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污水厂实习个人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1-27 23:35:2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污水厂实习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污水厂实习个人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134-02

一、引言

当前形势下,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是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控制等环节的技术骨干力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给排水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的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了更高的要求[1,2]。

在这种情形下,对于给排水工程专业,其毕业实习就是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桥梁,是高校专业人才型培养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3]。通过提高毕业实习教学质量,使其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增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培养学生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正确思想方法。然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各样的问题,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毕业后工作适应能力差与用人单位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更甚是实习过程存在形式化,未能很好到达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的目的。所以探求与改善给排水毕业实习管理体系以提高实习质量的研究,对于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有重大意义。

二、现今给排水工程毕业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毕业实习管理体系是实习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合理的管理体系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合理的毕业实习管理体系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践环节的重视性,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在这个方面出现问题。

(一)对毕业实习重视度不够

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管理部门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倾向。一方面,他们认为工程类,尤其是给排水专业的实习,由于学生无法动手和参与具体工作,加上实习水厂对水处理工艺技术的保护,很多情况下,学生无法对工艺流程、生产技术和管理体系进行更为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对指导实习重视度不足,部分老师认为科研、理论教学比实地指导更重要,不愿意去带领学生现场指导。特别是在分散实习比较多的情况下,多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指导教师往往顾此失彼。再有学生对毕业实习作用缺乏认识性,部分学生没能摆正心态,认为毕业实习是一次大型的公费旅游,到了现场不积极了解各部分工艺实际运行情况,不去主动提问以拓宽实际工程应用的知识面,不好好把握实习机会,而是以自由散漫的态度对待。综上原因,使得毕业实习变成另一次认知实习,流于形式,走马灯花了事。

(二)管理难到位

当今社会形势下,给排水工程在毕业实习一般有去当地居民区的建筑给排水实习,给水厂实习和污水厂实习这三个方向。近几年高校不断扩展高校师资紧缺是普遍现象,参加外排指导的教师人数相对不足,现场指导教师的工作量相对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本就对毕业实习重视度不足,如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要求其在管理上就很难到位了。

(三)实习受经费、场地限制,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因实习经费的限制,实习周期被缩短,大多采用参观实习的形式,由水处理厂的人员或指导教师现场解说各工艺流程及其实际运作情况,或因缺少经费,不能安排学生进行现场施工、生产管理,可以说学生在整个过程上处于被动状态,如污水方向的学生虽能接触新兴城市的水处理工艺,但较短的实习周期、参观式实习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技术要点,缺乏分析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之后毕业设计中还是感到无从下手,而这些因素都使最终的实习质量难得到保证。

三、针对于给排水专业毕业实习教学管理的改进方案

(一)提高实习重要性认识,确立新的实习观

毕业实习是学生步入社会的一个衔接点,提供一个学生综合锻炼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对于工程类学科,给排水专业更需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区别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不同点,培养为应用型人才,为今后从事的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必须要认识到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性,确立正确的实习观,提高对毕业实习的重视性。

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学生、教师、学校必须意识到毕业实习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及毕业实习实践环节改进措施的必要性,以提高对毕业实习的重视性。实际上,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希望能通过毕业实习的环节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预考察,确定对其的录用。学生应该摆正自身的心态,意识到毕业实习不止对专业知识的培养与巩固有帮助,而且对人际关系交往,实际处理的能力也有帮助,毕业实习就是提升其综合性能力的平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渠道。一,建立完整的工程概念。毕业实习目的不是培养熟练的工人,而是期望学生能从水厂(居民或商业建筑楼)现场观测其实际运行情况,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其整个工艺流程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观察、记录、思考其设计的细节处,作为之后毕业设计的资料。二,锻炼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给排水专业,理论设计是不够的,要想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在运行时往往需要进行不断的调式和改进,这些就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灵活的变通能力,而毕业实习就是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三,端正态度。在毕业实习中,除了指导教师,通常会有技术人员带领学生进行现场讲解。学生应端正态度,积极听从指挥,认真了解其工艺流程及典型事故解决方案,心存疑惑时要虚心请教,并整理好相关资料便于后续的设计。

(二)完善实习管理制度体系

在深化对毕业实习认识的基础上,还必须有配套的管理制度与措施,才能保证毕业实习环节真正落到实处,并达到预期目的。为保证实习质量,除完善实习管理体系也要相应完善实习执行过程的教学大纲,做到以提高其实习中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效率性。

完善校、院、系三级式的管理制度。校级管理主要是宏观管理,制定学校的实习管理制度,规范实习要求,可通过抽查各学院毕业实习的准备工作、实习过程、实习答辩及实习成绩评定等环节对毕业实习进行检查监督;院级管理主要负责制定学院的实习管理文件,考核要点及标准,各系实纲和实习计划的审批工作,保证实习按计划、高质量的完成[4]。系级实习管理主要包括联系实习地点,确认实习单位,制定相应的实纲和具体可行的实习计划、实习要求与管理规章制度,特别要强调组织性和安全性。要安排教学经验丰富,对生产实际较为熟悉,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特别是在执行实习教学大纲的过程中,除现场技术人员讲解,指导教师也应全程陪同指导,为学生解惑。毕业实习完毕后期,应不断吸收教训总结以往实习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做到能按实际情况定期修改,丰富和完善实习教学大纲,提出更为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5,6]。制定合理符合给排水专业情况的实习教学方案。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实习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能在实习过程中真正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会到实际工程的不同之处,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

(三)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给排水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强的专业,特别是如今国家对水环境治理的投入,更需实际应用型人才在其专业上的贡献。给排水专业的毕业实习,就是将专业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环节。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实习质量的关键。可采用多种合作方式同给排水专业企业广泛联系,建立牢固的实习基地。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经费,利用各种有机机制,扩大实习基地规模,不止在省内,在省外也能建立多个固定的实习基地[1,2]。与实习企业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为学生寻找更多厂内相关资料,加深其对实习场地了解的同时,也为学生之后的毕业设计做良好铺垫。

四、结束语

毕业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是高校专业性人才培养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提高毕业实习的质量,针对毕业实习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对毕业实习重要性认识,实习管理体制存在不合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难调动,管理难到位,实习环节受场地和经费限制等等,结合给排水专业的特点,提出几项改进措施。通过提高对毕业实习的重视度,完善实习管理体制,建立稳定实习基地以提高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宗平,左椒兰,任拥政,周爱娇,吴晓辉,罗凡,陆谢娟,潘柳燕.给水排水工程实践环节质量保障体系教学改革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5):132-134.

