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疗行业趋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精准医疗,乘风而来
与精准医疗相似的个性化医疗概念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但由于技术限制、成本过高等原因未能快速发展(商业化路径受限)。伴随着技术进步和医疗控费的压力,近年来精准医疗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美国:2015年1月,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精准医疗计划,并于当年10月将精准医疗作为美国在医疗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2015年3月,中国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并决定在2030年前政府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同年12月,卫计委透露,我国正在制定精准医疗的战略规划。
英国:“十万基因组计划”由英国首相于2012年12月提出,并于2014年春天正式启动,拟于2017年前完成10万人基因组测序工作。
其他:澳大利亚的“十万基因组计划”与韩国版的“万人基因组计划”也都于2015年年底推出。
精准不是单一维度的精准,而是多维度的、立体的、融合的精准
医疗服务
精准与个性化的体检服务,将对个人的疾病风险做出提前预警,并做出提前干预与预防。体检数据将不再是一纸报告,而成为连贯的动态健康监测与反馈。
对医疗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将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在临床试验中,医生可以对目标患者进行精准招募,精准宣讲;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选择疗效突出的药物,减少药物副作用。或根据患者的家族遗传史和基因谱,对病症进行及早干预和治疗。领先的医疗大数据服务公司将通过最优的数据结构和独有的数据挖掘技术形成竞争优势,赢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服务将是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医保费用的必然选择,而这无疑将依赖于精准医疗的发展。
医疗器械
利用最新的分子诊断技术,针对不同个体的基因突变设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实现传统医疗无法企及的效果(如安吉丽娜朱莉对于乳腺癌、卵巢癌基因的检测)。精准医疗有助于疾病的精确诊断分型(如癌症的不同分型),从分子层面解释疾病,尤其是癌症的发病机理。
生物医药
利用单克隆抗体、干细胞治疗、CAR-T在内的免疫治疗技术对疾病(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进行靶向性、个性化的治疗。基于患者基因大数据逆向指导药物的开发,降低新药研发风险。医药企业可以通过收集和积累医生对特殊小病种案例的研究,开发出高价值的孤儿药产品。
互联网医疗
医改机会
在世界重要制药市场中,目前正在开展的医疗改革令人瞩目,其中主要包括美国(世界最大和最自由的药品市场)和中国(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药品市场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3月23日,美国奥巴马总统签署了医改法案。据美国国会预算局评估,美国政府今后10年将投入94D0亿美元用于医改。中国的医改规划是:到2011年为止为14亿人口中90%提供医疗服务,到2020为止为所有公民提供服务,包括当前缺乏健康保险的人群。安永报告对此指出:虽然这两个大国的改革存在巨大争议,它们实际上代表着一个全球趋势一一在支出剧增、人口老龄化和中产阶级膨胀下寻找可持续的医疗服务。确实,医疗改革在多个其他主要发展中市场正在考虑或进行,包括巴西、俄罗斯和印度。
医疗改革措施的推进预示着重新规划竞争蓝图、修改规则和规定、重新调整盈利模式。“与任何显著变化一样,医改带来的变化将同时存在机遇和挑战,对个体公司的影响将依赖于其对医疗改革‘价格作用’和‘容量作用’的反应。另外一个重要参数是公司如何创新其市场‘供给’和扩大其消费者渠道。”报告称。
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国政府明确了对医药领域的投入决心,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促进医药市场扩容的主要推力。为了抓住医保覆盖面扩大带来的机会,医药公司将优化其产品组合为细分的市场需求服务。报告称,中国在农村地区推动基本医疗将提高以基本疾病为目标的低价仿制药品、品牌药品和疫苗的市场份额。
正如美国和其他主要市场一样,中国的医改有两大目标:一是通过控制采购价格和其他措施控制高昂的医疗支出;二是通过解决城市和农村存在的医疗支出和质量差距以及资助和资源分配中的不平等问题改善服务。政府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要求政府资助的农村和社区诊所采用基本药物,此举将集中药物采购和分配。低价仿制药品将由保险完全覆盖,并将由政府报销。政府将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上的所有药品确定价格上限,每个省卫生部门将组织透明的竞标过程,在省内采购药品。各省确定采购价格。报告认为,医改的机遇突出表现在:中国的改革措施用于增强基本医疗,增加农村和社区卫生中心的责任分配。用于治疗和诊断基础疾病的低价格医疗器械和药物需求可能会增加。由于扩大的保险覆盖使医疗变得更加可支付和可获得,对药品和器械的需求会成指数增加。
“对中高端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需求将限制在主要大型医院。家庭医疗市场目前在中国未涉足,将成为有潜力的市场,另外,远程诊断技术在数字技术普及的地方也将蕴藏机会。”报告称。
中国存在快速增长的医疗市场潜力。国外制药公司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主要的10家制药生产商生产的药品,其中仿制药品占据了总市场份额的97%。“医疗改革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但是要抓住这些机遇,公司将需要超越定价和采购障碍,根据政府计划设计其商业模式。”报告称。
信息技术的推进
长期以来医疗行业发展是一个通过技术推进的产业。但是,虽然从药品研发到药品获批需要大量数据和高科技,为患者提供这些获批药品和医疗服务本身在世界多数地方仍然仅仅具有较低的科技含量。数字化技术同医疗改革一样,已经出现几十年。比如虽然专家一致认为采纳电子健康记录能提高效率,降低行政支出和降低医疗错误,但对电子病例的采纳和有效使用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
在发达国家正在普及实施电子病历。丹麦、芬兰、瑞典和西班牙某些地方已经完全实施了电子病历系统,而澳大利亚和英国正在实施。2004年,欧盟采纳的电子健康行动计划涵盖电子处方、健康卡、新型信息系统等以减少等待时间和其他失误,从而推动“电子健康应用”。虽然在发展中国家电子健康记录远未实现,但印度阿波罗医院和泰国的康民医院已经领先美国数年。在中国,电子健康记录的实施是医疗系统重大改革的一部分。
在美国,目前存在的电子记录主要是作为医疗机构、医院和诊所的补充方案。报告称:“虽然美国医疗体系的某些部门,特别是老兵管理局和主要大型医院已经成功实行电子记录,但大部分供应商仍然落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9年3月的一份调查发现仅1.5%的美国医院有全面的电子记录系统(在所有临床部门应用)。”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医药产业正向新的趋势转变,报告中把这一新趋势称为“Pharma 3.0”。
在Pharma 3.0时代中,制药公司不仅与当前的参与者竞争和合作,如生物技术和医疗公司、合同研究机构/合同生产机构、研究机构、其他制药公司,而且会与全新的非传统行业参与者竞争和合作,如信息技术公司、大型零售商和非营利组织。报告称,虽然制药公司处于原来产业体系的中心(协调和集中不同合作者的力量将新产品投入市场),Pharma3.0的中心将是患者。但这不是过去的患者,而是拥有众多信息的自主型的新‘超级消费者’阶层,这在以前从未发生过。报告称,Pharma 1.0时代以畅销药为基础,以医药公司开发出重量级明星药品的模式为特征,而随着专利失效等原因,医药公司的盈利优势逐渐丧失。在Pharma 2.0时代,企业为提高生产率和改善财务绩效,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从追求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拓宽产品组合和增强实力,到设立更独立和更灵活的研发部门、加强与生物科技公司和大学的合作、外包许多非核心业务等。
