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形体学习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08-21 13:47:3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形体学习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形体学习计划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94-02

开放式教育试点工作通过近些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逐步实现从教学向导学的转变,然而,大部分人对导学的认识的还不够清楚,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如何进一步进行探索的导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对导学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通过建立倡导、引导、指导、教导等一系列环节的导学机制,进一步完善导学功能,从而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导学概述

教育学家崔峦曾经讲过:“我们要在教学中强化导学的功能,用启发式的教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此可以得出,导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导学顾名思义就是在引导下进行学习,它主要是指着眼于学生学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的过程。任顺元在《导学论》中曾经论述过:导学是指导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导”与“学”是教师与学生二者共同协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导学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在导学的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导学还从另外一个层面揭示了“导”与“学”两种活动的有机统一,是两种活动的综合体,二者不能偏废任何之一,如果说只有“导”或只有“学”都不能称之为二者的有机统一。从哲学意义上讲,“导”与“学”也可以被看作为一对矛盾的结合体,“教师主导,学生主学”。“导”可以被看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引导导学过程的方向,而且引导着学生学习的方向,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重视导学中“导”的作用并不是否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在教学有效的指导下,能够让学生的主体得到最大的发挥,通过教师的“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二、导学在中学语文中的课堂教学任务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要求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识的点拨学生,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课堂中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多涉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都自觉自愿的参与到课堂问题的回答中。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如:在中学语文课文中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中,教师应该适当的引入田晓菲的生平及现状来鼓励学生们向她学习。并且这些颇具故事性作者生平往往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重视,而且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导学虽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学习,但并不是代表学生的思考应该依赖于教师的指导,相反导学能够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中增强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中同一课题的不同观点拿到课堂中间,让学生针对这些观点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文不像数学那样严谨,语文问题的答案可以有多种多样,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是正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对语文问题答案的设置不应该固定为一。应该鼓励学生抛弃固定答案去探究自己所认为的正确答案,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三、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导学

(一)学习之前的引导

预习阶段也可以理解为自学阶段,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这样能够让学生较早的认识到课文的内容和教师教学的重点,能够让学生自主辨别自己哪里不会,哪里会,对于一些不会的知识,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间更加认真,同时也能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悬念进入学习,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让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

(二)学习之后的导学

对课后知识的整理和积累是学习语文至关重要的一环,复习是一种查漏补缺,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做好学习之后导学工作,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升华自己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使得学生的知识更加牢固。学习之后的导学不同于学习之前的导学,学习之后的导学是一种查漏补缺,起到一种检查的作用,但是它与学习之前的导学同等重要,都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篇(2)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3)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让学生喜欢化学、爱学化学。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多样化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应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一、强化化学课堂观摩实验教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强调演示实验教学,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的窗口,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我增加了诸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粉笔炸弹”、“睛雨书签”等一系列有趣的演示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为化学教学开个好头。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完成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如讲述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补充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尽量开发适合学生的自主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0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自主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新教材的编写注意到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为辅,必学与选学相结合,在“阅读材料”、“家庭小实验”、“讨论与思考”等栏目里,都加入许多化学现代科学技术、日常生活及社会生产劳动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参与社会实践。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只有创造条件,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才能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机会,才能把新教材中这部分内容较好地、充分地利用起来,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如将教材上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作为自主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自主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的讨论题“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可行性课外实验

鉴于农村中学化学课实验设施缺乏的实际,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要注重活动形式的可行性和多样化,根据需要与可能,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如独立完成课题或分组完成课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以贴近生活、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活动内容,如果操作容易,时间比较充裕,实验的器材、药品又比较容易得到,可布置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任务。组建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被列为专项内容之一。丰富多彩的晚会把学生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例如上述的“铁钉生锈的条件”探究实验。适合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的,可让学生分组活动,例如黑火药的配制实验。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内的成员再分工,完成一定的任务,有采集木炭研磨木炭粉的,有采集土硝的,还有研磨硫黄粉的。当领任务的同学把药品聚集在一起时,由组长将成品上交评比。这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化学有关的调查研究,开展与化学有关的宣传活动,如环境保护、农药与化肥的生产和使用等。通过活动,使学生增长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活动能力。在某项探究活动后,可通过对探究课题的实验记录、整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指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对学生写的论文教师应阅批并多鼓励,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篇(4)

