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化学分析工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2-09 17:35:0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化学分析工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化学分析工论文

篇(1)

1.学校德育的理性思索。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功能。其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就在于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人的尊严,人格更高尚,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注:孙喜亭:《人的价值、教育价值、德育价值》(下),《教育探究》1989年第4期。)只有人的价值提高了,才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聚焦我们当前的学校德育,其过程就是教育者把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这种品德的过程,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必须服从的强制性。“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化,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砺过程成为中国德育现实的主流特征。”(注:檀传室:《德育美学观探索》,《南京师大1996年博士论文集》第4页。)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功利化倾向不同于伦理学上的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一种伦理学说,它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注:杨昌勇:《也论德育的适应和超越》,《教育探究》1997年第3期。),认为“个人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基础,要求公众利益服从个利益。”(注:杨昌勇:《也论德育的适应和超越》,《教育探究》1997年第3期。)而本文所说的功利化是指学校德育中存在的片面强调外在价值(社会公众价值),而忽视本体价值(育人价值),总要求德育出现即时的、显性的功效,忽视或轻视德育的长期效益。

2.学校德育功利化的表现。首先,在考虑德育新问题时,重政治而轻道德。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往往被涂上功利主义的色彩,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完全从属于政治形势的需要,而忽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驱使青少年参加政治学习和大量的社会政治活动,忽视了对青少年的国民基础文明教育、行为习惯练习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其次,把现实生活中的品德新问题政治化。学校德育习惯以政治的立场和尺度,来熟悉道德新问题,把一些本来属于道德教育和评价的新问题,当作政治新问题来解决。如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其政治立场相联系,把道德品质的好坏,当做政治上是否可靠的依据,使一些本来属于道德范围内的新问题政治化;或者干脆从工具主义立场出发,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当成政治上进身的手段,将学校德育窄化为政治教育,使德育无法获得相对独立的品格和地位,无法实现真正道德育人功能。行动上的偏差来自理论上的误解,把德育只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轻易忽略了“小德”;同样把德育只理解为道德教育或道德品质教育,就会忽略了“大德”,使人迷失政治方向。因此,德育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义语”(注:王逢贤:《德育原理纲要》,东北师大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1页。),更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注:王逢贤:《德育原理纲要》,东北师大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1页。)。在理论上,对德育的内涵缺乏完整的理解,在德育实践中就会出现偏差,甚至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受到历史的惩罚。

3.学校德育功利化的后果。首先,它伤害了真正意义上的德育。由于过分的政治化取向,使得在具体实施德育时,人们对政治新问题过分敏感,而对道德新问题却麻木不仁。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对于道德新问题的普遍失敏现象,对各种不道德行为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由此,很难形成现代生活所必须的国民基础道德。

其次,它阻碍了政治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政治是一种带有很强权威性的领域,人们无法对其掉以轻心。而当政治影响全面地向社会进行强制渗透时,处于对切身利益的关注和忧虑,人们就会十分敏感和谨慎地对待政治新问题。长此以往,人们对政治新问题普遍产生逆反心理,普遍缺乏政治热忱和参和意识,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另外,学校德育追求的是一种社会意志。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就会把学生当做单纯的客体看待,而丧失了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维护,学生对规则和条例的遵守不一定是处于道德需要,而很可能是迫于外界压力。因此也就缺乏道德行为的自律性,更谈不上行为主体的责任感,道德也就失去固有的意蕴。

二、学校德育功利化的原因分析

学校德育功利化倾向,在我国有其独特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根源。

1.传统伦理的政治化倾向使道德的伦理学意味丧失殆尽。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政治型”文化,政治事功和伦理事功两大核心内容并行不悖。儒家的修齐治平思想和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都是伦理思想和政治融为一体的具体体现。

“伦理政治化”不仅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获得了物质和精神、政治和伦理的有机结合,而且成为导致中国传统社会稳定运作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这种倾向往往用某种既定的政治要求或目标来固定道德,将政治功能和道德的功能混为一谈,使道德的工具价值和目的的理性价值等同起来,使道德的实践规范功能成了唯一的功能。因此,失去了超越现实经验、批判和引导现实不断趋于完善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力量。

传统伦理以群体为本位,造成了个人意识的淡薄。传统伦理强调以家族血缘关系为主体的人伦关系,这种群体本位的思想熟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个体的独立性,压抑个性的缺陷,导致了个体意识的丧失。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重社会轻个人、追求道德社会功效的倾向,不能说没有这种文化积淀因素的影响。

2.革命战争年代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融为一体的成功经验,框定建国以后的道德建设的基本方向,使道德教育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浓重的政治化色彩。一直到改革开放,这种倾向才有所改变。遗憾的是改革开放二十年,学校德育并未完全突破“政治思想教育模式”,操作上依然主要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强调学校德育的重要性,作为个体人的价值新问题及人格独立性等新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3.规范性伦理实质上是学校德育功利化倾向最根本的熟悉根源。规范性伦理学把道德理解为“调节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把规范和社会约束作为道德的最本质特征。其缺陷主要是“过于强调道德的社会性本质和整体性价值意义,忽视了道德的个体性、内在主体性,致使这种伦理学所提供的一些道德规范缺乏主体内化的理论力量,而置于客观形式化、外在约束性的地位,不易为个体所自觉认同和践履。”(注:万俊人:《伦理学探究》,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版,第242页。)不得不走上灌输和强制的道路,使道德成为一种外在于人的东西,道德教育成为一种强制性、规范行为的服务工具,表现出强烈的功利化色彩。

三、学校德育功利化的变革思路

篇(2)

帕特里克·怀特(1912-1990)是澳大利亚文坛的执牛耳者,也是澳洲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人树》被评论界认为是怀特文学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作品。评论界对《人树》的研究多集中在主题分析或写作技巧上,还鲜有人从异化的角度对《人树》中的人物性格,尤其对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艾米的形象进行深人的挖掘。而本文正是试图填补这一空白,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异化可以说是西方文学中一个由来已久的重要主题,尤其到了现代主义作家那里,这一主题得到全面的拓展和深化。异化是指在异己力量的作用下,人丧失了自我的本质,丧失了主体性和精神自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变态。其结果便是人丧失了理性的,,意志的能力,成为某种不可知的力量的受害者。艾米是((人树》中性格近乎扭曲,有着严重变态心理的一个重要人物。一个被异化的人的自我丧失,失却精神自由,人格趋于分裂等特征在她身上表露无遗。艾米“不以自己是自己力量和自身丰富性的积极承担者来体验自己”,而觉得自己是依赖于自己之外的某种力量。于是,她对所依赖的某种力量产生极强的依赖性和占有欲,迷失自我,成为一个与自我相异化的人。

