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路面施工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承包任务的依据,施工许可证件,开竣工条件,主要施工过程,执行合同等情况
(一)承包任务的依据
我公司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公路工程项目长治至晋城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工程招标,通过公开竞标我公司中标。
(二)施工许可证件
施工许可证件主要有:《中标通知书》、《合同协议书》、公路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路基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安全施工许可证》等。
(三)开、竣工条件
1、开工条件
路基已完成并验收合格,机械设备已到位并调试完毕,料已备齐,总体开工报告已审批,准备工作已完成。
2、竣工条件
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已完成,工程质量自检合格,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的评定合格,竣工文件已编制完成。
(四)主要施工过程
1、接收合格路基并对部分有问题路基进行处理。
2、通信管道施工。
3、进行综合稳定土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
4、进行综合稳定土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
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7、洒布透层油。
8、下面层试验段施工。
9、下面层施工。
10、粘层油施工。
11、中面层试验段施工。
12、中面层施工。
13、粘层油施工。
14、上面层试验段施工。
15、上面层施工。
(五)合同执行情况
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内容完成了各项施工内容。
三、施工组织情况及负责人名单
接到中标通知书后,我公司立即委派技术力量雄厚、高速公路施工经验丰富、施工能力强、机械化施工程度高的专业化施工队伍承担此项任务。立即组建长晋高速公路路面第二合同段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设经理1人,副经理1人,总工程师1人,下设安全质量部、工程管理部(含中心试验室、测量室)、物资设备部、计划部、财务部、综合办及派出所。项目经理部对本合同工程统筹安排,合理组织,按项目法组织施工,负责本合同段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
根据本合同段工程数量、工期和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为方便管理,拟将本合同工程根据工序不同划分为2个施工工区。
第1工区:负责本合同段K15+000~K24+000施工;
第2工区:负责本合同段K24+000~K33+000施工;
综合稳定土作业面1个,水泥稳定碎石作业面2个,沥青砼摊铺1个作业面,通讯管道施工4个工作面,路缘石施工2个作业面,2个水稳拌和站,1个沥青拌和站。
劳动力配备及任务划分一览表
序号队伍人数(人)施工任务
1水稳1队48负责本合同段1区水稳底基层、基层施工
2水稳2队46负责本合同段2区水稳底基层、基层施工
3综合土队35负责本合同段综合土底基层施工
4通信设施队84负责本合同段通信设施施工
5透层油施工队16负责本合同段路面清扫及透、粘层油施工
6沥青摊铺队60负责本合同段沥青砼摊铺
7路缘石施工队42负责本合同段路缘石、路边石施工
8边沟施工队92负责本合同段排水设施施工
91#水稳拌和站18负责向水稳1队供料
102#水稳 拌和站28负责向水稳2队供料
11沥青拌和站砼15负责本合同段沥青砼拌和
项目负责人一览表
序号项目负责人姓名备注
1项目经理__前期20__.11~20__.4为__,后为__
2项目总工程师__
3工程管理部长__*
4试验室主任__*
5安质部部长__*
6计划部部长__*兼项目部成本经理
7财务部部长__*兼项目部总会计师
8办公室主任__*
9设备部部长__*
10物资部部长__*
四、施工工艺、方法、技术措施,冬、雨季施工情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情况
(一)基层、底基层施工
底基层在硬质岩石与微风化岩石地段采用15厘米水泥稳定碎石,依据路基本体干湿类型不同,对干燥、中湿和潮湿地段分别采用15、18和20厘米综合稳定土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34cm水泥稳定碎石。本合同段底基层采用厚度里程对应表如下:
序号起讫里程底基层
15厘米面积
宽24.685m18厘米面积
宽24.730m20厘米面积
宽24.760m备注
1K15 000~K15 310水稳
2K15 310~K15 500水稳
3K15 500~K16 417综合稳定土
5K16 417~K16 900综合稳定土
6K16 900~K18 600综合稳定土
7K18 600~K19 425综合稳定土
8K19 425~K19 956。5综合稳定土
9K19 956。5~K22 500水稳
10K22 500~K23 000水稳
12K23 000~K25 929水稳
15K25 929~K26 455综合稳定土
16K26 455~K28 000水稳
17K28 000~K28 143水稳
K28 143~K28 645综合稳定土
18K28 645~K29 544水稳
19K29 544~K30 000综合稳定土
20K30 000~K30 170综合稳定土
K30 170~K30 850水稳
21K30 850~K33 000水稳
1、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方案
20__年3月28日,我公司对K29 300—K29 500试验段进行了施工,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参数进行施工组织施工。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方案如下:
(1)路基交验
由业主、监理会同路基、路面施工单位对要交付的路基进行严格的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压实度、弯沉值、高程、横坡度、平整度、宽度、中线偏位共七项,每项都认真、细致的检查,符合要求后接收。
(2)测量放样
①、放样原则:直线段20米,曲线段10米,放中线桩及边桩。
②、高程测量采取闭合测量。
③、放样以后撒上白灰线,灰线包括中线、边线(两条),土路肩培土位置线(两条)、引导摊铺机的走向线(两条)共7条。
(3)路肩培土
根据试验段的试验结果,人工进行路肩培土。
(4)下承面的清扫及洒水湿润
在摊铺前,对下承面彻底清扫干净,确保下承面无杂物,清扫完成后准备施工前视路基情况进行洒水湿润。
(5)挂钢丝线
根据测量确定的高程数据挂钢丝绳,钢丝的松紧度对路面的平整度影响很大,紧钢丝时使钢丝紧绷,并采取负重法(钢丝上挂5kg重物使钢丝的挠度小于5cm为准)测试钢丝的松紧度。
钢丝位置必须用绑扎丝绑扎固定。挂钢丝线断面图如下:
(6)拌合及运输
水泥稳定碎石料的拌合严格按照试验室出具的配合比执行,试验室派人在拌合现场进行指导并随时观测混合料的均匀情况。
运输采用15吨的自卸车,每台自卸车备有彩条布并根据天气情况对混合料进行覆盖,卸料派专人指挥。
(7)摊铺
采用摊铺机摊铺水泥稳定碎石料。底基层松铺系数采用试验段确定1.31定为松铺系数。两台摊铺机摊铺一前一后相隔5—8米远,每台摊铺机后设一专人对松铺厚度进行检查。在摊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粗集料的离析现象,特别应铲除局部粗料“窝”,并用新料填补。
[
(8)碾压
碾压按由低到高,先轻后重,先静压后振压的原则进行。直线段,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每道碾压与上道碾压相重叠1/2轮宽,使每层整个厚度和宽度均匀地压实到98以上。压实后用光轮压路机赶光、收面,表面无轮迹、隆起,断面正确,坡度符合要求。
碾压遍数为7遍,具体工艺为:YZ18JZ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YZ18JZ振动压路机轻振一遍;YZ18JZ振动压路机重振两遍;YZ18JZ振动压路机轻振一遍;3Y18/21光轮压路机碾压两遍。碾压过程中压路机不能在工作面上调头。
碾压结束后,碾压表面达到平整密实,无轮迹裂纹、搓板起皮、松散、反弹现象。
(9)横缝处理
人工将末端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处理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15X15方木,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方木的另一側用砂砾或碎石回填约3米,高度高出方木4厘米,然后将混合料碾压密实。
(10)养生
碾压完成后采用覆盖渗水土工布洒水车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覆盖土工布时,确保搭接长度不小于10厘米,采取再用上压砖等方法密封固定,覆盖整个路幅全宽;整个养生期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都保持湿润状态。养生期间封闭交通。
2、综合土施工方案
在综合稳定土底基层正式开工前在K18+000~K18+200段作试验段确定施工参数和最佳施工方法。
通过试验段验证了配合比设计;确定土的松铺系数;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法:包括土、石灰和水泥数量的控制方法;混合料的摊铺顺序;土最佳含水量(1~2)的控制方法;各施工人员的配合等;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拌合、整形、碾压机械的协调和匹配等;确定控制平整度、高程和横坡度的最佳方法;、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验证拟定的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施工放样(验收路基本体)备料摊铺土整平和轻压摆放和摊铺石灰拌和洒水闷料摆放和摊铺水泥拌和整形碾压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检验养生。
(2)施工准备
①、对交付的路基重新进行整形碾压,用3Y18/21型三轮压路机碾压机械进行3~4遍碾压。
②、对交付土基的高程、横坡、平整度和中线进行复核;
③、对路槽顶面进行彻底清扫清除浮土杂物、洒水湿润;
④、培路肩土,路肩的压实厚度与综合稳定土压实厚度相同。土路肩松铺系数取1.55,土路肩采用人工培土。
(3)施工放样
恢复中桩和边桩,在直线段每隔15~20m曲线段每隔10~15m设立中线控制桩和边桩进行水准测量,根据底基层的设计标高加上松铺厚度作为摊铺整形的基准线。其断面施工图如下:
(4) 配合比的设计
①、土
采用韩店互通立交桥收费站处土,其含水量15.8%。
②水泥
水泥采用山西水泥厂生产的晋牌32.5#普通硅酸盐袋装水泥。
项目部试验室按照标准和规范及时对进场水泥进行检测,对不合格水泥要清理出场。
③、石灰
