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投资学课程体系大全11篇

时间:2024-04-16 16:21:0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投资学课程体系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投资学课程体系

篇(1)

“体验式学习”理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人大卫?科尔博完整提出的。他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即“体验式学习圈”,提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知识的共享与应用。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体验式学习具有主动学习、寓教于乐、学以致用、虚实结合的特点。体验式学习要求参加者去“做”去“感受”,更注重向内学习,强调知行合一。该理论给当时西方的教育管理者很大的启示,他们认为这种强调“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能够将学习者的潜能真正发挥出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因此,可以这样说,所谓“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是借鉴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最新研究成果,依据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形成了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新型模式。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不是简单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将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融合与统一,在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综合优势。

2、“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的作用

(1)有利于加速知识、经验的转换。体验式学习可以为学习者及时提供一个运用知识的空间,使学习者成功地进入活生生的语言表达和思想交流之中。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不断接受知识、积累经验,但是这种知识和经验往往是平面的、抽象的,难以内化为学生独特的知识和经验结构。这就需要在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建立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就是体验。通过这个通道,认识主体就能够较快地进入到认识对象之中,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有所感悟。也就是说,体验式教学打破了学习中机械孤立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获得新的结果和感受。

(2)有利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体验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产生的中介。体验是相当个体化的心智活动,它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密切相关。在积极的体验中,个体可以充分摆脱外界的束缚,不断产生新的联想和想象。也就是说,体验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习惯。没有体验,学生就容易失去自我;没有体验,感知就不会深刻;没有体验,就不会有自我的建构;没有体验,就不会有创造的发生;没有体验,实践不会得到深刻的反思,实践能力自然也不会得到长足发展。因此,体验式学习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3)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素质构成了教育的基础和条件,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当主体对客体产生了感受、领悟、内心反应,客体才会真正进入主体的内心结构,与主体发生融合,在主体的内心世界扎根、繁殖,从而促进主体素质的实质性发展。体验就是主客体融合的中介,体验的本质特征是亲历性。只有亲历,才能触动人的心灵深处;只有触动到心灵深处,才能产生情感、生成意义、发展素质。因此,体验是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体验通过改变个体的内心结构而实现个体素质发展,所以体验式学习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为寓教于乐开辟了新思路。“乐”并非教师单方面制造乐趣,而是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过程主动体会到乐趣。“乐”包涵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到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二是指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并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二、目前对《投资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献梳理

《投资学》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何改革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已经有很多学者作了大量的探索,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训操作。如李晓君(2006)认为: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该课程的教学特点是基础理论与市场实践结合紧密。由于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性很强,所以在讲述基础理论时,一定要与市场实践相结合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每介绍一个基础理论,都要跟上市场实践,基础理论与市场实践起一个相互论证的作用。证券投资教学应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教学为主体的静态教育教学模式,采用以提升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中心的实训教学模式。黄华继(2007)认为:实训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而金融证券课程的理论性与实务性并重,在证券实训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本学科的特点,以课程发展为导向,以学生创新力的培养为起发点,以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手段,通过模拟教学、理论验证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积极发展创新性、开放性教学,加强对实训教学的绩效评估,才能全面提升证券投资实训教学的水平。程兴火、熊惠平(2004)认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认识实习、模拟实习、课程实习、综合实习和第二课堂等五项内容。张晓晖、徐萍(2004)提出应着重建设以关键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观点。刘迎春(2007)提出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从而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是强调模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有机结合,认为模拟教学及模拟投资活动是实现证券投资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办法。彭明强、徐熠明(2000)认为,证券投资学最好的教学形式应该是以模拟证券投资活动为主线,采取教师讲述知识与学生进行模拟投资活动相结合的授课形式,通过模拟投资实训,能使学生掌握股票投资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投资意识和投资理念,为学生走向社会进行投资理财奠定基础。何秧儿(2006)认为,通过对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从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设计入手,结合课程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积极创设优质的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通过提供优质的导学服务,落实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开展证券投资的模拟实战及合作交流学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达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王冰(2007)通过总结传统的证券投资课程教学方法的缺陷,探索采用证券投资模拟加课堂教学的模式来提高教学的效果。王晓渝(2003)认为在证券投资专业教学活动中,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证券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证券专业教学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学价值。兰虹(2000)认为将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创新的能力,使其在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很快熟悉工作环境,熟悉实际操作,成为有开拓精神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邱冬阳、许晓东(2009)针对重庆理工大学实际,提出了发展模拟教学法需要在硬件、制度、实验室管理、部门协调等方面加以改正的设想。

从上述研究成果的总结可以看出,已经有不少学者意识到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训操作等在《投资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他们都只是从某一个视角所做的探讨,其实要提高《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以上几个方面缺一不可,如何将这些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机结合,仍然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三、目前《投资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实验教学环节效果不佳

虽然开展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已普遍成为各高校《投资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的教学环节设计基本是模拟实验与理论教学在时间段上的分离,使得体验式教学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其实,模拟实验在技术上可以是开放式的,即一方面在实验室完成模拟实验,另一方面也可鼓励学生在课下利用相关开放式软件进行模拟交易。为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对证券市场的切身体验,授课老师除了实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和内容可安排在实验室进行外,可给每一个学生一个模拟证券账号,并适当给予指导,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全天候在校园网内自行开展模拟实验。

2、课堂分析讨论不充分

即使学生通过课外学习能够获得较多的关于证券市场的感性认识,而且老师上课对相关内容的讲授也相当到位,但是如果没有提供一个平台进行交流,没有一位有经验的老师的点评,那么每个同学的体验都是碎片化的,由于没有进行碰撞,所以难以升华,而这恰恰是很多《投资学》课程教学过程所严重缺乏的。

3、学生缺乏真实的体验

目前的《投资学》课程教学基本还是以课堂的理论教学为主,条件好的学校再穿插一些实验教学课程。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交易场景和真实的交易过程,也无法体会交易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带来的心灵上的震撼,教学效果自然非常有限。

四、《投资学》课程“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的构想

1、科学设计和全过程实施证券投资模拟实验

在实验内容设计上,除了安排股票、期货、权证等证券品种的交易实验外,按照证券投资“准备、了解、分析、决策、管理”等五个阶段对相关理论、知识、方法的要求,实验的重点应引导到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上。在实验指导设计上,除以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等作为实验指导的基本依据外,对开放式实验应有适时进行跟踪、监控的机制,根据实验进展情况和发生的问题及时引导、调整。在实验进程设计上,应尽力保持实验与理论教学的同步。

