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低碳经济的内涵大全11篇

时间:2024-04-17 15:58:2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低碳经济的内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低碳经济的内涵

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 定义 内涵

低碳经济的定义与内涵

(一)低碳经济的定义

《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国外一些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后工业化社会出现的经济形态,核心是低温室气体排放,或低化石能源的经济,低碳经济是能够满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我国学者庄贵阳(2005)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付允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鲍健强(2008)等指出,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刘细良(2009)强调低碳经济是人类对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一种理性权衡;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一种理性认知;是一种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可持续经济;是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是信息革命之后的新能源革命。金乐琴(2009)等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一致,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有密切联系。

尽管学者们对低碳经济定义的表述方法不尽相同,但各个定义所包含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笔者认为低碳经济定义可概括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1.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也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化石燃料燃烧时会释放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地表将变热,由此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2.低碳经济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低碳经济的目的是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经济革命。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现代经济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这场能源经济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由以高碳能源为基础的不可持续发展,向以低碳与无碳能源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二是由高碳型黑色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与无碳型绿色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

4.低碳经济的关键是技术创新。控制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主要途径有四条: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发展碳捕捉和封存技术;发展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目前,这四条途径都存在着明显的技术瓶颈。因此,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必须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和创新。没有技术创新,低碳经济不过是人类的一个“美好幻想”。

5.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工业社会发展初期,使用的能源全部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高碳能源,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可称为高碳经济。随着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不断认识,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不断反思,人类逐渐认识到要摒弃18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找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建立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与高碳经济的比较见表1。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辨析

(一)相关概念的涵义

1.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目前没有公认、确切的定义。通过搜集、比较各种定义,笔者认为,循环经济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一般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作为操作准则,简称为“3R”原则。减量化原则,即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在经济活动的源头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利用原则,即尽可能多次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循环原则,即废品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3R”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特征。

2.绿色经济。绿色经济目前也没有公认、确切的定义。通过搜集、比较各种定义,笔者认为绿色经济是指那些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从这个定义上引申,绿色经济有两种涵义。

第一种涵义是指经济要环保,即要求经济活动不损害环境或有利于保护环境。例如,钢铁、造纸等行业,用落后的方式生产是高排放的,因而不是绿色经济;而用清洁技术生产,就属于绿色经济。第二种涵义是指从环保要经济,即从环境保护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也就是说,环境保护可以成为经济利润的一个来源。例如,新能源开发、绿色食品研发等活动,可以带来新的利润。

以上两种涵义分别强调了绿色和经济两个方面,它们的共同点是同时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生态经济。关于生态经济目前存在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二是生态经济强调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就如生态系统一样是密闭循环的,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以及能量守恒。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但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来看,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各国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仅是一种趋势。

(二)低碳经济等概念的异同

1.低碳经济等概念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产生的根源相同。现代工业社会既是一个技术发达、经济腾飞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现代工业发展引发出严重的环境危机,不可再生资源的匮乏和枯竭、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短缺、环境污染的加剧、生态环境的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酷事实,迫使人类不得不反思和重新审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始关注环境,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都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

理论基础相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并不单纯地属于经济学范畴,而是经济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交叉边缘性概念,具有综合性特征。外部不经济理论、生态大系统理论、生态学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原理、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等概念重要的理论基础。

技术手段相同。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实现的技术手段包括宏观技术手段和微观技术手段。宏观技术手段是构建生态产业园区。生态产业园区是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多种产业,按照物质循环、生物和产业共生原理组织起来,构成产业链和产业网,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微观技术手段是采用环境无害化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的特征是污染排放量少,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更多地回收废物和产品,以环境可接受的方式处置残余的废弃物。

最终目标相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追求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低碳经济等概念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研究的视角不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要求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主要目的是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循环经济关注的是提高生产、流通、消费领域所有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所有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其中包括碳排放量的最小化;绿色经济强调关爱生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经济注重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和地球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可操作性不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可操作性存在很大差别。低碳经济的涵义最为具体―降低碳排放量,最具有操作性;循环经济提出了“3R”原则,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的涵义较为宽泛,没有说明如何实现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仅根据涵义不能确定如何实现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

所属的层次不同。根据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各自研究的视角和可操作性,可以将这四个概念进行如下结构性定位:绿色经济最不具体,研究的范围最大,为最高层次的概念,包含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次之,包含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并列并有一定的交叉,为低层次的概念(见图1)。

涉及的研究领域不完全相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不完全相同。低碳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减碳、碳交易市场、碳税、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政策等。循环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农业循环经济、工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区等。绿色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绿色GDP、绿色产业、绿色贸易壁垒、绿色金融、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生态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经济区、城市生态经济、农村生态经济等。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研究的领域与其他三个概念研究的领域差别较大。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环境与资源,2008(3)

2.曹海霞,张复明.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J].生产力研究,2010(3)

3.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

4.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篇(2)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低碳经济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低碳经济理念的结合下,注重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俄熔岩,低碳化模式的发展和应用,更加注重行业格局的调整。

首先,在商品贸易格局的优化调整中,主要是做好商品贸易的格局优化,将传统的石化能商品进行不断的调整,并注重资源消耗性的商品发展,实现低碳经济的合理有效发展,注重国际贸易的综合性发展。在新能源以及绿色能源商品的应用中,实现高科技新材料商品的有效性应用,将节能化环保特点实现,注重国际贸易相关比重的不断提升,注重商品贸易结构的一种优化和调整。

其次,对于地区贸易格局而言,在优化调整中,就要结合经济结构的一种优化调整过程,实现经济发展的低碳化形势,在低碳技术的应用中,体现出生产低碳化的商品过程,做好国际贸易竞争的优势发展,注重国家贸易地区的平衡性发展。

