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4-04-17 15:58:1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篇(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人们日常生活品质的提升。城市滨水区就是在这一诉求下应运而生的。其既能够满足日常防洪和水利功能需求,又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空间。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最富活力和景观特色的生态系统,其一般位于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作为水陆之间的连接枢纽。设计师要以城市水域为中心,对城市滨水景观进行设计,并辅助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1滨水景观设计现状

目前,国外滨水景观设计已经居于较为先进的水平。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更加注重城市水系的完整性和生态性。并且已经逐步将滨水景观设计延伸到自然资源保护、多功能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层面。我国滨水景观设计主要被应用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以提升城市形象,并辅助以休闲娱乐功能。

2滨水景观设计理念

近年来,设计师在对城市滨水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其防洪需求,更加注重对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回归自然层面进行延伸。设计师在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学理念和美学理念的应用。比如,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对其亲水性、近水性和嘻水性进行考虑[1]。

3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3.1防洪安全原则

防洪安全是城市滨水区的基本功能。设计师要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和其防洪需求进行设计。应用石材对防洪坡段进行设计,以达到防洪的目的,并给人以独特的视觉观感。设计师也可以应用花草、灌木、水生植物等进行植物景观塑造。

3.2生态原则

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生态性原则。将环境要素和生态要素作为其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避免对城市滨水地貌造成破坏,又能够达到防洪、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景观设计的多重目的。

3.3空间层次原则

滨水景观立面设计包括硬质景观设计和软质景观设计。硬质景观设计主要依托了道路和平台的多层性,进行空间转化,创造空间高差,以达到立体视觉效果;软质景观设计是借助植物构造和配置,先堆土成坡,然后对其进行立体种植,以形成空间层次感。3.4景观统一原则设计师要结合城市特点进行滨水景观设计,确保整体风格的统一性。比如,设计人员可以对滨水景观节点进行放大,并将园林小品或城市地标纳入滨水景观规划中,进而向城市中渗透,构成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

4滨水景观设计要素

首先,滨水景观设计要符合经济发展和环境要求。设计师要从全局出发,结合城市经济发展背景对滨水景观进行设计,使其满足水运运输要求的同时,也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设施。滨水景观设计也要满足人们的亲水性诉求,结合城市背景和市民需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民活动空间布局,创造和谐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营造舒适干净的居住环境。其次,滨水景观设计要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制美的目的。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点,具有水体循环、水土保持、水质涵养和贮水调洪等作用。设计师要结合区域要素对滨水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优美景观的需求,注重对其进行多维景观构造。第三,滨水景观设计要具有历史文化特色。设计师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滨水景观设计,赋予其文化特性。应用精妙的设计技巧对环境要素进行构造,以突出滨水景观设计的历史性和独特性[2]。

5滨水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

5.1滨水景观植物造景要素

设计师要结合滨水景观设计要求,注重从颜色、大小、形态和线条等方面对植物进行搭配和选择。在植物景观配置中,设计师要综合视线景观角度转换需求进行色彩的搭配;利用植物群体构成和植物间协调性,达到良好的造景效果;通过形状设计,提升植物造景的协调性,并起到视线支配作用。

5.2滨水景观植物造景原则

首先,根据滨水景观设计要求和功能性诉求,对植物种类和种植形式进行选择,确保植物选择的多样性;其次,遵循植物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应用适合的植物。并对现有绿化基础进行应用;第三,结合季节变化对树种进行选择,确保四季景观搭配得宜。第四,设计师要将艺术构图思维应用到滨水景观设计中,注重韵律空间构造,并应用透景和借景等多种造景手法,通过比例尺寸搭配,以达到优美和谐的艺术效果。

5.3滨水景观植物造景形式

滨水景观植物造景,既要满足滨水景观设计的空间性要求,又要满足避暑、防灾和生态等功能性诉求。同时,要注重孤植、组团、带植、疏林等造景形式的多样化。孤植,即对乔木或者灌木进行独立种植,使其作为视觉焦点,达到开阔空间的效果;组团,即将各种植物形式以组团的方式进行种植,使其作为滨水景观主题,达到开阔的空间效果和通透的视觉效果;带植,是指连续性的大型植物区,其功能性比较强,为了满足遮阳和环境保护需求。其一般被应用于护岸林和滨水步行道种植中;疏林,将草坪和低矮灌木作为基础,并用乔木对其进行点缀,其一般被应用于亲水性滨水景观设计中[3]。

6滨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6.1国内案例分析

笔者以秦皇岛汤河公园为例进行分析。设计师以绿色河流生态廊道为基底,并设计出一条以玻璃钢为材料的500m红色飘带,其中包括步行道、座椅、乡土植物和灯光等基础设施,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休闲娱乐需求,也使城市环境景观得到了有效改善。

6.2国外案例分析

笔者以多伦多滨水长廊景观为例进行分析。滨水区第一路段长度和宽度别为925m和94m,地面采用马赛克式黄岗岩进行铺设,路两侧设置有成排的枫树、座椅、垃圾桶和摊位等,供人们休闲和乘凉。设置有一个方圆184m的公共空间和宽9m的行人专用区,一直延伸到水滨长廊。同时,设计师将具有加拿大本土特色的枫叶以铺地形式融入水滨长廊设计中。该设计是优雅公共滨水景观设计的代表。7结语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体文明的象征。设计师要注重结合城市特色,进行滨水景观设计,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要求,为现代化城市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2)

2城市系杆拱桥景观设计步骤

参考桥梁景观设计的一般步骤,城市系杆拱桥景观设计有如下几个步骤:1)了解建设机关对于所建桥梁的基本定位及该桥梁所在地区的整体规划,结合景观设计基本原则,考虑总体的景观效果及方案。2)通过实地调查,深入的了解该城市的文化背景,该桥所在地区地形,地物和水文特征,以及其他的桥梁调查结果,初步拟定可能实现的景观设计方案。3)通过试验比选,从技术,经济,美观上综合论证,选出更能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桥梁设计方案。4)系杆拱桥的景观的初步设计主要对系杆拱桥的结构,钢管拱和吊杆进行分析。5)对系杆拱桥附属设施的艺术造型,色彩,建材涂装,以及桥梁夜景照明进行景观设计。6)制订出总体景观设计的方案文件以及各细部设计的景观设计效果图,并展示系杆拱桥的效果且交付施工单位。

3案例分析

为了对龙井市海兰江大桥作系杆拱桥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并得到效果图,以此为例,探讨城市系杆拱桥的景观设计要点。1)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龙井市是中国朝鲜族最集中的区域和朝鲜族民族文化发祥地。近年来,龙井市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努力成为朝鲜民族文化名城,仁化村位于延龙图中心地带,为进一步拉近与周边城市的距离,兴建仁化海兰江大桥,以更好地建设成为朝鲜族特色村寨,海兰江大桥主桥长287m,在下部为连续梁桥的基础上,以景观设计为目的在上部加以新的装饰体系,使其成为当地一座集通行和景观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物。2)设计原则。a.海兰江大桥是建于龙井市内的城市跨河桥梁,而龙井市是文化旅游名城,因此,该大桥不仅需要满足结构上的要求,其景观设计也是一大重点,所以该桥不仅应具有时代性,还应该考虑与该市的人文环境相符合,并成为该市的一道旅游风景线。b.必须遵循安全耐久,经济美观的桥梁基本设计原则。c.桥梁结构应该便于施工,施工方案安全可靠,施工所用建材必须满足低温使用的要求,由于当地处于东北地区,在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冬季施工。d.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总体相协调的原则,与周围建筑群相结合。3)景观设计方案。根据龙井市的城市特点,以及该地区的人文特色,朝鲜族的民族风格等,同时考虑到桥梁的跨度,以及和背景的结合程度,在七组景观设计的比选方案中,最终选定桥型方案为下承式系杆拱桥,以江面上的彩虹为主题思想,展现该城市的朝气蓬勃以及该民族对多彩生活的热爱。桥型设计方案:桥跨全长287m,为了使其与城市整体规划及周边建筑群相协调,既不张扬突兀,又体现其标志性,最终采用三跨下承式连续梁系杆拱桥,桥梁跨径分布为70m+147m+70m的方案,矢跨比为1/7,中拱最高点距桥面为20m,边拱最高点距桥面10m,符合尺度合理,比例和谐的设计准则。同时桥梁整体刚劲有力,拱圈线性柔和平顺,与城市建筑整体风格协调一致,其拱圈建筑涂彩以白色和红色为主,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使其融入到自然环境中,融入了民俗风情。桥梁各跨拱肋首尾相连,形成波澜起伏的连续拱形结构,具有连续的韵律,同时中拱较边拱高而大,又形成一种高低起伏的韵律,充满了节奏感,桥梁在平面,立面,侧面上镜像对称,让人赏心悦目。同时,整个建筑大拱与小拱相连,犹如一道道彩虹横卧在江面上。根据景观设计方案,为该桥所做景观效果图如图1所示。

