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室内装潢设计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不管是在室内装潢的发展历程还是在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两者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传统文化对设计的影响一直存在,传统文化是室内设计灵感来源,室内设计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1.室内装潢设计是文化的范畴
室内装潢设计的风格千千万万,但是无论哪一种风格都要在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下进行,不可避免的受到文化的影响,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室内设计的风格体现当时的社会潮流和风气,体现人们一定的文化追求。
2.室内装潢设计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设计首先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是人的,而人必然是会受到文化的影响的,所以任何的设计理念必然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在文化中的传统文化是经历了无数的岁月的洗礼的,这种文化更是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每一个设计理念之中。当今时代有些自认为前卫的设计大师声称完全抛弃传统文化进行全新的设计,这种说法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
3.传统文化影响室内装潢设计的形式有所改变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室内装潢设计的技术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终,传统文化的回归反而更加的明显。当今时展变化的十分迅速,许多设计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这种现代气息在室内装潢设计中体现的也很明显。但是追根溯源现代设计理念的简单大方的理念也是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无论社会怎样的发展,无论人们承不承认,传统文化都会一直影响着室内装潢设计的理念,即使这种影响的表现形式不同,它也不会完全脱离这种影响。
传统文化的设计思想
既然在室内装潢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影响无法消除,那究竟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设计思想,下面就谈谈传统文化的设计思想:
1.追求自然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一直都在人们心中,这一点从古到今的建筑设计都有很好的体现,道法自然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中国室内设计推崇的也是自然之美,那是追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的呼吸的灵魂的享受。
2.追求大美
古代的上善若水,追求的就是那种无形的大爱,传统文化的设计理念追求的是这种大爱里的大美。所谓的大美指的是简单朴素之美,中国传统文化向来追求的是肃静淡雅之美,体现在室内装潢设计上就是充分利用空间设计创造淡雅、自然的的休憩空间,使有限的空间呈现无限的自然。
3.追求和谐
传统儒家文化追求的中庸之道体现和谐的理念,在室内装潢设计上,就是景色的互借,这本身是建筑园林中的一种思想,但是在室内装潢设计中同样适用。室内的空间是有限的,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把整个室内空间当成小型的园林,这样就能打造一个室内的“苏州园林”。
4.追求相宜
相宜跟和谐的理念很相似,主要体现在因地制宜,也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再好的设计如果与周围的设置一点都不相符,那么他也不会有任何的价值。相宜还有就是追求的简单自然,与上面讲的大美相似,也就是传统追求的恰到好处。
传统文化在室内装潢设计中的运用
1.室内装潢设计引用传统建筑和室内的设计元素
传统的建筑和室内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现代的室内装潢设计少不了对传统建筑室内设计的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富的积累,现代室内装潢设计要结合一定的文化氛围用传统的文化元素来烘托室内的气氛。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用来体现装修风格的元素有:隔扇,壁挂、象棋、陶瓷还有传统的家具。利用这些传统的文化元素进行一定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创造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家居环境。除了这些传统文化的符号,还要结合一定的色调、内部结构的调整呈现出浑然一体的效果。设计出整体和谐的感觉,这样就会有一种自然舒适的居住环境。
2.可以借鉴传统的哲学思想
上文中说过传统文化对现代室内装潢设计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潜移默化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哲学思想的借鉴。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必然存在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且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加入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并不是说哪一点体现某一个传统哲学思想,而是一种整体理念的运用。一个好的设计理念能够达到很高层次的精神上的追求,这种好的理念能够让人产生共鸣,产生切身的感受。室内装潢设计师往往追求的就是这种精神上的至高境界,达到最佳的效果。
引 言:人类物种自从诞生到今天,进化的每一个轨迹都有光的存在。人类的生活、生长、繁衍、进化与光是密不可分的,离开光的照射和温暖,人类的世界将不复存在。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被阳光笼罩的世界,因为光的存在,我们的世界变得五彩夺目、充满魅力。在人类进步、发展的轨道上,光发挥了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在岁月轮转、季节更替中,光通过亮度、强弱、色彩的变化为我们制造了一个五彩斑斓、奇妙魔幻的世界。并且在现代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活中,光凭借它独有的艺术魔力,得到了家居室内装潢设计的青睐与关注,越来越多的家居设计选择光这种特殊的语言符号,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因此,运用光学原理和人的视觉心理,开拓具有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家居空间,提升家居的文化含蕴,创建绿色、环保、温馨、高雅的家居环境,彰显居住者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性情成为越来越多家居使用者和设计者孜孜追求的目标之一。??
一、认识、分析室内设计中光的重要功能????
