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三英语学习建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基本理念
“转换思路,以人为本,深入应用,创新实践”是该模式的基本理念。在运作过程中,其建设思路从“建设导向”转变为“应用导向”,信息化软件以及项目“应用”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发展的核心从以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等“物”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和教师等“人”为中心;从关注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到关注教育技术的关键性应用。为了避免做出不切实际的决策,基础教育学校在区域信息化管理机构的鼓励下,逐步开展自主建设、探索应用和个性化发展。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抛弃了以往的“统一标准”,这一举动激发了学校自主建设的积极性,使得学校的建设更加符合本校的发展特色,信息化资金实现了充分利用、设备实现了“物尽其用”,整体的发展较以前更加充满活力。其中,“自主”是在符合国家和区域整体规划指导前提下的自主,因此学校的发展仍然需要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为学校提供指导。
学校分析本校的实际情况,“以需求拉动规划,以应用促进教学”,坚持“学生本位,所有的技术都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促进以演示、讲授为主的低层次信息化教学应用向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认知工具、资源工具、评价工具等高层次应用转变,从而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形成了“应用为导向”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自主建设模式。符合这一模式的学校具有超前的硬件基础设施,随时可以调配资金,根据需要购置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在应用数字化工具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开展数字化教研、优化教学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核心特征
1.应用数字化工具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很少有交互行为的发生。教学基本上由课前预习、课上讲授、课下复习和完成作业四步组成。课上主要是听讲,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人数过多、环境嘈杂等,即使学生想要反馈信息或者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和教师交流,得到的机会也是有限的。教育信息化的到来最先改变的一定是课堂教学: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非常方便;教师能够及时地获得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到互动交流;信息接收方式更加多元。
2.信息技术的应用催生数字化教研
教研是教师以真实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基础,对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对于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分享经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去听课教师要和授课教师、学生同时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完成听课、笔记活动,然后另外找时间进行交流、研讨。教研活动往往被生硬地分割为几个部分,时间上的断裂导致很多好的想法得不到及时的交流,好的想法就在拖延中流失了。数字化的校园催生了数字化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方式发生了变革,从原来的“模式单一,费时低效”变为了“方式多元,开放互动”。借助网络平台,教师不必到教室中去听课,听课教师的数量也不受教室大小的限制,实现“一边听课,一边研讨”,教师之间的及时交流对提高教研效率以及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3.信息化实现教学管理方式变革
学校管理信息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网络融入学校管理解决了“一校多址”的管理难题,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同时降低了管理的成本费用;FTP是学校管理、教师交流分享的平台,同时又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提供教师教学资源的下载、分享和使用,避免了资源无法流通、重复建设的问题,为实现无纸化办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息化的办公方式方便对教学工作统筹安排和教师的分工协作,对多单位协调工作非常有帮助,从而实现了费时低效到省时高效的转变,提高了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效率。
4.超前的硬件基础设施
硬件环境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因此,在硬件建设上,学校的经费投入非常充足,学校顶层的支持使得信息化发展阔步前进,在购置设备上能够走在技术发展的前沿,保证了新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应用上,学校能够充分利用购得的设备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充分挖掘已有设备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科课程的教学、辅助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等。对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对新技术、新设备的需求,学校会尽力满足一线教师的需要,按需购置、合理配备,提升硬件的利用率,让硬件设备在应用中体现其价值,实现产出的最大化。
运作模式
1. 建立运行机制,谋划发展策略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组织,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指导与协调,学校将重要的决策从行政管理转向学校管理,成立了由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信息化领导小组,针对学校信息化发展需求,按照学校的办学方针,设计、指导、实施和实践教育信息化过程。信息化建设合力的形成使得决策更加科学、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在谋划发展策略的过程中,坚持信息化环境与人的融合,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宗旨。细化分级目标以支持不同类型学习,促使技术的应用从以“物”为中心的低层次发展形态向以“人”为中心的高层次发展形态转变;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弥合不同群体的优势与弱势,使教育信息系统处于一种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2.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生态校园”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看,一种新兴的技术形态进入教育系统,必然要与教育系统中原有各个要素之间或相互竞争或协调共生,并最终达到一种新的生态平衡。为了使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在教育领域持续发挥作用,学校从宏观层面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规划,设计开发相应的平台、软件、资源等,引入相关的专家人才队伍进行培训指导,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使用制度,这些建设之初的整体考虑和精心设计为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分考虑现有软硬件基础设施,物尽其用;另一方面,挖掘学生发展中出现的新需求,确定目标,分析条件,制订方案,综合评价,优化方案,实施建设,并建立实施中的检查、监督、反馈、评价等制度,最终形成了两条线同步建设、螺旋上升的生态系统建设过程。
3.搭建共享平台,整合推送优质教育资源
首先,以数据库作为支撑,建立开放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通过此平台,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通过Web方式,浏览、查询、下载、使用和上传资源,实现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资源上的交流互动。其次,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持续更新的方式建设和推送可多次应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学科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和研发特色鲜明,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质量高效果好的课程文件、课件库、课程库、教材库、名师库、试题库、文献库、案例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优质资源的建设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在辅助教师教的同时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4.跨学科跨部门倾力协作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校各个部门通力协作的事情,需要学校领导、教师、技术人员的群策群力。由于信息化是一项非常昂贵的学校变革,因此需要有校领导的鼎力支持才能够迈开步子发展。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在工作职能上采取成立电教中心和信息中心,共同负责、协调配合的组织形式。针对具体到信息化建设项目上的事情时,一般都是由学校的领导牵头,成立一个由有关各方组成的项目小组,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把握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使信息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问题与建议
