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家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漫漫岁月形成了自己的家风家训;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与人常为善,知足常快乐;律己要牢记,公德在人间。
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
家是精神的寄托心灵的港湾,家庭的成员在家是父母、夫妻、儿女及兄弟姐妹,在外可能是国家干部老师医生或公交车司机售货员解放军战士公安干警,和睦的家庭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基础、奋斗的力量源泉。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基础。
与人常为善,知足常快乐:
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这是学校老师教给我们的,也是从小父母要求我们的,随着阅历的增加,可能会慢慢明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含义。人生要有追求,要有目标,更重要的是行动上要有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悟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永远做一个快乐的人。
介词是汉语词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本文以中华书局2007年檀作文先生译注的《颜氏家训》为研究对象。
一、《颜氏家训》介词概况及描写
本文采取的是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对介词的定义:介词主要起引介作用。介词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短语,整体修饰谓词性词语,表示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施事、受事等。并参照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和杨伯峻的《古汉语虚词》确定介词。统计的结果是:31个单音介词:以、为、于、在、共、与、诸、及、比、至、逮、用、由、坐、自、方、当、代、从、被、乎、因、后、对、案(按)、缘、依、随、历、涉、临。
我们先从单音介词逐一描写、分析:
1、以
“以”作介词和宾语用于动词的前或后,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种种关系,
①表示动作为直接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或不译。
2、为
常和宾语一起,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可译为“给”、“替”。
3、于
[“于”+宾]在动词谓语前
常以“于今”、“于时”等固定格式出现。
①引进处所、方向。②表示时间。③引进比较的对象④引进行为的主动者。⑤表示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
4、在
①常和宾语搭配,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处所、时间。
②常和宾语搭配,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或处所。
5、共
常和宾语用于动词前,表示施动者在发出动作时所涉及的对方,可译为“和”、“跟”。
6、与
①常和宾语用于动词前,表示施动者在发出动作时所涉及的对方,可译为“跟”、“同”。
②表示比较的对象。
7、诸
兼词,既作代词“之”用,又作介词“于”用,“之于”的合音字。
8、及
①表示事物发展到了某一时候,相当于“当……时候”。
②表示动作行为所达到的范围或程度。
9、比
常和宾语一起表示比较的对象,译为“比起”。
10、至
“到”、“对于”的意思。
11、逮
表示事物发展到了某一时候,可译为“到……”。
12、用
和宾语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
13、由
①表示时间或事物等的起点,可译为“从”。
②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对象,可译为“按照”。
14、坐
介出受罚的原因。
15、自
“自”+时间。
如:自古及今,此必多矣。(教子)
“自”+地点。
16、方
“方”用作介词,必须带宾语。可译为“当”、“在”。
17、当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译为“在”。
18、代
常和宾语一起用于动词前,引进被代替的对象。
19、从
引进时间或处所的起点、动作行为所经由的处所。
20、被
①多用于被动句,“被”常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施事者。
②有时施事者省略,“被”字即在动词前,表示动作的被动性。
21、乎
①引进比较的对象。
为之,犹贤乎己。(杂艺)
22、因
和宾语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赖以发生的原因、条件。
23、后
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表示在前一件事情之后的若干时间发生,可译为“过后”。
24、对
表示动作的有关方面,译为“对”、“向”。
25、案(按)
表示动作进行时的条件或依据,译为“按照”。
26、缘
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译为“沿着”。
27、依
①表示动作的方式,译为“按照”。
②表示动作或状态依傍的对象,译为“傍着”。
28、随
表示随从的对象,译为“跟随”。
29、历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或状态,译为“越过”、“逐”。
苦菜生于寒秋,更冬历春,得夏乃成。(书证)
30、涉
寒暑烦劳,背春涉冬。(省事)
31、临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某一事件之前,译为“在……以前”。
二、发展演变及其比较的结果:
《颜氏家训》中单音介词共出现730次,其中用于时间和地点的介词较多,用于时间的介词15个,单音介词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依次是“以”、“于”、“为”。这三个词在上古也是常用介词,《颜氏家训》仍然继承了这一特征。再者,工具介词仍是“以”占绝对优势,“用”只有很少的用例。最后,《颜氏家训》中出现了很多新兴介词,和上古时期《孟子》相比,根据杨伯峻《孟子译注》附有的《孟子词典》统计有19个介词(包括复音介词)。(作者单位:温州大学)
参考文献:
[1]檀作文.《〈颜氏家训〉译注》[M].中华书局,2007.
[2]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2006.