2、组织课堂分析讨论,使学生切实感受重大信息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证券投资是遵从统计规律的风险投资,由于风险来源于宏观环境、行业因素、企业层面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因此对证券投资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对证券投资价值的判断,对证券市场趋势的预测,这些都离不开对公开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解读。作为体验式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老师可以每次课后指定几名学生,由其对相邻两次课堂教学期间市场发生的重大信息进行收集观测,在下次课堂上向其他同学报告观测结果。另外,老师在评点时要注意的重要一点是:对课堂分析讨论效果的评价,其标准不应是分析结论与市场走势的吻合程度,而是分析方法的科学性,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任何期望对证券市场或品种的短期走势进行准确预测都是徒劳的。

3、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参观

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参观比建立金融实验室成本要低廉,而且也更真实。参观时可由证券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利用现场设备向同学们介绍怎样开户、买卖、交割、清算等一系列市场行为,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实际开户,这样的实际操作比单纯的课堂讲解更容易让学生了解有价证券的交易程序,能收到比课堂上枯燥讲述更好的效果,而且让学生印象深刻。同学们在证券公司营业大厅可以看到实时交易的大型显示牌,可以深入了解证券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范围,全面了解证券公司的运作机制。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放式自主学习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应用性、适用性特点,不乏有学生会对其产生强烈兴趣,应尽早将这些学生组织起来,成立证券投资兴趣小组,任课教师也要加入其中,以方便随时对兴趣小组给予指导。条件允许时,还可由其开设实际的证券投资账户,注入一定量资金,交由兴趣小组学生进行实战体验,其目的是将兴趣小组打造成证券投资体验式学习型组织的标杆,使其成为其他学生开放式自主学习的楷模,以吸引和激发其他学生对证券投资的学习兴趣,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证券投资开放式自主学习中来。

篇(2)

当前,随着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居民和企业与日俱增。在以散户为主体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素质决定了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和稳定性。投资者素质是包括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影响着投资者情绪和行为,是导致市场波动的根本原因,因而有针对性的投资者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既离不开产业界,也离不开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作为教育界肩负起投资者教育使命的一块重要阵地,证券投资学需要建立分层教学的理念,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普通居民,拟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和教学模块。

一、投资者教育现状

目前,国内投资者教育主要有两大阵地。一个是高职高等院校的投资学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尤其是与股票市场密切相关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另一个是券商、基金等行业内金融机构建立的投资者教育基地,介绍与证券投资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指南。其中,高职高等院校投资者教育的重心放在理论教学,向在校学生讲授证券投资的内涵和意义、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构成、技术分析理论、价值投资理论、量化分析理论、演化分析理论等理论知识。可见,高职高等院校教学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发散性的特点,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也暴露出来,导致学生所学理论知识难以有效与实践联系起来。同时,科研与实践脱节问题也比较突出。相反,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的重心则放在实践教学,向一般投资者介绍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风险教育、股票分析软件的基本操作功能、股票投资的实战技法等实践知识和经验。可见,金融机构教育具有应用性、操作性、针对性的特点,但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弊端同样也比较明显。而且,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往往伴随着功利性的目的。

针对高职高等院校投资者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重实践轻理论的现状,我们认为,整合两大阵地教育方式和手段,建立多方投入、分工合作、长效完整的投资者教育方案体系是当务之急。站在高等院校角度,完善证券投资学教学体系设计至关重要。

二、证券投资学的教育特点

证券投资学是研究证券特征与投资原理,揭示证券市场运行规律的一门课程,具有“重知识、重实训、重交流”的特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体系设计必须将证券投资学知识体系、案例分析等基本原理和方法,与模拟操作、竞赛项目等实训环节,以及与同学交流、专业人士问答、实习单位互动等交流环节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环境中的证券投资业务活动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与此同时,作为投资者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学不仅仅是高职高等院校的经管类专业课程,而且还承担起投资者素质教育的职能,主要体现在面向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投资者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素质教育。从这一角度看,证券投资学还具有“公共教育、普惠教育”的特点,因而证券投资学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这意味着证券投资学已不再是单一行业(教育界或金融界)的内部业务,而是整个国民教育需要统筹整体设计的问题。所以,证券投资学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块。

三、分层教学理念

投资者教育的普惠性决定了证券投资学受众的广泛性。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投资者进行授课对象的分层管理。例如,授课对象可以分为:高中文化程度或以下普通居民、高职高等院校非经济学学科学生、高职高等院校经济学学科学生、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本科生、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硕士或以上研究生。然后,高职高等院校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授课对象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课程体系。例如,课程体系从易到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大众课程、本科公共课程、本科选修课程、本科必修課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课程难度越低,越是侧重学习内容的通识性和趣味性,课程难度越高,越是强调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针对每一类特定对象群体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有侧重性的教学环节、有系统性的教学计划,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学习内容的应用性。

四、分层教学模块及安排

《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块分为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训教学模块。理论教学模块主要是以优化知识模块和授课内容为主,实训教学模块主要以实训教学环节设计为主。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以讲授为主,以实训教学、网络讨论和课后答疑为辅。同时,根据学历层次和授课对象的差异,以及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特点,设计多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1.大众课程模块。针对大众课程通识性和入门性的特点,设计零基础的简易课程体系。大众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零课时。讲授内容主要凸显应用性以及投资者素质教育,提高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

2.本科公共课程模块。针对本科公共课程基础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设计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体系。本科公共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0课时。讲授内容主要凸显入门性和兴趣性的特点,同时将投资风险贯穿于课堂教学当中。

3.本科选修课程模块。针对本科选修课程知识梳理的特点,设计知识点精讲的课程体系。本科选修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24课时,实训课时8课时。讲授内容主要突出证券投资学知识点,在有限学时内掌握证券分析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投资分析和风险控制技能。

4.本科必修课程模块。针对本科必修课课程完整性特点,设计知识点全面覆盖的课程体系。本科必修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16课时。讲授内容主要系统性和全面性,突出证券投资学课程知识体系,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系统性分析方法,成为专业的投资者。

5.研究生课程模块。针对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特点,设计综述型和深度型的课程体系。研究生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0课时。讲授内容主要突出理论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理论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的理论前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仅要求学生成为专业的投资者,而且要求学生成为理论的创新者,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

6.资格考试模块。针对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等相关资格考试,针对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设计应试式知识梳理型课程体系。

