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2-12-26 03:41:4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

篇(1)

2017年4月是自治区第十三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周,现就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工作汇报交流

(一)会议目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学习交流先进经验,推进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

(二)参会人员:自治区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石嘴山市第六中学、石嘴山市锦林小学)的校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区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以及申报第三批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的校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三)会议时间、地点:2017年4月21日全天。8:40之前到教育厅101会议室报到。

(四)会议要求:所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都要准备汇报材料。汇报材料要体现学校工作特色,突出重点、语言精练,杜绝泛泛而谈,汇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会议采取互动方式进行,参会人员可在现场提出问题,汇报学校要针对问题做出相应的解答。请所有特色学校将汇报材料和PPT,于4月10日前发送至xx邮箱。会议不安排食宿,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

(一)活动内容

1.做好弱势儿童心理辅导工作

2.做好初中毕业年级考前心理辅导工作

3.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宣传工作

(二)活动地点

区属各学校

(三)具体要求

1.结合师生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专题讲座等培训活动;

2.深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组织广大班主任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方法,学会应用;

3.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4.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开展学生团体辅导或训练活动;

5.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讲座活动;

6.组织师生观看积极向上的心理电影;

7.开展心理健康校园剧排演、心理团体游戏辅导活动;

篇(2)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因为生物科学与人类生存和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这意味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现代教育中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

生物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那么,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生物学科,也担负着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呢?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借鉴和参考同行的做法,现将自己的经验呈现给大家,以求共同商磋和交流。

一、备课时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的时,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如此,才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讲授“关注癌症”时所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虽然癌细胞能无限增殖、易分散转移,但人体有无数免疫细胞时刻在监视着癌细胞;只要保持健康心态,合理锻炼身体,就能保持健康的身体。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增进了交流,加深了友谊,化解了矛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糖拌西红柿、盐拌黄瓜时盘中的水从哪里来的?观察马铃薯条、胡萝卜条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学生利用自备的材料,自愿分组,设计实验。在学生热烈讨论过程中,我倾听、微笑、点头,并未过多干预。

三、注重个性差异,关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每个班级都有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中学生成绩的好坏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教育,个性、品质、智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因材施教、因情施教,注重个性差异。在教学目标确定上要积极根据学情分层次教学,坚持让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使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进步。因材施教、因情施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四、在生物教学中解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生物学教师要尽量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快体验,减少失败的不愉快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期学习的愿望。”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变化,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疲劳、紧张、懒散、分心、烦躁、厌倦、忧虑等情绪,要适时调节、疏导。教师要有能力妥善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使学生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投入到紧张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自己细致的观察或者与学生的交谈,可以很容易地发现班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对这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与他们交流、谈心,通过沟通的方式来劝导,帮助其改掉坏习惯,形成好习惯,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形成远大的人生理想,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物教师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让更多的生物教师渗透心理教育,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育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老师都应该是心理辅导者。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培养上,而是要深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适时地进行渗透,才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行为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总之,在生物学科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篇(3)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还存在如总体数量少、质量不高、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等突出问题,他们大多来源于学校思政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等突出问题,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深度的理解,工作开展也多以课堂教育和心理咨询等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已不能更好适应当代大学生多元化的需求现状。另一方面,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咨询接待、心理健康调查等结果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心理障碍和需要心理疏导的人越来越多,加之受到社会上对心理健康认识的偏见,大多数学生不愿意走进咨询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依托网络,拓展空间,让学生能从不同层面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不同途径解决心理问题。

