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教辅组教师大全11篇

时间:2022-02-19 13:49:4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教辅组教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教辅组教师

篇(1)

合作学习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不同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小组内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服装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使用这种方式,每一件服装从设计到最后成衣,中间要经过众多的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团体合作中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提供努力的方向。

一、小组合作方式在服装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小组合作方式是一种互的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中,每一位同学的智力、兴趣都会得到发挥,也会在小组中获得新的思维与学习方式,都能够获得参与学习、指导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服装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是检验他们学业成绩的重要标准。我们教授学生制衣方法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掌握制衣技巧,能够设计制作成品。但是,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是示范动作更多一些,而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少。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每一个同学都会有具体的分工,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检查课堂学习的效果。这样循环往复,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更好地完成作业,他们会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小组合作,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每一个人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思维模式的局限性。因此,相互交流有利于拓宽思路,扩大视野,能够使自己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认识和理解事物。我们所提倡的交流不仅指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也指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彼此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对学习重点的把握是不一致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之间有一个交流的机会,对彼此的知识缺陷有一个认识。同时,能够在不同的观点交流碰撞中,产生一些新的思维。

(三)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

当今社会环境中,合作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工作形式,这也就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但是,我们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并不利于学生之间团体合作精神的培养。与此相反,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中,教师注重的是小组合作成果的表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部不存在竞争的环境,从而为团体合作提供了环境氛围。

在服装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一件成衣,是对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合作精神的检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体验到团结的快乐。

二、小组合作方式在服装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每一种学习方式的成果都是需要通过教学过程实现的,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来共同实现。特别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把握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需要自己主动参与的,而教师的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对学生的指导监督,保证小组合作任务的有效完成。

(一)教师指导学生合理分组

在小组合作方式过程中,学生的分组要由教师掌握主动权。教师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这个分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按照学习成绩高低的分组,而是要求教师能够实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争取使每一位学生都有适合他们的任务,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主动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在一个适合自己能力发挥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在服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难题,这是小组合作的中心任务。小组合作方式的教学需要教师能够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三)教师对小组活动进行指导监控

我们提倡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和小组活动的监控者。在小组活动中,不是每一组都能像教师期望的那样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完成教师要求的任务,因此,就需要教师的及时监控。并且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保证小组活动的正常运行。教师对小组作业进行及时的点评,点燃学生的学习实践热情,从而更加努力的进行下一步计划。

合作方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发挥其指导作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氛围,合理分配任务,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合作策略,帮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更强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黎明.合作学习——一种有效学习的策略[J].教育探索,2003(10):34

[2]娄志芳.浅议服装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等职业教育,2008(11):31

[3]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篇(2)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4-01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不断的实践,在高中生物复习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因而必须在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致力于教学方式的完善。而小组合作学习则能有效的促进高考生物复习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能简化传统复习教学的环节,还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生物复习质量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备战高考。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 概述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生物复习教学的内涵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不再单单是为应付高考,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整理归纳、合作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生物复习教学,既要注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再次认识、学习和整合,为学习基础的巩固和思维的优化奠定基础;更要注重学习能力的提升,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主导地位下引导学习积极参与到复习教学中来,从而为复习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 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小组学习方式的探索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生物复习教学的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为了达到复习教学的目标,在强化学生学习成效和能力提升时就应加强小组学习方式的应用。具体来说,主要就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科学配置

小组学习成效的高低源于小组配置的科学合理性的高低。因而必须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之前,就必须对小组成员进行科学的配置,为组内沟通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究其根源,主要是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需要柜内、加工、整理的生物较多,且大都较为零散,加上不同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同,其所学知识的程度也不相同,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配置组内人员时就应确保小组内的成员得到科学的配置,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叉组合,既能避免同一层次学生过于集中,还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成绩较好的学生得到巩固,体验满足感,成绩欠佳的学生则能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互帮互助的作用。

2.2 明确分工

在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采取小组学习方式,由于已经科学的分组,教师就应对组内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才能促进合作效率的提升。鉴于高考生物复习教学内容较多,因而在开展小组学习时应往往需要分成多个部分才能完成整个复习教学,而且在每个部分中的知识又较为分散,所以必须引导学生明确的分工,一般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复习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其他小组成员则对其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再由学习成绩欠佳的成员按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复习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的归纳总结,实现二者的互换,这样使得其通过归纳和总结更好地掌握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促进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沟通与协调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进行第一轮复习时,由于主要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按照章节将知识点理清,并配合经典试题,切实掌握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与考点,因而第一轮复习时就应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总结和归纳难点,再引导成绩欠佳的学生效仿,加上教师的引导,就能为第二轮复习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加强沟通,科学评价

在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采取小组学习方式,由于小组内的成员得到明确的分工,教师就应引导组与组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即对每一轮的复习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在每一轮复习过程中的对自己的复习过程进行总结,组与组之间进行相互分析和评价,从而使得学生能通过客观的角度对自身的在生物知识总结和理解方面的水平,并在下一轮复习中进行总结和改进,同时对自身在复习中的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完成生物知识的复习,达到复习教学的效果。例如在第二轮复习教学开展之前,可以采取生生评价、组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在第一轮复习教学中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进行总结,并在第二轮复习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夯实上一轮复习质量的同时为下一轮复习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小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意识到小组学习方式在高考复习教学中的重要性,始终坚持生本原则,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科学配置小组的成员,引导小组成员进行科学的分工,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有效沟通,采取生生评价、组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促进高考生物复习教学的有效性。为整个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强劲的动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展.浅析理综高考生物教学方法[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23).

