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秋天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9-23 19:09:3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秋天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秋天教案

篇(1)

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认真预习《秋天》文章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注释和加点字的读音等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3分钟: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领略了朱自清先生那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春天,感受了老舍先生那温晴的冬日,体验了梁衡先生那充满张力的夏季,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感悟秋天的气息。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走进作者

2、教师范读,学生完成下列工作:

A、字音挑错

B、用“/”画出每句诗的朗读节奏。

C、何其芳的《秋天》给我们描绘了那几幅画面?

3、导读提示上说这首诗写的是“乡村秋景图”,你们能从诗中找出作者都描绘了乡村秋天哪些特有的景物吗?

4、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刻画秋天,所有这些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5、品读探究:

A、为什么说只“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似的影子”,到底收起的是青鳊鱼还是乌桕叶?

B、诗的第二节“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是谁在游戏?为什么说是“游戏”?请你谈谈“游戏”写出了怎样的情景(“游戏”的可以是渔民,可以是小船,也可以说是秋天在和人和船在游戏。写出了渔民在秋天那种愉快悠闲的心情。)

C、“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是什么意思?课题不是《秋天》吗?这里为什么写夏天呢?(点出那是夏天特有的景物。而笛声的不知踪影,却暗含着秋天已经来临。)

D、“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一句中作者用了“梦寐”一词。作者用它要表达或者预示什么呢?(对美好秋天的期盼和丰收的喜悦的心情)

6、三幅画面能否打乱,为什么?(不能,因为它体现了人们在面对丰收时特有的心理和情感上的体验。)

7、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用何其芳的《秋天》中所描绘的乡村秋天特有的景物,按自己的喜好,写一写我们理解的秋天。

例如:夕阳落日的余辉洒向大地,也缓缓照在乡间的小路上,一个身体粗壮结实,着上半身的农家汉子,背着自己一天的劳动成果,走在小道上。夕阳的余辉照在他蜡黄的背上,把他的影子斜斜地映在地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乡间田野独特的泥土味,农夫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农家小院里,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2、预习《古代诗歌四首》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注释和加点字的读音等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秋天

篇(2)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上看清楚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切实感受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结合用数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具准备:课件、展示台、录音机。

教学过程:(黑板上已板书:金色的秋天)

一、录像激趣,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好,请看大屏幕!

1.两段录像场景。(动画片里面的形象,以及一些生活实例)

师: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举出身边的具体实例。

师: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种事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谈话引入。

师:生活中的许多事,我们都用了数学知识去解答。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好吗?

(教师板书:用数学)

二、新课部分

(一)教学图1

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秋天到了,秋天多么美呀!(课件出示背景图:孩子们三五成群到郊外去玩。)瞧,他们来了!(演示课件,不出现大括号和问号。)

师:你看到了什么?(有四个小朋友在玩,又跑来了两个小朋友。)

说得好,孩子们接着看……

(课件演示大括号和问号闪动)

师:现在在我们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大括号和一个问号,他们表示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谁来说?(学生自由回答)

师:大括号表示把先跑来的四个小朋友和又跑来的两个小朋友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人”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问我们“先跑来4个人,又跑来2个人,合起来是多少人?”(结合教师手势)孩子们,你们自己说说,边说边做动作,开始!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定学生回答)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多请几个人说)

师:(稍慢)先跑来的4个小朋友和又跑来的2个小朋友是这道题的两个条件,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人就是问题。先跑来的4个小朋友是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又跑来的2个小朋友是告诉的第二个条件,要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师:根据原来有4个小朋友,又跑来了2个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能!)

师: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对了,因为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教师手势),所以用加法算。

师:加法算式怎样写呢?谁来写?

(生说,教师板书:4+2=6,课件也出示算式)

师:4、2、6各指的什么?(请学生到屏幕前来指)

师:原来有4个小朋友,又跑来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6个!)你们运用这两个条件求出了这个问题。(结合教师手势)孩子们真能干!

(二)教学图2

师:这些小朋友玩累了,想到好朋友小强就在旁边住,想去小强家休息一下,小强见他们来了,可高兴啦!赶忙跑到地里摘向日葵,好用瓜子来招待这群好朋友!瞧,小强在地里正忙着呢!(课件演示:7个向日葵,大括号)

师:大括号表示什么?(一共有7个向日葵)

师:真不错,接着看──(课件演示:摘了3个,?个)

师:你看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听!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学生回答)

师: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问我们还剩几个,那么告诉了什么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这幅图告诉了我们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这两个条件,提出了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

师:谁来完整地说说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学生回答)

师:谁来告诉我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是从7里面去掉3个,所以用减法算。)

师:谁来列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3=4,课件也出示算式)

师:7、3、4、在图上各指的什么?(请学生到屏幕前来指)

师: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还剩几个?(4个)孩子们真能干!你们运用这两个条件解决了这个问题。(伴随教师手势)

(三)小结,指导看书

师:刚才图上的两件事,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我们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这样的题我们也叫它──“应用题”(课件出示这三个字)。孩子们,这种题叫什么呀?(应-用-题!)你们以后会解答应用题吗?(会!)

