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地理课的特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英国
英国教育注重个性发展,长期以来中小学地理课程没有统一标准和学大纲,其弊端是全国地理教育 质量参差不齐,评估也因缺乏统一标准而难以进行。1988年英国议会通过《教育改革法案》,规定从19 89年开始,公立中小学实行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共有10门,分为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两大类,地理属于基 础课程。
1991年3月,英政府正式颁布了《国家地理课程》(geoyraphy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地 理课时占所有课程的10%。《国家地理课程》规定的英国中小学地理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五大部分(即五个要 求达到的目标):地理技能、区域知识与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地理。这五大部分内容是紧密相联 的,所有学生都同时学习这五大部分的内容,每部分内容又具体分为10个层次,以适应不同年龄和不同能力 学生的基本要求(如图)。根据规定,学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即在7岁、11岁、14岁和16岁时,要分 别参加统一考试,以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和地理教学质量。
(附图 {图})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结构示意图
中学阶段(12——16岁),大多数学校都将地理单独设课,也有部分学校把地理与其他科目结合(通 常是历史)一起教授,但只有一年级较普遍。中学最后两年,地理通常为选修科,大约有半数学生选修,是相 当热门的选修科目之一。
教学目标的五个部分,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划分。如地理技能可分为地图的使用与野外技能两项;区域知识 与理解要求学生学习关于区域地理主要特征的系列知识和一些重要地区的地理情况,包括学生所在家乡(乡土 地理)的区域知识,其他地区以至国外的区域知识。水平1——3着重学习乡土地理知识,英国一些具有特色 地区的区域知识,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区域知识。水平4——7主要学习当地、欧洲共同体国家、美国、前苏 联和日本,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知识。水平7——10主要学习当地区域知识,欧共体国家专题、发展 中国家,以及国际贸易等区域地理知识。从中可以发现,学习乡土地理自始至终是区域知识与理解的重要内容 。因为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当地的有关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 然、人文和环境地理的原理。对于其他地区与国家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注意选取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地区,并 鼓励学生将英国与其他国家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对比,以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自然地理主要介 绍地球表面性质及其它特征,内容包括天气与气候(大气圈),河流、流域、海洋(水圈),地形(岩石圈) ,动植物和土壤(生物圈)四个方面。人文地理主要学习土地利用、人类居住、就业模式与经济,包括人口、 聚落、交通运输、经济活动(初级、第二和第三产业)四个方面的内容。环境地理通过学习自然环境和自然资 源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和后果。学习的内容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自然资源的利用与滥用;各种环境的质量与弱点;保护与管理环境的可能性。
德国
德国宪法规定了各联邦的“文化主权”。各州也很注意该州的文化不受侵犯。教学大纲由文化部制定,大 纲对地理课程有约束力,由于德国有16个州,就产生了16个文化主权。德国的中学(第5至10年级)有 3种不同类型,加上小学,每州至少有4个地理教学大纲,全德国就有64个大纲,各州大纲之间有所不同。
1970年前联邦德国各个州的大纲是统一的,大纲规定地理课讲授的重点是景观与国家。普通中学地理 课的教材偏重于专题结构。高级中学地理教材则以各个景观作为划分章节的基础。1970年以后的大纲,各 类不同学校区别不大。由于社会发生变革,地理学与教育学产生根本的变化,社会地理学得到地理科学的承认 。在教育学中,人们在挑选、确定、考虑教材结构时都联系到学习目的,一般知识则退到次要的地位。标准是 培养能够适应当今被科学所主宰生活的学生。有关空间的内容——不管是国家还是景观——都让步于普通地理 结构。现举两例加以说明:
学习目的:农业企业体系知识。选择的例子(可以自由选择):德国——农业家庭企业;(前)苏联集体 农庄;中国——人民公社;以色列移民区的集体农庄;美国西部放牧区。
学习目的:工业布局分析与工业经济结构。可选择的例子:(前)苏联重工业中心;美国海湾沿岸工业; 日本——工业大国;上海——中国的工业中心。
1994年的教学大纲主要有两个倾向并包涵许多重点。
一部分州的大纲以普通地理学习内容为主。例如萨尔州大纲中文理中学7年级的讲授内容:地球上的气候 与植物区(太阳对地球的辐射,风与海流,气候区与植物区);地球面貌的改变(地球的产生与构造,内源力 量,外源力量);人们对大自然的侵犯(亚马孙地区开发,阿斯旺堤坝:成绩还是失误?对森林的掠夺性开发 以及其给地中海地区带来的后果,严寒地区的空间开发,贝卡——阿穆尔——玛吉斯特拉尔的环境受到威胁, 可以无限制地污染空气吗?水的利用与整治,每人都产生垃圾但无人要垃圾,土地的利用与整治)。从这里可 看出,普通地理专题的内容是主要的,空间只是或多或少地起了例子的作用,它并没有很大的独立价值。
部分州的大纲则偏重于区域地理内容。例如柏林市大纲中,第9年级的讲授内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远 东文化区;印度次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与它的利用;黄河—中国的忧虑;10亿多人口;单有成就 的农业;农村生活;城市生活;矿藏与工业;与计划经济告别?中国向世界开放);拉丁美洲文化区。很明显 ,在上述每一大文化区域里均包涵有地理课的内容。但几乎没有普通地理学(这里指自然地理学)内容,或者 将普通地理学内容放进每一区域里讲授。
也有的大纲把普通地理学与区域地理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例如巴伐利亚州普通中学大纲;5年级的讲授 内容为巴伐利亚州(城市与郊区;交通;德国南部疗养区;农业;自然地表形式;熟悉德国南部)。6年级的 讲授内容为德国(海岸;工业、德国:统一的国家)。7年级的讲授内容为欧洲(欧洲的气候区与植物区;欧 洲的政治区域;欧洲的经济区域)。8年级讲授世界概况(世界概况;人与受到威胁的自然界的关系;非洲: 地球上变化着的一洲;亚洲南部与东部的不同发展)。9年级的讲授内容为世界大国美国、俄罗斯;北与南的 差距:比较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国家;附近地区影响空间的因素以及该因素对人产生的意义。显然,5年级与6 年级大纲中的标题是区域地理的,而实际上讲授普通地理学概况。与此相反,7年级完全以区域地理为主。但 是不象以前那样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讲欧洲,而是把内容分成大的(一般的)专题。8年级和9年级则部分以 普通地理、部分以区域地理为主。
地理学的学科特点是:
综合性;区域性;方法的多样性;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
地理学家在传统上被视为和地图学家同一类,认为两者都研究地名与数字。虽然很多地理学家都经历过地名学及地图学的训练,但两者都不是他们的关注重点。地理学家研究众多现象、过程、特征以及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在空间及时间上的分布。因为空间及时间影响了多种主题例如经济、健康、气候、植物及动物,所以地理学是一个高度跨学科性的学科。
(来源:文章屋网 )
①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和技能。
②培养对环境欣赏和负责的态度。
③培养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理解容忍的态度。
④通过教学活动,发展思考和观察能力。
除上述目标外,在第三、四册的地理课程中,除强调地理知识的获得,另外增设了五项教育目标:
①理解学生自己居住地区的基本地理特征。
②从地理空间上的系统观念,理解乡土区域是更大区域的一部分。
③从地理本质来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
④应用原则和概念于乡土区域和更大区域的主题上,做有系统的研究。
⑤通过日常生活的各层面,理解地理和日常生活的关联。
其中的所谓更大区域,是一个世界体系的观点,借以强调新加坡的位置。区域地理没有单独安排主题或单 元,而是安排在各册的单元内容中,并注意由浅入深的设计。
教材大纲以主题式的课程结构来规划,如表6和表7。
表6:新加坡中学地理一、二年级两册的主题与单元 主题 单 元 第 地图判读 1.地球行星。2.座标与方格网。3.纬线与经线。
4.距离。5.方向。6.比例尺和图例。7.等高线。
自然景观 8、我们居住的陆地。9、地形与地球运动地壳变动。
10、地表的变化。 一 天气的要素 11、天气:温度。12、天气:雨量。13、天气:风。
天然植物 14、天然植物
人文景观 15、人文景观
新加坡的都市景观 16、中心商业区。17、中心商业区的都市更新。
18、作为国际港、航空中心和世界性城市。
19、工业景观。20、住宅景观。21、新市镇 册 新加坡的城乡边缘 22、农业。23、渔业和水产养殖。
24、水库和休闲设施 第 环境 1.环境和它的要素。2.人类和它们的活动。
3.人和环境。
