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绿色经济前景大全11篇

时间:2024-04-16 16:21:0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绿色经济前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绿色经济前景

篇(1)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绿色,它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从内涵上说就是在建筑的设计、建造、运营、报废及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注重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安全、健康、舒适的居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绿色建筑源于建筑对于环境问题的响应,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如何节约能源,如何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建筑、节能建筑由此产生。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入和不断更新,绿色建筑不再仅仅只着眼于节能,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目标,要求节水、节地和节材,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实现生态建筑、节能环保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

二、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现状

1、 政府相关的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

1) 近年来,我国各省市相继建立了相应的绿色技术研发中心,但是成立时间还比较短,技术人员短缺,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绿色技术发展水平不高,且研发费用比较高,绿色建筑产品数量少价格高,不适合全国范围的推广。另一方面,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不够细致精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价的国家标准,它分为3 个评定等级。根据我国现有国情,评价标准在主要项目上更强调节约的概念,缺乏量化的评判标准,同时评价指标没有主次之分,不利于评级的实施以及绿色建筑的设计;

2) 政府方面已给予绿色建筑行业相关的政策支持,包括强制性政策当中的法律法规,激励性政策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以及金融支持。但我国现有政策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强制性法律法规有形无实,不执行或者敷衍应付的行为普遍存在; 二是法律法规设立不够全面,形成执行真空,难以监管; 三是已有政策与我国绿色建筑的初始发展阶段不相适应导致政策缺乏可操作性,比如,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2、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

绿色建筑对建筑技术、材料、工艺均有较高要求,但我国的一些建筑技术仍停留在传统的低质量、高能耗、高污染的低水平上,迫切需要引入、开发和应用新型

的建筑节能技术、工艺和材料。在初始发展阶段,技术的革新、工艺的改进、新材料的开发、生产及应用将大大增加绿色建筑的初期投资成本,这是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必然以扩大企业经济利益为目标,在没有国家相关激励政策或优惠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单靠房地产开发企业自主引进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显然是不现实的。

3、建筑与设计偏离我国的建筑节能

首先强调的是设计节能,2010年底,城镇建筑达到节能50% 的设计标准。未来通过逐步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到2020 年,使全社会建筑的总能耗能够达到节能65% 的总目标。到2010 年,北京、天津、重庆、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都已执行建筑节能65% 设计标准。但在施工阶段却做的不够好,监督也不够,导致建好的建筑与设计偏离。王庭阳( 2013 年) 调研发现,在绿色建筑项目中,约65% 的绿色技术运行效果良好,达到设计目标要求,但35% 的绿色技术存在大量问题,运行效果欠佳,如,外遮阳系统损坏或遮阳效果不佳,透水地面破坏较多,灌溉设施破坏严重,屋顶绿化缺乏维护管理,可再生能源、非传统水源利用效率和运行情况不理想等。

4、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因素较大

绿色建筑的初始投资成本比较高,而高成本投入势必要转嫁给消费者,形成绿色建筑价格的上行。而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银行银根紧缩,刚性需求客户都难以获得贷款,房产需求受到严重的打击,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难以回笼,增加投资无疑成了开发商的难题; 另一方面,国家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价上行的风险,房地产价格走势很不确定。在这样的环境下投入高成本是否能够成功转嫁增量成本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从而迫使大多数的开发商不会选择绿色建筑开发。

5、绿色建筑消费者面临的问题

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90% 的时间是消费者在使用建筑,绿色建筑的外部收益包括节能直接降低的生活成本和优化的环境带来的无形收益( 如健康的身体和福及子孙后代等) ,因此,消费者是绿色建筑最大的受益者。

(1) 消费者的观念陈旧,接受程度不高

虽说绿色观念在我国已经推行数年,但是我国居民低碳绿色的观念仍然比较弱。而且,我国目前房地产需求当中仍然以刚性需求为主,大多都是需要贷款买房,更多的选择价格实惠的住宅建筑,因而对绿色建筑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2)消费者认识不到位

目前,对于住宅建筑,消费者在自己装修的时候越来越注重环保建材的使用,但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标准基本上是无知,也就是说对于建筑物来说,应该通过哪些指标来衡量其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消费者是不清楚的。另外,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外部性效应认识不到,且大多数的消费者只关注眼前利益,而不会考虑绿色建筑所带来环境保护效应,也不愿意为公共利益部分来买单。