师:好,翻开书第47页,从上往下看,第一幅图你们见过吗?(见过)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吗?

(能)第二幅图你们见过吗?(见过)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吗?(能)好,填在书上。

(四)课间活动

三、巩固练习

(一)第47页“做一做”

(展示台出示“做一做”中的两幅图)

师:秋天到了,石榴成熟了,瞧,石榴树上

挂满了沉甸甸的石榴;蝴蝶在果园里快乐地飞来飞去,孩子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图:(缓慢)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解答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完成下面的列式和计算。

师订正:第一幅图谁来说给大家听?(学生说)算式怎么写的?为什么用减法算?一样的请举手!(第二幅图订正方法同样)

(二)练习七第13题

师:孩子们,秋天美不美?(美)还有更美的呢!老师带你们到湖边走走,好吗?

(展示台出示13题彩图)

师:瞧,碧绿的草地,蓝蓝的湖水,这个小湖美吗?(美!)天鹅在湖面上翩翩起舞,小青蛙在荷叶上欢快地蹦跳着,鱼儿在湖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这些小动物可爱吗?(可爱!)我们要爱护小动物,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

师:看到这么美的一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谁又能想到和数学有关的呢?

这些小动物分别给我们提出了问题,谁来说说?(学生完整地说出每道题的意思。)

师:同意吗?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吗?完成在书上!

(教师简单订正)

(三)练习七第14题

师:翻到第52页,完成书上14题。

篇(3)

教学过程:

提前发关于秋天的一组诗文。

导入新课:

中国文人最喜欢写的两个季节是什么?

请大家背一背自己读过的喜欢的关于秋天的诗。

1、晴天一鹤排云去。

2、远上寒山石径斜。(李老师提示,学生背诵,李老师回忆他的经历)

3、李商隐:夜雨寄北(学生跟着背)

4、范仲淹的《渔家傲》。(学生跟着背)

咱们成都的孩子应该是李白杜甫的子孙,杜甫在这里已经读到本科了。咱们作为李杜的子孙,应该有怎样的情怀怎样的素养。

5、一道残阳铺水中。

写秋天的很多,我们看到了古人怎么面对秋天,今天我们要来看怎样面对秋天。

转提到不朽的睡眠,引出《枫桥夜泊》,李老师在苏州读过三年书,却没有写出过这样的诗。

一、

1、学生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印发的诗文中有)

问:你们最喜欢哪一句?李老师最喜欢第四句。同样在秋天,陆游最先想到的是国家。

让学生背诵《登高》。李老师点评:背是背对了,但是感觉不好。杜甫抱病身体不好,但杨同学读得太欢快。李老师范读一下。(深情地读。然后学生齐读)这首诗表现的感情与第一首是不是差别很大?学生认同。从猿声提到轻舟已过万重山。难道猿声还有通俗与美声之分吗?心情不同而已。

读一首不太著名的诗:白云已经飘尽了,秋风也已经停了,很可能以前与朋友在这里赏过风景,满腔的离别情绪,很沉重。秋天很容易让人产生伤感。

学生读。

军中夜感:惨淡天昏与地黄……

问:汗竹香是什么意思?

2、独上江楼思……月光如水水如天,从来望月人如旧

让一个同学稍微讲解一下。

这首诗是写一种思念友人的情怀。(你怎么知道?)(这个人可以是任意一个人,由你去想,每个人可以注入自己的情感。)他以前曾经和朋友来过这个地方,但是人已经不在这里了,旧的事物又勾起了他对故人的怀念。

月光如水勾起了我的怀念,在大连的时候曾经见到过这种情景。让学生再齐读一遍。风景依稀似去年。

3、杜牧的诗。

陪谢校长去天津。天气很热。这首诗还有一个版本,草未摇,(草木摇),你们读一读,看哪一个版本更好一些?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学生说草未凋,为什么?)李老师倾向于草木凋。二二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不吹箫。玉人,美人。学生齐读。

4、昨夜秋风入汉关,更随飞将追骄,莫遣沙场匹马还。

5、苏轼:(这是四川人,我的老乡)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写深秋,有人认为是写初冬。

一年好景君须记……

6、王维:山居秋瞑纠正读音,浣。李老师就住在浣花溪畔。

7、李煜:他有一首诗很有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见欢,不用解释,自己可以看懂。李老师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今天的人读起来,愁的内容可能和他不一样,但依然能够引起共鸣。学生齐读。

8、李清照:咱们李家的,学生齐读。花自飘流水自流那首。纠正,玉簟秋。哪一个同学能够唱?有的同学不会唱,有的同学可能嫌出场费高了。同学要求李老师唱,李老师说,我对音响设备要求比较高。

9、鼓励一个学生起来背诵《声声慢》,学生有些紧张。老师提醒。另一个同学背。(注意,你现在是李清照)比刚才好,李清照表现比杜甫好。(笑)老师稍做解说。叠字的堆积有一个过程。李清照是爱喝酒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愁而喝酒,望雁生悲。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指谁?都指,主要是人憔悴。梧桐更兼细雨,梧桐有孤独孤寂的倾向。孤独到什么程度?怎一个愁字了得!学生再读一遍。

10、好,现在李老师宣布一个庄严的决定,这页诗在本周内背完,看谁先背完。讲背诵的必要性。这些东西要化做我们的血液,不然,我们愧对祖先。

怎么写秋?

