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大全11篇

时间:2022-12-24 13:37:22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

篇(1)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1.新闻宣传工作在高校教育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是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新闻宣传作为高校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在高校工作、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大师生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可以准确、及时地了解学校发生的各种新闻、重大事件等。同时,各类校园媒体也是师生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的重要渠道。因此,新闻宣传工作对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2)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是开展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要求高校加强校刊、校报、网络新闻宣传载体的建设,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由此可见,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已成为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重要载体。通过新闻报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3)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新闻宣传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通过新闻宣传,可以对学校发展过程中涌现的优秀个人或集体事迹进行传播,同时对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进行曝光、批评,发挥新闻宣传的监督作用,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2.加强和改进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

(1)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牢牢抓住特色。新闻特色是新闻宣传工作中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新闻宣传时要始终把握学校特色,对典型人和事进行宣传。做到“经营宣传”“包装学校”,打造学校品牌项目,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创设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环境。[1]在宣传过程中,要仔细挖掘生活素材,挖掘师生周围的事、师生关心的事。新闻宣传工作要始终关注学校工作,树立通过宣传学校优秀的人和事来宣传学校的理念,将报道的焦点对准师生关心的生活,通过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在进行新闻宣传前,做好策划工作,通过真实、及时、有效的新闻宣传构建起学校和社会交流的平台,不断加强社会各界对学校的了解,促进学校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在进行新闻宣传时要注意观察学校和社会发展的动态,做到有机结合。同时,新闻报道要贴近师生,形式喜闻乐见,报道内容力求真实且具有新闻价值。要注意学校、社会的热点话题,增加信息量,使新闻宣传工作贴近生活,入情入理,以达到把握热点、突出特点、展示亮点的效果。

(2)运用先进的手段和方法开展新闻宣传工作。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对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规、思想封闭,其思想工作实效将会逐渐弱化。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不断对宣传内容和宣传手段进行创新。要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师生,多用师生的语言,多联系师生身边的事例,多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师生参与及民主讨论的方法。要创新新闻宣传载体。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不断拓宽思想宣传工作的渠道,注意引导互联网舆论导向,减少因不良信息导致的危害,控制网络宣传的主动权。[2]

(3)加强素质建设,提升新闻宣传工作者能力水平。当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工作任务不断增大,对新闻宣传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适应高强度、严要求的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求工作者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水平等。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和知识交汇的场所,新闻宣传工作的受众的政治素质普遍较高,所以,宣传工作者应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要丰富自身的学识和见识,促进知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时刻关注新闻热点话题,发挥新闻宣传的导向作用。

篇(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179-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自媒体、流媒体等新兴传播媒介不断涌现,对传统信息传播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传统新闻传播面对的外部生存环境和内在发展压力也不断增大。而且,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媒介的出现,新闻传播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单一传播方式,而更加呈现出融合发展的强烈趋势,这就对高校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实施,高校宣传工作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对外树立形象、对内统一思想的重要载体和舆论阵地。在媒介融合的视域下,高校宣传工作必须不断更新思维、革新传播方式、提高人员素质,深入研究媒介融合的内涵和规律,不断丰富高校宣传工作的载体和平台,推动高校宣传工作实现顺利转向和完美重构。

一、媒介融合的内涵和特征

“媒介融合”这一理论,是指随着信息媒介形式和种类的丰富发展,诸多媒介最终呈现出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是信息传播媒介多元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是传统媒体与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体现为如下特征:

(一)传播技术融合

媒介融合的一个明显标志性特征,就是传播技术的融合发展。应该讲,促进媒介融合最终实现的首要因素,还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成熟发展,为新型媒介普及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媒体融合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可能。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人们不再满足于守着电视,不再满足于阅读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介,更多地通过刷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来链接世界,这也就使媒介融合表现出鲜明的技术特征,呈现出多重传播技术的综合应用。

(二)传播文化融合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媒介融合不仅仅是技术的融合,还表现为多种文化、尤其是平民文化的融合发展。在传统传播媒介背景下,传播活动更多地体现为精英文化和高端文化,传播活动的焦点也更多地停留在社会的精英层面和先进人物,草根文化并不受到重视。但是,随着各类媒介逐步融合,草根文化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与普通人群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都成了新闻信息诞生的土壤,这使得媒介融合背景下,文化融合成为了一个显著特征。

(三)传播方式融合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方式也实现了融合发展。在传统媒介背景下,各大电视、纸媒是传播的主导,占据着主要阵地,对传播的内容、方式等具有决定性作用,受众处于完全被动和从属的地位,无法实现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特别是随着大量自媒体的涌现,受众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进行主动传播,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很多新闻事件就是通过受众的自发传播,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关注。

二、高校宣传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高校管理者对宣传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随着外部发展环境和内在发展任务的变化,高校自身发展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竞争。虽然,大多数高校管理者能够重视宣传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宣传工作的投入和关注力度,但是,与倾注在教学科研和就业指导上的精力、物力、人力和财力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显得重视程度不够。此外,一些高校管理者虽然对宣传工作高度重视,但就如何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搞好高校宣传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分析,甚至不乏有极少数高校管理者认为,宣传工作就是办办院报和宣传栏而已,办得好不好无关痛痒,对高校自身发展意义十分有限。这些认知上的问题,导致一些高校宣传硬件设施跟不上宣传工作需要,无法满足高校宣传工作的客观需求。加之,高校对宣传工作缺乏明确、有效的政策支持,常导致宣传工作的发展缺乏持久力,无法发挥其特效作用。

(二)高校宣传工作内容方式滞后

当前,高校宣传工作的思想意识大多还处在传统媒体时代,对媒介融合的大趋势缺乏足够重视,对媒介融合的规律、特征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不够、分析不足,导致高校宣传工作方式滞后、创新不足,缺乏应有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号召力。一些高校对新兴媒介微博、微信等虽然实现了普及和应用,但是没有与宣传工作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宣传内容也与高校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相脱节,主动传播的痕迹过重,无法引起高校在校生的关注和重视。一些高校的宣传工作对新媒介特点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看到自媒体在学生中大量普及而无动于衷,没有深入地研究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介去开展宣传工作。一些高校宣传工作虽然也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播媒介和新型传播环境有了一定认识,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但对新兴媒体和平台的建设、打造不到位,管理跟不上,内容存在滞后现象,没有密切关注高校学生的信息需求点,效果自然也不明显。

(三)高校宣传工作专业人才缺乏

当前,高校宣传工作者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梯队打造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专业人才缺乏。很多高校的宣传工作者都是由院系的行政干事、辅导员兼任,一些专职的宣传工作者也并不是专业新闻科班出身,他们虽然对宣传工作充满热情,但是专业能力不足,认识不够,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发展缺乏有效的预见和推动。二是创新意识不高。当前,高校对宣传工作者缺乏必要的激励制度和奖励制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工作者的工作激情、创新热情和改革豪情,导致工作干劲不足。一些宣传工作者满足于按部就班工作,缺乏创新的主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宣传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三、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宣传工作的新路径

(一)更新思维,高校宣传工作要突出合作共享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一定要重新确立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要转变传统媒体环境下“自说自话、自拉自唱”的工作方式,立足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诸多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与院系之间、社会媒体之间进行广范围、深维度的合作和共享,这样才能实现高校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资源共享。无论在何种媒介背景下,宣传工作都必须崇尚“内容为王”,因此,获取有价值的新闻资源是高校宣传工作的首要任务。高校宣传工作要加强院系之间的配合,各个院系一旦发现好的新闻点和正面人物事迹等,要及时与校级宣传部门联系,力求最大限度地将新闻点做深做透,实现优秀新闻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二是媒体共享。高校宣传工作不仅要立足打造优秀的校级宣传工作平台和载体,更要注重创新工作方式,与优秀社会媒体进行深度合作,借助电视台、报纸、广播电台等社会媒介的丰富资源,不断打造以校园题材为内容的新闻节目,实现更好地借力发展。