篇(3)

[作者简介]张珊珊(1990—),女,江西财经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江西南昌 330013)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西南昌正在由革命老区转型成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在人们收入水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新形势下的城市景观设计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其城市设计也面临着当下城市建设的盲目扩张、用地紧张、投资困难等普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追求简单、环保、快捷、高效的城市设计方法,这也会成为新的城市景观设计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笔者参与设计的南昌市红角洲BOX-PARK公园,是一处以集装箱为设计主题的新型城市公共景观空间。其设计理念与表现手法符合简单、环保、快捷、高效的城市设计方法与趋势,以下将以此设计为例详细地对集装箱主题城市景观设计展开研究,探索新的中国主题景观设计的方法与形式。

一、城市景观发展趋势

(一)寻求城市景观独特性

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讯速发展,使得城市建设也得以快速发展。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我国城市建设越来越类似。建筑的雷同使得城市规划者和设计者渴望通过独特的景观设计展现城市自身的特质与风格。

据历史记载——南昌市从灌婴筑城开始,已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南昌市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使得城市建设也相对滞后,模仿大城市的发展模式使得南昌的城市建设缺乏自身的特质。高楼街角很难体现南昌自身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征,照搬照抄的设计造成了大量的景观雷同。除却滕王阁等历史遗迹,单凭现代景观设计,我们很难将南昌与其他城市进行区分。

当代是一个知识竞争的时代,程式化的设计思路难以在景观设计行业长久生存,不结合文化价值就难以凸显其景观的创新性和文化个性。“独特”将是南昌乃至中国其他城市景观设计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二)主题性景观设计大有作为

当前我们国内景观设计的重点仍然停留在软质景观的营造之上,例如:植物、水景等,这让大多数城市的景观建设缺乏特色的同时也缺乏效率。

景观设计不是城市绿化,更应该注重给市民与游客带来良好的游憩体验。主题性景观的建设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主题公园、主题街区等景观新形式的出现,既带来了概念上的创新,也在实质上改变了居民的传统游憩方式。因此,主题性景观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集装箱公园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一)集装箱公园的概念

集装箱公园是以集装箱改造为主要元素,体现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其运输方式和建造方式的便捷能节约大量的资金,同时又不缺乏艺术欣赏价值。用集装箱做主要建筑材料,不需要做过多的建筑基础,可以避免因基地的大面积开挖对原有环境的影响。一旦基地使用功能改变,原有集装箱建筑可以移至其他地方继续使用,而原有的基地环境并不会遭到破坏[1]。

在国内,这是一项比较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对于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和宣传作用,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以抓住这一商业契机,大力发展其创新规模。

(二)国外应用案例分析

集装箱作为建筑与景观设计的主题,在国外已有实例,但尚未形成规模。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瑞士街头的集装箱商店、英国集装箱酒店、美国旧金山的鱼人码头、新加坡的克拉码头。集装箱作为设计元素有着个性、独特的视觉效果,同时其蕴含的节能、环保的思想与理念对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南昌红角洲集装箱公园

(一)BOX-PARK公园设计理念的出发点

集装箱主题公园选址于南昌红角洲地区。位于南昌大桥以南、赣江南大道以东、赣江沿岸,属于城市低洼地区,绿地面积广阔。该地区沿江风景秀丽,水岸线狭长且宽阔,由于距离市中心较远,商业氛围较淡。红谷滩新区是南昌市的规划重点,现已有的休闲娱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以集装箱元素为主题的公园是红谷滩的亮点工程,同时也能成为南昌市的亮点工程。

主题公园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将红谷滩秋水广场的景观带向南延续,让这一地区的景观整体化、多样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该地区的商业活动,提升该地区的经济价值。

(二)BOX-PARK公园设计的思路

1.设计目标。以赣江为载体,打造城市集装箱主题公园的商业空间。以商业环境为依托,打造集购物、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文化商业公园。以可持续生态发展为目标,通过集装箱的多样性组合,打造地块绿地可持续休闲发展价值,同时增强区域观赏性。

2.功能布局规划。南昌红角洲地区的规划设计方案是采用一轴、三广场、六组团的形式打造魅力赣江滨水集装箱主题公园,形成集购物、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亲水性商业公园。

一轴的设计是沿步行道。三广场为沙滩音乐广场、五角购物广场、红谷假日广场。六组团包括:

(1)游艇俱乐部组团:水上休闲,其功能特色是南昌首个游艇俱乐部,组团功能为助推南昌之星娱乐园多元化娱乐,同时增强赣江风情。

(2)水上运动组团:其组团属性为水上运动,功能特色是健身、青少年游乐场,组团功能是为了延伸区域运动娱乐。

(3)餐饮、娱乐组团:其组团属性为休闲餐饮、娱乐,功能特色包含开放式露天餐饮、趣味餐饮、特色餐饮、酒吧娱乐,以音乐为引线的休闲广场。组团功能以集装箱为元素,搭建多样式的建筑,以增强赣江南大道集中商业区多层次、多品味餐饮、娱乐功能。

(4)休闲运动购物组团——五角广场:其组团属性为购物,功能特色是利用集装箱建造一个具有休闲运动服装、器械、沙滩装专卖、沙滩摄影的购物休闲区域,组团功能为满足青年运动时尚购物需求,提升集中商业区商业氛围。

(5)沙滩运动组团——红谷假日广场:其组团属性为沙滩运动,功能特色包含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组团功能为城市市民节假日提供健身运动天地。同时休息区跟功能区利用集装箱搭建,既可以轻松度假又可以享受时尚的气息。

(6)滨水商业组团:其组团属性是购物,功能特色是用集装箱打造一个以高端酒品、江西特产、旅游纪念品等礼品专卖,组团功能为了满足购物需要又能体验时代潮流。

(三)BOX-PARK公园的价值分析

1.经济价值。集装箱主题公园的运输方式和建造方式便捷,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这为日益紧张的城市建设资金缓解了较大压力。

集装箱主题公园以其个性、独特的形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与消费者,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2.生态价值。集装箱主题公园的设计方案是以废旧的码头集装箱改造为主要元素,体现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生态价值。一方面,主题公园以集装箱作为主要建筑形式,不需要对基地进行大面积挖掘,因此对基地原有土壤、水质、植物等破坏较小。另一方面,一旦基地使用功能发生改变,集装箱可移至其他地方进行再利用,避免了建筑垃圾的产生[2]。

集装箱作为一种建筑的新型材料,不管其最初的用途是什么,都可以将一种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法变成一种非常独特的方法。这不是循环再用方式,而是上升循环方式。并且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从而使建筑更能节能减排[3]。

(三)艺术价值

集装箱主题公园作为一个在国内较新的景观设计题材,其表现形式有着很强的艺术性,从形式上看有着较大的创新精神,因此对景观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篇(4)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景观生态规划(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基本目标,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使廊道、斑块、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并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且适于人类居住。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则是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深入和细致,更多地从具体的工程或具体的生态技术配置景观生态系统。

2目前我国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局限性

我国景观生态规划中,更多的是从单一的水平生态过程或垂直生态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而针对二者融合在设计中的应用提到的很少,一方面由于景观规划过程的复杂性,同时考虑时间和空间上规划容易使设计陷入困境;另一方面时间上的自然演进和空间上的人类开发在选择平衡度上难以取舍。而现阶段社会发展,城市化过程中人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需求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注重水平生态过程和垂直生态过程的融合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这种融合不仅要考虑景观规划之后的生态持续性,还要考虑符合人类开发的可利用性,同时满足人类使用的需求和生态延续的目的。

