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互联网数据中心大全11篇

时间:2022-02-26 03:58:3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互联网数据中心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互联网数据中心

篇(1)

一、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2000年前后的萌芽期、2004~2008年的缓慢上升期、200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期,这是与互联网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据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研究统计,从2008年起至今我国数据中心产业总体市场规模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其发展速度于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降至最低点3.0%,而2011年在“十二五”规划的影响下,发展速度达到最高点15.4%。截至2015年,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市场规模达3277.4亿元人民币,以高于GDP的速度发展。预计在“十三五”规划的刺激下,2016年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继续高速增长,市场规模将达到3588.8亿元。

在各政府部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迎来快速发展,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数据中心的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1. 目前全国数据中心整体布局尚不够理想,重建轻用的现象仍然存在。

2. 《指导意见》的配套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部分满足条件的数据中心未得到电价优惠政策,一些地区的数据中心企业电力引入成本过高。

3. 仍有一半以上的数据中心设计PUE没有达到1.5的规划要求,特别是中小型数据中心在绿色节能方面差距较大,同时数量庞大的老旧数据中心改造任务也颇为艰巨。

4. 政府部门不自建数据中心转而采购云服务的探索刚刚开始,引领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同时对云服务安全的意识也尚需提升。

5. 数据中心标准体系仍不够完善,标准工作尚不能满足产业界对数据中心绿色节能、服务质量、评估评测、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二、数据中心发展趋势

随着新兴技术不断突破数据中心的功率密度和电源的限制,数据中心设施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预计,未来数据中心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 采用模块化设计。数据中心的新兴技术,如超融合基础设施、微服务和容器,可以让每机架提供更多的电能,这反过来,需要对数据中心进行新的配置和设计。2011年以来,新的温度和湿度的指导方针有助于“重新考虑数据中心的设计”,因此它可以被设计成不同的限制。这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的设计采用了模块化的方式,防止过度规划。

2. 安全挑战。物联网、云计算、软件定义基础设施都越来越关注安全。政府和工业部门都在提高法规和加强审查,特别是对银行和金融业务。面对着新的安全威胁,我们不能只是保护数据中心的边界,因此,安全必须集成在整个过程中。

3. 物联网。物联网的外部冲击正在引发数据中心的新需求。Gartner预测到2020年,将有250亿个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从而为数据中心的存储和通信带来更大的外部需求。此外,物联网也将越来越成为运营数据中心的一部分,诸如使用传感器监测温度和物理安全的资产管理。

4. 开放标准。由Facebook公司开发的开放计算项目(OCP),已部署在一些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中,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数据中心采用创新技术。未来网络和存储开放的标准也将发生变化,即使是一个单一的开放式标准。

5. 高级指标。大多数数据中心都只注重简单的指标,如能源使用效率(PUE),但只有PUE是远远不够的。人们需要更全面的衡量标准,以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比如IT专业人员需要测量多余电量,并拓展到测量水的使用量,以及热通道到办公区域的热量是多少。

6.液体冷却。液体冷却在业界已经谈论多年,采用液体冷浸技术在某些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高性能计算。液体冷却的优点包括部署其在特定领域的能力,很少有运动部件没有噪音、非常安静和可靠。尽管液体冷却技术有其优点,但目前许多数据中心并没有采用该技术。

7.DCIM和智能技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软件包含与数据中心各个领域的进一步整合,以及预测分析技术。数据中心的管理将是DCIM和智能技术的结合。二者的结合将使数据中心管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数据中心发展模式

目前,数据中心主要有三种存在方式:一是企业自建数据中心,二是租用运营商数据中心,三是租用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

自建数据中心是传统数据中心存在的形式,很多大型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然后通过租用运营商的广域网线路,实现多个内部数据中心的互联。比如:公安网、平安工程、银行行业、石油行业等,这些专网使用的都是专有的数据中心,由各大政府部门、企业主导自行创建的。这种数据中心特别适用于“高富帅”的不缺钱的行业。这种自建的数据中心,使用非常灵活,可以根据自己需求任意改动。这种自建的数据中心安全度最高,信息泄露、受攻击的可能性大为减少。

租用运营商数据中心是数据中心存在的主要形式。如百度、奇虎360、搜狐、新浪等企业大部分的数据中心都是租用运营商的。运营商提供场地、机柜、网络带宽和供电,互联网企业直接将设备放入运营商网络中即可,这样一般只要一周就可以建设完一个数据中心并投入使用,速度非常快。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企业中非常普遍,这样互联网企业只需要关注自己的应用设备(主要是网络设备和服务器)运行状况即可,不必关心机房环境、空调、供电等一系列问题。虽然要向运营商支付不菲的租用金额,但仍可为互联网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租用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是近两年才出现的一种新型数据中心。这种方式是中小型企业的福音。中小企业受限于资金和背景,自己建造和租用运营商维护都很困难。通过直接租用大型数据中心的服务,就可以部署自己企业的业务。比如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向亿恩云租用100GT的硬盘和200G的内存,10G的带宽,对于中小企业,满足这些性能的物理硬件完全不可见。

不管是自建还是租用,都各有利弊,不好说哪种方式更好。租用数据中心服务代表着数据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具发展潜力,而传统的自建数据中心虽然饱受争议,但依然会长期存在,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依然乐于建造完全自我管理的数据中心。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三种方式必然长期存在。

四、数据中心建设案例

定位于政务云平台的河南中原云数据中心项目是河南省政府重点扶持项目,也是河南正东云计算有限公司与河南中原云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项目。

在这个合作项目中,拥有丰富电力、水力、房产资源的盛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拥有政府资源的河南中原云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数据中心的运营和宣传推广。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以实现长期发展,达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的目的,从而加快河南省统一的政务云平台的建设。正如河南中原云大数据中心建设指挥部副组长郑治在接受采访时所表示:“中原云大数据中心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两万台机柜,20万台服务器,刚好是一个电厂的装机容量。但是具体实施的话,还得分期、一步一步地走。毕竟是一个响应国家的号召,等于是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以及政府之间的合作,在这个数据产业里面,我们各方真正实现优势互补。”

作为中原云大数据中心项目咨询顾问方的施耐德电气,于2015年8月正式参与到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之中。在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与用户、设计院一起密切配合,根据用户需求、场地条件、所在园区的外部资源,结合施耐德电气全球数据中心的工程设计经验,制订了最适合的技术方案,为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项目资源优势

具体来看,中原云大数据中心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房产优势。河南正东云计算数据中心母公司为河南盛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母公司旗下的子公司郑州四棉纺织有限公司正在转型升级,其现有厂房用地,基础设施齐全,经改造后可直接用来建设中原云大数据中心。

