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档案学大全11篇

时间:2022-10-04 16:09:2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档案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档案学

篇(1)

“微观档案”的说法由来已久,与之相关的定义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从档案工作的“微观性”出发所作的界定,认为微观档案学是指从微观视角研究档案工作的规律性[1] [2];第二类主要是从档案形成主体的“微观性”出发所作的界定,认为微观档案是由个体或较小的社会组织形成的社会价值微小的档案[3] [4]。档案工作包含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可以按照这两种视角进行框架体系的梳理,但需要注意的是,“档案学研究的微观视角”和“微观档案学”并不能完全等同,“微观档案学”作为学科的分支是否可以成立还要看其是否具有独立的理论内核和独特的社会价值。

正如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达到解释宏观经济现象的目的一样,从档案形成主体的“微观性”出发研究个体的档案管理行为,会面临许多与传统档案管理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问题,具备形成独特理论内核的基础,有可能形成特有的发挥价值的领域。“微观档案学”的概念界定应该从档案形成主体的角度进行:如果把国家档案事业的整体管理理解为“宏观档案管理”,而将各类社会组织的档案管理理解为“中观档案管理”,则个体档案的管理就是“微观档案管理”。这里的“个体档案”是指个体在生命历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与机构档案管理当中的“人事档案”的主要区别在于:个体档案是从个体需要的角度出发判断记录的保存价值,类型更为多样、数量更为庞大。

因此,本文所述的“微观档案学”是指研究个体档案形成、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规律的科学领域。“微观档案学”与普通档案学的基础理论是一致的,档案学当中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前端控制理论、档案价值理论等基本原理对“微观档案学”同样适用,只是在具体实现形式上有所变通而已。“微观档案学”与普通档案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微观档案学”以个体为参照体系,相当于普通档案学参照体系的“缩微版”,其目标是构建个体知识和记忆的系统化采集保存和利用体系,研究如何应用档案学基础理论建立个人工作和生活的秩序体系,促进个人效率的提高、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等。第二,“微观档案学”强调对个人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各类纷繁复杂知识和信息的组织和整理,对作为普通档案学核心问题的证据效力问题则关注较少。第三,“微观档案学”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档案学理论和方法为人的发展服务,也关注人类大脑记忆原理对档案整理保存体系的借鉴意义。

2 “微观档案学”述要

“微观档案学”以档案学基础理论为指导,涉及知识管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其典型性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第一,研究“微观档案学”基础理论,弥补一般档案学理论对个体档案的形成和保存问题关注不足的问题。普通档案学理论是对机构档案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提升。在机构档案工作视野之外,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数量巨大的个体档案尽管不像机构档案那样具有非常明显的凭证效力,但是,对个体而言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形成、保存和利用规律的特殊性是“微观档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二,探索数字化时代,个体通过各类信息技术交流、工作和生活时“轨迹”的留存问题。如何收集和保存电子邮件、网站购物、手机短信、微博、博客、网络社群等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证据信息,实现不同来源信息的整合并进行合理、合法利用等问题是“微观档案学”研究的内容。

第三,人生经历的数字化采集、归档和利用方面的研究(CARPE: Capture, Archival and Retrieval of Personal Experiences)。美国微软公司研究员戈登?贝尔(Gordon Bell)从1998年开始着手实施一个名为“生命比特计划”(“My Life Bits”)的项目,该项目旨在发明一种设备,可以记录下日常所遇到的一切事物,利用这些数据建立起个体记忆的数据库。基于My Life Bits项目的实践经历,戈登?贝尔和其同事吉姆?戈梅尔(Jim Gemell )合著的《全面回忆:数字记忆将如何影响一切(Total Recall: How the E-Memory Revolution Will Change Everything)》一书于2009年9月由Dutton Adult出版社出版发行[5]。

第四,辅助个体记忆能力的提高,探索生物记忆数字化存储的可能性。1945年,美国政府战时研究部门负责人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在《Atlantic Monthly》7月号上发表了《As We May Think》一文[6],提出用一种名为Memex (memory extender )的装置增强人类记忆能力的构想。范内瓦?布什提出的Memex以微缩胶片为基础,能存储个体拥有的所有书籍、资料及信件。他主张Memex应该模仿人脑的联想功能就像人的脑细胞一样,一旦捕捉到某些信息,马上就能沿着复杂的路径网络,找到相关的事物,这种思想后来被应用到超文(Hyper Text)的设计之中。尽管生物记忆的数字化存储在目前来看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但是,其体系设计要用到档案学理论和方法是毋庸置疑的。

第五,通过档案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个体知识管理体系。个体知识管理是将个体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服务于自己的工作、生活的过程。通过对个体知识的管理,人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个体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个体知识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如何将不同时间所接触到的各类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通过个体日常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来推动个体生活秩序的建立和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微观档案学研究的课题。

第六,研究个体档案数字化采集和保存的“云服务”提供体系。随着云计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人类可以借助移动通信终端非常便捷地在“云”中记录和保存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为具有这类需求的人群提供服务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需要政府机关和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协作,通过公益和企业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来满足。