3摩尔广场简述

摩尔广场占地面积4英亩,距今已有220年的历史,是威廉克里斯摩斯1792年为卡罗莱纳州北部的罗利市规划的五大广场之一。在现存的三个广场中,联合广场(Union Square)现已成为卡莱罗纳州首府用地,纳什广场(Nash Square)则成为19世纪的漫步花园和纪念广场;但是摩尔广场始终是一片公共绿地,深受罗利市民喜爱,并被列入国家历史名胜名录。如今罗利市人口是初建时的400多倍,人们对公园绿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摩尔广场的存在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但最初规划的公共空间网络却已退化了50%。在摩尔广场周围繁华的城区,包括儿童博物馆、公共交通系统、历史名城市场、热闹的餐厅、酒吧和咖啡厅在内的地区,这种需求的增长显而易见。

4摩尔广场案例分析

4.1生态过程和垂直生态过程的融合应用

场地设计的切入点是针对水平生态过程对整体景观格局进行简单干预,在此基础上再融入细部中的垂直生态过程,增加摩尔广场空间丰富性的同时,保证广场内部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植被得以保护、雨水得以收集、生物得以多样。

4.2 水平生态过程打造景观格局

尽管摩尔广场的物理特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作为公共空间所发挥的作用,根据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历史风景的规定改建广场以提高其公共性能。但是这块城市瑰宝正在走向破败,急需改建以适应罗利市繁荣的城市生活。摩尔广场的整体规划是基于其最独特、最显著的特点设立的,通过打造中心城市地形拓展其空间上、经验上和规划上的范围。这一设计特征将从功能上和视觉上将广场划分出几个特别的空间,满足更多人群的要求。中心地形概念巧妙的打破了传统的棋盘式道路结构,充分激发了广场的潜力,增修了36%的道路,可占用阴影面积增至原来的2.5倍,树林覆盖面积增加了39%,专用休息区增加了10倍,原生栖息地扩大至原来的3.45倍,同时保持95% 的地方视野开阔。这种简单的干预将广场功能拓展到最大化,在这块4英亩的广场上,人们将有更多的娱乐选择和体验,这样的户外环境将占地面积和多功能
花园放在首位。广场将成为一个多维度的开放草地,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广阔的绿地,既可用于紧急避难,还可用于休闲娱乐场所。

4.3垂直生态过程打造细部设计

摩尔广场项目在垂直生态过程中,尽可能减小对植物根部的破坏,仅把花槽移除以增加景深。现有的铺路材料将被回收用做新广场内铺路图案的材料,这样可以举办大型表演和即兴表演活动。广场地形有很多是自然形成的,北面的缓坡成了天然的露天竞技场,人们还可以在那里沐浴日光,欣赏美景。规划还设计了一系列可持续项目,比如:将雨水收集到雨水花园、在自然区增加生物栖息地等,确保该设计有利于生态系统,同时打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和赏鸟胜地。

4.4 水平与垂直生态过程的成果

摩尔广场项目设计中秉持可持续性原则,这包括一系列元素,例如:长期的树木管理、场地规划和选材。对现有树木的保护和寿命的考虑帮助完善了项目的各个方面,从而引发出一些创新的设计,如抬高路面,利用墩子做成边缘系统保护
树木保护区,嵌入中央地貌内的地上基础设施核心和景观动态循环系统。保护性建设技术可以保护历史悠久的橡木围,同时赋予广场更多的占地和娱乐空间。

5 结束语

不同的生态景观设计在尺度上和地域性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项目尺度较大,采用在大的空间尺度上进行整体景观规划,将景观格局和整体的水文、地形、植被综合考虑,注重水平生态过程和垂直生态过程的综合应用。摩尔广场景观规划项目尺度较小,采用先打造大的景观格局完善水平生态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融入细部设计完善垂直生态过程。但在塑造景观生态过程中,考虑了地域景观在未来发展演进的垂直生态过程和人的活动进入地域景观之后的水平生态过程。在建立合理景观格局的基础上,逐步考虑土地持续利用、生态环境改善、人类活动规划等一系列景观生态过程。这种景观生态规划的过程都是基于对未来地域生态环境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遵循自然优先原则、可持续原则、针对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对景观进行有目的的规划设计,将景观生态过程中的垂直生态过程和水平生态过程有效合理的融入到景观规划的过程中,以保证景观空间格局的完整性、连续性和时间格局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章俊华. Landscape 思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13-114

[2]王云才.上海市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J].地理研究,2012.28(2):284-292

[3]曾辉,夏洁,张磊.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地理科学,2013,23(4)

篇(5)

关键词:小区建筑;生态住宅;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新城市中心区的高品质住区定义

在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开发中,一般认为容积率在0.6以下的居住区被认为是低密度住区,0.6—1.2为中密度, 1.2至2.0为中高密度, 2.0以上为高密度。容积率的大小直接反映着小区空间环境品质的优劣,容积率越小,社区的空间环境品质就越好,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空间就越大,居民的室外活动场所也越大。但过低的容积率又不利于节能节地的国策方针。新城市中心区的住宅区规划应该确定合适的容积率,控制在2.0左右较为合适,且应该有完善的公建配套与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与节能措施,并把住宅与配套商业独立设置,一方面避免公建产生的噪声、油烟、灯光等环境污染对住宅造成影响,降低居住品质,另一方面又可以较好的塑造城市的街道立面形象,打造良好的城市景观。

2、设计理念

强调以人为本、社区与城市共融、资源共享、和谐社区。充分体现小区的地理位置;景观的上遵循共享原则,采用大景观规划理念,将小区景观设计融入到城市景观体系中,通过2.5 万平方米的小区中心园林连接城市与居住区,从而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景观。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新时尚、新住宅的概念。引进先进的环境设计理念,落实“人、建筑、环境”三要素的密切关系,创造灵活的建筑空间。重视建筑设计文化内涵,使人文精神从户型设计、室内设计、空间设计、社区环境等全方位融入建筑,突出富有人性化的空间理念和重亲情的空间感受。设计理念如下:

(1)突出人性化设计、布局合理注重人文景观的塑造和各种服务设施功能的完善,创造一个供居民购物、观赏、休闲为一体的空问。

(2)配合小区建设,注重环境,与住宅建筑互为衬托,互为借景,使人们在办公购物之际感受剑舒适的视觉景观、达到建筑为人所用的设计意境。

(3)建筑造型体现时代感,强调与小区住宅建筑和谐共融,且突出商业文化氛围。

(4)结构布置合理,主要商业及酒店空间采用大空间大柱网,且考虑节能。

3、案例分析

下面将结合实践案例,从总体规划,单体建筑,环境营造等方面对新城市中心区的高品质住区设计进行探讨。本项目规划建筑设计项目占地面积9340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9万平方米,社区公建及配套用房共 0.5万平方米,商业面积0.8万平方米,容积率2.0 ,建筑密度18.43% ,绿地率43%。

4、总平面规划

高层拼接户型沿东北侧及中央区域布置,其中中间为点式一类高层,高层底层为5.4米高的架空层;多层洋房布置在小区西南部的位置,中间布置水系,使得高层和洋房共享中心绿轴景观,同时将多层洋房与高层分隔开,商业、社区中心沿南侧罗湾路布置。(图一)

高层区域的地下室布置为车库和设备用房

图一

5、空间结构与景观分析

通过建筑间的围合,以水系相结合,形成“中心水域”——“中心绿地”——“组团绿地”的空间层次。空间与空间之间互为渗透。南北两个入口之间形成小区的中心绿化主轴,正对开阔的入口绿化广场,紧接入口广场为小区的中心绿地,与水系相接,为整个小区的景观中心。整个小区的高层住宅底层基本全部为5.4米高的架空层,提供开阔景观视野的同时,居民的休闲娱乐提供了很好的去处。

图二

公建配套与住宅完全分开布局,商业与配套独立设置在南侧沿街面,打造较好的商业氛围的同时又不对住区内部造成影响。

景观设计根据空间形态,形成带状的水系景观轴,沿带状水系依次展开景观节点,南北入口部位设置喷泉、雕塑广场,营造大气、雅致的居住品质。(图二)(图三)

6、 流线分析

通过环状的车行主路串联整个小区,中间步行道沿中心水系连接南北入口,同时划分高层区和洋房区,地面停车设于小区干道两侧,与中心景观步行带区分开,实现人车分流。

7、 高层分户太阳能热水器

建设环保节能小区,每户配置壁挂式阳台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图三

共安装太阳能集热板面积约4500平米,日产热水280吨,年可节约标准煤800吨,

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8、单体设计

整体小区户型分为六种,其中高层住宅有五种,多层洋房住宅一种。

8.1高层区住宅依据景观的层次分为拼接户型和独栋户型,以一梯二户为主,少量一梯三户,在照顾到观景的同时,户户朝南,户户南北对流,户户明厨明卫,高层全部户型都设置有观光电梯,所有电梯厅皆直接对外采光。在户型的设计上,以实用为基本原则,并引入入户花园及空中花园的概念,营造高档的居住品质。