对的评价很复杂,但就我而言,觉得青年时代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问:这是诗还是词?(词。)NO,是诗!词属于诗,学生恍然大悟。

两首诗有一些背景,简单介绍。

李老师先读一遍。来点掌声啊!老师也需要学生的鼓励。

继续读《采桑子重阳》,掌声响起。

读这两首诗,我们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可能体会到毛的感情。

篇(4)

1.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

小结: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多么美好的季节。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2.我们先来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

母亲

小结: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作者具体是怎样写的?下面我们细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一)出示细读提示

1.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作者选取了母亲生前的几件小事?找出相应的段落。

2.细读每件小事,画出课文中让你最受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理由。

(二)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提示中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自读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汇报

第一个问题: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可能找到二件、三件、四件小事,这时教师引导:

1.读读这一段内容,想想是不是母亲生前的一件小事。

2.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看还有什么新发现。

小结: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作者选取了母亲生前的四件小事来写。在叙述每件小事中,哪些句子让你最受感动。

第二个问题:

1.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谈,教师点拨:当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板书

——

绝望)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联系第二自然段,大家知道:母亲现在什么情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肝癌这个非常可怕。她的肝会越来越硬,体重会越来越轻,肚子鼓的越来越大,还会经常吐血,疼痛难忍。而且这样的病不到三个月就会死去。

(3)母亲已经病入膏肓,疼痛难忍,面对我的暴怒和绝望,她忍住了哭声,更忍住了——(自己身体的病痛),还鼓励我,从这个“忍”字看出母亲怎样?

(板书——坚强)

(4)“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是一句再朴实不过的话,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她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小结:母亲深知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她用两个“好好儿活”,面上鼓励儿子——母亲在世的时候,要勇敢地克服困难,坚强地活下去。实际上也在暗示儿子——母亲去世后……

(5)我们把这段话的理解再送回到文中去。(分角色读这段对话)。

2.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说。教师点拨:母亲说要带我去看时是什么神色?(央求)理解词

意。母亲是为了自己而央求儿子吗?为什么?

小结:母亲在病痛如此严重的时候下,她私毫没有想到自己,而是想到儿子,从这里我们体会到母爱什么?(板书——无私)

(2)当我同意看时,母亲的神色有哪些变化?(喜出望外、高兴)看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小事,我的同意却令母亲喜出望外,为什么?(母亲是想在她有限的时间里,排解我心中的郁闷,鼓起我重新生活的勇气。)

(3)当时的我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吗?

小结:当母亲离去后,回想起这些往事,作者心中会感到怎样?(板书——愧疚)

3.第六自然段

(1)课件出示: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2)省略号什么作用?那么,母亲还会说什么?

小结: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母亲,在她生命垂危的最后一刻,想到的依然是她的儿女,这是一种怎样的爱?(板书——伟大)

4.最后一段

(1)指名读最后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看画面。(出示课件图)

(2)当我看到这么多不同颜色的,更加懂得了母亲的话——要好好儿活。那么怎样活才是“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与不同颜色的有什么联系吗?

(3)课件出示(描写的句子)齐读

让学生自由说

点拨:这不同颜色的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代表着不同的活法,你能说说都怎样的活法吗?

黄——淡雅

要活得平淡,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白——高洁

要活得高尚而纯洁

紫红色——热烈而深沉

要活得有热情、有活力,而不张扬

小结:那就是说,人有各种活法。具体来说,可以活得淡雅、活得高洁、也可以活得热

列而深沉。

(4)把这种感情送回到句子中,齐读。

(四)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1.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对比、语言、动作、神态)。

2.教师总结:作者借助生活中的四件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把“我”与母亲的情感态度进行对比,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出一位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怀念之情。

过度:许多年后,史铁生在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的鼓励下,勤奋写作,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文章。

四、口语训练

1.同学们有没有查找资料?你查到史铁生的作品了吗?把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放音乐)。

2.当清明节到来的时候,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

小结:你们道出了史铁生要对母亲述说的心声。母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一名同学都有一位深爱自己的母亲。那么,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怎样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呢?课下我们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可运用本课的写作方法,给妈妈写一封信。