1、尊敬长辈,主动为长辈分担负担。待人和善,不虚伪,不掩饰。遵守向他人许下的诺言,不失信。餐桌上,讲礼仪,先让长辈吃。
2、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此四语,当终身服膺。
3、凡邻里亲故,平昔善良,倘有婚姻丧疾应助者,即量力助之。毋慕豪侠之名,轻意肆志,贻忧父母。其一与交游,为患不小。
4、世之生事诈人者,亦必伺人有过,然后起衅。我若无缺,彼虽凶恶,岂敢凌我谨守礼法之人。
(来源:文章屋网 )
妈妈常给我上“政治课”讲经典故事,教育我要遵纪守法、尊重老师和同学要和睦相处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记得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时下起了大雨,班里有许多同学都没带伞,我书包里有一把妈妈为防备突如其来的雨而准备的伞。看着这一场突然来袭的大雨没有家长接的同学都呆了。我主动站出来说:“来吧,我有伞,让我送你们回去吧。”于是先送了几个同学去这个午托班,再送几个去那个午托班,然后送几个同路的同学回家,最后我自己才往回家的路走去。这时才发现原来我的衣服早已湿透了,一阵风吹来使我打了一个冷战,可我心里很开心很热乎。
颜氏家训读后感
《颜氏家训》为北齐颜之推所作。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播迁南北,历经坎坷,出身望族并在劫后余生之后明白如何设法使自己家族趋利避害,继续绵延是他的责任,这也是他作此书的目的。
这本书成书于隋代开皇年间文帝杨坚平陈之后。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家庭伦理教育,包括《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四篇。侧重于讲述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义务和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强调了教育子弟、尊老爱幼、和睦家庭的重要。二是品德智能教育,包括《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四篇。主要讲述如何培养和造就子弟成才的问题如培养优良的操行、崇德尊贤、勤奋求知、提高本领、树立良好的文风等。三是思想方法教育,包括《名实》、《涉物》、《省事》、《止足》四篇。目的在于培养子弟观察、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名与实的关系:怎样取得美好的声誉,人生的意义和如何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博”与“专”的关系:个人的发展应当有所侧重,不要放望和贪心不足等。四是养生教育,包括《诫兵》、《养生》两篇,目的在于教育子弟不要依靠卖弄勇力与利用战争来取得显达,应当首先保全生命,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但也同时指出生命不可不惜,也不可不当惜而惜,为冒险贪得而丧生,不应该;为忠孝仁义而牺牲是值得的。五是知识教育,包括《书证》、《音辞》、《杂艺》三篇。介绍了古籍文字考据知识、音韵知识和文人涉及的各项杂艺知识。对各项杂艺并根据实用价值分别提出了不同要求。
感想:我对其最为感慨的一章便是《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可不相爱也。”我是独生子女,所以不曾经历过书中所写的兄弟间这样深情感人的描写,可依旧为之动容。兄弟是形体独立而气息相通的人,当他们年幼时,父母左牵右携,他们前抱后负,吃饭时同桌进餐,衣服哥哥穿过再传给弟弟,书籍读了弟弟接过又读,外出游玩也在一处,即使有脑子混沌的人,也懂关心爱护弟弟。这样想想,只觉美好。可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随着兄弟们逐个长大,各自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不比少年时光单纯,即使是诚实厚道的人,对兄弟间的感情也不能不稍稍减弱。可是减弱不意味消失殆尽,更要懂得维护,父母不能陪我们一辈子,兄弟姐妹是他们在世上给我们留下的最后礼物,这样比钱财珍贵得多。因此看到当今社会上子女间相互推诿,不愿赡养老人还有那些老人前脚刚走,子女们就急着分遗产的现象怎不让人心寒。
《颜氏家训》带有浓重的儒家色彩,“仁”的思想也有所体现,值得人慢慢体味。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外甥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颜之推――“颜氏家训”
颜之推(531-591),字介,南北朝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他本着“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的宗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其中不少见解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颜氏家训摘选
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
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
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
朱用纯――“朱子家训”
朱用纯(1627-1698),字致一,号柏庐,江苏昆山县人,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著有《治家格言》(即《朱子家训》)等。清顺治二年,朱用纯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用纯侍奉老母,照顾弟妹,流离播迁,备极艰辛。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所著《朱子家训》是其代表作,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成为家喻户晓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朱子家训摘选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指导老师 赖开鹿