采用钙质消石灰,达到Ⅲ级灰标准,其中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55,通过0.71mm方孔筛的筛余<1,氧化镁含量≤4。
④、洒水闷料用水:采用人畜饮用水。
⑤、配合比设计
采用水泥和石灰剂量分别为2、10%的综合稳定土。土的最佳含水量为18%。
(5)综合土施工
①、摊铺土
采用1台推土机和1台PY160B平地机将土堆初步整平。
将土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摊土过程中将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他杂物拣除。摊铺完后检验松铺土层的厚度。
②、摆放和摊铺石灰
将消解完并装袋好的消石灰(每袋50kg)通过汽车从石灰消解场地运输到施工路段另半幅路基上。人工将袋装石灰摆放到区格上(通过计算:区格尺寸为6X9.3,每区格上摆放21袋)。用刮板将石灰均匀摊开,并使每袋石灰的摊铺面积相等。石灰摊铺完后,表面没有空白位置,也没有石灰过分集中的地点。
③、拌合石灰和土
采用宝马轮胎式稳定土拌合机拌合,并设专人跟随拌合机,随时检查拌合深度并配合拌合机操作员调整拌合深度。拌合深度达到路基本体并侵入下承面5~10mm,以利上下层粘结。此次拌合一遍。严禁在拌合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
④、洒水闷料
混合料的含水量过小时,采用喷管式洒水车补充洒水。洒水过程中防止出现局部水分过多的现象。严禁洒水车在洒水段内停留和调头。细粒土经一夜闷料;中粒土和粗粒土,视其中细土含量的多少,可缩短闷料时间。
⑤、摆放和摊铺水泥
将袋装水泥(每袋50kg)通过汽车运输到另半幅路基上。人工将袋装水泥摆放到区格上(通过计算:区格尺寸为6X9.3,每区格上摆放6袋)。用刮板将水泥均匀摊开,并使每袋水泥的摊铺面积相等。
⑥、拌合
上好水泥后用宝马轮胎式稳定土拌合机进行拌合,并设专人跟随拌合机,随时检查拌合深度并配合拌合机操作员调整拌合深度。
混合料拌合均匀后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即无明显粗细集料离析现象,且水分合适、均匀。
在上述拌合过程结束时,如果混合料的含水量不足,用喷管式洒水车补充洒水。洒水车起洒处和另一端调头处都应超出拌合段2m以上。洒水车不应在正进行拌合以及当天计划拌合的路段上调头和停留,以防局部水量过大。洒水后,应再次进行拌合,使水分在混合料中分布均匀。路拌机应紧跟洒水车后面进行拌合,减少水分流失。洒水及拌合过程中,及时检查混合料的含水量。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对于稳定粗粒土和中粒土,宜较最佳含水量大0.5~1.0;对于稳定细粒土,宜较最佳含水量大1%~2%。洒水拌合过程中,应配合人工拣出超尺寸颗粒,消除粗细颗粒“窝“以及局部过分潮湿或过分干燥之处。
⑦、整形
混合料拌合均匀后,立即用PY180B型平地机初步整形。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在平曲线段,平地机有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必要时,再返回刮一遍。
用一台型号为YZ18JZ振动压路机(激振力为330/190kN)立即在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
再用平地机按要求进行整形,整形前用齿耙将轮迹低洼处表层5cm以上耙松,并用轮胎式压路机在碾压一遍。
对于局部低洼处,用齿耙将其表层5cm以上耙松,并用新拌的混合料进行找平。
再用平地机整形一次。将高处料直接刮出路外,不能形成薄层贴补现象。
每次整形都应要达到规定的坡度和路拱,并特别注意接缝顺适平整。
⑧、碾压
整形后,现场测定混合料的含水量,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1~2%)时,立即用18t压路机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重叠1/2轮宽,后轮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一般需要碾压6遍。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1.5~1.7km/h,以后采用2.0~2.5km/h。
碾压过程中,稳定土的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及时补洒少量的水,但严禁洒大水碾压。
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及时翻开重新拌合(加适量的水泥)或其它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经过拌合、整形的综合稳定土,在水泥初凝前并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在碾压结束之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超高符合设计要求。终平应仔细进行,必须将局部高出部分刮除并扫除路外;对于局部低洼之处,不再进行找补,可留待铺筑铺筑基层时处理。
⑨、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的衔接处,采用搭接。前一段拌合整形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应再加部分水泥重新拌合,与后一段一起碾压。
经过拌合、整形的综合稳定土,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
注意每天最后一段末端缝(即工作缝)的处理。工作缝和调头处按下述方法处理:
在已碾压完成的水泥稳定土末端,沿稳定土挖一条横贯铺筑层全宽的宽约30cm的槽,直挖到下承层顶面。此槽与路的中心线垂直,靠稳定土的一面切成垂直面,并放两根与压实厚度等厚、长为全宽一半的方木紧贴其垂直面。
用原挖出的素土回填槽内其余部分。
如拌合机或其他机械必须到已压成的综合稳定土层上调头,采取措施保护调头作业段。在准备用于调头的约8~10m长的稳定土层上,先覆盖一张厚塑料布,然后铺上10cm厚的土。
第二天,邻接作业段拌合后,除去方木,用混合料回填。靠近方木未能拌合的一小段,人工进行补充拌合。整平时,接缝处的综合稳定土较已完成断面高出5cm,以利形成一个平顺的接缝。
整平后,用平地机将塑料布上的大部分土除去(注意勿刮破塑料布),然后人工除去余下的土,并收起塑料布。
在新混合料碾压过程中,将接缝修整平顺。
⑩、纵缝的处理
施工时分两幅施工,纵缝垂直相接,不应斜接。按下述办法处理:
在前一副施工时,在靠近中央一侧用方木做支撑,方木高度同综合土的压实厚度(15cm)相同;
混合料拌合结束后,靠近支撑方木的一部分,人工进行补充拌合,然后整形和碾压;
养生结束后,在铺筑另一幅之前,拆除支撑木;
第二幅混合料拌合结束后,靠近第一幅的部分,人工进行补充拌合,然后进行整形和碾压。
1 沥青路面的压实与压实度
压实是把沥青混合料转变成沥青混凝土的途径。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程度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通过压实,空隙率减小,集料颗粒重新排列,达到紧密接触、相互嵌挤以及粒料间相互紧密地粘结,使得沥青混合料密度增大。因此,沥青路面只有充分压实,才能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等技术质量要求。做好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的设计, 在拌和、装料、运输、卸料、摊铺碾压等各阶段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才能确保压实度。应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出厂温度、摊铺温度及碾压温度,尽量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碾压成型。选择合理的压实机械。由于中、下面层Superpave材料中间档次集料较多, 难以碾压, 所以必须采用大吨位轮胎式压路机进行碾压。轮胎压路机开始碾压阶段,可适当用烘烤的方式提高轮胎温度,涂刷少量隔离剂、防黏结剂,也可少量喷水,或先到高温区(靠近摊铺机)碾压使轮胎尽快升温以避免粘轮。振动式压路机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 的原则,紧跟在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 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
上面层SMA-13的初压、复压均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混合料摊铺后,应紧跟着在尽可能高温状态下开始碾压,不得等候,碾压温度必须符合规范。采用2台双钢轮压路机(宝马BW160, DYNAPAC232)进行初压,2台双钢轮压路机(DYNAPAC522,DYNAPAC622)进行复压,1台双钢轮压路机(DYNAPAC522)进行终压。同时依据SMA-13的特性,严格控制压路机的喷水量,要求把喷水量控制在最小,以不粘轮为宜。
现场道路压实度的检测,原则上采取当日施工,隔天取芯(采用H-160钻芯取样机),表干法测密实度(马氏密度与最大理论密度双控),达到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查标准再进行第二天的施工。
2 沥青路面的渗水系数
控制路面渗水系数是检测中的一大重要指标。对于高速公路路面, 水害性直接影响到路面使用的质量,特别是该地区的夏天多雨, 路面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车辙、表面松散、坑洞等损坏。此次该公路施工中,特别重视渗水系数这一指标,并且将三层路面的渗水系数均控制在≤ 50 mL/min (见表1)。这样控制了沥青路面的质量,对于延长沥青路面的寿命有重要的意义。
渗水系数定义为沥青层一定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渗水量。其与混合料离析、粗集料集中、压实度好坏等都有关系。采用SDLS-1路面渗水仪进行渗水系数的测定。按照施工控制指导意见,下、中、上面层合格率要求分别≥80%、80%、90%。在实际检测中,下、中、上面层均达到这一控制要求。
由于道路边缘摊铺机送料器难以达到,且初始压实度不足,在沥青路面与路缘石之间20 cm范围内通常出现压实不够和渗水现象。因此应人工对此区域进行补料,同时确保此区域的碾压遍数,以达到这一薄弱处的压实度与渗水指标。
渗水指标不仅跟压实度有关,还跟材料的离析有关。在拌合和摊铺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方式控制材料的离析:从拌和机贮料罐向运料车上卸料时,分三层放料,即每卸一斗混合料,汽车挪动一个位置;等一层放完后,再逐次进行第二、三层放料,从而减少粗集料的集中;另外,根据不同的摊铺厚度,调整螺旋布料器和熨平板前缘间的距离,也能减少混合料出现离析;在混合料集料粒径较大、摊铺层较厚的情况下,螺旋布料器离下卧层的距离和离熨平板前缘的距离都应稍大,反之可适当调小; 螺旋布料器离熨平板前缘的距离在保证供料充分、满足摊铺厚度要求的前提下,宜尽量调小;这样能保证摊铺后表面平整及厚度均匀,减少离析。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的行进速度发生改变也会导致摊铺厚度不均匀而发生离析。
