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数学专业学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5-13 14:40:5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学专业学术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数学专业学术论文

篇(1)

1基于“能力本位”,确定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可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3种。知识目标描述的关键词是“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等;而能力目标描述的关键词是“能做什么”。根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目标,确定其知识目标是:1)掌握常见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2)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故障分析的相关知识;3)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能力目标是:1)能读懂汽车电路图,能用电路图分析汽车电路的基本工作情况;2)能对汽车常用电气设备进行拆装与检修;3)能叙述常见汽车简单电路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4)能正确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中常用的工具、设备、仪器和仪表。素质目标是: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本职工作,乐于奉献;2)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3)认真学习积极向上,诚实、吃苦耐劳,对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使命感、工作责任感;4)服从安排、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各项规章纪律;5)热爱学习、不断进取,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完善自我。

2设计达到能力目标的项目任务

总体思路是:针对行业企业的工作特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基础,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融入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依据能力目标的要求,设计恰当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训练其能力。为此,教学内容必须以真实项目为导向进行整合和序化。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如表1所示。

3项目化课程改革后单元教学实施

采用分组学习模式,教学环境创设工作情境,教学设计按照汽车维修企业实际工作情景进行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步骤为:上课情境(案例)任务问题示范/模仿任务完成知识归纳功能扩充独立完成知识归纳新任务对能力反复训练(提高要求)知识总结评估下课。例如,在学习“汽车蓄电池的检测与维护”单元时,准备好丰田轿车整车、常用拆装工具、蓄电池、充电机、电量检测仪、密度计、玻璃棒等,其能力目标是能应用常用拆装检测工具对蓄电池进行正确检测、拆装、维护,设计的项目任务是:让学生分组根据任务单、课件PPT查找相关资料完成以下训练:1)对汽车进行蓄电池电量、电解液密度与高度检测并记录分析;2)从汽车上拆下蓄电池;3)对蓄电池进行维护、补充充电等,装复;4)根据所学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1,王某的波罗1.4L小轿车放置3个月后出现启动困难、灯光昏暗,请分析原因及处理办法。

案例2,李某的解放小货车由于驾驶马虎将蓄电池撞坏,导致汽车无法启动,幸好李某车上有一个满电量的该车蓄电池及随车工具,请问李某怎样更换蓄电池。

案例3.汪某是某公司的货车驾驶员,经常在泥泞山路上拉货,某天一声巨响,蓄电池爆炸。汪某摸不着头脑,请分析可能原因并用专业知识为汪某解释。

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小组自主学习为主体,配合科学的评估方式,如目标考核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学生互相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考核注重实践能力,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通过项目化的训练,达到了该教学单元的能力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技能。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知识传授方式比,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保障课程改革实施的条件

1完善的软件、硬件条件

1)校内实训场地。参照国家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建设汽车维修综合实训车间,配备完整的工具与检测设备。选择能够代表当前先进水平的车型、实验实训台、总成部件与配件,建立完备的数字化教学系统,满足讲、演、练一体化教学的需要。2)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或者建立校办维修企业,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体验,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3)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完善、更新课程网站资源,加强师生网络互动。开通专业技术网站,利用网络优势,快捷获取有价值的学习和研究资料,提高教与学的水平。

2高素质的师资条件

1)主讲教师应具有“双师型”素质,具有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具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能力,能够边操作、边演示、边讲解。2)掌握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3)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

篇(2)

还有部分学生不会深入刻画,不知如何深入刻画,总觉得自己画好了,比如在画人物时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考生费了很大的力气,画面仍然没有深入进去。

2.时间安排。

有的学生会出现来不及画完的情况,很多时候都浪费在起形阶段,总是形画不准,起形花费很长时间就导致后面草草了事,造成画面不完整。还有的学生会在深入刻画阶段抓住一个细节老不放,始终在画一个地方,力求局部完美不知道适可而止,最后没有调整时间而导致画面效果不理想。

二、素描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1.树立“观察分析”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拿到照片或者范画起笔就画,虽然按照教师教的绘画步骤作画,但往往会画到后面,人物形体上就越来越不准,学生便失去了往下画的信心。那么为什么形体会越来越不准呢?实际问题出现在一开始,当拿到照片或者范画的时候,没有耐心观察分析而是立刻动笔画,缺少仔细观察分析的过程,这样就造成了越来越画不下去的情况。素描讲究手、眼、脑的统一,这里的“手”是技法的表现“,眼”就是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脑”是对观察到的事物的归纳总结能力。素描临摹和写生训练就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动笔前,先要学会观察,研究、分析绘画对象的形体特征,从整体观察。比如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对象上、下、左、右构成的大致外形,通过目测找到大致的透视与比例,然后应用大概轮廓线在画中确定物象的准确位置,培养学生对画面整体观察、整体布局的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辅助线组织或检查画面,中轴线衡量纵向的左右比例关系,水平线推测画面横向的透视问题,垂直线或斜线连贯起来考虑画面形体轮廓整体的准确性,画面正形与负形的整体空间关系等,这样来提高学生的比较和辨析能力。