交互作用 4、交互作用。5、移动和流动的交互作用。
6、移动、流动和网络。 二 成长与改变 7、成长与改变。8、聚落的成长与改变。
9、成长的结果。
阶层 10、阶层:一个良好的组织方式。
11、商业的阶层。12、聚落的阶层。
决策 13、景观和决策。14、农业和工业上的决策。
15、计划和决策。 册 统一性和杂异性 16、统一性和杂异性。17、杂异性的意义。
18、杂异性中的统一性。
表7、新加坡中学三、四年级两册地理教材的主题与单元 主题 第三册单元 第四册单元 自 1、地理学中的生态系统 1、地形(四)海水作用 然 2、地形(一)地壳运动 2、气候及生物(二)温带 地 3、地形(二)风化 理 4、地形(三)河流作用 的 5、气候:天气的研究 要素 6、气候及生物(一)热带地区 乡 7、农业(一)热带地区的农业发展 3、农业(三)热带栽培、集 土 约式农业、渔业 区 8、农业(二)农业类型 4、制造业(四)煤和石油的 域 的 提炼钢铁及炼油工业 及 产 9、制造业(一)工业的区位 5、制造业(五)日本工业的 更 业 分布和发展 大 10、制造业(二)原料的提炼 6、制造业(六)森林及木材工业 区 11、制造业(三)工业类型 域 12、服务业:观光 聚落及 13、聚落(一)人口 7、聚落(三)聚落的成长与阶段 人口 14、聚落(二)乡村 8、聚落(四)都市结构
的都市聚落 9、聚落(五)人口分布 地图 15、地图判读(一) 10、地图判读(二)土地利用与 判读 基本技术 照片的判读
注:以上是中学特别课程和快捷课程三、四年级所学的地理教材单元。而中学普通课程三年级只学第三册 2、3、4、5、7、8、9、13、15等单元,四年级只学第三册的其余单元及第四册的3、10两单元 ,五年级才学第四册的其余单元。
(二)各国中学地理课程纲要的特点
1、地理课程纲要的灵活性较大,多纲多本现象普遍
一个国家,特别是幅员辽阔的国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比较大,因而教育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也 有差异。如果用一个标准去统一要求,有时不一定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因此,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不 同的地理课程纲要很有必要。国外多纲多本现象很普遍,如前面提到的英国历史上就曾长期地没有统一的标准 和学大纲;德国不同州有不同的地理教学大纲,就是同一个州,也不止一个大纲。另外象美国、加拿大 、法国等也都不只一个大纲,世界各国的地理课程及纲要或标准,多样化仍是主流。
2、大多数国家课程纲要的指导思想都是从培养合格的公民出发,注意能力培养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的主要目标中,三项就有两项是关于能力方面的。由此可见,英国地理教育极为重 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国家地理课程》对于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不同年龄和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 同的要求,以适应广大学生的实际。同时具有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将能力培养自 始至终贯穿在中小学地理教育的全过程中。例如,一开始学习地理时的要求是学生能够说出一些地理事物和地 理名词、术语。然后,要求学生能描述一些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进一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 释和说明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与可能产生的后果,分析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对 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决策的能力,以及进行概括特征、综合归纳、评估 相关的政策与决策的能力等。
德国的地理课程采用专题式的方式,打破系统和完整性的束缚,抓住地理学科的关键问题,特别是现代地 理学的实际问题(如社会地理学专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进行教学。在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解 决实际问题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俄罗斯普通教育部分地理教学纲要也很重视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如地图学中利用平面图和地图确定方向 、距离、地物和绝对高度,利用地图在地面定方向等等,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 力等的提高十分有利。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地理、资源和环境地理及俄罗斯地理中都穿插有能力的要求。
日本现行的中学课程“地理分野”中规定的教育目标注重培养以直接接触地理事象来进行正确考察所必要 的能力,及根据适当的资料对地理事项给予恰当评价的能力。另外,在低年级对地图能力也有较高要求。
印度的中学地理教育中明确把天气观测和地图实习列入大纲,对能力的要求具体并且较严格。如记录天气 数据,以统计图的形式描出统计数据的曲线图、环形图和条形图等,地图野外实习和实物模型制造。
从新加坡的中学地理课程纲要来看,对野外实际考察、地图判读、决策等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地理能 力的章节也较多。要求详细具体,如作业簿中对野外考察作了四个部分的要求:
①问题:讨论圣陶沙(Sentosa)成为观光胜地的原因,并将这些原因列为待验证的假设。
②实察前:以收集该地有关的资料为活动的重点。
③实察中:透过实际的实察所得到的资料,由此检验假说。
教师手册中对这次活动的具体建议为:
①实察前:帮助学生建立假说,并提示收集资料的方法。
②实察中:建议将班级学生分组,以展开访谈工作;在过程中则不要忘记检验假设这一实察的目的。
③实察后:就所收集的资料,引导学生检验假说。
从课程纲要中,发现其主题或单元的名称有关地图判读的就有9个,如关于土地利用与照片的判读、地图 判读基本技术等。
3、普遍重视乡土地理和环境地理教育
英国大纲虽然没有集中安排乡土地理,但是有关乡土地理的知识还是较多。特别是在各个教学目标和一些 重要专题中,都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这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特征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环境地理,英国大纲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将环境地理列为五大教学目标之一。从教学 内容方面看,英国大纲的环境地理既涉及认识和了解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又涉及到全球性的森林剧减、酸雨 、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等重大环境问题。通过让学生设计改进当地环境方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德国的中学地理教育中,乡土地理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如巴伐利亚州普通中学地理大纲中,5年级讲授 的就是巴伐利亚地理,然后再由近及远讲述德国、欧洲和世界。有关环境地理,人们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挑选内 容,如垃圾处理站的地址,过多施肥而引起对土地的危害问题等。同时也吸收全球性的问题,如热带雨林的破 坏,废气所引起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
俄国的中学地理课程纲要对于环境地理也开辟了单独的一部分——资源和环境地理(利用自然及生态学) 。另外,在俄罗斯地理中,也不乏环境地理内容。
新加坡中学地理一、二册纲要中,有关新加坡地理和环境地理的单元占有较大比重,如新加坡的都市景观 、新加坡的城乡边缘和环境等主题。
4、从各国实际出发,内容选择紧密联系国情和为己所用,并且注重本国与世界的比较
日本国土面积较小,人口多,相对地资源对外依赖性较大,因此提出“基于广阔的视野,培养对我国国土 的知识”,“从理解各区域的相互关联中,思考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从中学课程纲要的三个组成部分 也可以体现这些目标来。以“周围、日本、世界”三个区域为范围,并特别重视自己国家的学习。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和多民族国家,强调培养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理解和容忍的态度;培养对环境 欣赏和负责的态度。在课程纲要的主题和单元之中,有关新加坡城市地理方面的内容占较大比重。另外,还有 一些特殊的内容,如新加坡的水库和休闲设施、都市结构等,与新加坡这样一个城市国家是相一致的,就是区 域内容的选择,也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所谓更大区域。
低年级的小学生认知发展仍处于运营阶段,对性质的学习依赖于具体经验,由于年龄小,自身的知识积累也相当有限,这就造成了接受知识的局限性,学习上比较依赖于家长和教师。
1.年龄小,依赖性比较强
对老师有特殊的依赖和尊敬,对于老师的指导几乎全盘信任不质疑,老师说的都是对的。
2.小学生约束力、自制力差
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很容易不集中,易分散,一般注意力在20~30分钟。
3.表现欲,模仿力比较强
上课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说完,就急于回答,欠缺思考。
4.爱说、爱动,比较自我,管理起来难度大
