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互联网金融营销方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保险营销的观念比较保守
营销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断的发展,保险营销策略也需要不断的改进。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人们的理财观念开始多样化,理财方式也开始不断的多样化。[1]但是我国的保险行业由于长期一直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推销观念,营销的观念还是比较保守,传统的营销观念得不到很好的改变使得其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可用于互联网网络营销的险种受限
保险行业在多年发展的过程中,各种险种的划分已经很明确了。条款比较清晰,责权范围都比较明确,操作流程比较简单明了,这种各部分条款和操作流程都比较规范的险种,就很容易用于网络销售。[2]但是还有一部分险种,由于其投险的程序特别的复杂,内容条款不是大众能够很容易就理解的常规内容等等,无法通过网络平台很顺利进行操作,这些险种就不适合在网络上进行销售。因此,可以用于网络营销的险种受限成为保险行业网络营销的一个弊端。
(三)网络营销的监管制度不完善
传统的保险营销方式都是按照地区进行销售,每个区域都有专门负责监管的人员。同时设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保单发票的管理、保单有效性的鉴定以及保单内容的审核。而网络营销,没有明确的地域划分,不能及时的确定对应的工作人员,使得保险网络销售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3]
(四)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进行保险营销使营销风险增大
虽然互联网营销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和销售者带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4]网络营销,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的销售,其销售与购买活动是基于诚信。同时,如果保险的各项操作流程不严谨,不完善,管理工作不到位,就会给保险单位以及购买者带来很多的问题。因此,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保险营销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营销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保险营销观念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人们投资生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保险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的引入新的营销方式和营销理念。[5]要加强提高对互联网金融局势的分析能力,立足于市场,转变保险营销的观念。以完善管理为基础,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根本,以促进自身的发展为动力,以提升营销效益为目标,建立以互联网金融模式为平台,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促进保险业更好的发展。
(二)加强互联网保险营销的创新理念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互联网成为人们沟通交流以及办公购物的便捷工具。[6]保险业应该充分根据市场发展的局势,根据人们的需求变化,不断进行创新,在不断完善现有产品的前提下,不断推出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新的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同时,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服务体系,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建立健全保险业网络营销的配套措施
网络营销除了建立一个有效的企业网站外,还需要建立健全一些具体的管理制度。[7]比如网络在线客服的管理,要建立一个在线客服人员的招聘、管理、业务计量与考核、晋升以及奖罚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保证网络在线客服人员具备很好的专业水平。同时要根据销售情况及时的改变网络硬件以及网点规划的方案,比如在网络营销的前期,通过网络购买保险的消费者不是很多,数据量不是很大,因此,完全可以采用集中式的数据管理方式。在网络营销发展的成熟期,在大数据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数据的管理方式应该改为分布式进行储存的方式,进行区域管理。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网络诈骗等各种不法行为层出不穷,盗号软件以及木马程序等不断出现,大大的增加了网络保险营销的风险。因此,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在运用网络营销的初期将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相结合,先在网络上运行部分保险流程,在逐渐熟悉网络操作以及网络环境后,再逐步的将核心的业务转为网络运营。与此同时,在网站建设时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以保证网站的安全运营。
(四)加强网联网保险营销的风险管理
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出现,一方面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给人们的生活理财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8]因此,保险行业既要与时俱进,不断采用新的销售理念,还要做好相关的风险分析,加强互联网营销风险的管理工作。要不断的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以及营销策略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以减少网络营销风险的发生率。同时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互联网安全技术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比如身份认证、加密等技术。最大限度的保证互联网安全措施的全面性,??用性,有效性。
(五)加强保险行业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互联网金融业渗透了“平等、开放、分享、协作”的精神,对互联网金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发展迅速,但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在营销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所以改变营销策略是当务之急,以增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一、互联网金融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营销过程潜在的风险多
①安全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安全风险程度高,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已相当严重,投资者就会对网贷平台缺乏信心,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此的信任危机。②信息技术风险高,计算机网络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可能导致系统中毒、崩溃,引发金融风险。③我国现存的金融业务立法例如:保险法以及银行法、证环ǎ都是针对传统金融,对于当前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缺乏实适用性[1]。互联网金融存在着诸多漏洞:黑客袭击、、安全技术、系统漏洞等,其程度触目惊心,很多披着创新外衣,非法揽财,严重制约了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2.缺乏高素|的技术型和开发型人才
根据目前互联金融人才分析研究报告表明,互联网金融的人才尤其是高、精、尖人才,供不应求。这些人才不仅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互联网金融营销能力,还要具备精通金融方面的知识,还要有互联网的思维与与创新的“脑洞”。如获得CFA资质的人才在我国还是非常急需的。另一个层面来说,我们缺乏对互联网金融市场进行广泛而深入地调研、细致而精密的论证,没有根据市场需要,开发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直接导致了对产品的认知度、满意度不高,阻碍了互联网金融的长远发展。
3.互联网营销模式过于单一呆板。
目前我国许多互联网金融机构营销模式十分单一,意识匮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2]。主动去寻找新客源,产品促销和推广工作也不够到位[3]。,从而导致了营销业绩差,效率低的困境。
二、互联网金融的营销策略
1.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保证营销质量
加强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安全技术,降低互联网金融交易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大保密技术、密钥技术。②实行实名制身份认证,实名登录。③严防数据泄露,对互联网金融数字存证标准化。④建立互联网法制体系,保证优良的运行环境。
2.培养互联网金融高素质人才,开发个性化需求的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机构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引进高素质人才,如具备CFA证书的尖端金融人才性化服务需求,同时推动金融产品的促销。大力发展自己的品牌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
3.以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欢迎度为宗旨,创新营销模式
互联网金融营销始终坚持“变革、创新、发展”营销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科学高效的营销模式。
现阶段营销方式较为丰富多彩,如智能手机客户端的产品推广,微博、微信等强强合作,最新的金融信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可以进行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客户不但可以网上银行和快捷支付,也可以在实体刷卡消费。明显降低客户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备受深受广大客户的欢迎。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存有便利、快速、开放、融通等优势。我们清晰地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营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科学、可行、高效的营销策略: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保证营销质量;培养互联网金融高素质人才,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创新互联网营销模式,提高互联网景荣的欢迎度,以其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欢彦,刘剑桥.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风险防范研究[J].中国商贸,2014(31):103-104.
