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自我毕业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一直做班委和寝室长,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家教、志愿者、推销员和设计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体育成绩一向很好。我的体质并非很出色,可是通过我的练习和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还是能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授项目。我喜欢运动,基本对所有运动都感兴趣,尤其是足球。在四年之后的今天,我的球技有了质的提高,脚法和意识。我是从高一开始接触足球,起步比较迟,可进步很快,总能在同一水平的伙伴中踢一段时间后脱颖而出。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抱定了要踢好的决心,也许还有那么点运动天赋。踢足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但关键是能否正视并利用它们。四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归纳了一些自己的优缺点。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文摘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记得有好几次,同学或老师约了我见面,我答应以后必定按时到达指定约会地点,即使有急事也从不失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映像。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这在我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充分展示了出来。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他本身。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在跟自己作战,准确地说,是和自己的意志战斗。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比以前坚毅了许多,但我不会松懈下来的。以上这些优点,是我今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我应该继续保持,并不断以此鞭策自己奋发向上。
「 1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如今想想,这样其实并不好,正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如果我一段时期内专注于一种学问,不求博但求精,相信一定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门知识。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警戒自己,步入社会后也不能一心两用。
高考之后,憧憬着自己梦寐的神圣殿堂。当我的双脚真正迈进这所校园时,一切又都很快成为现实,生活就是生活——实实在在,来不得幻想,这里只有真实!
大一的第一个月怀着对“兵”的无比敬仰,我严格、认真的上完了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堂人生之课——军训,近一个月“风吹日晒”的“军旅”生活把我们变成了一个个的黑人!但就是这么一段特殊的经历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懂得了应该如何为人,如何处事!也正是因为这些奠定了我三年大学生活的主调——自信、勇敢、坚强!
大一是怀着对大学生活无比新奇的一年。进网吧,学会了微信聊天,学会了搜索引擎,懂得了嬉笑怒骂,没日没夜的给同学打电话,找同学聊天,给他们发邮件,而知识永远只属于书本。一年的“游子”生活下来多少有些苍白与暗淡,但正因为有了这些,我才有了这样的感叹:生命何其短,光阴不可待;同学情谊真,知己亦难求;真情话离别,心中许多愁!
经过一年的散漫,到了大二,学习开始成为我的主题。
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级,网页制作……让我忙的不亦乐乎,但又忙得踏实。学习,强烈的求知欲望,加上青年的好胜,巴不得把世上所有想学的东西一下子都通通学完了,学好了。一次一次的考试,一次一次的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坚强,这一年我比温总理还忙!可那浩荡的知识海洋又岂是我一介青年所能学得完的啊!然而又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让我懂得了人生更应该懂得的真谛——学习,人生永不变更的话题——活到老学到老!
好像一切的准备都是为了这一年,为了这一天——大三!大三,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一年,欢喜的是自己终于可以工作了,可以自己赚钱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了;而忧的是我们到底拥有什么,我们到底可以做什么,我们的人生价值又何在?
懵懂的大一,繁忙的大二,可真正到了大三的时候却手足无措!想想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这张人生的白纸依旧还是一张白纸,依旧还是苍白!也许这个时候我们更习惯于去想什么是人生,习惯于去讲理想与抱负,然而每每想到这些却只能是惆怅!望着蓝蓝的天空——广博、深渊……
这就是我的大学生活了吗?可圈子外面还有多少人在羡慕,在好奇;还有多少人在期盼,在追求!是啊,大学校园充满了太多的神奇,然而又有多少人把它看成是成才的摇篮,又有多少人把它看成是青春的荒废!而大学他真正神奇的地方又是在什么地方,他的深邃又在何方呢?读完大学,我们真正明白了这些吗?
毕业了,离开这曾经无限向往的地方,有不舍,有迷惘;有依恋,有徘徊!从此我开始步入社会,开始直面人生,我准备好了吗?
