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中生陈述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2-10 07:24: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生陈述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中生陈述报告

篇(1)

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而且年龄越来越小。近日,中国教育在线了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据统计,近年来出国读本科及以下学历人数增长迅猛,且低龄化趋势明显。以最大生源输入国美国为例,2005年至2006年,仅有65名中国中学生前往美国私立高中读书,而2012年至2013学年,美国私立高中已有23 795名中国学生。也就是说,7年时间,这一数字剧增365倍。

“逃离”到美国就能让孩子既拥有轻松的学业也能培养创造性吗?

如果说创造性的培养是个过程,我们很难短时间判断这种“逃离”是否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那么,学业负担则马上就能比较出来。

饶毅正好有两个孩子:女儿在美国完成了学业,儿子在国内上高中,虽然都说儿子的课业负担重,但是在饶毅看来,曾经在美国上高中的女儿并不比儿子轻松,他觉得当年的女儿更辛苦。

面对海量阅读

美国高中生的书包也很沉

饶毅介绍,在美国读书,学生的负担不仅仅来自课本、教材,“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的量是非常大的,英文的主要著作都是学生的阅读范围。”饶毅说。

有一项2009年实施的调查显示,美国大学生每周的阅读量是500~800页。如此大的阅读量,如果没有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的训练,完成起来会相当痛苦。

“五年级的美国小学生也是一本一本地在读大部头的小说。”最近,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一个沙龙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向蓓莉介绍了美国一所蓝带小学(美国为达到一定标准的小学授予的称号)英语课(相当于我们语文课)的情况。

“到了高中,学生的阅读范围已经非常大了,不仅读文学性强的小说,还有很多科普作品,有些作品甚至非常高深。”饶毅说。一次他突然发现女儿正在阅读一本有关科学哲学的书,叫《科学革命的结构》。饶毅说他很难想象高中生能读这样的书。

如果,跟国内的高中生相比,美国高中生的阅读量可能会高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都说中国学生的书包重,其实美国高中生的书包也很沉。

北师大三帆中学朝阳学校书记、执行校长李建文在美国一所中学进行深入考察时发现,“美国学生的书包特别沉,课本特别厚。我特意在一个山上拍了几张照片,前面两个学生背着书包,腰都弓起来了。”

教科书之所以重,是“因为内容多”。饶毅说,美国的历史书就非常厚,讲得非常细,比如欧洲史中,一个不知名的小公主在哪一年遇害都记载得清清楚楚“,没有人能把历史书背下来。中国的历史写得很简约,适合记忆和背诵,但是有时留下来的那几句话因为没有上下文的故事,反而影响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饶毅说。

为了“挑战性选择”

美国高中生作业写到夜里12点

很多人觉得美国的课业负担轻源自美国的不少课程是分层的。比如数学,如果你对自己没有太高的要求,或者对数学不感兴趣,完全可以选择难度较低的内容学习。据国内一些留学机构人士介绍,美国有些高中下午3∶05下课,当天有课的老师可以布置作业,作业是分级的,级别较低的,不仅难度低而且作业量也会更少。

但是,如果一个学生在整个高中过程中总是选择那些容易的课程,最终即使他取得了一个不错的SAT成绩,将来也无法进入更好的大学深造。

从5岁起便在美国上学、哈佛毕业后曾担任过哈佛亚裔招生协调人、现在中国工作的王可介绍,美国的大学在选择学生时,不仅看学生提供的SAT成绩,而且要参考高中4年所有的考试成绩,同时还要看一个学生平时所选课程的难易程度。

其实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做“有挑战性的选择”。

王可说,假如有两个学生摆在哈佛考官面前,一个是纽约精英高中的学生,另外一个来自小地方,父亲可能是蓝领。这两个学生的成绩一样,课外活动等其他方面也差不多。那么怎么比呢?“这就要看谁更能抓住所处环境提供的机会。比如那个在精英高中的学生,他的学校会给他提供很多门有挑战性的课程,比如是15门,这个孩子选择了4门。而另一个学生的学校可能只能提供两三门这样的课程,但他都选修了。最后,哈佛可能会留下后面这个孩子。”因为,他更善于接受挑战,更善于抓住机会。

正是因为这个“有挑战性的选择”,让很多美国的高中生纷纷选择那些难度更高的课程。

有人做了这样的统计,美国开设AP课程(美国大学理事会提供的在高中授课的大学课程,简单说来就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的高中占美国高中的70%。因此,不少高中生每天写作业要到夜里12点以后。

再加上大量的阅读,在美国读个高中绝没有传说中那么轻松。

追求“专业性”

课外活动很辛苦

众所周知,美国大学在挑选学生时,不仅看学习成绩,同时也要看学生的活动能力。

不过这个课外活动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

饶毅介绍,女儿高中时是学校排球队的队长,同时还是划艇队的队员,“他们非常辛苦,即使是冬天也要自己扛着船出去,还得穿着短袖。”

追求“专业性”是美国学校对待课外活动的一贯传统,没有谁在课外活动“走过场”。

王可说自己小时候有一个理想就是长大后能做一名儿科医生。所以高中时选择到医院当志愿者,“我每个星期六要在医院做4~6个小时的辅助工作。”王可说,无论你选择做什么,都必须认真做好,甚至达到专业水平,很多大学在考察一个学生时“看的不是量,而是你做的质量”。

学业上要进行“有挑战性的选择”,课外活动上要“追求专业性”,所以,熬夜对很多美国的高中生来说并不少见。

饶毅记得,女儿高二时成了学校排球队的队长,为了让球队一直保持高昂的士气,要做很多事情,同时还要到外地去参加比赛。“为了保证能在每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经常是打完比赛别人都睡了,她还躲在厕所里做功课。”

“其实,有时教育中的问题原因并不在教育而在文化。”饶毅说。

曾经有一位朋友向饶毅咨询自己的孩子应该学什么专业,“他和他的儿子都是数学天才,却在纠结该不该学金融。”饶毅说,还是有一些功利的东西在作怪。

当那么多家长把中国的教育批评得一无是处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根本没有想清楚什么是教育、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就一味地批评,或者直接“逃离”。但是,当这些抱有“逃离”心态的家长到了美国后,他们在国内遇到的问题在美国仍然能遇到。“社会变了,环境变了,但是文化没有变,所以该遇到的问题还会出现。”饶毅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樊未晨文)

链接

篇(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locus of control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260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tested with the index of wellbeing(iw), affect balance scale(abs) and internal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scale(ies), and the data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locus of control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ean valu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10.13, and there was not difference in gender,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ade(p<0.01). the average value of locus of control was 10.40, which showed the students were introversion.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sex and grades in high school student. the locus of control was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each dimension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conclusion  all dimension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ocus of control, the level of wellbeing of internal students is superior to that of external ones.