图四

8.2多层区住宅均为六层花园式洋房,设电梯,一梯两户,每单元6户,其中首、二层为一户,两层通高客厅;三、四层为一户,带入户花园和大阳台;五、六层为一户,带转角大露台,并赠送屋顶花园,大气而精致。

9造型设计

在造型的设计上,力图体现楼盘高档生活品质和时尚感。(图四)

9.1 高层建筑整体风格现代、简洁、经典、时尚,通过凸窗,大阳台,引入良好的视觉景观。细节处理上,用横竖线条,镂空构架等元素来丰富造型,整体简洁又不失大气。

9.2 在建筑色彩上,通过实地考察,借鉴当代高档楼盘在色彩处理上的成功经验,整体实墙面采用暗调,给人感觉高档、精致、大气,并通过玻璃以及白色的横线条来削弱暗调子的沉闷感,整体色彩高雅大方。

9.3 在洋房的造型上,以赭红色面砖、仿木百叶、文化石、真石漆和玻璃作为主要造型选材,以材料的对比和比例的协调作为主要的设计手段,营造经典的现代主义风格;同时加入了屋顶格栅和飘架等元素,赋予楼盘个性风格。在整体保持现代风格的基础上,带给人文艺的、古典的审美感受,更加契合城市中心区高品质住区的定位。

结语

本小区在设计上按照总规划的要求,从建筑物功能布局、造型、景观等各方面运用现代精美主义建筑设计手法,并糅合我国传统建筑美学的设计精髓。尽管小区受用地限制的影响,在小区景观设计上发挥的空间相对较少,但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问、建筑物与景观之间尽可能做到了和谐搭配;在细节设计的考量上,诸如材料和建筑物本身尽可能使用绿色环保节能材料,以满足对小区建筑的生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要求。总的说来,小区在建筑设计上冷静诠释了整个住宅小区自然和谐、简约写意、纯净透明、时尚健康的现代精美主义建筑的美学新概念。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作为现代城市中市民休闲娱乐与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是五感(五感分别为: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集中体现,而当代设计界一直以视觉景观为“中心”只停留于视觉要素的层面,常常忽略了听觉、嗅觉等感官要素对人们认识和感受景观的作用。

一、声景观对营造城市园林景观的作用

城市空间经常会借用中国画中的技法去体现空间尺度关系。开阔的草坪作为设计中的“留白”成为交流、活动、休息的场所。如果你惬意地轻卧在绿油油地草坪上,闻着泥土的清香,树叶发出地“沙沙”合奏声作为背景,更能使人有身在郊野、远离喧嚣、缓解疲劳的感受。重庆中央公园的阳光大草坪便是这样一个景观。大草坪总面积300亩,是公园的中区,在大草坪上可放风筝、野餐、艺术展示、假日露营、观鸟等;北区是超大喷泉,约2万平方米的喷泉阵,两侧遍布香樟林等绿色植被。南区是游镜湖观原生态景观,衔接了一条600米长的节庆大道,两侧是高大的乔木群银杏、桂花作为背景,模仿自然森林,使草坪,树群及镜湖山色构成不同的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从而让空间更有开阔之感。

中央公园

1、封闭空间

在人们饱受城市喧嚣,向往一个安静的可以独处的封闭空间的时候,城市公园中一条深入密林的小路,蜿蜒曲折的尽头有一处凉亭,旁边隐隐传来潺潺的流水声作为背景,无不让人有一种静谧清幽的感觉。人们也可以利用声音的反射作用,给人以意识上的回馈,由此可以微妙的体会到空间的尺度变化。

2、空间组织序列发生变化

城市公园中的活动主体有两种:一种是有组织性的活动者;第二种是无组织性的游览和休息者。声音景观的设计要关注到活动者对空间声音的舒适度的要求,如果不考虑到对空间序列的有序组织,而是由活动者自由发展,很容易使有组织的活动群体与无组织的活动群体、有组织的活动群体和有组织的活动群体之间相互干扰。重庆的嘉陵公园是一个邻里公园,与观音桥步行街相连(观音桥步行街地处重庆市江北区,是中国著名商业街,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最宽敞、绿化率最高达40%的步行街,城市景观公共空间面积达20万平方米,步行街由占地3万平方米的商业建筑及一条长400米的商业步行街组成。是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目前重庆规模最大,业态最丰富的购物广场)。但也有慕名而来的游览者,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嘉陵公园内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时间大约在早上5:30―7:30,晚上7:30-9:00。时间上与游览者相错开。活动类型主要有太极、合唱、坝坝舞、健身操等等,各个活动都有伴奏音,而且还有音乐喷泉声,但是能在公园中互不干挠的原因是设计者有力的利用了此园中起伏的地形,小品建筑的分隔、植物作绿篱等各种手法划分了空间区域。

嘉陵公园

3、渲染主题的氛围

营造氛围一直是中国园林追求的一种境界,而声景观正是利用声音信息来创造主题景观氛围的一种手段,通过声音的营造能促进意境的表达。位于德国柏林的犹太人纪念馆,有一个叫做“落叶”(FallenLeaves)的地方。在这儿,地上厚厚铺满的不是自然界的轻盈美丽的落叶,而是由一万张铸铁做的人脸。每一张脸都是一副惊恐的表情,大张着嘴,好像在痛苦的呼喊。所有参观的人们都沉默不语,唯一能听到的声音是有人在这些“落叶”上走动,发出的金属碰撞的nn的像脚镣的尖利的声音。

对于视力低下的人来说在公园中游览变得有些困难,在无障碍设计上可以与声景观中的信号声相互结合,使之在听觉上来识别方向。丹麦的PindstrupCentret是一个以增进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交流与教育的机构。在设计户外运动场所时,根据不同树种在风中发出的声音有许多微妙的变化这一特点,在不同的活动区域设置不同的树种,从而帮助那些听力特别敏锐的视力残障儿童能够自我定位,并能够更快速地识别植物的种类。

二、声景观设计

声音景观原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充分的使用声音在整个环境规划和设计中,让声音与环境有机的协调统一起来。在传统意义上的声音设计过程中,主要是靠人工拟声。在目前来说,声音景观设计在环境设计中越来越被人认可。第二,从手法上来讲。对于声景观设计手法而言,其主要可以分为正、负和零三种方法。正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有的声环境中设计添加新的、合适的声要素;负设计来说,就是讲对声环境中与环境不协调的、不必要的、不被希望听到的声音的噪声要素的去掉,保持整个环境的和谐。而零设计,不是说不对环境中的声音设计作出任何的改动,而是对原来的一些声音进行保护,或者不做修改或变动。

三、声景观定义

声景观由声和景构成,它主要是相对于视觉景观来说的听觉景观,重点在于听觉的风景。根据秦佑国教授的研究理论,将声景范畴确定为三个主要部分,通过视觉感知环境的过程中的声音作用;在倾听声音过程中,景观作用非常重要;声音景观设计在园林景观中,不单单只是用了来自自然的声音。还包括了人和声音的协调统一。我们在进行声音景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先对设计的环境有着明确的概念。

四、声景观和传统意义上的声的区别

从单一到整体的有效转换过程中,人们可以在清晨漫步时倾听到小鸟的叫声,它与朗朗读书声、沙沙树叶声以及晨练声和各种声音,共同组成了人们的感受与品味。同时,从传统的孤立到现代的联系,有效转换着从喧嚣烦恼的城市到幽静咸淡的山谷幽林,声音景观设计可以使其达到相同的效果,也可以看出声音和感官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连性。从物理上来说,声音景观设计其实是对声音的一些物理量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说计算、测量声压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声音的社会性、环境性以及历史性特增。因此,对于声音景观设计来说,需要对声音的多重特性进行探究。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为其附加差异性文化价值内涵。