最后,低碳商品的生产中,就要联系低碳经济的一种重要发展过程,结合资金技术的优势发展,做好低碳经济的有效性发展,联系资金技术的不断创新,实现低碳经济的不断和谐有效性发展,最终从根本上调整国际贸易的一种地区格局发展。

二、基于低碳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内涵的拓展

现代化低碳经济的一种背景发展中,就要联系国际贸易的基本内涵,在内涵的拓展中,及时的转变传统的国际贸易内涵,实现碳金融理念的不断融合。碳金融的服务过程中,通过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逐渐减少,将人类社会活动对于环境的危害逐渐降低。

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发展中,国家贸易领域的发展,更是联系金融制度规范的相关标准,注重金融交易活动的充分讲解,在碳金融活动的基础发展中,实现资源上的有效分配,并在资金的不断配置中,做好排痰技术的不断支撑和应用,实现碳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保证。

低碳经济的创新发展中,就要实现国际贸易内涵的不断拓展,在国际贸易服务内涵的广泛拖住中,结合国际贸易的相关参与者的动向,做好低碳性的环保,在碳金融发展价值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对更好的国际贸易发展方向有效性的追求。

三、基于低碳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技术的创新

低碳经济的有效性发展中,联系低碳技术的一种技术支持,在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实现低碳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在国家贸易的发展中,更要注重技术上的不断擦红心,将国际贸易的有效性发展全面实现。

在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贸易商的发展中,就要结合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特点,并在资金技术的过多投入中,实现技术上的不断革命和创新,在自身经济的低碳发展中,将经济的低碳发展综合性的实现,注重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实现新技术革命的根本创新和发展。这种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应用中,做好新一轮技术的有效性革命,在国家贸易技术的转移中,将国家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强,实现国家之间的有效性技术合作。

篇(3)

二、基于低碳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内涵的拓展

现代化低碳经济的一种背景发展中,就要联系国际贸易的基本内涵,在内涵的拓展中,及时的转变传统的国际贸易内涵,实现碳金融理念的不断融合。碳金融的服务过程中,通过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逐渐减少,将人类社会活动对于环境的危害逐渐降低。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发展中,国家贸易领域的发展,更是联系金融制度规范的相关标准,注重金融交易活动的充分讲解,在碳金融活动的基础发展中,实现资源上的有效分配,并在资金的不断配置中,做好排痰技术的不断支撑和应用,实现碳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保证。低碳经济的创新发展中,就要实现国际贸易内涵的不断拓展,在国际贸易服务内涵的广泛拖住中,结合国际贸易的相关参与者的动向,做好低碳性的环保,在碳金融发展价值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对更好的国际贸易发展方向有效性的追求。

三、基于低碳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技术的创新

低碳经济的有效性发展中,联系低碳技术的一种技术支持,在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实现低碳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在国家贸易的发展中,更要注重技术上的不断擦红心,将国际贸易的有效性发展全面实现。在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贸易商的发展中,就要结合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特点,并在资金技术的过多投入中,实现技术上的不断革命和创新,在自身经济的低碳发展中,将经济的低碳发展综合性的实现,注重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实现新技术革命的根本创新和发展。这种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应用中,做好新一轮技术的有效性革命,在国家贸易技术的转移中,将国家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强,实现国家之间的有效性技术合作。低碳经济的有效性发展中,就要联系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在低碳经济的有效性发展中,注重低碳经济的单边贸易过程,避免各种贸易规则的产生,最大程度上避免贸易壁垒的产生。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中,一旦碳标签的出现,就要联系发达国家的相关发展过程,注重使用和推广的过程。碳标签在始终中,往往是结合相关产品的一种原材料制造,并注重制造储运相关发展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在标签的形式分析中,对消费者告知。关于贸易壁垒的打破之后,就要结合低碳经济的有效性发展,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对碳关税措施制定,并将碳的排放量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做好碳排放量的根本控制。

篇(4)

一、 我国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文献中已经出现,2003年第一次在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中出现[1]。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于低碳经济的内涵有不同的解释,但大都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大规模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人类生存发展观念和环境的根本转变,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随着人们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低碳经济因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等特征而备受各国关注。近年来,我国为促进低碳经济进一步发展又提出“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城市”等概念。

二、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和技术上先试先行[2]。欧盟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最高,而英国是低碳经济的先驱和倡导者;日本一直倡导创建低碳社会;巴西则是南美洲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坚定实践者。

英国是第一个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利用海洋资源,积极推动海上风能、海藻能源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英国气候政策的一大特色,具体包括:实施气候变化税制度、设立碳基金、推出气候变化协议和启动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等,这些政策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3]。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特色是立法、技术及政策三者并重。立法上,根据形势变化对现有的能源环境立法进行修改完善,还积极颁布新的法律法规,以保障低碳经济的稳步推进;技术上,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创新,建立技术开发、技术使用和技术普及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政策上,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补助金制度、“领跑者”制度及节能标签制度。

巴西充分利用当地地理和资源优势,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承诺,并采取相应举措,早已形成投资新能源的传统,通过大力推动生物燃料业的发展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建立了生物柴油的技术开发、生产及推广网络,其水力发电占总装机发电能力的75%,用蔗糖制乙醇替代汽油作为燃料也占到了40%的比例,并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来促进本国低碳经济的发展[4]。

除上述几个国家外,瑞典、意大利等国家也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首个实行“考驾照—先学环保驾车”的国家,瑞典积极鼓励国民使用环保型汽车,树立了在生活细节中注重环保的榜样。意大利推行“白色证书”制度或能源效率证,这是对能源企业提高能源效率的一种认证。

三、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综上所述,各国在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及其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获得了成功,甚至成为某些区域或领域的典型。这些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有其独特之处,也有一些共同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首先,推行低碳生产,重视经济激励政策的制定。各国普遍采用的经济激励政策,包括税收、贷款和价格补贴等优惠政策,同时建立并完善碳排放交易制度和低碳认证制度等,提高企业参与低碳建设的积极性,进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其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培育和发展低碳产业。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要对我国现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作出必要调整,限制高碳产品的出口,努力扩大低碳产品出口;再次,提倡低碳消费,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以节能降耗为重点,推进低碳消费,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最后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公众在推行低碳经济方面的义务和职责,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法制化轨道。

除了以上几点经验以外,要发挥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在适宜地区推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推广和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经验的过程中,不应盲目全盘肯定或否定,而要充分考虑我国自身存在的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R]. Norwich: TSO ( The Stationery Office), 2003.

