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育教学工作意见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省暑期最后一次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培训工作。
2.做好新一轮高中各年级新教材教法的指导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共同研究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探讨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3.本学期高二年级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将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作为本学期教学内容,使教学安排更适合我市的教学实际。
4.筹备召开南昌市教育学会中学政治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第一次会议。
5.做好2010年高考思想政治(品德)学科的质量分析工作,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更好指导全市思想政治(品德)教学工作。
6.关注全市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做好新一届高中政治学科研究中心和初中思想品德教改基地成员的聘任工作,并以“中心”和“基地”为平台,促使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长。
7.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条件,构建好我市思想政治(品德)教研活动网络,规范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群和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群,并利用好两个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信息交流。
二、主要教研活动
9月份:
1.召开新学期教研组长会议,宣讲新学期工作意见;
2.进行2010年中考质量分析,提出新一届初中毕业班复习建议;
3.进行2010年高考质量分析,提出新一届高中毕业班复习建议。
10月份:
1.组织新一届高中各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请骨干教师介绍教学体会;
2.高
一、高三年级公开课;
3.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公开课。
11月份:
1.高二年级公开课;
2.初三年级公开课;
3.召开市中学政治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第一次会议。
12月份:
1.高中各年级复习讲座;
2.初中各年级复习讲座;
3.高二年级选修课研讨会。
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力推进学前教育保教水平再上新台阶。深入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创新管理模式,强化项目管理”为举措,规范办园行为,深化课程建设,推进内涵发展。以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为重点,加快实施均衡布点规划建设,继续扩大优质资源,实现我区学前教育规范、优质、均衡、快速发展。
二、目标任务
巩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实现全区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99.8%以上,实现每1-1.5万人口1所幼儿园,在薄弱地区争取新(改)建公办幼儿园2所,争取小区配套幼儿园3—5所,公办幼儿园比例力争达到50%。继续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创建省、市优质园3—5所,省优质园率争取达到80%以上。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全员培训工程,培训率100%。推动新招聘幼儿园公办教师12名,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6%以上,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30%,专任教师持证率争取达100%。制定2016-2020年学前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创建市级以上课程游戏化项目基地1个。
三、工作措施
(一)全面推进两项重点工程
1、强力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工程。一是加快普惠性幼儿园建设。2015年是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要全面落实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加快新、改建普惠性幼儿园,提前做好筹划,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妥善解决单独二孩带来的入园高峰问题。二是调整布局结构。以扩大资源总量、调整布局结构、健全体制机制、提升质量为重点,编制第二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16年-2020年),推进全区学前教育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2、全力加快学前教育提优工程。科学制定优质幼儿园创建计划,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继续加大对幼儿教育投入,倾力改善办园条件,积极鼓励支持各类幼儿园参与创建,加大奖补力度等措施,激发幼儿园创建积极性。采取强弱结合帮扶、全面提高学前教育办学水平。今年将力争创建省、市优质幼儿园7所,完成省示范幼儿园全面复评工作。省优质资源占比力争达到80%,省、市优质幼儿园占比达90%以上。
(二)重点抓好三项管理
1、加强队伍管理。一是增强力量,根据市下达的目标考核任务,今年计划新招聘公办幼儿教师12名,为学前教育增添新的力量。二是加大培训,广泛开展多元化培训,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思想和专业水平,加强名特优教师及园长的培养力度。三是开展对幼儿园的免费送培,提升幼儿园办园理念和办园质量;四是开展“课程游戏化”游戏观摩活动,不断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
2、加强质量管理。一是借助项目建设,提高课程品质。继续完善质量监督机制,全面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为抓手,加强内涵建设,将游戏精神、游戏理念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之中,注重课程内容的适宜性选择、课程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开发以及课程评价立场的转变和方式的变革,要确保幼儿每日充足的自由游戏时间不低于三小时,不断改善幼儿园游戏环境,提升幼儿园游戏化水平。积极申报省第二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2015年力争创建市级及以上幼儿园课程建设项目至少1个。迎接省市对第一批项目建设情况的视导,争取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园行活动中出新意、出亮点。二是依托高校,提升科研品质。促成省级课程游戏化项目单位与师范大学或幼高师学前教育系牵手,深入项目研究,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不断提升我区学前教育质量。
3、加强规范办园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准入年检制度。完成幼儿园换证工作。二是坚持公民办并举。对民办幼儿园实行分类管理。研究支持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的具体措施,推动各类幼儿园均衡发展。三是加强常规管理。对违规收费、小学化倾向等违规行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常规工作管理制度化,尤其是加强幼儿园安全卫生、园务管理的检查指导。幼儿园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园长负责制,分工明确,加大幼儿园常规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不断提升各园的保教质量。四是注重信息建设。进一步规范省学前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省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信息系统的管理,及时更新各类学前教育信息,发挥区学前教育版块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网站、幼儿园网站的互动交流、宣传功能,加强对社会的正面引导。
(三)深入开展四项活动