[2]龚为进,段学军,陈启石,刘海芳.给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11):212-213.

[3]潘柳燕.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J].高教论坛,2004,(1):139-142.

篇(2)

环境科学专业的兴起是由于现代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过度破坏,因此,它的专业教学较之于其他专业起步很晚,直到80年代左右才进入发展阶段,现如今已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专业教学水平日趋成熟。环境科学专业作为一门交叉、综合的新型学科,涵盖了各个领域,比如说,自然,生物,化学,社会,管理等,因为涉及的范围很广,所以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也较多。为了缓解学生上课疲劳,学校需要在课程设置上结合它们的各自特色,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学课程中自然包含实践教学,相关数据表明,它是众多课程中昀受欢迎的。因此,我们要总结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与方法,进而达到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得到极大提高的目的。

 

一、环境科学中实践教学的内容

 

1.教学与实践结合

 

环境问题来源于生活,也必须要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因此,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它的实践性非常强。它需要学生在实际事例中,结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范围,应该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并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讲授与讨论结合

 

教学是教与学过程,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互动,把课堂氛围提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环境科学的教学过程离不开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老师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都有极大帮助,而且,它打破了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而是师生间共同进步的学习乐园。这种平等的交流探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对他们在以后的实习工作中借助于理论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办法有很大帮助,对他们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和行事态度也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3.组织与策划结合

 

老师组织课题任务,由学生策划完成,并让他们做课题演讲。汇报时,小组人员要共同在讲台上进行环节演示,讲解和回答问题,努力做到每位学生都有一次演讲机会。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关心环境热点问题的积极性。

 

二、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

 

1.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环境科学专业的老师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教学新模式,意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多年来,老师始终将启发与讨论、多媒体教学、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多方法、多手段、多途径贯穿于教学中,建立了课内指定教材与参考资料相结合、传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学课程和发展规划已将专业划分成了若干个教学团队,每个团队都有指定的负责人。这些负责人会定期进行交流,评比和借鉴,通过对教学计划,教学效果,教学理论与时间关系等研究活动进行探讨,昀终一致认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效果昀大。因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和秩序,而且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建立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计划的实施来实现的。教学计划包括了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必(选)修课程和教学环节。在教学课程实施之前,首先要有完善的计划,当然,计划是立足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基础上。所以,在计划形成之前,要结合校园实际情况,以基础培养为重点,然后再优化教学课程,致力于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无论是理论知识理解能力,实践环节动手能力,语言讲解组织能力还是思维逆转创新能力,都需要在课程优化时考虑进去,按照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一定会培养出全方位,多功能的学生,在未来,他们必将为环境生态做出贡献。

 

3.加强实验和实践性教学

 

由于环境科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从事工程设计与实践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不可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讲课时间应少于实践课时间,精讲多练。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课,多给学生提供独立操作仪器的机会,避免教师演示或少数学生动手,多数学生观看的现象。同时作为学校的重点扶持学科,我系“环境科学专业”已有 6个教学实习基地,这为“环境科学专业”的基地建设和实践性教学内容的研究提供了基础。通过安排学生在实习基地轮流开展相应的实验,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共同完成采集整个工艺过程中的水样和污泥样,分析水样的COD、TN、TP等任务。同时,在污水处理现场充分了解污水厂构筑物、污水处理工艺,并进一步掌握污水处理过程中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实现学生“理论-实践-理论”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篇(3)

1.1 找出存在问题

以往的高校培养模式中,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思想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实验教学的目标不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直接教学目标,而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熟练掌握某种操作技能为目的;实验教学内容过度依附于理论教学,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类型较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较少;实验教材落后,未跟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教学过程强调模仿和训练,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教材规定的实验方案、仪器、设备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即可,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只是被动参与,没有主动思考。

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发展十分迅速,领域在不断扩大,热点问题不断涌现,学科水平提升很快,但在本科教学中也普遍存在前述问题,亟待确立新的培养模式,开拓新的培养方法6-]。

1.2 确立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为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服务的要求,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调动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8,摸索出了一套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该模式可归纳为“顶天”、“立地”式,即:一方面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和环境学院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将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实现“顶天”;另一方面将实验教学与工程应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暑期学校的生产实习和实践教学活动,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中试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关爱自然、服务公众、回报社会,锻炼学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立地”。

2.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

2.1 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坚持实验教学内容与我国环保形势和国际学术前沿接轨,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改革研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的内容。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实验室主任孔令仁教授就将自己的“光化学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成果转化到专业实验课“环境化学实验”中,开发了“萘水溶液中的光化学氧化实验“产生柱法测定萘水的溶解度”等新实验,近年还把新开发的“多功能光降解仪器”应用到教学实验中;杨柳燕教授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转化成“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中“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一高效脱酣菌的分离和筛选实验”,并将Ames试验转化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晡乳动物肝微粒体致突变性实验”;孙成教授把新技术“双波长与导数光谱法”应用到专业基础实验课“环境监测实验”中,开发了新实验“双波长与导数光谱法测定废水中苯酣与2,-二硝基苯酣”;高士祥教授将其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糊精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研究”的部分内容编写成研究性实验一“增溶实验”,应用于低年级学生的开放性实验中,等等。