篇(5)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以便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它也是近年来人类社会应对气候、能源和环境变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是一场依靠技术创新与政策措施来实施的新能源革命,其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同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与市场机制,其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的比例,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

低碳经济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是在2003年2月24日由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通过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当时的低碳经济是一种后工业化社会出现的经济形态。

在我国学术界,对低碳经济概念和内涵的理解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第一种,经济模式说。如我国学者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的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2]第二种,经济形态说。如李建建等认为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形态。是通过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发展模式转型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适应和减缓地球气候变暖。[3]第三种,低碳经济既是一种经济形态,也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如冯之浚、牛文元认为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4]龚建文主要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低碳经济也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5]

我认为,低碳经济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无论是第一种经济模式说,还是第二种经济形态说,都没能全面的论述低碳经济的内涵,他们分别是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低碳经济内涵的。第三种的既是经济形态,也是经济发展模式说,它只是把前面的两种说法机械的加起来论述,并没有强调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等经济发展的模式而达到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等经济形态。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一)能源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呈现出煤炭比重过高的特点。与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相比,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使用石油、天然气分别高出约36%和61%,煤炭消费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致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而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比例过高的这一特点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到2020年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仍将维持在60%以上,这将严重影响我国低碳经济的向前发展。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中国三大产业之间的比重仍然停留在“1∶5∶4”的状态,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比重偏低,发展滞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重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仍然偏快,不少应该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还没有退出市场,一些地方和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传统消费观念不合理

受传统能源消费观念影响,很少有人真正关心自己消费的能源是不是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是不是科学消费。人们只是关心能源具有的效用满足,当能源具有的效用失去后又变成不具备效用的废弃物回到自然环境中。这样人们不仅没有充分的科学的利用能源,浪费了能源,达不到节能的效果,而且产生的废弃物影响生态环境,不利于环保,这种传统的能源消费观念长期影响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法制保障不完善

目前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方面面临着一些问题,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为保障。我国虽然非常重视相关政策法律的供给,但仍然很薄弱。目前,我国在有关低碳经济的开发利用领域的法律主要有《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除此以外,我国还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系列规划与政策,虽然这些政策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但是,因为低碳经济的专业性要求有更为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所以我国有关低碳经济的政策法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低碳技术滞后

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低碳技术涉及面广,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领域,涉及到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发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我国长期处于高增长、高排放的发展模式,粗放型的工业化进程,使得我国对低碳技术的掌握和开发程度明显不足。特别是处于经济转型期,低碳技术的相对滞后,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难题。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一)优化能源结构

1.通过节能和煤炭的清洁利用途径来实现。通过节能和煤炭的清洁利用,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这样可以优化能源结构。通过加强低碳和固碳技术的研发,推进氢燃料电池等新节能技术的发展以及碳收集与埋存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建立洁净煤、先进节能技术等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

2.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新能源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一,我国河流湖泊众多,水能资源丰富,占全世界开开采水能资源的16.7%。第二,风能发电也在我国有着很好的发展条件。第三,我国在太阳能利用和氢能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果,像燃料电池、燃料汽车技术也比较成熟。低碳经济的理想状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和“生物质能经济”。[6]由此可见,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很多天然的有利条件。拥有了这些条件之后,如果政府加大投资和扶持力度,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使之成为满足未来新能源的重要补充,就能更好的实现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

(二)升级产业结构

如果产业结构不同, 那么碳排放量可能相去甚远。[2]目前我国的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我们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首先,要促进三大产业内部优化升级,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提高第二产业素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工业去碳,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次,要调整三大产业内部的结构比例和比重,降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环保产业的比重,使三大产业之间形成物质、能量的梯级循环利用,建立产业结构的“食物链”;再次,提高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对高能耗的行业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在企业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方面设置较高的门槛,抑制高耗能产业低水平的盲目扩张,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

(三)加强科教工作

传统的能源消费观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从加强科普教育工作做起,大力宣传相关的能源知识,通过典型示范,国家补贴,企业让利等方式来引导人们,从而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完善法律制度

我们应该制定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经济法案、法规、法律,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要制定《低碳经济法》,抓紧制定《可再生能源法》与《节约能源法》(已修订)配套规范性文件,要适时开展一些环境和资源领域法律的修改工作,比如《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电力法》等,抓紧制定和修订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节约石油管理办法、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等,强化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 并通过采取行动落实这些法律。

(五)发展低碳技术

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别强调,“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我们要通过自主创新积极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能源利用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绿色消费技术等,有效发挥先进技术在节能中的特殊作用,促进清洁生产和清洁循环利用,提高能源附加值和使用效率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鼓励推广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核能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术,广泛应用于清洁燃料交通工具、节能型建筑、环保型农业等领域。

参考文献

[1]崔大鹏.中国梦、低碳经济与国际合作[A].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主编.低碳发展论[C].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2009.

[2]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11) .

[3]李建建,马晓飞.中国步入低碳经济时代[J].广东社会科学,2009,(6).

[4]冯之浚,牛文元.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9,(8).

