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对档案管理的建议大全11篇

时间:2024-04-16 16:21:0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对档案管理的建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对档案管理的建议

篇(1)

作者简介:张伟(1978-),男,甘肃静宁人,华能碌曲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馆员,工程师。(甘肃?碌曲?747200)王景龙(1972-),男,甘肃永靖人,华能文县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师。(甘肃?文县?746400)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122-02

我国水电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居世界首位。近年来,水电开发迅猛,2010年8月,全国投产装机容量超过了2亿kW。随着水电项目投资的加快,对水电项目工程档案的科学、规范管理也需要及时跟进。水电工程档案作为基本建设工程档案的重要组成,是企业档案的工作主要内容,是工程管理的重要部分。完整、准确、系统[1]做好水电工程档案,实现档案能够对水电项目真实有效记载,不仅是档案服务于整个项目建设周期、规避诸多风险的要求,也是工程投产后安全经济运行、维护各方权益的需要,更是积累社会发展成果财富的需要。

一、工程档案的概念及水电项目工程档案的特点

工程档案是指建设项目从酝酿、决策到建成投产及项目后评价整个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真实历史记录,又称基建工程档案或项目档案。

水电项目工程档案是基建工程档案的重要构成和分支,除具有工程档案的一般特性外,因其工程建设的长周期性、严格的建设程序性、多学科跨专业性,决定了水电工程档案内容丰富、数量庞大等特性,具有综合性强、形成周期差异大、形成时机性强、文书与科技档案相互渗透等特点。[2]水电工程档案在档案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水电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水电项目竣工验收前必须完成的单项验收工作之一。

二、水电工程档案的九大板块及其基本内容

水电项目工程档案基本上分为项目专项评价档案、设计成果档案、招标投标及合同档案、移民征地档案、建安工程档案、设备仪器档案、工程财务档案、往来文件以及其他档案九大板块。熟悉各板块构成内容是管好水电工程档案的前提。

1.项目专项评价档案

按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管理规定,项目前期和后期主要进行环保、水保、工业卫生、消防、地质灾害、占压矿藏、并网审查、取水、地震、安全评估及部分项目竣工单项验收,按照项目属地原则逐级上报和下批文件。上述专项报告和审批文件是项目合法性资料,须完整归档。

2.设计成果档案

项目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报告及按项目规模审批权限的报批文件;施工图、设计变更、专业模型试验、地质、地形和地貌测绘报告等设计基础成果资料。

3.招投标、合同档案

招投标档案是对从招标公告开始到中标通知发出整个招标活动过程的反映,主要由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招评标组织机构、评标办法、会议制度、会议记录、澄清函、评标报告等组成。按照规定,投标文件一般只归档已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对于未中标者的投标文件在项目竣工三年后自行销毁。为全面反映招投标过程,应将未中标单位的投标报价附于开标记录后进行永久归档。

合同档案包括合同会签单、谈判纪要,补充协议及合同变更文件。非法人代表签署的,必须出具法定代表人委托授权书。

4.移民征地档案

移民征地档案主要有移民规划、勘测、勘验报告、报批文件、土地丈量、公告、合同协议、补偿费发放表、土地使用证等。土地丈量表、合同协议、补偿费发放表需写明土地自然地理位置、土地“四至”,并按省、县、乡、村、社行政机构分别造册,三者应相互对应,形成有效闭环,便于档案检索利用。

移民档案记录了移民工作的全过程,是移民工作验收的基础和凭据[3],是水电工程档案管理的难点。

5.建筑安装工程档案

建筑安装工程是水电工程档案的重点,直接反映工程质量、进度、造价、安全、监理、阶段验收、竣工图等内容。

(1)质量管理文件。工程质量文件是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的主体,案卷数量约占项目档案的80%左右,归档需经施工、质量监督、监理三方对文件齐全、完整、准确情况和案卷质量进行会审。主要有三部分:

基础部分——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包括技术负责人、三检人员名单及资质的质量控制机构;测量成果;施工技术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其监理人批复等资料。

原材料、建筑成果检测检验——原材料(构配件)进场报验(包括出厂试验报告、合格证,工地复检材料并报监理人审批后使用)、成品(半成品)现场检测检验及其横向检验;取芯试验报告。

过程控制部分——分项质量验收、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质量评定,单位(单项)工程移交申请及鉴定书。分项验收是质量控制最底层环节,以土建砼工程为例,主要由基础面或施工缝处理、模板、钢筋、止水(伸缩缝、埋件)、混凝土浇筑等工序组成。过程控制资料按照从高到低的层次顺序关系依次为:过程控制资料—单项工程评定资料—单位工程评定资料—分部工程评定资料—分项工程评定资料。

篇(2)

日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前进和扩大内需的要求,基建工程项目的建设也愈来愈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成本、质量、进度、安全一贯是项目重点控制的目标。而在最重要的工程质量控制中,档案信息管理又占据着关键地位。因为它是工程质量过程的表现文件,反映了项目从策划阶段、实施阶段直至运营试车的各环节、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考核技术管理工作的标准之一;是工程项目日后改建、扩建、维修、产权维护的原始依据和重要凭证;为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日后纠错整偏,以及管理、查询,达到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如今的档案信息管理工程却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与模式上,是当前项目管理中最薄弱的一项。建设单位作为工程项目的建设者、使用者,工程建设档案收集齐全,并实行全寿命周期管理, 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杜绝不利于档案管理的因素,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起主导、决策作用,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章中规定了建设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其中第十七条: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由此可见,对于建设单位来说,施工资料收集、档案整理不仅仅是施工单位整理递交、建设单位移交这么简单,应该从项目策划伊始,直至项目竣工结束,一直要全程跟进整理,所以在项目资料归档过程中建设单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档案整理有着如此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众多问题和障碍。本文就非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基建项目为例,自项目启动至结束的全寿命周期来探讨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项目准备阶段:

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过程被人为地划分为建设前期、建设期、使用期等不同阶段,分别由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实施管理,并且在各个阶段还有多头交叉管理。其中,建设前期由项目审批部门管理,涉及发改委、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保、卫生、气象、公安消防、人防、地震等多个部门,建设期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由建设部门管理,但分别录属于建设部门内不同的职能部门,例如:节能、抗震、造价、质监、稽查等。正是由于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众多管辖部门的切割,于是造成涉及的档案资料也是多种多类、五花八门。

在非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单位中,经常会遇到项目投资大、周期长、环节多、内外协作关系复杂的情况,而其工程档案的收集通常由基建部门来负责,并没有设立专职的档案员岗位,。而且在工程准备阶段,通常办理开办手续的部门是一个,办理方案设计的又是一个,做投资概预算又可能是其他部门,所以很容易造成资料的收集不完整。因此在项目立项初始,基建部门就应该建立专门的档案员岗位,配备具有专业档案技术的人员,落实档案管理责任,确立主管档案管理的领导,建立档案管理的专项规章制度,从项目最开始就参与进去,趁重要文件尚未形成前就要做好预控。

在项目开办起初,手续申办、初步设计、招投标、开工许可等资料主要就是以建设单位为主导收集存档,具体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审批资料、征地用地许可、拆迁批准、规划许可、投资许可、勘察测绘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开工审批文件、质量控制文件,针对不同审批部门和使用性质,依照规范要求严格建立对应的档案目录,立卷归档。虽然在数量上只占整体资料的10%~20%,但是这个阶段的档案的利用率要远远高于建设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的档案,可见项目前期档案资料的规范性、完整性是相当重要。同时档案员应该联合项目策划筹备人员、手续办理人员、方案设计人员、概预算人员,符合各专业技术要求,及时整理归档、跟踪规范收集。

二、项目建设阶段

在项目进入建设施工阶段,工程档案是主要由施工单位为主形成,这个阶段在数量上形成的技术文件和竣工图占了整套挡案数量的 70%~80%,可见施工单位的归档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套档案的质量,因此对施工单位档案资料督导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但往往由于基建工程和档案的专业性,工程技术专管人员不了解档案整理专业和技术知识和工作流程,而档案人员通常缺乏专业技术的实践能力,会造成基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不及时、规范的现象频发;所以档案人员应该经常主动亲入施工现场,与技术专管人员(甲方代表)一起,协同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档案进行定期指导、随时接受咨询、按需提供帮助,多方努力共同配合,达到目的一致实现双赢的目标。由此可见,建设单位只有及时、同步地掌握工程技术资料,根据实际发生的资料到位情况、报验情况,督查施工质量情况,协调现场工作,随时掌握一手资料,随时发现、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全面、准确地做好质量、成本、进度、安全四大控制,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返工,节约成本,使工程项目能按时验收、接管,为竣工资料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真实、准确的工程档案又为竣工结算的展开提供了加速前提,所以做好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对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双方都是事半功倍的事。在竣工验收阶段,是档案整理归档的关键环节,档案是否达到同步、真实、及时、完整的要求,此时得到了验证。根据基建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对基建文件材料的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工程项目组卷,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使档案资料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三、项目运营使用阶段

基建项目竣工后,对于企业来说,又转换成了工程项目的使用单位。此时工程档案资料便是基建工程管理、评优报优的依据,虽然在数量上只占整体档案很微少的一部分,但是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大多数企业里常见的现象是:一旦基建工程结束了,就认为专职档案员没有作用了,进而取消了档案岗位。实际上在工程竣工验收完成后,基建档案还应保持与工程同步更新的步调,还要保障档案管理的连续性和一贯性,分类整理永久保存、固定期限保存、短期保存的档案,为工程日后的改建、扩建和维修做好反馈服务,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调阅手段。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也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人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所以对企业来说,基建档案管理也可以与企业其他档案合并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建档案是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和工程实体真实面貌的反映,是工程后继管理的宝贵财富。它如实的反映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具有比工程本身更长久的实用性,是大事、要事。规范、准确的基建档案是工程进行维修、管理、改扩建和使用的凭证和依据,为地上地下交叉工程涉及提供周围相互关系相互要求的条件;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素材,它不仅服务于现今,也有利于明天。基建档案是工程质量的如实反映,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工程档案管理占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工程质量关系到人员安全、财产保障、使用保证等方面,是百年大计的事,工程档案资料的质量好坏完全会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好坏,它是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资源储备,建设单位责无旁贷地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建设单位要更加提高对基建档案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基建档案的质量管理、人员素质管理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来达到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的目的。根据档案规范的工程技术管理手段,对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判别责任分配、提出改进方法和总结经验教训,依循同步、及时、完整的方针,做到档案启动与工程立项同步,档案收集与工程建设进度同步,档案督导与工程质检同步,档案归档与工程竣工验收同步,来保证基建档案移交相关部门的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基建工程的质量,提升企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基建工程的建设水平,实现“四控”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2- 0088- 02

医院科研档案指医院科研工作人员在从事医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具备科研价值的各种体裁的信息资料。医院科研档案管理是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医院工作和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对科研档案的科学管理有助于医院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医学事业的发展。

1 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特点

医院科研档案是承载医学知识的主体,内含大量丰富的科研信息,是医学研究活动所产生的结晶,是开展后续医疗、医学教育、科研的重要资源,具有极高的保存价值。然而基于医学研究的特殊性,其科研档案具备一些特殊性。

1.1 归档周期长

科研档案的归档周期与科研项目的执行时间相关,医学课题立项到结束的时间相比较一般科研项目要长,一般的研究项目在2~3年,重大项目在3~5年或更长时间。针对一个项目的资料,涉及的内容随着课题时间的长度增加而增多,资料在项目执行期间的归档连续性强。档案的保存时间则更具应用的价值而不同,一般保存至少30年,重要资料则永久保存[1]。

