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刻离不开信合的大力参与和顶力支持。农村经济要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投入,离不开信合的全面的服务,离不开广大农民对信合的充分理解和积极参与和支持。这的其中起着一种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方方面面形成一种内的合力,把其全部能量统一于“科学发展观”这个大轨道、大方向上来,群策群力,互相支援,信合事业才会稳固、健康、和谐、全面的持续向深层次支拓展,有充足的发展空间,信合“联系和谐社会的金融组带和桥梁”,就会更加稳固,有说服力,有影响力,有创造力。
那么怎样用胡书记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信合工作呢?笔者认为应该时时刻刻从自身实际去分析,从周围环境去操作,从创新中求活动从理念中求思路。
(一)从自身实际中去分析,在分析中找出不足努力以此为突破点,打开工作的局面。
“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怠”,打铁还须自身硬,这是一个硬道理。信合事业的向前发展,首先必须有一批实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丰富的人才,有过硬的资金实力,有一批优质高效的金融资产,有一批懂经营管理的干部,有一批和现代金融相配套的业务品种,信合事业经历曲折,大部分员工主要来自内部职工子女,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思想观念较差,在金融阵地上,由于信合品牌较弱,再加上其它社会政治因素的强迫,运行质量较差。中青年后备干部较少,业务品种单一,这些是直接制约其发展,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理论观念加以分析、逐步地改善。
(二)、从周围环境中去探付、找出发展的症结。
立足实际,面向周围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经验指导自己。经济的发展导改了广大农民有强烈的信贷欲望,因此加大信贷投放成为了可能。网络的迅猛发展为信合走上了业务高速公路。信合的品牌,由于国家政策支持,省联社组织的成立等正在逐步加强。这些都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信合发展提供了一种坚强有力的保障。这些都为用“科学空发展观”指导信合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三)、从创新理念中求活力,找出发展的思路。
一、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问题。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2、要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
3、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育系统工作的党员,学习完这篇重要的讲话后,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我觉得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这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教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发展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们要充分利用优越的学习条件,不断提高医学知识,自觉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第二,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价值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的灵魂,决定着一个人发展的大方向,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未来的岗位上,我们要不断发扬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尽最大努力照顾好每一个病人,让他们走出病魔的掌心,还健康与人民。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要不得半点马虎,这就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断落实精益求精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把工作做到位,把病人服侍好。
第三,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人被钱冲昏了头脑,追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作为医务工作者,在岗位中要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获取个人正当利益的同时,要考虑到人民的利益,要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要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结合。大学生就业,要服从祖国的安排,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由于历史政治等原因,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要有奉献精神,支援西部边远地区的发展,为那里的人民造福。
一、实践科学发展观,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意义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这个领域中,实事求是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对指导和推进职业教育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破解一些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职业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使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培养实用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好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社会层面上,中等职业教育一方面属于基础职业教育,是面向每一个有中高等技能需求的人的教育;另一方面属于高中阶段教育,是面向所有未成年人的教育。在学校层面上,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未成年人的学历与证书教育,是面向成年人择业培训的教育,也是面向所有人提高生活品质的教育。
正确认识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改革与创新。今后几年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为基本要求,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争取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保障事业发展的机制,同时,改革创新实现整体跨越,人才质量显著提高,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不断提升,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这些目标都要通过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来实现。
推动职业学校改革创新,目的是使职业学校办得更好。形势和发展迫使职业学校更新观念,推进“校企合作”,着力抓好内涵建设和管理。经过多年的积淀,我校的职业学校改革、创新已有了一定基础和条件。只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实事求是,大胆尝试和实践,就一定能把职业学校办好、办活、办出特色。
二、以人为本,客观认识职业教育价值观
1.职业教育的发展使教育的第一价值得到了提升。
以人为本,可简单理解为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为了一切人。就教育整体而言,只有关注人人、服务人人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现代教育对于教育对象的终极关怀应该是帮助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人们关注教育公平的焦点是让人人具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总理也指出:“只有人人接受教育,才能体现社会公平”。职业教育的存在和发展,能给人们提供比普通教育更加多样化的课程类型,使更多的人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整个教育“面向人人、服务人人”成为可能。在今后的终身学习体系中,职业教育将向所有人开放。职业教育和培训应能使所有群体的人都能入学,所有年龄层的人都能入学,它应该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这是以人为本的认识基点。
另一方面,如果教育无视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不关心人的就业,势必远离群众,远离实际。然而不能要求任何一级、任何一类的教育都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直接联系,须通过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和共同努力从总体上满足人和社会的各种需求。国内外的经验证明,职业教育是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掌握职业能力是使人掌握的基础知识具有意义和富有动力的条件,这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基础。
