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2-07-26 07:11:3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班级文化建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中班级文化建设

篇(1)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硬”文化;班级“软”文化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所独有的灵魂,决定了该班级区别于其他班级的特点。良好的班级文化具备积极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能引导、激励学生朝着预期中的理想方向发展;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作用,能把班级内众多学生牢牢地凝聚到一起,进而大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良好的班级文化还具有较强的规范作用,能有效地约束学生的行为举止,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班级文化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所以,笔者仅从班级“硬”文化及班级“软”文化两个方面入手,浅就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经验进行初步归纳。

一、班级“硬”文化的建设

所谓班级“硬”文化即是指班级文化中让人凭借直观手段可以一目了然的物质性环境文化,包括整洁干净的地面,清新盎然的盆栽植物,教室墙壁上张贴的名人名言,黑板报上精心抄写的学生优秀作品等等。班级“硬”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物质基础,对活跃师生思维智慧、融洽师生情感交流、陶冶师生情操等多方面都存在显而易见的突出性作用。鉴于此,我在平时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就会格外注重班级“硬”文化的建设。

如,针对班级教室地面这一项,笔者就经常告诉学生“班级就是我们在学校的家,我们要像在家一样保持教室的干净与卫生”,此外,更要坚持以身作则的原则,每当看见班级地面上有一些纸屑或者其他垃圾时,就会及时用工具将它们捡起来并放到班级的垃圾箱中。在笔者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W生加入到保持班级环境的行列中来,他们不仅会随手清理教室地面上影响美观的杂物,还会将排列不整齐的课桌、凳子、扫帚等重新进行整理。可以说,学生以自己的行为举动保持了教室的干净、整洁与卫生。

此外,为了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我还特意召开了一次“教室布置我做主”的主题班会,在该主题班会上,学生自主选出了一些励志的名人语录,并在打印好之后整齐地张贴到教室墙壁的各个位置,像“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这些兼具激励与鞭策性质的语录都是由学生自主选出,他们对其有着较深的感悟与体会,因此也更能从中汲取成长路上所需的营养。事后,曾有学生告诉笔者“每当产生懈怠的心理时,只要看看墙上张贴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便能很快联想到:大家都在学习,我若是稍稍懈怠,就会与其他人产生学习上的差距,这便重新点燃了我继续学习的信心与欲望……”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对教室进行精心布置确实能起到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熏陶、启迪学生积极学习的良好效果。

二、班级“软”文化的建设

班级“软”文化,顾名思义是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文化,一般包括班级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不同于“硬”文化,班级“软”文化更强调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行为举止等,让其发生积极的变化。可以说,班级“软”文化更多的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班级“硬”文化的建设是班级文化的外在表现,而“软”文化则是一个班级的真正内涵,其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班级学生的健康、和谐、茁壮成长。

班歌、班旗、班徽是一个班级与众不同的文化体现所在,能很好地反映一个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及状态。因此,笔者就格外注重班歌、班旗、班徽这三者的创设,并在创设过程中坚持了民主的原则,即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凭借集体智慧自主抉择出属于本班级的班歌、班旗及班徽。深知三者重要性的学生积极投入到创作之中,他们共同搜寻信息、共同创编与绘制,最终创造出了形象鲜明的班歌、班旗与班徽。从那以后,在学校的班级竞赛中,班歌、班旗及班徽的呈现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影响,也使得我们班学生的班级自豪感与认同感显著提升,而这一切都很好地体现了一个班级“软”文化建设的预期目的。

此外,更要格外注重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当然,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也不是由笔者一个人说了算,而要凭借学生集体智慧所制定。自主制定的班级制度使得学生的贯彻、落实的积极性大为提升,这便在无形中规范了学生的言行举止,大大减少了其不规范的行为。

总而言之,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精髓所在,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充分体现一个班级的深厚文化价值内涵,能使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熏陶与感染,而这自然有利于他们更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班级文化的建设应当引起诸多高中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这是笔者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粗鄙见解,旨在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以促进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更好展开。

篇(2)

一、建设班级思想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道德品质好、思想境界高的专业人才。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生活时间最长的集体,所以,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具体操作时,班主任首先要提出班级奋斗的目标,然后由班委会学生组织全班学生讨论,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现状,制定出本班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如本学期文理分科以后,我对学生提出了要建立一个“学风浓厚、团结和谐、举止文明、环境优雅”的班集体。在班委会学生的号召和组织下,经过几次班会课的讨论,确定了本班的近期目标是:每月“文明班集积分”保持在前五名,夺得两次以上“星级班集体”,两次以上“优秀班集体”,力争夺得一次以上“五星班集体”;远期目标是:力争成为常规的“优秀班集体”和“星级班集体”,从而成为学校的示范班集体。而且还制订了达成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

二、设计班级环境文化,寓理于境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人积极向上。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应重视教室的“美化”,力争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在教室设置一块张贴栏,用于张贴课表、班纪班规和各种信息,避免学生乱贴乱画;在教室设置一块展示栏,长期展示好人好事、学生的各种优秀作品和荣誉证书;教室后面的黑板报每期要做到主题鲜明,图文并茂等,学生在一个美化了的教室环境中,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三、创建课外活动文化,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班级文化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通过各种活动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所以班级组织的课外活动要实现“教化”的功能。班级课外活动文化团体包括班内组建的各类兴趣小组,如科技小组、板报小组、音乐小组、美术小组、体育小组、写作小组等。这些班级文化团体从文化和舆论导向上影响着学生。在这些课外活动中,学生发展了自己的个性、培养了动手能力,增强了活力,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在这些课外活动中,我有意识的引进激励和竞争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重视每位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锻炼,抓住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突出同学人际交往文化,创造和谐团队

人际交往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交往环境是教师、学生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交往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任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和谐、平等地友好相处,那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

此外,班干部与其他学生的人际关系是班级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任何班级工作都容易开展。因此,我十分注重班干部与其他学生关系的发展,在班干部的产生上,坚持让学生竞选产生,班主任只要求选出的班干部能够做到“办事公正、以身作则、团结同学、善于沟通、具有民主和奉献精神”。班干部和同学之间能够相互信任,班级建设自然事半功倍。

五、创新学习文化,引导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保持学习恒心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风”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巨大。一般说来,学习风气与德育工作是分不开的,良好的学风会促进班级的德育工作。它不仅制约着学生个体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且左右着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平时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严谨、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风气,才能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如:大致安排好学生每天的读书时间、做作业时间、复习巩固时间,使学生每天有章可循;细化各项要求,如做作业的要求、上课听讲的要求、复习巩固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优秀学生介绍学习方法,考试质量分析、鼓励表扬成绩进步的学生等方式来树立同学们的学习信心,保持学习的恒心。

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文化底蕴、育人特色。相信不久的将来,重视文化建设将成为一种潮流、一种必然、一项工作在学校出现。

【参考文献】

[1]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漫谈[M]. 漓江出版社,2005.