篇(6)

英国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到了“低碳经济”,几年来,这个概念已经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接受和认可,研究成果也日趋丰富。低碳经济的发展涉及经济研究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低碳经济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其中重点。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需要新的产业结构模式支撑。因此,改变传统产业结构,发展合理的产业模式是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中之重。本文对国内外重要文献进行梳理,首先简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然后阐述低碳经济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研究,接下来举部分行业在低碳经济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最后评价文献并得出相应启示。

一、低碳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1]的白皮书中提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随着研究的不断进行,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低碳经济的概念给予了不同的表述。国外一些学者对低碳经济进行更加深入的定义:低碳经济是一种后工业化社会出现的经济形态,核心是低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经济是能够满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2]。牛文元[3](2009)、贺庆棠[4](2009)等认为,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国内学者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袁男优[5](2010)低碳经济由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城市和低碳管理5个要素构成。发展低碳经济有低碳社会、低碳市场、低碳产业3个切入点。作者划分为三个切入点,低碳产业是其中之一,为能更好的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进行产业调整,本文将从低碳产业调整方面文献进行梳理。

(二)产业结构的内涵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则是经济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新一轮的经济变化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低碳经济的提出,使得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与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将工业为主导的产业作为产业低碳化发展基点和抓手,通过实现产业节能、产业增加值、提高产业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容,改善我国经济不可持续发展和产业高能耗的态势,缓解我国在低碳国际标准形成过程中面对国际经济新秩序所带来的压力,以实现低碳经济的中国含义。苏伟[6](2010)对我国而言,低碳经济给当前的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抓手,为我们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一个新的市场动力。有学者指出我国实行低碳化要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应发展碳强度绝对值小、边际碳强度有下降趋势、并且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

(三)碳排放与产业经济调整的关系

近十几年来,国内绕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之间关系进行大量研究,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证明了碳排放量与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有着直接的影响。NoamBergman[7](2011)指出英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国内能源消耗占四分之一,传统节能减排方法与发展新能源产业相比具有直接、低成本的优势,但是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间接的社会效应,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马艳,李真[8](2010)发展低碳经济最根本的是要从生产方式的技术变革入手,将技术结构调整与发展低碳经济有机结合。邹秀萍[9](2009)等利用1995年-2005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各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碳排放量与第二产业比重呈N型曲线关系。随着第二产业产值比例的增加,碳排放量呈现出先上升,再保持一定的水平,而后又上升的变化趋势。由文献可以得出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碳排放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切合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

二、低碳经济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研究

Lin Sue J,Charles[10](2007)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生产力和平均能耗情况,设计了关于经济、能源、环境质量的灰色关联等级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应调整产业结构,为了减少能耗,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应由高能源密集型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变。Koji Shimada[11](2007)阐述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地方制定的长期低碳经济发展方案,并指出为了达到目的,社会经济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技术措施是必要的。同样,国内学者在研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时认为中国要走向低碳经济,必须首先对现有的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这是实现低碳经济模式的前提及有效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绩效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消耗、碳排放增加等问题,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碳排放国,很大原因在于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行业发展比例不协调等。陈春[12](2010),产业结构调整对低碳经济的影响很大,德国的第一产业单位产值每增加1%,其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会增加15%。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要求有合理的产业结构,既可以维持经济增长又保证低碳排放,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而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仍有较大问题。刘再起[13](2010)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视国情合理选择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但不会增加而且会减少碳排放量,所以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调整力度与步伐。

综上观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已是当务之急。前两年中国经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以低碳经济产业、清洁能源、环保产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呈现出一番非凡的增长态势,我们应抓住有利时机坚定不移地推动节能减排产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低碳经济条件下部分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在目前状态下,中国应主动向新型产业结构调整,例如新能源、低碳技术产业、有机农业产业、环境概念产业等,在不同产业内部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研究重点。近年,世界各国都加大此项研究力度。从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实践看,主要包括构筑产业结构低碳化、能源结构优化、产业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等诸多领域。我国不同领域专家对不同产业如何进行调整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吴垠[14](2009)低碳经济条件下的新兴产业革命本身即意味着对现有产业制度进行创新,其核心在于改善现有高碳经济条件下产业制度的两个维度:即“高碳产业链条”与“高碳产业结构”。首先是缩短能源、汽车、钢铁、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把这些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低碳化”或降低其创造的单位GDP的碳强度。刘德伟[15](2011)考察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产业政策的低碳经济指向,认为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旨在保增长的基础上调结构,实现传统产业低碳化;培育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旨在变换经济增长的产业重心,实现主导产业低碳化。在行业上,低碳经济涉及电力、交通等多个行业;在技术上,涉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这些技术的创新,将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而且,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将改变产业价值链的分布,当价值链的分布从资源型企业向高技术产业倾斜时,即向掌握低碳经济核心技术的环节和链条倾斜时,将推动以低碳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低碳经济将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助力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四、对文献的评价和启示

从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及其经济学界在发展低碳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很大突破,其中新能源产业及技术调整是研究热点,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研究节能方法等都能有效的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而实现低碳化。近几年来我国虽然也以进行大量研究,但与西方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研究大多停留在产业结构调整低碳化的探讨层面,相关政策建议较为表面,可操作性不强,实践阶段尚待进一步试验。国内在研究方法上以借鉴国外经验为主,缺乏对中国含义低碳经济的适用性,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正确基础理论的指引,对产业低碳化发展道路选择不明确,不能确立合理的测度方法。当前我国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需要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以支撑目前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因此,还有待学者们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Feb.2003.berr.gov.uk/files/file10719.

[2]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Z].

[3]牛文元.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突破口[N].中国报道,2009(3):13-19.

[4]贺庆棠.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N].中国绿色时报,2009(2):8-4.

[5]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1):43-46.

