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
课程名称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知识点描述
全面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并探索、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核心内容:详细讲授如何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适用对象[来源:学科网ZXXK]
六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体验探索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来源:Zxxk.Com]
内容
导入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填空:15:(
)=5:3
预设:根据比例的意义:在比例中,两个的比值相等。
我们知道,5:3=5/3,根据分数的意义,把5/3化成分子为15的分数,得到15/9,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5/9=15:9,所以,15:(
9
)=5:3。你们做对了吗?同学们真棒!
设计意图:简单的问答,既复习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又为这节课做了铺垫。尤其是第2题,先利用比例的意义求出有一个未知项的比例,为后面的猜一猜做伏笔,能让本节课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更顺利的进行。
探究新知
二、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比例:2.4
:
1.6
=
60
:
40
师:在2.4:1.6=60:40这个比例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2.4、1.6、60、40”,叫做比例的项。中间的两项“1.6”和“60”叫做比例的内项。两端的两项“2.4”和“40”叫做比例的外项。
如果把这个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
2.4:1.6=60:402.4/1.6=60/40,1.6和60仍然是内项,2.4和40仍然是外项。
提问:你记住比例各部分的名称了吗?
三、牛刀小试
1.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
1/2:1/3=12:8
师:在比例4.5:2.7=10:6中,2.7和10是它的内项,4.5和6是它的外项;
在比例1/2:1/3=12:8中,1/3和12是它的内项,1/2和8是它的外项。
2.填空。
在3:8=0.6:1.6中,(
)和(
)是内项,(
)和(
)是外项。
师:在3:8=0.6:1.6中,8和0.6是内项,3和1.6是外项。同学们,你们都写对了吗?同学们真聪明!
设计意图:直截了当的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先准确的定位教学的起点,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形式的比例,明确四个项及每个项的位置都相同,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因而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是不变的。[来源:Z。xx。k.Com]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出示:猜一猜
24:(
)=(
):1
师:同学们,请你们看看这个比例的外项是什么?
预设:这个比例的外项是24和1。
师:那么,它的内项是多少呢?你们知道吗?它有多少种写法?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猜一猜,填一填,写一写。
预设:
假设第一个内项为1,根据比例的意义求出另一个项为24;
假设第一个内项为2,根据比例的意义求出另一个项为12;
假设第一个内项为3,根据比例的意义求出另一个项为8;
假设第一个内项为4,根据比例的意义求出另一个项为6;
......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比例有无数种填法。
思考:观察上面的内项,你有什么发现?
内项:1×24=24,2×12=24,
3×8=24,
4×6=24。
外项:24×1=24。
猜想: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2.验证猜想。
4.5
:
2.7
=
10
:
6
内项:2.7×10=27,
外项:4.5×6=27.
1/2
:
1/3
=
12
:
8
内项:1/3×12=4,
外项:1/2×8=4.
3.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通过举例验证,你得出什么结论?
预设: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这句话呀,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
a:b=c:d(b、d≠0),
则ad
=
bc.
或
设计意图:设计“猜一猜”,这个问题简单而开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答案不唯一,为学生的思考打开了空间。让学生经历“计算——猜想——验证——归纳——完善”的知识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用不同的对这个猜想进行验证,抓住关键词“积”。
巩固练习
五、练一练。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1/3:1/6和1/2:1/4
1.2:3/4和4/5:5
预设1:6×5=30,3×8=24,30≠24,不能组成比例。
预设2:0.2×50=10,2.5×4=10,能组成比例。[来源:学#科#网]
预设3:1/3×1/4=1/12,1/6×1/2=1/12,能组成比例。
预设4:1.2×5=6,3/4×4/5=3/5,6≠3/5,不能组成比例。
课堂小结
⒈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会解比例。
⒉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⒊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
⑴什么叫比例?
⑵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⑶比例有几个项?什么内项?什么叫外项?
⑷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①6:10
和
9:15
②
20
:
5
和
1:
4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课件出示判断过程。
2.这是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比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把上面4个比例中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分别相乘,你能发现什么?(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首先看第一个比例
2
x
6
=
12
,
3
x
4
=
12
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个规律可不可推广呢?我们接着看以下3个比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验证过程。
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乘机相等吗?为什么?
2.教学例3
大家观察这个比例,看看他和之前的比例有什么不同?解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用的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接下来大家做一下试一试:
三、学以致用
1.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3和8:5
6×5=30
3×8=24
不能组成比例
(2)0.2:2.5和4:50
0.2×50=10
2.5×4=10
可以组成比例
2.
