了美化我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我们日常生活的质量的话,那么,设计师就有义务推动和促进公平交易的实现。

在只能现察到产品的外包装条件下,包装设计业已成为引导消费行为的重要手段。包装的质量表现、设计的视觉效果能诱导或抵制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为了使优质产品能以清晰的面貌显现在消费者面前,设计师开始越来越频繁地采用水晶般透明的玻璃纸进行包装设计:这与90年代后期欧美等地的产品在选材中流行采用半透明的塑料做法如出一辙。利用包装中的透明性是产品生产厂家表白自己诚实与对产品自信的坦然态度,也虽能有效避免和消除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所产生的困惑。包装在表面采取透明的效果不但使产品的优良品质一目了然;而且在空透与封闭的交织中,包装设计最可能达到亦真亦幻、虚实相间的动人效果。经由这样的设计陪衬,优良产品就会脱颖而出。

除了传统的销售渠道以外,网络经济的发展正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飙升。网络的广泛运用使其触觉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不远的未来,网络生存将成为主流的生活方式。由于网络的普及、中间环节的削减,网上销售的业绩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商场买卖。这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设计师的反思:在无法见到实物的网络上进行交易,如何通过包装设计防止商业期诈现象的出现、以维护商业道德?

我们看到,网络的优势在于它能快速地将产品全方位的信息动态地传达到消费者面前;消费者或使用者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通过网络进行方便地浏览、比较和选择,在购买前还可以在网上进行咨询。为了发掘网络优势,设计师应利用网络的数字化手段,在包装设计中展示图像、标注设计的细节,突出独具匠心的设计技法,使商品生动地、更为立体地显示在屏幕上,并配以商品的图片资料,以防范网络购物时可能出现的欺诈行为。

3包装设计与赝品防范

篇(3)

1视触觉的产生

任何物体都有特定的材质构成,不同的材质表面产生不同的触觉感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肌理感,肌理是物体外表的质地特征,质地的软,硬,光滑,粗糙,从外观上就可以看出。质感可大致分为两种:视觉型和触觉型。表面虽是光亮平滑,但视觉上则令人感觉到独特的凹凸感或粗糙感,此即视觉优先型的质感J。视觉型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触觉。视触觉和真正的触觉通常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视触觉是真正的触觉给人一种经验的反映而已,它是抽象的,在这种条件下,视触觉便成为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通过先前的经验得以产生,再经过编译和转化,成为一种视觉信息,进而对后来的触觉判断产生指导作用。因此,通过视触觉来判断新事物,可以诱导我们接触,也可以警示我们远离。例如:没有人愿意去抓长满刺的仙人掌,看到长长的刺,给人的反映是它会伤人,应该远离。而我们看到婴儿的一双小手,又光滑又柔软,很愿意去触摸一下,这是由于我们过去对这些触觉经验已经在大脑中形成了判断符号,诱导了我们的行为。

2包装设计中材质的触觉感

为保证视觉运动的流畅顺利,包装设计中的各种视觉元素应是目力所及,在知觉容量限度内的,视觉客体必须是可视的,视觉信息要有一定强度的诉求力。视觉语言必须是易读的,各种信息的意义必须易于为人所理解,并具备相应的视觉环境。所以,包装设计中视触觉的导入必须建立在触觉的高度可视化,也就是它必须有较强的视觉传达功能,包装是商品的外表,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是通过包装来实现的。合理地导入可视的触觉信息,可以帮助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欲和认知度。

3包装设计中视触觉的2种形式

第一种视触觉形式是由包装材料本身材质的肌理造成的,它可以是感觉柔软的,坚硬的,光滑的,粗糙的等等,通过包装材料表面材质肌理的视觉触觉感,建立和消费者之间的亲和感和诱惑力,这在目前很多设计中都被广泛采用,例如,想表现具有粗糙原生态的茶叶包装,很多设计师会采用竹木或者粗陶等包装材料来设计,尽可能地把表面肌理触感建立在自然的视觉感受中,通过视触觉把商品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使消费者对商品产生认知并建立购买需求。

第二种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它不仅仅考虑到本身包装材质的选用,而且将所包装的产品材质肌理要素,模拟设计在产品的外包装上,使消费者在第一时间获得对包装商品的认知和识别,这种识别是通过包装的视触觉来完成的。例如,对一盒橙汁的包装设计,可以通过对橙子表皮的肌理的真实模仿,将橙子表皮肌理设计到商品的外包装上,建立较强烈的视触觉感,使消费者很快认识到这盒饮料是新鲜橙汁而不是别的,非常准确和有效地建立了和消费者之间的识别和认同关系。图2是由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设计的猕猴桃饮料包装,他创意性地把猕猴桃的真实表皮材质肌理通过包装纸材的设计,将真实的猕猴桃表皮模仿得非常逼真,使消费者通过视觉判断出商品的属性和相关信息。这样的创新设计是视触觉理念导入包装设计的很好典范。

4实现视触觉导入包装设计的手段

实现视触觉导入包装设计的手后已有:

(1)在商品包装的设计中,将真实的材质和肌理运用到包装材料中去,也就是前面举过茶叶包装的例子,直接运用竹木或陶器等来设计茶叶包装。这种方法也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方法,也是比较传统的方法。

(2)采用模仿的方法,用其他常规包装材料,如纸张,塑料,玻璃等模仿产品特征或某一需要的材质肌理来达到视触觉和真实触觉上的效果,通过这样的设计来建立商品信息对消费者有效的视觉传达。图2就是通过纸材的模仿设计的很好的案例。

篇(4)

现代社会的包装装潢设计日新月异,要求也日趋严格,药品作为一类特殊商品,其包装应有特殊的要求。作为传达药品信息功能的载体,装潢设计已经成为药品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对药品的信息传达和宣传的重任,同时,它也是药品与消费者的心理、生理需求相结合的一门艺术。药品的包装装潢设计通过对技术美学和商品美学的思考和研究,使药品达到物质的使用价值与精神的审美价值完整的统一。本文就药品包装装潢设计的一些特点作一些简要探讨。