1.2 专业性强,交叉多

医学项目研究以专题进行研究,每个专题内容专业性强,同时医学研究涉及面广,往往都是多学科、多专题交叉,必须通过综合研究、多领域多角度的去论证。

1.3 体裁不一

医学科研资料不同一般学科,其体裁相对丰富,不仅有纸质文档(病历、手稿等),还有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胶片、图像、音像影像资料等等[2]。

2 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现状

2.1 缺乏档案管理资源

在当代高速发展经济的社会形势下,往往会对于不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部门,我国的企事业单位,都未给予重视,所以医院档案管理资源相当紧缺。没有专门的场馆和部门来对科研资料进行收集和归档,仅仅只是靠各科研项目组对本组的资料进行整理,其整理方式往往都是极度简易且不科学的,对于资料的二次利用是极大阻碍。

2.2 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的建立需要一整套制度来支持,需要在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步进行,才能建立健全科研档案。然而现在的状况是资料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因为记录不完整、收集不及时、归档不准确等等而造成档案缺失或内容不完整,缺乏相应的制度来对此类问题进行规范。

2.3 缺乏档案管理意识

医学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工作者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对于原始资料、文件、图像等的收集意识淡薄,而导致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阻碍,影响科研档案的管理。部分的科研工作者只是对项目申请和提交,这一头一尾的事情特别热衷,而对于科研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却甚少关心,对于研究过程中的原始资料的积累置之不理;也有部分科研工作者出于不信任,不愿将资料移交档案管理人员来处理[3]。

2.4 科研档案的管理落后、利用率低

尽管现在计算机技术发达到无法想象,但是由于对于档案管理的不重视,相应的投入也就欠缺,现行的档案管理方案依旧是人工操作为主,计算机的应用几乎为零。而人工操作必然带来档案二次利用率低下,无法高速推进医学科研前进。

3 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关键点及完善方案

针对以上一些存在的问题,为改善我国医院科研档案管理情况,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特提出以下几点方案。

3.1 大力推广科研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对于科研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个环节,不仅仅是对现有资料的收集整理,更是为后续科研提供源源动力打下坚实基础,为提升医院实力做出贡献。推广科研档案管理,不仅仅是要求医院的各个科研小组使用档案管理系统,更要各个科研小组的管理人员形成档案管理意识,从思想上意识到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科研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及时、准确地去记录和收集科研资料并归档,才能更完整、更高效地实行科研档案管理。

3.2 提高档案管理投入,引进专业人才

投入资金建立档案管理室,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来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是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必备条件,如果一个医院想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而缺乏相应的投入,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和专人管理对于整个医院的科研工作将起着剂的作用。专业化档案馆的建立,能够提升医院所有科研工作者对于科研档案管理的意识,进而更好地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而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则从专业的角度实现档案管理的高水平运作,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3.3 建立健全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需要建立健全,并不断创新,从而使科研档案工作充满生机,通过合理有效的积累和完善科研档案信息资源来实现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即要实现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来管理科研资料,做到高效归档、高利用率,同时也能满足其他特殊要求,如保密性、协同性等。从医院院长到档案馆,再到科研一线员工,形成一个档案管理网络,通过集中统一的管理、行政监督来实现档案管理的准确有效。档案管理部门与科研项目小组相互交流,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准确地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督促和指导科研工作人员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3.4 合理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应该摆脱以前的手工归档方式,应加大科技利用率,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科研档案的网络化管理,利用信息管理的方法对科研资料实现数据库式的管理模式能极大提高档案的归档速度和归档质量。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可以完美地解决科研资料二次利用率低的问题,能够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科研工作者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轻松的调用档案馆存储的相关资料,从而节省时间,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4 总 结

总之,医院科研档案的有效管理是科学地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科研档案,是更好地为医学科研和医务工作服务,进一步提升医院整体水平和为医学事业添砖加瓦的必要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篇(4)

通过多年的普及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当前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最为耀眼的资源,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衡量一个产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能力与发展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对档案管理事业来说,通过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同时能够与其他工作进行信息化对接,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何解决这些不足就成为各个事业单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档案本身的性质决定档案信息化建设必然需要一定的软硬件基础,比如局域网、性能良好的电脑、档案数据库以及大容量服务器等等,同时还需要开发档案管理专用软件,加强档案网络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等。然而,档案管理部门本身不具有盈利水平,无法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获得相关的收入,资金方面的拨付往往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二)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即需要共同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语言组织档案资料。从1979年开始,我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不少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标准,然而当中大部分都是针对音像、纸质等档案类型,针对数字化档案的标准与规范则相对较少,使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

(三)档案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缺乏联系。现阶段,通行于互联网中的有效信息超过80%左右均掌握在政府部门中,而政府部门中的信息大部分都储存在档案馆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并不只是局限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同时还需要促进政务信息公开的发展。然而,我国当前仍然没有形成政府信息资料开发利用的良好趋势,缺乏合理的办法与组织,档案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缺乏联系。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一)加大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1.档案管理硬件系统建设。各个事业单位应当高度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主动为档案管理部门提供充足的资金,购置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及高性能计算机等硬件设施,针对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机构,还应当配置专门用于档案整理、收集的计算机,便于档案信息的快速传递,进一步发挥硬盘储存容量大、检索快以及储存方便的优势。2.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针对之前保留的传统档案,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加大档案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力度,主动针对各种分散的、多种介质的档案文本、照片、录像以及录音等进行有效的转化归档处理,真正实现档案资料的自动整理、检索、查阅以及利用,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精确度与质量。

(二)统一制定档案信息化规范标准。标准规范与规章制度不仅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保证,只有建立在统一的标准与规范约束条件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对事业单位来说,在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进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档案管理系统的高效性、兼容性以及实用性,同时要针对技术标准、技术参数等实施标准化设置,例如制定数据的接口标准、安全标注及非同一类型之间的数据转化标准等各个方面,通过针对整个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标准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减少管理工作中失误的现象。