3 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路面平整度是衡量高等级公路路面质量和使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该公路工程施工中加大了对路面平整度的控制。自下而上三层平整度分别控制在:下面层(均方差)≤1.3 mm,中面层≤1.0 mm, 上面层≤0.8 mm。应当说这是公路施工中最为严格的了。
在施工中应加强摊铺工艺的设计。首先要控制好下卧层的平整度;其次应选择合理的找平方式,底面层一般利用基准钢丝绳来确保高程控制,中、上面层利用浮动基准梁(平衡梁)来达到较好的平整度。同时,在施工中应采用性能先进的进口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和压路机,充分地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调整好摊铺机的各项参数。控制好供料和摊铺施工的关系,避免施工现场料车积压或等候料车过少,确保摊铺机以恒定的速度前进。控制好卸料车的倒车速度。避免卸料车撞击摊铺机。
确定合理的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从平整度控制的角度讲,路面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摊铺停机的现象,减少横向接缝,并认真地处理好横向接缝,可大幅度提高路面的平整度。继续摊铺时保持原先的作业参数,接缝处理保证接缝断面垂直,并采用正确的骑缝碾压(即向新铺层错轮20 ~ 25 cm ,与接缝平行碾压)。碾压时经常用3 m直尺检查平整度,可获得平整度较好的横向接缝。沥青面层压实度越高, 使平整度变化越小,因此切不可为求初期平整度而降低路面压实度要求。
通过对逐层平整度进行质量控制(采用XLPY-F型八轮连续式平整度仪),使得上面层的路面平整度符合控制要求。
4 沥青路面的抗滑能力
随着高等级、重交通道路越来越多,运营能力的急剧增长加剧了对路面的磨耗作用,使路面的抗滑能力降低,而高速行车又要求路面有较高的抗滑能力来保证行车安全。因此高速公路路面的抗滑性能被提升为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
路面抗滑能力的大小用路面表面摩擦因数(以摆式仪测定)来评价。面层石料的性质、颗粒级配、路面潮湿程度、滑流性污染、沥青性质与用量又决定了摩擦因数的大小。
路面面层的微观构造是指面层石料表面的粗糙度,用石料的磨光值(SPV)表示。它是决定轮胎与路面之间湿摩擦力水平的主要因素, 反映了石料抵抗被磨光能力的大小。磨光值越高的石料,在轮胎的长期作用下,越能长时间保持其粗糙的微观构造,路面的抗滑能力也就越好。所以,选用磨光值大的石料铺筑沥青面层是提高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措施之一。
颗粒级配路面面层的宏观构造指面层表面石料间的孔隙,即构造深度(铺砂法测定)。级配是形成构造深度的关键,构造深度越大, 则抗滑能力越强。集料的级配还影响着集料的程度、尺寸大小、相互间距,而它们又影响着路面摩擦因数的大小。
通过现场检测,该公路路面面层的摩擦因数均达到规范要求,且大于设计值48 BPN,构造深度均在0.8~1.5mm设计范围之内。因此,该公路路面面层的抗滑性能良好,确保车辆通过舒适安全。
5 沥青路面的回弹弯沉
为了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将弯沉值测定列为该公路路面质量检测的指标之一。
该公路上面层回弹弯沉值的测定采用东风10 t卡车,轮胎内压力为0.7 MPa。选取K3 + 440~K4 +210路段检测,回弹弯沉值如表3所示。可见该路段内弯沉值均符合设计值(≤0.194 mm),且内侧2车道的弯沉数值均相对比较大。这是由于内侧道路为老路,而外侧2车道是新建路面,由此可以判断新建路基以及加罩的沥青路面结构层相对于老路基以及加罩的沥青路面结构层变形更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U49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294-1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路面行车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沥青混凝土结构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高速公路上。而影响路面舒适度的对主要的因素是路面的平整度,并且随着公路等级越高,对于平整度的要求也越高。施工中影响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主要包括沥青路面基层的平整度,路基施工质量,沥青混合料摊铺时的平整度自动控制精度以及沥青摊铺层的松铺厚度和沥青混合料的碾压等等。笔者根据大量的施工经验,并参考相关个文献资料,对沥青路面平整度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施工控制方法做如下总结,以供广大的技术人员借鉴。
1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主要因素总结
影响沥青路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两种因素,一种是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环境交通量和车速等因素;另一种因素是内在因素,主要包括施工中的路基、路面、材料、施工机械以及施工工艺等的因素,以及设计上的某些因素。这些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沥青路面的平整度的质量问题。熟识引起沥青路面不平整的原因,可以从根本上对此问题进行解决。同时施工因素在路面平整度问题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对根据以往的经验以及文献资料,对由于施工原因导致的平整度分析如下:
1.1基层的原因
基层是路面的基础,基层作为公路结构中的最重要的结构层之一,基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公路建设中经常会遇到许多的不良地基,比如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等,这种路基由于强度和稳定性的指标较低,直接可以导致路面变形和破坏,影响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这些不良地基由于强度和稳定性不高,直接反映在表层上的缺陷就是路面平整度不够;某些路段由于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建立完善的排水工程,由于这些工程的缺少导致路基内部的排水不畅,引起路基下陷,从而引起路基变形,反映在表层会产生平整度不够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同时在某些特殊的路段,比如存在半填半挖路基路段,在对这些路段施工中,由于操作不规范,或者是由于山体坡度较大,填料含水量较大,会导致结合不产生裂缝,从而导致沉降,会对路面平整度产生影响[1]。
1.2施工所需的材料质量对平整度的影响
公路工程施工中所需要的粗细集料应该符合《公路施工技术规范》中的各项指标的要求,要求的集料质量应该保持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等。沥青拌合料很容易发生离析现象,当在拌合后沥青碎石粗集料一旦形成集中,由于碾压的作用这些集料很容易被压碎,从而无意中改变了设置中的配合比,从而相对来说油料偏少,导致离析现象,碾压成型后的集料松散,影响路面强度、行车安全和行车效果。而且如果粗集料过于集中,就会导致局部密实度差,孔隙率高,容易在路面形成积水,影响路面质量、平整度及路面外观美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个别施工单位在进料环节中不严格把关,减少试验项目,所采用的这种集料直接影响建路面的平整度。
1.3施工机械的原因
目前公路施工中的重要机械就是负责摊铺工作的摊铺机。所以摊铺机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路面平整程度的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其施工人员对机械的操作以及机械的性能对摊铺平整度影响很大。对于沥青路面平整度产生影响的原因主要包括:摊铺机行走装置打滑,机械突然起步或紧急制动,结构参数不稳定,摊铺机摊铺速度快慢不匀以及供料系统速度忽快忽慢等等,这些原因都会引起路面产生波浪引起路面不平整度不够。
1.4其他因素
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其他因素包括人为因素、施工工艺与自然因素。人作为公路建设施工中的直接操作者,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工期,忽视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规范作业等因素都会影响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指标;施工工艺方面,由于某些施工单位的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不完善等因素直接影响到施工过程中沥青路面的平整度,而且施工工艺中各个环节的质量人为把关也会影响到沥青路面的平整度;自然因素方面,由于沥青路面的施工作业季节性很强,温度高时有利于施工作业,但是有些施工单位为赶工期会在温度低时或者雨天进行施工,这些都会影响到路面平整度。
2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控制总结
根据个人在实际中的施工经验,对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方法谈谈自己体会,并提出诺干建议与体会:
(1)施工人员作为实际的施工参与者,应该具备强烈的质量责任意识,并且要严格执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和有关公路施工的技术规范,规范施工作业过程,绝不可以马马虎虎。
(2)路拌法施工应该注意的事项是:①在摊铺时一定要撒匀、到边;②选取适宜的松铺系数,在横断面两侧边缘的点,在封点时要适当多加 1~2cm虚数;③有效地控制横坡,平地机在整平第一遍时慢刮,铲刀尽可能擦着点走,增加整平遍数提高平整度合格率。
(3)基层(二灰碎石、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中,①当实行路拌法时,注意含水量要符合要求,边缘一般整平之后要比设计高度高 2~3cm最好,采用平地机上的自动找平装置来增加找平遍数,注意施工后的养护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控制交通,并注意洒水保持含水率;②厂拌法施工一般适用于高等级公路,在施工中在路基两侧悬挂基准钢丝线,摊铺后采用水准仪进行检查,超出部分采用平地机立即整平,将平整度控制在设计范围之内。
(4)面层施工部分:当对沥青路面的摊铺,注意要保证沥青混合料摊铺时表面应该均匀一致,沥青混合料无离析现象,具有良好的平整度、符合要求的厚度和较高的初始压实度;在路面摊铺过程中使用自动调平装置必须事先选好纵坡基准,基准有专设弦线或现成参照物,可以采用已经铺好的路面结构层、路缘石等;对于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时,要自始至终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确保确保从摊铺到碾压成形,保证各个阶段的温度要求。