(2)用能优势。中原云大数据中心拟采用河南盛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郑州市郑东新区热电有限公司为其提供双路直供电。郑东热电公司拥有2台20万千瓦热电机组,自备电量能满足2万台机柜,20万台服务器项目用电、用蒸汽需求。同时,郑东热电公司利用溴化锂制冷技术,采用热电厂具有一定温度、压力的热化蒸汽,作为溴化锂制冷机的动力,将多余的热负荷转换为数据中心的冷源。该制冷方式电能消耗仅是电动制冷机用电量的2%~3%。这样可以为数据中心的运行节约大量的电能。

(3)电力保障。中原云大数据中心采用3路供电专线,其中2路供电专线由郑州市郑东新区热电有限公司自有发电厂提供,另外1路供电专线由国家电网提供。郑东新区热电有限公司向中原云铺设的电缆共有两路四根,并且在原有设计上新增了2000多米控制线缆,用以保障大数据机房的用电可靠性。

(4)水力优势。河南中原云大数据中心有三路水源,一路来自厂区的自备井,一路来自白沙水厂,还有一路来自郑东水务水源。

2. 项目特点与技术难点

中原云大数据中心项目在建设工程中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术难点。负责此项目的施耐德电气系统架构经理奚晓青表示,由于该项目业主对整个项目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建设数据中心,以降低项目的初期投资成本和后续的运营成本。同时,项目进度又十分紧张,给规划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外一方面,由于靠近郑东热电厂,该数据中心可以利用发电厂产生的余热,通过分布式能源技术,也就是三联供技术,大幅度降低数据中心运营成本。

此项目也有一定的技术难点。奚晓青表示,由于数据中心在原有厂房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在数据中心主体结构上,有很多先天条件的限制,不利于设备的安装、摆放和管线的敷设,以及人流、物流的划分,大大增加了工程施工难度。另外一方面,由于采用分布式能源技术,需要对项目的可靠性进行充分论证,并做好冗余备份措施,最大限度保障数据中心安全可靠的运行。

3. 施耐德电气的优势

施耐德电气作为此项目的咨询顾问方,在中原云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上也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篇(2)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概述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是基于Internet网络,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基地并提供相关的服务[1]。互联网数据中心是各种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的核心,在网络经济和电信产业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数据中心更是具备四个较为重要的特点,分别是:高密度、智能化管理、绿色环保、业务连续性。

IDC机房是一种大型数据储存中心机房,一般提供服务包括网络基本服务,如主机代管、虚拟主机、主机出租、异地备援、企业专线等;另有加值服务,包括网络管理与监控、防火墙、实体的消防设施与安全门禁控管等。

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深入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各大通信运营商对IDC机房的建设正紧锣密鼓地展开着,其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互联网业的发展。机房利用率,机房与各个设备用房的配置关系及机房节能一直是业内讨论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在建筑设计方面提出几点看法,供同行进行探讨。

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建筑设计及其分析

1.1机房组成分析

通信设备:机架

配套设备:电力电池、机房空调、变配电、备用发电机、水泵

辅助设备:各类管线、电缆

IDC机房的核心内容就是通信设备,它由各种功能的机架组成。机架的正常工作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包括充沛的电力保障以及一定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等要求,所有其它设备及设施均服务于通信设备,其之间需进行合理的分配及布局,使通信设备的工作效率最大化。

1.2机房平面设计

机房平面布置主要根据机架的排列方式进行;机架的排列方式根据其功率及空调制冷效果的优劣而改变,同时根据柱网的大小选择合理的机架布置方式;每个机房的最大面积受气体消防保护区的限制;机房大小又决定机架的排列方式及空调形式的选择。所以,机房平面排布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之间又相互制约。

机柜间距与空调的关系

不同类型的机架有着不同的功率,不同功率的机架其发热量是不同的。因此,各类机架需根据空调所能提供的温湿度条件进行布置。

比如,在机柜尺寸相同的条件下,4KW机架区,根据机架发热量计算,机柜间距为1200mm时能满足空调制冷需求;10KW机架区,根据机架发热量计算,机柜间距达到2400mm时能满足空调制冷需求。因此,机架发热量与空调制冷效果决定机柜间距。

机架布置与柱网的关系

柱网大小对机架排布有着较大的影响。就4KW机架区而言,在尽可能多排机架及满足空调制冷需求的前提下,不同尺寸的柱网其机架摆放效率是不同的(图1、图2)。由图可见,在机柜间距相同的条件下,8400mm柱网的局部结构柱占用了机架间的人行通道,机架布置效率降低;而7200mm柱网对4KW机架来说布置较顺,显然更为合理。故应根据不同功率的机架及其机柜间距选择适合的柱网,使机架布置效率更高。

图17200mm柱网布置图 图28400mm柱网布置图

机架布置与气消保护区大小的关系

机架布置与机房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机房大小受气消保护区大小的制约。一个气消保护区的大小为3600立方米,就一个层高为5100mm的机房而言,单个机房最大面积约700平方米。在需设置两个气消保护区的情况下,分设大小机房,根据机架功率,小机房采用单侧空调送风,大机房采用双侧空调送风。经合理配比,减少空调占用空间,多摆机架,提高使用效率。因此,根据气消保护区配以合理的空调送风方式来设定机房大小对提高机架布置效率尤为重要。

机架布置与柱截面尺寸的关系

如今,IDC机房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各通信运营商对机房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机房使用效率已经成为机房设计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时于细节方面多加考虑可能会找到突破点。现IDC机房大多采用下送风的空调形式,因此走线架位于机架的上方。机架布置时,往往忽视了走线架的排布及走向。机架根据柱网布置,尽量使结构柱位于机柜之间,留出走道空间,其优点是保证冷热通道的通畅,而缺点是机架上方的走线架遇柱绕行,无形中增加了走线的长度,形成了资源的浪费。如对结构柱进行优化设计,改变柱截面尺寸,一侧柱宽控制在800mm以内,留出走线空间,对于整个机房楼来说,各处走线架均能做到畅通无阻,无疑将大大提高机架工作效率,对减小电阻及节省投资均有所帮助。此点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论证。

机架布置与配套设备用房的比例关系

在相同条件下,尽可能多布机架是设计的首要目标。但与此同时,与通信设备息息相关的配套设备的用量也在相应增加。对于4KW机架区来说,机房面积与电力电池室面积的比例约为2:1;对于10KW机架区来说,机房面积与电力电池室面积的比例接近于1:1。由此看来,机架功率越高,配套设备用量越大,空调需求量也越大;而配套设备用房面积越大,机房面积越小,机架布置数量越少。两者为相互制约的关系。为此,需对机房进行合理分区及优化布局,找到设备配置平衡点,使机房利用率最大化。