3.课后小练笔

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妈妈写一封信。

五、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母亲(坚强、伟大、无私)

篇(5)

2.通过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3.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教学理念

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借助画面和语言描述等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注重情境中语言的运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理解和体验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一组表现秋雨美景的动态画面,创设意境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的雨中,去享受秋雨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自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可借助字、词典解决,也可在小组内交流。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试着读给大家听。

[为那些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他们也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3.初步交流读书的收获:在你眼里,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秋天的雨在大家眼里各有不同的样子,而每种样子都是一幅优美的画面。请大家再次走进这秋雨的美丽图画之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哪些描写使得画面十分生动,从而吸引了你?在有关的词句下面做上记号,说说理由。

[把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入境生情,在感动中抒怀,获得对文章的感悟。]

2.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全班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随机点拨。点重抓住三幅画面理解感悟:

①“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引导学生从“五彩缤纷”,“扇哪扇哪”,“飘哇飘哇”,“你挤我碰”,“在秋雨里点着头”等词句体会树叶、果实、鲜花的动态,并联系自身的经验,带着情感去品读。)

②“秋天的雨有非常好闻的气味……”

(引导学生从“甜甜的”,“香香的”,“把小朋友的脚勾住”等具体描写香味的词句入手,联系“非常好闻的气味”展开想像。)

③“秋天的雨有一只金色的喇叭……”

(引导学生抓住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小树叶的动作体会它们的心情,想像画面。)

[在品词析句汇报及与他人交流、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情感的碰撞、交融,感悟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

3.在秋天的雨中,你还发现了哪些课文中没有描绘到的画面?介绍给大家,好吗?

[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并走出教材,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四、潜心品读,享受美文

1.大家描绘的画面实在是太美了,让我们带着对美的向往,融入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秋雨之中吧!

(播放轻松优美的乐曲,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们现在就是一个个可爱的小雨点,请伸出手来,与身边的朋友握个手,再热情地打个招呼,用心听听你的秋雨朋友对你说了些什么。

3.让我们带着这美美的感觉再美美地读一读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注意课堂的动态生成。在美读时,孩子们自然融入其中,达到物我同一、文我合一,从而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进行着精神世界的建构,使孩子们的认识、思想,在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变得愈发深刻,情感变得灵动、丰盈而美好。]

五、作业超市,拓展延伸

1.把你认为最美的词句摘录在你的小本本上。

2.用彩笔画出你认为最美的秋雨图。

3.如果你就是秋雨,你准备把什么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呢?请以“秋天的雨有……”开头,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4.课外阅读有关描写雨(春雨、夏雨、秋雨)的文章。

上面的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做。

[尊重差异是教育的前提。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水平、学习方法和兴趣的题目,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抓住一个“读”字,始终以读为本,结合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

一、创设情景、品读感悟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语言文字生动优美、朗朗上口。结合课文特点,我以调动学生朗读兴趣为目的,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使“以读为本”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适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在脑海中形成秋天五彩缤纷的美景表象,以想带读。

2.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如:在美读“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个句子时,我抓住表现动态的词语“扇哪扇哪”,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读,体会其中的轻柔美与动感美,进而读出其中的韵味。

3.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以情助读。学生在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本段的文眼“五彩缤纷”一词的含义,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继而用美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以演激趣,读中品味

篇(6)

秋天丰收音乐教学案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丰收之歌》的教学,使学生乐意接触和了解中国民歌,能用和谐、轻松的声音演唱《丰收之歌》,表达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创造幸福的美好情怀。

2、通过歌曲《丰收之歌》的教学,让学生结合歌曲了解新疆民歌的特点,并体验用多种形式进行歌曲的表演。

3、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亲身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至今的欢庆方式,并在创造和表现中获得欢乐。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把握新疆歌曲的演唱风格,用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丰收之歌》。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各种形式创编各种音乐活动,渲染学习气氛。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竖笛、新疆的舞蹈服装、简单打击乐器

座位安排: (学生圆弧形坐,教师站中间)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多媒体播放)。

师生问好!

一、导入:

1、教师:同学们进教室时听到老师放的是什么歌曲吗? 学生抢答:《在希望的田野上》。

2、教师:老师再把这首歌放一遍,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教师播放歌曲)。

学生回答:丰收的情景。

教师:这是一首富有乡土气息的中国民歌,表现了人们喜获丰收、富民强国的现代梦想。

(点评:用音画共赏来营造本节音乐课甜美、亲切的欢乐气氛,顺势导入“丰收”这个话题。)

3、教师:同学们还知道多少描绘丰收的音乐作品吗?

学生回答:小提琴独奏曲《庆丰收》、歌曲《好收成》等。

4、教师:老师也为同学们带来了表现丰收题材的舞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片段。(教师播放舞蹈片段)。

(点评:以感受音乐、体验情感为主,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帮助学习,有利于调动兴趣。)

5、教师:视频画面通过舞蹈的动作、演员的服饰以及音乐旋律特色表现了哪个地区人们的生活场景?