五、设计案例分析

居住区声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以郑东新区中央特区(重庆保利爱尚里)为例,对居住区的声景营造深入的探究,声景观规划设计即应用各种声音要素,通过对相应的环境进行特殊的规划,最终达到所有景观间协调统一的目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它主要以视觉设计为中心,在合适的基础上引入声音,通过对环境中本来存在的声音的研究,需要达到使人听了和谐,环境视觉感官上平衡跟协调相互作用,实现空间与景观之间的有机协调。首先,生物声丰富。实践中可以看到,因住宅区内的存在着的绿地斑块分散设置,用乔、灌、花以及草多层次植物配置,营造复层式植物景观绿化廊道,通过各种廊道加强各绿地斑块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小动物的生存提供有利空间。其次,水声景观塑造。声景观设计过程中,水既有承载水质涵养之功能,供养着水中的植物,有可降噪、诱导自然之声。对于各组成要素而言,住宅区的居民对舒缓身心的鸟鸣、水声以及树叶沙沙响自然之声,感度非常的高。对于由鸟声、水声以及虫声组成的水系空间,树林、灌木丛以及草地等植物带规划设计等,都应当作为声环境规划设计的要点。最后,降低外界有害声干扰。住宅区的居民对目前小区环境中半夜时常出现的汽车噪声,以及小区的喇叭声,好感度不是特别,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居民不喜欢这些声音。从住宅区道路上传来的交通噪声,可通过营造植物带、加强地形高度差设计;在与道路空间种植高度设计过程中,绿篱设计修剪高度一般要控制在1.2至1.5米,以有效吸收噪声和遮挡迎面视线。为避免广播等噪声对居民产生的干扰,可考虑将扬声器播放音乐机械设备暗藏于茂密的树枝上或者埋在地下。

六、声景观在设计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中,由于不同的景观,以及在使用方面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同时对于构成这种要素的好感度,以及从协调性上来说也有着差异。因此,在声音景观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设计对象目前的环境,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它所包含的一些特硬元素。同时,我们的声音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去除不和谐声音那么简单,而且还要积极加入一些积极的设计要素,制造更多游人、自然声之间的接触机会,保全丰富的自然声要素。

结束语

随着声景观思想的不断推广,声景观的研究与设计会越来越深入,其应用也将逐步扩大,最终会得到广大园林设计者的重视。人对景观的感知是在空间环境刺激下的直接感官反应及其经验,而基于听觉感知效果的景观研究,将声要素作为景观设计的一个基本构成和质量评价要素,为全面把握景观的本质提供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手段。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设计者要将声景观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作更多的尝试和创新,为人们创造更美好更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0 背景

植物配置设计是我三本综合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后续的景观设计课程打下基础。该课程主要研究的是如何运用植物生态学理论和园林艺术原理,充分利用植物素材来创造各种不同艺术效果的园林空间,它要求在了解园林植物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的基础上,模拟自然群落,设计出与景观设计思想、立意相一致的各种空间,创造不同的氛围。植物配置设计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如何结合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植物配置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环境艺术设计综合实践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植物配置设计课程所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适合广西地区的广西园林植物景观课程教材

目前,国内一些理工类、农林类及综合性大学开设的园林植物景观课程名称各有不同,如植物造景、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植物造景设计、园林植物景观等。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各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侧重点也有差别,如农林类院校多从植物的生态习性角度进行内容安排,而理工类、综合类院校及艺术类则以体现植物景观的艺术性为主。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适合广西地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植物配置设计教学的教材。

1.2 没有合适的实习场所

植物配置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对观赏植物的识别、植物观赏特性的了解和不同类型绿地的植物配置艺术的了解, 而满足这些要求就必须有温室、花房、花圃、苗圃、树木园、市内各种植物配置类型绿地,而我校目前虽有一定的基础,但还不完善,仅靠校园植物和为数不多的几个校外实训基地难以满足园林植物多样性的教学需求,有必要对周边的一些植物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结合广西乡土地被及其特有植物掌握园林植物的选择、配置原则及配置方法,同时发掘更多的实习场所,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课程教学。

1.3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宜培养实用型人才

我校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目前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由教师介绍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与原则,然后教师介绍一些优秀的案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模仿设计,并没有启发学生独立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明显背离了学校的培养目标。

2 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1 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以环境艺术设计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而环境中的植物又是创造和谐、生态的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的重要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系统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知识、有扎实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和设计创新能力,并掌握环境与建筑空间、环境设施和环境规划等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环境艺术设计创作及项目工程管理等专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与此相适应,我们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植物配置设计的教学目标定位于:(1)能够识别当地常见的园林绿化植物;(2)能对不同类型绿地中植物景观的优劣进行评估;(3)能够胜任各类型绿地的植物配置设计项目;(4)能够举一反三,对外地的植物配置进行灵活运用。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习教学及课程设计等途径来完成。

2.2 教材的选择

目前,大部分农林类院校使用苏雪痕主编的《植物造景》,该教材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植物景观资源概况,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北京、杭州、广州三大城市的植物造景特点,以及分别介绍了植物与建筑、水体、道路的植物配置原理和原则,同时对岩石园的植物造景进行了介绍。但该教材它是针对全国范围内的植物造景进行编排的,针对某区域植物特色造景的实例也比较欠缺和不足,造成学生在对外地植物不了解的情况下,课本中的案例分析难以引起共鸣,即使学习和了解这些实例后,也无法与本地植物相联系,自如地运用到本土的园林实践项目设计中去。因此要想将广西地区的优秀的园林植物资源得以推广,需要有专门的广西园林植物景观教材,于是本次课程教材的选择以自编讲义为主,其它参考书为辅。只有将本地的植物进行灵活的配置,才能举一反三,灵活地进行其它地区的植物配置设计。

2.3 增大现场教学环节,扩展实习场所

由于我校校园植物种类较少,难以满足园林植物多样性的教学需求,因此必须发掘更多的实习场所,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课程教学。针对现有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苗圃、树木园、公园、各类公共绿地来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园林植物景观的手法。通过课程改革,增加实践环节,带领学生去各个有代表性的场所进行实地讲解,让学生们通过对本土的优秀的设计实例进行了解,从而掌握住园林植物景观的方法和程序,然后举一反三,在后期的专业采风、城市考察环节去其它地区时实地讲解其它地区优秀的植物配置实例,拓宽学生知识的广度。

3 总结

根据环境艺术设计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分析,确定植物配置设计课程在就业岗位以及专业学习中的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定,有重点地进行地方特色植物实例项目的练习,以掌握设计技巧和规范为主线,采取案例分析、项目训练、现场讲解等教学方法,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使学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消化理论知识,然后举一反三,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邵锋,宁惠娟,包志毅.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09.27(2).

[2] 王建兵.基于地域特征的《植物造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惠州学院为例.中国林业教育,2011.29(3).

篇(8)

1 中国传统符号

1.1 中国传统符号的定义

中国传统符号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先民就开始用图形符号来表达感情、传达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的传统符号就是指世代相传有一定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心志、文化、艺术、制度、技术等等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因此,传统文化符号即为能承载这些文化意义的媒介,表达传统文化信息和意义的语言或非语言的符号。

1.2 中国传统符号的分类

(1)动物篇。中国传统符号的题材非常广泛,其中动物纹的应用非常常见。比如四禽瑞兽、羊(与“祥”字通用)、龙凤也是人们常用的题材、鱼与“余”同音,“年年有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蝙蝠、仙鹤等代表长寿的意思,也常被人们用在设计中,另外还有貔貅、玉兔、蝉等也随处可见,它们都有美好的寓意,通过这些图案可以表达出设计者的情感。

(2)植物篇。人们最为熟悉的应该是四君子图,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形象,一直为世人所钟爱,同时也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他们那种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被世人所推崇。

(3)文字篇。中国传统的文字符号一般都是指基本含义吉祥,或者引申含义吉祥的文字,或者是在人们的生活习俗中赋予了某种吉祥意蕴的字。例如,福是最美好的字,是吉祥意义最丰富、最淳厚、最典型的代表;禄与“路”谐音,表示路路通,各路畅通。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文字更是最能直接的表达出人们的心中所想。

2 中国传统符号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和作用

2.1 丰富景观细节

景观细节的设计更能体现出设计者的水平,一件作品,不管规模多么恢宏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好的作品。景观的细节设计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会让整个设计更加丰富多彩。景观设计的本质就是文化再现,在景观的细节上融入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可以留给使用者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景观的细节设计。