此外,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证券投资技能培训、工作体验和工作流程的熟悉、实战应用机会等。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在合作单位实地进行。通过定期分批派遣学生至合作单位,由合作单位负责实践教学、培训和答疑。对于有志于从事证券行业工作或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学生,可以通过与合作单位共建的产学研实习基地,获得三个月至半年不等的实习机会。同时,对于实习表现优异的学生,合作单位也将予以优先考虑给予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篇(3)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创新.从办学主体看,独立学院依托于母体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与社会性更强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有着紧密关系.从办学类型看,独立学院不完全等同于专科教育和高职教育,与传统本科教育也有所不同,可以说是融合了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一些共同特征.从培养目标看,独立学院不是培养“高、精、尖”的科研型人才,也不是培养高职院校的技能型人才.考虑到独立学院办学定位的独特性,教育部于2015年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到,作为应用型大学的试点高校应综合考虑独立学院.独立学院从传统教学型大学向新型应用型大学转变将是未来改革的大趋势,培养具有较系统学科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则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但是由于独立学院发展时间较短,经验有限,大都复制母体高校的教学型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较低,特别是一些文科类专业,这违背了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初衷.鉴于此,进行独立学院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迫在眉睫.本文以《证券投资学》课程为例,拟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也希望为今后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1《证券投资学》课程培养目标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资本规模增长迅速,对证券投资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具备系统投资知识和丰富从业经验,熟悉各种投资工具的高级投资人才受到市场追捧.其中,高级金融分析师、投资顾问、理财分析师、证券经纪人、投资项目分析师等成为高薪招聘的热门职位.资本市场和就业市场的新形势对《证券投资学》课程培养目标提出新的要求,证券投资人才必须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通过《证券投资学》课程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项能力:

1.1熟练掌握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知识

《证券投资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即熟练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的基本知识,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的基本知识,技术分析中K线、支撑压力、形态理论等基本知识,还包括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等.这些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是投资者敲开投资大门的敲门砖,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

1.2具备证券投资分析操作能力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度强调应用性和实践能力的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应掌握证券市场的基础知识和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具备独立的投资分析能力、投资决策能力和投资操作能力.比如,选股选时的能力,资产组合配置的能力,实际操盘的能力等.

1.3具备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

在资本市场中,风险规避和控制非常重要,缺乏风险意识的一切投资都是盲目的,所以学生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也是《证券投资学》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一方面,在投资之前,学生能够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品种的风险大小判断是否可以投资,如果投资风险超过投资者的承受能力则坚决不能涉足;另一方面,在投资过程中,能对不同投资品种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等级进行评估,设置止损点,及时止损.

2《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在国家倡导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背景下,众多高校都逐渐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作为金融类专业核心课之一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通常已经具备一定的实践环节.但就安徽省的独立学院而言,受限于发展时间较短、资金设备紧缺等因素,《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以书本教学为主,拥有仿真模拟实验的院校屈指可数.笔者认为,独立学院《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可采取从易到难,分阶段开展的方式.

2.1第一阶段:案例分析

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证券市场的经典案例,进行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加深对书本理论理解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现阶段,证券投资课程教学多采用北大、人大、东北财大等研究型大学出版的教材,偏重介绍基础理论,同时充斥大量的公式、模型.如果完全照本宣科,理论性太强,不仅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缺少实践应用价值,偏离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在《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加入案例教学,是现阶段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案例教学应以专题形式加入,同时突出教学重点,在股票、债券、基金和金融衍生产品这四种金融资产中偏重股票,重点讲解应用型知识,简要介绍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等抽象深奥理论.

2.2第二阶段:仿真实验

实践教学设计传统的《证券投资学》课程以课堂教学、书本教学方式为主,倾向于灌输抽象理论,难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应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于《证券投资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第二阶段加入仿真实践教学环节,即建立证券投资仿真实验室,增加实验课.通过证券模拟仿真软件连接交易所的实时行情数据,学生在看盘和模拟交易中加深对各种投资工具和手段的了解,联系实际投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分析方法和投资风格.

2.3第三阶段:校外实习

实践教学设计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但证券投资的实践性较强,对将来学生工作和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证券投资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第三阶段就是和相关单位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利互惠的证券投资校外实习基地,如本地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让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掌握证券投资行业所需要的素质和技能,增加学生将来的就业机会.

3构建《证券投资学》课程体系的主要难点和解决方案

3.1第一阶段:案例集的编纂和更新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新品种、新法规应运而生,这就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时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当前的形势将新的教学内容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整合到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现阶段《证券投资学》的主流教材绝大多数是研究型大学主编,适用于独立学院这类应用型高校的较少,系统的案例集则更是凤毛麟角,加上出版年代久远,难以反映当今资本市场的新动态.《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的难点就在于案例库建设和案例集的编纂.笔者认为,首先应当收集、优选资本市场的经典案例和最新出现案例,进行加工形成案例库,并及时更新.然后根据教材理论知识的顺序从案例库遴选出一系列案例汇编成案例集.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部分穿插在理论知识中讲解,部分作为学生课后补充阅读材料.案例集的加入,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最及时的资本市场信息,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影响证券市场的诸多因素,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手段.

3.2第二阶段:仿真实验所需的软硬件条件

通过证券模拟交易软件进行高仿真模拟实验,增加实验课教学,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投资比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第二阶段的主要难点在于仿真实验室相关的各种软硬件条件:第一,完善仿真实验所需的硬件要求.需要配置专门的机房和计算机,购置证券模拟投资应用软件.第二,必须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总体原则应是理论先行,同时结合实践来检验和证实,不应将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完全分离.第三,《证券投资学》实验课成绩考核问题.可以将成绩构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实际投资收益率、风险控制水平、投资报告书(主要包括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各占30%、30%、40%.第四,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仿真实验对实验课教师的要求较高,应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重,支持教师定期到对口单位进修培训,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积累实践经验,以便将最新的知识教给学生.

3.3第三阶段: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最好场所,《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第三阶段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将学校和社会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校外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又能让投资领域的专业人士将实务操作的知识带入校园.第一,独立学院应该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证券投资机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定期由任课老师带领学生去实地参观、交流、学习、实习等.第二,为达到预期实习效果,应协同实习部门拟定实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达到的目的,不能让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在实习基地由所在单位专业人员指导,任课教师作为领队协助,并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三,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还可以从证券行业聘请专业人员到校园里来进行证券投资专题讲座,介绍来自证券市场的最新动态和实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郝会会.面向市场需求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2(01).

〔2〕朱飞.浅谈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6).