(三)有效整合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建设。档案信息资源作为电子政务建设当中不可或缺的公共信息资源,要想进一步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应当有效整合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建设。这就需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层面去进行规划,使得档案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源开发能够与电子政务进行有效的整合。对档案部门来说,应当主动加强与电子政务建设机构的交流,统一协调信息化建设,主动争取把档案信息管理归纳到电子政务建设当中,依托我国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构建部门网,建立档案管理主页,积极档案政务相关的信息资料。除此之外,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加大网站方面的建设,在互联网中主动实施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查询与馆藏档案目录检索方面的服务,以便于相关资料的共建共享。

三、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程,其不仅关系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并且还关系到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这就需要各个事业单位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正视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通过加大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统一制定档案信息化规范标准以及有效整合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建设,全面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能够给人们的生活以及企业单位提供方便的操作,因此各行各业都需要加快对数字化的利用,为生活工作提供更多便利。本文首先就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的内容定义进行阐述,对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特征进行说明,其次通过搭建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进行探讨,同时提出一些举措,帮助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能够更好完成搭建。

一、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内容

(一)什么是数字化不动产管理

不动产是一种具有不能进行移动土地位置固定性,由地理位置使用权利以及使用程度等结合组成的独立性,使用寿命长久性,因土地面积限制的供给有限性几大特性的财产,主要附着于土地,例如房屋建筑物等。

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网络将国内的不动产档案资料进行分类处理和存储整理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不动产档案进行数字化的统一集合管理。通过数字化进行整合管理的这些不动产档案数据,可以直接使用网络进行查找、检索,让不动产档案管理变得更加方便,同时也完善了国内的不动产数据库信息,让管理人员使用者能够快速获取不动产档案的数据资料。因此,不动产档案信息结合数字化管理后能够方便操作,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

(二)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特性

1.利用网络系统高效管理不动产档案信息。信息技术下利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已经习以为常,工作得益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而取得很大进展,对于不动产档案的管理工作也是一样,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便捷特性管理不动产档案,与传统的不动产管理方式相比较而言,管理者会更加的轻松,更快速的进行管理工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不动产档案的精确度,解决了人工管理易出现遗漏的问题。

2.对不动产档案信息进行多样化储存。传统不动产档案管理仅仅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储存,通过数字化不动产储存管理后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储存,或者音频的方式储存,还能直接将拍摄的视频进行储存,多样化数据储存方式。同时也在传统管理储存的工作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储存的效率,让不动产档案信息能够快速地储存到数据库中,更加保证了数字化不动产档案信息储存的安全性。

3.用户可以快速地进行调阅。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可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调阅,解决了传统管理方式需要去固定地点进行调阅不方便的问题,数字化不动产管理采用数据库能够存储大量的不动产档案信息,也解决了传统不动产档案信息存储空间的局限性。使用计算机可以直接在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中搜索你想要查阅的不动产档案信息关键字,极短的时间内就能找到需要的资料。根据这个特性,数字化不动产档案信息管理利用发展平台需要保证其信息的安全性,进行访问权限的设置,需要有相关权限的人员才能进行调阅。

二、搭建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不动产档案管理分布分散,人工管理无法操作

我国的不动产档案信息受国情以及国民数量综合影响,具有分布分散的特性,传统的人工管理的方式对于这样庞大的信息数据群来说根本无法操作。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应用数字化于不动产档案管理中,它能够高效地帮助企业以及政府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企业以及政府来说需要在工作上进行统一规划,以法律法规为执行的基础,将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以最大的限度进行使用,对各个行业以及单位的不动产档案管理来说,加快搭建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是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任务。

(二)各地对不动产数字化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不动产管理方式方法也在随之不断变革,各个单位企业对不动产档案管理技术应该进行会议讨论,最终决定一个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在会议上结合员工的想法和意见,注重搭建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通过数字化的便捷,使用其广泛的特性,不动产档案管理技术的改革需要企业政府的不断改进。但是目前国内各地方对于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搭建工作不够重视,国内部分地区在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建立使用没有明显的效果,对于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没有足够的搭建意识和行动。

(三)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的开发还在不断完善中

传统不动产档案管理需要企业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来完成如此巨大的数据系统管理。如果国内各个地区能够将数字化和不动产档案管理相结合使用起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这对于国内信息技术又前进了一步,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而言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更快地搭建好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需要企业政府从具体情况全面考虑,需要将杂乱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打好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建设的基础,在不断的实施过程中解决问题,完善管理制度,让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搭建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管理人员之间进行分工完成做好负责的事情,制定一個长远的发展目标,在不动产巨大数据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克服困难和阻碍,最终完成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搭建工作并快速投入使用。

三、搭建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策略建议

(一)加强不动产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

在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中,需要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进行培训加强,不动产档案良好的管理能够让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增强整个平台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保持良好的管理意识,能够对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搭建提供更多管理建议,进行更好的引导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发展扩大,带动国内对于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建设,在管理的过程中带来更多有效的处理方法。

(二)创建全面完善的不动产档案信息数据库

在进行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搭建工作中,大量的不动产档案信息数据需要进行取出或者录入工作,那么对于不动产档案数据库就需要做好基础性的创建,在储存数据信息中,完善数据库的对地域或者不动产类型的划分,让每个数据信息能够明确地存入数据库中,这一举措对于后期使用和调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搭建完成使用过程中能否快速方便地进行查看阅览取决于数据库良好的创建;因此,为了方便让数据信息能够安全快速的存入或取出,需要对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数据库进行更加详细和严格的创建。

(三)加强不动产档案的管理力度

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不动产档案的管理方式,通过更有效的信息技术管理,对整个管理过程的工作性质进行了本质上的改革,是完善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必然结果,这种改革方式对于企业和政府单位而言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和人力资源开展工作,需要对管理工作进行调动,人员需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制定出清晰的发展工作目标,对每个人每个部分工作进行更明确地规划;企业在实施不动产档案管理的同时,需要跟随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改变运营方式,让企业经济不落后于发展速度,才能更好的开展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工作。