关键词:
借贷宝;营销;传销;互联网金融
一、“借贷宝”APP及其产品核心价值
在“借贷宝”官方网站上,开发公司对“借贷宝”的功能做了如下描述:“借贷宝首创熟人间单向匿名借贷模式(即借款人实名、出借人匿名),通过互联网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机制,实现直接金融交易;利用熟人之间的天然关系,极大程度地减少甚至消除信息不对称;还利用熟人圈的声誉机制和信息收集便利,实现对恶意欠债者的天然约束与高效催收。”
二、“借贷宝”营销手段之一:通过传统渠道投放广告
在互联网大潮席卷、互联网思维兴起的时代,传统媒体的优势似乎被很多厂商所遗忘。和传统的类似互联网金融APP不同的是,“借贷宝”重金在电视上投放了广告。而同类产品——陆金所、人人贷、PPmoney等互联网金融APP在电视等传统媒体几乎见不到他们的身影。在网络新媒体方面,借贷宝通过百度推广、视频网站广告的方式进行精准投放,这方面与其他互联网金融APP的差别不大,在此不再赘述。
三、“借贷宝”营销手段之二:推广奖励让用户成为推销员
“借贷宝”的第二大营销手段,也是备受争议的手段,就是通过高额奖励来吸引用户注册,再通过这些用户向他人推广“借贷宝”来获得额外的收入。这样的推广奖励的营销手段,实际上并不鲜见,平安陆金所就曾在2014年推出过“老带新”模式,成为奖励力度颇大的互联网金融APP。
四、“借贷宝”营销手段的优点
“借贷宝”借助其营销手段突然崛起,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下图是“借贷宝”三个字在百度搜索得出的“百度搜索指数”0。截取时间段为2015年6月2日至2015年8月30日。通过该图可以清晰地看出,8月初以来,“借贷宝”的关注数量急剧上升,在8月8日,搜索量达到顶峰,与之前搜索量极少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在8月份,“借贷宝”在百度都保持巨量搜索。此外,在苹果APPSTROE中,下载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了免费APP排行第一名(如右图),在2015年9月底,“借贷宝”的下载量仍在前三名。而且,通过搜索新浪微博,每个小时都有数百条、甚至上千条的推广微博。不过,这样的推广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据“借贷宝”相关人士介绍“,借贷宝”的推广奖励总额将达到20亿的巨额。与平安陆金所相比,“借贷宝”的力度也确实更大。平安陆金所每推荐一个人,奖励10元现金,而“借贷宝”只要注册就可得到20元现金,推荐奖励也是陆金所的两倍,达到20元现金,被推荐人继续推荐,推荐人还可以获益。这样成功诱导用户下载其APP,更激发了用户成为推销员的热情。
五、“借贷宝”营销手段的弊端
首先,难以摆脱“传销”之嫌,使公司名誉受损。在“借贷宝”高额推广奖励一出,涉嫌传销的声音不绝于耳。《借贷宝是信贷传销还是网络营销?》等新闻报道频出,虽然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阮齐林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这并不构成传销,只是“借贷宝”获取用户的一种正常商业推广。然而,即便如此,这些质疑的声音仍然对“借贷宝”的声誉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以至于“借贷宝”不断发表声明,对这些质疑声进行回应。其次,在建立忠诚客户群上,这样的营销方式贡献太小,甚至有可能起反作用。营销学理论认为,建立忠诚客户群是每一个企业的核心任务。在这样靠高额奖励吸引的客户,很难吸引到盈利客户,即收益大于成本的客户。虽然盈利客户所占比例数据仍不知晓,但根据以往经验,客户中亏损客户比例非常高。再次,在赚足眼球的背后,通过奖励推广扩大客户群基础的时候,这样的营销方式却忽略了对自身产品核心价值的推介。客户通过下载——推荐这样的模式就能够取得较高额的回报,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没有触及“借贷宝”的核心功能——借贷,这样的营销设计即便吸引了潜在客户,也可能因为没有接触产品核心价值而流失。
六、改进的建议
(一)爱护自己的品牌,创造品牌价值,向品牌化转变。营销团队应该对涉嫌“传销”的新闻报道予以坚决回击,划清自己的产品、推广方式与传销的界线,这对于保护品牌声誉至关重要,与此同时,营销团队应该加强对产品价值的宣传,让产品与品牌紧密结合。
(二)加强产品体验式营销,改进推广奖励方式。目前,“借贷宝”已经拥有了大量客户群,接下来,应该通过转变奖励方式,鼓励用户通过体验产品核心价值。例如,可以通过补贴利率的方式,让客户真正使用过借贷功能之后,再获得额外的奖励,来使产品的核心功能在客户眼前展现,更好地推广产品。这也有助于筛选客户,只为获得推广费,不愿投资的亏损客户便会逐渐离去。
(三)与客户保持长期关系。在上文中所附的百度搜索指数来看,8月末,“借贷宝”的搜索量有所下降,表明公众的关注度下降,而这也是“传销式”营销顶峰过后必然的结果。下一步,应该与留下来的客户保持沟通,努力保持长期关系,可以不定时地推出利率补贴等奖励形式,来增加客户黏性。同时,收集用户数据,积极拓展新功能,使客户能对“借贷宝”保持一定的新鲜感,以维持长期的关系。
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市场变化加剧,以及技术的不断快速进步,整个金融环境正充满着挑战和机遇。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是做好市场营销的基础。但是,商业银行在调整、改革或构建新营销体系过程中,怎样把握机遇、抓住核心、适应形势、顺利转型,必须深入思考和周密准备。
一、当前商业银行营销体系建设的新探索
从我国银行业发展国情来看,国家的政策或监管政策对银行业的营销体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经济金融环境和监管政策变化,各家银行的总行和分行的部门设置也一直在变化和调整。2000年后,国有银行分批上市,引入世界上较强的战略投资人;股份制银行在中国银行业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外资银行大批进入中国,特别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带来示范效应。与此同时,国家的金融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政策逐步放宽,银行在整个经济体系建设中作用和参与经济活动面都不断提升与扩大。
1银行业的事业部制体系建设在尝试中走向成熟
企业事业部制最早起源于美国,在GE公司和大型银行都已成功实践。银行的事业部制改革,就是从行政化、部门化、科层化的传统银行治理模式向专业化、扁平化、流程化的“客户中心型”治理模式转型,重构银行销售体系,建立新的客户经营方式,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都在事业部体系架构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各自形成了较为有效和有特色的做法。以民生银行为例,其公司银行大事业部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总部划分为战略规划、客户线、产品线、风险管理、资产管理和管理支撑六个模块;二是分行整合金融事业部(地产金融事业部除外)、产品事业部及分行公司业务的市场营销、产品支持、区域业务组织推动及风险管理相关职能,并成立公司与投资银行事业部;三是建立总分行矩阵式管理模式,明确事业部产品线与客户线协同销售,双向计价的关系,并在风险管理模式、资产负债与财务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等方面,对事业部的监督管理体系,总部与分行的管理体系,事业部与其他条线关系等多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2.改变支行及网点的营销方式探索
由于技术进步,网点的自助设备正在迅速智能化,设备取代人正在快速推进。然而,传统的营销方式仍然有其存在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如何重构营业网点的营销模式,使其在提高效益的同时,给客户和银行带来更多的价值。目前对绝大多数银行来说,支行还是一线营销主体。总行给分行下达各类指标,分行再把指标分解到支行。支行行长是所在区域的营销主管,市场营销好坏与支行负责人能力密切相关。但招商银行南京分行对南京同城分支行职能的营销功能分类(全能支行、有选择公司及零售业务、仅零售业务)改革,已经取得了效果,目前正考虑推广异地二级分行。
3.互联网平台营销方式的探索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传统银行的营销方式和盈利模式。与传统银行网点的营销方式不同,互联网强调生态建设――公司业务要求产业链和供应链搭建,使得信息与交易结算在一个闭环上实现;个人业务要求场景和关联的支付便捷。在互联网营销体系建设方面,国有大型银行,尤其是工行、建行、交行起步较早。此外,互联网公司开展金融业务已经对银行业构成很大威胁,由于客户量大、交易活跃,而且与商品交易绑定,已导致银行业传统业务难以获得客户的交易资金;而平安银行从金融业务角度引入了购房、购车、医疗等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大数据与人面对面接触相融合,创建O2O营销模式
目前,大数据应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较为显著的成果。对于金额比较大的业务或综合价值比较高的业务,大数据可以帮助银行更全面的了解客户情况,尤其使得小金融业务受理成为可能。目前,各家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客户获取、零售业务的小额信贷、互联网金融的授信及小额贷款都应用了大数据分析来辅助降低成本。
二、重构银行营销体系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银行业务功能不断增加,各商业银行总行应当通过战略发展思路调整,优化或重构组织架构等,直面营销体系的问题与挑战。重构银行营销体系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主要如下:
一是文化的建立和弘扬。在经济进入新常态时,银行传统的思维和做法已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为此就要考虑银行的战略定位和转型发展方向。企业文化及营销文化对事业的发展能起到关键引领作用,如何建立并弘扬银行的企业文化特色是值得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二是支行营销职能的重构问题。成立时间较长的支行负责人或市场人员与客户建立了多年的关系,由于关系营销所带来的客户私有化问题是变革的最大障碍。在传统的经营模式和营利模式发生变化后,如果不改变现状,许多新业务的推广就很难落地。
三是如何建立互联网金融的组织架构和营销模式的挑战。按照目前体制,各银行总行建立平台和相应的职能部门,互联网客户和交易的增加靠下任务的方式来实现,同时平台内容的增加和维护与互联网平台的经营情况相差较大。
四是如何搭建符合要求客户管理平台和营销平台的挑战。现代科技为银行的客户管理和销售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而业务部门需要研究国内国际先进做法,去分析目前的客户管理和销售管理的现状。
五是信息更新滞后、信息获取与创新互动关系有待建立的问题。市场营销即要了解市场、了解客户,了解的结果形成信息。然而目前商业银行中还没有形成银行员工、平台、客户三者的互动机制,与业务发展要求相差甚远。产品创新的源泉是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了解、把握,然后形成设计思路和模型;一线人员拼搏在市场的前沿,如何将一线人员的信息传递到产品设计部门,并形成互动,对产品创新和产品优化非常重要。
六是市场营销如何形成全局联动态势的挑战。如果商业银行的总行与分行联动态势不够有力,分行职能部门对市场营销的推动作用也不够理想,支行客户经理基本上散兵游勇搞营销、单打独斗推业务,进而导致业务营销推进合力不足,难以形成营销特色和品牌特色。
三、对重构银行营销体系的思考
营销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近十多年,各家银行都在积极探索营销体系和组织架构的改革,有成功的范例,也有失败的教训。现阶段,银行传统的赚取息差的商业模式空间被压缩,面对资产质素转坏,同时监管机构也提出更高的资本要求,经营风险与回报已不成正比。只有从改革提高效率、节流等方面入手,用更先进的架构体系替代落后的模式,才能实现业务快速并且平稳的发展,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1.支行及营业网点的营销职能改革
