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描写春天的短句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3、春天小溪正发出优美的潺潺水声,似乎在歌颂着生的喜悦和爱的光芒。
4、佝偻了整整一个冬季的腰板挺直了,欢快的笑脸充满着希望。
5、一天傍晚,我外出散步,忽然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奇丽的景色之中。
6、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小草,吹开了小花。多美的春光啊!
7、水仙花盛开、纤细的花梗托着金黄色的穗子,在晚风中摇来摆去。
8、暮春的风夹着轻微的凉意,吹在脸上、身上分外舒适。
啊,春姐姐真是个伟大的画家,她把春天画得这么栩栩如生,你看远处的花儿是多么的美丽啊,再走近过去,一股芬芳味扑鼻而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一眨眼,鸟语花香的春天就到来了。
春天,既给人以新的生命,也给人以新的希望。我爱这美丽的春天。
小草悄悄地钻出来了。柳叶发芽了,长出了嫩绿的叶子。细细的柳枝在春风中欢快地跳舞。小河里的冰化了。小燕子回来盖新房来了。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向我们走来了。
春天像个魔术师,把我们身上的棉袄变没了,又给我们换上了春装,农民伯伯在田里撒下希望的种子,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可以用他们的劳动换来大丰收。
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太阳,红红的光束射过来,那温柔地抚摩你,像年轻的母亲的手。
3、春季,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瞧,随着“春姑娘”的到来,可爱的小动物们都蹦蹦跳跳的跑出来了,孩子们也笑奔跑出来了,与风筝一同享受春的乐趣。
1.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学习辨证地看问题
2、品析精彩的词句,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3、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4、学习先扬后抑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学习先扬后抑的写法。
2、感受语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领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式问答式相结合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导入
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我们跟作者一起感受了春天的花卉争荣,更让我们领略了一幅南国春天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的春风图。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林斤澜所写的《春风》,看一看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作者为什么要独出心裁的称颂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人们对他全无半点好感的北京春天的风沙。
二、朗读课文,圈划生字词
褒贬bāo 飘拂fǘ 塞外sài 冰碴chá 耗子hào 乍暖zhà
三、研读课文
本文写北国的春风,作者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怎样的感情?作者热爱北国的春风,歌颂了北国春风的品质。
(1)读1、2段: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这种感情吗?不是,作者一开始持贬抑的态度。开篇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觉得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来说明北京春天之短暂,冬夏交接之迅速,人们无法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好,也无法欣赏百花斗艳的声景,有的只是淡淡的哀愁和心灵的缺憾。
第二段又举出北国春风带给人们的恶感——起风、刮土、让人睁不开眼睛,人们对它恨之入骨、骂之连天,怨声载道,叫苦不迭,似乎北国春风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令人生畏,令人可恨-——这是抑、抑北国春风。
(2)第3、4段,“我”相对怀念江南的春风,引用诗句“暮春三月,江南”并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对江南春风温馨宜人,滋润万物进行大肆褒扬。与北国的春风形成对比,作者是一味的抑北国春风扬南国的春风吗?不是
(3)第6段突然笔锋一转,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北国春风的另一个方面,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表达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4)齐读7、8、9、10段
①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北国的春风的特点的?勾画出直接描写春风的句子,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对比(第9、10段)衬托(第6、7段)的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一夜之间,春风如无数针扎”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词语,展现了北国春风雄健、宏大、粗犷、苍劲的、难以遏制的气势。
②北国春风来临之后自然界出现了哪些变化?这些冰的家族只有当北国的春风来临了,一夜
之间可以使他们降伏:他吹开了冰冻的河流,吹折了残枝病叶,吹醒了冬眠的生命。
人们开始走出温暖的家,“穿着老羊皮背心把粪肥抛撒匀净”开始春耕了,人们规划着,忙碌着。
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渲染了氛围,使北国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引导学生体会北国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③与朱自清的《春》比较,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体会北国风与杨柳风的不同。
归纳:A特点:具有粗犷之美、雄健之美、阳刚之美
B比较:
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
林斤澜的笔下的春风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
④你更喜欢哪种春风?为什么?