2.坚持“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绘画原则。

在观察分析后,动笔画时很多学生喜欢从局部入手,局部总是很吸引他们,而这是素描学习中的致命问题。这样画面会太花、太乱,只注重局部的黑、白、灰,没有全面观察到整张画面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在学生铺调子的阶段,要把“三大面、五大调”明确分为背光部、受光部两大块,并且物象最暗的、最亮的地方只有一处或零星的两处。最深的是明暗交界线,最亮的的是高光,次暗再次暗,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比较,通过线条强弱、虚实、疏密或取舍处理,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这样学生既不会把画面画空,没法深入,也不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琐碎画面,有利地培养了学生整体把握画面的能力。在整体铺完大体明暗后,开始局部深入,从五官开始深入刻画,在此阶段,很多学生有深入能力,但问题依旧是只是一个劲地抠局部,没有注意到整体的变现效果,虽然深入阶段还是要注意到画面的整体效果,还有一些学生缺乏深入能力,往往深入不下去,越画越乱,这些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耐心,教会他们深入刻画的方法。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观念,始终贯穿在自己的绘画中。

篇(3)

教师的职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它涉及到教师职业生涯的一生,既包括职前准备也包括职后提高。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形势下,教师职前培养的功效是有限的,职前教育只是教师发展的起步和基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变化,职后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但我们现在仅靠职前的学习一劳永逸,“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现象仍存在。即使已经开展的职后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学历的提高、学位的获得与教师水平的提高不存在根本性的联系;职后教育和职前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没有多大相关,教师进修的课程内容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职后教育的模式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教师讲”和“学生听”;其作用只是满足了教师的晋级和职称评定等个人利益的需要,教师职后教育的目的性与提高、改进自身工作的联系不密切,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缺少指导性和实效性,未能真正服务于学校的实际需要。以上诸多问题,己对我国教育的后续发展及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二)教师素质不高,专业成长落后

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偏低,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师的学历较低、能力较弱,造成教育质量上不去。主要表现在:

1、对终身学习的认识不足

进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社会后,继续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迅速增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更新知识,拓宽知识,提高知识水平和层次,并为教师转换新岗位或提高原有岗位水平的重要工具,成为教师用于寻求生命的意义和在教师专业岗位的竞争中进行自我赋权的工具。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在当前文凭主义盛行的条件下,继续教育并不能给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带来社会地位的明显提升,也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由于平时工作紧张,压力大,对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参加继续教育不仅不是一种精⑥默糕sIs神上的享受,反而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正因为如此,有些教师才会发出“继续教育是给教师增负”的慨叹。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弱,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就更弱一些;继续教育的收费可能不算高,但加上午餐、交通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对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

2、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高

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生活、工作条件艰苦,进修学习机会少,事业成功难大。近几年,各地都在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聘任制,优秀教师不断向城镇流动,优秀的毕业生不愿到农村来,普通的教师不断在农村小学沉积,而沉积下来的这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需进一步转变和提高。

3、教学基本功不过硬

有不少小学数学教师虽然工作勤勤恳恳,但课还是上不好,究其原因是基本功不过硬。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l)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甚至出现知识点的错误,难在学生中建立威信,也很难在课堂上应付自如;(2)不能很好钻研教材、处理教材,把握不准教学重点、难点。备课时只注意备教材、教法,不备学生、学法;(3)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不强,不能恰当地调控课堂的情绪,上课过程出现突发事件未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4)语言表达不过关,影响教学效果;(5)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不高,未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计教案、课件,以及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4、教育科研能力不强

就番禺区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看,虽有一部分教师曾经写过或发表过论文,少数教师也参与课题研究,不过真正从教学实践研究中提炼、总结出的结论、经验恐怕不多,也没有很好地与自己的教学工作联系起来。大部分教师教科研的理论水平不高,科研方法和具体的研究能力也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畏难情绪,对教科研退避三舍,不敢面对。二是选题不准,不大即小,不偏则倚。三是搜集信息不完整、不原始,无说服力。四是研究方案的设计可操作性较差。五是文字书写能力较差,对研究成果或经验总结的撰写比较吃力。不是无从下笔,就是无物可写;不是词不达意,就是文理不通。六是研究过程表面化,重理论说教,轻实践研究。⑧默黑sIs

(三)学校条件缺乏,专业发展级慢

1、学校条件简漏,缺少硬件设备

一是资料缺乏,学校图书馆藏书量不大,更新慢,学校订阅教育科研方面的报刊和杂志不多,不少教师手上除了教材就只有教参了。二是经费困难,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日常运转举步为艰,大部分学校对教学在耗材实行限量供应,限品种、限数量、限用途。拿出一点购买硬件设备的经费是不可能的。

2、学校人员短缺,教学工作量超负荷

农村小学的办学点比较分散,学校的规模也比较小,最多也只有三五百名学生,十多名教师,多数是一百多名学生,七八名教师,这些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一、两个班,各年级每一学科只有一名科任教师,部分小学还有包班的现象,这些给组织教学带来许多不便,同时也给教育科研工作构成较大的的制约。如:由于每个年级只有一两个班,班额也比较小,一个班或一个科目由一位教师负责,各自为战,没有同级教师一起备课,交流看法,相互学习,观摩借鉴等;又如:由于编制有限,教师不足,使教师任课科目多,课节多、教学工作量超负荷,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日常的教学致使教师忙于应付,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提升专业水平。