2.2 增加文化底蕴

每个城市有自己的文化,文化可以说是城市的灵魂,传统的符号元素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应该作为文化底蕴的载体,充分而恰当地体现出该城市的历史人文特色,体现该城市的文化底蕴。因此,在设计中选取一些当地传统的文化元素符号,通过抽象简化、化繁为简的艺术手法的处理运用在景观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当地的文化底蕴。

2.3 突出地域特色

每座城市的气质中都散发着它特有的历史、风格、民俗等特色文化味道。路易斯・巴拉甘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意识,他认为,缺乏地域差别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国际风格会毁灭文化的个性和品位。景观设计是当地传统文化的载体,设计时应当尊重这些传统,创造出能体现地域特色的现代景观设计。

3 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 平面布局

厦门市翔安区政府广场位于翔安区祥福路和新兴路的交汇处,市政配套非常成熟,交通也十分便捷,周围有酒店、居民区、购物广场等,人流量大。本方案以中国传统符号为切入点,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体现出中国的传统符号。中心广场是视觉的焦点也是设计的重点,所以在平面设计中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漏窗的形式,环状的亲水区域扩大了水域的面积,周围辅以中式观景亭和冰裂纹的铺装,用这些元素进行中心广场的景观设计,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2 园林铺装

铺装中采用中国传统的符号进行设计,不仅起着装饰路面的作用,而且符号因环境、场所的不同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本方案中,次入口的设计采用的是石汀路,中间的铺装设计成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和文字,凸显厦门市翔安区的城市特色,让人们一进入公园就会有归属感。这些吉祥图案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同时也强化了设计的主题,使人印象深刻。园林景观设计铺装中常用

3.3 洞门设计

洞门设计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最为常用,洞门可以起到分割空间、装饰建筑立面、供人通行等作用,在设计时一般以圆形为主,寓意圆圆满满。因此在本方案的设计中也采用了圆形洞门的设计形式,底座用两级台阶抬高,圆形的洞门用石材做成,两边是白色的墙体穿插仿古木条,营造质朴的感觉,两边白墙做了圆形的镂空,和主体的圆形洞门想呼应,上面雕刻文字,内容为厦门市翔安区的简介和地域特色,宣传翔安区的当地文化。

3.4 景墙设计

景墙是园林中常见的小品,其形式不拘一格,功能因需而设,材料丰富多样。本方案中,景墙一的灵感来源于厦门的市花三角梅,把三角梅的元素符号运用在水池的背景墙中,鲜艳的颜色使人印象深刻,突出了地域性;景墙二的设计元素是以翔安区历史名人为题材,将他们的肖像雕刻在景墙上供人们学习了解,加强人们对历史的了解。通过对当地的传统符号的归纳提取,运用在景墙的设计中,突出了当地的文化底蕴,

3.5 景观小品设计

厦门作为一个美丽的岛城,渔业资源非常丰富,翔安区更是以文昌鱼作为特产闻名于世。文昌鱼的营养非常丰富,深受侨胞的喜爱,素来有“尝鱼思乡”之说,由此看来鱼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海洋世界”的设计元素以鱼的造型为主,既发扬了翔安的民俗文化,又能与本次的设计主题相吻合,为整个空间营造了活泼生活的氛围,满足人们对美好环境的追求,既有观赏功能又兼具精神功能。

4 结语

随着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设计师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上,都致力于在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宝库中寻找灵感,但又不墨守成规,运用现代景观设计的理念对其进行改造和提升,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设计。在设计中运用中国的传统符号,可以加强环境的历史连续感和乡土气息,增强环境语言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 张绮曼.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 过伟敏,史明.城市景观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4]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篇(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modern city,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literature search and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s, to the modern city planning design a comprehensive thorough exposition of modern city planning, ecological desig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re discussed,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city ecological planning.

Key words: city; landscape ecology;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TU986.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体现博爱原则

“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与发展需求。它使城市环境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 而更重要的是使处于该环境中的人感受到人类的高度气质,在美好而愉快的生活中鼓励人们的博爱和进取精神。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出对人的关怀,根据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创造出满足其各自需要的空间,如运动场地,交往空间,无障碍通道等。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也在随着发生变化,城市景观设计应适应变化的需求。

2.尊重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等要素构成城市的宝贵景观资源, 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 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古代人们利用风水学说在城址选择, 房屋建造, 使人与自然达成“天人合一”的境界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参考榜样。今天在钢筋混凝土森林林立的都市中积极组织和引入自然景观要素,不仅对达成城市生态平衡,维持城市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以其自然的柔性特征“软化”城市的硬体空间,为城市景观注入生气与活力。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构想反映了城市中的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渴求。

3.协调统一多元变化原则

城市美体现在整体的和谐与统一之中。古人云:“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说明了整体美的重要性。漂亮的建筑的集合不一定能组成一座美的城市, 而一群普通的建筑却可能生产一座景观优美的城市, 意大利的中世纪城市即是最好的例证。城市景观艺术是一种群体关系的艺术,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只是整体环境的一部分,只有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把城市比作一首交响乐,每一位城市建设者比作一位乐队演奏者,那么需要在统一的指挥下,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

4.整体设计原则

景观生态设计是对整体人类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设计,设计目标是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城市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生命系统,要保证城市各组成元素达到最优的配置就必须正确定位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向,综合研究城市土地功能布局和公共基础设施组织。

5.综合设计原则

景观元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实现理想景观生态设计的多学科性, 以此才能确保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构筑一个协调、多样、具有鲜明特色的物质环境空间,就必须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研究城市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及社会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和协作。以往我们的城市规划一般是由建筑及城市规划部门完成。

二、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模式

斑块(patch) 、廊道( corridor)和基质 (matrix)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这种语言和景观与城乡规划师及决策者所运用的语言尤其有共同之处,因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观察结果很快可以在规划中被应用。这也是为什么景观生态规划能迅速在规划设计领域内获得共鸣的原因之一,特别在一直领导世界景观与城乡规划设计新潮流的哈佛大学异军突起。美国景观生态学奠基人Richard. Forman与国际权威景观规划师CarlSteinitz紧密配合,并得到地理信息系统教授Stephen Ervin的强有力技术支持,从而在哈佛开创了又一代规划新学派。目前,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高级研究中心(包括设计学博士计划)中已专门设有景观规划与生态这一方向,使景观生态学真正与规划设计融为了一体。

运用这一基本语言,景观生态学探讨地球表面的景观是怎样由斑块、廊道和基质所构成的,如何来定量、定性地描述这些基本景观元素的形状、大小、数目和空间关系,以及这些空间属性对景观中的运动和生态流有什么影响。

三、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1.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园发展区)规划

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园发展区)生态规划勾勒出了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相结合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该规划方案包括生态等级分区、土地利用规划、植被规划、交通生态规划调整、人口容量、湿地恢复规划、能源环保规划等多项量化的、可具操作的内容。该规划的产生标志着中关村科技园区生态化建设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中关村科技园区将在一个高位平台上建起。

生态规划与以交通因素为主的传统规划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以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为依据,指导土地利用的规划。根据海淀园后地区的资源特点,此次规划选择了坡度、地基承载力、土壤生产性、植被多样性、土壤渗透性、地表水分布、用地成熟度、景观价值等8个评价因子进行了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最终确定了核心生态保护区、生态保育缓冲区、生态建设缓释区、中低度开发区和中度开发区等5个生态等级区,同时,在城市交通的布局、跨跃道路的设计与建设、地下水开采、地面渗水率、河床的蜿蜒度、河岸的植被以及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等具体内容上都做出了具有操作性的量化要求。该生态规划还对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建筑节能技术的利用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2.广州科学城规划

在广州科学城的建设中,设计师将生态规划方法引入其中,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环境质量等生态因素分析评价入手,以自然生态优先为原则,全面分析科学城发展环境中的自然生态特点,制定生态敏感性模型,进行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发展用地、居住用地、产业用地、科研用地、绿化用地等)的适宜度分析,从而揭示了科学城适宜发展用地及方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为科学合理地制定科学城结构形态和功能布局提供了依据。

3.中山市景观生态规划

中山市景观生态规划注意维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Connectivity)和完整性( In2tegrity) 。

在城市扩展过程中,应把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作为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尤其应注重城市边缘带的土地利用格局。这就需要分析景观生态过程,通过其动态和趋势的模拟来判别对维护景观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景观局部、位置和空间联系,即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Security pat2terns) 。中山市城区在向东南山地扩展中尤其应注意山地与水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4.成都景观生态建设

