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机械效率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通过对机械效率的学习,让学生对效率问题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有个初步的概念,使学生把物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具有于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定义
2.解释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
教具和媒体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棉、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实录】
一、引入新课
师: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一单元二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二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生:小组讨论后自由回答
(把沙子装入桶中,用动滑轮把沙子拉到楼上;在地面与楼面之间搭上木板,将沙子装入袋子沿着木板推到楼上……)
二、进行新课
师: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媒体显示)。
生:观察思考。
师: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生:对沙子做的功。
师:(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生:提桶所做的功,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
师:(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用斜面推沙子(媒体显示),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各是多少?
生:(计算回答)
师: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媒体显示),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师: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生:
师: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生:计算回答。
师:观察计算结果,对"机械效率",你能发现什么?
生:讨论回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媒体显示)。
生:观察思考。
师: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师: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生:做出猜想。
(在斜面高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在斜面的长、高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大。)
师:请同学们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每一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进行实验。
生: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师: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小组回答。
师:回想实验的过程,影响实验的误差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
三、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思考回答。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四、动动脑
师: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生:讨论回答。
五、布置作业
设计实验,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板书设计】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
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公式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提出问题
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1. 把“备教材”理解为“预设教材”
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表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对教材的把握是教师基本功的体现,但教材呈现的内容是静态的,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阅读和理解把这些静态的东西化成动态的。例如在《机械效率》的教学中,我是这样预设的:我家最近买了新房,在二楼,想要装修一下,需要把沙石之类的东西运到二楼,请同学们发挥想象,选择器械帮我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进行小组讨论,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好?学生经过讨论后,很轻松地得出了结论。传统的“备教材“给定了机械,计算出有用功和总功,进而得出机械效率的概念,而新课程下把机械效率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情境结合起来,这样的“预设教材”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知识和新知识建立了联系,搭起了桥梁,把知识固着点转化为学习能力的生成点,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2. 把“备学生”理解为“预设学生”
课改要求教师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备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预设,了解学生的学科认知程度和特点,了解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最后是了解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等。陈旧的备课方式虽完成了课堂教学,但并未达到“有效”,新型的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获得的知识量,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力,学生要努力。例如在探究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时,教师提出假设:重力大小与什么有关?这时学生一定会想到体积、密度、质量、位置等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预设好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否则无法科学地进行回答。同时,有的学生会提出更符合情理的问题:把一个塑料块换成不是铁块更重了吗?所以重力和密度有关啊!所以教师预设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同时要关注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活动的保证,这样才能促进课堂多项交流活动的展开。
3. 把“备教案”理解为“预设弹性的教学设计”
教案在实际的教学进程中是可以调整的,而单一化的教案流程是固定不变的:复习铺垫——新课导入——新课展开——巩固深化——课堂小结。这样的流程未免呆板、僵硬,不能适应活跃的学生、开放的课堂。因此,根据学生的旧知掌握程度,“复习铺垫”这个环节就没有必要了;如果新课展开后,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掌握不够,也可再次铺垫,也可复习旧知蕴涵在一个情境中。
二、在生成中寻找契机,让预设和生成完美统一
1. 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
新课程认为,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而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相对而言,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而预设是教师根据学生对课程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它所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想学生所想。例如,在进行“光的直线传播”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在预设时提供许多器材(如蚊香、水、矿泉水瓶、粉笔灰,激光手电筒等)来探究光是怎样进行传播的,学生很难想到利用蚊香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列举“将灰尘从地上扫起”等具体形象的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就能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所以,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进行预设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的能力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预设,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以生成的随机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
“生成性”课堂教学是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它具有过程性、超越性、互动性等基本特性。“生成性”教学赋予了教学中的冲突和偶发事件以正面意义,于是这些冲突和偶发事件中蕴藏的创造因素得以发挥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如在探究水沸腾实验时,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大部分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都是得到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然而另外一部分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却得到了水沸腾后温度不断升高的结论,这个时候,我如果按照教学设计那么本节课就完不成,也会抹杀学生的创造性。
3. 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
(1)营造平等的对话环境,倾听学生的心声。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以一个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倾听孩子的心声,能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学习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真情“对话”。如课堂上“关于这个问题,你们想说什么?”“说说你的想法。”“你们有不同想法吗?”等简单问题的设计能较好地引发学生畅谈自己的真实感受,暴露独特的思维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师生积极性的重要标志是:教师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献智献艺,学生为求得更高的学习水平而迎难拼搏.
1.1正确处理好教学的各种关系,形成良好看课堂气氛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但不放任自流,课堂上师生感情融洽,配合默契.实现活跃与恬静的统一,热情与凝重相统一,宽松与严谨步调一致.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1.2启发式教学,创设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悬念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维,创设乐学情境,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奋进情境,发展学生个性等.如,在讲授“比热”时,设问:(1)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是否相等?(2)若要使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等的温度则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学生在讨论中自然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不仅与质量和温度有关,还跟物质的种类有关的结论.从而轻松引入比热的概念.
