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地理知识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等高线定义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判断地图反应内容详略:
一般来说,比例尺越大,等高距越小,对地形反映得越为详尽。
2.判读等高线数值给与计算:
⑴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存在三种可能(相等或大于、小于一个等高距);
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如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等高线,则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⑵有关等高线图的计算问题
①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
②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 0.6℃/100米)可以计算出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H相/100×0.6。
③坡度计算:在考查能否修建梯田时,常用到坡度计算,如果坡度大于25°时就不能修建梯田,公式tanα=h/L,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求出;L为两点间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算出;α为坡度可由h/L的值,再从数学三角函数表中查出。
④打井深度计算:通过等高线和等潜水线计算至少要打多深井才能出水
h=a-b,h为井深,a为等高线值,b为等潜水线
⑤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
ⅰ陡崖顶部的高度(海拨高度)H顶,其公式为:a≤H顶<a+d(< span>其中a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的最大值,d为等高距),如图1-2中陡崖D处顶部的海拔高度为500米≤H顶<600米。
ⅱ陡崖底部的高度(海拔高度)H底,其公式为:b-d<h< span>顶≤b(其中b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的最小值,d为等高距),如上图中1-2陡崖D处底部的海拔高度为200米<h< span>底≤300米。
ⅲ陡崖的相对高度为H,其公式为:(n-1)d≤H<(n+1)d(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如右图中陡崖D的相对高度为200米≤H<400米。
(3)判读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1)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则坡度越缓。(2) 通视问题:在同一等高线图上,若某坡 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站在山顶能看到山麓,通视状况良好;反之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疏,低处密,则为凸坡,站在山顶看不到山麓,通视状况不佳。一句话: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
(4)判读山脉走向和水流方向:
(1)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可判断某些地形的走向,如山脉走向。
(2)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
(5)判断地形
①判断局部地形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如图A 为山顶,图B 处为盆地。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表示山脊;也叫分水岭(凸低为高”的原则)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表示山谷,也叫集水线,(凸高为低处的原则);若多条等高线重叠一处,则该地形为悬崖、峭壁。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若一个方向是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垂直于它的另一个方向是由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则该地为鞍部(鞍部是在山脊的最低处,或山谷的最高处)。
②判断大地形: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③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三、综合应用:
“点”“线”“面”的选择
选“点”
①确定水库和坝址的位置: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坝址应在河流流出洼地或小盆地河道最窄的峡谷地段,地质构造为向斜的地区,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②气象站: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③疗养院: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④港口:应选择避风的海湾,且要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选“线”
①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较好。隧道的修建应选择在地质构造为背斜的地区,安全性较好。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②引水线:关键是应从地势高处向低处流。
③输油管线: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
选“面”
①工业区: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化工厂、炼油厂等既污染水源,又污染大气,所以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的下风向或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产生固体废气物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并且也要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建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工业区应建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的地区。
②居民 区: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
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河流流向
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土地利用类型
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建筑用地多在平原和河湖、交通线附近。
几个等高线问题
01坡度问题
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02通视问题
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03地形剖面图的读图方法
起点、终点、高点、低点的海拨高度,其次为坡度的变化。
04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05等高线与地形状态
山脊——等高线向海拨低处突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突出处为高值区),山谷——等高线向海拨高处突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06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差值计算公式)(n-1)d≤h<(n+1)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 d表示等高距)。
07引水线路
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08交通线路选择
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09水库
①.选在河流;②坝址——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坝高——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⑤坝长——工程量的大小。
10水系特征
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11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12农业规划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3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
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4地形特征的描述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5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
物质
世界。
2.天体
(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最基本的天体是
恒星
和
星云。
宇宙物质
组成(举例)
特点
恒星
炽热气体
质量
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
星云
气体和尘埃
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行星
金星、地球等
绕恒星公转,质量小,不发光
卫星
月球
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
流星体
尘粒、固体块
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
彗星
冰物质
绕太阳呈周期性运行,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
云雾
状的外表;背向太阳的一面有一条扫帚状的彗尾
(2)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特别提醒: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
吸引
、相互
绕转
,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
天体系统
组成
特别说明
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太阳系
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银河系
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
河外星系
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
数以亿计
总星系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
(4)层次结构示意图
4.