机房利用率与机房进深的关系

众所周知,机房面积越大,机架摆放数量越多。机房大小跟机房进深有直接关系。就8400mm×8400mm柱网来说,三跨进深的房间尺寸约为25200mm,只需在机房一侧设置疏散门及疏散走道即可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5.13.4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2])。当机房进深达到四跨时,需双向疏散,机房两侧均需设疏散走道。虽然后者机房面积大,摆放机架数量更多,但公共部位建筑面积较多,使机房利用率降低。因此,机房利用率应与规范结合考虑,三跨进深的机房更符合目前IDC机房发展的需要。

机房平面布局与结构的关系

根据现行规范的规定及工艺需求,IDC机房内各设备用房楼面使用荷载标准值一般为:机房部分荷载为10kN/,电池电力室部分荷载为16KN/,空调机房部分荷载为7KN/,走道部分荷载为3.5kN/。楼面荷载对于一般房屋建筑来说要大得多,因此,平面布局时应非常严谨,业主需求考虑周全,各专业加强沟通,避免随意修改,造成不必要的土建造价的增加。同时应考虑今后的业务发展需求,为机房扩容预留一定的可能性。

篇(3)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2

Discussion on Internet Data Center Computer Room Energy-saveing

Li Ke

(Guangdong Plann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of Telecommunications Co.Ltd.,Zhanjiang524022,China)

Abstract: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IDCenergy consumption,choose the important aspect of network server,ait conditioning and power,Discussion on IDC Energy-saving Solution.

Keywords:IDC;Energy-saving

近年来,数据中心机房(IDC)业务发展迅速,成为各运营商发展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建设大型数据中心机房。但高额的运营成本(人员、电费等)压缩了利润空间,有些机房电费支出占到收入的40%以上,因此如何减少机房能耗,成为各大运营商关注的重点。

数据中心机房的能耗主要分为四块:服务器及通信设备用电、空调用电、电源耗电、管理用电。其构成比例每个机房各不相同。大致上,前两者占大头,约占80%~90%,后两者占小头,约占20%~10%。

一、IT设备所允许的工作温度范围

以往的标准中建议服务器及网络通信设备应运行在20℃到25℃,这样可以保证设备可靠长时间运行。15℃到32℃,是IT设备可以正常运行的极限范围,但如果长时间运行在此温度条件下,IT设备可能会宕机;但随着多数主要制造商已接受了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提出的提高机房温度上限的建议:从原来的25℃提高到27℃,现在生产的设备也较之以前具有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已能满足在27℃下长期稳定地运行。

温度越高,吹风设备和设备风扇的转速也就越快,耗电也就越大。将温度限定在27℃是能够实现温度和功耗的一个最佳平衡。在其他的运行工况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盛夏时空调的设置温度每提高l℃,即可降低耗能5%。因此,在购买服务器设备及网络通信设备时,在满足其他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选择具有较宽工作温度的设备,以达节约用电的目的。

二、科学合理设计机房内部气流走向提,高空调运行效率

机房内部气流走向是否科学,是制冷系统是否有效运转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点优化气流走向。

(一)送、回风方式

目前业界公认效率较高的是采用下送风、上回风方式。这种方式中冷风从下部送到机柜,经过机柜后其温度升高比重变轻,自然上升,满足高温在上、低温在下的温度自然分布规律,不会与送风的冷风混合,使冷量的利用率提高,避免冷热气流混合,这种送风方式比上送风方式提高2―30C送回风温差,所需送风量小,可以节能15~20%。

通过“背靠背、面对面”的机架摆放方式来避免“级联加热”现象,机房内会自然地形成间隔的冷、热风通道。这样,热量将被局限于热风通道内,容易控制。

(二)规划机架内部的气流走向,避免气流受阻

在机架中应留出冷风自由上升的通道,避免设备完全将下送的冷风阻挡。其次,应避免气流紊乱。比如,机架中存在大片空位的话,容易造成冷热风混合。此时,应在空位放置机架挡板(盲板),阻止热风回流。

(三)布线方式

对于下送风方式,最好采用上走线方式,将架空地板下的空问用作送风通道,因此,不能在地板下敷设各种通信线缆,如果必须在架空地板下走线,也应将线缆收纳整齐,减少阻挡出风量。另外如果送风距离较长,选用的通风机全压值虽能克服地板长距离送风的全部压力损失,但送风的始、终端的压差较大,不利于地板下保持均匀的静压值,所以还应适当控制地板下送风的距离,同时架空地板的高度至少为0.4m。

另外,提高机房密封性是提高制冷效率、降低能耗的前提条件,应做好墙壁、屋顶、地板、线缆出入口的密封工作,将窗户封闭或贴隔热膜,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出。

三、优化供电系统,降低电能消耗

供电系统在提供电源的同时,会有电能损耗。虽然这些损耗在IDC机房总能耗中不占大头,但也是机房节能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一)模块化供电

UPS的效率和负载功率是成正比的,越接近其满负载容量,它的效率就越高。现在很多UPS生产厂商正在实行对UPS模块化生产,用户可按照负载的增加而增加模块,始终保持UPS较高负载率,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二)服务器直流供电

IDC机房中常用的双转换在线式UPS工作时会先将交流电滤波整流后变成直流电,再由逆变器将此直流电转换成设备需要的正弦波交流电源。两次的交、直流变化会带来一定的损耗。如果服务器采用直流供电,可以减少一次交、直流变化,达到节能的效果。然而目前大部分服务器是交流供电,直流供电模块的生产还未规模化,因此成本较高。

(三)采用无变压器的UPS设备

传统UPS的整机效率只有75%~85%,但采用无变压器的机型,可以提升至90%以上,这种机型体现了UPS电路技术的进步,代表着UPS技术的发展方向,它在进一步缩小体积、减轻重量、改善性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和进步。因此,选用无变压器的UPS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电源。

四、业务角度及其他节能趋势

(一)从“主机托管”向“主机租用”转型

目前的业务收入中,主机托管占90%以上。机房中的服务器等设备大多属于用户。这些设备从高端到低端不等,有品牌机也有兼容机。如果IDC业务能向“主机租用”转型,由IDC机房统一建设云平台,将虚拟主机租用给客户,由机房维护人员统一维护,可以带来如下好处:减少客户维护人员进出;相比原先用户复杂多样的设备,统一规格的设备在管理、维护上难度低;通过统一购买有节能功能的设备,可将先进的设备节能技术在机房层面加以利用,节能型设备不仅能节约机房的通信耗电,还由于设备发热较少,节约机房的空调耗电。

(二)机房“热点”处理

严格限电,杜绝“热点”。将机架电流限制为定值,从根源上杜绝高密度机架的出现。然而,随着IT产业的发展,高密度机架的出现成为必然,一味地把顾客挡在门外,不如顺应发展,思考对策。

――合理布局,应对“热点”。当机架内有某个设备耗能特别大时,可将其置于机架的中下部,而不是上部;当机房内存在少量高热密度机架,可令其在整个机房内平均分布,而不是聚集在一起。