1.3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上升
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有着较大的收益,即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受到了教育.一堂课后,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拓展了学生的个性特色.师生迈向了新的境界.教师从我要教会过渡到我要教好,学生从我要学会升华到我要会学.
2正确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活力课堂
2.1实现教学备课教案的艺术再创造
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期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备课.备课前要抓课标、熟悉教材、阅读有关参考资料;了解学生心理特征,掌握他们的兴趣、爱好、思维特点与掌握知识程度;要熟教材系列、思路、知识范畴和层次结构;要按教材实际、选择教法、设计双边活动,进而提炼加工形成教案.教案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备课的教案是教师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同时也可以适时开展师生共同备课,既融洽了师生的关系,活跃了学习氛围,又提高了思维水平,优化了教学效率.
2.2重视人本原理学习
人本原理强调教师的作用,重视人的潜能和价值,强调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平等相处,密切配合,实现教学民主化,是充分发挥各自积极性的必要条件.抓好教学反馈是密切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尊重学生,尤其对落后的学生更应多辅助.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解题,共同探讨科学的学习方法.师生交谈中既介绍了一般的学习方法,也讲解物理学中的常用方法,特殊的解题方法等.从而开阔了视野,诱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获取了前进的拐杖.如,“220 V 600 W”的电炉,正常工作时电压多大?解这道题并不难,但通过启发讨论,有的学生从电压的多种变化来改变电炉相应的实际功率进行拓宽;有的学生把电炉与烧开水综合起来进行推广;还有的学生则从改变电炉丝的长度以改变电炉的功率.
2.3教师心理疏导,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激发状态下,人的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无激发时,人的能力只发挥到20%~30%.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的引导及时肯定和表扬、错误的应启发其更正,尽量用鼓励的语言.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题目的难度选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不仅对答案进行中肯的分析,也要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态度、表达予以鼓励性的评价.教学实践表明,无论是优等和后进生都非常认真对待课堂.关键是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回答问题适时给予表扬.要学好物理应:(1)多做习题;(2)勤于实验;(3)学习目的明确;(4)头脑灵活等.如“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组织学生讨论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先通过理论推导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也会变化,然后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思考: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一定要测四个量才行?至少要测几个量?启迪学生思维.
2.4教学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
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特点进行物理教学是发挥学习积极性的原则.实践表明,教师应用教学原则必须做到有意、有序、有度、有效.
2.4.1有意
教师需要挤出时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学论方面的知识,按照青少年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特点指导教学.不能按陈腐的观念指导教学.
2.4.2有序
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就以解题为例,一堂课教师讲解的问题要有层次重点、思维需要有连贯性、内容应逐渐深化.教师选择题型时,基本概念(如,力、功与能、热量与温度、场与粒子等的建立),基本规律(如,牛顿、守恒定律等)的认识应有序加深,不能一步到位,而是螺旋式地上升.
2.4.3有度
首先是难度,讲得太深,学生云里雾里,讲得太浅,学生觉得无味乏劲.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考题出得太难,学生考得不理想;考题太简单,学生无所谓.教师要有适当的难度、层次、效果和知识覆盖面.其次就是量度,也就是讲多讲少,讲粗讲细的原则.有的教师提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替学生讲学生明白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到的情况.”这里要防止两个极端,前者教师只是粗线条讲基本概念和规律,用大量时间做大容量、高强度的解题训练、造成基本知识不扎实;反过来后者又讲得面面俱到,造成学生消化力的减弱.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把握课堂教学要点合理分配.
2.5展示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状况是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原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动脑、动口、动手.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如让学生回答问题、上讲台写板书、实验演示动手操作、示范朗读、即兴表演、小组讨论等.学生为教师讲演,充分使教材的魅力融入到课堂教学氛围中.调动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是多样的.巧设陷阱,激发争论,酝酿氛围,吸引学生,抓住关键,适当点拨,活跃思维.
2.6课堂讨论有助于牢固物理概念,深化知识
教学中前后知识是相互连贯,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中常会出现一些模糊概念.如,“力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这一节,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运动,要使物体运动就必须对它用力”的这种“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概念.教师设计讨论:(1)一人用力推墙,墙却未动,为什么?(2)一小球抛出后,不再受人的推力却能在平面上滚动很远,为什么?当学生明确了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时,再讨论:(3)物体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改变区别是什么?(4)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5)力作用在物体上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吗?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使学生对力和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2.7提高教学艺术,追求高效课堂
教师用富有魅力的语言、语调和谐、节奏恰当、形象生动、特色鲜明对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把诗词、谜语、口诀用于物理教学,可以活跃气氛,增强效果.如描写相对运动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又如,描写粒子与粒子群的“似是游龙戏凤、粒子愈来愈重,尽管不全同,一样电磁作用,难懂难懂,味道如何调弄,造在个中机巧,它是凡触滥调,要点规范群,只是葫芦老药,罢了罢了,一定比它更妙.”用此幽默风趣的导入帮助学生创造活力课堂.