艾米对丈夫斯坦怀有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结婚之前,“她还没有爱过任何人”,也“还没有被人爱过”,“除了母亲在临死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怀着一种焦急和烦躁的心情给过她一点点爱”。于是,童年时代爱的缺失为她日后一旦发现爱,获取爱便产生极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埋下了伏笔。婚后的艾米体味到爱情的甜蜜。但这种甜蜜很短暂。斯坦的沉默寡言和疏远,使得艾米越是深爱斯坦,越是感到爱的缺失,越是深陷于一种爱的激情中无法自拔。她对爱越来越贪婪。“她确很贪婪,对面包;一旦发现之后,对他的爱。”艾米甚至把斯坦视为自己的上帝,“上帝的慈悲只是表现在集市结束,大车回来时辘辘的车轮声。上帝的爱便是印在她唇上深深的亲吻。”然而,“人供奉给上帝的越多,他自身中留存的越少”,直到“这个男人吞噬了这个女人”。她越来越深陷于对斯坦的占有欲中无法自拔,也越来越的在感受着自我的丧失中惶惶不安。所以艾米常常处于一种害怕失去归属感的焦虑当中。对她而言,斯坦就是她的归属。因此,他对斯坦的爱情时常伴随有歇斯底里式的狂热和奋不顾身。“如果需要的话,她可以迸发着爱的呼声引颈就戮”。然而,尽管她自信“她对他熟悉得连每一个毛孔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但始终“她还是没能把丈夫成功地‘吞噬’了”。当她最后一次“用她的身体和意志所蕴藏的全部力量,紧紧地抱着他”时,她抱住的只是一具已经冰冷了的尸体。 艾米强烈的占有欲还体现在他对儿子雷的感情上。艾米对雷的感情超出了常理中的母爱之情,显得扭曲和变态。雷刚出生时,艾米就坦言她“就能把他吃了!她对他真是爱不够,甚至那种长久的,要吞下去似的亲吻也不能发泄她心中的爱”,她甚至盼望“他能再平平安安地回到她的肚子里”,那样,雷就可以永远为她一个人所独占。这也是为何艾米一开始不喜欢雷的妻子埃尔西,而在知道雷并没有完全被妻子所掌握时,“怀着这样一种可怜对方的心情”,她开始喜欢埃尔西了。她甚至都不想与斯坦分享儿子,所以在斯坦和雷发生龄龋时,她会产生古怪的快乐。总之,她只想独享对儿子的占有权。任何人对儿子的共享都会招致艾米的嫉妒和怨忍。

艾米穷其一生都是活在强烈占有欲的奴役中,失去了自我,没有丝毫的精神自由可言。在言及女儿塞尔玛的婚姻时,来看艾米和斯坦之间一段简短却意味深长的对话:

“可她真的得到他了吗,斯坦?”她急切地望着丈夫的脸。

“她得到他了吗?”

篇(3)

摘要:化学分析是一个通过化学实验来测定某一个物质化学成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验人员会利用化学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等进行操作,并得出最终的化学分析数据结果。化学分析中误差是常见的,本文就导致误差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控制误差进行有效处理展开了研究。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给同行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分析;误差;影响因素

0引言

化学分析是十分繁琐的,经过多个步骤的分析与计算才能得出最终的数据结果。在这一分析过程中,分析方法、试验器具、实验坏境与条件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导致分析误差的出现。

1化学分析中的误差主要包括哪些种类

1.1过失误差

过失误差也被称为粗差,这种化学分析误差的存在是由于工作人员在化学实验与分析的过程出现失误导致的。常见的过失误差包括加错化学试剂、读错刻度或者用错实验仪器,这些都属于不规范操作,因此所产生的实验数据是无效的。过失误差通常都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受到的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化学分析中这种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化学实验操作与分析人员只要在操作时严格按照实验规定流程与操作标准来实施,通过科学严谨的操作就可以避免这一误差的出现。

1.2系统误差

化学实验分析中的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与重复性的特点,就是在同等条件下连续多次进行反复实验测定依然会出现误差。并且这种误差不是偏高就是偏低,所出现的正负差值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是由于某一个固定的因素导致了实验系统出现了误差。

化学实验系统误差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方法误差、人为误差以及辅助品误差三种。其中方法误差指的是化学实驗的方法科学性不足,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由于实验是间断性来实施的,或者实验所进行的空间不同以及指示剂选择等造成了误差的出现。人为误差指的是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实验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或未按照标准流程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的数据与正确数据之间出现的偏差。辅助品的误差往往集中在容器误差、水和试剂误差两大方面,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天平、各种容器等都是十分常见的,也往往是必须品,如果实验容器的刻度不准确或者天平的砝码不准确等都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此外,在实验中试剂和水之间的比例误差,或者受其他原因的影响而出现误差。在实际工作中,化学实验分析中的误差由于系统因素所造成的相对较少,并且这些因素是可以进行检定与校正的。

1.3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于某些偶然的因素所造成的,其所测定的结果会在某一个范围内进行波动,但是这种波动是无规律可循的。误差的正负、大小等都不能准确测量,每次测量出现的结果都是不同的,这一误差也往往是化学实验中不可避免的误差。

在化学实验与分析的过程中由于所处外部环境的温度、湿度差异,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偏差,另外空气中的压强不同也会出现实验结果误差。这些因素具有偶然性、随机性,很难对导致误差的具体原因进行准确判断。如果需要找到其中的原因,就需要展开多次测定,从实验的数据中分析其规律,进行一些平均数测定之后,随机误差才有可能降低。但是随机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

2面对化学分析中的误差应当如何有效处理

2.1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措施

要减少甚至避免在化学实验中出现误差分析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术,对实验所用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给化学实验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其次通过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来进行化学实验质量控制,要建立实验分析控制程序、常规质量控制技术并进行各类质量控制技术的对比。不同的应用目的应当采用不同的质量控制技术,要保证整个化学实验与分析过程都在有效的质量控制范围之内。一个给定系统对化学实验测试数据质量是有一定要的,要求其在某一个限度范围之内,这一限度简单而言就是所得数据其要达到的准确度与精密度。为了有效的达到这一要求,确保实验测试的结果达到经精准度标准,就应当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2.2分析实验室应有良好的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得在实验测试过程中出现的系统误差、过失误差以及随机误差等尽可能的减少,在预期估计的范围内。化学分析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方面。其一,在取样、实验结果的计算、最总结果的分析等各个环节中都采用相关措施来减少误差,以对质量进行控制。其二,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化学分析结果的质量进行检验或评价,要及时发现化学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化学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化学分析的数据要具有准确度、精密度、完整性以及可比性,才能称之为可靠的结果,这样的结果也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与法律效力。

2.3加强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间的误差控制通常是第三方来完成的,这第三方是有丰富工作经验与专业技术的组织,其可以对各个实验室以及化学分析工作人员进行质量考查。这一考查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也可以采用随机抽查的形式进行,一般这项工作是由上级领导部门发放标准试样,然后再在各个实验室之间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质控样书随机考核的方式也是十分常见的,通过这一方式将实际试样考核,检查各个实验室数据之间的可比性,以及是否存在和系统误差、检查分析误差等,判定分析结果是否有效。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化学分析中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消灭的,但是应当将这一误差控制在能够允许的范围内,保证这一误差不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化学分析误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保证以及实验间质量控制三个方面来控制化学分析误差。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高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探析论文

摘要:在高校实验室中,会产生很多化学废弃物,若不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容易造成污染环境等问题。本文简单的对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废弃物特点开展分析,明确其具有易爆性、易燃性等特征。并重点对高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究,如有机废弃液的处理方式、无机废弃液处理方式等,以期能够对高校实验室化学废物进行正确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对环境的良好保护,为关注此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废弃物;有机废液;无机废液;高校实验室;处理方式

0引言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绿色、低碳、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为了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我国已经将实验室污染纳入到环境监管范围内,力图实现对实验室废弃物排放的有效控制。因此,在新时期,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高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废弃物特点

腐蚀性、易燃性、感染性、易爆性、反应性是高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主要特点。可见,其危险特性显著,若不对其进行科学处理,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而且还会降低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开展化学实验时,应该明确危险化学废物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2高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2.1有机废液的处理方式

在此废液中,存在大量的有机溶剂,其具有较大的毒性,若是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针对于有机废液,其大部分是能够回收利用的。

2.1.1含苯废液的处理

此废液可回收和再利用。在对含苯废液进行处理过程中,也可借助焚烧方式进行处理。例如,可将其放置在铁器内,然后进行点燃。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火灾事故发生,应该在室外较为空旷的地方进行焚烧,并且相关处理人员应该处于上风向,对整个燃烧过程需要进行全过程监督,避免引发重大事故。