3结语
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因素,涉及内容很广,影响因素很多,关系到路基、路面施工全过程,情况复杂。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固然主要,但是更多的需要施工人员对待施工的态度,不断总结施工经验,注意抓好每一个细节,力争提高路面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巧玲,刘 飞.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因素分析及处治措施[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增刊),41-45.
[2]廖正环主编.公路施工与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 JTJ 014-9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
[4] JTJ 032-9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1、工程概况
江阴市暨南大道一期工程起点位于江阴市霞客镇与长山大道相接处,终点位于江阴市顾山镇与张家港交界处,全长20.8 Km。全线主要平面交叉7处,大桥4座,中桥6座,小桥3座,涵洞69道(其中圆管涵64道,箱涵5道),特殊路基处理2.206 Km,借方土1814125 m3 。
本工程一般段路基设计宽度41.5 m,采用双向六车道四块板型式。横断面几何尺寸布置为:中间带宽5.5 m(含中央分隔带4 m,左侧路缘带2×0.75m)、机动车道宽2×3×3.75 m、侧分隔带宽2×2.0 m(含机动车道右侧路缘带0.5m、侧分隔带1.5m)、非机动车道宽2×4.0 m,土路肩宽2×0.75 m。
2、次顶层的压实及平整度控制
次顶层即其顶面标高到顶层设计层高约有20~30,次顶层的路基压实度是否符合要求,将直接决定着顶层路基施工的好坏。如果次顶层的压实度不符合要求,则必然影响到顶层的平整度,可能会引起顶层路基出现反弹现像,或是大面积地开裂,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因此,次顶层路基的施工,一定要严格要求,精心组织与科学管理。
2.1次顶层压实度要求是达到95区的标准。为此,我们严格控制填料的级配,不合格的填料或是不适合填95区的填料决不允许上路基,若是有违规行为一定要把填料清除出场,并且给予现场负责人一定的处罚,只有保证了该层的填料级配符合标准,才能保证其压实度和平整度。
2.2顶层的同一区段所上的填料级配要基本一致,不能拉不同性质的土质来混合在一起,从而导致在压路机进行碾压时出现弹簧现象或局部沉降不均匀的事情发生。
2.3测量人员放出路的中线,每隔20m放一个点,并标出该点的路面设计高程。然后,根据测量所放出的点及其高程,按照设计图纸要求修出路拱后方能碾压作业。
2.4碾压时,一定要按照有关规定来操作即“三先三后”原则――先低后高,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并且保证压路机的相邻两次轮迹应重叠轮宽的三分之一以上,保持压实均匀,不漏压,对于压不到的边角,必须辅以人力或小型机械夯实。
3、顶层平整度的控制
3.1选好土质填料,其CBR值必须符合要求,其次,土质的级配要达到要求,其颗粒直径超过8的粗骨料占总方量的体积百分比不能超过百分之五。
3.2在上顶层土前,必须保证上一层的压实度及平整度均符合要求,有局部翻浆或弹簧土现像存在的地段一定要处理后方可上土。
3.3上土之前,测量人员认真沿路中线边线每隔20m放一个点,并用较牢固的木桩插在路基中以作为填土的标记。每个木桩上均在其表面上用红油漆描出该点相应的设计高程。同时,每插有木桩的地方都应另做一个醒目的标记,如小红旗或洒白石灰。以防止机械作业时破坏木桩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3.4根据测量的所测标高,确定该层所需填土的厚度(虚方厚度)。其数值就是所放标高点到次顶层压实面的距离加上松辅系数和防止路基天然沉降的预留高度之和。松辅系数是由现场试验得到的数据,其值一般是15%~20%。计算某一区段的所需上土方量,然后根据计算数据开始在这区段均匀上土。
3.5上完土后,先用推土机进行粗平一次,然后用平地机精平两次。这时,开始在各相邻木桩上相应的计算标高点上绑线对拉,以此作为路基压实前的平整度调整依据。如下图:
然后开始用人工来把超标准的粗骨料清理出场,并用眼睛来观察正修理的路面的平整度如何,低的地方用人工整平为止,高或多余的地方往低处铲平。
3.6当平整度达到要求后,含水量接近或达到最佳含水量时,便可开始进行碾压。碾压时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操作,先静压两遍,后再振动碾压。对于表土因水量偏低而出松散的区域,一定先洒适量的水方能进行碾压。
4、影响顶层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及防止措施
4.1人为因素,在观念察时,不认真负责,指鹿为马,本来是凹下去的地方非但不补上土,反而误认为高了,还从其表面上铲除一部分土,结果出现了高的更高,矮的更矮,为防止此类情况的以生,应多人多次观察,或者把线网加密,用眼睛平视地面从不同方向多次观察,以能保证更加准确的判断,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4.2机械原因,两次相邻压路机轮迹应重叠轮宽的三分之一以上,但在碾压时,有些司机想马虎了事,速战速决,相邻两次重叠不够要求,造成轮迹印子明显,存在一道道台阶,平整度不符合要求。针对这种情况,要教育有关现场操作人员,提高质量意识,增强责任感。
4.3填料因素,有些填料中粗骨料的占有量太大,导致碾压时局部沉降不均匀,凹凸不平。对此,决不允许上路基填筑,同时,还要加大劳力,对超标的骨料,用人工把它们一一清出场。
4.4其它方面原因,有些地方次顶层的压实度未达到要求,平整度也差强人意,但未做任何处理便直接进行顶层路基施工,结果出现了顶层路基碾压后,到处是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的不良现象。造成事后返工与处理起来很费事。对此,一定要对次顶层的碾压与平整度控制严格把关,对于未符合要求的地段一定先处理好后方能进行路基顶层的施工,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路基顶面的平整度。还有,天气的变化无常和土质填料的含水量高低不一也给顶面路基平整度的控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沥青砼路面因其行驶舒适,平缓,无噪音,易于维修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道路施工建设的青睐,尤其是我国各大国道、省道、盘山公路等无疑都是使用沥青砼公路。但是由于路面情况、施工问题、原材料、超载车辆过多等问题,会对沥青砼路面产生车辙、裂缝等病害,严重影响了车辆行驶,降低了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对沥青砼公路的施工质量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对沥青砼路面病害的成因研究及相应的预防及养护对策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沥青砼路面病害类型
本文通过调查了大庆省道、济青高速公路等地的沥青砼路面病害情况,总结出沥青砼路面病害类型主要有,裂缝、松散、沉陷、龟裂、车辙、不规则修补、坑槽、松散等。其中裂缝分为横缝和纵缝,所占比例较大,占病害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而龟裂及车辙所占比重都约为百分之五左右,剩下的松散、沉陷、坑槽等所占比重较少,但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较大,往往需要及时修理。因此需要在早期避免这些病害的产生,注重日常养护。从上文调查中可以看出,主要的沥青砼路面病害就是裂缝类病害,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裂缝类病害的特点,主要成因及日常养护。裂缝类病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泛,容易扩散的特点。主要是由于沥青温度变化或荷载车辆过多产生。一般沥青温度变化造成的裂缝都是横纹,而随着现在重载,超载的车辆越来越多,超负荷的交通状况造成的裂纹也越来越多,并且大多为纵缝。
2、沥青砼路面施工病害成因分析
2.1施工前设计方面
针对沥青砼路面施工设计不当造成的病害主要是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方面,路面厚度设计不准确,对于新建的沥青砼公路来说,往往缺乏系统的测量土基的弹性模量,大多是根据经验测量这样一般导致误差较大;而对于老路修补来说,更是缺乏对路面的测量,没有按照道路补强设计规范来确定旧路的补强厚度,导致补强的厚度不够,往往补了又修,修了又补,造成路面凹凸不平,造成更大的裂缝或龟裂。另一方面,则是在道路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超载、过载的影响,由于我国目前车辆超载的车辆较多,且道路交通状况日益增加,引起沥青砼路面过早疲劳开裂导致路面出现不间断的纵向裂缝,直至形成龟裂。最后一方面主要是关于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沥青砼路面结构选择不当,出现渗水而使路面造成龟裂,沉陷等危害,例如在工程施工设计时,没有考虑路面的实际情况,在山路或隧道路面的沥青基层设计时,按照平常的路面设计,导致路面基层厚度不够,造成基层与路基脱离,在雨水之后,路面出现积水,造成渗水和沉陷的病害现象。
2.2原材料方面
沥青砼公路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沥青及矿料。沥青质量的优劣密切影响了公路建设的质量。如果沥青的质量高,则沥青砼路面工程的质量必然增加,并且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材料出现,例如橡胶沥青等,可以提高沥青的粘合度和抗高温,敏感度和整体度更好,有利于延长沥青砼路面的使用寿命。但是有许多建筑工程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使用劣质的沥青原材料,或者在沥青和矿料的混合中,减少沥青所占比例,以降低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导致沥青砼路面质量无法达标,容易出现各种危害。
同时矿料也是沥青砼公路主要原材料之一,需要选择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干燥,耐压,抗风化的矿料与沥青混合。
2.3施工过程中
在施工过程中,不规范的施工行为会使沥青砼公路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容易产生各种病害,例如摊铺后,碾压不及时或碾压遍数不足,使沥青混合料空隙率过大,从而降低沥青路面的抗剪强度,并且一些沥青原材料在接头处,和摊铺机行驶的过程中由于行驶不当,导致沥青砼路面摊铺不平,在工程竣工后路面容易出现龟裂,松散等病害。而在路面基层施工的过程中,在原材料搅拌过程中,混合料含水量较大或粒料偏细,则在碾压过程中使基层表面出现灰浆,降低了路面面层与基层之间的摩擦系数,也容易在行车过程中出现路面推移破坏的病害;还有由于施工监管不严,导致建筑垃圾,工程废料进入路基或沥青原材料中,容易造成松散,坑槽等病害。