1设计要求

1.1科学性

药品包装装潢设计应具备有科学的特征,这是顺应时展的要求。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体现科学技术为设计服务。新的科技成果的采用,新的设计方法,都能使艺术设计产生新的形象,从而促进审美观点的转化。药品的包装装潢设计应当充分利用当代的科技成果,采用最新的工艺手段,这样才能创造出与时代同步,而又为大众所接受的药品包装。另一方面,设计本身应具备科学的便利性,这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要求,无论是在药品的使用上,还是对包装本身而言,都是应当遵从的原则。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23号令对药品包装的文字内容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要求设计者对允许使用的文字根据包装大小合理调整字体、字号、字间距,并且注意设计上的细部处理,这样可使医护人员和使用者方便阅读,使某些着重突出、重点宣传的文字显而易见,一目了然。可见,文字、图形图案编排的科学合理性也是药品包装装潢设计的重点。

1.2审美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美的欣赏水平也不断提高,不同的时代都体现出了不同的审美特征,现代包装装潢设计应顺应时代美学观点,创作出具有现代美、健康美的作品。药品包装的装潢设计长期以来缺少创意,简单的几何图形拼凑、中草药形象的机械挪用,已经成为一种定式。药品的包装装潢设计不应只是程式化的过程,而应该是艺术形式的体现。既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又要体现现代设计特征,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包装设计形式,从而体现包装设计的内涵。

1.3适应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种商品的全球流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药品也不例外。作为促进药品销售的包装装潢设计,国内与国外在适应性设计上还存在着差距,如儿童、老年人使用安全提示、文字编排中普遍缺乏中英文对照、对色彩的认识有所偏差等。不同的民族、国家;不同的文化特征和社会背景都会使药品的使用者产生不同的喜好和认识,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消费心理。为顺应这些需要,药品包装的装潢设计也应当及时转变设计思维,在适应国内消费的同时,还要考虑到适应国外消费者的欣赏习惯,设计出国内外通用的包装。

2设计要素

2.1文字设计

药品包装装潢设计中的文字是向消费者传达药品信息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其包含的内容有:药品名称文字、广告宣传性文字、功能性说明文字、资料文字等。作为包装装潢设计中最主要的视觉表现要素之一,字体设计可以在其结构上可进行加工变化或者修饰,以加强文字的内在含义和表现力。如药品名称文字就可以根据不同药品特点进行设计,中成药可以采用具有传统色彩的书法艺术来表现,西药可采用现代字体的变形处理等,但是,字体设计太过于怪异或采用已被禁止的繁体字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不易识别的困惑,因此要特别注意。此外,药品包装的文字编排设计也是容易忽略的问题,从目前市场来看,药品包装上的文字编排很乱,像国家基本药物、GMP认证企业、经销商、中药保护等等内容随处可见,不符合国家对药品包装的各项规定。同时,文字编排设计也应注意科学性,合理的位置、合理的大小,都是文字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药品名称文字、品名、生产厂家,容量等基本文字都安排的包装的主要展示面上。功能性说明文字、资料文字多编排在包装的侧面或背面,并要求采用规则的印刷字体。

2.2图形图案设计

我们知道,包装中的图形图案总是占据包装画面的大部分,甚至占据了整个画面,故而图形图案在包装画面中位置十分重要。出色的图形图案往往会吸引人们的视线,成为传达商品信息、刺激消费的重要媒介。因此图形图案设计应典型、鲜明、集中和构思独特。图形图案设计的重要作用在于:它以艺术的形式将包装内容主题形象化,人们单凭视觉即可直观的从图形图案中,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到商品内容及所带来的需求欲望。如西药产品包装中图形图案设计可采用较抽象、简洁的图形,表示科学化、现代化、疗效效果,给病人以信任感,而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受;中成药的图形图案设计则可以体现中华传统医药的特征。

2.3色彩设计

色彩是视觉传达力最活跃的因素。色彩的识别性、象征性、传达力都能影响到商品包装的最终传达效果,因此,色彩的应用既要美化商品,还要科学准确。色彩的象征性是药品包装色彩设计中最有影响力的因素。在药品包装中,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药品功效,如消炎、降热、镇静类药品宜采用具有凉爽、安静感觉的蓝色和绿色进行设计;对维护健康的保健滋补药品宜采用具有活力、积极感觉的红色和黄色进行设计。药品包装中的色彩设计应反映药品内容及性质,迎合患者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此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对色彩的认识和喜好都不一样,其象征意义也各自不同,所以在色彩的运用上,切不可“按方抓药”,应该灵活运用,并要注意象征的准确性。

3设计程序

药品的包装装潢设计是药品包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一个药品的包装装潢设计应经过以下步骤:准备阶段——设计阶段——生产阶段。

准备阶段也是提出问题和调查分析的阶段,它是包装装潢设计的起步,是设计者在孕育装潢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准备阶段的目的是了解药品的一些特征,以便进一步的做好以后的设计工作,如果以一般的消炎药品为例:设计前应充分了解药品的属性特点、状态、用途、原料、性能、规格、使用对象的年龄、心理以及药品保护措施等,以确定消炎药品是采用泡罩包装还是瓶装、以及包装的大小、材料、容量、销售包装的尺寸和采用什么样的色调等。