篇(4)

作者简介:匡远配(1973-),男,湖南武冈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谢旭旭(1991-),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湖南 长沙 41012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024-03

投资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对投资进行系统研究,从而更科学地进行投资活动,其核心是以效用最大化准则为指导,获得个人财富配置的最优均衡解。截止到2011年,我国大陆开设投资学专业的院校共有35所,不少地方院校的投资学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推进大陆投资学的学科建设,需要借鉴先进的学科建设模式和办学理念。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明显,具有融合美国教育、日本教育和中国大陆教育体系等特征。我国大陆的投资学学科起步较晚、建设相对落后,人才培养体系中还存在缺少学科带头人、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没有确立最终的服务目标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台湾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经验进行总结,以反思我国内陆投资学专业的人才培养。

一、台湾投资学专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

台湾有很多国立和私立大学都开设了研究投资学方向的相关系所,其名称多为财务金融系或财务金融研究所,实力雄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阶投资领域人才。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对比管理学院财务金融学系暨研究所、国立台湾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财务金融研究所、国立成功大学管理学院财务金融研究所、国立交通大学财务金融研究所四所国立大学投资学方向的历史沿革和培养目标的差异。

资料来源:台湾高校官方网站。

从表1可以看出,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暨研究所成立的时间最早,台湾科技大学财务金融研究所的成立时间虽较晚,但和台湾大学一样形成了包括学士班、硕士班、博士班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体系,而成功大学和交通大学的财务金融研究所均为适应21世纪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及市场人力需求,进一步发展台湾金融业,培育金融机构等领域的专业经理与研究人才,提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准而设立,并且形成了硕士班、硕士在职专班和博士班为一体的高价人才培养体系。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培养目标异同

四所大学财务金融系暨研究所为培养高素质学生,主要瞄准如下目标: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和实务知能;具有全球化视野;具有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能力。从培养目标来看都是向全面、高端、国际化的方向培养,这几所学校没有明显区别。

2.师资力量对比

在台湾,教师分为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兼任教师一般是聘请的实务经验丰富的高阶主管),并且每位教师有自己的专攻领域,教学任务分工明确。由表2和图1可以看出这四所国立大学财务金融研究所的师资力量十分强大。在这四所大学中,专任教师60%以上是国外知名大学毕业的财金类博士生。由条形图可以看出台湾大学的专任教师全部为Ph.D,是这四所国立大学中师资力量最强的大学。

3.课程设置的对比

从学校选定的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来看,各所大学各有特色,学生自主选择性多,选修课不断推陈出新,体现了投资学专业课程设置既植根于市场又要高于市场的特点。

由表3至表5可以看出,和台湾科技大学投资学研究方向具有完善的办学体系。在课程设计上,学士班、硕士班、博士班课程层层递进,并且注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由基础学科进而专业分工,以求精进。国立成功大学与国立交通大学投资学研究方向课程设置上较为相似,成功大学从硕士班开始就注重基础课程与研究方法的结合,而交通大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硕士班注重理论教学,博士班注重研究方法的教授,为培养台湾高阶财金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分类教育

台湾地区对大学本科以上程度的高级劳动力的需求呈明显增长趋势。(张宝蓉,2008)由于成功大学与台湾交通大学没有大学部,所以上表整理的为这两所大学在职硕士专班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台湾投资学专业的基础课主要注重于语言能力以及数学基础,专业课多为投资学与经济学的理论课程,选修课则侧重与公司企业以及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型应用人才。

二、台湾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

1.培养目标明确,专业设置有较大的自主性

台湾设有投资学专业及研究投资学方向的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并且将设置的课程按照培养目标分类。为了让学生及家长清晰地了解教育目标与课程规划,各院校将本专业课程分类表、课程核心能力关联表、未来发展表、未来发展修课建议表、未来考试咨询表、课程规划构架与毕业生未来发展图置于网站上,供广大师生与家长参考。1994年,台湾地区《大学法》经修正后重新公布,推动了台湾高等教育朝向多元化与民主化的方向发展。从2002年起,台湾地区高校专业设置实行总量管制政策,除特殊专业(博士班、医学类、教育系等)仍须提交计划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外,各高校均可自主规划设置其他专业,教育行政部门只根据师资及校舍建筑面积等标准核定学校总量规模。高校专业顺应社会需求及学校特色灵活设置与调整。

2.师资阵容强大,师资特色分明

台湾地区投资学专业师资力量强大,特色分明。师资规划方面:与国际学者及著名学府师资之间经常相互交流与访问,以提升学术研究与教学品质;弹性运用员额,与台湾中央研究院或相关系所或实务界的专业经理人合作开课;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并安排同仁出国进修;各院校提供沟通合作环境,鼓励老师跨校跨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学术研究方面:各院校对有研究成果的老师进行研究奖助,并鼓励老师投稿至国外期刊,参与国际研讨会的讨论。建教合作:制定兼任专家制度,聘请实务经验丰富的高阶专业主管到学院开课,与业界形象优良的公司签订建教合作契约,内容包含奖学金、工读机会、企业咨询以及对学院的活动的赞助。

3.课程开设多元化,特色鲜明

台湾地区许多投资学专业课程设置精巧,特色鲜明。其课程特色表现在:

(1)内外兼修。首先,各院校投资学专业除了学习国内的基础经济理论,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积极拓展国外先进的投资学理论。其次,各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理论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实务能力,以期均衡发展。

(2)与时俱进。为适应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教育主管部门适时调整核心课程,针对不同年度入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课程计划,同时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实务性课程以及研究课程。

(3)科际整合。鼓励开设跨领域学位学程或学分学程,建立多元弹性学制,强化学院的整合功能,以缓解专业领域划分僵化、传统学制弹性不足等问题。

(4)教改彻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放式教学和模拟实训等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意愿,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形成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开放和创新性的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台湾高校投资专业设置给大陆的启示

由于投资学专业具有融实务投资、金融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于一体、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交叉及财经管理、法律和理工知识相渗透的特点。因此,在今后的投资学专业设置上,中国大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台湾高校的投资学专业设置:

1.明确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对投资学领域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作为开设投资学专业的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投资学领域应用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重任。投资学专业教育应在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系统掌握投资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专业技能及有较强的策划、组织、管理、协作、创新及多文化交流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投资专业人才。重点培养熟悉国家有关投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资产投资、国际投资、企业投资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业务技能的应用创新型投资人才。

2.加强投资学专业师资规划

投资学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师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性别结构应该逐渐趋于合理。同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学习台湾的建教合作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的投资领域高阶管理人才来学校任教,以其实战经历教授学生如何投资,并且可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单位,作为大学生实习基地。

(2)鼓励教师去国外进修。在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可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研究成果,为国内的教育体制改革提供新思路。

3.改进投资学专业课程设置

投资学专业与现实联系紧密,因此,其课程设置要与现实紧密结合。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投资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可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调整和变化。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金融市场更是瞬息万变,投资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要适应时代的步伐,适时进行新的突破,逐步完善现有课程体系。

(2)投资学专业课程应按照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根据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特色鲜明、层次清晰、融会贯通、紧密配合的核心课程体系,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层层递进,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为大中型投资公司、投资咨询公司、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以及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投资管理及相关业务提供应用性人才。

(3)将理论教学与实务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重点传授专业基本原理,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培育职业修养。实务教学突出培养实务操作、投资计算与建模、投资分析、决策与管理等技能,训练战略投资思维。与此同时,引入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涛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改革[J].大学教育科学,2009,(1).