学生回答:新疆地区。

6、教师:下面老师放几首歌曲片段,同学们听后抢答歌名。(教师播放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春舞曲》、《大阪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

学生抢答。

7、教师:这些歌曲都是新疆地区的歌曲,你还知道哪些新疆民歌?你知道新疆有哪些民族乐器吗?

学生回答:《阿拉木汗》、《娃哈哈》等;冬不拉、手鼓、萨巴依等。 (点评: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意境中进入本课的歌曲教学。)

二、进入主题:丰收之歌

1、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童声齐唱歌曲《丰收之歌》,老师用手鼓为这首歌曲现场伴奏,请同学们仔细听好老师所用的节奏型。(教师播放歌曲并用手鼓伴奏)

(节奏型× × × │× ×)

教师:刚才老师用了很多相同的节奏,你能来模仿一下吗? 学生模仿上述节奏型(特别注意切分节奏的正确)。 教师:老师用钢琴来为大家唱这首歌曲,请同学们用拍手的方式模仿老师的节奏为我伴奏,好吗?(教师弹琴范唱,学生拍手伴奏)

2、教师: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首《丰收之歌》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填词并演唱,曾一度流行全国。下面老师再播放一遍由胡松华演唱的歌曲,请同学们听后填表。(教师播放歌曲,出示下表)

教师:这是一首活泼、优美的新疆民歌,歌曲表达了勤劳、智慧的新疆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喜获丰收的欢乐心情。三段体A+B+A。A段旋律起伏、采用重复的手法,附点和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跳跃,显得俏皮生动。B段旋律平稳而抒情,与首尾两段形成相得益彰的对比,表达了取得丰收后的陶醉之情。

(点评:学生在连续听赏了三遍不同的范唱后,对这首民歌已经比较熟悉,加上切分节奏已掌握,学习就不太困难了。)

3、教师:现在我们就来学唱歌曲《丰收之歌》,好吗? 学生:好!

(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配唱歌词。注意开始教师应带唱,而且速度稍慢,遇到学生唱不正确的地方,可让学生自己说,并加以纠正。特别要注意上波音记号、倚音、反复记号和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一音两字的正确。)

4、教师: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让我们再欣赏一遍胡松华演唱的《丰收之歌》,仔细感受新疆民歌音乐的风格特色。(教师播放歌曲)

5、教师: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这首歌曲是用怎样的表演形式充分表达丰富的情感。 学生回答:歌曲热情奔放、豪爽开朗;可以边唱边舞,也可以拍打节奏等等。

6、教师:同学们,请你们当“导演”用多种表现形式合作表演歌曲《丰收之歌》。 (点评: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创设了和谐、愉快课堂氛围。

三、实践研究,乐海探航

1、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组长先组织组员讨论用怎样的形式表现歌曲,然后告诉大家自己组的组名,再讨论如何表演。

⑴ 一组学生穿上新疆服装用肢体动作进行简单的舞蹈表演。 ⑵ 一组学生用老师提供的简单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节奏型:小鼓 × × × × │× × × × │× × × × │× × × × │

小锣 × 0 0 0 │× 0 0 0 │× 0 0 0 │× 0 0 0 │

铃鼓 × 摇 × 摇│× 摇 × 摇│× 摇 × 摇│× 摇 × 摇│

圆舞板 × × × × │× × × × │× × × × │× × × × │

三角铁 0 0 0 __│0 0 0 __│0 0 0 __│0 0 0 __│)

⑶ 一组学生用竖笛为歌曲伴奏(G调演奏,注意变音“ti”的指法)。

⑷ 一组学生拍手演唱

(节奏型 × × × __ │× × × __ │× __ × ×│ × × × × ×│ )。 教师分别指导。 学生分别表演,评出最佳演出组,教师用钢琴为学生伴奏(师生互动)。

四、师生小结

教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只有通过农民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可喜的丰收。让我们在音乐中体验劳动的快乐、享受丰收的喜悦、尊重农民的劳动,永远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秋天丰收音乐教学案例二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习歌曲《丰收之歌》,体会歌曲中欢乐、热烈的情绪,能感知歌曲的旋律走向。

2、技能目标:

能运用简单的打击乐器进行创编,并能参与到不同的音乐活动中。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能体会丰收的喜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他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能体会歌曲中欢乐、热烈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感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道具和打击乐器进行创编,并能参与到不同的音乐活动中。

教具准备:打击乐器、电子琴、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法、学唱法、合作法、创编法

二、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欣赏一组图片,并说说欣赏后的感受。

师语:同学们,欣赏完这一组图片,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生汇报

师语:同学们说得真好,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在丰收时节创作的歌曲。

2、 学习新课

1)初听音乐,说感受。 A、听完这首音乐,你感受到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么样的?