报告认为,促进整个行业推向Pharma 3.0的是多个转化趋势,除了医疗改革,最显著的是信息技术、个性化药物和愈显重要的新兴市场。“Pharma 3.0是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为数众多的非传统型企业,包括IT公司、大型零售商,小额贷款机构,都正在加入这个生态系统。制药行业正在从生产药品的单一模式转型。”报告说。
延伸阅读 科技发展如何催生“Pharma 3.0”时代
强生公司公司集团主席。兼制药集团主卫・诺顿:“在很大的程度上,我们已经失去了对医疗数据的掌控;并且也在很多方面失去了传统的信息提供者的地位。患者和其他各方目前拥有比我们更多的信息。
知道开放源代码吧?今后五至十年中,将会出现开发资源的医学研究。目前这个提法在医学研究者中引起了恐慌,因为它引发了一些问题,例如:如何确认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但它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今后五年中,我们将拥有数以百万的基因组和相关的表型信息。人们可以经常地检查他们与健康相关的行为和效果,从体重的变化到血压,以及更多的方面。”
辉瑞公司公司战略和创新高级副总裁克里斯汀・佩克:“医疗保健正在发生迅速的改变。由一方掌控数据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了。
我的iPod上有一个不算责的软件,可以让我每天早上记录下自己的体重。与这些数据相比,我在医生那里得到的只是做年度体检时一年一次的体重记录。若拥有更多的数据,我们就能够即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并能够做出恰当的结论,制药业应该通过尽早与电子资料库建立关联的方式建立竞争优势,这样我们就可以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信息和结论。最终,这才是真正重要的。”
爱德投资控股公司首席执行官埃瑟・戴森:“我认为真正的变革始于对健康的关注,虽然称作医疗保健体系,但通常所指的却是疾病护理。现今人们可以借助新型的传感器和软件,包括手机上的应用软件,控制他们自己的行为和数据。他们也可以将自己的数据和朋友分享,这样在他们缺乏自律能力时,他们的朋友可以促使他们采取好的行动。我想提供这样的工具和服务可能会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业务。我希望加快市场进程,使支付方认识到这种服务的价值并乐于为此支付费用。”
新英格兰医疗保健研究所董事长温蒂・艾弗里特:“我们忽视了一个方面,就是非传统行业在医疗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如今,肥胖已经取代了吸烟,成为在美国导致死亡的头号诱因。现有的科技手段已经可以让人们自己控制自己的健康情况。比如,个人医疗信息的电子式记录、智能电话的应用和其他技术的发展,患者可更主动管理其自身的医疗状况。”
新闻纵深 中国正蛙跳式进入“Pharma 3.0”时代――访安永全球医药行业主管合伙人carolyn BLICk Luce
中国对外贸易:中国现在的信息技术水平对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变革正产生怎样的影响?
Carolyn Buck Luce:信息技术的应用于医疗保健行业的突出结果就是:从关注医药产品向关注健康结果的转变。信息技术会为医疗行业带来真正的机遇,目前世界上已在开发这样的产品和服务。比如电子病历,实现在互联网上对疾病的管理。在中国,以信息技术现有的水平,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在医疗服务领域。中国目前有超过3.8亿的网民,有超过7亿的移动用户,而且中国的网上银行业务非常繁荣,中国已出现将传统医疗与互联网结合的电子医疗,移动医疗也已经出现在中国。比如在2009年9月,艾威梯(IVT)公司提供蓝牙软件、固定一移动融合终端解决方案,远程营销系统和移动医疗系统服务,在中国推出了移动健康服务。它的服务系统包括一个专门设计的移动电话、无线血压计、无线心电监护、无线血氧仪和无线公用电话交换网的接入点。病人可以通过在家使用设备来监测健康状况,然后通过手机将监测结果发送至个人健康资料库。可以说,中国已出现这样一个可供信息技术转化成某一医疗服务内容的平台,但使用者是否能接受和在多大程度上能接受?现在中国还处在这样一个起始阶段。
中国对外贸易: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处在怎样的阶段?您的理由是什么?
Carolyn Buck Luce:中国正蛙跳式进入“Pharma3.0”时代。五年前,中国还很少有人听说网购,但现在,四个人中有一个人在网购,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如今与医疗有关的信息会很容易地被消费者掌握,比如电子病历等,这是一种趋势。在中国市场上,受专利保护的药物的供应机会不如仿制药的机会大。中国正在进行的医疗改革、信息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都使得中国正跳跃式地进入“Pharma 3.0”时代。
中国对外贸易:您认为Pharma 3.0模式下,众多非传统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大型零售商)进入市场的挑战是什么?
Carolyn Buck Lute:非传统企业进入市场推动了传统制药企业进一步革新其商业模式,使建立创新商业模式成为与开发新药同等重要。管理和优化越来越复杂的合作伙伴网络将成为行业领先企业面临的新考验。这些领先企业的成功将越来越取决于能否使自己的资本结构和经营特色配合其他公司的商业模式。
还有,医院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可通过电子医疗记录寻找处方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医药企业已经失去对疗效数据的独家控制权。再者,随着医药企业扩展到新兴市场,他们越来越多考虑与非传统合作伙伴结成联盟。这些非传统合作伙伴包括小额贷款机构,甚至是拥有分销网络的食品企业,这种新型合作关系也使传统制药企业面临新挑战。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037-02
【摘 要】目的 探讨栀子提取液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SD大鼠造模后给予不同药物治疗,24h后采血测定淀粉酶、丙二醛、谷胱甘肽含量分组对比。结果 急性胰腺炎时血淀粉酶、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谷胱甘肽水平显著降低。而栀子提取液能够降低丙二醛水平,升高谷胱甘肽水平。结论 急性胰腺炎时,栀子提取液能够降低丙二醛水平,升高谷胱甘肽水平,提示栀子对急性胰腺炎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栀子 胰腺炎 谷胱甘肽
Analysis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Extract on Acute Pancreatitis
JIANG Xian-hui,WANG Li-peng,MAO Wei
Dalian Railway Medical School, Dalian, Laoning, 116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rapeutic effect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extract on acute pancreatitis.Methods Made SAP model on SD rats and treated by different medicament,after 24 hours,sampling blood and contrasted group by group with the index amylase,MDA,GSH .Results In the course of SAP,Amylase,MDA elevated and GSH reduced obviously .Conclusion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extract can reduce the level ofMDA and increase the level of GSH on SAP,and possess curative effect to SAP.