对于传统银行的组织架构,支行是各类经营指标的承接者,也是银行按照支行所在区域的经营中心和最小核算机构。事业制改革最终的落点都在支行。为此,要处理好如下几方面:
第一要统一认识,厘清客户与银行多年存在的关系图谱。在考虑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时,以“关系型银行”的理念把客户与银行的相关信息建立好,通过对客户的深度了解获得主动权。第二应协调好新的业务处理流程。调整理顺责权利关系,使得前中后业务实现平稳过渡,有序推进。第三应选好分行事业部的负责人。统领一个城市的营销总指挥,综合素质必须要高,才能统领全局,贯彻落实总分行各项政策。第四要重视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根据市场和客户的差异化选择,结合本行所能提供的产品特色和服务能力,给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产品包,逐步形成个性化的营销模式。第五,核算和考核体系要配套。矩阵式的管理方式要有相应的核算体系来支撑。第六,建立科学灵活的营销定价机制。利率市场化后,要有配套的计价模型和系统支持,才能提高营销决策的科学性。最后,需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营销队伍建设,使其业务拓展能力越来越强。
2.构建特色互联网金融营销体系
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金融交易方式,部分互联网金融场景已经被大的公司所垄断,例如PC支付市场、移动二维码支付市场、微信支付市场等场景,阿里巴巴和腾迅两个公司牢牢占据大部分市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建设与推广,首先要厘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支付方式等;其次是互联网生态的建立依赖线下持之以恒的努力,每个场景都要去对接。
互联网金融市场不断变化,机会随时出现,银行也有自己的发展空间。目前银行的组织架构体系多数是人工销售模式,难以适应互联网金融的运作。目前业内在互联网金融做得有特色的银行,都是另建体系。互联网平台的内容要由专门的人员管理,形成总、分、支联动机制。
3.构建大数据营销体系,提高营销管理能力
大数据(含非结构化数据)能够实现对客户的精准刻画,使营销工作效率更高。而且,大数据具有时效性、个性化、性价比高,关联性强等特点。大数据营销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一是平台能够对客户行为与特征较为准确的分析。二是平台能够实现各种营销信息的精准推送。三是分析结果能够适合客户需求去引导产品推荐和策划营销活动。四是平台具有对竞争对手产品及销售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监测。五是对营销活动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预警。六是平台通过对客户的动态分析使得客户体验更满意,并且对重点客户进行筛选,调节营销方向,提高效益。七是根据系统设定,自动实现对客户的分层管理。八是平台能够对市场营销和客户行为综合分析后给出产品开发的思路。
4.构建智能营销体系
高级预测性分析技术(包括机器学习)的应用未来将快速增长。大数据侧重分析并对人为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而认知是基于对行业的了解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结合并利用外界的各种信息和历史数据进行训练学习,从而驱动计算功能进行类似人类思维模式的业务活动,使之达到对业务经营的预判、决策、运营、避免负面事件发生。
未来智能化营销体系的建设,可以采用机器学习的办法,打造智能专家系统,其设计面向客户、营销人员、服务人员、管理人员。智能系统可以实现根据客户需求,设置处理流程自动处理,并提供个性化建议等;也可为市场人员提供专家支持;可用于风险跟踪和预防,推进营销活动;还可为管理服务、模拟流程重塑经营。
参考文献:
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课题组,李欣. 对公业务营销体系建设研究[J]. 现代金融,2014,No.37707:33-34.
[DOI]10.13939/ki.zgsc.2015.12.018
近年来,以信贷、第三方支付、基金、保险、虚拟货币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呈现快速发展之势。互联网金融模式被视为“既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模式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的第三种金融模式”,利用云计算、搜索引擎、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它已经开始对传统的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
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不断挑战传统金融的统治地位的同时也对现有的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教育内容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具有很高的实践性,目前国内高校选用的金融学教科书完成时间多在数年之前,无法反映最新的金融变化,这就要求金融专业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时刻关注我国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并能够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将金融市场最新的发展成果融入具体教学当中。以下我们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实,提出现阶段我国金融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思路。
1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可以被视为传统金融行业与现代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是传统金融向互联网的延伸,更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与金融行业的融合,从而使现代金融行业借助互联网实现质变的飞跃。
1.1虚拟化
金融市场是实现金融产品交易的场所,传统的金融市场以有形的金融场所为主,投资者需要通过进入具体的场地以完成相应的金融交易。借助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地点乃至各类金融服务实现了高度虚拟化,同时,电子货币、电子钱包等支付方式的变革也使传统的现金交易行为大大减少,金融市场的无形化将成为主流。
1.2透明与信息对称
传统投融资模式下,信息不对称始终是困扰投融资双方的最主要问题。互联网金融自身具有高度透明的特点,在贷款方面,利用大数据平台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有效收集互联网客户的信用记录,从而极大地降低客户贷款的信用数据调查成本;在投资方面,以货币基金为代表的传统投资方式借助互联网极大地提高了其运营透明度,客户每天都可以借助手机或者电脑客户端及时获得资金账户的收益信息,因而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了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担忧。
1.3去中介化与低成本
传统融资模式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离不开金融中介的服务,高额的金融中介成本导致金融服务的价格居高不下。而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为金融供需双方服务,从而使各类金融产品的成本大为下降。
1.4便捷即时
在传统金融业务领域,社会公众难以获得便捷、及时的金融服务。以“用户体验为首位”的互联网精神恰恰弥补了传统金融模式的欠缺,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社会公众可以利用个人电脑乃至手机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获得互联网金融的各种服务,在金融机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的同时公众接受金融服务也无须受到网点、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在文字问答、图表、动画乃至在线问答等多种方式的指引下,互联网金融使多数社会公众更为容易地掌握各种金融服务的应用,从而有机会获得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
2互联网金融下的金融教育改革
2.1教学课程必须注重与时俱进
近年来,我国金融高等教育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其内容仍是以传统的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与一般的电子商务介绍为主,教学内容与相关教学参考书远不能反映互联网金融的最新发展,与之相似,其他专业课程也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发展的特点,对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在金融各个领域的大量应用少有涉及。
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与高校相关课程跟进的滞后恰恰为现阶段高校金融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契机,现阶段整个教学机制必须适应发展形势进行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包括:第一,加强高等院校一线教师的教学交流。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这即是导致大学课堂教学内容陈旧因而教学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建议从学院或教研室层面经常组织教师教学经验的互动,通过讲座、研讨等方式鼓励一线教师交流最新的金融发展及教学体会。第二,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通过学校已有的网络课堂或者教师自己建立的个人网站等方式,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并实现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乃至教师与学术前沿及社会实践的有效互动。第三,改革教师评价体制。现有高等院校教师评价体系忽视了对教师教学内容特别是教学内容能够及时更新的考察,事实上,每学期教学内容的更新都应成为高等院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必要的一环,为此,我们建议将教学内容的更新纳入教师评价体系的考察范围。