篇(2)

理论档案学是从整体上把握档案学各门分支学科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在应用档案学基础上进行高层次的理论概括,揭示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和档案学自身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为档案工作实践和国家档案事业建设提供一般性理论依据。

应用档案学是档案事业管理、档案资源管理与开发、档案工作应用技术研究的总称。所属学科有:档案事业管理学、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统计学、档案目录学、档案保护技术学、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档案缩微复制技术等。

应用档案学的特点:一是实践性强,它所阐明的理论、制度、原则与方法,直接应用于档案事业管理实践和档案业务工作实践,具体原则和方法在学科知识中占很大比重。二是技术性强,它研究现代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解决档案保护技术现代化、档案管理自动化、档案复制缩微化、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等问题。

当代档案管理和国家档案事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因此要求档案学也必须进行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理论档案学是应用档案学的高层次理论概括,对应用档案学起直到作用;应用档案学的研究成果或提出的问题将推动理论档案学的发展。两者相互协调,同步发展,有利于提高档案学的整体水平。

档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或者说基本上属于社会科学,这是由档案学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的。档案工作是管理档案和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一项社会活动。档案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即研究档案、档案工作运动规律及其与人们社会实践关系的学科,因此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篇(3)

档案学的独立性

篇(4)

整体网络平均距离分析

网络平均距离是指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平均距离,平均距离约小,说明节点之间的关系越密切。高频关键词网络平均距离为2.265,表明了每个关键词只需要通过大约2个关键词就能够相互作用,档案学高频关键词网络图符合小世界效应,能够对研究热点做出快速反应。

整体网络凝聚力分析

网络凝聚力反映了关键词之间的紧密程度,凝聚力指数与网络紧密程度呈正比,高频关键词网络凝聚力指数为0.472,表示网络紧密程度适中。

个体网络中心性分析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中心性是研究网络中行动者的地位和重要性,包括节点的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性三种。对高频关键词进行中心性分析。

1度数中心度度数中心度表示与某个节点直接相连的频次,点度中心度越大,与其相连的节点也就越多。节点点度中心度为7.43%。从图1中可以看出,档案管理、档案学、档案工作等高频关键词具有较高的绝对点度,说明这一直是档案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电子文件、数字档案等具有较高的相对点度,频次增长快,反映了数字档案成为了研究热点。

2中间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反映了节点在整个网络的中心程度,是节点对整个网络中资源的控制程度。网络中间中心度为28.25%。从图2中可以看出,档案管理、档案工作、档案工作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这些关键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3接近中心度接近中心度是网络节点与其他节点的接近性程度。接近中心度计算结果显示,高频关键词网络不连通,关键词之间距离无穷大,无法计算接近中心度。

4凝聚子群分析凝聚子群分析是指网络中关系密切的行动者形成一个次级团体,揭示了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刘军的介绍,采用了k-丛分析,参数k为4,N为10,分析结果见图3和图4。K-丛分析形成了8个次级团体,档案管理、档案利用、数字档案馆等关键词在每个次级团体中均有出现,这表明档案学这些领域的研究已经具备规模性、系统性。从图4中可以看出,8个次级团体之间关系较为密切,研究热点较为集中。

档案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通过NETDRAW软件,对整个网络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见图5。从图中可以看出,档案学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档案管理、档案馆、档案工作、档案利用、电子文件、数字档案馆和档案学等,这与宗乾进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将2000~2011年划分为三个阶段,选取每个阶段词频位于前30位的关键词,构建关键词共现矩阵,利用netdraw将关键词节点以可视化图形呈现出来,以探讨档案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转化过程。2000~2011年以来,档案管理贯穿全过程,研究热点从电子文件元数据、数字档案、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化、政府信息公开发展。

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的核心部分,在档案学研究中,对档案管理持久、深入地研究,有助于我国档案事业工作更快更好低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的信息化也随着电子文件、数字档案、数字档案馆等热点展开、深入。近几年来,档案服务意识逐渐增强,这也与网络技术一并推动了档案网站的研究。在档案利用工作中,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也不断向前推进。

篇(5)

档案学理论的发展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新技术为档案工作现代化创造了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并且向传统档案学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电子档案的出现和增多以及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既提高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又强化了社会的档案意识,社会各方面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高层次的和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使档案工作实践向传统的档案学理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运用,以及档案工作在社会不同时期的服务范围的扩大,因而对档案工作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就使档案工作实践与传统档案学理论指导下的档案实践,需要进行跨越发展。在档案工作中,例如计算机、缩微照相、静电复印、光盘等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使统计、编目和档案检索等工作环节,不得不相应改变,并且也改变了档案载体的存贮手段和档案资源的提供利用方式。因此说,为了实现人类共存档案信息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发展和各种需要,所进行的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由于档案检索语言是利用者获得大量档案信息资源的媒介,又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的一个条件,为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分类主题一体化档案检索语言也是世界各国为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所需要研究的一种语言,所谓分类主题一体化检索语言,是分类语言与主题语言互相融合吸收,取长补短而形成的一种更先进、更高级的一种检索语言,这又是档案信息检索工作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档案信息化工作中,既要有先进的档案信息检索语言,又要有档案数字化作为支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展开,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档案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档案信息化使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源以高密度的数字形式存储,因此说数字档案成为以“比特”的形式存在的档案,它既可以是传统载体形式的档案经过数字化处理的的档案,也可以是计算机应用系统在其运行过程当中形成的数字档案。可见作为“信息的DNA”“比特”成为人类社会信息的基本要素,它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形成一个以“比特”作为储存形式而引发的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的新模式,并将会推动档案学由描述阶段发展到职能阶段。也就是说,档案学理论己经从经验科学,解释科学向应用科学迈进。因此,档案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由面到体系的形成过程。