2.1.2含酚废液的处理

含酚废液主要分为高浓度废液和低浓度废液两种,浓度不同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也具有差异性。针对前者而言,首先可借助乙酸丁酯萃取;其次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反萃取;最后,在对其PH值进行科学合理调节的基础上,可开展重蒸馏回收与利用工作。针对于后者而言,可借助漂白粉,或者次氯酸钠,促使酚进行氧化,进而以一般有机液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例如,将漂白粉加入含酚的废液中,可将其氧化为邻苯二醌,进而采用一般有机液处理形式。

2.2无机废液的处理方式

2.2.1含砷废液的处理

在将消石灰加入其中的基础上,开展PH值的调节,促使其在9左右,进而生成亚砷酸钙,或者生成砷酸钙,在此工序完成后需要将FeCl3加入其中,这样可生成Fe(OH)3,可实现一定的沉淀效果,从而达到消除废液中砷的目的。另外,在PH值调节环节中,若是将其调节到10以上时,其虽然不会生成Ca3(AsO3)2,但是可以将Na2S加入其中,通过反应可生成硫化物沉淀,此方式也可实现较好的处理效果。

2.2.2含汞废液的处理

在高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中,因为汞通常是以Hg2+或Hg22+离子存,所以相对而言其毒性是比较大的。若是在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其毒性也会随之加大。要想对含汞废液进行有效的处理,需要借助硫化物汞沉淀方式加以处理。具体而言,对其废液的PH值进行相应的调节,此过程需要使用Na2CO3,一般情况下应该调到8到9之间,确保其PH值在规定范围内后,应该将Na2S加入进去,此环节确保其用量足够,以便促使其生成HgS。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入相应的汞沉淀剂。例如,FeSO4·7H2O,进行清液排放,然后借助混凝剂对其残渣进行固化处理,为汞回收做准备,实现统一处置。

相对于无机汞而言,有机汞的废水的毒性大一些,所以应该进一步强化对其的处理。在该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入百分之六的KMnO4水溶液,而且还应该将适量的浓硝酸加入其中,当KMnO4水溶液颜色逐渐消失后,可采取降温的措施,在其温度达到六十摄氏度以下的情况下,可将一定量的KMnO4溶液加入进去,对汞产生一定的消化作用,当生成Hg2+离子时,需采取上述措施进行处理。

2.2.3含铬废液的處理

篇(4)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0593

国内刊号:11-2200/O4

邮发代号:82-6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A 科学文摘(英)(2009)

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5)

关键词:

化学分析实验;全英文;教学方法

分析化学通过一定的测试方法,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测定物质的含量、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存在形态及其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等,“量”是分析化学的核心。化学分析实验课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提供了正确熟练掌握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对分析化学“量”的核心概念的理解[1]。中外国际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遍开展的创新办学模式,通过整合国内外高校教育资源和理念,推进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2]。国际化合作办学的重要特征是采用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构建国际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并采用全英文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全英文的授课环境中接受专业知识和前沿信息的教育,培养学生采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以期尽快适应后续国外高校的授课模式。目前,国内一些分析化学教学团队已开展了分析化学理论课双语[2-4]或全英文[5]教学方法的有益探索,但关于化学分析实验课程全英文教学方法研究的报道较少。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于2010年正式开展了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的化学“2+2”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化学“2+2”学生第一、二学年在中山大学就读,第三、四学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就读化学科技专业,学生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化学专业课程均采用全英语教学。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是化学“2+2”专业学生第一学年的专业必修课,与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同学期授课[5]。在前期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建设的基础上,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进行了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建设,并已对两届学生开设了该课程,研究了化学分析实验课程全英文教学方法,取得了初步的经验,现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方法介绍如下。

1课程特点

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是化学“2+2”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紧密联系,是分析化学的“启蒙”课程之一,是修习后续仪器分析及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重要先导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计划学时数为54学时,内容涉及四大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等相关内容的基本操作及实验。化学“2+2”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掌握了化学分析基础知识后,通过该实验课程进一步熟练、掌握化学分析实验的英文术语及基本操作和技能,强化学生对分析化学“量”的核心概念的理解,从“会学”到“会用”,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作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即采用精选的英文教材或讲义,指导教师在实验前有限的讲解时间内,在实验室现场使用英文完成授课与演示,并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英文与学生交流,进行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英文进行交流、讨论,采用英文撰写实验报告,参加英文试题的口试及实验操作考试。因此,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是具有很强即时性的实践课程,学生需要在听完短暂的实验前讲解后立刻动手操作,获得准确的测定结果,并撰写出科学的、逻辑性强的、简洁的实验报告。与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不同,学生无法在课后反复练习相关的实验操作,因此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要求学生有很好的专业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即能听懂讲解,能与指导教师流利交流,能快速准确地阅读英文教材及文献,能准确流畅地撰写英文实验报告。然而,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受众群仅修习过基础无机化学(全英)课程,并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化学知识网络;同时,大一学生尚未学习化学专业英语的相关课程,专业英语能力薄弱。因此,如何让学生“会听”、“会讲”、“会做”、“会写”成为该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任课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分析化学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及良好的英语功底外,还应能结合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特点,研究并采用合适的全英文实验课程教学方法讲授该课程,方能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获益。

2教材建设

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以训练学生的规范操作和基本实验技能为目的,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化学分析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所选择的实验内容应能与理论课相互联系、印证,使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点对点”地解读化学分析的知识点。其次,由于大一学生专业英语能力薄弱,选用的全英文实验课教材语言应准确易懂,既符合国内大一学生的英文水平,使其能“看懂、学会”,还能满足国际合作办学课程体系的要求。

2.1多元教材体系

优秀的英文原版化学分析实验教材[6,7]较少且年份久远,目前许多英文实验教材经常以附录的形式收录于理论课教材中,其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较少涉及化学分析实验背景知识的介绍及开放设计实验等内容。因此,面向中国学生的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教材,应以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为主要参考书。自编的英文实验讲义着重介绍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背景知识及实验报告写作规范等,同时提供化学分析课程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词汇表供学生查阅。由于专业英语写作对大一学生的挑战最大,因此本课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对于课程伊始的练习性质实验,实验讲义中有配套的实验报告模板供学生学习报告写作,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填写实验报告模板中留空部分(如某些重要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表格等)即可;而随着实验课程的深入,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最终完成设计实验,并撰写出完整流畅的英文实验报告。

2.2实验内容选材

本课程实验内容的选材可以分为3个层次:练习性实验、常规测定实验及设计实验。练习性实验是最先开设的一类实验,以训练学生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为目的,如“酸碱滴定练习”、“天平操作练习”等,通过实验学生将熟练掌握滴定管及天平的正确操作。常规中文授课的化学分析实验课程由于没有语言障碍,练习性实验的讲解较为简略,学时数很少。但是,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面向大一学生采用全英文授课,为了使学生能顺利渡过最初的语言关,并夯实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该课程加大了练习性实验的讲授时长和学时数。通过练习性实验,学生不仅学习了基本操作,还能全面了解并初步适应化学分析实验的全英文授课模式,学会“充分预习-认真实验-及时撰写报告(复习)”的实验课程学习方法。常规测定实验是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的主体内容,涵盖了四大滴定、重量法及分光光度法等主要内容。学生在顺利渡过语言关后,通过该部分实验内容进一步熟悉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系统学习各种化学分析实验方法,巩固化学分析理论课上的相关知识点,学会“理论-实践-理论”的思维模式,并能完整撰写流畅的英文实验报告。在完成一系列常规测定实验后,本课程还将引入命题式设计实验,其模式为:命题-学生提交设计方案-师生讨论修改-实施实验-提交报告-课后点评。学生需要从查阅英文文献开始直至撰写提交实验报告,独立把握实验的全过程。通过设计实验,学生将融会贯通化学分析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创新精神。设计实验结束后,学生将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用英文来撰写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凝练和科学表述,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量”是分析化学核心的概念。3个层次的实验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给予学生多方位渐进式的实验训练,最终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互动引导型”教学方法