1.缺少专业的信息化研究团队
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学校的技术人员,如信息技术教师、电教人员等,没有形成专业的研究队伍,在应用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以及进行学校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技术和理念上的不足,对于持续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十分不利的。虽然每年都有许多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但只是解决了教师利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问题,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过程中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念和认识,“软实力”还有待挖掘。学科教师并不能够代替专职的研究人员,他们在信息化的专业素养上通常达不到深层次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因此建设专业的信息化研究团队的任务迫在眉睫。
2.教学资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有待凸显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以应用为导向的学校对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非常重视。以人大附中和北京一零一中学为例,他们在建设教学资源上具有很好的模范作用,学校在满足自身对教学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向那些不具备自主建设教育资源能力的学校,以及资源建设能力不强的学校提供资源支持,他们的努力和贡献应当得到我们的肯定。但是,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即资源内容与形式的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实践。教师往往身边拥有大量现成的教学资源,但“特色资源”却捉襟见肘。
3.建议建设专业的信息化发展研究团队,提升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研究水平
学校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支专业的信息化发展研究团队,配备专职的研究人员,研究和探索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需要研究人员了解自己学校的特色、学校的发展状况等,因此在组建信息化发展研究团队时,应当首先考虑那些了解学校实际情况、愿意应用信息技术完善学校原有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人员。例如,可以从校内筛选有经验的教师,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从事信息化发展研究的素养。
4.创新教师培养的手段、内容与方法
教师培训的形式单一造成了许多问题,如教师培训的周期过长造成教师通过培训获得的技能并不能与技术的更新换代同步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以应用为导向的学校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师培训,避免单一的讲座式培训;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帮助教师的知识跟上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可以运用信息化的远程教育平台,扩大教师培训的规模和力度,增加教师培训的频度和效度,注重提高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的自身水平和素质,而且要带动本校、校际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培训,采取互相帮扶、资源与方法共享的方式,使教师培训走向常态化和优质化。同时,教师培训标准、培训内容的制定,培训效果的评价以及制度保障建设等也要跟进。
5.校际之间既有资源共享联盟,同时又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资源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外作业,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作业便显得尤为重要。英语作业也是教师反思教学活动得失的重要手段。作为对教学效果的实践,英语课外作业能及时地反馈和检测教学效果,使教师与学生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谐统一。
二、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必须正视学生外语学习基础和发展要求的差异,遵循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英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目标,又要尊重个体差异,使课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以利于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这就意味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对照课程目标有相应的作业系统的配合,作业设计必须符合新课标基本理念。在对建立作业新体系的若干建议中要求教师设计探究性作业、开放性作业、体验性作业,并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注意要有差异。
三、基于英语作业现状的分析
通过与初三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及对作业现状的观察与反思,我发现当前英语作业布置中的主要问题有:
1.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初中生面临着升学压力,所以,学校的应试化教育重点考查成绩,为了便于老师检查作业,一般老师留作业的方式多为书面形式。而实际上,留作业的目的除了要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所以,作业形式除了书面形式的写之外,还应有听、说、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2.作业内容单调,缺乏典型性
现在英语作业的形式无非就是抄单词、抄短语,再不就是抄课文、做练习册,还有就是做卷子……这样的作业布置内容枯燥无味,作业量也有差距,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只是应付了事,根本没有实效性可言。
3.作业要求统一,缺乏针对性
作业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老师往往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差异和基础不同的特点,要求所有学生每天做一样的作业,搞定一切。这样的作业布置没有弹性,缺乏针对性,使优秀学生得不到锻炼,后进生又学不懂,因而就产生了不做作业和抄袭作业的现象。久而久之,使后进生越来越差,英语尖子生也越来越少。
四、关于初三英语作业实施解决办法
1.关注学生的差异问题
初三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已有了明显差异性,所以,老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必要布置不同的家庭作业,因材施教。一些学生英语底子较差,对于课上的学习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对于这一类学生,英语作业应该只留一些简单的抄写,像抄单词、抄短语或课文之类的,这样既有助于巩固课上学的知识,也不至于让学生学不懂,丧失对英语学习的信心。还有一些学生英语底子较好,对课上学习的知识能很好地掌握、吸收。对于这样的学生,英语作业就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抄写作业了,而应该加深英语作业的层次,让学生动脑思考,做一些英语卷子,听力、口语等。
2.关注作业的有效性
对于英语作业的布置问题,最主要的是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适时、适度、适量的作业能够更好地巩固学生的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训练技能和发散思维。老师应该关注作业的有效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使各类学生都能在他们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和进步。
3.分层设计作业把握的原则
英语作业要掌握一个难度适宜的原则,虽然作业的难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对于同一份作业,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完成起来就易如反掌,能力弱的学生也可能极为困难。作业的难度还取决于它所包含多少新的知识和内容以及老师给予的提示量。难度过大,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自然成功率也会大大降低。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取得较高的成功率,我们应该在设计分层作业时将不同层次的难度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
初三学习阶段是整个初中英语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学生不仅要完成初三英语中新的语言知识,语法要点,还要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复习和巩固初中三年所学的基本知识,时间十分紧迫。如何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扭转学生在学习上的被动局面,就成为摆在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个问题简单谈一些方法。
一、制订目标,培养信心
