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教师研修反思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5-02 09:09:0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师研修反思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师研修反思总结

篇(1)

历史研修总结及计划(1)

通过学习,感觉收获颇丰,对历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经过这次研修使我们对选修有了更深刻的把握和认识。当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漫长的、艰巨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有正确地态度,与时俱进的理念,及时反思和总结。在这里,我对暑假学习做简要的反思与总结。

一、继续转变教师的角色。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角色必须来一个重大转变。这几年的课改中,应该说这种角色已经有了一定的转变,但是还远远不够。以后的日子,我们要坚持新课改,继续完成这种转变。

二、继续转变教学方法。虽然近几年课堂教学模式形式多样化,但实质上并没有多大的变革,很多东西流于形式。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真正的把这些形式的东西内化为实质。新课改的课堂中,教师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

三、继续转变教师的学生观。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也存在着差异。学生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教师要极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要给每一个学生学习历史予以帮助和信心,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知识,重视他们的自主探索,自主发展,提供给每一个学生学好历史的空间。

四、继续转变教师的评价观。丰富的教学方式,学生个性的差异与发展,必然决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观要做重大转变。那种纯粹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应废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的评价,要注意对学生动态发展,横向联系的评价。既要看到他们学习的弱点,又要发现他们学习的长处。

五、继续转变教师的教材观。我们的老师大多习惯了拿着教材教。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则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指出教材不是圣经、不是宝典。每一位教师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合理利用,灵活利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有新准备、新姿态,以便能迅速适应新课改,推动教育教学的新发展。因此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就成了当务之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教材的定位,它只是知识的载体,而不是全部。每一位教师必须树立与学生一块成长的观念,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努力钻研课程标准,大胆探索课改方向。

历史研修总结及计划(2)

七月底八月初,为期6天的研修学习就要结束了。在这次研修中,我努力地学习着、思考着、收获着……

一、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在这次的培训中,我认真观看各个时期的教学视频,各位专家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做出了学习目标的分析,重难点的解读并做好笔记。

二、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反思

在培训的过程中,对于各位教授的专题讲座内容联系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等积极的进行及时的反思;通过学习我明确了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好钢用在刀刃上”、要适合测量或评价。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可以操作。我领悟到,教师应对历史学科的理论形成知识整体,更加关心国家大事,将时事政治融于自己的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历史 知识不是空洞的,历史知识与我们息息相关。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以生为本,承认学生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要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三、积极参加各类互动学习。

在培训中,每天我都认真阅读同行的文章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在阅读文章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的看法,积极吸取对自己教学有用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远程研修中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感到远程研修的必要性,所以在这次研修中一直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他人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使得自己也能够不断成长和提高,研修即将结束,但是收获了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学到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教学的实际中去,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历史研修总结及计划(3)

不知不觉中,为期6天的研修培训学习结束了。本着提升自己教学能力、新课程理念、理论水平等,因此我非常珍惜这次的培训机会,在这次的培训过程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积极参与学习。

在这次的培训中,我认真收看视频,并做好笔记;写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反思。

二、积极的查阅各种资料,进行培训学习。

我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上网查阅一些资料先对专题的内容、外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学习时旁边总有几本书以便及时的进行查阅。

三、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反思。

在培训的过程中,对于各位教授的专题讲座内容联系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等积极的进行及时的反思;并将自己的反思写成文章上网与各位同仁进交流,以提高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

四、积极的参与互动学习。

在培训的过程中,每天我都用一定的时间去阅读别人的文章,发表自己的评论。通过阅读来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篇(2)

一、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理论学习记录,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在校本研修培训中,我校组织了有关“各学科教学基本模式”、“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等教学理论的学习。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有课题,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

2、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进行跨年级、跨学科、跨学段听课研讨,教研组在“研”字上下功夫,在自觉主动有效上下功夫,继续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充分调动各年级组长的能动性。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详细的记录。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开展教研活动之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向相关学科的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的方法,这使我受益匪浅。

本学期我们继续加强对随堂课的调研力度。全面落实了教学工作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考核要“严”、质量要“高”。

二、积极组织老师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特别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开展集体备课的,每次集体备课,每一堂教研课都是教研组集体的结晶,通过实践来改进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重难点前移” ,推行课堂模式“重难点前移”,提高研修实效。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给我们的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三、关注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

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四、网络学习方面

网络学习是最快捷的一种形式,在线研修好的一种研修学习方式,我利用课余网上在线视频学习,找相关研修主题的资料查阅学习,还和同伴在微信、QQ、博客上交流个人校本研修的过程,分享其他同行的个人研修成果,吸取了他们很多有用的经验,效果好。

五、研修成果方面

篇(3)

校本研修是稳步推进新课程的重要举措。为了让全体老师认识并接纳校本研修,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校本研修工作中来,学校多次召开校本研修会议,明确校本研修的内涵、内容、主要途径和方式。深刻理解校本研修对于全面落实新课改目标,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积极组织,认真实践,不断创新,扎实稳进地开展此项工作。

2 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制度

2.1 领导参与和包组制度。全校按照年级或学科分成18个研修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人,学校领导每人包管2~3个研修小组,负责对承包小组研修工作进行指导、研修状态、研修进程、研修质量等把握,为学校改进研修工作提供决策和依据。同时,要求包组领导必须按时参加小组研修活动,关注小组研修计划、研修主题的确定,参与小组集体备课、互动研讨、说评课等活动,引领小组研修有序优质进行。

2.2 实施分层研修制度。针对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教师个性基础和能力差异,将教师分为:新入岗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三类,实施分层研修。新入岗教师——以基础培训和教育活动为核心对新教师实施塑造式培训,随机听课,实践跟进,上好合格课;经验型教师——以师德培训、优化课堂教学、历练教学素质为重点,上好优质课;研究型教师——以课堂开放和校域引领为重点,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上好研究课。确定各层级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确保每一位教师获得最佳的发展。

2.3 实施教研组捆绑式评价。在校本研修过程中,不断研究改进、完善考核机制。由过去单一的个体化考核,变成“个体与小组考核评价,以小组考核评价为主”的捆绑式评价模式,激发教师团队精神,强化合作意识。变“要我合作”为“我要合作”。小组研修工作考核成绩,视为小组个人成绩;小组个人的研修成果,视为小组整体研修成果,个人与小组荣辱与共。评价结果纳入学校教师考核。捆绑式评价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和教研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注重校本研修实效

3.1 激发教师自主研修,提高研修素质。校本研修,是教师的自主行为,他人是无法替代的。因此,激励教师自主参与研修是校本研修的基础。

3.1.1 以课题带动研修。学校确立了以课题带动研修策略,围绕立项课题、项目课题和小课题,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选择研究主题,开展研修行动,同时借助课题培训,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经验,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学习优秀案例、课例等,优化教师的研究策略和方法。

3.1.2 以问题带动实践。学校要求每次研修活动,必须确定研究主题,明确研究问题,带着问题参与集体备课、说评课、上课、进行课堂观察、开展互动研讨等,以问题驱动研修,确保研修的实效性。

3.1.3 以反思带动研修。我们提倡教师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把反思贯穿到研修的全过程。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研修的过程重要,但研修过程的反思更重要。我们常跟老师讲叶谰教授的一句话:写一辈子教案的老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写三年教学反思的教师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案例和经验交流。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做有心人,不断反思教学,总结经验。