3、培训机会过少,缺乏名师指导

与城镇小学数学教师相比,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外出教研活动和培训机会少,经费短缺,优质培训资源不足,信息闭塞,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缓慢,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尤其是一些规模小的学校,长期缺乏名师的指导,加上学校文化氛围不够,教师学习氛围、研究氛围不够,教师读书时间少,教师专业发展缓慢。

4、校本培训薄弱,效果不明显

校本培训的直接受益者是教师,最终受益者是学校。可是目前由于学校领导未能把校本培训当作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校本培训虽然有规划、计划,但实施过程平平淡淡,或流于形式,未能按计划完成培训内容;或组织分工职责不明,培训的具体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或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形式不丰富,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或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管理松懈,导致校本培训工作浮于表面,没有特点,效果不明显,教师普遍感觉收获甚微,提高不大。

(四)保障制度缺乏,专业发展受阻

1、工作待遇水平不高

篇(4)

(一)确定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对于未毕业的博士生不允许其单独指导。在具有指导资格的教师中遴选出带本届毕业生的,然后通知相关教师,要求每人出2~5个题目,题目要尽量结合科研项目,且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和水平,不得与最近三年的题目雷同,同时,指导教师要对每个题目给出不少于200字的简介,简介内容包括背景、预备知识、大体思路和参考书等。

(二)确定“题目一毕业生一指导教师”

题目出好后,经系相关负责人整理并报学院同意后,将题目发给学生,让学生填写选题志愿。在具体操作中,容易出现某些题目学生扎堆选,某些题目无人问津的情况。此外,在选题过程中也会因某些教师没有给学生授过课,学生对其不了解而不做选择。鉴于此,首先,学院应召开毕业生动员会,—方面介绍毕业论文的整体安排,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向学生介绍指导教师情况,特别是教师的研究领域和所授课程;然后,让学生在给定期限内完成选题。选题时,每个学生填报两个志愿,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选题不能在同一个指导教师名下。

收集学生的选题信息后,相关教师和本届毕业生的班主任一起确定“题目一毕业生一指导教师”。确定原则为:1.优先满足学生的第一志愿选题;2.第一志愿不能满足的尽量满足其第二志愿;3.若两个志愿都未能满足,再考虑选择与其第一志愿教师专业或者题目相近的;4.在题目分配过程中,根据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结合学生的毕业去向(找工作还是深造)和学生的成绩等情况,尽可能使学生如愿,同时使每个教师有好、中、差搭配的学生。

二、毕业论文的指导

确定“题目一毕业生一指导教师”后,立即通知相关教师和毕业生。规定指导教师必须在第七学期末放假前与学生首次见面。师生面谈之后,可以对毕业论文题目做出适当调整。尤其是指导教师可以对论文的开展思路进行介绍,给学生提供相关书籍及参考资料,以便学生可以尽快入门。第八学期开学后正式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我们制定了一些具体措施:

(一)平时的过程监督。要求每个学生每月至少提交两份活动记录,反映其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和进展;同时,要求每位指导教师每月对每个学生至少提交一份指导记录,用以记录学生的学习研究状况。

(二)在期中教学检查时重点抽查。在期中教学检查阶段,指导小组对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详细的抽查,主要措施有:1.检查学生的活动记录和指导教师记录;2.组织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写作进展状况;3.举行中期论文进展汇报,要求学生将前期的工作以及后续打算制成PPT,向指导小组答辩,指导小组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提出进一步的指导意见。

三、毕业论文的答辩

(-)规范论文终稿的格式。学校出台‘‘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文件,对毕业论文的格式做出统一要求。

(二)设置教师互评小组。毕业论文的终稿提交前,指导小组原则上让研究方向接近的教师相互评阅毕业论文,建立若干个两人或三人的互评小组,撰写指导教师评阅书和评阅教师评阅书。

(三)毕业论文的答辩分组。

1. 答辩小组的学生成员:为了便于选拔优秀的毕业论文,事先通知打算申报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提出申请,在得到指导教师同意后将其确定为有效候选者。根据多年的经验,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将申报优秀的学生放在一个答辩小组,便于比较。然后,根据当年的毕业生人数,将剩下的学生根据人数平均分成若干小组,同时,兼顾指导教师的专业以及所带的学生人数,便于各小组有差不多人数的指导教师,并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内容有所了解。

2. 答辩小组的教师成员:原则上所有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教师都是答辩小组成员。每小组配小组长一名,答辩秘书一名。分配原则是尽量让指导教师在自己所指导学生的答辩小组,同时,兼顾每个答辩小组中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教师的数量。

(四)答辩工作。

1.准备工作。学生在提交终稿后,要制作答辩的PPT。此外,还要确定各答辩小组的答辩秘书,通常是在征询相关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优先考虑新进的年轻教师,同时,明确答辩秘书和答辩小组长的职责和具体工作。在学校文件的基础上,细化具体的毕业论文综合成绩的评价方式,即“指导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教师评阅成绩”以及“现场答辩成绩”的各自权重。