行星(地球的普通性)
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1)
结构特征:与太阳系其它行星有许多相似之处(体积、质量、密度、组成物质等都不特别)
(2)
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5.
地球的特殊性
(1)地球是目前能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
条件
原因
影响
外部条件
安全的
宇宙环境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中行星都可能存在生命
稳定的
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自身条件
适宜的
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
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
适合生物
呼吸的
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原始大气的演化
有液态
的水
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形成海洋
6.
月相
口诀:上上上西西
下下下东东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对地球的影响
(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核聚变
反应。
(2)对地球影响:a
.直接为地表提供光和热资源
b.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c.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太阳能的利用、煤和石油资源)
2.
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
厚度增大,亮度减小
温度增大,密度减小
大气层
日冕
光球
(1)概念:太阳_________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耀斑
11
(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_______层、B色球层和C_______层。
(3)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C层上为太阳黑子、B层上为_____,其周期平均约为_____年。
(4)太阳活动现象: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日冕物质抛射)
(5)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日冕物质抛射
;
(6)影响:a.导致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b.产生“磁暴”现象,导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甚至使信鸽迷路
c.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d.对天气、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诱发地震、水旱灾害)
(7)影响太阳辐射分布因素:纬度(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地形(由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天气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1.地球的历史:约有
46亿
年。
2.认识途径:研究
地层
是最主要途径。
3.地层(1)含义:具有
时间顺序
的层状岩石。
(2)沉积地层特点:a.具有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b.常含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生物遗体或遗迹。
(3)分布规律:分布规律:①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
相同
或者
相似
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
低级
、越
简单
生物的化石。
(4)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4.地质年代表
(1)含义: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
宙、代、纪
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表
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
5.41
亿年,包含
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约占地球历史的90%。
(2)演化特点
①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
有氧环境。
②生物演化:冥古宙(只有有机质,无生命);太古宙(出现蓝细菌等原核生物);元古宙(蓝细菌大爆发,出现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③地质矿产:重要的金属矿产
成矿
时期。
2.古生代
(1)时间:距今
5.41
亿年—
2.52
亿年,可分为早古生代(包括
寒武纪
、
奥陶纪
、
志留纪
)和晚古生代(包括
泥盆纪
、
石炭纪
、
二叠纪
)。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地壳
运动剧烈
,形成
联合古陆。
②生物演化:
生物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动物
海洋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植物
陆上低等植物
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
③地质矿产:晚古生代是重要的
成煤
期。
3.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
(1)时间:距今2.52亿年—6
600万年,分为
三叠纪
、
侏罗纪
和
白垩纪。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
板块
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震波
(1)含义:地震的能量以
波动
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2)类型和特点:
类型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共同特点
纵波(P波)
较
快
在
固
体、液体和
气
体中均能传播
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不同;
横波(S波)
较
慢
只能在
固
体中传播
(3)应用:获得地球内部
物质
和
结构状况
的主要依据。
2.地球的内部圈层
(1)一个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
(2)两个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3)三个主要圈层:
地壳
、地幔和
地核。
位置范围
地震波传播特点
特点
地壳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
固
体外壳
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比较
稳定
;到了莫霍面,传播速度突然
增加
地壳厚度变化规律: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
厚
;海拔越低,地壳越
薄。
地幔
地球内部介于
地壳
和
地核
之间的圈层,在
莫霍界面
以下到
古登堡界面
以上
能传播
横波
①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
铁
、
镁
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含量逐渐
增加
;②分为上地幔和
下地幔,上地幔上部的
软流
层,是
岩浆
主要发源地
地核
地球的
核心
部分,即
古登堡界面所包围的球体
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波
①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
铁
和
镍。
②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
液态
或
熔融
状态
3.
岩石圈:
地壳
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都由
岩石
组成,合称岩石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组成:大气圈、
水
圈和生物圈,对应要素是大气、
水体
和
生物。
4.