【Key words】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Pancreatitis;GSH
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stitis,AP)是外科较为凶险的急腹症之一,其确切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治疗难度很大,迄今为止在临床上得到公认的针对性强的有效药物很少,是多年来被关注的课题。我们近年来的工作提示栀子对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1],本实验以大鼠急性胰腺炎作为动物模型,选用临床常用药物“善宁”作对照,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时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情况以及栀子提取液对其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实验动物 SD大鼠,体重200~250g,雌雄不限,由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 栀子提取液 栀子(大花栀子,贵州赤水产),其提取液由三九集团公司提供,每毫升提取液相当于药材0.5g。
1.1.3 善宁注射液和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测定试剂盒,善宁注射液购自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MDA和GSH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1.2 大鼠SAP模型的制备 SD大鼠实验前12h禁食不禁水,乙醚麻醉下无菌操作,剖腹后经十二指肠向胰管内逆行缓慢注射1.5%去氧胆酸钠溶液0.05m1/100g体重,注射暂时阻断胆总管以防药液进人肝胆系统。
1.3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第1组为假手术组(SHAM组),剖腹后适当搅动上腹部腹腔脏器后关腹。术后1h胃内灌服生理盐水1m1/100g体重,术后6h及术后23h再各灌1次。第2组为SAP模型组(SAP组),造模后1h胃内灌服生理盐水1ml/100g体重,术后6h及术后23h再各灌1次。第3组为SAP+善宁组(SS组),造模后1h背部皮下注射善宁1.35μg/100g体重,术后6h及术后23h再各注射1次。第4组为SAP+栀子提取液组(GJE组),造模后1h胃内灌服栀子提取液1ml/100g体重,术后6h及术后23h再各灌1次。各组大鼠于术后24h经内毗采血测各项指标。
1.4 研究指标及方法 各组大鼠于术前经内毗采血测淀粉酶,术后24h再采血测定淀粉酶、MDA和GSH。
1.5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表示为±s,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检验,以P
2 结果
2.1 血清淀粉酶的变化 各组血清淀粉酶的变化如表1所示。实验前采血测定的血清淀粉酶,各组之间均差异无显著性。术后24h测定各组的血清淀粉酶,SAP、SS、GJE组的血清淀粉酶均显著升高(P<0.01),SS组和GJE组的血清淀粉酶升高幅度显著低于SAP组(P<0.01),而SS组和GJE组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性。
2.2 血清MDA的变化 术后24h SAP组大鼠血清MDA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1),SS组和GJE组大鼠MDA水平较SAP组显著下降(P<0.01),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详见表1。
2.3 血清GSH的变化 术后24h SAP组大鼠血清GSH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1)。SS组和GJE组大鼠GSH水平较SAP组显著升高(P<0.05),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3 讨论
机体通过酶系统或非酶系统产生氧自由基,氧自由基能攻击生物膜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并因此形成脂质过氧化物。脂质过氧化作用不仅把活性氧转化成活性化学剂,即非自由基性的脂类分解产物,而且通过链式或链式支链反应,放大活性氧的作用。因此,初始的一个活性氧能导致很多脂类分解产物的形成。这些分解产物中,一些是无害的,另一些则能引起细胞代谢及功能障碍。氧自由基不仅通过生物膜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引起细胞损伤,而且还能通过脂质过氧化物的分解产物引起细胞损伤。MDA是脂质过氧化的中间产物,测定MDA的含量常常可以反映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的程度,间接反映出细胞损伤的程度[2]。本实验中SAP模型组血清MDA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提示SAP时存在脂质过氧化损伤。血清中MDA升高是由于大量胰腺组织坏死,组织内的MDA释放人血所致,所以血清中的MDA含量与胰腺的坏死程度密切相关,血清MDA水平可以用来评价胰腺的损伤程度。
琉基物质是指在化学结构上含有一SH基团的化合物,是机体内重要的自由基清除系统。GSH是谷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组成的一种三肽,是组织中主要的非蛋白质琉基化合物。GSH的缺乏或耗竭会促使许多化学物质或环境因素产生中毒作用或加重其中毒作用。因而GSH含量的多少是衡量机体抗氧化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本实验中SAP组血清GSH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提示SAP时机体内的自由基清除系统功能受损。
栀子系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现代研究表明,栀子具有较广泛的药理作用,如解热镇痛、保肝利胆、降低血压、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防治血栓形成、抗炎、抗氧化等。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京尼平甙及其降解产物京尼平。栀子提取液是在栀子煎剂的基础上将其有效成分加以提纯所得。本实验结果显示,栀子提取液对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出现的过氧化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善宁是人工合成的生长抑制的八肽衍生物,是临床上治疗AP的常用药物。善宁具有抑制胰酶活性、抑制胰酶释放、改善胰腺微循环、抑制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释放等作用。本实验选用善宁做治疗组对照,有助于更好地判断栀子提取液对AP的治疗作用。
本实验结果显示,栀子提取液对AP大鼠具有明显降低血清及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活性水平的作用,这对维护机体自身的抗氧化能力,减轻AP时氧自由基及其级联反应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减轻胰腺损伤将发挥有益的作用。
一、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一)郑州航空港区现状
郑州航空港区是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和郑州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中国首个内陆开放试验区,于2012年7月设立。自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后,一年多的时间,河南省委、省政府按照“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战略定位,举全省之力加快“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开局良好、成效显著。目前,围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实验区累计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1516亿元。在制造业上,除富士康外,已引进了酷派、天宇、创维等整机智能手机生产项目,台湾科技园内布局了生物科技和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在航空枢纽建设上,郑州机场已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获批开展国际快件业务的机场,开通全货机航线23条,国际货运航线数量占中部地区九成左右,郑州至纽约、莫斯科、伦敦等13个国际城市可“当日寄出、次日递达”;电力、热力、天然气、电信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医院、购物中心、文化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启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进入了关键时期。
(二)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现状
2014年9月11日,郑州市城乡规划局正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专项规划》。为全力满足不同区域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努力从根本上改善辖区群众的就医环境,整个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设施方面,将建18家专科医院、9家中医院、13家综合性医院。2014-2016年,计划开工建设医院7家,计划投入使用2家。其中一家为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医院项目,计划投资8亿,占地294亩,住院床位1600张;另一家为总投资拟定为15亿-20亿元、占地248.6亩、住院床位2000张的河南省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中心项目(省儿童医院、省胸科医院、省立医院)。2015年在准备投入使用的安置区内规划建设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016在准备投入使用的安置区内建设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到2016年年底,逐步实现步行15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的目标。
(三)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郑州航空港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根据专家测算,近期郑州航空港区可以带动至少20 万人就业;从远期来看,根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深度2013―2040 年)》,郑州航空港区人口规模2020年达到90 万,2030 年达到190 万人,2040年达到260 万人。郑州航空港区专职副书记、纪工委书记、总工会主席赵新中认为,结合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实际和规划要求,郑州航空港区现在及将来会重点引进三大类人才:建设发展层面人才、产业项目层面人才、社会管理层面人才。在医疗卫生行业,重点涉及公共管理、公益事业、社会医疗、基础设施、生物医药等高需求专业。由此可见,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在数量上对人才是迫切需求的。
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不仅对人才需求数量庞大,同时对人才需求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以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建设,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长远发展为目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这必然决定了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对相关专业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人才政策应以引进和开发培养高质量人才为重点。