    【keywords】 high school students; locus of control; iw; abs; ies

    目前,学术界把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结合起来的研究很少。为探讨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以及高中生心理控制源的整体特点,心理控制源在主观幸福感不同维度上的差异性,作者以高中学生群体为对象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选自荆州市某高中不同年级学生,共抽取被试学生260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4份,被试平均年龄17 a。

    1.2 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集体发放调查问卷,统一指导语,由学生独立完成问卷测试并及时回收。

    1.2.1 调查工具  (1)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index of general affect)。用于测查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该量表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两部分。前者由8个项目组成,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情感的内涵;后者仅1项。总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平均分+生活满意度问卷得分(权重为1.1),其范围为2.1(最不幸福)~14.7(最幸福),总体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的一致性为0.55[1]。(2)情感平衡量表(affect balance scale)。用于测查一般人群的心理满意程度,10个项目是描述过去几周感受的是非题,对正性情感项目回答“是”记1分,对负性情感项目回答“否”也记1分。情感平衡的计算方法是用正性情感分减负性情感分,再加系数5,得分范围为1~9。正性情感项目间相关系数在0.19~0.75,负性情感项目间相关系数在0.38~0.72。(3)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scale),该量表由洛特于1966年编制,包括23个项目和6个插入题,每题均包含1个内控性陈述和1个外控性陈述,要求被试必须从中选择一个,对外控性选择记分。量表得分范围为0(极端内控)~23(极端外控),得分越低越内控,越高越外控。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重测信度间隔1 mo为0.72,2 mo后为0.55。

    1.2.2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处理,并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平均值为10.13;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3个维度与幸福感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23、0.19,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性别被试学生主观幸福感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被试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明显差异(p<0.01);如,高二被试学生主观幸福感平均水平为11.06±2.16,高三被试学生为9.79±1.91,高三被试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高二被试学生,差异有显著性(t=2.042,p<0.05)。

    2.2 高中生心理控制源状况  被试学生心理控制源得分为2~20分,平均为10.40分。把心理控制源得分由低到高排序,低于平均分的75名(35%)作为内控组,在平均数之上且分数高的75名(35%)作为外控组,其余为中间组,三组的心理控制源量表平均得分为6.40、14.55、10.16。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控制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3 被试学生不同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

    2.3.1 不同心理控制源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  幸福感指数:内控组为10.87,中间组为9.84,外控组为9.65,内控组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外控组最低,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2 三组不同心理控制源学生主观幸福感两两比较  内控组与中间组有显著性差异(t=2.473,p<0.05),与外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t=3.575,p<0.01);中间组与外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62,p>0.05)。

    2.4 被试学生不同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分析  对心理控制源和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被试学生的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见表1。表1  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分析注:﹡﹡p<0.01

    3 讨论

   

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参数。diner认为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主观性、相对稳定性和整体性[2],它由两个基本成分组成: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前者指生活满意度,后者包括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即现在学者一般都认同的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3]。

    心理控制源是洛特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人们日常生活中对行为或事件的一般性看法,存在着内外控的个体差异。内控性指人们相信自己应对事情结果负责,即个人的行为、性格、能力等内部因素决定事情的发展;而外控性则指人们认为事件结局主要由外部因素影响,如运气、社会背景、他人等决定[4]。

   

本研究显示,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平均值为10.13,绝大部分高中生处于幸福或比较幸福行列。不同性别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高中生主观幸福感有明显差异(p<0.01),高三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高二学生(p<0.05)。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高三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期(参加高考),这一转折对个体来说很关键,面对升学,迷茫、彷徨是大多数人的感觉[5]。其次,选择之后的坚持也充满痛苦,选择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要舍弃其他一些看似有诱惑力的东西。因此高三学生经历着自我的交战挣扎,这一时期的被试主观幸福感低于平均水平是可以理解的。相比之下,二年级学生就要轻松一些[6]。

   

先前对心理控制源的研究大多从心理源的具体方面分析,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本研究针对的是一般性心理源,不涉及心理源的具体内容,研究的结果表明心理控制源的平均得分为10.40,偏向内控,不同性别、年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发现,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即个体越内控,主观幸福感等水平越高,对心理控制源进行分组比较发现,内控组的幸福感显著高于外控组。此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一致[3]。一般情况下,内控型个体更相信自己应对行为的结果负责,并且是有能力改变环境的,而不像外控者那样认为外部因素不可控,因而逃避现实。人对幸福的体验往往来源于对自己信心的肯定和成功处理事情的能力,与外控者相比,内控者更积极、主动,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因而主观幸福感的成绩也较好。但也有学者得出与此相反的结论,他们认为外控型个体主观幸福感高,简单地说内控好还是外控好是不合适的。这可能和内控者成功的动机更强有关,对自己的期望越大,失败时的挫败感就越强,过多地把失败归结于自身可能容易导致自责,降低对生活的满意和兴趣。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事件是我们自身无法控制也无力改变的,诸如亲人离世这样的不良生活事件,无论对内控者还是外控者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但对内控者打击可能更大[7]。

   

心理学很多理论已经证明,认知是影响个人心理的重要因素,心理控制源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对个体的期望、情绪和动机都有作用。从本研究可以看出,通过改变归因方式来提高高中生的幸福感水平是可行的。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归因有多种模式,不同的归因模式引起的情绪反应是有差别的,具体来说就是把成就归为内部原因时,成功则自豪坦然,失败则内疚自责。而把成就归为外部原因,无论成败都不会产生太强烈的情绪反应。按照韦纳的观点,外控者似乎更容易快乐,归因训练应着力于使个体从外界寻找事件的起因。然而本研究的结果及其它一些研究的结论则表明内控型个体幸福感水平较高,因此归因训练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个体认识到成败是由自身原因造成的,这才有助于其体验到幸福。

   

综上所述,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与心理控制源呈显著负相关,内控型个体的幸福感水平优于外控型个体。

【参考文献】

  [1] 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61

[2] 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 psychological bulletine,1984,95:3

[3] 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6,4(1):46

[4] 郭志锋.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4):62

篇(3)

2. 以目标为导向的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实施和评价

不同的学生所使用的学习策略是不同的,而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完成一个语言活动至少会用到一类策略或是几类策略的组合,而且活动的不同阶段的策略也各有不同。

2.1 策略一:以目标为导向,把握新旧语言知识的联系

高中生应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学会把握单元间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模块一和模块二为例,这两个模块共有10个单元。如果从宏观角度,围绕一个中心任务主题,纵横联系相关、相近内容的单元,学生就会发现,可以把下面四个单元的内容重新整合,探寻到一条连贯的学习线索和思路:因为Unit 1 Friendship 的话题是“朋友和友谊”,Unit 3 Travel journey的话题是“旅行和描述一次旅行过程”,这两个单元的课文可以以“朋友和一次难忘的旅游”为线索,学习任务可围绕这个线索设计话题,可就此话题展开讨论,回想以往与朋友一起旅游的经历,通过亲身体会,探讨一个真正的好朋友应具备的品质和性格特征等。也可以在学习模块二Unit 1 Cultural relics(话题内容是“文化遗址保护和国内外著名的遗址”)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话题内容是“野生动物的保护”),回顾模块一Unit 1和Unit 3的知识,把Unit 1 Friendship和Unit 3 Travel journey两个单元的话题再延伸扩宽。学生在重新整合单元间新旧知识和从事各项活动中,他们已经主动地学会运用一种或者多种学习策略。比如:认识策略中的“借助联想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习中,善于抓住重点,做好笔记,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整 理和归纳;在新旧语言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和调控策略中的“主动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与教师或学生交流学习英语的体会和经验”等策略手段帮助其学习。