实验课与理论课授课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参与整个实验、获得数据并整理报告的全过程,方能掌握实验技能并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不仅应学习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和思路,还应培养分析化学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应让学生成为实验课程的主角;而教师应作为引导者,通过与学生的充分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完成实验课程的学习。因此,本课程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式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验课程授课过程中是引导者的角色,通过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能自如地把握整个实验过程,为学生提供自觉多次获取化学分析知识点和提高实验技能的机会。

3.1“问题引导型”课前讲解

实验课开始时,教师首先采用全英文方式点评上次实验并点评实验报告,归纳总结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并与本次实验课程衔接。讲评过程中侧重点评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操作规范问题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表达。让学生通过课前讲评回顾前一个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上节课中所出现的专业术语,从而加强全英文实验课程的印象与效果。接着,教师用中英文双语模式向学生介绍本次实验课的专业词汇及用法。专业词汇的学习采用互动造句及提问的方式进行,时间大约控制在5分钟左右。然后,教师采用全英文方式介绍本次实验的要点,包括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及操作要领等,期间要演示实验中的重点操作(如滴定管操作、摇瓶操作、定容操作等)并进行详细的解说,采用国际上广泛采用的“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进行讲授,通过适当提问、引导,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过程。由于大一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同时考虑全英文授课可能存在的信息传递损失问题,课前讲解应辅以相应的课件展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授课内容。课前展板中对少许重要信息(如关键步骤、条件、试剂、操作等)留空,让学生听课后现场填写,以增强现场记忆。同时授课过程中应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提问检查,增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勤思考、巧动手、带着问题做实验的良好习惯。

3.2“互动引导型”的实验指导方法

在学生开始实验一小时内,教师应逐一观察、巡视每位学生的基本操作,采用英语口头纠正学生的基本操作规范。若有学生听力薄弱,应辅以示范实验,使学生确实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增加巡视次数,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操作,并使用英语与学生交流、沟通。对学生所提的问题,使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行发现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动手的实验能力。特别对于听力、口语薄弱的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多创造互动交流的机会,锻炼其英语表达能力。比如在进行络合滴定实验“水的总硬度测定”时,需要在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采用铬黑T为滴定指示剂,测定Ca和Mg的总量。许多学生会问为何不采用钙指示剂,此时教师并不正面回答钙指示剂不适合在pH<12的非强碱性溶液中使用,而是提示学生金属指示剂均有其适合的pH,需在滴定过程中采用合适的缓冲溶液,引导学生思考氨性缓冲溶液是否满足钙指示剂的使用要求。于是,学生会想到氨性缓冲液的pH≈10,此时不适合采用钙指示剂,若把溶液的碱度调到pH>12,Mg又会沉淀,造成巨大的滴定误差,故此钙指示剂不适合作为水总硬度测定的指示剂。通过互动启发式的引导,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深刻理解隐含在问题背后的原理,有助于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验,互相印证。实验结束后,学生将获得的原始数据提交给指导教师检查,此时教师可与学生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点评,也可利用这段时间指导学生提高实验报告的写作水平,改进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大一学生的语言基础薄弱,在撰写全英文化学分析实验报告时非常需要指导教师一对一、点对点的指导,针对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写作能力。通过“一对一”实验报告点评环节,学生在报告写作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到课程结束时均能写出科学、简洁、表达准确的全英文实验报告。

3.3考核方法

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的特点及目标决定了该课程不仅传授化学分析基本实验技能,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因此课程采用多方位综合考核方式考查学生的化学分析基本技能及专业英语能力。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总成绩由每个实验的成绩,加权操作考试成绩进行评定。每个实验的成绩由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操作、实验报告3部分构成,每次实验的累计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因此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实验过程及细节,认真地做好每一个实验,方能最终获得好的实验成绩。操作考试由单元操作考核及期末实验考核组成,占总评成绩的30%。单元操作考核在学习完练习性实验模块后进行,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操作;期末实验考核要求学生当场完成一个命题设计实验,并完成英文实验报告。无论单元操作考核还是期末实验考核均包含口试及实验考核环节,学生在开始实验之前先要通过口试环节,采用全英文方式回答教师的英文提问,提问内容包括设计实验原理、操作细节等,在实验结束之后学生也需要用英文向指导教师报告结果,之后方能开始撰写报告。通过多方位的全英文考核方式,将全面考查学生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及专业语言能力,为后续进入国际合作办学方的大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4教学效果与经验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12及2013级修读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的化学“2+2”学生共99人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学习效果回访,共回收有效问卷82份。结果表明:93%的学生认为基本能适应全英文实验课程授课模式;98%的学生认为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能较好地掌握化学分析的基础实验操作技能与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初步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及细致严谨的科研作风;96%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的学习对化学分析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感性、深入的理解与认识,能与理论课程知识体系进行相互印证,巩固理论课学习效果;92%的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学习扩大了专业词汇量,提高了采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和写作的能力;93%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能基本与后续国际合作办学方的课程体系相衔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96%的学生认为所选择的实验内容丰富实用,能与化学分析理论课程紧密挂钩,配套的讲义或教材适合于该全英文课程的教学需求,语言准确易懂;93%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考核形式能较好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真实反映知识掌握的程度;98%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授课老师能纠正并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认真批阅实验报告,并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疑问,使学生获益;99%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授课老师严谨认真,熟悉课程专业知识体系,语言表述准确清晰。

5展望

通过两届化学分析实验(全英)的实际授课及课程建设,我们总结了化学分析全英文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国外优秀英文原版教材为主要参考书,辅以自编的英文实验讲义,构建了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教材体系;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式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实验课程的主体,自如地把握整个实验过程,提高了学生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及专业语言能力。该课程适合于化学“2+2”国际合作办学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要求,课堂效果良好,学生反馈及评价良好。当然,由于时间限制,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虽然初步构建了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教材体系,但目前尚无适合于中国高校化学专业国际合作办学的化学分析实验教材,因此应加强全英文实验教材的建设,编写出更多英语准确易懂,符合国际化学教育体系的优秀全英文实验教材。其次,全英文实验课程教学要求任课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实验技能及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目前师资力量非常匮乏。可进一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全英文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同时进一步提高已承担全英文课程教师的授课水平,充实分析化学全英文教学的师资力量。

作者:张卓旻 李攻科 单位: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邹小勇,马志玲,黄滨,胡玉玲,李攻科.大学化学,2006,21(4),30.

[2]潘祖亭,郭志谋.大学化学,2003,18(6),30.

篇(6)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创造一种真实和仿真的职业岗位教学情景,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操作的统一。它以某种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练边讲,练讲结合,以实际操作为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高职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重认知轻能力、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时段、分场所独立进行,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其弊端已突显出来。首先,学生之前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由于长时间得不到应用而遗忘。其次,在理论学习阶段,课程设置、教材编排多以学科特点和知识系统性为基础,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造成理论知识偏深、偏难,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再次,教学方式基本上以讲授为主,缺少双向互动的教学氛围,缺少真实或仿真的职场情景,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需要掌握从事具体工作的知识和技能。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显然不能有效培养这些职业能力,现代企业和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突出,以培养综合素质与能力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必须围绕解决职业技术领域综合性实际问题进行,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必须打破传统做法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发展联系起来,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统一,保证学生从学校平稳过渡到就业岗位,从而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化学分析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化学分析检验技术》是我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它是培养精细化工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技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该课程的内容占据了化学检验工考证内容的50%以上,并且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专业技能和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化学分析检验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重视理论教学,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且实验课和理论课间隔时间长,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内容与形式上都相对独立,造成理论与实验的脱节,学习效率低,基本技能训练欠缺,这与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注重技能的培养目标相悖,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迫切。

