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园艺专业就业前景大全11篇

时间:2022-04-10 12:33:5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园艺专业就业前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园艺专业就业前景

篇(1)

一、我国轨道类企业对高职类女大学生的需求现状

近年来,随着铁路企业和地铁企业的生产需要,招收一线员工的数量和要求较前些年有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岗位的变化上。一般来讲,会持续性地增加机车驾驶、铁道车辆、电气化供电、铁道工程类的岗位,大幅减少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维护的岗位。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由于地处江苏南京,是华东地区三省一市唯一一所轨道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去向最多的是上海铁路局、南昌铁路局、济南铁路局以及南京地铁、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福州等地铁公司。从中国铁路人才网公布的招聘来看,岗位要求有明显的变化。除常规的铁路相关专业,全日制招生,视力无色盲色弱等要求外,更加突出以下要求,强调铁路一线生活岗位,艰苦偏僻的岗位工作环境;能适应长期倒班要求;能适应长期野外作业。[1]从招聘岗位和岗位的要求来看,女大学生毕业后符合从事铁路岗位的机率越来越小,如机车、车辆、工程类招聘岗位从传统招聘时就对女生受限。运输、通信信号类岗位招收女生的比例也较以往大幅减少。企业录用女生的顾虑客观存在。计生政策的调整,二胎政策出台以后,女工对一线站段影响较大,临时性缺员影响生产组织,对地铁企业同样如此,以往站务岗吸收女员工的比例从50%调整至20%,甚至更低。“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成了招聘中的常有之事,即使女生有机会参与选择,同一档次的学校、学历、专业,女生面临的条件要比男生高很多。

二、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录用现状及趋势判断

从2015年、2016年轨道类学生就业情况来看,2016年就业率较上一年度下降近3个百分点。以上轨道专业中,除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外,其他专业基本没有女生。铁道运输、通信信号类专业就业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归结为这些专业的女生比例过高,而毕业时因招聘岗位的需求限制,对轨道类专业的女生就业造成很大影响。

3、2016年9月以来对2017届毕业生的招聘情况及就业趋势分析

据就业中心统计数据来看,2017届共有轨道类学生2043人,其中女生708人,占比35.0%。截止11月中旬,各大铁路局及地铁企业的招聘已近结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或达成意向(含订单学生)1359人,就业率达66.5%。在已落实就业的学生中,男生1054人,占比77.6%,女生305人,占比22.4%。总体上来看,轨道类女生就业状况呈现出需求持续减少、对口就业率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三、促进高职院校轨道类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的路径

1、学校层面

(1)加强市场调研。就业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要加强调研,加强市场需求信息的收集,尤其是与女生就业息息相关的社会岗位信息,提供高质量的精准服务。南铁院的轨道类女生集中在运输类、通信信号类,近两年初次就业率显示,女生对口就业率基本在50%以下,经调研发现,运输类岗位能够提供就业的还有客运服务人员(列车乘务员大量通过第三方劳务招聘实施人才派遣制就业),部分外局还将列车员纳入到正式招聘中。

(2)加强招生宣传。高校要重视招生源头的宣传,就轨道类专业的需求向社会、向考生进行大力宣传。在各类招生咨询会、高中学校及学校各类咨询服务渠道,在高职高专实行单考单招时,加强报考和考务过程中对女考生的教育引导,阐述轨道企业对高职毕业生岗位的要求、工作环境等,主动告知女生报考轨道类专业存在的岗位风险,取得女考生理解,不盲目填报轨道类专业,尽可能规避预期的就业风险。

(3)加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运用新媒体加强铁路一线岗位认知的宣传,利用学校的微信企业号、网站等,加强来自一线毕业生工作状况的宣传,大量转载或引用各铁路局微信企业号刊登的一线员工工作状况、青年团员高度敬业、奉献的案例,提高在读女大学生对轨道企业一线岗位的认知,引导女大学生个体思考轨道类企业一线岗位为何限招女大学生等问题。