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构思和确定设计方案。药品包装装潢设计的构思主题可以在品牌、药品名称、消费者和图形图案之间圈定。不同的药品可采用不同的构思,以消炎药品为例:要让消费者了解到药品的药理特征,就可采用以药品名称为主的设计方法,把药品名称置于包装的主要展示面上,使消费者能从药品名称上了解该药品的功效;如果消炎药品若想取得消费者的感官认可,色彩的选用则适宜采用蓝色或绿色等具有凉爽、安静感觉的色调,可使消费者产生平静的心态;在字体设计上,品牌与药品名称所采用的字体应规范,大方得体,容易识别,不应出现怪异的字体和繁体字。不管怎样,不论设计从何入手,都要以充分、正确地传达药品信息为目的,才算得上合格的包装装潢设计。一般情况下,药品包装装潢设计应有多个方案进行选择,方案越多,可供选择的余地越大,满足社会的需求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方案选定后,应提请委托单位进行审定。

篇(5)

一、网络保险的特性及主要业务内容分析

(一)网络保险的特性分析

与传统保险方式相比,网络保险主要有以下特性:(1)可以降低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的运营成本。据美国布兹艾伦与哈米尔顿计算显示,通过因特网向客户出售保单或提供服务要比传统营销方式节省58—71%的费用;(2)可以拓展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3)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营销手段;(4)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交互式交流工具;(5)提供了较高水平的信息服务;(6)为客户提供了一种便捷的工具;(7)使客户能够享受个性化服务;(8)降低了保险公司的风险;(9)能更有效地保护客户隐私;(10)虚拟化的交易方式。

(二)网络保险的主要业务内容分析

1.宣传和推介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和业务员。通过网络保险站点,不仅能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实现在因特网上进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的形象宣传、产品推介等功能,还能展现业务员的个人形象,布置个性化的保险橱窗,展示业务员的个人特长。

2.提供信息咨询服务。通过网络保险站点,不仅能向客户提供本公司的历史介绍、财务状况、保险产品种类及费率等信息,而且还能及时地给他们提供国内外全面、丰富的保险新闻、政策法规、监管机构要求等信息;也能给他们提供丰富的保险入门知识、国内外保险课题的深入探讨以及丰富的保险相关院校、机构的培训资料。

3.提供分析、选购保险产品的服务。在网络保险站点上,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应开发专业的保险需求评估工具。通过点击它,客户便可以轻松地获得从初步到精确、从综合到分险种的需求分析。在充分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客户既可自行比较、选购各种保险产品或套餐,也可简单描述个人情况,让保险需求评估工具为其分析,度身定制投保方案,从而使客户全面享受个性化的服务。

4.提供在线投保服务。在客户选定需要购买的保险产品之后,网络保险站点还应提供在线投保服务,即提供客户通过网络完成在线购买申请、在线核保、在线支付保险费用和在线获取保单等。

5.提供在线理赔服务。通过在线理赔服务,不仅应提供理赔作业流程、注意事项、争议解决办法以及查询理赔所需单证和出险联系电话地址等服务,而且应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报案服务系统,及时反馈客户投诉,并提供划拨赔款到客户指定账户的服务。

6.提供在线交流服务。通过在线交流服务,客户不仅可就任何有关保险的问题,向保险专家请教并得到及时解答,而且可以在BBS论坛上畅所欲言,发表对保险的各种看法和投保的心得体会,结交朋友,寻求帮助;保险业务员也可以及时与同行交流专业经验,结识新的朋友。通过在线交流服务,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还可以通过它征求客户就某种保险产品的意见,以及在某些市场上推出新的保险产品时进行市场调查。

7.提供在线导航服务。作为一个好的网络保险站点,还应提供到保险有关站点的链接。这不仅有助于客户获取丰富的保险信息,也便于客户“货比三家”,从而坚定客户购买保险产品的决心。

二、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一)国外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网络保险最早出现在美国。美国国民第一证券银行首创通过因特网销售保险单,仅营业一个月就销售了上千亿美元的保单。1997年初,81%的美国保险公司至少有一个网址,其他末设网址的保险公司也计划尽快设立。但绝大多数网址只提供有关保险市场和购买的信息,并帮助客户决定他们购买保险的内容。为了提供更多的服务,保险公司需要把它们的网址与其经营业务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不过,只有10%的保险公司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保险公司正为具有非常广阔前景的网络直接销售保险做积极的准备工作。199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网络保险服务公司INSWEB用户数是66万,1999年增加到了300万。Forrester调查显示,1997年,美国家庭购买的汽车、住宅、人寿保险金额是3.91亿美元;1999年大约有70万户美国家庭在网上购买了价值5亿美元的汽车保险;2003年,美国家庭购买的汽车、住宅、定期人寿保险金额将达到41亿美元;2004年,美国家庭购买的汽车保险金额将达到118亿美元,还有300户的美国家庭购买价值12亿美元的家庭保险。

1997年,意大利KAS保险公司用微软技术建立了一套造价为110万美元的网络保险服务系统,并在网络上提供最新报价。该公司月售保单从当初的170套上升到了19四年初的1700套。英国于1999年建立的“屏幕交易”网站提供了7家本国保险商的汽车和旅游保险产品,用户数量每个月以70%的速度递增。

1999年6月,日本的AmericanFamily保险公司开始提供可以在网上申请及结算的汽车保险。同年9月底开始推出电话及因特网销售汽车保险业务的日本索尼损害保险公司,到2000年6月19日通过因特网签订的合同数累计已突破1万件。日本朝日生命保险公司于2000年4月7日宣布,该保险公司决定与第一劝业银行、伊藤忠商事等共同出资设立网络公司,专门从事保险销售活动,并于2001年1月开始正式营业。

IBM对全球160位保险公司资深董事,特别是对40多家保险与金融服务公司及客户群体的调查显示,到1999年末只有不到3%的保险公司允许投保人通过因特网进行咨询或更改保单,但到2004年此数字将上升到49%。