[2]谌启标,王等.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篇(3)

提及学生的教育,最先联想到的词汇往往是学校,而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班级的建设自然就成为了学校教育园地的重中之重。班级建设究竟朝向何方,新课程明确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家”是最能够带给我们亲近感觉的字眼,让班级变成学生的家,实际上它倡导的是让学生在一个自由、温馨、踏实的环境下,愉快地成长,这就要求学校重视各个班级文化的建设,以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往往处于叛逆期,敏感好动,更需要通过自然、无形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是高中教学不可被忽视的重点,值得教师们去深入地挖掘和探究。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作为动词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是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主要是通过精神领域对人的影响,从而引导他的发展。即使是一个没有在学校里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人,只要他存在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会经历一个“文化化”的过程,形成其独立的性格习惯,包括是非善恶等道德观念,因此,很多学者从文化学的角度定义,“人就是文化动物”。

学生的身份,注定了他们的“文化化”的过程主要在班级中完成,班级文化就是指围绕着班级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知识符号等的集合体。班级文化直接而隐性的影响力,决定着它是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元素,虽然它不会直接作用于教学,也没有显性、客观的指标去衡量它的成果,但它本身就是具有明确教育目的的文化。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促成学生健康身心和优良品格的养成,并形成集体效应,带动一些消极或落后的学生,从而辅助学生们以更积极、正确的姿态,投身于学生的主要任务当中,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教育目标的达成。相反,不良的班级文化往往会扩大一些学生本身的负面元素,无益于积极向上的人格养成,也不会为教育教学的开展起到驱动作用,为学生的成才带来了隐患。

二、教育对象的独特性

在汉语中,文化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有人才有文化。新课程所倡导的班级文化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因此,要建设高中的班级文化,首先要了解作为这一教化对象的人群,即高中学生有什么样的特点,从而对症下药,针对他们自身的需求与成才的需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高中生整体的可塑性很强,但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又须慎重。

1.高中生的学习不同于其他的教育阶段,他们直面高考的压力,处于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加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说教、习惯性地引导学生将高考视作决定人生的唯一契机,使高中生背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无形中加重了他们在校接受文化课教育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积极性不高。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除却一些班级干部,往往很难调动其他学生的参与热情,不论是班级板报等“硬件”的打造,还是一些不定期的班级活动,总是固定的几个身影,集体活动往往演变成几位学生的展示平台,而其他成员即便心有余力,也会惯性地将自己置身于班级活动和建设之外,形成恶性循环。

2.高中生的生理年龄决定了他们的世界观还处于形成之中,思想活跃,对周围的事物极为敏感,不可马虎对待。而当下大多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使孩子的个性极强,不太习惯群体性的协作,不易形成班级凝聚力。加之各种传播媒介的更新普及,已经拥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高中生,往往会通过课堂外的很多其他途径接受社会世事,呈现早熟的特点,在对其进行引导时,更需谨慎待之。

3.高中不同于小学、中学的另一个关键质素,就是学生分层明显,最基本的分层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实验班等班级的设立,使班级之间的生源质量出现差距,对于那些未进入实验班的学生来说,其本身对于自己所在班级的评价就很难达到预期,不易于调动他们建设的热情。而在班级内部,学生往往以成绩的分布情况结成小团体,因而不利于整体的沟通、交流。除去学习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外,高中生的心智已经渐渐与社会接轨,他们能够感受到生活习惯的差异,性格的个性化,以及彼此之间存在的利益竞争,尤其是一些家庭环境、背景方面的影响是极为直接的,这也是导致很多学生之间出现分化的要素之一,而且这种隔阂往往会对高中生的心理产生比较深重的影响,不易抚平,从而极大地削弱了班级集体的向心力。

4.高中生独特的心理认知也在影响着他们对班级的定位。高中阶段对文化课程的学习成果格外关注,总是注重单向灌输,强调学生对老师、对教学计划的服从,以应对高考的挑战。老师们也习惯“把加强班级的管理活动作为解决班级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手段。”教师也很容易成为权力的中心,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个体感受、生命情感被忽视,他们会很自然地将班级视作一个管理机构,而自己是处于这个管理机构的最底层,只需被动地服从老师,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就很难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真正的建设性。

三、班级文化的构建要素

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终极关怀,既然要将班级构建成学生的家园,就要为学生营造出家的氛围,充盈其间的文化,就要真正贴近学生的身心,迎合学生的需求,伴随着他们的律动,以自然的方式将学生笼络其间,关怀他们的成长。针对这一文化对象的特点,如何来构建如家一般的班级文化?

1.班级建设的核心领导者——班主任应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要正视升学的压力,不可一味只关注文化课的成绩分布,要认识到:只有良好的班级文化,才能带来优异的学习成果,它是教育教学的助跑器。而且“班主任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是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文化环境,是通过班级文化影响学生的”,班主任自身要将班级文化的建设放在心上、提上日程,与学生的文化课教学要齐头并进。当然,仅仅提升、重视仍然不够,还要注意文化建设的方向和途径。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班级文化的营造也要从爱心出发,调动起学生对班级这个大家庭的爱,从而凝成和谐有爱的班级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要调动高中生建设班级文化的积极性,还要找到恰当的切入口。这与小学生的班级文化建设不同,后者偏重趣味性,主题简单而易懂;高中班级的文化建设,要更富于深意,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才会对他们产生实质性的积极影响。马斯洛指出:一个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它是个体行为的一种内在原因,伴随着人的成长发育,会呈现出不同层次的需要。其中,最基本的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更深层次就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实际上,班级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尤其是课业负担比较重的高中生,班级几乎成为了他们一天最主要的生活场所,他们对这一场所祈盼的归属感也就更为强烈。心理学家就指出,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作为切入口,发挥出班级群体的归属效应,凝成一体,形成合力,就意味着已经向家园的营造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而归属感是建立在认同感基础之上的,学生能否接受这个班级,取决于他所在的班级能否按照他的理想发展,能否实现该生为自己设定的班级形象,而且这一形象一定是以学生对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或待遇为重心的,归根结底,也就是在班级文化的建设、形成的过程中,学生对自我作用的发挥、自我价值的感知、自我受到的待遇,以及得到的收获,是否满足了预期。正如心理学家所强调的,青少年有很强的归属心理,倾向于寻找能确定自我价值的组织,只有在班级文化中凸显出了这一学生的价值,它的氛围才会真正渗入学生的脑海,使他们在认同的满足中,得到一种支持的力量,并沿着文化导向积极踊跃,继续迈进。