2.2 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南京大学自2007年4月起全面启动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由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并完成实验。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在学校投入专项经费、设立创新训练指导中心的基础上,追加投入经费和人员指导,构建了完整的国家、省、校、院系四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体系,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学生也展现出较高的科研热情和良好的实践能力。3年来累计申报通过65项,支持总经费26.7万元。其中2007年获得国家级、省级重点支持的7项,校级项目8项;2008年获得国家级、省级重点支持的7项,校级项目15项;2009年目前已获得省级1项,校级14项。迄今已结题16项,获得国家级优秀3项。

2.3 开放性实验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根据低年级学生主要接受化学、生物、物理等基础实验训练的特点,依据学校“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教学原则,为浦口校区一二年级学生开放实验室,设置开放性实验,提高低年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开放实验的内容及手段均综合了多门学科,是集基础知识、学科前沿动态与实际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其中包括:小麦受重金属胁迫实验研究、工业废水实验室模拟多级处理实验、浦园室内外环境空气污染检测与控制研究、浦园水体富营养化检测与控制研究等12项实验项目。参加学生120人次/年,并提交相应实验报告及论文6940。

2.4 本科生导师制度

为强化科研与教学的相互渗透,鼓励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环境学院设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度,吸纳本科生在二三年级即可自主选择导师、参与导师承担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并对本科生开放重点实验室、资料室,提倡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进行实验和研究活动,鼓励本科生学研结合,积极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

在本科学习阶段,很多学生受益于创新性实验计划和本科生导师制度,发表了学术论文,参与了专利申请。近年来,本科生37篇,其中SCI论文10篇。

2.5 本科毕业论文和设计与导师科研课题挂钩

多数本科生毕业论文和设计均从导师承担的课题中选题,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学术前沿。根据近3年的统计,41%的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来自指导老师承担的国家级课题,29%来自省部级项目。

3.实验教学与工程应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应用性极强、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学科,承担着解决经济发展中必然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的重任。因此,实验教学中心突出理论教学与实际工程和社会应用的结合,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通过多种方式达到关爱自然、服务公众、回报社会的目的。

3.1 暑期学校

南京大学自2003年起实行3学期制,在暑期举办5周时间的暑期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心承担了环境学院“暑期学校”的教学任务,通过聘请国内外学者开设专题课及讲座、安排研究型实验、组织数学建模等竞赛培训、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小学期总结或撰写学术小论文等,提高综合能力。

3.2 教学实习

中心与多家科研院所、企业、环保管理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拥有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接触工程和社会的机会。这些基地包括: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生态系统实验站、中石化扬子石化水厂、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常州市环境保护局、江苏戈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三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这些实习基地均有良好的设施、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教学实习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能满足不同专业教学实习的要求。其中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中试基地,成为实验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3 暑期社会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是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学生经过社会实践的洗礼后能达到“长见识,增才干”的锻炼效果。中心在学生实践方面给予了很高的支持力度,连续3年被评为“南京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多支团队和个人受到省级和校级表彰。以2008年为例,成功申请暑期社会实践团队9个,都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实践任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湿地使者行动”绿色蒲公英”等实践团均引起了当地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和称赞。

3.4 环保协会活动

中心通过支持南京大学环境保护协会的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各类环境主题活动,同时加强学生对外交流,服务于社会。如开展各类环保知识讲座;组织“绿色”系列活动与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合作在校内以及紫金山开展垃圾清理志愿服务;在南京市梅花山以及扬州市开展环境风险与人身健康调研系列活动;组织绿色活动、湿地使者行动等品牌活动。

3.5 实验教学开到海外

为拓展人才培养视野,中心致力于本科生国际交流合作,将实验教学的课堂开到海外。

(1)本科生赴海外著名大学插班学习。每年均有人数不等的学生派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芬兰和香港等地学习和生活,直接接受国外著名大学的熏陶,培养实验能力和国际化的眼光。

(2)赴美科学实践之旅。联合美国自然科学研究院和美国圣约瑟夫大学于2008年8月共同组织了一支包括2名教授、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和8名本科生的学习交流团队,赴美国费城等地参加了为期20天的活动,以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迈出国门、接触世界、开拓视野,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环境问题的根源和本质,努力探求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3)赴名古屋市、常州市污水处理厂参观比较实践。2008年8月,05级同学组团联系并参观了日本名古屋市的名古屋市宝神污水、污泥处理场、宝神废物回收利用中心以及挖留污水处理厂,通过与名古屋污水处理厂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就名古屋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现状、所面临的难题以及处理工艺等展开讨论,同时结合环境工程暑期实习前往常州市污水处理厂的生产实践,比较了两市污水处理发展情况,尝试找出差距,并探究了中国在发展污水处理时的着力点,如何预防缺乏远见的发展模式。

篇(4)

    以往的高校培养模式中,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思想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实验教学的目标不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直接教学目标,而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熟练掌握某种操作技能为目的;实验教学内容过度依附于理论教学,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类型较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较少;实验教材落后,未跟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教学过程强调模仿和训练,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教材规定的实验方案、仪器、设备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即可,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只是被动参与,没有主动思考。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发展十分迅速,领域在不断扩大,热点问题不断涌现,学科水平提升很快,但在本科教学中也普遍存在前述问题,亟待确立新的培养模式,开拓新的培养方法[6-7]。