――在机房内划出专属的高热密度子区域,隔离高热密度机架。这样高热密度机架不会影响到周围的低密度机架。在封闭的小范围内,针对性地制冷,比对整个机房进行制冷效率高。

(三)善用资源,提高效率

一是提高空调本身的制冷效率。例如,使用空调节能添加剂,改善空调因长期运转而带来的内部组件磨损、效率下降的问题;空调变频,经过变频改造的空调可动态地根据热负荷的变化精确调整其输出功率,这样既可节省电能,又可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考虑老设备的淘汰,对在网的空调设备进行分析,淘汰问题多、效率低的老设备,购置新设备,短期看是增加投资,长期结果是节能。

二是减小需要制冷的空间。机房的体积越大,制冷效果越差。在机房建设时,往往会考虑日后的扩容。如扩容机会没有马上到来,应对未使用的空余空间隔离。

(四)蒸发式冷气机技术

针对数据中心机房,采用蒸发式冷气机与空调联动使用技术,能有效降低空调能耗,改善机房空气环境。据试点统计,节能系统和空调开启时间比为8:1,可大大减少空调压缩机运行时间,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蒸发式冷气机工作原理是以水作为蒸发介质,水在蒸发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在焓值不变的情况下,吸取空气的显热,从而使排出的空气温度(干球温度)降低。

但使用蒸发式冷气机的技术所达到的效果,与室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温度和湿度的室外空气条件下的室内制冷效果体现。总体来说,室外温度越高,湿度越低,降温效果越明显。

另外,由于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而蒸发式冷气机的运行原理使得其在降温的同时必然会增加室内的湿度,因此必须保证机房的湿度可控,从而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学博.机房节能走向系统化,智能化,精细化[J].通信世界周刊,2009

篇(4)

在建设数据中心时,中小企业一方面会苛求信息研发能力及信息安全的要求,但是相较于大型企业,由于其成长和发展速度较快,IT成长规划要保证与业务发展同步。同时,出于成本考虑,“轻资产”是其对于基础架构的基本要求。

篇(5)

3月30日,Mellanox宣布,其第四代架构的QDR模式Infiniband解决方案已将上两个数字刷新为40Gbps和1us。在产品性能按计划提升的同时,Mellanox还计划将该方案向企业级数据中心及云计算市场扩展。

Infiniband的思路是以网络为中心搭建系统,将计算、存储与网络分开,但三者一定要保持相对平衡,这样才能保证整体性能。目前,企业级应用及数据密集型应用需要进行大数据量计算和存储,这就对网络的I/O带宽提出了高要求,服务器虚拟化还提高了对网络可用性的要求。

网络带宽和延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整体效率以及处理器与存储的使用率,进而影响到性能与功耗。在以太网难以满足部分用户对于集群、存储网络和高速服务器互联所需的传输效率和延迟水平时,用户对更快、更可靠的渴求就开始促动Infiniband在数据中心推广应用了。

网络一体化优势何在

在整个系统中,服务器 ― 交换机 ― 路由器 ― 存储之间通过线缆相连,Mellanox目前的解决方案包括了网卡、交换机、路由器及线缆在内的全套产品,均支持最高40Gbps的传输速度。虽然以Infiniband技术见长,但Mellanox并不排斥其他互联技术,相反,它通过虚拟协议支持(VIP)技术,可以使单一光纤线缆上运行多种协议,应用保持并行状态,设备自动为各协议应用分配相应的传输带宽。每个通路都有独立资源,这才是网络一体化的真正优势。

Mellanox技术负责人利特・申纳尔(Gilad Shainer)表示,支持VPI技术的ConnectX网卡端口是一种高整合性设备,能根据接入的网络设备类型,被配置成Infiniband、以太网、数据中心以太网(DCE)、FCoE等端口,以单一网卡取代混差的多个不同类型的网卡。这种网络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简化了不同系统之间的网络互联,实现了降低网络复杂度的目标。更重要的意义是,其提供的广泛支持使企业级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及嵌入式应用在选择设备时能获得尽可能大的灵活性。

ConnectX本身就具有高可靠性传输、低延迟和高带宽的特性,并通过由适配卡完成网络协议处理及RDMA收发操作,将处理器从这部分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合理配置,数据中心用户可以获得从性能到成本及管理复杂度等多方面明显的改观,其可扩展性可以胜任1万个以上的节点互联。利特・申纳尔举例说,通过I/O整合,JP摩根的数据中心利用率已从15%提高到了75%。在虚拟化方面,ConnectX适配卡支持硬件I/O虚拟化,并提供专用适配器资源隔离和保护虚拟机,将虚拟机性能提升到接近物理机的程度,增强了虚拟化性能。

未来网络是动态的

篇(6)

2通信及互联网技术

2.1通信及互联网技术的概念及意义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计算机应用以及硬件发展技术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也为通信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以此,原本通信以及互联网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也被相互融合进数据管理之中,并逐渐变得不可分割,这两者的有效交融以及紧密相连也使得信息时代飞速进步。在当前社会中,无论是何种领域都讲求效率二字,在此情况下,人们对数据管理以及网络技术发展也有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数据管理也越来越需要依靠互联网以及通信技术的支持予以完成。数据管理实际上在运行时非常复杂,这对于当前信息时代爆炸的背景来说也十分合理。要想对繁杂的数据工程进行管理和分类,就必须要用到互联网技术,因为只用复杂的互联网技术才能合理解决繁杂的数据管理难题。数据信息本身在其发展中不断变化,所以,只有应用庞大的硬件设施才能实现对数据的合理看管,但是,在此进程中是不可以运用单台计算机的,只有多台计算机才可完成此项工作。一些单位也可以运用通信以及互联网技术来从外部环境中获取大量数据,从而对市场进行合理考察和测评,以此有效规避风险,最大程度的创造利润,这也是通信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实际需求。我国运用数据管理相比于西方发达国际来说起点较晚,一些西方国家在很早期就已经学会应用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对数据进行管理,并且在长期的管理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果。西方所利用的新技术不断向人类证明,传统人工形式的数据管理已远远落后于智能化数据管理,应用互联网技术对数据进行管理,不仅仅能够缩短数据管理周期,还方便人工操作,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节约了大量的资产耗费,可以说,应用互联网技术对数据管理可谓是一举两得。由此可见,在数据管理过程中,应用通信以及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数据发展的必然趋势。

2.2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在数据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2.2.1经过不断的研究及实践推敲,证明在数据管理过程中可以应用互联网及通信技术。互联网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这个硬件设备,也是计算机的存在才进一步使得互联网技术加速发展,反过来,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也使得计算机的存在更有意义。如今,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2.2.2数据管理本质上对互联网极其依赖,并且,数据管理的本身也是对计算机中的硬件以及软件进行整理和调整。所以,将通信以及互联网技术同数据管理进行联合不但符合企业对于数据的需要,也使得数据管理对互联网技术愈加关注。