大气圈
(1)组成:包裹地球的
气体
层,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密度变化特点:
①近地面的大气密度
大。
②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迅速
减少
。
③在2000—3000千米高空,与
星际
空间情况很接近,视为大气圈的
上界。
(3)出现各种天气现象(风、云、雨、雪等)
5.
水圈(地表和近地表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1)组成: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2)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主体)、
陆地
水、大气水和
生物
水。
(3)陆地水:①陆地水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②分为
地表
水和地下水。
6.
生物圈(最活跃的圈层)
(1)
含义: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
的总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课程都逃不了思考这个关卡。要想学好高中地理,个人思考是少不了的,对课程的思考、对内容的思考、对问题的思考,都是学习高中地理的思考方向。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才能把被动变成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从自己出发,去努力地理解和记忆高中的地理,也才能使他们对地理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和透彻。
2.主动总结
思考之后,便是总结。而高中地理的总结又显得尤为重要,个人的总结既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又是对知识的一种升华,在总结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在总结中才能看到自己是否真正地学到了知识。高中地理既是社会科学的延伸,又是自然科学的补充,只有在总结中才能使自己在思维上的想象有了载体,也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在学习后更加具体、更加直观。
二、方法篇
1.文理区分
高中地理由于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汇点,所以它有自身的特殊性,换句话说就是文理交融,也就是具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同时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性。人教版的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也就是必修一,其中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这些属于理科内容。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应该用理科的逻辑性与严密性进行分析与思考,同时按照理科的学习方法去练习,以便能够加强对这些知识的融合与记忆。在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也就是高中地理必修二和必修三,这些属于文科内容,在没学习这些内容时,应该在有了自己观点和认识之后以记忆为主,把握书本知识的脉络和走向,以达到在学习中记忆,做到轻松地学习高中地理知识。
2.实际与理论结合
生活就是地理,地理同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高中地理在某些方面就是来源于生活,因此,与生活的联系也是非常紧密。众所周知,任何课程的学习都有其一定的路线与规则,地理的学习也不外乎其中,首先便是眼睛直观地看到某种现象,进而寻找现象的起因再进行分析,最后就是验证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进而推广展开。高中地理学科的实用性极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有所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反过来说,也就是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学习,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地理学习中要联系实际,努力地将其融入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感到我们所学的地理非常实用而且非常有趣。在拥有学习兴趣之后,我们难道还怕学不好具有生活气息的高中地理吗?
3.图与文的结合
何为地理?那就是“地”和“理”。“地”就必有图,而图是高中地理学习必有的一个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图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学习高中地理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能够运用图来完成“理”,是一个很重要,同时也是一个必须学习的手段。以图来记忆和认识高中地理知识是现在看来最准确和最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极其杂乱,但这些知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所有的知识都有其相应的图来解析。所以在学习高中地理时,一定要做到看书和看图相结合,做到由知识点能想起图,由图能够联想到知识,从而达到图文结合的目的,能够认识和理解以及掌握记忆高中地理所学的知识以及地理规律和原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要求在进行教学时,教学工作者应做到教和学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彼此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获得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学习方式的掌握情况,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内容。此外,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新的教育理念,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进行地理教学,使地理课堂形成学习氛围浓厚、气氛活跃、人人参与的新型教学环境。
一、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地理在高中学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多数学生都认为地理是文科内容中的一种,然而地理其实是介于理科和文科之间的一门学科,如进行地球运动教学时,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是面与面的夹角,这就需要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地理知识进行联系;在进行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时,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同时对近地面的风进行作用,当三种力的合力为零时,等压线和风向斜交,则和物理学科的知识产生关联。所以将地理单纯的划分到理科或者是文科中都是不确切的。古代人夸奖一个人学识渊博通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可见古代人对地理知识也是十分重视的,风水学则是对人们所生活的地球进行研究而产生的学问,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地理学科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趣味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二、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导入趣味课程
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应按照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对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将地理教学的内容导入其中。教师可以利用具有趣味性的地理导言,在教学初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地理课堂教学打下愉快、轻松的教学基础,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实现教学的目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导入趣味课程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教师可以导入“地理之最”的内容,在进行《海洋地理》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有多深?叫什么名字?等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开展趣味课堂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和地理知识有着直接联系的,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可以将现实生活内容与地理知识进行联系。比如教师在讲解《旅游地理》时,教师可以对我国每个省的一些著名旅游景点进行介绍,帮助学生进行每个省的省会和形状的掌握和了解。如陕西省的形状类似兵马俑,而陕西省省会西安是秦始皇兵马俑的所在地,使学生不用死记硬背也能记住各省的省会和形状。在教学中,教师应护理学生积极的开动脑筋,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加地理知识学习的趣味程度。
