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学校法制教育课大全11篇

时间:2022-09-08 00:10:3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校法制教育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学校法制教育课

篇(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近年来,青少年参与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案件频繁发生,并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和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最好办法,因此,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一、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从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来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的栋梁,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青少年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然而,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由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特别是出于青春波动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既是建设完善法制社会的需要,更是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

(二)从目前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来看,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特别是懂法、守法的公民,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要求、历史的趋势。但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法制教育往往形成虚设,学校的法制教育被严重削弱,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长期落后,带来的严重后果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扼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趋势,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从青少年本身因素来看,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和思想的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好感情用事,缺乏辨别思维能力,在遇到一些挫折的时候,容易产生极端思想,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形成长期有效的学生法制教育机制,才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有效地预防、减少、遏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

二、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法制教育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最有效途径。然而为什么在大力加强法制教育的同时,“问题”青少年反而多了,青少年犯罪呈大幅上升趋势, 而且犯罪性质、犯罪手段也愈来愈严重,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社会变革的原因固然有之,但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多年来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流于形式。学校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目前的教育模式并未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并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没有硬任务、硬指标,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使学生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二)教育队伍缺乏经验。目前绝大多数设立法制课的学校基本没有专职的法制课老师,多数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法制教育培训,也很少接触过法律书籍,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没有多少积极性可言。

(三)教育主体缺少合力。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发展时期,自控能力很差,从众心理突出,没有一个法律意识的观念,随时都有可能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需要全方位、全时空的教育和引导。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学校存在依赖思想,总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不会有问题,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缺少了应有的关注,而学校又与家长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放学后不再受学校的管理范围,使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无法起到约束作用。

三、加强法制教育的措施

面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现存问题,改进法制教育工作,已成为教师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一)学校要抓好法制课的师资培训。法制教育是对青少年学生集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复合教育。因此,法制教育的教师,必须是要经过专业系统的法律专业培训。在当前法制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可举办法制教育课教师培训班,以提升中学法制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教师要改进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法制教育课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迎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尽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深刻的法制教育。

(三)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的法制教育不应局限于校内,应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要适当地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比如组织法制专题讲座、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让他们不仅仅用头脑记忆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在各种活动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并内化为守法、护法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玲,王戈. 当前在校未成年人法制教 育的现状与展望.

[2]张玫.大连市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现 状及思考.

篇(2)

美术课是幼师的重要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审美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不可缺少的环节。美术课是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幼师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幼师学校法制教育普遍存在教学枯燥、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差较大、缺乏生活实效性等问题,导致学生在法制教育课堂中被动地接受,难以达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目的。如今,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利于学生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展视野和思维,利于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

一、幼师美术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

把法制教育渗透在幼儿师范学校的美术学科中,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中。在备课和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将其作为研究项目。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教师要根据美术学科的教材和特点,在美术教学中把握好尺度,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渗透。

另外,美术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还必须富有情感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动以真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遵循思想教育的规律,找准渗透点,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幼师美术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教师要想在美术课中渗透法制教育,就要注意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美术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根据幼师美术课程的分类特点,笔者归纳出了几种幼师美术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一)美术审美与法制教育的渗透

在幼师美术课程中,审美教育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通过学习美术课程,特别是美术欣赏课程可以增加自身的审美素养,提高自身的审美观,还可以不断积累和升华自己对美的体验。如今,人们往往因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美术教育因为它的课程特点,使它成为培养学生真、善、美等基本素养的重要渠道。例如:在一次美术欣赏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现存艺术作品的历史及加强学生的爱国热情,笔者特意给学生播放了大型纪录片《故宫书画》。在这一纪录片中,学生不仅欣赏了我国最经典的几幅绘画作品,还了解了它们背后真实的历史故事,当他们知道溥仪和溥杰曾经悄悄地将故宫珍藏的书画偷运出宫变卖时,学生产生了深深的厌恶和谴责之情。他们知道,因为当时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才导致这些文物的流失、损坏。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文物的珍贵,感受到今天民主法制社会的来之不易,从而产生了浓厚的爱国热情。