2.2倡导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积极进行了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特别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教师的工作则是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自学学习与大胆创新。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与发展实际上也为高校金融教学推广研究性教学提供了一个契机。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全新的,即使是金融专家也很难把握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脉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像一些较成熟的课程那样轻易得出具体结论,此时,研究性教学相较传统教学的优势则可以充分体现,即研究性教学从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问题的意识出发,鼓励学生在未知世界中探寻已有知识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而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创新地研究性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金融的最新案例,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诠释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未来发展的路径。例如,在近期内,我们专门就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利率市场化问题已成为我国未来金融改革的一个突破点,而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将加剧商业银行间的激烈竞争并压缩其传统存贷业务的利润,因此银行倒闭也将成为一种正常现象,此时存款保险制度也将成为一种必然。
2.3倡导学科融合
对于金融专业的教师而言,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工作即是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在教学中努力实现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以下即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选择的几个与互联网金融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研究方向。
2.3.1网络安全技术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赖网络安全技术的保障。互联网的安全性已成为现阶段阻碍公众应用互联网金融的最大障碍。为此,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从自身理财入手,尝试应用互联网支付等实践活动。结合新闻报道中的相关网络安全案例及相关网络搜索,我们要求学生分析现有互联网金融行为的安全措施与漏洞,并与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安全性比较,在课上课下进行相关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安全证书、硬件安全、快捷支付、移动支付等网络安全问题都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而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保险赔偿机制也引发了大家的极大兴趣。
2.3.2网络营销
借助互联网的营销方式,金融企业在实现低成本的同时,更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的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从而实现营销的高效率。同时,相比一般的网络营销,互联网金融的营销由于其金融产品差异性小且客户更注重收益性与安全性的特点,金融营销的竞争也将更趋于激烈,如何为互联网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差异也已经成为金融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已有的在互联网金融成功案例均和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相互合作下的积极营销有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应该从多个角度引入互联网金融营销的研究与讨论,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互联网金融。
2.3.3网络行为金融学与网络经典金融理论
不同于传统经典金融学理论对理性人的苛刻假设,现代行为金融学对金融投资者的心理因素进行了重新归纳,并相应总结了普通投资者金融决策行为的一般特征。一方面,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人们的行为也将出现新的变化,如何把握投资者的心理,揭示投资者的心理变化规律将成为行为金融学发展的全新领域。另一方面,传统的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理论为基础的经典金融理论由于其效率市场的假定而一直受到各方的质疑,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公开、低成本等金融效率市场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将逐步具备。另外,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羊群效应以及金融市场本身的不稳定性也将对金融资产的价格产生相当影响,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完善传统经典金融理论也将成为金融教学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DOI]10.13939/ki.zgsc.2016.31.121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实现支付、融资和资金中介等金融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虚拟货币、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和互联网销售等。由于其具有便捷、高效、低成本、覆盖面广等优势,互联网金融模式得到迅速发展。如何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提升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营销能力,已成为各家银行普遍关注的问题。
1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分析
1.1商业银行中介地位弱化
商业银行作为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一直承担着信用中介的角色,但这一中介职能目前受到互联网金融的挑战。首先,商业银行的信息中介地位弱化。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使网络用户能够及时、便捷地获取信息。资金供求双方不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寻求银行帮助。其次,银行支付中介地位被网络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部分替代。例如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工具和以“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给用户带来灵活便捷的支付体验。
1.2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受到影响
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包括资产、负债以及中间业务会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首先,互联网融资可针对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特点设计产品及业务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信贷领域的市场份额。其次,“余额宝”“现金宝”“零钱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的高速发展导致银行低息揽储的模式难以持续,存款流失现象严重。最后,淘宝网、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网络商城快速发展,减少了消费者对现金、银行柜面服务等中间业务的依赖。
1.3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加大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多新的风险,例如客户隐私保护风险、IT风险等。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一般采用手机动态密码和邮箱验证方式确认客户身份,在客户手机和邮箱账号被盗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银行资金被划转的风险。另外,互联网金融融资类业务贷款手续的简化会提高金融行业的坏账率,影响金融业整体秩序。
2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营销的现状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虽然对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但是互联网金融能够提高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加快商业银行改革创新的步伐。2013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将电子银行的定位从简单交易和支付渠道逐步向销售和服务渠道并举转型。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在交易量、交易金额以及业务替代率等方面已取得较大成绩。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中国银行电子渠道交易金额达到15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3%,电子渠道对网点业务的替代率达到87.97%。交通银行电子银行交易金额突破208万亿元,同比增长86%,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达到88.13%。[ZW(]资料来源:交通银行2015年年报。[ZW)]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我国商业银行意识到,移动金融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纷纷加大了对手机银行和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发力度。中国银行手机银行交易金额达5.1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ZW(]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ZW)]2015年年末,交通银行手机银行交易金额达4.06万亿元,同比增长259.29%。[ZW(]资料来源:交通银行2015年年报。[ZW)]