3.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从表面上看,高中生在班级建设中的表现欲望不如其他教育阶段的学生强烈,实际上正因为高中对于文化课学习的强调,学生才会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排名分布如此地介意和关注,昭示出高中生对自身的表现欲望仍很强烈,只是焦点更为单一。因此,在班级“硬文化”的建设中,教师就要注意挖掘学生对这一领域的表现欲,因为物质文化的建设是可看、可感、可触的形式,也是最为直观的展示平台,教室里的一切都是教材,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作用。高中班级物质文化环境的营造,一定要致力于扩大参与学生的广度。例如,表彰板的设计,不要以成绩的优劣来作为能否荣登板报的依据,而是以每位学生自己心中的目标为标准。出于对敏感心理的保护,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目标,以书面的、隐蔽的形式告知老师,这里的目标不要单纯地限定在文化课的学习领域,还可以囊括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体育才艺的进步,甚至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只要是健康向上的期望,都可以纳入目标定立的范畴,从而使许多学习上不是出类拔萃的学生也能在进步的行列里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只要实现了自身定立的目标,都可以在表彰板上榜上有名,让墙壁会说话,而且是说出每个学生都想听的话,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能够感知到自己是这个家庭值得为之骄傲的一份子,是被这个家庭所接收、肯定的一份子,这种肯定和支持的力量,势必会推动学生去追求更多的心理满足,去获得更大的进步,而他们对班级的喜爱,也会伴随着心里的满足而越来越浓厚。这样,人人热爱集体,又被集体所爱,就凝聚成班级的向心力,保证了学生在一个团结、友爱的班级情感文化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篇(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099-01

1 班级概念的简读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层单位。班级承载着班主任和班级同学的心血。

进入大学之前,从幼儿园到高中我们都有固定的教室,而教室就如同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它是班级凝聚力的象征。就在这一小空间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这就是班级的文化。也因为教室的原因,不同的布置方式、不同的管理等等综合因素造就了不同班级之间的特点。也形成了此班文化区别于彼班文化的重要差异地。来到大学校园后,班级概念有了另一层定义,主要体现在:除了个别专业外大多数专业的学生是没有固定教室的,这就很难以以往的方式来打造班级文化和凝聚力。因此根据大学教育的这一特点来建立班级自身文化就显得更加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班级作为凝聚力中心的价值,更关系到学生大学四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及未来的发展。

2 班级内在文化在班级发展中的重要性

要打造良好的班级文化,首先就必须了解班级文化的内容以及它存在的意义。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从内容上看班级文化分为外在文化和内在文化两部分。顾名思义,外在文化是指班级硬件层面上的文化建设如教室的装扮、张贴,班级班旗、班徽、标识的设立以及班服的统一等。这些硬件的设施一方面能够凝聚班级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能够给予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只有在集体的发展中能够体现自身的价值,所以硬件的布置与设置对于班级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大学不像初高中,它是没有固定的教室的,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班徽、班旗、班服这些硬件外,班级的内在文化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内在的文化是一中潜移默化的精神,它直接决定了班级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3 班级内在文化的建设

内在文化包括班级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特色班级文化。当二者协同工作并在班级铺展开来后,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而这一氛围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同学的发展。以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

3.1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班级发展的核心。它包括了如下几方面:

3.1.1集体观教育

班级是以集体形式存在每位同学都是班级的成员之一,因此每位成员的思想道德状况决定了班级的总体道德水平。加强学生集体观教育就成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如何有效的加强同学的集体意识呢:(1)班主任的表率作用。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公平。对于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大学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那么他最为信任就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的公平管理对于学生道德和集体意识的初期萌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对于刚进大学的新生,几个月的学习后就会涉及到助学金的评定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那么能否让学生从内心服从你的管理以及能否让他意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公平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2)集体主义学习。通过各种场合如班会、干部会议等等会议场合宣扬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让集体观随着时间扎根于每位同学的内心,让每位同学懂得去把握人际关系与集体进步的关系。并将集体主义观带到学生的寝室。

3.1.2树立名人榜样及人生格言

榜样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他以无形的力量驱动着每一位信仰的人。用好它,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对班级管理中,我要求每一位刚进大学的同学找到自己的人生格言和敬佩的名人。其实在找寻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因为找寻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自己的过程。了解名人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映照出自身的发展和未来的规划。

3.2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是保障。班级的发展需要制度来维持其正常的运转,班级主体也需要制度来约束其行为。严格的班级制度对于班级的好坏起着主导作用。班级制度实现靠的是班规,那么班规的制定必须涵盖到班级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期中包括了对班干部职责的规定和对学生纪律的约束。

3.3特色文化建设

每一个班级应有自我发展的个性文化,它彰显了班级发展的独特魅力。我所带的班级中,在第一期结束前我会要求每个班建立一本自己的《发展历程册》,该册由每个班级自行设计与制作。大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在册子上给每位同学留出一定的空间自行设计自己的版面,包括了个人生活照(四年一年一张),自己的简介,名言,生活锁记等。(2)册子开篇让各班草拟奋斗宣言,由每位同学按手指印。附上全班集体照。(3)每月传写一次。在历程册的制作过程中每位同学都能对自己所属区域进行精心的规划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设计意识并在小范围内了解同学也了解自己。历程册是学生除班级和寝室以外的第三个区域,它属于精神区域。它的存在能有效的让同学形成一定的良性竞争。也有效的让班主任了解每位同学包括了性格和更为详尽的信息。

4 结语

内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经过较长的实践过程培养而成。它的的深度也需要在过程中逐渐的加深和完善。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班级的总体氛围与学生的日常活动,尤其会影响学生个体性格的养成。因此,对班级的内在文化建设必须要精心规划,发挥内在文化的感染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篇(5)