1、免费送培活动。根据市里统一部署,积极联系、组织专家到我区开展免费送培进民办幼儿园的活动,围绕幼儿园管理及课程游戏化建设专题对民办幼儿园园长及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一、发展目标与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2、发展目标。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二年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重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到幼儿园总数50%以上,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5%。至2020年,普及学前二年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有较大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到幼儿园总数70%以上,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3、发展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大力发展农村公办幼儿园,积极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二、加强学前教育资源建设
4、科学规划幼儿园建设。学前教育纳入全市和各乡镇、办事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测算学龄前儿童数量及分布,合理确定幼儿园建设数量、规模与布局。保障幼儿园建设用地。城区结合城市发展实际,行政新区新建市第二幼儿园,由教育局直管;城西建好六亩塘镇中心幼儿园,城北建好蓝办中心幼儿园,城南建好石马山镇中心幼儿园,分属一办两镇管理。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需规划建设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配套幼儿园,并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各乡镇(办事处)应统筹规划本乡镇学前教育的布局与发展,着力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
5、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要以农村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为重点,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要求规划和建设,分类指导,整体推进。2012年,结合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好荷塘镇、安平镇、杨市镇、斗笠山镇、水洞底镇及湄江镇5个乡镇中心幼儿园。至2015,确保每个乡镇、办事处建设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并适当建设一批村级幼儿园。至2013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所数占全市幼儿园所数的4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达到13000人左右,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的40%以上。
积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间接补偿形式,或者直接补贴民办幼儿园适当保教费,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经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办学水平评估合格后予以认定,挂牌服务,其名单向社会公告,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不得高于同类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
落实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优惠政策。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标准收取的教育费、保育费,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免征营业税。用水、用电、用气按关于居民用水、用电、用气价格规定执行。
三、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经费
6、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要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要拓宽学前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确保公办幼儿园建设、教职工工资以及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所需经费。落实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规划项目配套资金。设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重点支持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发展。
7、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公办幼儿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综合成本、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由物价、教育、财政部门制定收费标准。物价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收费管理,对民办幼儿园办园成本进行经常性检测,公布社会平均办园成本,引导民办幼儿园根据相关规定和当地实际确定好收费标准。同时要防止恶性竞争,坚决查处乱收费行为。
8、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学前教育给予资助,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保障留守儿童入园,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问题。
9、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捐资发展学前教育。根据学前教育发展规划,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性幼儿园。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形式支持幼儿园建设、设施配备和经济困难家庭儿童入园。
四、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10、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全面实施幼儿教师持证上岗制度,严把入口关。幼儿园新任教师需在持有资格证人员中公开招聘、择优聘用。
11、落实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编制部门要根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在新一轮核定全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编制时,富余编制通过转岗培训合格后可优先调节为幼儿园教师编制。在职中小学教师中第一学历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通过继续教育,可调整至幼儿教师岗位。
12、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启动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每年选拔招收适量优秀初中毕业生参加省、市定向培养,解决专业幼儿教师严重短缺问题。制定幼儿园教师年度培训规划,健全培训体系,落实培训经费,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在职幼儿教师学历水平及业务水平,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
13、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工资,确保国家各项工资福利待遇政策落实到位,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要逐步达到同职级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公办、民办幼儿园聘用教职工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签订聘用合同。依法保障幼儿园教职工在享受社会保障、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五、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14、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坚持保教并重原则,以科学保教观指导学前教育发展。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注重幼儿安全和习惯养成,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教师用书和教育资源包推荐制度。鼓励幼儿教师积极开发园本课程,制作教、玩具及活动器械,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完善保教管理,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督体系。