二、郑州航空港区面临的医疗卫生人才需求困境
(一)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匮乏
对郑州航空港区而言,其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疾病预防和卫生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不足,缺乏顶尖的医学专家及医疗行业领军人物,没有一支技术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远远不能满足港区对高层次卫生人才的需求。一方面,卫生医疗机构并没有完全的市场化,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环境下,行政机构过多干预,在卫生资源配置上的倾斜造成了基层医疗单位人才和技术力量的匮乏。另一方面,医学类高校的招生结构、学科设置、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未能适应市场需要,此外,毕业生在医学人才市场中作为一个独立的价值单元有着明确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而此时港区基础设施尚未完善,产业集聚尚未形成规模,与沿海东部地区相比经济优势和政策优势并不明显,还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
(二)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
纵观河南省内的各个医疗机构,拥有经验的老医生、教授炙手可热,但是上升空间也是有限的,随着医疗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医疗机构也需要高科技人才,老教授拥有多年行医经验,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学习能力下降,看病也形成了一种传统模式。年轻医师只有经过多少年在最下层的实践经验以及奋斗才可能走向更高的位置,才能拥有资格坐台行医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此循环,高级医师是无法学习同时代的新知识,这样造成了人才结构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年轻的医疗天才被埋没,缺少创新。郑州航空港区某医院医疗项目带头人也表示,医学类专业学科带头人等专家队伍年龄普遍45岁以上,“领军人物”老龄化问题突出,中青年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且储备不足,学术积淀相对薄弱;职称结构上,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失衡,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比例偏低,存在断层问题,人才梯队建设不够健全。
(三)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找不到”和“要不到”并存
郑州航空港区建立初期,各项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医院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建设和发展,招聘所需人才成为难题,导致医疗卫生人才短缺。每年第二季度是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旺季,虽然毕业生作为求职主体的人数庞大,但不少求职者素质与就业岗位不相适应,特别是新兴的产业、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短缺。一方面,“80后、90后”已成为就业市场主体,工作对他们的束缚性普遍减弱。大多毕业生抱着“骑马找马”的心态,跳槽率高,不利于人才培养需要,加剧劳动市场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问卷统计数据表明人力资源、行政是求职人气最旺的职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求职人群以技术含量不高且工作环境较好的岗位为就业目的,导致一些岗位很难或招不到专业对口的人才,同时,部分应聘者因工作性质、环境、薪资等工作条件与就业期望值不匹配,从而竞聘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最终造成招工、求职两难的状况。
(四)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引进政策缺位
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在构建人才支撑体系方面,吸引人才政策不到位,导致优惠政策无法弥补地区差距。尤旨其在主观上纳才意识不强,政策倾斜不够,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引进人才的时候投入不足,条件苛刻。由于郑州航空港区地处内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力有限,而政府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也远远落后于沿海城市。郑州航空港区引才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导致人才来了也留不住。
三、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开发与培养建议
(一)完善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转换机制,重视并加大政府向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倾斜力度,完善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加大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事业资金投入,加强郑州航空港区基础医疗设施建设,改善港区医疗条件。对医学院校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就业安排,向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倾斜。用事业、待遇和感情稳定人才,对人才要委以重任,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完善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规范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的任职条件,实行人员聘用制,公开招聘院长和医疗卫生监督人员,把年富力强、懂技术、善管理的人员选聘到管理岗位,逐步形成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队伍。
(二)实现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制定和实施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规划,制定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提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原则和岗位结构比例,完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录和持证上岗制度,杜绝非专业人员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严格实行医师、护士资格准入制度,优化医师、护士队伍。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根据医疗卫生人才的工作特性和能力要求,逐步健全和完善以岗位职业为基础、分层次的人才评价体系,落实单位岗位设置、人员招聘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自护权,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标准,改进和规范评审行为,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净化人才竞争环境,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优化医疗卫生人才配置。
(三)培养专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
政府这只“无形的手”应适时适量的干预,避免造成卫生资源配置上的不合理。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环境前提下,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完全市场化的条件。其次,教育部门应赋予相关高校更多的自,使其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统筹规划人才培养,结合高校特点和优势,进化合理的专业设置,培养专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最后,作为应届毕业生,应充分了解市场,关注就业形势,了解“行情”,提高自身的硬件指标,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坚决避免“眼高手低”的现象出现。同时注重培养自主能力,由得之以“鱼”转变为得之以“渔”,提高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建设的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
(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规划和管理所需人才
根据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区的发展和需求,对所需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对人才投入,加大对相关人才培养的扶持和指导,健全完善人才流动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便利措施和政策,尽可能地创造具有吸引的大环境。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沟通协调机构,形成良好的社会和谐发展和个人能力充分发挥的人才生态还环境,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开发新模式,破除人才流动壁垒,形成畅通的人才流动渠道,开展区域合作,实现多方同步可持续发展。最后,政府应完善医疗卫生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推动郑州航空港区区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
总之,在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培养、引进、留住、使用、凝聚专业人才作为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一方面实现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的充分供给,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盲目开发引进而造成人才浪费。通过坚持服务发展、以用为本、创新机制、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充分利用各类专业人才,有效的实现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彩霞.郑州航空港建设与我省高校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6).
[2] 王春晓.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探析―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3,(7).