[6]苏伟.储亚平副主任带队调研低碳经济发展[J].人大建设,2010(9):25-29.

[7]Noam Bergman,Nick Eyre.What role for microgeneration in a shift to a low carbon domestic energy sector in the UK[J].Energy Efficiency,2011.

[8]马艳等.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19-123.

[9]邹秀萍,陈劭锋,宁淼等.中国省级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09(3):34-36.

[10]Lin Sue J.,Lu I.J.,Lewis Charles.Grey relation performance correlations among economics,energy use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in Taiwan[J].Energy Policy,2007(35):1948-1955.

[11]Koji Shimada,Yoshitaka Tanaka,Kei Gomi,Yuzuru Matsuoka.Developing a long-term local society design methodology towards a low-carbon economy:An application to Shiga Prefecture in Japan [J].Energy Policy,2007:4688-4703.

[12]陈春.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10(3):21-27.

[13]刘再起.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10(3):21-27

篇(7)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严峻,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趋势,许多学者针对低碳经济展开了研究。本文从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基本模式、技术条件、区域发展动因及未来发展趋势五个方面对学术界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低碳经济 基本模式 发展趋势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碳排放大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已刻不容缓。低碳经济倡导以较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强调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统筹协调发展。围绕低碳经济的发展,许多学者提出了很多具有价值的见解,本文针对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基本模式、技术条件、区域发展的动因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五个方面的观点加以综述,以期为低碳经济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低碳经济理论内涵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指出低碳经济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日益破坏,不仅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更引起各国经济发展的深刻变革。

国内学者庄贵阳(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人文发展水平和碳生产力同时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低碳发展的过程。低碳经济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鲍健强、苗阳、陈锋(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 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他们从大时空跨度和能源利用方式上,分析了人类经济发展形态演变历程;探讨了低碳经济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而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关注导致了低碳经济产生与发展,指出碳排放量成为衡量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标识,碳减排的国际履约协议孕育了低碳经济。

张鹏飞(2009)指出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创新和制度创新。低碳经济要求提高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产业结构和低碳技术体系,转变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其向高效能、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张平、杜鹏(2011)认为低碳经济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方式,其目标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发展中所有资源的有效利用,为长期目标;狭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从而产生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其目标是应对当前气候变暖问题,为短期目标。

低碳经济发展基本模式研究

付允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在对国内外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综述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论证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方法, 即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 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 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

朱四海(2009)认为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包含三方面的内涵:首先,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无约束的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其次,低碳经济是相对于新能源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第三,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经济发展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促进经济体摆脱碳依赖,摆脱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高碳能源依赖,使经济发展转向既满足减排要求、又不妨碍经济增长的低碳轨道,使经济发展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轨。

侯军岐(2010)认为低碳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 以低碳发展为目标, 以节能减排为方式, 以碳中和技术为手段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在分析当前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严峻形式的背景下,通过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进行比较,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模式:技术带动型,项目带动型,企业带动型,非政府组织带动型,资本推动型,消费引导型,政府推动型,法律约束型八种模式。

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条件研究

低碳经济实质上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王文军(2009)指出,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就是实施“立体式”控制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循环经济的改进、深化和创新,而技术、制度与公众参与是其体系开发的主要内容。而低碳经济的实现,首先要依靠技术,只有以过硬的技术作保障,才能从源头制止更多污染物的产生。其次要依靠制度,尤其是要制定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等富有经济效率的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

赵卓、肖利平(2009)认为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低碳技术创新。低碳是技术创新的方向和指引,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内在驱动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然要求技术创新朝着节能、减排、增效的方向发展。倘若仍然停留在已有的技术水平上或者偏离低碳经济要求的方向,将不可能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

任力(2009)总结了西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的措施,主要表现为:改造传统高碳产业,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清洁能源;应用市场机制与经济杠杆,促使企业减碳;加强国际范围内的减碳协作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建议:必须尽快提出低碳经济战略,建立起低碳经济法律保障体系,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群,激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等。

杨芳(2010)认为,技术创新对于推动新能源产业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技术进步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并指出我国可以在汽车、建筑等领域的技术上进行突破。牛桂敏(2011)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制度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因此应当从法律制度、经济政策、产业及其他政策方面进行创新,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动因研究

胡宗义、刘亦文(2009)尝试借助动态CGE模型来模拟分析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产出影响,在Chingem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被应用于分析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Monash模型的递归动态机制开发出MCHUGE模型,该模型能够比较精确地运用国内经济信息和经济数据研究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低碳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会导致企业削减就业岗位;对我国各产业影响不尽相同, 能源密集型产业对能源需求的减少是降低能源强度的主要原因。低碳经济将起到不错的环境保护效果,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均有显著的降幅, 但随着经济结构的动态调整, 污染排放量均有所回升。

李娜等(2010)利用中国动态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GE) 模型,模拟了低碳经济时代实施碳税政策对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进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如果各地区实施同一碳税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能源富集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损失较大,对发达地区则产生正面的影响,因而将扩大区域经济差异。如果实施差别碳税,对能源富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有所减轻,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有利于兼顾公平和效率,使中国走上低碳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的双赢之路。

管军、刘晓明(2011)针对区域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路径及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区域低碳经济模式的本质要求,以及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利用、技术创新、政策法规等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路径及对策。

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研究

根据中国“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要求,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和科技进步内在要求,一些学者深刻揭示低碳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为中国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庄贵阳(2009)认为低碳经济,不仅可以成为度过目前经济困难的有效方式,而且是确保在中长期经济持续增长最可行的手段之一。在当前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全球如何向低碳经济转型,并且在怎样的规模上快速促进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问题是未来研究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

谢军安(2009)在介绍了以英国、日本、德国等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向与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以及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促进人类生产、消费方式的转变,绿色技术的发展及能源结构的改变及国际间贸易与碳博弈将成为低碳经济发展及演变的趋势。