3.2 以“三段式”研究方式引领研修。以“三段式”研修模式开展校本研修,是我校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学校坚持平等参与、互动研讨型“三段式”校本研修,其中,前续准备阶段包括确定主题、群动学习、专题培训、自主备课、集体备课五个环节;互动研讨阶段包括教研组课例展示和全体教师的互动研讨两个环节;总结应用阶段分为:总结提炼、自我反思和推广运用三个环节,我们称为“三段十环节”。“三段式”研修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学习意识、教研意识、改革意识、责任意识,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素质、敬业精神,老中青教师团结合作、平等互动,共享研究成果,老师们感慨的说:“校本研修是我成长的摇篮。”学习发展、教师成长得益于校本研修。

篇(4)

坚持以“十”精神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师德教育、学科培训、岗位培训、名师研修、外出交流及提升教师能力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为基础,面向全体教师,整合利用教师教育培训资源,在改革创新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全面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我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健全和拓宽教师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专业化、研究型、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师队伍,为更好地推动推动教育实现更加优质、更具内涵、更为协调、更有品位、更大影响,办人民满意的“更好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二、工作思路

借“国培”之力,整合教育教研科研、研修工作室、校本研修、送教下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网络研修与教师工作坊、中小学毕业班复习研讨、学科教师命题制卷、乡村教师能力提升、论文评选、课题立项、校长论坛、校点负责人,骨干教师、教学改革培训等工作,转变培训方式,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助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专业技术发展,学生成才、教师成功。

三、工作措施

1、分区域建立教研、科研、研修联组:推行区域研修,协同研修,集智研修,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为中心,以优秀工作室为龙头的“1+N引领培训、以骨干与学科带领人为首的“1+1”帮扶研修以及学校自选的同课异构、校际结对、网络讨论、实践反思、校园网站等。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员参与,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满足需求,捆绑考核,均衡发展,实现“共融、共荣、共赢”目标。

2、“送教下乡、各类教学赛课”纵深开展:全覆盖26个乡镇中心校推荐学校,10所一级预算单位中学、16所直属学校、部分优秀示范幼儿园等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开展。采取“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经验介绍、现场参观、岗位实践、互动交流、专家点评”等形式,通过“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方式,强化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意识。

篇(5)

校本研修是校本研训的进一步升华和拓展,是基于学校,关注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其核心是立足于学校的教研、科研、进修三位一体的活动,其宗旨在于提高教师之品行,教师之素养,教师之技能和教学质量与效率。其目的是提高和强化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能力、工作效率,并关注教师自我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所谓研修,研即研究、钻研、探究,其内涵则是学习与思考,探索与积累,反思与总结。修乃是修己、修身、修炼。校本研修应该是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发、自愿、自主的一种自觉行为,应该是以自我研修为主,同行互助为辅的形态出现的。而那种失去了以我为主的自主决策、自主探究、自我管理、自我反思的研修,是片面而不可取的。参与研训和自主研修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个体成长与成熟的需要,是探索与实践的需要,是进步与提升的需要。研修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它是动态的、持续的、鲜活的、经验的、发展的,更是习惯与养成,历练与成长,实践与提高的艰辛历练过程。研修可归纳为:濡养品德,涵育人格,滋润智慧,荣发思想,凝聚力量,健康成长。

自主研修具体讲就是教师要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教科研活动,认真学习和汲取他人的经验与智慧,不断提高自身在教学中观察与发现问题,分析与思考问题、总结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研修中去思考,在实践中去研修,并在研修中不断地感悟、反思、提高、升华应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并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之基础。校本研修对个人而言要注重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和常态化。

一、研修目标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和研究课改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自发自觉的结合学情与教学实际认真研读并深刻领悟课程标准,在课改实践中的不断钻研教材、教法和学法,并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可通过一些课题的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及科研能力。哲人说:“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因此,作为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牢固树立“学习意识、探究意识、反思意识、科研意识、”才能使自己成长为科研型、专家型、学者型、名师型的教师。古人云:“书到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可见,加强学习,认真读书、濡养品德、滋润智慧乃是研修之首要。

作为音乐教师的研修目标应由专业型向育人型转变;由专业知识与技能单一型向综合性转变;理念上由教书匠型向名师、学者、专家型转变;教法上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不断的研修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智慧、有作为、有业绩、有成就的名师。

二、研修内容

研修对一名教师来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持续的、常态的、发展的过程。作为音乐教师应围绕音乐课标——教材——教法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有针对性的去研修。通过参加各种音乐学科的培训,聆听不同专家的报告和讲座,认真细心的去研读新课标和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在领悟新理念、钻研新教材、探究新教法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和感悟课改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自觉主动地去总结和反思自己成功的经验与不足,能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撰写教育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与叙事文章,以此不断地强化自身的业务素养、教学基本功和专业水平。在教育实践中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音乐学科研修具体讲就是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课程标准和把握教材的基本功

(2)备课基本功

(3)组织教学基本功

(4)运用教学语言基本功

(5)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基本功

(6)设计板书基本功

(7)专业理论与技能基本功

(8)熟练运用课程资源和学科的各种教学方法基本功

(9)教学评价基本功

专业基本功:指具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和较高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师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艺术实践活动中能认真组织、科学训练学校的乐队或合唱队或舞蹈队等,使其具有持续性、达到常态化,并形成良好的发展性。同时,音乐教师在学校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中当率先垂范,能歌善舞、能说会写、吹拉弹唱、能编会创以展示自己的风采。由此可见,音乐教师应力求在提高综合能力与素养方面下工夫,处理好“专才”与“通才”的关系,使自己成为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一专多能”、“通才型”的优秀教师。

三、研修的方式与途径

篇(6)

营造学习文化:让教师在学习中发展

校本研修是教师的一种学习方式,校本研修推进过程就是中小学教师培训观念和培训模式的改革过程。

强化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在培训中,学校可采取看名师录像、听专家讲座,交流研讨、读教育名著,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写教后反思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网络的受益者、运用者和学习者。教师直接可以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性实践。通过网络观摩优秀的视频教学案例,与学生、同仁、专家互动交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组建学习、研究团队。根据学校实际,组织不同层面教师组成读书团队、研究团队,培养学校学习与研究的核心力量,培育“读书中成长,研究中提升”的学校主流文化。

培育反思文化: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个人反思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自我反思是建立在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教师只有在回顾基础上提出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教师可通过撰写教育叙事、教育教学随笔等途径,培养反思意识,在反思中实现经验向理论的升华,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对教学实践及其成败得失进行反思,有利于教师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培养教师学习、研究的意识,促使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教师应密切关注自身专业发展,提高专业发展意识,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研修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教师应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反思和学习的对象,从自己最困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进行自主研修,在学习中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自我反馈、自我评价,教师应努力做到边反思、边学习、边实践、边改进,不断调整、充实和发展专业素质结构。

建构行动研究文化:让教师在研究中提升

校本研修是教师的一种生存方式,“做研究型教师”是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校本研修也是学校的一种常态生活,人人在学习之中,人人在研究之中。

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问题进行研究、提升,但也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在教师与专家的双向互动中,在教师对理论书籍的研读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以集体备课和有效教学系列主题教研为载体,开展围绕教育教学问题的听评课活动,形成组内平等对话与交流的风尚。

篇(7)

笔者曾了解到某小学早在几年前的一次选择话题论坛中,有教师提出:尽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口号由来已久,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小学阶段我们的大多数学生依然背着素质教育的旗帜,过着应试教育的生活,肩上的作业负担并没有从实质上得到解决。这一论点激起了在座教师的共鸣。大家都认为,学生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对已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测验方式,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布置得当,会加深对已学过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布置失当,学生会产生厌烦,机械应付,事倍功半。设计和布置作业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于是,该校提出开展“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要减负增效,作业变革确实是出路。