篇(3)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场所。课堂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全。在教育方针中,也明确的规定:“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关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明天的希望。作为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尤其在教会他们做人方面,更为关键。也正因为如此,我省将法制教育纳入课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从小让孩子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如何让孩子既掌握好学科知识,又真正地理解法律?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更是一种挑战。特别是在边远山区的农村孩子,由于知识面窄,视野狭小,意识淡薄,要在课堂中都能真正获得相应的法制教育,教师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而在所有学科中,数学课堂无疑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因为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其它学科中的法律知识、法制教育都必须依托语言来表述。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地渗透法制教育呢?我个人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适时、适机地渗透

所谓适时、适机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抓准时间、抓住机会。只有抓住时间和机会,才会让你所要渗透的法律知识和学科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也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理解和运用这些法律知识。反之,就会使学生变得模糊,甚至也会让教师变得毫无头绪。

我听过一节数学优质课,一位老师在上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练十一第2题时,是这样上的:同学们,请看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什么动物?同学们回答说:“第一幅图是非洲大象,第二幅图是长颈鹿,第三幅是非洲鸵鸟。”它们都是野生动物,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接着就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章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他讲完,所有学生都一脸茫然,不知所措。课后的评课环节,他就讲到,学生似乎什么都没听懂,自己在渗透法制教育时也比较僵硬,甚至是强加进去的,毫无头绪。很显然,这位老师就是没有抓住时间和机会,才会有这样大的反差。其实这节课,我们可以这样来处理:先结合教材中的情境图,使学生知道图中的几种动物都是野生动物,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再向学生出示目前全世界关于大象、长颈鹿、和鸵鸟的数量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知道哪些野生动物还在减少,最后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的相关法律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在获得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关的法律知识,还加深了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适度、适量地渗透

所谓的适度、适量指的是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渗透。同时在课堂中用于渗透法制教育的时间不能过长,能把基本的法律知识渗透好即可。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等不同,因此同样的法律知识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理解上也就产生了差异。如: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中,需要涉及的法律知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直接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或者将这两部法律读给学生听,学生由于理解上的困难,就不会获得真正意思上接受。但如果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告诉他们每周为什么要升旗,为什么不能乱图乱画国旗,为什么不能让国旗落地等。他们就会明白国旗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进而自觉去遵守这两部法律了。同时,在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要把握好“数学味”。要明白法制教育只是本堂课的一个补充,而不是主角,不能因为要渗透法制教育就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律课。要把握好时间,不要过长。

三、适地、适情地渗透

所谓的适地、适情指的是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时要利用好本地有用的资源,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中加以渗透和引导,切记所列举的事例或事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

地处于威宁县草海边,在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时,如果列举老虎、熊猫等,学生就可能一知半解。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不能去猎打、捕杀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黑颈鹤,也不能去捕杀其它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如野鸡等)。因为这些是他们经常都看到的,便于接受。在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时,可以引导他们去了解草海的过去,再实地去看看草海的现状,无形中就会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自觉为家乡的环境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四、适景、适事地渗透

所谓的适景、适事指的是教师可以在现实生活中,针对现实生活出现的具体事例,并结合数学课文篇目所涉及到的法律知识有针对性的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有心的老师,就会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去引导学生自觉去遵守法律法规,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如:遇上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就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今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为的是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走得更稳当,不至于被社会上那些不法分子所利用,也不至于为了眼前利益而失去自我。所以我们只有不断的努力探索,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提高,才能真正地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法制教育,才不至于让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变成一种形式、一种摆设。

参考文献:

[1]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小学分册/贵州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组编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1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篇(4)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315-0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而就必须通过全民普法的深入推进,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强化法治教育从娃娃开始抓,从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推进,只有从源头抓起,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除了要加强上好法制课外,在学科教育中对儿童渗透法制教育,既是时代的需要和要求,也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普法途径。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机地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呢?我认为教师应重视以下几点:

一、小学教师首先应具备法律素质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重任主要是各学科教师。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大部分老师对法律知识知之不多,自身的法律知识比较欠缺。教师自己对法律知识一知半解,又怎么向学生讲法?更不要说在课堂中适时、灵活地渗透教材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了。在教学中即使是遇到了渗透点,渗透的法律知识只能是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讲授,缺乏案列教学的有趣性和课堂的灵活性,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因而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所以,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大有必要,只有教师知法懂法,才能自觉的向学生讲法。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因此,要求教师首先要加强学习法制知识,解决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平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素养。还要舍得花时间、精力准备拟渗透的法制内容,认真研究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率,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有效教学真正实现学生学科知识素养和法制素养的双提升,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二、准确把握各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内在关系

在小学学科教学中一定要明确学科知识的传授与法制教育的关系。我认为学科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要保证各学科知识的学习任务必须完成,切不可把法制教育当成一堂课来讲,更不能因为法律涉及范围广而讲起来没完没了。如果我们把学科课上成了法制课,那就谈不上在学科课渗透法制教育了。法制教育只是渗透,是点缀。在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课堂中,以学科知识的传授为主,其他的如:法制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等等都是辅助。在课堂中可以有法制教育,也可以无法制教育,教师应该明确关系,适时灵活地安排。

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要贯彻有趣性原则

“有趣”的关键是“激趣” 。如巧设游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好奇心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是诱发他们不断观察、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动因。而这一切都是在兴趣的驱使下产生的,所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要做到知识性和兴趣性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法制渗透的感知、理解、探索而获得成功,进而产生满足感,不断激发他们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在学科教学中,借助情景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通过有趣的法制渗透,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守法、怎样守法,什么叫犯罪、如何预防犯罪等。从而理解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常识。例如,我在数学课堂中,在进行口算抢答游戏时常常出现个别同学站起来回答,或出现故意提前抢答等现象,使游戏无法进行时。针对这些现象,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我们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如果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遵守法律,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不能安宁,人民就不能安居乐业。所以同学们要从小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符合社会的要求。通过这样创设情境适时渗透,培养学生法制意识。

篇(5)

1.在情境中进行。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聋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聋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聋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2.在案例中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聋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教学思品课《维护公共秩序》这一课时,便可以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聋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向聋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偷了一辆自行车想要低价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辆自行车,你是买还是不买?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说:“便宜东西干嘛不买?!”有的说:“偷来的东西不能买,买了就是帮助小偷销赃。”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教师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他们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因为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行为,直接帮助了犯罪分子逃脱罪责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扰了司法机关查处赃物,给社会带来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纷纷表示不能贪图便宜购买赃物,而且表示如果发现别人有销赃的行为要举报到有关部门。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聋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3.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进行。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聋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数学学科统计初步的学习中,要求聋生要有一个知识面,而聋生在书上接触内容较窄,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法律知识方面的信息,如空气污染情况、噪音情况、青少年犯罪率、湖北省人口出生率等,然后让聋生制成一张张统计表,使聋生既掌握绘制统计表的方法,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如五年级教学“折线统计图”,教师可以设计“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监测结果统计情况”的题型,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渗透。在教完例题后适时讲到本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气味让人头晕欲呕,长江水越来越混浊、快要变成第二条黄河等,并告诉聋生,这些都是由于人们破坏环境所造成的,使聋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由此既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又和法制教学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在课堂小结中进行。结课点睛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方法。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聋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聋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聋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二、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学科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简单化、牵强化的形式主义。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找准“切入点”。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法制教育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切入点”。聋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聋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找准切入点,法制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篇(6)

1.游戏法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做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游戏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巧妙地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忘我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口语。例如:在教六年级下册lesson 8“In the library.”(认路)这一单元时,运用类似游戏活动这一教学形式,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同学们,下面我们做一个过关游戏,这里有几只气球,其中几只里面都有一幅问路的图片,点中球者必须用对话形式完成图片中有关问路及指路的对话内容,答对有奖!只有一只球内没有图片,谁点到它,直接过关。”屏幕上出现几只五颜六色跳动的气球,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课堂顿时沸腾起来,不少学生希望的不是点中幸运球,而是希望点中图片球,因为他们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即兴表达机会。这样的课堂游戏,可以促进师生互动,同时在游戏中,学生会大胆地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对话,促进英语口语教学的进展。