[2] 黄吉镇.高考生物复习中解题思维的变化分析[J]. 新课程(上),

篇(3)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 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英语语言学习。纵观世界,很多高校都已将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融入到他们的语言课程教学当中,并利用其优点有效地促进了语言教学效果。因此,对CALL的深入理解及其合理利用也将会不同程度地提高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效果。Levy[1]将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定义为“对计算机在语言教育和学习中应用的探索和研究”(p.1)。也就是说,凡是利用计算机作为媒介来教授和学习语言的教学模式都可以称为CALL。

二、CALL的优势及局限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早于60年代在西方被开始运用到教育领域。相比而言,我国对CALL的研究和应用起步稍晚,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CALL已经被应用到我国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尤其是被各大高校广泛使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期能通过CALL的应用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欠佳的局面。因此,有必要了解应用CALL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及其局限。

(一)CALL的优势

CALL能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说明其具备很多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CALL最突出的一个优势就是它能综合听、说、读、写技能于一个教学活动中[2]。例如,教师播放一段真实的英语新闻视频,学生在听懂视屏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然后阅读新闻文本并在阅读基础上写出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其次,CALL能增强英语学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利用网络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除了在课堂内可以互相交流以外,还让课外交流学习成为可能。此外,CALL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对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可以课后利用网络查缺补漏,也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CALL的局限

Dina和 Ciornei[2]认为CALL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和技术两个问题上。经济方面在于购买电脑硬件、软件及网络花费、维护费等等。技术方面在于师生均需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CALL技术,否则学生会感到沮丧,教师也会拒绝使用他们不能掌握的技术。

三、CALL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4](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中明确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课程要求》鼓励各高校要因地制宜地将CALL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转变,做到在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CALL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用CALL必备的软硬件环境还不完善[5]。这一状况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一些高校为了本科合格评估投入大量经费购置计算机建立计算机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但相对于大学英语教学面对的学生数量来说还是不够。此外,应用CALL进行教学的相关软件大都是统一购买自商业出版社,不适应各个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其次,混淆CALL应用中教师和计算机作用[6]。一些教师把CALL的应用看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万能药,特别是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大多都配有教学光盘,教师在教学中大部或全部依赖关盘,整堂课变成了光盘演示,显然让计算机成了主导。然而,在CALL教学中计算机只应起到辅助的作用。

第三,在使用CALL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仍为教学的中心。张小玲[7]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一所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在使用CALL授课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或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比例达到了90%,这与《课程要求》提出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是背道而驰的。

最后,CALL在大学英语应用中的教学效果受到质疑[8]。一些教师将计算机作为黑板的替代品,把教案搬上屏幕。有了CALL,教师倾向于输入更多的教学内容,学生不停地记笔记,师生互动可能减少。语言输入是增多了,但语言输出的时间相对减少。这与传统粉笔黑板教学并无太大差异,而且过多地语言输入让学生无法消化,教学效果难免受到质疑。

四、CALL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针对CALL的优势、局限性以及CALL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四条启示,希望通过合理地利用CALL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服务,进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第一,加大对计算机软硬件的投入及维护,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提供良好的CALL环境。充分利用现有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建立规范的维护机制,保证在上课期间技术人员能随时待命,一旦出现问题能迅速解决,这是为CALL的应用提供后勤保障。

第二,明确教师在CALL应用中的主导地位。计算机只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手段,不能本末倒置,完全依赖计算机演示,让教师成了课件播放员。

第三,让CALL课堂转变为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设置课堂内容时可选取学生提供的他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才不至于觉得枯燥乏味。

第四,转变大学英语教师对CALL应用的观念。CALL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决所有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为了能更好地利用CALL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教师应主动学习计算机相关技术,熟练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不照抄照搬英语教学软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CALL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五、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CALL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养成坚持学习新技术、新教学理念的习惯,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水平,将CALL很好地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才能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由于历史及地理的因素,在对CALL的投入和使用方面还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但笔者坚信,通过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及各方的共同努力,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势必会在CALL的合理利用、辅助下逐步提高,进而达到《课程要求》提出的要求,为培养合格的大学英语合格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Levy, M. CALL: Context and conceptualization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Dina,A.T.& Ciornei,S.I.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for foreign languages[J].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3(76):248-252.

[3]贾国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发展及未来[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5):147-150.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李孟端.海南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认知现状调查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07-110.

[6]邓刚.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相关问题[J].中国外语,2007(3):10-14.

[7]张小玲.计算机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查与研究[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2):33-35.

篇(4)

分组分层教学,它强调“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教师的教尽量适合学生的学”。复习课是初三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研究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分层教学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薄弱地方进行复习提升,分组教学能加强同学间的协作,提高课堂效率。它的核心是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 层次分明的小组合作模式的组织和管理

1.1 学生的分组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态度、智力水平、求知欲、意志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复习成效。因此分组前的调查尤为重要。本人在教学中采用集体问卷调查、个别谈心、其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平时的表现及测试情况等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然后将学生分为四个层次:A层是特优生。他们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常规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要求不能满足其求知的需要。B层为中上生,他们能较好地掌握老师教授的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C层是中下生,他们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或能力,但受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以致成绩不理想。D层是学困生,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成绩不理想,对学习活动感到的困难或对学习不感兴趣。

分层完成后,按层次进行分组。每一层次内有1~3个小组,每个小组则由学生自由组合同一层的4~6同学,课堂上,同一小组的围在一起坐(如图1示)。另外,为了确保课堂纪律和课后的跟进,每小组内设有学和纪律组长各一名。学在组内成绩好且有责任心;纪律组长要有能管好纪律的能力。

1.2 学案的分层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要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地划分出基础、达标、理解和拓展四个层次。表1对这4个层次作简单介绍:

为各个层次学生分别设计好适度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仔细考虑好课堂上如何对学生提问和板书等具体问题。

1.3 评价机制

有效的评价机制是高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同时,也有利于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经过长期实践,采用积分量化进行评价管理,按积分的多少对学生个人及小组进行评价。以下是其中的一些细则:

(1)C、D层上课认真,积极加1分/节/组,否则扣1~3分/人次;②课堂积极举手发言,并回答正确,视情况加1~3分;(3)D层能按时完成作业加1分/组/天;(4)作业认真受表扬加1分/次;(5)对于平时的测试,不同层次的同学要求达到的成绩不同,能达到自己层次成绩的同学视超出分数情况加1~3分或扣1分。