提出问题仅仅是研修活动的开端,只有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持续跟踪、探究的时候,才有可能在做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商量决定:为有效组织开展“优化作业设计”校本研修活动,活动确定三个阶段、健全一个机制、立足两个层面。

一、确定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1.确定主题: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的主题为“优化作业设计”。

2.学习理论:围绕主题,以学科研修组为单位,在组长的组织下学习相关理论。

3.反观现实:联系教学实际,每位教师按照学科、本级段学生特点,根据作业布置现状,总结自己或同级段教师作业布置有效性的成功做法,或反思作业布置低效的原因。

(二)第二阶段

1.反思成文:要勤动笔,记下自己的心得,记下自己的思考,记下成功的案例,记下失败的反思,善于物化校本研修的成果。每位教师就“优化作业设计”为主题,撰写2000字左右的论文。

2.组内交流:以学科研修组为单位,进一步交流形成的书面文字材料,包括对“优化作业设计”论坛的认识、思考,在教学中已有的现状、经验等等。

3.推荐论坛人选:各学科研修组推荐典型的能代表本学科的教师参加校级层面的论坛。

(三)第三阶段

1.主题论坛:学校组织“优化作业设计”论坛,邀请市内外名师、骨干教师及相关学科教研员对本次论坛予以点评指导。

2.总结提高:对在“优化作业设计”论坛这一研修活动中呈现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优秀教学案例进行推广,共享校本研修成果。

3.再度反思:校本研修不是消灭问题也不可能消灭问题,而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生成更多更深入的问题。学校引导教师继续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总结,使学习研究活动持续地开展下去,意在把教师行动引向创新之路。

二、健全一个机制

结合“优化作业设计”这一主题,通过几年的实践,学校继续完善“校长亲自挂帅――一名副校长分管――教导处(教科室)主抓――研修组长具体负责的”校本研修管理机构以及“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学校师训分站为管理中心,以各学科研修组为主要阵地,全体教师互动合作研修”的校本研修网络,便于校本研修工作主题化、课题化的开展。

我们加强研修小组的建设,突出研修小组的地位和核心作用,落实“校本研修”的中间环节。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学校是“校本研修”的基地,就意味着研修活动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学校作为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的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主动承担校本研修的组织、领导、规划等责任。研修小组是最基本、最核心的研修组织,它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由研修组长领导开展具体的研修活动,引导教师共同参与学习、交流与研究,对小组内每一位教师参加研修活动进行质的要求和量的规定,强化过程管理,以训促研、以研促教。

三、立足两个层面

篇(8)

一、本学期的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2.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4.通过学习,促进自己对整合课程的理解。

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修内容

(一)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习。

广泛阅读各类书目,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余,读了一些有关学前教育的书籍,不断地充实自己。

(二)在实践中进行教学研讨。

上好一节完整的公开课活动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积极参加了校内的教研活动,平时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幼儿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班教师进行了交流学习。

(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

我尝试运用了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同时,还坚持每天都有点滴收获,及时归纳、及时总结。并一如既往地准时参加了校内教科研培训活动,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四、具体实施方案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多渠道地学。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通过实践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通过网络学习,在教学中多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2.多听课,坚持做到听好每一堂优秀教师课,做好教研笔记。取长补短,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勤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篇(9)

大家好!

炎热酷暑,各位校长来这里参加学习与交流,我为大家的精神所感动,大家都是桃源县的教育脊梁,是全县小学教师的领航、舵手,教育局和学校安排我今天和大家做一些交流,我感到既高兴又为难。高兴的是,能有和各位校长们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特别是能借此机会,会一会我曾经在校长岗位上交往多年的老朋友,但是,作为在今天的课堂,要我作为主讲人,感到很为难,因为大家无论是在政策水平、管理能力、业务素养等方面都要比我强,所以实在不能承担起讲课的任务。那么,今天半天时间,只能是我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研讨的时间,是我向大家学习的时间,决不能用“讲课、讲座”来称之,以上是我和大家交流的一个开场白。

言归正传,交流研讨还得有一个主题,定什么内容?管理?都比我懂得多。政策?都比我吃得透。课堂教学?都比我善教善研。所以今天就选了一个现在比较热而又涉入不深的一个话题——“校本研修”。我把和大家交流的主题命名为:“校长与校本研修”。今天的交流是否这样安排,把交流、研讨时间分为两个段落,首先我谈谈对校本研修的一些个人的认识,然后课间休息,再进行交流研讨,大家谈谈关于校本培训,讨论、交流的几个问题我会在休息前做布置。

从哪儿讲起?我想还是从下面几个关键词语讲起:校本培训、校

本教研、校本研训、校本课程、校本研修。怎么比较它们的异同?容易区分的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是为了学校的课程,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探讨、设计或与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几个词语比较:总的来说,校本研修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之间的区别可以从1、培训目标不同;2、培训主体;3、培训内容;4、培训方式几个方面的不同来比较。

从参训的主体方面看,有被动和主动之分;

从参加培训的方式看:接受式培训;主动式参训;

校本培训:以通识培训为主,它关注教师的学习任务,注重教师观念的转变,并常以比较正式的集体团队学习的形式进行,它的主体是培训者,培训者决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校本教研:往往围绕学科教学问题展开,它的关注不能停留在观念更新,而更加注重教师行为的跟进,更加强调共同参与、对话交流、分享经验,以自我组织形态为主。校本研修取二者之长,并提出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

校本研修:主要指

“以学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带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以校本的教师自我探究、自我发展的研究修炼行动。

简单说“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和教师通过‘研修’来解决”。

所以说,校本研修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之间的培训目标不同,培训主体不同,培训内容不同,培训方式不同。

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现在提倡的、需要的是一种怎样的培训形式?【校本研修】

分析:“校本”是一个外来词,字面的意思是:以校为本。这是随着课程改革被“引进的”一个新概念,通常理解为: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的自身需要为根本导向、以学校的问题解决为根本目标,来开展教育教学教研及管理等发展与改革活动。

研修,由两层意思构成。一是研究,二是学习。一般的理解是在职的在岗或离岗继续深造和培训,大多是针对岗位上有发展提升前途的人员,提供的继续深层次学习的机会。教师的研和修有不同的情形,有的研为主,有的以修为主,有的是研修并重,但无论哪种情形,两者都是相辅相成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主要途径。

校本研修是一个任务驱动型的问题解决过程。要点:基于学校

基于教师发展

基于学生发展

大家的悟性都要比我强,那么我今天就围绕“校本研修”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做一些探讨吧。

一、校长在“校本研修”中的角色定位

二、我县“校本研修”的动态分析;

三、开展“校本研修”的实施建议。

客观的讲,我们当校长的,学校工作是千头万绪的,我本人也曾有过多年的体会;因此,要想我们这些校长要去坐下身来,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开展好本单位的校本培训,恐怕也不是那么件容易的事。但是,“校本培训”作为教育改革一大亮点,作为当今教师成长的一大途径,我们的校长又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很多校长、老师在参加者不同层面的“校本研修”的研修班、研讨班等等。那么,作为我们校长,应该怎样定位在“校本研修”这项工作的角色呢?