(二)革新方式,高校宣传工作要突出受众参与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一定要重新确立宣传模式和宣传渠道,要充分认识到传统媒介背景下的单项传播已经不适合媒介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已经不适合高校学生对宣传工作的新期待,因此,高校宣传工作一定要在现有基础上,更加突出受众参与,构建“人人都是新闻人、人人都是传播者”的传播格局。一是营造自发传播的良好氛围。高校宣传工作一定要善于发动学生的力量,要围绕某一特定主题,立足微信、微博、QQ群等载体,在校园内开展主题征集活动,号召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在自发传播中发现好的新闻素材和新闻点,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群众性和参与性。二是对自发传播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对于学生的自发传播行为,并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分类取舍,疏堵结合,对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传播行为进行鼓励、扶持,而对那些传播负面信息的传播行为,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确保高校宣传工作健康发展。

(三)转变角色,高校宣传工作要突出专业能力

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加快,对高校宣传工作者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要加强高校宣传工作者队伍建设,构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热情高涨的宣传工作者队伍。一是要加强人才引进和选拔。针对当前高校宣传工作者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不断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选拔,要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的新闻人才,充实到高校宣传工作队伍中,提高宣传工作队伍的深度和活力。可以面向学校内部,选拔一批有干劲、有能力、有素养的年轻人才,作为宣传工作队伍的后备军,增加宣传工作队伍的厚度。二是要加强人才激励和培养。要加强对现有宣传工作人才的培训力度,通过建立培训机制、校际合作、讲座论坛等方式,开拓宣传工作人才的视野,让宣传工作者不断接受前沿理论熏陶,增强工作能力。高校要制定出台一些必要的激励制度,在薪酬福利、晋升提拔等方面,对宣传工作者进行合理倾斜,进一步激发宣传工作者的干事热情。

(四)立足校园,高校宣传工作要凸显品牌特色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不能满足于自说自话,更应该紧密立足校园实际和学生的思想需求,紧密结合在校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等诸多热点,实现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有效果的宣传。一是高校宣传工作必须要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高校宣传工作,提升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进而发挥宣传工作良好的引领作用。二是高校宣传工作必须要实现品牌打造。立足现有的微信、微博等宣传载体和平台,可以针对学生们日常学习、生活中比较关心关注的话题,设置校级特色栏目等,也可以围绕一些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普及等,鼓励学生们去参与、去关注,不断提高高校宣传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媒介融合步伐的加快,高校宣传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形势更为复杂,问题更为突出。作为高校管理者和宣传工作者来讲,必须要直面困难和挑战,加强对媒介融合趋势的研究和分析,立足高校宣传工作的任务和目标,紧密结合高校在校生实际,不断突破现有的不足和问题,实现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宣传工作的成功转向和科学重构。

【参考文献】

[1]王锋,王猛.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探究和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5(02).

[2]郑丽香,翁李焱.媒体融合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拓展与创新[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5(01).

篇(3)

1、网络时代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概述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1.1 网络时代的特点

在网络技术影响日益加大的今天,网络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平台和工具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网络时代具有实效性,网络可以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施的可行性和达到目的的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网络时代具有广泛性,网络将高校师生最大范围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共享和互联推动思想教育工作的发展。其三,网络时代具有便捷性,通过网络可以有效地整合各种知识和教育手段,为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服务。最后,网络时代具有亲民性,网络的表达方式和沟通方式非常切合大学生的思维、行为、情绪和习惯,是他们乐于接受的一种交流方法。

1.2 网络时代对宣传思想工作的作用

首先,网络时代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支撑作用,网络能够充分利用图像、文字、声音及影响的组合,使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直观化和形象化。这些都为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支撑,是传统的宣传模式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其次,网络时代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拓展作用,网络的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的特点,人们获得资讯的渠道得以全方位的开放,资讯的内容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开辟了人们全面了解世界的新窗口。网上大量优质的宣传思想信息资源扩展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形式和影响面,提高了宣传思想的效果。最后,网络时代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加速作用,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有利于其及时了解社会,促进其社会化,深化宣传思想工作的速度和程度。

2、网络时代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

2.1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质

高校进行宣传思想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宣传思想工的实质就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教育和社会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宣传、引导和沟通,起到交流思想、凝聚人心,促进其健康成长的目的。

2.2 网络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转变

目前,在高校进行宣传思想工作应该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更好地契合学生的实际和时代的需要。在网络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要实现如下的转变:首先,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心应由以学生为主体过渡为以学生和教师双主体的转变,实现师生在思想上的共同进步。其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体应由专职人员转化为高校全员参与,推进各界对学生政治思想的提升。其三,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应由简单说教转化为利用各种高科技元素适应来适应时代的发展。最后,宣传思想工作的评价应由简单地政绩考核转化为突出实效。

2.3 网络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

首先,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网络时代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提高科学化的水平,就要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着眼大局,深入的研究大学生的需求,抓住机遇来应对挑战,以提高网络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其次,构建新型的高等院校宣传思想工作阵地,始终把开展网络进行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阵地,把校园网络这块阵地建设好和利用好,有的放矢的强化宣传思想的引导,进而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最后,借鉴网络宣传模式来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立体化宣传格局,做到切实把宣传思想工作融入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同时也要融于师生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之中,为高校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3、大力加强网络时代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建设的措施

3.1 提高对网络时代的全面认识

认识网络时代的特点和本质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当积极利用网络的优势,了解网络时代的特征,认识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大学生的紧迫感,历史责任感,从而能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3.2 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

建立精干和有效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网络时代下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者既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又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能够以敏锐的思维和敏捷的行动迅速地抓住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各种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效能。

3.3 改善高校校园网络环境

网络正在逐步成为取代传统的媒体,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支持平台,在为大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干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该大力加强对高校校园网络的改善,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阵地,努力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使得正面的声音成为网络信息的主旋律,用健康、科学的交互信息。

3.4 推进高校网络管理的立法工作

高校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应该促进高校网络管理的立法工作,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高校网络的信息进行监控和过滤,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空间和宣传工作的阵地。

参考文献

[1]郑远.发挥网络信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华章,2011,19.

篇(4)

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高职院校是重要的环节,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主要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突出办学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职院校的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卓有成效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是高职院校当前工作的热点。

一、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问题

高职院校主要是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引领文化。在市场竞争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管理者主要将重点放在教学的效益以及扩大学校的规模,在进行宣传思想工作时,主要停留在表面的层次,注重宣传就业效果以及学校的办学规模。为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对外的宣传工作都集中在“职业”上,注重就业率的报道,忽略了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真本。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基层行政单位对于宣传思想工作的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宣传思想工作不及时,师生员工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新的问题,不良的思潮会对师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基层行政单位对此没有及时地处理,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近年来,大多数高职院校也相应出台了新的政策,但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在管理方面缺乏积极性,在党性原则宣传以及灵活度把握方面仍需要加强。由于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部分教职工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日常的教学管理,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部分教职工认为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只是宣传部门的事情,学校的党群干部以及宣传干部主要负责宣传思想工作,院系的宣传工作与自身没有重要的关系。上述的思想使得在高职院校中,宣传思想工作被淡化以及弱化。

在当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一是社会处于转型期,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不断涌现新的文化思潮;二是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普及,电脑、手机更新换代较快,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潜在影响力增大;三是全媒体主要是以网络新媒体为代表,全媒体对现代社会形成新的冲击。受到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的双重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文化思潮缺乏辨别力,很容易受到各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使得高职院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高职院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意义