各家商业银行大力建设自有电商平台,为个人和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如2012年6月建行推出“善融商务”,该平台通过为终端客户提供免息免手续费的分期付款、对商家免收平台费用、实施高性价比的定价策略建立了渠道运营优势。工行的“融e购”电商平台定位于“名商名品名店”,对外营业1年多来注册用户已达1800万人,累计交易金额突破1600亿元,交易量进入国内十大电商之列。自主研发的移动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工银融e联”,实现了客户经理与客户的点对点服务,向客户提供金融信息定制服务,如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等金融市场信息服务,使工行的客户营销和服务进入“移动社交”时代。直销银行平台“工银融e行”成为客户在线自助购买产品、获取金融服务的一种新型银行服务模式。北京银行、民生银行也相继推出直销银行,将业务全流程办理搬到线上,致力于让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变成在线金融服务。
除了进行自有电商平台建设,商业银行还纷纷加速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目前已有包括工行、中行、交行、民生、平安在内的多家银行推出供应链金融产品。不少银行推出类似“余额宝”的“宝宝类”理财产品,如民生银行“如意宝”、中信银行“薪金宝”、浦发银行“浦发宝”等。同时,银行开始关注移动理财,建行、光大、浦发、民生等银行相继发行手机客户端专属高收益理财产品,抢占移动理财市场。
3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营销存在的问题
3.1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虽然各家银行在线提供多种金融产品,包括贵金属、基金、理财产品等,但产品种类比较单一和大众化。比如基金产品大致可分为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货币型、保本型几类,同质化严重。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依赖网点和客户经理对客户进行了解,重视大客户的服务,但大多数客户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风险偏好等信息被银行获取较少,因此电子银行渠道缺乏基于客户行为和偏好分析的交叉营销产品,大多数银行尚未使用大数据分析的理念,通过对客户信息的管理和分析,为特定客户提供金融定制产品和金融信息定制服务。
3.2营销渠道管理缺乏基础设施、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层面的支持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近年普遍大力推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建设,但一些商业银行没有有效建立零售客户的综合数据库,对客户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处于处级阶段。线上渠道的建设主要通过将原有的业务流程电子化和网络化,业务创新和流程创新较少,并且各渠道部门分治现象严重,实体网点、自助设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有各自不同的流程设计、操作程序和风险控制方式,这给客户实现线上、线下渠道的转换带来困难。各家银行基本都设立了电子银行部,但部门中缺乏既熟悉传统银行业务又精通互联网营销方式和数据分析的人员。
3.3营销宣传推广手段和营销内容缺乏创新
目前大多数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宣传推广手段仅局限于银行网点网站宣传、短信、纸媒电媒软文等传统方式。尽管一些商业银行对营销宣传推广方式进行了创新,也产生出不少优秀的营销案例,如建行的“周末尽情摇”活动依托手机银行,通过自身产品运营将客户端内部用户进行有效转化。但大多数银行宣传手段和客户定位大致相同,没有重视客户真正需求,盲目跟风、模仿现象严重。营销推广活动个性化不足,内容创作缺乏鲜明个性。另外,渠道内部营销缺少一体化的营销式广告功能,信息呈现方式单一。
3.4客户服务体系有待于完善
一些银行没有建立全面的金融产品在线客户服务体系,比如建行目前手机银行渠道已提供较详细的金融产品说明和基本个人自助服务,但是不能通过在线交易环节与客户交互,客户在查询或购买金融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另外在互联网金融营销过程中缺少在线增值服务,尚未建立专业的金融社区对客户关系进行有效维护。
4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营销策略分析
4.1实现金融产品创新,通过产品定制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
银行应组建由销售团队、研发人员、技术人员等组成的联合产品研发部门,为客户提供精细化、定制化的产品。一方面,银行利用大数据原理,依托核心企业供应链将业务拓展至上下游企业,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例如我国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创新出“在途货权+仓库全程监管”“订单+应收账款转化融资”等产品组合,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强化了银行与核心企业、电商平台、物流公司的合作,并且降低了经营风险和操作成本。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和分析客户信息,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在银行已有的交易数据统计基础上,完善客户行为数据统计功能,形成综合的数据统计能力。对客户使用手机银行渠道时对金融产品的关注度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如该客户浏览过的金融产品、浏览次数、频率、在某产品页面停留的时间、页面访问深度、是否购买了金融产品,购买次数、数量、金额等。
对客户交易数据、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出该客户对某项金融产品感兴趣程度,是否有意向购买,是否有能力购买及该客户的行为转化率等,为针对该客户的产品推荐提供数据支持。尤其是行为数据的分析,符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特点,通过行为分析,对客户进行行为引导、行为预测,通过产品优化解决客户问题,迎合客户需求。
4.2完善渠道基础设施和流程支持体系,建立适应多渠道组合的组织架构
在基础设施方面,可以借鉴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做法,通过云计算和云平台等完善IT系统。云平台可以实现快速扩容服务,如应对突发的销售高峰,同时还可以支持银行产品及服务的跨渠道融合。尤其是小型商业银行可以尽量使用低成本的基础设施,进行数据分析和云服务的外包。在业务流程方面,增强业务流程的人性化设计,提高业务操作的便捷性,进行网银、手机银行UI界面用户体验的调研与完善,对各渠道业务操作系统和流程进行集中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改造。在组织架构方面,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部门可以尝试采用类似于互联网公司扁平化、网络化的架构,快速分享信息和知识,从互联网公司聘请研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用客户的活跃度等作为考核指标。
4.3丰富营销宣传推广的手段和营销内容,健全渠道内部营销推广机制
灵活运用宣传推广的多种手段,包括银行网点网站宣传、微博微信配合推广、纸媒电媒软文、论坛及问答营销、视频营销、节日及事件营销等。继续丰富营销内容,除了原创的段子、海报、漫画、文章以及新闻之外,银行应探索更多的营销内容,借助时效性和热点性强的内容,迅速积累人气关注度,提升银行品牌知名度,还应设计具有促销性活动的营销内容,利用人们需求心理制订方案。例如,“造节”是电商惯用的制造“爆点”的促销手段之一,如天猫、淘宝的“双11”“双12”以及京东的“超强奶爸节”和“正妆蝴蝶节”。“造节”可以使促销活动更加激发消费者强烈兴趣与参与感。银行在做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时,也可以尝试通过“造节”来造内容。在渠道内部营销推广方面,应注重营销式广告插入功能和信息呈现营销化。客户端应当提供一体化的营销式广告功能,通过启动页面、菜单前置、广告位、浮动广告栏等符合移动互联网客户体验的方式,全方位地进行营销式广告,引导客户行为,最终达成产品购买结果。启动页面是客户打开该客户端所看到的第一界面,作为最优先展示给客户的页面,它具有最鲜明的营销特征,一般优先展示客户端定位、使用亮点、操作指导等。这种启动页广告往往可以带来很好的自推销效果,当下各种带有感情诉求的启动广告语广泛应用于非银行类App中。首页信息呈现要突出该渠道亮点功能,找准客户诉求,激发人们去尝试使用,将金融产品服务进行重新包装,并将入口放置在首页的明显区域,易被客户发现。基础服务界面中设置浮动广告栏,吸引客户由基础功能跳转至金融产品服务功能。信息呈现营销化包括信息整合、消息盒子、信息推送三种方式。信息整合要实现以客户为中心进行信息整合,使客户可以一目了然的掌握个人资产信息,以及相关资产配置方案信息。可以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的搜索、金融信息定制服务,如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等金融市场信息服务,银行产品信息服务等。消息盒子是利用客户的操作行为冲动,一种快速有效的主动触发式营销方法。它是在基于页面信息呈现的基础上展开的,可以快速有效地将促销信息传递给客户。信息推送包括短信推送、Push消息推送两种。对电子银行客户端客户可以采用手机短信和Push消息推送结合的方式。推送的内容应直接指向金融产品的目标页面,避免客户的多余操作。数据可从客户的性别、年龄、收入水平、交易习惯等方面综合分析,依据客户特点选择产品、方式和频率进行,以免造成客户反感。
4.4设计全面合理的金融产品在线客户服务体系,维系客户关系良性发展
金融产品在线客户服务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基础服务。包括个人自助服务、客户测评、在线人工文字客服等。个人自助服务是基于知识库、机器人的个人自助服务,主要应对一些常见问题及金融产品本身的介绍。对于主动发起的需要定制金融产品服务的客户可以提供详细的客户测评。提示客户输入测评所需要录入的信息,如个人消费习惯等,再结合客户在银行留存的基本信息及消费信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且较为实用的购买金融产品解决方案,并推荐适合其购买的几款理财产品供其挑选。在线人工文字客服提供客户文字对话框形式业务咨询功能,以知识库、机器人、人工等方式给购买金融产品的客户提供及时的在线服务。第二,一对一专家服务。包括在线人工语音客服和视频客服。对于高端客户提供一对一的在线语音客服,更快捷的解答客户疑问,提品购买咨询服务,并向客户进行产品推介,逐步引导客户完成购买。另外,提供一对一的在线视频客服,使客户随时随地享受到贴身的金融产品专家服务。基于在线人工视频客服,更多的线下认证、评估服务可以在线完成,能够充分降低客户购买金融产品的过程成本。第三,增值服务。在线营销业务向客户提供理财小工具、微信理财公众账户、微博理财等专业应用,部分应用可要求客户付费使用。基于客户财务信息、身份信息,配置不同的专业应用,比如某分行微信、微博、微应用,将应用融入实际业务流程中,避免应用碎片化,保证其使用过程与业务流程的一致性。建立专业的金融社区,通过社区管理和运营,实现互动分享、口碑营销、社会化客服、粉丝经营,达到稳定客户关系的目的,为业务发展提供良好的客户基础。
参考文献:
[1]孙京桃.互联网金融冲击下银行基金营销略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3):304.
[2]宋凯.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金融营销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9):71-72.
[3]谢治春.互联网金融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营销渠道的变革[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5(6):48-57.