解比例。
(1)x:10
=
:
解:
x
=
10
x
x
=
x
=
7.5
(2)
0.4
:
x
=
1.2
:
2
解:
1.2x
=
0.4
x
2
1.2x
=
0.8
x
=
(3)
=
解:
12x
=
2.4
x
3
12x
=
7.2
x
=
0.6
3.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米。
x:320=1:10
10x=320×1
x
=
x=32
答:这座模型高32米。
四、拓展提高
小明和小红共有75元。两人上街购物,小明用去自己钱的20%,小红用去自己钱的60%,两人所剩下的钱一样多。小明原有多少元钱?
五、课堂小结
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创新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课件提供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动态演示结合实物情景的设置,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初步渗透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难点: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积展开图的过程。
教具准备:圆柱实物
自制教具
学具准备:圆柱实物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1.导入:同学们,学好数学需要有空间想象力,看,老师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粘在了小棍儿上,如果转动小棍儿,想象长方形纸转动的轨迹会演变成什么图形?同学们,电脑朋友帮忙把旋转过程的轨迹留了下来,请睁大眼睛仔细看。同学们,一个平面图形,通过旋转,神奇般的演化出了立体图形,数学真是个充满着奇妙的世界啊!有请今天课前三分钟的主持人。
2.主持人:
(1)判断哪些是圆柱?哪些不是圆柱?
(2)除了这些,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说说看。
(3)我们小组搜集到了生活中的圆柱,并配了文字,边看边读文字,我们一起来感受。
(4)圆柱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因有了圆柱而精彩。
二、小组互学
1.导入:带着这种亲切感,我们继续走进圆柱。
2.出示前置小研究的要求:
(1)利用圆柱实物,自学课本内容,探究: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
(2)给圆柱实物做一个侧面,自主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研究过程。
3.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三、全班共学
预设:
(一)探究圆柱体的特征。
1.
认识圆柱体的面。
圆柱体有3个面,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并且相等,侧面是个曲面。
质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预设:观察、画剪、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是否重合)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啊!现在通过课件演示,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大家的发现好吗?(课件演示:圆柱体上下底面重合图。)
2.认识圆柱的高。
(1)出示圆柱:这些圆柱有什么不同?
那么圆柱的高矮是由圆柱的什么决定的?用两个圆进行演示。揭示高的概念:圆柱两底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柱的高藏在哪里呢?能小组合作给有包装纸的圆柱画一条高吗?
想一想,只能画一条吗?圆柱的高都在圆柱的侧面上吗?内部有没有呢?
通过找高,揭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并且都相等。
(2)高的拓展
在日常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它的说法,比如:
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二)探究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1.小组汇报。
2.补充质疑。
四、自我检测
(一)判断。
1.一个圆柱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
2.上下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
3.有两张相同的长方形纸,分别卷成两个圆柱筒,(接缝处忽略不计)并装上两个底面,那么制成的两个圆柱的高一定相等,侧面积一定相等。(二)右图是一个生日蛋糕,底盘是塑料板。(单位:厘米)
1.为生日蛋糕选择一个合适的蛋糕盒。选哪个合适?说明理由。
10
15
2.这种蛋糕盒上面是透明塑料,周围是硬纸板。算一算,每个蛋糕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得数保留整数)
1.大于-5的整数有(
)。
A. 5个 B. 10个 C. 无数个
【答案】
C
【考点】正、负数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5是一个负数,大于-5的整数有-4、-3、-2、-1、0、1、2............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大于-5的整数包括-4、-3、-2、-1、0和所有的正整数,而正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可知大于-5的整数有无数个。
2.在-10,
,+2.3,-1,0,-30.5,+62.74,
,-92,
这些数中,负数有(
)个,正数有(
)个。两个括号应分别填(
)。
A. 5;5 B. 4;6 C. 4;5 D. 5;4
【答案】
D
【考点】正、负数的意义与应用
【解析】【解答】负数有:-10,-1,-30.5,−
,
-92共5个;正数有:
,
+2.3,+62.74,+
共4个。
故答案为:D
【分析】正数前面带有“+”,“+”也可以省略,负数前面带有“-”,“-”不可省略。0不属于正数也不属于负数。
二、判断题(共2题;共4分)
3.没有最大的正数,也没有最小的负数。(
)
【答案】
正确
【考点】正、负数的意义与应用
【解析】【解答】正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负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的正数,也没有最小的负数。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在数轴上,0的左边是负数,0的右边是正数,正、负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可以判断该题正确。
4.所有的正数都比负数大。(
)
【答案】
正确
【考点】正、负数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根据所有的正数都大于0,所有的负数都小于0,可以知道所有的正数都大于负数。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正负数大小的比较可以知道所有的正数都大于负数。
三、填空题(共4题;共14分)
5.写出点A,B,C,D,E,F表示的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F________
【答案】
-0.5;4;-4.5;-3;6.5;3
【考点】在数轴上表示正、负数
【解析】【解答】A在0和-1中间即为-0.5,B为4,C在-4和-5中间即为-4.5,D为-3,E在6和7中间即为6.5,F为3。
故答案为:-0.5;4;-4.5;-3;6.5;3。
【分析】数轴是规定了0点、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在0点左边所表示的数都是负数;在0点右边所表示的数都是正数。根据各点所在数轴上的位置,即可确定此点所表示的数。
6.如果+80m表示小红向北走了80m,那么-70m表示小红向________走了________m。
【答案】
南;70
【考点】正、负数的意义与应用