1、光是室内设计的感知语言
任何一个建筑、任何一种空间必然是充满光照的,没有光照的空间,好比是没有五脏六腑的躯体,只剩下空洞、冰冷的围墙和摆设。所以说,室内空间中形态美、色彩美的存在都要以光的存在为大前提。一旦没有光照,世界陷入黑暗与沉默之中,所有的美便不复存在,人们的心理陷入空洞、绝望、孤独的漩涡之中,产生极度的不安与压抑。可以说,光是室内设计的感知语言,我们之所以能看见室内美丽的植物、乳白色的墙壁、豪华的吊灯都是因为借助了光的能量,实现了与光的交流和感应。
2、 光是衬托室内氛围、彰显家居品位的元素符号
家居使用者的品味性情不同,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也就千差万别。有的人喜欢肃穆庄严、有的人偏爱浪漫温馨、有的人生性活泼乐观、有的人气质抑郁内向,所以,不同的室内空间具有的室内氛围和家居品味都是不一样的。家居空间这一固定的物体之所以能够满足不同的品味需求,就是因为借助了光的装饰和美化。 红色、金色、黄色等高强度、暖色系的光带给人积极向上、充满热情与激情的感觉;蓝色、绿色等强度中等、处在冷暖色之间的光让人的心灵变得宁静、平稳、缓和、淡泊;褐色、黑色、灰色等亮度低、色调低的光则给人带来一种莫名的压抑与呼吸的困难,甚至能夸大人悲伤消极的情绪。作为衬托室内氛围、彰显家居品位的元素符号,光凭借其独到的艺术魔力显示出了强大的美化与调节功能。通过自然光(如太阳光、月光、星光)与人工光的完美结合,不同强度、色调的光开辟了室内设计的新空间,满足了更多使用者的居住要求和情感慰藉。
二、室内设计中光的应用原则和视觉体验????
1、光的实用性
光的首要功能和作用是照明,也就是说在室内设计中,光照的强度、光的色彩、光的亮度都必须以满足人正常的视觉为前提,不能过于炫亮,以免强光刺眼,给使用者的视觉带来强烈的刺激和负担。所以,在室内设计中布置灯光时,必须充分考虑光的实用性,保证光照的稳定、可靠与适度,保护眼睛不受强光伤害,确保人的视觉体验。????
2、 光的审美性
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室内设计将光学应用原理和人的视觉心理应用到家居设计中去,就是因为光的色彩、光的强度、光的照射方向、光的照射角度、光的排列位置和顺序对室内空间的改变和调整、室内形象的打造、室内氛围的烘托和人心理态度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简而言之,室内灯光设计和家居空间装潢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使用功能和实用功能上,光的审美性能逐渐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映入室内设计者的眼帘中去。??
3、 光的节能性
在家居室内设计中,进行灯光安排与设置时,必须要贯彻绿色、环保、持续、节能、节约的原则,尽量将设备投资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减少灯光设备的维修养护费用。优质高端的家居设计不在于花钱多少,奢侈豪华的装潢未必符合设计者和使用者的习惯品味。节能、耐用的灯具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要求,更符合现代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势。一个装修精致、品味高雅、格调清新的家居环境必须是实用性、审美性与节能性等各种要素的完美结合,不同功能的室内环境需要不同的光照设计。比如,办公用地的采光需要更加重视光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咖啡店、花店等休闲娱乐场所的采光则要将重点放在美观大方等审美性上;普通家庭的采光安排则需要将实用性与节能性相结合,兼顾光的审美性。?
三、室内设计中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结合运用?
1、自然光的启迪和运用
太阳光、月光、星光等自然光经过岁月轮转、时代变迁和昼夜交替,带给人类及所有物种以不同的感觉与体验,让人们生存、生长的世界充满了自然的情趣与意境。光照大地的早上带给人温暖向上的感觉,星光璀璨的夜晚带给人无限的憧憬与向往,皎洁的白月光则带给人带来宁静、淡雅的情怀。
自然光在对物体进行照射后会产生投影现象,被照射的物体经过光的投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明灭、虚实、强弱、粗细变化。在这种自然光的变化启迪下,我国很多建筑物都巧妙地运用了窗台、格子、回廊等创造了光照若有若无、明灭恍惚的美妙意境。同时,也对现代家居装潢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启迪作用。
2、 人工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光的存在是难以捕捉的,光的价值确实永恒不变的。自然光是任何环境中必充分考虑的前提条件,从大的方向上来说,家居设计必须要求具备开阔的采光条件,保证充分的采光,扩大使用者的视觉空间。
但是,自然光是自然界赋予我们的瑰宝,不能轻易被人们所掌控,只能在大自然允许的范围内对其进行利用。在室内设计中,自然光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和居住要求时,就需要借助人工光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
人工光的一大特点是色调、强弱、粗细以及灯具设备等都能被人们所掌控,可以被自由自在的利用。灯具本身也是家居装潢中常用的装饰品之一,对美化室内环境具有很大的功效和价值。经过设计者的巧妙设计和灯光处理,可以形成多种多样、色彩斑驳、瑰丽万千的灯光效果和别具一格、匠心独运的美丽图案。
结束语:
现代高质量、高水平的生活状态下,室内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更多优秀的家居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将使用者的心理特点、生活习性、周边空间环境结合起来,在重视设计实验的同时,更加强化科学的设计理论的指导。运用光学原理和人的视觉心理,开拓具有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家居空间,提升家居的文化含蕴,创建绿色、环保、温馨、高雅的家居环境,彰显居住者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性情成为越来越多家居使用者和设计者孜孜追求的目标之一。今天,身为家居室内设计者,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坚持可续发展观的指导和绿色、环保、经济的基本设计原则,探索创新出一条充满人文关怀与自然情趣的现代化设计新思路、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成晓鹏.室内设计中的秩序感[D].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室内设计的风格演变和发展
第一,传统风格。它是通过室内设计的布置、色调、家具、线条、造型等各个部分组合而成。通过现代化或者是古典化的材料彰显出室内设计的特点和其具有的含义。从总体上勾勒出设计的内涵和深意。