三、《化学分析检验技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1)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重构研究。我院邀请了行业企业专家对该课程所涵盖的岗位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并结合化学检验工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模拟真实的工作情景,以工作过程为指导、以七种化学分析检验技术种类为主线设计七个项目,每个项目将某种化学分析检验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融合在一起。完成前七个项目后,该课程重构出的第八个项目为综合能力项目,培养学生遇到分析检验问题能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予以实施、能正确处理数据和撰写正式论文报告等综合职业岗位能力。项目设计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能力培养到综合能力培养。

(2)具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实施。将每次课定为4个学时,在有多媒体的实验室进行教学,每次课以体现职业岗位能力的情景活动设计为载体,将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新型学习环境,将理论实践一体化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3)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以任务驱动、工作情景设计为主体,辅以角色扮演、项目组管理分组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讲练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四、学生成绩考核改革研究

改变了理论考核与实践环节独立考核的格局,研究出合理可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考核评价方式,使评价可根据考核结果对教学效果做出正确评估,并能起到促学的作用。在考核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方面:(1)注重过程考核,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提问等情况进行考核。(2)学生参与考核,项目考核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学生进行项目考核,考核学生项目完成的全过程、项目实施的成果以及其所表现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项目考核评价的具体实施细则见上表)

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构建《化学分析检验技术》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使课堂教学丰富起来,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逐步实现了3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技能项目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实训室为中心转变,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

[本文系中山市教学科研课题(课题编号:D10060)及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小军.高职院校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0).

篇(7)

在进行化工产品生产时,很多科研与探索都离不开化工分析与检验的支撑,也是一种现代化科学技术研究的体现。只有充分了解化工分析与检验的认知,才能提高化工分析与检验的整体技术水平,对于化工分析与检验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总结教训,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进一步提高化工分析与检验的质量,为化工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化工分析与检验的概述

化工分析与检验是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化学试验,对化工产品使用相关的数据仪器以及试验试剂所检测出来的结果,对化工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通过检测出来的结果可以分析出化工产品的化学成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化工分析与检验主要是通过相关的化学仪器来实现,属于一种先进的化工生产技术。根据化工生产任务的区别可以分为定量化工分析与定性化工分析。为了保障化工分析的准确性、合理性与科学性,需要掌握全面的化学原理检测与定性组合物。定量分析是检测分析化工产品的化学成分与物质含量,而定性化工分析是指定性分析有机物质、离子等等的数量级。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化工分析与检验时,针对化工原料的化学分析只能有一种辅助材料可以加入检测过程中。

二、化工分析与检验常见难题

(一)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化工分析与检验的质量。我国现在的化工分析与检验人员,还需要提高专业素质。很多化工分析与检验工作人员不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化工分析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能力与技术的支撑,现在一些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在进行化工分析与检验工作时,会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化工分析与检验是一项需要细致完成的工作,需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允许存在一丝马虎,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在工作中就会容易出现失误操作、数据不准确的情况,这都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而造成的。工作人员出现失误会给化工企业形象带来损害,产品质量是企业经营的命脉,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形成巨大的发展阻碍[1]。

(二)高科技仪器使用不当

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在化工分析与检验中所使用的分析仪器更新也比较迅速,随着高科技分析仪器的出现,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需要工作人员熟练的掌握操作能力。高科技仪器在使用方法上和传统分析仪器有着很大的改变,如果仪器使用不当直接影响着分析与检验的结果。现在很多工作人员要使用化工分析高科技仪器时,没有完全掌握仪器的使用性能,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调试,在操作时化学分析结果出现偏差的现象,造成化工分析失去了应有的准确性与精确值。高科技仪器使用不当会提高化学分析与检验的成本,还容易损坏高科技化学分析仪器,给化工企业增加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化工分析误差过大

在进行化学滴定分析时,经常会遇到滴定终点的化学检测,所谓的滴定终点就是在指示剂的颜色不会再发生变化时而停止滴定。但是,在实际的化学分析与检验中,如果指示剂没有在化学计量点变色,就会出现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存在差异,正常是允许出现较小的误差值,但是如果工作人员没有认真工作,误差超出了标准范围,则直接影响到化工分析与检验的质量。另外,检测工具与仪器的清洁度也会造成化工分析误差。

三、化工分析与检验常见难题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为了保证化工分析与检验的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内容。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必须要注重工作人员的化学基础知识与理论水平,可以通过专业知识培训与实践操作来实现,加强对工作人员基础知识与理论水平的定期考核,并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在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强他们的危机感,让工作人员能够提高学习与掌握专业知识的主动性,使自身的化学基础知识与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保证化工分析与检验的质量。同时,还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企业领导可以深入实验室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与警觉性,在工作中自觉地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严格规范操作行为

在化工分析与检验时,由于一些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实验规范进行操作,工作时操作步骤不全面,致使实验操作进展缓慢,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所以,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端正错误操作想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进行化工分析与检验时,要先仔细检查所有的化学检测仪器,掌握仪器的使用性能,并且进行相应的调试。很多工作人员为了尽快能完成化工分析与检验,没有重视操作前的仪器检查工作,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的现象,认为操作前没有检查仪器对检测结果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之所以在检测前进行仪器检查,了解使用性能,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是避免一些化学仪器在破损的情况下进行检测,熟练使用仪器,这样在操作中才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2]。

(三)降低实验误差

降低实验误差必须要严格控制实验剂量。在滴定分析时,需要加入指示剂、蒸馏水等化学试剂,一些工作人员由于没有熟练掌握试剂的剂量,容易出现较大的检测误差。为了提高检测的精密度可以在滴定分析时,就必须要对检测试剂的剂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选择正确的指示剂种类与用量,降低滴定终点误差。另外,保持检测工具与仪器的清洁度也很重要,定时校验仪器的精准度,注意清洁方法与干燥方法,避免化学试剂污染而影响检测结果。

结语:综上所述,我国现在化工企业的化工分析与检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化工企业的产品质量与信誉,加强化工分析与检验管理,提高检测质量,就必须针对各种常见难题进行有效的控制,施行应对的策略,形成化工分析与检验的管理体系,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篇(8)

2课程设置

2.1课程的调整与整合

将生理学、病理学、病生学的实验等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整合成《机能学实验》;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整合为《医用化学综合实验》;将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整合成《临床医学概要》。这样既减轻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包括《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基础课包括《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着部分内容重复以及内容衔接不当的问题,以至于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常会遗忘了之前基础课中所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此,老师授课时不得不重复基础课的内容。因此,建议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合并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完专业基础知识后更好地继续学习临床技能。《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学时较多,针对现代检验技术专业的特点,即已进入仪器检验的时代,因此该门课应侧重仪器分析的讲解,减少化学分析授课的比重。

2.2设置临床见习期

现有的课程设置与临床实践结合的还不够密切,由于未能很好地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致使部分学生并不知道临床检验报告是什么,不知道检验报告上各项指标代表何意,也就更谈不上有专业感情。因此,建议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课教学之前应安排学生在医院的检验科临床见习一段时间,具体了解检验工作的流程,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检验知识的印象,达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教学应该针对检验技师的培养目标,强化检验专业的特色,突出检验技师岗位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具体表现在检验方法学、实验种类、检验项目、技术种类等教学内容的特色和优势。

2.3增设一些有特色的选修课

以加强学生对当前最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如针对检验科的大型仪器设备,检验人员只需了解仪器性能及常见故障排除。因此,可以将《检验仪器维修》这门课程改为选修课或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出。也可将几门临床主干课程中的临床检验仪器集中为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避免重复讲授。为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课程,可以将生化、免疫、细胞等质量管理的内容集中起来,不必在多门专业课中重复讲授;而针对《临床实验室管理》内容比较抽象,可以组织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边实践边学习,其教学效果会更好。