【解析】【解答】题中规定向北走方向为正,那么与其相反的向南方向则为负,因此-70m表示小红向南走了70米。
故答案为:南,70
【分析】根据正负数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规定向北方向为正,那么向南则为负。
7.A地海拔100m,B地海拔-100m,C地海拔-200m,最高的是________地。把这三个地方按海拔从高到低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A地;B地;C地
【考点】正、负数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地海拔100m,B地海拔-100m,C地海拔-200m,A地海拔为正数,B、C地海拔为负数,所以A地海拔最高,-100m>-200m,B地要高于C地。
故答案为:A;A地;B地;C地
【分析】根据正负数的大小比较:正数都大于负数,绝对值越大的负数越小,可以判断出A、B、C三地海拔的高低。
8.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正数有:________
负数有:________
【答案】
+3,405,+2.25,0.62,
,14,
;-4.5,
,-78.5,-3.03,-5,-1.1
【考点】正、负数的意义与应用,正、负数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正数前面常带有一个符号“+”,通常可以省略不写;负数前面带有一个符号“-”,一定不能省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故答案为:+3,405,+2.25,0.62,
+
,14,
+
;
-4.5,
−,
-78.5,-3.03,-5,-1.1。
【分析】根据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省略,负数前面的负号不可省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可以判断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四、解答题(共2题;共10分)
9.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2.5
+3
【答案】
【考点】正、负数大小的比较
【解析】【分析】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正数都在0的右边,负数都在0的左边,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
10.-1与0之间还有负数吗?
与0之间呢?
和0之间呢?如果有,请你举出例子来。
【答案】
有,-0.5;有,-0.2;有,-0.01。
【考点】正、负数大小的比较
根据六年级的教学情况来看,班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跟上现有的进度,通过本节课教学要使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圆柱体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
(2)d=4分米;
(3)C=6.28米。
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2.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探索新知
1、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2、公式推导。(有条件的可分小组进行)
(1)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
(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切拼转化)
3、回顾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你有什么启发?
生答: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计算体积。
4、动手操作。
请2位同学上台用教具来演示,边演示边讲解。
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把它拼成一个近似地长方体。
多请几组同学上台讲解,完善语言。
提问:为什么用“近似”这个词?
5、教师演示课件。
把圆柱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6、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
生答:拼成的物体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追问:为什么?
生答: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7、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把圆柱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师:拼成的长方体和原来的圆柱有什么联系?请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出示讨论题。
(1)、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是相等的?
(2)、拼成的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是相等的?
(3)、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板书:
长方体体积
底面积
高
圆柱体积
底面积
高
8、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想一想,可以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生答:把圆柱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拼成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9、用字母如何表示。
V=sh
10、小结。
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11、教学算一算,审题。
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列式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
12、教学“试一试”
小结: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不知道底面积,只知道半径r,通过什么途径求出圆柱的体积?如果知道d呢?知道C呢?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
三、巩固练习
课后“练一练”里的练习题。
(教材第41页例3、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一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难点: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3、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解答:
因为
18×8=144
20×7.2=144
左边144
=
右边
144
所以
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18:20=7.2:8
因为
100×0.002=0.2
0.2×10=2
左边0.2
≠
右边
2
所以
这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4、谁能很快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是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14︰21=2︰(
)
1.25︰(
)=2.5
︰
4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
二、【新课讲授】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例3的内容。
解:
(1师:想一想,这个比例有什么特点?