(二)国内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从1979年12月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至今,我国大陆保险公司已经由1家发展到26家,险种由30多个增加到1000多个。虽然我国保险业务的全面开展和发达程度远远落后于美国等一些国家或地区,但是我国的网络保险几乎和国外同时起步。1997年11月28日,国内第一个面向保险市场和保险公司内部信息化管理需求的保险行业的中文专业网站——中国保险信息网诞生,2000年7月1日更名为中国保险网。

目前已有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营业部、泰康保险公司和平安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在中国保险网上,通过在线投保、实时核保或延时核保的方式销售保险。据统计,共收入保费近200万元用信用卡支付的占实时核保的30%以上。

2000年末,我国已有近80家保险网站,经营险种涵盖了人寿保险、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旅游交通保险等近100个险种。2000年8月16日,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宣布其全国性电子商务网站全线开通。它是我国保险业界第一个贯通全国、联接全球的保险网络系统。据介绍,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计划在3年内将电子商务业务量提高到整体业务量的10%至15%。2000年9月22日,由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独家投资建设的大型保险电子商务网站——泰康在线正式全面开通,它是我国第一家由寿险公司投资建设的、真正实现在线投保的网站;也是国内首家通过保险类CA认证的网站。2001年9月,泰康人寿完成了国内第一例网上保险理赔案。据计算机世界市场研究中心调查结果显示(2002),目前国内已有60%的保险公司开通了自己的网站;24%的保险公司计划在近期内开通。在这些已经开通了网站的保险公司中,有20.8%的保险公司已经实现了某些险种的网上销售;8.3%的保险公司正在建设中;41.7%的公司计划实施;只有29.2%的保险公司近期没有实施网上保险的计划。

而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最近对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武汉和哈尔滨等城市作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众对于网络车辆保险的态度是:47%的被调查者希望尝试网络保险;而被调查者希望通过上网保险的险种主要集中在机动车辆保险(40%)、人寿保险(31%)和儿童保险(19%)。另外,有人预测,到2005年国内的网络保险业务量将达到总业务量的5%。而占据重要份额的车辆保险在因特网的运用和发展前景将是最为看好的,保守估计,网络车险的总成交额将可能达到50亿人民币。

三、网络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关于加快推进保险业信息化进程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广泛应用,即网络保险的出现包括美国在内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在如何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外国的大保险公司不会比我们有更多的经验。因此,我们应当抓住时机,加快我国保险公司信息化进程。笔者认为,在推进保险公司的信息化进程上,政府也可采取诸如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可以部分抵消税收、税前可以预留部分资金用于信息技术改造等一系列措施,激励和推进保险公司的信息化进程。

2.关于同时推进企业内外部网建设的问题

网络保险不仅应包括面向客户的网站建设,还应包括构建公司内部的信息系统。一般来说,企业建设面向客户的网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介本公司、销售保险和了解客户需求,因此面向客户的网站建设应始终以向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宗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网站的设计上,应注意以下问题:(1)在网站中不仅要有保险产品的信息,还应有公司自己的详细信息。因为只有客户对你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才有可能和你建立业务上的联系;(2)在网站中不仅要有公司自己介绍的信息,还应提供有关保险行业的新闻、保险案例分析、专家的专题讲座以及保险基本知识等;(3)在网站中不仅要介绍公司自己的保险产品,还要对各种保险产品的利弊进行客观分析。如果有可能,还要把它与其他公司的同类保险产品进行客观对比,让客户真正地感觉到你在设身处地地为其服务;(4)在网站系统中,客户不仅应能够完成保险的购买,还应能够完成退保、索赔、投诉以及提交反馈信息和建议等。

国外的研究表明,只有公司在进行大量的信息技术投资的同时,并对企业的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予以调整,才能真正降低企业内部活动的成本,并提高企业内部活动的效率。因此,在构建内部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对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予以调整。

3.关于选择合适的网络解决方案和容易记忆的域名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网络解决方案大体上有三种:(1)自建。对于安全性要求很高、信息技术人员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都可以由自己建立。但它需要从接人服务商那里租用专用线路,因此成本较高;(2)专用型虚拟主机服务。对于企业不是很大且技术人员比较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把自己的服务器放到接入服务商的机房或租用接入服务商的专门服务器,是一种比较安全、经济的最佳方案;(3)共享型虚拟主机服务。对安全要求不是很高、经济实力有限的小型企业,可以选择和其他多家公司共同租用接入服务商的服务器。

由于网络保险直接涉及到资金的划拨,因此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笔者建议大中型的保险公司最好选择第一种方案;对于虽然涉及到保险买卖的中小保险公司,可以选择第二种解决方案;对于不在网上进行保险买卖,只是通过网络对外宣传的保险公司来说,可以选择第三种方案。

对于选择好网络解决方案的网络保险公司来说,下一步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选择一个好的域名。好的域名标准,首要的是容易记忆;其次是应和企业名称或业务有一定的关联。

4.关于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的问题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显示:66%的被调查者最关心投保后支付保费的转账安全性。安全问题是阻碍网络保险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对网络安全造成的威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来自公司内部的不当使用。对于这类威胁,目前采取的防范措施主要是建立“信息系统审核”。它的主要功能是记录下每个使用者在系统内做的任何事情,以供将来查证使用;另一类是来自外部未经授权的存取。对于这类威胁,目前采取的防范措施主要有在内部网络与因特网中间架设防火墙、采用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数字签名和安全协议等。防火墙主要是通过监管网络安全协议、通讯包、网络服务及网址等方式来确保网络安全;通过加密技术实现信息交换过程中的保密;通过密钥管理技术实现密钥交换安全可靠,防止密钥泄密和非法更改密钥;通过数字签名技术实现对原始报文的鉴别和不可抵赖。SET和SSL是最常用的两种安全交易协议。SET协议安全性高,但其复杂程度高,因此应用较少;SSL协议安全性较差,但实现容易,应用较多。不过,为了保证网络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交易的安全性,笔者建议网络保险公司应尽可能地选用支持SET协议的系统。