第二,现代风格。它主要起源于1919年的包豪斯学派。现代风格崇尚的是旧系统,明确了新建筑应该重视空间组织和整体功能,发挥出结构构成本身的形式美,强化了造型简洁的概念。将现代化的风格定义为重视实际工艺的制造以及强调了设计和艺术之间应该相统一的关系。现代化建筑风格的创始人,它更重视于建筑风格中关于美的观念,认为技术和思想的不断改变会增建建筑设计的内容,并且认为建筑设计像学习一样没有终点,永无止境。它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界的改变而不断的融入新的东西,付诸于新的生命,从整体上发扬出室内设计的精华和特征。
第三,后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这一名词的提出者是西班牙作家德奥尼斯,它强调了在现代主义内部所彰显出来的叛逆思想。一直到60年代以后,后现代风格因为吸收了现代风格的因素,成为了现代风格中纯理想主义的批判。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后现代风格更加重视的是设计的内涵,强调了设计不仅是针对室内进行装潢,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对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在设计方法上突破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强调了设计应该具有积极探索性,强调了设计应该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够创造出融合于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了设计的内涵和主题思想,为以后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风格的发展和创新
室内设计只有通过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才能够实现创新。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设计和创新,从而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无论从性格、年龄、经历、品位等方面来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对室内设计的喜好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例如,从老年人的角度进行分析。老年人一般都喜欢比较安静、高雅、舒适的环境中居住,而且因为老年人年龄越来越大,健康指数从高逐渐降低。因此,在进行室内布局和室内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和室内设计的舒适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增加一些绿色的设计,这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益处。从年轻人的角度进行分析,年轻人一般都比较有活力,追求时尚,并且他们喜欢色彩鲜明,个性或者时尚比较敏感的设计,所以在针对这类群体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添加色彩斑斓的结构,从而彰显出年轻人活力和时尚的一面。并且无论是老年人室内设计还是年轻人的室内设计,都可以添加一些植物进行点缀,从而使室内变得更有活力。从目前我国室内设计发展来看,室内设计逐渐朝着健康、环保、绿色的方向前进,其具体表现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在固定或者是非固定的方位设置相对应的运动元素。从现代人们的观念进行分析,更为重视的是人的健康元素。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过程中要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的需求,在特定的场所设置运动元素,放置一些运动器材。使人们能够在工作之后、茶余饭后、在不分散人们注意力的情况下做一些运动。当然,在针对室内进行运动元素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注重运动元素色彩应该和整个家居设计的颜色相匹配,使得这个屋子能够给人一种温馨、舒适、时尚的感觉。
第二,在学习或休闲场所通过空间设计和装修材料创新进行设置,达到环保和健康的目的。
第三,将绿色健康理念和自然相结合。自然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崇尚了自然和自然的融合。如果将自然风格和绿色风格应用到室内设计当中,能够将健康绿色理念表达的更加得体和明确。
结语
0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大众对于城乡建筑设施、人居生活空间的环境艺术(下文简称:环艺)需求也普遍重视。因此,近年来社会对环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呈现出猛增的态势。据估算每年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突破近百万人。但是,近年来从相关企业反馈来的信息却显示,目前高校在对环艺专业学生的培养上,仍然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主要表现在高校注重的是对学生艺术气质以及艺术感悟的培养,而企业则注重实际操作以及协作能力的要求。由此,在“职业为导向”的现代教育模式下,就要求目前高校应该对环艺专业的教育进行创新。
环艺专业的教学创新对于独立二级学院来说,更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其所培养的环艺专业学生在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性。该适应性涵盖时间、熟练两个维度。笔者认为,工作适应性可以从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两个方面去理解。因此,独立二级学院对该专业的教育创新也应遵循这一技术路径。
综上所述,独立二级学院对于环艺专业教学的创新,便构成了本文的中心议题。
1 环艺专业教学的创新能力的路径构建
“创新”一词首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他指出创新体现为:创造性毁灭。即新事物的创造和旧有落后事物的毁灭。对于环艺专业教育而言,正如上文所述:目前高校注重的是对学生艺术气质以及艺术感悟的培养,这种旧有的培养模式需要得到变革。然而,笔者认为该模式不应该被当作旧模式而被毁灭掉,应在保留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的培养力度。上文也提到,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性涵盖了时间、熟练两个维度。具体而言,体现为岗位适应的时间短且上手快。可见,考察环艺专业教育创新路径的正确性,也主要从这两个维度的实现上进行检验。