计算积分时,每人有60分的起始分,小组没有起始分。评奖按小组为单位统计,组内则以个人为单位统计。评价周期及具体操作总结如表2所示:

1.4 激励制度

为提升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氛围,采取一些激励方法和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下面介绍笔者在教学中采取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1)物质激励:通过积的办法对表现好的个人和小组进行物质奖励(指奖励学生学习用品等实质性的物品)。(2)精神激励:①当众表扬学生个人或小组,目的是渲染“一人进步一组光荣,一人落后一组受影响”的氛围;②通过校讯通平台,对要表扬的人和事发送至家长手机,让家长分享孩子的进步或成功的喜悦。③通过班宣传栏表扬优秀个人和小组。如:展示小组照片、优秀组员心得体会。

2 初三复习课中的操作模式

2.1 课前自主复习

初三复习课容量大、纵横联系广,学生遗忘内容多,学生课前根据老师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复习是很有必要的。在设计课前导学案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设计不同的学案,使学生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表3以“相似三角形判定复习课”为例进行分析:

2.2 课堂的分组学习

在学生主体分组分层、目标分层和课前预习分层之后,课堂教学中实施分组学习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的关键。实践证明,课堂实施分组分层合作学习,更有针对性,课堂效率更高。学生能更高效地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巩固和提升,具体流程如下:

(1)统一讲授。课堂前5~10分钟集体讲授,目的是营造群体学习氛围以及为后续的分组学习作准备,集体讲授的内容为:①知识的梳理及纵横联系;②课前自主复习中出现的问题。

(2)分组分层学习。时间约为20~2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进行分组练习及讨论。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课前复习中自己所在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而同一层学生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在这个过程教师切记: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发现。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如出现的问题小组内确实解决不了,教师就要及时点拨,以免浪费时间。这期间,纪律监控是课堂质量的保证。

(3)收集意见,再次升华。课堂的最后5~10分钟,收集各组收获方式有:①由组长或组员反馈本节课的收获和存在问题由老师统一点评、小结,提示重难点,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使分组结果得到整理。②同层次的小组(以组长为代表)相互交流各组的见解,从中碰撞思维的火花。

2.3 课后作业的分层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后作业分层就更有针对性。其原则是:(1)帮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2)采取布置个性化作业的方式。鉴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基础的不同,布置作业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完成作业的可能性及实效性。因而,更正当天自己在课堂上及作业中的错题是全班的共同作业,每层又有具体不同的作业:D层:设法弄明白错题,做2~3题的同类型练习;C层:设法弄明白错题,同类型题目跟踪训练;B层:同类型题目跟踪训练,适当增加综合题训练;A层:增加综合题训练,举一反三。

针对每天复习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认知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程度的作业。

篇(5)

首先,教师要懂得该地区的民族语言或者简单地掌握一些日常用语。很多汉族教师到少数民族地区被安排上低年级的教学时,开始时以为按照平常的教学方法上课就可以了,殊不知往往事与愿违,教学下来,学生一问三不知,关于这点,我的印象最深。

师范毕业后,我到一个村级学校上课,那个学校全部是布依族学生。我教的是一年级,第一堂课时,通堂用普通话进行语文教学。一节课下来,我自认为效果很好,然而让学生做作业时,居然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迷若”(布依语“不知道,不会做”)。课堂上我还听到学生用布依语说:“汉族老师说什么,我们听不懂。”他们以为我是汉族。意识到问题所在,我马上用布依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知道我是布依族后,感到非常高兴,并说:“老师你以后用布依语教我们嘛。”在以后的课程当中,我应用布依语进行辅助教学,每教一个内容都要用布依语进行解说,教学效果不错。然而当时与我一起毕业,也一起分到同所学校的一位汉族老师就不是那么幸运了。他教数学,一节课下来总是说,“这些学生好笨哦,什么都不懂”。我把情况向他说明,他恍然大悟,过后他虚心地向我学习布依语,我也耐心地教他,他能够掌握基本的语句,然后应用到辅助教学上,效果很不错。

一般来说,在这些地区,应该由本民族教师来教学低年级学生,这样做最好。但这是不现实的,毕竟本民族教师有限,因此,到民族地区进行低年级教学的汉族教师就有必要懂得该地区的民族语言,或者简单地掌握一些日常用语,以在教育教学中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想学少数民族语言也不是容易之事,平时除了虚心向少数民族教师或学生请教以外,应该深入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当中去与他们交流,接触实际事物,加深印象;参加少数民族语言的培训,阅读有关少数民族语言读本,通过多媒体,图、文、音相结合,提高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能力。懂得该地区的民族语言,或者简单地掌握一些日常用语,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低年级教学时,教师就会感觉到事半功倍,辅导少数民族学生时就不再那么费力,教育教学效果也很显著。

其次,可以培养班上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当小老师,让他们通过本民族语言来帮忙辅导学生。在少数民族地区,班上少数民族学生一般都占80%左右,学生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比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多。通过培养他们中的积极分子、优秀分子,在教育教学中让他们来充当翻译、领读、范读,以学生带动学生,以学生辅导学生,他们可以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向同学解释、翻译,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接受汉语言知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顺利进行。同时能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中、高年级的教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6)

1.开展教师辅助环节"道效"研究的必要性

由于语文长期的教与学都在讲、练、背、考等环节下不断重复,加上长期的教学积弊,我们看到语文教学仍然效率低下。就考试而言:教了的不会考,考了的教不会;就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言:积累的多是一些空泛的概念,对人文修养的提升由于难以量化,在功利面前总是被弱化。学生花了时间却看不到收获,而有些没怎么在课堂进行投入的学生,有时却在考试中能获得好成绩,这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学生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境况下也对语文教学效率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自然又反过来危及到了现实语文课堂。本着学不学一个样的思想,语文课上真正听讲的也会越来越少。那么,如何把学生拉回到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成了语文界,特别是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尝试从教师辅助环节探讨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和"有道",让师生轻松高效地获得语文教与学的双重发展。