3课程开设顺序

课程开设顺序总体要求是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这样依照学科的发展、知识的关联与衔接来设置。有平行课程时要平衡开课实验室和教研室的学年工作量。实训课中的军事训练建议在新生入学时安排,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组织纪律观念、集体观念和讲求规范及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促进校风校纪建设;社会实践课应安排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进行;临床见习时间宜安排在进入专业课之前;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

篇(9)

2研究生助教制度的优势与不足除了能缓解师资力量紧张,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其他主要优点是:为研究生个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良好的条件;为研究生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来源。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研究生的执教能力有限,常常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质疑[1]。

2.1优势研究生助教在年龄上与本科生相差不是很多,他们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研究生通常对自己在本科阶段学习的体会和经验还历历在目,并愿意传授给师弟师妹们;本科生通常也很愿意向研究生讨教咨询,这样就很容易在师生之间建立起融洽关系,并且对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研究生助教经历是对研究生进行多方面培养的一个好平台。首先他们自己要在学生与教师这两个角色中不断转换,这种转换能力的培养需要自身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其次他们要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以及启发与诱导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当今社会人们能够很好生存的基本素质。另外,如果研究生立志毕业后选择教师职业,研究生助教经历则是一次很好的实习与体验的机会。研究生助教工作有助于减轻教授的教学工作负担,并缓解学校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在北大化学院,研究生助教已经成为教师队伍特别是实验课指导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

2.2不足作为一名教师,自身要有不断补充、逐渐更新的“一桶水”,才能给学生甘甜解渴的“一杯水”。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尽可能深入理解所要讲授的内容,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心理学知识。对于阅历浅、经验少的研究生助教,独立指导完成本科生的基础实验课教学,不论对研究生助教本人还是课程主讲教师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研究生助教的工作态度和表现不仅对低年级本科生的实验课教学质量、甚至对本科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

3研究生助教培训研究生助教工作是临时的,既是为了缓解师资缺乏,也是为了完成学业要求,这是事实。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理解研究生助教制度,不论是对本科生培养还是对研究生培养,在教学质量上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对前者的影响可能更严重。能否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调动研究生助教的积极性、加强培训力度,尽量减少上述不足所带来的影响,一直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2]。在逐年总结提炼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力争将助教培训的工作例行化、制度化。下面以定量化学分析基础实验课为例,做简要介绍。

3.1前期准备研究生本人递交助教申请书,经面试获批后,填写调查问卷(不署名),其目的是帮助和督促研究生思考如何做好助教工作,建立责任感。思考题的内容主要是:“你当年从定量化学分析实验课上学到了什么?对你后来的学习和课题研究有什么影响?”“对于这门实验课,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最怕的是什么?你希望你的老师如何做,才能使你在既有压力又有兴趣的氛围中学好这门课?”“现在你作为一名实验课指导教师,你希望你的学生能从这门课中学到什么?你会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教学方式、评分手段来面对你的学生?”“当你发现学生有畏惧心理、信心不足或其他问题时,当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而不好意思表达时,你会如何做?”“你认为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认真程度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什么?你会如何做?”等等。几乎每一位研究生助教都能认真思考并填写问卷。他们的想法对做好助教工作非常有利,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们今后不断探讨的问题。如针对“现在你作为一名实验课指导教师,你希望你的学生能从这门课中学到什么?你会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教学方式、评分手段等来面对你的学生?”这个问题,研究生助教们写到:“我希望我的学生通过这门课程,能够对定量化学分析实验、乃至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化学实验有一个切实的、理性的认识,能够将与此相关的知识、技能、信息有机地串联起来,具备完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同学,表扬先进,同时不放弃落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教学方式还是较为倾向于上课少讲,实验过程多提问的方式。评分手段:多增加一些平时对学生操作考察的分数。”“Mind+Hand+Attitude,这是我的指导思想。……结果并不是最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这是我的评分标准。”“……指导思想是一切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学方式尽量让学生感觉轻松愉快,但必要时还是要严肃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但对学生要求不能低。”“……最重要的还是培养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将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受益匪浅。”研究生助教希望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他们自己首先要对教学工作态度端正。态度中蕴含着责任心,不同的责任心反映出不同的态度。相信研究生助教在课前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会为接下来的培训、上岗实践做了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在以后的集体培训、集体备课工作中,我们坚持对这些教学理念反复强调并督促落实。除了做好思想和心理上的初步准备,我们还要求研究生助教在集中培训前写出每一个实验的预习报告、思考题。在培训开始时抽查、讲评,并将预习报告相互传阅,互相学习。

3.2集体培训集中一周至10天(因课程学时而定)的时间,对全体研究生助教进行集中培训。以前要求助教把学生要做的实验都做一遍,如果有未知样品,还要集体做数据,求得平均值作为学生实验的“真值”。近几年,我们逐渐减少了做实验的时间,增加了对研究生助教的操作考查及集体讨论的时间。当实验现象出现异常、实验数据有些差别时,及时总结,拟定方案,分别探讨,再通过讨论统一认识。北大化学院的研究生来自全国不同的大学,在本科学习时,不同的学校对同一个具体操作或实验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对同一个知识点可能会有不同的讲解。我们鼓励研究生助教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鼓励他们用实验数据来验证,然后对实验原理、操作原理以及教学理念进行较深入的讨论,集思广益,达成共识。这样的讨论之后,大家都感到受益匪浅,一般讨论时间约占集中培训的20%~30%。在集体培训期间,我们还请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老师为我们做“作为实验课助教,你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的讲座。

3.3集体备课会每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会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讨论两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哪些问题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影响,是否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反复强调,以及哪些教学方案或计划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二是由第一次担任本课程助教的研究生对后两周的教学内容进行试讲(模拟课堂)。最初是由主讲教师事先告知某位助教何时试讲哪些内容;后来改为事先告知何时讲,而不告知具体试讲哪部分内容;现在是一律不事先通知,主讲教师根据自己的安排,临时“点将”。这样做是为了让新的研究生助教在每一次备课会前都能认真准备。试讲后,大家对每一位研究生助教试讲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讲评和讨论。集体备课会上讨论的议题不仅局限于基础知识的教学,还涉及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育心理学、世界观、价值观等。每一次集体备课会都是一次很好的教学准备会和研讨会。实验课开课4周后,再次请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老师为我们做“反思和分享:实验课的教学实践”的讲座,席间,有讲授者与听众的互动,有听众的专题分组讨论,有小组讨论后的代表发言;联系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不论是研究生助教还是从事多年实验教学的教师都能感到有所收获。

3.4班前会每次实验课所有指导教师都必须提前半小时到岗,由主讲教师或值班教师主持班前会,提示当天教学内容的重点,提醒需着重注意的地方;然后大家进一步熟悉实验室仪器设施及药品的使用和摆放位置,并做好分发未知样品等课前准备工作。集中集体培训、集体备课会和班前会是研究生助教岗前准备的“三步曲”。我们希望研究生助教不仅仅是将既定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对这门课程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实验技能的理解传递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是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完成好这门课程的学习,有所收获。实际上,研究生助教也能从中有所收获。大多数研究生助教的博士论文研究方向不是分析化学,这段经历不仅能通过教学实践复习和巩固过去学过的分析化学知识,而且分析化学学科的一些思维方式和实验手段对他们以后的科研工作也会有所启发和帮助。另外,他们还结交了新朋友,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师哥师姐”。这些都是我们期望看到的结果。

篇(10)

化学需氧量(COD)是评价水体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COD测定的主要方法有高锰酸盐指数法(GB11892-89)和重铬酸钾氧化法(GTB11914-89)。高锰酸盐指数法适用于饮用水、水源水和地面水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法(CODCr)适用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测定,但此法要消耗昂贵的硫酸银和毒性大的硫酸汞,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且加热消解时间长、耗能大,缺点十分明显,已不适应我国环境保护发展的需求。为此,人们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改进。