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化学、发展化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当前,在我们的课堂改革中,仍然存在着“四重”“四轻”现象,即重“教”轻“学”、重“结构”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模仿”轻“创造”。这些现象说明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有待更新和改进。就此,笔者想就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用“趣、实、活”的课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牵住他们的每一根神经

用有趣的课激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对化学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用化学的眼光去理解外界事物,热心于解决现实中的化学问题。

课要上得有趣。学生在教学一开始就有了兴趣,才有继续探索下去的欲望。例如:上序言课时,老师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没有一个学生会对他感兴趣,都认为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老师提出:能不能用一根玻璃棒点燃酒精灯呢?学生的兴趣就来了。这实在太新鲜了!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课堂嘈杂一片。老师唱一句《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歌词“张开眼吧,小心看吧”,课堂“刷”声停下来。一根玻璃棒(事先蘸上浓硫酸和高锰酸钾混合物)伸向酒精灯灯芯,一碰上,呼的一声点燃了,课堂上“哇”的一声炸开了。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通过扎实的课堂,让学生学到知识,增长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课要上的“实实在在”。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点落到实处,这样学生才有探索创新的基础。在《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学习中,老师点燃四支蜡烛,找四个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将蜡烛熄灭,然后按课本的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把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推断的结论记录在课本的表格内,横向对比,学生就很容易得出物质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有可燃物、跟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也就总结出灭火的办法。这样实在的课能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和推断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体验探究规律的科学历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把课上“活”,让学生跃跃欲试。课要上得“活”。课堂气氛要活,学生思维也要活。创设一些身边的化学情景,提出一些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如:铁钉生锈了,在家里,你是如何将锈除去的呢?让学生充分讨论,提出各自的方案,他们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人用砂纸擦,有人用煤油泡,也有人用酸醋浸,还有人要把它泡在可口可乐里。把铁钉泡在可口可乐除锈还真新鲜,有人窃笑,有人摇头,有人蒙头转向,又有人觉得有趣,要试试。结果是,用可口可乐泡还真行。

“趣、实、活”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有趣才能做到实在,才能激活思维学生获得知识,取得成功,反过来又能对学习化学产兴趣。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切的化学结论都要有可以模拟重复的实验支撑。初中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两部分。

演示实验真切、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每次演示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给学生一个范例。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有些老师喜欢把演示实验交给学生,代替老师在讲台上演示,本人不是很赞同。因为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展示实验现象的角度、时间,指导同学观察等等都远不如老师来得老到。课本中有些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更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既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便于更贴近细致地观察,对座位远离讲台的学生有更是好处多多。

篇(5)

教学情景是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与具体的生活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际巧妙联系起来,让学生把对五彩缤纷的生活实际的兴趣顺其自然地转移到数学学习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教学情景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的时候,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我国陆地总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2万平方公里,高原25万平方公里,盆地19万平方公里,平原12万平方公里,丘陵9.5万平方公里,请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各种地形所占的百分比。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教学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搭建了桥梁。

二、优化教学策略,为培养学习兴趣畅通渠道

教学策略是教师让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多元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迅速牢固地掌握并自如准确地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教师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教学策略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密切结合实际学情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多元有效的教学策略富有成效地学习数学。例如,教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的时候,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课堂中每小组各个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合作、共同探究较为准确地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教学策略中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设计的教学策略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畅通了渠道。

篇(6)

一、抓住学科特点,贴近生活设计作业

化学生活化,生活化学化是一些专家提了多年的观点,如何完成化学与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生活实践中提高,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学习化学提供素材,作业设计不失为较好的方法。

1.学习酸碱中和,盐与酸的反应知识后,可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观察蒸馒头面团发酵后,加入适量小苏打或纯碱后发生的变化,写出可能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学习水合离子的知识后,可设计:吃盐多了会口渴原因是什么?(Na+会结合水分子,使体液中的水分子减少从而感到口渴。)

3.学习胶体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家务活动(洗锅)中进一步理解胶体的性质。

做两份菜汤,都要加油,一份不加面粉,一份加入面粉,然后,比较洗锅时的差别,理解菜汤中加入面粉,形成类似于胶体的分散系,因胶体具有吸附性可吸收油脂,锅容易洗净。

4.学习蛋白质的先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探索分析做变蛋时发生的反应,了解蛋白质在碱性环境中发生水解生成氨基酸这一性质。

5.学习分子间作用力后,可让学生比较劈开一段木柴和劈断一根木柴所用力气的大小,从难易程度引导学生:劈开木柴用的是分子间作用力,而劈断木柴破坏的是化学键,直观得出化学键强度远远大于分子间作用力。同理,使用透明胶带,要拉断十分困难,但只要剪开一个小口,即可轻松拉开。