2."有效""有道"的涵义

在汉语词典中,是这样对"有效"进行解释的,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2012年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有效果"不是指所有的结果,而是专指最终所取得的好的结果、好的影响和好的作用。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说,有效主要是看活动对预期结果的实现程度,对活动的结果做出相应的判断后所做出的结论,是指活动的有效。只有在活动实施之后,实现了预期的目的,达到了预期的结果,这样才能称之为有效的活动,否则,就是无效的。由此看出,"有效"具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活动有结果。假若活动有结果,那么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活动没有结果的话,那么就肯定是无效的活动。二是活动有效益。若活动取得了预期的结果,并且还是好的,那么活动就是有效的;若活动取得非预期的结果,还是不好的,那活动就肯定是无效的。但这种理解没有说明活动产出和活动结果间的关系,因此是不全面的。所以说,"有效"应可以理解为有效率,即相对于活动投入来说,活动的产出是尽可能大的。

"道"就是方法和措施。教学有道是教学有效的前提条件,教学有效是教学有道的最终目的。

2.教师辅助环节的"道"之要求体现在哪里

2.1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教师进行课堂调控的一个策略是让学生肩负起遵守纪律、参与课堂学习的责任。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学识、人格修养、文化积淀等方面的优势去吸引学生,从而达到学生自我建构的目的,让他们意识到课堂上自己的角色责任,意识到遵守纪律是自己的事,也是对知识虔诚的最大表现。强调学生个人内在的思想、情感和需要,重视让学生主动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强迫学生改变行为,服从教师的指令;让学生意识到在课堂上的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投入到学习中是自己现阶段的责任;让其自我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并逐渐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

2.2 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与传统教学一样,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同样具有的对象是针对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接受新思想快,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不喜欢盲从与灌输。有效的调控,必须融传授知识、健全身心、发展能力、培养素养为一体,激发学生的热情与求知欲,为学生有效参与提供足够的时空,让所有让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

看到一位老师在教学"《论语》选读"的课堂上,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儒家思想的个人体会,有一个学生提出孔子立"礼"的社会秩序是对千百年来人们思想的禁锢。对于他的讲话,有的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位老师没有直接从肯定或否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角度去评价,而是侧重于另外的方面,从比较古代和现代的社会关系,去解释的意思往往不同。最后,多数同学比较认同这八个字的总纲是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来阐释与规范复杂的人际关系。它的核心就是"无论是统治者、领导者或是平民百姓,无沦是长辈或是下辈,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与身份、地位、职责相称的事情,尽自己的本分与责任"。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孔子深处封建社会的洪流中,不可能提出完全符合现代社会制度的理念,但他强调人人善尽职分,严格要求自己,构建和谐社会,格调不仅是积极的,而且也对我们生活的和谐关系有深远的影响。至于后来封建统治者利用他的影响来巩固自己的权力与地位,把它解释为下对上的绝对服从,所谓"君叫臣死,臣得不死;父令子亡,子不能不亡"的说法,是背离了《论语》的初衷的,我们完全应该摒弃它。

教学调控的中心不仅是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更应是有效地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服务。要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勇于提问与质疑,让猜想与想象成为习惯,努力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3 优化教学语言

语言水平的高低很多时候是语文能力的直接表现。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对教学是来说是最重要的媒介和手段,这对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教师的语言应尽量避免毫无音调起伏,让学生听起来很平淡。教师语言要有趣味性、形象性等语言魅力。语文教师的语言或短小简洁明了,或机智幽默,或如排山倒海饱含深情,再加上恰当的体态语言,那么学生定有如沐春风之感,全都被吸引在教学过程之中而不能自拔。

优化教学语言要从基本的发音入手,对我们语文教师而言,发音已不成问题,最关键的是把自身情感调度得与文本感情一致。如果情感到位,那么想象学生自然会被之感染。同时有利于语文,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3.营造和谐氛围

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当人们在心理和身体皆取得安全和舒适的条件下,人的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发挥。因此我们要注意自由开放心理机制的建立。教育学的研究亦显示,丰富的想象、联想的开展和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发只有在人觉得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才能进行的。由此观之,构建民主、宽松并让师生感到安全的教学环境是语文教学走向有效,进而使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所必不可少的。不过,现实语文教学中,我们有许多教师还未认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谓"师道尊严""学术霸权""知识权威"还严重笼罩在语文课堂,太多的条条框框禁锢了学生思维。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热情被压抑,主动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能力被消解,反过来也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激情与教学效果。只有追求民主与平等的语文教学师生观,走向对话与合作的语文民主化之路才有了希望。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现在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民主意识大大提升,教学中教师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过去教师常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到学生身上,学生只能被动的跟着教师走,忽视了学生自己的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宽容,教师对学生不要过于苛刻,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课堂教学是互动、对话,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还是师生之间的心灵碰撞。其次善用赏识教育,教学过程是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学习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面对错误,教师要及时鼓励、诱导,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敢说、敢想。教师对学生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并经常予以赞美,能引导学生主动思索,积极学习,师生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和谐的气氛,建立起积极的、亲近的、平等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如教师经常鼓励学生:"你说得太好了"、"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读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好吗"、"你很会思考""你很会活学活用""你找对了答题区域"……这些评价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感到一种满足,对学习产生驱动。

篇(7)

广西桂林市民族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向本土输出了许多旅游类、服务类的行业人才,但从毕业生市场就业现状来看,学生技能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并不高。学生技能的实用性还有待提高,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行业信息更新以及社会需求变化十分迅速,这给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并不完善的专业教学体系下,如何面对人才需求市场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完善教学模式是学校率先面临的问题。为此,本文从广西桂林市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其原因所在并提出针对性策略建议,对学校的专业建设有现实意义。

二、广西桂林市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师资力量薄弱

广西桂林市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落后,这主要体现在:

1、教师队伍专业性不高。在现任的师资队伍当中,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出身的教师仅有30%左右,超过一半的教师都是通过培训转型。这大大影响了实际教学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甚至有些教师自身对专业的理解就存在偏差,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学任务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化,这类教师如果不接受必要的专业培训是难以继续胜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的。

2、教师继续教育推展不力。就目前广西桂林市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队伍基本能够满足日常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但对校外实践和实习指导就显得捉襟见肘了。这与教师匮乏的专业继续教育有关。学校内部开展的专业学习多限于肤浅的听课、评课、公开课等层面,并没有开展深入的专业探究与理论探讨。与社会上的专家、学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多,这限定了教师难以实现专业上的实质性突破。

(二)教学课程设置不完善

广西桂林市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无疑是完成的比较好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实践课程的相对匮乏,具体体现在:

1、校内实训课程不足。从课时安排上就可看出,实践课程的课时数还不足理论课程的三分之一。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及应用。受到教学条件及资金的制约,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仅停留在简单的技能操作层面,关于导游方面的实训几乎为零。所谓的实训课程远远没有实现其应具备的作用。

2、校外实践匮乏。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校企开展深入合作。虽然广西桂林市民族职业技术学校与一些旅游局、旅行社之间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但双方之间的互动合作十分匮乏。学生很少到相应的旅游局或旅行社进行实习。而这些社会组织更是很少进入学校对实践教学进行指导。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实习期间产生的车旅费、门票费等费用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而学校又没有充足的资金补贴学生实习。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状况承担责任。

(三)学生技能不适应就业

从近年来学校输出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专业老师对社会实际需求了解不够贴切,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方向出现偏差或不明确。学生到社会企业任职后无法立刻投入到工作当中,通常需要进行必要的前期培训,这不符合社会对当今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浪费了学校的资源增加了企业成本。作为技术学校,应将培养针对性人才作为教学目标,要在实训过程中结合社会需求形势。从而达成培养社会所需求人才的目标。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项目、非重点项目区别对待。教师对重点项目的判定通常以教学考核内容为依据,换言之,许多教师在学生的实训技能与学习成绩之间更侧重于后者的培养。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在校成绩优秀的学生却难以适应社会企业的职能需求。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支持的是服务行业,而众所周知服务业对细节的要求较高。如果一些项目因被学校和教师轻视而没有重点培训,很可能就会影响学生在工作中的直接表现。

三、广西桂林市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实践路径

(一)培养师资力量的专业性

对教师队伍专业性的培养应从两方面着手,即引进来,走出去。首先,引进一批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的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专家,同时从优秀的社会行业精英当中遴选一批兼职教师,重点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在引进优秀教学人才的同时也是引进先进行业理念的过程。这对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都具有积极作用。其次,鼓励本校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与进修,提高职业资格等级和专业技能水平。推动与外校之间的教学互动,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实现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学理念更新。通过开展优质课互评、教学经验交流等多种活动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此外,构建学生校内校外双教师机制。将学生的校外实习与校内实训结合起来,在校外实习过程中通过与企业的深入合作,为学生配备实践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实习期间的专业问题。以此保证学生的实践课程学习有更专业的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建设不仅要有学校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与鼓励,同时也需要教师本身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作为职业生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加强教学要点的改革性

提高广西桂林市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性,突出教学要点的创新性是切实改善教学质量,提高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契合度的重中之重。首先,优化实践课程结构。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实践课程应由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等多部分组成。对课程设置的调整要由学校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不仅要结合区域内旅游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现状,还要整合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知识体系,从宏观上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的最优配置。其次,不断更新教学资料及信息资源。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将行业前沿以及新理念、新技术等融入到教材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过分拘泥于教材内容和考试大纲,而是应该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并注重拓展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授课中融入教学新理念。再次,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构建持续更新的教学资源体系,以社会行业新需求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向标,实现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强化学生技能的实用性

要提高学生技能的实用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实践教学,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设校内实训教学场地。加大教学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建设符合教学需求的场地设施,规范校内实训课程的正常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拓展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应主动与社会企业建立合作人才输出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场地提供技术指导。企业内实习与校内实训课程有着本质不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也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所需之间存在的差距。学校应转变传统教学思路,在学生校外实习期间也要加大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跟踪反馈。同时企业方面应为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指导。此外,学校与企业共同为学生参加校外实习提供便利条件,有效解决学生实习期间产生的费用问题。

篇(8)

1.1 合理确定和分配小组单位

分组是实施合作教学首先遇到的问题。一般认为,小组合作教学较为理想的小组规模是2~6人。在两年的小组合作课堂探究中,总结出一般规律:活动时间较短,小组规模相应较小,反之则相应增加人数;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小组人数多一些,而在基本部分,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任务确定学习小组的适当规模。

体育课合作教学的根本特色是小组学习和练习,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角色是这一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根据合作学习特点,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分组,每组的学生在接受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身体素质、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体育课中尝试性练习、自主性学习或者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给小组成员安排互补和内在关联的角色来构建积极的互赖关系。除了学习任务和要求,每个成员还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整组的活动服务,例如有总结发言者(负责复述本组获得的结论或答案)、观察员(负责关注组员在小组合作中的情况)、补充员(补充和完善小组发言情况)、器材管理员(负责摆放和回收所用器材)。分配这些角色的重要目的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例如在二年级立定跳远的5人组练习中,可以安排两个测量员和一个记录员,负责测定每个组员每次练习的成绩,一个观察员观察练习者的动作是否规范。

1.2 布置和安排小组合作练习要求

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看似学生“自由”练习,教师相对轻松,其实若要保证体育课上适宜的负荷量度,布置和安排小组合作练习要求是关键。首先是安排小组练习的位置,合理布置场地器材。体育课堂的学习环境不像传统教学那样按照稻田型布置,而是要求让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去学习和交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练习次数,充分体验动作。教师还应该注意各个小组之间的距离,以免影响相互之间的学习,甚至在体育课上出现安全事故。