高校网络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目前,各大高校网络建设发展迅速,有线宽带、无线局域网、3G网络等,在各大校园的网络覆盖基本完全实现,校园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电脑和手机逐渐普及,使学生上网变得非常方便、快捷,随时可以上网查询资料、收发邮件、浏览网页、上网冲浪等。大学正是学生认识自我的关键时期,他们关注自我,渴望交流,情感丰富,但情绪变化起伏较大,易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在处理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容易出现偏激和冲动。当他们遭遇心理问题时,会从各种渠道寻求解决办法。网络上开放而丰富的资源,使学生愿意选择通过网络快速地了解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进而考虑是否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互联网具有匿名性、虚拟性、即时性、平等性、开放性等特点[2]。网络的匿名性,使得学生愿意打开心结,暴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如个人的疑惑、焦虑、恐惧、紧张感及对事物的看法、对问题的想法、对他人的态度等[3]。网络的虚拟性使学生可以直接与咨询老师对话交流,免去了师生间的客套、试探、戒备心理和道义情感责任,不用担心自己的个人隐私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网络的即时性能使咨询学生的疑惑能及时得到回答,弄明白存在的心理困惑,快速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网络的开放性可以增加咨询学生选择的自由,比如可以选择自己愿意交流的话题、自己喜欢的咨询教师等。网络传播的平等性给予大学生充分的话语空间,使得他们敢说真话,可以自由平等地与咨询师进行交流,同时更能让一些性格比较内向、自卑、敏感、胆小、少言寡语、社交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敞开心扉,自由平等地交流对话[4]。

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相比,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独有优势集中体现在:一是时空更为灵活快捷。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集中在比较固定的时空中,主要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听取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与咨询老师面对面咨询等方式进行。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则只要交流双方是与互联网相连接的,不用考虑双方的地理位置条件,就可以实现及时的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困惑等。二是服务对象更为广泛。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课堂讲授和心理咨询服务,服务学生的数量严重受限。网络独有的快捷复制、粘贴等方式可使一位咨询老师能“同时”接待多位学生的咨询。三是学生参与性更强。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多是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和知识传输,互动较少,而利用网络提供的心理健康资源,大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调整心态、排除不良情绪、合理宣泄等。四是实现资源共享。互联网上有丰富的资源,能把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整合起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学生只要上网查询学习,就能接受优秀快捷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5]。

高校网络社区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目前,高校利用网络社区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利用网络载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工作的共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探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网络所具有的数据处理快、覆盖面广、准确性高的特点,使在大学生中间进行网络心理健康调查变得可行。如可以通过开设专题的讨论区、问卷调查、心理测评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网络心理调查,了解他们的个体能力、人格和心理健康等基本心理特征。这样,一方面可以积累大量的心理测量数据和资料,了解学生的人格特征和能力倾向;另一方面可及时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为以后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和依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材料能为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学生基本信息情况的相关资料;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心理测试资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作用有两个,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心理需求等,使他们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可以积极寻求心理辅导和咨询;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更好地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减少盲目性,提高工作针对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一方面,高校可以在校园网开辟相关专栏,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测评系统或专门的心理测量统计软件,并对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纵向比较,了解他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学习阶段所存在的困惑和所面临的困难。这样就可以利用网络测评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对那些因网络依赖性较强而影响学习生活的学生,可以通过测评数据及时掌握其心理变化情况,并给以心理帮助。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进行自我测评,并根据相关的标准及时得出测评结论及获得对其心理健康的评估与建议,帮助大学生比较客观科学地评价自己的心理发展状况,学校也可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寻求解决办法,将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学校还可以利用测评中获取的数据快速地进行分析和统计,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4)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form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Suggestions

HU Xuehui

(Leung Kau K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Foshan, Guangdong 528300)

Abstract This thesis conculdes the existing reform measures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nd then we point out it should carry on "three reforms". In the end, we will give several measures on how to improve it.

Key words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form

1 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有的改革措施

首先,从认识层面上看,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各项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研究和认识都有了相应的进步。从不少文献论述中可以发现,刚开始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仅仅定位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上,甚至将两者等量齐观,单纯地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只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就可以简单解决。后来随着研究和认识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慢慢转向了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现和早期发现、早期解决上,从预防心理问题的新角度为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辟了新天地。就此,相关各方尤其是学校方面纷纷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心进行转移,更为注重职高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工作。

其次,在实践层面而言,不少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单一的心理治疗转向多样化的心理知识传播工作。在1999年以前,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对于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较为淡薄,只有在出现极端案例时进行面对面的心理治疗。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亦百花齐放,这一系列的由治疗层面向预防层面转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而且这样一种从治疗转向预防的思维观念,有利于家长们传统“重养轻教”的思想观念转变,能够从根本上扭转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面。