2.2 策略二:以目标为导向,渗透资源策略

课本作为学习英语的载体,从内容方面讲,过于单一,提供的阅读材料不够丰富,语篇的文本缺乏真实感和真实性,所以学生很难对语言本身以及语言现象产生兴趣,所以还要选取一些适合课外阅读的材料。如何选取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呢?第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水平选难度适当的文本材料。内容太难会挫伤自信心和阅读的积极性,太简单容易产生厌倦,提高不了阅读水平。第二,选取时代感强、语言鲜活、内涵丰富、题材多样、贴近生活的文章,适合高中生心理和阅读兴趣。如果学生对材料感兴趣,从内心深处自发地愿意读下去,那意味着阅读已经一半成功了。第三,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找寻的文本材料,学生积极参与,容易产生共鸣,并能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3 策略三:根据学习进展,在阅读中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迅速地抓住文章或段落的主旨大意或中心思想,这是作者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或主要观点。高中生可以尝试并掌握以下三种方法,比如:读文章的首尾句找主题句。如果作者采用演绎法,先抛出话题,再围绕话题详细展开, 主题句会在句首呈现给读者,开门见山,主旨明确;如果作者采用归纳法,先分述各种情况或细节内容,再总结,主题句会在段落结束部分出现,抓住了主题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其次,在段落中找题句。有些文章的主题句在文章的中间,这种文章往往以一句或几句话引出要表达的主题,在主题句后面再陈述细节或进行论证。第三,采用归纳分析法形成主旨大意。有些文章或段落无明显的主题句,但字里行间无不体现文章的主题,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描述或分析,总结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

2.4 策略四:掌握猜词义技巧认知新学语言项目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高中生来说,在英语阅读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生词,如何学会利用语境(根据上下文已知信息)推测、判断某些生词的词义,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各种猜词义技巧。

其一,根据定义、举例、描述猜测词义。如一些标志性的短语,表示解释的namely, that is (to say), mean, refer to, in other words, be known as等;表示举例的such as,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等。例如:As usual a lot of people were present in Akbar’s durbar, the place where the king worked and lived. 后面的同位语the place where the king worked and lived.可知四个选项“A. court B. workplace C. factory D. office” 的答案应该是A。

其二,利用同义词(Synonym)、反义词(Antonym)或标点符号猜测词义。例如: The High Court of Galicia says that judge ordered Mr. Garzon to report to the court every week. The suspect is barred from leaving Spain and not permitted to drive a train for six months. 通过下文的not permitted我们可以得知barred与not permitted to同义。

其三,根据定义法或标点符号法猜测词义。生词往往出现在前面,定义或解释往往在后面,常有定语、定语从句、同位语或从句出现。标点符号有暗示作用,如破折号通常是前面的解释、说明或补充,冒号用来列举或解释。

(以下节选自2013年重庆卷阅读理解D篇,保留原题号)。

It is filled with symbiotic exercises, too: unimaginable quantities of creatures, little and large alike, mix within its depths in a kind of oceanic harmony, giving to the waters a feeling of heartbeat, a kind of sub-ocean vitality.

70.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symbiotic” mean?

A. Living together B. Growing fast.

C. Moving harmoniously D. Breathing peacefully

(答案为A)

3. 基于学习策略的评价

3.1 英国基础教育领域流行的学习评价契约

教师在开始新单元教学之前,可以尝试目前在英国基础教育领域流行的学习评价契约,即通过与学生商议之后共同签订一份契约。以下就是一份典型的学习评价契约。

学习及评价契约表

1. 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

2. 我准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 我已经知道的有关这些问题的信息是:

4. 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找寻的信息是:

5. 我准备从何处查找获取这些信息:

①课本( ) ②专家访谈( ) ③实验( ) ④杂志( ) ⑤百科全书( )⑥报纸( ) ⑦电视电影( ) ⑧博物馆( )

6. 我主要的学习方式是:

7. 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

签订契约的目的:__________

契约的有效时间:__________

学生签名: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

3.2 教师应该将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

也可以采用“档案袋法”(portfolios)和“展示法”(exhibitions)。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成长记录档案袋,鼓励学生放入记录平时表现情况(如值日报告评分、英语周活动参与项目的获奖情况)、学生在校内外学习过程中创造的个人成果(如读书报告、朗读的录音带、市或地区英语能力竞赛的听力或阅读材料)方面的文件资料等。“展示法”(exhibitions) 可以以多种方式呈现,比如每节课的值日报告,英语周演讲内容,课内外举行的辩论会结果,甚至书写漂亮的作业本等。

总之,为激发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其英语学习的爱好,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一个训练有素的思考者。

参考文献

[1] M. E. Lockheed (1996). Assessment in transition: learning, monitoring and selection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M]. Pergamon Press, 1996.

篇(4)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09-01

升入高中的学生,都还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他们的体魄变得结实健美,大脑也进一步得到发育。他们渴望学到新知识,来充实自己的文化需求,同时他们的情感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需要别人的理解,鼓励,肯定和表扬;另外他们也存在着害羞的心理,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正确运用情感手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与学得活动,消除恐惧心理,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我就浅谈我在英语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教改和学生提高听课效率的前提。由于传统和历史原因,“师道尊严”在一些老师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刻意去摆架子,回避学生。师生关系无意中变成了“猫鼠关系”。试想如果学生们觉得老师难以亲近,不能当作朋友,他们怎么会喜欢上老师的课呢?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们要愿意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来看待,而不是“可望不可及”的“神”。学生们往往会喜欢上某一位老师的课,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们在情感上信任该老师。老师亲近的笑容,和蔼的态度就是无声的语言,往往能把学生吸引过来,因此在与学生共处的时间里,我总是把学生当作朋友,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倾听他们的呼声。我在课堂上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收到良好的效果。课堂上我尽量多用please,good,quite good,very good,not bad,thank you,It doesn’t matter等礼貌鼓励的话语让学生消除恐惧,大胆参与课堂活动。有一次上课前两位同学做值日报告,他们提到了那天某同学因病缺课,值日报告后我就接上他们的话题“I’m really sorry to hear that.I sincerely hope that Mr X X will recover soon and come back to our classroom again,do you think so?”下面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Yes.”师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此外,课后学生们来问问题,我都是有求必应。对他们勇于提问的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耐心给他们讲解,让他们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最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全部集中时间只有20分钟,而在中学每节课通常为45分钟,这就给我们老师出了难题:如何在余下的25分钟里组织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教学法为讲授式,是教师传播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其结果是学生越听越乏味,最后会开小差。其直接后果是高中生毕业后,语法功底扎实,但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差,无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维,更不用说同外国人交流,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且师生间往往存在着隔阂。因此在平时上课,我针对高中生模仿能力强,好展示自我的特点,我设置一些有争议的话题让他们去思考。如教高二上册第二单元No Smoking之前,我先让学生去思考这个话题“Is smoking a good or bad habit? Shall all the tabacoo factories be closed? Why?”学完第二单元后,我让学生们组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我把双方的观点都列在黑板,结果他们双方互不示弱,都列出尽可能多的理由,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直到下课时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地在辩论。