一、校长在“校本研修”中角色定位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只有定位清晰了,与之相关的行为和作为才能够恰当。

新课改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定位为: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伙伴等等,有了这样的定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因其角色的改变而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美国的教育专家通过上千名校长的研究,把我们中小学校长,归纳成六种类型,可以说,对于每一类校长都有不同的定位,现在让我们加以对照对照:

第一种类型:愿景型校长

“愿景”也即“远景”,是对未来的一种谋划,这类校长善于提出学校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目标,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前景描述比较清晰。

第二种类型:政策型校长

这一类校长善于解读上级领导的政策,而且还能借助于自身的行为影响政策的制度。

第三种类型:管理型校长

这类校长是在自己的学校内部开展各种各样的协调活动,有明确的上下之分,把学校建成一种体制,一级对一级负责。

第四种类型:资源型校长

这类校长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及其周围包括社区的各种资源,能够把这些资源挖掘出来,整合出来,能让学校的资源盘活。

第五种类型:伦理型校长

这类校长特别关心下属,关注学生的行为,能够与下属和学生打成一片。

第六种类型:文化型校长

这类校长善于在学校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把学校的文化建设放在一个主要的方面。

美国通过长期研究,提出的这六种校长类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在管理工作中,六个方面都需要有所涉及,有所体现。

之所以称为这六种类型的校长,是因为他们尤其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分析了校长在学校管理方面的“强”、“弱”问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定位问题。

就我们桃源县的校长状况来看,我认为应该用“综合型”、“复合型”校长这样定位才最为准确。

那么,我们校长在“校本研修”这一项工作中,怎样充当好合适的角色?我认为要当以下几种角色:

(一)、决策者

校长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学校的校本研究问题作出决策。比如:学校的学科教学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与老师们在数学方面研究的成果明显要比语文科目弱,那校长是否可以考虑,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校本研修课题?

又如:重视和使用网络这个工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传播媒介的便利优势,掌握网络工具的使用技巧,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工具在具体的网络平台上学习研修,丰富自己、提升素质、提高能力,这是每个中小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如何高效地利用互联网进行校本研修,这是我们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问题。

我认为,做校本研修决策,需要考虑三个问题:

一是决策要恰当;

首先,决策要恰当。恰当来自于教师的定位,来自于学校的发展要求,来自于学校当今改革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学校要求老师写出大量的学术论文,是不恰当的,因为学术论文一般属于专家学者,

二是决策要清晰。决策清晰,是指思路清晰,作为校长,在决策中首先要明白校本研修是什么?研修活动有哪些?

三是决策要认同。校本研修活动至少在领导班子里要得到认同,老师也要认同,老师不认同的话,就会出现有要求就去做,没要求就不做,所以,校长要从实际出发,从学校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新矛盾新情况出发,把校本研修这一抽象的概念转变成具体操作的一些决策性措施。(认同例如:高效课堂、幸福课堂的模式构想——说-上-议-

构)

(二)、设计者

如果说“决策”是解决的“做不做”的问题,那么,“设计”就是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做好校本研修的设计,首先需求我们校长进行好分析。

近年来,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校长,都越来越重视校本研修。但是,不知道校长们和老师们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校本研修?答案肯定是“为了……”,为了什么呢?不仅仅是要回答“原因”,更重要的是追问“目标”,即是说,为了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为了实现什么目标呢?这样一问,我们就在思考校本研修的目的性问题,也才能表现出我们的校本研修的自主性。千万不要小看这一问!更不要为了“研修”而研修!否则,校本研修将存在徒有其名或者有其形而无其神的危险。

这是开展校本研修的第一步:首先要弄清我们学校想要获得的效果是什么,也就是进行校本研修的需求分析,即,学校改革发展需要教职员工提升哪些方面的素质、技能、方法和能力,校本研修就应该设计这些方面的任务和目标。

下面我从三个层面来说一说校本研修的需求分析:

1.

学校发展与改革需求

在学校层面上,校长思考的是:学校改革发展与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我们知道,在统一的教育目标要求下,不管作出多大的努力,各个学校的发展水平仍然会参差不齐,而在国家鼓励教育创新的今天,

学校办学将会出现“各显神通”的多样化差异性局面。诚然,造成学校之间差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甚至排在诸多因素之首。

在策划学校的改革发展,乃至思考学校日常工作计划中,生源、办学经费、教学场馆、教学设备,等等,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队伍建设。归根结底,人的因素是第一因素。在成功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多种要素中,教师是第一要素。

那么,在学校发展改革层面上来思考教师的研修问题,就必须围绕教育、教学中急迫解决的重要问题来进行。比如,要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就要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的素质发展,是教学质量的根本指标。我们通过统计和比较发现(统计本校学生的发展状况: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关键是要解决那部分后进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例如这部分学生人数占总数

15%

以上,这个数据要在同类学校的比较中确定),我们确定学校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应是“转化学习困难学生”。学校领导一旦确定了工作重点,不要仓促地布置工作任务,因为:教师是如何面对这个问题的,教师希望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准备才能成功解决这个问题,这些都必须明确。总之,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教师有充分的准备。所以,我们需要对教师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了解教师在思想观念、知识技能、方法经验等方面的现状与需求,然后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可以用这样的框架来分析:

教师的现状与需求信息通常来自问卷调查,比如《教师对学生学

业现状的满意度评价》,收集到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基本认识、基本态度、转化对策方法等方面的信息,然后作出判断:教师对此有了多少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准备,教师具有哪些优势,哪些方面的相应的知识和方法需要补充、提高;同时,结合对学生学业现状的了解和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校本研修项目方案。这个方案,就是教师为了解决“学习困难学生转化”问题而进行的教学行动研究和相关的深入学习。这样,问题设计的过程、问题解决的任务就是校本研修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既要研究解决问题,又要深入学习理论方法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学习困难学生得到转化了,就是教师研修有了成果,也是学校教学质量问题得到了解决。

2.

教师专业发展与提升的需求

大家都知道,校本研修的主体是教师。同样的问题是:如何让教师成为研修的主体呢?被动地进入研修活动中,教师缺乏主体性,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局面,这样也不会产生真正的可持续的效果。在第一个层面上,我们看到,学校的改革发展通过教师研修而得到推进和实现,这似乎表示教师的研修是为学校服务的。这只是部分的正确,另一半,很重要的是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服务。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是互为因果的,同步的。

在学校改革发展项目中,我们了解到教师的部分需求,那是在学校改革主要的主导下的教师需求。另一部分的需求属于教师个体的: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需求。这些需求,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教育(管理)层面,教学层面和教研层面。对这些需求的排序,我们就可以知

道学校每个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哪些,需要哪些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改进以及研修的方式和资源。这些信息足以让我们清楚,校本研修的内容和方式设计怎样才能更适合教师的需要,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有个校长跟我说,现在的老师职业倦怠很严重,做培训搞研究都很被动。我说那么我们做个调查如何?于是,我们做了一个《教师成就感满意度评价》的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如我们通过

3

个交叉分析看出:数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最低(只有

50%

),觉得工作并不是很有乐趣(满意度

37.5%),同时,数学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也有待提高(满意度

50%)。品德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也有待提高(目前数据为

75%),职业成就感也有待提高(满意度只有

62.%),认为工作有乐趣的符合度也仅有

62.5%

。英语教师的职业认同度很高(达到

100%),认为工作中很有乐趣(认同度

100%),但是工作满意度相对较低(只有

66.7%)。这些数据既直观又准确地描述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或“职业成就感”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校长的感觉而已,从而帮助我们设计正确的校本研修项目。

我们根据调研数据分析,给学校提出了

7

点建议:

1.

建议引进比较优秀的青年男教师(主要是语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领域)。

2.

增强师生的自我成就感(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需提高(职业发展可能遇到了“高原现象”)设置教学改革创新奖,给优秀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每月一星”),

向学生、家长和社区展现教师风采。

3.

改善工作环境(增加工作的趣味性,尤为关注中年教师),开设一些师生共同参加的趣味活动(请学校后勤部门策划),增强中青年教师(

31

50

岁)的职业幸福感。

4.

加强教师职业规划(特别是小学高级教师),鼓励和帮助老师在专业职称和能力方面进一步提升,特别要强调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价值取向(要更多地以学生发展为工作动力来源)

5.