    1.2确立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为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服务的要求,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调动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8],摸索出了一套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该模式可归纳为“顶天”、“立地”式,即:一方面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和环境学院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将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实现“顶天”;另一方面将实验教学与工程应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暑期学校的生产实习和实践教学活动,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中试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关爱自然、服务公众、回报社会,锻炼学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立地”。

    2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

    2.1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坚持实验教学内容与我国环保形势和国际学术前沿接轨,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改革研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的内容。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实验室主任孔令仁教授就将自己的“光化学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成果转化到专业实验课“环境化学实验”中,开发了“萘水溶液中的光化学氧化实验”、“产生柱法测定萘水的溶解度”等新实验,近年还把新开发的“多功能光降解仪器”应用到教学实验中;杨柳燕教授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转化成“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中“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高效脱酚菌的分离和筛选实验”,并将Ames试验转化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肝微粒体致突变性实验”;孙成教授把新技术“双波长与导数光谱法”应用到专业基础实验课“环境监测实验”中,开发了新实验“双波长与导数光谱法测定废水中苯酚与2,4-二硝基苯酚”;高士祥教授将其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糊精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研究”的部分内容编写成研究性实验———“增溶实验”,应用于低年级学生的开放性实验中,等等。

    2.2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南京大学自2007年4月起全面启动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由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并完成实验。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在学校投入专项经费、设立创新训练指导中心的基础上,追加投入经费和人员指导,构建了完整的国家、省、校、院系四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体系,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学生也展现出较高的科研热情和良好的实践能力。3年来累计申报通过65项,支持总经费26.7万元。其中2007年获得国家级、省级重点支持的7项,校级项目8项;2008年获得国家级、省级重点支持的7项,校级项目15项;2009年目前已获得省级1项,校级14项。迄今已结题16项,获得国家级优秀3项。

    2.3开放性实验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根据低年级学生主要接受化学、生物、物理等基础实验训练的特点,依据学校“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教学原则,为浦口校区一二年级学生开放实验室,设置开放性实验,提高低年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开放实验的内容及手段均综合了多门学科,是集基础知识、学科前沿动态与实际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其中包括:小麦受重金属胁迫实验研究、工业废水实验室模拟多级处理实验、浦园室内外环境空气污染检测与控制研究、浦园水体富营养化检测与控制研究等12项实验项目。参加学生120人次/年,并提交相应实验报告及论文[9-10]。

    2.4本科生导师制度

    为强化科研与教学的相互渗透,鼓励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环境学院设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度,吸纳本科生在二三年级即可自主选择导师、参与导师承担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并对本科生开放重点实验室、资料室,提倡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进行实验和研究活动,鼓励本科生学研结合,积极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在本科学习阶段,很多学生受益于创新性实验计划和本科生导师制度,发表了学术论文,参与了专利申请。近年来,本科生37篇,其中SCI论文10篇。

    2.5本科毕业论文和设计与导师科研课题挂钩

    多数本科生毕业论文和设计均从导师承担的课题中选题,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学术前沿。根据近3年的统计,41%的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来自指导老师承担的国家级课题,29%来自省部级项目。

    3实验教学与工程应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应用性极强、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学科,承担着解决经济发展中必然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的重任。因此,实验教学中心突出理论教学与实际工程和社会应用的结合,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11-12],通过多种方式达到关爱自然、服务公众、回报社会的目的。

    3.1暑期学校

    南京大学自2003年起实行3学期制,在暑期举办5周时间的暑期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心承担了环境学院“暑期学校”的教学任务,通过聘请国内外学者开设专题课及讲座、安排研究型实验、组织数学建模等竞赛培训、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小学期总结或撰写学术小论文等,提高综合能力。

    3.2教学实习

    中心与多家科研院所、企业、环保管理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拥有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接触工程和社会的机会。这些基地包括: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生态系统实验站、中石化扬子石化水厂、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常州市环境保护局、江苏戈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三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这些实习基地均有良好的设施、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教学实习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能满足不同专业教学实习的要求。其中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中试基地,成为实验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3暑期社会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是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学生经过社会实践的洗礼后能达到“长见识,增才干”的锻炼效果。中心在学生实践方面给予了很高的支持力度,连续3年被评为“南京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多支团队和个人受到省级和校级表彰。以2008年为例,成功申请暑期社会实践团队9个,都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实践任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湿地使者行动”、“绿色蒲公英”等实践团均引起了当地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和称赞。

    3.4环保协会活动

篇(5)

煤仓中的煤粉经称重后和甲醇废水、添加剂一起送往磨机研磨,制成小于3mm浓度为60~65%的水煤浆送往磨机出料槽经出料槽泵送往分滤器,将大于3mm的颗粒分离出来送回研磨机,小于3mm的导入煤浆槽,经过给料泵到达德氏古气化炉。氧气和煤浆以一定的比列通过工艺烧嘴在满足4.0MPa、1350条件的气化炉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气体经激冷室降温后携带有大量的水汽和细小的煤渣送往洗涤塔;大颗粒煤渣送往锁斗,锁斗每30min开启一次将煤渣倒入渣斗,大部分煤渣被捞渣机捞取,剩下的黑水送往沉降槽将其中的细煤渣分离出来,水去污水处理。在洗涤塔中将合成气中的细煤粉除去,降低含水量送往变换。洗涤塔中的水经过高压闪蒸和低压闪蒸罐后送往沉降槽。