(4)为在读女大学生提供调整专业的机会。根据女生就业形势,加强校内女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同时提供更多的转专业机会供女生选择。根据本院近几年的统计,轨道类运输、通信信号类专业女生占比在35%-50%之间。经历第一学期的通识性课程后,学校应及时制定转专业的机制,将现规定的转专业的比例由5%扩大到20%。引导广大女生再一次选择专业,尽力规避就读轨道专业的风险。

2、女大学生个体层面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想要摆脱“毕业即失业”的局面,就必须适应市场化的需要,根据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和期望值,放弃不切实际的虚荣心和过度依赖的想法,对自身条件重新定位,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正确对待就I。

(1)转被动为主动的心理预期调整。女大学生在大量了解专业及对应的一线生产岗位的要求、作业环境后,要接受现实,心理需要主动调整,从对就业形势的被动认知到主动认知,从就业观的盲从到正确面对轨道行业发展对岗位需求变化的明辨,最终使轨道行业就业的强烈心理预期得到转变。

(2)关注专业的转型与自我调整。对学校出台转专业政策,女大学生个体要积极响应,做好与家人的沟通,争取家人的支持,做好清晰的职业规划,关注职业发展,以“创业”的准备来选择并申请开放的专业。

(3)积极地拓宽就业面。首先,要多层面了解社会企业,向其他学院女生取经,进一步关注与专业相关的社会需求岗位,积极拓宽就业途径;其次,进入升本、转本的学习。从南京地区同类高职院校来看,选择专转本、专升本的女大学生比例很高,个别院校达到了50%以上。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进一步提升学历,增强就业竞争力、延缓就业是个很好的选择;再次,进入轨道生产装备制造企业。伴随着铁路高速发展及走出去的战略,轨道生产装备制造企业对一线生产员工提出了较高要求,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明显提高,有些生产性岗位对女生并未有严格的限制。这些岗位成为实现轨道类专业女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轨道类专业女大学生在当前的就业市场背景下,应尽早地认知所学专业与企业需求的适应实际,尽早地调整心理预期,摒弃陈旧的就业观,主动选择适合的就业通道。政府应组织调研,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优化高等学校办学专业指导目录,迎合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要赋予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性,进一步放开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限制。学校应加强人才培养的改革,提高办学的灵活性,以适应企业的不同需求和女大学生专业调整的需要,大力解决轨道类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问题。

【注 释】

[1] 中国铁路人才招聘网.http://.cn/zgs/.

【参考文献】

[1] 郭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9).

[2] 杨新莹.浅议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中国轻工教育,2009(1).

篇(2)

园艺专业教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看似关系不大,但是在本质上二者却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

一、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园艺专业教学的科学取向

生态文明追求的不仅仅是社会经济的进步,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进步。它是社会文明中的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园艺专业的教学更多的与社会的生态是紧密相连的,其研究的相关内容来源大都是取材于生态环境,园艺教学是实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基层最根本的教学形态。园艺教学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的技术,转变社会经济增长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可持续的利用,在此过程中真正的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了有条不紊的生态运行机制,把社会各项文明形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与生态文明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文明。因此生态文明在现今社会里,在无形当中成了园艺专业教学有效的科学价值取向。

二、生态环境对园艺专业方面人才培养的影响

学校开设的园艺专业承担着促进园艺事业的发展与优化生态环境双重使命,成为了环境与社会发展统一的纽带,生态文明的建设为园艺专业教学培养了生态型人才。

所谓生态型人才,就是必须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人类的生产劳动及物质方面的创造都要以节约资源和对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为基础,形成生态化的生产体系。园艺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们在对生态环境中的生物进行研究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保护,让学生在满足自身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又不损害自然的生物链,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学校在培养高素质全能型人才的基础上,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大胆改革教育课程新体系,将生态教育模式与园艺教学相结合,在学好基础课程、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应国家政策响应将学生培养成技术型人才的同时将其培养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推动者。