另外,在教高二上册第九单元Saving the earth之前,我给学生们设置的话题是:“假如你是省长或市长,你将如何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这两个互相矛盾的问题。”他们都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课堂上陈述出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学英语的信心。

篇(5)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 对评价认识不足,缺乏多环节评价

现行的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和学生更倾向于关注考试结果,课堂教学评价中结果性评价占主导,过程性评价未落到实处,更别谈多元评价。教师教、学生学、多元评价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评价只是其中的反馈环节,通过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可以随时调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就是说,评价并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环节,它也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或其他环节。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一堂课中只设计一个评价环节,而且往往将评价环节作为一节课的结尾,时间不够时甚至将评价环节“省略”。课堂教学评价没有真正落实,评价效果没有真实体现。

2. 评价方法呆板,缺乏多样化互动评价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评价一般通过“学生评+教师评”的模式开展。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理论课上,教师一般通过纸笔测验或口头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仅效率低,而且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兼顾全体学生。在以程序性知识为主的实践课上,教学内容通常是围绕某一主题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操作,最终形成一个作品。教师通过教学控制软件(如极域等)点播或转播个别学生的作品,以口头点名的方式让几位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和总结。评价过程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优势,评价方法呆板、互动性差,评价质量低下。

3. 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多角色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特殊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及时收集学生学习信息,开展多角色参与的课堂教学评价。在高中信息技术常态课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系统,多角色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评价并未有效开展,评价过程形式化,未能达到真正的评价目的。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创新策略

以校园网为依托,构建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开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交流评价、学习档案等一系列实际应用的网络空间,实现一生一账号,实名登录。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和多元化评价,在确保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全面提升高中生的信息素养。

1. 课堂上高效开展过程性评价

(1)灵活运用网络学习空间,实现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笔者认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置多环节的教学评价,即教学评价可以安排在新课之前,或者新课教学中,或者新授课之后,并根据各环节评价的结果随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前评价。网络学习空间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实名登录的空间,这里记录着每位学生的学习轨迹,保存着每位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新课授受之前,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网络学习空间中“已学课时”栏目中上一节课或早前曾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评价,寻找新课导入的切入点,轻松导入新课,让学生得到“温故而知新”的体验。

课中评价。课堂提问作为常见的教学评价方式同样适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运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课堂在线”栏目组织课堂交流,能大大提高课堂评价的效率。“课堂在线”是一个极具互动性的栏目,在这里教师可以一个问题或者话题,学生实名登录后,在页面中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文件类型回答问题。页面对学生的回答及时更新,学生和教师可以点击查看每一位学生的回答情况并通过回复的方式进行评价。在这里,每位学生都有发言和评价的机会,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得到充分开展,课堂交流氛围浓厚,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为后续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从阶段性评价中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评价。以作品设计为典型代表的主题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被广泛采用。以《数字化图像信息加工》单元为例,该单元分为四课时,每课时完成作品的一部分,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教师可以在网络学习空间“新课”栏目中新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学生登录后浏览或下载。新课学完后,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新课分享”栏目,教师、学生进行多维评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作品也同时被上传至“已学课时”栏目,方便学生保存阶段性学习成果,为主题式教学的持续性学习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通过在线测试栏目,全面提高复习课效率

在线测试(以客观题为主)是检测陈述性知识学习效果的手段之一。网络学习空间的“在线测试”栏目具有操作灵活、交互性强等优点。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师可以编辑、检测试题,学生实名登录后,在线完成试题,提交查看答题正确率,点击错题查看正确答案及知识链接。与此同时,学生还能通过在线提问的方式,对疑难题向教师或同伴提问,师生之间通过交互页面相互探讨,对试题和知识点进行开放式的交流和评价,获得在线帮助,有效开展协作式学习与评价。

在教师端页面,系统能快速对测试情况进行多维度的统计分析,反馈每位学生的测验分数、每道试题的正确率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参数,教师能快速了解每位学生的测试情况以及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有选择地开展课堂评价。网络学习空间为师生提供了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有效调动起师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多角色互动评价,真正提高复习课效率。

2. 课堂外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评价

高中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纯粹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课堂外高中生有大量的时间接触计算机和网络,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调动高中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是提升高中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在校外参加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教师在平台上活动安排、内容及评价标准等信息,提供相关活动资源,通过微课、微视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参与活动,将活动成果(包括调查报告、文字作品、图像作品、音视频作品等)到“第二课堂”栏目中,通过互动页面与同伴、教师开展交流与评价。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网络生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在活动中提高利用所学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封红旗.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叶澜,吴亚萍.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J].教育研究, 2003(8):22-23.

3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三:教学评价[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6):15-16.

4王莉.探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2):7-8.

5周建平.对话式教学评价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4(2):20-22.

篇(6)

一、研究源自问题

研究的起点是问题。问题源自于两种或以上的认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它可以是两种或以上理论观点之间的矛盾,也可以是观点与事实经验之间的矛盾,也可以是事实之间的矛盾等。在复杂各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和确定一个“真问题”不仅呈现了研究人员的智慧,而且体现着教育工作者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执着。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能算得上是“真问题”呢?首先,“真问题”应该是“起码有两重含义,一是研究者对该问题确实不了解,希望通过此项研究对其进行认真的探讨;二是该问题所涉及的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对被研究者来说具有实际意义,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1]“真问题”必然要有价值。这就是指,分析和研究这类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澄清以前错误或者不完善的认识、解决某类教育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和水平。在做质的研究中,研究问题往往都会有较强的指向性。比如研究可以是在中小学、高校等地开展,那么研究所得的结论往往都是向那些同类或者类似学校推广。读者可以通过了解这些研究问题准确无误地抓住作者研究的方向,从而推断出这些选题旨在解决哪一类的教育问题。发现和确定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这本身就体现了研究者在其所研究领域已有相当高的水平。正如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数量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2]

研究的过程是围绕问题的解决。对于许多教育研究者而言,研究的过程是就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拓展。比如,研究者以“一所合并中学学校文化冲突的个案研究”为选题,研究的对象是此合并中学,研究的核心是合并中学中存在的文化冲突。研究的过程也是细化问题的过程,将问题逐步细化,再各个击破是研究的关键所在。

研究的结论是对问题的回答。在论文中,研究成果往往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其目的主要是回答研究问题。研究的结论是整理研究的结晶,也是通过论证得到的结果。它是对所选的研究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比较、归纳和综合概括而得出的结论,澄清错误、模糊认识、解决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即整个研究问题的答案。

二、现实研究的批判

为了更加透彻地分析研究选题,笔者共整理和分析了J师范大学100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其中,有许多优秀的选题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也有许多不当的选题值得我们借鉴。下面是对不当选题所体现的几类问题进行的分析与归纳:

1、选题无研究价值。“这个问题是否值得研究?”是在选题确定之前必须回答的问题。“值得与否”意指研究有无价值,即研究的问题一定是真问题。为了确定问题的研究价值,我们应向自己发问:“通过这个研究我到底想了解什么?我对这个研究现象中的哪些方面特别感兴趣?这些方面我还有什么不知道而又确实想知道的?这项研究对被研究者有什么意义?他们可以如何从中受益?”[1]真问题首先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困扰着你,而你需要通过他人的经验来解决此问题。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类似问题的文献是确定此问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的有效方法。