[2]蔡长韬,朱维兵,周利平,等.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课程体系结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6,(4).

[3]鄢秋红.关于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几点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0,(3).

[4]张宝蓉.我国台湾地区高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对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23):10-14.

[5]王秀梅,平萍.本科教学改革中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篇(5)

二、投资学MOOC教学改革内容

针对MOOC和投资学专业课程的特点,依托MOOC在线教育相关设计原则,我们提出包含“MOOC课程的硬件设施建设”、“投资学专业课程的流程再造”和“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机制改革”等三方面的投资学专业MOOC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1)MOOC课程的硬件设施建设。MOOC课程的核心在于在线网络的建设,像界面交互平台等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获取答案和信息的效率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可能性。在引入先进的MOOC平台的同时,注意其适用性。

(2)投资学专业课程的流程再造。MOOC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投资学课程教授方式,需要围绕学生设计的学习规则和学习能力规划新的授课流程,加强对于应用实践方面的培训。强化课外和课堂学习、线上和线下学习功能互补的特征。

(3)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机制改革。结合MOOC的在线评分、学生互评等模式,设计团队学习模式,改进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

三、投资学MOOC教学改革目标

简而言之,投资学MOOC教学改革目标位: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对基于MOOC的投资学专业课程的设计,有效降低学生在学习时间、地域方面的限制,利用师生互动以及学生内部交流等方式,提供有效的资源扩充渠道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及时强化专业学习的效果。同时这也是顺应网络技术和高等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潮流,创新投资学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在网络时代的知识学习能力。具体来说,教学改革的目标包含以下几个子目标。

(1)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互教互学、教师的关注和反馈等,强化学习效果。

(2)顺应科技对于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方向,锻炼学生利用网络新技术持续学习,全面提升学生利用投资相关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通过MOOC教学模式改革,改进教师群体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新认识。研究式教学、知识的更新、新教学模式的实施,都要依赖教师的努力工作,新技术下教师既是教学方式倡导者也是亲身实践者,这有助于实现从单纯的“教”到全方位辅助的转变。

四、投资学MOOC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网络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的融合意味着教学内容,教学网络技术、授课模式等多方面的变化。技术是基础、内容是核心,MOOC课程的引入需要循序渐进。总体上通过对硬件技术、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的改革来逐步实施。

(1)建设投资学专业的MOOC网络平台。利用近年来国内外知名高校发展MOOC平台的机会,基于投资学专业自身的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入合适的MOOC平台,通过合作等方式将一些优质的投资学相关公开课程引入到专业学习中,提升课程质量。

(2)结合MOOC的特征对投资学课程和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构建投资专业授课小组,以学生学习路径为核心对投资学课程进行设计。对课程目标设置,话题、时间及作业安排等进行规划,按照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地组织和编排课程内容、强化投资学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增加课程视频、在线测试练习、网络讨论版等丰富教学内容。

(3)改革教师的学习支持服务。发挥教师在引导学习方面积极作用,建设投资学专业的主题教学模式。一方面,学生依据学习主题,在课后通过材料以及和同伴沟通等获取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利用MOOC平台加强对投资实景演练以及实验、案例教学的投入,强化强化复杂学习任务的实践。

篇(6)

二、投资学MOOC教学改革内容

针对MOOC和投资学专业课程的特点,依托MOOC在线教育相关设计原则,我们提出包含“MOOC课程的硬件设施建设”、“投资学专业课程的流程再造”和“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机制改革”等三方面的投资学专业MOOC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1)MOOC课程的硬件设施建设。MOOC课程的核心在于在线网络的建设,像界面交互平台等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获取答案和信息的效率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可能性。在引入先进的MOOC平台的同时,注意其适用性。

(2)投资学专业课程的流程再造。MOOC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投资学课程教授方式,需要围绕学生设计的学习规则和学习能力规划新的授课流程,加强对于应用实践方面的培训。强化课外和课堂学习、线上和线下学习功能互补的特征。

(3)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机制改革。结合MOOC的在线评分、学生互评等模式,设计团队学习模式,改进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

三、投资学MOOC教学改革目标

简而言之,投资学MOOC教学改革目标位: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对基于MOOC的投资学专业课程的设计,有效降低学生在学习时间、地域方面的限制,利用师生互动以及学生内部交流等方式,提供有效的资源扩充渠道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及时强化专业学习的效果。同时这也是顺应网络技术和高等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潮流,创新投资学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在网络时代的知识学习能力。具体来说,教学改革的目标包含以下几个子目标。

(1)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互教互学、教师的关注和反馈等,强化学习效果。

(2)顺应科技对于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方向,锻炼学生利用网络新技术持续学习,全面提升学生利用投资相关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通过MOOC教学模式改革,改进教师群体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新认识。研究式教学、知识的更新、新教学模式的实施,都要依赖教师的努力工作,新技术下教师既是教学方式倡导者也是亲身实践者,这有助于实现从单纯的“教”到全方位辅助的转变。

四、投资学MOOC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网络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的融合意味着教学内容,教学网络技术、授课模式等多方面的变化。技术是基础、内容是核心,MOOC课程的引入需要循序渐进。总体上通过对硬件技术、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的改革来逐步实施。

(1)建设投资学专业的MOOC网络平台。利用近年来国内外知名高校发展MOOC平台的机会,基于投资学专业自身的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入合适的MOOC平台,通过合作等方式将一些优质的投资学相关公开课程引入到专业学习中,提升课程质量。

(2)结合MOOC的特征对投资学课程和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构建投资专业授课小组,以学生学习路径为核心对投资学课程进行设计。对课程目标设置,话题、时间及作业安排等进行规划,按照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地组织和编排课程内容、强化投资学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增加课程视频、在线测试练习、网络讨论版等丰富教学内容。

(3)改革教师的学习支持服务。发挥教师在引导学习方面积极作用,建设投资学专业的主题教学模式。一方面,学生依据学习主题,在课后通过材料以及和同伴沟通等获取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利用MOOC平台加强对投资实景演练以及实验、案例教学的投入,强化强化复杂学习任务的实践。

篇(7)