三、高校园艺教学的政策选择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生态文明的社会、生态效益就从根本上决定了高校园艺专业教育必须在国家制度中根深蒂固,才能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提供可能,将理论变为现实,为人类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园艺专业的就业前景还不是很乐观,而且各院校对园艺专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的弊端,因此,国家应针对问题根源,对学校园艺专业教学提供相应的政策辅助,以便更好的发展该专业。

(1)园艺专业特殊性。高校园艺专业不同于其他学术性专业,其所服务的产业以及对产品的维护等都必须严格的遵循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而生态环境则不遵循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因此其特殊性就决定了高校培养的园艺人才不可能真正的进入市场,国家必须有计划对其进行保护和维持平衡,在相关政策上给予相应的关照,在国家经济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保证对园艺专业的资金投入及设备建设,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使国家人才分配均衡,提升综合国力。

(2)园艺专业招生难。园艺专业学生就业的特殊性以及生活条件的艰苦性,致使高校在对其专业进行招生的过程中,难度很大,因为无法保证学生将来的就业问题,因此园艺专业一直是高等院校的病根之处。因此,国家应及时对园艺专业招生及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刻的改革。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和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好坏与教育质量息息相关。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合理安排内容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班风和课堂气氛,强化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就如何提高《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园艺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植保课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农业在我国是相对弱势的行业,对学生及其家长吸引力不大。我校很多学生是服从分配到园艺专业,认为学农没什么出息,对就业前景没有信心,即使农村来的学生也不想学农,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要提高园艺植保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帮助他们了解专业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此,在上第一次课时首先进行专业教育。通过介绍园艺专业与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关系、观赏植物病虫害发生的普遍性和危害的严重性,以及做好病虫害控制的科学性与技术性,使学生认识到植保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介绍园艺和植保方面著名的科学家,特别是出自本校的汪菊渊、胡经甫、高尚萌、陆宝麟、钦俊德、宋大祥等院士的事迹,让他们懂得行行出状元的道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介绍植保学科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以及自己在科技扶贫、技术服务时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历,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信心,鼓励他们为提升园艺植保科技水平、维护城乡生态环境去施展自己的才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需要感。很多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植保专业产生了兴趣。自从笔者任教这门课程以来,我校园艺专业每年都有推免或报考植保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很多学生毕业后选择了从事园艺植保的工作。

2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导者,自身的业务素质对大学生能力培养有直接的影响。要上好园艺植保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自己平时注意加强学习,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浏览专业期刊,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加强与苏州市植保植检站、苏州市动植物检疫局、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苏州市林业站、苏州市园艺站等单位的联系,互通病虫情报,合作开展科研,为他们提供咨询和鉴定标本,始终接触生产第一线,及时了解生产情况,获得了新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平时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相机,随时拍摄相关的昆虫和病害照片,在阅览书报和看电视时,随时记下与专业相关的新闻和事件,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这样不仅保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而且教学内容对学生吸引力强,不仅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即能学以致用。

3合理安排内容精心组织教学

《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学》课程涵盖观赏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两个方面的知识,又分为总论基础知识和各论防治实践两个部分。针对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的现状,合理安排内容、精心组织教学十分必要。首先,结合本专业和学生的就业特点,教学内容中补充了园林建筑病虫害防治。针对近些年来防治对象的种类发生变化,控制策略、防治措施和药剂种类的推陈出新,增加了合欢枯萎病、日本壶链蚧、扶桑绵粉蚧、悬铃木方翅网蝽、重阳木锦斑蛾、淡剑袭夜蛾等新发生的病虫,替换了禁用和限用的农药种类。

教学时,总论重点讲解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各论病害按病原种类、虫害按危害部位或危害方式进行归纳介绍,每类列举若干种重要的病虫害作为案例,这样做使得学生能够提纲挈领地掌握学习内容,把握住教学内容的重点。总论的形态学部分,主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教学完成。在讲授病害症状或害虫的形态特征时,重点介绍病害或害虫的主要识别特征,以及如何通过为害状识别害虫,大大减少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