二、结合心理特征,携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冰心曾经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要心中有爱,平易近人,与学生建立爱的沟通桥梁,通过交流,言行感化,真正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与学生做到相互启发、相互理解,进而让学生乐学、爱学、好学。
1.明确学生需求,用爱感染学生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与学生相处时,多接触、多聆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学生不仅需要我们的鼓励和信任,关心和爱护,而且还要教师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甚至,更深层次地从外在表现,去发现他们的内在需求,尽可能多地接触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家庭背景,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低年级学生对安全感的需要特别强烈,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敞开心扉用爱去鼓励温暖他们。比如,在课间自由活动期间,不小心滑倒,或是遇到困难的事情,难过而伤心的时候,我们要用爱的行动表达出来,走到他们中间去,去搀扶、去鼓励,多与学生沟通,拉进师生关系,准确洞察学生的心理世界,因势利导,在授课中有的放矢地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懂得欣赏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一般在20~30分钟,注意力较易分散,这也造就了他们的纯真宽容和富有爱心。可以回想我们的学生,当上课时偶尔走神换来老师一个严厉的眼神,害怕的立马认真听课,课下见面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仍然对我们主动问好;课下打闹争得面红耳赤,课上还是互帮互助,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宽容和纯真,教师应该带着欣赏的眼光和心态去关注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这些优良品行闪光点,为我们的教学增添色彩。
3.注重言行,引导学生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比较强,爱说爱动而且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表现在学生的眼里记在他们的心里。记得有次上课前,我来到教室,发现讲台处有垃圾,顺便就捡起放垃圾桶里,没留意的一个小动作,竟然让后排的一名学生看到,没想到,他也看看周边的卫生,把桌子底下的纸碎片捡起,放到自己的课桌里,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也必须首先做到。
三、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特点进行教学
1.诱发学习兴趣,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授课讲授法
低年级的学生,对信息的整合还不完善。授课方式宜采用直观授课讲授法。鲜明的多媒体画面、新颖的图片、卡片等教信息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教具,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紧跟教师教学思路,对教师讲解中提出的问题要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应对。针对认真听课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相反,对于没有认真听课或急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做出正确及时的纠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
(1)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鲜明的动画,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抓住这一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授课,同时注意恰当的提问,让学生参与教学,学生从“说”“动”中轻松获取知识,进而达到教学目的。比如,讲授“角的初步认识”时,可采用小火车拉货动画结合图形声音,每一节车厢装载一个图形,有三角形、梯形、正方形、菱形等不同的图形,火车通过后暂停播放。然后让学生参与课堂,数一数共多少个车厢,每个车厢都有什么图形,老师汇总然后将这些图形遮盖藏起,只暴露出一小部分,猜猜是什么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引出角的概念。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播放,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声音与动画的结合充分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身心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授课学生听,一堂课下来,教师特别累,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由于注意力时间短暂,一会儿就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老师再拉回来,课堂气氛比较热闹,往往复复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点掌握得不太牢固,教师边授课讲解、边引导学生忙得不可开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挖掘培养。老师可针对这一学生的特点,备课时多准备一些感兴趣的教案。比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讲解时间、语音语调节奏、学生自由练习时间等的控制。还要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爱动、注意力等心理特点设计安排小组学习竞赛。把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看一看班上哪一组的学生最快、最好、最准确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小组间的合作关系可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儿童游戏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思考,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欢乐的学习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2.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贯穿课堂
小学生的表现欲望是比较强烈的,有时候问题往往还没有表达完,小手已经举得高高的,针对这样高昂积极的学生,也是特别“高兴”的,因为这样的学生会起表率带头作用。针对这种负面的“积极配合”,我作为教师是引导,提问问题前,首先,要求学生把手“藏起来”,也就是全部手背后;其次,控制问题的语言提出速度,提醒学生仔细听问题;最后,问题讲述完毕,知道的学生可以“该出手时就出手”,对于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爱打岔的学生,可强调“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手在哪里?”等词语进行提醒。让学生充分都参与到课堂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要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要注意正确答案的引导,纠正错误,学生小小的进步也要发自内心的鼓励表扬,幼小的心灵对于老师给予的肯定、表扬和支持就会特别喜悦,使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进而达到高效优质的课堂效果。
3.规范课堂常规,形成课堂气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气氛是由老师主导,学生做主体,比如:开始上课时,学生要起立向教师问好,教师要还礼;教师提问,学生应先举手,不抢答;别的孩子回答问题时要学会倾听,倾听包括师生间、生生间的倾听,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倾听;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不准擅自离开座位;计数器、卡片等一些数学教具要管理得当,每次使用完的教具都应该要求学生放到指定位置,否则,它们就成了造成课堂不安定因素的“罪魁祸首”。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体态语言的优势,与学生之间达成一种默契,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些课堂中的常规,就可以将孩子们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并为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情境教学奠定基础。
四、运用课堂练习,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要对本次的教学活动或内容进行适当总结、归纳,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回顾和归纳,加深课程学习的印象,对于重难点要再次重申和强调,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
1.设计个性化的课堂练习
