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3-31 20:29: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教学思维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直采用“一刀切”方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考虑不足,忽略学生多层次发展需求,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改革后,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是其中最突出的任务。为适应新课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语文教学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多元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适用性

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强调多角度、开拓性的教学[1]。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是小学语文到高中语文的过渡段,教师要引领学生从单纯的听、说、读、写向知R扩充、情感熏陶等方面转变,要完成这样的重大任务,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人格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指导,培养的学生文学素质、文字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的。从学生全面发挥角度看,多元化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需求是相适应的,能够为学生提供知识、感知、理解等方面的引导,满足学生多层次发展需求,真正实现新课改目标。

二、多元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方式

思维决定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思维可以衍生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思维方式单一,将增加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所以,初中语文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方式,针对教学内容积极的开拓创新,拓展思维、开拓视野,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如,讲《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时,教师一方面结合唐雎与秦王的故事教学,另一方面延伸至“蔺相如使秦”等外交故事,开拓学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强权政治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实现《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还能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解及写作能力培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但是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后,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及创造力,多元化的启发与引导学生发展[3]。在这样要求下,教师课前必须编写多元化教学方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持。如,讲《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教师编写教案时要注意多元化教学方式设计。第一,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查询与课程相关的资料,材料准备齐全,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对文章的故事、背景、人物等有全面了解;第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描述语言等进行探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第三,从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解读文章背景,对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人际关系、金钱关系等进行深刻认识;第四,鼓励学生从现代人角度看待于勒兄长一家人前后态度及其转变,帮助学生树立健康人格。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方式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多个角度学习语文知识,理解其中蕴藏的深层次内涵。

(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多元化教学手段是实现多元化教学的必备条件,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利于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满足学生多层次发展需求。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发展,教学手段日益丰富,如多媒体课件、微课、慕课等,为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支持。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针对学生学习需求、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适合的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水平。如,讲《智取生辰纲》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内容展示的直接性、直观性及形象性。设计多媒体课件前,教师要收集与之相关的图片、影像等资料,如电视剧《水浒传》等,利用影视材料完全展示“智取生辰纲”全过程,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认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层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语文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实施多元化教学,多角度、多维度的引导学生发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2)

选择优化的学习方案。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一节课45分钟,对于学生来说,要自始至终保持高度注意和紧张思维是很困难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他们的注意力至多可以保持2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注意便会不由自主地离开客体。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任务的安排时,要注意学生的这个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究课堂组织策略,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

适合于学生表演的课文,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担当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用这种方式诠释课文内容和情感。例如学习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时,教师除讲解内容外,可安排片段的表演,也可针对文章的寓意安排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课文形成深层次的探究。对于内涵丰富的课文,可用辩论的方式探究其思想内涵。教师在课堂上着意营造适宜的时机,使学生的思维交流与碰撞,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潜心探索,从而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做到自我认识、自我检查、自我监控,使思维更加明晰完善,思维结果更臻成熟。在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我采用辩论的形式,双方围绕"中国人有没有失掉自信力"展开辩论,学生辩论得非常激烈,既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驳论文的写法。语文课上有了思维、情感、言行的"互动",语文学习就会充满生机,确保课堂始终保持在热烈、活泼的气氛中,充满灵气与活力。

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于1968年研究了教师的期待和情绪态度对教学效率的影响。他们把从一个班中随机抽取的学生名单交给本班的老师并告诉他,经过测验表明这些学生将来会有优异的发展。8个月后,研究者对全班学生的成绩和行为发展情况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名单中的学生成绩进步比其他学生快,而且求知欲旺盛,适应性强,与教师的感情也好,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因此,教师合理的期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我效能感,从而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对学生要有乐观的态度,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及时地鼓励学生。

在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本想引导学生总结人物特点时,一个后进生突然说小弗朗士不是一个好学生,韩麦尔先生不是一位好老师,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投向这位同学,我稍微镇定了一下,先充分肯定他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位同学的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似乎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情绪激昂,讨论也非常热烈。在讨论之后,基本形成了这样一个观点:小弗朗士曾经不是一个好学生,但在知道了祖国的土地被强行割让后,爱国心促使他悔过自新,真正认识到祖国语言的伟大;韩麦尔先生曾经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但他是爱国的,爱学生的,爱自己祖国语言的。