显然,医疗体制改革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安排,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到流通环节,以及最后的终端消费需求,都会进行制度性的重新安排,从而造成产业格局的重新调整。
从相关政策变动情况来看,2006年的医药行业整顿主要集中在流通领域的打击商业贿赂和药品价格持续整顿上,2007年的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研发、生产以及终端需求的体制安排。我们认为,在多次治理整顿的综合作用下,医药行业已经实现了从“乱”到“治”的转变。
但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变化带来的利益,各环节、各细分行业是冷热不均的,对于某些环节而言可能会是颠覆性的变化。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整体上市场是在不断从分散走向集中,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企业的竞争地位会不断强化,并不断受益于这种行业政策的变化。
医改,依然是2008年的关键词1
2007行业在调整中改善
一、数据显示医药行业转暖趋势已经确立
由于医药商业流通领域严厉打击商业贿赂以及国家发改委对产品降价,2006年,医药行业在走过了行业低潮后,于2007年进入了行业复苏。
从中经网的行业统计数据来看,截止2007年8月份,医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已经出现了销售收入和营业利润双双走高的局面,并且增速在逐步提升,其中中药饮片和生物制品行业增长明显高于行业平均增长。这种双高的增长特征为行业全年的业绩增长奠定了基础。
医药行业销售收入的增长似乎主要来自两方面的需求推动:内需和出口。2007年1-8月份中西药类批发零售商品总额1369.2亿,同比增长25.5%,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10月份医药商品出口总额48亿美元,同比增长33.4%。
受益于医药行业经营环境的改善,医药行业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都有明显的降低,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盈利状况的改善。
二、2007年:行业在调整,洗牌在延续。市场在向优势企业集中
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年份,2007年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这些政策调整对医药行业带来的是根本性的影响,是一次制度的重新安排,是对整个行业的重新洗牌。
近期医药行业重大政策变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开始执行。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严格了新药的界定标准,以前更改剂型、更改包装、更改规格的方法将不被认定为新药,将真正具有技术含量的新药与没有创新的药品分离开来。并且对抗肿瘤、艾滋病等四类药物实施特别审批程序。我们认为新办法的实施将极大的激励企业从事原创药物研究的热情,那些真正具有技术研发实力的制药企业会从中受益。
2、新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开始执行。与老标准不同,新《标准》提高了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进一步强化了软件管理,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薄弱环节的监管。新标准将使药品生产的过程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督,一些不符合标准的中小制药企业将会被淘汰,预计产业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的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自2005年起,中药饮片企业的GMP认证工作全面启动,中药饮片生产行业面临2008年1月1日的GMP认证大限。据目前的统计,全国已注册的1100多家中药饮片企业中,已经通过GMP的只有200多家。而按既定的认证时间表,大限到来,必定会淘汰掉一批不合格的中药饮片企业,但对规范中药饮片产业而言,这才只是一个开始。
3、集中整治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广告。此次广告整治的重点和目标是:严厉查处虚假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广告的行为;严厉查处药品广告夸大功能、保证疗效和保健食品广告宣传疗效以及医疗广告保证治愈的行为。通过集中整治,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广告,促使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广告秩序明显好转。
4、“一品两规”的招标采购。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医院因为采购数量上的限制,基本只能从新药和优质优价的产品里面采购,减少了仿制药的医院生存空间。此办法对于一些以仿制药为主。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优质优价产品的小型药企是重大的打击,将会逐渐退出市场,让出巨大的市场份额,使得行业将趋向集中。
整体上来看,这些政策的调整都存在根本性的影响,整个行业从研发,到生产、流通,各个环节都在进行调整,但归结到一个共同表现,就是整个市场在趋向集中,那些具备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市场。
2008年:行业持续景气,需求结构变化
正如前文分析,作为供给端,行业在调整中不断洗牌,市场在向优势企业集中,供给结构在发生变化。
但医药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终端市场却依然保持了旺盛的需求,这种旺盛趋势可能会在2008年进一步强化。我们预计,2008年的医药消费需求不仅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而且这种需求结构也会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而出现结构性变化。
2008年医药行业需求终端格局存在几个方面变化趋势:
一、高涨的药品需求拉动医药经济持续增长
其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城镇化、老龄化的改变是拉动药品需求的三大重要因素。
首先,居民收入增长带动医药消费需求。医疗保健作为人类一种基本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特征,医疗保健支出往往随着收入的增长较先得到满足。我们相信,随着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相应提高,会直接引致居民保健意识提升,医疗保健需求上升,从而拉动药品支出。
相比较而言,农村人均医疗支出的绝对数较低,存在更大的增长空间。随着“三农问题”改革的深入、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农村地区的医疗消费需求必将逐步释放出来,将带动占中国人口56%的农村医疗市场规模的扩大。
其次,城镇化会带来用药需求的高涨。根据历史数据来看,城镇居民卫生费用支出是农村居民的3-4倍,城镇化进程有助于扩大城镇人口卫生需求规模。预计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化进程基本呈快速发展趋势,年均增幅有望达到1到1.2个百分点左右。到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可能达到47.5%,将达到1998年世界城镇
化47%的平均水平。
最后,人口老龄化是卫生消费支出高速增长主要原因之一。卫生部调查表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平均水平的3.2倍,而且老年病多为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老年抑郁症和精神病等慢性病,花费大,消耗卫生资源多。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必将会刺激医药支出的增长。我国老龄化趋势严重,已经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据测算,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
IMS预测,2015年中国医药总费用达到38000亿元,其中药品消费达到11000亿元,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大国。
二、新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受益面
虽然具体医保方案尚在讨论中,但基本可以判断,国家会围绕“广覆盖、低水平”的原则继续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加速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医疗制度的变化将引起医药市场规模和市场结构极其深远的变革。
1、新医改不断扩大医保覆盖面。新的医改制度覆盖主要来自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建设和新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建设,这样医保覆盖从原有的仅就业职工范围,扩大到了一般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口,从而实现了全民医保。
目前全国有80多家城市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试点,2008年开始全面推广,将要覆盖80%的城镇居民,预计2010年实现全覆盖,这意味着将新增大约3.5亿人能够享受到城镇居民医保。根据现有的财政补贴方案,我们估计至少每年能新增2000亿的医疗费用供给。
2、新医保制度建设带动相关配套服务行业。首先,医疗体系的建设必定要增加大量医疗诊断设备,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对各类型医院的设备配备有了明确要求;而这必将对相关医疗设备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其次,作为医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医药分家”原则下,医药商业流通企业作为医院用药药物配送职能将进一步强化,至少南京医药的“药房托管”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已经得到有益的尝试。
三、新医疗改革改变医疗需求结构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医疗资源的分布和医疗费用支出结构呈现倒金字塔结构,20%的三级医院占据了80%的医疗资源。我们预计未来几年这种畸形结构将逐步被纠正。
总体来看,有三种变化趋势:
基层医院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含乡村卫生室等)等公立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是建设全民医保后的最大受益者,主要定位在普通病、常见病。
中档医院将加速分化。原二甲等中档医院目前地位尴尬,预计将出现分化:一部分条件较好的将会转化为三甲医院。部分效益差、规模小的医院,可能会被转化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是其他服务机构。
高端医院门诊占有率逐步下降。今后三甲医院的主要职能将是诊疗疑难杂症、大病重病和教学研究上,随着基层医疗单位的职能得到恢复和强化,双向转诊实施后,三甲医院50%以上的门诊患者将被分流。
总体来看,我们预测,随着各级医院职能的转换,未来高端医院门诊占有率逐步下降,但大病、重病患者更加集中,总用药规模不会下降,并且将进一步向专科药(主要专利药、品牌药)集中;而在基层普通病症治疗和预防的职能强化后,第三终端市场需求将迅速增长,普药、常用药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008年上市公司投资主线分析
正如前面的分析,2008年,医药行业持续景气可以预期,随着需求供给结构的变化,各子行业冷热不均。我们认为,在整体看好医药行业的同时,可以从结构性变化中去寻找体制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2008年从以下五个角度去寻找投资主线:
1、关注具有极强的新药开发能力的企业。在第一终端中,尤其三甲高端医院当中,由于用药需求结构的变化,预计专利药、特效药类企业将充分受益,重点关注恒瑞医药、康缘药业、双鹭药业等;
2、关注普药类公司。“低水平、广覆盖”是我国医疗改革的方向,今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第一批限价定点药品生产企业,已经明确了这类普药企业将在未来医改中受益,在第三终端将大有可为,重点关注双鹤药业、西南药业等;
平,这些公司2009年盈利增长率为21.28%。
2010年预测盈利增长前三位仍为为金属与采矿、电子设备与仪器和半导
体,增长率分别为265%、142%和155%,同上期相比,增长率均有所
下降。
2010年增长率较2009年增长率上升幅度最大的行业仍是金属与采矿、电
子设备与仪器和半导体,分别上升306%、260%和177%。
从本期盈利预测调整比率数据看,分析师对公用事业的盈利预测上调前
景最为看淡,医疗保健则连续两期排名第一,且调整比率上调,在9大
产业中稍显稳健。
从调整比率的变动数据看,1个月数据显示大部分行业还处于下降趋势
中,而3个月数据则显示大部分行业调整趋势有所企稳。
1 整体盈利预测继续上调
根据今日投资对国内70多家券商研究所1800余位研究员盈利预测数据的最新统计,分析师对上市公司和沪深300成份股2010年的整体盈利预测继续上调。
1.1 有分析师跟踪的上市公司(1523家)
有分析师给出盈利预测值的上市公司2010年对2009年的整体盈利预测增长率为36.82%,与上月(37.12%)相比持平,这些上市公司2009年增长率为24.23%。
1.2 沪深300预测增速明显放缓
沪深300成份股2010年预测增长率为32.67%,与上期(32,72%)持平,这些公司2009年盈利增长率为21.28%。图2给出了分析师对沪深300预测增长率(2009年和2010年)变化趋势。
2 盈利预测上调趋势不再明显
在我们统计的48个行业中,本期只有24个行业盈利预测较上期为上调,有23个行业数据为下调,数据表明,上市公司盈利预期整体上调趋势不再明显,甚至有所下滑。
2010年预测盈利增长前三位仍为为金属与采矿、电子设备与仪器和半导体,增长率分别为265%、142%和155%,同上期相比,增长率均有所下降。其它增速较高的行业还有化工品、食品药品销售、航空、食品生产与加工、建筑材料、汽车制造、互联网软件与服务(详见图3)。
2010年盈利预测增长最低的三个行业为水运、证券经纪、纺织品和服饰,分别为-173.34%、14.47%和15.12%,其它预测增长较低的行业有:公路与铁路运输、银行、煤气与液化气、生物技术、运输基础设施、制药和电力(详见图4)。
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增长率较2009年增长率上升幅度最大的行业仍是金属与采矿、电子设备与仪器和半导体,分别上升306%、260%和177%(绝对值)。其它相对增长率较高的还有食品药品销售、工业品贸易与销售、建筑材料、能源设备与服务、机械制造、零售和煤炭(详见图5)。
在有统计数据的48个行业中,有17个行业的2010年业绩增长率预期较2009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较大的行业分别为:医疗设备与保健产品,汽车零配件、食品生产与加工,降幅分别为418%、161%、98%(绝对值)。其它降幅较大的行业有汽车制造、建筑工程、生物技术、证券经纪、容器与包装、纺织品与服饰、制药(详见图6)。
3 公用事业依旧看淡医疗保健稍显稳健
从本期9大一级行业的盈利预测调整比率3个月和1个月数据看,分析师对公用事业的盈利预测上调前景最为看淡,医疗保健则连续两期排名第一,且调整比率上调,在9大产业中稍显稳健(详见表1、图1-A、图1-B、图7、图8)。
图7统计的是2010年盈利预测调整比率(3个月)的变动,反映的是近3个月盈利预测的调整情况。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除信息技术和原材料外,其他一级行业的盈利上调动能的下降趋势有所企稳,其中医疗保健成为上调幅度最大的行业,从上期的1.16上调至本期的2.00。
图8统计的是2010年盈利预测调整比率(1个月)的变动,反映了近1个月来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期的调整,与图7显示的信息有所不同,除能源、公用事业和信息技术外的大部分行业盈利预测调整比率短期数据有所下调,有意思的是医疗保健又是下调幅度最大的行业,从上期的1.76下调至本期的1.49。
分化明显
根据德邦证券的报告显示,从ROE(净资产收益率)的角度看,医药行业近5年(2008~2012年)ROE的水平在12%~18%之间波动,这个数值和美国各行业长期平均ROE维持在10%~15%相近。2009年(新医改元年)行业ROE达到最高,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都达到近5年最高,而后行业ROE出现下滑,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至2011年到低点才拐头回升。
截至2013年6月底,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9493亿元、91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6%、16.6%;医药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成本为6713亿元,同比增长19.8%。然而,在成本上升的推动下,毛利率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从总的运行趋势看,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处于涨幅前列,同时在政策扶持下,生物制药的利润总额上升趋势明显,中成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
“从陆续的中报来看,相对超预期的公司还是比较少的。”日信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谢宁宁对本刊记者表示,“整体上延续了‘强者恒强’的趋势,行业内分化比较明显。”
从已的半年报公告看来,增长原因不尽相同。恒瑞医药公告表示,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9.7亿元,增长13.7%,净利润6.4亿元,增长15.2%。由于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天数缩短,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62.8%,说明增长质量很高。泰格医药公告称,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33.01万元,同比增长36.2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25.82万元,同比增长?3.64%;扣非净利润4,585.79万元,同比增长64.35%。在宏源证券看来,泰格医药是国内临床试验CRO领军企业,收入占比过半的临床试验服务项目毛利率同比下降了4.69%,主要是受“营改增”影响,报告期营收不含增值税,而上年同期营收含营业税金额。
“整体而言,增长最快的还是医疗器械和诊断的一些公司,比如新华医疗。”据谢宁宁介绍,新华医疗在制药装备、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三业务上不仅齐头并进,一直在做收购,使得近几年的增长水平几乎都在50%左右,“这种外延式扩张为其带来的盈利效应比较明显。”
谢宁宁表示,近一两年是医药行业并购的一个高峰,“下半年的收购还会比较多”。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的统计显示,今年7月中国并购市场无较大规模并购交易拉动,整体活跃度有所降低。从交易规模分布来看,医疗健康首次领衔并购市场,交易规模为5.65亿美元,占比为?8%。对于受行业负面政策影响相对较小的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企业来说,具有市场优势的企业会加速整合进行外延式扩张,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不过,申银万国提醒到,对于大型流通商而言,现有产品毛利率会缓慢下行,而深度介入医院的增值服务会带动毛利率提升。随着行业的变化,回款周期会逐步加快,从而财务费用有望降低。综合而言,盈利能力有提升20%~50%的空间,但盈利能力提升速度取决于医院改革速度。
?政策面趋紧
未来即将出台的各项政策成为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走势的主要扰动因素。多家分析机构皆认为,下半年医药行业将面临反商业贿赂、药品降价、医保控费、药品招标日趋严厉等政策压力,行业政策面偏紧。
随着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SK)事件的持续发酵,卷入外企已经从欧资企业向美资药企蔓延,一方面预示着外资企业在国内的超国民待遇正在被打破,外资药企增速放缓,国内药企有望因此而提高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随着部分地区加强对医院和药企的调查,国内大部分药品的营销模式将因此而逐步转型,“医药代表都放假了,有些医院明确写着‘药代请移步’。”某药业控股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制药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变得较为谨慎,部分企业已经减少了走访医院的次数,有的甚至取消走访。
行业的发展在未来3~6 个月中可能呈放缓趋势,不过,与2006年有别,大概率上不会发展为大幅波及全行业的行为,“销售生态是在中国医疗体制的大背景下形成的,短期的局部动刀仅是行业发展中短暂的搅动,不会对整个行业的成长轨迹造成大的改变。”上述药业公司人士表示。
此外,近期的政策,除了发改委调研60家医药企业成本,强化了降价预期外,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亦显露出降价趋势,对企业的盈利空间形成一定挑战。据了解,此次医改工作安排基本上延续了之前的进程,然而和以往政策相比,在基药招标方面没有过多强调,但对药品流通差价方面却有较多提及。多家机构认为,未来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有可能对药价特别是原研药的价格有进一步压制。“2013年是药品招标大年,招标政策动向引人关注。”谢宁宁强调。
事实上,在基药招标过程中,降价仍会是“主旋律”,“在商务标环节中最低价中标仍是主流。”上述药业公司人士表示。在她看来,中央和地方的博弈结果将决定各省增补情况。地方基药增补的冲动一方面源于地方保护、各地临床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制药企业施展公关能力开了口子,而国家遏制地方增补的目的在于维护基层医保的支付能力和国家目录的权威性。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处于控费和政绩压力出台过激政策,脱离当前实际情况。其可行性偏差,纠偏是大势所趋。“比如相对比较激进的广东的招标政策,应该还会修改的,包括对外资药企的过期专利进行的定价也是不合理的。”谢宁宁表示,“不可能再按照原来的状况去执行的。”
不过,“医保控费”仍是众多机构分析师担心的主要不确定因素。中信建投认为,“医保控费”已经和正在下拉行业增速,预计2013年医药行业后收入增长20%左右,由于药品价格同比下降,全年净利润增速预测在18%左右。
一、引言
医疗行业是一项知识密集、多学科交叉且资金流动密集的科技型产业,不但涉及机械、商业、电子等行业,更涉及高分子行业,其生产运作比较复杂,门槛也相对较高,是一个国家高科技水平和机械制造业的重要体现,也是每个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自我国民营医疗机构具备合法地位后,大批民营医疗企业开始出现,并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范围,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机遇以外还存在发展阻碍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营医疗行业的基本现状及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方法,并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提出了解决措施。
二、我国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近年来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民营医疗行业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发展中呈现出了多种特征。
(一)专科特质
目前,我国民营医疗行业中多呈现专科特性,超过80%的民营医疗企业机构都属于专科医院,其专业领域多集中在男子、女子、口腔、肿瘤、眼科、泌尿科、妇产科、不孕不育及五官科等,这些民营医疗机构目前发展利润较大,且应用技术水平比较成熟。