每一节课程都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教材的教学情感目标,突出重难点,结合实际情况,集中性练习。对简单的问题,简而言之带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可针对课堂的拓展训练进行详细讲解,把教材的重难点再度强调,进行专项练习。
2.及时反馈结果,当场诊断
课堂练习结束后,很多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这时可带领学生进一步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巩固,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能当场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正确的方法第一时间留在大脑中,当然当场巩固消化吸收,印象深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到“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应用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更好地运用服务于生活,也能促进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形成。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作为小学教师,要积极发现学生的心理特点,打造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并且善于因势利导,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把数学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从小培养他们获取知识、思考知识的能力,更为进入高年级奠定良好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梁靖.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04).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028-02
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及地球科学学院概况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以下简称ANU)于1946年由澳大利亚政府创建。该校拥有教职员工3600多人,学生13500多人,学生以研究生为主,本科生较少。ANU是一所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均卓有成效的世界一流大学。在整个发展过程中,ANU始终以研究为主,同时又不忽视大学的教学工作。教学及研究水平获得了国际认可,享有很好的声誉,曾两度被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品质保证委员会评议为第一等级大学。全校有大小图书馆10个,藏书量超过100万册,为本校师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ANU地球科学学院是前地球科学系和海洋科学学院与2008年1月合并形成,该院主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同时培养少量的本科生。ANU地球科学被评为澳大利亚国内大学同类学科中最优秀的学科,在世界同类学科中排名前十。地学院在物理、化学、材料性能和地球环境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该院地球科学研究主要涉及四个研究领域:地球化学、地球环境、地球材料与工艺和地球物理学。该院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中贯彻学校“发现”的文化,并且渗透到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从而使该院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有新的突破。
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教育发展特点
致力于建立世界地球科学领域中一流顶尖大学,ANU地球科学教育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以下独特的特点:
1.广泛的地学研究视角
ANU地球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地球的形成、演化、目前的性质和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强调在全球范围的视角下进行研究和教学,同时就具有全球意义的问题提供一个独特的南半球的观点。另外,地球科学学院还负责从全球的角度来研究澳大利亚大陆及其周边海洋的历史、地理和独特的环境条件。
2.独特而优越的研究条件
学校为研究提供了大量设施,包括核磁共振观察仪、高清晰度显微镜、多功能望远镜。同时,它还在堪培拉的Mt Stromlo和新南威士州的Siding Spring设置了观察中心。学校拥有大量的现代化设施,其中包括设备优良的演讲厅和实验室,全澳洲大学中最先进、容量最大的超级计算机设备。作为主要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领域,ANU的天文台分布范围从喜马拉雅山到南极洲,涵盖了地壳最古老和最干旱的部分,包括三个主要的海洋,从热带到极地的气候体验。
3.系统性和交叉性的研究课题
ANU地球科学还研究商业和社会的发展对地球的影响,如自然资源的形成、景观和环境的变化和演变。该领域是国家研究中心的优先项目,主要研究我们居住的地球如何形成、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居住在澳大利亚的人类的过去和现在对环境和景观的影响,关注未来全球变化的可能性。随着人口和经济持续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社会对地球科学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加,要求其提供知识丰富、信息灵通的毕业生。
4.各系统平衡性的研究
为了使研究更加全面、系统,2008年1月地球科学系和海洋科学学院合并形成了现在的地球科学学院。过去几年研究关注的重点是“固体地球”,目前注重“固体地球”和“海洋与环境”之间研究的平衡。研究也关注地表的变化过程,景观和气候变化。自从原地球系的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和环境地球化学以及原海洋科学学院的古海洋学的引进,通过对现有工作人员、化学海洋学、海洋碳循环等研究课题的不断整合,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更加具有系统性和平衡性。
5.影响较大的地球科学研究
ANU的地球科学计划在世界综合性大学同类计划中是一致公认的前十名大学之一,它出版刊物的影响在澳大利亚全国大学出版刊物中名列前茅。该院物理、化学和地球材料特性研究以及环境条件和气候变化研究在澳大利亚首屈一指。由于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位置,该国环境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和土地过度利用,国家对自然资源严重依赖,以及澳大利亚作为该地区最发达国家,ANU必须通过在地球科学教学和研究的领先项目为国家做出贡献。该院将致力于保持其在该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将资源转移到日益重要的新的地球科学领域并表现出灵活性。
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学院学生培养特点
ANU地学院允许学生同时选修多个学位课程,这形成了ANU与其它学校不同的特色。因为地球科学是一个综合性领域,需要广博的学科知识。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获得技能,并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全球公民而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该院要求学生在第一学年至少选修一门选修课程。此外还要求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修一些针对性的课程。该院把基础知识延伸到专业的职业化教育中,复合学位的选择和灵活的课程设计使学生的学习能跨越基础和专业的各领域,让学生探索出有效的学习方法。强调团队合作和跨学科研究是该院在地学研究领域能不断有所发现和创新的关键。
1.本科生教育培养特点
(1)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本科生除了要学好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外,还要广泛涉猎其它学科知识,此外还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修一门针对性的课程。该院要求每位本科生在第一学期至少选修一门以上的选修课程。学院从新生入学就对其进行科学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2)进行鼓励教育,树立学生信心。本科学生在其接触地球科学的最初阶段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学院这时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他们信心,发挥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该院还同国际社会的学者合作,探索并解决澳大利亚和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会议上发言提问。由于一直被鼓励获取更多的知识,该院的学生培养了信心和能力,这样在以后的学术和专业生涯中,他们可以对自身所遇到的一切问题进行解答。