1.1 专业技能教育的创新路径
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应突出课堂与施工现场相结合的模式。环艺的专业方向按所处空间范畴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室内装潢设计;(2)室外景观设计。这两个方向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艺术感悟的同时,更需要他们具备真实的施工现场体验。因此,笔者建议:在教学环节引入学生项目小组这种团队形式。进而,组织学生项目小组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上述方面的训练。对于如何寻找“施工现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1)独立二级学院,在进行校园建设过程中本身的施工现场;(2)独立二级学院,自身对外承担任务的施工现场。
笔者之所以引入“学生项目小组”这一团队形式,主要出于对该专业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考虑。通过对本独立二级学院,该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岗位统计显示:在毕业后仍从事本专业的学生中,有60%承担着项目监理这一工作任务。因此,大学阶段引入这一团队形式,能使他们实现岗位适应的时间短且上手快的效果。 (下转第157页)(上接第115页)
1.2 专业素质教育的创新路径
专业素质体现为学生的进取心、协作精神,以及业务的创新能力。该专业素质的提升,可以从学生的内心信念上支撑专业技能的施展,最终实现岗位适应的时间短且上手快的效果。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对该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初始要求大多为:(1)责任心和敬业精神;(2)团队合作精神;(3)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这说明企业对于大学阶段的专业技能培养的期望值并不高;同时,基于建筑和环境艺术行业资产专用性高的特征,刚毕业的环艺专业学生需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由此,适应效果的好坏,就主要取决于毕业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目前,作为独生子女占多数的情况下,上述三种精神普遍较为缺乏。为此,笔者建议,可以考虑在实训环节中增加“拓展”活动。拓展活动在企业活动中是普遍开展的,该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团队成员形成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因此,笔者期望通过引入这种形式,来增进学生的上述三个方面的素质。
1.3 专业精神理念培养的创新路径
另外,笔者建议创新思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环艺专业教师树立创新思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为了在目前这个市场需求占主导位置的社会大环境中,使环艺专业实践教学更市场化、科学化、人性化,同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提倡艺术创新的同时,引入儒家思想进入教学体系,意在于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把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度,运用于实践教学当中来,构建人性化的、和谐互动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与理论知识的平衡教授,完成学生综合能力的构建、学习方法的掌握,起到对学生创新智慧的开启和提升的作用。
2 小结
近20年来,我国在城市建设、住宅区的建设速度与规模空前发展。城市广场、街区、公共建筑、私人住宅都已开始加强环境的设计与装修。这些环境建设都存在着十分迫切的艺术文化要求。这一要求的最终实现主要依靠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环艺专业人员。那么,独立二级学院如何办好环艺专业呢?独立二级学院植根于我国目前的高校环境下,显得比较尴尬。改善这一尴尬的局面,就需要充分发挥其自身办学的灵活性以及与企业联系紧密的特点。最终,实现所培养的毕业生能较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效果。独立二级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非师范)职业化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仍处于探索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我们不能总是沿袭传统的二本或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和套路,应该通过对独立二级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研究和对社会需求的研究,建立一个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集教学、科研,承接市场项目“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化教育要突出“技艺并重”的双轨制度,完善、提高设计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结构性转变,动手能力与设计创新能力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需求重要标准。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通过环艺专业实践教学创作平台的建立,探索出一条创新型的教学思路,学习同类院校先进的理念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优势条件,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创作,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达到了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N873.3 文献标识码:B
Disruptive Factors in the OLED Business Ecosystem
Antti Laaperi
(Nokia Corp., Helsinki, Finland)