3、沥青砼路面施工病害预防养护策略
3.1沥青砼路面病害早期预防养护措施
对于沥青砼路路面来说,由于设计,施工,原材料等方面的问题,会产生许多病害,因此需要注重沥青砼路面的日常养护,并且在发生病害的早期及时发现并处理,防止形成严重病害,需要进行大修,封锁道路,影响道路交通状况,并对余下道路产生更严重的负荷,往往是修完左边修右边,造成恶性循环。下面就裂缝这一主要病害来谈一谈具体的预防方法,对于纵向裂缝来说,一般是由于道路荷载过重造成的,因此再设计中,需要考虑我国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业,增加路基的宽度与厚度,在桥路接缝处,严格控制填土厚度及填料的均匀性,并保证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当沥青砼路面进行部分道路维修时,往往进行半幅摊铺沥青,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纵向冷接缝处理,并且在摊铺过程中注意接缝处摊铺机的使用,防止路面不平。而当处理横向裂纹是,由于往往是温度冷热不均造成的,因此需要采用更优质的沥青材料或者根据实际路况,更改沥青材料的配比,用更加稳定,均匀,压实度更高,孔隙率更小,对温度的敏感性高的原材料。裂缝是主要的沥青砼路面病害,并且十分容易产生,因此更需要进行预防和日常的养护。以提高工程质量,延长沥青砼路面的使用寿命。
3.2沥青砼路面前沿预防养护策略
在不断熟练运用并保质保量的完成我们常用的预防及养护措施的同时,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也逐渐产生,经过生产实践后也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并且许多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更加方便,造价更低。例如新材料橡胶沥青砼,将橡胶粉与沥青混合,并且橡胶粉含量不低于15%,当橡胶粉与沥青混合是会发生物质交换,这些新物质可以使沥青砼更加抗高温和抗老化,并且粘合性更高。橡胶粉与沥青结合的新物质的整体性明显优于原有的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地避免沥青路面高温软化后易产生车辙,低温凝固后易产生裂缝的问题。还有一些新的技术,例如、岩沥青混合料运输、岩沥青混合料摊铺、岩沥青混合料压实、天然岩沥青混合料接缝处理等等。
结语:通过上文对沥青砼路面的施工病害类型的调查,从施工、原材料、设计三方面对路面病害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大量实际工程建设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总结出预防沥青砼路面病害的预防方法,以及日常养护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减少沥青砼路面施工建设发生病害的概率,延长沥青砼公路使用的时间,为驾驶者提供更加舒适的行驶体验。综上所述,只有从原材料到竣工结束的每一步,每一环,每一坯土,每一个人都毫不松懈,严格监管,注意日常养护及预防,才可以严格把握公路建设的质量。
在现代化路面的建设中,沥青面层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准。大家都知道,沥青路面具有坚实、耐久、防渗等优点,还能抗低温开裂等。在施工技术上和国外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一直是我们烦恼的。国内既使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还没有真正形成一套有效的控制方法,来提高工程质量,还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来改变这个局面。
沥青路面简析
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包括次高级路面)。据考古资料,印加帝国在15世纪已采用天然沥青修筑沥青碎石路。英国在1832~1838年之间,用煤沥青在格洛斯特郡修筑了第一段煤沥青碎石路;法国于1858年在巴黎用天然岩沥青修筑了第一条地沥青碎石路;到20世纪,使用量最大的铺路材料为石油沥青。中国上海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铺设沥青路面。1949年以后随着中国自产路用沥青材料工业的发展,沥青路面已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和公路干线,成为目前中国铺筑面积最多的一种高级路面。
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面层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进行面层的施工过程时,在施工技术上还有待提高,其中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存在,经过分析总结,归纳出有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1、接缝处理的问题。路面填缝料,它的作用是防水渗入并防止各类杂物掉入接缝处,因此影响混凝土板的伸缩。沥青面层在接缝后,落物虽然不会再有,但防水的作用不是相当重要的,在现代沥青路面的施工中,诸如此类,落物这种接缝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 2、面层的局部离析问题。沥青面层的离析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它主要表现在:上面层每一台摊铺机的中缝,两台摊铺机之间接缝的部位存在痕迹,或者有有存在渗水现象;中面层接缝部位也同样存在痕迹;在面层将要开始施工,又或得是在临近结束时,出现的面层局部离析问题。 3、面层压实度不均匀。很多沥青高速公路在面层的施工中,虽然各段落面层的压实度一般都能满足高标准要求,但是还有一部分测点的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偏低,特别是靠近中央分隔带和硬路肩的地方,很多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根本没有达到相关的技术要求。 4、原材料质量的不稳定。沥青路面的面层施工过程中,施工中原材料的粗细集料粉尘颗粒质量无法保证,比如含量超标,基本都是在集料加工过程、集料储运中的二次污染所形成的。有时,在选取同一品牌的抗剥离剂包装时,在不同时间内的内部材料质量差异较大,原材料的不稳定就因此而造成。另外,在碾压的过程中,由于集料压碎值偏大,会造成中、下面层集料被压碎,此现象频繁出现。路面集料的供货来源不同,出现的混杂现象,会导致一系列级配不稳定的等问题。
三、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
1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摊铺机的运行速度是有讲究的,搅拌机的产量、施工设备的情况、摊铺厚度和宽度来设定,首先按2-6m/min作为预先设定,然后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缓慢、均匀、一次性的摊铺。切记不能随意改变摊铺的速度。一般在摊铺过程中不需要工人进行整修,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挥下,通过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在缺陷较多的部位进行铲除,以此提高摊铺质量。摊铺用的钢丝要扭绕式的,直径应该控制在6mm以内,拉力要大于800N,每5M设一钢丝支架。前面的摊铺机左侧架应设钢丝,摊铺机上安装横坡仪控制;后面摊铺机右侧架应设钢丝,左侧在摊铺好的层面上走“雪撬”。
2 、沥青路面的碾压
沥青路面施工的最关键步骤就是碾压,同时,它也是施工的最后一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正在蓬勃发展时期,我们要不断分析总结施工经验,充分认识到了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对公路质量来说是起着重大的影响,要提高路面压实的整体水平,增加压路机的压实功能,在碾压过的程中密切关注并严格控制压实机的速度 ,才能更好地保证压实质量。其实在碾压的过程中,碾压的速度和次数是相互作用、互相制约的,碾压的速度快,就会需要为保证碾压质量而增加碾压次数,降低压实效率。由此见得,合理的碾压速度是相当的重要,对减少碾压时间,提高碾压效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施工中,速度要控制在2-4km/h,轮胎压路机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提高,但要记住应该控制在5km/h以内。速度过慢的话,摊铺和压实之间会产生空隙,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因此,碾压速度的选择原则: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的提高碾压速度,减少施工次数,来提高工作效率。
3 、沥青路面压实技术与接缝施工
想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达到延长使用寿命效果,混合料的配合、设计与压实是十分关键。即使再优化的混合料配合比没有充分压实,也会降低路面的使用功能。压实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混合料中的缝隙,增加路面的密实度,增强沥青路面的耐久性。纵向施工缝:两台摊铺机在同时作业的时候,可以通过梯队联合摊铺方式的纵向接缝,首先应在已经摊铺的混合料部分留出10-20cm宽的位置,此部位不做压实,这时就有5-10cm左右的摊铺层重叠,以热接缝形式在最后作跨接碾压以消除缝迹。横向施工缝:全部使用平接缝,用3m直尺从纵向延伸的位置,在摊铺段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落的地方作为裂缝处理的部位,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继续摊铺时,需要将接缝时出现的粉尘清理干净,加上一些沥青,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后起步摊铺;碾压时用钢筒式压路机做横向压实,从先铺路面上跨缝逐渐移向新铺面层。
四、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1、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必须要保证,特别是一些粗细集料和填料的质量,务必要选取合格的矿物材料;
2、做好施工机械,质量检测仪器的准备工作,配备性能良好、精度符合规定的质量检测仪器;
3、必须进行完善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包括马歇尔试验设计、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检验和车辙试验抗车辙能力检验;