再次,从全方位的视角来看,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从以往的学校单方关怀慢慢转向家庭引导、社会关注的全面开展。联合职高生个人、家庭以及学校、社会全方面促进与改革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目前日益突出、更加普遍、更为复杂、更为严重的职高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 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进行的改革措施

从整体而言,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不少的错误认识,如定位错误、功能错位等。首先,定位上错误是指职业教育体系中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定位出现偏差的问题。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定位为职业教育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是职业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功能错位是指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应看作为医学化的心理教育或者是德育化的心理教育。在目前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背景下,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进行如下几大方面的改革:

第一,必须定位好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改正不良定位。就如前文所述,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定位于职业教育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是职业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地在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服务中做好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决好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问题,就能够很好地制定相关的教育工作的规划。一方面,学校教育不至于迷失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能够更好地配合相关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此外,社会的各种辅助工作更能发挥所长,使得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必须消除改革过程中的过分医学化、德育化的不良影响。这一改革措施并非完全抛弃医学化、德育化的方式,而是强调不能过分依赖于医学化、德育化的方式进行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过分依赖,必然产生上述不良反应,如此对于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并非锦上添花,反倒背道而驰,拖垮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效。概而言之,医学化、德育化的方式在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中可以采用,但是只能作为辅助的方式进行,而不能喧宾夺主,过分依赖。

3 对我国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3.1 清晰定位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实效,清晰定位职高生心理健康的目标与任务。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使职校高中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完善职校高中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职校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根据中央教育部所颁布的文件精神指示,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职校学生,促进职校生的心理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减少和避免各种不良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3.2 全方位联合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促进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职高生个人的努力、家庭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引导以及社会整体评价的转变,各大环节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能各为其主、各干各的。必须全方位联合职校高中生的个人发展、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学校的主力教导和社会的协助推进,才能更好地推进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因此,即使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突显主力地位,但是必须有机结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职业学校、社会、家庭与自我心理教育四方面。

3.3 充分利用现有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尝试多样化教育模式

充分利用已有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完善和改造尚未成熟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必须时刻谨记的是,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不能因为囿于短暂性的心理教育尴尬现状(即暂时的废置状态)而被撤除,相比之下,利用已现有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变废为用,是更为高明的做法。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至今,已经获得相当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已有的经验,在已有的教育基础上尝试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

3.4 借助现有的互联网技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交流平台

现有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仍处于起步阶段,从前文顺德区的相关材料显示,即便是教育强区、投资丰厚的顺德区职业高中,也未能从实际层面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都对网络的力量有相当深刻的体会,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加强各地各区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鼓励各个职业技术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制作有关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黄页,并且将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借助网络传播出去,进而帮助更多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职高生,最终必将有助于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要对教师开展心理辅导讲座,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添置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料以及指导用书供老师们自学,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印发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材料,有效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逐步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和论文评选活动,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与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结合,打造具有高尚师德修养、稳定心理素质、崭新教育理念、科学教育方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开展身心健康教育的基础。

二、课堂心育渗透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

学生知、情、意、行的心理发展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使全体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学生和谐、愉快、幸福地学习成长。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课堂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科任老师在各自的教学中应时时处处为学生创造条件,做到全员参与,多途径、多形式、自觉主动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肥沃土壤,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应该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强化。精心设计和组织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心理辅导活动,涉及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方面,能帮助学生树立“人人都能成功成才”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学生个别心理辅导与学校整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心桥信箱,请热爱心理咨询工作、善解人意的教师兼任“心理咨询医生”。心理咨询教师可通过学生个别咨询、小组咨询、心桥信箱的通信咨询等多种形式,本着“帮求助者要耐心、对求助者有信心、给求助者以爱心”的原则,热情接待咨询学生,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为面向全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在学习、交往、情绪、个性等方面常见心理问题的保健方法,让学生各方面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提高。心理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把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做到心理认识与行为指导同步。在活动中,学生的心灵会得到真正的放松,困惑和烦恼会得到解脱和疏导。

篇(6)