在高职院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达和引导的作用。在高职院校进行宣传思想工作,可以及时地传达党的路线方针,对师生员工进行科学理论教育。学校应当通过宣传,进行思想理论的引导,对意识形态进行准确的把握,采用多种方法,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把党的意志融入到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中。

第二,联系和沟通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多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并在学校中有所体现。高职院校应当注意利用报刊、宣传栏、广播、网络等宣传工具,使学校领导干部、教师、广大学生能够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增强学校凝聚力。

第三,激励和鼓舞的作用。宣传思想工作与人的尊严、荣誉有一定的关系,通过进行宣传,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进行表扬和批评、赞美与鞭挞,培养良好的风气,营造健康奋发的舆论氛围。高职院校在进行宣传思想工作时,应当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吸引师生员工的注意力。

第四,对外展示形象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发展处于较为开放的环境,面临的竞争较为激烈,需要通过宣传思想工作展示自身的实力,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传播出去,对外展示自身的良好形象,对公众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

第五,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通过进行宣传思想工作,开展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丰富思想教育的形式,能够解答师生心中疑难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当注意应用新兴的宣传工具,丰富宣传内容,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入心入脑。

三、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在今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职院校在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时,应当注意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的精神,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注重提高师生思想认识并进行舆论引导,强化宣传队伍的建设,通过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提高全校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强化校园文化宣传

在进行宣传思想工作时,对校园文化的宣传极为重要,有利于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多数高职院校建校的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培育学校的校风。部分学校办学时间较长,文化积淀较为深厚,进行宣传思想工作,首先是要传承学校的文化。在新学期开始,应组织师生学习学校的校史,了解学校的文化,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学校领导或者是宣传部门可定期的开展专题讲座,讲解学校的文化,使师生对学校的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学校的校报主要是设置专题,介绍学校的精神、校风以及校训,方便让师生员工学习。校园网站可以设置专题的校园文化网站,展示学校的文化状态,便于师生浏览。学校的校风、校训等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的文化氛围将会更加浓厚,推动学校日常工作的开展。

在进行校园文化宣传时,需要注意挖掘优秀教师的事迹,报道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科研成果,介绍名师的工作,营造学术氛围,有助于科研以及教学工作的开展。学校的媒体通过丰富宣传的形式,强化感染力,对大学生展开道德教育、理想教育等,为学生提供指导。此外,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以及职业技能竞赛等,学习基础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宣传队伍和工作机制建设

对于开展高职院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宣传工作者是具体的操作者,宣传工作者的素质将对宣传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要想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质量,必须加强宣传队伍的建设,保证宣传队伍立场坚定、业务素质较高、结构合理,按照理论指导,进行队伍建设。宣传工作者任务较为繁重,宣传的标准要求较为严格,需要选择好的宣传人员,强化素质教育,完善宣传队伍。具体的方法有: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宣传工作者的素质,使其熟悉宣传业务;完善教师、学生、院系二级宣传队伍的建设等等。

在建设学生宣传队伍时,可以和当地的媒体相结合,完善大学生记者队伍的建设,使学生记者发挥作用。在学校宣传部门的领导下,配备专业的宣传教师,大学生记者多方面地参加到宣传工作中,为学校的宣传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此外,高职院校需要健全舆情信息网络,做好舆论导向工作。建立面向党群干部、辅导员、学生等群体的舆情网,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熟悉社会媒体对于高校的宣传情况,加强与社会媒体、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兄弟院校的沟通交流。不断完善对外宣传制度,确定相应的责任人,使对外宣传的渠道实现畅通,在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与社会媒体进行沟通。建立高职院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能够及时地澄清事实,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对学校的形象起到维护的作用,进而稳定学校的工作大局。

(三)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师生自由、平等的意识较为强烈,对于各种理论、观点等能够形成自己的认识,在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中,容易选择先进的思想。基于高职院校师生的特点,在进行宣传思想工作时,不能进行简单的理论灌输,使师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宣传只会起到反面的效果。在宣传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引导师生参加到宣传活动中,激发其宣传的积极性,使宣传思想工作发挥实效性。在开展宣传工作中,必须增强预见性,具备超前的意识,提高全局把握能力,增强宣传工作者对于新闻事件的敏感性。对于学校工作的重点、发展的思路,也要进行预测,做好超前计划,做好准备,组织进行宣传报道。

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还要结合网络。应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结合当前时代背景,研究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把握规律,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网络化程度,拓展宣传的空间,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加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结语

在当前的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宣传思想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高职院校应当注意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特点,以党的十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精神为指导,不断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和工作机制建设,做好对内对外宣传工作。在全校的范围内,建设舆情信息网,扩大宣传工作的覆盖范围,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显树,白树新,刘伟华.高职院校提升宣传思想竞争力浅议[J].教育与职业,2010(8).

[2] 范玮.在高职院校宣传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考[J].现代交际,2009(9).

[3] 王雪峰.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3(3).

篇(5)

论文关键词:注册入学;招生;宣传工作

一、“注册入学”与招生宣传工作的关系

二、“注册入学”中招生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2011年,江苏省第一次试行“注册入学”,这也是各高职院校的招生宣传工作与“注册入学”政策的第一次磨合。在今年的“注册入学”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加大了招生宣传力度,但在调查中,还是有不少考生及家长表示非常迷茫,甚至无所适从。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对“注册入学”模式本身的陌生,二是对参加注册入学的学校及专业不了解。这也反映出高职院校的招生宣传工作仍存在不足。 2.忽略网络宣传的作用。网络是最现代的传播技术,具有开放性,无中心,虚拟性等特点,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性,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把人际传播“点对点”的“对话式”双向传播和大众传播“点对面”的“独白式”单向传播融于一身。在数字化的网络空间,人际交往更自由,“注册入学”的招生宣传,不能仅仅拘泥于对于本校网站的建设,而忽略了对贴吧、百度等“点对面”宣传的管理。

3.宣传角度单一。在传统的高校宣传工作中,突显办学特色,弘扬办学精神,彰显校园文化,是招生简章、招生海报的重中之重。应对“注册入学”的新形势,传统的招生宣传角度、方式已显得力不从心。除了办学条件、办学理念之外,择校前,考生还对校园生活条件、设施以及学校周围环境等问题比较关心,各种海报或是招生简章缺少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导致了宣传角度的单一性。 "

三、“注册入学”中招生宣传工作应对方法

针对“注册入学”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先拟定以下应对方法。

1.重视网络宣传与管理。第一,加强网络监管工作。信息资源是世界共同的资源,网络信息量大且来源复杂,设立专人管理网络信息,建立以宣传部门为主导、各部门相配合,统筹规划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在加强信息共享的同时也应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搞好网络信息管理。第二,加强网络技术创新。网络宣传人员要用网络技术武装自己,加强网站负责人培训,确保网络工作覆盖面更广,时效性更强。第三,加强网络媒介整合。重视网络宣传并不是意味着放弃传统媒介宣传,网络宣传需要坚持运用现代化手段与行之有效的传统媒体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又不能只依靠网络,传统宣传媒介将同网络媒介一道相互促进,各显所长。

篇(6)

随着高科技与新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迅速兴起并快速发展。新媒体以其快速、便捷、信息量大等特点受到受众的青睐,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不断改变。这也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一、新媒体的“崛起”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压力”

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其中,20至29岁的网民占比较高。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对象,V大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与新媒体环境密不可分。在新媒体发展特别是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媒体的深刻变化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挑战。