(3)强调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除了基础课程学习之外,教师会指导学生参加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创造野外实习或实验的机会,促进师生之间建立起团队意识和互动关系。目前,ANU地球科学学院经常在夏季暑假期间对学生开展短途野外实习、对研究和职业生涯进行指导、外出郊游远足、进行简单的野外观察和样本采集等丰富的活动。
(4)加强教师指导,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本科生在开学之初就有固定的教员带领,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由于获得了学校和国家更多的资助,该院还计划和其它院系合作,引进更多的其它学科的优秀教师和研究人员,一方面减轻了每位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来自于与地球科学相关的更多专业或研究方向的老师那里获得新信息、拓宽知识范围、启发新思路。
2.研究生教育培养特点
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地球科学研究院,ANU地球科学学院实施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的教育发展战略:创建以学生培养为中心的地球科学专业、引进更多优秀的教职人员尤其是那些能够有效实践该院发展目标的优秀人才,进一步拓宽和深化研究团队的研究领域,逐步建立有着良好科研氛围的机制。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培养教育模式。充分围绕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个性化的教学是该院教学活动的一个特色。该院发展战略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造一个最大程度上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球科学院系。
(2)贯彻“发现”理念,促进学生探索创新。该院秉承学校“发现”的文化和“重要的是发现事物的本质”的校训,在教学和科研中要求学生不断去发现新事物,探索事物的本质,并且渗透到一切教育和科研活动中,使“发现”的理念深入人心,培养学生对于他们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的广泛的新的理解。
(3)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该院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全面的学科知识,因为地球科学研究是一个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它要求研究者具备广博精深的系统知识。为此,该院和其它学院合作,广泛引进不同学科和专业人才,不断探索扩大研究领域,师生可以在其专业和职业范围里研究学习,也可以跨越专业和职业的范围去工作,因此能使该院在研究和教学领域不断有所发现和创新。
(4)注重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该院强调本院教授、研究人员和专职学生事务管理者要从研究生资金资助、就业指导到未来学术生涯规划等给学生以全程指导,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将学习、工作和职业规划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对我国地球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
1.积极吸收优秀人才,加强对外交流。
澳大利亚由于本国人口较少,积极吸收世界各国外来人口,因此留学生比例较大。ANU地球科学学院每年也招收大量的外国留学生,在本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如何培养上,该院采取了灵活的培养模式。在入学时间、学制、入学申请和课程的学习上都有不同的灵活方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广,高等教育的对外交流也逐步加深。外国专家、学者、海外学生来我国交流、学习也逐渐增多。因此我国高等地质教育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诸如培养模式、学制、入学方式等方面可以借鉴ANU地学院的经验。
2.以“发现”为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方式。
ANU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不断向学生贯彻“发现”的理念,使这一理念深入人心,鼓励学生不断去探索新事物,发现新问题,这是该院在研究流域能不断创新的关键。该院充分考虑到每位研究生的不同特点,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制定培养方案,这样能充分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我国高等地质教育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避免“一刀切”的现象,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特点,积极鼓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建立系统综合的学科知识体系。
ANU地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和其它领域的专家、学科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领域,用新的视角去研究课题。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选修课程,鼓励不同领域的专家到该院交流、任教,这是其在地学研究领域一直能居于领跑者地位的关键。对我国高等地质教育来说,“各领域如地质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等传统学科领域因囿于专业面过窄等原因无法适应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借鉴ANU地学院的经验,加强不同学科、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之间的合作,开阔视野,扩大研究领域,提高我国地学教育和科研水平。
4.积极鼓励参与各种研究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ANU地球科学学院要求每位研究生除了专业课学习之外,主要跟从导师从事研究工作和野外实践活动。同时,该院积极为研究生创造各种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研讨会议,鼓励学生在会议上发言、提问。校内外各种团体之间也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这种活跃的学术培养模式可以为我们所借鉴。我国有关地球科学教育的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间应建立更为紧密的学术和教学合作关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使学生能不断接触到该学科领域的不同观点,掌握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新的理论及研究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促进我国地学研究发展。
五、结 语
【关键词】 地震; 骨科; 伤员; 转运; 治疗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the patients from Wenchuan earthquake area.[Method]Totally 129 patients injuried in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from May 13 to June 10,2008 were admitted in this hospital.The recording content included chief complaints,diagnosis,damage locations and types,whether with infection or not,treatment,efficacy and so on.[Result]There were 95 fracture cases which included 35 open fracture with 51 fracture sites,60 closed fracture cases with 139 fracture sites;39 associated neural injuries in 26 patients(20.2%);54 cases of infection(31.8%);110 cases had operations.There was no death case,but one outside hospital amputation patient had multiple stump debridement and trimming due to severe infection.All open fracture cases were healing except 2 cases until now,no case with infection after operation.[Conclusion]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being evacuated from Wenchuan earthquake are outstanding,it need inpidualized remedy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e should prevent and cure correlate complications positively in order to depress the fatality and disability rate.