1. 答辩工作。(1)现场答辩:各答辩小组组长主持答辩工作,学生根据答辩秘书排好的答辩次序,依次进行答辩。学生报告六分钟,回答问题四分钟。教师就学生论文的创新点、收获、困难等技术问题进行提问,同时,检查学生的论文格式是否规范,并提出建议。答辩秘书记录答辩过程中的问题,小组的教师成员现场打分。(2)成绩评定:学生答辩结束后,答辩秘书计算各位教师给学生打分的平均分作为该生的答辩成绩,然后根据权重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小组教师成员召开评议会,进而确定学生毕业论文的等级一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 后期工作。(1)学生方面:学生根据答辩时教师提出的建议修改论文,在规定时间内经指导教师审核后上交。(2)教师方面:指导教师在审核通过的学生毕业论文上签字,并将材料交给答辩秘书。答辩秘书负责整理答辩记录、答辩评语,填写答辩成绩,经答辩小组长签字后,按期提交院办。

四、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

篇(5)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艺术人才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持续大规模扩招,许多院校相继增设和开办了艺术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080所本科院校中,已有632所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艺术专业学生在非艺术专业院校的出现,既给这些传统上学风比较严谨的高校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也对其原来相对单一和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已设有艺术专业的高校,由于大规模的扩招。比如我校。扩招前,每年招收艺术专业学生百把人,扩招后,每年招收300~500人。2004年,艺术学院有学生376人;2007年,艺术学院学生数增至1426人。人数的大量增加,其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管理模式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为此,认识和了解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探索适合艺术专业学生自身特点的教育与管理方法,对于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的多样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求新求异意识较强,但遇事不够理智,表现为行为散漫、情感偏激

艺术教育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可使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且富有创新精神。同时,艺术活动本身对学生的形象思维有特别要求,如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情感体验等,这使得学生情感丰富,理想化成分多,思维浪漫,情绪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追求新奇和怪异。在考虑问题时容易脱离现实基础,过于情绪化,遇事不冷静,偏激,不能辨证地认识和理性地看待人和事,对政治时事缺乏关注,对学校组织的活动也不热心参与。针对艺术专业学生这一特点,在教育与管理方式方法上要更加注重“以情动人”、“以感化人”。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情感的基础上,教育人、培养人,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脑,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追求自我,注重个性,自我意识强,但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不够

应该说,追求自我、注重个性、自我意识强烈是时下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太阳”般的独生子女们普遍性的特点,但艺术专业学生体现得更为突出,这是因为一是艺术教育特别是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方面都比较注重突出和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二是学艺术的学生大多家境比较殷实,家长平时比较溺爱。自我意识过强,具体行为上表现为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自由散漫,我行我素,懒于打扫卫生,经常迟到旷课,人际关系紧张,不服教育管理。如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由于专业学习的需要,要求配置电脑,但不少学生不是用电脑来学专业,而是通宵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影碟,且大开音响,无视旁人,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恶化了人际关系。对此,教育和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协作中、在各类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切身感受和体会相互配合的重要,学会与人交流沟通,掌握团结协作的技巧,潜移默化地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重专业掌握、轻文化学习,缺乏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

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有些学校录取本科生的文化课分数线不足200分,专科不足120分,这与居高不下的文理科考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一些学习平平的考生在报考文理科无望的情况下转入或突击学习艺术,其目的是为了能进入大学学习,这样就造成了一些艺术专业的学生既缺乏艺术天赋又缺少学习兴趣,其教育与管理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由于文化基础差,又缺乏认真塌实、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听不懂、没用处”便成为其经常逃课或不听讲的理由。其实。文化素养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记得一个资深教师说过这么一段话:“学文化就是学做人,伴随着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但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对此并不理解。

另外,由于艺术专业学生过多参加社会艺术实践活动,其很多业余时间甚至课堂学习被专业技能训练或参展、演出、比赛等艺术实践活动所占用,这也影响了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四、重艺术实践、轻理论学习,缺乏必要的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

虽说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遍重视专业,但这种重视也仅仅表现在重视艺术实践上,如音乐专业的学生只重视声乐、器乐等专业术课和文艺演出;设计专业的学生则过分依赖电脑。而对专业理论学习普遍轻视,上课不认真听讲,迟到、早退,甚至逃课,所以理论功底差,知识不系统,表演或创作的作品只求“形似”,难达“神肖”,更别说“形神兼备”,抑或创新。有的学生自己不会画,就临摹老师或同学的画作,甚至还有“拿”同学的作品去“交差”,既缺乏艺术素质,又缺乏艺术修养。