4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信息容量大、重现力强和生动形象等特点。鉴于《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学》课程大量涉及病害的症状、病原形态、致病机制、流行规律,以及害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状、生活史等方面的内容,仅靠语言描述很难将此传授给学生,即使安排实验和实践教学学生也无法都能观察到。因此,需要教师广泛地收集教学素材,包括实物、标本、照片、视频、光碟等,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授课,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弥补语言描述上的不足,将单调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得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 强化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高校要以社会需要为目标,让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鉴于《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专业课程,不仅教学内容要求理论联系生产实际,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首先,针对现有教材的部分内容相对滞后于生产的现状,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能、新成果、新经验。讲课时多结合本地实际,特别是演示校园等其他学生熟悉环境中的病虫害,大量采用历届学生拍摄的照片,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将实验课安排为带领学生田间观察识别病虫害,学生不仅乐意接受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而且易懂记忆牢。第三,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周边公园以及家庭所在地等各种园林环境进行调查,采集、拍照和鉴定出不少于30种观赏植物病虫害,撰写调查报告,记载寄主植物、危害部位,描述病害症状或害虫为害状和主要鉴别特征,并将结果纳入课程考核。第四,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生产上存在的问题,立项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社会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相关的科研工作,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践,不仅增强了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因此产生一种成就感,增强了专业学习的信心,激发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此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会将一些新的病虫害、寄主种类的等各种问题反馈给教师,促使教师进行研究帮助学生解决,从而也实现了教学相长。

6 营造良好的班风和课堂气氛

好的班风和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班风是班级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班风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又影响班级团体中的每个成员。课堂气氛指学生在课堂上所知觉到的班级团体中影响其学习的心理氛围。课堂气氛是在教师交往、传递着大量的有关当前的学习活动和在彼此的交流中形成的,它不仅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班级群体的学习行为也会造成一种“社会压力”或“社会助长”。良好的课堂气氛会促使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密切合作,学习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充满自信。

要想形成良好的班风和课堂气氛,首先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良好关系,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情感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其次,教师必须改善领导方式,可以通过端正的教学态度,恰当的考试与实践点评,适当的鼓励和期望,引导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此外,教师还需讲究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要精心设计每一课,将讲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对生产现象的解释和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觉到“学而用之、学而趣之”。采用适度的音量、语速,抑扬顿挫的语调,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采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比喻恰当的语言,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使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篇(4)

建筑学VS土木工程

提起建筑学和土木工程,有些同学可能会下意识想到:它们不一样吗,都是关于建筑的,为什么还要分成两个专业?其实,这两个专业并不等同。

应该说,建筑不光是研究怎样盖房子,更可以算是一门艺术。做好建筑艺术需要有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能力,即使现在可以应用计算机来绘制图纸,使这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仍需要有一定的审美才能做出好图纸。所以,建筑学更多是从宏观角度来设计,融合了工程和艺术。至于需用何种尺寸的梁、柱,配何种型号的钢筋等,那是土木工程师考虑的问题了。

如上所述,土木工程更多是从实际建设方面入手,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力学、材料学等技术科学知识及土木工程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研究、设计、修建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建筑物指供人们生产、生活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农业建筑等;构筑物指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生活的建筑物,如水塔、烟囱、堤坝等)。土木工程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生活、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建造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修建各种工程设施。同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土木工程建设中的计算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由此可见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之间的区别。具体来说就是,建筑学专业的同学设计出建筑物的图纸,而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则负责根据图纸将其建造出来。

从就业角度来讲,两个专业的学生前途都很光明。建筑学的就业去向为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事务所等建筑行业设计单位,一般从事建筑物的设计和有关建筑的研究工作。而从目前市场需求来看,我国的基础建设正在兴起,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参与其中。

国际经济与贸易VS贸易经济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兴盛,经济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是文理兼收的经济类专业也日渐走红。在经济类专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贸易经济两个专业可以说是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内外兼修,相得益彰。