如何根据不同的练习内容确定合理地队列、队形是教师设计练习要求的又一重要因素。既要保证安全,又要让每个组员都能观察到完成情况,既要控制过度运动,又要保证体育课上适宜的负荷量度。因此,教学设计中队形的选择必须考虑周全,常用的小组练习队形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横队、三角形,每种队形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例如在复习广播操时,适合面朝一个方向站立的三角形或横队,这样学生就不会像两人面对面站立的队形一样混淆方向,而在小组练习原地高运球或者低运球、跳短绳等项目时,就适合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进行练习,组员间能够相互检查和监督,保质保量完成练习,提升了练习的负荷量度。

2. 坚持“精讲多练”原则

为了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负荷量度,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教授新技术动作时必须要做到“精讲多练”。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抓住动作的关键,讲最本质的,讲解既要有逻辑性,概括出动作的要领,又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争取做到言简意赅、详略得当。教师在教学中通常采用口诀式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技术动作时,动作要领口诀为 “一摆、二蹲、三起跳”;在解决立定跳远收腿和落地轻巧就可以运用“向上摆臂收大腿,落地缓冲轻又巧”的口诀;在教推铅球时,用蹬(腿)、转(髋)、挺(胸)、推(铅球)、拨(指)这几个字来概括推铅球最后用力的动作要领;教蛙泳蹬腿时,可用“边收边分慢收腿,两脚外翻对准水,向后用力蹬夹水,两腿并拢滑行漂一会”这四句话来阐述蛙泳腿的动作要领。

3. 小组活动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引”

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是对所学动作要领或技术动作进行尝试性体验、练习及再认识的一个巩固、提高、深化的循序渐进过程。主要包括学生的练习活动和教师的指导、评价活动。教师设计的小组练习要讲究层次性,安排设计好练习顺序,使练习与练习之间互相衔接,逐步增加练习难度,提高练习质量。学生根据小组合作活动练习要求在规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进行讨论、练习、探究。对于中低年级而言,还可以辅以学习指导卡片,让学生一步步按要求内容完成次数,充分利用小组活动学习新知和巩固旧知。例如原地拍篮球练习1,右手拍球15次,共2组(要求:五指分开,掌心空出,手按压球的位置正确)。

在小组活动学习中,也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指导与协调。合作小组在课堂上活动时,教师应该参与其中,要不时地从一个小组走到另一个小组,观察小组学习的进展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对合作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全面地估计和预设,并在合作学习的情景中检验自己的预设是否到位。教学应变艺术还表现在何时、如何介入小组活动。在教学中,个别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严重错误动作时,教师应加强指导,给予适当的提示或纠错,既做到了因材施教,也不耽误其他组员的练习时间,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练习的负荷量度。在小组练习结束后,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适当的评价。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小组的合作表现应作为主要指标。教师尽可能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发言,让总结发言者汇报小组学习的结果,或者以集体展示的形式直观汇报。

篇(9)

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复合型的,过去的单一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专业交叉渗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型的创新人才,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的成才需求,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本文提出一种较新型的教学模式―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教学模式。

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是指多个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支撑、互相渗透交叉联合的人才培养方式。这种小组往往选取各个学科中学习较好的学生进行组队,针对一个各个学科都能用实施的项目进行科研和创新,然后在科研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从而完成相关课题。

1.多专业联合课题的现状与需求

1.1多专业联合课题在国外的发展

多专业联合培养在国外已经出现了很多年,最早的是麻省理工学院,在20世纪中叶后大力发展交叉学科,实力不断增强,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斯坦福大学也一直进行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开展的“多专业教学与研究”行动,在深度与广度上都起到了高等教育的方向标的作用。1988年,被称为“南方哈佛”的杜克大学制定的《跨越边界:九十年代的跨学科规划》(Crossingthe Boundaries:Interdisciplinary Planning for the Nineties)的战略发展计划,从此跨学科教学和研究开始成为杜克大学的发展主题。

1.2多专业联合课题在国内现状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时,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 “交叉科学的新时代”观点。近30年来这一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思想在我国各个大学进行了许多的实践。现在多专业联合的实践经验是越来越丰富,如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

2.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的具体实现过程及成果

2.1提出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改革思路

在深入研究了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和学校现有的培养模式,提出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的创新模式。在数学应用专业、机械设计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组成了一个联合课题小组,选择一个跨专业的课题,进行了三者联合研究,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完成相关课题,课题小组的组合如下图:

图1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组成

2.1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的教师和学生的选择

教师的选择,应该以专业互补,知识互补为宜。

学生的选择,应该以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学生的培养应建立一套完整的、便于操作的多专业联合培养方案和相关的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步一步细化。如图2所示。

首先,在计算机专业、数学应用专业和机械设计专业学生授课过程中,考察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注意他们的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数学分析理解能力。把优秀的学生选进行团队的基础力量充实。

其次,根据以上了解的情况,有方向的有选择地进行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机械知识和数学知识的学习,并辅助进行其它内容授课、讲座、探讨等手段,使三个专业的学生进行知识的共享,强调科研小组的团结力量。

最后,协同相关专业的一些设计题目,可以是教师提供的设计题目,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相关题目。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学习,共同完成设计题目。

图2 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流程图

2.3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课题研究的时间分布

下面根据近几年对科研课题小组的组织情况,形成了一个大体的时间分布图。

表1实施进度表

阶段 具体内容及时间分布 主要内容

准备阶段 在教学中去找相关的学生,时间可以随意 寻找学生

从以上的学生中产生,大概1个月 组建课题小组

实施阶段 主要是老师提供,也可以学生提供大概2周 确定设计题目及内容

进行课题相关讲座,学生互相学概1个月 学习交叉知识

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课题深入研究2个月 深入研究

对课题的研究进行完善,大概1个月 完成设计题目及课题

参加比赛项目 可以参加相关的比赛,时间不定 拿到相关的奖项

分析总结 总结分析过去的东西,得出经验 分析总结

在表1中,把小组的研究分成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准备阶段中又分两个小阶段,第一是寻找学生组建团队,学生应该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对之进行相关的一些培训,从中进行选择;第二小阶段,在选中的学生中继续选拔能力较好的学生,从而组建完成课题小组。