(三)融入多媒体技术
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图片和声音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将无法用图片和语言进行讲解的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表达。所以为了使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趣味性得到增加,教师应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利用,将一些动态动作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如在进行《海洋地理》中洋流运动讲解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教材中的无法运动的洋流运动图片进行处理,使洋流动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洋流运动轨迹进行理解,对这一地理知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四)进行趣味课堂练习和总结
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是帮助巩固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然而学生却不太接受。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应进行趣味练习,例如开展地理知识竞赛,使学生在比赛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较机械性的进行笔头知识巩固的效果更佳显著。利用这样的练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地理知识,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趣味总结的方法进行课堂总结,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对课堂内容进行口头总结,或者是采用顺口溜等形式对课堂进行总结。这样的总结方式可以加大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将趣味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是利用一系列的方法对高中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进行充分的激发,使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被动学习地位将主动学习转变,从而爱上地理,会学地理,学好地理。并且利用以上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情感观,能够更加爱护和关注周围的环境,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热爱生存的土地。
参考文献:
张洪.浅谈“问题式教学”如何优化使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中国文房四宝,2013,(4):58-58.
贾敏.高中地理趣味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未来英才,2013,(24):8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02
地理是初中就已经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初中地理的知识体系较之高中地理的知识体系更为清晰,并且初中地理的教材中知识点的内容涉及不多,大多数是风土人情和资源情况。而高中地理的教材内容则是直接从宇宙开始,深入探究地理知识,其中包括大气、地质等多种层次的问题,知识点繁杂,并且连贯性不强,尤其是地理现象产生的原理很复杂,因此高中生多会认为高中地理的知识点繁杂难懂,难以学习。
一、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只有有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才会有想要学习的欲望。现如今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量重、课业量也比较大,因而如果学生想要沿袭初中学习地理的死记硬背的方法,那么显然是不科学的,并不利于地理方面的学习。这个时候,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气候类型复杂,地理知识所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教师想要直接的进行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困惑。甚至学生会觉得复杂,难以入手。那么教师就可以采用导入实际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中国的动物种类入手,根据动物所处的环境及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地理现象的探究。或者结合典型的水果在不同地界的品种,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哈密瓜在吐鲁番生长味道会更甜,是由于昼夜温差,这样更容易深入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师通过相关地理的歌曲、影片导入,让学生更容易,也更直观的通过歌曲联想和欣赏影片中壮丽的地理风貌的方式,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简单的课堂导入就会使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再适当的添加疑问,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在地理教材上寻找答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查找知识点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梳理地理的知识体系与理论框架
想要帮助学生扩大高中地理的知识面,更直观的学习高中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教师首先必须要确保自己的专业素质过硬,除了熟知必要的地理宏观知识外,还应该详尽细致的把握高中地理教材的全部内容,同时需要多阅读地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做到学生提出的问题,答案解释了然于胸。然后再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以理带人,引导学生学习地理。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地理各个知识点的具体特点,整理出地理的知识体系,以宏观带动微观发展,让学生大概掌握地理教材知识,再细化知识点内容,进行补充讲解,为地理的主干内容作出延伸。需要注意的是,在整理地理知识体系的同时,将零散细碎的知识点纳入理论框架,让学生头脑更清晰,一目了然,方便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接受。
三、转变教学方式,改变师生之间的地位关系
高中地理知识面广泛,教师通常是通过一般的教授地理教材知识的方式,详细的讲解主要内容。虽然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点,但是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自顾自讲解的过程中,难以估计到学生的理解,导致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没有完全掌握,教师就已经一笔带过。
通过转变教师在地理课堂的领导者地位的方式,让学生作为讲解者,主动的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分享,这种方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课下提前指定一个人或者一个小组作为在课堂上教材内容的分享者。教师划出一个课题或重点作为主题,给学生3到5天的时间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做好充足的准备,让学生进行自我设计或发挥。