初三的英语学习首先面临的是初三本学期英语课程中新内容的掌握。在开学初可以让学生根据初三涉及的新的内容拟定一些目标,这些目标包括近期的和中期的。从实际的教学经验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目标定得会比较高一点。此时,教师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有上进心的。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其次是通读全文,掌握文章的大意,对课文中的主要词组和常用的短语提前摘出。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让学生看到自己英语成绩的进步,从而树立好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
二、掌握策略,注重实效
初三年级,各科目都进入了总复习的阶段,复习策略是学生完成复习任务的途径,是否掌握良好的复习方法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英语复习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复习,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1.单词和词组的复习
众所周知,在英语学习中词汇相当于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掌握的多少和质量直接影响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和准确度。就目前来说,词汇量的大小和运用词汇的熟练程度,是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复习时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可以使复习效率事半功倍。开始复习时,学生先复习初一、初二的词汇,并从中筛选出不会的单词,加强记忆。在这部分,我建议他们把筛选出来的不会的单词每天抄10个在自己做的小纸条上,方便随时复习,尽量利用零敲碎打的方式把它们消灭掉。这样做既免去了重复复习所有单词的负担,又有效解决了对于不会或者模糊单词的复习这一难题。
2.句式和语法复习
语法是英语学习中的关键内容,也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在初三英语的试卷上不难看出,选择填空是考查语法的一个重要题型。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测验出学生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和数词等等的掌握情况,被盖面较广。在语法复习方面要注意对教师平时练习和测验中的易错题进行深入探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这道题目我为什么会做错?错在哪里?是知识点掌握不牢还是粗心大意导致的。通过正确的分析就可以知道改正的方法和如何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在这点上,我会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平时的错题记录在本子上,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复习。这样以后再碰到类似题型时就可以基本上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
3.英语听说能力的复习
由于学生处在初三这一特殊的阶段,学习时间非常紧张。如何很好地利用课堂40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我们在上课时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日常教学用语和学生每天上课前的每日报告时间,进行有效的听力训练。其次,根据课本每个单元的综合技能,安排有针对性的听力综合技能训练课。主要提高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但是仅仅依靠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每单元第一课时加入适当的表演内容。另外,反复播放听力磁带,课堂外多看适宜的电视英语节目等都可有效锻炼听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4.阅读和写作复习
从近年中考英语试题命题特点分析不难看出,读写占据了较大的比重(阅读理解占40%左右,书面表达占15%),考题也向知识的广度、理解的深度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英语的读写能力。阅读是基础,没有阅读就更无从谈写作了。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日常的阅读训练。教师可以在每个课时有意识的抽出10分钟时间来进行阅读的训练。教师可以事先选好难度适中的短文,篇幅无需过长。选取的短文尽量做到生动有趣,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模拟考试情境出5~10个理解测验题,让学生在课堂上限定时间内,迅速读完全文并完成阅读理解题目。教师当场及时进行辅导和讲评,指导学生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水平。
说完了阅读方面,我们再来看看写作方面。写作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因为写作是词汇、语法等各种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从词到句再到文章的过渡。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和记忆各种题材的书面范文,多练习不同题材、体裁的写作。在平时的练习中,学生交的每篇写作作业,教师都应力求进行当面批改,好及时让学生认真思考其中的错误并作出修正。
三、分层管理,针对教学
学生经过了两年的学习,会出现断层现象,即形成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优等生,他们基础比较扎实,学习能力也较强,除了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外,教师应多给他们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对于班级较多的中等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自身特点,加强自信,多给予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的指导,加强他们懈怠时的督促,使成绩稳中有升。而对于一部分的后进生,教师要采取少批评,多鼓励;少责骂,多了解,让他们养成“能进步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的观念。
总之,初三阶段的学习是学生在整个初中学习中最为关键的一年,学习负担重,自身压力大。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水平,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心。教师应该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将枯燥的课堂教学激活,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爱上英语,爱上英语课,有兴趣地进行学习和复习,力求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顾文红.初三英语学习的策略和方法[J].学海导航,1998(8).
1. 初三英语课堂上教学的讲解基本上还拘泥于材料的信息,而开放性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比例还较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部分课堂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没有以精讲精炼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导致教与学不合拍,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
2. 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实际,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材料,没有进行有效的取舍、组合、扩展、加深;课堂教学没有正真做到对学习进行基础知识点、中考热点和中考难点的渗透,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得到及时、适时的活化;课堂节奏过慢,课堂气氛沉闷,课堂留给学生自疑、自悟、自学、自练、自得的时间十分有限。
3. 对中考的研究不够,对中考的考试范围、要求、形式、出题的特点及规律的了解不够明确,在课堂教学中依赖于复习资料,缺乏对资料的精选与整理,忽视教师自身对知识框架的主要构建,以至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4. 课堂设计缺乏适当适时的教学评价,不能及时获悉学生在课堂时没有收获,有多大收获等学情;课前设计“想教学生什么”;课堂反馈“学生学到什么”和课后反思“学生还想学什么”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
二、 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中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复习出现了许多问题。
1. 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
2. 对英语课堂知识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英语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利用课本,适时的归回书本复习缺乏系统性,学习缺乏主动性。
三、 对策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应充分认识到;一节课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一)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改进
1. 要有课堂效益意识。
2. 教学效益首先体现在课堂教育信息量、教学活动的广度和密度以及媒体的使用上。有效的媒体手段有助于课堂的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复习课堂上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手段,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更扩大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最终提高听课效益;其次,课堂效益意识还体现在教学设计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课堂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助于他们有效内化知识与信息,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发的指导,在教学中适当地渗透考信息,扩展教学内容。