在我国的高校管理中、一般由学校、年级、班级这三大部分构成,而在这三大部分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班级。一个班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体的成长,良好的学风、宿风、成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在我国高职院校起步晚,学校底蕴文化不足,单一以学生就业、学校生源为发展,忽略学生在校发展,导致班级文化建设不完善影响学生发展,所以班级文化建设现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首要解决问题。

一、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是学校内组成部分最核心的单元文化作为大学中做重要的文化基础,学生思想的直接影响着便是班级。班级文化是在班委全体同学的构成下,为实现社会,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种物质形态。在翻看很多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教育学者对班级文化都有不同的定义,例如:史华楠学者认为,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通过多种活动而形成的集体心理氛围,班级组织和交往行为,通过班级所体现出来的群体价值取向。通过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分析来看,在班级文化中,影响班级文化的重要构成可以从学风建设、宿风建设、班委建设、制度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职业素养这六个方面来直接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实践和学习同样重要的环节中,班级文化建设问题,更尤其的突出。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指出高职院校发展方向,这意味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成为了国家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重心,而在此条件下,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便显得尤为重要,而怎样发展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二、学风建设

良好的学风建设,是高职性院校建设发展道路的路基。良好的学风对全班级学生的心理将产生促进作用,我们熟知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大部分作为高考失利学生,他们在整个学习期间迷茫的状态将导致他们在进入高职院校中会因为落差和失利以及周围同学的不好的影响而放弃自己。在班级中,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在教室,都和同学相处一起。如果在相处过程中班级内整个学风状态都是懒散,厌学的气象,同学们之间都是自我放弃的状态,形成不良好的学习风气、日积月累,整个班级同学将变得不学无术。反之,作为班主任老师,如果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从大一入学时,通过引导学生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纠正学生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将实践学习和理论学习结合;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风制度建设,通过开展一些列活动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为班级文化建设做好稳固的根基。

三、宿风建设

作为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宿舍既是学生休息的地方,同样也是学生结交朋友,认识社会的最好路径。因此宿风建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尤其重要,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中玩心重,一天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上网,逃学成了家常便饭,本宿舍同学很容易受影响。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在班级内宿舍中形成固定管理模式,通过宿舍走访,定期跟进,在班级内以宿舍为单位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宿舍之间的正能量传递,利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发现宿舍中一些有特长的同学,使得学生们发现学习的意义。宿风建设,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良好的宿舍风气不仅对同学有促进,更是对班级文化建有推进作用。

四、班委建设

作为学生干部,不仅是老师的好帮手,更是学生的好朋友。在班级中好的班委构成,对班级各方面都有影响。班委作为班级最基础的干部构成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纽带。好的班委体系,不仅可以使得班级学习相互关融洽,促进同学学习,更能够使得同学们通过班委增加对老师的信任,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搭建桥梁。所以班委建设在高职院校中更需要,高职院校学生,对学习的不重视,需要班级班委领头羊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五、制度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通过班级建设与班委建设相互结合,通过一系列班级内拟定制度督促班级同学共同遵守的规程。而在班级文化中通常被称为班规,它是一个班级能否正确发展的核心,同样是确保学校校规校纪的落实和实施。而作为高职院校的班级制度,主要体验在日常的学生行为管理上、纪律要求、参与活动要求等。而在高职院校中班级制度建设就是通过班规,这类硬性条框来管理班级,不过在管理过程中同样要注重科学管理、人性管理、以免事半功倍,要根据各班级实际情况制定。

六、精神文化建设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属于思想层面中最重要的层面,它不仅包含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班级同学人生观、价值观等;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对班级成员相互间尊重,促进同学交流起到重要作用。班级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尊重也会使得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便很多,班级内班委在班级内实施班主任的一些任务,也会方便很多。作为班主任来说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素质拓展活动增强班级同学精神文化建设。一个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班级同学共同努力,从而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七、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大学生和其它院校大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实践能力和职业定性性强,它们大部分同学在入学时已经对自己未来职业有良好的定性,通过所学习的职业技能就业。而对于他们来说三年学习时间中,除学习外便是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学习,而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今后就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高职院校班级中,班主任要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增强学生的专业职业思想及意识,帮助学生加大职业素养的培养。除此外,还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这建设职业素养同时需要和专业理论知识想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信心。总之,在高职院校中班级文化建设以成为班级建设的重要核心任务,对学生的教育素质,专业素质都起到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在校期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就业信心,增强社会主义责任心都有重要影响,同样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我国“十三五”规划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均提出全面加强职业教育院校建设,就是要求加强职业院校建设同时加大班级文化建设,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更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姚红.论学习教育过程中的班级文化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3(6)

[2]朱盛.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宿舍文化培养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4)

[3]龙亮,张勰.关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篇(6)

班级文化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班级内部形成的班级独有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核心内容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它默默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形成健康、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是我们班一个努力方向,是培养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无时无刻要求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二、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角色

老子在《道德经?太上,不知有之》有这么一句话:“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他把管理者按不同情况分为四种,其中最好的管理者是让人不知道他的存在,最坏的管理者是被人所轻侮,处于中间状况的管理者是人亲近并称赞他,或者人畏惧他。老子认为最好的管理者就是让人“不知有之”,这个管理理念非常适用于班级文化建设,其实就是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班主任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注重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班级精神即班魂。班魂能使学生自律,班级凝聚力自然而然存在。所以班魂需在班级成立之初明确告诉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和班会课上不断的输入,让学生逐步理解班魂,直至根深蒂固的存在于班上每一位学生的脑海里,心里。例如建班之初,就给学生灌输:“未来扎根现在,现在孕育未来”,“静待花开”的理念,并充分利用班会课开展以此班魂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实践班魂。

(二)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就所有的生物而言,即使最强烈的内在本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而造成的。――乔治?爱略特

环境的人的影响不言而喻。良好的舒适的教室环境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倦感,增添生气,更能使学生爱上学习,爱上班级,从而创造出班级凝聚力。教室环境的美化主要是日常的整洁,干净;班级标语的粘贴;班标的设计等。个人认为就班级环境建设而言,班主任无需干涉太多,完全交与班级学生和班委会,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他们自己创设一个适合自己的舒适环境。

(三)班级规章制度文化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虽然有《宪法》、《中小学生规章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可以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但班级有班级的特色,学生个别差异,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套符合班级特色的班级规章制度。但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万事开头难。学生在入班级之前,基本的班级规章制度就可以明确告诉学生。如迟到早退,携带手机进入教室,表现良好会受到什么样的奖惩等等。

篇(7)