Abstract:AMOLEDs have several key, potentially disruptive elements in both display and lighting technology.
Keywords:OLED; AMOLED; OLED industry
引言
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Clayton M. Christensen以“颠覆性创新理论”闻名于世,并著有《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应对颠覆性变革的挑战》等著作。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他推出了两种颠覆性创新商业模式:“低端战略模式”和“新市场战略模式”。低端战略模式主要内容是以规格较低、方便实用且价格低廉的产品去满足一般消费者的需求,而这部分市场正是技术领先的行业领先者们所忽视的,“够用就好”是对这一商业模式的最好诠释;新市场战略模式是指扩大客户范围,创造新的市场机会。Christensen教授还指出,至少在近期,低端策略产品还将对主流产品市场造成极大的冲击,并且会充分引导客户需求。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显示行业就爆发过颠覆性创新技术革命。在美国华盛顿和苏格兰邓迪大学的研究者们几乎同时完成了一次技术实验――将液晶单元置于TFT基板上,通过TFT控制液晶显示,从而大大提升性能参数。正是这项技术创新打破了原有的产业格局。
目前看来,虽然OLED技术被认为将是带来下一次技术创新革命的领跑者,但根据Christensen教授的理论认为,该项技术暂时未完全达到颠覆性创新技术的要求。本文将详细介绍OLED技术在颠覆性创新方面的优势。
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通过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便可有效地衡量该项创新技术的实力。结合近期的专业学术论文,我们认为:新技术的核心实力在于它是否能够突破原有产业结构,开创新的市场领域并填补技术空白。由此可见,OLED的技术指标已经超乎寻常,例如显示光谱宽、显示色彩更加绚丽等等。然而,对于目前的产业结构,OLED尚缺少可具突破性的核心技术实力,所以预计在近十年的时间内,OLED仍难以撼动TFT液晶显示器(TFT-LCD)的主流地位。
1TFT-LCD产业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中小尺寸显示屏的市场需求量约为10.9亿,主要是手机和手持移动设备显示屏,目前这部分市场主要被TFT-LCD所占据。自21世纪初,TFT-LCD崭露头角以来,它的市场占有率急剧上升,目前已超过50%,2007年全年的市场销售量达6亿。AMOLED和TFT-LCD的光学性能相近,且前者市场潜在竞争力较大。2009年8月,韩国三星的专家们预测:到2015年,AMOLED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40%(目前仅为2.3%)。目前AMOLED已成功占领微软智能手机显示屏的市场,取得先机,同时将目标市场定位在笔记本电脑和低功耗超薄电视机。
2OLED产业现状
2000年前后,OLED由于绚丽画质、超薄体积和快速响应等优势,以替代中小尺寸TFT-LCD之势,被媒体各界大力炒作。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间,TFT-LCD的画面质量持续提升,加之在大尺寸显示屏方面的投入增加,使得单位成本下降。
不可置疑,基于上述原因,OLED的颠覆性创新优势受到了TFT-LCD发展的制约。然而,OLED的技术性能指标仍然非常出色,例如,系统结构较TFT-LCD更加简单,并且长时间使用功耗低;有机发光材料的使用量仅为同尺寸TFT-LCD的1%;无需彩色滤光膜和背光单元,而彩色滤光膜正是TFT-LCD的主要成本之一。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目前AMOLED的成本偏高主要是由于发光材料价格和新建生产线前期资本投入较高,发光材料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是材料产量较低,与液晶材料的规模化生产相距甚远,此外,在OLED制成过程中,蒸镀成膜工艺会造成大量材料浪费。
3中小尺寸AMOLED
AMOLED用于手机显示屏至今已两年有余,用户对其实际表现褒贬不一。从反馈信息来看,在画面质量和功耗方面还未达到用户所期待的水平,因此很难有足够的理由说服手机制造商们放弃TFT-LCD而改选AMOLED。实际上,在浏览网页时AMOLED的功耗是偏高的,而且在户外环境下的显示效果逊于反射型TFT-LCD。为了使AMOLED更好地适用于智能手机等应用,功耗必须降低(低于TFT-LCD的水平),这项技术难关有望在2011年突破。
图1所示为TFT-LCD和AMOLED的功耗变化趋势图。AMOELD的功耗主要由显示内容所决定,播放电影时的功耗仅为最大功耗的10%,浏览网页时功耗则达到80%。AMOLED的功耗降低速度较快,主要是由于其电光转换效率有效提升――绿色磷光发光材料的应用,但是蓝色磷光发光材料由于寿命原因,目前还不具有商业价值。TFT-LCD的功耗以每年10%的速度降低,主要源于背光效率的提升。其功耗基本与显示内容无关,因此,可以在播放电影时降低整体亮度,然后通过运算局部处理,使特定部分亮度提升,既达到显示效果,又能有效降低功耗近10%,但浏览网页时此种方法收效甚微。
智能手机要求显示屏功耗低主要出于两点考虑:每天显示屏要有长时间显示动态画面,同时,用户一般希望从现有大小的屏幕上看到更多的信息内容。如果TFT-LCD性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AMOLED将会逐步占领智能手机显示屏市场,并且随着产量上升,单位成本和价格也将随之下降,使优势更加明显。
3AMOLED电视
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一般比较长,且主要显示动态变化图像,拖尾和残影现象是电视的致命缺陷。
显示器或发光材料的使用寿命定义为其发光亮度衰减至初始值的一半时所经历的时间。OLED三基色发光材料的使用寿命是不同的,蓝光材料寿命低于红光和绿光材料,因此长时间使用后,显示画面会偏绿。显示器制造者们一般通过加大蓝光像素点的面积,以降低电流密度,从而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当显示屏中邻近像素点亮度出现10%的差异时,就会很容易被人眼所感知,但是50%的整体亮度衰减却不易被察觉。目前OLED的使用寿命已经可以达到10年,更多的技术问题指向了画面残影。
当需要OLED在某些固定位置持续显示快捷菜单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新的技术问题:出于高对比度的考虑,一般采用“黑底白字”的样式,但是这些固定显示位置的材料老化程度高于其它位置,以至于该位置在显示其它画面时会出现原有字样的残影。如图2所示,“camera”字样经过加速老化试验后,在色彩条纹测试画面仍然有残影,有关资料在2007年SID年会论文集中《OLED使用寿命对其应用于移动电话的影响》一文里有详细介绍,文中提及:只有当衰减率低于5%时,显示异常才不易被人眼所察觉。图2中经过6年老化试验后的测试屏,红光和绿光材料已有8.5%的衰减,蓝光已有16%的衰减,色彩条纹测试画面中“Camera”、“Options”和“Exit”的固定菜单字样残影清晰可见,因此尤其需要延长蓝光材料的使用寿命,以减轻图像“老化”现象的影响。第二幅色彩条纹测试画面是经过30年仿真老化时间后的结果,右下角的“2M”和左上角的信号图标也出现了轻微残影。