对教学改革创新给予更多的激励表彰

中老年(40岁以上)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发挥其引领作用(最符合“喜欢创新”)的9人。

语文课的创新有最大机会(55.6%);品德课的创新有较大机会(33.3%)

数学课的创新需要加强(一般的有5人,占62%)

二年级的创新需要加强(一般的有5人,占62%)

职业规划目标不明确的教师创新需要加强(占75%)

创新动力不足(认为在学校中的地位一般,100%)有5人在教学上喜欢改革创新。小学高级教师要加强。

6.

同伴互动互助应加强

特别是在业务活动中,应增强互动和协同性,比如同课异构、教研小课题的合作团队建设等。

7.

个案关注

有一位年轻的数学(1

年级)

+

英语(3

年级)+

班主任老师,

应该可以成为重点培养的年轻教师对象(小学二级教师)。

这些建议从内容、策略、方式方法及校本资源等方面为校长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使学校在设计教师专业成长规划时有了可靠的依据,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更有针对性,因而实效性也更大。可见,教师在学校里不是自然而然就成为校本研修的主体,只有发现和自我发现教师自身的潜能和需求,才能挖掘出教师群体的主体性,让教师成为校本研修真正的主人。

(三)、推进者

校长是身兼多任,既要决策又要设计,还要督促执行,最重要的还要做到身体力行。例如:让教师接受培训,校长首先要接受培训;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校长也应该反思自己的工作,同时校长还要考虑校本研修中制定的各种决策能不能不能贯彻到底。学校不像政府机关那样,有办公室、督导室来督导工作的落实情况,而需要校长亲自去逐一落实。

老师在研修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一方面可以请教专家,一方面校长本身也应该承担一些咨询工作。如: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咨询;对某一问题需要寻求的知识和资源等;总之,校长要站得高远,要为老师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四)、合作者。校本研修所面临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校长应该摆在一个合作的姿态上,而不应该是居高临下,应该与老师合作,一同解决研修中的问题。

如:怎样落实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教学的“五环节的问题”:

备课——新课程要求要求要做到二次课程开发;

上课——要求要动态生成;

听课——要揣摩透彻。

说课——要做到反思研究;

评课——要做到批评分析。

又比如说,研究“五环节教学法”问题,即:是指由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巩固拓展、目标总结

(五)评价者

1、利用政策激励,构建评价机制;

2、对老师的研修方案、活动设计、过程质量的评价;

3、研修活动对学校发展、对学生发展的评价

二、我县“校本研修”的动态分析

校本研修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工作极其重要,而我们校长的角色在此项工作中又是那么重要和特殊,那么,近几年来,就我们桃源县“培训动态”看,又是怎么样的呢?(这里我重点谈“校本培训”的调研情况)

近两年来,我们全县各乡镇,各中小学在“校本培训”方面作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也积累了许多经验,特别是呈现出了具有个性化、体现地方特色的培训经验。如:我们的文昌中学、漳江中学、漳江小学、我们进修学校本部的实验学校、桃源七中、漆河镇中学、桃源十

中、陬市、三阳、佘家坪、九溪、枫树、凌津滩、木塘垸等单位都做得很不错,他们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值得全县各学校学习。而我今天是少讲成绩,其目的就是想与大家一起共同来认识“校本培训”方面的不足,共同来研讨“校本培训”的有效方法。201&——201*年,我们进修学校组织了几次大型的调研活动,201*年4月我们进校分成了8个小组,有38位领导与老师参与了调研,通过听、看、访等基本方法,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并对各小组情况进行了综合,我们认为目前桃源县中小学的“校本培训”还存在着“五有五缺乏”的问题:

(一)、有位置但缺乏领导的深入。“校本培训”作为教育改革一大亮点,作为当今教师成长的一大途径,全县中小学已经把它摆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位置,这也是值得我们可喜的一面;但我们也知道,校本培训属于学校自主性的活动,因此,中小学校长自然成为了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因而校长对校本培训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校本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客观的讲,我们当校长的,学校工作是千头万绪的,我本人也曾有过多年的体会;因此,要想我们这些校长要去坐下身来,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开展好本单位的校本培训,恐怕也不是那么件容易的事,现在更多的做法是,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育专干,拿计划、列方案,拟活动,然后给校长汇报方案,校长审阅所拟方案,再依据计划组织实施;也有的地方是校长给分管人员封权“这项工作就全权交给你了!”,结果出现的状况是怎样的呢?据我们调研得知:校长亲自参与,深入其中的单位,或者领导重视,有分工,

有检查的单位就做得好,而校长只做安排,督促少或者很少参与研究的单位做的明显要弱一些。我认为,从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否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校本培训,这样一来,我们的校长就应该在百忙之中,俯下身来,关注校本培训,设计设本培训,监管校本培训。

学校领导要做到深入,我认为要做到“四个一点”:理论知识懂一点;方法模式通一点;活动指导说一点;外地经验荐一点。

(二)、有内容但缺乏主题性、针对性。

我们说,校本培训有五种基本的类型:一是学校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培训;二是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训;三是区域民俗文化、历史遗产的培训;四是学科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五是优秀教学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训。

但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有的单位,有的学校提供的一个学期的校本培训数据非常齐全,按照“读书笔记、观课评课、论坛交流、教学案例、网络研修等项目”选择培训内容,每一个项目都有一定的数据印证,但是,能体现学校主题培训的系列培训活动的材料还不多,如:如何构建智慧课堂、打造幸福课堂的主题;有效教学的学科模式探讨主题;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校级学科带头人的主题培训等等数据反应得很少。

(三)、有形式但缺乏多样性、有效性。

校本培训的目的、形式、手段和内容是相互依赖的。任何培训内容要想得以实现并取得实效,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形式。而从现

阶段我县的校本培训的形式与手段来看,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还是以集中性的“讲座”、“业务专题学习”,或者是经验交流之类的居多,而进行“专题研讨”“主题论坛”“教学沙龙”以及“课题研究”“案例研讨”等形式还不是很多。相当一部分学校把“校本培训”与“政治学习”、“参加会议”、“外去学习”、“优课展示”、“学生训练”完全等同起来,因而失去了它的有效性。

(四)、有成效但缺乏评估、管理。

从目前我们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的情况来看,成效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在调研中,有代表性的查看了各单位集体留存的数据和教师个人参与培训的过程资料,我们认为有相当一部分学校能够从资料中就可以让我们看到培训成效,比如:凌津滩中学、佘家坪中学、陬市镇中学、寺坪中学、杨漆桥中学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对老师每年的校本培训24分的考评拿不出考评依据,教师过程性的学习资料也寥寥无几。这样,学分登记工作就成了假像;这也充分暴露了校本培训缺乏完善的评估、监督机制。

(五)、有资料但缺乏系统归档。

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单位此项工作究竟由谁主抓明确不清,导致工作相互推诿,各凑各的材料,缺乏一个整体;有的单位教师业务档案建设内容不够充实,特别是没有反映出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资料。在这方面,我们发现凌津滩、佘家坪中学是做的最好的。他们不仅有文本资料,而且有相关的电子档案。

三、开展“校本研修”的实施建议

1、重视“校本研修”的需求分析

作为校长,应洞察校本研修的发展趋势,研修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研究、培训、自修;

我们现在主要从研究和培训的角度来看一看校本研修的发展趋势。关于需求分析的问题,已经在校长角色的“设计者”中讲到了。

如:我们学校改革发展需要教职员工提升哪些方面的素质、技能、方法和能力?那么我们的校本培训就应该设计这些方面的任务和目标。

2、完善“校本研训”资源建设。

校本研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资源和条件支撑和推进,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资源:

--

阅读资源:研修要有问题,同时要进行问题思考和问题解决,这都离不开教师的阅读。不读书,研修者可能就是“井底之蛙”,在问题解决中也会苦思冥想而不得法。所以,校本研修,不是校长一句话:你们去研究吧。首先要有充足的参考资料:印刷的书刊和数码书刊网络文献。学校应建立校本研修知识库,每个老师都应贡献自己在研修过程中获得的文献资料。

--

技术资源:现代教学技术和教研工具是开展校本研修必不可少的资源,包括信息技术手段和调研统计工具,特别是简易的问卷和问题分析的科学方法。

--

专家资源:除了高等学校的教授,我们容易获得的专家资源是教研员和特级教师。要提高校本研修水平,专家资源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我更主张学校建立自己的校本名师库,充分利用校本专家资源,带动和提升校本研修。

3、创新“校本研修”的方法与模式。

目前,湖南省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一些骨干老师主持了《湖南省中小学校本研修行动指南》一书的编写,全书把校本研修分为35个专题。

个人自修式:教师个人独立研修,这是校本研修的基础,每个老师都应有适合自己的读书和教研计划,都应承担与自己的教学实践、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研修任务或项目。要把日常的“备课”提高到研修的层次上,尽可能多地增加研究含量。

团队研修式

:通常是教研组的集体行动,针对日常的课堂教学或教学问题开展研修(具体内涵在另一讲中,这里不赘述。)但再次强调,这是校本研修的主体方式,是培养教师团队精神、团队攻关能力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这里结合我们调研的情况,我们认为桃源在以下几方面做的较为出色:

1.专题研讨模式。专题研讨我这里又分为专题讲授和专题论坛两个方面。

①专题讲授:这一模式就是指学校根据需要选择教师关心的主题作为培训的中心内容,围绕主题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聘请专家举行专题讲座或组织本校力量进行专题辅导,使教师对这一专题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组织研究性讨论,结合实际进一步理解

和掌握,明确如何应用。再进入实践、这种方法也可结合教研或科研课题进行。

②专题论坛:围绕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主题。然后组织老师们进行研讨。

灯片:。

这一模式的操作流程如下:(灯片)

(1)受训者感知外界现成的理论、经验、做法;

(2)在认同的基础上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3)依据现有理论经验诊断个人的教育教学现状;

(4)在反思的基础上,分析发现问题并究其原因;

(5)根据对问题的分析,借鉴理论和经验、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并实施;

(6)对方案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7)依据分析评价,形成新一轮行为改善的方案,进入下一循环。

2、师徒结对、帮联共进模式。

师徒的含义我想就是:师傅与徒弟的关系;在我们教师中的关系看,就是有经验的与经验少的老师结为学习对子;老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学习对子;这种模式特别适用新教师。

灯片:——兴隆街借助网络结对学习;双溪口

结对体会。

3.研修反思模式,研修反思包括(基本环节

灯片)“集体备课一示范观摩

(公开上课、公开说课、公开评课)一撰写教学反思总结”等环节。即每位教师结合任教学科,按照课改要求,每学期上一次研

修课。通过研修课教学,进行行动研究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逐步适应课改要求。研修反思课不同于观摩课、考评课,它旨在通过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借助教师群体的力量,进行群体性的教学反思,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上好体现课改精神的课。采取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操作程序是:(灯片)

(1)教师在参加研修反思时,首先必须结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针对自身实际,制订研修反思计划,确立明确的研修反思目标。研修反思目标既要有短期目的,又要有长远规划,研修的方法措施要具体。

(2)在“集体备课”环节中,教师除在领会课改精神前提下,深入钻研教材,制订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外。还要充分借助本校业务指导组和其它同行的力量,共同备好研修反思课。经校业务指导组确认后、撰写研修反思课教案。交业务指导组组长审核。

(3)示范一观摩,即观摩别人的教育教学活动,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要通过一定的培训学习。使教师掌握观摩学习的方法,并要结合观摩学习听得进行应用“公开上课”要求研修反思课教师面向业务指导组和校内同科教师进行研修反思课的课堂教学。听课人员中除本校业务指导人员外,至少要有一名外校业务指导人员参加。同时业务指导人员必须填好听课记录。“公开说课”即研修反思课教师向业务指导人员及同行解说所上的这节研修反思课。说课可在课前,也可在课后,说课内容要详细记录“公开评课”要求业务指导人员及听课教师本着友善的态度,以帮助教师成长为目的,诚恳地指出研修反思课教学中听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业务指导组人员要将研修反思课教学中“好的方面”、“存在不足”以及“改进意见”填写在听课记录表上校业务指导组要综合公开评课的意见,形成一个完整的评阶意见,填写在听课记录表上,该份记录至少须由一名外校业务指导人员签名。教师通过学习,举行教学公开课,将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法的理解贯彻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实践达到运用新标准,新教法的目的,并通过相互观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对新标准、新教材、新教法的进一步理解和适应。

(4)“撰写教学反思总结”要求研修反思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和评课情况对本节研修课进行教学反思,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评课建议,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并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再进行实践。教学反思总结须认真记录填写,通过讨自己的教学重新进行思考分析,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技能,并写好反思笔记或教后感。学员之间通过反思笔记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不断总结经验,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

4.合作研究模式。(灯片)

主要类型有校内教师群体合作研究式、校际合作研究式和城乡合作研究式等。

(1)校内教师群体合作式。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按学科或课题形成四至五个合作研究组,发挥每个人的智慧,挖掘每个人的潜能,提供思想碰撞、合作研究的机会进行同伴指导(“同伴指导,是一种育效促进教师教育,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校本培训模式”),

促进教师提升教育理念如:集体备课等。

(2)校际合作研究式。由若干所学校组成的有目的、有汁划开展教师培训的松散联合体,是介于培训基地与学校自培之间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学区内学校的培训资源比势,解决校本培训师资不足的问题,也可克服校本培训中“近亲繁殖”的弊端,满足参训者自我发展的需要。如:漆河中心小学与常德育英小学合作交流等;

(3)城乡合作研究式。选派城镇教师送教下乡,农村教师进城学习,使城乡教师在课堂教学技能上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同时由教育局教研室牵头,组织先进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子,两校教师定期学习交流,选派优秀教师赴薄弱学校示范教学和介绍经验,有效地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近两年来我县积极推进构建“城乡互动,资源共享”的校本研训模式。去年以来,茶庵铺中心小学、三阳镇中心小学、漆河镇中心小学、龙潭镇中心小学等均与我们实验小学坚持教育教学交流互动,改往日简单的“送课送教”为师生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城乡互动”研训模式。各乡镇中小学采用“学校牵手、教师联动”活动,先由中学分批确定村完小和中心小学组成牵手学校,确定好联动教师和年级,在确定好联动教师后,村完小联动教师定期到中心小学和联动教师跟班学习,再由中心小学联动教师到相对应学校跟班指导学习,最后联动教师和牵手学校行政领导在中心小学进行相应的交流和研讨。

每次活动周联动教师四人,分为两组,在教师联动交流中,两个

牵手学校行政领导必须到相对应的牵手学校现场办公和研讨一天。活动滚动互动,持续发展,力争使教师多人参与。通过城与乡、校与校、组与组之间的互动,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风采,提高我县教师的教学能力,带动城乡教学研究,促进城乡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努力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4)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式。派出部分大学教师到中学做指导教师,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如:西安镇近几年来就有好几批大学生来学校传授教法等。