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原则

我国档案学理论有着自身的知识体系,而知识体系又有着一定的结构方式,这也是档案学客观存在的必然。档案工作者不仅要认识档案学知识体系的结构特征,而且要采取科学的结构思维方法,要遵循着从外向内,循序渐近地原则。一般来说,初步进行档案学研究,宜选择处于事实性方面的课题,而且还要把研究的重心较多地放在对现有的档案理论知识的肯定方面。相反,那些能够在档案学某一领域中,己取得了成就时,就可以选择向档案学知识结构深层次转移,可以把重点放在对现有档案理论的否定性方面。其实,我们在档案研究过程中,首先要考虑选题的大小和程度的难易,这跟档案学理论体系的结构有着关联,即与原理性知识的距离远近有关,离原理性知识较近的课题,其重要性相对要高,反之,其重要性相对低些。同时档案学研究的难度大小,也与在档案理论知识结构中的研究指向有关,如果以维护现有档案学理论体系为目的研究,其方向与原有的理论是相一致的,而对现有的档案理论采取否定的态度,用新理论代替旧理论,即“离经叛逆”的研究,则会存在两种形式:一方面是由于原理论使用范围有限,需要更新,另一方面是新的理论取代原有的理论,即创新。档案学理论在档案工作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是档案学理论自身的变革和发展的先导。更新知识,创新理论,是档案学自身研究的发展方向。对新理论知识的探求,也是在继承前人的知识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发明和创新的。如果档案学研究只有继承没有创新,那么档案学自身的发展就不会前进。尤其是对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提出新的理论,所以说,不但要体现创新的特点,还要体现出科学性和实践性,这对我们解决档案工作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实现档案工作的跨越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作者:郭文娟1苏建功2作者单位:1广灵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广灵县档案局

篇(6)

一、档案学研究的正确思维方法

在谈正题之前,先阐述自己立论的基础,笔者认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没有过时,它仍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进行科学研究和各种社会实践(包括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工作)的惟一正确的思维方法。脱离了它,科研和实践就可能出现偏差。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仍是指导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

二、唯心主义思维方法任当代档案学研究中的表现事例

“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不可知论”是档案学研究中唯心主义的典型事例。比如,有人在论述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时说:电子文件“是人们无法感知的”、“能剥离载体而单独存在”、与纸质档案不同,电子文件、电子档案能“超越时空”,在不久的未来,档案工作者将面对“虚拟档案馆”、“无墙档案馆”等等,笔者认为这些论点的核心是否认电子文牛和电子档案的物质性,不妨对此逐个分析:

1.电子文档是“虚拟的”,“是人们无法感知的”,此说法的根本问题在于不承认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物质性。其实,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与其它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文件档案,如甲骨、金石、竹简、绵帛、纸质及化学胶片等等没有什么根本区别,它们都具有载体、记录符号,包含着信息内涵。它们都具有物质性,物质性是它们的共性,那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别,即前面提到的各种文件档案都是宏观物质,其载体和记录符号都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而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载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记录符号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物质,是以二进制数字形式存储的符号。借助于现代高科技,也是同样可为人们感知的,决不是“虚拟的”。

2.电子文档能”超越时空”。有两种解释:一是不具有时空;二是超过一段时空。这两种解释部是否认电子文档的时空概念,是否定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物质性的又一变种,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一方面,运动的物质具有广延性,即是说都具有一定的体积,必定占有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物质只要存在着,必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有“寿命”,此持续性即延续一定的时间。所以,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及其运动的基本属性,任何物质的存在,那不可能是“空的”、“虚的”, 部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内,持续于一定的时间中。如果我们承认电子文件的物质性,则必须承认电子文件与时间和空间的依存关系。把电子文件说成是超时空的东西,则必然否认电子文件的客观存在。也就是说等于一方面承认有电子文件这东西,但另一方面又宣布它没有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实际上就是否定其存在,否定其物质性。电子文件确有存储密度与容量是纸质文件无法比拟的特点,并且其传输速度极快,现代通信技术可以让它在极短的时间里从地球任意地点传输到你的微机屏幕上。但是不管电子文件如何可压缩、扩容,容量是天量还是海量,都应当是有量的,密度也是有限度的,尽管随科技发展而不断压缩并不断扩容,其密度仍然不会无穷大,所占空间也不会无穷小,这空间可趋于零而绝不能等于零。传递速度不管沿着什么高速公路,快到什么程度,依然不会无穷大,其持续应占一段时间,决不会无穷小,这时间可趋于零而不能等于零。它永远具有时空概念,决不会“超时空”。