3. 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有效获取学情反馈,有效的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的落实。
为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学效益,教师还可以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性的英语学习效果评价制度,坚持对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等方面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复习状态与状况,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性的调整。
4. 注重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要切实抓好备课这一环节,即备课要精,练习要精,作业要精。同时,我们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由教师自己及时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突破现行教材的局限性,在重点语法项目上有系统的强化训练。在句法上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语法层面,要搜集材料,适当扩宽。
5. 要强化分层次教学与辅导,通过分层次教学和辅导提升学生的成绩,从方法上,要抓住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区别不同情况,进行有正对性的辅导。从策略上,加强对学生实际问题的研究,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从对象上,要重点关注学科明显薄弱的学生,采用教师定学生、师生结对、辅导等有效形式使学生随时能得到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成绩。
(二) 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一是抓住课本,有效复习。教材和教学大纲是考前复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在复习时,教师和学生都应认真学习并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大纲中对基本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二是系统归纳,理清脉路。总复习,要突出一个‘总’字。面对上千的单词,成百的单词和词组,几十中句型,通过复习,要使学生对初中三的英语学习有个总体的、概括的印象。大到语法项目,小到具体的知识点,是学生脑子中有清晰的框架和内容充实的‘网路图’。
三是专项练习,有的放矢。对与以往总复习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讲解与训练,搜集、积累学生平时在各方面出现的错误,逐题突破。
(三) 复习提示和建议
在复习中,教师因要求学生学会整理错题,把试卷和做过的练习题中的错题整理出来,专门抄写在一个本子上,及时订正反馈。
1. 立足基础
复习时要强调基础知识,建议学生将已学过的语法知识进行归纳分类,以便使零散的知识连贯起来。可将动词时态、语态作为复习重点,复习其他词类时要多关注固定用法、平时常见的错误及教师课堂上提出应该注意问题等。句法复习时要多注意并列句、复合句,特别是平时容易出错的内容。
2. 查缺补漏
复习时要强调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议学生不要搞题海战术,把各种针对性比较强的综合训练作为检查存在不足的工具,重点突破那些平时没有熟练掌握的内容。
3. 注重复习技巧
复习时应采取正常的解题技巧、思路和方法,包括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应该把各类题型进行分析、归类,掌握解题方法,这样才能解题时多角度深入的理解题意,扩展解题思路。
4. 对不同学生进行必要的分类指导和心理指导
一个班级,总是存在这学生差异。在中考复习中,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要不太妥当的。对优生而言,要求他们巩固所学,力求进步;对后进生而言,要求他们巩固让他们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尽可能搞好复习。
学习动机是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1]。从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可以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由内部诱因引起的,如: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想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等。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引起,如: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想考一个好成绩、考一个好大学,等等。学习动机作为一项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变量。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观念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或别人的影响形成的一种看法体系,也就是说学生们所认为的那种可以更好的学习的方法,这只是一种主观的认识。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观念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它对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者的行为及学习者的学业成绩上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观念可能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动机和行为,学生是在观念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的,所以说,学习观念是学习策略的前提。
所谓学习策略,研究者普遍认为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而有目的、有意识采用的有效的学习程序、规律、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等。学习策略是外显和内隐的统一,是内部意向活动和外部执行过程的结合[2]。学习策略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一项重要因素,正确、恰当地运用学习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对学习者英语学习动机、观念、策略的研究最为系统的是我国学者文秋芳,她曾以72名刚入校的外语专业大学生为被试,以纵向研究的方法,运用自制学习者因素问卷调查了学生从大一到大三的英语学习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及特点。结果显示,学生的学生的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逐年增强。观念得分高低依次是:管理观念、功能操练观念、形式操练观念、母语观念(其中功能操练观念与形式操练观念平均分无统计意义除1998年外)。策略的变化趋势总的来说与观念的变化趋势相同[3]。文秋芳的研究对象多为大学生,以中学生为对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英语学习的动机和策略上,对动机、观念、策略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较少。在已有的研究中,多为静态研究,动态研究较少,研究对象也多集中在城市中学生,对农村中学生的关注较少。农村中学生应该是一个特殊的、更需要多加关注的群体,因为他们所处的地域大,分布广,人口多,经济与文化相对落后,在实际生活中英语使用机会极少,实验操作相对困难。因此,了解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观念、策略的现状,对采取有效教学措施从而改善学生学习策略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观念、策略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现状进行了描述,并结合了已有研究,提出了改善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一些建议,以期为英语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所研究的对象是来自河南省安阳市某县一所农村初中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和一所农村高中高一、高二的学生,总计366人,其中男生188人,女生178人。各个年级的人数分别为:初一:98人,初二:49人,初三:32人,高一:92人,高二:97人。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是参考文秋芳等人在研究大学生学习观念与策略时所使用的量表,并做了修改(修改后各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均在0.7以上)。问卷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包括: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第三部分调查学生学习英语的观念(包括:功能观念、形式操练观念、功能操练观念和母语观念)、第四部分调查学生学习英语时所采用的策略(包括:功能策略、形式操练观念、功能操练策略和母语策略)。量表采用5点计分方法,分别代表了对所给句子的赞同程度。采用SPSS 15.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2.数据收集和分析
2.1数据的收集。
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到各个班级对问卷进行统一的发放、讲解,并当场收回问卷。
2.2数据的分析。
通过使用SPSS 15.0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输入,对动机、观念、策略之间进行相关研究,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动机、观念、策略上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动机与观念、策略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见表一)。