党的十对个体的期许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即将走入大学步入社会的高三学生作为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是做到爱国、诚信和友善。友善是高中生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是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前提。高三学生最大的交流活动场所是在年段和班级。建立和谐友爱温暖的班级文化无疑有利于学生友爱价值观的慢慢树立。班级文化是指由班级全体成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1]。我利用自己作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实践,摸索以下一些具体实践渗透友善价值观。

一、抓住时机,召开主题明确的主题班会。

高三新学期开始的班级风貌是高三学年的基调,所以我开学第一周就召开《关于奥运,关于高三》主题班会。因为学生对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还有较深的记忆,所以播放中国女排团队训练的纪录片,通过女排队员平时训练中彼此照顾的真实影像,让学生感受夺得冠军的团队和谐的团队氛围。通过樊振东落选奥运名单却依然帮助队友认真训练夺得冠军的实例,引导学生以友善的态度祝福其他同学成绩的进步,同时尽自己所能帮助有薄弱科目的学生,使大家共同进步。

二、以“越努力,越幸运”为口号,打造班级精神。

暑假大部分学生观看了奥运会,大家交流得出的感悟是奥运冠军实属不易。任何一枚奥运奖牌的获得,都是艰苦努力付出所得,来不得半点侥幸。学习同样没有捷径,为了明年高考能有好的成绩,有幸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需要在接下来的三百多天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所以大家一起商议定下“越努力,越幸运”的口号和班级精神。某一次的班会课学生共同回顾了科比职业生涯绝杀和当场81分的集锦,他的这些绝杀和得分不是因为比别人幸运才投进的,而是他二十年职业生涯的自律勤勉所得。同时他职业生涯的打铁数据也提醒大家篮球是团队运动,需要更多的团队配合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这个班级才会更团结向上。所以,班委们讨论选定科比作为班级精神的代言人。

三、以Q群等微文化为平台,创设友善的班级文化。

在微文化时代下,高中生对于“微时代”、“微文化”这些新兴的事物高度关注,95%以上的学生有微信、微博和QQ等,超过70%的学生认可发端于微博的“微文化”,视其为不断壮大的新型文化形态或者文化时尚[2]。因此班级文化就由这些微文化构成。

首先成立了班级Q群,当有重要事情需要强调和通知时,由班长把重要消息转发班群,然后由小组长负责落实和通知本组平时不怎么上Q的同学。每次有安全教育的主题任务需要完成的时候,治保委员会及时把安全教育的账号和密码转发班群,然后及时跟踪查看完成情况,督促大家观看网络安全教育平台的相关视频,小组长们也会及时提醒本组组员完成安全平台的作业,所以我们班级的安全教育平台的任务总是能够及时高效地完成,周末大家还可以通过Q流一些数学难题等。

高二的时候我们班有按照座号轮流写班级日志的习惯,把每天班级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像流水账似的记录下来。高三课业繁忙,我们班长申请了微博群,临睡前大家可以交流几句班级的趣事,由班长不定期地整理记录发在微博账号里。

这些微文化无疑都在促进学生对本班级的认同,增进彼此的交流和了解,有利于友善的班级文化的逐渐形成。

四、独家记忆的班级布置。

高三的学习生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厌倦的感觉,所以需要不断地鞭策和刺激。班委们商议布置了会“说话”的墙壁、黑板和玻璃不断刺激鼓励自己。班主任兼地理老师的我,鼓励有美术特长的学生画了一幅中国政区图。大家把自己想上的大学名字写在彩纸上,折成纸鹤和玫瑰等各种形状,然后用大头针固定在地图上。旁边附上文字“有一条我们一起向前走的路叫高三”;“有一个我们共同追逐的梦叫大学梦”及“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等对学生进行实时鞭策和激励。

此外还布置了照片墙和高考倒计时,每天按座号顺序轮流更新高考倒计时的天数。

五、科任老师之间营造和谐的同事氛围对学生进行友善价值观的言传身教。

班级文化的营造需要时间,友善价值观的渗透同样需要时间。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友善价值观的渗透,反过来友善价值观的建立能更好地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伴随高三学生毕业之后的学习和生活。班级文化十分多元,友善价值观在高三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渗透途径和实践还有很多可以探索。

篇(8)

与初中班主任相比,高中班主任似乎更有挑战性,一方面是因为高中生面临进入社会和升入大学的双重选择,一方面高中生更具有自主精神、自律能力,但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他们的品质形成、道德修养、人格塑造等方面来不得半点松懈,所以,高中班主任工作更是任重道远。

赫尔巴特说过:“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高中班级是高级中学的基层组织,学校的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生产劳动以及课外活动等,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学校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实施学校工作计划,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培养“四有”新人,都要通过班级落实到到每个学生身上。所以搞好高中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促进我国科技和经济的腾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序,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同时也需要有艺术性。高中班级管理工作者要通过富有生气和魅力的活动,拨动高中学生的心弦,塑造美的心灵,为大学或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笔者认为高中班级管理工作应注重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注重班级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规范制度也不成集体。班级制度建设就是我们常说的班规班纪。制度是一种中介层文化,主要体现为班级公约、班委制度、班级奖惩制度、行为规范等。我们不要仅满足于几条文字性公约的制定和强硬性规定的实施,而且要把有关的公约、规范转化为高中学生的观念。

班级公约是班级成员约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反映班级集体及成员的共同愿望。一般是由班主任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制定,是班级最基本的规范制度。班级公约的制定首先必须体现班级的特点,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而定,为班级每个成员所接受。但更主要的是公约制定出来后,要让班级每个同学都牢记其中的每一项内容,自觉遵守公约。这也就是要把实体文化转化成为观念文化。班主任可以通过设立“班务日志”“建议箱”等途径,来促进这种转化。

班级奖惩制度是一种外在的制约因素,只有被班级成员所接受,并转化成为一种内在制约因素时,学生才能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制度和纪律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对维护班级的安定团结,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只强调对学生的惩处,忽视思想教育,其结果只能使一些学生表面上屈从,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应以表扬奖励为主,说服教育为主,并对违纪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和处罚,以显示纪律的严肃性。