通过与生活中的化学事实相关的作业,逐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化学现象、探索生活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的习惯,让学生时刻处在奇妙的化学世界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动力。

二、根据学习进程,阶段性布置总结性作用

学习是一个不断体验、探究、归纳、总结、提高的过程,也就是说让知识完成从点到面、由面到线、由线及网的体系建立过程。每一阶段的学习内容都有它相对独立的体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规律的练习,对学生的成就感的培养有极大好处。

1.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章后,设计这样一道题:从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看,具有什么规律,这一规律与金属的制备,性质有什么联系?而这一规律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联系?只要学生进行梳理,就可归纳出人类使用金属经历了一个由不活泼金属到活泼金属的演变过程,而这一过程又恰与人类认识世界由简单到复杂这一客观事实相吻合,不但提高了学生归纳化学知识的能力,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现了育人目标。

2.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后,让学生调查家中能源使用的演变情况(可以要求学生写出部分的反应方程式),对课本上关于人类能源使用的三个阶段“柴草时期―化石能源时期―多能源结构时期”有深刻认识,也从能源使用的该改变上感受到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成果的人民共享。最后,让大家比较几种能源的优、劣,写出三个阶段对环境影响的小论文,增强环保意识。

这类作业,用题目的开放聚集学生思维,让问题成为学生思路拓展的平台,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

三、设置跨学科题目,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横向贯通能力

篇(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118―01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理念,化学教学也在改革理念中做着适合自己的调整。教学从过去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走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比如,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走出教室了解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开展情景课堂等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但新颖、灵活,让学生容易接受,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在课堂上就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充分利用好课堂上45分钟的时间,收获更多的东西,达到师生想要的教学目的。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复杂又抽象的课程,学好化学对学生来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不但要求学生对化学有兴趣,而且还有老师的教学方法在起关键的作用。作为化学老师,我们要从学生开始接触化学时就要注意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激活他们对化学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好奇心本身也是一种力量,有了好奇心,学生就会主动、自觉去接触化学、了解化学、走进化学。而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真实、生动的实验过程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再加之在上每一节课时老师再精心准备,设置一些有趣的悬念,让学生在悬念中体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者相关实验的现象,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思考、去给“为什么”找答案。使学生在找答案的过程中,认真观察、探索,继而找到原因,或者找到因为所以。学生在这样带着疑问的过程中学习化学,一定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比如,在《绪言》一节课时,我没有像原先一样教条式地按照教材一步步来讲,而是别出心栽地先做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如“变铜为银”、“吹气生火”等,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实验上,并开启学生带着疑问寻找答案的思维,然后我再告诉他们在化学里可以找到这些答案。当然,接着要介绍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以及化学与人类生存有什么样的关系等等。这样学生对化学自然就充满了兴趣,也为他们以后走进化学做好了准备、打下了基础。

二、生动的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是主要的教学手段。所以,作为化学老师要注重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操作能力、应变能力,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找到乐趣,从而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利用酸碱指示剂遇到酸和碱变色,可能使蓝花变红花;利用淀粉遇到碘变蓝可以喷雾作画以及“魔棒点灯”等有趣的化学实验。当学生们看到这些奇妙的变化时无不惊叹,从而调动起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化学实验要结合学生刚接触化学的特殊性,以及示范的作用,我们要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要准备充分,在演示时一定要做到操作规范、速度恰当,以便于学生观察、学习。当然,每次演示前就要求学生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能力。学生实验时,为避免流于形式,作为老师必须要求学生先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准备,然后和老师共同完成实验过程。这样就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8)

初中化学是初中的最后一门新加的课程,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他们都充满了期望,他们对第一节化学课寄予很大的希望,他们怀着一颗激动好奇的心,睁大眼睛“看”化学。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要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在讲第一节课,也就是《绪言》一节课时,我没有按照教材一步步来,而是先做了几个简单有趣的小实验。(1)清水变牛奶;(2)铁树开花;(3)色酒变水,水变色酒;(4)自做果冻。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瞪大疑问的眼睛,然后告诉他们在化学里可以找到答案。接着介绍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等。从一开始,学生就向往化学,对化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

(二)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

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如果说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分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学到东西,要去好好引导,不能让学生只顾玩,那就失去了做分组实验的意义。我在教学中就是让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包括纪律,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分析等。这样学生就会认真对待实验。