5.关于选择恰当的保险险种的问题

如前所述,我国公众希望通过上网投保的险种,主要集中在人寿保险、机动车保险和儿童保险;而对于诸如家庭财产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企业财产保险等保险金额比较高的险种,仍希望得到专业保险人士的技术咨询服务,通过更为稳妥的传统的投保方式进行投保。因此,网络保险公司在网络上推出保险险种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先把客户愿意通过网络购买的小额险种搬到网上,而对于一些大额险种等时机成熟时再推出。

6.关于培育网络保险集市的问题

网络保险集市就是在网络上提供一个场所,使客户能在这里找到大量的保险公司,方便地了解各个公司的基本信息或查询各个保险公司的某一险种的有关信息,并对该险种的优劣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最。佳的公司进行投保。网络保险集市不仅会给客户带来方便,同时也会扩大保险公司的影响和业务量。因此,我国务保险公司应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或中国保险学会的组织下,全力支持并在网络保险集市上展示自己,进一步推动我国网络保险集市的发展。

7.关于全力开发国内市场和积极地开拓国外市场的问题

我国保险市场潜力还很大,因此我国保险公司应以网络为手段积极地深挖国内市场潜力。另外,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保险公司将不得不在世界市场上和国外同行展开竞争,所以与其等着几年后被动挨打,还不如主动出击,积极地利用网络保险远距离作战的优势,尽早建设公司自己的英文站点或在国外设立镜像站点,到国外市场上积累与外国竞争对手进行竞争的经验。

8.关于吸纳优秀人才和对已有员工在职教育的问题

网络保险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开拓,不仅需要大量的业务人员,还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据笔者所知,我国的许多保险公司有一个规定,即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技术人员都必须完成一定的保险任务。似乎这条规定能为公司增加一点业务量,但是它无形之中就把一些优秀的保险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拒之于门外。笔者认为,这肯定是我国保险业从业人员知识水平低于其他金融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我国保险公司要吸引到一流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必须破除这条不成文的规定。

除了应在引进人才上下功夫之外,还应该重视对已有员工进行保险专业知识、外语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再教育,通过再教育提高公司员工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规范公司的管理,让公司员工各司其职。

参考文献

[1]韩艳春。1999年各大洲及国际组织保险业务情况统计[J].保险研究,2001,(5)。

[2]陈丹宇。谈美国网络保险及其启迪[J].保险研究,1999,(11)。

[3]王文祥。同外资保险业较劲——中国保险业绝对差距与相对优势[J].武汉金融,2000,(3)。

[4]杨萍,田志龙。网络时代给中国保险业带来的启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0,(11)。

[5]古斋。中国网上保险:犹抱琵琶半遮面[J].中国保险,2000,(6)。

[6]何琳。网络保险——全新的保险营销方式[J],中国保险,2000,(3)

[7]董巍,赵虹。网络保险商机无限[J].北京:中国保险,1998,(11)。

[8]胡颖。面向新世纪的保险创新[J].中国保险,1999,(12)。

[9]东民,文强。网络保险谁人青昧[J].中国保险,2000,(9)。

[10]龙武,海强。网上保险:走出深闺待人识[J].中国统计,2000,(5)。

[11]王福新。中国保险业如何应对网络时代[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8)。

[12]袁兵兵。国内保险业:快快打开通向互联网之门[J].四川金融,1998,(11)。

[13]张勇。网络保险的风险及管理[J].上海保险,2000,(3)。

[14]石卫星。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网络革命对传统保险模式的冲击[J].上海保险,2.000,(7)。

[15]庄宏献,等。网络时代的保险经营——发展我国网络保险的思考与建议[J].上海金融,2000,(12)。

[16]黄奇,等。数字经济2000[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0.

[17]黄楚新,张鹏。无限风光在“险”峰[N].计算机世界报,2000—04—3.

[18]人民日报网络版编译。日本即将设立第一家网上保险销售公司[N].人民日报网络版,2000—04—07.

[19]中国公众如何看待网络保险[N].国际金融报,2000—09—20.

[20]关晋勇。三年后保险限制将被撤消竞争箭在弦上[N].中华工商时报,2001—11—13.

篇(6)

一、03年到06年耕地保护状况及面临的困难

首先,耕地保有量稳中有增。一是新增耕地超过建设占用耕地。2006年与2003相比,永州市新增耕地比建设占用耕地多0.3065万亩。二是耕地保有量增加。永州市2006年耕地保有量为513.7382万亩。比与湖南省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面积增加0.4343万亩,完成了湖南省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任务。其次,基本农田保护基础工作有所加强。一是完成了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二是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各项法律制度。及时掌握了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动态情况,确保了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三是开展了耕地保护情况调研。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县区加以整改,增强了县区保护耕地的意识和责任。第三,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目标。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控制在省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内,从源头上保护了耕地。同时,凡经批准的建设占用耕地的项目,一律实行了先补后占或按规定的标准足额缴纳了耕地开垦费,严格执行了补充耕地与建设用地项目逐一挂钩制度,确保了占补平衡目标的实现。第四,认真实施土地开发整理。2006年,永州市全市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2个,争取国家、湖南省投资6397万元,整理面积3164.19公顷,新增耕地471.12公顷,使2万人受益。第五,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案件得到严肃查处。2006年,永州市共查处土地违法案件369宗,其中违法占用耕地29.61公顷,查处率100%。乡镇、村组企业违法违规占用耕地18宗,面积9.5公顷,100%查处并结案;农村村民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房357宗,面积15.5公顷,大部分已处理到位。

同时,耕地保护中面临着人均耕地面积少、项目建设占用耕地面积逐年增大、农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减少耕地多、乱占滥用耕地现象比较严重、耕地质量下降等困难和问题。

二、对策建议

(一)建设用地要有序规划,力求"少而精"