15、建立学前教育分类定级管理制度。实施优质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工程。充分发挥市幼儿园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辐射示范作用,力争再创1-2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新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按照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建设。激励扶持一批办学规模大、办学效益好、办学理念先进的民办幼儿园创建市级示范性幼儿园。评选出一批市级示范性幼儿园。通过分类定级,有效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带动与指导作用。鼓励各类示范性幼儿园通过举办分园、托管薄弱园等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帮助薄弱园提高办园水平,以多样化办园的形式满足家长和社会的需求,让更多幼儿能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全市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16、加强幼儿园与家庭、村镇、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社区、村民自治组织的资源优势,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
六、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17、明确学前教育管理职责。实行政府统筹、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市人民政府成立学前教育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教育局设立学前教育管理股室,负责全市学前教育统筹规划和管理、保教质量监管、安全考核、公办幼儿园年度考核、民办幼儿园审批及年检等工作。发展改革局和教育局牵头,负责组织实施学前教育年度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落实分年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数量和新增学前教育学位。财政局负责落实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政策,确保公办幼儿园建设、教师工资等所需经费,做好资金使用的监管工作。物价局负责分类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通过成本核算,指导民办幼儿园合理确定收费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分类落实幼儿园建设标准和制定用地规划。编委办按上级规定落实好幼儿园教师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落实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职称(职务)评聘等政策。综治委牵头制定幼儿园周边环境管理办法。公安局牵头制定园车管理办法。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制定并落实幼儿园食品、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各乡镇、办事处负责举办乡镇公办幼儿园,提供公办幼儿园的办园场地和设施,负责所属幼儿园的相关经费补助、安全监管等工作。各乡镇、办事处中心学校负责本辖区内各类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工作。
一、做好常规教学管理与教研活动计划的落实
全面实施“吉林省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开全学科,开足课时,做到常规教学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做到表课一致,保证所有学科都能正常开展。保证教学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和每日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认真落实《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打造学校高效的课堂、精细的管理。深入开展以“校级公开课”“双三课”和“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把“集体备课”“双三课”和“推荐骨干教师”三项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备好课,讲好课,评好课,选准人”。第一,各教研组要按照学校各项工作总体计划的安排和要求,以开展教研活动为主要内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校通过严格的检查措施,保证全校的教研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起来。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组织,学科业务领导参与检查指导。学期初教研组做出具体的活动安排,做到“五个明确”,即明确教研活动的任务,明确教研活动的目的,明确教研活动的时间,明确承担教研活动的教师,明确开展教研活动的方法。强化教研组长职责,要求各教研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月重点工作安排表”的有关安排,每周一填写一份“教研组下一周的教研活动安排表”,并按时组织进行。通过三项活动的密切结合,来实现“实践、发现、研究、解决课本和课堂教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认真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实行“上级培训”“校本培训”和“教师自培”三结合的办法,以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主要内容,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工学”兼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做到任务具体,目标明确,时间明确,责任到人,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及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和外地名校对新课程教学研究活动的学习。及时安排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的训练、学习和培训。认真研究和实践校本培训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努力做好“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打造出更多的省市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并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与辐射作用。选出专业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肯学习,爱钻研、善总结的中青年教师作为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对象,并根据上级的培养条件向上推荐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进行“一帮一”的培训活动,要求优秀的教师制定详实的带徒计划,对所帮助的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写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真正达到一人发展全员提高的引领作用。
二、加强学校管理,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要加强在校学生的管理,特别是住宿生的管理。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提高课余辅导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安全健康的生活、愉快地学习。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地安排辅导时间和辅导学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加强过程管理,严肃学生纪律,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检查和调查,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的食宿满意,学生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做好防控流失生工作,提高适龄少年的入学率和在校生的巩固率。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特殊的生理时期与心理特点,致使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波动性很大,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更需要家长与教师与其进行沟通。因此,教师要利用学期初的有利时机,对流失生进行集中多次家访,注重实效。实行防控流失生的单项奖惩政策。实行防控流失生责任制,提高在校生的巩固率。学年初召开家长会。开展创建无流失生班级活动,实行专项表彰奖励制度,力争把流失率降为0。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利用板报,学习园地、班会、集会对学生进行交通、劳动、饮食、防冻、取暖安全教育和环保、国防、道德及法制教育,利用重大节日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参加青少年科技艺术大赛。
1.教学方式悄然改变。
一是游戏的大量运用,给课堂带来了巨大活力。主要体现在:(1)教学的某一环节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游戏;(2)把整堂课设置成一个游戏的情境;(3)三维目标得到较好的整合,整堂课情趣盎然、浑然一体。