⑤作者为什么能把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的春风写得如此之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北方的春天,尤其是北方的春风虽然“粗暴”却别有一番诗意的美,有毫不逊色于江南春景的另一种美好。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无比的深情,歌颂了北国之春的别具
4.一格的“好不痛快人也” ,宛如北方的汉子粗犷、豪放、雄健、粗犷之美。
(5)第10、11段,作者再次和江南春风作对比,同时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使江南春天那霉腐湿闷之感更为具体可感,通过对比使北国的春风显得更加可爱,对北国春风的敬意也油然而生,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达到了扬的目的。抒写了怀念之情
总结:本文不写江南的春天,而写北国的春天;不写北国的春景,只写北国春风。作者从北方与江南春风的对比性议论入手,对北方的春风欲扬先抑;然后酣畅淋漓的描绘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最后呼应全文,在对比中强化对北方春风的赞美。
四、写作特点:
1、语言粗犷豪放透出。动词的妙用、短促的句式、排比、反问,使语言富于变化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2、语言形象生动,真切感人。
3、采用了对比烘托和先扬后抑的写法,突出了北国春风的阳刚之美。
赏析句子,第一要考虑的是句子中的重要词语使用,特别是重要的动词、形容次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要弄清这些词语所涉及的对象,答案的要点是体现这些对象的特点,体现作家的情感。特别是从动词的角度来赏析要特别关注。动词应涉及两个事物,动作的发出者和受动者。比如无锡试卷16题,请你说说第①自然段“裹”字的妙处。参考答案给出既写出雨丝的稠密又写出石屋的小。因为“裹”这个动作发出者是雨,受动者是石屋。那么我们就去思考“裹”字所涉及的两个事物各有什么特点。我们这样去思考答案就更准确了。另外,分析动作描写,其实也就是赏析动词的妙处,那么,在回答时候就要考虑两点:动作所体现的人物心理和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比如宿迁市卷第20题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他达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给出的答案是:连续多个动词的使用表现了人物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心理和性格。
我们还要注意两种常见的考题。一个是诗歌赏析,也经常考词语的赏析。比如“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字的妙处。这个“争”字我们就要考虑两个方面:“谁争的”、“争的是什么”,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写出新燕的特点和争暖树说明什么。写新燕表明春天活力,写争暖树说明天气乍暖还寒,符合早春的特点。
广告用语赏析我们也要注意一些词语的巧妙使用。多是谐音或一语双关。比如联想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就是一个一语双关词。比如某空调广告语“夏日的伙伴,冬日的良友”就巧妙的采用了谐音词。
二、 从修辞角度赏析
赏析句子,第二就要去思考整个句子的妙处。选来赏析的语句一定多是文辞优美,生动形象、情感真挚,富有哲理的语句。首先要思考句子中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来达到上述效果。修辞手法大多为这样几种:比喻、拟人、反复、排比、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我们应该分析清楚各种休息手法的作用。使用比喻(拟人)一定要回答如何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体现事物什么特点,表现人物什么感情。反复、排比是为了强烈某种情感,增强文章气势。夸张、对比是为了强调突出事物的特点,表现作家情感。设问、反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思考。比如淮安卷第18题赏析文中框内句子“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这调皮的月光,让我只能睡睡醒醒。”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而出月亮的撩人情态,活泼好动,给人一种亲切之感,抒发了作家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修辞手法应该是我们赏析句子主要的思考角度。在8个市里有四个市考了修辞的角度赏析,南通卷20题,苏州卷17题,泰州卷19题都是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三、 从表现手法上赏析
从整个句子角度赏析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从表现手法方面去思考。语句中经常使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以人称人、以景称人、以动称静)、虚实结合、使用想象和联想、点面结合等。特别是衬托手法的使用在诗歌,散文赏析中使用较多。苏州卷第17题就是要求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两个方面去赏析。比如苏州卷第17题: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4段中划线句子做简要赏析。“美妙的旋律无所不至,仿佛是春天的微风从草地上拂过,没有什么能躲过那柔情的手指的抚弄。闭上眼睛,你就可以看见那些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花,还有在花瓣上滚动的露珠;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翅膀……”该题目写抽象的音乐时候运用了想象和联想,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使音乐形象可感。
四、 从句式上赏析
赏析语句不仅从内容上去思考,还要从句子的形式上去赏析。一般选来赏析的句子在形式上值得赏析的有两点:长短结合、整散结合。长短结合就是长句和短句结合,特别是短句的使用,很有特点。比如无锡卷第18题和宿迁卷第20题。无锡试卷第18题就是直接考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那么使用短句有什么好处:短句精炼,多个意象叠加,在有限的字句中给人们以更加丰富的想象。短句显得行文急迫或者急切,别与表达特定情况下作家的情感。整散结合就是在行文中既有散句,也有工整对仗的句子。整散结合考的以句子工整对仗为多。这样写使文章语言结构错落有致,使行文富于变化。
写人记事,离不开环境描写。因为人的活动离不开环境。好的景物描写,可以起到提供人的活动场所,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心情和反映人的思想感受,衬托人物性格和品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多种作用。写好了景物,可以为文章增彩。各种游记要写景物,有的片段练习、命题习作也要求描写景物。因此同学们经常要描写景物,但同学往往在平时的习作练习中很难写好景物。如何写好景物呢?