2.模仿法

模仿是我们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英语口语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课文范例进行创造性的情境模仿对话。例如在进行lesson 11“I love animals!”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口语交际对话的句型,然后要求学生模仿这样的句型,根据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小组口语交流活动。这样的课堂口语交际模仿法,因为有课文学习及理解作为基础,降低了口语交际的难度,防止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出现,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教学能力。

3.猜谜法

猜谜活动应用范围广泛,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利用猜谜活动开展有效学习。在口语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一些猜谜活动,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其积极操练学习内容。

4.讨论法

学习完某教学内容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就他们关心或感兴趣的内容开展讨论、分享,或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结论。讨论前,老师设定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以便让讨论始终围绕要操练的内容和目标进行,避免学生离开目标而闲聊。

二、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课外教学途径

1.丰富学生的课外口语练习活动

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拓展,因此,课外教学也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发展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诵模仿大赛、猜谜语、唱英文歌、英文文艺表演、识记单词竞赛、根据情节讲故事接龙和组织英语角,等等。这些课外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听说能力,减少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畏难心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英语口语学习,利用英文歌曲来激发学生兴趣,一边唱一边做动作,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卡通电影等,这些课外教学活动都是提高初中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这些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较好地集中注意力,较快适应老师的教学。

2.坚持校内口语评估

口语测试是保障口语训练效果的一个有效措施,能引起学生对英语口语足够的重视,还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口语训练成果。因此,教师要坚持在日常教学中做好非正式评估,在期中、期末和毕业考中做好正式评估。只有教学,没有评估,这样的教学是不完整的;只有教学,没有围绕学习目标的全面评估,这样的教学也是不完整的,进行口语测试时可以采用这样几种形式:

(1)听口令作出反应,目的是测试听力理解能力;

(2)朗读短文或表演对话,督促学生课外朗读,训练良好的语音和语调,形成语感;

(3)情景反应,提供一个较为简单的情景,要求学生使用日常用语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活用课文对话中学过的有用材料;

(4)看图说话:即检测学生识别、组织和口头表达信息的能力;

(5)复述故事或课文,考查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和重新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

篇(7)

近年来,随着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接受职业学校的教育,以学得一技之长,更好的立足社会。在这其中,很多学生初中毕业后就来到了职校。职业学校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主动学习英语的时间通常较少,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学校的培养目标呢?首先,这就需要再次明确职业学校英语学习的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还要使学生得到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初步训练,为学生步人社会和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好基础。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多年,现就几个方面探讨其教学方法。

一、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职校学生英语语法的掌握不成系统,学生学英语时把精力主要放在学记单词上.以至于说和写方面出现了很多错误。在英语学习中,夯实语法知识非常重要,这就好比盖楼,单词只是砖石、水泥等建筑材料,而语法则是建筑的框架结构,只有把建筑材料按框架结构设计去应用,才能盖成高楼大厦。笔者在英语教学中,比较重视语法教学,有一些肤浅的体会愿与同仁们一起分享。

1.非语法课教学中渗透新语法知识

在非语法课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渗透近期要讲的语法知识。比如学单词时所举的例句中可含有新语法知识,学短文时简单涉及一下含有新语法知识的,这样,学生可以对将要学习的语法知识先“混个眼熟”。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教师不要强调语法知识的应用,不要让学生存在学语法的感觉,而应把学生的注意力还锁定在语义上。如“He is a person that you can rely on.”翻译为:他是一个你可以信赖的人。这类句子只让学生看懂意思即可,不必在语法上深究。

2.淡理论,重应用

讲授语法课时,我所用的教学语言力求简明易懂,理论解释不超过10分钟,而且语速稍慢,目光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如讲解句子“The pen that he bought yesterday cost him 15 yuan”时,我说:我不知道which pen花了他15元钱,怎么办呢?大家用个定语从句吧!于是顺势向学生指定语从句的位置和作用,再用五道练习题加以巩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3.联系旧知识,寻找切入点