(四)对不动产档案管理出台合理的管理法规

搭建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标志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对于不动产档案的管理,政府应该加以重视,对过去的不动产档案管理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制定更加全面的法律法规保障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的有效管理;企业方面需要根据政府出台的法律内容,对企业内不动产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结合公司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部署,确定更好的更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改进的方法,在对不动产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上能够做到长远高效的实施,各部门每个人都应该明确好需要开展的工作任务,加强各部分人员之间的配合协作,同时在不断实施过程中提出新的创意和管理意见,有计划有安排地实施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工作,为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的改革铺设好道路。

(五)加强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安全性和数据的隐秘性

篇(6)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我国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缺陷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正逐渐朝着更加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迈进。目前来看,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已经被大范围的应用,并且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管理效果,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文章主要分析了大数据信息时代下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强化电子档案管理效果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在大数据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电子档案管理的模式已经成为当下企业管理的新风潮,不仅促进了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变,也体现了管理人员思维模式的转变,为企业发展无疑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利用信息技术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具有更强的便捷性和规范性,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但同时网络安全等相关问题也随之出现,很多电子文件被一些不法分子窃取和破坏,使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大幅度降低,这也是相关工作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件事情。以下对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和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提升电子档案管理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大数据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

(一)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大数据技术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数字化和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首先,電子档案的归档方式和传统档案管理的方式有所不同,电子档案的归档的方式更加智能化,利用身份验证、信息验证的方式使电子文件的传输效率和处理效果进一步提升,并且能够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外,电子档案的保管方式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对文件的储存和调用,这样一来,在需要运用电子档案的时候管理人员能够及时通过电子计算机查找和调用的相关文件,这样也从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一部分的工作时间。并且运用电子档案管理的方式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信息记录的速度也有了极大地提升。

(二)有利于查缺补漏

在对档案的进行查阅和核实的过程中,传统的档案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拆卷、装卷等的操作。电子信息管理则不然,只需要管理人员在信息管理系统当中点击内容进行修改就能够完成查漏补缺的过程。这样一来,不仅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为相关工作人员减轻了一部分工作压力,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会因此而有所提升。

二、大数据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设备和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管理设备和管理技术的落后对企业的电子档案管理造成的影响可谓是致命的,不但无法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反而使信息保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受到了严重威胁。首先,很多企业在电子档案管理设备方面的投入不足,无法为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导致工作效率和管理效果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一些企业的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足,无法熟练灵活地应用计算机技术,这样一来,如果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则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地处理,因此就会导致信息丢失的风险性大大提升,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企业电子档案的相关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其中很多内容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不仅无法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反而不能和当下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相符合。如针对档案收集和档案后期管理的工作当中,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就不能保证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这样就很可能会造成档案或信息缺失的现象。除此之外,企业在调用档案和评估的相关工作中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电子档案的应用价值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欠缺

很多企业的电子档案都缺少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如聘请非专业的人员和学历较低的人员投入到档案管理的工作当中,这些工作人员不仅缺乏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也并不理想。另外,一些年龄大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没有进行及时的改进,无法接受一些新鲜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除此之外,企业的专业培训工作也不到位,没有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以上都是导致企业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同时也造成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三、大数据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的完善策略

(一)加大管理设备和管理技术投入

在大数据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企业需要为开展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积极迎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设备和技术手段。比如可合理的利用加密技术保证电子文档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该技术手段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机密文件以数字的方式进行储存和加密,能够有效地避免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渠道盗取信息。通常情况下可利用“双秘钥法”进行加密处理。另外,电子文件备份也是保存和管理电子文档的有效途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文件进行拷贝处理,同时需要确保文件储存的安全性,这样就能够避免文件的原件丢失或损坏造成的巨大损失。一般来讲可以将文件备份成三套,一套作为平时查阅的使用文件,一套进行保管,另一套放在异地保管,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文件长期安全的储存。

(二)完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对电子档案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是必不可少的。企业需要根据电子档案的管理现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针对电子档案的查阅、保管、调用等方面的规定和管理内容都需要细化,同时需要落实责任制度,坚决杜绝企业内部员工窃取和散布企业的机密文件内容,避免为企业造成巨大的利益损失。除此之外,需要构建健全的考核机制,便于对管理人员在工作上的表现进行奖励或惩罚,以此来督促管理人员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和严谨性,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管理人员之间也需要互相监督,确保对电子档案的精准管理。

(三)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大数据的影响下,电子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改善是亟待解决的一件事情,对此管理人员需要予以充分的重视,与此同时需要对管理观念和管理办法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能够在档案管理工作当中發挥更大的作用。首先,管理人员需要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勇于接受和学习新鲜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术,从而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为开展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管理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维护企业的利益为工作目标遵守档案管理内容进行工作,对数据信息等进行严格的保密。最后,企业需要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电子档案管理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培训,让工作人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强化,从而提升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使其在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

(四)提升管理数据的安全性

篇(7)

二、加强病历档案管理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意义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以及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威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很多,这其中病历管理不当造成的患者与医生或医院之间不信任成为最重要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病历档案的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必要。病历档案是医院对患者医学治疗全过程进行记录的职业文书,具有较高的证明效力,是医疗纠纷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证据。医院工作人员对患者病历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书写,以及医院对病历的科学归档和依法管理,一方面能够保证患者即使在缺乏医疗知识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调取病历档案向其他医院的权威专家咨询,从而获得充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另一方面即使发生了医疗纠纷,通过调取病历档案就能够为有疑虑的患者提供可以查询的依据,这也是尊重患者、获得患者理解进而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提。此外,真实完整的病历档案也能为医院工作人员在举证责任和保护自我权益时提供有力的证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病历档案管理工作,既是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有效方式,也是减少医患纠纷,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档案人语途径。