1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4]”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心育理念的推广,学校和广大师生以及家长都进一步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王玲等人曾对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进行研究后发现,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5]。随着网络资源、多媒体的普及,今天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这样我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跟踪、监控和评估,针对学生的不同家庭情况和心理状态顺势引导,更好地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重调动各种因素,保证综合性和全面性。学校里的教师、学生班集体、同学与同伴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元素。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也可以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这几方面的积极因素,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信息系统能够提供丰富、全面的视频、音频和图文等学习资源: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多媒体素材,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必要的教育资源。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除了讲授,尽可能地加入情景表演、小活动等互动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课程主题,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比如在“认识情绪”这一主题的课堂上,通过给同学们播放影片《头脑特工队》片段让学生们了解不同情绪的特点和作用。学生也能在体验思考、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交互式多媒体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与交流。在课堂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制作软件积累心理课堂的教育素材。比如,在进行学期总结回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采访一些学生,录制关于学期收获的视频,记下同学们的心声,通过视频制作软件配上字幕和音乐,在课堂上为同学们播放。同学们在观看他人的故事中会对自身产生思考,从而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感悟。

3利用网络信息化建立心理健康管理系统

利用网络信息化建立心理健康管理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体上或心理上的不同需求,实现网络心理测评、在线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网页的创建等。

3.1网络心理测评

网络心理测评包括心理健康测试、人格测试、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倾向等方面的心理测试。受测者在使用网络在线测试系统时,登陆之后填写个人信息,即可开始测评。在线测试不仅能更加高效、便捷地收集信息,而且便于统计分析和数据管理,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在线网络测评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而且可以从中筛查出那些出现预警记录的同学,及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实施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调查可以为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基于网络心理测评的结果,可以从“预防、发展、干预”三个层次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3.2在线心理咨询服务

在线心理咨询服务是一种可以探索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途径,不受时空束缚,快捷高效。学生在这里的谈话内容更加自主,在安全、开放的空间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形式也会更加丰富,除了通过文字咨询交流还可以进行语音交流。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们的需要通过网络或交流软件引导学生观看或查阅心理健康资料,让学生通过留言等形式来促进交流,从而达到提高心理自助能力的目的。

3.3心理健康网页的建设

制作简洁实用、富有趣味的心理网页,为学生介绍心理网页的功能、登陆和使用方法;鼓励学生在机房浏览学习,让学生在这里能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能便捷地找到心理自助阅读材料、观看网络视频学习资源。通过网页的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让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时能够获得心灵的支持和指引;另外,网页上还可以建立论坛或者留言板块,使学生能够表达心声、相互交流和帮助。学生可以按要求注册、填写个人资料,发言时可以利用自己的网名,提供安全、开放的空间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网站上的留言板还可以定期进行整理、编辑和分类,以心理专栏的形式呈现,主要解答同学们的一些共性的心理困惑和疑问。网页坚持“自主、自助、交流、互助”的原则,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使之成为学生的心灵之家。

4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设备,辅助咨询过程

心理咨询,又可译为心理辅导,是通过一种专门的帮助关系来使当事人发生心理和行为上的改变。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多媒体的普及和心理咨询室设备的不断完善让个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除了沙盘游戏、宣泄设施,还可以利用咨询室内的音乐放松椅来帮助学生缓解焦虑、紧张,调整身心状态等。音乐放松椅主要利用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引起人们心理上的反应。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帮助人们调整身心状态。在音乐治疗中使用的各种音乐活动,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功能水平的来访者,使他们都可以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这种成功的体验对于一个人的自我,形成和自我评价是很重要的[6]。放松椅就可以很好地用音乐这一媒介为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服务。放松椅上带有平板电脑,系统库里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连网更新,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播放其需要的音乐、冥想音频等。多媒体、音乐放松椅的结合可以更好地辅助咨询过程,有效地促进来访者心理和行为的改变。

5开展校园团体心理辅导与建立“朋辈互助”在线团体

篇(7)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46-01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对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和高中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社会环境变化及其身心剧变加深了他们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使得其心理、行为问题增多,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增加。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其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这是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健康人格、增强其应对社会压力及挫折能力、形成个体健康个性的客观需要,更是时代的要求和挑战。