2、选题大而空。这是在选题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选题空泛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没有确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简言之,空泛的选题往往仅呈现一个教育现象而看不见作为研究的痕迹。这些题目可放入研究杂志中使用,但作为本科生及以上学历的毕业论文题目则颇为不妥。为了更好地研究空泛选题,笔者举几例的原本陈述方式和经过修改的陈述以便读者参考:

原陈述:中学生的思想现状

再陈述:M城市初中二年级思想品德课对二年级学生品德修养的影响研究

在原陈述中,“中学生”指代的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思想”是指政治思想?还是品德修养?研究的问题是“现状”还是其它?这些由原陈述产生的问题在再陈述中都能找到答案。

原陈述:新课程下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研究

再陈述:新课程下A中学初二英语情境教学的现状研究

在原陈述中,我们甚至无法确定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它的核心是英语情境教学,但是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研究问题,而是一个教育现象。

3、选题不具有可操作性。选题不具有可操作性意指研究所选择的切入口太大或是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难以实现。这一类选题反映出学生希望从一个宏大的背景中研究教育问题,但是研究难以落实。

原陈述:普通高校教师的在职教育研究

再陈述:B市W大学教师在职教育的现状研究

在原陈述中,研究的主体是“普通高校教师”,这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包括了在任何一所普通高校中任职的教师。如果要对此选题教学研究,研究者必然要到好几所普通高校中进行调研,这势必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而作为在校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则几乎不具备进行此项复杂研究的条件。但是就某所普通高校教师的在职教育的现状研究则是可行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个案研究是学生研究的第一选择。

4、从选题看不出明确的研究方法。一个好的选题往往能够让读者直接看出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一旦被明晰地呈现在选题中,读者可立刻分析出整个论文的脉络,同时也可使研究有条不紊地进行。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包括:个案研究、现象学研究、叙事研究、实验研究和行动研究等。

原陈述:N中职女校学生生活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再陈述:N中职女校学生生活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在原陈述中,研究方法的表述十分含糊――“调查与分析”,根据选题,研究的关键主体是“女校学生生活”的情况,因此较适合采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原陈述:悔悟的教育价值及其引发

再陈述:C中学初二学生的悔悟体验研究

在原陈述中,只提到“教育价值及其引发”,而未明确研究方法。再陈述中,加入进行研究的中学和学生不仅反映出研究方法是个案研究,而且使选题由空泛变具体。

5、选题的表述含糊不清。在确定了选题之后,如何清晰、简洁而又重点突出地将选题表述清楚也很值得研究者思考。言简意赅的题目不仅能够标识出研究的对象、核心和方法,还能获得读者的青睐。相反,如果研究者对问题的范围界定不清、文字表述能力又欠缺时,读者将难以明确研究的重点,甚至不明白选题的意义。

原陈述:高校师生顶岗支教实习:现状与思考――基于“红土地支教”的调查分析

再陈述:“红土地”A大学师生顶岗支教的现状研究

在原陈述中,我们可以看见选题的表述十分冗长而且容易产生歧义。再陈述中,整合了原陈述的内容,并且将“高校”具体为“A大学”。经过修改,将原本破碎的内容组合成意思完整的题目。在表述选题时,应在充分体现研究问题的前提下精简表述。

6、选题重对策研究轻问题分析。这一类型的选题表述也屡见不鲜,它的主要问题是在对策建议上花了不少笔墨,从而导致对研究问题分析不够,模糊了研究的焦点。学者做研究的重点应放在问题“是什么”上,至于“怎么做”的部分一定不会是研究的重点。

原陈述:农村初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再陈述:W村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现状研究

7、选题“――以某校为例”研究宏观问题。这一类型的选题表述可谓比比皆是,采用此类题目的人希望通过一个个案来寻找普适于某类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该类选题不禁让笔者思考:“这一个案研究所得出的研究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同类的研究对象中去?”

原陈述: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适应性研究――某中职院校为例

再陈述:某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适应性研究

做出以上修改的意义在于将原本较宏观的研究缩小至一个个案研究,既表达了原作者希望表达的意思,而且可以避免由较大的研究切入口带来的研究推广性问题。

三、我们应该研究什么样的问题

恰当地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首先要知道从哪些方面寻找问题,从哪些途径找到所需的研究课题。一般来说,研究问题的来源有以下几方面:

1、在教育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各级各类的学校是丰富多彩的“教育田野”。在这些学校的教育改革实践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教育问题。研究者如果能够充分地利用“田野”中的第一手资料,整理出学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行动研究、叙事研究、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形成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则我们大抵可认为选择这样的研究课题是有意义的。

2、从社会现状中寻找研究课题。有意义的问题应该与我们的学校教育、社会现实或区域文化密切关联。从社会、教育的新旧事物之间的“不一致”或者“冲突”入手,发现“真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3、从理论学习和研究中发现问题。理论学习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同时也是寻找和发现研究课题重要来源。在阅读研究论文时,既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又要时刻保持着学术敏感,便可以从中发现不足或还不够完善的地方,将这些不完善的部分转化成问题模式,则研究就可以着手了。

4、从讨论和交往中发现问题。经常就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有利于发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一个人的智慧往往是有限的,一个人所想的问题往往也比较狭窄。所以经常与他人交流与讨论,不仅有利于个人知识的增长,而且可以培养和提升自己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的焦点和分歧之处往往是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5、从有关部门直接提供的课题中选择。各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小组,这些研究管理机构或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比如《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指南》。这些研究课题大都是国家十分关注的教育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十分有实用性。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实际条件从这些“课题指南”中选择某个“课题意向”,然后逐步将这个“课题意向”化为具体的研究课题。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046-01

中国科学教育已走过了百年历程。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并且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科学教育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培养未来的科学家,目标定位是树立“全民科学”“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不但要重视传授科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科学方法,培养善于质疑、敢于批判的创新精神。中国一直采用分科课程模式,即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代替科学教育,这种模式对普及科学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要在生物教学中加强这些素养的培养,是人的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呢?

一、学科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

生物学习兴趣是对生物学力求认识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渊博的知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情境创设,都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例如在讲高中生物绪论时,生物学和它的发展方向的内容最好用一课时来讲,应多举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过程、环境污染的治理,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研究前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都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当代重要的科学领域,都与生物知识有密切的关系。正如《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从而认识到生物科学的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热爱生物,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 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的本质就是探究,较强的动脑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是科学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这些能力又有助于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探究真理,不断地修正错误和不断地创新的过程。所以,探究性学习应该成为生物教学的基础。让学生明白,创造发明虽然不是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但需要学会并具备探索性学习能力。要真正实现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求知。不仅要使学生理解生物教材内容中科学的成果和科学的过程,更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索过程。为此,教师要实现由陈述知识型教学向探索活动型教学转变。

所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验操作教学,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科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查,并要求写出观察结果、实验报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鼓励学生探究生活世界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能从现实世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突破教科书规定的范畴,突破教师只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局限。通过不断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可以使学生不仅获得生物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真正体现《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设计思路。