韩冬、韩立达(2011)认为在当前创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势在必行,应当从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以及政府考核创新等四方面加以完善,以夯实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由内而外体系架构。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08(2)

2.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3.张鹏飞.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J].科学与管理,2009(5)

4.张平,杜鹏.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和研究难点分析[J].商业时代,2011(10)

5.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3)

6.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发展研究,2009(5)

7.侯军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调研世界,2010(8)

8.王文军.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与路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9(4)

9.赵卓,肖利平.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瓶颈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0(6)

10.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

11.杨芳.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与政策选择[J].福建论坛,2010(2)

12.牛桂敏.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创新思路[J].理论学刊,2011(3)

13.徐冬海.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与经验借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6)

14.李娜,石敏俊,袁永娜.低碳经济政策对区域发展格局演进的影响―基于动态多区域CGE模型的模拟分析[J].地理学报,2010(12)

篇(8)

一、低碳经济与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基本内涵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是由英国首先提出的。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英国明确的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即在低能耗、低碳排放的前提下,现更好的经济发展,也就是低碳经济。我国也对低碳经济给出了自己的定义:低碳经济相较于传统经济,是一种更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具有全新的经济和社会体系。

(二)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基本内涵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是在过去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上,纳入环境成本,进而在企业所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原则,进行预算、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的一个过程。

二、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对于低碳经济的内涵认识不足

现在,很多企业员工还都不理解低碳经济到底是什么。企业内部生产部门虽然口头上喊着走节能减排的低碳之路,但是绝大部分企业只是喊口号,严重缺乏实施低碳发展的措施和政策,只为实现企业的短期效益。因此,各单位要广泛传播低碳经济理念,普及环保知识,开展环保教育,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思想指导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要使广大员工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对他们进行教育、给予警醒,使他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环境成本管理方法不科学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仍然是将精力主要放在生产或者是提供服务的成本管理上,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只对一些较为直观的成本进行管理,往往是忽略了一些间接性的,至始至终都一直存在的环境成本,更不用说对这些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当前,我国企业在环境成本的管理方法上还是被动式的,主要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三废问题,没有系统的环境成本管理方法,有时甚至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才开始进行环境成本管理。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现在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被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所以导致相关的信息质量存在严重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在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现阶段我国同环境信息披露有关的政策法律主要有《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等,上述这些政策、法规对于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一定要求。可以很多要求都是缺乏必要的强制性,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数量上都缺少明确的规定,使得企业在被动实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避重就轻,存在明显的随意性。

三、应对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在企业内部构建低碳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所在。要应对员工缺少低碳经济的意识,在企业内部构建低碳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低碳文化包含了人们对于降低能耗的道德、思想和行为要求。因此,企业要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系,将低碳文化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当中,让低碳成为企业员工内在的价值选择,从而逐渐的提升员工对于低碳文化、低碳经济的认识,为在低碳经济下实现更好的环境成本管理提供基础的人力资源支持。

(二)科学利用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利用作为为单元,来实现对于成本信息管理的一个整体系统。作业是该法的基础与核心,作业包括从研发产品,到原料采购;从生产到最终销售的各个环节。它是对没个环节的作业和其作业成本的确定来得到最后的产成品的成本。从而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使得企业的决策与发展规划能够最大化的控制各项成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动力。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要实现良好的环境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首先要充分的挖掘出环境成本的相关作业,尤其是要找出那些环境成本管理相关的关键性作业,在利用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后,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多方面来对相关费用进行控制。

(三)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体系

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如果缺少了在法律法规上对于企业的要求,那么企业内部的环境会计很难自觉的产生。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中,有9部环保法律,10多部环境资源保护法律,30度部相关法规,以及466项标准体系。但还未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具体行为的规范。因此,政府方面还需应尽快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制定出台相应具体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准则,对环境成本的披露行进详细的界定,保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真实性,可比性,让相关利益者更好的使用信息披露,以便于我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与国际接轨,用法律的方式保护我们的环境。

四、结语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就成为了企业发展中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的实施环境成本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更快的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适应发展环境,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但在我国企业,目前在环境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要从文化、方法、法律体系等方面来加以解决,这样我国企业才能完善环境成本管理,保持在低碳经济下仍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美琴.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研究[J].绿色财会,2013,06:9-11.

[2]崔宇涵.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1:241-242.

篇(9)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环境保护 财政税收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社会经济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能够实现低碳排放。低碳排放可以有不同的定义,一种观点认为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景,即全球实现低升温目标下的排放水平。目前较多讨论的是450ppm、550ppm浓度目标下的排放水平。在这种全球排放水平下本国或本区域的低碳排放。另一种则认为在本国或者本区域在本身自然资源条件下,采取尽可能大的努力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较低温室气体排放途径。目前我们更多的采用第一种方式来进行判别,但各个地区根据具体情况实现低碳排放的时间区间可以不同。

二、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1.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变化峰会最近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目光。不仅是因为一部好莱坞大片《2012》,也不是因为奥巴马访华时随身带着能源部长。只是因为,撇开政治因素,面对《京都协议书》在经过12年的考验后依然令人失望后,如果我们再不进行变革,或许《2012》真的不是危言耸听,于是乎减排、低碳成了此次会议的重头戏。

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低碳经济并非一个新的、额外的努力,而是要对现在的国家能源、环境对策进行扩展。低碳经济未来是可能实现多种社会发展目标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社会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国家经济发展三步走总体目标、中国构建科技创新强国目标都有一致性。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税收政策建议