3在数据管理过程中通信及网络技术的问题和优化措施

3.1在数据管理过程中通信及网络技术的应用难点

数据管理是新型管理专业,所以有关于其专业以及人员培养的学校机构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目前数据管理不科学;数据管理的网络应用模式是近几年初始才逐渐兴起的,所以,数据管理模式需进一步优化;数据管理人员在对数据管理过程中没有认识到应用通信以及网络技术的重要性。

3.2解决方法

对数据科学管理不仅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更需要专业人才对其准确操作,尽管在日常的数据管理进程中,一些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操作知识和老练的实践经验,但是对于应用互联网技术这一方向,他们的技能尚有不足[4]。数据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以及运作能力不够就会导致在实际数据管理过程中不能对计算机以及数据设备进行修复以及运用,一旦计算机设备发生问题,他们将束手无措。另外,问题发生不但会使数据信息丢失,还会导致工作人员的成果被耗费。同时,设备出现故障后,如不及时修复将给工作后期的数据完善带来很大影响,还有一种很严重的情况就是如果网络非法分子为了盗取企业机密从而破坏企业的数据管理系统,管理人员不能对此及时看管,一旦数据外泄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我国大多数企业虽然对数据管理进行了更新和应用,但是就现如今的情况看,一些企业仍然处于低级层面,企业对于互联网的了解度以及在数据管理中的应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3在数据管理中通信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技巧

对于当前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经济发展人们对于数据管理的要求来看,相关企业需要完善以下几点环节,以此加强数据管理。

3.3.1合理招聘数据管理人才,改变现有的选拔体制,淘汰掉专业能力薄弱的人员。

3.3.2在选拔过后,对人才进行培训,普及互联网以及通信方面的内容以及知识,提高工作人员对其认识;另外,在数据管理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解决突况。

3.3.3设立风险评估环节,在风险到来之前就对其进行预防,制定紧急备案,使数据处理工作能够逐一进行。

篇(7)

一、分类

(1)DDN。DDN的工作方式:DDN作为高质量、高宽带的数字数据通信网,数字信道为信息传输的主要信道,因此不具有交换的功能。用户的数据信息应该根据之前约定好的协议,采用同步转移的模式对数字进行分复用的技术,所以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内对通信宽带和速率传输进行事先设定。 DDN提供的业务:DDN网作为全透明的网络,因此可以为分组交换网和互联网提供中继电路;不仅可以对一点对提供多量的业务;同时还可提供图像、G3传真以及语音和智能等多种业务来满足用户的要求。

(2)FR。FR的工作方式:FR的主要任务是将在原来的交换基础上进行分组交换做出相对简化数据传输新技术。它在OSI第二层主要采用简化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送和交换。因为FR仅完成OSI的物理层与核心层的功能,将控制流量以及纠错等任务留给终端来完成,因此不仅使节点机之间的协议简化,同时还提高了传送的效率。FR的特点:①传输效率高。②产生的费用低。③兼容性好以及组网的功能性强。④网络资源的使用率高。FR提供的业务:FR主要使用的面向连接交换技术,虽然能够提供需要交换的PVC和SVC,但目前只能采用交换虚电路的方式。

(3)IP。IP的工作方式:IP交换是一种高效的IPoverATM技术,同时也被称为三层交换技术。简单来讲,三层交换技术即“二层交换技术加上路由转发技术。”IP只对数据流中的第一个数据包进行路由地址的处理,由路由转发,继而按照已经计算好的路由在ATM网建立虚电路VC。这样的处理方式使数据包在今后不用经过路由器,可以直接沿着VC的方式进行传输,提高传输的效率。IP的交换的特点:①因为彼此之间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因此IP在进行交换的时候不需要事先建立通信线路,可以随时将信息发送出去。②通信的双方可以不使用固定的通信线路,因此,提高了对通信线路的使用率。IP提供的业务:适合多种业务的环境,目前主要使用于宽带以及IP骨干的传输。

(4)X.25 .X.25的工作方式:X.25的交换方式主要体现在传统储存转发方式的基础上,进而发展的一种新型交换方式。X.25的主要工作是将用户发送的数据进行分割,每个分割后的分组都有一个分组头,而分组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明将要发往的地址,最后按照地址的排列顺序挨个进行交换网的发送。X.25的特点:①交织传输。②统计时分可复用:采用动态的方式对线路资源进行分配。③逻辑信道:在分组的交换方式中,每条逻辑信道在一次呼叫过程中都有相应的逻辑信道号。④虚电路:虚电路是根据报文的需要,以及占用多个时隙相应的缓冲空间而来的,因此进行呼叫时不需要建立固定的物理通道。⑤分组多路的通信:因为每个分组都有控制信息,所以分组型的终端可以做到与多个用户终端同时通信。X.25提供的业务:分组交换可以提供永久虚电路,同时还能开发以及提供增值的数据业务。

(5)ATM。ATM的工作方式:ATM的转移模式是立于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基础上,主要目的是将数据分解成固定长度53B的信息,目前将这样的分组叫做信元。而ATM主要以信元为单位进行复接、交换等工作。复用的时候只要具备信元就可以进行信息的发送工作。ATM的特点:①不仅可以建立虚电路来进行数据的传输,同时支持无连接的业务。②因为采用的数据包属于固定长度的模式,因此有利于宽带的交换。③采用异步术同时能够采用服用技术。④ATM技术使其协议以及网络功能得到简化。ATM提供的业务:ATM常用于局域网互联、互联网以及虚拟局域网,还可用于电视领域。其主要优点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提高速度。

二、协议

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之间所使用的交流语言,同时协议包括面向字符、字节计算、比特的协议。而TCP/IP协议是最为常用的网络协议,适用于不需要使用路由进行选择的网络(小型),以及由多个LAN组成的网络(大型)。此协议所具有的特点:体系结构具有开放性,且易于管理。同时TCP/IP协议是一种较为标准的协议,其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与因特网协议(IP),其中TCP协议是数据在应用程序中传送时应用,而IP协议是数据在程序与主机间进行传输时应用。并且由于TCP/IP协议具有较强的跨平台性,所以已成为了一种标准协议。

篇(8)

2010Q2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整体规模达到40.2亿,同比增长7.7%,环比下降10.6%。本季度电信运营商实施更加严格的手机计费治理措施,加强SP终端内置管控力度,由此对移动增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业务收入形成巨大冲击。手机电子商务和手机游戏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是由于占比最大的移动增值市场规模大幅减少的负面影响,致使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下降。

本季度,移动增值市场规模占比为66.5%,比上季度下降近8个百分点,但是在移动互联网主要细分行业市场规模中仍然保持领先优势。手机游戏和手机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14.7%和10.7%,位居第二和第三,较第一季度占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艾瑞预计手机电子商务和手机游戏还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具备重塑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新格局的潜力。