第二个阶段是准备阶段,准备阶段中题目的设立主要是老师提供,也可以学生提供的课题。课题相关的一些讲座,主要内容是在课题中能用的的各种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对课题进行细致的研究,一直到成果的出现,最后是对之完善。

第三个阶段是参加比赛项目,课题组有意识的参加一些国家或省级比赛项目,以达到对课题组的促进作用。

第四个阶段是分析总结,每次课题的结束,都要做好总结,总结期中的经验,为下一个小组的建立做好相关准备。

3.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的辐射作用

多专业课题小组具有一定的社会、学校、班级和家庭的辐射作用,如图3所示。

图3 多专业课题小组的辐射作用

3.1 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的成果

先后成立过多个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其获奖情况如下:

第一次是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小组,在2009年获得河北赛区二等奖。

第二次课题小组是单片机小组,在第六届信息技术大赛中获三等奖。

第二次是机器人小组,最后形成一个机器人小车的计算机仿真。

3.2 家庭、学校和班级的辐射作用

历史上往往具有同一家族出名人较多的情况,比如宋朝的苏洵、苏轼和苏辙,晋朝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等,这就是教育的辐射作用,在我们的课题小组也可进行这样的辐射作用,学生的成果,和他们学到的知识,从另一个程度上对学校、家庭和班级就是一种辐射作用,带动学校的学风,带动了班级的学风。

在图3中,多专业课题小组从大一抓起,但大一新生学到的知识不多,只能作为后备力量,我们在对他们的组织和培训中找到学生进行课题小组的组建,这种培训和讲座就是对新生的辐射作用,大二是中坚力量,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做好了大量的知识准备。大三的学生是主力,他们的知识已经很是深厚,可以主持许多课题,知识上帮扶年级较低的同学,大四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各种原因(找工作,考研等),只能给予课题小组一些带动作用。

3.3带来的益处和社会的辐射作用

课题小组带来的益处也是多多,大四的同学如果在课题小组中获奖,那么就可以带着奖项去找工作,而这些东西往往是用人公司考虑的主要东西;学生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些学生的作品完全可以申请专利;对学校也是很有作用,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在各个大学组织的各个活动中都能崭露头角,学校的名声也提升很快,这对学校的招生工作带来益处。这个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辐射作用。

4.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课题小组的实践过程中通常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注意课题小组成立时专业的相关性

成立课题小组的专业应该相近,不能相差太远,知识体系应该互相倚重,互相补充。

(2)教师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

前期阶段教师是主角,主要进行选择人员和前期课程的学习;后期时段教师起辅助作用,从主角转为配角,学生起到主角作用,小组进行活动,老师起到指导、服务和参与的作用。

(3)课题实现过程中应多注意对学生的激励

课题创新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难免进入创新的死角,这时应该多激励学生和多投入教师的精力,这样便于提高学生的创作的积极性。

(4)课题创新小组中应该多注意各种教学法的使用

前期阶段一般使用讲授教学法、项目演示教学法、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对各种知识传授还是用传统的讲授法、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但在上课之中注意讲一些历年学生所做的成功的项目,把成功的经验介绍给我们的成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后期阶段一般使用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和自主学习法,通过给定项目完成的这样一个任务驱动进行,使学生在完成过程中进行讨论互进步,遇到问题自主去查找书记和资料。

5.总结

通过多学科课题小组的实施过程,我们摸索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施的方法――多专业课题创新小组教学法。现总结如下:

(1)形成了一整套对学生的科研创新的科学合理的制度管理方法。这也有利于

(2)通过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的实施,催生了新的学科生成,有利于探索新的科研方向。

(3)通过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的实施,学生的群体意识、团队精神大大加强,合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对教师个人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考验,同时也增强了老师的综合能力。

篇(10)

影视文瑙冷是电影文学与电视文学的合称,是新兴的文学样式。影视文学的历史远不及传统的诗歌、兑肩女文汉戈剧,然而,凭借电影、电视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影视文学在一个世纪以来迅玉孟发月是,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至于一上舍弃了影视文学,当代文学便显得残缺不全。但是在高校教育中富有文化含量且影响人终身发展的影视文学批评教学却是一个薄弱点。因此,加强影视文学作品的教学是时展的寰导璧薯,影视欣赏的开展将会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抚岑一个新的生长点。

一、存在的问题

丰目又寸于传统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而言,影视文学应该说是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人们对影视文学的认识非但不及传统的文学样式,甚至七匕刁互如又寸影视艺术的了解。我们已有数以百计的交日本文学史和对各类传统文学体裁的研究专论,我们也刁尽乏影视艺术史、影飞见哩论甚至影视制作各个环布亏的专论,但说到影视文学作品教学的习究状况,则不免相形见细。当今的影视文学还处在年轻阶毛n,虽然影视文学批评的教学应该是高校中文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但就目前课堂教学现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在鉴赏实践训练课上会发现:学生分不清戏剧艺术与剧本之间的差异、分不清景爹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差异,且在对剧本与藻丝视文学进行鉴赏时不能结合戏剧与影视艺术的特点和要求;在鉴赏交流活动中,学生交流最多的是诗歌和刁、说作品肩交文次戈匕,只有个同学涉及居鉴赏,基本没有涉及影视文学的鉴赏。即便涉及到影视文学,也只是停留在“看”的低层次学生通常会被作品情节的曲折、场面的火爆、人物命运的坎坷等吸引,为之动容和感慨,远未达到对影视文学内涵和意蕴“鉴赏”和“批评”的高度。更为尹龙重的是,在对我校民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他在7TH少观看电视作品,电影则更少,这样扎七鉴赏根本天访戈起。