3.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不同,“能剥离载体而单独存在”。这种说法没有看到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信息传递的本质,仍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文件是记录信息的,信息是供人们利用的。不管文件是纸制的还是电子的,利用文件时,传递信息的过程都是一样的,这个过程包含三个子过程:一是把信息记录于载体上存储起来:二是把信息从载体上调出来;三是把信息传输到人们的感官让人们接收到这些信息。就此三个子过程而言,电子文件与纸制文件、化学胶片,甚至于甲骨、金石、竹简、绵帛的原理都基本一致,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第一个过程而言,纸质文件记录机理显而易见,人们把具有一定色素的物质如碳黑、染料、石墨等用笔或者采用活字排版的方式把文字、图形附着于纸或胶片等物质上;电子文件记录机理有所发展,由于记录符号的微观性,人们用计算机把表示文字、图形、声音等的信息,记录于磁盘、光盘上。二者之间在物质性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区别在于物质的宏观与微观上不同而己。就第二个过程而言,把信息从载体上调出来,对于纸质文件来说,信息的反射光线经空气传播而被人的眼睛接收,纸和胶片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仍保留在原载体上,不存在“剥离”;而对于电子文件,由于其微观性,人们不能直读,计算机把记录在服务器等载体之上的二进制数字读取并高速传回到自己的计算机上,经过信息符号的转换,把表示文字、图形、符号的二进制数字代码转换成宏观的文字、图形、符号,这种转换过程的任何子过程都具有物质性,与纸质文件的读取过程原理是一致的,电子文档仍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原件上。所谓“能剥离载体而单独存在”,大概是指在第二个过程中,计算机读取数据之后,好像这些数据就飘飘摇摇真的居无定所,像幽灵一样不依载体而存在。应该说,这些记录符号从服务器上调出、传送到读取,一步也离不开物质,传送靠介质、储存也靠介质,离开物质信息就不能存在。

4.有人认为,电子文件是虚拟的,似乎居无定所,来去无踪,它如何来到读者面前、怎么复制出来,似乎处于虚无缥缈之中。甚至有人扬言:电子文件已经构成对哲学的挑战。其实电子文件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网络中的服务器上,而网络由操作系统、服务器和网络工作站组成。工作站通过插在其中的网卡经传输介质与服务器相连,用户通过工作站请求获得网络服务和访问共享资源,工作站通过网络服务器取出程序和数据后,用自己的CPU和内存进行运算处理,然后,把处理结果再送到服务器中。可见,作为共享资源的电子文件是存于服务器中的,它们与其它信息一样,既具有载体的物理形态,其信息以数字的形式存于其上,也具有物质性,它完全不是什么“虚”的,也不是模糊不定、虚无缥缈的,而实实在在是物质的。

从上述几点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电子文档同纸质文档都是物质的,具有物质性,那些认为电子文档是“虚拟的”、“无法感知的”、是“超时空的”等等观点都是违背唯物主义观点的。否认电子文档的物质性,把它看成是虚无缥缈的,不是客观存在的,因而就无法深刻认识电子文档本身,也就必然阻碍电子文档的发展。

篇(7)

借这个机会我谈谈几点想法:

今后几年是我市档案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支持档案事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工作举措,包括在抢救历史档案和收集散落在民间的档案等方面,都拨出了专款,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此外,花了两年的时间论证建设新档案馆,从最初档案系统内部的酝酿,到形成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只用了两年,建设现代化档案馆已经完成了可研程序,并报请市委、市政府纳入未来几年的基建计划,这将是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又一项重要工程。这一系列的举措足以证明我市档案事业发展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这些举措对档案系统所有的学会会员、所有的基层干部应该是深受鼓舞的。有这么好的大环境,也是对档案学术研究非常好的支持。我们要在这么好的大环境下,坚持不懈地做好档案的学术研讨,着力抓好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扩大档案学术研究的队伍。有数量才有质量。我看今年与会的同志都是档案系统的,今后可以拓宽一下思路,吸收会员不应仅仅局限于搞档案的专兼职人员,应该扩展到跟档案事业有关的文化领域、社会科学领域,或者在我们这个系统以外工作但对档案有研究,对历史文化有研究那些专家、学者,或是市里的公务员、教师等等,只要对这个领域有研究就行,今后吸收会员可以不局限于从事档案工作这个系统。市档案学会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进行档案学术研究,既然是学术研究就应该把他们吸收过来,让更多的人关注档案的学术研究,让更多系统以外的专家、学者、干部能够参与档案学术研究这个领域里来,让他们的智慧支撑档案事业的发展,这是档案事业发展可以利用的宝贵的智力资源。

篇(8)