幸运的是,我还有梦想。青年须努力,男儿当自强。大家共勉之!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1.学习和健康方面。主要指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以及重视课外体育锻炼、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
2.思想政治方面。主要指对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态度;在各项社会政治活动中自己的思相,认识和表现等。
3.道德风尚方面。主要指能否自觉地遵守大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集体、公共道德等方面的情况。
4.存在的主要缺点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多数毕业生在谈到自己的优点时,往往会列举出许多事例,并且津津乐道,可一旦说到缺点时,则往往避重就轻,好像说到缺点就意味着一个人犯有严重错误似的,其实不然。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所谓缺点即不足之处,不一定就是原则性的问题,完全可以担而言之。不过表达时定义要准确,用词要恰当。
5.对毕业生就业的认识和态度。
怎样写自我鉴定?
自我鉴定将同组织鉴定、学习成绩单、学位学历证明等一起归入个人档案,而自我鉴定是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材料,所以同学们应该高度重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写好自我鉴定。这不仅有利于你今后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也有助于你择业目标的尽快实现。
曾经写过长长的关于老师的文章,大三以后多少学会了出言谨慎,就没再留字面的东西。老师里还是应该写写陶老师和韩老师的。一个是我唯一请过的老师,一个是请我吃饭次数最多的老师。
很少有这样连续三年都选过的课的老师,部分原因是去年陶老师临时替了一门国际贸易,从大一的时候世界经济史认识了刘群艺老师后就想报日本经济。也是出于一个业余动漫迷和职业eva迷对日本的兴趣。大二的时候作为三个大二学生之一在一教的小教室看老师给大家放的动画片,在鸟巢测试赛回来后上用手指钩着衣服走进教室,上最后五分钟的课。大三选修了国际经济,找老师毛遂自荐当课代表后的第一句话是下周四上课时间去桂林玩,能不能请假一次,在三教新翻修的教室拣过前一节老师掉落的手机,在平安夜发过巧克力,我故作大方的把剩下的都放在讲台上,却把最好吃的果仁巧克力留在书包里和几个哥儿们私分,,在破旧的办公室里整个下午的答疑时间大部分时间只有课代表和老师两个人,而最后在院图书馆参加老师特意为我一个人单独准备的考试。大四又选了国际贸易,彻底休闲的学期,每次课占据离老师最近的位子,拿出西方哲学史享受北京几十年最多雪的冬天的灿烂阳光,课间老师会跟我交流对本科时教西方音乐史的年轻男老师的美好回忆与现在的现实,顺便讨论一下对西方哲学史这书的看法。在期末和老师分享过上课前刚去博实买的立顿,被老师差使打水也变成了理所应当的事,知道应该打三分之一热水兑上三分之二的凉水。最后的毕业论文把初稿发给老师后迟迟没有回音,忍不住给老师打了个电话,老师说“我还没想好你这篇文章的逻辑是啥,等我想好了过两天告诉你你按这个写”,最后的每次修改都是删点东西,甚至直接建议我把计量的部分都删掉~最后请老师和可爱的千金(早就在老师笔记本电脑的桌面上见过,但是第一次见到本人)吃饭的时候,还有幸看到了老师给女儿读绘本的场面~~
本人在大学期间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熟练掌握了专业学科的各方面知识,主修了人文地理学、地图与测量、水文水资源、气象与气候学、经济地理学、环境质量评价与规划、地质地貌学等课程,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本质层次去看待大气、水文、土壤等和专业相关的事物。同时,为提高视野和素质,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和选修了法律,国际贸易、中西道德论比较、人际关系心理学等非专业的知识。能使用office、photoshop、visual basic、mapinfo arc view gis等各种计算机软件进行电脑操作。
在校期间,曾担任地理科学专业学习委员,参与组织领导班里各项活动。专业团支部多次被评为优秀团支部,组织开展的摄影展、书法比赛和其它各种活动深受好评,特别是地理科学专业特色活动“石头记”(岩石矿物展览)更深受学院领导赞扬。同时,多次以个人和代表学院身份参加学院学校举办的乒乓球、合唱、运动会等各种活动和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经过四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些,为自己取得了自信,养成了严谨务实、积级肯干、耐心负责的敬业精神,锻炼出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有信心胜任将来的工作。
社会,迎接挑战,本人将在学习和工作中继续进行自我提升!