5.案例研讨模式。该模式是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进行描述,引导教师对这些情境进行讨论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把培训放在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即以教育教学中某一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得失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与发展的对策,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其操作程序如下:

(1)参训者描述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事件;(灯片)

(2)受训者对案例进行分析;

(3)在小组中讨论案例,提供问题解决的多种对策;

(4)小组主持人概括、总结、引导;

(5)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一种或几种)。

6、课题带动模式。

本次我们的调研中也发现了有不少学校的课题研究做得好,而且做到了研究的内容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灯片:课题研究图片)

那么,如何用课题研究的策略来带动我们的“校本培训”?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向各位校长、主任介绍近期我们教师进修学校向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申报的关于“校本培训”的专项课题。(灯片展示课题构想)

课题名称:《农村中小学三、四式校本培训实践研究》

课题基本设想:

根据课题设想,我们把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分成三种类型或称为三个块面的学校,即:“城镇中小学”、“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乡镇村、完小”;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特点,我们构想了适合于同类学校的校本培训的四种主要的培训模式。

基本模式构想:

(一)、“城镇中小学”校本培训主要运用模式:

1、网络自学模式

网络自学模式的基本架构是:“网络学习-----结果检验——专家指导”-

2、专题训练模式

专题训练模式的基本架构是:“专题确定——专题培训——总结运用。”

3、骨干示范模式

骨干示范模式的基本架构是:“示范——讲解——对话”。

4、课题研究模式

课题研究模式是以学校科研活动为载体,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实施校本培训。其基本架构是:“问题提出——资料收集——研究开展——结题回馈”。

(二)、“乡镇中学、中心小学”校本培训主要模式

1、自主学习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操作步骤是:“自查——定标——实践——总结”。

2.培训反思模式。

培训反思模式,培训反思的基本环节:“集体备课一示范观摩

(公开上课、公开说课、公开评课)一撰写教学反思总结”。

3.专题讲授模式。

专题讲授模式,基本操作步骤是:“选聘专家——确定主题——理论传授———经验诊断——修正完善”。

4.合作研究模式。主要类型有校内教师群体合作研究式、校际合作研究式扣城乡合作研究式等。

(三)、乡镇村、完小校本培训主要模式

1

、“五步式

”联片集体备课模式

“五步式”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是:主辅(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专业引领——课案生成——个性设计与反思(二次备课)。

2、“结对互学交流”模式

这种模式的运用构架是:“结对联谊————示范教学————交流探讨————共同提高”

3、“菜单选点指导”模式

这一模式的基本构架是:“制定菜单———选择主题———自学思考———专家指导”

4、“观摩反思”模式

这一模式的基本构架是:“现场观摩——自我反思——对话交流——借鉴运用”。

专家引领式: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在专家引领下进行研修,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研修的效果如何,要看教师如何在专家引领下研修,一是不失自我:如果跟着专家走,离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远,则研修难有成效;如果能在专家帮助下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则研修将既有实效又有品位。二是重在方法:专家在课题研究中的思维方法和使用的研究方法,也应该很有启示,值得我们学习。三是贵在点拨:请专家指导,不是客套话,但不是要专家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研究如何读书,而是带着我们的问题和困惑去请教专家指点迷津,需要在我们思考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专家的点拨。

远程协同式:基于互联网平台而开展的共享式研修活动。最简单的形式是利用

QQ

群来进行,还有博客等。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一起关注和研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就我个人的认识,我们桃源县的“校本研修”工作尽管有些学校已经起步或者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基本上还是处于初级(起步)

阶段,所以我认为还需要在抓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再抓好“校本研修”工作。

4、强化“校本研修”的管理

“校本研修”涉及到的管理有很多方面,

如:.“校本研修的人文管理”、“

校本研修的制度管理”、“

.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

校本研修的计划管理”、“

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

校本研修的支持与服务”、“

校本研修的档案库建设”、“

校本研修的考核与评价”。这里重点对“过程管理”中的“流程管理”和“校本研修”档案库建设与管理做一点提示。

(1)、实施“校本研修”过程管理——流程管理

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校本培训遵循“分级管理,以校为主”的原则,实行“县、乡、校”三级管理。教育局主要负责对全县校本培训的宏观管理,出台相关政策,对各校本培训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教育局并在年终向全县通报督查考核结果。县教师进修学校对各校校本培训情况进行督查指导,负责对全县教师校本培训的学分进行登记。校本培训考核结果将与学校评先、办学水平评估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是学校组织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人事专干是学分认定和登记的直接责任人。县属中小学的校本培训由学校统一规划,以教导处、学科组或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实施;各乡镇的校本培训由中学、中心学校统一安排,分中学和小学组织实施。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少数或者部分学校“校本培训”开展得还不够经常,还缺少特色,,也还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致使管理人员相互推诿。我想,要想使校本培训做到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培训的特色,那就需要有规范的程序管理。有哪些管理流程?我认为从两大方面来加以明确:上级部门(教育局)对校本培训的有关管理要求;学校的流程管理;

学校实施的流程管理:(又分“部门职责管理“、”工作程序管理“两个方面)

A、“部门职责”流程管理:

1、校长室: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提出总体设想,构思总体思路,策划整体活动,设计评价体系;

2、教导处:具体设计学校、教师长期、短期培训计划;组织参与活动;实施动态管理,收集整理档案资料;主持评价工作;

组织业务学习与培训活动;提供业务技术支撑;总结、推广、应用培训经验,参与评价工作;

3、支部、工会:组织德育工作培训,班主任工作培训,师德培训;

4、教研组:具体落实学校培训计划,探究有效方法与模式;完成培训活动设计,积累培训经验、资料;

B、“培训工作”流程管理:

1、调查研究。(摸清状况、了解需求)

2、制定规划。(学校、个人;长期、短期)

3、建立制度。(链接:建立研训制度)

4、精选内容。《*县201*年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校本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专题

(2)教师专业知识专题

(3)教师技能培训专题

(4)新理论、新课标培训专题

(5)教育教学科研专题

(6)学校教研活动与高效课堂专题

(7)青年教师培养专题

(8)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5、培训实践。

6、研修反思。

7、成果积累。

8、量化考评。(链接:*评价方法)

9、资料归档。(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培训学分认定表)

(2)“校本研修”档案库建设与管理

学校可建立教师管理档案,包含如下信息:

--

教师基本信息:自然信息,教育信息,职务信息。

--

教师专业信息: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教师教学问题信息,教研过程信息。

--

教师研修绩效信息:教师研修项目信息,研修成果信息。

--

教师教学知识信息: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方法,学科教学案例,题库。

各位校长:

以上是我对校长与“校本培训”工作方面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事实上,在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县的“校本培训”已经逐渐提升到“校本研训”、“校本研修”“的水平;我们衷心地希望:全县个中小学在校本研修方面取得更新更大的成绩!

谢谢大家!

附:校长与校本研修研讨题:

1、你是如何理解“校本研修”的?