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从2003年阿里巴巴集团设立支付宝开始,2007年推网络联保贷款业务,2010年成立阿里小额贷款公司,2013年阿里推出余额宝。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互联网金融,2016年成立互联网金融协会,良好的发展态势和越来越高的关注度与认可度都为传统银行业敲响了警钟。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态势,传统银行业被步步紧逼的同时,必须学会步步为营,及时接受新技术与新理念的改造,并充分利用自身固有优势,才有可能在金融浪潮中扳回一局。
一、互联网金融相对传统银行优势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便捷度高、成本低
货币的收付直接通过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省去了纸币的发行费用,各类金融产品也通过互联网发行与交易,节省了建立实体营业网点的费用,并且互联网操作与配对自主化程度的增加,提高了用人的效率,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互联网金融计算能力与整合能力的发展也节省了大量的财务成本。[1]互联网金融开发的一站式的移动终端,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各项业务,各种分类业务一站式的呈现,各种便民新业务定期推送,不仅使得用户辗转在往来路上的时间、交通费用大大减少,并且带起了用户自主尝试新业务的热潮,使得金融业的推广模式走上了新的台阶。
(二)互联网金融的运营具有更高的效率
互联网金融拥有更高的信息整合,配对速度,互联网金融凭借其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金融技术手段,大大增加了对金融数据的分析能力,信息的匹配速度与精确度都大幅提高,可以更全方位的了解用户在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与偏好,更加精准的配对其所需的服务。同时,互联网金融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通过无线电的传输完成交易,最大程度的提高了交易速度,并且实现金融脱媒,降低中间各类手续费,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市场有效性,大幅提升配对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能够拓宽投融资的渠道
互联网金融利用其自身不受制于空间的优势,为投融双方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融资平台,资金的供求双方的信息对接更为方便,去中介化的直接交互也更为节省时间以及成本,通过互联网的数据发掘来积累小微企业的金融活动数据库,通过对这些金融数据的分析,建立起信用等级评估的基础,随着金融活动的愈加频繁,数据库的可靠程度就越高,从而能为投融资双方的金融活动提供可靠参考。并且,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范围甚为广泛,已经涉足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以及票据理财等多种模式。[2]凭借着手中巨大的客户资源,电商在大数据时代纷纷进入金融交易撮合,资产管理,融资,保险等金融领域,全方位的考虑了用户的需求,大大拓宽了投资与融资的渠道。
(四)互联网金融有更高的用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的时代告别了过去银行垄断的局面,不再以资金量的雄厚与否及营业网点的普及程度较高下,而是以便捷与效率作为发展的方向。金融业的重心从空间上转向了时间上与质量上,而在挣脱了传统银行业资金量的桎梏之后,必然意味着更多竞争者的加入,而投资者的选择也更加丰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投资者的所谓的对于某家银行或某个金融机构的忠诚度是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的,而这种现状激发了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运营者更加注重提高用户体验水平,从而在互联网金融的时代夺得市鱿然。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现实影响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给传统的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的同时,也为银行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巨大的反差迫使银行反思自身的盈利模式,经营模式以及业务手段,并对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加以借鉴,大幅改善与增加相关金融服务,开启传统银行业业务新模式。
(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压力
互联网金融自出现以来,以其更快的交易速度,更高的匹配效率,更广泛的业务范围以及更加低廉的费用和更加可观的收益,给予用户更高效与更全面的服务,很快的得到了大部分年轻人的青睐。不同于传统银行业对于用户的贷款资质的控制以及投资门槛的要求,互联网金融不断扩大用户范围,真正的实现零门槛理财,增加金融资金参与量的同时,也为互联网金融市场发掘到了更多的潜能。步步紧逼之下,传统银行业意识到对自身处境的滞后性与危险性,也看到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发展潜力。
(二)互联网金融倒逼传统银行业转型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加速了金融脱媒与利率市场化的速度,压缩了传统银行业的盈利空间。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崛起,传统的银行业认识到了转型的必要性。一方面开始着手与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合作,以求得共同发展,如各大银行与电商运营平台之间的绑定等。另一方面不断的学习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技术,积极借鉴互联网金融的运行体制与思维模式,将其与原有的传统运营模式结合,形成传统银行业的互联新模式。
三、互联网网络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盈利模式的冲击
国内传统银行业的盈利点主要还是来自于巨大的存贷款利差以及一些金融中介费用的收取。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这种盈利模式必定无法长久。一方面,我国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以中国银行2016年12月为例)为0.3%,而余额宝2016年12月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89%,远远高于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另一方面,虽然自2013年7月起,已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但繁杂的手续,较高的门槛以及依然居高不下贷款利率使得大部分人望而却步。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的银行业经营模式的冲击
传统银行业在过去一直是电子货币支付的唯一媒介,也是公民合法借贷的主要媒介,其经营模式较为单一化,专业化。而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其一站式服务理念,使其在生活水电费,燃气费,物业费的收取上以及信用卡还款等各种生活服务方面占得先机,传统银行业的独占性和优先性均受到限制。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微贷业务也发展的如火如荼,其看准了传统商业银行对中小客户的忽视与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窘境,有针对性的提供了融资手续更简便,门槛更低的贷款服务,利用其掌握的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大量实现投融资对接,弥补小微融资需求,逐步向传统银行业进军。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服务模式的冲击
传统银行业由于其固有的行政化思维模式,其服务模式的细致化与专业化远远不及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业最初取得其客户,主要依靠其雄厚的资金基础以及大量的网点分布,而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条件下,互联网金融通过其一站式金融服务,以更加快捷的速度,更加便捷的方式以及更加人性化的客户细分服务,节省了客户的等待时间以及交通费用,让用户直接在手机上就可获取自己想要的金融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用户体验,使得传统银行业的优势不复存在[3]。
四、传统银行业的变革应对之策
(一)引进互联网金融技术,提高技术水平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银行业首先应学习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并将其技术成果应用到传统银行业的日常业务活动中来,大幅提高运营的速度与效率,留住客户群体。如加强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升级,打造传统银行业自身的电子交易平台;加强与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合作,并利用互联网金融的线上信用记录及交易记录数据库为自身的信贷业务提供参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模拟行为金融模式,降低信贷风险等。
(二)拓宽客户群体,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改善原有盈利模式
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银行业不仅需要技术创新,同时也需要金融理念创新,金融脱媒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对于金融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传统银行业的原有的盈利模式已无法再适应目前的金融环境。一方面,传统的银行业应更新自身客户群理念,而不能一味遵循“二八定律”,忽视“长尾效应”。另一方面,传统的银行业应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细分客户群体,打造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并对不同的客户进行精准定位,分析其可能的需求,把握盈利机会,改善金融服务的质量。
(三)关注用户体验,改变传统营销模式
互联网金融业的拉型营销相较于传统银行业的推型营销具有巨大的优势,传统的银行业必须改被动型营销模式为主动性,改变一味通过银行服务人员进行介绍,引导消费的现状,而是通过降低成本,加快速度,放低T槛和使其更加便捷来主动吸引资金流入,并且在移动终端就可享受一站式金融服务。这种营销模式不仅加快了银行业推介各项业务更加的高效便捷,实现了自由的优化配置,同时也使得客户在办理各项业务时,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传统的商业银行应该借鉴互联网金融的关注用户体验的态度,完善自身的服务模式,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分一杯羹。
五、结语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的关系不仅限于竞争,互联网金融同时还担任了传统银行业的互补者与合作者,两者在许多方面都实现了互助双赢的模式。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压力与冲击并非坏事,相反会为传统银行业的转型注入新鲜的活力,互联网金融业特有的技术与思维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使其更加迅速的适应利率市场化进程与金融脱媒进程,对自身的产品创新以及服务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逐步改变现有的体制陈旧,服务单一的局面,从而更加契合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未来的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必将呈现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局面。
参考文献
由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联合举办,香港皇家黄金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协办,以“创新·机遇·融合”为主题的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就互联网金融的趋势和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发互联网金融热潮。
互联网金融崭露头角
“互联网金融借由互联网平等、民主、普惠的精神指导,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包括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云计算等)与传统金融功能的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资金融通模式。”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教授指出,中国人用了二十年认识到击败自己的不是铁甲帆船,而是英国工业;用了五十年认识到击败自己的不是工业,而是体制;用了八十年时间认识到击败自己的不是体制而是文化。我们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意识到击败传统金融的不是技术而是体制与文化。