在学习上,我在完成本专业基本课程之外。平时我还涉猎了大量文学、心理、营销等课外知识。相信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结合当中,能有更大提高!
国情问题研究专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曾讲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正面临着世界上重大的就业战争。”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又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近几年来,中央和有关部门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和一系列有关文件的制定和颁布也反映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相关的研究、探索正在加紧进行中,但问题的有效解决有赖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及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作为学校的就业主管部门,我们责无旁贷的投身到这场就业大战中,以期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协助学生顺利地就业,好就业,就好业。
一、探求问题根源,找准切入点
大学生的就业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直接牵涉到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利益,要想解决好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找到相应的良策,就必须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对症下药。
(一)就业环境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经历了统包统分,双向选择,直至2001年全面进入了“自主择业”阶段。曾经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从昔日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到全国各地赶招聘会场,承受用人单位的品头论足;不但参与本校同学的竞争,还要同全国各地的毕业生进行竞争。压力和机遇共存,就业或者待业,充满悬念。高校毕业生就业基础已全面市场化,且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转变。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的优势地位使得他对毕业生的要求加重了砝码。不但要学习成绩好,还要综合素质高,身体健康,有特长。同时也衍生了某些不理性的行为,人才“高消费”、性别歧视、生源歧视、品牌歧视(“选媳妇还要看娘家”)等等,无疑给本已十分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雪上加霜”,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就业市场,人为抬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另外,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
(二)学生和家庭“精英”情结深厚
连续几年的扩招,使得我国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大众化时代,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相对多数人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大学生由“天之骄子”变为“普通老百姓”,大学生的就业同普通老百姓一样要参与社会竞争。通过竞争,有些进入了社会的精英岗位,有些则要从事与大众化相适应的普通基层工作。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国家,特别是德国,这是一种普遍的就业现象。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速度太快,学生、家长、甚至社会舆论环境难以在短期内把就业观念转变过来,无法彻底摆脱精英意识影响下理想化的特征。“铁饭碗”、“学而优则仕”、“包当干部”等依赖性的社会心理弊端仍然明显,这必然会阻碍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有业不就”、“无业可就”现象并存,结构性、摩擦性矛盾突出。教育学者杨东平教授认为,“高等教育即使扩张到目前规模,也还没有到大学生过剩分不出去的地步。”
(三)学校“产品”营销意识滞后
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高校是这个市场中“产品”的生产者,产品质量如何直接决定“销路”如何。如果说过去学校只管搞好“产品”的生产就行了,那么现在还要搞好“产品”的营销工作。虽说现在的大学生是自主择业了,事实上高校的责任比以前是更大了。然而,由于受办学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高校盲目扩招,不做市场调研,不重视就业市场的信息反馈,不管“产品”是否适销对路,重进轻出,招就脱节。这不仅影响了办学质量,而且也给本已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和困难。另外,高校就业主管部门仍固守以往作风,等“鱼”主动上钩,不愿主动出击,怕遭受用人单位的闭门羹、冷板凳。学校片面地把就业问题归咎于学生和家庭,粗暴地把就业困难学生定位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忽视了自己的责任。就业率及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个大学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它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生源。事实证明,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化“营销”意识,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是高等教育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创新工作思路,理性提升就业