手机电子商务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高

2010Q2,中国手机电子商务实物交易规模达到4.3亿元,同比增长321.6%,环比增长41.9%,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高是交易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艾瑞预计2010年下半年手机实物交易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艾瑞分析认为本季度手机电子商务市场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在消费者方面,延续第一季度发展趋势,手机网购人群规模增长和手机购物习惯培养,促进订单量和客单价双双稳步上升;在购物平台方面,随着市场活跃局面形成,越来越多的商家被吸引到手机商务平台中,商家更愿意提供专门适应于手机购物的服务方式,整体手机电子商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市场发展阶段层面,淘宝、当当、亚马逊和京东商城等传统电子商务企业继续探索手机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为后期规模扩张做好准备。与此同时,新兴的手机电子商务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寻求细分市场发展机会,着力积蓄市场力量。

手机搜索市场平稳发展,搜索请求量大幅提升促进业务营收增长

2010Q2中国手机搜索市场规模为5800万,同比增长48.7%,环比增长5.5%。手机上网用户规模快速增加带动手机搜索请求量大幅提升,促进业务营收持续增长。手机搜索企业在现有优势资源基础上加大产品线研发力度,深度整合网页产品和手机客户端产品,强化市场渠道合作关系,提升市场营销能力,积极进行平台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手机广告保持平稳增长,世界杯对手机广告影响有限

2010Q2中国手机广告市场规模达到2.7亿,同比增长241.8%,环比增长10.2%,继续保持增长发展态势。本季度,手机广告营收仍然以行业广告为主,受世界杯影响品牌广告营收占比增加。艾瑞分析认为世界杯营销尽管对互联网广告营收增长发挥关键性作用,但是对拉动手机广告收入大幅增长影响有限,主要原因是手机广告的计价模式和效果评估等制约因素,促使广告主对手机广告认知存在局限性,影响广告主在制定世界杯营销预算计划过程中对手机广告的预算决策。

手机游戏保持增长态势,实现多元化支付至关重要

2010Q2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为5.9亿,同比增长40.5%,环比增长9.3%.面对电信运营商调整业务合作伙伴计费政策对游戏营收增长产生的不利影响,手机游戏市场仍然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艾瑞分析认为手机游戏对电信运营商计费通道的高依存度,决定行业短期内仍将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实现多元化的电子支付手段对手机游戏市场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篇(9)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存在着丰富的大量的数据信息,利用数据管理的相关技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实现数据的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将各种数据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应该利用各种技术,提高数据管理的所产生的效果。

一、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基本认识

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都是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的产物,都属于技术类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关系变得愈加不可分割。在目前,企业的数据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引用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只有将这两种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才可以发挥出其中巨大的潜力。为了在我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下去,无论企业的类型是什么样的,对于及时的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可以对变幻莫测的市场进行及时的监测。

因此,合理的利用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可以促进企业将自身的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收集到越来越多的有效的信息,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需求,企业都能给予满足。

二、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下我国企业的数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的可行性

面对现在的实际情况,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尤其是西方那些经济和科技都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都非常重视数据管理的相关工作,而且也在不断地针对各方面需求进行多层次的尝试和实践,他们的目的是可以为自己找到更加有效和实用的应用技术,将数据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和专业。通过国内外大量的实践不断证实,将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数据管理上来,可以赢得前所未有的实际效果。

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数据管理都是利用文件系统管理和人工管理的方式进行具体的工作,但是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实际需要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数据管理也在逐渐改变,数据库系统管理模式不断被创立、因此,在新世纪,数据管理的发展离不开通信及互联网技术作为强大的动力。

三、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在数据管理中的运用的具体难点

部分数据管理人员没有对通信的和互联网给予一定的重视,将其在数据管理总的重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忽视,虽然目前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数据管理中,但是数据管理人员对于通信和互联网的巨大潜能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所以通信和互联网在数据管理中并没有得到更加深入的实践,所以就会经常出现对于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不重视的现象出现,严重的还会造成数据管理的工作效率低等不利影响。

企业的经营者对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于数据管理的投资很少,就会引发管数据理模式不完善和数据管理水平低的情况。所以说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将自身有关于通信和互联网的相关知识进行补充,为数据管理的智能化转变节省出人工的成本。

企业的数据管理部门缺乏技术人才,虽然目前的数据管理人员都具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员工的年龄都不交偏大,那些年纪较大的员工对于通信和网络技术不能进行熟练的掌握,一旦计算机或者网络出现问题时,企业都不能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样还会造成用户的相关信息遭到泄露,就会使数据管理的高效性受到影响,给企业到来很大的损失。

四、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在数据管理中的运用的具体措施

设定培训机制,提高人才的技能,主要是针对数据管理的中心人员在通信和互联网方面进行培训。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对于计算机和互联网可能带来的危险都不是十分的明确,如果才出现危险就让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解决,但是这些人员都不是数据管理的中心人员,他们有时可能会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而有关数据管理的工作应该给予快速的解决,这就要对数据管理的中心人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管理的运行效率。可以采取内部培训的方式,让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人员对员工进行培训;也可以把员工交给专业的团队进行培训,既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性,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对外合作;还可以将员工交给合作的企业进行培训,将员工技能水平进一步进行提升。

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在数据管理中的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该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和预防以及应对机制。对于企业来说重要的机密就是数据,绝不能让数据进行流失,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则加大了风险发生的概率。所以要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并采取应对措施。制定这样的机制,首先要对数据管理进行保密处理,每一个设计数据管理的计算机,都要进行加密处理,其次要注意设置防火墙,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互联网的各类病毒的侵入。与此同时,将数据管理的网络和其他的网络进行分离,使病毒不可能通过其他的网络进行传播;企业也要在自身设置风险警报系统,针对那些无法组织的病毒传播,就应该采取报警,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技术小组进行具体的处理;在风险解除后,应该及时进行总结和汇总,对其解决办法进行具体的讲解和宣传,将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解决能力进行提高。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对数据管理进行具体的规划,将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引入到数据管理中进行更深的探索和研究。而数据管理部门要将自己的基础工作进行完善,数据孤傲里和其他的部门具有很强的联系,所以数据管理部门和其它部门的联系也要不断加强。数据管理人员应该对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找到提升数据管理水平的更加有效地方法,使企业可以不断的发展下去。企业的数据管理人员应该将具体的管理技能进行优化,在优化的过程中,应该和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相互进行交流和沟通,将通信和互联网技术进行熟练的掌握,再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对数据管理工作进行积极的开展。

我们不能一直对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认识停留在浅显的认识和理解上,将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数据管理中,就要加深对其的深入理解,企业对于通信和互联网的认识应该需要不断的实践的验证,对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的具体应用也要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既要重视对各种通信和互联网的技术,对其在数据管理中的具体的实际应用的重视也要不断的提高,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通信及互联网的实际应用也要考虑如何将人工等具体的成本进行有效的缩减,并且不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分析,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将数据管理的智能化进行大幅度的提高,在最大的程度下,将企业高数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进行切实的提高。