Key words:earthquake; orthopedics; patient; transfer; treatment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其破坏范围达十多个县市,全国大多数省市都有震感。这次地震共死亡69 142人,失踪17 551人,受伤358 816人[1~3]。本院在地震当天即派出医疗小分队赴汶川救援。自2008年5月13日-2008年6月10日本院共收治汶川地震伤员152例,其中本科收治129例伤员。在奋力抢救伤员的实践中,作者对地震伤员的救治有了一些认识,为了更好的为地震伤员服务,现将本科收治的地震伤员的临床病情特点和救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本科自2008年5月13日-2008年6月10日收治的汶川地震转运骨科伤员进行检伤分类,记录内容主要包括:转运人次,患者的主诉,诊断,损伤部位及类型,是否伴有感染以及接诊后的处理,治疗效果等。
2 结 果
伤员129例入院时间及人数见表1,其中,男54人,女75人;年龄9~85岁,平均36.5岁;受伤到获救时间从0.5 h~4 d,平均8.3 h。表1 汶川地震重医一院骨科收治伤员情况表
2.1 检伤分类 129例伤员中骨折伤员95例190处,其中开放性骨折35例51处,闭合性骨折60例139处;上肢骨折31处,下肢骨折94处;骨盆骨折11例,脊柱骨折13例32个椎体;肩胛骨骨折4处,肋骨骨折13处,锁骨骨折5处(表2)。挤压伤5例,其中上肢2例,下肢3例;挤压综合征在院外行切开减压术后13例;软组织损伤11例;截肢术后5例。多发性骨折(2个或2个以上部位骨折)87例,粉碎性骨折35例;伴关节脱位3处,伴血气胸11例,伴急性肾功能衰竭6例,伴颅脑损伤3例,伴腹部损伤6例。表2 汶川地震重医一院骨科收治伤员骨折脱位情况表
2.2 神经损伤情况
129例伤员中有26例(20.2%)39条神经损伤,其中桡神经损伤6条,正中神经2条,股神经损伤4条,坐骨神经损伤6条,腓总神经损伤7条,胫神经损伤4条。脊柱骨折伴截瘫9例,臂丛神经损伤1例。
2.3 感染情况
129例伤员中有54例(31.8%)并发感染,其中产气夹膜杆菌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大肠杆菌11例,破伤风杆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其他细菌共17种22例,大多合并厌氧菌感染,未见败血症病例。
2.4 手术情况
129例伤员中有110例伤员152处行手术治疗,主要手术包括清创术,骨牵引术,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及脊柱内固定术。其具体情况见表3。
2.5 治疗效果 129例伤员中无死亡病例。1例院外截肢伤员因残端感染严重而行多次残端清创、修整;开放性损伤伤员除2例截止发稿时伤口未愈合外,其余病例伤口均愈合。无术后切口感染。
表3 汶川地震重医一院骨科收治伤员的手术情况
手术方式手术处数所占比例(%)清创术7046.1(次数)一次11二次27三次以上32骨牵引术1811.8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术2214.5骨折内固定术3120.4脊柱内固定术117.2前路内固定9后路内固定2
3 讨 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地震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害日益加重,世界上每年因地震致死的人数约为8 000人,伤26 000人[4]。地震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巨大、继发灾害多见、伤亡严重,可将人类文明毁之一旦,而且地震灾害还可引发复杂的社会问题[5]。1976年唐山大地震导致24万人死亡,16.5万人受伤[6]。1999年土耳其发生的里氏7.4级Marmara地震死亡人数1.8万,受伤4.4万人[7,8]。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国家,减灾、救灾形势严峻,但我国对地震灾害的研究仍很不足。如何使受灾伤员尽快地脱离危险,较好地得到救治,使其灾后能更好的恢复功能一直是世界各国医疗专家努力的目标[9~12]。
3.1 汶川地震骨科转运伤员的临床特点 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震后3 d内,即以抢救伤员生命为重点,本次汶川地震本科收治骨科伤员大多集中在震后1周左右(表1),伤员在转入本院前已在震区做了初步处理,归纳其特点主要在以下方面:(1)感染病例较多,达41.9%(54/129),这一比例远高于1999年土耳其发生的里氏7.4级Marmara地震(25.8%)[8];感染病例中以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多见,其中产气夹膜杆菌有8例,以往文献报道较多的破伤风杆菌感染仅有1例;(2)神经损伤较多见,达20.2%(26/129),以下肢神经损伤多见,这一比例也高于Marmara地震,其中截瘫病例占神经损伤病例的34.6%(9/26);(3)损伤部位以四肢多见,脊柱次之,这与Marmara地震相似,四肢骨折中又以下肢多见;(4)多发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多见,其中多发性骨折占91.6%(87/95)。感染及神经损伤病例较多见,其原因可能与地震发生突然,破坏性大,最初24 h内救援人员不能进入灾区,加之本地医院及医务人员受伤严重,当地村民缺乏医疗救护基本常识,导致继发性血管神经损伤。多发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多见,其原因可能是地震破坏性大,加之在上班时间,大量房屋倒塌,引起的砸伤所致。由于下肢及脊柱骨折较多,加之大部分为多发性骨折,因而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引起的肺栓塞,此外,还要避免继发性血管神经损伤。
3.2 汶川地震骨科转运伤员救治措施 结合文献,作者在这次地震骨科伤员救治过程中的主要措施有:(1)对开放性伤口应尽早彻底清创。彻底清创是防治感染最重要的措施,包括彻底止血、切除一切失活和坏死组织、清除异物、深筋膜切开减张和保持引流通畅等,必要时可反复多次彻底清创,尤其是产气夹膜杆菌感染病例。作者收治的8例产气夹膜杆菌感染伤员除1例只清创一次外,其余病例至少清创2次,最多达6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抗感染治疗,待药敏试验出来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加以调整。(2)对危重病人要确保气道、尿道和输液通道的通畅[13],建立和保持通畅的气道是复苏抢救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口腔内有大量呕吐物,应该立即清除。如果在吸干净口咽异物后SaO2仍不能上升时,则应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若单纯面罩给氧不能改善组织缺氧,还要行呼吸机支持;通过导尿排泄代谢产物,减少毒素的吸收;监测肾血管灌注和肾功能;排除少尿性急性肾衰;了解抗休克的治疗效果。输液通道是药物血液和营养制品的供给线,外周静脉穿刺方便快捷,但不能长期保留,易脱出,易并发静脉炎,因此最好采用深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可保证液体快速注入和长时间留置,且输入高浓度有刺激药液,不会发生静脉炎。(3)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代谢紊乱、纠正贫血和低蛋白症、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和营养支持等。(4)高压氧辅助治疗[14]。针对病例中大多合并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对此类伤员一经怀疑立即行高压氧辅助治疗,具体为3个大气压,每天2次,每次3 h,1周为一个疗程。同时,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改善由于创口局部组织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的缺氧情况,有利于伤口的愈合[15]。(5)加强心理治疗。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心理伤害,是无形和不可见的,作为受伤害的直接受体的个人,在灾害中既会受到躯体的损伤,同时也会受到心理上的伤害。有研究表明地震灾区伤员在震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16,17]。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儿震后的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高达47%[18],因此,作者在救治躯体损伤的同时,将灾害心理的治疗和求助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6)在抢救严重多发伤中,成立专家组,由经验丰富、威望高、责任心强的人任组长,定期和不定期的查房、会诊,研究解决临床上的难题特别是创伤性休克、严重感染、多脏器衰竭、挤压综合征及有关手术问题。严重多发伤的救治一定要加强医护合作,尽早上特护,成立护理救治组,做好救治记录。(7)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应激性溃疡等。Bulut认为地震伤员的处理难点主要在两阶段:即早期抢救伤员生命时和后期处理并发症时[8]。为此,必须要重视后期并发症的处理,以降低伤员死亡率和致残率。此外,还应体现人性化、个体化服务。在医疗实践中,多与伤员及其家属交流沟通,互相信任,充分调动伤员和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个体化服务,使伤员充分感受党和国家的关怀,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Stone R.Wenchuan earthquake.Scientists race against the clock to gauge landslide risk[J].Science,2008,5882:1408.