一、倾注满腔真情,仔细观察
首先,我们要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灵。“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景物无任何感彩,但我们要把它们当作有感情的生命对待,进行细致观察。当然观察也是讲究方法的。可以按“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观察,也可以按照“重点的局部――整体”的顺序观察,还可以按自下而上,由上而下,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等多种顺序来观察。具体按什么顺序,要因时因地而定,灵活掌握。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其自身构造、地理因素及所处时间的不同,不同的景物的形状、色彩、光泽、姿态、声响等千差万别,各自有其鲜明的特性。即使所谓相同的景物,也往往是同中求异。有的景物随着一日内早晚时光的推移,也会呈现不同的状貌。更不要说一年内春夏秋冬的巨大变化。有的景物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会有天壤之别。如风霜雨雪在江南塞北,在平原海滨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用心观察。不仅要观察景物的动态,还要观察景物的静态。不但要注意不同地点的景物,还要留心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时间的变化。为写出景物的特征奠定基础。
二、选取典型事物,写出特征
描写景物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来篇幅有限制,二来会导致主次不清,混乱不堪。只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抓住它们的特点来写,就可以体现出整个环境的特征了。如朱自清的《春》就选取了草、花、风、雨、人这些典型事物。抓住春草嫩、绿、多、软,春花多、艳、甜,春风温暖、柔和,春雨细密、轻盈,人勤
快、欢乐的特点,写出江南春天生机勃勃的特征。
三、按照一定顺序,变换角度
描写景物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层次分明地铺叙。如朱自清的《春》中在写春草时,按照由物到人的顺序;写春花时,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写春雨时,按照从静景到动态,从物到人,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写。文章的描述有层次有条理。
描写景物要巧妙变换角度,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方面去描写,才能内容丰富充实。如朱自清的《春》在写春风时从触觉角度写春风像母亲的手,从嗅觉角度写春风带着泥土气息、青草味、花香,从视觉角度写鸟儿在繁花嫩叶中安巢,从听觉角度写风中的鸟叫声、流水声、牧童的短笛声。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表现出春天的柔和芳香。
四、合理展开想象,选择写法
在观察、写作时适时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加深文章思想内涵,激发读者情感共鸣。联想和想象不是随意地瞎想,它们是一种思维方式。联想是由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这一件事是对过去感受过的事物的再现。如朱自清的《春》在写春花时,由春天满树的桃花联想到秋天满树的桃儿、杏儿、梨儿,说明春花开得鲜艳、繁盛。想象是对已有的形象进行分解组合,经过再创造产生以前没出现的现象。想象要合情合理。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有这样的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里采用拟人化想象,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多面环山的地形特点,交代了济南冬天气候温暖的原因。
写景的方法很多。可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春》中写春草时,以人物的活动来衬托春草的软、嫩、多的特点。可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景物有的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有的处于变化的状态。因此既要写出它的静态,如景物的位置、形态、大小、光泽、色彩等方面的变化;又要写出它的动态,如景物在不同的观察点、时间、气候条件下,形态、位置、声音、光泽色彩等方面的变化。写景做到有静有动,动静结合,才能逼真传神,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才能把自己对景物的独特、真实的感受写出来。可采用白描法,即用精炼文字,不做任何修饰渲染的描写,能保持景物的原始真实风貌。也可采用细致描绘法,对景物注重细部的描绘,表现其自身特点。也可综合运用表现方法。调动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修辞,多侧面多层次描绘。
五、巧妙引用修辞,锤炼语言
任何文章都要锤炼语言。写景的文章更要注重语言。锤炼语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准确运用词语。琢磨推敲每一个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是否准确。
苏轼有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②作者通过诗画释放心灵,抒感让读者与之产生共鸣。品味《春》这篇散文中的诗化语言,我们同样能从中感受到画家的笔触,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绘画美”。
(一) 色泽美。色彩,是构成绘画的主要元素。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仅有着春天特有的姹紫嫣红,还闪动着春天亮丽的光泽。
绿色,是春天的主色调:“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仅有“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色是无法体现大自然的五彩缤纷的,文中还出现了各种艳丽的色彩:“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绿色大背景之下,缀上红色、粉色、白色、黄色,画面更加美艳,令人赏心悦目。
在这幅色彩艳丽的“春景图”中,我们还能透过形象的语言感受到春天亮丽的光泽。如:“山朗润起来了”“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句中形象化的词语“朗润”“像眼睛”“像星星”的比喻、“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的感受,无不向我们展示着鲜亮润泽的图画美。
(二) 层次美。层次,是体现画面尤其是山水画意境的基本表现形式,画家为了增强画面的层次感,需要对景物的安排、色彩的对比进行反复的渲染、调整,以达到气势磅礴、色彩饱满的艺术效果。本文则以多彩的语言形式去描绘和展示景物的层次。
文中描写“春草图”时,先是从面上展现――“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到处一片绿意盎然的美景,形成春天特有的大的背景;在这样一个满眼绿色的大背景之中,孩子们“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别有一番情趣,春天的活力倍增。
再如描写“春雨图”时,从“人家屋顶上”写到“小路上”“石桥边”再到“地里”,由近到远,层次更加分明,内涵更加丰富,雨中美景跃然纸上。
(三) 动态美。描写景物不能等同于景物的写生,写生绘其形状、光影,却无动态;景物却是有生命力的,有着他们特有的活力,于是在文中展现出其动态美更能令读者感受到自然的乐趣。