新世纪中国档案学科的发展内在地要求档案学批评与其同步发展。随着档案学研究的深入,一些档案学术批评文章也时有所见。笔者拜读了近年来档案学术批评(研究档案学研究)的几十篇文章,深深地为研究者们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精神所感染。这些文章大多数把握住了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动态,肯定成绩,指出偏差,指点研究方向,对推动档案学理论研究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笔者也发现了一些不利于推动档案学研究,挫伤研究人员积极性的苗头。一些批评者动不动指责这个不求甚解,华而不实;指责那个搬弄名词,空话连篇;批评这个人为拔高,脱离实际;批评那个盲目引进,生搬硬套……。有些批评言论,或无的放矢,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批评责备多,指点迷津少。有的人虽然是善意的批评,但批不得法,言过其实,也在客观上挫伤了一些研究者的积极性。

笔者以为,档案学是一门极其年轻的学科,档案学研究正处于一个继承与扬弃,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期。气可鼓而不可泄。因此,正确地把握档案学术批评的导向,营造和谐的档案学理论研究环境,努力保护和充分调动广大档案学研究人虽的积极性,唤起广大档案工作者特别是档案学理论研究工作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续推动档案学理论建设务。正确的档案学术批评应当具备以下导向作用:

一、促成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真理总是在实践与探索中发现的。既然是探索,就可能出现正确与错误两种可能,就会面临胜利与失败两种结果。开展档案学术批评,不仅要善于把握档案学研究动态,而且要善于调动和保护广大研究人员的积极性,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不但深度不断加强,对档案的本质属性、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中心的可行性、文书立卷改革、档案的价值鉴定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探讨有力地促进了档案学理论的成熟和完善。但我们也发现有些研究者一见到与自己的研究视角不同,思维方式有差异,观点不一致的研究,甚至是自己暂时不理解的,就盲目结论,简单否定,甚至挥着大棒一阵乱打。王英玮先生曾经尖锐地批评那些迷信自我,故步自封的人:“往往对外国的档案管理经验和研究成果不屑一顾,只满足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中的收成。这其实是学术理论研究的大忌。当‘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被引进我国后,一些学者率先提出了档案管理的‘前端控制理论’,但是对这种颇具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一些同志却以不符合‘文件与档案的转化论’为由,不予接受。然而,实践的发展证明,前端控制理论确实对文件与档案的管理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①。科学理论就是在充分的辩论,认真地辨别,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的。只有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充分让各家各派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才可能造成活泼,和谐的学术氛围,动员起成千上万的档案学理论研究工作者打开思路,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无羁无绊地进行理论研究。

二、培育探索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发现,科学发展的动力就是创新。历史上各种重大的科学发现,无不具有创新的意义,无不是创新探索的结果。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创新中实现的。和其他任关学科理论,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借鉴成熟的理论,可以避免我们少走弯路,只有高起点,才有高速度。近年来,“档案学者们着力将本学科的研究领域扩展到图书、情报等相关学科以及信息学等更高层次,吸收相关学科的成果或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手段,使研究深度进一步加强,相应取得了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研究成果。明显的表现是出版和发表了一大批档案哲学、档案经济学、档案文化学、档案心理学、档案法学等相关专著和论文。”②

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我国,对档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作为档案学术批评者有责任扶持新生事物,为新生事物保驾护航,而不是泼冷水,打棍子,冷嘲热讽。当然,既然是创新,就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既然是创新,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就难免走弯路甚至走错路。鼓励创新就必须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就必须构建起思想自由和学术通畅的社会人文环境,营造出自由与开放的档案学术氛围。开展学术批评,研究档案学研究就应该及时的肯定和保护研究成果中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善意地指出问题,恰当地进行引导,为研究人员鼓劲加油。不但要对那些大胆突破思维定式,合理吸收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成果,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手段,开拓创新的研究成果,加以肯定和保护,而且要善于发现那些存在纰漏的探索性研究成果中的科学的、积极的、有益的成分,审慎地下结论,最大限度地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还要为那些在研究中的失败者指点迷津,鼓起信心,点燃希望之火。切忌抓住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弱点、缺陷不放,吹毛求疵,横加指责;更要防止对不合自己口味或自己暂时还不理解的东西妄下结论,简单否定。

三、推动理论联系实际。档案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脱离了档案工作的实践,档案学理论就失去了支撑,就没有实际意义。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使档案信息的载体、信息的存储、检索和查阅、传递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事实证明,传统的档案理论框架已无法容纳新的实践,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遭到了巨大的冲击。新的现代档案实践,把诸多新问题摆在档案学研究者的面前。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说:“科学的理论结构是永远不会完全封闭的,科学上各方面总是开放的,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只有用动态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不断提出新的理论,推动科学不断前进……”因此,开展档案学术批评,应该积极引导广大科研人员解脱传统档案学理论体系的束缚,到现代档案工作实践中去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采用新的思维方式,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研究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发展对档案学理论建设提出的新课题,研究新形势新变化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以及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坚持从现代档案实践中去创新档案学理论,用新的档案学理论指导现代档案工作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档案学理论,构建起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理论体系。当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坚持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同步进行,那种认为只有开展应用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才是联系实际,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就是空谈的认识和导向是极其有害的。