2.8教学设备多样化运用创设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中用幻灯片讲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用电脑模拟抛体运动、波的合成、光的全反射、显示物理过程的瞬间情况等都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加深学生记忆和掌握,进一步灵活运用.
1 主要实施方案
1.1 创设情境,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探究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开讲”,一开始就充满趣味,使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欲望,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的大门,一定能促使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机并持久保持,例如:在讲授《物态变化》时,从生活中的雨、水、露、雾、雪等自然现象把学生引入知识探究的课堂,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引起冲突,产生不平衡,提出智力挑战.
(2)适合各层次学生,由浅人深做出回答.
(3)富有趣味性,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的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1.2 在和谐的氛围下,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合作探索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1.3 创设充分条件,培养探索精神
心理学学者张梅玲教授曾说过:“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张教授的话非常有哲理,学生只有亲手“做”,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首先,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第二,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学生不仅要独立探索,还要有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听、说、交往、镱略各项技能,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必正襟危坐,而是处于一种“放松的警觉状态”中,这种放松着的思考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便于激发学生灵感和创造欲的状态,
1.4 合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都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框框,电子课本和网上教材中,知识间的联结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发散性的、板块的,可以有多种组合和检索方式,学生学什么,何时学,由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它是一个因人施教的系统,照顾着每一个学习者的需求.
1.5 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前,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1.6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更加具体化
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物,如“摩擦”一节,教材用推大衣柜的方式导出,教室里没有,但有电视柜,因此,让学生推电视柜来说明,学生用亲眼见到的实验现象总结规律,记忆势必深刻,又如“杠杆”一节,可利用教室中的扫把,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扛起来,然后改变扫把的不同位置放在肩上,让其感受用力大小变化,增强了实验的真实性和机动性,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2 实施效果研究
以上我们所采取的一些实施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部分如下:
2.1 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探究
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了的情绪,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教师简短的导人是为学生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探究阶段,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学生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探究水平肯定会提高.
2.2 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
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使学生都能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畅所欲言,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想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会与同学合作,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对那些不善于动脑筋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通过认真听并体验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享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受到启发,得到提高.
2.3 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事物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形
象的感觉和知觉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教学要适应和促进这个过程,就要加强直观教学
例如:在教学生“功”这一章,对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我设计了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谁的功率最大,谁的机械效率最高.每个同学都把五块砖以最快的速度从一楼跑到四楼,测出自己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进行测量、记录、计算、设计表格填数据.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确凿数据进行回忆、对比、联想、分析,终于明白了道理,这比我在课堂自己演示,枯燥讲学要好得多,这样,在教师演示的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通过探索及时肯定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任何班中都有几个“怕学物理、学不好物理”的孩子,教师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学习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巧妙”等,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在评价时教师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能获得教师的赞赏和表扬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的时候,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学生对自己的物理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3 所遇到的问题
3.1 实验器材跟不上教学进度
在多次的教学中,必须要有一定的器材让学生去探究,,不然那就是空口说白话,然而我们大部分的实验装置都是与旧教材配套的,于是怎样让学生创造条件完成探究,教师又怎样去挖掘旧器材的“潜力”,又成了我们所面临的一大问题,经过多次探索,我们采取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好任务,让学生自己选取生活中的可使用的器材,逐渐提高学生独自完成探索的能力,有时,也可以旧器材新用.
3.2 考试与探究教学的矛盾
在实际的课堂探索中,有时一个探索实验就要半堂课的时间,刚开始时,我们疑惑,学生动手是多了,但教师讲得少了,练习也少了,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第一次考试以后。我们发现学生的成绩“真”的下降了,是不是探究教学真的影响成绩呢?我们组的成员经过认真思考终于找到了症结,原来我们出的试卷还是沿用旧教材的观点,这是学生成绩下降的真正原因,再仔细分析试卷,我们惊奇的发现,学生对于探究题答得非常好.
3.3 是不是探究课堂必须使用多媒体?
在教学设施不断改进的教室里,大部分都有多媒体电脑,于是我们很多老师就认为,探究教学如果不用多媒体电脑就不能称为探究教学了,结果是有些老师每堂课都用多媒体,没有了板书,感觉多媒体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教学,经过认真总结后,我们纠正了这样的做法,探究教学不等于多媒体,没有多媒体也能进行探究教学,适当的使用多媒体可以提高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过多使用,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厌烦.