朱自清在描写的几幅图画中,通过极为精练的语言向读者展示着这种动态美。“春草”是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春花”是“赶趟儿”的,引得“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春风”“混着青草味儿”“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春雨”是“密密地斜织着”“笼着一层薄烟”;“春天的人儿”也是“赶趟儿似的”,“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一切都“生长着”,“笑着,走着”,“领着我们上前去”,洋溢着春天的勃勃生机。
二、 画中有韵
正如朱自清本人所说:“韵是一种复沓,可以帮助情感的强调和意义的集中。”③在《春》一文中,作者着重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早人勤”等五幅图画,每幅图画都展示了语言音韵本身的魅力,使读者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音乐美”。
(一) 叠词读出声韵。文中多处使用叠词,这些叠词的使用既绘色,又摹声,使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同时还显现出和谐的声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比如描绘“春草图”中一连串的叠词“偷偷地”“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其中有形容词的叠用,也有副词的叠用,读者在诵读之中既感受到小草的俏皮可爱、柔嫩舒适,又满足于一种声韵和谐的音乐享受。
(二) 助词补缀音律。本文通篇句末多用助词,可读轻声,缓缓吐出,犹如音乐中用于调节乐感节奏的休止符,在补缀音律的同时,有助于情感抒发的延续绵长。
全文句末助词以“着”“了”“的”居多,一共有十二个“着”、十一个“了”、十四个“的”,再配上全文合计十三个“儿化”,使得诵读本文时语气更加舒缓,情感更加熨帖,读者的那种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感情油然而生,从而很容易与作者形成思想情感的共鸣。
(三) 短句跳跃节奏。本文多处使用短句,品读时犹如吟诵文质兼美的散文诗,字里行间跳跃着强烈的节奏感,在带给读者听觉享受的同时,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春草图”中这样写道:“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读起来短促有力,跳跃着生命的节奏,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春花图”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更能激起读者的进取竞争欲望;“春雨图”中“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把我们带进了诗意化的蒙蒙细雨中,极富浪漫情调;“春早人勤图”中“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为我们展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更孕育着一种生命的希望。
(四) “句读”强化乐感。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做句或读。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诵读《春》一文时,当然不需要像古人的“明句读”,但对于一些较长的句子,如果我们尝试着用古人的“明句读”方法去诵读,同样会强化乐感,带给我们“音乐美”的享受。
比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读起来节奏感特强,似乎眼前就浮现出“成千成百的蜜蜂”“飞来飞去的蝴蝶”;“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读起来抑扬顿挫,仿佛耳畔就回响着“鸟儿”那“宛转的曲子”,还不时地应和着“轻风流水”那泠泠淙淙的天籁之音。
三、 韵中有意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家往往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在优美的景物描写中倾注自己的情感。阅读此类作品时要透过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品读出作者着力描绘景物的弦外之音,深入到作品丰蕴的意境之中,方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
《春》这篇散文的写作时间大致在1928年至1937年之间,此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的顺利、家庭生活的和谐,使得他的心境较为平静恬淡,满目的春光把他带入了江南美好的境地,字里行间饱含了作家对美好人生美好人格的追求。因此,在欣赏《春》一文绘画美、音乐美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其蕴含的意境美。
(一) 热爱自然与热爱生命。通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在描述春天美景的几幅图画中,作者处处流露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对自然美景的描述中,蕴含着对生命的热爱。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些句子中,“钻”“闹”“眨”“静默”等词语的准确使用,赋予了大自然万物以生命灵性的同时,更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再如文中描写“春风图”,作者先巧妙化用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古人称早春的风为“杨柳风”,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写出春风的温暖宜人;在此基础上更是妙笔生花,为了体现春风的和煦,一个形象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将这种情调推至,既体现了热爱自然的情绪,更升华了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 自然美与人格美。朱自清研究专家吴周文先生说:“在很多散文中,朱自清惨淡经营诗的意境,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两者交融起来,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④在《春》这篇散文中,同样体现了作者朱自清的人格操守和审美理想,做到了自然美与人格美的有机融合。
比如在“春雨图”中这样写道:“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既向我们展示了雨中人们辛勤劳作的情景,又蕴含了人们珍惜“贵如油”的春雨而不敢懈怠的情趣。
再如写“春早人勤”:“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我们不难发现,在作者朱自清“春意盎然”的笔下,人们的身体是健康的,精神是饱满的,心态是积极的,人格是美好的。
文末的一组排比句更是将这种自然美与人格美的结合推向完美,推向极致: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品读着这些诗化的语言,我们感觉到作者朱自清对大自然的赞颂是真挚的,是虔诚的,我们感觉到他要把自己的全部人生投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去追求自己积极崇高的人格美。
【注释】
①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② 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
为了创设情境,我的导语设计是为学生讲述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经过的人都好像沒有看见他似的走开了。一天,有一位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可以给你点别的。”说完便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那一天,乞丐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接着请学生发挥想像,诗人给乞丐留下一句什么话呢?