注:*P<0.05,**P<0.01,***P<0.001(下同)
表一显示,深层动机和表层动机与四种观念、四种策略之间都是呈显著正相关的,也就是说,无论是表层动机还是深层动机都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观念和策略的选择。
3.2各个观念和相对应的策略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见表二)。
表二表明,各个观念与相对应的策略之间相关显著,也就是说,不同的英语学习观念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选择。
3.3不同年级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观念和策略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见表三)。
如表三所示,学生所在年级与他们英语学习的表层动机、深层动机、管理策略、功能策略都呈显著负相关,与管理观念呈显著正相关。即,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学习英语的表层动机、深层动机、管理策略、形式操练策略和功能策略使用都在下降而管理观念却在上升。
3.4不同年级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观念、策略偏向。
从整体上来看,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均分存在高相关但没有显著差异,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生两种动机的偏向,通过对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各个分量表上所得平均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从初一到高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表层动机与深层动机均分没有显著差异;初一学生对英语学习所持观念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管理观念、形式操练观念、功能操练观念、母语观念;初二学生在管理观念和功能操练观念上无显著差异、功能操练观念与母语观念上无显著差异、形式操练观念平均分最低;初三学生管理观念与功能操练观念间无差别、母语观念与形式操练观念及功能操练观念间差别均不显著;高一、高二学生明显偏向管理观念、功能操练观念次之、形式操练观念与母语观念无显著差别。在策略运用方面: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学生最常使用的是母语策略,管理策略和形式操练策略次之(二者无显著差异),最少使用功能操练策略;初三学生策略使用从高到低依次是:母语策略、管理策略、形式操练策略、功能操练策略。
3.5不同年级中学生各个分量表上的均分差异(结果见表四)。
由表四可知,不同年级中学生在表层动机、深层动机、管理策略的得分差异达到了p<0.001的显著水平;在形式操练策略、功能操练策略上的差异达到了p<0.01的显著水平;在英语学习观念和母语策略上得分差异不显著。这说明,随着中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在英语学习观念上发生的变化不显著,但是他们学习英语时所选用的策略却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4.讨论
经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年级与动机和其中3个策略呈负相关,也就是说随着学生的年级的升高他们的动机在下降,策略使用也在下降,而管理观念却在上升,为什么他们的动机在下降呢?由3.2我们可以知道,各个观念与相应的策略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母语观念与母语策略之间的相关是最高的,达到了0.408(P<0.01)的显著水平,另一方面,农村学生在13、14岁进入初中才开始正式接触英语,此时第一语言已经在他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而第二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是6―12岁,也就是说,在农村中学生接受正规的英语教育的时候,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已经过去,而这时他们学习第二语言很可能受到第一语言即母语的影响。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学生尽管在母语观念上得分低但是在母语策略上得分显著高于其它策略的原因。从初一到高二在农村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他们的功能操练观念得分并不是最低的,也就是说他们大多数认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阅读课外的外语文章、看英语电影、听英文歌曲对提高英语成绩很重要,但是在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中我们却发现功能操练策略得分最低,这说明学生最少使用的策略就是功能操练策略,这并不难解释,因为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繁重,再加上农村经济条件的落后、信息相对闭塞。而通过看英语电影、听英文歌曲来提高英语成绩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并且需要先进的设备如:MP4、电脑等,而这在农村是很难满足的。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教师因素的影响[4],在农村中学,教师一般采用讲授单词、句型、课文的形式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所以多数学生倾向于选择背诵课文、句型及单词来提高英语成绩。
为什么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学习策略在下降?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一般认为,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会更加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从而倾向于运用更多的策略,但是通过我们的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却相反,学生运用的策略除了母语策略没有显著变化外,其它三个策略的运用都显著下降,在葛飘飘的研究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她针对这一结果提出了两点推测:(1)初三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导致学习焦虑程度相对提高、学习兴趣减退、学习困惑增加、甚至没有思考如何学习的时间,因此他们中有些人放弃了运用学习策略的自觉性;(2)有可能学生学习策略的应用水平发展到初二,出现暂时性的水平下降,到初三略有提高。学生学习策略出现波浪式发展的特征[5]。笔者针对这个现象也作出了自己的推测,即因为随着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增长,他们学习英语的策略趋于稳定,到初三的时候策略逐渐内隐,所以学生在高年级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的策略,而并非不使用策略或很少使用策略。然而以上只是猜测,并没有得到实验论证,所以有待继续研究。
总体而言,农村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常用的是母语策略,形式操练策略使用较少,这可能是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业成绩普遍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业成绩,首先要从改变其学习策略入手。我们知道,影响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师是一个很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之一。教师的策略和教学经验对学生掌握学习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决定着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及运用程度[6]。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运用教学策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策略指导,有意识地改变学生不良或不合适的英语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施英超.中学生学习策略及其优化[J].聊城大学学报,2008,(2).
[3]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
[4]朱徐瑞.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7,(11).
据研究,英语学习最好是从八、九岁开始。现代英语教学的改革,已经使我国的英语启蒙教育从初中提前到了小学三年级。然而,目前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只能属于“印象派”,真正的英语学习还是从初一开始。英语听力是英语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过去被忽视的一部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从初一开始,就必须有意识的练习和提高英语学习中英语听力能力,为中考做准备。
一、听力的学习方法
很多同学都是在进入初三后才意识到听力的重要性,这已让他们损失了不少宝贵的时间。因为听力训练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初三紧张的练习对一些简单的、有规律可寻的题型还能有一定效果,但是对于拉开档次、决定你是上普通还是重点学校的那部分题,就丝毫没有作用了。所以,我们首先要树立一个好的听力学习态度:从初一开始我们就要注重听力的学习。这是目前很多初中生没做到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进行练习呢?每天花很多时间盲目地去听是没用的,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有策略的去听,也就是四有原则。
所谓“有目的”就是指针对具体的题型来练习。我们平常的英语考试和中考的听力题型几乎是固定的。我们可以逐个地将各个题型的题目拿来练习,也就是选一段日子来专攻一个题型,并且把这段时间学习的经验总结,把错题也分析总结。
“有计划”和“有目的”是相辅相成的。“有计划”就是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攻克一个题型的周期。有计划也是指每天循序渐进的做练习。每天保持半小时的训练比较好,这样比较容易坚持,而且效果好,半小时的时间也于考试的时间相适宜,可以培养考试状态。