三、发展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完善政府的资金扶持政策

政府作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隐藏在背后的无形的手,因此,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道路上,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使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更加趋于稳定。同时, 加强政府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资金补

贴水平, 为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提供关键的物质基础保证, 更好的促进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推广绿色建筑观念,明确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首先,只有将低碳建筑的观念推广开来,提高绿色建筑的关注度,人们认识到低碳绿色的重要性和优势,才能提高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和激发企业的开发动力。其次,应明确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简化控制指标,为我国绿色建筑的技术创新提供空间,增强绿色建筑的评级的可操作性,才便于我国绿色建筑支持政策的落实,也能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和接受程度,有利于绿色建筑经济体系的构建。

3、加强金融支持绿色建筑项目的全过程

尽管大部分银行正在争夺绿色信贷的资源,但是在贷款利率放开银行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较高的贷款利率又增加了生产企业的成本,因此,应该由中央银行进行窗口指导以及利率优惠政策对绿色建筑进行倾斜支持。其次,绿色建筑技术研发投入需要金融支持,不管是绿色建筑生产企业还是研究机构都可以通过风险投资来解决其资金投入问题,同时政府应该构建绿色建筑投融资平台,提供担保,帮助解决资金问题。

4、提高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参与度

最终是要解决外部性问题,将绿色建筑所产生的增量成本分担到生产企业、消费者以及政府,在前期的推广阶段,需要政府利用财政收入给予绿色建筑企业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以分担企业一部分成本; 另外,将消费者可能节约的生活成本提前计算以预付的方式支付给生产企业,这需要生产企业与能源部门进行合作,并签订长期合同,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保障也对绿色建筑生产企业提供了约束。而后期则应该完善绿色建筑市场依靠市场的竞争机制维持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绿色建筑已是当前世界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全面推行绿色建筑也是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重大举措。在我国目前阶段,绿色建筑的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势头并不强劲,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政府作为绿色建筑的主导推动者,必须要加大财政的投入,加强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使绿色建筑在研发、设计、施工、验收、认证等多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国绿色建筑理论的不断更新、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配套产品的不断成熟、全民绿色意识的不断加强,绿色建筑必将有良好的发展及应用,真正意义上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减少污染、环境保护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王璇. 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 经营管理者,2014,04:250.

[2]刘建军,张. 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对策[J]. 人民论坛,2011,20:160-161.

篇(2)

一、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内涵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

经济价值是绿色建筑经济性的直接表现,通过财务成本与收益核算较容易计算。例如绿色建筑的节能经济成本主要是建造阶段保温外墙.节能窗等技术措施的投入,收益主要是使用阶段节约能耗的经济价值。

环境价值是绿色建筑经济性的间接表现,需要对环境污染进行量化从而将环境价值转换成经济价值,例如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收益是将节能量用标准煤统一计算,并转化为二氧化碳等污染气体的排放量.根据治理污染的花费评价其环境价值。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系统边界的不确定性、环境的主观偏好、市场的多变等复杂原因.环境价值的量化相对而言不易准确计算。

社会价值是绿色建筑经济性的隐形表现。从国际绿色建筑的发展来看,绿色建筑是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西方绿色运动的一个产物,由环境保护开始,并最终扩展到以绿党为标志的政治层面。绿色运动所倡导的环境意识包含社会公平的内涵.绿色建筑所提倡的价值观是对现行经济制度的一种批判.绿色建筑所大力倡导的环境收益是对社会公平的追求.绿色建筑所力求减少的环境影响需要公众责任意识的觉醒,绿色建筑所希望达到的健康室内环境是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但绿色建筑社会价值的相关研究开展较少,还缺少可量化的计算方法。

相对于一般建筑.绿色建筑是以更小的环境影响达到更好的建筑性能。因此,从可计量角度来看.绿色建筑的经济性是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的总和。

二、绿色建筑的经济性特征

1、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又称外在因素等,是上世纪初由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外部效应有多种定义.简单地说.外部效应就是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产生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影响。它是一种成本或效益的外溢现象。