市场经济充满竞争,市场需求主体的苛求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高校只有准确定位,选准目标,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才能最终赢得社会。
(一)客观应对形势,创新工作思路
我院是国际著名企业家及公益慈善家李嘉诚先生捐巨资兴办的汕头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以创新强校为指导思想,积极主动地在办学规模、教学和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各高校纷纷扩招的形势下,果断推出了“精品”教育的发展战略,拒绝盲目扩招,做到招就结合。学院推行新教学模式,将以往的“以学科为主”教学转变为基础课、临床课和临床实践“系统整合”和“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取得明显成效,四级英语通过率一直高于全国重点院校平均通过率,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名列全国前茅,2005至2007年分别为第3、第4和第5名。毕业生质量的提高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
在自主择业时代,就业指导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不可或缺的学校常规性工作。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院就业主管部门立足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拓展就业新渠道,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2000年我院出台优惠措施鼓励本科生考研,尝试从升学途径减轻就业压力,这也是对“人才高消费”社会现实的前瞻性预见,是建立在市场调研基础上,准确定位的一大举措。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我院就业工作的另一亮点。非认知技能的培育是市场强烈呼吁的问题,尤其作为医学生。因此,我院组织了众多社会实践活动(如医德医风宣传队、宁养医疗服务队、医疗扶贫活动、健康使者、“关心是潮流”等等)进行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通过实践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完善综合素质,更加坚定献身医学、乐于奉献的信念。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我院就业工作的另一特色。由于我院推行“精品”教育,每年毕业生数较少,不超过500人,而我们有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加之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完全有能力展开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逐一排查每一位学生的就业能力、存在困难,给以针对性地指导并协助解决。另外,就业咨询、职业规划、就业宣传、密切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用人单位资料库、组建就业信息网络、课程建设、优秀校友创业教育等是我院就业工作的常规手段。
(二)科学自我评价,调整就业期望
目前,大学生失业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失业,这与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不无关系。造成这种期望值偏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定位不准是一大关键因素。
就业是大学生从“我想干什么”到“我能干什么”的现实转型过程,也就是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化。如何才能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保持一份理智与冷静,不错失任何就业机会,实现顺利择业和成功就业,这必须依靠主体的客观自我评价。费希特认为自我对其自身的必然反思,乃是它的所有从自己本身向外去的活动的根据。然而,由于年龄、阅历的局限,对社会的复杂情况、人情世故等缺乏充分认识,只凭满腔热情,面对千变万化的就业形势,自我评价难免会出现问题。古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学校的就业主管部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自我评价,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尤其是对自己的主体需要、主体能力等要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评价,从而明确就业目标、思考就业策略、进行职业规划,避免盲目追求精英岗位的不良心态的产生。清醒地认识外部就业环境,是科学自我评价的前提。通过加强形势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行业用人标准,整体就业状况和服务基层的必然性。每年我们都要对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就业需求,综合各方面因素,筛选出“问题”学生作为重点攻克对象,直至毕业就业。
(三)挖潜储备资源,理性提升就业
为使学生能充分的就业,学院就业主管部门总是千方百计地拓展就业渠道,充分利用人际网络,例如校友、教学医院、附属医院等,建立有形的就业信息市场。校友是毕业生就业可挖掘的一大资源,而附属医院是我们的坚强后盾。虽说“人才高消费”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但作为附属医院,从讲政治的高度,每年会招聘学院一定名额的合同聘用制本科生充实到临床第一线。对于报考外校研究生上线而不被录取的,学院优先考虑调志回来。学院实验室招收实验员、行政系列招聘人员均优先考虑我院的应届毕业生。对于就业特困人员,如身体残疾,家庭经济困难且就业困难等,学院为其“量身定做”物色就业岗位。通过种种渠道,旨在使每位同学均能充分就业,这任务的完成是学院贯彻落实全员就业思想的集中体现。
近些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由于指导思想明确,措施得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连续七年一次就业率全省第一就是对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充分肯定。由于就业严峻形势持续升温,我们还需不断地总结,大胆地尝试,开拓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辜负社会对我们的期待。