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国外的品牌产品,如可口可乐、阿迪达斯等等,而国外则流通越来越多的“Made in China”产品。这便是国际商品的交换现象,也正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研究的对象。总体来说,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由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理论与实务组成的综合性学科,侧重研究国际间、国家与国家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贸易经济与前者在学习内容上相差不多,所不同的是贸易经济侧重面向国内的政府职能部门、工商企业等,培养通晓市场流通理论,掌握贸易理论和实务的经贸人才。

在报考这两个专业时,需要注意什么呢?首先,这两个专业具有涉外性质,对外语水平要求较高,无论是学习专业理论还是从事相关实务,外语水平都至关重要。其次,由于这两个专业属于经济类学科,不仅涉及市场学、国际金融学、商品学的理论知识,还会应用到统计学、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具备一定的数学水平是学好两者的重要基础。

从未来发展角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会面对较为广阔的择业空间,从其专业涵盖范围的广泛性来看,涉及国际商务的各个领域都是本专业毕业生可选择就业的部门,国企、私企、外企、研究机构、事业单位等都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贸易经济专业则培养的是面向政府和企业部门的适应现代化市场建设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可到商业部门、涉外企业、合资企业、工商贸易公司从事贸易经济、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工作。实际上,这两个专业在就业渠道上有相通之处,比如外企是多数毕业生的首选。

电子科学技术VS计算机科学技术

如果说招收理科生最多的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肯定名列前茅,信息学院里的两大类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直都是热门。不过,“电子科学”并非“计算机科学”的另一种说法,两者实际上可是千差万别。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数学和近代物理学为基础,研究电磁波的产生、运动及在不同介质中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发明和发展各种信息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则是随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等。一言以蔽之,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研究电路的,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搞IT”的。

电子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设计类工作,比较适合头脑灵活、对电子知识感兴趣,尤其是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计算机专业则培养学生掌握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在内的理论和知识,具有研发计算机软件、硬件的能力。无论计算机专业还是电子类专业,都需要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和数学水平,比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将来要是从事软件工作的话,就需要编一手好程序,否则就非常吃亏。

这些年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因此社会对电子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比较大。纵观电气信息类专业情况,可以说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生命力非常强,在制造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英特尔之所以霸气,就是因为它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科学与技术,能生产出速度飞快、运行稳定、质量上乘的计算机硬件。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渠道非常广,各类网络公司都需要专门的计算机人才加盟。另外,其他单位如金融部门等,由于也会应用到计算机和互联网,所以也需要计算机人才对硬件进行维护、管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VS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在专业名单上,自动化早已不是似曾相识的陌生人,可真要说出它究竟是研究什么的,可能对高中同学来说还有一定难度。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自动化成为报考热门,因为它属于信息产业,发展前景好,需要人才多,待遇相对较高,是科技发展趋势所在;再则自动化类专业应用范围广,几乎所有工业部门都同自动控制相挂钩,农业、国防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然而,当自动化的前面加上前缀之后,你就得好好辨识一下再选择报考哪一个了。

比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它属于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培养学生获得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等)、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训练,在知识结构上充分体现了机械与电子并重的特点。所以不要被“机械”两个字迷惑,以为所谓机械制造就是要和笨重的机床、冰冷的零件打交道。其实现代制造业如今有了很大改观,很多制造系统已实现了计算机化,机械零件的设计、制图、产品规划都可在计算机上实现。

此外还有一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新兴学科,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发展迅速,相对比较成熟,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特点是电工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一个“宽口径”专业。

从就业来讲,前者可以从事包括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物料运输、自动化装配、自动化检验等方面的工作,目前国内该领域人才供不应求的趋势较为明显。后者则可以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电子、通讯、机械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厂矿企业、科研单位、设计单位、技术开发公司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和工程实施等工作,一些大型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都有需求。

环境科学VS环境工程

现今全球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广为人知的流行语。因而,作为环保学科的两大支柱,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曾一度成为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这对系出同门的师兄弟,环境科学是师兄,而环境工程则是师弟。师兄为师弟提供了基本的理论知识,指导其行动;同时,师弟作为应用科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基础知识,反作用于师兄。