测试屏的初始亮度为250nits,经过老化试验后,测定红光和绿光材料的使用寿命为100,000小时,蓝光材料仅为50,000小时。目前多家材料研制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致力于研制更长寿命的蓝光材料,另据有关报道,使用寿命更长的蓝光材料目前已研发成功。
该试验结果表明,目前OLED材料还不能满足“黑底白字”字样长期显示的要求,以6年使用时间为例,为了不出现残影现象,材料衰减率应小于5%,也就是说,材料使用寿命应在175,000小时左右。
4AMOLED笔记本电脑
TFT-LCD的主要应用市场是笔记本电脑。迄今为止,AMOLED在浏览网页时的功耗高于TFT-LCD,且用作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的中型尺寸AMOLED价格很高。如图1所示,功耗方面的不足将在近些年得到改善,但成本和价格问题仍是一大困扰。
针对使用寿命和材料老化问题,实验者们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如图3所示,按照笔记本电脑的一般使用特点,以手机的三个常用画面(两幅静态画面、一副动态画面)进行试验,并得出测试结果:红光和绿光材料的使用寿命为100,000小时,蓝光材料的使用寿命为50,000小时。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5年的加速老化时间,红光和绿光材料的衰减率为4%,蓝光材料的衰减率为7%,在色彩测试画面几乎没有残影现象发生。继续实验至8年老化的时间点后,红光和绿光材料的衰减率为6%,蓝光材料的衰减率为11%,此时才出现轻微残影。通过实验结果初步认为:当中型尺寸的AMOLED价格下降后,将会成为笔记本电脑制造商们的首要选择。
5AMOLED电脑显示器
台式电脑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对使用性能的要求基本相似,只是对台式电脑显示器而言功耗不再是主要问题,而使用寿命需要更长,并且对价格更加敏感。当电脑较长时间处于无输入静态时,将会自动启动屏幕保护程序,动态画面的保护程序对保护AMOLED非常有益处。以电脑显示器模式(含屏幕保护程序)对AMOLED进行加速老化试验,如图4所示,经历10年老化时间后,红光和绿光材料的衰减率为9%,蓝光材料的衰减率为16%,且未有老化残影;6年老化时间后红光和绿光材料的衰减率为5%,蓝光材料的衰减率为10%,同样没有残影现象发生。
6OLED照明
随着电光转换效率的提升,AMOLED开始逐步被用作采光照明,而且其在照明领域的颠覆性创新甚至超越了显示领域。
AMOLED照明为室内装潢设计师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采光模式――取代一般点式光源,AMOLED可制作成面光源,颜色可变调节,产品定位于高端,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室内和公共场所。
一般材料寿命为100,000小时的AMOLED照明设备,假设每天点亮12小时,则总共可使用23年,亮度半衰期约为10年,期间包括必要的保养与维修。目前AMOLED已作为背光单元,应用于TFT-LCD电视机。LED以低功耗的优势取代了灯泡和卤素灯,OLED带来的是新的采光设计思路。
7结论
结合Christensen教授的“颠覆性创新理论”,通过对TFT-LCD和OLED产业的形势分析,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颠覆性创新模式――“高端技术创新”,例如显示行业,用户所期待的新技术总是以昂贵的价格面市,并可获得成功,就像早先人们期待能够将电视挂在墙上,TFT-LCD随之应运而生,预计未来OLED电视将以体积更薄、色彩绚丽、宽视角、高对比度以及低功耗等一系列优势抢占市场。
上世纪70年代,欧美人最先发明出将TFT基板与液晶单元组合的技术专利,但真正将TFT技术产业化的国家是日本,并超越欧美等国家,引领TFT-LCD技术产业发展。TFT-LCD的最主要应用是笔记本电脑,虽然当时价格很高,并且在产品质量方面逊于CRT,但“平面显示”这一颠覆性创新技术,彻底赢得了用户的认可与接受。
AMOLED以一系列的竞争优势和高端产品的定位,对TFT-LCD产业形成了巨大威胁,从长远角度看,其成本和价格都将低于TFT-LCD。尽管在浏览网页等情况时功耗略高,但 AMOLED将以中小尺寸显示屏首先占领大量手持便携设备市场,这将促使制造者们投资力度的增大。一旦AMOLED的成本降低,它将很快被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在这些应用方面,经过初步实验后分析认为:使用寿命和残影现象已基本可以接受,但仍需进一步提升技术,持续改进。电视显示模式的实验结果表明,AMOLED在显示动态画面和固定位置标示不存在问题,但“黑底白字”的字样模式在一定时间后会产生老化残影现象,因此必须提升发光材料的使用寿命或适度降低对比度。
简而言之,近些年OLED的潜在颠覆性创新技术将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得到充分发挥,在未来将大有作为,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1] C. Christensen. The Innovators Dilem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assachusetts, 1997.
[2] C. Christensen, M. Raynor. The Innovator′s Solu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3.
[3] C. Christensen, S. Anthony, E. Roth. Seeing What’s Nex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ssachusetts.
[4] J. Estrin. Closing the Innovation Gap. Reigniting the Spark of Creativity in the Global Economy. McGraw-Hill, New York, 2008.
[5] M. Iansiti, R. Levien. The Keystone Advantage. What the New Dynamics of Business Ecosystems Mean for Strategy,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ssachusetts, 2004.
[6] R. Young. USFPD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March 2007.