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除生态退耕外,耕地减少的最大影响因素是建设占用耕地。因此,首先必须要明确用地的用途,若是工厂,一定要远离农田,不能影响农作物产量;其次,在进行用地规划时,尽量少占耕地或做到不占耕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再者,铁路、公路的修建应尽量避开耕地,如绕道、打隧道或在穿过农田保护区的区域上方架桥,车辆从桥上通过,桥下耕地则不受影响;此外,还应加强旧城区的改建。永州市零陵区是一座古城,对于一些既无文化价值又不能作为居住用途的建筑应该拆除,另行规划重建。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通过增加容积率、开展共同协作的方式以减少辅助设施的占地等方法来节约用地。

(二)补充耕地要“多而广”

1.开垦荒山,增加耕地。荒山不仅可以作为建设用地扩张的考虑对象,也可用于耕地的开垦,如在坡度适宜的荒山上改良土壤,开垦梯田。

2.进行土地整理。有些地方农田并不宽裕,而各类农宅村舍还零散地点缀在农田之中,更将农田挤得支离破碎,既占用了"寸金之地"的良田,也给规模耕作制造了障碍。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进行土地整理,提高土利用率。

3.回收土地,增加土地储备量。土地的收回对象包括土地使用合同到期的、使用划拨土地单位搬迁的、停止使用原划拨土地的以及公路、铁路报废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这项工作往往会拖上几年甚至几十年,有的时候收回的土地得不到再利用,导致因建设需求而进一步蚕食耕地。此外,村集体也应加大土地回收的力度,以便进行统一管理,更好地利用、保护耕地。

4.及时复垦。因挖损、塌陷等造成耕地破坏的,由用地单位和个人负责复垦;灾区耕地的恢复,首先安顿好受灾人员,而后对损失面积全面核查、落实责任到乡、村、组和每个灾民,各方协助,及时全力进行复垦和整理,以期重新利用,尽快种上农作物。

(三)严禁占用耕地和随意扩大建筑使用面积。

当前,出现了随意增加建筑使用面积的现象,房产证上规定的是150m2,调查结果却达到了180m2,这种现象多出现在农村,村民们通常会在屋后、农田的旁边、或者干脆就在农田上加盖矮房矮棚。对于这种违法行为,基层政府所要做的不仅是强制执法,更要进行教育。

(四)加强思想认识,作好基础工作,预防耕地再度损毁。

永州市曾因强降雨而致受灾面积大,灾情严重,损毁的多为基本农田,恢复的难度较大。我们要做的,一是要加强耕地保护的认识,二是完善体制,加强基础建设,由政府牵头组织农业、水利等有关部门,对农田、塘坝和河道进行勘测和规划,投资建造和加固防护堤、防护坝,清淤河床和塘泥,以便泄洪分流和蓄水;还可以在耕地的周围挖造水沟水渠,便于引流排水和拦劫水源,防止水旱灾害的再度重创,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结语

篇(7)

一、薪酬相关概念解析

(一)薪酬结构

广义的薪酬即报酬,是指企业员工因向企业提供了劳动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回报。报酬可分为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两大部分。

内在报酬是员工由工作本身而获得的满足感,是精神形态的报酬。包括:参与决策权;自由分配工作时间与方式;较多的职权;较有兴趣的工作;活动的多元化。

外在的报酬则以物质形态方式表示,包括直接的薪酬、间接薪酬及非财务性报酬。其中,直接薪酬则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股票期权等;间接薪酬即各种福利;非财务性报酬是指与职务相关的一些特殊待遇,如私人秘书、动听的头衔、偏爱的办公室装潢、特定停车位、宽裕的午餐时间等。

狭义的薪酬,则指企业向员工支付的各种形式的现金和实物,是广义薪酬中的外在报酬部分,也可称为货币性报酬或经济性报酬。

薪酬应该包括:基本薪资、奖励薪资、附加薪资、福利。

基本薪资根据员工的工作熟练程度、复杂程度、责任大小、以及工作强度

为基准,按员工完成定额任务的实际劳动消耗而计付的薪资。它是员工薪资的主体部分和稳定部分。

奖励薪资根据员工超额完成任务、以及优异的工作成绩而支付的薪资。其作用在于鼓励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所以又称“效率薪资”或“刺激薪资”。

附加薪资为了补偿和鼓励员工从事特殊工作而支付的薪资。它有利于吸引员工从事某些对公司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工作。

福利为了吸引员工到企业工作或维持企业骨干人员的稳定而支付的作为基本薪资的补充的若干项目,如失业金、养老金、午餐费、医疗费、退休金以及利润分红等。

(二)薪酬功能

一般来讲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具有以下三种基本功能:

1、维持功能。也可以称为生存功能,即薪酬要能换得劳动者维持其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物质。包括基本的吃、穿、住、行等方面的物质。其基准是最低生活收入。

2、保障功能。保障功能指劳动者所获得的薪酬收入除了必须满足其本次的生存需要的花费之外,还要能提供保障劳动者为下一次的劳动提供所花费的“维护”成本的支出。

3、激励功能。激励功能是指劳动者提供了超过工作标准的劳动所获得的补偿收入。它是按“劳”分配的表现形式之一,多“劳”多得。这里的“劳不仅包括简单意义上的体力劳动,也包括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技术创新劳动、管理创新劳动等。

二、保险营销员的薪酬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保险公司薪酬策略的缺失已经导致了薪酬管理方面的种种问题,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系统性低,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