例如:The finger I put into my mouth is not the one that I had dippedi nto the cup.译为:我放人嘴里的手指不是我曾在杯中浸过的。此句中的语法知识可联系初中学过的旧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学生更易于理解。

4.控制进度

边讲边练,练习形式多样。学生学语法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透和掌握住的,尤其我们职校的学生。鉴于此,我讲授每一个语法知识时,都不急于求成,而是像讲评书一样,分章回,边讲边练。练习的形式也很多样,有时找学生板演,有时让同桌间互换答案找错误,练习的题型有填空、改错、转换练习等。当然,教学计划应按时且保质完成。语法教学虽拉长了“战线”,但不等于教学中磨磨蹭蹭,控制语法教学的进度为的是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

5.突破难点

击碎语法学习中的拦路顽石。有些语法知识应用时,总存在着一些易混易错的语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集中一个时间打好“攻坚战”,及时处理好难点知识。

6.及时进行巩固检测

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适当适量的检测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在课前或课后用投影、小测验卷、学生上台前板演等形式进行小测验,时间以五分钟为宜,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多用鼓励的语言进行总结,不要给学生过重的压力。教师也不要期望值过高,尤其对职校的学生,这些学生是在不断出错、反复纠错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知识的,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在平日的教学中,我给学生们强调英语学习是集体的学习,而不是个体的学习;是兴趣的学习,而不是生硬古板的学习。我一再强调英语学习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运用,英语是一种交流的语言,我让同学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或者自修课的时间我组织各小组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成果,倡导大家积极发言,当然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用英语进行表达,随意发言,随时补充。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我给几个提示,如:I ofen quarrel with my parents . I’m unhappy with the teacher. I’m not doing well in my school subjects.或者,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Did you haveany problems in your life with your family ,frends or teacher?在讨论提问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讨论的问题答案列成清单,请学生交换所写的答案,互相交流意见,并修改可能碰到的语法及拼写错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各小组的成果汇报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比如,鼓励大家把平日里学习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用英语讲给大家听,唱英文歌曲,英文诗歌朗诵等等。通过学生之间的这种互动学习,不仅英语能力得到了提升,还增进了学生们之间的友谊,树立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

总之,作为职校英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必须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把知识讲清、讲透,讲得成系统,讲得不厌其烦,使我们职校的学生无论是对口升学到高一级职业院校深造,还是就业加入到社会的劳动大军,都能学有所用。方法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希望笔者的这点心得能给同行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篇(8)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他们既要有健康的体魄,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的头脑,还要有良好的法制观念,唯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中学生们的法制观念还很淡薄,不少人弄不清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守法与违法的界限,违法与犯罪的不同,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如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往往造成了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越过了道德底线,在一时冲动中触犯了法律,在糊里糊涂中受到了不法侵害。因此,在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侧重加强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而紧迫。

一、问题与表现

一是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各类中等学校是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法制教育也本应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中学教育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制约和教学大纲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与其他课程安排相比,法制教育课虽然有却明显太少,法制教育课在学校仍然不受重视,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是十分薄弱的一环。

二是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虽然近年来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法制教育课,但教学内容仅限于书本教材和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收到效果,也难怪大家重视不起来。

三是教学方式疏于规范。法制教育课时不统一,有机会就多安排一些课时,没有机会就少安排课时,没有像其他课目固定安排。教学内容不统一,没有专门的教材,对现有教材内容也是视情况任意删减,在教学任务、指标等方面缺乏刚性规定。教学方法尚未形成成熟模式,往往把实践性很强的法制教育课基本等同于一般思想政治课,照本宣科,死记硬背。

四是教师队伍失于专业。在中学开设法制教育课的历史还很短,现在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课老师都是其他专业课老师来临时兼任,没有本专业的任课教师,他们缺乏必要的法制理论知识,基本的法制实践经验,只能临时看书备课,现学现用,照本宣科,满足不了教学需要,应对不了学生提问,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认识与措施