(2)
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
(3)
让学生独立在答题纸上写出求解的过程。
(4)
抽两名学生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订正,教师板书:
(5)
提问: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比例的。
解:
2、易错提醒:
三、学以致用:
1、解下面的比例。
2、餐馆给餐具消毒,要用100ml消毒液配成消毒水,
如果消毒液与水的比是1:150,应加入水多少毫升?
解:设应加入水xml。
100:x=1:150
x=100×150
x=15000
答:应加入水15000ml。
3、中午,太阳当头照。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
解:设它的高度是x
m。
x:10=1.5:0.5
0.5x=10×1.5
0.5x=15
x=30
答:它的高度是30m。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一般方法。
①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改写成方程。
②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十一4、5、6题。
六、板书设计:
解比例
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分数形式的比例: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在本课的学习中,多让学生了解民间传统工艺的魅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雕刻制作的过程,学习不同雕刻方法,提高对雕刻艺术的认识与欣赏能力。本课内容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在雕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直观感受、亲身体验,激发其创作灵感和动手实践的欲望。通过感悟、发现、尝试、创作、拓展学习几个环节,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掌握雕刻的方法。本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中探究,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在作业展示中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评价,把他们自己的作品与大家分享,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展示、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间团结合作的学习精神,体现人际间的交流与关怀。
教学目标:
1、选择合适的材料,尝试雕刻一件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各类雕刻作品,认识雕刻的种类。寻找并运用身边的媒材,引导学生将平面的内容用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初步了解什么是雕刻艺术,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体验雕刻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雕刻的相关知识,对雕刻作品的设计。
教学难点:如何掌握雕刻的刻制方法。
教学准备:粉笔雕刻的酒杯、ppt
教学过程:
1、出示展示物,引出课题。
2、生活中的雕刻品(公园里的石像;故宫里的图腾;寺宇里的佛像;精美的玉坠)
共同特征:通过雕刻而成。
3、解释雕刻的含义
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塑、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4、请学生举手发言:生活中你所知道的雕刻品。(引出雕刻的不同种类)
5、雕刻的种类(1、按空间占用分类。2、按材料加工分类。3、按功能分类)
6、雕刻的表现形式:圆雕、浮雕、透雕
图文解释各种雕刻品及形式,着重将圆雕与浮雕做对比,帮助学生分辨两种雕刻品(请学生在学习了圆雕和浮雕后,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理解。)
7生活中不一样的雕刻艺术(知识拓展:水果雕刻、冰雕、蛋雕、粉笔雕刻……)
8、介绍雕刻工具
9、学习雕刻步骤(1、设计草图。2、切基本型。3、构画样稿。4、确定刻法。
5、进行雕刻。6、尝试敲印)
10、布置作业: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件小型雕刻作品(分小组讨论,设计初
步草图)
11、课外知识补充:知识窗
一、单选题(总分:40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本题5分)圆周率(
)3.14.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2.(本题5分)把周长为12.56厘米的圆平均分成两个半圆,每个半圆的周长是(
)厘米.
A.10.28
B.6.28
C.8.28
D.12.56
3.(本题5分)直径和半径都是(
)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4.(本题5分)一个圆的圆上有两点,这两点间的距离是12厘米,那么这个圆的半径(
)
A.一定小于6厘米
B.一定大于6厘米
C.一定不小于6厘米
D.一定不大于6厘米
5.(本题5分)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它们的半径各增加3厘米,那么哪个圆的周长增加的多(
)
A.大圆
B.小圆
C.同样多
D.无法确定
6.(本题5分)如图:小圆沿大圆周无滑动滚动一圈,回到原位,小圆自身滚动了几圈?(
)
A.4
B.3
C.2
D.1
7.(本题5分)大圆和小圆的半径比是3:2,那么小圆和大圆的面积比是(
)
A.2:3
B.3:2
C.9:3
D.4:9
8.(本题5分)在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
)
A.等于长
B.等于宽
C.大于长小于宽
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9.(本题5分)用一段18.84分米的铁丝围成两个一样大的圆形,每个圆的直径是____分米,面积是____平方分米.
10.(本题5分)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问的距离是5cm,所画的圆的周长是____cm;面积是____cm2.
11.(本题5分)一个圆的周长是50.24厘米,它的半径是____厘米,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
12.(本题5分)最早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7位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____.