二、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忽视班级组织建设

组成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日常行为,对学习、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们的个性、特长是千差万别的,在班级的表现也是参差不齐的,因为他们各方面的条件不同,性格各异,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坚强、向上的班集体,仅靠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一个坚强的班干部队伍,一批认真负责、敢于承担、勇于奉献的班级干部。所谓班级组织是指为达到班级共同目的,并通过责权分配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由学生组成的群体。班级组织建设过程是班主任组织班级正式群体,对班级实行系统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管理的过程。班主任要挑选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表现较好,关心集体、有组织领导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来担任班级干部,形成班集体的领导核心。班级组织建设是实施集体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强化班级学习管理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通过学习,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使各方面的人才脱颖而出。班级的学习管理是指班主任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协调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在学习管理中,班主任应当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方法和习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质量,智力与能力发展的水平,全面规划、制定班级学习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好与任课教师的关系,搞好日常的学习管理。

四、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要依靠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指班级进行正常活动所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班级常规管理就是指对这些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管理。具体地说就是班主任依据对班级管理工作规律的认识,组织全班学生制定和贯彻与学校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班级工作秩序的过程。班级常规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学校的一切要求,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常规教育的内容。主要有课堂常规、品德常规、学习常规、日常生活常规等。

五、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师生民主平等关系

实践证明,民主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其特点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既把学生看作是管理的对象,又把他们看作是管理的主人。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挥者,是班集体的成员之一。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共同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在管理过程中,会建立起亲切、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民主管理中应作到:⑴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既要有目标,有要求,又要大胆放手,广开言路,多层次多渠道地发动全体学生参加管理。⑵班主任以班级成员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商量班级的事情。班主任既要有自己的见解,又要与学生平等协商,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合理建议,不独断专行。⑶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力求做到班级的事大家干,让人人参加管理,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找到自己的岗位。⑷尊重、信任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尊重、热爱学生,必然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拥护,而师生间的这种情感交流,有利于将班主任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样会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六、高中班级管理中应关心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一种表层的实体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体系主要表现在教室基本设施建设、教室的设计与布置等方面。这里重点谈谈教室的设计与布置。教室环境应该优美、高雅,服务于教育性。所以,在物质文化建设上,要精心设计和布置好教室,要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板报广播,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的布置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做到以下两点:⑴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⑵办好班级黑板报和墙报。

精神文化是一种深层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班级各种制度和规范的建立、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的培养和优良班风以及班级优良传统的形成等方面。健康班集体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的精神文化。正确健康的舆论不会自发形成,要靠引导和培养。⑴培养健康舆论的认识基础。比如认真宣讲德育大纲的精神,让学生深入理解高中学生的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的内容和要求,提高对各种社会公德的理性认识以及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是非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⑵班主任要把握班集体舆论,善于启发引导。⑶班级里核心骨干要带好头。⑷及时而又实事求是地表扬和批评。⑸充分发挥舆论工具的作用。优良班风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现了一个班集体的精神面貌,反映班集体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状况。优良班风的形成,需要作以下几方面的努力:⑴要善于选择突破口。优良班风的形成必先从一二个点开始,由弱渐强,进而影响到其他方面。⑵要树立榜样。当我们选定了优良班风的突破口后,要密切注意动向,发现好风气的带头人,就应大力加以培植,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成为集体的榜样。⑶要充分运用舆论力量。⑷要持之以恒。

因为高中阶段是义务教育后的教育阶段,高中生面临着升入大学与步入社会的双重选择,所以做好高中班级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高学校管理的整体效益,有利于协调和统一各种教育力量,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中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把高中班级管理工作努力做好,为向大学和社会需送合格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9)

1.高中班主任角色转化的内涵

班主任是教师队伍里的一支特殊人群,其工作内容和职责与一般任课教师不尽相同。传统意义上讲,“班主任”是对我国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健康、生活、品德、习惯等工作的教师的总称。而高中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中学班主任暂行规定》中有明确表述:中学班主任的基本任务在于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集体工作,帮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新课程改革基本立足这一传统思想,同时结合时代需求对班主任的职责和工作内容的设定进行了调整,对班主任的作用和价值也进行了全新的评估。随后,新的班级建设模式也被提上议程。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职责将更明确。换言之,高中班主任将积极转换自己的角色,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全新的班级建设及管理方式;在实践中更好地协调“教学”与“管理”的关系,着力优化教学、科学管理。

2高中班主任如何实现角色转换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想要科学实现角色转换,既要立足本身,又要依靠他人。换言之,高中班主任必须:

2.1加强自身业务能力

首先要做到与时俱进,革新教育理念。高中班主任要结合时代要求,完善思想认识,逐步摒弃传统的“卡”“压”“管”式僵硬的管理手法,放眼未来,尊重学生,实现“科学育人,情感育人”的目的。其次要坚持不懈,体现班主任工作决心。班主任要做到持之以恒,任劳任怨,积极策划班级班会,开展班级竞赛等各类型的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我道德品质,发挥自己的教学及管理作用。在探索中促进师生交流,增强师生情感。再次也要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位学生。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这是毕生的难题。但是,对班主任而言,这一点必须要加以贯彻落实。因为稍不留意,就会引发班级混乱,无序,伤害班级情感。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尽量关照一些差生,后进生的情绪,观察他们的变化,帮助他们在班集体的温暖中实现自身的进步。

2.2建立健全班集体制度

健全的班集体制度,是良好的的班集体形成的根本保证,是衡量一个班集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重要前提和强有力手段。任何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都需要遵循班集体自身成立,发展,壮大的规律。也就是说,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需要依托相应的制度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具体而言,制度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其次,应不定期进行轮换流转

从心理学角度爱分析,如果某一位同学长时间得不到奖励或表扬,他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进行否定或自我否定,也会自觉不自觉的被教师遗忘在角落。所以,班集体想要实现荣辱与共,和谐发展,应该尽力照顾到更多学生的想法。同样的奖励项目,获奖人可以在理性的范围内进行不定时轮转。这样,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展示自我,进而肯定自我,那么班集体成员的自信心增强了,人际关系也就相对融洽,从而有利于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

再次,可积极开展进步奖

除了日常表现优异的班集体成员,还有一些人始终徘徊在进步之前,优异之后。这部分人群应该引起班主任的重视。因为他们在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进取,虽然短时期内,效果不一定能够非常显著,但是,只要得到老师的正面、积极地回应,长期坚持下来,一定会由量变引发质变。他们的进步不仅是个人的进步,也将是一个班级整体水平的提升。

第一,层层把关,优化选拔制度

如果我们说高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决策者,那么班级管理的中间人则往往是班干部。因此,选拔有责任心,有能力的班干部对于班级管理意义非凡。