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中学生法制教育。可以讲今天学校的中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主人翁,在中学开展法制教育,应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都应当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确保所有中学都能按照规定扎实开展法制教育;对中学生进行早期法制教育,也有利于他们从小树立基本法制观念,这对迅速提高全民法律素养,形成全社会良好法制环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们都应当积极支持、配合学校搞好这项工作;上好中学法制课,还可以培养出一批对法制感兴趣的中学生,与大学法学专业教育相衔接,有利于更多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社会输送人才。授课教师们应当认识到国家需要大量优秀法律人才,自己负有引导、培养、输送人才的崇高使命,学生们应当学会结合自己兴趣和国家需要把握未来,从小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人,有人生价值的人。

二要进一步丰富中学法制教育内容。应当尽快制定统一的中学法制教育专门教材,在教学大纲中增补相应的法制教育内容,使中学法制教育有章可循、有案可察;在确定中学法制教育内容中,既要体现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原则,又要体现个人基本权利、义务,既要有课堂学习内容,也要有社会实践内容,既要教基本原理,也要讲生动案例。

三要进一步探索中学法制教育新方式。法制教育当然要有法律基本原理讲解,书面教育、课堂学习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教学方式,这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学校教师们也都很有经验;法制教育内容的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知识,仅有闭门坐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安排一定量的法律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联系法院,让学生旁听开庭审理案件,联系公安机关,让学生参观监狱、看守所等,从而对学生们进行生动、直观法制教育;还可以聘请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来校做报告,安排学生上街参与普法活动,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理、讨论身边发生的法律事件,等等。使学生们广开思路、加深理解、扩展视野、培养兴趣。

篇(9)

[中图分类号]D916.7[文献标识码]A

很久以来,初中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中有关“法律常识”的内容时,普遍表现冷淡。针对该现象,我们对上海市某校初中二年级6 个班级的267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学生在对“学校的法制教育课或有关活动对你培养法律素质是否有帮助?”的题目做出回答时,选择“有帮助”的是161人,占总人数的60.3%;回答“帮助不大”的是106人,占总人数的39.7%。而学生在对“你对学校的法制教育形式是否满意?”的题目做出回答时,选择“单调、没劲”的是197人,占总人数的73.8%;回答“满意或较满意”的是70人,占总人数的26.2%。由此可见,多数学生对提高自己法律素质是重视的,而且对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程持肯定态度,但绝大多数学生对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现状都表示了不满。

学校法制教育不是一般的法制宣传,它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必须按照学校教育的特点将它设计成为合乎教育要求并服务于学校办学目标的学校教学课程。笔者认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优化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就是首先要让中小学的法制教育教材符合“循循善诱、循序渐进,能引人入胜、让学生豁然开朗”等这些学校课程的基本特征,使中小学生的“普法”工作彻底回归学校教育的本来面目,以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办学宗旨。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全面贯彻现代学校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使学校法制教育课程充分体现积极服务于学生可持续健康发展这一办学方向,始终围绕“源于学生生活、反映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引导学生生活”的要求,以确保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生活化的特色。为此,笔者想就法制教育“课程化”和“生活化”的设计谨此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要完善学校的法制教育,就必须对它进行课程化改造

对中小学法制教育进行课程化改造,就是要使法制教育课程全面体现“循循善诱、 循序渐进”的要求,通过启发来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懂得:“法治建设”是要造就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绝不能使学生从小就误认为“法治建设”是在制作一座束缚人们手脚的“大铁笼”;个人事业和前途只有在“法治”的社会里才能获得极大的发展,切不可让学生感到遵纪守法会妨碍个人的进步和成就;经常地给学生描述“法治”社会那和谐、生动的喜人景象,切忌拿令人敬畏的“强制措施”和“法网恢恢”来抵消学生对“法治”的好感;让孩子们更多地懂得在“法治”社会里无论“强者”或“弱者”都依法享有平等的权利,“强者”要拓展、扩张自己的权益绝不能以牺牲“弱者”的权益作为代价;国家法律对于公民来说,是用来维护自己基本权利最有效的工具,公民理应认真学习法律、掌握法律;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护法是现代公民最基本的素质;国家司法机关是解决社会各种矛盾、保障社会良好秩序的职能部门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我们在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就是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法治社会是理想的社会、法治经济是健康的经济、实现“法治”是我们国家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让学生渐渐地明白:社会一旦偏离了“法治”轨道、失去了“法治”的格局就会重演“人治”、“专制”、“集权”的悲剧,那就等于将人们又重新带回到过去野蛮、黑暗的“人间地狱”。我们在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就是要让孩子们从小就盼望着社会的各项活动都能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坚信“法治”、依靠“法治”,从而自觉地捍卫法律的尊严、积极地成为文明社会的守法公民。