(三)用成功的体验,保持学生的兴趣

所谓成功,即行为者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或获得了预期的结果。行为者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

学完每一课都有课后练习,学生会做题,才能让他们尝到甜头,才有信心学下去。一般情况下我会先出几个简单题给学生做,让他们觉得化学简单,进而再让他们做练习,这时他们是带着自信在做题,能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

(四)巧用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学习

每次考试化学用语学生失分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我是采用化学游戏法来突破这一重难点的。采取游戏法,可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突破重难点。比如,在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时,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可以说还不如英语单词好记。如果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而不是采用让学生反复书写的方式,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而且效果很好。游戏方法很多,例如采取击鼓传纸片拼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随着时快、时慢咚咚的鼓声,学生手中的纸片依次相传,鼓声骤停,接到纸片的学生打开纸片迅速阅读有关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和化合价,在两分钟之内把所有的能拼写的化学式及其名称书写在黑板上全对为胜;写错了,表演一个小节目。学生对比赛游戏很感兴趣,课下积极准备,同学间互相提问,通过游戏,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篇(9)

高考试题年年在变,且变中求新,但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考查能力却是永恒不变的。分析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试题,可知高考常见的题型近几年保持稳定,没有大的变化。

一、选择题

对于非计算型选择题常用的方法有:

①直接法:根据概念、定律及其推论等直接判断得出答案;

②规律法:利用所学的规律,如元素周期律等对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得出不熟悉物质的性质和或判断新给物质出知识结论的正误;

③筛选法:通过分析问句的含义,对所有选项逐一分析,做出否定淘汰,最后剩余最佳选项;

④列举法:通过分析问句的含义,先找出符合条件的所有内容即列举出来,再结合选项内容或题设中的隐含条件做出判断的方法。

例如在做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这种题时,一般采用逐一考查的方法,只要找准其中一个,就不要花时间顾及其他选项。在做已知结构的陌生有机物的性质推断题时,要找出其中的官能团,联想教材中其代表物的性质来判断。

对于计算型选择题常用的方法有十字交叉法、守恒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估算法等。选择题中看似要计算但实际不需计算便可解决的题目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般可用观察法、比较法、淘汰法(或叫排除法)、估算法、极值法来判断;对于一些过程复杂、数据繁多的题目,要头脑清醒、心绪镇定、仔细分析、排除干扰,通过守恒法、终值法等快速求解。优选解题途径,可省时省力、出错率低。

二、填空题

填空题要求在题目的空格里按照前后文字的含意,填入简洁、规范、确切的字、词、句、数字或化学用语、公式、化学方程式等。如果要求考生解释一些化学事实及现象时,则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理论来说明,表述中一定要有该理论的关键词,能用方程式来表述的一定要写方程式。因为阅卷教师的眼光总是首先搜索这些关键词或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然后再评分。题目要求书写化学用语的考生要弄清题意,特别注意区分结构式与结构简式、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共价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填空题不但能用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达能力,还可以用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也就是说,填空题的解答要比选择题的难度大,能力要求高。

填空题的解法没有固定的模式,解这类题要根据题给信息,抓住关键,回答问题要紧扣题意,切忌所答非所问。叙述的语言一定要准确、精练,不能废话连篇,更不能凭主观随意想象,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三、推断题

推断题中一般隐藏着能使问题迎刃而解的突破口,突破口中总是有为我们所熟知的一些信息,应抓住突破口,大胆假设,小心验证。其中无机推断题突破口中的信息一般有物质的颜色、状态、特殊的基本反应类型等,有的是一些多次出现的高频信息。有机推断题中的信息一般有特殊的结构、特殊的反应、碳原子数的变化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推断某些有机含氧衍生物的分子式时,有时只需要知道其碳和氢的百分含量即可推出。

解框图推断题时,由于题目数字少,题意及所供信息新且简洁,要求学生基础知识熟练且扎实,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审题析题(找“题眼”)解题验题。关键是找出“突破口”,进而顺藤摸瓜。通过综合分析,推断出结果后,须将结果代入原题中检验,完全符合才是正确答案,否则要再进行思考。

四、实验题

实验考查的范围很广,大致有三种:一是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或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即要求考生从题目提供的背景材料中推出已有的结论;二是实验设计,有验证性的,也有探究性的;三是实验评价。考生在解答实验题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这些题目可能要求考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也可能考查或是为了减少误差,或是为了防止制备出的新物质发生变化,或是为了净化物质而采取的一系列操作。