“有选择”即不要什么都听。首先要量体裁衣,接着再逐渐提高难度。比如在初一时,应选择一些简单的、有点娱乐性的听力材料:如:《英语九百句》或者《迪士尼学英语》。到了初三左右,可以选择《新概念英语》(一)。平时也可以听些英文流行歌曲或看英语动画片作为休闲,这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
“有策划”自然就是学习的时候,有一定得计划,根据自己的个人原因来制定学习的计划,达到既不浪费时间有可以把学习成绩提上去的攻下。
二、词汇方面的学习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的五个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整体,但是其共同的基础却是词汇这个部分。
而对于背诵单词的意和音,我们也可以通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来做到。我们大体可以把英语词汇分成两类∶本地词和外来词。
本地词是指产生于英伦三岛、拼写在五个字母以内的简单词汇;外来词是指在历史的沿革中不断传入英语之中的非本地词汇,它们的数量目前占英语词汇的绝大多数,而且大都是复合词。中级水平的英语学习者目前所掌握的词汇量中已经含概了大部分的本地词汇,他们所面对的是如何快速记忆外来的复合词。复合词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即它们绝大部分都是“前缀+词干+后缀”的复合式结构。词干和前缀主要表示一个单词的意义和逻辑关系,而后缀则主要表示一个单词的词性。据统计,在英语词汇的构成中,大概存在着500个左右不同的前缀、词干和后缀,由它们组成了数以几十万计的英语外来词汇。而英语常用词中所包含的前缀、词干和后缀的总量也不过一百来个,一百个与几万个、五百来个与几十万个,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
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讲,如果他的英语单词能够做到望文生义、见形知音的话,可以说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单词量,除此以外他还需要一个灵活的头脑和刻苦的学习精神。灵活的头脑可以使一个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悟出规律,勤奋的学习精神又可以使这种规律性的东西不断得以延续和提高。
听、说、读、写、译这五种英语的基本功,听的关键不在于戴不戴耳机,而在于怎么戴、戴多长时间。有些人是鸭子听雷,只进耳朵不进脑;有些人只有三天的新鲜劲儿,过段时间就不知耳机放在哪儿了,这些不良倾向都需要我们注意克服。听讲究的是持之以恒和原汁原味的摹仿,这样会给说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自己的风格就是首先从摹仿中得来的。
说是与听密切联系的,但是它的要领却与听恰恰相反∶它在于你敢不敢张开你的嘴,大声地、哪怕是错误百出地表达你的思想。张嘴的次数越多,英语让你所犯的错误就会越来越少。听和说都需要注意积累,一些好的搭配、一些地道的用法都是从平时的不断积累中来的。听和说的另外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以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和标准的语音语调为基础,只有勤于摹仿、不断练习才能够保证你学到一口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英语。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下面笔者就农村英语教学谈点看法,以期引起同仁的关注,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推动中学英语教学。
一、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农村学校初中生学习英语兴趣呈下滑趋势。大多学生在小学对英语还很感兴趣,喜欢用英语单词说些物品,也进行一些简单的口语交流,享受英语带来的乐趣。可是升入初中以后,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下降,甚至有些学生放弃学习英语。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水平下降,其中初一与初二,初一与初三差异显著。兴趣的丧失导致部分学生失去继续学习英语的动力,从而产生厌学的倾向,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学习英语的前提和保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农村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对英语越来越不感兴趣。
对初一到初三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初一有92%的学生喜欢学英语;初二有78%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而到了初三仅有32%左右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部分学生有学好的愿望,也下过决心要努力学习,但由于他们缺乏毅力,一旦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便失去进取的信心,形成想学好又怕吃苦的矛盾心理。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错了问题或发错音之后,其他同学都嘲笑他,久而久之就对英语不感兴趣了。
2.城乡存在差距。
城区的学生学习条件优越,家长全力配合学校老师工作,家长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只要是学习需要的用品,能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的,家长会毫不吝啬的给予支持。相反农村孩子学习条件不够优越,他们的父母天天忙于农活,真正关心孩子学习的寥寥无几。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时间不足,口语练习的时间很少,从而英语学习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外教”的教学更是让学生望尘莫及,望而兴叹。
二、激发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
对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培养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当务之急。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匈牙利的语言学家卡莫·洛姆布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语言学习的成就:“付出的时间+兴趣=结果。”良好的动机、浓厚的兴趣无疑是学习英语的最佳动力。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
1.培养学生信心是学习英语的基础。
自信心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信念,是成就一切事情的前提。农村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首先要有自信心,教师在上课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多鼓励,特别是学困生更要多关注他们,这样才不会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讲,英语是一个新事物,童心未泯的学生对这门新的语言充满了好奇,而正是这种好奇心,使得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课堂导入设计要巧妙,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在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随即互动起来,也就随即进入状态。在上课刚开始时,教师可利用多种教具,如:图片、实物、玩具、幻灯、录音等,让学生耳目一新,对学习新知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导入趣味性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开始新的一课。比如,在初一英语课文“Winter Fun”的教学中,教师可先用“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发问,然后引导学生联想winter\snow\snowman\snow fight等一系列语言情境,从而激发兴趣。
3.使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语言环境对英语学习很重要,学生的学习要靠身边的环境,没有好的环境学生怎能学好英语?课上教师要极力为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氛围,这样才会使具有好动、情感易变特性的学生感兴趣。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英语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学校功能室的对话时,用录像机先拍下学生在功能室活动的情景,再出现英语标志牌,这样,学生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学习兴趣来源于社会和个人的需要,来源于学习上的成功,来源于富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源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只要我们从学生的特点和他们思维的深处发现兴趣的源头,使学生觉得外语学习既有意义又有兴趣,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正如《基础英语》的作者埃克斯利所说:“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的方法就是教英语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冯克诚.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C].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学生在经历了小学简单的英语学习之后,进入到初中开始正规系统的学习了,这段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英语的打基础阶段,这段时间的英语学习一定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还有方法,它一直可以影响到以后直到大学的英语学习,况且初中生正在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良好的学习可以辅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学习思想。