四、诱发理论研究的前瞻性。档案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历史前进的每一步伐,科技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会给档案工作带来或多或少的变化,在档案中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要使档案学理论能够起到指导档案工作实践的作用,就必须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我国档案学创立之初,主要是引进前苏联档案学理论,虽经过了无数档案学理论研究人员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不懈探索,初步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档案学体系,但它离一个成熟学科还有相当差距。它作为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缺乏超前性。过去基本上是围绕已经出现的档案现状进行理论研究,而对档案领域将来可能出现的现象研究太少,以致电子档案的出现弄得我们措手不及。我们进行学术批评,研究档案学研究,目的是通过批评和争论,求得最终的统一。批评者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能把握档案工作和档案学发展的未来,给研究人员指出路,出点子,引导他们在研究一些短平快,急于解渴的课题之外,进行一些中长期、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在讨论一些热点问题之外,研究一些人们不大注意而又必须注意、应该解决的问题,搞好“冷”与“热”的结合。尤其是应该向研究者们指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走势,未来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档案学理论研究面临的形势,启发研究者们的新思维,诱发理论研究的前瞻性。

注释:

篇(9)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1 年5个月]

公 司:XX杂志社

行 业:文字媒体/出版

职 位:图书编目加工部主管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图书馆学和档案学

学 校:南京大学

自我评价

精通CN-MARC数据的编制,能够熟练操作各类图书管理系统、图书馆信息管理集成系统;了解网络信息服务和知识管理相关内容;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技术;熟练操作windows平台操作系统的各类应用软件(如Word、Excel等)。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个月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文字媒体/出版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主管

工作经验

2010/4—至今:XX图书馆[ 1年5个月]

所属行业: 文字媒体/出版

图书编目加工部图书编目加工部主管

负责日常的图书数据加工工作,培训CN-MARC编目员,组建图书编目加工部;出差各高校事业单位,提供图书加工上架服务;安排本部门日常工作。

---------------------------------------------------------------------

2009/3—2010/3:XX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1年]

所属行业: 制药/生物工程

总经理办公室 机要秘书

1.总公司工商变更及子公司工商设立登记工作;

2.印章、印鉴的保管及规范使用工作;

3.公司制度文件及行政文书的处理,包括相关文书的拟定、收发、催办等;

4.负责公司档案的规范管理,包括收集、整理、借阅等;

5.协调外部相关单位及部门的工作关系,协助来宾接待工作;

6.负责组织总经理办公会议及专题会议,并作会议记录及跟进会议决议的实施;

7.主编公司内刊,制作并定期更新企业宣传册,布置管理公司形象展厅,参加有关展会;

8.商标注册工作及一些办公室日常工作等。

---------------------------------------------------------------------

2008/7--2009 /2:XX学校[ 8个月]

所属行业: 教育/培训/院校

技术服务组 图书管理员/资料管理员

1.负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维护;

2.负责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建设和数据组织、加工工作;

3.负责图书馆代查代检工作等;

4.负责图书、资料、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5.负责图书馆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教育经历

2004/9 --2008 /7 南京大学 图书馆学和档案学本科

证 书

2007/4 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

2006/12 大学英语六级

篇(10)

关键词 档案学; 教学; 思路

档案学专业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和资源、技术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专业教学理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新时期人才的培养及网络时代的需求,制约了学生专业能力及业务知识的提高。以下就从事档案学专业教学实践,改进档案学教学思路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档案学的教学现状和经验

以本人被聘任教的珠海卫校为例,在档案学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受到了普遍重视。首先,珠海卫校在教学计划中规定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学分,由原来的19 周改为21 周(不包含实习)。同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珠海卫校和珠海档案局(档案馆)建立合作项目,由档案局(档案馆)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习平台,同时以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教学医疗单位,为学生提供教学平台,档案学的教学工作受到了全校领导及师生的高度重视。在当今社会,档案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管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产生大量的电子信息,这些电子信息将会更好地满足教学评估和档案信息检索、利用的要求,档案工作者要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掌握档案理论的同时,学习和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探索实践,珠海卫校在教学中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和初步积累了一套经验,培养出一批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性人才。但下一步应如何巩固原有的教学成果,进一步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这一学科教学水平,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

二、注重教学目的和培养方式

学校要抓住教学评估这个良好契机,广泛开展档案法规意识和内容等宣传活动,让更多的教职员工及党员了解档案、关心档案,提高他们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他们形成档案、保护档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档案学的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出能够在传统档案部门工作的人才,还要培养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和网络管理的全方面人才,学生不仅要熟悉纸质文件,还要掌握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等内容。通过选择档案局(档案馆)作为学生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模拟档案用户、档案信息服务者及档案咨询人员,成为档案利用的当事人和参与者,设身处地考虑角色利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档案管理及利用问题,在实际的档案利用中亲身感受档案用户的利益诉求以及档案管理及服务的技巧。