(二)多层次服务结构
民营医疗机构除了具备专科特质以外,还具有多层次服务特征,包括普通工薪阶层、高端豪华医院及境外人士医院等。多层次服务特征是根据我国经济市场分化产生的,对我国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可有效满足不同消费阶层的需求,减少经济市场的竞争压力,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三)广告依赖性较强
目前,我国民营医疗行业发展过程中对广告的依赖性较强,发展起步阶段就已经落后于其他公立医疗行业,因此在声誉和可信度积累结果上明显落后于公立医疗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逐渐激烈,民营医疗机构为了能在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开始通过大量广告来宣传自身优势,企图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更有一些甚至为短期内追求暴利,夸大医疗服务质量和治疗水平,以虚假信息吸引消费者。
(四)集团化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集团化、连锁经营的趋势,民营医疗机构也开始实行集团化运作,且其发展趋势已成为连锁化经营。
三、民营医疗行业发展阻碍
(一)税收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和民营医疗行业的税收政策存在多种不同。公立医疗行业中的公立机构和非营利性组织的主要目的不是盈利,其在广大居民群众生活中起到保护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在药品价格、质量上受政府要求较多,其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对于服务质量和服务普及度难以达到患者的实际需求,因此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公立医院将不进行纳税制度。而民营医疗行业多属于企业性质,以获取利润为基本目的,根据市场环境来讲,民营医疗行业所提供的产品犹如市场经济消费一样,根据各项法律条款规定,民营医疗机构需要按时缴纳税金。
(二)人才限制
我国现行医生执业规范中提到,三甲医院中的执业资格专家在民营医疗行业中行医属于非法行医,除持有变更执业注册证以外,人才交流的限制也导致我国民营医疗行业的发展进程受到极大阻碍。此外,由于民营医疗行业中人才的户口迁移、职称评定、学术交流等诸多方面难以同公立医院相比导致了人才流失。此外,我国政府严禁退休公立医院职工到民营医院就职,给民营医疗行业人才的招聘和使用造成一定限制。
(三)追求片面经济效益
民营医疗行业中存在追求片面经济效益的现象。医院发展目标不够明确,投资商态度模糊,往往抱着赚钱就撤的心态,其对政府政策和投资环境也失去了信心。此外,有些医院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想达到“短期投入、长期回报”的目的,出现乱收费、乱抬价等违法行为,影响民营医疗机构的经营信誉。
四、发展民营医疗行业的基本策略及建议
(一)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制度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实施分层管理制度,将民营医疗行业作为临床医疗的重要组成元素,为广大群众提供多种选择,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基本需求,同时稳固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并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和层次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开放医疗人才招聘市场,作为新世纪的人才资源,组织结构的发展与其具有重要联系。对医疗人才就业市场实行开放性制度,取消公立医院下岗职工不能到民营医疗行业就业的限制,将职称评定、户口迁移、学术交流分析等待遇与公立医院职工保持一致,促进我国民营医疗行业稳定发展。
(二)妥善经营管理
构建长远的经营理念和长期的发展目标。企业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经营与管理,若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企业就会停滞不前,发展过程就会受到阻碍。因此必须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将企业利益和经营理念有效结合,规避盲目追求企业经济利益和目光短浅等行为;实施委托制度,民营医疗机构投资者往往拥有实体企业,但在管理工作中却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因此为了改善民营医疗机构的经营现状,通常将经营权和所有权划分为二,聘请专业的运营专家和管理团队为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
五、结语
良好的经营管理是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A。而民营医疗机构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经营方式、产业结构,顺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形势,并坚持“质量为根本、信誉为保障”的经营理念。同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企业发展探求长期、稳定的发展平台,摒弃传统的经营方式,建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并努力实现民营医疗行业的升级和转型。
(作者单位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2013年底,他在《创业家》的会议上发言时,认为“医疗健康行业,还没有诞生真正的巨头,这是大家的机会所在。”时隔半年,他对未来移动医疗大发展的前景,有了新的认知。当下,医疗健康投资风起云涌,大的机构也好,资本巨头也好,有影响力的企业家能够逐渐进入,俞熔不怕竞争,对这个行业,多点关注反而是好事。“以往,医疗健康行业受人关注度不够,现在国家机制在转型,消费者观念在变化,各种天时地利人和在推动医疗行业,这是大的时代背景。”他的态度,相当乐观。
变革,可以预见
与创业者精专的态度不同,俞熔对行业的思考集中在移动医疗发展的大方向上。慢而有条理的,他把移动医疗的发展,归结为几种变革趋势。第一是标准化、可量化的医疗服务,例如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的标准化,这在美国已经非常成熟,二是慢性病管理体系化,有赖于家庭和私人医生体系的完善,这也将成为下一个行业创业热点趋势,三是远程医疗技术,依赖于高效的信息化及创新的技术手段。四是筛查检测、重大疾病诊治的个体化。不管哪一种趋势,都少不了大数据的支持。
他屡屡提到大数据的重要作用,对于较为特殊的医疗健康产业,大数据的意义不可低估。与美年大健康的特色服务相关的,则是中医标准化管理的部分。
在完全基于西医标准化体系的体检行业,美年的立身之道与众不同,他们为使用者给出中医诊疗方案。以中医手段辩识体质,再根据西医的检验方法,针对性给出一些解决方案,既可以有传统疗法,也有健康食品、保健品上的建议。有别于一般体检给出生硬报告的方式,美年的中医服务,更类似增值附加服务。在美年的体检中心里,中医是随处可见的装饰元素,华佗、孙思邈的画像挂在楼道中,西医体检项目完成后,中医手段才开始,填写问卷,勾选身体状况,医生给出关于基本体质判断,再搭配上传统的号脉,对体质和调养方式,做出建议。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些器质性的疾病,肯定我们会推荐、动员,或者帮助你去医院治疗,但很多人是生活方式或亚健康带来的一些慢病,这些问题不是去医院能解决的,需要长期的健康管理,这部分病人实际上量更大。”和美年赢得客户喜爱的原因一样,生活方式、慢病或者亚健康,也是移动医疗的机会所在。
在俞熔看来,移动医疗的好处,不言而喻,它让信息透明,让资源配置优化。医生和患者可以得到及时的沟通和反馈。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对于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来说,更是有充分的正能量。“但在这个行业里,商业模式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说医疗行业的闭环怎么形成,线上线下怎么结合,在O2O大行其道的当下,我还是很少听到医疗行业的O2O。”
他也审慎地认为,不少移动医疗应用看似取得成功,但一个严峻现实摆在眼前,移动医疗的风险边界难以界定。“大多数移动医疗的应用,其作用究竟是咨询,还是诊断,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分析。”
除了收购之外,俞熔一直关注培育或者挖掘健康类、医疗类的中小企业。三年前,他投资了一家做电子耳蜗的企业,属于相当细分的业务。产品有慈善性质,为先天耳聋的孩子生产植入性的器械,帮助他们产生听觉、学会说话,从而渐渐接近一个健全的人。这样的市场需求数以百万计。一个耳蜗手术需要20万人民币,大多数农村的孩子消费不起,电子耳蜗的生产,与其说是医疗辅助设备,更有一点慈善性质。他也把预防医学上下游产业当作发力点,有关健康管理、平台、数据和客户资源,凡是有助于美年大健康整体发展的,也在他的涉猎范围。2013年,美年投资了一家专门用物理光学方法降血脂的医疗创业公司,实际上,血脂异常亚健康人群为这样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在俞熔的分析之中,中国有糖尿病患者九千万,高血压患者一亿到两亿,人群数量远大于进入医院治病的人群,针对这些慢性疾病的服务,都有很不错的发展机会,是极好的创业方向。
作为出手快又狠的投资者,抢占移动医疗的开放平台,才是俞熔布局的长远策略,尽管真正披露产品可能要到一个月以后,但他还是介绍了美年移动医疗产品的大致脉络,“全能的个人医疗开放平台,从预防、医疗评估、健康管理,包括后续的健康相关服务的,这是一个小的BAT。”
从本次峰会的内容来看,目前全球医疗有三大趋势。一是医疗信息网络化,从医院到社区一直到家庭。二是医疗共享,即所有人团结在一起作为一个团队进行合作来提供医疗服务。三是个性化医疗服务,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状态、数据、基因序列来定制化地进行诊疗。而在这其中,信息技术与医疗发展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随着医疗系统积累了大量临床数据,我们不仅仅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支持医院的管理和临床决策,而且需要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进行集成,从而完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温州医科大学联想智慧医院研究院院长潘传迪说:“今年医疗机构建设的重点就是构建与各应用系统协同集成的临床数据中心,并通过高效、稳定的终端设备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呈现,帮助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结构分析
尽管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但进入医疗器械的企业却有增无减。按经济类型分析,2005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医疗器械企业总产值为246.8亿元,占总产值的47.7%;股份制企业总产值为126.2亿元,占总产值的24.4%;国有企业总产值为16.8亿元,占总产值的3.2%;集体企业总产值为8.1亿元,出现了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时,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企业为了降低制造、研发和临床试验等费用,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加工成本低,又无需转让核心技术的外包业务“车间”。中国目前成为国际医疗器械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区,这也给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中国的医疗器械外包业务可以粗略分为4个部分,即金属配件、塑料配件、电子配件和增值服务,其中,利润最高的金属配件制造和增值服务提供业务增长机会最大。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显示了医疗器械行业较高的地域集中度。