在学生的好奇和争辩中,我告诉大家,诗人写下的是“春天就要来了,我却不能见到她。”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热情,又使学生意识到语言表达技巧的重要性。
二、方法指导,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美酒要经长时间的酿造才能独具醇芳,作文的语言要经反复锤炼才会魅力无穷。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准确生动的词语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请学生比较例句中哪个句子对景物的描写更贴切、传神?
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⑵月光如流水一般,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青雾升起在荷塘里。
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第一句话中用了“泻、浮、洗、笼”等动词,写出了月光的流动与轻柔,加上几个形容词,描摹出月光的朦胧和美感。
然后请学生体会下面一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
妈妈守望的双眼早在村头老树下出发,一回回把乡路望瘦。
学生发现“瘦”字是神来之笔,写尽了母亲思儿盼归的急切心情。
通过这两组句子的比较,学生自然明白,选用准确、生动的词语,绘声、绘色、绘形、绘神,往往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使语言充满魅力,的确是作文语言生动起来的第一步。
2.巧妙贴切的修辞
使用修辞,可以让语言绽放美丽。我请学生欣赏朱自清《春》的结尾,分析描写春天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⑴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⑵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⑶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学生体会到,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可以把“春”这一抽象的季节具体化,赋予“春”人的情态,写出了春天充满生机、活力的特点。学生因此明白,修辞能使文章语言充满生机,如果运用得当,美的语言会从笔端流出。
3.情韵高雅的诗文
灿若星河的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瑰宝。学生积累了许多古诗词名句,如果用在写作中,可以让在作文大放异彩。在这一教学环节,我还是先请学生欣赏语段,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的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这段文字引用意境高远的诗句,语言铿锵流畅,意味深长,这种技巧不但能够突出文章的气势,增强感染力,也能展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升华文章的主题。学生感到,情韵高雅的诗文,可以让语言充满诗意。
4.灵活多变的句式
让语言绽放美丽,还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句式。在学生欣赏下面两个例句之后,我引导他们思考这两段话在句子组合上有什么特点?
⑴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急转,舞蹈出离合悲欢。
⑵读《三国演义》,读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激烈处,拳头紧握;和平处,心潮澎湃;苍凉处,潸然泪下。不是丝丝缕缕的儿女情长,而是战鼓紧响的壮怀激烈,是一代代英豪战前洒血的壮举,是会让你心灵落泪的味道,品一品,那是一种淡淡的,苍凉的味道。
通过比较,学生意识到,这两段文字张弛有度,疏密相间,句式长短富于变换,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整句对称和谐,散句灵活自然,短句明快有力,长句缜密细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灵活多变的句式,让语言充满变幻之美。所以,教师在平常的语言训练中,应当着意指导他们学会灵活使用各种句式,使语言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抑扬顿挫、跌宕起伏。这样的句式能更好地表情达意,更好地凸现文章底蕴。
5.意蕴深刻的表达
语言有文采,不仅表现在形式上,也体现在内涵上,只有文质兼美方能折桂,所以,在语言表达上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炼,写出意蕴深刻的句子。此环节中我先请学生比较下面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
⑵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绝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学生在小组交流后发现,第一句话在平实的比喻中,第二句话在真切的感受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由此学生感悟到,意蕴的深刻表达,会使语言充满哲理。
充满哲理的句子,只须片言只语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是对文章品位的提升,因此要在平时的写作中有意识地训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五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锤炼作文语言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当然,并不是每写文章都一定用上所有方法,能用时要“当仁不让”,不能用时也不必勉强,要根据文章的题材、主旨选择,用得恰到好处,不留痕迹,自然而然。
三、贯穿练习,培养自觉锤炼语言的意识。
为了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方法,接下来的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与五种语言表达技巧相关的课堂练习。
比如,在掌握“准确生动的词语”环节中,请学生以“早晨起晚快要迟到”为背景,写一段描写性质的话,要求使用多个准确生动的动词、形容词等修饰性词语。
再如,运用“巧妙贴切的修辞”环节中,请学生以“美”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要求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美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富有感染力。
再如,在学会“意蕴深刻的表达” 环节中,请学生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仿照例句,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近,修辞相同,内容有意蕴。学生经过思考后写出的语句生动而富有哲理,同时,老师再适时提醒学生,有文采并不是说文章语言一定要词藻华丽,朴实语言如果运用恰当,同样生动、具有文采、内涵深刻。经过课堂上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能够将本课中学到的语言表达技巧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四、课后作文,强化运用语言表达的技巧
在本课的最后环节,我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并对比具体进行了写作指导,使他们课堂上学习的写作知识得以及时巩固。
在高中语文仿句教学中,首先要训练学生分析旧知,从给定的原句中找出特点,从而深刻理解内涵;然后,步步为营,对零散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将各个已掌握的知识点相联系,形成完整、准确、规范的认知结构;再次,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及生活积累相联系,根据自己的体验,对原句进行仿写,创造出有自己个性的新句子。
如:仿句,将……补充完整,注意句式、修辞等。原句: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仿句:乐观者说,希望是……
出示句子以后,如何教学呢?