保险公司的营销人员薪酬管理体系往往是通过多次的薪酬改革形成的。在改革过程中,不同时期会制定出不同的薪酬管理体系,这些体系多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如基本工资调高、增减福利项目等,并非全盘考虑,这就有可能忽略工资、奖金和福利等薪酬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同时由于不同时期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人员的差异性而导致设计不够系统化,各种制度强调的导向分散或都强调同一导向,使各项制度的综合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使保险公司不能取得长期的竞争力。如底薪+提成制,多数中国保险公司采用只此种分配制度。一般企业底薪200——600元,提成比例根据销售额大小从1%——10%不等。另外,也有保险公司根据销售指标的达成比率提取,提成收入占总收入的60%——80%。这样使得营销人员的才能不能完全的发挥出来,不利于保险公司销售业绩的提升。

(二)薪酬与经营战略错位

这方面的表现很多,如有的保险公司声明它的战略之一是成为市场上的领先者,但该保险公司却将薪水标准定位于中档水平,且奖金只授予做出出色业绩的营销人员。保险公司往往着重于奖励短期经营业绩,这易于导致营销人员的短视行为,可能会放弃或忽视一些对于保险公司长远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工作,如新市场的开拓。每个保险公司都希望利润最大化,应该强调保险公司整体业绩,团队协作,但实际中却往往过分强调营销人员的个人业绩考核与激励,这必将会影响到营销人员之间的协作精神,从而影响组织整体的运作能力,最终导致保险公司经营管理链条的断裂;而过分强调团体的利益,又会使营销人员产生吃大锅饭的思想。

(三)缺乏考核基础,无法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薪酬的激励力度取决于薪酬与绩效的匹配程度以及营销人员个人利益与保险公司利益的结合程度。目前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仅仅把薪酬作为员工收益的一种支付手段,并不重视薪酬的激励功能,尤其是长期激励作用。如平安历来的销售人员分配模式都是低底薪+中等水平的提成。销售人员的收入多少仅只与销售业绩即保费收入有关,完全是数字说话。而是否配合公司的整体需要,是否有有效的信息反馈等似乎一概与销售人员无关,对于公司管理层的一些部署和要求,做好了是应份,做不好就扣罚,造成销售人员与管理人员不免有些对抗情绪,不合作情绪。出于物质需求、出于经济需求销售人员也会尽力争取更多的保费、更好的业绩,但这在销售人员看似乎只是个人的事,公司对己身只有束缚而缺乏指导、激励。销售人员对公司也渐趋漠不关心,使得保险公司失去活力而影响保险公司的发展。

(四)较注重物质报酬,不注重非物质报酬

薪酬系统作为保险公司激励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需要其他激励制度来补充,特别是非物质报酬的激励手段,如建立起包括保健计划、非工作时间的给付,以及较宽裕的午餐时间、特定的停车位,还包括参与决策、承担较大责任、个人成长的机会、活动的多元丰富化等等。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尚未真正认识到非物质报酬的重要性,对非物质报酬的激励手段也较为忽略,从而造成营销员的浪费和保险公司的损失。

三、保险营销员的薪酬管理制度改革方向

(一)改革营销员的福利制度

1、实行等级福利待遇

长期以来,福利平均主义盛行,福利与营销员的业绩没有太大联系,对营销员起不到多少激励作用。完善营销员等级福利待遇制度,设立营销员等级,从体制上杜绝福利平均主义的弊端,根据营销员的等级不同分为不同的福利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员享有不同的福利待遇。

2、实行保险公司福利形式的多样化

有的保险公司没有考虑到营销员的个性化需求,福利物品与营销员的需要相脱节,力求用一种物品去满足所有营销员的需要,营销员并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福利状况。实行让营销员自由选择他们所需要的福利,象自助餐一样,因此这种福利形式称为自助式福利。营销员要什么,保险公司就发什么。如公司可以以福利包的形式,提供一揽子福利形式,不同层次的营销员有不同的福利金额,营销员在自身等级所确定的福利额度内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福利组成形式。

3、营销员参与福利的设计

包厢公司让营销员参与到自身的福利设计中来,以通信福利为例,营销员可以自由选择领取通信津贴,自己解决通信问题;也可以不领取通信,使用公司的通信,一旦员工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对自己福利形式的发言权,则工作满意度和对公司的忠诚度都会得到提升。

(二)建立有效的保险营销员经济增加值激励体系

经济增加值(简称EVA)是从税后净营业利润提取包括股权和债务的所有资金成本后的经济利润,是公司业绩度量的指标,衡量了保险公司创造的股东财富的多少。基本计算公式是: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其中,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率公司使用的全部资本

资本代表着向投资者筹资或利用盈利留存对保险公司追加投资的总和。如果管理者能有效运用资产,那么获取相同税后净营业利润所需的资本将减少,而盈余现金就能回报给投资者用来投资其他保险公司。通过向管理者收取资本成本,可以鼓励管理者高效利用资产,为股东和债权人负责。

EVA的奖金额度是通过公式每年重新计算的,根据EVA的计算公式,当EVA为零时,保险公司经营产生的效益刚好等于股东期望回报;当EVA大于零时,超出零的部分为营销员为股东创造的超出预先期望的回报,保险公司可以将超额的EVA按预先设定的比例分配给营销员作为奖金,则超额愈多,营销员所获得的奖金就愈多;营销员的奖金完全来自于营销员所创造的价值,对股东而言是没有成本的。当EVA小于零,即保险公司由于历史问题计算出来的EVA为负值时,由于营销员的努力,使负值的绝对值变小,则营销员也可以根据二者的差值获得相应奖励。

保险营销员经济增加值激励体系建立的具体措施有:首先明确每个保险营销员所要承担的公司资本成本,只有当他们明确自己所负担的资本成本时,才会知道自己所获奖金的基数。其次,当EVA值大于零时,确定保险营销员的奖金比例,营销员的销售额越大,奖金比例也越大。