二是教师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上有许多有益的探索。具体体现在凸显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上,教师有意识地从教学活动的主宰,向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和促进者转变。
2.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一是授课教师更具亲和力。教师用语言、体态、表情、眼神、手势甚至包括人际距离等信息,在情感上与学生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构建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绪场,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的心理状态中。
二是教师的倾听意识明显加强。对话情境中教师的“话语霸权”的倾向得到很大改变,大多数老师都能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有了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自我表现的欲望也显得更加强烈。
三是师生合作意识更加鲜明。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深入学生中间、伏下身子和学生一起交流问题、摆弄学具。合作的情境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本身,而上升到了师生人格、精神的平等相待,是民主平等意识的陶冶。
3.教学评价趋向多元。
首先,学习评价目标和多元性有所体现,教师评价时能涉及认知的发展、学习活动的内容、语言形式、思维品质、非智力因素等诸多因子。其次,学习评价的形式也十分丰富,尤其是作为评价主要形式的语言评价,让人充分感受到课改给教师带来的教学心态上的变化。如:“你能说出和别人不同的看法,真了不起!”“别慌,老师相信你能说出来。”“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棒极了!老师为你骄傲。”……真情夸长处,委婉指不足,宽容、鼓励、期待已成了课堂评价的主旋律。
4.教学资源得到了拓展。
过去把教材作为课程的唯一资源,就教材教教材,而现在,教师树立了新的课程观,把自身、学生、文本、环境都看成是课程开发的资源,积极利用学校的条件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延伸教材的价值,注重课内与课外的互补,强调跨学科领域的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把教案看成是预设的,把过程看成是动态的。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对答案有不同的理解,尽可能的给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敢于向教材和教师挑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在形成。
二、问题与不足
1.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够。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少部分教师根本不去深究教材,教育观念还没有根本地转变。拿着新教材用着旧方式,凭着陈旧的经验使用教材,很少体现出创新的意识。由于教师未能把教材与生活、社会、自然、活动相联系,缺乏对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结构的宏观把握,课堂教学显得死板僵化,有的仍是“满堂灌”的陈旧教法。
2.少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仍需提高。
课改要求教师要把课上活,但这样一来就会给课堂教学带来难度。近几年新招录的青年教师和大多数特岗支教生以及不少老教师面对新课改、新教材的专业水平不适应新的要求,功底较浅,不知如何应付课堂上“收不回来”的局面,造成课堂“失控”,影响教学效果。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又“收”得过了头,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情绪低沉,同样也影响教学效果。
3.盲目追求教学形式的花样翻新。
合作学习一哄而起,合作取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从调研的情况看,课堂教学多次出现合作的场面,不管问题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给没给合作的方法,就让学生去合作,这实质是浪费教学资源,消磨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学生不会得到真正的体验。同时,由于学生有了交流的环境,面面相视,免不了相互逗闹,他们的学习精力不能集中,分散了听课的注意力,这样的合作教学,是没有什么实效的。
4.不能恰当地把握张扬个性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系。
在课堂上,我们看到,教师对学生的一些基本习惯上的问题置若罔闻。在一些课堂上,有些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使整个课堂学习环境、氛围都很不理想,影响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
5.不能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我县从20__年实施远程教育工程以来,不少学校抢抓机遇购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充分利用设备及其资源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得到推广,但有的教师将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时尚仅从形式上追求,就适得其反了。如课件制做不精,课件内容对本节课起的作用并不大,课件出现的“火候”没掌握好等。另外,部分教师还不能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恰到好处地使用,甚至从没使用过多媒体设备,这应引起高度重视。
6.个别教师教法存在老一套的现象。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教师的课改意识不强,和传统教学没有明显区别,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放不开,总觉得有些地方不讲不行,怕学生不理解;本来提出一个问题就完全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可教师却把它割裂成几个简单的问题,一问一答,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一来,就大大地限制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另外,一些教师问题设计的随意性太强,缺少层次和梯度,有的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有的问题不恰当、不精炼、不合时宜,让学生茫然无措。板书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没有跟着问题走。部分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致使课堂教学计划 性不强,拖堂现象较严重。一些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针对性。
三、对策与建议
1.对于教师本人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一定要加强对课程标准及相关解读的学习,调研中发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思想,一些教师尚不能掌握,更难落实在教学行为之中,因此学习钻研《课程标准》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二是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熟悉与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尤其是少数青年教师要在实践中苦练基本功,尽快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不断的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内化,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2.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多举行一些观摩课,给老师提供互相学习与研讨的机会,加强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达到优质课资源的共享。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大多数老师参加有关培训或相关教研活动,开阔视野,给大多数老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以减少教师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加强备课。集体备课不要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挖掘教材内涵,把握课程标准,科学合理的运用好的教学方法。个人第二次备课时,要结合本班学情认真研读新课标,多积累本学科与生活相联系的知识来充实备课内容。
团支部
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团支部团员数量、支委会等基本情况。
学习教育
情况
主要包括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人数,提交学习心得体会的人数,团课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参加团课学习的人数,参加征文活动的人数。