[2] 王正国.地震灾害的特殊性点及其所致创伤的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08,6:401-404.
[3] Stone R.Wenchuan earthquake.Damaged university mourns its dead and plans fast recovery[J].Science,2008,5880:1145.
[4] Alexander D.Death and injury in earthquakes[J].Disaster,196,1:57-60.
[5] Bozkurt M,Ocguder A,Turktas U,et al.The evaluation of trauma patients in Turkish Red Crescent Field Hospital following the Pakistan earthquake in 2005[J].Injury,2007,3:290-297.
[6] ZhiYong S.Medical support in the Tangshan earthquake:a review of the management of mass casualties and certain major injuries[J].J Trauma,1987,27:1130-1134.
[7] Taviloglu K.17 Agustos 1999 Marmara depreminin ardmdan felaket organizasyonunda neredeyiz[J].Ulusal Cerrahi Dergisi,1999,6:333-342.
[8] Bulut M,Fedakar R,Akkose S,et al.Medical experience of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Turkey after the 1999 Marmara earthquake[J].Emerg Med J,2005,7:494-498.
[9] Sarisozen B,Durak K.Extremity injuries in children resulting from the 1999 Marmara earthquake:an epidemiologic study[J].J Pediatr Orthop B,2003,4:288-291.
[10]SH Bhatti,I Ahmed,NA Qureshi,et al.Head trauma due to earthquake October,2005 experience of 300 cases at the combined military hospital rawalpindi[J].Journal of The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Pakistan,2008,1:22-26.
[11]Kuwagata Y,Oda J,Tanaka H,et al.Analysis of 2,702 traumatized patients in the 1995 HanshinAwaji earthquake[J].J Trauma,1997,3:427-432.
[12]Tahmasebi MN,Kiani K,Mazlouman SJ,et al.Musculoskeletal injuries associated with earthquake.A report of injuries of Iran's December 26,2003 Bam earthquake casualties managed in tertiary referral centers[J].Injury,2005,1:27-32.
[13]唐浦斌,浦金辉,张 壁,等.地震伤员的处理原则[J].创伤外科杂志,2007,3:210.
[14]Finsterer J,Hess B.Neuromuscular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anifestations of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infections[J].Infection,2007,6:396-405.
[15]Andel H,Kamolz L,Andel D,et al.The use of oxygen as drug and its relevance for wound healing[J].Handchir Mikrochir Plast Chir,2007,5:328-332.
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数字化、交互性强等优势,将这些优势运用到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微课教学模式对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路,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新的乐趣。微课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求,运用数字化的信息技术也为教学提供了便利。微课教学模式的使用是对当下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提出的新变革,将为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新的方式。
一、地理微课的特点
地理微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数字化的视频展示。地理微课容量小、内容精、交互性强的特点使得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所展示的教学内容也由于其容量较小、内容较为精辟使得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地理微课的这些优势使其在地理课程中的普及和发展变得更有优势。
微课的另一特点就是信息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变得越来越普遍,微课也是信息化教学的一部分,微课的信息化特点使得教师能够充分应用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学生能够接触到除了课堂以外的知识。这些优点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教学的负担,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新方式。
二、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
1.生活化
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地理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其生活化的特点也表明地理学科对于高中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理课程的这一特性,使学生能够领悟地理课程学科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同时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生活性,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加地理课程教学的生动性。
2.趣味化
地理n程由于其源于生活,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自然学科知识,使得地理课程成为一门趣味化的学科。地理微课的使用,充分展示了地理课程的趣味性。由于地理微课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特性,使得许多只能用文字描述的地理知识能够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充分展示,相比于传统课堂的地理教学模式而言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课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探索和创新。
3.综合化
地理课程的综合性也是其较为显著的特性,并且地理课程的综合性也是地理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地理课程的综合性使得教师必须设置较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对地理课程内容中的每一类知识都能有深入的了解并且进行扎实地掌握。地理课程的综合性也为教师的教学方法革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课程的综合性进行备课,对课外知识进行准备,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展示地理课程的生动性和灵活性,将地理课程的重难点进行趣味性转变。
三、地理微课的应用
1.微课辅助高中地理教学实现了分层教学
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使得每一位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方式、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不同,因而在对学生进行地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实现分层教学和分层设定。微课在分层教学中能够充分实现自身的优势,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现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目标。同时,微课时间短、内容精的特性,也可以帮助部分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重难点学习,帮助其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提高其学习效率。而微课视频的播放,也为教师减轻了教学负担,对部分知识和内容不必进行重复教学。同时,微课视频的独特教学方式也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微课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地理教学方式
微课也为地理教学方式提供了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利用视频和图片的播放呈现地理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微课的使用也能对课程中的重难点进行重复学习,使学生对于不清楚和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加强学习,同时也为教师减轻了教学负担,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
四、小结
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广泛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僵化,为改变地理课程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使得教师和学生得到了共同发展,顺应了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他的开设对于中学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我们要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实践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开设的意义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学生在课外主动地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进行调查、观察、测量等。在中学各门课程中,地理课外实践课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外实践课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对于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而言,地理课外实践课具有生动、真实、灵活多样的特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课本知识返璞归真,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于课堂传授的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只能死记硬背概念和内容,但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能亲临其境地观察、思考、接触自然,能开拓眼界,丰富知识,从而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的认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3.培养志趣,树立理想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思想教育,有着丰富的内容,它包括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和各种正确观念的教育,是思想教育的好课堂。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从社会和自然中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道理,亲身体验社会的发展和大自然的变化,激发热爱自然和爱国的激情。
二、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
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无实践的方向,就达不到实践活动的意义。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为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指明了方向,是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1.知识目标设计
与地理课堂教学一样,地理课外实践课首先要有明确的知识目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教师不一定要对学生加以明确知识目标,但是教师在指导实践活动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知识目标的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要符合中学生的知识层次
在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知识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符合学生现在的知识层次、思维方式。
(2)目标应具有可达性
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要具有可达性和独立完成性,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能独立完成实践任务,自己总结出实践活动的结论。
2.能力目标的设计