三、加强病历档案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举措

1.规范档案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一方面要建立专门的病历档案管理室,健全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和流程,并且把规范公之于众,使全体职工不仅了解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更能自觉遵守。另一方面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干部管理队伍。要以培育专家型、技能型档案人才队伍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档案干部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对档案人员在职在岗的专题培训和竞赛考核,着力提高档案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档案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争当行家里手,努力把医院档案部门建设成学习型和研究型部门,在确保医疗术语、符号等的正确录入、患者病历档案的及时归档整理、电子化管理方式的推进等方面彰显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升的能力和素质。同时,还应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激励档案管理人员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无私奉献,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2.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加快推进电子档案建设。目前,传统的纸质病历档案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患者和医院查询、整理、分析以及科研等的应用,电子档案在档案管理中逐渐成为新的主角。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加快电子档案建设,实现档案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最大程度提高档案利用率。此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对外的网络信息平台,在网上公开各种药品价格、缴费清单,诊疗过程的全程透明服务,也是从根源上遏制医患矛盾发生进而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措施。

3.建立医、患档案“双向管理机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必须建立在道德和诚实信用的基础上,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院赢得病人信任的有力保证,是维护医疗秩序的支柱。和谐医患关系的产生,不仅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完善患者病历的管理,同时,也要求医院对医护人员建立个人诊疗档案,形成对医护人员的约束机制,实现医护、患者的“双向管理”,促进医德医风的提升。医院要成立医德医风领导小组,完善医德医风制度建设和内外约束机制。并在报亭、走廊等公共场所设立意见箱、投诉电话等,邀请院领导、患者、院外监督员组成考察团,对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实行周讲评、月检查、半年初评、全年总评的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科室、个人奖金挂钩,作为应聘、提薪、晋升以及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的重要条件,建立医务人员个人信用档案,督促其改正工作缺陷、匡正工作作风,使可能出现的医患矛盾“前移”,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

篇(8)

众所周知,重点建设项目管理难度大,档案质量难以保障。尽管建设单位从一开始就采取措施要求竣工文件材料同步形成,但实际上,在基本同步后仍需精心编制,故此文是在强调同步形成基础上探讨对后期档案统一管理的必要性,而非过程失控的事后补救。探索推行集中办公模式,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是避免档案人员办公时间难以保障。收尾阶段几乎没人愿意留下承担竣工档案归档整理,人员少,人心涣散。二是办公地点和设备难以保障。结算期为节约成本,不少单位会退租或改租较小办公场所,存在“不严肃、不正规、保密性差”等诸多弊端,因陋就简,草率应付,安全环境大打折扣。留下的小型办公设备一旦有故障,直接影响档案工作质量和进度。三是办公效果难以保障。人员更替使之前传达的精神无法落实,业主和监理就需要花更多时间精力指导。个别单位甚至会因结算合同谈判运走全部竣工档案,要挟变更审批,档案实体安全及整理质量进度更无从保障。

2 采取措施,分三步保障集中办公效果

所谓“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人员集中办公”,是指参建各方以节约成本、提高效能为目标,将各参建单位档案工作人员集合到统一地点(同一大楼或大院),进行集中办公和管理的工作模式。此举能加强沟通、提高效率,为竣工资料迅速按标准整理成档案提供方便,外观及内在质量统一,提高项目档案整体质量效果显著。

此模式主要分三步推行,一是解决两个“问题”。首先解决思想接受问题,让参建单位认识集中办公的好处,消除抵制思想。其次解除留守人员后顾之忧。广梧高速公路(马安至河口段)项目结算期业主与各参建单位集中一个大院吃住办公,共用办公设备和会议场所,十分便利。湛江海湾大桥则相对集中,创新地给集中办公的档案人员发放津贴。本地人员就近上班,外地人员在营运中心免费住宿,伙食优惠,目的是让档案员安心剩余的整理工作。二是明确“三个重点”。为防止办公不积极,自觉性不强,对集中办公档案工作人员明确三个重点内容:(1)抓紧未完部分档案资料整理组卷;(2)细心核查竣工图编制是否到位。(3)对已同步形成的档案质量反复检查、整改、优化,达到优质工程档案目标。三是坚持做到“三有”。一有“考勤”。实行考勤制度,广梧高速公路(马安至河口段)项目要求留守领导每周至少有一天集中办公,无故缺勤将不予优先结算。二有“监督指导”。集中办公对各参建单位档案存在问题及时检查指导,反馈迅速,能第一时间避免不良行为对原始材料损害;还便于各方互相学习,利于全线项目档案统一。三有“兑现”。湛江海湾大桥项目按工作天数核发档案津贴,成员积极性高,归属感强,促进工作开展。

3 推行集中办公模式效果明显

篇(9)

一、林业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种类

(一)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

国有林场承担着国家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和生态公益林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任务,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林场的建设和发展。森林资源档案是森林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它记录了整个森林资源消长变化的全过程,把准确数据反映到簿、表、卡、册、图上。为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发挥森林资源档案在林地权属中的重要作用,要不断提高森林经营水平,保证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科学性。

(二)林权改革档案管理工作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各地全面推进,为确保改革成果,提高改革质量,国家林业局、国家档案局近日出台《关于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意见》,就林改档案管理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意见指出,档案管理是林改过程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完整、准确、系统的林权改革档案是林改工作的客观反映和重要的历史见证,是巩固改革成果、维护林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及稳定完善农村林地承包关系的重要保证。

(三)退耕还林档案管理工作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群众参与度高、费用巨大的生态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要牢固树立“无档则乱”的档案管理意识,把规范建档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切实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可靠依据。完善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每个乡确定专职档案管理员1名,负责退耕还林资料的收集、整理。按照工程实施流程,编制退耕还林档案全宗示意图,并按工程建设环节将规划设计、种苗供应、施工作业、检查验收、政策兑现、工程管理流程划分为永久、长期、短期3个不同期限,为退耕还林档案整理提供具体的依据。县级与乡镇分别建立专门的退耕还林档案室,配备微机,实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向管理,做到文字、电子和实际工程操作相对应,规范图、表、卡、证、合同5类资料管理,既保持原始资料的完整,又为档案查阅提供便利,基本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四)林业生物灾害档案管理工作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是一个有效地组织协调可利用一切资源、应对生物灾害事件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生物灾害进行系统的监测和分析,进一步改善灾害应急管理周期中减灾、准备、响应和重建等方面的措施,以尽最大可能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来保障生态安全,并将经济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就林业生物灾害管理而言,具体内容包括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应急救灾,灾害发生前的各种计划、物资资金准备等备灾措施,灾害发生后的救灾工作和灾后恢复工作,以及避免和减少灾害发生的促进森林健康的措施。