针对艺术专业学生“重专业、轻文化。重实践、轻理论”的特点,首先,要解决他们对专业和文化、实践和理论等关系的认识问题,告诫他们眼光应放远一些,不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赚钱或就业。要知道,在当今社会,仅有专业技能而无专业理论修养,尤其是人文修养是不可能出色地做好工作的,更谈不上有创造和成大“家”了,就连中央电视台组织的青年歌手大赛,也还有文化素质考核项目。其次,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特点,修订教学大纲,适当增加人文素质必修课或选修课,如影视文学、现代科技常识、唐诗宋词欣赏、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其文化素养。再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或收看学校举办的“濂溪讲坛”、九江市政府举办的“白鹿讲坛”和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等各种高雅文化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欣赏品位。

篇(6)

二、当前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当前高校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究竟如何呢?在一个什么水平上?笔者任教于理工科院校,对他们的思维习惯、艺术知识掌握程度有一定了解。就笔者看来,理工科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存在以下三个特点:

(一)接受艺术教育机会较少多年以来,由于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学校教育长期陷入“智育第一”的误区,形成以智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和制度。尤其是在理工学科为主的大学里,“重理轻文”的观念根深蒂固,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后,受培养体系、师资、办学经费的限制,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基本无法接触艺术领域。他们除了看过几部电影和听过一些歌曲之外,对艺术的感受机会是很少的。更谈不上系统的艺术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活动。

(二)形象思维能力较差,艺术感受力有限理工科大学生习惯于进行逻辑思维,这使得他们的艺术思维方式也趋于逻辑性,即较为注重艺术的变化性和叙事的逻辑性,如描述电影电视的故事情节,音乐的叙事性,舞蹈、摄影、美术中的构图、黄金分割计算等,而对其中蕴含的美缺乏欣赏和感受,久而久之便导致艺术审美的接受力较为迟钝。也就是说,理工科大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较差,艺术感受力受到一定限制。

(三)纯理工科大学生对艺术同样有强烈的追求虽然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感受力普遍较低,但是他们的爱美之心却丝毫不减。笔者所在的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对艺术美有着强烈的追求,只是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造成他们对于艺术的“入门”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想而不得”的状况。这就要求高校应根据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完善培养体系,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教育。

三、艺术教育对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启迪作用

艺术教育对人格培养具有强烈的渗透功能。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以一种自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进行培养,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造就一种健全、完美的人格。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品德情操有所缺失,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综合人才。艺术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品德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其它教育门类的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艺术教育有利于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人的思维方式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非艺术专业学生在借助专业学习强化逻辑思维的同时,接受一定的艺术教育,从而发展形象思维,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使创造力和感悟力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接受艺术教育的大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都比较强烈,笔者所在的理工科院校中艺术专业的学生往往比较活跃,自信心、协调能力都普遍较强,他们的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较为完善。

(二)艺术教育有利于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完善身心健康,增强人才竞争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当代中国学生多成长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中,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更是极少经过细腻的艺术教育,同时又面对着来自家庭、社会、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就业、个人定位等多方面的压力,或者长期受挫感较强,很容易产生一系列思想与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对此,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艺术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主动发掘生活之美,培养对生命的热情,进而增强受挫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力、积极的情感心态、热爱生命的思想信念,激发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去战胜逆境,乐观面对挫折,主动迎难而上,才能使他们在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等方面都能具有一定优势。这样的人才进入社会后才更具竞争力。

(三)艺术教育有利于非艺术专业学生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艺术之花永开不败,它能够净化人的灵魂,升华人格魅力,延续灿烂辉煌。艺术教育有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很广,涉及到学生思想意识、爱国爱党、遵规守纪观念、认真学习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伦理意识等,与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密切相关。将富有净化心灵的艺术精神融入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通过开展更为直观、更为贴近生活、更易接受、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充实、主题积极向上的艺术文化教育,可以拓展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思维,完善心智,提高大学生品格修养,增强综合素质,促使完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自觉抵制消极庸俗的思潮,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养。

四、加强针对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教育

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均有待提高。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所不可或缺的。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坚持以人为本,更新艺术教育理念艺术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在艺术教育中要以大学生为本,引导和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制定和完善适合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体系,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素质,尊重和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最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艺术类课程建设,规范高校艺术教育内容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要同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区别开来。首先,要将艺术教育纳入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体系。其次,针对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高质量的艺术类教材。再次,创新教师授课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明确艺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高尚情操、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和谐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素质从事艺术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是实施艺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艺术教育的开展,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直接决定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高校艺术教育的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到位,并把全面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素质当作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其次还要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不断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业务水平。再次,要结合时展及不同层次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四)加强校园文化艺术精神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艺术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艺术教育是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建设的活跃因素,尤其对于理工科院校,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不能离开艺术教育。高校要积极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动员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施展才华、展现个性,体现大学生精神风貌。同时要针对学生特点不断改进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实施途径,保证校园艺术活动的参与性、思想性和实效性。让大学生在美的环境和氛围中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使艺术教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篇(7)

职业中专课程把数学作为一门文化基础学科,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为职业中专学校数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以下是本人对职业中专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以求共识。