B、生汇报

师小结:歌曲的速度是稍快的,情绪是欢快地。这是一首丹麦民歌,描述的场景是丹麦人民在地里劳作时的情景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那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歌曲的速度可以用稍慢的速度来演唱吗?

生汇报: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这首歌曲的旋律走向有什么特点呢?下面老师来范唱一遍,你们细心聆听,感受一下旋律的走向。

2)师范唱

3)按节奏领读歌词

4)跟琴唱简谱

5)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

6)自主学习第二段歌词

7)检验学习成果,并解决难点句

8)跟录音完整唱

三、拓展创编

1、变换速度唱(改用稍慢的速度演唱)

1)请学生说说采用不同速度演唱的感受

2)师小结

2、器乐伴奏

1)拿出铃鼓、碰铃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2)老师演示,生练习

3)师生合作(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音乐感觉来拍打节奏。)

3、丰收的季节是如此的美好,老师也想表达一下自己喜悦的心情(老师拿出道具边唱边演)

1)师表演

2)师生合作,跟随音乐一起动起来

四、小结和拓展

1、课堂小结——(师结语: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与他人分享快乐,分享劳动成果的季节,所以,同学们,你们也要学会做一个懂分享的人哦。不同的国界,不同的地方,表达丰收喜悦的方式也会不一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中国民歌《丰收锣鼓》,了解不同地方的人庆祝丰收的场景,用愉悦的心情来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堂吧。

秋天丰收音乐教学案例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收获与喜悦之情,能够正确的理解歌曲的情绪情感。

2、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丰收之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堂,进行简单的创编实践活动。

3、在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懂得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懂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别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唱歌曲。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互动。

2、理解体会丰收的喜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别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难点:

1、让学生熟悉节奏型,可以熟练的打出节奏。

2、能够按节奏型熟练地朗诵歌词。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四季、感受秋天、感受丰收喜悦。

师:上课之前老师说出四种颜色请同学们判别初、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大家想一想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季节?(金黄色、五颜六色、雪白色、浓绿色) 生:秋季,春季,冬季,夏季。

(力求学生用颜色去充分的感受季节的变迁) 师:同学们非常棒! 播放视频

1、视频播放结束了,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画面?感受到了怎样的场景?

2、学生回答,教师综述:

我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在丰收的季节里收获了很多水果,有香蕉、草莓、橙子,苹果、葡萄、桃子,几个小朋友还共同制作了一颗水果树,同时大家也感受到了丰收的快乐。在丰收的季节里除了会收获很多水果外还会收获一些什么东西呢?

接着老师在播放几张图片,我们看到了沉甸甸的谷穗、枝头累累的果实、感受到了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感受田野到村庄丰收的景象,去看那丰收的秋天。

4、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二、新课学习。

导语:秋天的田野、果园是那么迷人,我们的农民伯伯唱着丰收之歌从远处走来了。

1、播放《丰收之歌》音乐。

2、师:同学们初步聆听了《丰收之歌》大家能告诉老师,歌曲的情绪吗? 生:欢快、热情。

2、按节奏诵读歌词。

三、学唱歌曲《丰收之歌》。

1、师:你觉得怎样唱才能表现人们喜获丰收的情绪?

2、再次播放视频:学生再次听赏歌曲《丰收之歌》,进一步掌握歌曲的演唱风格。 思想升华:知道果实是农民经过辛劳和汗水换来的,教育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对需要帮助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

3、教师教唱,一句一句教授学生方法:多次演唱,拍打节奏演唱,以小组为单位演唱。 (师生互动,面向全体,引导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在实践中感受丰收的喜悦,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

3、游戏:

1、 画画

2、猜谜语

大家来猜猜吧。(出示谜语)一个老汉尺把长,胡子长在头顶上,身穿几层单衣裳,巧把珍珠衣内藏。(打一农作物) 生:是玉米。

4、法律知识点播

篇(7)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徐徐吹来,但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师主授、学生主受”的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应该对此加以改造和摒弃,使教学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现就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新课程理念,使课堂教学行之有趣,行之有效浅谈几点启示:传统教育阻碍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把教育教学工作推向前途黯然的“蛮荒之地”。我也曾是这样的推进者,我因此而困惑。

课程改革如春风吹拂我困惑的心灵,唤醒我对教师角色的重新认识。在课堂上,我不再滔滔不绝,不再引导学生去感受“老师的感受”,由教书育人的身份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超越课本,超越课堂,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如,教学《信客》一文时,通过简单煽情后,让学生自己独立研究:结合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信客撰写一份个人资料。包括给信客取名,说明取名的原因,概括信客最伤心的事,最高兴的事,信客最敬重的人并说明理由,拟写信客的座右铭等内容,先让学生独立研究,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最后班上交流,引导学生点评。老师不再大讲特讲,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者。