还有,促使人的心灵觉醒,使学习者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和自觉融入社会的意识,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目标,其他目标都应该首先保证核心目标的实现并围绕核心目标展开。大量事实证明,职业教育把一部分在基础教育阶段遭遇“学业失败”的青少年导向“学业成功”,使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由此可知,职业教育的存在和发展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具有何等重要的价值。我国的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早就认为:“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只能是改良艺徒培训,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而人们也在大量的职业教育实践中发现,结合职业场景和工作实践实行全面素质教育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职业教育在这一方面比普通教育具有明显优势。这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目标。
通过上述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说明“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观运用于教育领域是可以把握的,职业教育的存在和发展能有效提升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
2.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人为本价值观指导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职教工作者要树立基本信念:相信人人有才。目前多数职业技术学校的新生构成比较复杂,其中相当部分是中考或高考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但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商低下,也许是因为比较贪玩,不够努力;也许是因为相关背景不理想造成了学习成绩落后;也许是其他原因造成了这一次升学考试的失误;更多的是在单一学业评价标准之下无从扬长避短而屡遭学业失败。职教工作者的责任是及时发现并珍惜存在于他们身上的个性特长和潜在的学习能力,充分相信这些特长和潜力能够被开发。只有相信人人有才,职教工作者才有可能对全体学生富有爱心和信心,才能真诚地欢迎基础、背景、个性、志趣相异的“各色人等”,而不把参差不齐的生源现象看成是短期的、权宜的情况,更不能看成是无奈的现实。
其次,职教工作者要知道职业教育的首要使命:帮助人人成人。职业学校一方面要为每个人创造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促进每个人不断增强自觉接受社会运行规则约束的意识,成为合格公民。“成人”是指成为“社会人”。“社会人”的应有品质不仅是遵纪守法,还应包括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包括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能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能有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在劳动力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企业录用人才不会只以技能高低为标准,而十分看重应聘者的全面素质,甚至首先被考察的是非专业能力。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懂得“学做人重于学做事”的道理,让他们在学做事的过程中不断地学做人。从提高学习效果的角度考虑问题,职业技术学校也必须把“成人”要求放在首位,因为获得良好学习成果的前提是学习者愿意接受和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和帮助,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感觉和兴趣,树立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考察和对待职业教育的价值,能够使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职业教育,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更有效地办好职业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在我国职业教育现阶段的发展进程中,观念和制度创新比增加经费投入更重要、更紧迫,也更有效。
三、职业教育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职业教育已经进入重要的转型期,一是办学规模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并将继续扩大;二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主题;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模式改革已经成为最为紧迫的任务。这是职业教育的阶段性特征。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以更大的勇气,更新的理念,更有力的举措,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深化改革创新。一方面要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进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建设,努力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另一方面,推进教学环境、专业设置、教材应用、教学方式、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等关键环节创新,进一步形成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激发办学活力。
改革四个模式。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动教产合作、校企合作办学,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规模化、集团化和园区化发展,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要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来研究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切实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要特别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顶岗实习,如设岗见习、找岗实习、顶岗实习、创岗见习等。改革职业教育评价模式,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
创新六个关键环节。一是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环境、实训环境和教室环境。要把工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优秀工业文化进校园、优秀企业文化进课堂。重点建设科学合理、先进实用、设施配套的现代化技能教室、实训教室和工厂化教学环境。二是创新专业设置,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企业用人需要和国家颁布的职业岗位,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重点建设面向现代农牧业、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精品专业,加强贴近区域产业,尤其是民族文化艺术、民间工艺等领域的特色专业建设。三是创新教材应用,依照国家教学计划,教材内容对接职业岗位标准。针对岗位技能要求的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四是创新教学方式,推进讨论式、探究式、协作式和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过程导向。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建立项目库、案例库,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的实操性。五是创新队伍建设,改革教师评聘机制和考核标准,研究制定聘用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六是创新管理制度,建立多方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或咨询委员会等决策机制,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构,加强学校各项基础制度的建设。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能力已经具备,下一步的重点是实现规模能力和质量能力的协调发展。提高质量需要全方位加强各个环节工作。其中,德育工作是首位,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师队伍是关键,办学条件是基础,管理制度是保障。我们必须在各个环节下大力气解决突出问题,最终达到三个目标:一是使学生具备两种能力,即就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二是使学生获得两个证书,即学历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三是使学校做出两大贡献,即为国家产业发展做出贡献,为改善民生做出贡献。