三、创新档案学的知识传递方式

篇(11)

2.关于档案学术生命问题。档案学人不在于一辈子获得了多少荣誉,头上戴着耀眼的学术桂冠,有多少人对自己歌功颂德,而在于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在于对档案学术独特的奉献。从严格意义上讲,真正的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既不是个人标榜的,也不是当代人蓄意吹捧的。一个人的理论是否对档案学的创新,是不是真正的理论价值实现,需要经过后人反复实践的检验,要让后人做出鉴定。这就是档案学术生命问题。历史上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往往被当代人捧上天的学术理论,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便被后人无情地扔进垃圾箱。时间和实践分别是检验真理的纵横坐标,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档案学原创成果,必然像真金那样,在时光风雨(纵向坐标)和实践磨砺(横向坐标)组合的空域中越发光辉,光芒经久不灭,如宇宙星光,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前行的道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档案学研究,谁拥有未来谁就具有希望。档案学人注重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注重理论创新,必须同时注重档案学术生命,尤其在目前学术浮躁、学术腐败的喧哗之中,甘坐十年冷板凳,方得留世一文章。自由做人,独立思想,不求虚名,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厚积学术道德,必得传世之作。仅仅拥有档案学理论的人只代表今天,真正代表未来的,是谋求理论价值实现的人,他们才是兰台未来之星。

3.知识是财富,但真正的财富是知识的创造力。某个当红的经济学家在台上讲了四个小时而得万元报酬,知识就是财富便为社会认同,成为公共理念。当人们把浮躁注入知识,如同向知识中加入水分,知识便如泡沫般充斥于我们的空间。其必然结果是,知识成为挣钱牟利的工具而失去了它的本性。老鼠在数万年的繁衍中只会掏洞,而人类却由茹毛饮血步入现代生活。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引出了“国民财富”观点。他用封闭保守的中国和科技创新的荷兰作比较后认为:真正具有国民财富的不是中国而是荷兰。亚当·斯密的观点说明这样一个问题,档案学人守旧停滞只能徒劳无为,创新意识、知识创新能力才是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的动力源泉。仅仅拥有知识并不是真正拥有了财富,以创造性思维,将知识转化为档案学持久创造力,才是真正财富。

4.档案劳动的最高层次是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笔者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表的《档案劳动论》、《论档案创新劳动》等文章中,将一般的普遍的档案管理活动称之为中低级档案劳动,而把档案学理论原创视为高级档案劳动。为什么理论原创才是高级档案劳动呢?一是原创必须以系统的档案学理论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奠定基础;二是系统的档案学原创必然是多年苦苦求索、灵感突发而又及时将其整合为系统理论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三是原创理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档案学理论发展的时代坐标,其意义重大;四是系统的档案学理论原创远远超过了十年磨一剑的艰辛,而是一辈子的付出,伴随着巨大的舍弃,蕴涵着高尚的道德力量。厚德载物,天道酬勤,为后人敬仰。

二、如何达到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

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的意义,是人们在系统掌握档案学理论基础之上,并不由此停滞,而且要用已有理论和工作经验,去解决档案学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创建自己的新鲜理论,不断达到档案学理论价值的再实现。

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人们掌握了系统的档案学理论相对容易一些,而创建新的理论,这些理论又必须经受得住今后几十年实践的反复检验,则是十分困难的。目前,中国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并不理想。恕笔者直言,上个世纪我们拿来了西方档案学理论,诸如档案全宗理论、分类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派生的主客体全宗理论、文件生命运动理论,是在别人现有理论基础上继续完善、补充,是受洋人思想引导,为洋人做嫁衣。完全本土的档案学系统理论,至今尚未出现。我们应当从这些反思中得到什么?我们在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在创建中国特色档案学理论方面,缺少什么?为什么数十年中国档案学理论原创成果稀缺,众多档案学人奋斗终生难有大的建树?如果继续照此前行,不得觉醒,中国档案学理论何时能够价值实现?

“知识创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①中国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首先在于我们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把理论研究立足点转移过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用我们的心血浇灌中国档案学理论大树,有所发现,有所前进,在这棵理论大树上结出新的理论果实。创建中国档案学理论,绝不能再走洋人的路。我们不能满足于与洋人比肩齐高,而是敢于站在洋人权威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所创新,有所发现。

档案学理论是不断向前发展着的,发展档案学理论是中国档案学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如果中国档案学理论在我们这一代人停滞下来,或无大的建树,我们将愧对历史,愧对后人,愧对档案事业。我们这一代人掌握前人的理论,只是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不让其停滞,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中创建新的理论,赋予档案学理论鲜活生动的时代特色,赋予档案学理论的中国特色。这个历史重担我们一定要接过来,而且要向后人传承下去。