EVA方案中,并不是所有的超额奖金都一次付给营销员,EVA预设了奖金库,用以保存部分超额奖金,只有在未来数年间EVA仍然维持原有水平时,这些奖金才付给营销员,如果EVA下降了,滚入下一年度的奖金就会被取消,奖金库使营销员承担奖金被取消的风险,能鼓励他们做有利于保险公司长期发展的营销策略,并谨慎地权衡收益与风险,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营销员的短期行为,保证了业绩的可持续性。

(三)健全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考核体系与保险公司的管理制度具有相当的关联性,为营销员的行为提供了指导和规范的一整套准则。建立有效的考核组织保障,建立考核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加强考核主体和被考核者的培训阐明考核的目的主要在于帮助营销员提高个人技能、素质,从而改善营销员个人和公司的整体绩效,而不是为难谁,不是人为地制造麻烦,帮助被考核者的排斥心理,或者是对考核寄予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并把本期内的考核指标及其权重公布,明确公司经营目标在考核体系中的体现。

结束语

保险公司保营销员工作具有时间随意性和自由度大,工作场所流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保险公司的活力大小,很重要的在于薪酬管理体制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调动营销员的积极性。这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回避、又迫切需要取得突破的重大问题。保险公司只有改革现有的新酬管理体制,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最终实现保险公司最高利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冉斌.薪酬设计与管理[M].深圳: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97-103.

[2]苏冬.保险经纪公司薪酬激励机制建立初探[J].上海保险,2002(4).

[3]何燕珍.竞争力导向型企业薪酬水平政策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8).

[4]彭璧玉.战略薪酬模式的选择[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6).

[5]陈思明.论现代薪酬管理的理念及其特点[J].同济大学学报,2004(4).

[6]何燕珍.企业薪酬管理发展脉络考察[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1).

[7]王凌云.论企业薪酬战略与经营战略的匹配[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1).

篇(8)

根据省公司要求,乡镇供电所必须开展综合业务监控工作,为供电所的核心指标实时监控提供术支撑。在此基础上,各单位在其所辖的供电所建设了综合监控室,实现了实时监控供电所的核心指标功能。研究得知,由于大多数供电所受人员力量不足、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等因素影响,难以实现供电所监控室的正常运行。在现有的供电所人力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供电所综合监控室功能,探索供电所管理提升新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供电所综合业务平台建设背景及应用评价

1.1 “大服务”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供电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供电所作为服务客户的前沿窗口,在人民群众用电需求不断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如何高效解决客户服务中的问题,建立健全问题导向型供电所综合业务过程管控体系,创新主动优质服务的新思路,实现农电管理工作新提升,是广大电力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

1.2 “五位一体”深化应用

供所业务涵盖面广、综合性强,涉及营销、生产等多个方面,各个环节繁琐且衔接紧密,需各专业岗位密切配合,统一协作做好客户供电服务工作。在“五位一体”工作机制深化推进中,供电所管理仍存在营销服务、生产运维不协调、不统一,从而影响客户用电服务的问题。仅靠所长全面协调难以满足工作需求,亟待改变传统管理模式,构建各专业、各业务密切配合、高效衔接的综合业务管控模式。

1.3 供电所基础管理信息化需求

随着供电所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营销、生产、调控等系统功能持续完善,供电所实际应用得到了推广。而供电所结构性缺员的问题,在各个市县公司普遍存在,部分供电所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技术等级较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等问题,难以有效实现供电所精益化管理水平提升。

2 智能化综合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智能化供电所综合业务平台的设计,需要从安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易维护性等方面进行考虑。电力系统作为重要的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中必须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网络建成灵活、以扩充的弹性网络平台,充分留有扩充余地;采用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可管理和易维护性。下文对基于智能化供电所综合业务平台的建设进行深入分析:

供电所综合业务监控室是以服务乡镇供电所日常管理、提升班组业绩为目标,围绕依托用电采集系统、智能配电网监控平台等信息系统,实现供电所综合业务管控。

2.1 供电所营销服务数据监测管控

供电所营销服务数据监测管控包括:核心业务指标监测和业务指标全过程管控两种。核心业务指标监测通过对供电所营销、生产核心指标的监测,掌握核心指标实时信息,及时下载传递异常数据,为现场管理与消缺提供数据支撑,便于供电所对监控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制定整改措施和治理方案,促进业务核心指标的提升。

业务指标全过程管控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2.2 供电所优质主动服务提升管控

与配网抢修指挥中心对接,承担95598接单、派单等工作,并监控“互联网+主动服务”智能化功能的实现,达到服务全过程的可视化。利用云图像系统与微信平台,更好更快地服务于客户,联系专业人员协同解决客户用电问题。开发低压配网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监测系统,实现对配电台区三级保护器的在线监测、分析、预警和干预。同时,实时监控供电营业厅人员服务行为,为客户提供温馨、热情的服务。

2.3 供电所突发事件调度协调管控

遇到突发应急事件时还能承担供电所应急调度中心职能,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理。从而,建立更加科学、全面、及时、有效的供电所管控机制,确保供电所各项工作可控、在控,确保供电所基础管理提升。

3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智能化供电所综合业务平台的建设,一方面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的优质性,低压业扩报装服务规范率100%,树立了“我是国家电网人”的良好形象。在互联网模式的大背景下,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助力了企业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赢得了客户的赞誉。通过综合业务平台对异常问题的归纳和处理,包括客户低电压问题的分析传递、督导治理等,大大提升了客户端电压合格率,截止目前,全市低压客户电压合格率达到了99.89%,客户满意率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嵘.公司“大营销”体系向乡镇供电所延伸[N].国家电网报,2016-07-21(003).

[2]刘晋达.供电所管理应做到“六加强六提高”[J].农村电工,2015(11).

[3]邓亚亮.电力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1.

[4]Ye chun.Exploration forward of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system.China Electric Power Newspaper,2008.

[5]何晓冬,张萌.新型供电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A].2014年度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管理论文大赛获奖论文《中国电力企业管理》[C],2014.

作者简介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