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订《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行动计划将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坚持立足全局、服务产业,问题入手、重在行动,近期突破、服务长远,宏观布局、推进试点,强化保障、重视评估,实施好“十项计划”,在改革创新中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四、实现科学发展,要统筹兼顾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发展要讲究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的方法是要统筹兼顾。统筹就是把各个工作因素都考虑进去,配置好人力物力财力,抓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兼顾。但不是平均用力,平均用力事倍功半。
第一,科学发展关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以本,我们重视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强调每一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世纪伟人dxp同志一生奋斗,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事业,他的一句深情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道出了有志于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人士的心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要克服极端的个人主义,更多地为他人着想,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中去,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问题。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2、要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
3、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育系统工作的党员,学习完这篇重要的讲话后,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我觉得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这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教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回顾我所的历史,我深有感触,能否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 在我进所前,我所曾经有过令人骄傲的辉煌。建所之初,我所的实力在全国农科院情报系统中居于前列。我进所时,我所已经从高峰开始回落,我亲身经历了情报所从下坡到谷底,在谷底挣扎,再努力地上坡的过程。什么是影响情报所发展的内因呢?我认为情报所发展滞后首先在于思想落后于时代的进步。以前情报所敢为人先,做了许多国内同行没有做过的事。后来遭遇了一些挫折,思想趋于保守,没有找出通过发展克服困难的办法,实践证明靠守是没有出路的。其次,在坚持科学发展上走了弯路。办刊方向不适应现实需求,失去了发展的时机。开发思路没有很好地结合自身优势,原有的开发模式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又无法形成新的开发手段和模式。对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建设重视不够、投入太少。这样我所逐渐迷失去了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优势,所以才走了多年的下坡路。好在穷则思变,我所从调整办刊方向入手,逐渐走出了迷局,重新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这里的关键是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
现在我所的发展上了一个台阶,但不能忘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上是如此,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靠死守的话再辉煌的事业也守不住,更谈不上去创造更大的辉煌。因此,我们要长期坚持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认为当前我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定位。我所定位于从事农业科技信息收集、研究与服务的专业机构,担负着为全省农业科研和生产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职能。本质上讲我所是一个专业的信息服务机构,要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着重解决好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服务的内容、方式要因时而变,因地制宜。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我所来说,人力资源与其他各种资源相比,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和保持我所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是关系到我所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所里要舍得投入,并且长抓不懈。要在所内形成重视、关心、爱护人才的氛围,合理使用各种人才,使得人尽其才。要敢于提拔重用表现突出的青年人才,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团队,并且利用各种手段提高核心团队的战斗力。
正文:职工综合素质是指人们在思想、知识、才能等方面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一定的思想观念、知识技术、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身体状况等在行动上的综合反映。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活动,认真剖析大胆实践,充分发挥企业职能部门的教育、培训、维护功能,全面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培养一支思想观念新、业务技能精、敬业精神强的科技型、学习型、创新型职工队伍,是永葆企业生命力的重要举措。
一、从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入手,着力打造高品德的职工队伍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同职工群众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也在不断增多,职工思想认识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会逐渐显露出来,有些可能会引起职工的思想波动和心理失衡,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加。因此,要化解各种矛盾,消除不稳定的因素,就必须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做好职工思想素质的政治工作。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就必须要研究职工所关心的问题,要在分析职工思想状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企业科学发展,通过文化整合、自我调控、环境影响、舆论引导、真情感动等措施,使职工排除心理障碍,化解心理矛盾,保持心理平衡。运用专题讲座和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学习,带领广大职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与企业共渡难关。
1、注重文化整合。企业要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职工心理调适过程中的影响、同化和整合作用,从而使职工开阔视野、顺应趋势、调整心态、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中。
2、注重自我调控。职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思想反映,都可以从他们所从事的各种具体活动中找到依据。因此,我们要不断研究职工思想变化的规律性,引导职工进行心理的自我调控。主要是把握思想脉博及时抑制职工的消极情绪、情感,消除工作中的单调乏味,保持职工对工作的兴趣,让职工循序渐进地工作。
3、优化企业环境。职工心理不仅会受信仰、信念、理想、需要、动机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受社会环境、企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的企业环境对职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良好的企业环境会使企业职工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而不良的企业环境会使职工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企业通过正确的舆论、良好的风气、规范的要求对职工进行长期的影响,使职工逐渐适应群体的要求,促进职工个体行为与群体趋向保持一致。