一个不太"和谐的声音"打破了我的教学预设,而成为这堂课的亮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试想,如果当时我认为,这是后进生的问题,不予采纳,后果可以想象:既伤害了学生,又失去了引发学生思考、互动的机会,教学效果也就不可能好。

三、营造温馨的互动氛围。让师生在教学中体验生命的价值。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课堂交往互动的首要条件。建立一种和谐、平等、愉快的教学氛围,特别是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善待和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格;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以一种自由、轻松、开放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形成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思维活动的广阔天地,呈现出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

篇(3)

“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大的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即实现课堂教学中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也是一种教学理想。我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等,都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当前的高中语文急切需要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三高”目标?这里我以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为基础,谈谈关于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想法。

1.师生和谐,乐教乐学。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2.潜心读书,提高学养。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学无止境,教师这个职业比任何其他职业都来得艰难,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但是,读书对老师来讲是一种奢侈。成天是作业、试卷、琐碎的班务工作,繁重的工作把人碾压得佝偻苍白,读书这个必修之课成了奢侈的梦。读书应该是教师的常态生活,语文教师更应如此。语文教师不读书,必定难致远处,课堂枯燥,解读低弱,语言乏味,了无生气,教学只能是压灭火花,扼杀灵性,捆绑灵魂,造就浅薄。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从来不爱文学、不看“闲书”(教本教参之外的书)、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解读的语文老师,能够让他的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读书。所以,要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的目标,语文教师必须潜下心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养。

3.因材而设,重点突出。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师教的指南,又是学生学的指标,也是语文课堂评价的依据。语文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一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上课前就要“瞄准最后的结果”,这个目标要根据教师选取的教材内容而定,这就要求教师吃透大纲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学生,写好教案,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其次,目标越明确,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就越紧凑,教学效果就越明显,教学的目标要重点突出。一堂语文课不能面面俱到,目标确定了,讲什么,练什么,既要全面又要保证重点。所谓全面,是指在课堂40分钟内能够解决的最大范围;所谓重点,是指从面面俱到的任务中找出占主导地位的任务。例如,讲《荷塘月色》重点在散文语言的品味;古文《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为: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上学习唐雎的“士”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优化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语文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知识、情感、学法、实践技能提出相应目标。通过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在不同的学习领域都有所提高,真正实现语文课堂“三高”目标。

4.精心导入,激发欲望。

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恰当的导入手段和精彩的导语往往能够在课堂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肯学、想学、会学”,使课堂真正达到高效。例如在教《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从时下最火的红楼梦中人的海选讲起,这是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讲必修一读本《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时,导入由赵咏华演唱的《最浪漫的事》。这样,便很快地把学生带入到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中,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5.精心设问,引导探究。

斯腾博格在《思维教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会思考的人,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如何思考”,帮助他们思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正是促进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的问题呢?北大钱志亮教授给了我们一个参考答案:“能够触及学生思维神经的问题,于艺术知识十字路口的问题,树立着思维导向目标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能扩展学生思维时空的问题,能迸发出思维火花的问题。”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探究,通过阅读、思考、实践和体验,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与语文共舞,让生命鲜活!”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整个课堂就会迸发出生机和活力。师生关系就会呈现出和谐之美,教师不再是权威者、控制者,而是与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的对话者,课堂因而变得高效。

6.随意应变,营造氛围。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插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故事、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碎语。这些“碎语”不仅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而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课堂高效。

7.严抓四步,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道理古今通用。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以“一切以学习为中心”构建教学关系,以“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严格贯彻“四步”教法,即课堂的四个基本环节:预习导学、展示交流、反思测评、巩固拓展。

①预习导学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目标,根据导学案自学教材,积累自己的认识理解,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小组长(学科组长)带领组员合作、探究独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和产生的问题,以便展示交流中提出。该环节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②展示交流是一个生生、师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教师是平等的一员,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等生、中等生、发展生展示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参与,本过程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又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此环节时间一般为25分钟。③反思测评由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此环节时间一般为5分钟。④巩固拓展是针对测评反馈出现的问题,帮助“发展生”及时补救,利用好“兵练兵、兵强兵”的战略,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尽力达到不让一名弱者掉队。此环节时间一般为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