1.发展性作业

新课程对作业也有新要求。我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单元重点来设计作业。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有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展现了缤纷的四季,而综合性学习即是《感受自然》。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单元重点设计每课的作业。教学《春》一文的重点是引导学习写作方法,课后作业则是让学生写一个片段,或写荷叶满塘、蝉鸣蝶飞的夏天,或写金风送爽、硕果累累的秋天,或写冰天雪地、粉妆玉砌的冬天。而学习《济南的冬天》则重品语言风格,学完后则让学生收集描写四季之景的良言佳句。在学习《秋天》一诗时则重析诗歌意境,课后则让学生收集写四季的名诗妙词……在完成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后,学生已经悄然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再进行“感受自然”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就不会感到手忙脚乱,更不会由于没有知识储备而迷茫。这种作业内容和方式,把学生量大而又无所适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作业分解到每一课的学习中,不经意间就顺应“减负”要求,学生学习的兴趣也真正萌发,从而爱上作业。

2.备课加减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教师在上课之前,总是想方设法,力所能及地寻找相关资料。传统做法就是将其抄在书上,或是抄在本子上,以应备课、上课之需。这种做法,费时又费力,有时为了寻找所需的资料,绞尽脑汁,结果却是不确定或一无所获。“新课程”除了储存了传统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外,使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收集教学资源,同时开发身边的现成的语文资源。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案,这样上课就会游刃有余。

我在近十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均采用电子教案的形式,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那些即兴的教学内容,我下课后及时整理在该节课的教案之中,把课内外设计的作业,设计制作的课件以及反思收集起来,在电脑上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教学资源库。这样从初一到初三的周期,老师就不必为备课到处找资料,一片茫然。在教学某一课时,只需在自己的资源库里拿出该节课的相关资料,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现实需求或加或减一些内容即可。这种一课加一课累积形成的,深深烙上自己教学风格的系统性教案资源,不仅减轻了备课负担,而且可以让教师有更多时间把握学科发展的脉络,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信息,然后再整合到原有的教案中,快速形成新的教案,提高教学实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研究型的学生。因此,教师更要关注自身的发展,做研究型的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努力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篇(8)

活动地点:

烈士公园

活动目标:

1、通过秋游的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集体外出的兴奋和喜悦。

2、寻找和观察秋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中各种植物的变化。

3、知道要跟着老师和同伴,不能擅自离开集体。

活动准备:

1、配合秋游的系列主题活动。

2、与家长联系,让孩子穿合适的衣裤,活动前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活动过程

一、稳定幼儿情绪,做好准备工作(上厕所、检查衣物、所带物品)。

二、带领幼儿上车,安排座位,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关注个别幼儿。

三、游园活动:寻找、观察秋天的景色。

1、摸一摸草地,拾一拾秋天的枫叶,并让幼儿说一说。让幼儿初步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动手、动口的能力。

2、让幼儿在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同时,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3、参观烈士塔,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萌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草坪上做游戏

《击鼓传花》游戏教案附后

五、草坪上野餐

1、大家共同分享零食。

2、幼儿用中餐。

要求:讲究卫生、爱护公园环境。

篇(9)

1、学唱歌曲《西风的话》,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合适的力度歌唱秋天的美景。

2、通过学习歌曲,初步了解乐段及乐段的构成。

3、通过演唱歌曲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

教学重点:

1、能够准确视唱旋律谱,唱准五、七度的大跳音程和附点八音符节奏。

2、演唱歌曲时,学生运用不同音色表示西风的话不同形象和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是怎样的季节?能朗诵一首有关秋天的诗吗?

二、新课学习

1.初听歌曲。边聆听边思考: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

速度:中慢

情绪:优美抒情

2、复听歌曲,说一说歌曲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美景?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秋天。

从歌词中找一找。

3、出示秋天的画面,边聆听歌曲,边感受秋日美景。

4、介绍作者黄自。

黄自: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家。作品有:清唱剧、合唱曲艺术歌曲,著作有《和声乐》、《西洋音乐史》等。其中《思乡》、《长恨歌》、《抗敌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5、聆听歌曲,拍手拍腿感受4/4拍节奏。

6、仔细领会歌词,西风在对谁说话?

体会西风和小朋友之间的情感,第一句带着回忆的情感,语调越来越低,力度减弱。读一读

第二句,表达了西风时隔一年见到小朋友,发现他们的变化很欣喜,因此语调变高,力度渐强。读一读

最后一句抒发了西风的情感,用减弱的力度结束。

7、完整朗读歌词,。

8、聆听歌曲,用“lu”哼唱旋律。

9、填唱歌词。

(“袄”“高”“蓬”“红”的咬字一定要饱满准确。)

演唱一字多音时,提示学生用右手在左臂上模仿弹琴,唱清楚每一个音。

10、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11、视唱曲谱

12、认识乐段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91-01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看图学文”,图文相映,内容生动,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深受小学生欢迎的好教材。它富有情趣,易教易学,有利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训练朗读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好“看图学文”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好途径。就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谈几点浅见。