*********
四 活动地点
*********
五 参与单位与组织
职业发展联合会 ***** *****等
六 活动内容
1.职业规划的理解 对个体未来职业发展进行策划和准备,包括确立阶段性或长期职业目标,确定适合个体的发展道路,明确将要进行的调整和各项准备。 2.职业规划的内容 职业目标、职业发展道路、将要进行的准备工作等;涉及择业、调整职业和更大的发展计划;涉及自我认识、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性培训,行为活动与态度、认知、价值观等几方面的调整和准备。要进行合理的职业设计,须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考虑。主观方面,涉及到个人的价值观、需求、能力、性格特点、发展取向等。客观方面,涉及到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其他外在因素。
3.职业生涯规划以书面形式呈交,做为初赛环节。决赛以演讲形式进行。初、决赛之间有一个起死回生环节,未入选同学自主报名,以演讲形式进行,从未通过初赛的选手中挑出部分进入决赛。
七 活动流程【1】完善并确定活动方案
【2】本次活动经费准备
2.宣传动员阶段(2--3天)
利用海报、网络等进行宣传动员,同时可在各二级学院宣传动员
3.初赛阶段
【1】可以以班级形式组织学生报名
【2】递交职业生涯规划书,并为后期起死回生环节和决赛环节的演讲做准备
4.起死回生环节
【1】组织未进入决赛的选手自主报名
【2】以演讲形式进行,评析初赛职业生涯规划书的优劣,从中选出部分优胜者进入决赛
5.决赛阶段
【1】时间和地点
****** ******
【2】以演讲形式进行,伴有答辩环节现场
八 专项事宜
1.宣传工作(宣传部)
做好活动前后期的宣传工作,张贴分发宣传材料,与校园新闻部门的交接工作
2.外联工作(外联部)
邀请商家参与活动赞助,邀请校内外单位和组织,购买或租赁活动所需物品
3.筹备工作
活动摄影,报名活动,活动会场申请和布置,后勤工作等
4.总结工作及评估工作
九 大赛奖项事宜
一等奖:*名 相应奖品奖励
二等奖:*名 相应奖品奖励
三等奖:*名 相应奖品奖励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
从实习方向来看,很多人的模式都是定向的,比如说电视台、广告公司等。对于这部分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极为热爱自己的专业,他们也会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这份工作当去。就毕业生来说,实习是其第一个工作岗位,因此也对他们日后的工作思维以及模式产生了决定作用,因为结合这样的实习,毕业生们原本接受的理论知识就上升到了实践这一高度,能够细致的予以实践。结合这一平台,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对国内目前的这一专业实情有所了解,能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更好的完成日后的实践以及工作。就实践而言,只有和理论结合在一起,才可以不断完善,而理论只有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才不会是纸上谈兵。所以说就实习模式来说,对于毕业生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才更有利,更容易实现这一专业的革新。媒体是这部分专业毕业人员第一个接触到的,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媒体也体现出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市民在表达自己观点时,最先想到的就是记者以及编辑,许多报纸也实现了政府以及市民之间的沟通。因此良好的媒体,能够让社会的发展得以推动,使得政府以及民众的距离得以拉进,二者能够更加和谐的沟通,向政府传达民生,所以也就表示这部分毕业的专业人士必须要将自身融入到媒体当中,让自己成为市民以及媒体之间的桥梁,更好的向社会提供服务。此外,作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员,道德观以及责任心也是必须的,要从内心对自身的职业公正性有所认识,要以为民众考虑的思想,对自身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要无愧于自身的职业以及专业,因此一名广播电视编导如果被认为是合格的,不仅其专业知识掌握度要比较高,并且道德素质以及良好的动手能力,都是必备的。作为一名优秀的编导来说,创新能力是必备的,要结合自身实践以及过往的经验,对更加完善和省力的结论进行总结,在日后的实习方面运用,因此就实习模式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刻板的模式,要对和自身实际相符合的模式进行探究,对自身喜爱的工作方向予以选择。洞察力以及思维都是编导们必须要具备的,这样的思维能够让节目编制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得到解决,达到见招拆招的目标,要以淡定的态度来应对上述状况,洞察力的作用也极为显著,作为优秀的编导来说,新闻视角必须要独特,要及时的汇报相关的见闻给观众,而这恰恰是保证节目收视率的关键。
在以往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只要学生学习刻苦,求知欲强,成绩突出,工作能力强,遵守纪律等,就能给我们一种“安全感”,不会让我们担忧,我们就会认为他们是“优秀生”,为此也就会忽略对他们其他方面的培养,导致大部分“优秀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陷入困境,成为“困难生”,怎样才能更好的转变这种局势,让我们的“优秀学生”真正成为就业单位的“热门生”呢,下面我结合我的班主任工作过程谈点我的做法,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案例背景:
我班的李XX,身材较矮小、成绩优良,作为班学习委员,能顺应老师要求做好各项本职工作(完全服从型,缺乏主动心态),遵守校纪班规,是典型的老师心目中的“优秀生”,可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培训经理唐长军认为,企业录用大学生是看重其可塑性比较强,学习新知识新事物快,并愿意做一些繁重的活儿增强企业活力,但如果大学生缺乏主动心态则很难得到企业青睐。只由此便可见李同学并不可能是企事业单位眼中的“优秀生”,如果我们不对他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那很大可能这“优秀生”毕业时就属“困难生”了。