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1.要勤学苦练。学英语没有捷径可走,要真正掌握英语,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非下苦功夫不可。下苦功夫就是要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各项技能达到纯熟的地步。语言知识应该了解,但不下苦功在听、说、读、写上练习,仅靠死记硬背一些孤立的单词、一些语法条条,是很难掌握英语这一交际工具的。应该是Learning English而不是Learning about English。就像学游泳、跳芭蕾舞一样,对其理论掌握再好,不通过反复训练是永远也学不会的。
2.要持之以恒。学习英语既然是练功夫的过程,就并不是那么轻松。要不怕困难,坚持学习。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日积月累,付出长期的努力。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培养对英语学习之兴趣,提高实际英语应用能力
一些学生总是说自己对英语不感兴趣,原因是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我认为“天分”是在兴趣中发现的,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一个人不可能在没有接触一个东西之前就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有天分”,而是因为投入了,沉迷了,再逐渐发现自己不但爱它而且能把它做好。而“兴趣”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精灵,它不会主动靠近你,只有你先亲近了它,而且是连续坚持一段时间的主动亲近,它才会慢慢地进驻你的内心,说不定到了哪天你蓦然回首,就发现你再也离不开它了。所以,如果你对英语太矜持,是无法体验“兴趣”和“乐趣”的。
提高实际英语能力,尤其应注重英语口语和听力的提高。事实上,根据中考近年频繁的改革,对初中生英语水平和能力的要求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从以往的重语法轻应用转移为重应用轻语法,即更看重初中学生实际运用英语交流和学习的能力。中考改革的种种迹象表明,初中学生的英语能知道多少不是最重要的,能用上多少才是最重要的。
二、学习英语语言,就要学习西方文化
相信大家都难忘电影《Titanic》中令人震撼的一幕幕灾难场景。是什么造成这艘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坚固的客轮沉入深海?是一座冰山。一座冰山之所以有如此威力撞沉Titanic,不是因为它有多高,而是在海面之下掩藏着相当于冰山水上体积4倍的冰山主体。同样的,英语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吸引无数英语爱好者终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探索,并非完全源于语言本身,更引人入胜的是语言外衣之下沉积数百年丰富的西方文化内涵。学英语并不仅在于学语言本身,而更需要学习西方那一套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作为中国人,我们当然也要了解自己的文化,然后把中西文化比较一下,就会当即发现很多有趣之处。对同一件事,西方人想问题和我们想问题有什么不同?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和我们不同,又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等。 事实已经证明,掌握更多英语国家文化的学生,在英语成绩和大小考试中表现更优越。了解了更多的文化背景,在阅读英语文段,听对话或短文和在语法题中体验语境都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三、平时积累更多单词,做好储备
不少学生恐惧英语的原因就是难过单词关,而影响学生表现的也往往体现在单词量上。备考的时候不是储备单词的最好时机,要真正掌握以致能运用一定量的单词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因此从初一开始就应该狠下功夫开始储备。记忆单词和学英语一样,是没有捷径的,只能狠下功夫,但有方法可掌握。关于记忆单词的方法新东方的很多老师都已介绍很多,各种英语学习的书籍也有不少可供选择,笔者在这里不作无谓的重复。最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背单词方法,一旦找对了方法,并形成用功的习惯,语感就会不期而至,到时记忆新单词也不再是刻意的事。
初三阶段的英语学习,同学们一方面仍在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另一方面也已进入了查漏补缺、归类总结的复习阶段。因此,同学们应学会做个有心人,把学校学习和自我学习,语法巩固和能力突破,学习新知识和复习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的英语学习,以备战中考。以下,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初三英语学习的要点和方法。
错题集:临考前的“宝典”
上课的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的环节:预习、上课和练习巩固。这三个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缺一不可,都需要同学们认真去落实。预习帮助你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使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应做什么和怎么去做,为认真上好课打下基础。上课时应集中注意力,主动配合老师完成各项教学活动。同时要善于做笔记,有选择性地把老师教授的重点、难点都记录下来。我们还应积极地回答问题,在口头表达中把新学的语言知识运用于实践,如小组对话、小品表演等,以加深我们的印象。做练习时应首先复习一遍所学的单词、语法,然后抛开课本、单词册和笔记,独立地完成练习,这样才能反映我们语言学习的真实掌握情况。同时,及时地批改和订正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同学们应准备一本错题集或难题集,对所学的词汇、词性转换、时态、固定句型等都能有所积累,也使这本错题集成为自己临考前的“红宝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030-02
一、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
1.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查阅教学科研资料,通过杂志、书籍、网络等学习有关教学研究的理论,搜集当前“档案袋”应用于教学的成功案例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是做好学生的全面动员,在开展课题研究的班级宣讲建立“英语学习档案袋”的好处,集思广益,根据学生喜好确定“档案袋”的具体规格、栏目设置和具体名称(可自取一个子名称)。帮助和指导每位学生建立一个“英语学习档案袋”,用来收集课内外摘抄或剪辑的文章,自己的优秀作文或手抄报、成绩优异的考试卷、错题集锦、值日报告、教师评语以及不同阶段的学习感受等,积累英语学习的点点滴滴。在两个星期内这项工作基本完成。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档案袋的形式也丰富多样,尤其受到中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喜爱。在最初阶段,教师必须给予引导和建议。
2.课题实施阶段:
(1)教师耐心指导,对应该入档的内容给予提示,并对课外内容的拓展分层次给予引导。如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推荐阅读篇目或布置作文写作,并及时批改,写反馈意见。
(2)教师及时做好总结和鼓励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充满信心地参与进来,并坚持下去。对整理档案袋有困难或以前没有整理总结习惯的学生,要耐心指导,给予帮助。
(3)定期开展阶段性评比。在研究中期,笔者组织了一次“英语学习档案袋”的展示评比活动,为全体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的平台。通过全体投票的方式选出优秀的对广大同学有借鉴意义的档案袋,并评出优秀奖十名,给予奖励。通过评比,学生们互相取长补短,从获奖同学那里汲取设计思路和灵感,更加学会管理和利用好自己的“学习档案袋”,真正做到为自己的英语学习服务,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4)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整理学习档案,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断增强积累和反思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并学会与家长、老师和同学分享,成为进步的、能时刻超越自我的英语学习者。
(5)作为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笔者坚持整理和记录课题实施以来的具体过程以及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坚持写教育周记和教学反思,并通过加强学习和与学生沟通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评价和总结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对实验检测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组织学生的“学习档案袋”评比,并结合大型考试和平时测验反映出的学习进步水平评出最佳。教师根据各阶段的课题实施记录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撰写结题报告及论文,并申请上级检查审阅。
二、课题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分析
经过短短一个学年的实践研究,基本达到了原定的研究目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效地改善了学生上课只会听讲,不善积累的现状,加深了学生对英语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理解,使学生克服对课堂教学的单一依赖思想,积极探索新的学习途径,进而更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每次考试或测验完后,学生们都能够主动将有代表性的错题或典型题收集到改错本上,并写清错误原因,为后续学习留下第一手资料。
2.通过几个月的积累,学生看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英语学习轨迹,找到差距和不足更能看到希望和自己的进步,在一定意义上克服了考试这一单一性评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大多数学生找到了自信。