1标准法的改进

1.1消解方法的改进

为缩短传统的回流消解时间,早期进行的工作包括密封消解法、快速开管消解法、替代催化剂的选择等;近期的工作主要包括采用微波消解法、声化学消解法、光催化氧化法等新技术。

1.1.1替代催化剂的研究重铬酸钾法所用的催化剂Ag2SO4价格昂贵,分析成本高。因此,毕业论文研究Ag2SO4的替代物,以求降低分析费用有一定的实用性。如以MnSO4代替Ag2SO4是可行的,但回流时间仍较长。Ce(SO4)2与过渡金属混合显示出很好的协同催化效应,如以MnSO4-Ce(SO4)2复合催化剂代替Ag2SO4[1],测定废水COD,不但可降低测定费用,还可降低溶液酸度和缩短分析时间,与重铬酸钾法无显著差异。

1.1.2微波消解法如微波消解无汞盐光度法测定COD;微波消解光度法快速测定COD;无需使用HgSO4和Ag2SO4测定COD的微波消解法;氧化铒作催化剂微波消解测定生活污水COD等。Ramon[2]等采用聚焦微波加热常压下快速消解测定COD。

与标准回流法相比,微波消解时间从2h缩短到约10min,且消解时无需回流冷却用水,耗电少,试剂用量大大降低,一次可完成12个样品的消解,减轻了银盐、汞盐、铬盐造成的二次污染[3]。专著[4]对此作了较全面的总结。

1.1.3声化学消解法尽管微波消解时间短,但消解完后要等消解罐冷却至室温仍需一定时间。而超声波消解方便,设备简单,且不受污染物种类及浓度的限制,近年来已有一些应用研究[5]。钟爱国[6]使用自制的声化学反应器对不同水样进行了声化学消解试验,提高了分析效率,减少了化学试剂用量,COD测定范围150mg·L-1~2000mg·L-1,标准偏差≤615%,加标回收率96%~120%。超声波消解时,超声波辐射频率和声强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试验表明,超声波辐射标准水样30min时,低频(20kHz)、适当高的声强(80W·cm-2)有利于水样的完全消化。

1.1.4光催化氧化法紫外光氧化快速、高效,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不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对水和废水分析的优势特别突出。近几年来,半导体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消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当用能量等于或大于半导体禁带宽度(312eV)的光照射半导体时,可使半导体表面吸附的羟基或水氧化生成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OH),从而使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艾仕云等[7]提出纳米ZnO和KMnO4协同氧化体系,并据此建立了测定COD的方法,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重现性与标准法相当。他们还使用K2Cr2O7氧化剂、纳米TiO2光催化剂测定COD[8]。通过光催化还原K2Cr2O7生成的Cr3+浓度变化,可以获得样品的COD值。但反应仍需恒温搅拌,反应液需离心过滤。操作烦琐,且不能在线快速分析。

1.2测定方法的改进

1.2.1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测定COD是在强酸性溶液中过量重铬酸钾氧化水中还原性物质,Cr6+还原为Cr3+,英语论文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Cr6+或Cr3+来实现COD值测定。Inaga等以Ce(SO4)2作氧化剂,加热反应后测定吸光度,计算出COD值。Konno使用自制的比色计与PC机相联测定COD,所得结果与标准法基本一致。光度法测得COD值快速、准确、成本低等。目前,国内外不少COD快速测定仪均是基于光度法原理。如美国HACH公司制造的COD测定仪是美国国家环保局认可的COD测量方法。

1.2.2电化学分析法

(1)库仑法库仑法是我国测定COD的推荐方法,该法利用电解产业的亚铁离子作库仑滴定剂进行库仑滴定,根据消耗的电量求得剩余K2Cr2O7量,从而计算出COD。广州怡文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制的EST22001COD在线自动监测仪,采用库仑滴定原理,测量范围5mg/L~1000mg/L;测量时间30min~60min,测量误差≤±5%FS;重复误差≤±3%FS,与手动分析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2)电解法此法既不外加氧化剂,也不加热消解水样,而是利用电化学原理直接测量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是COD测定方法的突破。方法原理基于特殊电极电解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同步迅速氧化水中有机物,较难氧化的物质(如烟酸、吡啶等)也均能被·OH氧化。羟基自由基被消耗的同时,工作电极上电流将产生变化。当工作电极电位恒定时,电流的变化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成正比关系,通过计算电流变化便可测量出COD值。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工作,取得了初步的结果[9,10]。由于水样不需消解,极大缩短了分析流程,还克服了传统方法中“二次污染”的问题。目前,这类仪器代表产品是德国LAR公司的Elox100A型COD在线自动监测仪h[11]。仪器测量范围从1mg/L~10000mg/L,最大可到100000mg/L,测量周期2min~6min。此仪器在欧美各国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在我国也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

(3)其他电化学分析法Dugin[12]提出以Ce(SO4)2为氧化剂,利用pH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极直接测定电势从而测定COD值的方法。Belius2tiu[13]以两种不同的玻璃电极组成电池,通过直接测定电池电动势,对水样中COD值进行测定。赵亚乾[14]以一定比例的反应溶液回流10min后,冷却稀释,用示波器指示终点进行示波电位滴定测定COD。

Westbroek等[15]提出Pt-Pt/PbO2旋转环形圆盘电极多脉冲电流分析法,通过电化学方法产生强氧化剂,硕士论文有机污染物在圆盘电极表面直接氧化或与产生的氧化物质反应而间接被转化。伏安计时电流法和多脉冲计时电流法测COD,可在几秒中获得结果,而且可以在线监测。形成的强氧化媒介可使工作电极表面保持清洁。但方法检测限较高,不适合地表水或轻度污染水的测定。但德忠等[16]提出混合酸消解和单扫描极谱法快速测COD的方法。该法基于用单扫描极谱法测定混合酸(H3PO4-H2SO4)消解体系中过量的Cr6+,从而间接测定COD。混合酸消解回流时间只需15min。Venkata等[17]使用示差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DPASV)进行电化学配位滴定确定有机金属络合物的络合能力,从而测定COD。

.2.3化学发光法根据重铬酸钾消解废水后其最终还原产物Cr3+浓度与COD值成正比关系,以及在碱性条件下,Luminol-H2O2-Cr3+体系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的原理,文献[18,19]提出一种用光电二极管做检测器测定水体化学需氧量的新方法。

1.2.4紫外吸收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是通过测量水样中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一般用254nm波长),直接测定COD。已有工作表明,不少有机物在紫外光谱区有很强的吸收,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机物的吸光度与COD有相关性,利用这种相关性可直接测定COD。这种方法不像COD、总有机碳(TOC)方法那样明确,但在特定水体中有极高的相关性,也能真实反映有机物含量。基于紫外吸收原理测定COD的仪器已有生产。这类方法均不需添加任何试剂、无二次污染、快速简单,但前提条件是水质组成必须相对稳定。此方法在日本已是标准方法,但在欧美各国尚未推广应用,在我国尚需开展相关的研究。

2自动在线分析技术

流动分析(FA)用于水样COD的测定可将样品消解和测定实现一体化,留学生论文使整个过程实现在线化、自动化。Korinaga[20]提出以Ce(SO4)2为氧化剂,采用空气整段间隔连续流动分析法对环境水样中的COD进行测定,采样频率达90次/h,但需特制的阀,且管长达18m。陈晓青等[21]提出测定COD的流动注射停流法,系统以微机控制蠕动泵的启停,并记录分光光度计检测到的信号。由于停流技术的引入,解决了慢反应中样品的过度分散问题。

Cuesta等[22]提出COD的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流动注射分析法。用微波加热消解样品,未被样品中有机物质还原的Cr6+保留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上,Cr6+经洗脱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这种方法在检测中没有基体效应的影响。