成都市不久将在外环路到三环路之间的区域逐步建成8大景观生态片区,并由这些片区构成一个完整的景观生态圈,将中心城区紧紧包围起来,让蓉城真正成为森林城市。这些生态“氧吧”以外环路为边界,向中心城区发展到三环路,部分生态元还跨越三环路进入到中心城之内。

5.三亚市景观生态建设

海南省三亚市把城边防护林工程与城市景观、城市绿化美化相结合,连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着力建设三条城市生态景观带。三亚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年三亚将种植“三边林”130公里( 90多万株) ,营造一座“森林城市”,争取在五年内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8%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三亚市把城边防护林工程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结合起来。今年年初,三亚市已正式启动建设三条城市生态景观带:以狗岭、 临春岭、鹿回头岭、金鸡岭森林绿化带为主体的山头森林带;以三亚东西河为主线的河流、港湾生态景观带;以三亚湾、大东海、亚龙湾等滨海岸线绿化保护区为核心的滨海绿化环境带。三亚市的“三边林”,主要以酸豆树、红豆、重阳木、雨树、凤凰、木棉、相思树等树种为主,突出热带森林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效果。

篇(10)

Abstract: The landscape in residential area is the livabl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and refuge of high-quality; it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r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principle of urban landscape in residential area functional design, as well as the design ideas of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roads, facilities, greening and water.Key words: urban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function; plant

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一项关于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活动,是一种包括自然及建成环境的分析、规划、 设计、管理和维护的职业,其范围包括公共空间、商业及居住用地场地规划、景观改造、城镇设计和历史维护等。

小区景观设计是人类的一种能动行为。从宏观意义上讲,小区景观艺术设计是对未来小区景观发展的设想与安排,是资源管理与土地规划的过程与行为。从微观意义上讲,小区景观艺术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由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具体地说,小区景观艺术设计是对小区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安排,对景观要素进行合理地布局与组合,是景观既有使用价值又体现审美价值的行为过程。

2、居住小区景观的功能化与人性化设计

2.1坚持可持续发展,尊重传统、民族、现代化与世界化的结合。居住小区应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下,从历史传统文化和人的心理、习惯等各个因素考虑,注重小区居民的日常交流和户外活动,充分处理好功能化与人性化的关系, 满足居民因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的价值观、文化观。

2.2 重视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特色。在商品经济时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应该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小区所在的地理环境、人文、社会背景找出小区的特色所在。增加易于识别的、具有艺术性的设施小品,给居民创造宁静、优美、舒适宜人的休息和交流空间, 使居民在心理上放松自己,缓解压力,迎接新的挑战。

2.3重视小区景观设计的立体化设计和景观元素的整合。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决定了居住小区的密集型用地现状。居住人口数量大与所需绿地空间面积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不断被激化。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将绿地空间向立体化方向设计,成为必然选择。绿地空间一体化不是简单地在房顶、阳台上种花种草,而是小区规划的初始,就要加入开放式的多层以绿化为目的的建筑元素。这样,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空间选择, 而且, 实实在在地增加了绿地的面积。

3、居住小区小品设施设计

设施小品是辅助小区建筑的一系列公共设施,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它既简单实用又美观与和谐,同时在小区景观中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它在丰富和美化人们生活空间的同时,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反映出时代精神和地域文化的特征。设施小品在布局上一定要注意和整体环境的协调。在设计时,一定要先对环境特征、文化传统、空间、小区景观等方面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然后确定设施小品形式、主题、材质、色彩、尺度、 比例、状态、位置等,使其和环境协调统一。

4、经典案例分析

小区位于广东省某市金沙湾观海长廊西边,东临观海路,南临规划路,西临海湾路,北隔海阳路与金沙湾四期相望。地块现在小区东边的观海路为主要的交通道路,其余三个方向的道路还未建设,用地基本呈方形,地块方位是南偏东27度,项目占地总面积为80319.3平方米,规划净用地面积为65385.0平方米。

强调以人为本、社区与城市共融、资源共享(把自己收集的一些内容通过一些平台与大家一起分享)、和谐社区。充实表现小区的地理位置,强调小区与外部观海长廊的交流和渗透(低浓度溶液中的水或其他溶液通过半透性膜进入较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景观的上依照共享原则,采用大景观规划理念,将小区景观设计融入到城市景观体系中,经过2.5万平方米的小区中心园林连接城市与居住区,从而形成密不行分的整体景观。

4.1规划设计

根据小区地理位置和自身的现状条件,联合用地现状,合理部署居住、公建及绿地。小区位于观海长廊西岸,在景观设计上从城市这个角度去考虑,把海景引入居住区,并很好的延续,为城市所办事。在建筑部署时尽量的加大建筑间距,并做到南北的通透,使小区内部形成一个内庭院。建筑物本身经过层数的高低错落和不一样的户型组合方式避免了建筑的单一化。

由于地块东面临海,海边并有接60米宽的观海长廊绿化公园,最大限度地应用海景资源,建筑采用周边式、中心大花园的规划结构。本方案(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首先将东面的建筑界面打开,部署2-3层的商铺和会所,既形成大气的入口会所,作为小区的主要步行入口,又可以将观海的视线引入地块内,使西、北面的住户可以较为开阔地看海。地块的南面建筑采用点式的部署形式,使整个小区的空间形态更加通透、生动和活泼,并一定角度部署,能更大限度地看海。整个小区绝相当多户型都可以看到海景。1-2层的商铺沿街四边部署,更好地实现地块的商业价值。

4.2生态景观设计

景观规划上,与海的主题(内容的主体和核心)相呼应,强调滨水风情的亚热带风格的渡假式园林。充实考虑了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如天然海岸线,金沙湾观海长廊上的长绿林木和草地和点缀此中的景观植物,联合用地内部的中心大花园,在景观设计上强调会所与内部园林在空间和功能上的衔接,从而达到内部步行空间的完整性和差别性。再者,应用半地下室的高差,联合园林内部的泳池、水体,既使中心大花园在景观层次上有所突破(意为打开缺口突破难关),又可把园林景观及光线引入半地下车库,经过对景观空间的合理组织,使社区成为一个流线生动的完整景观片区。

在休憩线路设计上,充实考虑建筑整体,以建筑空间表现景观层次,将活动范围由中心景观区扩展到组团景观区,使人的社区活动范围倍增,并且提升了组团景观的应用效率,并实现了景观空间之间的渗透(低浓度溶液中的水或其他溶液通过半透性膜进入较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和延伸,绿化设计中,中心景观重点选用常绿乔木、开花乔木、丛生草本植物,注重植物的原生状态,模仿自然野生的效果,突出绿化的质量。植物选用上强调乔木与灌木,社区周边选用攀爬植物以形成遮蔽的效果,强调花卉的季节性和植物的安全性。

4.3道路系统及竖向设计

采用人车分流、小区内部平时无车辆进入的原则,创建安全便捷的小区通行系统。机动车经过社区道路直接进入地下车库,或停在组团露天车位上,可行达到人车分流。小区的消防道路可到达组团的任何角落。小区主入口以人行出入口为主,次出入口设人行和车行出入口。整个小区内部设置约4.7万平方米大型地下停车库,停车位比例按小户型户数可达到1:0.67,以处理小区日益紧张的停车难题。用地现状地势地形已平整,无明显高差。根据沙湾控规,道路竖向设计采用向四周分散排水的原则。地下室上面中心花园的规划室外标高分两部分控制在8.0米、6.6米(覆土1.2~1.6米);为使行人、车辆能有充足的坡度进入中心花园,必要时可在行人、车辆通道范围内适当降低地下室高度。

5、结语

综上所述,小区景观设计是人类的一种能动行为。是以满足人的需求而设计,坚持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进而设计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空间的一项活动。以科学为核心,以艺术为形式,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方向,目的是为城市小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更易于人们生活的环境。上文探讨了城市居住小区景观功能化设计的内涵、原则、以及环境、建筑、道路、设施、 绿化和水体的设计思想。

参考文献

[1]郭淑芬编著.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3-4.