五、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数据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在数据管理中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可能性和可操纵性,虽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数据管理所面对的风险也不断增加。

针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应该采取积极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将通信及互联网技术的具体的应用要点进行积极的把握,将应对的具体工作做好,咋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进行及时的解决,提高数据管理的科学性,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篇(10)

一、互联网小额信贷公司的发展背景

2016年7月,中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所有的互联网小额信贷公司的蓬勃发展奠定下了强大基础。2015年7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证明互联网小额信贷业务走到了一个国家允许、合法支持的新高度。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以阿里小贷为例》(王艳林,2015)显示,66.7%的小微企业首选的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但由于小微企业的信贷记录部分失真及贷款成本较高,小微企业的银行贷款的可得性较差。2014年第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约有62.5%的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仅8.6%的小微企业获得全部贷款。

互联网小额信贷公司的盈利模式在于“小额大量”,利用云计算技术,能从大数据中提取出信用特质,风险偏好,资金需求等高价值信息,能迅速完成借贷双方的匹配,并有效管理风险,效率提高的同时实现盈利。

二、阿里小贷的运营模式

(一)信息搜集

阿里小贷的数据信息来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电商平台信息。阿里小贷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持股的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拥有着阿里巴巴、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融等电商平台信息。在上述电商平台发生的每一次操作交易数据,包括客户信息采集预认证、浏览的记录、购买的记录、交易习惯、成交金额、评价投诉、纠纷解决等都会成为大数据库中最关键、最主要的部分。二是申请提交信息。借款人在申请贷款时,有义务向阿里小贷提供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资产证明信息(如银行流水)、企业经营业务及状况、资产负债情况、家庭成员组成、家庭收入、学历、动产及不动产情况等信息。

(二)大数据的处理及云计算

大数据的处理,即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得大数据价值能够从隐性变为显性,并加以实际运用。阿里小贷专业的建模和算法团队,在前期建构好一套完善的数学模型用于风险控制和信贷匹配,通过前期的科技投入来降低后期的烦琐人工支出。从阿里小贷的“小额大量”贷款模式可以看出,大数据云计算能够大幅降低成本,降低风险,提升利润空间。

二、申贷及放贷

(一)贷款对象及概况

目前,阿里小贷将服务对象定位于阿里巴巴B2B平台及淘宝平台上的微小企业和个人创业者。2007年至今,阿里小贷陆续推出了淘宝订单贷款、阿里巴巴信用贷款和淘宝信用贷款等多元化产品。无须担保人,额度从1元到50万元,申贷、审贷、放贷全程线上完成,最短3 分钟快速贷款,最长申请后7 天内完成。

(二)主要产品及分类

1.订单贷款。订单贷款凭借店铺中处于“卖家已收货,买家未确认收货”状态的订单申请贷款,实质上属于以订单充当“抵押物”的质押贷款。

2.信用贷款。信用贷款分为循环贷和固定贷两种。循环贷获取一定额度作为备用金,不取用不收利息,随借随还;固定贷在获贷后一次性发放贷款额度。

(三)借贷资金来源

阿里小贷资金池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2007年,阿里小贷与浙江省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合作,阿里巴巴提供商家信息,银行提供资金。同时,与银行合作建立了一个风险资金池。

(2)2010年,阿里巴巴在杭州、重庆注册了两家资本金额分别为6亿元和10亿元的小额贷款公司,向其平台商家发放贷款。

(3)2013年6月,阿里信贷平台对所有金融机构开放,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同年7月,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阿里巴巴1号至10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获得证监会批复。

(4)2014年7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与中行、招行、建行等7家银行正式合作。

三、阿里小贷的运营优势

阿里小贷运用大数据进行运营在同行业中有哪些优势?下文将从两大方面展开――风险控制以及效率提高。

(一)风险控制

在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占到了各类型企业总数量的99%,但小微企业银行借贷余额仅占总企业银行借贷余额的29.3%。在传统金融机构下,我国小微企业陷入融资困境。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规模小、财务管理能力弱,商业银行难以从大量“软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这导致了极高的风控成本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传统金融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而互联网金融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很好地消除了信息不对称。

1.风控人员多。阿里的风控部门数据分析人员超过整个团队的50%,而传统金融机构这一比例仅为 4%。阿里小贷的模型设计人员,设计出了众多的板块模型,并将传统流程电子化。阿里小贷的风控手段主要依靠相关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得出风险定价。

2.信用风险低。当前阿里小贷总体不良贷款率在1.2%~1.3%。这一水平比较接近商业银行2013年末不良贷款率1%的水平,优于农村商业银行2013年末不良贷款率1.67%的水平。

3.实例说明。下面将从实例与数据分析来说明阿里小贷如何通过对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充分运用来实现风险的控制和降低。本例将选择两个产品的逾期率比较:东证资管――阿里巴巴10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下文简称10号)和拍拍贷(中国第一家网络信用借贷平台)。

2015第一季度,逾期率(逾期1天以上):10号为3.29%,拍拍贷1.71%;不良率:10号为1.63%,拍拍贷2.2%;年化收益率:10号为16.72%,拍拍贷12.81%。其中,对于10号的份额组成:优先级:次优先级:次级=15:3:2。而且不良率全部出自次级贷款。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逾期率较高,但阿里小贷的不良率比拍拍贷要低,而且,不良贷款全部出自次级贷款(该部分贷款全部为阿里小贷自己购入,不会影响购买该ABS的机构投资者)。同时,阿里小贷的盈利比率比拍拍贷要高。

(二)效率提高

阿里小贷运用大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提高收集数据、审核贷款、发放贷款各个环节的效率。下面将从监管过程、搜索过程来进行探讨。

1. 监管过程。商业银行一笔小贷业务的成本在2000元左右,而阿里小贷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单笔贷款操作成本降为2.3元,且流程简单,到帐速度快。平安银行网上金融旗舰店推出了小额消费贷等金融产品,但要按合同金额的1%收取贷款安排手续费。与之相比,阿里小贷就不收手续费。从中可以看出阿里单位信贷的成本是低于平安银行的。

2. 搜索过程。阿里小贷可根据支付宝、淘宝平台企业的信用记录、交易记录、款项往来等数据,实时跟踪某一企业的资金流,将同类企业作为参照对象,通过模型推断出企业可能出现资金断流的时点及所需资金量,向目标客户精准推荐、发放定制贷款。互联网下大数据模式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收集成本和协商成本,使阿里小贷可直接锁定信用记录良好、还款能力强并急需资金的客户,优化了客户与贷款之间的双边匹配,提高资产配置效率,节省了工作人员调查分析的大部分时间。