第二,优胜劣汰,明确竞争制度

班干部的确定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也为了使班级管理队伍能够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上,我认为,班主任应该适时进行班干部轮换制度。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虽然在班级体内开展“优胜劣汰”看似有违班级和谐,但实践下来,人们就会发现,这样做其实恰恰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班级进步,增强了班级竞争力。

第三,明确班风,加强文明制度

就像我们人离不开心脏一样,班集体也离不开一些核心的元素,如:班级文明。这里的班级文明,笔者把它具体到班级的班风。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还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或者“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班风是一个班集体的一张名片,是昭示自我身份的读卡器,更是一个班级内在的核心。班风的确立,有利于班主任开展评价活动,有利于树立班级成员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四,严格实施奖惩制度

这样的奖惩,评比能对学生品德做出比较评价,以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如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先进集体等。这样的评比适合青少年要求上进,不甘落后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对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思想进行全面考查。

第五,大力完善民主集中制

一个班集体的和谐稳定长期发展,需要所有班级成员倾尽心力。新课改对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反复强调,所以,在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多多倾听民意,实现民主集中制,减少决策失误。

总之,新课改对班主任的角色予以了新的定位,因此,班主任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业务水平以转换自身角色,适应时代需要。笔者认为,班主任应当不断完善班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制度以保证班集体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班主任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说服教育法,心理咨询法,陶冶教育法,榜样示范法等多种教育方法来完善自身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水清.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 南方论刊. 2007(03)

[2] 尹凌. 高中一年级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12

[3] 顾敏芳. 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改进[D]. 苏州大学 2011

篇(10)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作为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中一种十分新颖的尝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突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教师需要深入班级,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深入了解,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创设班级管理机制,不断增强学生严格遵守班级制度的意识。因此,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型的管理模式,不仅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也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1]。

一、以学生为主体概述及高中班级管理要点分析

(一)概述

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观念也是班级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该指导思想始终保持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始终根据学生需求进行班级活动的管理,包括学习需求、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因此,以学生为本的这种管理理念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需求和个性的发展,并且打造一种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也能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达到学生全面成长这一目的。基于以学生为主的班级管理角度,高中班主任务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时刻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习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2]。

(二)要点分析

第一,要注重构建自主管理模式,是指以学生为本管理思想的一种实质性体现。学生不仅可以主动管理,也可以受到管理,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于班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更能对班级事务管理较为上心,从而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学生明确职责。第二,要注重制定班级制度。班级制度的制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还要时刻注重公平平等,打破传统班级管理方式,对其进行大幅度调整,充分体现人文的关怀[3]。还要注重制度的设立,引导高中生正确认识错误,找到正确的做法。因为高中生处于十分重要的成长时期,目前心理状态仍然不够成熟,在设立制度时切不可过于死板,而是要具备灵活性,必要时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第三,要注重管理理念的创新。实际情况是,班级管理更多是教师的事情,学生的参与感不强[4]。长此以往,师生对于班级管理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但是,在以学生为主的这种新型班级管理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学生也可以发表意见,师生合作,彼此平等,互相尊重。创新理念,对教师而言更是挑战,有着巨大的价值[5]。

二、高中班级管理问题

(一)现状分析

与初中生相比,许多高中生的思想十分成熟,能力有所提高。以自控能力而言,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更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会存在叛逆心理,再加上一些高中的学生课业相对繁重,很容易带来更大的压力,无形中加剧了班级管理难度[6]。若是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却忽视了个性化的发展,也没能严格遵循学生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过于强硬的管理方式,使得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状态,导致高中班级管理效果不够理想。

(二)存在的问题

1.对于班级管理的理念有待更新。一直以来,高中班级管理由班主任负责,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学生的管理模式。这种情况经常会导致许多教师对于班级管理的认知存在片面性。班级管理的方式过于老旧,以教师为主体。虽然在短时间,这些班级管理制度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时间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会造成教师和学生出现隔阂。2.班级管理的策略有待改进。由于许多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些学生个性极强且较为叛逆,若是采用打压、严格约束等一系列管理模式,并不利于师生关系的构建和良好氛围的营造。再加上这种过于刚性的管理,很难得到学生的支持和理解。教师制定一系列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管理班级,却没有考虑到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高中生以及是否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没能根据学生需求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使得班级的管理只是形式主义。3.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不强。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参与其中,达到自主管理的目的,这也是最为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但是,目前许多学生对于自主管理的认知不足,再加上缺少应有的独立能力,甚至一些学生带头对于班风班纪破坏。没能严格遵循教师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方法,也正是因为缺乏管理意识,教师和学生针对班级管理很难达成一致。

三、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策略分析

(一)创设良好班级氛围

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务必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营造一种理想的情景,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增加对班级的归属感以及班级的凝聚力。而营造一种良好的班级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中也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第一,定期举办班级活动,就是可以在每隔几周或者几个月,利用班会的时间,针对这一时期班级出现的事情进行适当点评,或是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针对一些事情开展讨论,得出结论,在班会结束之前,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和总结,由教师进行点评,有利于增加学生彼此沟通和交流,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想法,从而打造一种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第二,要开展常态化的班级辩论赛,通过辩论的方式获得对方的观点,为教师今后进行班级管理提供明确依据。高中生正处于极度的敏感期,在这一特殊时期,需要教师给予关注和理解,也需要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因此,进行常态化的辩论赛,特别是对于一些可能会引发社会争议的案例特征进行分析时,更能让学生根据知识结构发表意见,促进学生思想的碰撞。

(二)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是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优化策略之一。由于高中生虽然处于敏感的青春时期,但有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教师可以将适当的班级事务主动权交还学生。这并非是放纵学生自由安排班级事务,而是需要一定界限内的自由,是指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让学生有序进行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的建设作为班级管理重点,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对于教师和学生彼此配合,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高中班级而言,由于文化建设内容较多,例如班级纪律,促进学生挖掘更大的潜力,也需要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除此之外,教师更是需要做好表率,通过正向的语言和行为,向学生传达积极思想。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针对文化建设与学生进行商讨,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做到相互监督,更要注重客观环境的建设,包括班级卫生情况、整体环境打造等等,让学生在一种明亮宽敞的空间学习,使更加轻松、干净、愉悦的环境逐渐感染学生的心性,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构建优秀班干部队伍

由于高中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小型社会,教师需要充分肯定学生,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也需要从学生认知和心理状态出发,选择合适的班干部,进行班级内部管理。而对于班干部的选择,不仅要只注重成绩,也注重其他能力。为了保证公平、公开、透明,需要让学生自由竞选,集体投票。不仅民主,也能够选出学生心中最为理想的结果。在选出班干部以后,教师需要注重班干部的培养,带领学生进行班级活动,对于班干部而言虽然是一项挑战,但是更能激发责任心,也能让班干部在不断地管理和实践中发展个人的认知和能力,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总而言之,班级管理作为高中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对于教师和学生会提出很高的要求。对于教师而言,需要转变以往的认知,赋予学生更大的权利。而对于学生来讲,也需要积极响应教师的引导,挖掘自身潜力,让学生能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和理解,成为班级的一分子,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雅柳.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策略探究——以数学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33).