13.(本题5分)圆的周长是3.77米,直径约是____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一辆汽车的外轮胎直径是9分米,车轮每分钟滚动1000周,这辆车每小时前进多才千米?
15.(本题7分)11个小朋友手拉手拉成一个圆,平均每两人之间的距离是47厘米,这个圆一周有多长?
16.(本题7分)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17.(本题7分)某建筑物的底部是周长约是75.36米的圆,它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18.(本题7分)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单位:厘米)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六
圆》-单元测试6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由分析知:圆周率π>3.14;
故选:A.
2.【答案】:A;
【解析】:解:12.56÷2+12.56÷3.14,
=6.28+4,
=10.28(厘米);
答:每个半圆的周长是10.28厘米.
故选:A.
3.【答案】:C;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直径和半径都是线段;
故选:C.
4.【答案】:C;
【解析】:解:如图:
当这两点正好是直径的两个端点时,这个半径是12÷2=6(厘米);
当这两个端点不是直径的两个端点时,如图,则2r>12,即r>6厘米;
所以得出一个圆的圆上有两点,这两点间的距离是12厘米,那么这个圆的半径一定不小于6厘米;
故选:C.
5.【答案】:C;
【解析】:解:圆的周长=2πr,半径增加3cm,则周长为:2π(r+3)=2πr+6π,
所以,半径增加3cm,则它们的周长都是增加3π厘米,增加的一样多.
如:小圆的半径是1厘米,则周长是2π厘米,半径增加3厘米后,周长是:8π厘米,增加了8π-2π=6π(厘米);
大圆的半径是2厘米,则周长是:4π厘米,半径增加3厘米后,周长是:10π厘米,增加了10π-4π=6π(厘米);
所以它们的周长增加的一样多.
故选:C.
6.【答案】:A;
【解析】:解:(2π×3)÷(2π×1)
=6π÷2π
=3
让小圆在大圆外绕大圆作无滑动滚动一周,则小圆自身滚动了3+1=4圈.
故选:A.
7.【答案】:D;
【解析】:解:S大=πR2,S小=πr2,
S小:S大=πr2:πR2=r2:R2=22:32=4:9;
故选:D.
8.【答案】:B;
【解析】:解:因为剪成的圆直径和长方形的短边相等,所以在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故选:B.
9.【答案】:3;7.065;
【解析】:解:圆的直径是:18.84÷2÷3.14=3(分米),
则半径是3÷2=1.5(分米),
所以圆的面积是:3.14×1.52=3.14×2.25=7.065(平方分米),
答:每个圆的直径是3分米,面积是7.065平方分米.
故答案为:3;7.065.
10.【答案】:31.4;78.5;
【解析】:解:3.14×5×2=31.4(厘米);
3.14×52=78.5(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31.4、78.5.
11.【答案】:8;200.96;
【解析】:解:50.24÷3.14÷2=8(厘米);
3.14×82,
=3.14×64,
=200.96(平方厘米);
答:它的半径是8厘米,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8;200.96.
12.【答案】:祖冲之;
【解析】:解:最早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7位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
故答案为:祖冲之.
13.【答案】:1.2;
【解析】:解:3.77÷3.14≈1.2(米)
答:这个圆柱的直径是1.2米.
故答案为:1.2.
14.【答案】:解:1小时=60分钟
C=πd
=3.14×9
=28.26(分米)
28.26×1000×60
=28260×60
=1695600(分米)
=169.56(千米)
答:这辆车每小时前进169.56千米.;
【解析】:要求这辆车每小时前进多少千米,首先要化单位,把1小时看作60分钟,再分析条件“一辆汽车的外轮胎直径是9分米,车轮每分钟滚动1000周”,根据圆的周长公式求汽车外轮胎的周长,再算车轮每分钟前进的路程,最后算出汽车每小时,也就是60分钟前进的路程.
15.【答案】:解:47×11=517(厘米).
答:这个圆一周有517厘米.;
【解析】:用一个间距乘以11,即可求出圆的周长.
16.【答案】:解:(1)3.14×64+100×2
=200.96+200
=400.96(分米)
3.14×(64÷2)2+100×64
=3.14×1024+6400
=3215.36+6400
=9615.36(平方分米)
答:这个图形的周长是400.96分米,面积是9615.36平方分米.