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究地理方面的相关知识,高中地理内容丰富,学生可以就自己喜欢的知识点进行扩展延伸,将这种学习兴趣进行传递,传递给其他的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自己设计内容,其实也是实践活动的一种锻炼方式。
四、实践活动
高中地理是一门十分灵活的课程,想要更加容易、更加细致地把握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进行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的是,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地理图册来进行基本的测试,让学生就一幅图进行实际的操作,如分析基本的经纬度、气候类型、地形地质特点等,帮助练习学生的综合识图分析能力。比较重要的是,高中地理教师根据地理实际情况所总结的模板,可以通过练习多种习题的方式,考察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能力。
其次,就是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以实地考察,写实践考察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地理环境下,借用相关的仪器测量海拔、土壤等情况。也可以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地理实践,让学生根据当日的影长算出太阳高度角。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地理教材内容的教授和学生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习能力。
五、关注学生需求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的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态度是不同的,教师一味的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不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部分学生的学习掉队,跟不上教教授的知识点。
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内对于中等教育越来越关注,地理教育对于培养公民的社会活跃度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近几年来,地理教育改革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理念也受到了社会大众较高的关注度。本研究旨在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进行探讨,结合我国地理教育的具体情况,分析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希望此次研究能为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方向的研究进行分析提供资料和经验,并给我国的地理教育改革和创新指明方向。在现代地理教育机制的大环境下,过去传统的地理教育理念已经不再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地理教学活动不能只注重理论而忽视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因此,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各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以健全我国的地理教育体系,这对于完善我国地理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历史影响。
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相关概述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在地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其资料和数据来源于生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带来理想中的教学成果,这是一种取之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新地理理念。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是地理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是放在地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层次上的生活化。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要求通过贴近教学目标的实际生活,将地理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群体生活当中,以达到拉近学生群体与地理学科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意义
(一)对学生而言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得原本较为晦涩单一的地理知识一下子变得亲切,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同时地理知识生活化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群体在实践中接触和了解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地理知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能够营造一种较为浓烈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同时帮助高中生缓解巨大的升学考试压力。
(二)对地理教育体制而言
传统的地理教育理念只注重形式上的成果,教学手段过于单调和乏味,再加上地理知识自身较为晦涩难懂的特点,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高考压力重大的高中生群体。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对于高中地理教育的体制改革而言是一个重大的举措,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对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创新发挥了先驱作用。
四、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分析
高中生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所掌握的生活经验对于学习地理知识具有很大的帮助,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推动性。据调查显示,之前大多数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照本宣科的,其讲课内容与课外练习都缺乏联系实际,这种僵化式的教学模型,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和地理方面有关的问题时,无法充分利用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加以解决,导致我国高中生成为“眼高手低”的高素质低能儿。当然,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现状还处于试行阶段,其结果虽然不太理想,但是在学生群体中带来极大的响应和高度关注。因此,对于地理知识生活化的贯彻实施,需要师生双方的密切配合,首先,作为教师必须从本质上接受知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地理教学活动中,要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学生群体经常性接触的生活中,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其次,作为学生必须紧跟老师的教学步伐,关注日常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地理知识,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以便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最后,作为学校必须从硬件设施上帮助教学生活化工作的开展,为地理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这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活动进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地理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区域差异性和综合性特征对其教学中比较法的作用与地位具有决定性作用。地理比较法可以将事物本质特征突出出来,对学生加深理解知识点的概念极为有利,而且有助于强化学生地理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帮助学生系统化学习地理知识。地理比较法一般包括概念对比法、图形对比法、同类对比法等,通过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加强比较法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一、地理比较法的应用概述