4 我们的一点建议
本学期我继续教三个班,初三六班59人,初三九班50人,初三十班53人,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智库|专题]。总的特点来讲,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有差别,由于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种执着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从上学期的期末物理成绩来看,这三个班的成绩较好,在年级中处于上游水平,这就决定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同时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理想,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教学内容分析
①重点难点:内能和比热容 ②各章节特点: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 ③总复习中要使学生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功率、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三、教学目标
1. 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 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 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初三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1. 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 课堂教学中注意三维目标的教育
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 ”类比”、”模型”等。
3. 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 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5. 学困转化与个别辅导
针对个别同学的学习情况,吸取上学期对赵鹏程同学转化的经验和教训,加强课后辅导,通过个别谈话,寻求针对学困生更好的恰当的学习方法,使之在学习成绩上又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注意巩固已经转化的同学,教学活动中更对的关心、关注他们,努力做到作业面批,检测后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四、教研工作
1.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取长补短,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2.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业务学习笔记。
3. 及时上传教案、习题、课后反思等业务内容。
4.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争取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
总之,初三的教学紧张而繁杂,这些只是我的本学期的计划,在真正的操作中争取做到尽心尽力,做出好成绩!
初三物理教师上学期工作计划(二)
一、 本册要求
本册教材我们学习的知识一共包含四个章节,分别是简单机械和功、机械能和内能,以及电路及其基本规律的有关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包含了初中物理四个主要内容的三个,即力学、热学、电学。这部分的内容涉及更深层次的物质和运动和相互作用,将使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这部分内容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对于本册的要求较为严格,对物理知识及现象由以前的认识到现在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多地对同学们实验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培养,
二、各章要求
1、《简单机械和功》:本章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材从最简单的生活中最常见的夹子、螺丝刀入手,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标准。本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简单机械;第二部分是功介绍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对于第一部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杠杆、什么是滑轮?能够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知道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根据滑轮组的构成方式来判断省力情况。第二部分首先要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能够理解功的计算公式,能够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题目,知道功率的概念和意义,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能够设计实验测定机械效率。
2、《机械能和内能》:本章从学生最容易上手的动能、势能入手,在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定性研究了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和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接着结合分子动理论知识采用类比的方法介绍了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物体间内能转移的形式——热传递和热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最后,说明了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应用。本章记忆的内容较多,要学会理解和运用的就是一个热量的吸收和转移的问题。
3、《电路初探》:本章从观察手电筒入手,了解电路的基本结构;从设计房间电路出发,学习最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结合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探求,比较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电路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知道电路的几种状态;学会画电路图、知道和了解电路的基本特点,能够正确使用两种电表,知道电路中的两种电流的规律。
4、《欧姆定律》:本章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将探究的问题逐步引向深入,随着问题的展开,研究了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变阻器的用法。我们通过试验让学生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初步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研究,能够说出变阻器的构造和符号,理解和运用欧姆定律是本章的一个关键点。
三、教学计划
1、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已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苻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苻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2、本学年我担任初三年级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三个班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基本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对初二学年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很多知识只限于表面了解,机械记忆,忽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区别,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特别是少数学生对某些章节或者是一问三不知,或者是张冠李戴。就班级整体而言,2班和3班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偏下,1班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根据各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成绩都有一个大的提高。
3、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4、课时安排:
第十一章 20课时
第十二章 14课时
第十三章 18课时
第十四章 18课时
共约十五周,剩下三周作为机动安排。
初三物理教师上学期工作计划(三)
一、做好教研、教改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由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