1.引导学生说出原句的特点是什么?有的学生说,“希望是地平线”告诉我们“什么是什么”,而且是个比喻句,是暗喻;有的学生说,“希望”是抽象的,“地平线”是具象的,是“看得见”的;还有的学生说,“就算……也”是两个具有让步关系的分句,我们在仿句时,要注意句间关系。
2.引导:你的希望是什么?有的说,希望是我能写出《荷塘月色》般的好散文;有的说,希望是灿然开放的腊梅花;有的说,希望是美丽的大风车;有的说,希望是洁白无瑕的新嫁衣;有的说,希望是清华北大的录取通知书……
3.“就算……也”这样的关联词,有什么可替代的词?有的学生说,“即使……也……”是等同的;有的说,“尽管……还……”也是差不多的。
4.请将你的希望用一个表让步关系的关联词串起来。有的说,尽管希望在路上,但我已感受到他的阳光;有的说,虽然它挂在有橱窗,但一定会有一个人,帮我穿在身上;有的说,即使希望遥遥无望,我也要尽情畅想。在这个案例中,教者并不急于让学生一步到位(事实上,一般的学生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层层引导,调动学生的积累和生活经验,逐步指向目标,每个步骤的操作,都留给学生修正调整的空隙,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不让一些懒于思考的学生有可乘之机,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接近了答案,而又不等于答案,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有了这样的分析后,学生再来答这一题就不会跑偏,也不会束手无策了。这样的训练,只是开始,接着还要选一些同类型的题目,加以强化、开拓,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如:①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两句话,使它们构成排比。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撒下一粒种子,便种下一分希望;夏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找特点,仿句子。心正则笔直。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友情提醒:首句是一个紧缩句,阐明了心与笔的关系。以下分别是朝代、人物、人物精神品质概括和人物的主要事迹;最后以反问的形式点出该人物独具特色的一部作品。仿写部分前后应是因果关系。如:屈原《离骚》等。)
在仿句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还要注意修辞形式,只有做到两者的高度统一与一致,才能有精彩的出现。
二、分类归档,句式变换
在高中句式变换中,变换句式,只是句式的变换,除根据需要作个別文字的调整外,其他尽量不变换,尤其是内容。所以规定“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即使题干不标注这样的要求,也不能变动,因为这是基本原则。
如: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一下,使之成为既有排比又有反问的句子。
生活中时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欢乐、忧愁、深思,这就是诗啊!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找出适宜改写的部分。很明显,后半句的几个并列词汇分解开来即为排比,最后的陈述判断可改为反问。参考答案:生活中时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让你欢乐,令你忧愁,促你深思,这难道不是诗吗?