既然系出同门,两者所怀技艺自然也是同一家路数。在多数高校,这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同小异,都要学习普通化学、微生物学、水力学、环境学概论、污染物检测与分析等基础理论和实验课程。现在,有些院校按照“环境大类”统一招生,大二时再根据学生爱好选择餍专业方向。

不过,两者的发展各有侧重。首先,环境工程是环境科学众多分支之一。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交叉,形成诸多分支学科。其次,相对于环境工程的实践性较强,环境科学偏重于宏观上的规划管理和理论上的研究攻关。一般来讲,环境工程以处理污染物、减少环境灾害为目标,分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治理及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环境科学则侧重城市、区域建设的规划,从整体布局谋划上为环境的协调发展做贡献。

未来毕业后,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可到高校、科研机构、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应用技术方面的工作,而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则可就职于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资源咨询公司,或在涉及化学、制造、工程、采矿等领域的企业担任专业人员。

不过这里提醒一下,我国的环境保护尚未形成成型的产业,所以环境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有待观望,所以大家要慎重对待专业的“冷”与“热”,不要一股脑随大流报考志愿。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各地环保项目纷纷上马,未来这一行业还是大有发展前途的。

行政管理VS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的区别历来众说纷纭。事实上,行政管理是管理学和我国现代行政职能相结合的产物,公共事业管理则是一门新兴学科,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教育、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这个专业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个方向,涉及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非师范类教育都是由教育管理专业衍生而来的。

尽管如此,两个专业还是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在课程设置上,都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必修课都有政治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学、管理心理学等课程。此外,两者在教学中都重视案例讨论,比如分析某家公司成功的管理模式,或评议政府部门的某项公共政策等,还要求同学们深入到各级企事业单位中去参观、实习,做社会调查,通过了解具体组织的实际管理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

从就业上讲,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及科研工作。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去向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公共部门从事行政和人事管理工作,另一类是在咨询公司为政府部门、公司、企业及其他公共部门作管理咨询。需要提醒的是,这两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有较高素质才能找到好工作,最好有名牌高校的背景。

园林VS园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对城市的整体风貌也越来越关注,因此,要让一座城市绽放出迷人的“微笑”,就需要园林和园艺发挥本领了。这促成了园林和园艺两个专业从无人问津到渐渐热门起来。不过,由于名字相近,同学们很容易将两者混淆,当然,实际上这对听起来都很美的姐妹花专业差别不小。

篇(5)

新安职高创办于1982年,迄今已有30年的发展历程,原名新安县农业高中,1985年学校迁址磁涧寒鸦,占地20亩,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专业以种养为主,有教师20余人,学生100余人。时任校长张新年,坚守阵地,带领师生摸爬滚打,学校规模呈上升势头。1987年更名为新安县职业高中,先后在铁门王乔洞、磁涧寒鸦办学,1999年迁址新安县新城区。2002年被评为省重点职业高中,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10月,顺利通过全国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评审。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校地257亩,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总投资9000万元,现有教职工496人,目前拥有学历教育在校生7033人;专业班103个,培训学员2000余人,总人数9000余人。拥有一批省、市学科带头人,学校规模大、标准高,是新安县教育的亮点,对外的窗口。学校实行分部管理,拥有机电技术部、信息技术部、培训就业部、国贸服装部、艺术部等7个部,涵盖三大产业共16个专业。学校师资与实验实训实力雄厚,高考连创佳绩:职业类对口高考连续13年居洛阳市第一,艺术类高考连续11年位居洛阳市第一,普通类高考连续6年荣获洛阳市高考优胜单位;近年来该校技能大赛成绩优异,在2012年河南省中职学校专业技能大赛中,该校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被授予“优秀组织奖”。园艺专业学生王欢欢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农业类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学校相继获得“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示范单位”、“国家艺术教育特色单位”、“教育部‘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办学设施基本完善,教学手段先进,拥有校园网、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学生电视台、多媒体报告厅、多媒体教室等设施。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逐渐积淀出“三风”(校风、教风、学风)、校魂、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该校的办学思想和成绩进行了采访报道。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新安职高“河南名校”荣誉称号。