尽管流动注射分析的优势突出,但仍免不了传统加热方式。为了提高在线消解效率,不得不加长反应管或采用停留技术,这又导致分析周期延长或低的采样频率。医学论文微波在线消解效果虽好,但去除产生的气泡使流路结构复杂化。但德忠等[23]将流动注射和紫外光氧化技术引入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中,建立了紫外光催化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的流动分析体系,并对多种标准物质(葡萄糖、邻苯二甲酸氢钾、草酸钠等)进行了研究,反应仅需约115min,回收率8310%~11110%,检测限为016mg/L。用此方法成功测定了COD质控标准(QCSPEX-PEM-WP)和英格兰普利茅斯Tamar河水样品。

Yoon-Chang[24]将光催化剂二氧化钛铺助紫外光消解与流动分析技术联用测定化学耗氧量,获得了好的相关性。李保新等[25]把化学发光系统和流动分析法结合测定高锰酸盐指数,有机物在室温条件下发生化学氧化反应,KMnO4还原为Mn2+并吸附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微型柱上,同时过量的MnO-

4通过微型柱废弃。吸附在微型

柱上的Mn2+被洗脱出来使用H2O2发光体系检测。若换用职称论文重铬酸钟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还原生成的Cr(Ⅲ)催化Luminol-H2O2体系产生强的化学发光可测定COD。该方法已用于地表水样COD的测定。

基于流动技术,综合电化学技术、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光机电技术研制的COD在线监测仪,一般包括进样系统、反应系统、检测系统、控制系统四部分。进样系统由输液泵、定量管、电磁阀、管路、接口等组成,完成对水样的采集、输送、试剂混合、废液排除及反应室清洗等功能;反应系统主要有加热单元或(和)反应室,完成水样的消解和的反应;检测系统包括单片机(或工控机)、时序控制和数据处理软件、键盘和显示屏等,完成在线全过程的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显示、储存及打印输

参考文献:

[1]杨娅,艾仕云,李嘉庆等.用MnSO4-Ce(SO4)2协同催化快速测定COD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1):30-31.

[2]RamonRamon,FranciscoValero,Manueldelvalle.Rapiddeterminationofchemicaloxygendemand[J].AnalyticachimicaActa,2003,491:9-109.

[3]但德忠,杨先锋,王方强,等.COD测定的新方法-微波消解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7,33(3):135-136.

[4]但德忠,分析测试中的现代微波制样技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

篇(11)

Experience of combining the modern model with the traditional model in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teaching

Wei Hong, Ge Haiyan, Cao Xiaoqun, Li Zhifu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6, China

Abstract: Theoretica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is explor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if the modern teaching model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are combined, the theory teaching knowledge for the students will be very effective, and the better education effect will be improved.

Key words: analytical Chemistry; the modern teaching model;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又有严密、系统的理论,且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分析化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发展非常迅速,是生物、环境、食品、化学、化工、药学和材料等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主要包含两大部分知识: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和分析化学实验。而理论和实验内容又分别包含两大体系: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主要包括酸碱滴定分析法、配位滴定分析法、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和沉淀滴定分析法四大滴定分析法的原理和基础内容;仪器分析部分主要包含电化学分析方法、光谱学分析方法和色谱学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基础内容。该课程教学内容多,并且教学时间短,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使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是现代分析化学教育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 用合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常情况下,分析化学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并辅以问答、讨论、撰写小论文等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情绪比较低落,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教好这门课程的关键点,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强迫学生学习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应上好绪论课。在绪论课上,教师一般只介绍学科定义、发展史、课程主要内容以及本学科的学习方法等,这些内容考试时不会涉及,所以很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笔者认为,绪论课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好该课程意义重大。在上第一节课时,笔者首先和学生做简短的交流,然后提出问题,如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自己身体里缺少哪种元素,这些元素怎么测定更简单。之后,通过多媒体设备,以视频方式播放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如三聚氰胺事件、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奶粉事件以及瘦肉精事件等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待学生观看完后,提问他们这些事件是如何被发现的。此时,学生会积极思考,他们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通过讨论,仍有很多疑惑,这时,笔者再告诉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最有力的手段和方法就蕴藏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如要检测身体缺少哪种元素要用到元素分析仪,检测某些金属元素的含量要用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而这些内容都可通过学习分析化学这门课程掌握。通过这些实际案例,学生感受到分析化学的知识和他们的自身利益或业余兴趣密切相关,而且与他们以后的研究工作也有关系,从而对分析化学的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并激发起学习热情,为以后分析化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从形式上看,课程教学只是向学生传授一门具体的学科知识,但从内涵上看,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后者才是我们教课的根本目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课艺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学习,主动钻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进行研究性教学的重点。不管哪门课程,都必须将兴趣培养放在第一位。在本课程教学中,为了把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分析化学有机联系起来,我们必须大量阅读和收集各方面的科技信息,并将最近的科研成果以及发展趋势传递给学生。

2.1 通过实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

在学习新的分析方法之前,笔者先列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进行简短的讨论,然后,教师做出回答。如在讲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时,可以列举为何会引发三聚氰胺事件;讲解配位滴定时,可以列举水的硬度是如何测定的;讲解仪器分析内容时,可以列举地沟油、塑化剂等有害物质是怎么测定出来的。通过引入具体实例提出问题的方式,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好奇,想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学习效率更高。

2.2 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

在讲解仪器分析中四大波谱怎样结合才能对未知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时,我们先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目前企业使用的尖端仪器,把学生毕业后的具体工作条件展示出来,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因为不能将这些大型仪器设备搬进课堂,因此,在课堂上做实验受到很多限制。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以动画模拟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掌握如何使用四大波谱进行样品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非常受学生欢迎。

2.3 板书,不能丢弃

板书在分析化学教学中仍大有用武之地,合理使用这一传统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如在配位滴定法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副反应系数的定义和公式,此时,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教学,学生无法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不能很好地理解定义和公式,只能死记硬背,感觉分析化学枯燥抽象,进而产生消极厌学情绪。在讲解这些内容时,板书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在板书时,教师一般是边讲解边书写,这样,学生就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在教师讲完后,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这些公式的含义。对学生而言,掌握这种类型的知识,不但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反而能够真正参透分析化学是怎样和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

2.4 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

在讲授光谱分析法时,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区别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区别?笔者通过对比这些方法所用的原理和仪器各部件的不同来进行讲解,知识点一目了然,学生容易理解。通过对比教学,学生学会了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对比。

2.5 通过课堂小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

在讲解配位滴定法中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时,我们在课堂上借助锥形瓶和胶头滴管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指示剂的封闭现象。这样的小实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6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随着技术的更新,新思维、新方法、新理念等不断涌现。对学生来说,这类问题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或课堂上的简单介绍,因此,要引导学生查阅最新科技成果、科技文献,并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2.7 通过参与科研掌握知识

如果能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中的某些部分,并在教师指导下撰写小论文,会让学生学习更有主动性。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查阅文献,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研究方法与知识发展脉络。

3 结束语

在分析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有机结合,使理论课与实验课紧密配合、相辅相成,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加强他们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邓德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141-144.

[2] 居红芳.从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看分析化学课程的改革[J].常熟高专学报,2003(6):58-59.

[3] 李英敏,黄慧.关于改革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尝试[J].高等理科教育,2005(6):30-31.

[4] 方洪壮,孙长海,任垣鑫.药物分析理论课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尝试[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9(1):46-47.

[5] 袁瑞娟,黄建梅,段天璇,曹枫.分析化学理论教学法探讨[J].药学教育,2011,27(1):42-44.

[6] 武现丽,韩国胜.分析化学教学方法浅谈[J].河南化工,2010,27(4):63-64.

[7] 李勇波,郝亮.浅谈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科技教育,2010(3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