一、职业中专教育数学课程现状分析

1、职业中专数学教材的现状

现行职业中专数学教材内容大都偏重数学理论的系统完整性和论证的逻辑严密性。像我校目前使用的数学教材的内容结构,基本都是在高中数学教材的框架下进行一些降低难度的处理,基本与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相当,没有充分体现中专数学教材的自身特点,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视不够,而且是不分专业材,导致教学内容和专业应用相脱节,缺乏实用性、趣味性,显得枯燥难懂,教学内容没有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尺度,少而精”的原则。

2、职业中专课时计划的现状

随着职业中专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的确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解决职业问题的能力成为学校的主要目标,这就必然会加重专业学习时间,相应地减少文化课的学时。以我校为例,每个专业数学课程的教学周课时也就两课时,那么数学教材就必然要调整,更好地与专业结合,为专业学习服务。显然,目前的教材无法达到这一要求。

3、职业中专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从现在的国家教育体制来看,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分流而来,学习的习惯、信心、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很多学生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本身就掌握得很不好,绝大部分学生进职业中专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掌握生存的本领,在他们看来数学对专业学习影响不大,致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厌学情绪严重。这就逐渐陷入了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听不懂或不愿学的恶性循环,形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直至不学的课堂教学现状。

二、对职业中专数学教材改革的思考

首先,数学课需要重新定位。

数学在职业中专学校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应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它的教学内容,要求的难度和广度应该与专业紧密结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服务。

其次,要实现数学教材与专业的融合。

职业中专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将面临不同行业的不同要求,但他们都需要在职业中专阶段为他们的这种不同需要打下一个适应他们未来的基础。所以,首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做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哪些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是可以传授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出现的新的涉及数学方面的内容也应及时地进入教学内容。

最后,教材编制要体现专业特色。

职业中专学校现有的教材与学生的专业、学生的就业相脱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材结构,可以考虑采用“基础教学模块+专业教学模块”进行教学。其中“基础教学模块”的内容涵盖职业中专各专业都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有些内容甚至可以对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再进行加强,使学生获得最基本、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专业教学模块”则根据不同专业选用,其内容根据专业需要来设置,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学校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由数学教师联合各专业课老师,组织编写适应本校各专业的校本数学教材。

这些校本教材要轻理论、重应用,各部分内容要有相对的系统性和独立性,例题、习题应以生活、专业应用为主,要切实地把课程与生活联系起来,具有校本特色和专业特色。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数学确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把数学融入生活和专业学习,改变原来的“数学与专业分离”、“数学与生活脱节”、“学了数学没用,学了也不会用”的现象。

三、职业中专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

1、情境设计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

中专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接触数学已经有九年了,数学的高度抽象性,抽去万紫千红的客观具体事物,只剩下一堆灰色的数字、符号,尽是这些数字和符号在打架,已使人觉得枯燥无味了。加上部分学生原来数学水准较差,甚至在考试中屡屡失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和勇气,一接触数学就心存畏惧。怎样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和抗拒心理呢?怎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呢?教师授课时要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境,注意从身边的现象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如在讲“等比数列求和”问题前引入一个借钱还账的故事:张三向李四借钱100万元,李四要张三按他说的方式还钱,第一天还1元,第二天还2元,第三天还4元……以此类推20天还完。请同学们猜一下李四这样做有利可图吗?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思维,激发了兴趣。

2、尽可能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成功教育的理论认为,学生一旦在学习上获得了成功,就可以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投入进一步的学习。但大部分职业中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成功的体验,这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在中专数学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针对不同学生的程度差异,在课堂中让他们解决不同程度的问题,同时,平时作业也鼓励学生进行共同探讨、共同完成,有时还会采用小组作业的方式等,这样,就使学生能在自己的知识水平基础上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3、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数学教学的抽象性

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改善数学教学的结构与组织形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呈现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过程的特点,简化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使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四、改变职业中专数学课考试考核方法的探讨

长期以来,我们职业中专数学考核的唯一形式是闭卷考试,题型基本上是例题的翻版,大多属于纯粹的数学题。显然,这种考核形式并不能真正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现在很多专业课都采取了开卷形式或操作形式的考核,那么数学考试能不能也借鉴专业课采取分阶段开卷考试的形式呢?基础部分的题目可以采取以小试卷分章节检查的形式,期末考核的试卷可以多一些应用类的题目,学生既可以看书,也可以独立完成,还可以几个同学合作完成。以这种宽松、愉悦的考核氛围,能够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紧张情绪,抑制学习中的不良心理因素,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哪怕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解决出一个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利用平时基础考核加期末能力应用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对学生日常学习加以督促又能克服学生为应付考试而产生的各种弊端。

篇(8)

2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现状和问题

2.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全照搬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的直接反映,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该紧贴生物技术专业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设置。然而,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全照搬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将内科、外科、专科教学内容按照病因、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毫无取舍地灌输给学生,呈现教师教学无特色、无重点、无思路,学生学习无方向、无兴趣的状态。这与学科设置初衷和社会人才需求脱节,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2课程目标不明确,考核要求不严格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对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不够重视,没有真正意识到临床医学对该专业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课程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一定临床思维,了解临床医学前沿和需要,并能在医学发展和临床需求中找到生物技术的落脚点、发力点,运用所掌握的生物技术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最终为医学问题的解决开辟新思路、提供新方法。但是目前医学院校对于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课程目标认识比较模糊,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考核过程较为敷衍,甚至没有考核,使临床医学课程开设存在“鸡肋化”的危险。