在高中变换句式主要有1.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变换;2.冷漠生硬言词句式与亲切委婉言词句式变换,(此种变换有点像小学中把不文明用语换成礼貌用语的练习)在高中,主要是将一些不近人情的语句换成委婉和善词语,表示对别人尊重;3.描写语言句式与叙述语言句式变换。这种变换最主要是要用叙述语言对对话和神态描写的内容加以概括。4.长短句互换,长句变短句,筛选主干改为独立的单句排列组合保持长句意思的完整,短句变长句分析内在联系,增加修饰成分。长的句子一定不能改变短句的原意。
如:以“维生素E”为陈述对象,改写下面的话。可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众所周知,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自由基,这种自由基对人体有很大的毒害作用,需要不断清除,而维生素E具有这种功能,维生素E极易与分子氧和自由基反应,可防止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对肌体起保护作用。在高中变换句子练习中,要特别注意“重组句子”这种变换句内结构的试题。
新颖是作文的生命,是美的灵魂,语言新颖才能产生魅力效应。汉语词汇是丰富多彩的,其表情达意更是复杂多变,因而遣词造句具有很大的可选择性。写作时应尽量选用那些含义具体并富有形象感的词语,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动词不仅能够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还能够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古往今来,人们对动词的使用总是情有独钟。“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则春之意境全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噪”和“鸣”起到了动静互化的效果;“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个“泻”字描写出了月光自上而下的洒落,写出了月光轻柔缓和的流动之美。灵活运用形容词能把事物描写得生动而又贴切,能够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让人充分感知所描写的对象。“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曲曲折折”写尽荷塘的形状,而“田田、亭亭、层层、袅娜”等一连串形容词的运用,则写尽了荷花的风致,也写出了荷塘的优雅、朦胧、幽静之美!这是绘形绘色、新颖生动的典范。
二、活用修辞,文采斐然
修辞是美化语言的常用手段,是语言的魔水,是最能增强语言魅力的表达形式之一。其中比喻能使深奥变得清晰,清瘦变得丰满,直露变得含蓄;拟人能化无情为有情,使形象生动、意蕴丰富;排比能使叙事详尽完备、条分缕析,言理深刻透彻、说服力强,抒情淋漓尽致、气势磅礴(假设排比,增加论述的针对性;铺陈排比,增强论述的全面性;段落排比,增加文章的条理性)。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不仅能使句子生动、富有感染力,而且也能使句子新鲜、诗意盎然,从而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化用诗文,彰显底蕴
不少同学深感自己的作文文采不足,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文句都是古今作者锤炼过的语言精华,具有表达凝练、含义深刻的特点。文章不可能字字珠玑,如果我们在写作时恰当地引用一些闪耀着智慧光彩、蕴含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名言警句,能有力地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文化底蕴,使得文章厚实丰满、光彩照人。以下文字,足以说明问题:“虽然城市中不能看见‘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也看不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更看不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但是城市里的春色却别具一格。”典雅优美的古诗句信手拈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春天之活力、开端之美好,更让语言闪现出了迷人的光彩,使文章充满诗意和文采。 转贴于
四、善变句式,灵动畅达
有文采的语言大都讲究句式的灵活变化,也就是说,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句式。譬如为了加强肯定的语气,可选用反问句;为了抒发某种强烈的感情,可选用感叹句;为了抒发缠绵沉痛的感情或为了表达精细丰富的内容,可选用长句;为了抒发轻松愉快的感情或为了描写活泼、紧急的场面,可选用短句;为了整齐对称、声韵和谐、气势贯通,可选用整句。文章若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句式,语言就会大放异彩。如精彩片段:“有道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然而,让我们对此抱以一个淡然的微笑。试着学学东坡,为自己的心灵打开一扇窗子,做飘渺的孤鸿横渡人世悲欢,做飘然的智者对蜗角虚名,做世外高人斜睨人生浮沉,做红尘过客留下千古风流。”作者在流利洒脱的散句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整齐匀称的整句,便于自由散板的旋律中表现出一种匀称的美感,疏散之中显出整齐,自然之中蕴含节奏,和谐畅达。
描写回忆的语句
永远不分开,成了泡影,就像梦境,睁开眼就消失不见了,但是我却还不愿醒来。
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块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怀念过去只会让咱们更加郁闷无奈,它会给咱们心痛的感觉,过去再完美终究是过去。每次的怀念都会让咱们心痛一次。
就算是醉生梦死,也是记忆的一种,因为你始终不能忘记什么。我们在彼此中遗忘彼此。
回忆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就如一个剧本,每个人都是故事里的主角,不同的是每个主角的生活遭遇却千差万别。
我们的那些承诺终究还是定格在回忆里了。曾誓承诺如命,很多人曾经对我承诺过,而我也对别人承诺过。
人生有三样东西是不该回忆的:灾难,死亡和爱;你想回忆,却痛苦不堪。
朋友是身边那份充实;是忍不住时刻想拨的号码;是深夜长坐的那杯清茶。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会是一场凄凉的悲剧。
逝去的岁月,怎么找得回来,你曾经的微笑却在回忆里散不开。
回忆像街灯,洒满街头别人的幸福,闪烁在我的眼中。
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片空间,存着一些回忆;每个人都有一份甜蜜,属于自己的私藏品。有些情,放置心中一隅,永不褪色;有些爱,在岁月中沉睡,一直鲜艳。
曾经那个愿为我千千万万次捡风筝的人已经逝去,人生中错过了就不会再得到,也许我们会忏悔,会救赎,但这些似乎都已经晚了。每当放飞风筝的那一刻,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真的珍惜过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人世间最上乘的课题,是恋爱;恋爱中最难解的问题,是分手;分手后最恐怖的过程,是回忆;回忆里最痛苦的感受,是我依然爱你。
描写回忆的语录
回忆总会带人回到最原始的淳朴,但是曾几何时,却开始害怕,万一有天游离于那份被遗忘的温柔里不愿回来何如?