组织生活
情况
主要包括组织生活的召开时间、参加人数、团员发言情况,集中开展入团仪式的时间、地点、参加人 数,组织老团员重温入团誓词的时间、地点、参加
人数,观看《入团第一课》的时间、人数,被上级表彰的先进组织和个人等情况,开展组织整顿的基
本情况。
实践活动
情况
主要包括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
数,组织参加网络主题团日活动的情况,开展团员先锋岗(队)创建活动的情况。
二、基本原则
交流人员的编制和人事工资关系不变,组织关系临时转入相应学校,年度考核在受援学校进行,考核结果按在受援学校的考核等级转入派出学校。
三、任务目标
自2014年开始,每学年从城区县直义务教育学校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和中层干部与农村或薄弱义务教育学校对等数量的教师或教育干部进行为期一年的对流,担任相应课程的教学与学校管理工作,并通过校际间的集体备课、开设公开课、举办讲座等多种交流形式,帮助当地教师和教育干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推动全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搭建平台并提供人才支持。
四、选派要求
选派交流教师要求政治素质、师德修为高,教学业务能力强,教育干部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培养前途。所有交流人员要有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精神,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
五、实施步骤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干部实施对流,由教育局提出年度交流计划,采取个人志愿、学校推荐和组织考察安排的程序进行。拟参加交流的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向学校提出交流申请,由派出学校推荐,县教育局考察同意后确定为交流对象,根据工作需要统一安排。学校推荐人数应不少于教育局对各学校按排计划的2倍。怀孕、产假和哺乳期以及患有重大疾病的教师不安排交流。
1、统筹规划、制定方案。各学校要全面掌握学校师资情况和教育干部和教师交流需求情况,统筹规划交流工作。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校教育干部、教师交流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流动的基本原则、条件、形式、程序、要求、考核办法以及奖惩措施等。各校交流实施方案报县教育局备案。
2、宣传动员。各学校要切实做好教师和教育干部交流工作的政策宣传,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加强引导和指导,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激发教师和教育干部敬业爱岗、教书育人的热情。
3、组织实施。各学校要根据交流实施方案,确定年度教师交流人员并向县教育局推荐。每年初底前各学校要将教师交流方案、交流计划及交流人员名单报县教育局备案。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流动由县组织部门和县教育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实施。
六、考核管理
1、选派到受援学校的教师和教育干部,工作期间由派出学校和受援学校共同管理,以受援方为主。选派教师在交流期间享受原学校工资和各项待遇,职称评审、岗位晋升等在原学校进行。各受援学校具体负责交流教师的生活安排、日常管理及其工作、学习、年度考核、业务考核、绩效考核、评优评奖等事项,双方学校要关心交流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其它问题。
(一)在*区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的各类公立学校(或教育部门指定承担对口就近入学的民办学校)就读,经民政部门审定的*区城乡低保家庭学生。
(二)在*区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的各类公立学校(或教育部门指定承担对口就近入学的民办学校)就读,经民政部门审定的*区特殊困难家庭学生。特殊困难家庭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市城乡低保标准的150%(城镇450元/月;农村3510元/年),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
1、父母双亡,且指定监护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2、父母一方患大病重病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3、父母一方为重度残疾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4、经济困难的丧偶单亲家庭学生;
5、为国牺牲,被人民政府批准为烈士的子女(不需要核定家庭收入,可全部纳入)。
对经济困难的界定,按*区民政部门的统一规定确认。
(三)在*区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的各类公立学校就读的具有*区户籍的其他经济困难家庭学生。
二、帮困助学内容
(一)低保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学生
1、免杂费;
2、免书*费;
3、补助生活费。
(二)其他经济困难家庭学生
1、减免杂费;
2、发放助学金。
三、减免补助标准
(一)低保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学生
l、免杂费、书*费,按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收费标准执行,转制学校比照公立学校收费标准执行(免杂费:小学100元/年,初中160元/年;免书*费:小学320元/年,初中400元/年)。
2、补助生活费,标准为每生每月110元(一年按9个月补助)。
(二)其他经济困难家庭学生
1、根据实际困难程度,按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收费标准,酌情减免杂费。
2、根据实际困难程度,发放学生助学金。具体为:
小学:甲等每生每月120元
乙等每生每月90元
丙等每生每月60元
中学:甲等每生每月170元
乙等每生每月l40元
丙等每生每月1l0元
四、运作方式
(一)低保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学生
1、区民政部门负责对低保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学生资格的审定
(1)20*学年第一学期低保家庭学生名单在*月*日之前完成确认,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名单在*月*日前完成确认。以后每学期的名单确认须在学生到校报到之前完成。
(2)对确认后的低保家庭学生和特殊困难家庭学生由民政部门发放“助学券”。
2、区镇两级财政负责帮困助学经费的落实
(1)各镇帮困助学经费总数的50%由区财政局拨款至区教育局,另50%则分别由被帮困学生户籍所在的各镇负责拨款至区教育局。
(2)户籍在石化街道学生的帮困助学经费,由区财政局全额拨款到区教育局。
(3)各级财政负责的减免补助资金要按时足额拨付到区教育局。
3、区教育局负责帮困助学经费的管理、各学校负责帮困助学经费的使用
(1)学生到校注册报到时,将“助学券”交给学校。学校按市教委有关收费标准,办理相应的免费手续。
(2)学校核对助学券、加盖公章、登记造册后,与区教育局结算,该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
(3)“助学券”实行实名制,不得转让和兑换现金。
(4)享受“助学券”的困难学生,同时享受生活补助。
(5)享受生活费补助的被帮困学生应在就读学校就餐,如因个人原因不在学校就餐者则不享受生活费补助。
(二)其他经济困难家庭学生
1、减免杂费:开学时,由学生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杂费减免申请表》,根据学生实际困难程度,经学校领导审批后予以减免,每学期审批一次。
2、发放助学金:开学时,由学生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学生助学金申请表》,详细说明家庭收入及困难情况,经学校领导审批后按月发放,每学期审批一次。
3、所减免杂费和发放助学金的经费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区财政部门按标准足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
五、其他事项
在盲、聋、辅读学校就读,具有*区户籍、接受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的帮困助学,按照《*市特殊教育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减免学习费用的意见》(沪教委基[20*]20号)执行。
对提高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工作的建议
1.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按照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培养人才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 这就要求大学的英语课堂, 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此满足我国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要。
2.优化大学公共英语的课程设置,组建优秀的英语教师队伍