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四、教学中的方法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三学生通过初二全学年的学习获得了一定的物理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形成了一定的实验意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对实验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这对我们的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一定的帮助。但学生仍在实验时不按正确方法操作,态度目的盲目等现象。
二、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实验教学,无论是对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应提前做到精心准备,尽可能使大部分实验现象明显,操作规范,数据测量及结论尽可能准确。
2、精心设计,正确指导,确保实验的成功率。
3、加强实验管理,规范操作,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确保仪器正常使用。
4、重视实验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尊重实验结果。
三、实验教学目标
初三物理实验是在初二物理实验的基础上的过度,旨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及通过实验获得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旨是:要有目的性。弄清观察者的实验目的,考虑相应的观察对象及其变与不变的条件。培养的实验能力有:动手能力,正确操作实验仪器设备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结论分析应用能力,同时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综合新《大纲》和《会考纲要》对实验考察的内容用以下要求:
1、实验操作技能:如对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对实验操作过程的掌握程度。
2、实验原理和方法。
物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1一、学情分析
1.学生方面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些概念很抽象,对于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虽然在小学的自然课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但从物理知识系统的总体上来说,只是学习了其中最基础、最基本的物理知识,所学的知识比较浅显,作为一门新学科,应该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方面
在中三教学战线上经过5年的磨砺,基本把握中考考试方向,对初中物理知识体系有较完善的掌握。
二、教材分析
我校所使用的教材是苏科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本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充分体现STS思想,同时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收入一些十分有用且有趣的知识,力求形式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简单机械和功、电学基本知识及能量和等一些基本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具有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有初步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3)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3)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四、具体计划与措施
1.加强自身的业务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加强教科研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注重教材体系,把握重点难点。
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把好实验关。
3.认真备课,根据不同的课型,精心设计每一个学案,让学案真正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向45分钟要效益。
4.注意调节课堂气氛,初中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上课时要注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5.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建立“问题记录本”,要求学生人人做到每日一问;建立“错题记录本”,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错题;并指导学生预习、复习、解题的思路和能力;
6.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记笔记,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7.严格要求学生,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
但根据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做到严而有情,严而有度。凡事要优先摆事实、讲道理,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
8.积极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录音、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授课效率。
9.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10.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爱国人士、唯物论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科学、爱祖国等优秀品质。
物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2一、基本情况:
九年级两个班现有学生85人。从上期末的物理考试成绩来看,优生人数少,差生面广。这就给教学增加了肯定的难度。然后,作为一名教师,应当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所以本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优生率和及格率。
二、详细措施
1、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
优化教学管理,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帮助学生把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详细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本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意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意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纯熟为止。迎接五月份的理化生实验考试。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当要常常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连续实践好双向交流法,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
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育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的模拟考试,及时讲评,及时反思,及时查漏补缺。
三、复习进度:
第一周:
1、多彩的物质世界。
重点:质量和密度。难点:会根据所给器材想象实验测物质的.密度;
2、运动和力。
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会运用刻度尺测长度,能理解物体的惯性,会作力的图示和力的表示图,明白二力平衡条件。
第二周:力和机械。重点: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难点:重力的作图、计算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三周:压强和浮力。这是这学期的重点也是难点。要能运用压强公式和浮力公式进行计算,要明白增大压强的方法和浮沉条件。只有通过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多作训练,才能较好的把握。第附近:功和机械。把握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物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3新的学期就这样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初三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为此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业务学习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水平,还要有多元化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新课程实验改革。为不被时代所淘汰,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一个学期的基础之上,要利用业余的时间进一步学习有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尝试着把学习渗透在工作的点点滴滴,融合到备课和讲课上来。把学习使终放在第一位,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充实自己,才会有不断的创新,才会不断的发展,我将继续不懈地努力,刻苦专研,成为新型教师,适应时展