二、 所在岗位有多少

三、 分类说明各种测量、控制功能不同仪表名称作用。

答:测温元件:热电偶、热电阻、双金属温度计。

热电阻:Pt50、Pt100、Cu50、Cu100;热电偶:铂铑30---铂铑10、铂铑10---铂、镍铬---镍硅、镍铬---铜镍。

温度变送器:将电阻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

测压元件:液柱式(U形管压力计)、弹性式(波纹管、波登管、膜片)、压阻式压力计、压电式压力计。

流量计:电磁流量计、差压流量计、转子流量计、容积流量计、漩涡流量计、罗茨流量计。

液位计:浮力式液位计(浮球、浮筒)、静压式(玻璃管液位计)、电容式液位计、雷达液位计、超声波液位计、称重式液位计

四、 实习体会

从开始在神木化工实习至今已有一个多月,在这期间从学生逐渐转变为打工一族,习惯了所在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要求。从学生到打工一族的转变使自己感到做任何事情前都必须要有一颗负责任的心,做事前需要预计后果,做事时必须谨慎,事后做记录的原则,确保自己的行为安全可靠。

在DCS实习期间主要了解各种不同DCS系统之间的相似点-----拥有相同的组成形式:监控网络,控制网络,系统网络将控制站,服务器,操作站和工程师站按照相应的通讯标准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控制站位于系统底层包含控制器,通讯卡件,电源和各种智能I/O卡件。输入I/O卡件主要用于和现场仪表进行通讯和数据处理并且向控制器提供数据,控制器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数据运算实现需要的控制规律,一方面将运算结果送往输出I/O卡件,

通过电缆输送至执行机构完成相应的控制,另一方面将结果送往服务器供操作站和工程师站监控,工程师站也可以直接访问控制器读取数据。工程师站用于对系统的维护、下装、组态。操作员站用于对设备的实时监控满足工艺需要。其中为了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关键设备采取了冗余,例如服务器、控制器、监控网络、系统网等在主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实现无扰自动切换。在软件方面由实时监控软件和组态软件构成,组态软件将硬件和监控软件紧密的联系起来并赋予合适的控制算法。在对于国产的国外的设备比较中,其在设备结构的紧密性,数据处理能力,控制算法存,控制精度存在相当大差距。但是性价便宜容易掌握,培训、维护成本低可以用于中小企业。

气化车间主要是将煤转换为一氧化碳和氢气作为合成甲醇的原料气,包含有德氏古气化炉、烧嘴冷却系统、黑水处理系统、合成气洗涤系统具有结构复杂控制点多的特点,对于关键部位的控制采取了双气阀控制和设置联锁来保证设备的运行安全。在气化车间对于重要设备采取同一种变量多种测量仪表进行测量,这样可以在自动控制仪表出现问题后采取强制联锁实现对设备的手动控制控制,用以保证生产继续进行防止停车事故。对于同一种被控变量在不同的设备、流体介质下采取的测量方法,例如:对于流量的测量取压方式有角接和法兰,导压方式有毛细管和导压管,对于含杂质流体可以采用电磁流量计。在气化车间仪表种类繁多、结构各异大多拥有相似的工作原理,在实习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基础知识积累并且达到精通。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看到了许多仅仅在课本里能看到的测量仪表,意识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这道鸿沟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容易实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方法的积累。

仪表工实习心得【2】 一、实习目的

在我校领导老师的引荐下,我来到了内蒙古呼和浩特自来水工管网公司开始了为期6月的实践培训。本次实习主旨在于:针对我们上学期开设的压力、液位、流量、温度及综合等的控制系统课程以实践性的了解实际生产中的化学工艺流程及各种一阶、二阶仪表,变送器等的结构、工作原理,更好的巩固控制及仪表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实习单位

呼和浩特市自来水管网公司始建于1978年,隶属于呼和浩特市自来水公司。 总公司历经数次调整和优化组合,自1998年3月再次重组至今,已发展成为全区范围内最大的供水施工企业之一,专业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是集自来水管道施工,管网维修,修理,打井,洗井,高层建筑供水增压运输于一体的市政建设工程施工专业企业。 总公司由10个职能科室和8个基层单位组成,拥有职工650人,其中有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102人,各类大型机械设备40余台,累计拥有固定资产1050万元,流动资金582万多元,重组三年来,产值连年递增,今年产值预计可达1600万元。 总公司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曾多次承揽了区内外大型管道给水工程的施工,如具有亚洲最大装机容量的达拉特火力发电厂电源工程,土左旗托县水厂的设计和管道施工,查干诺尔露天碱矿400万元,直径400mm长15公里的给水管道复线改造工程,二连浩特市投资3200万元,长56公里,直径400mm的给水工程。

三、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我们主要是学习厂内1830项目中各工艺段中各种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安装、维护维修。到现在为止,我到公司已经有4个月了,在这段时间内,我收获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也都是我们在学校里和课本上找不到的,现在我们即将毕业,马上就要踏入社会,这些实践性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让我们脱离了书生的稚气,增加了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对知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以前的头脑中,我认为的工作都是很美好的,我想企业和工厂都是挺漂亮、大气的。现在都是在讲环保讲生态化的,将来的工作环境肯定是整洁美丽的,工作应该也是有趣轻松的。我就是怀着这种憧憬到了我们的实习工厂,一下车我就傻眼了,天哪!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刺鼻的气味,到处都是一片落尘,原来老型化工厂都是这样的啊,经过工人师傅的初步介绍才知道,我国的早期建厂的化工玫由于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各项行态指标不可能说明代工行业在我国还是有很大的的以展空间,就是说我们这一代的专业的学生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周工厂领导师给我们进行了入厂的安全讲座,让我们对厂区内的水体及物质进行了解。并对本单位安全行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理念,在们身上进行全面,学会并能正确合用各类防护器材。