1 对公路路面开展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意义
公路路面质量直接关系着公路使用的安全性、舒适性,决定着公路的使用寿命,影响着公路的整体价值。如果在施工过程中路面质量得不到良好的保证,在后期公路投入使用后就会直接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对过往车辆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影响驾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再者,公路路面直接关联着公路的使用年限,如果不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路面质量,在后期公路使用过程中,路面出现质量问题,频繁维修,在浪费人力、增加成本的同时还会减少公路的使用年限,加大经济负担。因此,加强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管理不仅能确保公路的质量,而且还能够确保公路的正常使用,发挥其最大作用。
2 当前公路路面一些常见的病害
通过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的观察和总结,经过部分数据比对,发现目前我国公路路面上多存在裂缝、松散、变形这三类比较常见的主要病害,下面将围绕它们进行简单的论述。
2.1 裂缝
公路路面裂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主要路面病害之一,多发于公路投入使用的前期阶段。公路路面的裂缝大致可分为纵裂、横裂、龟裂和网裂几类。
2.2 松散
松散常常出现在沥青路面,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水损坏病害,与裂缝相似的是,多出现在公路投入使用的早期阶段,但出现的范围相对比较随机而且面积较大。
2.3 变形
变形作为常见的、相对较为严重的路面病害,主要是指在路面出现车辙、拥包、波浪等现象,与上述路面病害相同,常常在公路投入使用早期显现出来。变形容易使原本平坦的路面变得凹凸不平,极大的降低了驾乘人员的的舒适性,更甚者,在遭遇极端天气情况时,容易造成行驶车辆出现漂移、打滑等危险情况,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威胁到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
3 公路路面出现病害的原因分析
所谓有的放矢,对于上述公路路面出现的这几类常见病害,下文将初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找准病根,在之后对症下药,给出相关的建议以便后续改善甚至避免这些公路路面病害的出现。
3.1 裂缝形成的原因
公路路面施工中使用的材料不合格、投入使用后道路负载过大、公路路段环境恶劣等都是公路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比如,在道路长期处于高温的状态下,如果路面施工的过程中采用的抗开裂的材料未达到专业的标准或者施工工艺不达标,都可能造成路面出现裂缝。
3.2 松散形成的原因
水损害是引发公路路面出现松散这一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公路路面完全暴露在外,受外界自然、人为考验较多,而路面做不到完全隔水,当路面遭遇来自气候、人为的水时,如果公路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不合适,就容易出现水损害。比如,公路路面施工中面采用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不够,公路投入使用后,当水加上行驶车辆荷载促进的水运动就极易造成路面松散。
3.3 变形形成的原因
公路路面超荷载、路段遭遇极端环境、施工中选用材料不达标等都会引起公路路面出现变形这一病害。一般来说,进行公路路面施工的沥青混合料必须要照严格的配比进行配置,加之标准化的施工工艺,沥青混合料理论上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在公路路面施工中,如果建设单位选用的是达不到专业沥青混合料稳定性标准的沥青混合料,或者在操作时混合料配置比例未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就会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情况,导致路面容易出现变形。此外,如果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管路基只做路面的表面工程仍是行不通的,后期公路投入使用,一旦遇到压力较大、负荷较多的情形,路基的就会拖路面“后退”,引发变形。
4 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根据上文总结的当前公路路面常见的几种病害及其形成原因,特提出以下几点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建议。
4.1 降低环境影响因素,提高公路施工质量
影响公路施工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或大或小,我们要观察、分析和总结,尽可能控制、改变可人为控制的这些因素,减少、避免这些可控因素对公路施工质量的不良影响。其中,在施工过程中,温度、天气、地理环境等固有外部施工环境对公路施工质量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能改变自然迎合我们,但是我们可以提升材料性能适应自然,例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根据材料性能对温度进行监控、控制,避免温度对材料性能的改变。
4.2 关注招投标环节,提高公路施工质量
2我国现有的高速公路养护技术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速公路的独特自身性质以及沥青路面结构层的独特形式。特别是复合式路面由于其受力特性的不同,在路面破坏形式以及破坏形态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我国在进行高速公路路面特别是复合式路面养护时,常会套用其他规范来进行养护。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得到了我国关于高速公告养护方面的主要问题有:(1)现有的高速公路路面养护规范不完善,存在可操性差、系统性差以及技术问题多等问题。常常会在施工中导致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情况。(2)由于复合式路面属于先进路面结构形式。缺乏大量的实测数据以及调查资料。由于资料的匮乏导致了我国复合式路面在养护过程中不能依靠实际的试验数据,只能凭借对其他类型工程的借鉴进行。(3)在进行高速公路路面大型养护时,由于不能得到系统的数据以及性能测试,导致路面大型养护出现决策困难以及施工方案难以选择的问题。(4)养护过后对沥青路面进行质量评定由于规范不准确以及实验数据缺乏导致只能参照沥青路面养护质量评定标准进行评定。难以保证路面养护后的评定。
3路面破坏养护技术的研究
3.1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主要破坏形式
作为现今的高速公路路面主要结构形式,复合式路面由于兼顾了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点同时也包含了两者的缺点。现今的路面主要破坏形式有以下几点:(1)横缝破坏:由于在高速公路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温差变化的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我国高速公路会设置大量的横缝来缓冲热胀冷缩引起的变形。但是由于长期的使用,导致路面板变形以及反射裂缝的大量出现。横缝破坏成为了现今高速公路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2)纵缝破坏:纵缝是由于施工技术条件限制导致施工时必须要进行分幅施工最后产生的施工缝的一种。由于在施工时会出现例如填土未压实、接封处理不当等施工问题。大量路面板会沿着纵缝方向出现大量的路面板开裂。(3)拥包破坏:在车辆对路面的水平力作用下,路面层会由于自身剪切力不够而导致路面出现拥包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沥青质量较差,沥青集料不合格等原因造成的。(4)沉陷破坏:高速公路个别路段会由于设计以及施工原因出现大量的沉陷破坏。主要原因是由于土质基层承载力差,完全破坏导致的。(5)坑槽破坏:坑槽破坏作为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的主要破坏形式。大多数情况下,我国高速公路坑槽破坏是由于路面养护不及时,导致路面从小型破坏逐渐演变为严重的坑槽破坏。
3.2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流程研究
在高速公路路面出现以上几种破坏形式时,应当根据科学合理的施工过程对已损毁的高速公路路面破坏处进行相对应的施工方式进行修复。根据理论分析以及多年工作经验积累,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路面损毁问题,主要应当在以下几点进行高速公路路面修复工作:(1)选定合理的修补范围:为了保证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尽量的节省资金并保证养护工程质量。修补范围的确定十分重要。(2)清除区域的隔离:为了保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养护工作。选定修补范围后应当进行修补区域的隔离。修补区域的隔离应当采用金刚锯沿边界进行切割施工。并保证修补区域内禁止车辆通行。(3)清除杂物:在对修补区域进行切割工作后,应当迅速清除修补区域内的杂物。保证修补区域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后,对基层进行相应的修补。针对一些破坏严重的基层应当予以清除并回填压实工作。(4)荷载传递设备的安装:在将修补区域内杂物以及基层处理结束后应当安装荷载传递装置。荷载传递装置的合理应用可以在最大程度生保证路面结构层的整体性。保证路面刚度以及稳定性。(5)路面材料铺筑:荷载传递装置安装完毕后需要尽快进行路面材料铺装,以防施工时间过长导致已经修复完好的基层受到二次破坏。在进行路面材料铺装时一定要考虑几点因素:一是要考虑路面材料凝结充分。在保证材料强度的同时,路面材料的凝结速度一定要有所保证;二是要考虑路面标高问题。由于基层轻度会产生差异,加上高速公路对于路面平整度要求较高,所以要求路面标高应当与原有路面齐平。(6)养护:在养护结束后应当拍专人对养护后的路面进行专业的养护处理。保证路面结构在强度完全形成之前收到二次破坏。
1.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天气情况达不到要求时仍然施工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气温低于10℃或者大风天气,即将降雨时不得进行粘层施工。但是由于工期和经济等原因,一些施工单位在天气条件方面达不到要求时继续施工,造成粘层施工质量下降。
(2)需洒粘层的路面未清理干净