三、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慎密

的分析问题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会归纳、演绎和类比三种常用的推理方法。如在讲蒸腾作用的意义时,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和矿物质元素主要是植物吸收的生物知识。但为什么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的根对水分的吸收,而不能促进根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呢,让学生在教材中寻找原因,原为根的吸收原理是渗透作用,而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原理是主动运输,分别是两种不一样的传输方式。让学生在归纳、推理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认识自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用正确的世界

观去分析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

在九年义务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的目标基础上,结合生物学科特点,《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内容。正确的世界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也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基础,生物学许多方面的内容都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恩格斯把细胞学说的创立,进化论列为19世纪的三大发现的其中两个,因为以上两个方面是知识对于人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是非常重要的。如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也能找到。这些事实都证明了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都存在着共性。在生物学、胚胎学等方面的证据,都说明了生物是通过进化而产生的。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问题的提出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生物教育的手段,也是生物教育的重要目标。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量化评估,需要设计一个兼顾信度和效度的量表。本文参照心理测量中自陈表的设计方法,设计了可进行批量测试的量表,并进行了试测和分析。

2 生物学习兴趣量表的设计

要测量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度,首先要明确哪些特征可以反映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笔者在广泛参阅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结合生物教学的特点和近年来对高中生的观察分析,泸县二中生物教研组经过讨论,并列出了能够反映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度的典型特征,用于量表中的设问。下面所用兴趣度量表是一种自陈量表,是心理学测量人格常用的方法。在量表中包括一系列陈述语句或问题,每个句子或问题描述一种行为特征,要求受试者做出该描述是否与个人情况相符的回答。

本量表的编制,特别注意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

(1) 生物学习兴趣是学生对生物学有关概念、原理、生物学实验、生命现象等教学内容各方面的趣味程度的综合考量。

(2) 生物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各学习环节中表现出的兴趣,不仅指在校内课堂学习时段的环节,也包括在平时生活中对生物学科相关知识的兴趣表现。

(3) 生物学习兴趣除了表现为对生命现象的好奇、疑问,还体现为力图探求生命现象的原理,生命现象的发展,并且渴望了解生命科学的探索历程。

(4) 兴趣既是外在的行为取向,也是内在的心理倾向。因此,在让学生报告其有关的行为表现的同时,还应让学生报告自己的心理感受和体验。

(5) 问卷的题目要与被试的年龄阶段、生活阅历相吻合。

经过多次修改,用于高一新生的初始兴趣度测量的试题共包括30个陈述句见附录部分,每个句子描述一种学生对生物感兴趣或者不感兴趣的典型行为、心理感受。要求被试者如实做出是否与自身情况相符的回答。30个题中,1、5、11、17、24、25、30题每个题选“否”得兴趣分1分,选“是”得兴趣分0分,其余23个题中选“是”得兴趣分1分,选“否”得兴趣分0分。最后将全卷分数总和作为该生的兴趣分,满分30分。

效度量表包括完美性检验和对偶检验两部分。在完美性测试中,31~36题回答“是”的得1分,37~40题回答“否”的得1分。完美性测试总分≥3分者视为说谎,作为无效卷处理。问卷中设计了6对对偶检验题(41题与5题,42题与18题,43题与19题,44题与3题,45题与1题,46题与28题)。对偶检验中若出现说谎分≥3分,则该卷视为无效卷。

3 量表的试测与质量分析

2013年9月对泸县二中高2016届B部全体学生(1 378人)进行了测试。由于对测试结果的读取、统计分析工作量非常大,利用机读卡光电阅读机(怀宇OMR2140B标准型),快速将学生的选择结果设计为电子表格中的选项(表1),再将学生的选择结果转化为兴趣度分,这样大大减轻了数据的统计工作量。另外,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软件进行每道题的区分度的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度分析,提升了本研究的科学性。

测试的标准差为6.72,表明针对同一测试对象,测试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测试中除了18、22题区分度为“尚可”,其余题目都表现为“很好”;测试所得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89,Guttman折半信度分别为0.89。学者DeVellis认为,信度系数r为0.60~0.65(最好不要);0.65~0.70(最小可接受值);0.70~0.80(相当好);0.80~0.90(非常好)。心理测量学上最理想的信度系数为r=1.00,但这是办不到的,在性格、兴趣、态度等人格测量中信度系数通常在0.80~0.85之间。故本测试均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相当好。

4 测试各题分值分析

本研究设计的量表满分为30分,在测试中,全体学生的总体平均分18.13分,表明学生的整体基础学习兴趣还是较高的。泸县二中是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由于报考的学生数量大,经过多番选拔,录取进校的生源自然基础成绩较高,相应的初始兴趣度也较高。初始兴趣度测试中,得分人数最多的分值是15分,其次是16分、17分,与全体分数的中值比较接近。

4.1 得分最低的5道题

测试得分最低的前5道题依次是第7、2、8、27、29题(表2),具体分析如下:

7题:通过测试学生是否了解生物学科的分支来判断学生平时是否关注了更深层次的生物学知识。这道题的得分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对生物学及其分支学科有所了解,从这道题0.52的区分度来看,这也是一道易于区分学生兴趣度高低的题。

26题:此题说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生物课堂所讲的知识深入程度是不够的,当前在四川省初中生物大都被视为“小学科”,在许多学校中生物学科课时少。在当前教学条件下,教师对学生深入了解生物知识的引导还做得不够,并且对于教师在课堂中所讲的知识,学生消化、理解的时间不足,所以在这道题上学生的得分率很低。

8、27、29题:都是在通过考查学生是否留意了身边的生物及生命现象,是否怀着兴趣去探究生物知识,是否有了解生物知识、应用生物知识的愿望来表征生物学习兴趣。这几道题体现出学生对生活和环境观察得不够深入,这可能跟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条件有关。

4.2 得分最高的5道题

得分最高的5道题是18、22、23、19、1题(表2)。分析分别如下:

18题:此题的得分最高,反映出当前高中生对能够自己动手的机会非常珍惜,操作的主动性很强。给教师的启示是:生物课堂应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例如: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做;对于学生操作的实验在考虑分工合作的同时,也应该充分保障每个人的动手机会。

22题:此题也涉及学生自己“动手”的问题,许多生物科学家做过的实验,在教材中往往以“生物科学史”“小资料”“背景资料”等形式呈现,详尽的操作过程在高中教材中并未呈现。而其中蕴含的科学研究思路及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很高的价值。此题也反映出初中阶段的实验操作的普及面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23、19、1题:三题反映出许多学生对身边的生物学原理具有较强的了解愿望,对应的措施可以是给予学生更多接触生物科普知识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读书交流活动、生物奥赛知识讲座等,为学生提供这种途径。

附 中学生物学习兴趣量表

亲爱的同学,为了了解你的生物学科学习情况,我们邀请你参与本次问卷调查。下面每个问题中叙述了一种行为或感受,请你如实地评判。

如果该叙述与你的情况相符,请在机读卡上相应题号涂A项,如果不符,请涂B项。问卷的任何选项都没有好与坏之分,也没有“正确”答案。如果你觉得在不同的情境里,两个答案或许都能反映你的倾向,请选择一个对于你的行为方式来说最自然、最顺畅和最从容的答案。