[7] M. Portelliget, M. Robertson. Report (August 21, 2009).
[8] Display Search. Alternative Display Technology Report: OLED Technology (2006).
[9] A. L??peri. Discussions with leading emissive OLED material supplier and leading AMOLED panel makers (2009).
[10] A. Laaperi. OLED lifetime issues from a mobile-phone industry point of view. J. Soc. Info. Display 16, No. 11 (2008).
[11] A. Laaperi, I. Hyyti?inen, T. Mustonen, S. Kallio. OLED Lifetime Issues in the Mobile-Phone Industry, SID Symposium Digest 38 (2007).
[12] A. Laaperi, M. Torkkeli. Disruptive Innovations and Innovation Ecosystems in the Display Industry. ISPIM 2009 Conference(June 2009).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背景及调查内容
“会展策划与管理”是中国高职高专会展专业的名称。近十年来,“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在中国沿海地区可谓遍地开花;同时,许多本科院校也相继开展了会展学历教育。但是,伴随着会展人才培养的红红火火,会展企业却依然在抱怨专业人才缺乏,会展高等教育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怪现象。
2002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院校中首设会展专业(当时称为“会展与广告”)以来,共培养了7届会展专业毕业生。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会展企业在招聘人员时主要寻找两类人才:会展营销人才及会展设计人才。为更好地了解会展企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促使学校教育与行业需求进一步接轨,我们特做此次调研。本次调研选取了杭州150家从事会展业务的企业,围绕会展设计人才与营销人才需求状况展开问卷调查。具体调研内容包括:(1)企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情况;(2)企业对于设计人才和营销人才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质要求;(3)对会展人才培养方式的认识。
(二)调查对象及过程
本次调查从2011年6月开始至2012年5月底结束,共调查杭州地区从事会展业务的企业150家。调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的毕业生和实习生对其所在的企业进行调查;二是题组直接访问企业。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23份,回收率为82%。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筛选,对未填写完整和不符合逻辑问卷予以剔除,最终得到11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约为89.4%。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企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情况
1.企业性质及规模
本次被调查的110家从事会展业务的企业中,民营企业为主,占89.5%;其次为国有企业,占6.8%;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占3.7%。在企业规模上,10人以下企业占19.1%,11—50人占65.5%,51—100人占12.7%,101—500及以上占2.7%。总体上来看,杭州地区从事会展业务的企业规模不大,以11—50人的企业为主。缺少大型、国际性会展企业,无疑为杭州地区会展人才的就业造成了瓶颈。
2.设计类人才的专业来源
被调查的会展企业中,设计人员来自会展专业的人员比例为16.4%,另有42.7%来自动漫专业,18.2%来自建筑设计专业;其他专业,诸如视觉传达、美工设计等,占22.7%。这既体现了会展专业的交叉性,也体现了会展专业人才的匮乏。
3.设计与营销岗位每年招聘人数
每年招聘的人员数目大致为:设计类工作2人以下(36.4%),2—5人(50%),6—10人(8.2%),10人以上(5.4%);营销类工作2人以下(32.7%),2—5人(40%),6—10人(16.4%),10人以上(10.9%)。可见杭州的会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大,基本维持在每年2—5人的范围。
4.企业对员工性别的要求
调查显示,女性更容易获得设计类工作。具体数据为:在会展营销工作中,表示男女之间有明显差别的占17.3%,没有明显差别的占35.5%,要看具体工作性质而言的占43.6%,只在体力上有一些差异的占3.6%;在设计工作中,表示男女之间有明显差别的占33.7%,没有明显差别的占19.1%,要看具体工作性质而言的占44.5%,只在体力上有一些差异的占2.7%。
5.会展企业人员招聘途径(此题为多选题)
调查显示,会展企业招聘员工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直接从校园招聘应届会展专业学生(占65.5%);二是从人才市场招聘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占62.3%);三是利用网络招聘(占47.6%)。校园招聘是企业招聘专业对口人员最主要途径,学校及毕业生应该高度重视。
6.会展企业主要的设计工作内容(此题为多选题)
在被调查的会展企业中,设计类工作以平面为主,多为宣传册、海报设计(57.3%)和产品包装(32.7%),展台设计占了最小的比例(20%)。其他(46.4%)还包括室内装潢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等。
(二)企业对于设计人才和营销人才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质要求
调查显示,大部分会展企业对设计人才的专业性要求高于对营销人才的要求。这是因为会展设计的专业针对性较高,而营销除了会展专业人才能够做,市场营销这类行销专业的人才也很容易上手。除去专业技能的因素,会展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企业一致认为求职人员对工作的态度和是否具有相关的行业经验是考查的重点,其次才是学历等因素。
1.对于设计人才的专业技能及素质要求(此题为多选题)
企业要求:会熟练运用相关软件(100%),了解会展设计所运用的材料(68.2%),能预测设计成品风险(39.1%),其他(1.8%)。对于职业素质,公司最看重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二者分别占82.7%和75.5%。另外要求沟通协调能力(72.7%)、创新精神(59.1%)、市场调研能力(27.3%)、时间管理能力(26.4%)、方案写作能力(20.9%)、其他(5%)。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是从事会展行业的重要素质,在学校的课堂学习中往往难以培养,应该在实习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加以强调。
2.对于营销人才的专业技能及素质要求(此题为多选题)
专业技能方面要求:网络营销业务处理能力(87.3%)、活动策划能力(57.3%)、客户管理能力(52.7%)、市场调研能力(49.1%)、方案写作能力(35.5%)。而职业素质中,对“爱岗敬业、责任心强”,“诚实守信”,“心态积极、团队合作意识强”三点要求最高,分别为72.7%、68.2 %、53.6%。其余的分别是,自信(52.7%)、人际交往能力(51.8%)、创新精神(27.3%)、时间管理能力(20.9%)。可见,网络营销成为现代营销的重要内容,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网络营销能力的培养。