四、阿里小贷运营优化建议

(一)与银行分享信用数据

目前,阿里小贷无法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结算系统,无法获取征信系统数据。征信系统接入了各类放贷机构,其数据对阿里小贷是很好的补充。截至2015年4月底,征信系统收录自然人超过8.6亿,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将近2 068万户。如果可以和银行实行数据共享,阿里小贷将符合银行贷款条件、贷款金额大的客户推荐给银行,银行将小微企业的信用数据分享给阿里小贷,阿里小贷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发放贷款、提高资产配置效率,银行也可以从数据分享中获益。

(二)与银行共享资金池

如果银行可以将闲散资金借给阿里小贷使用,一方面扩大阿里小贷的资金池,加强抗风险能力,解决了后备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此举相当于银行借助阿里小贷完善的数据处理和互联网金融系统,间接发放小额贷款给急需资金的优质小微客户,增加了优质资产配比,降低了坏账率。

(三)向银行学习规避风险

和传统的五大行合作,借鉴成熟的管理体系,吸纳规避金融危机的宝贵经验,τ诎⒗镄〈的长久发展十分有利。此外,五大行的经济体量大,对市场异常波动、信贷方向变化更加敏感,与五大行进行深入合作,更有利于阿里小贷捕捉市场变化讯息。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7.

[2]陈丽萍.阿里金融小微贷款案例分析[J].时代经贸, 2013(18):77-78.

[3]中国人民银行. 2014 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R].2014.7.25.

[4]何佳欢.阿里金融小额贷款模式案例研究[J].金融, 2015.5

篇(11)

随着金融服务需求增长带来的金融业务发展和监控部门对生产连续性的要求,银行已级别建设形成两个以上的数据中心承载业务运行。各数据中心均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多个数据中心间通过互联网流量调度技术在不同站点分配业务流量,形成提供线上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多点多活架构。互联网多活架构分为两点双活和多点多活,图1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两点双活架构,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任意一个数据中心,完成线上交易处理和获取互联网金融咨询等服务。

二、互联网流量调度技术现状

互联网应用在多个数据中心实现分布式部署后,产生了互联网用户访问流量分配需求,实现互联网渠道进入业务在数据中心之间调度和管理。互联网用户获取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典型数据流说明如下:(1)互联网用户作为信息消费者访问服务提供者建立的网站域名。(2)用户终端获取的IP地址向域名解析服务器IP地址请求域名解析。(3)用户终端获得一个互联网IP地址。(4)用户按照网站域名解析得到的IP地址发起访问请求,和网站建立网络连接。(5)用户获取需要的金融信息数据,完成一次金融业务的服务。1.技术方案介绍目前主流技术方案按照使用的域名解析算法和流量划分颗粒度的差异,可初步划分为两类技术和三个层次。两类技术是流量静态预分配和流量动态计算分配;三个层次是物理地域划分、LDNSIP划分和用户IP划分三方面,简要说明如下:(1)流量静态预分配为多个数据中心分配不同的IP地址,预配置银行用户和数据中心具体IP的对应关系,将用户访问指向不同站点访问实现互联网的流量调度,哪些用户的流量分配到哪个数据中心的结果是预先确定的。流量预分配技术的部署周期短、技术实现简单易懂,在互联网公司以及金融行业中得到广泛使用,但在生产运行中较为依赖运营商LDNS信息的准确性。(2)流量动态计算分配为多个数据中心分配不用的IP地址,访问流量入口分配时不采用固定访问站点的预分配模式。当用户访问互联网金融服务请求到达域名解析系统时,按照用户使用的DNSIP地址,动态计算分配用户到需要访问的数据中心IP地址。流量动态调度技术增强了用户流量在多个站点间调度管理的灵活性,但实际部署中与应用系统耦合度高,需要应用架构技术支持。(3)按省市地区引流基于获取的互联网全量IP拓扑信息,按省市的物理地域分布对LDNSIP地址归属到相应的地区,建立以省市行政区归属为标准的流量分配单位。按照划分结果的颗粒度,将不同地区的用户流量预分配到不同数据中心站点。(4)按LDNSIP引流基于获取的互联网全量IP拓扑信息,直接以单个LDNSIP地址为标准对用户访问流量进行调度分配,按照用户获取服务时使用LDNSIP信息为用户反馈访问的IP地址,将用户访问流量分配到不同的数据中心站点。(5)按用户IP引流无需获取互联网环境的IP地址信息,所有用户视为一个大的资源池,直接访问数据中心轻量级服务域名,通过域名解析获取用户侧IP地址,然后基于获取IP信息将访问分配到不同数据中心。2.互联网环境的挑战现有流量调度技术主要基于域名解析系统(DNS)实现,其原理为用户访问交易网站前,首先通过域名解析获得不同数据中心的互联网IP地址,与对应数据中心建立连接完成交易处理。这一技术可以基本满足银行在多数据中心架构下的互联网应用双活、多活架构建设要求,但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扩大,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接入环境,互联网金融服务面临用户访问体验不佳等诸多挑战。(1)互联网络接入环境日趋多样国内运营商格局分布日趋复杂,在传统三大运营商(联通、电信、移动)之外,涌现出宽带通、长城宽带等大量中小服务商,在功能场所还出现了大量的wifi热点。这一变化对依托LDNSIP地址识别用户归属地、接入运营商带来挑战,最终造成部分互联网用户的访问跨越不同运营商网络,造成较大的网络访问延时,甚至出现丢包现象,影响用户访问体验。(2)小服务商运营面临挑战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一些小运营商为了节省资源投入,不搭建独立的LDNS,直接使用其他互联网接入服务商的LDNS免费资源,导致域名解析结果出现误差。还有些小运营商部署多个到互联网的出口后,为节省成本将申请域名解析的IP地址全放到一个网段,而用户实际访问互联网服务使用的IP地址分布在不同地点和网段,造成域名解析系统计算反馈的IP结果非最优,影响用户访问体验。

三、互联网流量调度技术优化

参照互联网“极致”思维的方式,银行提供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验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在互联网的用户时间逐渐“碎片化”的背景下,通过技术优化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体验,为银行业务营销和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持。

1.技术优化目标

(1)服务用户。实现用户访问就近连接和流量调度,用户接入更为快速、易用。为用户和业务建立连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提升用户访问体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2)支持应用。满足双活和多活应用提出的集中数据库分库分表改造需求,访问流量调度进入指定站点互联网入口。更加灵活的站点流量管理,按需分配应用负载,加强站点负载均衡性和流量调度灵活性。(3)提升架构。在数据中心云架构下,满足资源站点在全球的分布式部署,应用分布式架构的形成等需要,从互联网入口提供精确、可控的新一代流量调度技术,在多个分布式站点间提供按业务、按应用和按用户等维度的流量调度和管理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