案例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大学生就业资料显示,目前企事业单位并不太在乎在校学生各科成绩是否优秀,他们认为学习成绩与工作是不完全成正比的,在公司用人经验中发现,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一般比较死,而中等学生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新人,适应力和理解能力更强,学习能力也比较强,可见大部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更为感兴趣。为此为了让李同学就业时能成为用人单位的“热门生”,我便决定从学习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思维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这几个方面着手,培养他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他的就业竞争力。
对策:
一、注重其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专业化,大学学习的分科分类越来越细、越来越窄、越来越专业化,这已是大势所趋。但是,我们不能忘了,不管什么专业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舞台,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实践中都有许多共同的事情要做,而且许多方法和认识也是相通的,所以在尊重他良好个性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使其自主发展,自我挖潜,注重培养他的求知兴趣和实践探索精神,鼓励他要兴趣广泛而不单一。利用阅读舞台,通过向他推荐:《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谁动了我的奶酪》、等书,教给阅读方法,引导他课外阅读,满足他的求知求新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让书籍充实着他年轻的心灵。特别是在阅读会让他形成一种自我反思的意识,让他在自我比较与反思中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不足或是投入到自己喜欢阅读的类别中去,在阅读中升华情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通过班会或其他方式使学生了解与其专业工作有直接关系的社会生活情况,掌握相关知识,以便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培养其组织与管理能力
魏书生先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这种观念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作为学习委员,我首先引导他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每学期指导他至少2次自行组织全体班干部或部分学生分析总结我们班当时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探讨出相应的措施或对策,我只在事后对他们的措施或对策提出意见及建议,然后再由他具体落实执行;并要求他自行组织召开了两次主题班会,最后我对他的工作进行客观性的评价及提出改进对策。通过这一系列的锻炼,他的组织管理能力及沟通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加强。
三、发掘学生特长,鼓励其大胆创新,勇于表现自己,多参加班级、学校活动,锻炼自己动手、动口能力,为不久要踏上社会打好基础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他所参加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大赛、大学生形象大赛及小论文大赛、校文艺晚会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让他品尝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给予他自己更强的自信心,提高了其沟通能力及策划能力。
四、注重其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和社会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在校大学生往往对社会的了解过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没有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与期望。一些企业存在急功近利倾向,对应届大学生往往表示出冷淡,认为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心态不好,角色转换慢,适应期过长,他们在录用和挑选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曾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纪律性强的毕业生,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毕业生要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为此在不影响正常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鼓励李同学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专兼职在内的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的引导下,他参加过家教服务、运动场馆的管理员、4S店的销售员、接待员、理赔服务员等职位的兼职,而这些兼职,不但给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利益,还能学到一些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