1、给高校宣传的定位带来考验

新媒体的发展利弊同在,在带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加大了社会思潮的多元多变态势,各种其他形式的道德价值观、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等逐渐渗透进校园,形成多种文化的强烈碰撞,淡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长久以来,很多高校的宣传还停留在灌输、机械重复、单向输出的层面。部分高校的新闻宣传较侧重于学校领导活动的报道,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一线教师的动态、学生热议的话题等缺少挖掘,某种程度上成了传话筒、大喇叭。而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相较于其他群体来说,更易于接受并使用新媒体。而且在校期间,同学们之间也更倾向于使用手机、网络接收和转发、传播各种信息,这就对高校宣传部门的定位提出了挑战。一味地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不再符合当前的形势,这也迫使高校宣传工作要接受新媒体、运用新媒体。是否能到老师和同学们工作和学习之中,俯下身子,倾听他们的声音,真正关心他们的成长成才,这是高校宣传部门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2、舆情环境发生变化,高校舆情易发高发

新媒体拆除了大学校园的“围墙”,信息舆论的藩篱也日渐被削弱,高校舆情与社会舆情逐渐融为一体。一方面,学校师生关注的热点,如学术道德问题、师德问题等问题,会因某个偶然事件触发而迅速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社会上的某些问题,如、国际局势、社会民生等,看似与高校师生无直接利益关系,都可能成为变成校园热点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形成,很容易引发校园舆情。校园舆情加之社会舆情,使得事件更加不可控制。如果处理不好,还可能引发。

3、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模式被打破

在传统传播环境中,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属于单向度传播关系。但在新媒体环境中,这种关系演变为交互性的网状传播。师生依赖学校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的行为发生改变,他们通过新媒体自主获取信息并对学校宣传构成一定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媒体,如果高校宣传仍采用“一言堂”“满堂灌”单纯外部灌输的形式,则会使政策理论与师生的生活实际相分离,使政治学习沦为形式,实效性变差。在新媒体的大背景下,高校里的宣传栏、横幅、手册难以发挥较大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怎么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新宣传方式,谈师生真正关心的话题,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实效,这是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模式提出的挑战。

4、对高校宣传队伍提出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大学生也深受其影响。如果仅仅凭借思政课或者是宣传工作人员发挥作用,收效甚微。相反还有可能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面对日益复杂的舆论环境,如何加强阵地管理,怎样牢牢把握舆论的主动权,是新媒体时代给宣传队伍提出的全新挑战。如何吸纳新媒体专业人士、优化宣传队伍结构、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模式、重塑宣传队伍形象,成为高校宣传队伍建设应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新媒体时代,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探究

1、创新高校宣传工作的理念

在新媒体“无孔不入”的今天,高校宣传工作要做精做实,首先树立“大宣传”的理念。要改变宣传思想工作只有宣传部们、宣传干部才能做的观念,克服宣传的本位主义思想。要强化“全员宣传”的意识,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个多渠道、立体化、全方位、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宣传氛围,树立“大宣传”的观念。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复杂多变、任务繁重,宣传思想工作要摒弃过去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变“小宣传”为“大宣传”,将“平面宣传”变“立体宣传”,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格局”,同时,要积极挖掘校内外资源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将宣传思想工作向社会化、全员化推进,在全校形成以党委、行政为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和各司其职的大宣传格局。

山东女子学院宣传部门,及时与学校各部门、单位沟通,挖掘亮点,一方面鼓励各部门、单位,特别是二级学院、团委、学生处通讯员主动报送新闻;另一方面,及时关注学校智能办公网、每周工作安排等,及时提醒、催促有关部门报送当天的新闻。对于一些有特色亮点的新闻,除在学校主页外,报送教育厅网站、中国妇女网等主流媒体网站。另外,经常与各部门、各院部就新闻宣传进行沟通,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召开新闻座谈会,以便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2、充分利用网络特点,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方式

新媒体传播平台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及时性以及大学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在宣传思想工作方面,必须体现以上几个特点。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建有新媒体平台,好多高校开通了微信、微博、官方QQ等平台,但对新媒体平台的开发利用还仅限于表面还,缺乏互动性、信息更新不及时,形同虚设,没有充分发挥出新媒体的优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真正走进大学生当中,就要用大学生听得懂、喜爱的语言,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巧妙运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山东女子学院团委设计开展了网上团校包括“十报告名词解释”、“四个全面”“北大讲话”“给北大学生回信”等专题,并转发了部分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通过微博、微信加强对学生的舆论引导,开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板块中包含了“引经据典”、“当代青年立德树人”、“高校如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 白话十三五” 等体现青春正能量的微博微信线上活动,其中“引经据典”更是将”北大五四讲话”中用到的成语典故、名句民谚等纷纷摘出,进行注释、剖析。团委坚持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网络环境和浓厚舆论氛围。

3、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完美结合,形成宣传工作合力

继续发挥传统校园媒体的作用,如校报、广播、宣传栏等,同时充分利用学校新媒体作为宣传的重要抓手,如学校网站、微博、微信等,发挥其技术上的优势,加强传统媒与体新媒体的整合运用,形成合力发挥宣传作用。注重挖掘校内外师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互动。对于负面新闻或不良信息,要及时做好师生思想的疏导工作。在学校校庆、运动会、大型学术会议等重大社会活动节点,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平台进行直播,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扩大网络宣传影响力,掌握新媒体的环境下的舆论引导权,引导新媒体迅速成为校园主流媒体。

山东女子学院官方微信2016年12月,粉丝增至17000余人,最美连队投票微信单篇阅读量达90000余次,在山东省本科高校微信综合影响力排行中位列第五。改版后的微信平台增加了学校简介、教务查询、微信点歌台等多种功能,并开展了“最美情话送给最美的她”晒照片活动,军训最美连队评选活动,文明离校留言签名活动等特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宣传的实效性。

学校校报与微信平台共有一只专业素质较好的大学生记者队伍,记者团内设有采编部、摄影部、新媒体部、外联部、秘书处等部门,在学校大型活动、热点互动等环节各部门间分工合作,从策划、采访、信息整理、汇总等方面各有侧重,两类媒体间在新闻蟮馈⒆刊专栏、重点事件等方面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逐步建立健全互通式、全方位、广覆盖、功能互补的校园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网络格局。

4、构建宣传培训机制,建设专业宣传队伍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抓出实效的关键所在是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水平高、肯干事”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首先要注重专职宣传部干部的业务提升,新媒体很大程度上要求传者具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因此,专职宣传干部要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对舆情事件的研判分析处理能力。其次要利用好兼职宣传队伍。要建立“大宣传”格局,就要利用好兼职宣传队伍,包括辅导员、思政教师、二级学院的通讯员、学生骨干等,只有建立起一支健全的宣传队伍,才能真正将思想传达到每个人,才能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颜士轩.新媒体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4(5).

[2]吴思佳.当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不足与对策[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3]李永生.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4]陈恕平,关天冲.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如何提升实效性[J].社科纵横,2010(8).

[5]吕剑红.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宣传格局构建探讨[J].学理论,2013(18).