[2]马静.中学班级管理与德育相互结合的研究[J].新校园:阅读,2017(04).

[3]刘伟,张旭.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科学,2011(01).

[4]鱼进洋.浅析农村中学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的窘境及应对措施[J].读写算,2020(18).

篇(11)

一、寝室文化建设的含义

高校寝室文化是一种以寝室成员为主体,以大学生寝室为空间,以寝室成员的课余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校园文化为主要特征的相对稳定的群体文化。它是在校园这个相对宏观的大环境中,在寝室成员共同生活和学习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现象,包括以寝室为单位进行的一切文化活动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主要包括寝室内的整体布局、规章制度、卫生状况、审美情趣、道德标准、人际关系、学识智能、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1]。

寝室文化建设是指在寝室内的成员的自身努力和外部力量(主要指学校)的促进作用下,共同建设好所在寝室的寝室文化。加强寝室建设,营造良好、和谐的寝室氛围,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

二、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干部可很好地配合班级、学校的工作,并及时反映寝室同学的状况。以班干部的影响为突破点,建立合理、民主的制度,从而带动整个寝室的室风建设,是建设寝室、班级乃至学校的重要途径。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引领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等。不可否认,班干部在执行职责的时候,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班干部是寝室文化建设的领头羊

班干部积极主动,凭着较强的责任心、高素质和大胆的工作,能够带动其他寝室成员,共同建设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但是,仍然有部分高校班干部不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比如,有的班干部学习能力及生活习惯较差,这将大大降低自身威信,不能服众,不利于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部分班干部对学习不够重视,视大学为游乐的天堂,而寝室,就成为喝酒、赌博、玩电脑等游乐活动的阵地。有些班干部不重视寝室卫生环境,导致物品摆放凌乱,生活垃圾布满地面,寝室空气污浊。

(二)班干部是寝室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班干部应发挥骨干作用,团结并协同寝室成员共同进步。寝室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人数堆砌,而应该以一个集体的方式存在。在这个集体中,班干部在整理内务、学习等活动中,都应以集体利益为核心,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中坚力量作用,将寝室拧成一根绳。同时,不仅仅是班干,包括寝室任何一个成员都应该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以“慎独”来要求自己。

(三)班干部是老师和寝室成员的“连心桥”

高校针对学生寝室管理的各种政令的下达,学生民意的上传,大都要通过班干部。班干部工作得当,学校工作就能顺利开展。如果在班干部的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学校和学生之间就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所以班干部的桥梁工作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对班干部工作的调研显示,近56%都只是片面的传达文件的指示而没有与寝室同学们进行恰当的交谈沟通,同学的相关情况和意见也没有得到重视并反应,造成关系紧张,学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如何发挥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寝室管理机制

作为一个集体,必须有一个共同遵循的准则。要用一定的规章制度去规范寝室成员的行为,并且做到民主、平等,才能凝聚成一种合力,形成良好的寝室风貌。

在制定寝室规章制度时,要注重实际情况,并有所创新。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开展的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平民意识和务实精神;个人目标比较急功近利;人文素质较为缺乏;心理健康问题不少[3]。所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寝室建设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紧把握同学们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和心理需求等特征,进行寝室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创新。通过创新的制度,使寝室环境更加民主、宽松;通过创新制度,使寝室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通过创新寝室工作的管理流程,实现班干部工作的管理信息化。

准确公平又不失人性化的寝室规章制度,使寝室管理有章可循,寝室日常生活充满人情味且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可减少寝室成员之间的摩擦,形成民主、公平的寝室氛围,有利于和谐寝室的构建。如寝室班干部做好卫生值日安排,规定值日任务,集体就不会出现整理内务时的偷懒、不公平现象;寝室内部统一作息时间,成员之间能够避免相互打扰,促进寝室和谐。

(二)建立合理的班干部选拔、考核、激励机制,落实责任,明确到人

建立合理的班干部选拔、培训、激励机制,以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促使班干部以更严格的要求对待自我。“正人先正己”,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细致胆大的班干部更能发挥寝室建设的带头作用,增强寝室凝聚力[2]。因此,合理的班干部管理机制,应着力引导班干部争取优异的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树立榜样作用;同时加大力度培养较强的责任心,一丝不苟地保证工作顺利地完成。安排工作的时候,明确每名班干部的任务和职责,使班干部对自己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班干部才能在寝室建设中起到带头作用,以服众心。

学校在开展工作时,选拔一批品学兼优、责任心强,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然后根据他们各自的性格和擅长安排相应职位,落实责任,明确到人。一般而言,在大学里的班干部任用期为一年,通过合理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对负责任、表现好的班干部给予鼓励和奖励,并以此为典型在学生中进行宣传;对个人能力较差、没有责任心、学生基础较差的班干部,应及时与其进行谈话,促进其改正、向优秀的班级干部看齐。

(四)确保适宜的寝室班干部数量。

适宜的寝室的班干部数量,对于发挥班干部在寝室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人数过少,在传达和执行学校相关政策规定时显得力量不足;人数过多,班干部的分工过于细致,会造成工作程序繁琐冗杂,同时,如果班干部过于泛化,就不能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经分析,寝室班干部的数量以占总人数的1/3为宜。一方面,有利于班干部在寝室、班级以及学校活动中起到积极有效的带头作用。其他寝室成员因为从众等原因而被带动起来,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政策的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各个班干部侧重的学生工作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主管生活,有的主管学习,有的又主管内务,一定数量的班干部可为同学们提供全面的可靠的信息,加强相互交流,引导寝室同学的奋斗目标,协同进步。

总之,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寝室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班干部培训、考核、激励制度和确保适宜的寝室班干部数量,以期克服当今班干部工作的不足之处,从而发挥高校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各种积极作用,建设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达到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宁宁.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