(2)3.14×3÷2+3.14×4÷2+3.14×5÷2
=4.71+6.28+7.85
=18.84(分米)
3.14×(3÷2)2÷2+3.14×(4÷2)2÷2+3.14×(5÷2)2÷2+3×4÷2
=3.14×2.25÷2+3.14×4÷2+3.14×6.25÷2+6
=3.5325+6.28+9.8125+6
=25.625(平方分米)
答:这个图形的周长是18.84分米,面积是25.625平方分米.;
【解析】:(1)这个图形的周长等于直径是64分米的圆的周长与长100分米的两条直线段的长度之和,面积等于直径64分米的圆的面积与长100分米,宽64分米的长方形的面积之和,据此计算即可解决问题;
(2)这个图形的周长等于直径分别是3分米、4分米、5分米的半圆的弧长之和,面积等于这三个半圆的面积之和再加上中间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据此计算即可解决.
17.【答案】:解:75.36÷3.14÷2=12(米);
3.14×122,
=3.14×144,
=452.16(平方米).
答:它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52.16平方米.;
【解析】:先根据圆的周长公式求出圆的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出这个圆的面积.
18.【答案】:解:3.14×4+4+3.14×(4÷2)
=12.56+4+6.28
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
圆锥的认识
课型
学+展
学习
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
2、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学习
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学习过程
笔记
【知识链接】
1、圆柱各的部分名称及特征是什么?
2、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自主学习】
1、圆锥的认识
(1)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圆锥有几个曲面,几个顶点和几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__________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__。(温馨提示: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交流展示】
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
)。
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1)先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发现转动出来的是(
),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质疑探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你认识圆锥了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达标检测(必做、选做)
1、找一找,哪些图形是圆锥体?
2、完成课本32页“做一做”,用铅笔在图上画出。
3、判断
(1)圆锥有无数条高(
)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椭圆(
)
(3)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
)
4、将一个直角三角形以8厘米的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
),这个图形的高是(
)cm,底面直径是(
(总分:100分
暂无注释)
1.(本题5分)6.口3>6.2,口中符合条件的数有(
)个.
A.9
B.无数
C.8
2.(本题5分)去掉0大小不变的数是(
)(有几个就选几个)
A.0.03
B.300
C.3.00
D.0.30
3.(本题5分)0.453万改写成用“一”作单位的数是(
)
A.453万
B.0.453
C.453
D.4530
4.(本题5分)用阴影部分表示下面的分数,不正确的是(
)
A.
B.
C.
5.(本题5分)正方形的边长是质数,它的周长是(
)。
A.质数
B.合数
C.奇数
6.(本题5分)涂色部分可以用0.3表示的是(
)
A.
B.
C.
7.(本题5分)分数单位是九分之一的最大真分数是(
)
A.九分之一
B.九分之八
C.九分之九
8.(本题5分)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产了30%,今年的产量是去年的(
)%.
A.30
B.130
C.300
9.(本题5分)甲每小时做7个零件,乙每小时做8个零件,做一个零件(
)
A.甲用的时间多
B.乙用的时间多
C.两人用的时间同样多
10.(本题5分)4060400606读的时候要读(
)个零.
A.1
B.2
C.3
D.4
11.(本题5分)与10.050相等的数是(
)
A.10.005
B.10.05
C.1.005
12.(本题5分)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是2.8,这个数最大是(
)
A.2.84
B.2.89
C.2.79
13.(本题5分)在5.072亿这个数中,“7”表示(
)
A.70
B.7000万
C.700万
14.(本题5分)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为4.7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可能是(
)。
A.4.699
B.4.709
C.4.704
15.(本题5分)下面各数,不改变它的大小,可以去掉0的是(
)
A.6.090
B.100.303
C.8.500
16.(本题5分)下面的算式中,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的是(
)。
A.15
0.5=30
B.1.5÷0.5=3
C.15÷5=3
17.(本题5分)一个三位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有因数3,这个数最小是(
)
A.30
B.60
C.102
D.120
18.(本题5分)把3846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A.38万
B.38.46万
C.38.5万
19.(本题5分)把592965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
A.5930
B.5929万
C.5930万
20.(本题5分)有两个两位数的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90,这两个数的和是(
)
A.96
B.48
C.60
第2卷(非选择题)
第2卷的文字说明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解:当为2、3、4、5、6、7、8、9时,6.口3>6.2,共有8个;
故选:C.
2.答案:C
解析:解:3=3.00.
故选:C.
3.答案:D
解析:解:0.453万=4530.