二、促进自身的转变
1、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做到“放”“活”“趣”“新”“实”。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打算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们乐学、勤学、会学。我要养成每天记日记的习惯,注意总结经验,在课堂常规训练上有自己的特色。
2、教案的编写是作为教师必做的一项工作。
但如何使教案的编写更具科学性、实用性,我将尝试着冲破传统备课的清规戒律,编写实用、新颖、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案。
三、加强备课
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同时还不要忘记对希望生的辅导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希望生,最重要的是有成效,让每个希望生都能在学期末的时候有所提高。在作业布置上要多动脑筋,多留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有创新能力培养的作业,让每个学生不再为作业而苦恼。
四、积极参加教研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由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
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五、守纪与工作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六、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七、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物理素质,能自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形成扎实的物理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高等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培养一批物理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物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爱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三个班级的物理教学工作,通过上期期末成绩和上课情况来看,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大部分同学初二物理知识掌握的不好,九年级要来一个总复习,内容繁多,时间有很紧,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迫在眉睫的任务是:第一次月考时间太紧,课程量又太多,在赶进程的同时,一定要兼顾学生的学习激情,处理好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三、教材分析
现行物理教材有以下特点:
1、教材难度明显降低
教材对有些知识的处埋,只要求“知其然”,不需非要“知其所以然”;计算题明显减少,难度也有所降低;使教材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需要,知识体系趋于完整。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知识面却有所拓宽。
2、加强了物理实验的教学作用。
现行大纲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中的各类实验和实验性习题明显增多,感性认识的积累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动手和按科学办事的良好习惯。
四、详细措施
1、坚持提前一周备课,备写切实可行的教案。
2、坚持同科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
3、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提供效率,深挖潜力。
4、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不断重复记忆,加深印象。
5、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6、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把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五、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物理素质,能自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形成扎实的物理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高等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物理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六、今后努力方向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水平,还要有多元化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新课程实验改革、为不被时代所淘汰,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一个学期的基础之上,要利用业余的时间进一步学习有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尝试着把学习渗透在工作的点点滴滴,融合到备课和讲课上来、把学习使终放在第一位,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充实自己,才会有不断的创新,才会不断的发展,我将继续不懈地努力,刻苦专研,成为新型教师,适应时展。
物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三、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
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效益。
2、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下面就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教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讲授、一边指导学生做有关的实验,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活动的教学方法一般叫“边学边实验”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有时还把教师的讲授、演示和学生实验、讨论结合起来;这可以为学生创造物理环境,扩大师生在课堂内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改革中,它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一种方式灵活、普遍欢迎、有强大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形式。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析学生已经认识和尚未认识的事物及其原因,不失时机地抓住出现的问题组织讨论或示范,使学生明确继续实验和观察的方向。
几年来,我们认真调查研究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思想状况,发现在做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着的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加深感性认识的过程,但它无法代替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则既能使学生获得清晰的印象又能培养其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改革。同时我们又发现在学生分组中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实验中常出现“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成绩好的积极做,成绩差的旁边坐”的现象;二是由于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无法达到培养实验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形式后,教师边启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边指导学生实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以物学理,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边学边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二)
上好边学边实验课,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教师要想发挥其主导作用,首先必须要备课充分,精心准备教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仪器也是应该做的一项工作。检查每组仪器一定要认真,首先从数量、规格上检查,其次看每一件仪器是否能用。考虑到实验的过程中有出问题的可能,还应有一些备用器具,以便及时补充更换。
(三)
在近十年的课堂教学整体优化,进行物理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为了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较多地采用了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因此对现行初中物理(华东版)实验教学的结构体系做了如下的调整:
1.将下列学生分组实验改成边学边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用温度计测温度,海波的熔化和凝固,观察水的沸腾,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静止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实验验证,杠杆平衡条件,连接串、并联电路,电流的测量,电压的测量,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制作、研究电磁铁,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2.将下列演示实验改成边学边实验:测曲线长度,测一张纸的厚度,测汽水瓶的容积,蒸发致冷,碘的升华和凝华,磁化,摩擦起电,密度概念的引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秤的正确使用,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二力平衡的条件,惯性现象,称重法测浮力,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折射与视深度,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串、并电路电阻的特点,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弯折细金属丝),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
3.将下列小实验改成边学边实验:不透明物体后面有影子,小孔成像,用二力平衡知识找物体的重心,利用弹簧秤、水测固体及液体的密度。
4.将下列实验性习题改成边学边实验:用钢锯条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第一册127页报纸压木条,第一册133页液体内部的压强,第一册137页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第二册54页习题3:三灯串联变并联的电路的识别,等等。
这么做的主要作用是:
(1)增加了学生操作、使用基本仪器的机会、次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一、教改实验名师引领,同伴互助促进成长
1984年林诗老师参加了由福建师大物理系组织的中学物理教学法“五年跟踪”教学改革实验,这为她提供了高层次的名师引领、同伴互助的机遇,她像海绵吸水那样抓住一切学习、锻炼的机会,每个学期都要承担1节以上的公开研究课,课题在开学初就定下来,选择的是最难教或一般教师认为没什么好教的课题,而承担课题的她,总是想开课时让听课者有所收获,不浪费老师的时间,这样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有精彩突破,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高。而当时“五年跟踪”教学改革实验的宗旨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不但让学生知道物理概念,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引入这个物理概念”,用今天的课改术语表述,就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研究课对学生各种能力即综合素质要求特别高,这就无意中引导承担研究课的教师,从开学的第一节课的设计开始,对每一节课堂教学中要达到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作具体安排,并扎扎实实地落实。这样承担一节研究课,提高的是一系列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1.深入研究课堂教学,长期坚持自制教具
林诗老师在参加“五年跟踪”教学改革实验时,福州秀山中学正处于创办的初期,学校还在建设中,教室租用在民房中。据她回忆,1981年参加工作时,学校物理仪器只有一台物理天平,平时教学中需要的实验仪器能自制的就自制,不能自制的就回自己中学就读的母校福州第七中学借。而承担研究课时遇到的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等效果不理想时,首先想到的是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思维特征,改进和增加演示实验,实现无痕迹的引导,或增加分组实验,引导学生体验。而当时的学校经济很困难,常规实验仪器虽然每年也有所添置,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常规实验要求,何况许多实验仪器是自行设计的,教仪站也买不到,只能靠大脑和双手,利用坛坛罐罐,变废为宝,自制课堂教学需要的教具和学具。随着学校的发展,物理配套仪器也逐渐完善,但这时她通过比较发现,许多自制仪器的实验效果比配套仪器好,这促使她长期坚持自制仪器。直至今日,身为教研员的她,在通过推门听课、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与困难时,还经常进行自制仪器或对配套仪器进行改进。多年来因教学需要自制教具和学具有数百件,《自制物理仪器一套》在1987年8月召开的1987年全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经验交流会上被评为全国二等奖,省、市一等奖,这意外的收获,让她体验了另一种成就,鞭策她在教学研究上快马加鞭。在秀山中学一线教学的近20年时间里,她先后承担区级以上的大型公开课近30次,曾受到中央人民教育出版社雷树人教授等国家级专家、特级教师的高度评价和赞扬,1993年3月她执教的初中物理优质课《机械效率》课堂教学实录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录用并播放。她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在名师引领、同伴互助下,努力探索物理科教学规律,刻苦钻研教材,开展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不但自己进行教改实验,还大力宣传教改思想,介绍教改经验,推动教改活动。在上世纪90年代曾多次被省高师培训中心邀请到厦门、三明、宁德、南平等地举办的教学法培训班讲课,多次被省、市教育学院和省中学物理教学法研究会邀请给第一线的物理教师作教材分析,被邀请到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讲课,多次被福州师专邀请给毕业班学生作“当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体会”的报告,多次被福建师大物理系邀请给学生作教改经验和自制物理教具的技巧等讲座;曾参加《趣味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结构表》和《初二物理解题题典》、《双基优化》物理部分等书与教辅的编写修改工作。她撰写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能力培养》论文,在1997年第2卷第3期《集美大学学报》上发表,还有多篇论文获省级奖,有多篇文章在《中学生物理园地》上发表,还担任过《中学生物理园地》的编委。
她指导学生参加各级物理竞赛曾获全国二等奖,市、区一等奖。任教的班级学生参加中考的平均成绩均名列区第一、市前茅。她在秀山中学连续10年指导福建师大物理系100位毕业生实习,她对工作一丝不苟、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实习教师树立了良好榜样,于1996年被福州市教育学院聘为“物理科中心组成员”。
2.练就一专多能本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物理学科的特色,加上长期的自制教具使林诗老师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她充分利用农村中学的条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制作了“乡土中草药”标本,植物“花瓣”标本,植物叶贴“动物画”,“叶影”标本等;利用可乐瓶做各种“动物”、“灯笼”、“花篮”等。她指导的作品《水平、竖直检测器》在第十届市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指导和培训学生参加市舰模比赛,其中有2位学生分别获“镇远”号第二、三名,填补了当时郊区此项活动获奖的空白,她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同时自身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曾荣获福州市青少年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3.再苦再累无怨无悔,工作家庭花开并蒂
1995年7月林诗老师的爱人支援山区教育工作调任山区中学任校长,为了全力支持爱人全身心投入山区的教育事业,在五年半时间里,她全部承担了照顾家庭和教育儿子的重担,其间有几年还承担了跨年段教学:初三年级1个班初二年级2个班,或初三年级2个班初二年级1个班,每天早出晚归,晚上还要加班学习、研究、备课、写教案。在每年对学生进行的无记名调查中,她总获得各个教学班学生全满意的评价。她承担年段管理工作中在家长会年段集中时,对家长作的家教指导,得到家长的高度评价,家长们反映希望多召开这样的家长会。她对毕业班学生的中考报名指导,对于对自己特长和兴趣朦胧不清的学生的终身发展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感动终生。在担任教务处副主任时,这种作用就发挥的更大了。在这期间,她儿子从小学升入初中,又从初中升入福州一中。她常说我们当学生时,遇到好老师深感荣幸,孩子读书总希望能遇到好老师,每个学生家长的心情跟我们是一样的,因此,身为老师必须凭良心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尽最大努力实现学生满意,家长放心。同时,家庭也是很重要的,孩子教育更重要,要尽量让孩子享受与学生一样的待遇。独生子女的教育就像中、高考命题和课堂教学一样,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若每个家庭的教育都能把做人放第一位,会使遗憾减少,每个家庭和谐了,社会可能就会更和谐、更安定。所以,她宁可放弃自己业余活动、少休息,也要做到学生、孩子、家庭三兼顾,孩子在妈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孝顺长辈。孩子对妈妈的理解,爱人、家人、长辈的理解支持也是她重要的精神力量和动力之一,用她的话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辛苦心不苦,忙却快乐着,累却幸福着。”她爱人为彻底改变山区学校的面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和称赞,这与她的支持、关心、帮助是分不开的。