3.通过学生间“学习档案袋”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写评语、对档案袋建设提意见或与学生进行口头和笔头的交流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良性师生关系的形成,更加有利于学生保持恒久的学习动力和健康成长。
4.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对于提高笔者的教学决策能力和教学效率也很有裨益,克服了以前一些简单重复的教学及课后辅导方法,能够静下心来给予学生更多有效的建议和指导。
三、课题研究小结
本次课题研究使笔者和学生们受益匪浅。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年时间,但亲历了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细节,对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有了具体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笔者的教育科研能力,更使笔者对英语教学有了新思路。这一次的尝试让笔者尝到了搞教育科研的甜头,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一直将着力点放在对学生课下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研究以及学生英语学习的客观评价上,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给予足够的关注,也让学生们认识到了总结、积累和反思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学会及时总结、反思和评价自己的英语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能力,学有活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笔者和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我们不断的尝试与摸索,本次课题顺利开展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也高兴地看到了有更多的学生学会了积累,学会了反思,课题实验班学生的成绩稳步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档案袋”日渐丰满并在初三毕业复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所有学生和笔者都深有感触。就连同组甚至其它学科的教师都非常感兴趣,在一定意义上说,“英语学习档案袋”的使用对学生其它科目的学习也起到了启发和促进作用。这些都是笔者乐于看到并一直在为之努力的。
四、后记
课题研究虽已结题,又迎来了一批新生,但笔者在英语教学中仍坚持让学生使用“学习档案袋”,想让课题研究的成果和积累下来的经验为更多的学生学习英语服好务。在笔者看来“学习档案袋”已经超出了作为评价手段的意义,它能教会学生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以新的视角看待英语学习和自己的进步,给家长和老师提供了欣赏和肯定学生的平台。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继续研究和探索英语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笔者将以此作为自己的教育追求,在英语教学这片热土上播种希望,收获幸福。
过去,初中英语教学强调的是死记硬背,过多的考虑英语成绩与英语语法学习效果,这是基础教学所不提倡的,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新课改关注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对基础知识能否扎实掌握,能否具备英语学习兴趣成为教学重点。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教师逐渐转变了传统观念,深入研究了语境教学法,在实践应用中,能够通过模仿训练使学生掌握到基本英语知识,并能不断进行反思与观察,但在教学指导上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下面将探讨一些常见问题,提出几点实践应用对策。
一、目前初中语法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的形式化严重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口语化与形式化严重,不对语法直接讲述,认为语法的过多学习将淡化学生思考,不能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就会出现如下一些现象:教师课堂上一味灌输,学生机械化模仿,被动听讲,从不注重对学生语言结构、语法规律的引导与讲述,即使学生能流利表达语句,但很快就会忘记,学生还是不能真正牢固掌握知识,很难保证语言学习的质量。
2.直接讲述的情况较多
让学生模仿训练以后,很多教师为了强化学生对语法的记忆会采取“先练习、后讲解”的套路,完成训练,教师马上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未能实现双向互动,单向传输知识很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这样的语言就变得生硬、僵化。进而出现了反复讲解语法的情况,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并运用知识。
3.训练缺少语境支撑
进行模仿式训练,不仅存在僵化的语言形式,更会使设计的目的性增强,出现了“为了训练而设计”的情况,将固定语境忽略了,很难找到语言的情感所在,描述一句话的时候确实真实性与直观性,不能使语言得到灵活运用。
二、语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实践
为使语境教学法的重要性更加直观的表现出来,本文以某初中初三年级语法课为例,以“if”作为真实条件语从句,探讨语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分析语境教学法是如何让学生感悟、探索知识的。
1.选择故事作为切入点
首先,以一个故事将语法主体切入。本节课的讲述已经快到圣诞节,为此,课本选取《A Wishing Well》为切入文章,引导学生熟读,将不懂的词句标记出来,随后要从文章中标出Mr. Wang, John,和Andy三个主人公的圣诞愿望。学生很多都标注了“if”条件状语句相关的句子,认为很难理解,真正感受到了“if”条件状语句。
2.通过游戏感悟语法含义
让学生深入对文章分析,猜测三个主人公圣诞愿望,设计接龙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尝试读出句子,由浅入深将文章内涵剖析出来。
例如:“If Mr. Wang sells a lot of used cars, he’ll receive a large year-end bonus. This is Mr. Wang’s first wish.What are they?”同时将图片展示出来,随后将主人公下一个愿望告诉学生。
“If he travels widely, he will probably meet a famous person. Who? Let’s guess.”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展示图片,结果往往会与学生内心答案有很大出入,扩展了学生思维,将教学的趣味性增强。
3.借助竞赛语境使用语法规则
要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尝试使用“归纳主导、演绎为辅”的方法,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增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大有裨益。引导学生猜测圣诞愿望,教师随后将正确答案公布,让学生选择一段即兴背诵,分组进行比拼,最后将“if”条件状语从句特征、规律总结出来,适当对学生进行点评。
4.在生活语境中运用语法规则
只有不断进行练习才能扎实掌握语言学习技能,使语言学习更加真实、灵活,具备生活化的语言能力。比如,在语法中,提问、建议、疑问句中会经常应用“if”条件状语从句,对学生语法规则掌握情况检验时,可以多设计一些符合生活实际的语法规则,与学生一起探讨并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上锻炼学生交际能力,加强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够的训练与培养,将综合技能与语法知识结合起来,使用任务教学法,领会并牢固掌握英语语法。
三、结束语
总之,语法在英语中充当基础作用,只有学习好语法才能为以后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对趣味性、目标性、符合学生内心需求的语法语境创设出来,使学生真正享受到趣味性语境教学带来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掌握语境学习规律,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在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初中教师都认真积极地完善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实践中体现新课标改革的精神。但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语法和词汇教学,下面我们针对词汇教学中的问题细节给出一些建议。
一、词汇教学应当分清主次
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师都秉承着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词汇这个思想,让学生不分主次地背诵默写所有出现的单词。这个动机没有错,可是英语学习的时间有限,词汇难易不同,学生素质也存在差异,这样不分轻重的举措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对他们的英语学业也没有过多的帮助,还可能使他们产生抵触的心理,不符合新课标改革的愿景。所以,在词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细节就是教师应当对出现的词汇进行主次疏导整理,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层次、有重点的教学。
二、重视词汇音标
很多初中教师在教授词汇读音时,往往会忽视读音的重要性,缺少音标和拼写之间的联系教学。初一是学习英语音标的重要时期,许多教师由于赶进度等原因,对音标教学往往采取一带而过的方式,有许多学生在初三的时候还靠着死记硬背,音标也不懂,费时低效,这样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符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跟读和模仿,还要将字母和音标相结合,让学生能听音写形,看形就会读。
三、词汇教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