故选:D.
4.答案:C
解析:
5.答案:B
解析: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它的周长至少有的约数(1、2、4、边长),所以说一定是合数。
故选B。
6.答案:A
解析:
7.答案:B
解析:
8.答案:B
解析:解:1+30%=130%;
故选:B.
9.答案:A
解析:解:甲每小时做7个零件,乙每小时做8个零件,同样的时间,甲做的零件的个数少,
所以甲做一个零件用的时间就多.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解:40
6040
0606是一个含有三个数级的数,从右边数的第一个0,是个级中间的0,所以读,第二个0是在个级最高位,要读,从右边数的第三个和第五个0,是万级和亿级末尾的0,所以不读,从右边数的第四个0,是万级中间的0.
此数读作:四十亿六千零四十万零六百零六;
所以4060400606读的时候要读3个零;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解:10.005、10.05和1.005与10.050相等的数是10.05;
故选:B.
12.答案:A
解析:解: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是2.8,这个数最大是2.84;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解:5.072亿=507200000,“7”在百万位上,表示7个百万即700万.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要考虑4.70是一个三位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小,''五入''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大,
''四舍''得到的4.70最大是4.704。
故答案为:C。
15.答案:C
解析:解: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不改变它的大小,可以去掉0的是8.500;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略
17.答案:D
解析:解:2×3×5,
=6×5,
=30,
这个三位数最小是:30×4=120;
故选:D.
18.答案:B
解析:解:384600=38.46万.
故选:B.
19.答案:C
解析:千位数是6,四舍五入,到万位,万位9+1=10,所以59296500≈5930万。
故选C。
20.答案:B
解析:解:6=2×3,
90=2×3×3×5,
一个数是:2×3×3=18,
得分
一、解答题(题型注释)
1.某公司预算一天的开支为5600元,实际比预算节省了
314
,该公司每天的实际开支为多少元?
2.一个独轮车的直径是60厘米,运动员骑独轮车进行百米比赛,从起点到终点,车轮大约要转动多少圈?(得数保留整数)
[来源:学。科。网]
3.有一种圆锥形容器,给里面装入1千克水后,水面正好到圆锥高的一半,如下图所示.若要将此容器装满水,还需要注入多少千克水?
4.如图是甲、乙两地2008年上半年每月降水情况统计图.
(1)六月份乙地的降水量比甲地多百分之几?[来源:学。科。网]
(2)甲乙两地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大?
[来源:学+科+网]
5.王大伯把80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年利率是1.98%,到期后可得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多少元?(应扣除利息税20%)
6.五星家电运来670台彩色电视机,五一节开展促销活动,共售出350台,余下的8天卖完,平均每天卖出多少台彩色电视?
7.风盛服装厂抽检了500套服装,有5套不合格,求服装的合格率.
8.只列式,不计算.
(1)某机关精简了24名工作人员后,还有48名,精简了百分之几?
(2)晓晨把得到的3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她准备到期后将本息全部取出捐给“希望工程”.如果按年利率3.87%计算,那么到期后,晓晨可以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9.学校饲养组养了18只兔子,其中
是白兔,
是黑兔。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10.爸爸把一根木头截成两段用了5分钟,如果把这根木头截成4段,需要几分钟?
11.英雄洗衣机厂10月份生产了1200台全自动洗衣机和1800台滚筒洗衣机,生产的滚筒洗衣机的台数是9月份生产的
,9月份生产了多少台滚筒洗衣机?
12.根据商品价格回答问题。
(1)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多少元?
(2)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13.甲地到乙地的公路长240千米.一辆汽车走高速路的速度是80千米/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60千米/时.从甲地去乙地走高速路比普通公路节省多长时间?
14.一个动物园的票价规定如下表:
购票人数(人)
1~40
41~80
80人以上
每人的票价(元)
60
58
56
五星小学四年级两个班的同学去动物园游玩,一班有39人,二班有42人。
(1)如果两班各自买票,共需多少元?
(2)如果两班合起来买票,共需多少元?