互联网金融刚刚崭露头角,还有很多模式值得探索,在探索模式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的要素是政策环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综合政策研究室主任雷曜介绍了研究观点,对互联网金融的许多争论往往是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早已存在的冲突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下的放大,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劣势并非因为技术或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而是在于对非传统客户的服务覆盖方面缺乏主动性。未来发展普惠金融,应积极借鉴互联网金融在应用工具、服务理念、商业模式的创新。
部分新兴互联网金融业务处于监管套利发展阶段,通过创造具有较高流动性和现金替代性的电子货币,有类似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有可能改变传统金融市场的运行及传导机制,以比特币为代表的非国家化、无中央机制的虚拟货币体制对传统金融管理体制提出了创新要求,使利率管制、数量型调控工具使用、准入限制等管理体制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用互联网思维应对变革
互联网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了一定冲击,也带来了巨大机遇,银行业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中国建设银行电子银行部网上银行处李彬处长说:“互联网发展正面临几个趋势:一是互联网正步入电子商务时代,二是移动互联网正成为热点,三是互联网营销改变了市场营销格局,四是大数据让服务更精准、更个性,五是关注客户体验尤为重要。新形势下银行的发展之路,将朝着更为智慧、泛在和跨界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金融炙手可热,其中蕴藏着创业机会,更蕴藏着投资机会,国际知名的投资机构香港皇家黄金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投资新兴领域,皇家黄金国际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贾国城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将有几个发展趋势:一是政策和制度更趋完善,二是银行必须介入,并且参与实际经营,三是个人信用资料联网,四是担保及再保体制进行产业提升,五是行业内部整理之后,走向较大规模公司运作,六是对投资人的保障进一步加强。
瑞士银行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银行之一,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他们是如何思考的呢?瑞士银行前CFO Antonio先生认为,电子商务平台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销售如火如荼。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兴旺的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金融创新,使第三方支付,小微金融,和对等的在线贷款成为可能。这不仅在贷款和支付领域里使传统银行日子难过,而且使小投资者在互联网储蓄和基金里,找到了全新的高收益的投资渠道。
何为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业界虽无统一定论,但有两类说法:一是从参与者角度定义,将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业务,称为金融互联网,将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务定为互联网金融;二是按业务实质区分,将线下金融业务“搬”上网,定义为金融互联网,将利用大数据对客户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客户信用评价基础所做业务定为互联网金融。笔者倾向后一种。
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转型困境。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从网点布局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大体只进入了100个左右地级以上城市,仅占全国33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1/3左右;同时现有网点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在县域地区分布较少,甚至很多发达县市也未能形成网点的有效覆盖。因此在客户及业务拓展过程中,普遍受到网点资源制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只能是重点布局大型商业银行无暇顾及的细分市场领域,形成自身特色。如招商银行强在零售、民生强在小微、兴业强在同业、中信强在对公。而这种经营方式带来的是市场空间有限,发展后劲不足的困境,转型是必经之路、常走之路,经营上就会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如履薄冰。
互联网为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摆脱网点资源限制,迅速扩大客户规模提供了可能。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互联网金融竞争重点应做好四方面的工作,逐步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
风险管理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生命线。有人说银行家是“在晴天也撑着雨伞的人”,这形象凸显了银行经营活动中的保守倾向,因为只有控制好风险,银行经营才能稳健,也才能获取客户信任。
在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主要以财务模型与抵押物模型为主。由于客户风险管理的成本较高,所以银行信贷资源往往向财务状况优质客户倾斜。互联网带来的海量数据积累与强大数据挖掘技术,降低了银行获取客户行为信息的成本,使银行可通过客户在互联网中的数据足迹,如收入记录、支出记录、消费习惯、行为习惯、人口统计学属性及其他信息,形成客户行为画像,预估客户的购买力与还款能力,构建互联网金融的信用评价模型。但应注意,这种基于大数据的信用风险控制方式,极度依赖于模型的精准性,且模型有可能被客户揣摩迎合,所以客户行为画像不会替代传统的风控模型。商业银行仍需坚守传统的财务模型作为银行风险管理的根本,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大数据的客户行为画像模型的具体算法,进而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涵盖客户财务画像和行为画像的全面客户画像,并依此搭建更全面的、覆盖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例如网络贷款类产品,要在贷前使用多渠道数据信息交叉比对实现风险评估,在贷中利用大数据建立的客户评价模型分析客户收入水平及稳定性等,在贷后建立动态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并结合贷后变换操作管控机制,实现对贷后风险的有效管控。互联网带来的大数据,让银行对客户信息的了解更加充分,在传统风险管理模型的基础上,完成了风险控制技术的标准化。
在新的风险控制模型下,银行将客户电子商务行为数据转化为客户金融属性数据,进而可以通过模型,自动审批和核定授信额度,从个案的审批转变为批量的审批。这样便可大批量的筛选客户,提高客户拓展效率,并使得原来传统在线下无法覆盖的客户得到服务,将小额、分散、短期、无抵押、无担保的资金需求纳入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使服务“丝”客户成为可能。
客户体验
互联网技术带来了服务时间、空间的无限延伸,可以使人们的消费、投融资等金融行为变得高效、便捷,也为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提供差异化风控手段与差异化服务策略带来可能。某种意义上讲,互联网竞争是在竞争风险管控与客户体验的平衡能力。
差异化风控。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得到客户完整的实时画像,建立预测分析模型,就能对客户进行实时的基于消费行为的风险判断。这种基于交易级的判断将比基于客户级的判断更真实与具体,不再是对某一群体使用同样的控制手段,而是还原了每一个独特的客户个体,针对性地使用差别化风险控制手段,从而带来差异化的客户体验。传统支付的安全控制措施以物理隔离、硬件防控为主要手段,如USBkey(U盾),以额度限制为辅助手段,如手机支付限额等。但传统的安全措施就要让渡一部分客户体验。USBkey身份认证的安全等级虽高,但同时带给客户很高的学习成本。操作复杂、兼容性低、跨渠道使用难度大,都降低了客户体验,与互联网金融快速、便捷、简单的理念背道而驰;而通过较低的交易限额控制风险,则无法满足客户对支付的基本需求。核心需求不能满足,必将导致客户流失。
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收集并分析客户交易数据,如IP地址、MAC地址、客户属地、交易时间、交易对象、交易规模、交易频率等,从中提取客户日常交易特征。当客户发生一笔交易时,系统将比对这一笔交易与日常交易特征的一致性:简言之,如二者一致,便推断该交易的真实性与安全性,降低安全认证级别或允许客户进行大额交易;如二者不一致,则认为该交易存在欺诈风险,系统将自动提高交易安全认证级别或给予较低的交易额度,来防范欺诈行为。通过差异化的风险控制,做到“防小人,不防君子”,从而提升客户体验。
差异化服务。结合客户行为画像,我们可对客户的消费行为、需求动机进行精准洞察,搭建精准营销平台,定制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策略,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转化率,使得银行低成本高效率地在潜在用户群中推广自身产品与服务。例如,我们可以了解客户在金融服务中的生命周期阶段。针对客户生命周期阶段演变,推送不同的金融服务和个性化信息展示:学生时期主要推送支付类产品,成家立业时期主要推送信贷类产品,中老年财富积累时期主要推送财富类产品。此外,我们可以根据客户交易的历史纪录,对规律性业务做定时自动处理或推送提醒,对客户常用交易在网银或手机APP界面上做针对性的排布和展示,提高产品服务的智能性与友好性。
客户定位
传统银行客户定位于高端客户,因单个客户业务规模大,可摊低银行各项服务和风控成本。但事实上,由于高端客户市场竞争激烈,其对银行议价能力较强,并且享受了银行各种费用减免及附加服务。对处于市场竞争劣势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高端客户市场实际利润空间有限。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尤其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长尾客户群体可成股份制银行丰厚利润的增长点。
当互联网技术解决信息对称及运营成本的问题后,股份制商业银行,可重新寻找客户定位,定义优质客户,并避开竞争红海。过去按照年龄、收入等属性划分高端客户群体的客户定位方式已不再适用。任何年龄、收入的客户都可以纳入互联网金融经营的客户范围,即使是“丝”客户,只要有信誉,同时有旺盛的金融需求,并能支付相应的成本,都可以成为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客户。
在零售银行方面,客户定位可以从中高端,扩展至为“有小资情怀”的,注重生活品质的人群;公司银行方面,可以围绕供应链上下游,扩展客户,打破原有地域时空的局限。
营销思维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行为大量从线下迁移至线上,银行的营销方式也应相应地转变,去适应客户的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线下营销与传统媒体广告的高投入、低产出现状,使银行产品高效且低成本地直达目标客户。
在精准营销方面,通过客户行为画像,了解客户的资产状况、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精准把握客户需求,进而可以在线上进行点对点的营销,准确地提供客户所需服务,避免对客户的骚扰,甚至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例如,客户着急转账时,将客户需要的服务放在他最容易找到的地方,让他毫无干扰地快速完成,远比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不停地介绍理财产品给他的感受要好。
在打通线上线下O2O(Online to Offline)营销方面,通过设计打通线上线下的互动营销工具,可满足客户线上与线下动作交互的需求,覆盖每一个与客户可能的接触点,增加营销机会。例如可搭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专属权益兑换体系,在研究客户群体的喜好并定制精准营销方案后,通过遍布线下的精彩服务或活动吸引网点客户成为线上客户。为分支行员工提供用以扩大客户规模、提升客户黏性、提高客户活跃度的营销工具。此外还可利用O2O的互联网行为模式,设计业务推广与业绩统计工具,用于开拓行外营销团队,借力打力。外拓营销团队可通过智能手机、移动媒体使用该工具,让营销工作可以在碎片化时间进行。该模式的探索将颠覆传统的营销理论和营销模式,可以最大限度、最低成本的拓展产品和业务的销售渠道,吸引更多的客户转化。