路面在空气灰尘、降雨和施工车辆行驶过程中会受到污染,泥土和油污等削弱了粘层材料与路面的粘结,影响粘层材料的粘结效果,因此,在洒布粘层材料之前,一定要将路面污染物清扫干净,部分施工队在施工时,没有将路面清扫干净,从而降低粘层材料与路面的粘结效果。
(3)粘层材料洒布后的防护不够
在喷洒粘层材料后应及时封闭交通,但是有些施工单位在施工时为了赶工期,造成交叉施工严重,施工车辆在刚喷洒粘层材料的路段通行,施工车辆轮胎粘有泥土,还有些使用年限较久的施工器械会漏油,泥土和油污会对刚喷洒的粘层材料造成污染,致使粘层材料和上面层的粘结效果不理想。
(4)粘层材料未破乳就铺筑沥青层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后,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同样,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时,为了赶工期,未等粘层材料破乳就铺筑沥青层,这样会导致沥青路面层间有水分,会影响整条路的使用性能。
2.粘层施工技术要点
为了保证粘层油的施工质量,现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现总结如下:
(1)在粘层材料喷撒之前,由材料提供方提供最佳洒布量,严格按照该洒布量进行喷洒,并在喷洒过程中对洒布量进行监控;
(2)各类乳化沥青粘层材料应尽量选择在初夏温暖、干燥的天气条件下施工,避免在雨天、湿度较大、大风或者气温较低的天气条件下施工;
(3)待铺路面的各种结构性损坏应进行修补、铲除和密封,待铺路面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清除表面的灰尘、泥土和油污等污染物,必要时用高压水枪冲刷;
(4)粘层材料在喷洒时,要检查喷撒器械,保证能够正常、准确的喷洒粘层材料,必须保证粘层材料均匀的喷洒,喷洒的粘层材料必须成雾状,喷洒不足的地方应进行人工补洒,喷洒过量的地方要刮除;
图1 粘层材料正确喷撒
(5)粘层材料喷洒结束后,乳化沥青破乳之前,尽量对喷洒路段进行封闭,保证路面的清洁、避免污染,必须待乳化沥青破乳后,才能铺筑上一沥青层。
3.提高粘层油施工质量的对策
粘层材料施工质量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1)施工人员
施工人员的数量要分配合理,根据工程量及要求的作业时间安排合理数量的人员;同时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素质,施工人员应有熟练的、满足要求的施工技术,有责任心、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2)施工机械
在施工现场应该配置有足够的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性能的机械,同时要求施工机械具有很好的使用性能。施工机械是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施工机械的性能达不到施工要求,机械的寿命不够都会给施工质量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3)原材料
原材料是构成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若原材料不能满足设计和有关标准、规程的要求,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所以,原材料必须满足相关设计要求,在使用量上也要满足要求。
(4)施工组织
好的施工组织可以保证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施工活动,保证劳动力和各种技术物资的供应,如期按质按量完成施工任务,取得好的施工经济效益。
4.总结
随着交通流量和行驶频度急剧增长,对公路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粘层在公路使用中的作用越显重要,提高粘层的施工质量,使之复合相关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原因分析
1 施工方面的原因
(1)公路路线通过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软基处理不彻底,达不到设计要求或根本未予处理,通车以后必定会发生路基失稳或沉降量过大,从而导致沥青层破坏。根据相应的规程的规定,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必须对通过软土地基路段的公路基底进行处理,使软土路基排水固结,以减小路基沉降。但软土路基排水固结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软土路基稳沉的时间有时要达到5年左右。在我国的公路建设中,等待5年路基稳沉以后再铺筑路面,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软土路基处理后,没有足够的沉降时间就铺筑路面,必然会造成因路基沉降而导致路面的早期网裂、坑塘、纵横裂缝等病害。
(2)沥青面层本身产生破坏。因沥青面层原因造成的破坏主要包括沥青面层松散、坑洞、泛油、车辙等几个方面。沥青面层本身的破坏原因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由于水的侵入造成的破坏;二是由于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离析造成的破坏。水是导致沥青面层破坏的重要因素。沥青面层中的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及下承层挤上来的水。大气降水渗入沥青面层中排不出去,在车辆荷载及温度变化的作用下会导致沥青面层的破坏。
(3)路基施工过程中压实度不满足要求。路基压实是提高路基路面强度、稳定性的主要技术手段,路基压实同时也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路基压实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三相体中土粒彼此紧密、排除其中的液相水与气体,从而提高路基土的强度与稳定性。施工过程中如果对路基的压实度不严格加以控制,路基压实度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必然会导致公路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
另外,水泥混凝土桥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较薄,且不按规定撒布层间的粘层油或粘层油撒布不均匀,在汽车荷载的作用下,面层也较易出现坑洞等质量缺陷。
2 材料方面的原因
沥青混合料是由粗集料、细集料、矿粉与沥青结合料等多种材料拌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各种组成材料的质量波动与变化及不同比例都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1)沥青。沥青是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材料,沥青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沥青路面采用的沥青标号,宜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结合当地的使用经验,经技术论证后确定。沥青材料的选择可以概括为:低含蜡量、高树脂、低温度敏感性、高延度等四个条件。应严格控制沥青材料中的含蜡量,在目前重交通流量的情况下,含蜡量高会导致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极差,在高温和重交通条件下必然产生车辙。选择沥青品种时,当高温要求与低温要求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满足高温性能的要求。
(2)矿料。矿料是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统称,矿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是导致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主要原因。碎石的强度较低时会导致沥青混凝土稳定度偏低,容易引起沥青路面的剥落,碎石选择应考虑压碎值与磨耗值二个指标;碎石与沥青材料的粘附性大小对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与耐久性有极大的影响,宜选择碱性碎石以增加与沥青材料的粘附性;石料的吸水率较大时,空隙中残留的水分对沥青面层的压实与孔隙率都有较大的的影响,宜选择吸水率较小的石料;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0.075mm以下颗粒含量,在烘干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已经被吸尘设备排出,配合比设计中应与扣除;同时配合比设计时超粒径颗粒应予以剔除,否则会造成沥青混合料强度不足。
(3)矿料级配及孔隙率的选择。矿料的级配设计就是为了选择合适的孔隙率。孔隙率较小时沥青混凝土不透水了但高温稳定性会降低,孔隙率较大时高温稳定性提高了但透水较严重会带来各种病害。如何权衡孔隙率的大小与高温稳定性是保证沥青面层质量的重中之重。工程实践证明,各沥青层均应采用密实性沥青混凝土,孔隙率应保证在3%-6%范围内,从而实现透水性与高温稳定性的平衡。
3 管理方面的原因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也是导致沥青面层出现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有些项目上,管理上的原因造成质量问题比技术方面的原因表现还要突出。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减少质量病害发生的行之有效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1)违反公路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前期工作滞后,没有对路面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审查与比较,导致路面设计方案不合理或与工程实际情况有差异。招投标过程把关不严,一些无公路路面工程施工经验、技术力量、施工设备的队伍进入了路面施工市场,导致工程施工质量低劣,埋下了质量隐患。
(2)工程监理人员业务素质差,没有尽到监理职责,更有甚者与施工单位串通一气,对工程质量不负责任。
(3)施工单位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未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发生的质量问题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未吸取教训积累经验。
(4)重公路建设,轻养护管理也是导致公路早期损坏的一个原因。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预防措施
1 沥青路面出现车辙、拥包、搓板质量问题。