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建立高中生心理健康档案,是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工作。但就是这样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很多学校都没有做到。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序,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保障,它是每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与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矫治,仍可通过心理健康档案来考察效果。因此,它能对每位学生的心理成长、心理潜能开发提供帮助,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提供重要保证。高中生学业受挫导致的情绪低落、抑郁、自卑问题比较常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从中筛选出高危人群,从而对那些可能处于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重点帮助。

2.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孤立的教育行为。心理素质作为教育内容,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学生学习生活主要在课堂。因此,高中学校除了使校园布置人性化外,还需着重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营造。(1)开展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学习某门课程成绩低下,情绪低落的原因,一方面是缺少掌握该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上有不合理的地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2)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乐学、会学。在课堂中,学校教师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让兴趣引导学习。(3)利用教材人格教化的作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中学教材里面蕴涵着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有机地运用它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机制。例如,在数、理、化学科中通过背景知识,介绍科学家们的成长经历,从公式定理中引申到正确观念的树立、良好品格塑造、合作精神的培养等。

3.整合显性与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显性心理健康教育和隐性心理健康教育一起共同构成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的各项活动都要注重突出显性心理健康教育和隐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包括课外活动、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班队活动、军训和运动会等。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有趣味性和实践性,要以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乃至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如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目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究,使学生的合作变得心灵默契,学生的交流成为心灵的对话,学会体贴、理解和沟通。在学校举行的有关艺术类的活动中,高中学校要注重学生的身心体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兴趣;在学校举行的科技活动中,高中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品质,人人悟出"我能行",在模仿中创意,在传承中创新,大家都来露一手。通过活动消除畏难心理、恐惧心理和自卑心理。

4.拓展沟通渠道,实施有效教育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心理教育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首先,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各方面的,班主任与学生的经常性沟通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有计划的各种班级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交流,效果是显著的。班主任通过学生的周记可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渠道。其次,家长对子女人格的影响是巨大的,学校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特别是家长会承担起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指导的责任。再次,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加强生活体验。当下,我们不难看到现在的学生一方面自主意识明显,自我观念强烈,处理问题时,自以为是的倾向比较严重;另一方面自我反思能力薄弱、责任心欠缺,发生问题时,多逃避或推卸责任。这是因为人对外部世界的刺激都会有一种潜在的综合性判断与选择,总会在很具体的意义上直观他的世界或创造他的世界。有研究指出,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和反思能力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如果没有某种有冲突的环境作对比,认识上的反思就很难出现,学习与生活的隔离状态就得不到消除,以至许多事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没有真实的概念,导致了学生思想、行为上的怪异与叛逆,甚至与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所以,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认识体验,通过社会实践构建一个人的自我教育内环境,无论就人的生存方式,还是就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乃至对于整个人生的发展、协调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2.情绪幼稚。都上二、三年级了,手上割破点皮就哇哇大哭;失去了亲人,却不知悲伤。

3.依赖感极强。

4.以我为中心。

5.缺乏家庭道德感,没有责任心、同情心,不懂得关心别人。

6.不遵守社会公德,喜欢恶作剧。

7.不善于与小伙伴平等相处,不珍惜友情、甚至亲情。

8.社会适应能力差,不会主动和人交往。

9.受挫折能力特别差。

10.生在福中不知福,情绪消沉,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学习的乐趣,甚至逃学或离家出走。

此外,老是怀疑别人、嫉妒、过分敏感、多动症、爱撒谎、过分胆小等等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们要更新观念、勇于探索,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抓好德育、智育、体育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稳定乐观的情绪,使他们德、智、体、性、情全面发展。

一、发展方向分析

1.让教师更了解I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当然更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功能、实施途径与方法,否则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成为一纸空谈。

2.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起心理健康教育,人们的脑海中就出现变态、神经病、心理治疗等字眼来,内心极不舒服,下意识地排斥。其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很广,心理治疗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我们的教育对象更多的是心理健康的学生,预防更为普遍和重要。因此,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