篇(7)

高校招生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招生宣传有助于创建学校品牌、全而展示学校形象,是招生工作成功的前提,对整个招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招生录取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阳光工程”实施以来,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招生考试工作日益规范、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报考观念日渐理性”。而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招生形势,如何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吸引考生报考,进而提高生源质量,是高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招生宣传工作是高校招生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比以往更加受到社会的关注,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招生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竞争意识,主动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加强组织,精心落实,提高招生宣传的质量,建立招生宣传的长效机制,形成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实施办法,以保证充足的、高质量的生源,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2013年4月15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的要求,系统推进高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并称:系统改革后的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将有六种渠道,一是高考统招生。二是在“统招”基础上增加技能考试;三是自主招生;四是中职生升高职的对口招生;五是中高职贯通招生;六是保送招生。

一、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特点

1.针对性。高校招生宣传的对象主体是考生,其次是考生家长。针对考生在特殊时期的心理特征,招生宣传工作应充分关注考生在这个特殊时期困惑和迷茫的心情,把握其在升学过程中想了解的内容,把招生政策的重点、难点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解释清楚,想考生之所想,解答他们的困惑。并且在宣传时根据学校招生工作的进程,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以保证招生宣传的实际效果。在招生初期主要宣传学校整体介绍及招生政策;填报志愿时主要进行高考志愿填报的咨询与指导;录取时主要解答录取的原则及程序。只有进行有的放矢的招生宣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真实性。招生宣传要以宣传学校的发展建设成就、办学特色为重点,以吸引优质生源为口标,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根本立足点,切忌夸大其词和虚假承诺。非理性招生宣传反而会影响学校声誉,引发新生报到率偏低的不良后果。所以,招生宣传内容要突出真实性,立足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招生宣传除了宣传学校外,还承担着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院校、填报志愿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招生信息就必须全而、真实、准确。要在宣传中实事求是地向社会公众及广大考生介绍包括学校定位、办学性质、规模层次、地理位置、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收费标准、专业前景、就业市场、资助体系等一系列备受关注的问题,全而而真实地展示学校的方方而而,让考生及家长自己比较和鉴别,从而做出合理的院校、专业志愿选择。

二、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于招生形势估计不够充分。若对招生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定位偏高,可能造成考生望而生畏,不敢填报,导致生源不足;若对招生形势估计过于保守,定位较低,可能造成生源过剩,部分考生落榜,导致高校生源质量的不稳定。

2.招生宣传队伍人员配备不合理。招生工作既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极为艰苦的工作,因此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肯吃苦的招生宣传队伍。考生和家长对一所高校的兴趣,除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关誉度之外,招生宣传人员的表现也至关重要,尤其在与实力相当的大学竞争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往往占主导作用。

3.招生宣传材料对考生吸引力不足。一般情况下,高校的招生宣传材料包括招生简章、海报、折页、PPT、宣传片、招生网站等不同形式,虽然宣传形式多样化,但存在“打官腔”的通病。如果给考生介绍的内容过于抽象,仅仅将学校的教学科研成果加以罗列,则以高中生的层次难以真正理解高校的内涵,反而达不到宣传效果。

三、加强普通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相关措施

1 对招生宣传的群体对象要准确进行定位

由于高校实力、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不同的高校在发展策略与学校定位上也有所不同,在招生宣传工作进行时,宣传人员一定全面调查生源市场,做到心中有数,要总结学校每一年的实际报到率对学校所吸引的考生类型做全面、深刻的了解,要确立招生宣传主要地区,招生宣传工作重点在该区域进行,并向区域周边地区渗透和扩散,建立学校的口碑和招牌,以达到良好的招生效果。

2建设完善的招生宣传策略

普通高校在进行招生宣传工作时,切记不能盲目的进行宣传,而要通过整体布局、精心策划,才能使招收宣传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一定要在招生前对学校的概况、招生策略和学校的校规加以整理,在考生填报职员时,对学校的普通专业和特色专业加以介绍,让考生了解学校的录取原则和程序,一定要制定完善的招生宣传策略,从生源调查、学校资料整理、招生宣传区域的确定、招生原则、宣传媒介的利用等几个方面入手_切实全面的为招生宣传工作做好设计工作。

总而言之,就目前看来,我国普通高校的招生宣传工作普遍做的比较到位,招生宣传工作的效果良好,但是,对于招生宣传工作而言,还是有很多领域和措施去开发和提高的,高校一定要对此有所探索和考虑,以求进一步提高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高校工会信息宣传工作是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工运事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高校工会信息宣传工作虽不是重点,却胜似重点;虽不是中心,却围绕中心;虽不是全局,却关涉全局;虽不做决策,却影响决策。该项工作在教育和引导教职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维护权益、稳定队伍、营造氛围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工会信息宣传工作对于宣传学校工会工作,让校内外更好地了解、理解和支持工会,进一步推进工会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校内外工会工作交流,扩大学校工会的社会影响力和感染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工会信息宣传工作存在开展得不平衡、宣传途径与渠道不尽相同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工会事业的发展。如何做好高校工会信息宣传工作应成为高校工会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我认为,高校工会信息宣传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外,坚持“五个一”工程。

一、坚持一个方向,即正确的政治方向。

工会宣传工作政治性、政策性、现实针对性都很强,政治方向不能偏,更不能错。在工会宣传工作中,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把握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防止敌对势力在思想、文化、理论等领域进行渗透,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效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维护国家安全。

高校工会新闻宣传工作者要提高把握舆论导向的能力,工作中做到坚持党性原则,始终把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原则;坚持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学校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的宣传宗旨;坚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确保工会新闻宣传让党放心,让教职工信赖;坚持对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把好关、把好度,防止因宣传不当、引导不力造成负面影响[1]。要通过工会宣传工作,实现引导教职工、教育教职工、维护教职工、服务教职工的工作目标。

二、建立一套机制,即有效的工会宣传工作制度和机制。

为保证工会宣传工作的稳定性、循序性、渐进性,提高工会宣传工作者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作保障。高校应制定有关工会宣传工作的政策文件,对工会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奖励办法和对工会宣传工作者的选拔任用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并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保证工会宣传工作正常、有序、可持续开展。工作中可以建立如下机制。一是策划机制,根据省教育工会、学校全年的重点工作和学校工会的全年工作计划,将学校工会宣传工作与省教育工会、学校重点工作同时策划、同时实施、同时推进。二是培训机制,学校定期举办工会宣传干部培训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规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工会工作的最新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工会宣传干部的宣传意识,提高宣传水平和能力。三是激励机制,可以通过提高新闻稿件撰写人的稿费标准,或根据撰写和采用的稿件数量纳入年终考核体系,作为额外工作量进行计算。还可通过评选“五一”新闻奖、先进新闻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等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做好工会新闻宣传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各高校还可根据工会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职工思想信息的互动机制,职工文化阵地的达标机制,工会文化资源的整合机制,工会新闻写作的评价机制,“创争”活动的评价机制,等等[2]。每种机制都要有标准、有考核、有激励,不断增强工会宣传工作效果。

三、形成一个网络,即工会宣传工作网络。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道出了“欲捕鱼先织网”的深刻道理。渔网的大小决定了捕鱼的多少,网眼的疏密决定了捕鱼的大小,网眼若太大,小鱼就很容易漏网。工会宣传工作网络恰如捕鱼的网,没有这个网络,工会宣传工作将很难开展。网络的大小、疏密和牢固程度决定了工会宣传工作的力度、广度和质量。要做好工会宣传工作,高校首要的任务是建立完整的宣传决策、组织、执行、实施的网络体系[3]。高校各级领导应提高认识,把工会宣传工作作为学校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工会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部署安排。强调工会宣传工作绝不是工会一个单位的事情,学校宣传部等部门要协同配合。学校工会宣传工作要有领导分管,学校岗位设置时要给校工会设置宣传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各二级单位工会要配备工会宣传委员或信息员。同时建立联系制度,主要有如下几个层面:建立与省有关主管部门的联系、请示、报告制度;建立向分管校领导和校工会领导的报告反馈制度;建立校内工会宣传委员(信息员)的沟通、交流、座谈走访和专题讨论制度;建立向校内外媒体的投稿制度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假如工会宣传网络能真正建立并稳固起来,那么工会宣传工作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建设一支队伍,即工会宣传工作队伍。