篇(10)

一、高度重视,校本研修不断完善

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让每一位教师得以生动持续的发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制定相关的制度、采取相关的措施、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使校本研修工作得以不断完善,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用发展观完善研修工作制度,建立合理激励机制

在我校的《兰州湾学校教师工作发展性评价》中明确指出:“鼓励教师自主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和特长”,从评价上为教师的自我成长提供了依据。制定了教师岗位责任制、聘任制、研修制度、奖惩制度等学校教师队伍管理的基本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不断修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激励教师主动学习、自主成长。

完善了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随着教师发展的需求,根据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特点,我们与教师共同商量,建立了一套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的、与学校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与教师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相适应的的校本研修制度,从而降低研修工作的重心,凸显教师的研修主体地位,变革和优化研修活动方式,切实保障研修工作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服务于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如,继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包括学历进修、在职进修、参观(利用暑期到关内参观学习)培训,并以制度的形式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给予时间、资金的保证和相应的奖励措施,为教师的自我发展奠定厚实的理论功底。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增加教师研修工作考核内容,各教研组加强平时教学岗位的工作检查、考核评价,并将结果纳入年终和学期考核奖励中。

我校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对教师的研修工作摸索出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具体的组织管理是:计划———实施———(教师业务学习、教研活动)———措施———(教研组定期活动、过程管理、交流)———总结。

2.制定符合学校特点的研修计划

以人为本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强调人的价值和人对组织的贡献。在研修工作中强调人文关怀,将研修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让教师认识到:通过研修,自己会有更好的发展,是帮助自己走向成功的途径。站在这样的出发点,教师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和调动起来,教师就会自觉地投入到研修活动中。

每学期我校都能根据全校的工作计划、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及教师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校本研修计划。同时,每学期的计划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在教师教育技能方面,我们组织了教师升级达标和学生集体舞(东北秧歌)校本研修等内容;在教师教育观念方面我们组织了“创先争优”“三培养”等活动;在教师师德修养方面,我们结合“六育人”工程、“校园文化建设”的系列活动和读书活动等,努力使教师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3.打造精良的教师团队

针对学校教师在学历、个性、风格上的不同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专业发展上的不同需求,我们建立满足教师需要的多层次学习、工作、研究模式,获得个人与团体的共同提高。

根据学校“六育人“工程计划和“创先争优”中的三培养活动,我校对教师的研修进行分层次的管理,针对新踏上工作岗位三年以内教师进行多给机会外出参加专项培训,对重点培养的骨干教师鼓励积极参加玛纳斯县教研室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如,我们成立了“一对一”培养,对工作三年以内的教师进行基本的工作规范、课程知识、各领域教学法的培训,每学期一个专题,分别由本校骨干教师担任组长。或聘请县教研员来校讲课。

二、为教师的自我成长搭建平台

在现代教育改革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主体参与对教育的重要意义,对教师培训也不例外。我校多年的经验表明,校本研修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为了突出教师在研修过程中的主体性,我校在研修活动过程中能够尽量克服单纯的我讲你听的简单做法,重视双方、多方的互动与实践。针对学校教师在学历、经历、阅历、教历背景方面的差异,在个性、智力、风格和教养上的不同,从而带来的专业发展上的不同需求,需要我们建立满足教师“自我成长”需要的多层次校本研修模式,为教师的自我成长搭建平台。

教育的重要规律在于“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多年来,我校的师资研修工作一直突出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不以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为主,也不以具体的方法、技能传授为主,而是致力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研修的主要内容有:校本培训———师德修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认识)、教师的观念更新(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前沿的信息、教育理论)、业务技能的提高(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基本功、方法、教师升级达标)、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要是我校的三风一训、校本课程)。

我校一直重视学习教育改革的前沿信息,从业务学习的内容安排,到科研课题的选择,再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都始终能够把握教育改革的前沿信息,使各项工作具有前瞻性。我校通过大量订阅专业杂志、业务学习等途径让教师了解新理论、新信息,学校电脑网络的普及,供教师查阅资料非常方便。教师的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有了不断创新与发展。

其他专业理论的学习、业务技能的培训,除了专门的业务学习之外,我们更多的是渗透在学校的各项教研、科研活动之中。我认为,只有坚持研修目标的整体性,才能使校本研修的工作朝着积极、全面的方向发展。

在现代教育改革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主体参与对教育的重要意义,对教师研修也不例外。因为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我们一直强调尊重孩子、引导孩子主动发展,但我们对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力的尊重有多少呢?如,观摩课前我们常常手把手地帮助教师备课,这无疑多多少少地对教师的发展造成障碍,我们总觉得教师转变观念有困难,其实,难就难在我们总在教给教师东西,而不是让教师自己思考。要培养开放式的、具有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教师,要用新的研修理念和方法,建立开放式的学习机制,为教师主动学习、互动学习、创造性的学习搭建平台,挖掘教师的潜力,提高教师的思考能力。经验表明,校本研修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我们通过组建各种研究小组打造一个共同成长的合作平台,让不同层次的老师在共同的研讨中互相取长补短,实现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的创生。

如,我们的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形式,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主体性,每位教师根据备课的内容和要求既承担着“主”任务,同时承担其他“副”任务,侧重点不同。在备课过程中,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同时可以提出问题、补充同事的发言。教师的主体意识被唤醒了,教师在相互碰撞中产生出智慧火花。

过去,我校的课题研究一般都以领导申报、组织,教师参与研究为主。我校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出发,鼓励教师自主申报课题。因此,目前我校有15位教师分别申报了州级课题。使课题研究的过程变成教师主体性、积极性发挥的过程,变成了教师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

三、研修的反思与实践、成果

我校在组织研修活动过程中,也有效地运用了“反思”,引导教师积极生动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主要表现在:

1.通过反思促进教育观念向教育行为转化

让教师经常观察分析自己或他人的教育行为,引导教师主动与教育观念对照,审视和评价自己所做出的教育行为及其效果。通过反思的手段来提高教师的自我“更新”水平,以促进教育观念不断向教育行为转化。

2.通过反思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我校的教科研课题研究经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边实践、边反思,不断调整计划及措施。每个课题都能定期开展活动,每次活动后,都能进行回顾、评析、总结,并找寻问题的对策,这种课题研究中的自我反思、共同反思的方法,成为培养教师队伍和保证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经验。

3.通过反思提高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篇(11)

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均是研修活动的主体,其中校长首当其冲,校长不仅是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又是校本研修工作的引导者和学习者,因而校长及其领导团队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因校制宜地健全完善校本研修规章制度,重点是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学校教研室工作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教师学习与反思制度、课堂教学研讨交流制度、成果评价与奖励制度等。同时落实好校长作为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制度,厘清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等机构在校本研修框架下的工作职责及其关系,形成完善的校本研修管理体系,健全推进校本研修工作的有效机制。制定旨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创办特色教育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并把各阶段的具体措施分解到各个相应机构,为全体教师的微观操作指明方向,创设空间,搭好平台。决不能把校本研修简单地异化成教师为晋升职称而应做的个人事情,致使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处于无政府状态而面目全非。这就需要学校把做好顶层设计与教师的努力结合起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出无愧于时代要求的贡献。

二、遵循校本研修实施途径与方式,增强研修实效性

开展校本研修工作,从学校实际出发,聚焦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攻关,这就要求校本研修实施过程要形成序列,追求实效。校本研修的实施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包括个体的反思和群体的反思,它要求教师根据课改要求,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分析和思考各自的教学行为,提出问题,研究对策,及时调整并改善教学行为。

(二)同伴互助

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教师本人与教学伙伴随时随地进行研讨、切磋。常采用的形式诸如相互听课、对话交流、网上交流、教学沙龙等,可达到信息共享、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校内合作

常见的校内合作形式包括理论学习、专题研讨、课题研究、集体备课磨课、课堂观察、同课异构、案例研究、教学观摩、说课评课等,通过集体智慧的凝聚与碰撞,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校际合作

每一所学校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吸收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点,特别是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更应加强校际间的研修活动,积极参与同其他学校的业务合作与研讨交流活动。

(五)专家引领

通过专家引领活动的开展,可以拓宽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渠道,给予不同领域和学科相应的专业指导。专家引领可采用学术报告、辅导讲座、教学专业咨询、教学现场指导等形式,其中教学现场指导是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方式。

三、明晰校本研修成果呈现形式,力促研修严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