最后,请记得在考号栏涂上你的理科综合周练考号。

( )1.上生物课我经常希望快些下课。

( )2.课余时间我经常翻阅生物课本。

( )3.我经常在生物老师上课之前预习。

( )4.我会仔细地看一遍老师批改之后的生物作业。

( )5.我觉得生物课是枯燥乏味的。

( )6.课后我喜欢和同学们讨论生物老师当堂课所讲的问题。

( )7.我知道遗传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等都属于生物学的范畴。

( )8.我能说出许多花草树木的名字。

( )9.生物教材上老师没有讲或者略讲的内容,我会自己去阅读。

( )10.我曾多次借阅有关生物学的课外书。

( )11.我对生物学没有什么好感。

( )12.生物课上老师提出问题时,我能积极思考。

( )13.我在生活中经常注意到课堂所学的生物学现象。

( )14.我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生物学现象。

( )15.我喜欢做生物测试题。

( )16.我希望能参加生物知识竞赛。

( )17.我没有认真解剖、观察过花朵的结构。

( )18.生物实验中我经常争取自己动手。

( )19.我经常就学习生物时遇到的疑问请教老师和同学。

( )20.如果发现下一节课是生物课我会比较开心。

( )21.如果高考不考生物,我还是会对生物很感兴趣。

( )22.我很想亲自动手做一做教材上那些生物科学家们做过的实验。

( )23.生活中遇到一些生物学现象时,我希望自己能知晓其中的道理。

( )24.我希望生物学科不布置作业。

( )25.我希望生物学科每周少上一节或者两节课。

( )26.我希望老师就某些生物知识讲得更深一些。

( )27.我喜欢种点花草树木,观察他们的生长。

( )28.我经常看一两个有关生物、有关自然的电视节目。

( )29.我很想知道自己身边的常见植物叫什么名字。

( )30.我做生物作业时会去想其他事情。

( )31.每次生物考试我都能考出最好水平。

( )32.我的生物老师的每堂课都是非常成功的。

( )33.我上生物课从不走神发呆。

( )34.我喜欢教过我的每一个老师。

( )35.每次的生物作业我都会完成得非常认真。

( )36.我从来不会放弃没弄明白的生物知识。

( )37.有时我也会说假话。

( )38.我的生物作业也有完不成的时候。

( )39.生物教材上不是每个章节我都学懂了。

( )40.我有时会拖延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

( )41.生物课是有趣的。

( )42.做生物实验时我更愿意看着别人做。

( )43.我没有主动问过老师问题。

( )44.我经常预习生物教材。

( )45.在生物上,我经常盼着下课。

( )46.我看过一些有关动、植物或自然类的节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等.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Z].2011-12-26.

篇(9)

刘恩山:在科学教育中,关注学生主动学习方式,关注重要概念的传递,是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方向。2011年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顺应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这一趋势,将我国生物学教育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与以往说到的“生物学知识点”有明显不同之处。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第一,以前在谈知识教学的时候,我们常用“知识点”来说明教学要点,知识点是我们学校话语体系中重要的术语,教师经常使用。但过去说到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对知识点的属性没有加以区分,特别是没有区分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如果我们把两者都确定为知识点,我们就认为它们同等重要。所以我们从来没有把概念教学放在今天如此重要的地位上,也没有把概念性知识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与事实性知识相区别。

第二,今天说到的概念教学,还关注到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概念怎么呈现、怎么表述。以前我们说到某个概念的时候,会使用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生态位这样的一些生物学术语来指代生物学重要概念。而今天我们说到重要概念的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说明,在某个特定学段需要让学生对该概念的理解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对于这样的要求,单纯用生物学术语来指代或表述就很难准确描述。比如说,我们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在理解的水平上掌握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在高中阶段也可以说在理解的水平上掌握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并且选用相关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这样的教学要求。尽管初、高中的教学要求都是要学生在理解水平上掌握,但这两个不同学段的学生在掌握光合作用内容实质以及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的理解水平方面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仅仅看到行为动词加术语的教学内容要求,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难有操作性的把握。这样就要求课程标准在陈述内容要求时能够准确指出在某一学段学生对某一概念需要理解到怎样的水平。2011年版的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就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今天我们再说到概念教学时,就不能停留在行为动词加术语的表述,一定要清晰地表示出针对特定学段学生要理解的概念内涵,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所应达到的水平。同样是讲光合作用或是遗传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表述出在初中和高中不同的学段,学生理解的不同水平和深度。使用这样的方式针对相应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具体描述一个概念的内涵,在技术上是有难度的,需要做好相应的研究和充分的准备才能写入课程标准。这一次,我们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中做到了这一点,同时也为后续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做好了准备。这样,就能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有利于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开展教学,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不降低教学要求。这样说来,今天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概念教学,已经完成了一个新的跨越。

《中国教师》:现在也有许多生物学教师运用“核心概念”这一词汇来谈重要概念的教学问题。是否“核心概念”与“重要概念”在内涵上是相同的?

刘恩山:在2011年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颁布之前,我们在一些研究报告中也用过“核心概念”这一说法。在课标颁布之后,就统一使用了“重要概念”。其实,两者的含义十分接近。在国际上,相关英文的表述也有多种,目前没有一个十分严格的界定和统一的标准。国际上,各个学术团队,或者是不同的教育家和实践人员对英文术语的理解和把握也不尽相同。尽管如此,大家对重要概念内涵的把握没有大的差别,对应不同英文术语可以有不同的中文翻译。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87-02

1.来访者情况

申某,女性,汉族,独生女,18岁,高中二年级学生,身高1.59,比较胖,自幼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史。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性格怯懦,但对家人很好;母亲在商场工作,脾气特别不好。申某受到的家庭教育传统、古板,从小性格内向,怕见人,特别爱面子。父母对其要求特别严厉,要求她做一个规矩的女孩,不允许其与男生来往,父亲认为女孩子不应当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由于又矮又胖,遭到同学的取笑,不愿与人交往,课外活动特别少,大部分时间主要用来自己学习。

申某自述自从上高中以来除了寝室同学以外,很少与其它同学交往,担心自己长得胖被嘲笑,一个月前因为与寝室同学发生矛盾,主要因为影响了他人休息,逐渐在宿舍受到孤立,大部分时间独处,总是胡思乱想,无心学习,晚上常常失眠,有时会产生胸闷现象,对自己处在现在这种状态很痛苦。由于家里经济、教育条件落后,众亲戚家只有我一个大学生,因此对我希望比较大,每次放假后回家,都督促我好好学习,并期望我一定有一个好发展,这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父母除了在期末关注我的学习成绩外,对其它事情并不关心,心里话从来不与他们说,主要是说了他们也漠不关心。最近一个月,深切地体会到完全被孤立的感觉,开始逃课,害怕回寝室,没有人可以交流,特别尴尬,没有话说,也很痛苦。在公共场合感到很不适应,觉得自己和大家没有共同语言,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和大家在一起,感到浑身不自在。

根据症状学标准、心理测验结果可以断定申某目前的问题是一般社交恐怖性心理问题。

2.咨询过程

一般将咨询过程划分为诊断、咨询和巩固三个阶段,本文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将咨询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1咨询关系建立和评估诊断阶段。第一次咨询:咨询者采用无条件积极接纳、共情及倾听等咨询技术。这个阶段非常关键,是与来访者建立互信关系的前提,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咨询效果。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指导她做相关的心理测验SCL-90、SDS、SAS,做出评估和诊断,诊断为社交恐怖。最后,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第二次咨询:巩固咨询关系,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鉴定书面协议。