同志在1938年就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高校工会宣传工作能否上水平,归根结底决定于工会宣传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的高低。高校工会干部若只凭自己的感觉和兴趣爱好搞宣传,就会抓不住重点和要领。如有的新闻报道很不规范,也不够真实,使人看了不知所云,这对搞好宣传工作,树立工会形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加强宣传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具有一定素质并热心工会宣传工作的队伍。这支队伍包括学校各级工会组织专职宣传干部、兼职或业余的宣传工作人员及宣传工作积极分子。工会宣传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专业性,做好工会宣传工作,要求宣传干部既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又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综合知识和协调能力,还明白自身所承担的特殊角色――群众和领导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此,学校各级工会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健全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责任制,配齐配强工会宣传工作干部队伍。对从事工会宣传工作的同志要多关心、多支持、多爱护、多帮助,并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为他们创造条件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做好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创设一个平台,即工会工作宣传和理论研究的平台。

这个平台也可称为阵地。任何工作开展都离不开自身的阵地,高校工会宣传工作也不例外,因此高校应占领或加强工会宣传阵地建设。高校工会宣传工作现有的阵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宣传阵地,主要包括中华全国总工会、各省总工会主管或主办的报刊,全国教科文卫工会、各省教育工会机关刊物,校报、学校简报、宣传橱窗、会议、培训班等,还有部分高校工会委员会主办的“教工报”等;二是电子信息技术,包括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工会网站及学校网站、校工会网页、二级单位网页、校闭路电视等;三是学校“教工之家”和二级单位“教工小家”等场所;四是学校内部的文体阵地,包括教职工书画摄影协会、棋牌协会、集邮协会、艺术团等文化协会,教职工篮球俱乐部、排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游泳俱乐部、健身协会等体育协会。高校各级工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阵地,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工会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工会的四项基本职能、传达教代会精神、公开校务信息及教职工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成果[4]。

通过以上阵地,我们可以富有成效地宣传工会活动,及时反映教职工的愿望和心声,起到引导教职工、教育教职工的作用。但这些宣传报道大都停留在对工会常规工作和活动宣传报道的表层上,对工会理论研究等深层次的宣传工作力度不够。理论研究是工作创新的渊泉,没有理论研究作为基础,工作就会缺乏创新,工作也就不会迈上新的台阶。因此,高校工会宣传工作除了占领和加强上述阵地建设以外,还需要加强工会理论研究,创设一个信息交流、沟通和理论研究的平台,鼓励工会宣传工作者加强对工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探索,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定期组织工会宣传干部对工会理论或社会、学校热点问题进行研讨,研究成果可以公开发表,掀起工会理论研究的新高潮,为扩大高校工会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参见谷常生.做好新时期工会新闻宣传工作.为迎接工会十五大的胜利召开作出新的贡献[J].中国职工教育,2008.9.

篇(9)

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兴起,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影响,通过新媒体获取资讯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年轻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种环境下,高等W校宣传工作的传统机制、载体、效果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无论是宣传形式、信息量、辐射范围还是宣传接受程度均已不能满足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需求。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有效进行高校宣传工作的创新,焕发高校宣传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已成为高校宣传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而严峻的课题。

一、新媒体及其在高校宣传工作中的作用

1.新媒体的界定

“新”媒体是相对于呈线性时间序列的传统“旧”媒体而定义的,是一个具有时间性的动态概念,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媒体传播形式层出不穷,新媒体的内涵与外延还会在不同时间段不断拓宽。

新媒体是技术性的概念。新媒体的出现让人类的信息传播途径与旧媒体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依托计算机、互联网等新技术,在信息采集、管理、传播等各个环节实现了全面数字化。

新媒体是全民性的概念。现代社会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蔓延发展下,形成了一种开放、交互的传播环境,新媒体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取代了传统媒体,深入信息传播的各个角落,在这种环境下,社会中的每个参与个体既是海量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送者。

2.新媒体环境的主要特征

(1)新媒体环境的跨时空性与大众性。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信息传播创造了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广阔空间。受众群体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随时随地、轻松便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中国社科院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亿。报告还显示,截至2015年8月,我国经认证的媒体类微博是24259个。截至2016年2月,微信公众号已经超过1000万个。

(2)新媒体环境的开放性与互动性。新媒体的开放性让每个人都可以便捷地连接世界,高效地从具有强大信息储存和快速检索功能的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新媒体的互动性使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特别是微博、微信等的普及,使“人人都是媒体”成为现实,促进了“全民围观式”社会的形成。

(3)新媒体环境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新媒体环境集聚了具有多元选择权的人群,并通过即时通信、资讯服务、娱乐手段、社交载体等多元化的功能,形成了一个网络化的虚拟社会。在这个虚拟社会中,主流媒体和官方机构的权威信息、私人组织和个人的独立信息乃至不法分子的虚假信息等海量信息源混杂其中,加之舆论表达的匿名化、自由化、交互化和非中心化等特点,往往呈现出极为复杂的舆论环境。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

1.新媒体在高校宣传工作中的作用

在新媒体日益普及的今天,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统筹运用,能够在高校宣传思路和形式上形成突破,为高校思想教育宣传工作搭建起一个新的宣传阵地,取得入脑入心的宣传实效。一方面,在这个阵地中开展宣传不容易受到传统媒体对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制约,可以利用新媒体终端更迅速、更广泛、更主动地把党的方针政策、思想理论、校园文化、思政教育等素材传播给全校师生。另一方面,新媒体能够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更利于选取贴合生活实际的内容,选用师生乐于接受的新手段、新形式开展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正面宣传,大大增强了高校思想教育宣传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

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

(1)舆论引导监督工作难度加大。“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层出不穷,各方力量都急于抢占新媒体环境为自己发声;过于开放的新媒体环境使得信息良莠不齐,各类社会思潮和敌对势力的意识渗透对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传播构成严重冲击。一方面当下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群体相比于其他群体更易于接受新媒体,或者说已经完全融入新媒体环境,但他们年轻气盛、满腔热情,又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面对日益错综复杂的舆论环境,很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和误导。另一方面,高校舆情日渐与社会舆情融为一体,任何信息都可能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舆论监管不可控性增大,一旦引导不当或处理不好,容易引发,直接影响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如何能够在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中既开展好政策宣传和理论研究,又有效何抢占舆论阵地,争夺话语权,唱响主旋律,实现正面引导,成为高校开展宣传工作的一项新挑战。

(2)新媒体运用成熟度不足。在利用新媒体信息方便交流的今天,高校师生更乐于通过多样化的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宣传受众对传统传媒关注的逐步弱化,给高校传统媒体宣传效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即使很多高校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并已经尝试对宣传方式方法进行综合化改革,但由于新媒体使用的专业性、技术性强,容易导致传统专业宣传队伍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专门而不专业的尴尬情况,与宣传预期成效存在差距。从长远来看,继续沿用传统宣传方式或对新媒体的运用流于表面,都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环境下对高校宣传工作的新要求。如何统筹运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技术,开发一套适合新媒体环境的宣传手段,实现全媒体运作,成为高校宣传部门必须面对的挑战。

(3)宣传内容和方式发生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新科技新技术为开展宣传工作打造了全新的平台,高校宣传工作中的主体与客体传播关系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宣传部门与师生间的信息传播已由导向性的线性传播转变为交互性的网状传播。宣传工作客体不再单一地依赖主体获取信息,这就对高校宣传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加专业的要求。主体必须更加尊重客体的需求和选择,有效地选择传播内容、制订传播策略,如果继续采用本位传播的旧观念,习惯于信息的单向输出,就很难拉近宣传者与受众的距离,难以达到预期的受众对所宣传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效果,权威信息和主流声音的公信力更无从谈起。如何将死板的思想政治宣传通过恰当的形式予以表现,使内容变得新鲜丰富、有趣味、易理解,能够引起受众的关注,成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工作面临的又一挑战。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工作创新策略