(1)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实践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地理课外实践课能力目标的设计,除了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外,最主要的就是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独立思考、参与实践过程设计的各个环节。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实践课的指导者。教师应当在实践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在指导中不能点破答案,只能启发诱导,从知识、技能、思想等方面加以辅导。但要注意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3.思想教育目标的设计
思想教育是地理课外实践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积极进取的思想品德;能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使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路;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评价能力,从而树立开放、竞争、创新的观念。
三、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计划拟定
对地理课外实践课的计划拟定一般应包括实践内容拟定、日期拟定、路线拟定、地点拟定等。
四、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组织设计
1.组织方式的分析
(1)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可以使较多的学生参加进来,有利于地理实践的普及,同时也为实践活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小组活动
小组实践是地理课外实践的基本组织形式。他机动灵活,小型多样,能让学生获得学习和实践各个环节的机会,他有助于每个成员的学习,能扩大他们的视野,发挥他们的才干。
2.组织过程的分析
(1)课外实践活动的安全分析
在课外实践课进行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特别是有时会有潜在的安全问题,所以在地理课外实践时要加以防范,做好实践课课前的安全分析。
(2)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时间分配
①缩短不必要的时间
地理实践课要以实践活动场所为中心进行,在途中浪费大量时间是毫无意义的,而且还有可能延误实践的正常进行。
②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时间
地理课外实践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但是在时间上不能放任自由,实践课和正常的教学一样也应该给以时间上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观念,使之能在有效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实践内容。
五、结语
总之,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组织与设计并不具有一定的模式,其形式也是多样的。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根据实践内容制定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计划,并且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设计及计划和具体操作都要进行有步骤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效的局面,才能充分发挥中学地理实践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每一个科目的课教学都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正因为这样的不同才形成了每一个科目的教学特点。地理课教学的风格和其他学科不同,是源于地理教学内容。不是所有的教学都有自己很明显的特征,教学形式和内容一定要内外统一,才能使课堂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二、地理课教学的风格
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要求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统一起来,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课教学的特点是通过课堂上讲课的形式表现的。学生如何认识教学风格呢?最重要的是从课堂讲课形式的特点感觉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要有怎样的风格呢?一定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重要目的,要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采用先进的方法和合理的道具,合情合理地去展示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课堂面对的是整个班级的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让学生喜欢学习,又能正确运用地理原理去解决现实的问题,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其教学形式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课堂导入要留有悬念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的孩子,受到家庭的压力、自身的认识和一些考试的导向问题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不重视上地理课,认为学这门课没有用,当然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学生的能动力变弱。但是,又因为他们处于青春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给他们设置了情境,设置了悬念,他们一定都要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剖析,一定要找到问题的答案。另外,又因为他们拥有很强的好胜心理,急于要显示自己的能力。这样,在一堂课的开始设置悬念后,就集中了学生的所有注意力,他们因为兴趣和好奇心,就会主动去上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抓住学生的好奇点和兴趣点,教师要多讲一些有关地理热点的社会问题,新鲜的事件。我们要注意的是,新的课堂导入一定切记哗众取宠,为了避免喧宾夺主,可以多预习新课,一定要做到精炼,直中要害。
精彩的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我认为追求高效地理课教学必须研究其板书设计,让科学的板书与其他教学手段相得益彰,是促进地理教学高效的重要策略。以下,我重点对地理课的板书设计谈一些心得。
一、地理课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堂高水平的课离不开优美的板书设计。从板书字体的书写、整体布局可以窥探到教者的教学基本功和思维能力。好的地理课板书不仅可以完整地表明地理知识结构、体系,反映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而且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结合自己在地理课教学中板书设计实践,我认为地理课板书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地理课板书设计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的科学性和形式结构的合理性两方面。板书内容的文字、图表及表达的地理知识必须准确,而且板书中的各种文字、符号、图表还要按一定的形式结构科学组合起来。
2.简约性原则:地理课的板书设计在形式上要简约,但简约并非简单,而要反映教学内容之核心,体现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高度提炼,用最简洁的文字或符号概括教材最本质的内容。如在板书中善于利用地图、符号、表格等表达说明教学内容,既要能反映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又要能帮助学生理顺逻辑关系,掌握知识结构。
3.针对性原则:地理教材中纵横交错的“知识网”不乏抽象的概念等,往往让人有琐碎之感。如何才能使地理课板书内容纲举目张、条理分明,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板书内容的针对性,既反映地理学科的要素,又针对学生实际,将知识传导和能力培养相结合。
4.启发性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板书设计作为最常见、最实效的直观教学手段之一,重在让学生“看”懂,发挥视觉功能,过目不忘,这样既能使板书形象直观地“刺激”大脑,又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投入地学习。
5.艺术性原则:好的板书设计无论从内容与形式确定,到教师书写的整齐规范等方面都应该富于艺术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相反,那种条理不清、版面设计紊乱、内容繁杂、残缺不全的板书,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失去地理板书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地理课板书设计的常用类型
地理课的板书设计形式多样,选用何种形式,应从教材实际出发,要以服务课堂教学、服务培养学生能力需要为目的。现列举几种常用板书设计类型如下:
1.纲要式:纲要式板书设计是一种最基本的板书形式,以文字表达为主,把教材内容以提纲式体现出,这种形式的板书提纲挈领、层次清楚、言简意明、重点突出。教学流程中,学生可根据板书的提纲学习,思路明确,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地球的形状》一课的提纲式板书:
在运用纲要式板书时,往往先书写知识点,然后书写二、三个层次的小纲目(即知识要素),并进行分析,最后进行综合,得出结论。但这种板书的缺点是不易明显地表达知识之间的交叉关系,缺乏生动性。
2.表格式:表格式板书是一种通过表格并附以文字表述的板书形式,这也是广大教师常用的一种板书形式,最适合两种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在分布、特征、规律、成因及作用等方面分类对比,列表对比则一目了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栏目中的内容时文字表述要简要,对比性强。运用表格式板书既有利于学生逐一认识各种地理事物的不同特点,又在完成填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看书、读图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同时是一种学习方法,可谓一举多得。如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中的纬线和经线”的板书:
3.结构式:结构式板书是一种体现地理事物组成和内在联系的板书形式,其最大优点是可以反映地理知识结构体系,把知识连成线、穿成串、结成网,构成整体。能把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直观性。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的板书如图1。
4.图文式:图文式板书即图文并茂的板书形式。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画简图,配上文字、图例等,因其更为具体、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形象地表现事物,引发学生兴趣,从而加深理解。如讲我国地势特征及其优越性时,我设计了图2这样的图文式板书:
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我们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灌输式导入方式,要借助恰当的、多样化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从以下几种导入方式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进行论述,以期能够迈好地理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一、问题导入法的应用
问题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方式,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相关知识的重要方面,更是推动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求知的重要方面。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以确保学生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进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
例如,在教学“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时,为了提高导入环节的质量,也为了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从已有经验出发,你认为东北地区有什么特点?(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3)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而且,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为提高地理导入环节的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二、直观导入法的应用
直观导入法是指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来将抽象的课堂形象化,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直观的地理课堂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为高质量地理课堂的实现渲染好氛围。
例如,在教学“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为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也为了让学生轻松地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更为了确保导入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在本节课的导入时,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西北地区荒漠景观”的图片和视频,确保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