为了使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了解更加全面,地理比较法被广泛地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比较法主要立足于加工和整理地理信息基础,通过比较不同地理信息原理和规律而获得更多知识的学习方式。地理比较法的相关比较手段,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认识的加强,同时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被比较的几种不同地理知识共性和个性,使学生在区别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全面掌握地理信息,提高自身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相对初中比较繁杂,教学内容通常具有鲜明风格,带有综合性、多样性等特点。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表现形式比较多样,常见的除概念对比、图表对比、同类对比外,还比较多用综合比较法、专题比较法等,这些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不同的课堂效果。高中地理是高考文科必考科目,学生学习压力往往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因课堂实际情况而变化,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采取。
二、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一)概念对比法
高中地理知识涉及的知识面广,结合了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包括很多专有名词的概念。比如,高中地理中经常有西风漂流与南极环流、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恒星与行星等这样类似的概念名词。只是从概念的表面意思来看,有的学生也许可以推测出大致的意思,但是一旦再出现一个类似的名词概念时,由于都是抽象化的名词,已经超出了学生的现有理解能力,就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学习压力,并且这些概念名词又是贯穿整个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是地理课程的基础,所以这些概念名词无法掌握的话,将影响后续地理课程的学习,进而影响整个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死记硬背,在以后课程讲解中,就会慢慢理解。这样的背诵方法虽然暂时记住了名词概念,但是并不能在遇到同样的名词概念时及时调动已经记忆的地理知识,反而给学生的地理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将地理比较法引入地理课堂之后,比如,在讲“降水”和“降雨”,两个概念都具有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的意思,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为液态和固态水,后者为滴状液态水,从从属关系来说降水包含降雨。通过对比可使学生对两个概念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从而在学习中能够更加准确地使用降水与降雨两个概念。如说道气候带降水量,必须使用降水这一概念,而河流的补给形式中的雨水必须使用降雨这一概念。
这样的理解记忆更方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系统。
(二)图形对比法
图形对比法具有更直观的教学特点,在高中地理课本中经常有大量的地理位置图表,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图形可以从网络上进行直接下载,也可以选取适合课程内容的视频影片,将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现象以视频或者丰富多彩的图片展示出来,相对于景致的课本图表来说,更有视觉冲击力和事实说服力,使学生对地理课程更加感兴趣,在欣赏多姿多彩的地理风景时也能联系课本知识,有效吸收更多的地理知识。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即可采用图表比较法帮助学生通过对相关插图和图表的比较,对相关地理知识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地理读图和用图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对潜水与承压水的区别进行讲解时,教师可将两种图像放在一起对比,让学生看到承压水指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潜水指代的则是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直观地认识到潜水与承压水仅仅是埋藏深度的不同,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理解和明确两者不同了。教师紧接着可以将这两个知识点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总结,丰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
通过图形对比方法将更适合对整体环境的介绍和了解,使学生在观看图片和视频的同时,已经在脑海产生了有关地理知识的差异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同类对比法
由于地理知识结构复杂,在地理知识的后续学习中可能牵涉到之前的知识,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利用同类比较法,通过将本节知识与之前的类似知识点作对比,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回顾之前的地理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记忆。例如,学习我国与美国的不同之处时,同样可以采取对比的方式,但是可以在我们理解我国的地理差异的基础上理解美国的地理查理,美国同样也是北半球国家,也有着南方和北方这些都是相似之处,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他们的科技发达,地理环境特点等。这样在学习中为学生梳理出了一个学习的脉络最终形成了一张知识网,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同类对比,将更有利于同学们的知识稳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结束语
地理比较法是一种采取逻辑思维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帮助学生在抽象的思维中解脱出来,实现逻辑思维。保证学生在学习当中理解问题更加深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采取地理比较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将新学习的知识和过去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做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总之,通过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引入对比法,将增加地理知识的系统性,使相关的地理知识更加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头脑中,减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压力,有助于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