【关键词】

“双创”;投资学;人才培养;特色

在金融学类中,投资学专业相对金融学专业属于小专业,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还不够雄厚,尤其是师资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够合理,高学历和高职称教师人数过少的问题,在一定程度限制了投资学专业的建设发展。投资学专业是具有融实业投资、金融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于一体并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投资的综合学科,该专业要强调投资理财实务操作能力和投融资研判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投融资理论基础的强化。然而,现行的本科院校在开展投资学专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却难以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时有厚此薄彼的现象发生,尤其在校企融合方面做得不够好,不能很好的体现本科院校投资学专业教学贴近市场需求,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一些学校投资学专业目标定位不够明确,课程体系不合理,存在因师设课的情况,教学手段与方法陈旧,采用传统单一的一张试卷考核方式居多,专业建设特色不明显,导致学生择业时无竞争优势。结合“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要以创业需求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所需要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研究能力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改革课程内容,引入最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优化师资结构,努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之根本,所谓名师出高徒,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结构与教学方法深刻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首先,要拥有一批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一方面要积极物色并引进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为他们提供便利,鼓励高级职称教师到知名高校做访问学者,并根据投资学专业发展的需要,选派部分教师到著名高校去进行系统性的再学习。其次,要立足行业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一方面在引进新教师上,可以针对性地向有行业背景的应聘者倾斜,如可以引进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有工作经历的新老师讲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证券投资学》、《综合理财规划》等课程。另一方面对于现任教师,设置类似“访学”的“访企”进修方式,创造条件、排除障碍、积极推动投资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授课老师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不同岗位体验学习、去挂职或担任企业顾问。这样授课教师就可以紧贴行业实际更新知识,能根据当前行业发展调整授课内容与重点,甚至纠正书本中错误的理念或方法,同时加强自身的实务能力,使得教学能接地气。此外,选聘一些业界优秀人才为客座教授、外聘专家等壮大投资学专业的师资力量,邀请他们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各类实战讲座,甚至在某些课程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章节的授课中,可以灵活调整授课人员,如邀请金融投资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课堂教学。学校相关部门如教务处、人事处、评估中心、财务处为此种灵活调整授课形式的授课教师开设绿色通道。

二、新专业建设要紧扣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强化校企融合的实践教学环节

投资学专业既具有较为复杂的理论体系,又具有较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复合型专业,是金融学专业的深入,主要培养了解中国金融市场,能够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投资分析、投资管理与咨询工作的高素质投资理财专门人才,以及到各类企业、政府部门等从事投资管理及相关业务的应用性人才。当今经济金融环境瞬息万变,金融产品与金融交易模式创新层出不穷。若脱离行业实践,按照书本固化的理论体系培养投资学专业的学生,是一种舍本求末的方式。为此,地方本科院校投资学新专业建设必须紧扣“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而基于此,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努力构建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使人才培养适应地方金融投资发展的需求,为学科专业建设及发展培养专门人才提供保障。首先,学院领导和专业责任人要积极开拓,主动与行业对接,搭建校企双向互利性的投资学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平台,通过企业提供的业务实习实训场所和就业市场,向相关行业、企业输送更多适应性更强的投资人才,也可更深入一步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其次,学校要紧跟目前行业对投资理财人才的需求,组织开展金融业务知识竞赛、投资理财大赛、模拟炒股大赛或金融机构模拟招聘等多样化、多层次的课外实践活动。在课外实践中主动走出去,积极寻求业界人士的支持与指导。如在金融机构模拟招聘形式的课外实践中,可以聘请金融投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招聘的从业人员到比赛现场给予指导与评价,向参赛学生提供鲜活的招聘案例和应聘技巧,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举行此类课外实践的效果与目的,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此外,高校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与企业的横向科研课题,让学生在横向课题研究中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横向课题会有多方面的行业调研等机会,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对行业了解与认识。

三、开设多元化课程,凸显人才培养特色

首先,要夯实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开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作为学科基础课,以夯实学生经济学理论基础,理解投资学作为应用经济学分支的深刻涵义,掌握发现和认识经济生活的基本理论和重要方法,还应注重与国际接轨,开设拓展课程,引进国外先进的投资学理论到课程内容中来。另外,学校在强化学生经济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更加要注重学生的投资理财实务能力培养,以达到均衡发展,如在专业课程中开设《证券投资学》、《投资项目评估》、《综合理财规划》等实战性较强的课程。其次,要与时俱进,顺应金融投资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动态,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调整,如开设《资本运营理论与实务》、《期货与期权》、《互联网金融》等课程。

四、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

改进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要积极探索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如积极引进或开放MOOC课程,将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师讲授相结合,利用快速课件制作工具制作重点知识点短视频供学生课下学习,利用QQ群、微信或论坛等新媒体与学生进行课内外互动;选取受到大学生高度关注与专业相近的投资理财案例、创业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与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利用课堂时间,组建学习小组,模拟投资项目开发,实施项目报告或者演示等训练利用所学信息知识提供解决投资理财方案。

五、积极推动考试内容改革与考试方法改进

考试内容要侧重对学生基本知识与原理的掌握,知识的迁移和创新等方面的考核,而不是纯粹检查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客观点考核中,题型要多样,加大考试题量,考试内容覆盖面要宽泛,增加主观题比重,特别是要多出一些综合性、一题多解的题,避免答案标准化,考查学生发散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改革考试方法,要克服一张试卷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做法,采取多种考试形式,要根据课程的重要程度以及难易程度,做出不同的考试安排,可以采取多种考试形式,如课程论文的写作,像投资项目评估、公司金融及综合理财规划这样的涉及实践的课程,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数据做出一份项目评估报告、投资理财的案例分析等考核方式,并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如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学习笔记等纳入评价之中。

参考文献

[1]何平均.投资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理论课设置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

篇(8)

我国各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虽几经改革,对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做了尝试性探索,但尚有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表现突出的是课程设置上如何同步与超前多变的市场需求。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及教材体系建设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各高等院校的会计学院或财务管理系都对其原先不规范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以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审计等为核心课程的新体系,但也有些专业课程的设置没有及时跟上市场需求,缺乏超前性和先进性;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边缘学科的引入及其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现象仍很严重。

二、突出边缘学科教育人才培养思路

1.确立边缘学科教育的理念。边缘学科教育理念的形成和确立,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科越分越细,门类越来越多,确立突出边缘学科教育培养的理念,就是要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突破传统的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强调在更高的层次上沟通建立学科专业的有机联系,着眼于知识的整体化和综合化。

2.体现边缘学科教育的专业特色。不同专业是需要不同学科作基础的,而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恰是专业可持续发展不可少的土壤。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宽口径、厚基础,能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才。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已经注意到了新型、交叉、边缘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3.突出边缘学科课程的地位。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安排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上除强调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还要在课程体系中突出边缘学科课程的地位,在学时、学分分配上,要保证边缘学科课程的突出地位。