4.任教农村中学20年,辛勤耕耘收获不凡
林诗老师在农村中学这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工作了近20年,她以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业务素质,敬业、乐教,爱生、忘我工作的精神,勇于奉献的高尚品质,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除前面提到的之外,1991年荣获福州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1994、1997年均在“佐藤明雄福州教育奖评奖”中,荣获优秀教育工作者奖;1995年被评为市普及实验教学先进工作者、被评为福州市青少年科普工作先进个人;1997年评为福州市普通中学优秀教研组长;历年来累计荣获各级先进称号40多次。
二、及时把握课改机遇,研究创新促进成长
因工作需要,林诗老师于2000年8月调到福州市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担任物理教研员,赶上了课程改革的浪潮。因为她有“五年跟踪”教改实验的体验与收获,在这一轮的课改过程中,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具有前瞻性,她在使用课改教材之前,就对物理课改进行先期的“穿旧鞋,走新路”和“试穿新鞋走新路”研究,2003年6月将研究成果分成《案例汇编》《论文汇编》,为一线教师真正使用课改教材时提供参考,使老师们少走许多弯路。
1.努力研究教学过程,精心指导教学设计
担任教研员工作10年多以来,林诗老师深信行动是最有说服力的,效果有时无声胜有声,通过推门听课发现问题,找准提高物理教师综合素质的切入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执教能力。2001年以来听推门课、研究课累计1500多节,指导区级以上公开课、参赛课累计168节,录制课堂教学、教学比赛、专家报告等学习研究资料100多片光盘。
林诗老师常说:“提高老师执教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让老师体验,设计和执教一节成功课之后的喜悦、成就感以及过程的思路与方法,而这种精神享受会转化为老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内动力,思路与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日常教学设计与执教中”、“课堂教学设计与执教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没有最好,但有更好,而每一次的研究与修改总是向更好的目标提升”。因此她非常重视参与承担公开课、参赛课的一线老师教学设计、执教过程的研究,其流程如下图:
一线教师每承担一次公开课任务,综合素质就提升一次,公开课后与课前比较,老师的自信心、气质、魅力、亲和力、语言的简洁度、问题的指向性、引导的恰当度、组织能力等均会有较大的提高。因而她视每一次的指导研究过程为难得的学习机会,只有公开课、参赛课才有机会与一线老师一起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因此这个过程是一线老师为她提供了研究学习的平台。同时她还认为推门听课是另一种很好的学习提高方式,在这一形式的听课过程可以发现许多研究课中所无法发现的真问题,而有效的教学研究源于真问题的发现。所以她总是真诚地感谢老师们为她提供发现问题、学习、研究的机会。听课、交流、研究使她受益匪浅,并与一线老师共成长。
2.立足教研工作本职,尽心尽力培养教师
林诗老师指导过的一线老师参加教学比赛累计获:国家级二等奖1人、优秀奖1人,省级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1人,市级特等奖6人次、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课堂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1人次,省级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教案国家级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1人次。课堂教学实录国家级二等奖1人次。课堂教学实录参加市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2人次。在晋安区首届“骨干教师”认定中,被认定的7位中学教师中有2位是物理教师;晋安区首届“教学名师“评选中,被评上的5位中学教师中有2位是物理学科教师。她还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聘为2007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物理课程团队核心成员,参加2007、2008年“高中物理新课程远程研修”中“如何理解和落实课程标准对实验的要求”讲课、素材收集和小视频拍摄、批改培训作业等。利用多次参加中考命题的体验,进行评价研究,借助本区质检命题和市级质检命题机会,为晋安区物理学科培训了3位市质检、12位区质检命题人员。参加“2007年福建省基础教育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设计大赛”获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
3.脚踏实地教研创新,不懈努力成绩显著
林诗老师长期坚持参加福建师大物理系主持的“导控探索式教学法”的课题研究(“五年跟踪”实验10周年时将研究课题命名为“导控探索式教学法”),身为教研员的她,曾承担福州市立项的重点课题“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的子课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学’研究”、福建省中学物理“科学探究教与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提高科学探究实效性的教学案例研究”,并带领晋安区的物理教师共同研究。她还曾是市立项的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班”学习,在指导晋安区实验校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深入学校培训老师,亲自承担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课题,起到了示范性指导作用,案例和部分培训内容收入中期总结交流会的汇编中,并被评为福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课题组先进个人。2003年3月被福建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聘为《福建省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成员。2008年10月被邀参加为科技部、教育部组织的《中小学科学探究指南的制作与实施》的编写,负责整理编写《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科学探究学习资源的开发》部分的初稿,组织部分省级子课题“提高科学探究实效性的教学案例研究”的课题组教师整理了13节案例,提供给相应的编写组。2009年12月被福建省中学物理教学法研究会聘为“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专家评审组成员、子课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组长。她在课题研究过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晋安区的物理老师共同研究,而研究成效由教学效果体现。研究源于问题、创新源于解决,本着虽没最好却有更好的宗旨,沿着有效高效目标努力,实施具体的研究――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及时反馈、课后配套作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自制实验仪器、配套实验仪器的改进等等,如自制了无需暗室即可操作的“光学系列仪器”等许多简易而效果好的仪器。
林诗老师于1995、2001、2004、2005、2006、2009年累计6次被邀请参加福州地区物理科中考试卷的命题工作。她不但善于进行实践研究,还重视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升。担任教研员以来她撰写的论文《初中物理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导学”初探》被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一等奖,并发表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试教通讯》2005/24-25合刊(总第194-195期)上;论文《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导”的感悟》收入福建省特级教师论文集《名师论教》;论文《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刊登在《福建教育督导与德育》2008年第3期;论文《浅谈提升教师素质的策略》刊登在《福建教育督导与德育》2009年第1期;论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巧用实验提高教学有效性》刊登在《福建教育研究》中等教育理科(3)2010年8月号,2009年11月论文《提升教师素质的探索与实践》在华东六省一市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担任教研员以来累计撰写论文26篇。她还参加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师教学用书》、《综合实践活动》,“中考总复习丛书《新考点指导》物理”、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初中物理同步训练》等书与教辅的编写工作。她还善于将研究成果的资源共享给物理界同仁,2000年9月以来承担的省、市、区级讲座累计77场、63个专题,由于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好,很好地体现了真实和实用,深受与会、参训老师欢迎和高度评价。2008年11 月荣获福建省中学物理优秀教研员称号,2009年3 月被评为福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