[2]王国斌,张斌编著.景园设计 [M].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

篇(11)

前言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深入开拓和迅速发展的学科,也是现代生态学中内容最丰富、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它是来源于地理学中的景观学和生物学中生态学的交叉,把地理学对地理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是研究和改善空间格局、生态和社会经济过程相互关系的整合叉学科(傅伯杰等,2001)。在过去的20年来, 景观生态在理论、方法论和应用上都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多样化。在我国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地理科学、农林等相关专业都相继开设了景观生态学课程。然而,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如何针对其学科自身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特点,开展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新探索,让学生切实理解其抽象的理论体系,掌握景观生态规划实践的技术方法,是景观生态学教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结合笔者两年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体会,面向其学科自身研究热点和需求,探讨适应新时期景观生态学发展的研究型教学创新模式。

1.景观生态学新世纪研究热点

2001和2003 年,来自全球十几位著名世界景观生态学家应邀围绕着景观生态学新世纪研究热点,相继召开了题为“21 世纪景观生态学十大论题”的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景观生态学新世纪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异质景观中的能量、物质和生物流过程;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起因、过程和效应;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科学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尺度推绎;景观生态学方法论的创新;将景观指数与生态过程相结合, 并发展能反映生态和社会经济过程的综合景观指数;把人类和人类活动整合到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的优化;景观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景观数据的获得和准确度评价(Wu and Hobbs,2002)。

由此可见,新世纪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突出理论体系的交叉性和前沿性,注重景观结构和过程的关系理解,景观格局的优化以及景观结构中人文过程的关注;强调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对数学模型和复杂性科学研究方法的需求提升;注重实践和应用,关注大尺度景观生态规划实践。因此,传统的偏重单纯知识讲授的“输灌型”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景观生态学的教学需求,应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教学行为中的主动性、科研型、互动性和实践性。

2.景观生态学研究型教学模式和对策

景观生态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的,是指教师以景观生态学学科热点为导向,以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体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专题研究和研讨、案例分析、景观生态规划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景观生态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主体以及教学方法多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转变:

1)共性知识体系嫁接个性专业需求

景观生态学的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既要立足于课程自身的特点,又要着眼于各个专业发展的需求。共性知识体系是指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基础性,构建以景观结构、功能、动态和规划为核心内容的知识体系框架。个性专业需求则强调突出专业特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做出调整,注重景观生态学教学在整个专业培养中的定位,以及和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和衔接。

2)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主体的转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老师为教学主体,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型教学模式。对于景观生态学这门相对抽象的理论性学科很难在教学中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研究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式教学和师生互动,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表达观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3)研究专题和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

研究专题教学方法创新突出景观生态学科的前沿性,针对理论知识框架体系下的核心和热点命题,将学科最前沿的研究命题和研究成果展现给学生,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趋势的把握,为以后的科研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专题讨论的形式,打破理论学习的单一观点,让学生培养自己学术观点。

实践教学方法创新是为了增强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型,强调景观生态规划和社会服务需求的结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智力潜能、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方法的融会贯通和实际应用能力。

3.研究型多元化教学方式设计

景观生态学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研究型教学方式将多媒体讲授教学、研究案例分析、研究专题研讨以及景观生态规划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创新,综合应用,具体内容为:

1)多媒体讲授教学:以课本为载体,系统讲授景观生态学概述、理论、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景观生态规划概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体系框架的建设和核心概念的讲授。

2)研究和规划案例分析:理论部分,以景观生态学领域的科研前沿和热点为对象,结合教师自身科研课题方向或其他科研项目素材,选取1-2个研究命题,讲授相关研究案例和论文,树立学生景观生态学的科研意识,通过科研问题的探讨来理解景观生态学中的核心理论;实践教学部分,以景观生态规划的实际案例为载体,通过案例的解读和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实际方案中总结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和内容,加深对规划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理解。

3)研究专题研讨:提前布置相关研究综述类的课堂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的方式,总结和归纳相关教学知识点。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安排4个学时左右,让学生汇报研究综述并展开课堂专题讨论。该教学形式可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形成自己对相关理论点的理解和认识。

4)景观生态规划课程设计:在系统介绍景观生态学理论和规划概述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提供给学生实际的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命题,并提供相关基础资料,整个课程设计分为选题和项目建议书编制、规划报告编制、小组项目答辩三个阶段,整个过程教师将提供资料和技术支持以及全程的项目辅导。该教学形式一方面将营造实际的规划情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项目创新,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项目中资料分析、团队协作以及汇报答辩等综合素质。

4.研究型教学重点内容设计

目前,景观生态学已经成为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生态学、地理学、林学、园林及城市规划设计、水土保持、环境科学、资源和土地开发利用等相关本科专业或研究生教育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基于目前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的相关著作,结合景观生态学新世纪研究热点,综合考虑不同教学对象的专业背景,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景观生态学教学内容主体包括绪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结构与空间格局、景观生态功能、景观动态、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概述以及景观生态规划实践等七个部分(邬建国,2007;郭晋平和周志翔,2007)。

1)绪论

绪论部分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系统了解景观生态学科概况、理论体系框架并对景观生态设计和规划形成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教学内容包括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体系,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景观生态学不同学派特点以及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进程和研究趋势。教学形式包括多媒体讲授、研究和规划案例分析以及研究专题研讨。其中,针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方法、趋势等内容,将以研究专题研讨的方式,通过对近20年的景观生态学的科研论文题目和摘要的专题研讨,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相关知识点。而对于景观生态规划部分,教师将通过多媒体和视频教学形式,展现实际的规划案例,让学生切身感受实际规划工作的内容,并发现景观规划和景观生态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2)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

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从地理学和生态学的双重视角了解景观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重点掌握理论框架中等级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复合种群理论、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等共性理论。教学形式以多媒体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理论和景观生态学问题的结合,如岛屿生物地理学和自然保护区规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把握理论的实际应用切入点。

3)景观结构与空间格局

景观结构与空间格局是揭示景观生态过程和优化景观功能的基础。该部分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景观“斑块-廊道—基质”的基本结构模型;斑块的起源、分类、面积和形状生态学意义;廊道起源、廊道结构特征、廊道分类;基质的判定、孔隙度和边界形状;网络结构要素、分类和特征。在此基础上,介绍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突出景观指数相关研究方法以及相应的技术流程和工具。教学形式以多媒体讲授和研究专题研讨相结合,对于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的教学,以景观格局分析专题研究为主,选取某一类景观类型(如城市绿地景观),让学生自己选取相关景观指数,开展实际景观格局的评价,注重景观指数生态学意义的理解以及格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掌握,如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的应用等。

4)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

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景观过程、景观生态流以及景观功能等基本概念及区别;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和媒介物、景观生态流的基本形式和运动格局;分析景观结构对景观生态流、景观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和生态效应;认识景观生产、生态、美学和文化等多维度的功能;掌握景观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工具。教学形式以多媒体讲授和研究案例分析相结合,案例分析可选取国内外城市森林景观生态功能和价值评价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景观生态功能评价的视角、方法和技术(如CITYGREEN,I-tree等)。

5)景观动态

景观动态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景观稳定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景观变化的特点和判定,干扰和景观变化的关系;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以及变化的生态效应;了解景观变化的动态模拟方法。教学形式以多媒体讲授和研究案例分析相结合,案例分析将突出景观格局变化的动态模拟,分别介绍马尔可夫转移矩阵和SLUETH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城市景观变化模拟中的应用。

6)景观生态规划概述

景观生态规划概述的教学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系统介绍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历程、主要流程和内容、相关技术方法等。教学形式以多媒体讲授和研究案例分析相结合,在讲授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2-3个典型景观生态规划案例,让学生体会景观规划和景观生态规划的区别和联系,总结景观生态规划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特点。

7)景观生态规划实践

景观生态规划实践的教学既是景观生态学实践教学的主体,也是前期理论和方法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该部分将以景观生态规划课程设计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选取城市景观、郊区景观、城市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流域和湖泊、森林公园、典型生态脆弱区等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命题,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查询资料、创新设计、文本编制等综合能力,注重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运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提供相关命题的背景资料和相关素材,并从命题选择、方案指导、技术支撑等方面提供全过程的支持和解答。

5.结语

综上所述,景观生态学已经成为21世纪应用生态学领域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其学科的前沿性和应用性一方面使得这么课程充满了活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其教学过程也充满了挑战。研究型教学模式为探讨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初步的创新思路,然而对于该学科的教师来说,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切实把握和讲授相关教学内容,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不断加强该学科研究前沿的学习,并持续完善自身在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领域的实践经验,在实际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实现景观生态学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傅伯杰,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