3.形式灵活多样,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起来。

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中、渗透在游戏中、渗透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间。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结合学科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结合第二课堂开展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龄儿童来说,采用成人化的教育手段要他们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抽象内容显然是不行的,只有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儿童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或第二课堂的方式,巧妙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蕴涵其中,使他们在玩与乐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熏陶,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4.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材料,教师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

5.建立心理咨询室,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矫正;咨询室设“知心姐姐”谈心区,专人辅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做好心理咨询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6.编辑心理健康小报做到每月一期,每期一个主题,至少每班一份,发动学生采编、写稿,办成学生展示认识成果和交流心得的平台。

7.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落实发展与预防功能,尝试以队会的形式,班会的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9)

所谓开放的学习环境,就是包括丰富的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在内的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学习空间。而这种学习环境对传统学习环境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学习环境在当前的信息与学习时代日益暴露出更多的弱点,诸如学习目标死板固定、教与学方法单一、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随着学习者对自身认识的加深和对自身需求的提高,迫切要求改革这种状态。开放式学习环境的创设因而显得尤为迫切。

综述相关资料,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二、应用“微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放式学习环境建设的六要素

下面,分别从开放式学习环境的六要素来阐述利用“微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1. 学习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教室或心理咨询室,把学生的学习场地扩展到“微信群”或者一对一的远程辅导中。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需要,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心灵鸡汤、心理舒缓技巧的推送,采取“不求你发言,只求你点赞”的策略,即让群成员都需查阅推送的内容,但并不强迫他们发表见解,有意愿的群成员可以自由地发言,达到围观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发挥了“微信”的教育作用。

2.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丰与贫,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但往往每个学校只有1―2名心理健康教师。为了打破这种局限,我们可以利用微信组建心理教师群,打造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队,让校内外、区内外、市内外的心理教师、心理专家成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顾问,为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出谋献策。同时也组建同质微信群,即帮有同样心理困扰的学生组成微信群,让他们在同质群中,发表自己的感受,发挥“同病相怜”的抚慰作用。当然在同质群中,一定要有部分心态积极的学生群体和心理教师群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还利用了同伴效应,扩大心理教育的效果。

3. 教学方式:把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化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兴趣和需求出发,在微信功能的支持下,按需定制个性化的学习主题,将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欲望转化为主动汲取的学习行为。让他们自发的组织“学习圈”即微信朋友圈,随时随地的展开交流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使得漠视人这一学习主题的“异化学习”,回归为学习者可以感受到自由与创造的“快乐学习”;使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发展为以“交流”为主的网络在线“学堂”,使学习者、教学者和学习环境各要素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相互适应,呈现出开放自由、和谐共生的状态。

篇(10)

医学院之教学离不开病例,军事学院之教学离不开战例,法学院之教学离不开法学案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也离不开心理案例。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心理案例,让学生通过对典型事件的有效体验和分析,来厘清各种心理关系,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般课堂中呈现的是对信息作了有选择性加工的文本案例,其真实性往往受到怀疑,而且,文本案例都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理性陈述,不利于学生对案例进行多角度的再加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很多教师开始尝试用视频的形式去真实生动地呈现案例,因此,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视频案例的选择及其应用显得十分必要。

一、视频案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价值

1.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学习情景

教师呈现文本案例时形式单一,要么通过自己的讲述(声音),要么通过文字(案例文本)这两种形式进行。而视频案例提供的材料却非常丰富,包含声音、图像、动画、色彩等多种形式,具有空间的、动态的、情景化的、可视化的特点,给人以生动、真实、立体的感觉。此外,视频案例本身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对心理健康教育也很重要。学生真实的心理问题通常是模糊、复杂、情绪化的,这些非言语信息很难用文字表现,视频案例则可以捕获真实情境下的大量细节,可以更好地揭示心理问题的模糊性、复杂性和情绪性,同时也弥补了文本案例可被节选和选择性加工的不足,增加了案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有利于学生获得内隐的知识