关于大学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优化,有两个基本要求。 第一,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基础课的学习,以保证大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第二,学校应给出选修的自由,使那些正真想学习英语的学生得到更加专业的学习, 如此来提高高校英语教学的质量。 因此可在保证一定基础性课程的同时,增设选修课的门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与组建一支优秀的英语教师队伍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说,高校教师要教好英语,首要条件是自身有较高的英语能力,只有自己的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向学生传授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拥有较高的教学能力,不满足于现在的教学经验,对英语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只有教师能将自身所学按照教学规律教给学生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 其次,从学校的角度来说,高校应给教师提供更多进修、在职的学习机会,并进一步做好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为促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与实施工作中去, 应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考核的参考标准, 对公共英语教学质量实行定时或临时的考核工作;组建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互帮互助,逐步提高公共英语的教学质量。
3.改进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每门学科的教学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方法, 英语是一门语言,也有它自身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但是对老师来说,在进行一门外语的教学过程时,不仅要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还要结合我国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 首先,应明确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即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高校教师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教师应以督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主, 同时也应给与一定的专业指导, 以免学生进入学习的误区。 让学生充分理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并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此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一、充分认识中外合作办学的地位和作用
1.国际合作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人们对优质教育产品需求的显著增长,提出了学术和专业资格的国际间流通或互认的要求,促进了无边界、跨国界的教育服务和产品的跨境流动。国际合作教育已经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潮流。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把握国内国外教育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现状,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国际合作教育的重点,扎实加以推进。
2.中外合作办学是*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外合作办学,是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推进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型工业化国家发展的经验启示。各地、各校要从“以国际化推进现代化”和“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的高度,提高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
3.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有效引进和吸收世界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优化学科专业、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有利于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各类人才。除未对外开放的教育领域外,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要以加强能力建设为导向,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之路。
二、进一步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路与目标
4.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思路。中外合作办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教育强省为目标,以能力建设为导向,以培养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根本任务。按照“积极稳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打造品牌”的方针,合理确定和调整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布局和结构,逐步建立起主体多元、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具有时代特征和鲜明*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格局。
5.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我省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总的目标是:每一所高等学校要与国外至少一所同层次的优质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高等教育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教育思想和办学观念有新提高,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有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有新创新。研究生教育形成能与国外一流名校共同培养人才的制度和模式。高等职业教育走产学结合道路,在培养社会迫切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能力方面有显著提高。普通高中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式和途径上有新的探索和创新,在外语、双语教学水平上有显著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上达到企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毕业生海外实习、就业和留学深造渠道得到大力拓展。非学历教育以满足社会就业、岗位技能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为主要目标,对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与发展的贡献力显著提升。
三、坚持能力建设的政策导向
6.坚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既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特征,也是办学成功的基本保障。优质外国教育资源指:境外知名院校;具有优势学科专业的院校;具有显著特色学科专业的院校;在教学思想、办学理念、教学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管理等方面具有先进性的院校。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办学,必须坚持同层次合作的原则。校际国际交流、学分互认项目不属于中外合作办学范畴。
7.明确合作办学的范围。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允许在高中阶段和幼儿教育阶段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探索。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鼓励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高等学历教育机构举办中外合作办学以学历教育项目为主。