4.实现边缘学科知识的传授。边缘学科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成熟无大争议的边缘学科,如会计学与计算机的交叉边缘学科———会计电算化课程。一类是一些带有前沿性质的、尚不成熟的专题性课程,如法务会计等。这些理论与方法的移植、多角度、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思路都可以纳入课程教学计划,并进行探究式的传授和探讨。任课教师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介绍相邻学科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坚持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前沿性相结合。引导学生既要专注本学科领域内知识的掌握运用与发展,又要放宽视野,研究未来。

三、突出边缘学科教育的财务管理新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结构(体系)建设,专业课程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设等。其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和专业课程的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1.提出三个核心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模式。即财务管理系列课程、金融系列课程、会计系列课程。该体系考虑了微观的会计类课程设置,也包括市场乃至资本市场的宏观经济的课程。

2.推出边缘学科课程体系。财务管理专业不仅需要会计金融、财务等专业课程、也需要会计边缘学科教学的引入,会计边缘学科不仅使财务会计学科理论研究领域拓展,更是多元化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促进了财务会计教育的升级,也大大地推动了财务会计边缘学科体系的建立。(1)加强与改进已有的三门边缘学科教育,对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三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根据培养目标做适当的调整。(2)推出三门热门边缘学科教育,增加税务会计、金融投资学、法务会计等边缘学科课程。其中税务会计、金融投资学两门课程的研究比较成熟,具备单独开课的条件,法务会计,可作为专题课介绍和研讨。

(二)加强边缘学科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学分量

根据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的新专业目录修订教学计划,形成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现“宽基础、广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新课程体系。专业重点建设5—6门边缘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并加大其学分,如财务管理系列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金融系列课程中的金融投资学;会计系列中的会计电算化、成本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这些边缘学科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应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30%以上。

篇(9)

【作者简介】邓杨丰,广西大学商学院博士,副教授,广西 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4)02-0148-03

一、投资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定位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由此可见,实验与实践教学是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投资学是高校金融学本科和研究生的核心课程。投资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投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投资分析能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创新层次不穷,产品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分析师、基金经理、财务规划师。高级理财顾问等投资类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影响着投资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同时也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资学应当以“优化基础、强化能力、重视应用”为原则设计课程体系,体现投资学理论的最新发展,满足资本市场的现实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扎实的理论功底。投资学要求具备扎实的投资理论功底,包含了金融资产估值与定价、投资组合管理、套利定价理论、风险管理和投资业绩评价等等。

2.具有实践操作能力。证券投资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还要求具有一定的证券投资操作与实践能力。投资学的实践操作能力不仅包括对基本流程的操作,还包括能够独立地进行投资决策分析和一定的资金运作能力等。

3.掌握系统的分析方法。近年来,金融理论的研究方法采用大量数学工具进行模型化的定量分析,理论上从金融资产定价到投资风险管理、业绩评价。资金运作上从主观交易到量化交易和程序化交易的推广,都要求投资学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先进的软件、数据库和建模工具。

二、投资学教学模式现状

我国投资学教学与资本市场市场发展共同发展,经过近30年的努力,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环境,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整体上仍然不能完全适应投资学理论与应用性统一、实验与实践并重的要求,与国外的投资学教育仍然具有不小差距。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高校投资学学专业基本沿用以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为特征的课程体系,注重金融基础理论的传授,但对强化学生对金融市场理论的参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实验性与实践性教学环节仍然重视不足。虽然某些院校也开设了与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等相对应的等课程,但在教学方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达不到从业的要求。

(二)实验教学不足

现代金融理论以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为核心,强调投资学的微观实用性。这要求投资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论为主,强化试验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教育和教学内容较为空洞。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近年来计算机与电子信息技术飞快发展,信息处理和大数据得到广泛应用,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投资学的模拟实验室,很多高校都拥有专业服务器、实时接收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等设备。高端设备投资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课的开设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条件,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里熟悉一些基本的业务流程。但利用效率仍然较低,实验教材和实验室建设比较匮乏。大部分实验室仍然局限于简单的模拟操作,无法适应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软件和数据更新也无法适应市场需要。

在实验教学中最常用的是模拟交易,但实际中模拟交易效果不甚理想。虽然模拟炒股能够让学生了解证券交易的流程,但模拟炒股是虚拟货币,不涉及实际收益与风险,学生无法真正体验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与风险,也无法正确评估盈亏对其投资心态及其投资决策的影响,因而模拟炒股对学生真正参与金融市场和了解金融市场运行过程还是相差甚远。在多年的模拟炒股实验教学中,笔者发现,刚开始时学生还有点兴趣,但持续性很低,很多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虚拟账户上的盈亏漠不关心,仅仅是为了应付交实验作业。而实际上,真正有兴趣的是投入真实资金进行实盘操作的同学。近年来,很多家庭子女经济条件较好,网络信息发达,交流平台多样,有些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涉足金融市场,从事证券投资活动。优秀学生的投资还在课外得到了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但这种投资行为均为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实盘投资活动还没有获得足够重视和有组织的开展。

(三)实践环节缺乏

实践环节缺乏系统的规划。首先,很多校企联合实习基地流于形式,无发挥其真正功效。目前,很多学校对实习项目和实习基地没有资金投入,靠的都是学生和教师的个人关系。学校与实习基地没有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没有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和日常化的联系。其次,校企合作形式较单一。学校既没有与实习基地对学生知识能力与实习目的进行有效沟通,也没有对实习单位实习过程进行监督,导致实习效果不甚理想。再次,实习项目有限。证券公司很多核心业务是保密的,大部分允许学生参与的实习项目都仅仅限于一些简单的营销业务和后勤,学生很难获得真正的业务学习和实践锻炼,导致学生对实习的兴趣不高,大多敷衍了事。如何培养学生真正投资实践与资金运作能力,完善校企合作为平台,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成绩评价模式单一

目前,投资学教学仍然从应试教育的角度出发,尽管有些学校也开设实验课,但是学生成绩评定以传统的闭卷考试为主,有些老师仍然给考试划范围划重点,侧重理论知识的静态考察,侧重学生记忆性知识的考察。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停留在简单机械的记忆上,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积极地进行主动实践。金融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传统考试无法体现学生的应用与分析能力,无法激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金融市场,无法反映该课程的动态性与时效性。

(五)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里从事投资学教学的教师均受过较为系统学术训练,大多具有较深厚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但大多没有在证券公司或者期货公司工作过的经历,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缺乏丰富的操盘技术和资金管理经验,这就使得作为指导教师也只是依据自己的投资学理论与学术研究成果来进行教学。大部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是简单识别基本的K线图和形态图。难以结合市场走势进行动态趋势分析。操作上通过免费的股市模拟活动完成,过程较为简单,内容也比较贫乏。虽然某些学校也有外聘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到学校授课,但由于没有专项基金支持,很难实现系统化管理和形成稳定有效的制度。