1.合理宣传格局,实现机制创新

对高校而言,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工作要建立管理机制,除学校党委重视、统筹领导外,必须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分工科学、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第一,宣传部门作为宣传主渠道,要承担起全校对内对外宣传的主要任务,实现对全校宣传工作的引领;第二,各行政能部门要实现分工协作,根据自身工作开展好本部门的特色宣传;第三,全校要形成师生积极参与、合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大宣传格局。

同时,结合宣传思想新任务,建立起能够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引导机制和监控机制。在引导层面,始终坚持正确导向,日常加强网络信息的跟帖、评论,传播事实真相,针对热点问题和倾向性问题主动发声,注重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开展新媒体素养教育和法治教育,充分发挥每名师生的宣传潜能,引导师生利用“自媒体”自觉有效地加入宣传队伍。在监控层面,对于校内各级、各类新媒体情况要登记在册并加强管控,依托专业技术人员和学生管理人员组成学校舆情监管团队,与各部门协同监控,定期形成思想动态报告,及时发现不同阶段师生思想特点及存在问题。在预警层面,要成立领导小组,遇突发事件时,保证宣传干部能够第一时间在党委领导下启动预警机制,使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双管齐下,及时消除负面影响。

2.统筹媒体建设,实现载体创新

(1)力求多种媒体同时发声,实现全媒体宣传。学校应一手抓传统媒体内涵建设,在校报、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内容的选择上着力提高稿件的可读性和引导性,在编排设计上多下功夫,力求新闻、图片常新常换,夺人眼球。另一手抓新媒体阵地运用,在传统新闻网的基础上,运用大众通讯软件重点打造“三微一网”平台,即打造以微博、微信、微视和互联网为重点的新媒体平台,同时配合建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网络,将信息内容和数字技术进行融合,形成一组全覆盖、全景式的即时互动平台,实现宣传信息的多媒体、多渠道。

(2)加强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载体作用。新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宣传工作者的宣传能力、宣传意识和宣传敏感度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各高校宣传部门要着力对宣传思想工作者在新媒体运用方面开展新媒体运用培训、网络语言写作、多媒体引导技巧、微视频编录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能够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策划、采访、编辑、审核和工作流程,还要为宣传部专门配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以提供操作支持,确保后台终端和网络软件的正常使用,切实提高高校宣传工作的综合实力。

3.把握传播特点,实现方法创新

学校宣传部门要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特点,以人为本开展宣传工作。第一,要运用新思维,转换话语形式。要善于找准不同媒介开展宣传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运用新的思维精心策划,合理选择能够契合本校师生实际,能够适应不同宣传对象的心理特点、行为规律、思想动态、接受能力和思想诉求的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转化话语形式,将传统宣传的抽象理论灌输,转变为既能保持理论学习的政治性、可行性,又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务实性宣传,同时加强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和建设,保持与师生的互动,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第二,要力求实现信息传播的多元互动。要在准确把握宣传内容特点和宣传对象心理的基础上,让宣传工作“活”起来,灵活把握宣传时机,科学谋划宣传角度,与师生开展深度的宣传互动,利用师生手中的“自媒体”,通过新闻时评、图片新闻、视频、拍客等形式与师生进行互动;还可以走进师生身边开展“说说我身边的人和事”“我最想了解的大事小情”等内容,让师生自己选择想听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把看似枯燥的宣传学习工作做实、做深、做活,增加宣传工作亲和力和吸引力,形成多元互动的宣传格局,增强宣传教育的说服力,强化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欢,郑丽玲.新媒体时代高校信息宣传工作的挑战与策略[J].科教导刊,2015(5).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79-01

一、校报在高校党的宣传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校报以引导舆论、指导工作、交流信息、服务师生为宗旨,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优良校风,加快学校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是高校开展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

在高校的宣传工作中校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达作用。校报具有传达中央、上级党委和学校党委精神和指示的职责。相对于文件的严肃和形式的刻板,校报的传达方式较为灵活多样,校报可以充分发挥报纸新闻宣传的优势,将上级指示和精神以消息、评论、理论文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对这些精神和指示作出解释和分析。二是宣传作用。高校校报作为学校党委的机关报,将宣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党的教育政策、高校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相关政策、高校党的建设等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是校报宣传作用的集中体现。三是教育作用。高校校报工作是高校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广大教师和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纪党风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廉洁文化教育等。

二、校报在高校党的宣传工作中的优势

一是宣传内容丰富。

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党的宣传工作指导精神。2.围绕学校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就教学、科研、学术交流、教学管理、党团、群团、学生思想等各项工作,学校政策、传播信息、交流经验。3.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及时反映学生中的热点话题,进行正确的引导;报道学生社会实践的收获与体会,以及学生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动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校报还就学生的就业问题,对学生的各类实践活动等进行多方面的报道,反映学生生活,服务学生成长。

二是宣传报道形式多样。

校报的宣传报道优势主要体现在深度报道方面。校报以典型报道,新闻综述、新闻述评、调查性新闻、趋向性新闻、专题新闻等各种形式,对高校的重要工作、重大活动、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等重要新闻信息进行宣传报道。新闻言论配合重要新闻的报道,撰写社论、时评、编者按、编后话等评论文章,约请相关领导、专家就重要新闻事件撰写新闻评论文章,通过多种形式的新闻言论,引导舆论。

三是宣传范围广、影响力大。

校报主要负责高校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重要活动的宣传工作任务,除了时事内容,还包括教学、科研、教职工民主生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正确的舆论引导等内容,宣传报道内容十分广泛,影响面广。校报约请学校领导就一些专题撰写相关专题文章、社论和评论文章等,报纸稿件内容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是其它校内媒体所不具备的。

从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到宣传的范围和影响几个方面来看,校报在高校宣传工作中具有毋庸置疑的优势。

三、校报在高校党的宣传工作中的工作重点

1.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校报在引导舆论中的重要作用。在当前的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思潮也涌向了象牙塔,师生在海量的信息及各种纷杂的观念冲击中,很容易出现信念动摇、思想困惑等情况。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能不能把宣传舆论工作抓在手上,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校报作为高校党的机关报,肩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广大师生的重大使命,一定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2.充分发挥校报优势,不断提高校校报的宣传工作水平。校报在宣传工作中要讲求新闻宣传艺术,提高宣传工作水平,拒绝空洞说教、八股文章。坚持落实“三贴近”原则,努力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师生和学校发展建设的实际。改进报道,用更好的版面反映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学习和工作实际。要强化创新意识,努力掌握新闻宣传规律,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有思想性、真实性、指导性、时效性、群众性、知识性、趣味性和鼓动性的新闻和各类信息,努力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内容、优秀的作品、精美的编排,开展形式活泼、内容生动的宣传报道,增强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说服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校报在高校整体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213-03

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角色定位

把宣传工作定位为为国家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那么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应该如何定位呢?笔者认为,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定位就应当是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这是从功能上来说的。从现实的角色上来说,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当做好“跟随者”“伴随者”“引领者”。所谓“跟随者”,就是坚决贯彻党委思路、坚定执行党委决策。高校的宣传工作要按照党委要求,围绕学校发展大局,跟住学校发展节奏,把握宣传内容的主次顺序,通过有层次有顺序的宣传,使师生员工的思想与校党委保持一致。所谓“伴随者”,就是要与学校的发展同步,与师生员工的发展同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当好校党委的助手,要积极通过校内外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把学校改革的措施、发展的成果展现出来,为学科、科研、教学提供现实服务。所谓“引领者”,就是要研究新情况、思考新问题、提出新举措,充分发挥智库功能,为学校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高校的宣传工作要站在学校各种思想动态的最前沿,准确把握师生员工的思想脉搏,牢牢掌握校园文化和思想工作的领导权,把师生的注意力都凝聚到学校中心工作上来。