4、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必然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势必会让他们产生心理矛盾,发生思想上的混乱。而正确健康的舆论可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深入职工群众当中,对职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给予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对职工存在的热点、疑点和焦点问题进行解难释疑,从而为职工创造一种理通气顺的外部环境。
5、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把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同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民利统一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要做到了解人、关心人,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在对职工因利益受损和生活困难时所产生的不满情绪给予及时疏导的同时,更要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要特别重视做好弱势群体的思想工作,形成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同步,"输血"与"造血"并举,一时帮扶和经常帮扶共济,工会帮扶和社会帮扶结合的全方位送温暖工作的格局。
二、从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入手,积极胜任本职工作
当前,科学文化素质是衡量人素质高低的基本尺度,只有掌握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才能干好本职工作,才有资格成为现代企业的主力军。因此,必须一方面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一方面加强职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培养一部分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能力和管理人才。
1、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以提高职工素质为主线,发挥职工群众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等活动,营造学习氛围,搭建学习平台,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
2、创建“职工书屋”。加大工会文化事业投入,办好工会图书室与阅览室,推进“职工书屋”建设。积极组织指导各基层分会开展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职工的文化活动。
3、开展技术培训练兵比武活动。注重培养一线所需人才,开展多形式、多门类、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组织职工学习先进技术,挖掘企业潜力,积极开展“咱们工会有作为、咱们工人有力量”劳动竞赛活动,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从提高职工培训工作入手,最大限度发挥职工内存潜力
职工培训是工会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职工培训如何创造积极明显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在培训的理念、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
1、职工培训的观念要创新。必须转变职工培训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观念,而要树立起职工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是可以使企业获得长期综合收益的行为,其重要性比企业看得见的厂房投资、设备投资更为重要。
2、职工培训的方式要创新。必须改变你说我听,课后考试的传统培训模式。这种老化的方式导致参加培训的职工对培训缺乏兴趣,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职工培训方式上,要体现出层次性、多样性,要拉开梯度,采用不同性质的、不同水平的培训。要灵活、生动、活泼,易于被职工接受。要紧密联系实际,形成双方良性互动。
3、职工培训计划要有创新。在注重针对性的前提下,必须体现出系统性和前瞻性。职工培训不仅仅是为了目前的需要,更要考虑将来的长远发展。要根据企业现状及目标,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发展计划。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制定具体多样的培训主题,在培训的内容上体现不同的深度。制定涵盖企业所有职工的、持续的、经常性的培训机制。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200-02
人事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并按照有关规定和方法组成专卷专册,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以备查考的原始材料,是组织人事部门“历史地、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必要手段,是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1]。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充分体现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和要求,更好地为人事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已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
一、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人事档案工作虽然在材料收集、档案整理、规章制度的执行、计算机的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管理机制、管理方法、队伍建设及现代化科技手段的使用上,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没有与时俱进
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事档案管理“计划”色彩浓厚,还是沿用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计划管理”为核心的控制性管理模式,“仍保留着‘政治活动性’痕迹,局限于‘管理性’的狭小空间”[2]。多年来,我们更多地强调档案内容的保密性,局限于“看堆式”的管理,使档案管理处于封闭状态,缺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忽视了人事档案为社会服务的根本目的,忽视了它的利用性,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已明显滞后于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
(二)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更新,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已得到普遍应用,信息化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有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有的单位只是把个人信息、档案目录输入计算机,资料检索等仍习惯用手工操作,无纸化阅档基本没有实施,降低了工作效率,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发案卷内在的信息值,这样既不利于提升档案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也没有足够的手段和时间开发案卷内在的信息值。
(三)人事档案收集范围无法满足时代需要
目前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过分“行政”化,形式主义的东西多,实质性内容少,反映“德”的材料比较多,反映个人“能”、“绩”等方面的材料少,多是侧重于收集个人历史材料、政治表现、思想面貌等方面的内容,对个人的评价往往流于格式化和公式化,千人一面,真实性差,无法体现出个人真实的德、能、勤、绩综合素质情况,经常出现以思想觉悟代替能力、以政治表现代替业绩的状况,直接后果是不能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参考与依据作用,用人单位对个人信息的获取不完整、不真实,从而也就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一个人的实际面貌,不能满足社会对人事档案的新需求。
(四)流动人员档案无法实现跟踪管理
一是存在管理盲区。在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情况下,很多单位由于看中人才的工作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办理人才引进时都采用重新建档的办法,重新“录用”人才,不再受人事档案的制约。部分单位在招聘人员时,擅自截留所聘人员档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成为新的管理盲区。二是人档脱节。部分流动人员只将人事档案挂留在档案管理部门,人事部门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档案材料更是难以收集。一些求职者因为缺乏“档案意识”,将档案遗弃在人才市场或置自己的人事档案于不顾,造成人档分离,弃档、“死”档和无档现象常有发生。