说起家风、家训、家教,总觉得是一个很严厉的话题。我来说说我家的情况。
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在我们家,体现在孝顺上。爸爸妈妈常说,“百善孝为先”。孝顺孝顺,孝敬长辈,就是什么事儿尽量让他们顺心顺意。在家里,姥姥姥爷说话,我们都要好好的听,就算说错了,也不能当面指责,要换一种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诉他们。不跟长辈顶嘴,也是孝顺的体现。长辈们说的话,我们小孩子一定要听,让我们做什么事儿,要立马行动,不能拖拖拉拉的。我们家的家风还体现在饭桌上。一家子人开饭了,如果长辈们没有动筷子,我们小孩子绝对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到齐了,大家才开始一起吃饭。不知不觉中,这都成了一个习惯了。当然,这是一个好习惯。
苏轼一生坎坷,却仍不忘对弟弟和侄子、侄孙的教育。作为一个文学家,苏轼的家训多为诗文、书信形式。在晚年所写的《并寄诸子侄》一诗中,苏轼勉励子侄们努力学习,勤读诗书,莫做腹中空空、不学无术的人。同时,教育他们学习耕织,自食其力。苏轼还希望后代像他一样,以写出“昭世”文字为己任。
我似老牛鞭不动,雨滑泥深四蹄重。汝如黄犊却走来,海阔山高百程送。度己门户有把慈,不恨居邻无二仲。他年汝曹笏满床,中夜起舞蹈破瓮。会当洗眼看腾跃,莫指痴腹笑空洞。誉儿虽是两翁癖,积德已自三世种。岂惟万一许生还,尚恐九十烦珍从。六子晨耕箪瓢出,众妇夜绩灯火共。春秋古史乃家法,诗笔离骚亦时用。但令文字还昭世,粪土腐余何足梦。
与他自己豪放刚直的性格相一致,风节的教育也是苏轼家训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给侄子的信中,他说“独立不惧者,惟司马君实与叔兄弟耳!万事委命,直道而行,纵以此窜逐,所获多矣。”在给侄孙元老的信中,谈到被贬海南,过着“饮食百物艰难”“药物酱酢等皆无”的“苦行僧”般的生活时,仍然表示“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
苏轼的确如此,即使是屡次遭贬,仍然特立独行,宁折不弯,这就是苏轼的风格,他要求子孙们像他一样秉持信念,“不改其度”。
在许多诗文中,苏轼还注意向弟弟苏辙和晚辈们传授做学问的心得。他要他们多读史书,从中得到教益 ;他要他们为学不要“趋时”,不要将读书只作为取得功名的手段,“务令文字华实相副,期于实用,乃佳。勿令得一第后,所学便为弃物也。”
苏轼对家人的教育是持之以恒的。元v四年(1089)八月,其弟苏辙(字子由)受朝廷委派出使辽国,苏轼写诗送行。诗中写道:
古人云:民无信不立;又说:“言必信,行必果。”诚信不但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更是一种责任;诚信不但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诚信不但是一种崇高的荣誉,更是一种丰
富的资源。如果人人都说老实话,人人都办老实事,做一个老实人,那么我坚信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诚信之诚是指诚心诚意,忠诚不二,开诚布公;诚信之信是指说话算数,信守然诺,言而有信。在良好家训的熏陶下,我们家一直树立了良好的家风。在学校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做到讲诚信。
我还清清楚楚的记得有一次,我在到处玩,到处短跑,手也甩得高高的。突然,我听到了什么东西敲碎的声音,回头一看,才知道,我刚才跑来跑去时,不小心把邻居家走廊上的花瓶打碎了。这时,邻居家里刚好没有人,本来我想逃之夭夭的,可想了想,才知道这样是不行的,爸爸、妈妈经常教导我,做人要诚实,要守信,做错事要承认……我怎么能这样做呢?于是,我就在邻居家的门口等着,等着承认错误。过了好久,他们终于回来了,我跟他们讲清了事情的经过,向他们承认了错误,还表示会赔偿一个崭新的花瓶。第二天,我就给他们家买了一个新的花瓶。他们夸我是一个诚实、勇于承认错误的好孩子。
翻开《哈佛家训》
有一次,我二年级的考试,数学才考了86分,对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来说,就像是晴天霹雳,打得我不知所措,我觉得自己像丛高处跌进了万丈深渊,这种失败我很少有。我很伤心,觉得自己很粗心,没有别人好。这时,妈妈走进来了,给我讲了个故事:“有一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不忘自己的梦想,想做电影明星。当时,好莱坞有500多家电影公司,他带着自己写的剧本坚持一一拜访。但第一遍下来,他遭到500次拒绝。第二轮、第三轮拜访的结果仍与第一轮相同。三轮共遭到了1500次的拒绝,但他毫不气馁。当第四轮拜访到了500家电影公司时,老板破天荒地答应留下剧本先看一看。几天后,他收到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最后,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让他担任男主角。这位年轻人就是席维斯·史泰龙。”听到这里,我的眼睛里已充满了好奇,问道:“妈妈,这故事您是丛哪里看到的?”妈妈说:“《哈佛家训》。”我想:“我只不过失败了几次,比起史泰龙被拒绝了1849次真是微不足道。于是,我不伤心了,捧起《哈佛家训》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了。
我一遇到挫折,就会翻开《哈佛家训》,它总能给我提供精神能量,使我找回自信,勇敢面对未来。
【中图分类号】G