在产品布局上,我国病人监护系列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复杂性和加工难度相对而言不大,生产厂家较多。中档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已创建较好声誉,2006年出口数量超过5万台。医学影像设备品种多,生产队伍也大。五大医学影像设备品种中除核医学成像设备PET、SPECT外,都有境内产品上市,多限于中档产品,其中B型超声成像仪器和X射线诊断系统的出口数量接近2.5万台,但B型超声成像仪绝大部分是C、D档次的。临床实验室设备不断出现新产品,有两分类和三分类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分析仪、酶免疫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
二、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特点分析
由于我国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发展呈现如下发展特点。
1、经济发展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升级,导致健康服务需求显著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械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会不断扩大。医疗器械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福利的重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将会获得更快发展。
2、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随着IT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医疗技术的结合,造就出许多新的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B超、CT、核磁共振装置、直线加速器、超声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神经电位诊断系统、正电子断层扫描机、伽玛照相机等一批尖端精密医疗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增幅十分惊人。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医院信息系统的普遍建立又使得医院有了进一步建立以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要求,占全部医疗信息90%以上的医疗影像信息的处理更是今后医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医院信息化趋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推算,全国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市场的总需求达2l1.7亿元,如果考虑到由其衍生出的高档影像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市场,PACS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3、医疗器械产业向创造高附加值发展。产业的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必然需要高回报率来支撑,所以医疗器械产业研发费用的高额投入必然导致医疗器械新产品的高附加值,只有如此,医疗器械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医疗器械产业才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4、医疗器械产业向相对垄断性发展。医疗器械产品需求的世界性和生产集中性,使医疗器械产品成为世界贸易最广泛的产品之一。由于医疗器械产业高技术、高风险等特征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使得医疗器械制造业为少数大医药企业所垄断,使少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自80年代以来世界医疗器械企业并购重组浪潮愈演愈烈,跨国企业兼并收购进一步加大了市场集中度。
三、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面临的问题
医疗器械制造业成为世界高技术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它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但由于过度注重持续总量增长,而产生大量结构性矛盾,市场分散、集中度不高且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我国医药制造业总体水平比较低,国际竞争力弱。当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医疗器械产业规模结构分散。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过小,产业组织结构分散,使产业竞争力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长期实行一种追求数量增长的外延式粗放型扩张战略,虽然近年来通过兼并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产集中度的问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7年我国共有医疗器械企业近6000家,在如此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中,中小企业占80%以上,而大型企业所占的比例不足5%。产业集中度的严重偏低导致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规模效应和潜在生产力难以发挥,使医疗器械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利用率低,市场占有率低,抵御风险能力也偏弱。目前我国在研究、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已大力推行相应的ISO等各项质量管理规范,但由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整个行业的规模偏小,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难以推广,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得不到国际承认,很难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2、医疗器械制造业产品结构重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企业不仅规模普遍较小,而且长期存在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由于企业多、品种少,大量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造成恶性竞争。例如河北霸州一带的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就有七八家,但生产的产品同样是技术含量不高的病床及周边产品。多个医疗器械企业重复研制生产同一产品品种会造成医疗器械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能源消耗和物资消耗较高,并且污染严重,同时造成各企业分工不足,成本增加,低水平的过度竞争而造成许多效率低下的医疗器械企业出现亏损,最终导致整个医疗器械制造产业的严重亏损而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和悲哀的产业内耗局面。
3、医疗器械制造业技术结构落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技术结构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生产技术还十分落后,显著地反映在我国医疗器械商品进出口贸易中产品档次不高,专业化程度较低。失衡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也造成了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出口利润低效益差。4、医疗器械制造业生产结构失衡。创新能力是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技术创新的问题最为突出。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上产品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依靠创新研究成果来抢占市场垄断地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是在50年代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国际上50年代和60年代却是医疗器械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这些年来的发展一直走的是以仿制为主的道路,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同时由于我国政府对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政策导向不够,对于医疗器械研发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及风险投资机制和信息市场建设尚不健全等原因,致使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新产品研究缺少鼓励创新机制和宏观环境,因此,众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不愿或不能研究和开发新产品,于是把焦点投到了开发时间短、见效快的仿制品种上,使得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新品研发一直处在较低水平上。
四、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估计。我国在20世纪末社会卫生费用约占GNP的5%左右,远低于美国(早在1993年美国已经达到了19%)。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人民消费水平有限、医院经济实力较差,大多数中、下层医院买不起也用不起昂贵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受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医疗器械开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2、技术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即使是中低档医疗器械产品,我们也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呼吸机为例,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仅200小时左右,而国外产品高达3000小时。另外,当今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被仿制的可能性大为减小,竞争壁垒大大提高。相对低下的技术水平,削弱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力,极大影响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诸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医疗保健体制的变革、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这些都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制约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将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常健:透视我国医疗器械市场[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