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是坚苦卓绝的脑力劳动过程。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如同沙中淘金,滴水穿石,铁杵成针,没有甘坐几十年冷板凳的耐力,没有众多档案学人心血的付出,是不可能实现的。笔者二十岁时正值“”时期,在喧闹的社会环境中把自己封闭起来,甘受清冷寂寞,博览群书,笔耕不辍,之后,始终不离兰台,相继做出了档案劳动论、档案组织论、乙太档案论和企业档案简约管理、央企档案事务所管理模式的建构。惟一的感受就是勤学苦思,动笔又动脑,立足原创,不停探索。人们投身档案学理论研究,必须舍弃众多欲望,无私奉献,持之以恒,必然获得系统的档案学理论原创。

三、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的方法

1.另起炉灶,做中国饭。所谓另起炉灶,原

意是单独开伙,不与他人一个锅里吃饭。档案学人另起炉灶,关键是独立思想,自由做人。长期以来,中国档案学研究“跟风”、模仿、照搬、抄袭现象十分严重,一些档案学权威总是哈着腰,低着头,跟在洋人后面亦步亦趋,把外国档案学当作圣经,不敢有一点怀疑。我们如果不敢否定洋理论,不敢向洋权威发出挑战,没有超越他们的勇气,民族档案学理论建构还如何谈起呢?

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当然需要吸收、借鉴外国档案学理论,但是,这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学习、借鉴外国档案学理论,必须具有哲学批判的武器,区别出哪些理论对我们有用,可以拿来,借鉴吸收;哪些理论对我们没用,需要加以批判抛弃。如果没有辨别和批判,一味拿来,让许多洋人的理论充斥于我们头脑中,便是舍本逐末,不会有一点点学术建树。旧的大楼即使内外装修得富丽堂皇,其旧的本质并未改变,只有将其推倒,重新设计、重新建筑,才能出现一座新的楼房。按照黑格尔辩证法观点,我们要对以前以及现存的档案学理论在大脑中“屏蔽”或“归零”,一切从新开始,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这就是档案学研究中的另起炉灶。进行档案学理论研究,必须另起炉灶,独树旗帜,独辟蹊径,独创天地,独领,用中国人的思想在中国炉灶里做出中国饭,产生本土化的档案学原创理论。

2.标新立异,离经叛道。依靠灵感突发的奇思怪想,打破常规,异想天开,可见档案学一片新的蓝天,是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的重要方法。“科学实践是以观察、实验和建立科学理论为内容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独立的探索性的个性思维活动。”②“自由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无限的自由乃是一种创造的力量。”③档案学人在年轻时具备了独立思想,自由做人,敢想、敢说、敢做、敢为,步入中年后更加成熟,但不能重归世俗,而是一直沿着自己选定的道路走到底,坚信自己能够达到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大凡有作为的档案学者,都有这样的志向、毅力和执着精神。马克思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来说,全部的问题都在于使现存的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青年马克思是黑格尔派,他不迷信任何的权威,相信一切现存的事物都要逐渐步入死亡,为将来新的事物所取代。记得一个哲学家说过,太阳在每一天都是新的。图新弃旧,是在已经掌握旧的档案学理论基础上,对旧的已经不再适应实践的理论加以无情批判。新生事物在母体中诞生,使得原有事物逐渐变成旧的事物,新生事物的壮大成熟意味着旧事物走向衰败灭亡,推陈出新,新旧交替,是世界万物发展的历史规律。没有批判旧理论的勇气,就没有建构新理论的智慧。档案学人在求索新的理论过程中,必然要伴随着对旧理论的否定。旧的理论一点点消失,新的理论一点点生长,最终对旧的理论取而代之。标新而弃旧,立异而脱俗;离经而独行,觉醒而叛道。话不奇不讲,文不奇不发,是某一类档案学人与众不同的气质。当今中国哲学界回归马克思的思潮是一场新的思想革命,它无疑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先导;而中国本土档案学理论价值的实现,必然是中国档案事业兴盛的前奏。另起炉灶,标新立异,破旧立新,推陈出新,建构中国档案学理论体系,让中国档案学理论引导世界。在与中华民族崛起中新生的一代中国档案学人,才是未来和希望所在。

3.自我超越,厚德载物。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需要系统而广博的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成为力量,是指人们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经过大脑加工过滤、消化吸收,从中产生创新的勇气和胆魄。然而,许多人却把知识当作包袱背在身上,知识越多越保守,思维僵化,守旧无为,这是很可悲的。如何将知识变成创新的力量呢?关键的一点就是实现自我超越。首先,你要有否定自己的勇气,在此以前的学位、荣誉,乃至权力和欲望,都要从大脑中清除,归还一个人之初的“新我”,一个无欲神清、心明如镜、一尘不染的人。这就是庄子所说的身游。接着,要让你的心飞起来,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在浩瀚宇宙中神游,在自我超越中可见天地永恒,可知万物本源,最后,在天人合一万物混沌大化同游的超越境界中谋求档案本源、档案管理规律和档案学思维形态的大彻大悟。庄子曰心游,是人的精神无限自由,人们得到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是完全“新我”的厚德载物。

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应当成为档案学人的价值观。中国档案学实践渴求理论的指导,我们肩负着创建中国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历史重担,我们必须有所作为,有所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在谋求中国档案事业辉煌的过程中,档案学人的价值就是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