二、原因的分析

综合分析上述大学生在影视文学鉴赏中存在的问题彦割京因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影视文等特比评教学的重要性被忽视。影视文学批评既是一门艺术教育课,又是一门美育课。由于影视艺术的大众化特点和影视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寓教于乐的特点,能够通过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待点以及风格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培养和增强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那么,这样的一门课是应该受到重视的,可事实恰恰相反。就目前堂教学现状来看,影视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并未引起学校和老师的高度,有时甚至处于可有可无的越图比境地。在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专科阶段没有安排影视文学扎七评课程,本科阶段这门课也只是属于选修课。同时配备的教师也很少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素质,实际授课也很随意。对于严重缺乏影视作品积累的民族学生没能够做适当的引导,而是直接进行王里论讲授,这就如同从未看过《子夜》,去要空空地分析吴孙蒲这一人物形象一样,绝对不会收到好的授效果。其次,影视文学批评教学的内容简单化。就笔者了解到的情况看,各校对于影主见文学批评教学内容的设计可谓五花/又门,或者手巴这门设训一为影视基础知果,或者将计‘为影视作品分析课,甚至索性把它设计为影视作品又见摩课。问其故,都说因为缺乏一部比较成熟的教材作为设计程内容的依据。诚然,不拘泥于教材本应是素质教育和创新型教学的-勇原贝,同样一门课程也允许有与众不同的材受形式,但是,凡事总得有个规矩,不拘泥于教材并不等于不要教材,教无定法也并非随心所欲,不然,这些既缺乏目标规定性又缺乏讲授系统性的故法就会给该门课程的教学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那么,联系民族院校在高校教育中的特殊,在影视文学批评课的选材上可以突破教材指定的范例,进行影片分析时侧重选择一些有代表胜的反应民族生活的作品,这样对课程内容的灵活置能够以兴趣带动学习,然而实际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学内容简单化的问题,真正联系学生实际清况的教学探索很少。再次,影视文学教学的方式单调化。目前我们在影视文学批评教学时,方式极类单攀调,基本忽视了影视文学独有的特点,而简单的将影视文学作品作为一般的文学作品来教授,导致影视文学作品独有的感染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不能真正打动学生,提升文学审美能力。另一极端做法就是大量运用现代化媒付次影示教学内容,用观看影视作品代替文学作品的解读,用新技术代替对语言的,用图像和声音代替对文字的体认,学生的兴奋点往往只停留在视听尧乡觉上,只满足于声像画面带来的直觉衫习惑,感官的愉悦替代了}胜层面的思考追问,以肤浅的感性内容替代了深度的生活体验,批变万丈了看电影看电主见剧,成了一种休闲交是乐活动。综上,影视文导特比评教学的重要性被忽视、教学内容简单七、教学方式单调化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必要性的探究

1影视文学批评教学是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教育除了加强传统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居文学样式的教学之外,还需要补充翻社洋血液。而影视文学的教学应该说是最有生命力的,它融合了文学、音乐亲留舀、美术、雕刻等多种艺术形态特点尸手力口上电脑合成等科技手段,无仑是画面的动感、质感还是音响效果,都是相当出色的。影视文学暑本本身来源于文学,和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学的一整套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比如刁、说的叙事手法、结构样式、表现技巧,诗歌的扦清,散文的意境,都为影视文学创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营养。影视文学作品教学是实施语文综合活动的最佳平台。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清的共鸣;它可以让学生发掘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它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诵、表演房论等方式来提高鉴赏水平。在影视文学作品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者阶导以提高,审美能力不断得到加强,艺术品位也随之逐步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胜和健全的人格,所以应该把影视文学作品澳女学方文在文学教育的卫匡璧慈位置。

2.影视文学批评教学是提高民族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鉴赏影视文学作品质己指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又寸影视艺术的美学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之斤欠赏者本人又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与体验,因而能夕读彭视文学作品的各个层面进行更深人的读解,并在址匕着鳌础上通过欣赏,受到美的感染,在心王里仁得到愉悦。这就说明如果学生对影视作品没有一沪定的感受和积累,则提高审美与鉴赏能力等目标京允无异于一纸空谈。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素质,就成了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原著刁屯和由此改编的影视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鉴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人点。学生下门对原著小说的理解和我们对改编的影视文学作品的讲解可以互为参照,其间的异同可以帮助学生衫成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初步感受与经验素材积累,学生头脑当中会对影视作品的独特之处留下深刻印象,对人物形象的理助释更加彩磷夕火,特别提岁寸影视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使其对影视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在高等民族师范院校中文专业通过影视文学扎七评教学来提高民族学生的文化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其原因是:现代的中小学生刃见看影视作品已成为他们继学校教育之外最主要的受教途径之一,而观看影视作品对其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初步刃爹成影响重大,所以,他下门的邓昨誉行为必须受到正确的引导。而类似于笔者所从教的学校培育的大学生将来恰好是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们的教育者,即未来的中刁、学语文教师,其清感态度和价值劝职寸中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异绮与难以估量的作用。所以,提高民族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是一项有益于后展的、意义深远的事业。

四、影视文学批评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

篇(11)

1.认真贯彻落实教辅材料自愿购买、无偿代购原则,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中小学校或学生订购教辅材料。

2.坚持“一教一辅”,各学校要在省教育厅审定的目录内征订教辅材料,不得擅自征订省厅审定目录之外的教辅材料。

3.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按照“已开课,学生人手一册;未开课,一本不订”的原则,确定各年级、各学科的教材教辅使用数量,不得虚报、瞒报、多报。

4.每名学生每学期只享受一次免费教科书,教师用书由学校统一购买,不得占用免费教科书的名额。

5.学生自愿购买审定目录内的中小学教辅材料并申请学校代购的,学校可以统一代购,但不得从中牟利。其他教辅材料由学生和家长自行购买,学校不得统一征订或提供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