视频案例有利于学生获得内隐知识。所谓内隐知识是个人主观的经验与策略,具有很强的情境特殊性,这种知识往往隐含于实际生活中,无法剥离出来,也很难通过文字、程序或图形进行传授,主要是通过接触真实情境下的实际案例获得。视频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真实案例,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表征,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概念框架去反复观察、反思和分析同一个案例,挖掘其中的内隐知识,建构自己对心理知识的理解,形成实践经验。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视频案例的内容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心理有关的典型事例,有些还可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虽然经过编辑,但都源于生活,贴近实际,学生对这些案例自然希望得到较为权威的解释与信任的心理分析,好奇心与内驱力必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视频案例本身是集声音、形象、动画、颜色和文字等于一身的结合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交叉运用,这比起传统借助听觉和感悟的文本案例获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分析与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

实施视频案例教学,除教师要认真选取案例材料外,学生作为案例讨论的主体,必须充分作好课前准备,以便在获取案例信息之后能较为准确地对案例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教师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可以适时中断,让引导性的讨论和分析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而且视频案例可以重复播放,有利于学生直接参与案例的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了条件。

5.为学生提供向专家学习的机会

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并不是每个学生在学习时都可以随时向专家请教,特别是高层次的专家。并且专家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默会的、动态的,如果离开自己的实践背景而去模仿专家的行为,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在视频案例中专家介入心理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三种:作为心理专家给予当事人直接的诊断与帮助,为观看案例的学生提供观察和分析的参照;作为观察者对案例进行点评,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视角;在案例中作为讨论者与学生进行实时或异时交流,拉近专家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这就向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向专家学习的机会,是学生习得专业性很强的心理知识与经验的有效手段。

二、心理视频案例的选择

为了有效实现视频案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价值,教师必须对之慎重选择。

1.视频案例的选择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所选取的视频案例既要满足播放的软硬件支持、清晰度等要求,又要达到心理案例的常规标准:

(1)典型性

所选择的视频案例应具有突出的代表性,能反映心理事件与所适用的心理原理的对应关系。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是要教给学生身心发展的常识、自我调节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视频案例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又要帮助学生将在案例学习中学会的技能广泛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这个案例学会在类似情境中如何应对冲突、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真实性

真实的案例才能令人信服,引起学生的共鸣。案例的人物背景、性格特点、事件的前因后果,都要完整如实地介绍,不能凭空想象。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特殊的领域,涉及到个体的隐私,因此在选择和制作视频案例时,教师应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稍作改造,用面具遮挡或给当事人脸部打上马赛克,并对当事人的姓名、年龄等内容进行处理,以便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3)问题性

案例都带有一定程度的矛盾和冲突,包含需要解决的问题。心理视频案例必须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常见问题有关,以便学生从中获得启迪,培养其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时效性

这里的时效性也可称为时代性,指选择的视频案例能够反映时代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在选择视频案例时,要考虑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选择他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交友心理、情感心理等。

2.心理视频案例的选择

(1)利用已有的视频材料

教师可以从公开发行的电影电视网络节目中挑选合适的案例材料,这些视频几乎都是基于真实的案例制成的,具有现实性、客观性。例如,上海电视台的《心灵花园》《幸福魔方》,山东卫视的《打开你的心结》等节目素材,其中央电视台的《心理访谈》是一档现场个案访谈栏目,讨论了许多关于亲子关系、青春期困惑、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有当事人的自我陈述,有讨论,有专家的分析和点评,是非常合适的视频案例材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选择性地使用。

(2)用情景剧的方式自制案例

心理辅导的文本案例较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组织学生编写脚本,以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心理小品或小话剧为主,通过情境重现和角色模拟将这一案例中的心理问题或者冲突场景呈现出来。情景剧式的案例隐去了当事人的真实姓名,能很好地保护当事人的隐私,还能够表现人际交往和冲突中的种种细节,加上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电脑等设备在生活中日渐普及,视频制作、编辑软件越来越“傻瓜”,教师和学生们的多媒体制作技能也越来越高,这些软硬条件的具备为师生自导、自演、自拍、自制心理视频案例提供了方便。  三、视频案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实现

1.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视频案例的组织实施

视频案例的运用分三个阶段进行:课前准备,课堂操作,课后延伸。

(1)课前准备

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根据上述原则选好视频案例。每个学生也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第一,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作全面而重点的预习;第二,针对预习内容思考学习的知识点是什么,这些心理知识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本人如果在现实中遇到这些现实问题,应如何运用这些心理知识加以分析和解决。