在下车间的这4个月以来,我们主要学习了: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等参数的测量仪表的基本知识及测量原理:1.压力测量仪表压力测量仪表的种类,规格甚多,分类方法也不少,常用而又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是按仪表的工作原理来分类,大致可分为三类:①用已知压力去平衡未知压力的方法来测量压力的仪表:有液柱式和活塞式压计。②用弹性原件的弹性力和被测介质作用力相平衡的方法来测量压力的仪表:有弹簧管式,膜片式,膜盒式,和波纹管式等压力计③用通

过机械和电气原件,把压力信号转换成电量(如电压,电流,频率)的方法来测量压力的仪表:有电容式,电阻式,电感式,应变式,霍尔式等压力计。也有按仪表测量压力的范围来分,如分为:气压计,压力计,压力表,微压计,真空表等,还可根据仪表精度等级来分:分为标准压力表和工作压力表两类,其中标准压力表分0.25,0.4,0.6级,工作压力表分1.0,1.5,2.5级

液位测量仪表液位检测的目的是准确地检测出容器中的液体的容量或质量,随时掌握容器中的液位的高低,对液位越限(液位超出上限,下限)情况及时报警:对生产进行连续监控,使液位保持在生产工艺要求的高度。

差压变送器差压变送器的作用是将差压、流量、液位等被测变量转换为统一的标准信号,然后把标准信号送到显示仪表进行指示或记录,送到控制装置实现自动控制。在化工原理实验中多次采用了差压变送器传感器和智能显示仪表测量差压。

四、实习心得

这次实习是有收获的,自己也有许多心得体会。首先,感受颇深的一点是:理论学习是业务实战的基础,但实际工作与理论的阐述又是多么的不同,在工作闲暇之时,与师傅们交流,深知在工作岗位上,有着良好的业务能力是基础能力。但怎样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为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创建一个和谐的氛围,又是那么的重要,于是也体会到企业中人和万事兴的重要意义。其次,爱岗敬业对我们来说一定再熟悉、再简单不过了。可怎样做好这四个字,怎样把这四个字切实地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体现到我们地行动上呢?还记得离校的时候老师的殷殷叮咛:参加工作后要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

还记得踏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天,领导的深切教导:步入岗位后你要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我也曾浅薄的认为了工作要加班加点牺牲点休息的时间,为了工作放却忽视亲情和友情,为了工作带病的身体于不顾而忘我投入的表现。可在经历了工作的点点滴滴,目睹了身边的人和事,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岗敬业。敬业不是加班加点,敬业不是任劳任怨。敬业是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精神享受的人生体验。它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勤奋和主动,就是节俭和意志,就是自信和创新。加班再多而没有效率那就不叫敬业,不顾健康而忘本的工作那不叫敬业,只是机械式的劳动而不用脑子,没有创新那也不叫敬业。

总之,做为企业的一员,无论其他工作人员,还是仪表人员,在进行自身相对循环重复的工作中,不仅保持工作的质量及效率,还应具备创新精神。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就得创新,以便求生存,用心促发展,我们应为企业的未来谋取创新之路,为企业的明天而努力发展自身,才能为开创企业美好的明天而揭开崭新的另一页。

仪表工实习心得【3】 一、实习目的

根据学院安排,我于去年十一月份进入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合利纸业从事仪表工作,进行为期六个月的顶岗实习,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

1 通过实习,了解生产装置的工艺原理、设备结构及安全操作方法,了解装置的控制系统是如何安装、仪表调试和日常维护等知识。

2 了解新型仪表和新型控制系统的应用,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更新观念。 3 通过向老工人师傅的学习,培养自己严明的组织纪律,认真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太阳纸业是一家全球先进的跨国造纸集团和林浆纸一体化企业,集团专于

一体化产业链的构建,是可持续发展的领军者和践行者。 20 多年来, 在儒家文化的浸润下,太阳纸业以传承华夏造纸祖业,标领世界纸业文明为发展宗旨,由一家默默无闻的造纸企业迅速成长为世界级的高档纸品制造商,是世界造纸百强之一、中国最大的高档涂布包装纸板生产企业、全球最先进的非涂布高级文化用纸生产基地。集团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业务涉及造纸、化工、外贸、电力、科研、林纸、投资等领域,拥有资产总额 150 亿元,年浆纸产

能 300 万吨,员工 1 万余人。集团总部设在山东兖州,拥有 15 个分公司,旗下企业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亚和美国,产品主要服务于中国、美国、非洲、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在我公司实行全面自动化生产的背景下,仪表工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对检测与过程控制仪表进行日常的维护与故障处理,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不但要精通检测仪表、调节器和执行器等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而且需要有一定的过程控制(自动化)知识,对程序能够改进与修正,在技术改进过程中,配合其他部门实现控制合理化,简洁化,高效化。

三、实习安排

1 熟练地掌握常用工具、仪器及标准仪表的使用方法。

2 学习掌握自动调节系统的设计、安装和使用情况,特别是各系统被调参数、调节参数的选择,测量点和调节阀位置的选择及仪表的选用情况。

3 掌握有关装置主要仪表的类型、型号、生产厂家、性能特点和主要仪表的原理、操作、调校和维护等知识。

4 学习新型控制系统和新型调节仪表的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方法。

5 掌握阅读和绘制自控工程图纸的技能,对常规调节系统的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

四、实习内容及过程

入厂实习开始阶段,企业首先对我们进行了二十天的企业文化及安全知识

技能培训,这段时间里,让我们对企业有了充分的了解与认识,领略了企业文化与发展特色,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能够更好的掌握,企业中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此次的培训,我们真的收获了好多,这些也都是我们在学校里和课本上找不到的,现在我们即将毕业,马上就要踏入社会,这些实践性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让我们脱离了书生的稚气,增加了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次的实习,我被分到了制浆合利公司仪表科,刚进入车间阶段,首先在