8.鼓励合作办学的重点学科专业。适应新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定位与特色,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技术、外语、金融、医学以及国际商务、软件外包服务、国际法律等方面的学科专业。鼓励探索跨学科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不得在军事、警察、政治等特殊性质学科专业领域举办中外合作办学。从严限制外国教育机构在境内已举办多个同类合作办学项目以及拟办专业在境内较为集中的项目。同一外方机构在我省的合作院校不宜超过2所,相同合作专业不宜超过2个。为保证合作双方在教学与管理上的精力投入,原则上中方1个专业只与1个外方开展合作。
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9.加强合作项目专业建设。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重点学科、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纳入国家、省和学校重点学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整体规划。通过五年左右的建设,我省要在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的框架下,创建50个省级中外合作办学品牌特色专业和150门省级精品课程,并建成一批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品牌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的中期评估工作,对未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要求办学或未达预期效果的,应停止该项目的实施;对连续两年未能开展正常招生的项目将予以取消。
10.加强课程标准的建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实施外国教育机构学士学位以上学历学位教育的,其共同制订的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应当不低于外国教育机构在其所属国的标准和学术要求。采用跨国分段办学模式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境内教学实施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适当允许与国外合作机构共享网络辅助教学,使学生融入国际化的教学氛围。允许自然科学、工程科学领域专业全部或部分采用外方机构的课程和教材;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专业的课程和教材,经学校组织审查通过后也可以全部或部分采用。除中国文化等特殊课程外,允许其他全部课程使用外国语组织教学。鼓励中外教师共同开发、开设课程,大力推进课程的本土化建设。
1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跨国分段办学模式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外国教育机构教师在境内施教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占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以外国教育机构名义在国际上招聘的教师,其资质水平应当获得外国教育机构和中国教育机构的认可。世界一流大学来*开展合作办学的,其外籍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可享受中国政府聘用相关国际文教专家同等待遇。以合作办学为依托,加强中方教师的境外培训和素质能力提升。加大*政府留学奖学金、省教育厅教师境外培训计划等项目对参与合作办学项目中方教师境外培训资助的范围和力度。逐步使参与合作办学项目的中方教师都有在国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
12.加强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强化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建设。鼓励开设实践、实习课程。鼓励引进与外方有合作关系的跨国企业优质资源进行产学研合作。鼓励引进外方强势学科、优秀科研人员、先进仪器设备和管理经验,与中方共建科研机构和实习实训基地。
五、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领导和管理
13.加强招生工作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纳入国家下达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在学校年度招生规模内按照专业招生目录分列执行,并满足同地区同批次录取的要求。专业名称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学制与办学形式必须明确。严格执行中外合作办学招生简章、招生广告报备制度。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招生广告必须经省教育厅审核,并报审批机构备案。
14.加强教育质量管理。省教育厅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依法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年检,并将结果(包括招收学生、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质量、基本教学条件和财务状况等基本情况)向社会公布。加强教育教学的质量监控,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机制。各校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评估机制。
15.加强颁发证书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实施学历学位教育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实施非学历教育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培训证书或者结业证书。颁发外国教育机构学历学位证书的,应当与该教育机构在其所属国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相同,并在该国获得承认。禁止举办学历教育的中外双方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层次、类别不同的现象,禁止非学历教育机构或项目颁发国外学历学位证书的现象,禁止外国合作办学者颁发第三国学历学位证书的现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面向全体、能力为本、全面发展”为宗旨,全面落实《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断推进学校艺术体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引导和鼓励各单位积极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艺术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参与各类活动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目标任务。全面规范办学行为,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确保学校艺术体育课程开课率达到100%。发挥艺术体育课堂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经常性、多样性的艺术体育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体质健康状况和技能水平。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湛、敬业奉献的艺术体育教师队伍。
二、加强艺术体育教学,提高艺体教学质量
(一)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实施艺术体育教学,做到教师安排到位、课时落实到位,确保开齐课程、上足课时。每学期初,各单位要将课程安排表上报教体局基教科和教研室备案,并上传校园网和莱西教育网。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删减或挤占艺术体育课时,不得随意调整课程或赶超教学进度。
(二)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各单位要根据音乐、美术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学校艺术体育学期教学计划;每位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目标,撰写单元和课时教学案,要在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教学内容。要重点抓好备课、上课两大常规环节,备课和上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切实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艺体课堂教学的快乐,提高歌唱、欣赏、绘画和运动技能水平。各单位要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意见(西教普发〔2010〕23号)》要求,组织开展好艺体教学的推门听课、汇报课、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三)加大艺体教研力度。全市要通过构建市、镇、校三级教研网络,从抓教学模式和小课题研究入手,加强艺术体育课堂教学研究。市教研室成立由全市骨干教师组成的市中心教研组,每学期初制定下发本学期教学重点,每月召开一次中心教研组会议,及时讨论解决日常教学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全市艺体教学深入开展;各镇办教委、市直学校要根据实际,成立镇(市直学校)级中心教研组,选拔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的作用,抓好集体备课、师徒结对帮扶等工作,提高全镇(市直学校)艺体课堂教学水平;各学校要成立艺体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鼓励教师围绕探索高效课堂、提高学生技能、创新学生思维等方面,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教学论文及案例撰写等活动。