当然,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理应和学校开设的其他学科一样,必须让学生在好奇、兴趣、了解、明白、掌握的过程中,通过强化对知识的消化功能来促进学生不断地学习,从而完成学校的育人使命。殊不知,长期以来我们的法制教育课程习惯于介绍触目惊心的违法犯罪案例,再辅以相应的法律法规条文(孩子难懂、更记不住),或者将一些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走向极端的个案作为警告孩子安分守己的“撒手锏”。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教育模式很容易使孩子们产生一种错觉:仿佛“法治”社会就是充斥着“公、检、法”加上“警察、警车、警棍”的令人生畏的“破案”、“抓人”、“审判”的内容。以至于一部分感到学习压力重、升学压力大的学生对学校法制教育渐渐地萌生了“惹不起,我总躲得起”的态度。长此以往,孩子们在无奈的学习中很可能会因为经常消化不了而造成其法律素质的“发育不良”。再加上现有学校法制教育任职教师本身业务水平的局限和参差不齐,到头来必然地就造成了眼下学校法制教育不尽如人意的局面。

笔者以为,孩子们之所以对我们学校法制教育现状不满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设计从一开始就违背了“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彻底改革这样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切实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认真审视我们的学校法制教育在搜集素材、安排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把一切不符合孩子学习特点和要求的成人化、简单化、陈式化、教条化的东西全部砍掉,将我们中小学“普法”工作拖回到教育的思路上来,以促进我们学生的法律素质获得明显的提升。

二、要完善学校的法制课程,就必须让它突显生活化的特点

事实上,目前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本大多是通过案例来告诉学生“杀人、放火、、投毒、绑架、盗窃、制造爆炸”等刑事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强调违法犯罪必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等,而真正作为整个法制体系根基的民主制度与原则却寥寥数语,有关公民个人权利的内容则更是一笔带过(脱离了绝大多数学生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空间的实际生活)。这难道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吗?难道这样的教育设计能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到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的学习中来吗?在笔者看来,学校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决定了学校教育内容到形式都必须关注学生生活、引导学生生活。作为学校法制教育课程,就是要切实地将法制教育化为学生成长的“力量源泉”,变学校法制教育传统的说教模式为培养现代社会公民人品的养成教育。

必须明白,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它既不应该表现为单纯地对学生进行法律专业知识的灌输和积累,也不应该仅仅是对学生法律专业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说白了,基础教育阶段根本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独当一面的法律素质。中小学所开设的法制教育课程充其量只能帮助学生对“法治”价值观的认同和信赖,树立“法治”信仰,进而在青少年的素质中生发一项文明人的品格――信法、学法、用法、护法。

篇(10)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德育课的地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因此,我国的中职学校要重视德育课的作用,将其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

1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

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必须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让学生进行思考,才能真正达到德育课的教学目的。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当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调查,了解学生的意向。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德育课中的教材内容实用性不强,没有针对性;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存在问题。

因此,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应当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反思,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并从多个方面对教学进行改革。第一,要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一定的修改,保证教材的实用性;第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第三,落实教育改革的力度,要从教师自身入手。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契合学生的思想,提高教材可靠性[1]。