签订了师徒协议,在老师详细讲解和悉心指导下,对生产的工艺、流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对各个生产工段的设备和操控系统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师傅给我们介绍了各工段处仪表管线的走向及各阀门,变送器等的检测点,让我们对制浆这一车间,各工艺仪表阀门,管道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车间实习的半年多的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制浆合利三期车间的调试工作,在此期间,我主要学习了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等参数的测量仪器的基本知识及测量原理:

(一)压力测量仪表

压力测量仪表的种类,规格甚多,分类方法也不少,常用而又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是按仪表的工作原理来分类,大致可分为三类:①用已知压力去平衡未知压力的方法来测量压力的仪表:有液柱式和活塞式压计。②用弹性原件的弹性力和被测介质作用力相平衡的方法来测量压力的仪表:有弹簧管式,膜片式,膜盒式,和波纹管式等压力计③用通过机械和电气原件,把压力信号转换成电量(如电压,电流,频率)的方法来测量压力的仪表:有电容式,电阻式,电感式,应变式,霍尔式等压力计。也有按仪表测量压力的范围来分,如分为:气压计,压力计,压力表,微压计,真空表等,还可根据仪表精度等级来分:分为标准压力表和工作压力表两类,其中标准压力表分0.25,0.4,0.6级,工作压力表分1.0,1.5,2.5级。

仪表的种类和型号的选择要根据,介质性质及现场环境等因素来确定。如仅需就地显示,还是要示远传:仅需指示,还是要求记录:仅需报警,还是要求自动调节: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温度,黏度,脏污程度,腐蚀性能,是否易燃易爆等)如何;现场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有无振动,有无腐蚀性等)如何来选择仪表的种类和型号。

现场安装压力表的要求,除正确选定生产设备上的具体测取压强的地点外,安装时插入生产设备中的取压管内端面应与设备连接处的内壁保持平齐,不能有凸出物或毛刺,以保证正确地取得静压强。安装地点应力求避免振动和高温的影响。测量蒸汽压强时,应加装凝液管.以防止高温蒸汽与测压元件直接接触。对于有腐蚀性介质应加装充有中性介质的隔离罐。总之,针对被测介质的不同性质采取相应的防温、防腐、防冻、防堵等措施。取压口到压力表之间还应装有切断阀门,以备检修压力表时使用。需要进行现场校验和经常冲洗

引压导管的情况下,切断阀可改用三通开关。引压导管不宜太长,以减少压力指示的迟缓。一般用表壳直径为100mm,如安装位置较高时,离观察点较远或照明条件较差时,可选用表壳直径为150mm或200-250mm的弹簧管压力表。

(二)温度测量仪表

温度测量仪表一般包括热电偶和热电阻。a、热电偶的工作原理:两种不同的导体接触构成回路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势,这种电势的大小直接与两个接点之间的温度差有关,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利用电-气阀门定位器产生的热电势,根据热电势和温度变化之间的函数关系就能知道引起热电势的温度值。b、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其中铂热电阻的测量精确度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热电阻的工作原理及材料: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采用甸、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热电阻。

篇(6)

作者简介:王敏(1979-),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讲师;买文宁(1964-),男,河南原阳人,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16-02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系统性。随着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社会对环评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环评也成为环境类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1]因此“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不仅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知识和技术,具备从事环评工作的能力,是许多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目标。[2-6]本文就郑州大学“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和实践等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郑州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开设“环境评价”课程十几年来,先后使用过四本教材,分别为陆雍森主编《环境评价》(1999年),陆书玉主编《环境影响评价》(2001年),郭廷忠主编《环境影响评价学》(2007年),胡辉、杨加宽主编《环境影响评价》(2010年)。这些教材各有特点,同时也见证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事业的发展。陆雍森主编的教材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性较强。陆书玉主编的教材内容全面,曾经是许多高校普遍使用的教材,但缺少工程分析和污染源评价的内容。郭廷忠主编的教材更加注重实用性,根据环评工作程序,增加了工程分析和污染源评价章节,并在重点章节配以典型环评项目作为案例分析。由此可见,环评教材随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2008年以来,我国进入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高速完善阶段,先后修订和颁布了大气环境导则(2008)、声环境导则和相关标准(2009)、地下水导则(2011)、总纲(2012)等规范和标准,使得教学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教学要求不断提高,环评教材也呈现多元化,仅笔者研读过的就达十几本之多。目前,本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采用32学时的课堂教学加1周课程设计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现选用的教材是胡辉、杨加宽主编《环境影响评价》,该教材及时更新了大气和声导则标准的相关内容,重点突出,并配有习题和案例,比较适合本校环评课程“短学时、重应用”的特点。

此外,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密切关注环评动态,及时了解环保标准、法律法规、技术导则等知识的更新。特别是导则变化就意味着教师要重新深入学习,准备新的教学内容,从此保持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二、教学理念新颖有效

好的教材是教与学的基础。教师教授一门课程,就好比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门,教材是钥匙,教师是照亮道路引导学生行走的那盏灯。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涉及环境法律法规、现行的导则标准、环境工程学、生态学、环境规划等,内容繁杂,逻辑性不强,理工科学生学习之初往往不适应或抓不住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为学生理顺思路,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教材的顺序和内容平铺直叙,看不出章节之间的关联。学生对环评的整体印象模糊,只记住了个别知识点,就好比盲人摸象,很难把握全局。而环评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各章的学习,最终的成果是将所学知识揉合在一起,编制成一份环评报告书。教师应当把这之间的关系理顺,展示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脉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环评的教学是一个由面到点再由点回到面的过程。