参数答案
1.解:5600×(1﹣
314
),
=5600×
1114
,
=4400(元),
答:该公司每天的实际开支为4400元
[来源:Zxxk.Com]
【解析】1.此题
314
的单位“1”是一天的预算开支5600元,实际比预算节省了
314
,就是说实际开支是单位“1”的(1﹣
314
)=
1114
,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即可。这种类型的题目属于分数乘法应用题,只要找清单位“1”,比单位“1”多(或少)几分之几就用单位“1”加(或减)几分之几,再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即可。
2.解:100米=10000厘米
3.14×60=188.4(厘米)
10000÷188.4≈53(圈)
答:车轮大约要转动53圈
【解析】2.车轮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圆形车轮的周长,利用圆的周长公式求出车轮的周长为:3.14×60=188.4(厘米),求出100米有多少个188.4厘米的长度即可解决问题.此题考查圆的周长公式:圆的周长=πd=2πr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
3.还需要注入7千克水
【解析】3.
试题分析: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v=sh,所以当高为原来的一半时,其底面圆的半径将为原来的一半,则其底面积将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所以其体积将为原来的八分之一.因此,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求出容器的容积,再减去1千克.
解答:解:根据上面的分析现在水的体积占这个容器的容积的八分之一;
1÷﹣1,
=1×8﹣1,
=8﹣1,[来源:Zxxk.Com]
=7(千克),
答:还需要注入7千克水.
4.(1)六月份乙地的降水量比甲地多9%;(2)甲乙两地五月份降水量相差最大,相差210毫米
【解析】4.
试题分析:(1)根据统计图,可知六月份乙地的降水量是545毫米,甲地的降水量是500毫米,进而用六月份乙地的降水量比甲地多的毫米数除以甲地的降水量,算式为(545﹣500)÷500;
(2)观察统计图,可知甲乙两地五月份降水量相差最大;五月份乙地的降水量是565毫米,甲地的降水量是355毫米,就用多的减少的就是相差了的毫米数.
解答:解:(1)(545﹣500)÷500,
=45÷500,
=9%;
答:六月份乙地的降水量比甲地多9%.
(2)甲乙两地五月份降水量相差最大,
相差:565﹣355=210(毫米);
答:甲乙两地五月份降水量相差最大,相差210毫米.
5.到期后可得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8126.72元.
【解析】5.
试题分析:在此题中,本金是8000元,时间是1年,利率是1.98%,利息税为20%,求本金和税后利息,运用关系式:本息=本金+本金×年利率×时间×(1﹣20%),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8000+8000×1.98%×1×(1﹣20%)
=8000+8000×0.0198×1×80%
=8000+158.4×0.8
=8000+126.72
=8126.72(元),
答:到期后可得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8126.72元.
6.40台
【解析】6.
试题分析:用670台减去售出350台即可得到剩余的数量,然后再除以8即可得到后8天平均每天卖出的数量.
解:(670﹣350)÷8
=320÷8
=40(台)
答:平均每天卖出40台彩色电视.
7.99%
【解析】7.
试题分析:求合格率,根据近公式:合格率=×100%,由此解答即可.
解:×100%=99%;
答:服装的合格率是99%.
8.(1)33.3%(2)11.61元
【解析】8.
试题分析:(1)先求出原来的工作人员数量,然后用精简的人数除以原来的工作人数即可.
(2)本题中,本金是300元,利率是3.87%,时间是1年,求利息,根据关系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解决问题.
解:(1)24÷(24+48)
(2)300×3.87%×1
9.见解析
【解析】9.18÷3=6(只)
6×2=12(只)
6×1=6(只)答:略
10.15
【解析】10.略
11.解:1800÷
=1080(台)
答:9月份生产了1080台滚筒洗衣机
【解析】11.把九月份生产的滚筒洗衣机的台数看成单位“1”,它的
就是十月份生产的台数1800台,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1800台除以
即可求出九月份滚筒洗衣机的台数.
12.(1)232元
(2)一辆自行车与一把椅子共多少钱?
789元(答案不唯一)
【解析】12.
(1)315-83=232(元)
答: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232元
(2)一辆自行车与一把椅子共多少钱?
706+83=789(元)
答:一辆自行车与一把椅子共789元
13.1小时
【解析】13.
240÷60﹣240÷80
=4﹣3
=1(小时)
答:从甲地去乙地走高速路比普通公路节省1小时.
14.(1)一班2340元;二班2436元
(2)4536元
【解析】14.
(1)本题根据每班人数及应购票的单价,用票的单价乘每班人数,即得每班购票各需多少钱;
(2)两班共有39+42=81人,在80人以上,则票的单价是56元,根据乘法的意义,用总人数乘单价即得一共需要多少钱。
(1)39×60=2340(元)
42×58=2436(元)
答:分别买票,一班需要2340元,二班需要2436元。
(2)(39+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