办学特色 不断彰显

新安职高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有一位开拓创新、务实奋进的校长。具备丰富的一线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付小平校长,深知教学改革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他始终坚持把追求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以促进学生掌握职业技术,顺利就业服务社会为目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一切为了学生。为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他明确提出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度提高实践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突出专业课,强化主干课,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使特色模式成就职业教育辉煌。

付小平校长自参加工作以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锐意创新,大胆教改,严于律己,乐于奉献,以身作则,倡导“进步就是成功,赏识每一位学生”的先进办学理念,得到社会一致认可。他曾先后荣获“全国职业学校优秀校长”、“中国教育学会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省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省教学研究工作先进个人”、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他带领校领导班子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正实现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为核心。

近年来,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加强,德育活动不断丰富,办学特色不断彰显,办学条件不断完善,该校的名师队伍不断扩大,涌现出了一大批敬业爱岗、勤奋进取的教师团队。美术专业教师廖春安创造“廖春安奇迹”,班级本科上线人数达100%;旅游专业班主任陈新民始终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十几年如一日创造了“陈新民奇迹”,班级本科上线人数连年攀升;音乐专业教师张振峰荣获“首批洛阳市名师”称号。这几位老师只是学校优秀教师中的一员,像他们一样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教师在该校还有很多。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构建了新安职高的和谐校园;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才提升了新安职高的形象声誉;也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才创造了新安职高喜人的业绩。我们为新安职高拥有这样的优秀教师而骄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的职业光荣而神圣,教师的责任重大而艰辛,他们为学生的成长耕耘在三尺讲台,在学校这块育人的沃土上,倾注了满腔的热忱和心血,用博大的胸怀引领着莘莘学子健康成长。

学校秉承“德智兼修、手脑并用”的校训,坚持“省内领先、全国一流、国际有名”的办学目标,以“进步就是成功”为办学理念。让每一位教师树立自信,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立,让每一个学生走向自强,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成功,让每一个学生收获幸福。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满足学生就业和升学的不同愿望。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的办学模式,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开展联合办学、订单培养、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种行业技术培训;开办新通驾校;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就业基地。目前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不少同学已经被提升为班组长或主管领导等,月薪达2500~5000元,良好的就业前景使新安职高招生非常火爆。目前,新安职高已经成为河南省几所中等职校队伍中向万人迈进的迅速发展的一匹黑马。

顺时而兴 展望明天

万里青云展开路,待鲲鹏奋搏。今年新安职高的工作目标是:完成全国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目标任务,职业类对口高考保持全省第一,艺术类高考保持全市第一,普通类保持洛阳市高考优胜奖;教学模式改革初见成效,德育教育形成办学特色、培训模式走向成熟,就业实现安全化、规范化、精品化;实现两个两千:驾校培训两千人,其他培训两千人;各类就业安置500人,其中对口就业200人。

管理目标: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人文化、现代化。

创建目标: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功。

篇(6)

关键词:地方农业院校 课程设置 人才差异性培养

一、地方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地方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多开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和本世纪初,在学校内部属弱势甚至边缘学科,其教师多由原来的“大学英语教学部”抽调而来,在职称、学历结构方面比较薄弱。如,河北某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02年建院,其前身为大学外语教学部,只承担公共外语教学任务。在其建院之初,教师中七成为本科学历,八成为中低职称;经过十年发展,现在全院教职工中虽绝大多数都拥有硕士学位,但其中只有博士一名,在读博士三名;中低职称教师仍占六成以上。这些地方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成立时间短,人文底蕴存在先天不足,而又找不准自身合理定位,专业特色不明。以河北某大学为例,其教师皆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很难胜任涉农等特色专业英语课程;其课程设置基本为低年级综合英语、泛读、口语、听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英语专业基础课程,高年级开设文学、语言学、翻译等专业课;其所用教材也基本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专业教材。也就是说,其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方面与综合性或外语类大学并无二致,没有结合农业院校其它学科优势,无法体现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自身特色,使学生被迫与毕业于历史更悠久,师资力量更强的老牌综合性大学或外语类大学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直面竞争,造成就业困难的不利局面。