1.政策扶持让政府为环保买单

政府应该推行相应的财政政策,对普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产品给予财政补贴以及为制定新能源产品基础设施规划提供相应的财政政策,这些是新能源产品大规模放量的先决条件。例如,汽车专家表示,对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现在很多地方还是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离市场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目前状况来看,消费者使用新能源车型,购车费用不低;企业为了研发新能源轿车,生产成本不低。新能源市场期待“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能够尽快出台。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推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配套措施。

2.政府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首先,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走低碳发展之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关键。因此,我国政府当局应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加强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各级政府、企业及公众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其次,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为我国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我国一些地方特别是有些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情很高,应该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规范低碳经济的内涵、模式、发展方向和评价体系等;

再次,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走低碳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是核心。应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政策和市场环境。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气候变化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第四,提高认识,鼓励利益相关方参与。低碳发展不但是政府主管部门或企业关注的事情,还需要各利益相关方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由于气候变化涉及面广、影响大,因此,应对气候变化首先需要各政府部门的参与,同时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加强研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同时,应加强相关的舆论宣传;

最后,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发展低碳经济。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及其成熟的理念,制定气候变化国家规划,在条件相对成熟时创建碳市场,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制定财税激励政策,综合考虑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的税种和税率,引导企业和社会行为,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应通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韬.中国低碳经济未来.低碳经济论.2008:140.

[2]崔大鹏.中国梦低碳经济与国际合作.低碳经济论.2008:213.

篇(10)

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阐述和我们对旅游景区的界定,本文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定义为:

低碳型旅游景区即以一定的旅游吸引物为依托,融入低碳化理念,进行低碳化建设,采用低碳化经营,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参观游览、康乐健身、学习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间区域。通过定义我们可以对比看出,低碳型旅游景区即是在旅游景区的基础上,在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中融入低碳理念,采用低碳化的方式来经营景区,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把景区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变成低碳的发展模式,用以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

1.低碳型旅游景区概念

1.1 旅游景区之概念

根据国家旅游总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游景区的定义为: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与地域,它具有参观游览、康乐健身、休闲度假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能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这样的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与明确的地域范围,它包括风景区、寺庙观堂、文博物馆、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游乐园、植物园、动物园以及工业、农业、科教、经贸、军事、文体艺术等各类旅游区(点)①。

邹统钎(2008年)在《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中对旅游景区的定义阐述为:旅游景区是依靠旅游吸引物,从事旅游休闲、管理、经营活动的,有明确的地域范围的区域。周玲强(2006年)为旅游景区的界定应以旅游景点概念的界定为基础,他认为旅游景区的定义应为:旅游景区不同于旅游景点,旅游景区是由多个旅游景点组合而成的旅游活动区域,旅游景区除了包括特定的各种旅游设施、提供各项旅游产品和服务,还能提供其他必要的日常生活服务的场所。旅游景区也可以理解为多个旅游景点的联合体[43]。

综合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旅游景区定义的阐述,本文将旅游景区定义为:

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吸引物为依托,能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参观游览、康乐健身、学习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间区域。

1.2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概念

低碳型旅游景区是指将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在景区的整个建设经营中采用新能源和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加强低碳宣传和教育,培养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和旅游者的低碳理念和低碳环保意识的新型旅游景区。

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阐述和我们对旅游景区的界定,本文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定义为:

低碳型旅游景区即以一定的旅游吸引物为依托,融入低碳化理念,进行低碳化建设,采用低碳化经营,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参观游览、康乐健身、学习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间区域。通过定义我们可以对比看出,低碳型旅游景区即是在旅游景区的基础上,在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中融入低碳理念,采用低碳化的方式来经营景区,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把景区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变成低碳的发展模式,用以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分类标准与传统景区的分类标准是一样的。参照阐如良和邓念梅(2008年)对旅游景区的分类标准与方法,本文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功能的不同,我们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划分为低碳观光游览型、低碳休闲度假型、低碳历史遗迹型、低碳风情体验型、低碳康体娱乐型以及低碳科考探险型;

(2)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属性不同,可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划分为低碳人工型、低碳自然型、低碳人文型、低碳复合型;

(3)按照低碳型旅游景区的成因区别,可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划分为:自然形成的低碳旅游景区,如低碳地质公园、低碳森林公园、低碳自然保护区等;人工建造的低碳型景观和场所:如低低碳名人故居、碳文化遗址、低碳古代工程、低碳宗教场所、低碳园林、低碳主题公园、低碳乡村公园、低碳野生动物园、低碳园艺公园、低碳展览馆、低碳美术馆、低碳博物馆、低碳温泉疗养地、低碳度假村、低碳滑雪场等;特殊的低碳节事的活动,如低碳狂欢节、低碳艺术节、低碳传统民俗节等。

根据旅游景区划分为自然类景区和人文类景区,我们可以把低碳型旅游景区也划分为自然类低碳型旅游景区和人文类低碳型旅游景区。自然类低碳型旅游景区和人文类低碳型旅游景区各项的具体分类如下图2.3所示:

2.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内涵

随着大家对低碳经济的热衷,旅游业界对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热情高涨,同时旅游业界也进行了关于低碳型旅游景区建设的一些实践和研究。比如在景区内宣传低碳理念、普及低碳知识、倡导低碳食住行游购娱等措施。这些措施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景区内的碳排放量,有利于降低景区的能源消耗,有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这些措施过于局限,不能彰显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内涵。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内涵分为自然内涵和认为内涵两部分。

2.1自然内涵

自然内涵指的是,在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严格贯彻低碳理念,全过程坚持低碳化操作,这既是低碳型旅游景区的本质要求,也是低碳型旅游景区的自然内涵。低碳型旅游景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整个景区的碳排放量或者是景区内人均碳排放量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2.2人文内涵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人文内涵指的是,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有一个良好的低碳旅游的社会大环境,要有能够贯彻低碳消费理念、坚持低碳消费行为的光大参与支持者。