(五)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致策性很强的工作,而且还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不少问题往往是由于管理人员缺乏专门业务训练,业务不精,加之人员变换过于频繁,以致没有一支稳定的专业队伍。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兼职多,没有精力和时间从事管理工作,疲于应付日常事务,更谈不上参加档案业务学习以提高业务素质。因此,现阶段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尚不能适应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
二、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革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更新人事档案的内容,赋予人事档案新的面貌,使人事档案管理与人事制度变革趋势相适应,才能将旧有人事档案逐步过渡为新型人才档案,为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提供服务,为用人单位考核、录用人才提供保障,才能使人事档案焕发新的活力。
(一)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意识
在人事档案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进一步改进档案管理的方法,有新的发展与突破。“人力资源管理知人、选人、用人、留人、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人事档案信息的提供”[3]。一方面,人事档案管理要努力克服“政治本位”,以满足档案相对人的需要和促进他们的发展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事档案工作从传统的封闭式、守摊式的管理模式中转变过来,积极主动的发挥人事档案信息的作用,做到“死档”活用,使人事档案更好地为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加速人才培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信息支持。另一方面,积极主动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根据结构性调整、任用配置等中心任务,积极提供人事档案信息。如在机构人员调整、定岗定员工作中提供人员现状情况、综合信息、统计信息;在进行人员规划和预测时,提供人员预测情况、分析信息等,把对人事档案实体――物的管理与对人的服务统一起来,为培养、开发和选拔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用现代化手段管理人事档案,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档案管理信息化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延长人事档案寿命的目的。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强人事档案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是推动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各项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办公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决策、人才预测、宏观调控、微观管理等工作,将更多地依赖于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的建设。把所有能进入信息系统的内容全部输入计算机,运用电子办公软件系统进行自动编目、自动检索、自动统计、档案借阅自动管理,建立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等等,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快速、便捷地查询各类人员的档案信息,制作各类人员登记表、统计表册,还可以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快速统计、分析,为人事决策提供方便、系统的服务,使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开发利用。
(三)改进完善人事档案的结构与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人事档案在收集鉴别与归档工作中,特别在现阶段要根据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信息的需要,重点收集补充反映干部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学识水平、工作实绩等方面的材料。一是建立个人工作业绩档案,及时将个人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参与重大活动和项目的表现及成果等业绩资料收入档案;二是突出能力描述。重点收集个人论著论文目录、专业技术水平、资质能力及再教育等个人资料,充分展示人才的动态发展过程;三是要充实考核内容。按照专业人才由行业和市场认定的标准,完善人才社会认可度内容,如实反映人才所处层次和专业水准。在收集补充材料的过程中,既要收集个人成绩、优点方面的材料,也要收集个人缺点、失误乃至违法乱纪方面的材料;既要收集上级对个人的评语、鉴定,也要收集专家的评价和群众的反映。只有这样,人事档案才会“全而实”,而不是“少而空”,才能为用人单位提供参考。
(四)加强流动人员档案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服务机构
首先应明确人事档案管理是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由于流动人员大部是辞职、辞退、脱离原单位或没有工作单位的人员,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因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实行社会化管理,管理可由整合后的国家人力资源部门主管的社会化人才档案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进行。通过在各区域成立人力资源部门所属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形成统一的国家人事档案网,人事档案由该中心统一管理,人事档案在各级人事档案中心流动、转递,个人所在单位负责其在岗期间所形成的人事档案材料,定期交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归档。这样既可以减少弃档、“死”档和无档现象的出现,又可以实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有序管理和档案资源共享。
(五)注重培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素质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保密性和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爱岗敬业的人事档案管理队伍。要提高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素质,一是抓基础。要精选配强管档人员,选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心档案工作,熟悉计算机操作的专(兼)职管档人员。要结合目标管理及年度工作考核,定期对管档人员进行考核鉴定。在保持档案管理队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那些考核不称职的要及时进行调整,保证档案管理队伍素质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二是抓培训。要重视管档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工作,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在岗人员要定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鼓励其参加档案系统举办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通过加强系统间的业务交流,不断更新知识、拓展视野,提高技能;三是抓教育。要加强管档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使管档人员具有不厌其烦、跟“踪”追“迹”的工作作风,善辨真伪、去伪存真的认真态度,默默无闻、甘当螺丝钉的奉献精神;四是从政治上、待遇上关心管档人员的培养和成长。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从整体上提高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人事制度改革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就是要紧紧把握住时代变革的脉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运用新技术、新思维来丰富和完善管理服务手段,以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挖掘人才、促进人才的流动为己任,真正实现把我国的人口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源的目的,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动力促进。
参考文献:
[1]王法雄,人事档案管理概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22.