为了消除求助者的紧张情绪,增强她的信任感,从而能配合心理咨询的实施。特别重视倾听、询问、鼓励、同情等会谈技巧,使求助者消除紧张情绪,详细地叙述了病史。然后向她剖析了本病的本质及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解释了如何治疗等,求助者表示愿意接受咨询并积极参与方案的制定。

2.2咨询阶段。第三到五次咨询,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重点帮助求助者纠正不合理的认知,并进行系统脱敏训练。

为了缓解求助者精神紧张、焦虑的痛苦,对求助者进行了放松训练。第一步是,进行了放松技术的指导。第二步是进行30分钟放松训练,患者反应,情绪放松多了。第三步是嘱咐求助者回去后坚持每天早晚训练一次,每次10-20分钟,体验放松的感觉,缓解情绪。

认知领悟疗法:针对求助者存在的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和观念,采用了认知领悟疗法。首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使求助者对其有个概括的了解。其次,让求助者找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求助者认为,寝室同学本质上是友好的,只是需要更多的沟通,没有嘲笑她的意思。她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恐怖症状,原因是过分关注他人的评价,再加上她自卑心理的作怪,就会体验到强烈的不安全感和委屈,才会出现这些不合理的恐惧心理。通过几次的交谈,使求助者真正的意识到人无完人,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弱点要坦然面对,要学会积极的自我关注,对别人的评价也应理智地批判地接受,学会用成熟的心理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系统脱敏法:首先,在认识领悟的基础上,为其讲解系统脱敏法的原理及其对恐怖症的作用;然后,根据其恐惧程度的高低,确定恐惧的等级;最后,配合已经掌握的放松技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实施了脱敏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减低了她的社交恐惧程度。

可以适当的布置家庭作业,例如:每天到人多的地方去,看来往行人的脸,至少15分钟,最初每天1次,以后增至每天2次。刚开始也许紧张,不敢抬头,每逢此时用深呼吸的办法来放松自己,以克服恐怖情绪。另外,可以尝试每天见到朋友主动打招呼,增加与别人交往的次数。

2.3巩固与结束阶段。施测SCL-90、SDS、SAS,并与咨询前对照。对前面的咨询进行总结,让小申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过程中小申的成长。

3.咨询效果评估

申某在咨询后精神状态良好,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恐惧日益减少,和同学、老师沟通不害怕了。对自己也有了正确的认识,觉得别人对自己还是肯定的。在公共的交往场合也不再尴尬了。

老师和同学反应,申某能够正常地与人交往,更爱表达自己的想法,性格开朗了许多,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参加班级组织的课外活动。

心理测验结果也表明来访者各项指标除焦虑外,其他各因子分在常模范围,情绪也稳定了很多。一个月后电话回访,来访者自己说,状态良好,而且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与父母的关系也和谐多了。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改变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对现实问题的误解和错误评价,减轻了恐惧症状,社会功能有所恢复。同时,求助者通过咨询,能够开始自我认识和探索,重拾自信心,并能够有能力开始面对和解决问题,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中国心里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6-103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1999:31-35

篇(11)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21-0048-02

一、引言

2003年《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公布至今已整整十年,信息技术课程也早已普及到普通高中,部分地区已纳入毕业会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信息素养”可解读为: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纵观十年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只偏重“信息的获取、加工”,而对于“信息的管理、再现”以及对“信息活动进行梳理、评价的能力”相对薄弱。若教师提问“今天的任务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解决吗?几种方法有何不同?哪种方法更高效?”等这类反思性问题,多数学生将束手无措,这更加印证了这一问题。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对信息的“管理”、“再现”、“梳理”、“评价”等能力,需建立在“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而在高中生的认识中,“知识体系”这一概念是模糊的、不可见的,因此,也是难以梳理的。

那么,如何令知识体系变得可见,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呢?这便涉及到“知识可视化”这一概念,即将知识以“图解”的形式表示出来。当前,比较常用的知识可视化工具有概念图(Concept Map)、思维导图(Mind Map)、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s)等,其中,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工具,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不但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能促进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本文即以概念图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中的应用。

二、案例分析

设计工具:概念图制作工具Cmap Tools。

课题: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2章第4节)

1.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基础:本章前三节“信息及其特征”、“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是完成本节课任务的前提和基础。

(2)认知能力和基础水平:学生来自不同地区,特别是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牧区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已有的信息技术基础和认识能力差异较大,在教学中需均衡这些因素。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活动主题确定关键词,选择信息来源,并能够综合运用网络检索信息的方法获得信息;能够正确评价所获取的信息,进行适当取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活动的过程,掌握Cmap Tools的基本运用;能够利用Cmap Tools将所学的知识制作成知识网络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遵守网络使用规范和伦理道德,合法地获取信息;合作学习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3.教学重点、难点

能根据主题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画出概念图,形成知识网络。

4.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独立操作,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三、案例设计

1.情景导入

五一劳动节快到了,很多同学都想出去游玩。但怎样在3天时间完成高效短途游,并使花费降到最低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详细的计划: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旅行目的、计划、时间、费用等,设计一个2-3天短途旅行计划。

2.陈述任务要求

(1)分析需求,确定旅行目的、装备购置、路线、时间、费用等情况,并用Cmap Tools制作生成概念图1。

(2)用Cmap Tools做详尽计划(如图2),包括整条线路(以天为单位)、每天的行程(时间、地点、景点、食、宿、行)、预计花费(装备购置、食宿、交通、景点门票)等。

(3)分享与评价:说明该计划的设计理由、考虑的因素及将达到的效果;展示小组成果,进行自评与互评。

3.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参考活动过程。

(1)分组:5人一组,选出组长,落实组员分工。

(2)小组讨论:根据小组需求,讨论完成任务所需信息,列出关键词的提纲,并确定通过什么途径来获取信息。

(3)收集资料:各组员分头根据信息关键词提纲、信息类型,上网查找,以获取相应的信息。

(4)信息评价: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讨论,对资料进行评价、筛选。

(5)完成设计:制定旅行方案,完成图1和图2的制作。

4.评价

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针对各小组作品展开自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概念图以及在概念构图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不足,同时,对制作得特别好的概念图给予表扬。

在评价环节,师生的活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学生选举小组报告人,报告内容为概念构图活动安排、展开及概念图作品。

(2)教师提供评价量表,学生根据量表进行自评和互评。

(3)学生完善概念图,并与同学共享概念图。

(4)学生提交概念图作品、评价表。

(5)教师为各小组概念图打分。学生根据反馈继续完善概念图。

四、结束语

从本课例中,我们看到在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中应用概念图,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切合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引入概念图后,教学的目标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信息素养,因为,学生制作概念图的思维过程也就是信息的获取、辨析、选择、组合、利用的过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概念图对于高中生发展学习能力和提高思维水平具有非凡的功效和价值,可以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以及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Joseph D.Novak&D.B.Gowin, Learing How to Learn, New

York and an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37.

[2] 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04,(8):42-4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