在运用思维导图的时候,高中地理老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准确的定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充分的了解教材,把握好教材和思维导图的契合点,看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思维导图基本模式。比如,在进行地球和大气运动,气候变化和气候分类的学习中时,考虑到这部分知识整体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要求较高,整体学习难度较大这一特点,老师就可以巧妙的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合理的选择框架结构进行教学总结,同时在课后的练习和测试中,老师也可以适当的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而在人口,城市,农村和工农业教学知识的学习中,这部分知识整体上比较简单,知识点多为记忆性的东西,所以这部分知识要是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不能很好的发挥思维导图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逐渐的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掌握放射性思维学习和构建框架图,进而理解和记忆高中地理知识的主干和分支。这样才能更加牢固的记忆高中地理知识。使用思维导图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利于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老师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可以对学生的疑惑点进行简单的统计和了解,然后把这些疑惑点作为思维导图的主干。这样老师不但了解到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能够帮助老师把握好这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工作。在把握好“因材施教”原则的同时,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眼,手,脑,耳,使其协调工作,调查统计,思维导图能够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大大的缩短了学生的做笔记的时间,这样就实现了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高中地理课程主要包含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这两个方面,高中地理知识涵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好高中地理课程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如何有效地学习高中地理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强化地理学习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1.灵活运用课件板图
高中地理知识对地理图形掌握的要求较高,一般的板图可以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地理气候柱状图等一些较为简单的图像,较为复杂的地理图形如地图、景观图等对高中教师的绘画水平要求太高,不可能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去完成一幅板图;挂件可以弥补板图的不足,可以让同学们直接看到实物,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但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无法面面俱到;现在采用高科技投影仪,能将各种图像方便快捷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中抽象的概念。例如:在学习山川、河流、山谷、山脊时运用多媒体将图像呈现出来,图文结合,既增加了高中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又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知识比较抽象,概念较多,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板图、挂件、多媒体等手段把一些山川、河流、地形图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更加直观地明白哪些是向坡、哪些是背坡、哪些是山脊、哪些是山谷、断层处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接触外界事物较少,分析能力较差,高中地理教师应抓住手头上现有的资源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借助多媒体技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们。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度,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
高中阶段是一个学生最为关键的时期,高中生在这一阶段心理素质基本形成,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表现欲望强烈。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发言,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相互讨论地理课程中的难点、重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相互讨论,让学生发表对事物的不同看法,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环节的进行,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高效性,把难点、重点消化在平时课堂上,提高学生高中地理文化课的成绩。
4.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高中地理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就能取得好成绩的一门课程,高中地理知识理论性强。地理现象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探究其中的理论就显得十分的抽象,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在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反思什么”、“学生如何反思”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两大重点。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与新知识有关联的反思任务,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反思,反思过去学习到哪些地理知识,反思与现在的新知识有什么联系。例如:在学习洋流时,可以通过反思地理经纬度的知识来了解哪些是寒流、哪些是暖流。通过反思不仅可以掌握新知识,还能够复习旧知识,两者之间通过反思学习得以升华,不仅获得了地理知识,还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
5.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实际生活
生活中,到处都是地理知识的运用,高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生动形象地把知识传授给大家。很多地理知识是人们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探究发现的,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把一些身边的地理现象解释给同学们,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地理气候特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联系到自身周边的气候特点以书面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所处的地理气候特点,还可以通过身边的植物特点来分析所处的气候特点。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主动参与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增加地理教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地理成绩。
二、总结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地理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帮助学生提升高中地理成绩,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以更好地满足新课改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思维导图的基本阐述
(1)思维导图的定义。作为一种综合教学模式,思维导图以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最终目的,对学生进行发散教育。其主要形式为引导教育和象征教育,可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记忆的同时持续积累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影像,并凭借科学组合和生发方式实现有效因子的有机融合。持续学习的过程中,相关性和必要性知识还会不断补入,最终形成完整的教学构图。(2)思维导图的特点。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拥有诸多优势。这得益于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具体包括:第一,可实现信息到图表的转变,将枯燥的知识转化成富有趣味性、易于记忆、组织性强的知识;第二,可实现知识的有效归纳,使学生可以站在整体的高度上对宏大课题进行把握;第三,可实现大脑数据处理功能的优化,使大量信息的获得和掌握更为容易。