3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内容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在强调基本素质共性的基础上,应该有不同的培养类型和专业方向。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必须体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尊重学生多样性选择。目前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能完全符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不能完全考虑到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因此有必要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3.1紧贴实际,重点突出

临床医学是医学生物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课程设置上除了要整体介绍临床医学概况外,重点是要筛选出能够体现生物技术学科发展价值以及与生物技术知识有交集的内容,体现出医学生物技术特色和资源优势,如临床诊断的新方法,基因诊断、基因治疗技术在肿瘤及其他疾病中的应用等;而疾病的临床表现、物理诊断及常规治疗方法等内容应该淡化。这样才会贴近生物技术专业实际,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避免浪费学生有限的精力。

3.2以临床问题为向导,以临床难点为突破

医学生物技术发展动力就是临床问题。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已为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开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已有很多成熟的、新兴的生物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因此,应将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突破的难点贯穿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把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结合起来。

3.3着眼前沿,广泛涉猎

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临床医学的最前沿往往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要把临床医学中最新的焦点和热点引入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医学生物技术对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临床医学不断进展的案例也是很好的教学事例,让学生了解前辈们是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推动医学科学向前发展的。但也要照顾到医学发展的冷门分支,给学生拾遗补缺的机会,在大家忽视的老问题上做出新文章。

4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应该有别于临床医学专业,要更加突出多样性、灵活性和自主性,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将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4.1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选修和必修相结合

压缩课堂教学时数,将教学主战场放在课外,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增加选修课数量,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索。生物技术专业将来不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对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应该是有重点和有取舍的,这个选择权不应掌握在教师手中,而应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通过文献查阅、学术会议、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对未来职业发展有帮助的医学知识。

4.2大师进讲堂,将导师范围扩展至临床学科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关键。目前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师资结构中,中级职称教师比例偏高,真正的大师偏少。应该把临床医学的“大腕”请进讲堂,因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导师往往更重视具体的新技术、新方法,而对临床医学前沿需求知之甚少,缺少宏观思路和顶层设计。这些可由临床导师很好地补充,他们扎根临床数十年,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的难点要点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要鼓励学生参与到临床导师的科研课题及科技创新活动中,使其不仅对原有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更清晰的认识,还锻炼了临床科研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现代医学发展的脉搏,找到自己感兴趣、能钻研、有出路的研究方向,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

4.3启发为主,传授为辅

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科研工作,应该是临床医生的益友良师。其临床医学教学不应以传授方式为主,而应采取引导、启发的方式,加入讨论及案例教学,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用专业特长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培养,在教学环节中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学习。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过程的“四结合”:密切结合科研,密切结合临床,密切结合实践,密切结合新进展。

篇(9)

二、美术基础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一)素描教学

就建筑美术课程来看,最为基础的课程就是素描课,对学生观察和写生以及空间想象等能力的培养是其目的所在。就总课时来看,建筑学素描课要远远少于美术专业,学生美术基础几乎就是没有,而且具有薄弱的造型能力。在教学大纲中一般都是在大一设置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从建筑素描总体教学课时来看并不多,而且在安排教学上还存在分散状况,学生对素描技法和表现形式的掌握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因此在素描教学上,要求目的性与针对性较强就显得极为必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素描的表现技法进一步的明确,掌握物体形体的结构规律,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与理解。在实践中体会到:①在安排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现有基础,遵循由浅入深和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规律;②选择教学内容应开始于简单的训练静物形体结构写生,逐渐过渡到大量训练建筑空间风景写生;③结合临摹和写生应是教学方法采用的方式,从而能够与学生的基础和专业需要相适应,为教学效果获得良好奠定基础。结合自身的经验认为建筑学素描基础教学应以学科特点为出发点,把设计类的素描作为重点,设计类素描与结构素描相仿,对物体的结构形态进行研究是结构素描的主要内容,这有利于对学生设计思维进行拓展,推动其想象能力的活跃,有利于推动学生形象思维和创作意识的培养。结构素描有利于推动学生一般造型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形式美规律的认识训练,推动学生对物体形态和构造相关的比例尺度进行研究,强化物体的视觉效果,该设计素描较为理想。结构素描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以及室内外装饰等设计方面应用广泛。

(二)色彩教学

水彩画通过水对透明颜料进行调配,进而运用其绘成的绘画,绘画的艺术效果具有透明和流畅,以及轻快和滋润特征。在没有开展系统训练色彩前,学生练习的水彩渲染也极为简单。从教学实践得知,大多数同学在训练过程中对绘画技巧过度强调,致使对水彩的色彩变化等因素很难掌握。对水彩画技法过度追求往往使学生忽视基本色彩理论知识,致使在建筑表现与专业设计课上不利于掌握搭配颜色技巧,出现不协调的色彩冷暖关系等。而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水粉画作画工具,颜料具有较强的覆盖性,修改起来很容易等特点,表现力也较强,初学者掌握起来更容易些,所以一般情况下水粉画色彩训练常常被安排在第一学期色彩训练中。通过水粉画的练习对学生的色彩进行培养,学生首先在对解色彩意义进行充分的理解后,逐步开始学习水彩画。