2要以真实性为基础

德育课的教学内容要以真实性为基础,只有真实的理念,才能被学生接受。在课堂教学中,真实性分为两个方面:①客观性。在德育课中,教材中的定义、概念、原理等都应以科学为基础,反映的是事物的客观现象以及规律。不能建立在主观意识上,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②具体性。在德育课中,教材中的理论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其正确性和时间、地点、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德育课中的理论,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的,因此,要站在客观事实的角度进行教学,通过唯物辩证思想来分析教材中的问题。

在德育课中,“真”和“假”是相互对立的。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教材中的理论只是进行空洞的分析,使用一些流行的术语、笑话等,以及一些胡编乱造的故事来渲染课堂气氛,这些都是“假”的表现,难以起到德育课的教学作用。在教学中,应当以真实性为基础,在上课前做好备课工作,对教材中的内容有自己的见解,能够把握好教材,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教材中的理论。

3要创新教学模式

德育课教学应当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并对学生的错误理解进行纠正,加强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教学方式对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例如,有的教师注重课堂中的艺术性,对教材中较为抽象的定义阐述得深入浅出,对涉及的事物、人物等讲述得栩栩如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而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索然无味,学生对知识自然也难以接受。因此,教学的艺术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要将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时,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通过讨论、交流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4结语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对于这门课程不够重视。因此学校要改善观念,强调德育课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方法,切合实际,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教学基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较为抽象的理念。此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做好备课工作,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就业奠定基础。

篇(11)

小学生非常喜欢动态的信息。尤其是带有色彩的教学资源,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语文课程有很多教学资源能够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展示,从而能够实现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伴随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科学整合了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优化了教学方法,化解了教学难点,全面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深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只有科学选择教学手段,用全新的教学手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把学生带进美丽的语文殿堂。

比如,在进行《草原》的教学时,由于很多学生没有去过大草原,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从网络上下载的大草原的视频: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有奔腾的骏马,天空有自由飞翔的雄鹰。草地上时而蹦出一些可爱的小动物。远处还飘来优美动听的草原牧歌。那歌声、那歌词真叫人心旷神怡……这一幕幕美妙的场景,如诗如画,给人一种人在画中,身处人间仙境之感,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都想深刻了解眼前的大草原,并产生了一种前往草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冲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领略到了草原的无限风光,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视频的展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感恩自然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综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化难为简,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还很少,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对很多事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要是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科学整合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将抽象的语文信息直观化为动态的画面,并加以生动的音频解说,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进行《詹天佑》这篇课文的教学时,由于很多学生没有钻隧道的经历,更没有想过设计隧道有什么样的困难,且这节课专业知识较强,也很抽象,使得学生很难理解课文的意思,无法体验到隧道设计师们的艰辛与智慧。结合这些因素,教师可利用Flash视频课件形象生动展示“人”字形隧道的设计方案,播放设计方案的全过程,尤其是以动画的形式模拟施工方,可使学生直观理解“人”字形隧道的科学道理,深刻领会詹天佑的大智慧,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使教学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升华。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一大难点。很多学生感觉写作时有点无病,很难写出有创意的作文。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自我欣赏、自我感悟的素材,为学生提供专题性的范文,让学生反复阅读、感悟,再进行练笔,这样就能使学生做到下笔如有神。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刺激,通过富有震撼力的视频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比如,在一次习作训练中,我给学生设计的题目是“美丽的家乡”。这一题目是提前布置给学生的,我让学生在网上搜集相关“家乡美”的信息,并让学生通过网络阅读感悟“家乡美”这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学会赞叹“家乡美”的具体方法等。学生通过网络查询、自主阅读、交流讨论等方式掌握了描写要从细节入手等技巧。写作时,学生从小处着眼,由点滴事情写起,学会了总览全文。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如旅游景点、历史文物、家乡特产等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样可使学生的写作灵感迸发,创作热情高涨,并能收到很好的习作效果。

在学生习作完成之后,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进行成果交流。如教师可要求学生把自己写的文章的电子稿在班级主页上或者是班级博客里。这样,同学之间可以相互阅读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实现共同提高。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大大优化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不能代替全部的语文教学手段。我们教师应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合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