档案管理要做到规范,按时归档,应从以下4个方面认真开展工作:一要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档案是历史的真实反映,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神圣的事业,任何社会形态、任何单位、个人都离不开档案,一定要增强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把档案工作搞好。二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管理。档案工作就是服务,“规范、完整、优质、便捷”是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要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加强档案管理工作,重视档案的上等升级,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三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四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抓档案工作,帮助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稳定档案工作队伍,为档案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逐步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管理。

(五)林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保密工作

林业档案保密工作包括林业档案管理过程和林业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林业开放档案也必须做好必要的保密工作。在日常的档案借阅过程中要做到4:在经过主管领导的同意后,对所借阅的档案进行认真细致的登记造册,注明借阅的时间、档案的具体信息、借阅人以及归还时间;未经主管领导同意不能擅自调阅相关档案,尤其是财务档案的管理,必须经过主管领导、财务人员及档案管理员的共同在场才能调阅,其他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档案室,不得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不得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不得涂改、伪造档案,不得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不得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不得携运或者复制档案出境。如果违反以上规定之一的,若情节构成犯罪的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加强文书档案管理的基本途径

(一)提高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由于文书工作直接与文件打交道,在有效范围内必须遵守和执行,因此,党政领导要加强对林场文书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建立健全保密制度,促使文档管理人员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文书档案管理的严肃性和时效性,热爱档案管理事业,树立科学发展观,对事业负责。通过自学、参加培训、实地参观等形式,学习《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法》《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等,对基础理论知识和档案管理规则有比较系统地掌握,坚持岗位实践,熟悉业务技能,适应新时期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需要。

(二)运用比较先进的手段及时处理文件,分类归档

篇(10)

一、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1.服务意识差,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虽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必不可少,但因其工作属性的原因,相对其他部门而言还是属于边缘部门,企业资金和人事安排都不尽完善,有的档案管理人员是兼职,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岗位变动频繁,这些都容易造成档案管理出现漏洞,档案资料丢失,机密档案泄密等,无法给企业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

2.档案管理分散,不利于资源共享

档案管理基本原则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方式,保o档案的安全,这样有助于资源共享。企业档案管理在企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长远保存的档案要由企业档案部门统一管理,其他各部门不能分散管理,也不能把档案据为己有。统一管理有助于维护企业档案的完整性,提高档案的安全性。现阶段,一些企业的人事档案、基建档案、财会档案等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还是由各部门分散管理,有的甚至无人管理,有的也意识到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配备了专门的档案人员,但由于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档案的安全、完整还是无从保障,不利于资源共享,也不能给使用者提供快捷的服务。

3.档案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更换频繁

档案管理是一项政治性、服务性较强的工作,加强档案管理,需要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既懂科学技术,又懂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但一些企业对档案管理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档案管理是操作性、常规性的工作,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只要识字就能做好此工作。很多单位的档案人员年龄偏大,知识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经过档案专业培训,整体素质不高,很难适应新形势下企业档案工作需求。同时,企业改制后,各部门精简人员,企业档案人员更换频繁,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不能持续进行,不及时归档、整理,致使有的档案丢失,落到各部门或者个人手中,对以后档案的利用工作造成难题。

4.档案馆藏良莠不齐,档案鉴定工作开展不力

档案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保管有价值的档案,应剔除销毁失去保管价值的档案,突出重点,分类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为档案的利用及资源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来说,很多企业的档案只要进了档案室,就会永远藏匿于档案室,有些档案没有了任何价值,不能发挥任何作用,长期积压使库存爆满,致使新的、有价值的档案不能及时进馆。这主要是因为档案鉴定工作开展不力,未成立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机构。

5.管理设施不齐全,不能满足档案保管需求

档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益,主要是为了体现社会效益,一些企业领导比较注重企业经济发展,不注重档案管理,这也使档案管理滞后于经济发展。很多企业档案管理部门没有专门的经费,档案管理设施不齐全,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需求,不利于档案的安全、完整保管,从而造成不了弥补的损失。

二、改善企业档案管理的措施

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在发展中必会留下大量的档案资料,如工程图纸、技术资料等,这些档案资料对企业的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会影响企业档案管理的优劣,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需要。首先,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档案人员要尊重历史,根据史实入档、用档。另外,档案人员还要有较强的保密意识,不私泄外泄,确保档案安全。其次,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素质。这就需要企业档案人员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扩大自身知识面,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最后,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创新意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要具有开放性,需要创造性学习,用新思维对待新问题,提高档案管理层次。

2.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档案管理的目的是提供利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是要给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因此,企业档案管理要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首先,建立网络化系统。企业制定网络系统时,考虑档案网络化建设,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库,使企业各部门能快速获取所需档案资料,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网络利用资源,不会造成文件的丢失,也有助于档案的归档。档案人员通过计算机可以随时对档案进行归档、分类、整理工作,有效减轻了档案人员的负担。其次,推进档案的数字化进程。企业档案管理对有重要价值的档案资料要进行数字化,有些档案由于保存年代已久,拿出来使用的话很容易损坏,要注重对这些档案的保管,并对这些有重要价值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永久保存。最后,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建设。注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注重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配备防病毒软件,确保信息安全。

3.强化企业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

企业档案管理首先要确立归档制度。企业所有人员都有建立档案、保管档案的义务,不能私自截留档案。档案归档有明确的日期限制,如行政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管理类文件一年归档一次;产品开发、基本建设等方面文件材料要在项目完成后半月内归档等。企业档案归档制度的执行,需要档案人员监管,相关人员积极配合。其次,遵守档案管理流程。企业档案管理要遵守流程,主要有管理部门、文件整理、档案分类、档案编号、归档、保存档案、清理档案等方面。最后,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统计制度等。