3.对会展人才英语水平的要求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展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从而对从业者的外语水平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次调查也涉及到企业对两种人才外语水平的要求。总体看来,对于营销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略高于对设计人员的要求。对于会展营销人员来说,57.3%的公司要求会简单的英语交流,25.7%的公司要求熟练掌握英语读、说、写能力,有9.8%的公司需要员工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对于设计人员来说,51.8%的公司要求职员会简单的英语交流,15.5%的公司要求熟练掌握英语读、说、写能力,另有3.6%的公司需要员工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
(三)对会展人才培养方式的认识
针对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的关系问题,我们也做了调查。51.8%的企业认同理论先行、实践在后,45.5%的企业认同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交叉进行,只有2.7%的企业认为仅仅注重理论学习就够,或者理论学习无足轻重。可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密切结合,是业界对会展教育的共识。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此次调研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会展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真实需要,厘清了会展人才培养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具体思考有以下四点。
(一)两种人才有必要分别培养
调研显示,会展企业对营销人员及设计人员无论在具体技能还是在职业素质方面均有不同的要求。营销人员最需要的能力依次为网络营销业务处理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客户管理能力、市场调研能力,而设计人员则侧重熟练运用相关软件、了解会展设计所运用的材料、能进行设计成品风险预测。职业素质方面,营销人员更侧重于责任心、毅力、团队合作精神、自信力等方面,设计人员则注重沟通协调能力及创新精神。两种人才的具体技能及职业素质要求不同,但是目前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教育却基本不予区分培养,课程存在多、杂、全的现象。在长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学生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以及个性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学习兴趣存在较大差异。不少学生喜欢设计工作,但是由于学习时间较短,对专业知识、技能只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不能接受更加深入、踏实的专业培养、训练。另外,不少学生热衷于营销工作,对设计兴趣索然,但是不得不为了完成设计课程作业耗费很多时间,影响了自己的追求。会展教育在中国仍然可以用“方兴未艾”一词来形容,诸多问题均在摸索之中。众多院校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教材雷同,教学模式单一,对学生“一视同仁”。会展包罗万象,会展学也是交叉性极强的学科,笼而统之的教育方式是专业教育初期的状态,随着对于该教育的不断深入了解,教育方式、方法也要不断改进。两种人才分别进行培养,既是对于会展教育方式的细分,也是对“因材施教”这一教育至理的实践。
(二)与实践结合着学理论、学技能
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一直是高职院校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基本为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这与中国传统的本科教育有着重大的差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直是高职院校教改的主要内容,“工学结合”、“工作情境为导向”等等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众多高职院校推行2+1的教育模式,即2年学校学习,1年企业实习锻炼。其初衷不错,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不少问题。以会展设计学习为例,企业要求员工了解会展设计所运用的材料以及对设计成品风险进行预测。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展台搭建材料也不断在变化,设计成品风险的预测也是以现实经验为基础,因此,其教育要密切结合着实践来进行,而不能寄托于集中实习阶段。
(三)会展人才培养更需要重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相对于应试教育片面地注重知识学习、智育发展,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人格、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会展涉及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并且在不断变化之中,行业呼唤“多能”甚至“全能”的人才。从业人员只有具备敏锐的头脑和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引领行业的前进。在企业的实际用人情况中,许多毕业生不能在会展行业坚持干下去,除了行业本身的原因外,一个主要原因是个人精神素质不过硬,而非技能不能适应行业需要。在企业招聘人才时,个人的综合素质是企业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爱岗敬业、责任心强、诚实守信、团队精神、积极心态等职业素质成为企业择人的重要参考。
(四)有效解决企业用人瓶颈
由调查可以看出,杭州会展企业总体上呈现“小、弱、多”的特点,这也是中国会展企业目前的总体特点。会展企业规模小,品牌展会少,盈利能力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企业不强,对人才的需求自然不旺,而且人才即使进了企业,也往往容易流失。所以,企业的强大以及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才是人才培养的不竭动力。为提升会展教育水平,促进会展人才就业,增强会展企业竞争力,杭州会展界积极谋划,准备建立会展产业创意园,使杭州的会展产业及教育资源实现优化组合、共同发展。这个思路为中国其他地区、城市会展教育以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目前,会展教育在中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实践表明,只有不断了解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不断深化、细化教育内容及方式,才能培养出既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又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鲁梅.高校会展教育发展现状与建议[J].中州大学学报,2010,(2):19—21.
[2] 丁萍萍.谈高职新设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