三、投资学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

首先,要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也可以考虑投资学实验课独立设课,并增加实训项目。其次,通过投资学特色实践课程建设,建立满足以业资格导向的投资学实践课程体系,提高学生获得行业执业资格证书比例,适应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最后。以CFA资格考试为导向,建设投资学课程,鼓励参与与通过CFA考试。培养高端金融人才。

(二)建议投资学实验课独立设课

进一步利用已有的实验室条件。实行投资学实验课独立设课。探索与改进现有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指导学生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操作性实验,以模拟证券买卖业务为主要内容,包括全程模拟、实时模拟、仿真模拟等类型;验证性实验,利用Excel、Eviews、SPSS等软件学习和挖掘数据,验证投资学中的金融资产定价理论。培养用各种先进软件进行量化分析能力;综合性实验,即利用现实金融市场,结合操作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从模拟交易到真实市场,整合多个知识点,将理论建模与市场交易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引进实盘训练项目

实盘训练项目能够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参与金融市场运作,真实体验金融市场的运行与风险,而这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可以通过以下思路获得实盘资金:其一。成立以教学实训为目的的专项基金。可以通过教学改革立项和专项基金设立的方式。由具有实战经验的老师负责指导实训并进行风险监控。其二,与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合作合作,由学校与企业部分出资成立投资资金。尝试设立股票实盘基金与期货实盘基金,专门提供给学生进行证券投资的实战操作。可以直接聘请具有实盘经验的证券公司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辅导。其三,由学校与企业成立引导性基金,学生出资占比30%~50%,让学生直接参与证券市场交易。学生以团队形式参加,分工合作并进行实盘比赛,聘请证券公司专业人士进行实盘指导与风险监控,按收益率的高低排序并给予奖励,实盘收益由学生支配,同时建立一定的风险补偿机制对学生的亏损进行弥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与学习热情,让学生参与到真实市场运作中,提高其实践能力。

(四)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

篇(10)

2本科院校投资学课程改革措施

因投资学本身的特殊性,在改革上应结合该学科的特点,进行以下方面的改革:

2.1教材选择应科学适当

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该教材内容是否顺应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动态;其次,教材所涉及到的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兴趣方向;此外,在教材的难易程度上要由浅至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并有利于学生的自学;最后要考虑的是教材的内容必须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一致,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要求.

2.2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使经济专业教学内容变更的频率较快,尤其是投资学科,其本身的性质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上,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开动自己的思维,在接受知识时由被动变为主动,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利用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去搜索查询数据、资料,培养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搭建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提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据统计,在美国有66%的院校开展了本科生科研项目,并设有专门的科研办公室,通过科研活动,可让学生从最初的学习者演变为开发者、探索者,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才能,增强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

2.3科学调整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是专业学科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安排的比较密集,出现了大量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因此,有效调整课程设置,也是投资学科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应适当的删减一些不重要或重复的课程,这样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度把握重要的知识,从而达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2.4加强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投资学课程中,数据分析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课程内容.其中,模板的处理作为投资学教学的基本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本科院校常以学习知识理论为目的,忽略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很多学生连最基础的EXCEL数据处理分析都不会运用,对投资学的实践性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投资学的课程中,可考虑开设一些与其相关的软件应用课程,不但可以使学生在软件操作上得心应手,更为今后投资学的学习做好有效铺垫.

2.5改进考试方式

首先,应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可通过课堂布置小论文的形式来锻炼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一小组自主选择一个科研项目进行研究,用科研结果进行这方面的成绩评定;最后便是闭卷考核.通过以上三方面考核的综合结果,来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篇(11)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新建本科院校步入应用型本科院校行列,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就必须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而每个应用型高校基本设有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目标下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尤为重要。

1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各类院校定位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更多地方高校投身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绝大多数直接进入就业市场,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经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具备相应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等方面具有应用和复合性,适应社会行业或技术岗位技术水平提高和知识能力结构多样化的需要。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大背景下,大学本科教育正从“精英教育” 转向“大众教育”,本科大学生正从精英人才向专业应用人才转变,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非传统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目标应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具有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业、证券公司、银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咨询、证券投资、会计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2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困境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了“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模式,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于一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人才需求的变化,其课程体系暴露出缺点。

2.1 课程体系缺乏应用特色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是由教育部1999年批准设立,导致许多高校在会计学、工商管理等相关专业基础上改造设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也基本上是表现为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没有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色。

2.2 课程设置交叉重复

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多设置为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投资学、金融学等课程。目前课程设置体系是“会计学+金融学”的简单组合,没有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

2.3 实训环节薄弱

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很薄弱。软件方面缺乏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师,很多教师集理论课与实训课一身,而且前身是会计专业或金融学专业的教师;硬件方面没有专业的实验室,基本上是在会计岗位、证券模拟实验室简单运用,校外实训基地无法达到财务管理专业实习的真正效果。

2.4 脱节社会需求

财务管理本科培养应加强社会需求导向,社会更渴望宽广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业务处理能力和突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毕业生,但当前的课程体系更注重理论的学习,忽视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与存储器,缺乏吸收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课程结构不合理,没有开设职业责任课程,缺乏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脱离社会的基本要求。

3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优化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系统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能力外,而且具有能够接受新知识的潜在能力。应用型人才课8程体系应按培养目标整合课程设置,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并能充分体现其科学性、实用性和超前性的财务管理学专业课程体系。

3.1 “能力本位”教学改革

目前“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成为当前本科教育的主流,校内课程设计的主导思想以“能力本位”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能力”要求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时,必须结合课程特点,提出与岗位相关的能力目标,再围绕能力目标制定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设计“能力本位”的教学体系,实现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优化。

3.2 强化专业课程“课证融合”的力度

财务管理本科学生必须体现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职业证书是最好的说明,如可以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资格证书、保险人资格证书、会计证、理财师证等。培养方案中要加大专业课程“课证融合”的力度,部分课程直接采用“以证代考”的课程考核标准,提高学生“多证书”获取比率和职业证书的含金量。

3.3 提高“知识+技能”融合度

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相融合即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经济、金融、会计、法律、管理、营销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中尽可能体现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相融合的特点。知识素质要求具有超前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为职业发展和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3.4 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很多财务管理本科毕业生出去后不仅可以从事证券、银行、期货、保险等企业的相关投资与理财工作,有的还要兼做财务会计、企业日常管理等工作,所以具有较多综合素质的投资与理财人员将会是企业的格外欢迎和器重的对象。投资与理财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必须与银行、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加强学生沟通能力方面的教育及培养是个重要课题。为此建议增设相关财经类的专业选修课程和人文类公共选修课,拓展学生职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着力加强学生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3.5 适应社会需求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