一、借助插图,进行词句教学

借助插图进行字、词、句的教学,是“看图学文”的特点。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从指导看图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提问和提示,让学生口述全图大意,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如教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小山羊》一文时,请学生仔细看图。回答下面问题:①图上画了哪些动物?它们长得怎样?②小鸡在吃什么?③小鸡对小山羊说什么?小山羊怎么回答?让学生在这样的提问下,展开积极思维,寻找答案,明白图意,进而让学生口述全图大意,这样段落中的文字自然而然在学生脑子里形成。接着,再让学生朗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在句中理解词语,在段中理解句子。通过“请”字可以看出小鸡和小山羊很友好,“谢谢你”一词可以看出小山羊很有礼貌。然后让学生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话或几句话。这样学生既看懂了图意,理解了课文,又学会了字词,也发展了语言。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看图学文”是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如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秋天来了》,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哪些地方可看出秋天的季节?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认识到:天空是那么蓝,那么;一群大雁往南飞;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这一秋天景象。这些都是秋天的特点。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写好这些景色呢?请同学们分段朗读,逐句理解,弄清为什么树叶黄了会从树上落下来,显示了秋天的特点。天空的特点是那么,那么蓝,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这是大雁飞行时的样儿让学生知道秋天到了,所以情不自禁地说:“啊!”这里表示“知道了”,“看出来了”。除了这些以外,秋天还有哪些特点呢?通过想象,学生纷纷发言:燕子飞到南方过冬;稻子成熟了;开了;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用彩笔画出简笔画来。这样学生既看懂了图意,理解了课文,同时在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理解插图,渗透思想教育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思想交流工具和思维工具,在小学进行语言文字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甚为重要。

1、以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义务教育新教材插图新颖,符合儿童年龄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对儿童有吸引力。根据这一特点,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得到思想教育。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秋天到了》一文时,让学生了解图意后可提问“秋天到了,大地有什么变化?”“天空又有什么变化?”“这样的景色美不美?”让学生讨论,使学生知道一年四季,不但春天很美,而且秋天也不逊色。从而激发小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2、抓住重点句启发思考,教育学生做事不能纯模仿。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小猫种鱼》是讲小猫看到农民把玉米、花生的种子播到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的玉米、花生,它也把小鱼种到田里,想到了秋天,也能收到很多小鱼的故事。教学时要紧扣重点句子设问,让学生思考,理解句子的含义。如教到最后一自然段时,可提问:①小猫看到农民把玉米和花生播到田里,它也把小鱼种到田里,说明了什么?(小猫有向别人学习的思想)②它的想法能实现吗?(不能)③为什么不能实现?(玉米和花生跟鱼的生长条件不同,玉米和花生是植物,在泥土里生长;鱼是动物,在水里才能养活)从而让学生明白:向别人学习时要动脑筋,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

3.扣紧重点词语,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人讲文明礼貌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促进人们的互相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语文教学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应选好“训练”与“教育”的结合点,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课文中有些词语蕴含着很多的教育意义,讲读时,既要引导学生掌握本义,要重视理解这些词在表达思想方面的作用。如《小山羊》一文中做“请”“谢谢”这两个词,是极为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貌用语。

总之,要充分利用“看图说文”的教材特点,对儿童进行两个素质的培养,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精品论文doc[OL].互联网-其它论文-道客巴巴.

2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课件《月球之谜》[OL].互联网-豆丁网.

3《燕子》说课稿 PDF[OL].互联网-技术总结-道客巴巴.

4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OL].互联网-百度文库.

5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山羊》[OL].互联网-[斐斐课件园].

篇(11)

一、从零开始,突破自我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涉及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五大领域,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意义深远。语文教师由于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这门课程没有任何基础,所以必须从零学起,自己先把这门课程学习好,才可以再谈如何教学。教师必须认认真真地通读整本教材,并且记下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和需要注意的内容,对于其中最重要的5个活动,更要深入研究。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材后,慢慢形成自己的思路,才会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

二、学习摸索,提高技能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这门课的教学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这个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女生,部分学生逻辑思维比较差。而这门课理论多,逻辑性很强,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懂,所以他们不爱上这门课。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他们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教师可参考网上的课件、教案,从中挑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部分,再结合自己的想法来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其次,教师可积极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经常到他们的课堂当中观摩,并一同探讨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要认真学习幼儿园相关的公开课视频,从中选出学生感兴趣和有利于教学的内容。要备好这门课程,教师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摸索,才能慢慢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三、精心设计,鼓励探索

备好教材和备好学生之后,教师就要设计教案和课件。上一节课不难,但是要上好一节课就不是那么容易。教师不但要把上课的教案和课件制作好,还要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尽量让学生一步一步达到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先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来,尽量把课件制作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一些,并多用一些幼儿园的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教师还要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与探索。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课上所教的内容,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实践结合,敢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