二、服务地方经济的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构想

地方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人才培养教育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严重脱节,要想扭转改善此不利局面,必须改变学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设置。地方农业院校多为省属高校,本就应为本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其毕业生也大多会留在本省,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所以这些高校要根据本省或本地区经济发展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依托自身学科优势,找准自身定位,探索特色化的英语专业人才差异性培养策略,并据此对自身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下面笔者以河北某大学为例,以服务河北经济建设,满足河北人才需求为宗旨,对其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进行探讨。

河北省是一农业大省,农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柱性产业。但要促进河北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势必要以科技创新为本,调整我们落后的农业产业化思路,借鉴学习外国先进的农业产业体系,引入国外先进适用农业科技,并在省内推广;要大力推进河北省名优特农产品的对外推广,争取打入国际市场,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大量通晓农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了适应这种农业科技化和国际化的趋势,河北某大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结合自身农科优势,瞄准“三农”发展和新型农业经济发展对涉农英语人才不断增加的需求,找准自己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河北某大学自2011年起,将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分为农贸方向和英语语言文学方向,农贸方向开设农业英语,科技英语翻译等课程,便是依托本校学科优势,体现学校特色的一次有益尝试。但囿于师资局限,相关课程科目少,课时有限(农业英语开设两个学期,共64学时;科技英语翻译只开设一个学期,32学时),很难让学生对农业知识有一个相对全面、系统的了解。建议将农贸方向再拆分为农业和对外经贸方向,给农业方向的学生增设农业科技英语翻译、农业经贸英语翻译等课程,并利用学分制鼓励引导学生选修本校其它学院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如动植物检疫专业英语、园艺专业英语、食品专业英语等,完善学生农业知识体系,增强其毕业时市场竞争力。

对外贸易也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石家庄海关统计,2012年全年河北省进出口总值505.5亿美元,规模位列全国13。除了特色农产品、纺织服装、钢铁、医药等传统出口产品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外,以光伏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以汽车为代表的机电产品出口发展迅猛,逐渐取代传统产品及初级制成品成为河北省的主要出口商品。河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日趋活跃,外贸进出口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欧盟和美国一直以来是河北省的最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2012年分别为河北省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地,第三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这种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势必需要大量既精通外语,又通晓国际贸易规则,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河北某大学可以将英语专业农贸方向再拆分为农业和对外经贸方向,删除对外贸易方向的农业英语、科技英语翻译等课程,增设强化其剑桥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写作与翻译、外贸谈判、跨文化商务交际与礼仪等课程。鼓励学生在校期间报考剑桥商务英语证书、报关员、单证员、外贸员、涉外文秘等资格证书,并可给予适当的学分奖励。多为学生创造在外贸企业和翻译企业实习、培训的机会,增强其处理英语外贸函电,应对外贸谈判等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商务英语翻译与写作能力;多为学生创造在学校或市里举办的国际性会展当口译或服务人员的机会,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能做到学以致用。

三、结语

地方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在办学历史,人文素养,师资力量,学生基础等诸多方面皆无法与综合院校和外语类院校英语专业相抗衡,造成自己英语专业毕业生求职举步维艰。地方农业院校的英语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本地区工、农、商、服务业等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本校学科特点和优势,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只有实行差异性人才培养策略,才能使自己的毕业生形成其特有的市场竞争力,能够做到就地就业,学以致用。(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题编号:201301417;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题编号:201301100。

参考文献:

[1]鲁林岳.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地方高校发展与转型的价值导向与追求[J].中国高教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