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的意义

“宣传思想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是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1]突破传统宣传思维,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创新研究,是学校各级党政干部的政治责任,也是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现实要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应当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创新研究,有利于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凝心聚力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做得好坏关系到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觉悟能不能与校党委保持一致,关系到全校上下能不能服从于、服务于学校发展大局的良好氛围。高校宣传部门通过对校园媒体文化营造功能的发挥,借助于新旧校园媒体的合力,宣传好学校大政方针和中心工作的同时,把先进文化融入到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师生的注意力都凝聚到学校中心工作上来,将广大师生员工紧紧地团结在校党委周围,真正实现凝聚人心的作用。

(二)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创新研究,有利于打造高校的社会品牌,全面提升学校形象

“品牌就是形象,特色才有生命。”[2]品牌就是力量,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社会认可,一所高校有了品牌就有了每一个人的荣誉和自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按照学校发展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竞争的规律,发挥校园内外各类媒体的文化营造功能,通过树立典型、宣扬先进文化、展示先进学术成果和完成的阶段性标志性工作等手段,将学校形象设计好、包装好,将学校的内涵展示出来,以此来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与社会知名度。

(三)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创新研究,有利于不断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认真研究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改进宣传工作方式,增强宣传效果,可以在我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渐趋复杂的情况下,不断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之更好地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构建做出积极的、应有的贡献。

(四)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创新研究,有利于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人才应当努力培养素质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一所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尤其是那些理工科、农科占主体的高校,更应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努力完善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切切实实把先进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过程中,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载体,丰富师生员工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既是经济发展的机遇期,也是改革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反映在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中,也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存在许多师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鼓舞人心、凝聚人心和稳定人心的任务还很重。正确认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准确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一)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西方多元思想文化的传入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降低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文化蜂拥而至。随着各高校与国外教育科技文化交流日益广泛,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势文化获得高校青年师生的相当认同,在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特点日益明显的状况下,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受损。

(二)与经济高速发展伴生的负面社会现象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解决深层次问题的难度倍增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相当大的社会分化,贫富悬殊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发达国家正常水平,这可能加大高校部分师生,特别是特困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离心系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逐步增长,见利忘义、、贪污受贿时有发生,既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受到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考量,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解决深层次问题的难度增大。

(三)新媒体的普及,媒体信息传播方式飞速发展,使舆论导向弱化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带来了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逐渐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战场。我们对于报刊、电视、广播三大传统媒体的管理有较丰富的经验,对网络这个第四媒体,开展工作的手段不多,把握舆论导向的经验缺乏,高校如不采取应对措施,会使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流舆论诱导和疏导渠道受阻而不断弱化。

(四)高校是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场所,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渐趋复杂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模式的转变,高校已经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变革与发展,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否定改革开放的噪音、杂音也时有出现。如何在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积极借鉴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有效抵御不良思想文化的渗透;如何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实践中,进一步转变思想和作风,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理念和队伍建设,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以认真探索和解决。

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创新

(一)加强大学文化塑造

“大学文化,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是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家园,是大学里思想启蒙、人格唤醒和心灵震撼的因素的结合体。”[3]高校的文化建设,没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参与,无疑是不完整的。高校宣传部门必须牵头完成大学精神的构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这一点对于学术传统与文化氛围相对薄弱的地方高校尤其显得关键和必要。”[4]在塑造大学文化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培育大学精神。“一所好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也不在权威的讲坛,也不在到处张扬,而在每一个人的灵魂和生命,这就是精神,这就是大学的精神。”[5]要在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传统宝贵资源的基础上,及时归纳总结学校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并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和规划,使之凝炼为全校的精神文化、无形资产。

(二)加强学校形象提升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大胆借鉴吸收现代企业在某些方面的成功做法为我所用。”[6]1.加强对外宣传。全面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多角度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全方位宣传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成绩。鼓励各单位、各部门凝炼工作成绩,展现工作业绩,推出工作典型。2.建立“校园形象识别系统”。实施学校品牌战略,建立包含“理念识别系统”“活动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子系统的校园形象识别系统。把学校的理念、活动、形象卓有成效地传播给公众;精心筹划学校整体和年度的宣传片、宣传画册,规范校歌、校徽、校旗和各单位徽、旗等形象符号的使用。3.启动“优秀典型对外推介计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7]要注重人本传播,挖掘和提炼先进事迹、先进经验,并鼓励各个工作岗位的优秀人才和优秀集体,对外竞争参评先进,扩大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

(三)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思想政治素质是党员干部的第一素质。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8]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担负起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的重任。1.加强和改进校党委中心组学习。“校级领导班子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领头雁,他们学习效果的好坏、素质的高低,决策能力的大小,与该校的发展息息相关。”[9]必须严格规范管理党委中心组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加强和改进务虚研讨,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定期举办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邀请专家学者为中心组作专题报告。要把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建设成治校理论学习研讨的平台、办学思想解放创新的平台、改革发展战略导向的平台。2.建立二级单位党总支(党委)中心组学习机制。要鼓励二级单位党总支(党委)中心组根据工作实际确定学习计划;二级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学习机制,确定参加人员、学习时间、学习方向;二级单位要把学习重点放在领会落实党委决策部署、提升办学治校能力、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等方面。3.丰富和完善党员个人学习方式。高校宣传部门要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学习教育活动,运用学习讲坛、读书会、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参观考察等师生党员喜闻乐见的手段,特别是结合中央、省、市和学校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活动开展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契机,不断丰富完善工作。一定要做到使党员的个人学习,学习内容成体系,学习方式讲灵活,学习成果重实效。

(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坚持正确导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宣传国家改革发展的良好形势。围绕党委重大决策,做好宣讲,凝聚人心;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学校发展重大部署,撰写评论文章,鼓舞士气,鼓励迎风破浪的勇气,提倡一往无前的豪情,坚定改革发展的信心,描绘强校富民的前景。2.发挥智库作用。以国家“十二五”规划出台和各高校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契机,开展建言献策活动,鼓励学校教职工围绕学校发展重点、热点,通过学习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撰写咨政建议,为学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思想调查,科学设计选题,定期开展教职工生活工作满意度调查、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等,关心师生员工个人发展,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3.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宣传部门要支持并参与到“两课”教学改革中,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邀请校党政领导为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进行业余党校课程改革,系统制定教学计划,深入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组织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开展实践锻炼,通过“红色之旅”社会实践、学生党员社区挂职等工作项目,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

(五)加强宣传阵地建设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谁掌握了新的科技手段,谁的信息就传播得最快、最广,谁的影响力就越强。”[10]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强化阵地意识,创新载体,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话语权:1.成立新闻中心,强化“一网一报一台”的宣传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校报、广播、电视、橱窗、横幅等传统媒介。2.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博客等新兴主流媒体,加强校园网络阵地建设。3.挖掘校内各种建筑、师生员工的各种学术科技文化活动等作为宣传载体的潜力。4.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充分利用团刊、学生刊物等媒介。5.对传统校园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市场化运作。

【参考文献】

[1]陈恕平,关天冲.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如何提升实效性[J].社科纵横,2010(8).

[2]黄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思考[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6(10).

[3]吴勇.大学文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

[4]钟劲松.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职能的时代品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5]关仲和.大学标准与现代大学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

[6]钟劲松.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职能的时代品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7]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