二、国内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随着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逐步深入台湾、香港地区,并增多关于沿海城市的金融服务种类。近年来受经济发展态势和金融利率的影响,整个金融行业发展比较低迷。在这种金融环境下,尽管银行收益都有所增长,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受限,同时中小型银行缺少大量的自由资金和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整体的管理水平依然低下,发展速率也比较低。首先,通过对国际贸易领域发展的分析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也存在着难题与阻碍,迅猛发展的其他银行产生了发展阻力,严重制约着商业银行的对外经济活动,而当前国家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却加剧了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贸易融资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体化世界经济趋势,快速增长的对外贸易,使我国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的市场环境也不断受到挑战。其次,我国的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以缺失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提供的业务服务单一最为明显,这令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这要求国内的商业银行积极抓住机遇,制定科学的金融创新模式和风险监管策略,以更好应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热潮推动着私人订制的金融产品的出现,各种创新性金融产品也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热点,互联网金融在带给客户更多的便利与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互联网金融引发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一旦客户的个人信息泄露,这种方便快捷的网络将加速泄露的速度,扩大个人信息传播的范围,这将引发个人信息泄露的重多金融困难。其次,互联网金融要求金融工作人员更为谨慎小心,一旦在网络平台上操作失误,不仅有泄露客户信息的难题,而且对企业信誉造成影响。倘若损害了国家和客户利益,更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等,引起整个金融行业的混乱。再者,互联网金融的实施并没有减少金融行业的风险。金融风险只是通过互联网金融机制被转移,但从整体而言,整个金融行业的风险依然存在,并没有减少。最后,互联网金融机制甚至可能增减金融环境的风险,金融环境整体面临衍生出的道德风险,营销风险,设备服务风险等。
四、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互联网带动着国内各行各业的交互性联系,其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既带动着金融行业的发展,也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挑战。在互联网金融快捷和方便的显著优势之下,传统的商业银行要想保持原有市场份额,并进一步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就必须针对当前经济环境制定相对的发展目标与计划,采用大数据计算的方法,满足客户的需要,进一步发展银行业务种类,提高整体服务态度。
1.拓宽互联网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大量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他们不仅是未来金融发展的客户资源力量,还能够带动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全面发展,而互联网金融被认为是最具开发能力的金融平台则是因为其快速便捷的特性,这使其具有超强的吸引力。传统的商业银行要想继续占领市场,就必须重视网络业务的份额,着重发展互联性新业务,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宽互联网的服务范围,不断进行创新,满足客户的各种合理需求,带动整个经济业务的发展。在拓宽互联网读物范围的同时,重视服务业务种类的增多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关注更多的客户需求,发展更为个性和重要的业务。
2.学习先进信息技术,合理配置资源
传统的商业银行应重视互联网金融的成本低和信息交换便捷的特点,坚持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合理配置银行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着力研发互联网领域的新技术,立足当前的客户资料来完善整个银行的信息数据库,建立客户的信用分级机制,明确各类金融业务的种类,从而推进整体互联网金融在日常的运用与发展。
3.大力开发传统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越发喜好便捷的生活方式,手机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服务外延性业务便也应运而生。而商业银行不同于投资银行和中央银行,它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给客户提供多种金融业务服务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定义我们可以明确这一点:商业银行的目的是营利。为更好获得更多收益,商业银行就需拉动顾客关注,而通过提供多样的服务类型能有效满足客户需求,增加商业银行的收益。因此,出于增大自身收益的原因,商业银行选择提供手机银行业务服务,这是手机银行业务得以发展的原因之一。第二,手机银行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服务效率。开展手机银行业务能减少客户在银行的排队时间,提高银行服务效率。第三,利用手机银行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成本。客户通过使用手机银行,减少了填写的单据、排号纸的各种消耗,大大减少了银行成本支出。第四,通过手机银行办理业务是传统商业银行向办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标志。
4.建立健全综合性的服务机制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冲击,但传统商业银行应发掘自身发展优势。长久经营的传统业务保证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和资金资源,尽管在小额贷款领域不如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但通过建立健全综合性的服务机制能够维护原有的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并推动其不断发展。完善自身的服务业务种类,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综合性的服务机制定能带动传统商业银行在新兴互联网经济中的快速发展。
5.建立完善的客户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目前,互联网行业已经深刻的影响到金融行业,并且已经达到了深度的融合,当下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如,货币基金类、定向委托投资类、P2P 网络信贷类等,这些产品的出现对于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根据问题提出一定的应对策略,由此有效推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将客户的各项财务资源进行利用,如,常见的客户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和个人的不动产等,由此分析这些客户自身不同的财务情况,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度挖掘,为客户制定符合其能力和需求的理财规划,帮助客户成功实现人生的目标,这就是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使得我国国民的理财观念发生转变,人们对于理财的需求越来越多,由此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日益增加。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个人理财产品缺乏创新
为了尽可能多的吸引用户,很多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商业银行都纷纷推出本企业的个人理财产品,这些产品主要集中于传统业务、基金、外汇、保险和债券等,从可选择的种类上看,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业务可选择的种类较少,在套餐的制定上]有银行自己的创新,对于客户没有吸引力,加之各大银行之间的套餐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客户在进行选择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区别,可能就随便选择一家进行购买。此外,商业银行的“羊群效应”十分严重,只要某一家推出一款新的产品,其他的企业就行相继推出,没有本公司太多的创新和思考。
2.新品牌认知度低
通常情况下,目前银行所推出的功能都难以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很多银行的客户在短时间内无法对新功能的上线得到广泛的认知。造成这局面你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针对该功能的宣传力度比较小,另一方面,银行本身在直销银行这一产品的推广上深度不够,不能够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银行的很多营销策划仅仅只停留在选宣传的表层上,分银行上甚至没有进行有效的推广,由此导致产品推广不出去,人们也就无从知晓直销银行的推出,了解业务的也就更加少,更谈不上进行购买。
3.电商业务发展战略缺乏规划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银行也尝试建立自己的电商市场,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尝试着以电商化的形式实现转型。由此,很多银行在开始以电商化的方式进行操作,吸引客户在在自己的平台上进行交易,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在未来的金融脱媒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推进自己业务的发展。但是自身有没有做好战略规划和制定科学的发展方向。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方面,银行没有做好深入的调研,客户倒流相对较差,在进行运营过程中,其业务发展也相对较差。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1.走垂直型电商平台道路
与多元化的电商发展模式相比起来,商业银行的发展应该更加倾向于专门化的垂直类电商,有自己的重点发展领域和规划,保守和诚信是银行在电商化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针对那些高价值的产品进行深度的挖掘,结合用户的需求,研发那些用户急需的产品,将产品做细做深,产品不在于量,而在于精,用单一的产品来打动消费者,让用户感觉更加专业,同时能够随时掌控风险,通过创新来吸引更多用户的购买。
2.开展海外电商,进行跨国合作
在跨国金融方面,商业银行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银行可以通过这一优势的利用和国外的电商进行合作,开展海外代购、直邮等跨国的电商业务,这种电商业务目前在国内是空白的,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此外,对于那些外部的入驻商户银行可以进行特别的处理,例如开通特别的商务渠道,给予不同的服务优惠和体验,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而对于那些内部的金融产品,银行商城应该进行从头至尾的服务,包括商品展示、介绍、销售、包装、改造和资源的整合等等。
3.完善互联网营销平台服务
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银行要增加自身品牌和业务的宣传推广,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当用户被吸引过来之后,商业银行需要考虑的是将这个宣传平台的网页、手机客户端等进行优化,提升用户的产品体验,留住用户继续在这个平台了解咨询,购买服务。例如,可以增加一些方便用户操作、办理业务的功能等,让用户能够快速的解决 问题,增加用户对自己产品的好感度,积累用户口碑,提升转化率,促进商业银行的营销发展。
四、结语
门槛低、灵活性强、品种齐全、收益高、简单、方便、快捷等,这些互联网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所以具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一类产品也受到用户的追捧。而依旧坚持传统的方式进行运营的商业银行则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之下,商业银行应该转变营销方式和理念,走垂直型电商平台道路,开展海外电商,进行跨国合作,以及完善互联网营销平台服务,由此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增强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力文.“互联网+”影响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转型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8):11-14.
[2]王若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