(三)加强速写训练,快速提高学生造型能力

速写实质是学生学习绘画的最简化形式,是对物体造型综合表现的绘画方法,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在对建筑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及艺术构思表现方面,它属于主要方式,是对感性知识进行有效获得的艺术手段,也是原始资料积累的最佳途径。在素描教学的全过程中,应把结合素描与速写的学习始终贯穿于学生学习美术课程中。讲授理论,对线条进行学习应是速写教学的开端,由于课时不多,而速写的学习和练习需要的时间却很多,因此速写教学在大一、大二的安排上,要求学生必须在训练方面花费大量课余时间,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运用对学生作业进行查看的形式,把学生的优缺点找出来,尽力做到每次的练习都有新的进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创新能力培养

传统观念认为,针对建筑学专业与城市规划专业进行的基础美术训练,也就是我们说的建筑美术课程,只要能让学生掌握下一阶段的专业课教学提供基础的绘画能力和欣赏能力,即具备基本的美术素养,就可以了。这恰恰是一种认识的误区,一直以来,我们没能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更具前瞻性国际视野、宏观的设计思维理念。此为建筑美术教学现存的突出问题。我们的建筑美术课程正是一门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锻炼学生深刻的感知能力,提高其修养并且与建筑的专业课程(也包括城市规划的专业课程)紧密衔接的基础课程。在着重培养学生造型基础、色彩观察能力和技术性表达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个性化品质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通常认为建筑美术,可以不考虑设计创意和设计观念的培养,认为那是以后建筑专业和规划专业教学方法中去面对和解决的事情,不在美术基础教学的讨论范围中。但实际上我们从历届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必须在基础阶段就通过教学方法来解决学生的创意习惯养成和观念意识植入的问题。这一点特别重要。

篇(10)

2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以“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为例,教师可采取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仿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做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积极推动理论教学改革。教师可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四个项目及若干个任务,具体如下:项目一:机床的管理与维护。主要任务为车间的6S管理与机床的检查、机床精度测量与验收;项目二:机床机械部件的调整与维修。主要任务为进给部件的调整与维修、主轴部件的调整与维修、重要辅助部件的调整与维修;项目三:机床典型故障的诊断与维修。主要任务为螺纹车削误差故障维修、机床系统故障维修、轴类零件加工误差故障维修、机械手换刀故障维修、辅助装置故障维修等;项目四: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主要任务为数控机床方式选择功能的故障维修、通信功能故障维修、冷却功能故障维修、进给倍率功能故障维修等。通过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实战训练,既能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的相关理论知识,又能够使学生具备拆装调整机床机械部件与诊断排除机床机械故障的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原理图、零件图、装配图、程序图、电路图等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供课堂教学使用。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节省课堂板书时间,使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易于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同时,职校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专业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料上传到校内网络平台上,使学生能够利用课下时间复习和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篇(11)

二、外语专业就业现状分析——以英语专业为例

根据我国目前整体发展需求来看,理工科类的学生就业情况总体一直好于文科类的学生。从最近几年看,英语专业毕业生越来越趋于饱和,毕业生供过于求,导致其就业越来越困难。究其原因主要三点:第一,很多学校盲目扩招,一些学校不具备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的条件,开设的课程也不足以满足社会工作需要,于是导致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应聘时的认可度降低。第二,传统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往往只具备单一的外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人才市场对这一类型毕业生的需求日渐减少。第三,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自身就业观念僵硬死板,对没有就业有一个全面、理性、正确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英语专业学生期望自己将来从事高收入行业,而待遇优越的工作又没有能力去胜任,显得眼高手低,无所适从。但是,通过对常熟理工学院2011年至2014年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进行仔细分析,该专业学生近4年平均就业率几近百分之百。其中,英语专业毕业生从事外贸和服务行业的人数逐年递增,从事传统教师职业的人数逐年递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开始在其他行业找寻就业机会,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外语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方向——以英语专业为例

英语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一座桥梁。在国际会议、论坛、学术研讨会和国际商务谈判中,外语无处不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特别加入WTO以后,我国更加积极广泛地融入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使得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为英语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已经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工作岗位从传统的教学领域已经慢慢延伸到金融、IT等领域。因此在语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应用技术型大学不应像清华北大那样偏重语言学这样理论性很强的内容,而是应将重心放在对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的培养上,因为“应用型大学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生产或其他社会实践”,只有这样英语专业学生才能在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普遍不理想的状况下脱颖而出。例如,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专业翻译机构、新闻出版社、高级酒店宾馆、旅游公司、涉外企业、政府涉外部门等行业或部门从事翻译、驻外记者、外文编辑、商务洽谈、导游、涉外公关等工作。在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随机挑选的100名学生就业选择的调查时发现仅有20%的大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够成为教师,有近65%的大学生想要从事商务或翻译类工作,另外还有10%的大学生对自主创业充满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