只有在对低碳型旅游景区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低碳型旅游景区得自认、人文内涵,才能明确景区低碳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才能走出景区可持续发展之路。

3.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特征

3.1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效果

景区如果不能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那么景区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低碳型旅游景区也是如此,不能因为单纯强调景区的低碳化而忽视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是以保证游客的体验价值、体验质量和体验效果为前提的,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要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效果。

3.2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采用新能源和新技术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能源大多以煤炭和燃油为主,这样不仅增加了景区的碳排放量,而且造成了空气污染。旅游景区要低碳化建设和发展必须放弃以煤炭和燃料为主的传统能源使用模式,而采用现在低碳的能源代替,从而降低景区的碳排放量和空气污染,降低景区的运营成本等等。

3.3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降低景区能耗和碳排放量

传统旅游景区内建筑物和旅游设施的耗能在整个景区的耗能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大量的旅游设施和建筑物一方面缺乏对风能、海洋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景区的建筑物和旅游设施达不到国际的节能标准。甚至有一些景区内的餐饮和住宿业将奢侈豪华的建筑和装修作为目标,这样给大大提高了景区的能耗和污染。因此,我们要发展低碳型旅游景区,一是要降低景区内的能源消耗,二是采用新技术来降低碳排放量。

3.4低碳型旅游景区需要得到大家的积极参与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不仅要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效果,不仅取决于景区低碳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向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灌输低碳旅游的理念,倡导游客低碳旅游行为,提高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低碳旅游的参与度。要实现这些,景区首先要培养景区工作人员的低碳理念和低碳意识,再通过这样员工的低碳服务和引导,进而培养游客的低碳意识,引导游客的低碳行为。只有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都竖立了低碳环保的意识,把低碳理念转化为自身的低碳行动,景区的低碳化建设才会实现,景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目标

4.1经济目标

完成经济目标,实现经济效益是景区低碳化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设低碳型旅游景区不仅要采用新能源、新技术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低碳型旅游景区也要促进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联动,实现景区自身和相关行业的经济效益,最终为实现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的增长贡献出一份力量。因此,这里所说的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经济目标就是保持经济的增长,推动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一份力量。

4.2社会目标

我们知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来的一项艰巨任务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同时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是不可小觑的,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代表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和方式。基于此,低碳型旅游景区建设的社会意义重大。通过建设低碳型旅游景区,可以营造整个社会低碳化发展的氛围,扭转人们奢侈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让人们计算自己的碳足迹,为自己的碳排放量买单,开展碳补偿行为。因此,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目标。

4.3环境目标

篇(11)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全球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较为严重的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加剧以及生态安全问题。这些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制约着国家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环境问题也呈严峻的状态,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化石能源,因此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最近二十年来,各国政府就全球环境问题不断地进行谈判、磋商,希望在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努力下,能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缓慢或者遏制全球变暖。在我国,紧紧跟随国际形势,对低碳经济的实行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和达到经济制高点的国家战略。

2、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背景

低碳经济作为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包含着丰富的内涵。首先,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其次,无节制的滥用资源导致了资源的快速枯竭;再次,发达国家已经不再以高碳能源为主要的经济发展动力。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为了改善生存环境所做出的重大进步。低碳经济追求的是能源的最大化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绿色GDP。因此,大力发展能源技术、减排技术,是进行低碳经济的关键技术问题。

3、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发展低碳经济在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了低碳经济的实行。2007年,联合国正式制定了“巴厘岛路线图”,主要用来应对气候变化。2008年,确定了“世界环境日(6月5日)”,促进了各国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009年,哥本哈峰会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制定了新的全球行动协议。随着发达国家逐步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发展中国家也不甘落后,在意识到参与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履行了减排或限排的义务。近年来,我国也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在2007年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拟定了一系列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由此可见,低碳经济的发展具备了国外国内各种有利的条件,在政府战略的正确指导下,为以后的环保工作提供了明确方向。

4、低碳经济下的政府环保策略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因此,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为低碳经济的实行提供保障。

(1)建立关于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首先,应该制定优先采购低碳产品的政策,从源材料上保证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次,应该制定和实行降低低碳财政税收的政策,鼓励人们向低碳生活转型。最后,完善关于节能、减排的规定标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将环境保护重视起来,为低碳经济的实行提供保障。因此,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从法律上为低碳经济的顺利实行提供保证。

(2)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努力创新低碳技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战略的研究;加大科技投入,鼓励进行自主创新,努力研发低碳产品,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建立低碳技术体系,以节能、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基本元素;加强燃料高效利用的研究,加强能源存储和运输的技术,为低碳经济的实行提供技术支持。

(3)用低碳环保理念规划和建设城市。在进行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将环境保护和低碳理念引入到其中;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地面积覆盖率;城乡之间使用绿色交通,减少交通污染;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降低生态成本。在现代建筑物中,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取暖和制冷也优先选用节能材料。

(4)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通过大力的宣传教育,使得人们在了解低碳经济的世纪内涵后,能向新的低碳经济下的社会生活方式转变。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和普及关于低碳经济的基本知识,让人们感受到进行环保的重要性以及实行低碳经济的必要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低碳的理念灌输到日常生活中。通过政府的引导,将低碳理念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从小事做起,来达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为改善人来的生存环境而共同努力。

5、小结

在全球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重视全球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环境保护需要人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本文从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实行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低碳经济的背景以及发展趋势,总结出了政府需要执行的职能,主要包括建立关于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努力创新低碳技术、用低碳环保理念规划和建设城市和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等四个方面。希望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人们能够进一步重视环保问题,了解低碳经济,从意识上到行为上都恩内共有较大程度的转变,达到节能减排、低污染低排放的目的,为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健,张再生,陈宏毅.低碳经济与政府作用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2]赵连章,李红权.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政府生态管理职能[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