解实验设计类习题时要注意以下几项:

1. 目的:根据提供的一定条件和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原理和实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进行规划和设想,提出可行性方案。

2. 原则:科学性、可行性、简便性、安全性。

3. 步骤:说明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原理,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选择实验所必需的仪器和药品;注明装置的连接顺序或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及其他操作要领;描述有关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题中常常留出一片创新天地,考生要从安全、合理、科学等方面考虑做答。但也不要因迟疑不决而束缚自己的思维,经推敲后认为可行即可动笔。

五、信息给予题

信息给予题是考卷中的主要题型。信息给予题由提干和问题两部分构成。题干部分常是信息给予部分,问题部分与题干部分紧密相关,只要求解答部分。这类题的特点是在题干中常给出解题的新知识、新情景、新方法、新成果、新信息,并附有一定的解释性指示和解题示范,它要求学生通过现场自学、阅读、消化、吸收新信息并迁移为自己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衔接,解决问题。解题时,信息迁移是关键,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是核心。

篇(10)

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发展自学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转化成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主体,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本文就我们为克服预习一般化所采用的三种创新方法作些讨论。

1、开展学期预习。学期预习一般在暑假、寒假内进行。放假前,我们先向学生公布下学期要完成的新教学内容,并简要提示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学习时的注意事项。学生预习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要学教材的知识体系;了解一下自己在新的学期中可能遇到哪些知识障碍,在假期内做一些知识上的准备工作。这样可减轻学生开学后的学习负担,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提倡实验预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被广大教师所认识,但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掌握不够透彻,更谈不上对实验的探索和创新了。提倡实验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对实验有较充分的认识,就能更好地发挥实验的功能。实验预习,我们常采用下列两种方法。

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实验的理解,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仪器,并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去发现问题、积累问题,然后在上课时进行交流、探讨。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寻求最佳的实验方案。这样做学生不仅对实验的目的明确、原理清楚,还能很好地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创造虚拟实验,用于实验的预习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动画技术,可以“解剖”某些复杂的实验仪器(如启普发生器,分液漏斗等)。让学生了解仪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使用原理,使学生对常见仪器的使用有深刻的了解;虚拟实验中实验步骤可以重复并和真的一样。通过虚拟实验后,再在上课时进行实际操作,同学们反映这样做胸有成竹,省时高效。

3、指导文献查阅。学会文献查阅,并能从文献的图、表及文字叙述中得出相关的结论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所必备的能力。为此,我们把文献查阅也列入预习之中。

篇(11)

一、让学生领会教师的讲授思路,降低学习难度

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将教师的思路转变为学生听课的思路。其首要的一步是教师应把教材的思路转化为讲课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充分揭示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起知识体系,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突出每节课的主线和知识点,使学生的思路按照主线和知识点去展开。譬如我在教《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这一节内容时,按照教材内容设计了这样的讲课思路:“演示实验不同物质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具有化学键的类型不同。”抓住这个中心主线,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思索,这样既突出了教材的关键,又使学生感到思路清晰明了,一堂课下来,学生接受知识普遍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二、通过实验进行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实验又是化学的魅力所在。新奇有趣的实验场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趣味盎然地学习,因此教师应在教材中已有的实验之外,再设计一些效果明显、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例如: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钠为什么浮在水面上?②为什么熔成小球并向四周游动?③为什么有嘶嘶的声音?④水溶液滴加酚酞为什么会变红?当学生全面了解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有关知识后,可以先做“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让学生分析思考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然后让学生先推测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大都认为金属钠能将铜置换出来,之后补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而实验事实证明,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并无金属铜置换出来,这“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到无比惊讶,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出答案,这种由知识的实际应用提出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组织学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标明确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 。从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个学习者的智慧是整个学习群体的共享资源。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通常,小组学习是最常见的组织形式,它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体现“协作”。在合作学习中,也有利于实现“角色扮演 。

在小组中,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分别就某个子问题做更多的钻研,而后再汇总各方面的信息,运用到当前任务中。为了不是个别人 借用 知识,小组必须明确分工,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让每个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或搜集的材料。这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交流的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式的学习,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商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首先,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先前的知识,在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信息之间产生更多的联系;其次,交流讨论可以使学生思维过程表现出来,学生会感受到观点、方法的不同,从而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彼此的想法和做法。

四、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对抗赛法为例,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都可以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

比如每学完一章,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片上,布置学生课下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总之,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学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