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重要的专业知识课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实践证明该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商务英语、经贸英语等实用英语课程应运而生的同时,文学逐渐在很多人眼中成了不实用的代名词。目前我校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和不足。英美文学是高校外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课程,该课程由于历史跨度大,文学流派众多,作家的风格纷繁多样,以及不同时期的复杂历史社会背景等因素,这门课一直是门难教难学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对文学课不够重视,除了文学的特殊爱好者以及立志要考上文学研究生的学生外,能完成外语专业规定的阅读量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了。一方面有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有英美文学教学自身的因素,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都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使之不能适应当今的形势和教育对象的要求所致。
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让文学课服务于语言教学。当前从事英语文学教学的一大障碍就是让文学课服务于语言教学。殷企平教授在最近一次题为“文学教学在英语教育中的作用”的发言中指出,文学课有面临边缘化甚至被抛弃的危险。文学有可能成为一件“饰物”。殷教授的担心不是空谷来风,相当数量的老师撰文主张利用文学课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像《英美文学教学与语言能力的关系研究报告》,《英语文学教学与语言能力培养》,《文学教学课对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等。
对于英语文学课的本质目的,孙琳等在《谈英美文学教材的选编问题》中总结如下:“可以丰富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批判能力。”“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郭英剑总结了四个层次:“学其语言”、“学其文学”、“学其文化”和最高层次的“学习人类之文明”。这些观点都表明,通过文学课学习语言充其量只能是其目的之一。
文学作品是表层文本与深层文本之间的并存与互动,文学语言与其它语言的区别不是“正式”与“非正式”,也不是“优雅”与“通俗”。读文学作品不能只关注其中的语言,而是要读出表层文本中的语言与深层文本中主题的关联。这种关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索绪尔的所指与能指的对应关系,而是文本在一个动态的“能指链”上滑动的过程。在索绪尔那里,能指与所指是一张纸的两面,是静态的共存关系。而文学语言,可以作为一般语言来读,即是表层文本。在这一层面上,语言才呼应索绪尔及其它结构语言学家们的观点,是能指与所指的统一体,也只有在这一层面上才具有语言的正式或非正式特征,有雅俗之分,有文体之分。由于表层文本的掩护,我们不容易看到深层文本意义,因为“表层结构隐含或遮蔽了深层的、更难到达的、因而也就更难得到社会认可的意义层面”。
问题二:读而不批的现象。文学教学的目的第一步是让学生阅读原作,第二步是让学生产生相应的阅读反应。但如果将文学内容作为语言教学的素材,文学课就会在“阅读欣赏”的招牌下,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只进行文学阅读而没有相应的批评活动。而批评行为恰恰是人类更高一级的智力行为,首先表现为记录我们阅读作品时的直接反应。但遗憾的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教委对英语毕业生的统计中显示“14%的人表示如果重回大学学习将选择文学课;46%的人认为文学课应当成为选修课”,其中又仅有“6%的人认为毕业论文应侧重文学内容”。这些数据显示出文学教学只会与6%的学生的阅读反应有联系。
因此,加强英美文学自主学习是唯一可行并且有效地提高英美文学教学质量的方法。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 习目标。
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化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我们在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提倡自主学习,并不是全盘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主张一概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我们只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
英美文学自主学习教改实验要把学法研究和新的学习方法研究摆在重要位置。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要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文学学习,要主动适应,而不是被动适应;允许并鼓励学生有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权利。要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提供更多的文学书籍。
文学是一种资源、财富和修养。一名外语专业的大学生,不管以后从事何种工作,最起码的文学修养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英语的工具性变得愈来愈迫切的今天,更要提防不能让英语的职业技能取代英语的人文思想教育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发文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在文学阅读的初级阶段,采用多媒体文学课件,用丰富生动的音、画、影、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到了提高阶段,采用 internet开展自主化学习,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开放广阔的文学世界中去。通过教学观念的更新,教材的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与强调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改进,英美文学课一定会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本文为榆林学院教改项目“英美文学自主学习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杨岂深,孙铢.英国文学选读[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