那些往事,就像一个明亮又温暖的小太阳,揣在心里,不时闪一下光。
逝去的美好,只能留给回忆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再也回不来了。
往事不堪回首,太多前进路途都在回忆中跌跌撞撞的走了过来,回忆往事,又怎能让我们回到当初?
我们都这样离散在岁月的风里,回过头去,却看不到曾经在一起的痕迹,尽管,曾今那么用力的在一起过。
爱情最折磨人的不是感人的过去,而是站在回忆里还以为回得去。
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
你走之后,那些泪水蜿蜒的日子侵袭而来。而现在才发觉,我们因年少变得面目全非,所有的一切都如此薄凉。
总有一天我会从你身边默默地走开,不带任何声响我错过了很多,我总是一个人难过。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却假装知道;很多事情我们知道,却假装不知道;很多时候我们都假装自己活的很充实。
星夜,坐在如水的夜里细细回忆,将当初的每一个细节放大,用你的笑容来铭刻,来温暖我心中的各处角落。
我们联系越来越少了,我仿佛在目睹一段关系逐渐冻结,就算我将整颗心的炙热扑上去,也无法弥补,这莫名骤降的温度。
与其伤心回忆,不如微笑忘记。
年少时我们有足够多的理由去认认真真地喜欢另一个人,而长大后我们有同样多的理由去认认真真辜负另一个人。
回忆之所以是回忆,因为是回不去的记忆。
描写回忆的短句
左岸是我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我值得紧握的璀璨年华,而中间飞快流淌的是我年年岁岁淡淡的感伤。
回忆是盏灯,照亮心房。让你可以看清,原来心底的黑暗处,并不是自身的缺陷,而是由于照射的角度而你让误解和忽略。
有些记忆被焚烧掉,有些记忆被埋在心底,纯真年代如流水划过金色年代。
听着自己的心情,静静的回忆,当初如此的美好,而今却是一片沧桑。心情就像天空一样,有时晴朗,有时阴云,亦有时雨天。
我只是想在我不知所措时,还可以看到你微笑的脸庞。
怀念过去,不是为了感伤而感伤,而是为了现在寻求一种感觉。如同一遍遍地重温同一个梦境,不为别的,只想看得更清。
时光不与千秋老,岁月不与万年长,年华不与红颜醉,光阴不负有心人,锦瑟殇雪,星辰夏末,似水流年。
这个城市没有草长莺飞的传说,它永远活在现实里面,快速的鼓点,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而我正在被同化。
咱们都在怀念过去,失去后咱们才懂得珍惜,有些人或事早已经远去,但是还是会想起以前拥有的岁月,会是一种喜悦,会是一种遗憾。
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
些渐行渐远的青春的单纯日子,可以望见背影越拖越长的那时的自己,那是远去的时光和心情。
我们总是在离开后后悔,在回忆里崩溃,因为曾经的美好太美好,好到痛斥心扉,你是我回不去的曾经。
其实有时候,走过的路,不回头看是不知道自我前一步走对了还是走错了,有时候不怀念是不知道珍惜的。
都说往事不堪回首,可还是忍不住去回忆,到最后,竟是不能相忘。忆往昔峥嵘岁月,坐在石凳上,静待,看沧海变桑田。
静静的看着天空,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发现,原来完美已渐渐老去。
描写回忆的说说
流着眼泪唱起歌的时候,能够想想在草坪上和兄弟姐妹们一齐数星星,在夜市把新买的凉拖甩的叽里呱啦的情景,咱们不是很愉悦的么?
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
感情带着伤痕,回忆带着痛苦,直到失去了那一份耐心时,才会说,没必要解释的,这些事都会让岁月慢慢帮你明了。
回忆是一帧照片,一帧发黄退色的老照片。寂然凝望,青春不再,红颜不再,往事已苍老。有泪落下来,落下来,有语无从说,无从说。
曾听人说,回忆是一座繁华的桥,却是通往寂寞的牢。那么,牢的里头,关着的就是被寂寞囚禁的你我。
拥有回忆,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才满溢诗情。耽于回忆,青春却难免苍白,木人石心亦伤怀。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带着感恩的心启程,学会爱,爱父母,爱自己,爱朋友,爱他人。
不喊痛,不一定没感觉。不要求,不一定没期待。不落泪,不一定没伤痕。不说话,不一定没心声。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
静静听着歌,总有一些歌让我想起一些人和一些事。时间将我们太多的美好变成回忆,当我们回忆时却又找不到曾经的美好。
尘埃落定之后,回忆别来挑拨。
现在越来越依恋乳香,也许真的随着年龄增长,需要淡忘过去,因为执迷过往所以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