结束语

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和希望,档案工作也是如此。因此,档案工作人员亦应创新思路,开拓档案管理的各项功能,并积极探索和体现观念、机制、管理的创新。

篇(11)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试行规定中相关条款规定按照《社保法》的要求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保档案的发展需要。具体建议在如下方面进行修改。

种类划分

根据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管理特点进行专业档案种类划分是制定专业档案管理规章的前提和基础。依笔者理解,试行规定针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制定管理规章的目的,无非是将社保经办部门中除文书档案之外的所有档案纳入其中。这样“大而全”的做法则必然导致文件材料范围交叉、管理要求互相抵触的问题。试行规定中的归档范围将单位和个人参保登记、社保经办、定点医院管理、违法案件查处等多个业务环节形成文件材料纳入,而在具体整理中,登记、经办环节形成文件材料的整理方法和定点医院管理与违法案件查处形成文件材料的整理方法是明显不同的,因为前者需要按照涉及单位和人员的不同进行分别整理,而后者就不必在意单位或人员不同。同样在鉴定和管理环节,两者也有所区别。更何况,定点医院管理和违法案件查处都与参保者正常参保无关。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建议:以“社会保险档案”和“定点医院管理档案”名称取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名称,将违法案件查处形成文件材料归入文书档案。

分类方法

试行规定采用的“年度―业务环节”和“年度一险种一业务环节”的分类方法显然是照搬了文书档案的“年度一组织机构”分类方法。此种分类方法固然在实际操作中简便易行,但无疑忽视了社会保险档案的形成规律。可以说,社保部门所有的经办环节都是对参保者账户建立、变化、转移、终结等不同阶段状况的控制,所有属于社会保险档案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都是围绕参保者账户运转过程相关控制环节产生的。所以,参保者账户的区别才是社会保险档案分类的根本所在,只有以账户作为分类方法才能实现《社保法》提出的按单位和个人建立相应档案的要求。虽然在目前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工作实际中,不同保险种类对参保者账户要求不同,但从发展方向看,“五险合一”是社会保险经办的大趋势,故保险种类不应成为社会保险档案的分类标准。笔者建议:以“参保账户一年度”作为社会保险档案的分类方法。

整理原则

试行规定中提出了立卷的整理方法要求,却没有对整理原则的表述,这可能是决策者对各地实际情况难以把握造成的。在实际工作中,案卷整理和单件整理均是客观存在的。基层经办机构档案人员认为这两种整理方法各有利弊,难以取合。笔者认为,如果执行“参保账户一年度”分类方法,则必然要求以参保账户为整理单位,即不同参保账户形成的文件材料分别整理。这样做的结果无疑是使社保档案整理工作量大增,尤其是在社会保险覆盖全国所有公民的未来时期,这样的工作量令人无法想象。不过,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级社保经办部门完全可能通过在具体经办时提前设置整理标识这一手段来减少后续的整理工作量。《社保法》中所规定的参保人社会保险号码或者在某一行政区域通用的条形码编码都可以作为社会保险档案整理标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由业务经力、人员做好部分甚至所有整理步骤,档案人员负责核对、装订环节,从而合理分配整理工作量。基层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的这一转型过程可能会很痛苦,但这一转型过程是必需且可行的。笔者建议:以“不同参保者账户形成的文件材料分别整理”作为社会保险档案的整理原则。

保管期限

试行规定中将所有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其中定期还划分了100,年、50年、30年、10年等不同档次。这样做无疑是从文件本身内容保存价值出发进行了深入细化,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达到了精细化操作。然而,操作的复杂化也随之而来。据笔者了解,许多基层社保经办档案人员都诉说部分文件材料不知道划分为何种保管期限才合适,部分文件材料的保管期限划分为50年或者30年都有道理。因此保管期限的划分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主观随意性很大。而随意划分又必然影响到档案的后续环节,如排列、上架、利用甚至移交。从实际情况看,针对同一账户档案的利用相对较多,而同一账户的档案如果属于同一保管期限,则更有利于档案管理和利用。进而可以设想,将来社保档案在档案馆中的开放利用,必然是以参保账户为基础,囊括同一参保者所有参保、变更、支付等一系列文件材料的档案更有查考、研究价值。故而把社会保险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和5年定期两种,分别对应于移交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档案和社保经办机构自主保存的档案,这在实际中最为简便且容易理解掌握。参保者死亡、出国等带来的账户终结意味着档案形成过程的结束,因此,社会保险保管期限只能从此时开始计算。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支付保险金有争议而产生的行政诉讼有明确的时效规定。对于超过时效而没有发生行政诉讼的终结账户档案,社保经办机构也没有必要长期保存。笔者建议:将社会保险档案的保管期限划分为永久和5年两种。定期保管档案的年限从账户终结后次年1月1日起计算,而且同一账户内的档案保管期限相同。

鉴定模式

不同的保管期限规定对应不同的档案鉴定模式。试行规定中对保管期限的规定必然对应着年年鉴定、归档次年起算的档案鉴定模式。作为关系到参保者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险档案,应当秉承专业档案管理模式而不是文书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档案鉴定。上一部分设想中简化的保管期限规定也对应着简化的档案鉴定模式。笔者认为,在区分参保对象账户的前提下,基层社保经办机构档案人员在本年度针对参保对象新建账户和终结账户同时进行档案鉴定。首先在参保对象新建账户中预设部分账户形成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永久,例如,在本机构参保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的账户;其余单位和个人为5年。然后在本年度终结的保管期限为5年期的账户中,根据缴费、变更、支付等情况挑选若干个账户为永久,其余仍为5年。这样,基层社保经办机构档案人员每年仍进行档案鉴定工作,而不必面对海量文件材料。笔者建议:社保经办机构档案人员应根据参保对象的重要程度、缴费变化情况、有无违法现象等因素,每年对参保对象新建账户和终结账户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