1.由面到点的过程

比如第一堂课,为了使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教师可以按照“3W”原则介绍环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社会对环评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环评的认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教师给出环评的定义,并举例简要说明环评的工作内容,解释定义。如在学校附近拟建一座立交桥,重点说明项目建成后对声环境的影响。在项目建设前,应请有环评资质单位通过调查、工程分析后,预测得出噪声值,如达标则项目可行;如不达标应采取哪些措施保证敏感点(学校)的声环境质量不受影响,否则,环评具有一票否决制。

一个简化的案例把学生从理论拉回实际,通俗易懂,学生容易理解环评“是什么”。而不计后果、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也正是为什么要进行环评的原因。有了“是什么,为什么”的启发和铺垫,“怎么做”也就顺理成章地开始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学习。

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讲解这一章节在环评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后知识的关联,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说每个章节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教师的作用就是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展示给学生一条炫耀夺目的项链,让学生去体会每个点对全局的贡献,而不是仅仅机械地去掌握单一的知识点。如工程分析这一章在环评中所占的份量较重,只有做好了产污环节分析、污染源强核算,才能为后续章节的大气、水、声环境的预测提供准确的污染源数据。同样只有做好了环境影响预测,下一步才能有针对性地、因地制宜地提出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环评的学习往往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的。

在讲到每个具体的知识点时,应辅以案例教学,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接受那些晦涩难懂的内容,往往一个简单例题会让人恍然大悟。如水平衡、水重复利用率的核算,可举例典型工程的水平衡图,逐一分析水的来源、去向、损耗、是否循环利用等,以此确定废水的产生量、产生环节,甚至是污染物组成。

再如“三本账”的计算,学生常常混淆不清。以SO2的排放为例,某项目在原有工程的基础上扩建,同时对脱硫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教师应列表给出:现有工程的SO2排放量及产品规模;拟扩建工程的SO2排放量及产品规模;扩建工程完成后的SO2排放量及总产品规模;由以上三者得出“以新代老”削减量。这样“三本账”的计算一目了然,学生再也不用为记拗口的公式去死记硬背了。

2.由点回到面的过程

每一章结束时,教师应把这一章的要点和重点作以小结和回顾,必要时选用一个典型案例结合本章知识进行分析。案例讲解时,可进行对实际环评工作的模拟。如地表水一章,教师给出项目地表水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确定地表水评价等级、评价因子,进行监测断面的布设。然后教师给出现状监测结果,学生进行现状评价、预测模式选择及预测结果分析,最后提出防治措施等。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学生对工程分析、单个环境要素的评价等内容都已分别掌握,但此时的知识点是零散的。由于教学需要,每章所举的案例很可能不是来自同一个项目,而学生需要对项目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如项目厂址方案的比选,需要综合考虑项目对多个环境要素的整体影响。这时,教师还需结合环评文件的编写,给出一份实际项目的完整环评报告书,讲解章节的设置,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简要评述,让学生了解无论是工程分析、预测评价等技术性强的章节,还是公众参与、附件附图等都是报告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教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一个由面到点,再由点回到面的学习过程,学生对环评的学习才能既把握全局,又对局部进行深入挖掘,将知识活学活用。

三、课程设计理论联系实际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实用性决定了进行一次环评的演习是必要的。1周时间的课程设计不仅是对理论学习的加强,也是对学生实际环评能力的一次最好训练。毕竟从课本到实战是有一定差距的,特别是工程分析这部分,不同项目的生产工艺、产污环节差别很大,学生不熟悉,很难在短时间内去把握。因此,如何做好这一衔接,课程设计的内容是关键。

笔者经过精心挑选,选择编制污水处理厂环评报告书作为课程设计。一方面学生经常到污水厂参观实习,对工艺流程十分熟悉,另一方面污水处理厂的水、气、声评价都较为典型,是理想的课程设计题材。课程设计时,将学生4~5人分成一组。首先由教师将项目情况、章节设置做统一讲解,将项目基础资料(如可研报告、相关图件等)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熟悉项目、查找资料、分配任务,进行小组讨论、初步工程分析、确定评价等级、制订现状监测方案等。这时再由教师给出现状监测数据,学生完成现状及预测评价,整理报告书,在报告书扉页写明各自负责的任务。为了避免学生只了解自己做的内容,应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后由教师组织模拟评审会,每组选一人用幻灯片汇报,时间为10分钟。鼓励其他组同学质疑提问,教师做点评解答。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遇到了问题,就会非常关注别人是如何解决的,因此会积极踊跃提问,这样充分调动了个人能动性,而教师这时趁热打铁,给出正确的解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评审会的气氛十分热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之后教师根据每位学生课程设计文本、汇报提问情况进行综合打分。通过1周的课程设计,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学习热情高涨,有了兴趣和信心,对环评的应用能力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四、考试试题注重应用

考试是对教与学效果的检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知识点多而碎,注重的是灵活运用,因此不适宜大量的简答题型。笔者针对课程特点,兼顾教材内容的同时,结合注册环评师和环评上岗证的考试试题,加大了客观题的比例,自行设计、筛选了题目,整合出一个试题库,题型多样化。教师可根据每届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对试题的类型和难度进行调整。试卷一般包括单选、多选、计算、案例分析等,同时把一些简答题揉合到案例分析中去。其中案例分析是高度综合性的题目,也是注册环评师考试的难点,以实战的方式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学生将来参加注册环评师的考试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我校对工科学生试行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其宗旨是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实用性,决定了其教学模式的发展须以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为终极目标。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对环评的学习兴趣浓厚,基础扎实,信心倍增,环评应用能力大大提高,缩短了学生进入环评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增强了就业的竞争能力。“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和实用性,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匡颖,张焕祯.职业资格制度与环境工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教育与职业[J].2010,(17):107-109.

[2]杨芳,颜世发.融入环评师职业资格考试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13(1):84-85.

[3]张春晖,等.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改进思路[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