中国是个家国一体、家庭宗族一体式的社会,家庭教育的好与坏不仅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还会影响整个家族甚至国家的命运,所以历来无论是帝王、士大夫还是平民百姓,都很重视家庭教育,其最根本目的是为了家族的生存与延续发展。作为有思想有远见,而又历经战乱的颜氏大家族的家长在他花甲之年,终于参悟出如何进行家庭教育。他用质朴的言语,真挚的感情写出了《颜氏家训》。
一、颜氏家训中的“教”
(1)教“早”,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教育,家族是荣辱共享的,孩子的未来决定整家族的未来方向,不能不及早教育,而语文教育是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孩子幼童时就要加强语文教育。他从自身经验和对社会时代的观察思考后,更加深刻认识到无论读书还是做人,都要从小抓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而失去早教则会造成: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及早规范语音:九州之人,言语不同,古今言语,时俗不同,但是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经典文化之作的及早教育:“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诗书等经典之作是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读书而仕是主要的教育目的,因此家族若想延续发达,读书是最佳出路,幼年时读书的最佳时期,怎么会不及早进行语文教育呢?历史多少文学大家,都是从小就接受了这种文化的熏陶,才得以成才。
(2)教“勤”,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一生孜孜不倦,勤勉求知,最终才能有所成就。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勤学,珍惜时间,才能博览群书。勤问,独学则无友,孤陋则寡闻,学问无止境,需要交流讨论,才会有所增益。勤思,保持独立的思考,不道听途说,不妄下断言,探究根源,才能获得知识。
(3)教“学习的目的”,心理学上说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起,提高学习的效率,颜氏家族生活在动荡年代,看到过多的世迁,对生存有着本能的追求,可是怎么才能好的生存下去,学习是最佳的选择,但是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养亲、事君、修身。小则保家生存,大则光宗耀祖,这种实用的学习目的更具有吸引力。
二、现代家庭语文教育的“失教”
首先现代家庭教育对母语的教育关注很少,家长会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唯独没有语文班,觉得语文没什么好学的,也不重视学校的语文课程,正是家庭母语教育的不重视,这种观点也蔓延到学生的脑海中,反正语文就是那样,不需要过多的重视,其实语文的人文缺乏,会导致学生精神人格的缺失,失去了家庭及国家责任的厚重感。在母语的环境中,的确可以通过自然习得的获得语文知识,但这只是零散的,感知的,而学校的语文知识则是系统的,全面的,家长这种一叶障目式教育,严重危害到语文的教育,更会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
其次现在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出了问题,语文是陶冶个人情操,修生养性的最佳学科,语文应该是与音乐、美术一样的学科,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感,但是这种培养是需要时间的熏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但是家长受社会速成功用的影响,急于求成,这种功利性培养方式,会有很多负面影响的。现在学生出现的很多问题比如情感淡漠、自私冷漠、自我中心,暴力等,与其说心理问题,不如说是家庭语文教育的缺失的造成的精神失去依托。尤其是孩子还很少,就有很强的功利心,这根本就不符合孩子的本性,是什么改变了本单纯的孩子,归根到底是家庭语文教育。试想家长教育孩子懂得什么是修生养性,孩子的心理和情感自然会得到健康成长;懂得自己背负的职责,就不会出现空虚,不负责的心态了,可以说改善家庭语文教育环境,或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有更长远的作用。
三、家庭语文教育如何“施教”
孩子的成长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呵护,家庭作为教育的重要部分,怎么施教才能促进孩子更好的成长呢,这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第一、需要家长的亲身参与,与孩子共同成长,营造好一个家庭语文学习环境是很有益的,比如共同阅读,然后可以以聊天的形式讨论,,家长能在第一时间真实的了解孩子的动态,进而引导,正如颜之推家庭,子女多在家长亲自陪伴指导下、言传身教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第二、改变速成的功用教育观,正如韩愈所言“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语文学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需要家长过多的“压迫”,孩子自发自觉的无压力的学习,能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会唤起内心的情绪情感,在语文的熏陶下,人文素养和个人品性得以发展,有利于身心的成长。第三、语文教育的开放性,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大世界,我们的语文观也应开阔,不要一说语文就局限于字词阅读及写作,应该用大世界视野看语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