(四)强化特长生专业培养。各单位要根据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兴趣爱好,在加强艺体学科教学的同时强化特长生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面向全体学生选拔艺术体育特长生,并根据学校教育资源,成立音乐、美术、体育兴趣小组或社团;要坚持每周定时活动和常年训练相结合,并借助各种艺术体育赛事提高学生艺术技能和运动技术水平。各学段要切实抓好特长生的专业训练,做到师资到位、制度规范、措施得力,以达到储备人才、培养特长人才的目的。
三、开展艺术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各单位要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以及校外时间,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体育活动。要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目标,以深入推进“艺术体育2+1项目”为主线,以打造艺术体育特色学校为抓手,坚持艺术体育活动与学生德育相结合、与建设校园文化相结合、与强化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努力培养学生掌握1-2项伴随其终生的文艺特长和体育技能,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
(一)大力开展体育技能训练活动。各单位要积极开展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使每个在校学生均能掌握两项体育基本技能。重点抓好以下活动:
1、开展市、镇、校三级体育节活动。以“人人参加阳光体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主题,每年举办体育节。通过组织体育集体项目竞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篮球赛、足球赛、趣味运动会、体育游戏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广大学生的体质。大力提倡乒乓球项目,逐步打造莱西特色校园体育项目。
2、开展冬季长跑活动。各学校要每天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完成跑步里程,每天跑步参考距离基数为:五年级学生1000米,初中生1500米,高中生2000米。冬季长跑活动期间要积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通过设立“”、“跑遍神州”等意向性活动主题,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3、开展体质健康达标活动。各学校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估机制,每年按时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统计、汇总及数据上报工作。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98%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等级;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75%以上的中小学生达到良好等级,学生的耐力、力量、柔韧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肥胖和近视发生率明显下降。
4、组织体育竞赛活动。各镇(街道)、学校要确保每年召开以田径为主的春、秋季运动会。在此基础上,组织每周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竞赛活动。教体局将每年举办全市综合性中小学生运动会,运动会开幕式集中展示各单位的体育活动成果,各单位参赛情况计入体育工作考核。
(二)积极组织艺术教育活动。各单位要以活动为载体,精心组织艺术活动,提高活动的参与面,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素养。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1、开展三团(合唱、舞蹈、器乐)一社(美术书法)活动。要作为每个单位的常规工作,制定活动计划,建立指导教师的活动备课制度、活动督查制度,确保活动效果。
2、开展“唱红色歌曲”活动。各单位要结合传统节日,围绕歌颂祖国歌颂党等主题精选曲目,让每一名学生敢唱歌、会唱歌、爱唱歌,让校园充满歌声。通过活动的开展,每个学生至少会唱10首经典歌曲,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3、开展“校园集体舞比赛”。要利用大课间和活动课,加强舞蹈和音乐的普及教育,促进学生身心愉悦。教体局将定期组织校园集体舞比赛。
4、开展“艺术角”活动。各单位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设立教室一角、校园一角、宣传栏等各种方式,经常性地举办美术课堂作业、书法、手抄报等艺术作品展示活动,增强学生自信心,不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三)开展艺体特色校创建活动。各单位要在开展艺术体育常规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积极研究确定本单位的艺体特色,争取在三至五年内实现“一校一特色”。要争取社会知名人士支持,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扩大学生参与面,探索形成有组织、有制度、有成果的艺体工作特色。教研室将加强指导、培养、总结和推广,促进学校艺体工作特色的形成。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艺体教师业务素质
(一)加强艺体师资配备。各单位要坚持“专业对口、专职专用”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艺体教师。要配齐专职教师,暂时配备不齐的,要安排有一定艺术体育特长教师兼职,并通过各种渠道对兼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各学校兼职艺术体育教师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原则上专业教师不得转行改教其他学科。各单位要加强与社会体育、艺术团体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团体和专家的作用,逐步建立一支社会兼职教师队伍,借助外力、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校艺术体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教研室将在落实三级教研活动的基础上,随时掌握艺体教师特别是农村兼职艺体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各单位要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加强校本研究,促进骨干教师快速成长,外出培训教师要撰写学习体会,通过报告会或观摩课形式向其他教师传递培训成果,扩大培训效益。市教体局相关科室将定期组织艺术体育专业技能培训、教材教法培训、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选、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城乡交流等活动,提高艺术体育教师队伍整体业务水平。
五、改进评价办法,推进艺体工作规范开展
建立健全学生、教师、学校艺体工作评价机制,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改,逐步推进学校艺体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对学生的艺体素质评价由任课教师组织。艺体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技能测试等各种渠道,对每个学生的音体美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公正、全面的评价,并记入学生的素质报告手册。
对教师的艺体工作评价由各学校组织。要进一步完善艺体教师和兼职从事艺体活动教师的工作评价制度,合理计算工作量,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要将艺体教师的常规教学、学生技能考查、艺体活动组织情况、艺体竞技成绩、特长生培养等方面纳入目标绩效考核。
对单位的艺体工作评价由教体局组织。教体局将组织相关科室采取定期不定期督查的方式,结合调研活动,强化单位艺体工作的评价。评价重点围绕课程实施、推门听课、学生技能抽测、艺体活动、艺体竞技成绩、艺体师资建设、特长生培养等项目进行。每学年对每单位的艺体调研不少于一次,调研成绩计入单位绩效考核。同时,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对出现课程开设不齐、课时落实不足等问题的单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各镇(街道)教委也要建立相应制度,加强对所辖学校的过程管理。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教体局成立艺术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管理、指导、督查全市艺术体育工作的开展。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落实和监管力度。通过市、镇、校三级管理,促进艺术体育工作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