[2]曹红梅,人事档案管理应与时俱进,甘肃科技,2005(12).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思维性质的学科,观察是进行思维活动的一个窗口,是接触现实世界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最直接的一种方法,也是形成和发现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以往教学中,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学生积极参与的几率小,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直观图形、实物观察和实际操作,借助视觉、触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是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有序、认真、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形成直观的形象,观察变化,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直观认识来表达和交流观察到的信息,从而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直观形象,建立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先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1)长方体有几个面?(2)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3)面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怎样?(4)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怎样?(5)长方体有几条棱?根据长度可以把棱分成几组?(6)每几条棱相交于一点?(7)长方体有几个顶点?以上这些长方体的特征,都是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观察目标,通过观察、交流、探究而获得的。明确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大小形状、位置关系的特征,长方体的空间直观表象在学生的大脑中就初步形成了,如此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在实践操作中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空间感知依赖于操作活动,这是由“空间与图形”知识内容的特点决定的。在教学中,要把操作活动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空间感知,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打好基础。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学生摸圆感知后,让学生尝试画圆,再引导学生剪圆、反复对折,在观察、交流中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且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最后再演示“羊吃草”等精彩课件,让圆心、半径、直径等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得以直观展示,让学生的探究结果更形象,更明确,在实践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现实生活的感知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选取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人们与周围环境中形态各异的事物接触,因此空间观念的形成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学生的生活实际是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培养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当学生认识了平移与旋转现象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我设计了三个教学内容:1.请学生回想一下在他们的生活中,曾经做过、玩过、看过的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属于平移和旋转。2.教师搜集了生活中一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判断。3.请一个学生表演打开教室的(能左右移动)玻璃窗,全体学生一起做动作来体验平移与旋转的区别。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再一次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用手中的物品做出一个平移的动作,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来理解平移,有助于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在现实生活的感知中培养空间观念。
四、强化应用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一、出发点: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实现群众利益。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办好群众的事情,实现群众的利益。这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我们立党、立国、执政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着力点:克服形式主义、,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当前,影响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突出问题,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危害最大、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是形式主义、。因此,作风建设的着力点在于治理形式主义、,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的,自觉地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不盲目攀比;要深入实际,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搞花架子;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
三、根本点:坚持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的有机结合。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既要着眼于思想教育,更要着眼于制度建设,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有效作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风气。抓好了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的有机结合,也就抓住了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加强政治修养,锻炼意志品质,提高精神境界,保持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筑牢抵制各种不良作风的思想长城。要通过制度设计、制度创新来有效规范党政机关公职人员的行为,与时俱进地建立和完善包括科学决策制度、**监督制度、依法行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在内的制度体系,完善政务公开、**评议、质询听证等**形式,将权力运行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
四、关键点:把好选人用人关。作风的优良,说到底,要靠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言行来体现和发扬。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对作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把好选人用人关,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关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通过制度保证,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勤政为民、。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形成奋发有为、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浓厚氛围,保证科学发展观在干部队伍中牢固树立起来、真正落实下去。
五、评价点: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信任度、支持度为衡量尺度。作风建设的成效如何,人民群众说了算。因此,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信任度、支持度是作风建设成效的根本评价点和衡量尺度。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想提高在人民群众中的满意度、信任度、支持度,就必须作好五件事:诚实守信,办好人民委托的事;全心全意,办好人民急需的事;公道正派,办好人民关注的事;求真务实,办好人民普遍得实惠的事;勇于创新,办好人民长期受益的事。对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如偏远山区的架电修路、下岗工人的就业安置、粮食补贴直补到户、进城民工的工资拖欠和子女入学等问题,我们要想尽办法及时解决,使群众有“雪中送炭”般的幸福感。同时,要突出以人为本,做好“五个统筹”,既解决好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又解决好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问题;既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又解决好城镇职工的就业安置问题。在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上,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总之,要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惠及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