2.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分析
(1)运用思维导图做地理教学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思维导图的引进,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站在整体的高度上把握地理知识,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预习时间和内容的选择要以高中地理知识具体的难度和教学进度为基准。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2)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①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以自己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听课,并对比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纠正,尽量在课堂上消化和掌握当堂的知识。②通过思维导图方式进行课堂笔记的记录。这样做的优势在于:重点突出,可将知识的内在联系性清楚地呈现出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应用灵活,可节省大量记笔记的时间和复习时间;利于知识的结构化建构和迁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相应激发,能够更深入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3)对以往的地理知识进行复习。复习和总结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琐碎知识点的有效串联和归纳。思维导图的应用,通过关键词以点带线,进而帮助学生构建全面完善的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更省力更高效。思维导图应用灵活,知识的归纳具有可视性,这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4)增强学生对地理习题的解答能力。知识的学习目的在于能够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并有效解决问题。思维导图从问题本身出发,通过逆向思维、举一反三等方式,糅合了多层次的知识并进行灵活应用,最终将问题快速解决。
3.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些思考
(1)思维导图运用于每个地理教学环节。由上文分析可知,思维导图可运用于地理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如图所示),如运用得当,能够使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变得更为容易,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全面。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思维导图教学,并不断积累经验,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得到有效提升。(2)思维导图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还需注意两点问题,一是思维导图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于无层次性、段落性的问题,很难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呈现。二是思维导图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进行正确的引导。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给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应积极应用该方法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思维导图的基本阐述
(1)思维导图的定义。作为一种综合教学模式,思维导图以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最终目的,对学生进行发散教育。其主要形式为引导教育和象征教育,可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记忆的同时持续积累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影像,并凭借科学组合和生发方式实现有效因子的有机融合。持续学习的过程中,相关性和必要性知识还会不断补入,最终形成完整的教学构图。
(2)思维导图的特点。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拥有诸多优势。这得益于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具体包括:第一,可实现信息到图表的转变,将枯燥的知识转化成富有趣味性、易于记忆、组织性强的知识;第二,可实现知识的有效归纳,使学生可以站在整体的高度上对宏大课题进行把握;第三,可实现大脑数据处理功能的优化,使大量信息的获得和掌握更为容易。
2.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分析
(1)运用思维导图做地理教学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思维导图的引进,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站在整体的高度上把握地理知识,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预习时间和内容的选择要以高中地理知识具体的难度和教学进度为基准。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①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以自己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听课,并对比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纠正,尽量在课堂上消化和掌握当堂的知识。②通过思维导图方式进行课堂笔记的记录。这样做的优势在于:重点突出,可将知识的内在联系性清楚地呈现出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应用灵活,可节省大量记笔记的时间和复习时间;利于知识的结构化建构和迁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相应激发,能够更深入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3) 对以往的地理知识进行复习。复习和总结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琐碎知识点的有效串联和归纳。思维导图的应用,通过关键词以点带线,进而帮助学生构建全面完善的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更省力更高效。思维导图应用灵活,知识的归纳具有可视性,这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4)增强学生对地理习题的解答能力。知识的学习目的在于能够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并有效解决问题。思维导图从问题本身出发,通过逆向思维、举一反三等方式,糅合了多层次的知识并进行灵活应用,最终将问题快速解决。
3.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些思考
(1)思维导图运用于每个地理教学环节。由上文分析可知,思维导图可运用于地理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如图所示),如运用得当,能够使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变得更为容易,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全面。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思维导图教学,并不断积累经验,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得到有效提升。
(2)思维导图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还需注意两点问题,一是思维导图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于无层次性、段落性的问题,很难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呈现。二是思维导图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进行正确的引导。
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给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应积极应用该方法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