(1)选择适宜的沥青材料,是避免或减少出现车辙、拥包、搓板等病害的首要预防措施。一般应选用温度稳定性好的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青,沥青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严格控制沥青用量。
(2)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沥青混凝土的拌合,铺筑时加强碾压,是成型的沥青面层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符合设计或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连续级配的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沥青用量,加足矿粉,适当增肌粗集料的比例,控制剩余孔隙率3%-5%。目前推广使用的SMA沥青马蹄脂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对于预防车辙、拥包、搓板等质量病害具有较好的效果。
(3)加强公路超限运输的治理工作,禁止超限车辆上路,是减少车辙、拥包、搓板病害的一件大事。
2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损害。
(1)完善沥青路面的排水设计。通过完善齐全的排水设计将降水及时、快速的排出路面以外,是杜绝路面水毁的治本之策。
(2)积极研究推广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以技术创新保证雨水无法渗入路面中。SMA混合料的孔隙率很小,几乎不透水,且马蹄脂与沥青的粘结力较好,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有较大改善。
(3)搞好沥青砼的配合比设计。采用合理的S型矿料级配;采用合理的设计孔隙率;加强渗水性指标的控制与检测。
(4)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量。再完善的设计,再先进的技术,也要通过施工过程去检验、去实现。因此,加强施工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改进和完善施工工艺,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是防治路面水毁的关键。
三、总结
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产生这些病害的原因,再对出现的病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本文正是从此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中图分类号: U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1 路基“弹簧”的防治
路基“弹簧”在施工中时常出现,是目前路基土方施工难以避免质量通病,通过多年的总结采取以下措施比较有效:避免使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严禁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以免形成 水囊;填筑上层时应开好排水沟,或采取其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至路基50cm以下;填筑上层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填筑上层。
1.2 路堤边坡的常见病害防治
其主要病害是路堤边坡坍塌、边坡冲沟、防护体滑落、防护剥蚀、急流槽悬空等,我们可以以下途径进行防治:设计合理的道路横断面,做好排水工程,避免局部冲刷淘空路基边坡坡脚;对路基边坡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如植草或植树,采用砌石或混凝土块对边坡进行防护;施工中采用正确的填筑方法,避免边坡过陡,填筑中适当增加宽度并进行压实,提高边坡的压实度;重视圬工砌筑,勾缝要密实,提高急流槽、护坡的施工质量。
1.3 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防治
高填方路基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危害性很大,如路面早期破坏、开裂及局部边坡塌方等都有其原因。通过在 03省道与330国道连接公路工程高填方施工总结以下几条:
1.3.1 施工时应考虑高填方路基早开工,避免填筑速度过快,路面基层施工时应尽量安排晚开工,以使高填方路基有充分的沉降时间。
1.3.2 加强对基底的压实或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当地基位于斜坡和谷底时,应做挖台阶处理。
1.3.3 施工时要严格分层填筑,控制分层的厚度,并充分压实。
1.3.4 在软弱地基上进行高填方路基施工时,除对软基进行必要处理外,从原地面以上1~2m高度范围内不得填筑细粒土,应填筑硬质石料,并用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嵌缝、整平、压实。
2 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1 无机结合料基层裂缝的病害主要有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等
2.1.1 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避免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铺筑碎石过渡层,在石灰土基层与路面间铺筑一层碎石过渡层,可有效的避免裂缝。;掺加粗粒料,在石灰土中适量掺加砂、碎石、碎砖、煤渣及矿渣等;分层铺筑时,在石灰土强度形成期,任其产生收缩裂缝后,再铺筑上一层,可有效减少新铺筑层的裂缝;设置收缩缝,在石灰土层中,每隔5—10m设一道缩缝。
2.1.2 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好;在能保证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的水泥用量;一次成型,尽可能采用慢凝水泥,加强对水泥稳定土的养生,避免水分蒸发过快;设计合理的水泥稳定土配合比,加强拌合,避免出现粗细料离析和拌和不均匀现象。
2.2 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的防治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是考核路面工程的主要指标,要保证路面平整度首先要合理的技术、组织措施,在大面积施工前必须作好实验段的施工和记录,检查人员、机械设备、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的匹配、合理情况。在施工中应作到以下几点:
2.2.1 在摊铺机及找平装置使用前,应仔细设置和调整,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实铺效果进行随时调整。
2.2.2 现场应设置专人指挥运输车辆,以保证摊铺机的均匀连续作业,摊铺机部不在中途停顿,不得随意调整摊铺机的行驶速度。
2.2.3 路面各个结构层的平整度应严格控制,严格工序间的交验制度。
2.2.4 针对混合料中沥青性能特点,确定压路机的机型及重量,并确定出施工的初压温度,合理选择碾压速度,严禁在未成型的油面表层急刹车及快速起步,并选择合理的振频、振幅。
2.2.5 在摊铺机前设专人清除掉在“滑靴”前的混合料及摊铺机履带下的混合料。
2.2.6 为改进构造物伸缩缝与沥青路面衔接部位的牢固及平顺,先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再做构造物伸缩缝。
2.2.7 做好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施工。
2.3 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病害的防治
2.3.1 横向接缝防治措施:
(1)将已摊铺的路面尽头边缘锯成垂直面,并与纵向边缘成直角。
(2)预热已压实部分路面,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
(3)摊铺机起步速度要慢,并调整好预留高度摊铺结束后立即碾压,碾压速度不宜过快。
2.3.2 纵向接缝防治措施:
(1)尽量采用热接茬施工,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摊铺机梯队作业。
(2)将已摊铺混合料留10~20cm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待后摊铺部分完成后一起碾压。
(3)碾压完成后,用3m直尺检查,用钢轮压路机处理棱角。
2.4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防治
首先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良好的结构组合设计,综合考虑结构组合设计、排水设计;要保证基层施工质量,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较好的水稳定性和平整度,为水泥混凝土面板提供良好的支撑。施工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避免水灰比过大或混合料离析,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严格掌握切缝时间,避免由于混凝土的收缩产生断板;严格控制超限荷载,对混凝土路面的各类缝隙进行灌缝,避免地面水进入内部结构。
3 结束语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周期周期长,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单件性、流动性等特点,影响工程目标实现的因素很多,因此要求各参与方对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能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如正确运用PDCA原理、全面质量控制原理、三阶段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并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有效运行质量保证体系才能使公路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许晓毅.公路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J]. 市政技术, 2010, (S1)
[2]王勇,韩存民.关于公路路基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的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4, (06) .
[3]何群.试述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6,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