(2)课堂操作

视频案例可以用于导入或讲授新课,甚至是课后拓展延伸,无论是哪种教学设计的运用,教师都要就本视频案例的内容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进行师生互动。互动的内容主要是:第一,对案例有何看法;第二,视频中的主持人或嘉宾或当事人是如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第三,从视频播放中能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是什么?互动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从实践来看,笔者主要采用如下形式:第一,“沙龙型”,围绕视频案例的主题展开讨论,对视频案例进行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弄清其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最后总结应如何运用所学分析和解决案例难题的规律性知识;第二,“记者招待会”型,由学生当“记者”向教师发问,再由教师解答,通过一问一答使学生了解视频案例的精神实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法庭辩论”型,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由教师或者一部分学生当“专家”,通过双方辩论,把双方所持的观点暴露无遗,教师作好记录,最后由教师作总结性评判,并指出各自的优缺点,使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第四,“演讲”型,由学生登台演讲,阐述自己所持的观点及其理由,其他同学加以评判,通过比较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从中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应用几分钟时间作画龙点睛式的总结。总之,教师的总结与评述主要是看学生讨论的思路是否合理,分析方法是否科学,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

(3)课后延伸

有些学生对播放过的视频案例饶有兴趣或仍不甚明了,这就有必要进行深入交流。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比如电子邮件、电话,或者约定地点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既可以师生交流,也可以是学生间的交流,只要学生有兴趣交流下去,教师就要不厌其烦、创造条件,直至其弄明白并有收获为止。面向全班学生,也可以通过作业、写小论文等形式,对案例讨论的意见进行系统归纳与总结。

2.应用视频案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安排学生课前预习

由于播放视频占用了一定时间,播放结束后还要进行讨论,如果还是按传统的方式授课,课时就会显得紧,因此,只有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环节,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2)保持教学与视频的互动

视频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应该始终保持主导地位,通过视频适当地去引导和启发学生,从而达到互动的教学效果。如果不加选择地过度使用,将课堂变成视频播放的展台,就无法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导致教学质量降低。另外,运用视频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惟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视频而使用视频,不能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交流,应该从中设计师生课堂交流的环节,使案例成为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强梁。

篇(11)

独立学院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既具有许多大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又有着不同于其他年龄青年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但在基础知识、自身素质、认知能力等方面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想健全独立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对现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本文对如何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何切实有效传授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抗压能力,最大限度地强化教学效果等方面作分析,做出了以下思考。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根据教育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多数独立院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多数独立院校中这个课程多数被定性为选修、辅修课,学时数不多。同时该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没有系统的规划,内容缺乏针对性、连贯性和系统性,教材选择、课程内容由心理教师自主决定。课程设置、教材的选择较随意,缺乏科学性。因此不少师生认为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教学敷衍了事,学生完全没有从课程中学到有用的心理健康知识,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2.课程教学方法过于老套、单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其内容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调整。目前独立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没有互相融合,大部分均采取传统的讲授式和讨论式,很多独立学院仍在灌输与现实问题严重脱节的理论,上课地点大都选择在课室或电教室,学生排排坐,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现象比较普遍,完全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修学分的手段。这显然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不符合的,这也严重影响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急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有效改革。

3.课程的专职任课教师资源匮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需要具有真正专业化水准的教师,据调查,实际教学中,真正能胜任此课程的专业任课教师较为缺乏。各独立院校为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往往让邻近学科的教师担任该课程教学,或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或辅导员,虽然这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这就导致有的任课教师心理学专业知识贫乏,不足以承担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一系列任务。

二、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对策

1.改进教学内容、模式及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理念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改变而更新。学校可考虑三本学生的特性,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师可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通过选择针对性强的教材或自编教材,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并在上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探究式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可分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根据大一到大四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设计课程内容,开设各种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各年级阶段学生的需求。传统教学方式中的考试和测验等形式并不适合心理健康教育,应逐步淘汰。

2.采用丰富心理健康教学的形式,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