绿色建筑存在外部效应。绿色建筑的经济性一方面表现为直接的经济收益(如节能带来使用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表现为环境影响减少所带来的间接的环境效益(绿色建筑是以尽可能低的环境影响达到相对较高的建筑性能).这种环境收益通过一定区域表现出来。绿色建筑需要技术成本的投入,而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环境收益为社会所共享,这就是绿色建筑的外部效应。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外部效应会造成价格不能反映真实价值。使一些环境资产的市场价格并不反映其真实的稀缺性。外部效应通过环境影响表现出来,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针对外部效应从市场角度来看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一种是直接干预的方法。早期的正统微观经济学家,如英国的庇古,主张由政府对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生产给予补贴.而对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生产征收专门的税。另一种是间接干预的方法.即以司法的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建筑的产权、设计,施工和使用相互分离是绿色建筑缺乏内在动力的根源。开发商追求效益最大化.很多情况下这个效益并不包括环境效益;设计师也无需为环境污染承担责任:大多数情况下业主并不关心建筑的使用能耗。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谁住谁掏钱;使用者缺乏改善建筑品质、提高环境收益的动力,因为并不拥有所有权。

我国绿色建筑还处于起步阶段.还缺少相关的法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相关的法律会逐步出台。

2、 时间效应

时间效应是指将来发生的费用与效益比现在发生的同等数额的费用与效益的价值低,相隔的时间越长,其现值就将越小。折现是将未来费用与效益调整为现值的过程。人们使用折现有两个主要原因——时间偏好和资金的机会成本。时间偏好是指每个人都喜欢先收益后支出,资金的机会成本是指现在的一笔资金比将来同等数额的资金价值更高。因此.高贴现率使很久以后发生的环境破坏和节约的成本通过折现可以减少到很小。

三、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

1、节能的经济性评价

建筑节能具有效率阶乘性经济特征。由于建筑的能源效率同时受到多个系统的影响.不同系统的累积效能提升使得绿色建筑能源策略有可能实现显著的经济阶值。在《四倍跃进》中.魏茨察克以空调能耗为例,详细分析了绿色建筑的能源效率提高策略与其所带来的价值间的乘数关系(黄献明):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采用高效的照明设备.可以节约70%(大约为2/3,根据具体情形不同有所变化)左右的空调制冷量;适当放宽室内恒温、恒湿范围,可以减少20%的制冷能耗;通过被动或可再生能源补偿的方式,可以节约80%制冷所需的常规能源;提高传统制冷方式的效率,可以节约50%的能耗;采用更科学的控制方式,可以节约20%能耗。

因此,在理想的状态,建筑空调能耗有可能仅为传统方式的2%,这一分析虽然有些许夸张,但它揭示了经过整合设计的建筑节能在经济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

2、节水的经济性评价

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人均占有量仅为2300m3/年.居世界第88位.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极不均匀,长江及其以南水系的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6.5%,其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1%;淮河及其以北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3.5%.其水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9%。同时,受季风性气候的影响.我国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平均,大部分地区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左右。造成全国670个城市有40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的缺水,缺水总量约为60亿肿。节水不仅意味着用户可以减少经济支出,企业提高产值,同时可以削减基础设施的投入.减少相关的环境污染。

根据《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节水策略可以分为三部分内容:因地制宜制订中水、雨水回用等节水规划方案;通过分质用水、采用节水型器具等措施提高建筑用水效率;建立雨污分流系统,实现雨污水的综合利用。根据USGBC提供的数据.绿色建筑节水措施可以消减50%的室外景观用水需求、30%的建筑室内用水量。

3、节材的经济性评价

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建筑材料的消耗总量非常惊人。据统计,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建筑物成本的2/3属于材料费,每年建筑工程的材料消耗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比例大约为:钢材占25%、木材占40%、水泥占70%。同时,由于大部分建材原料都来自不可再生的天然矿石、化石类资源,加之我国建筑工程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更加剧了建材消耗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因此,绿色建筑的节材策略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经济价值。

4、 节地的经济性评价

土地属于稀缺资源,保护农田、节约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绿色建筑节地策略需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通过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尽量利用已有建设用地,避免在原生环境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即非扩张性开发原则:二是当不得不在原生环境中进行开发建设时,要尽量减少开发带来的环境冲击,即影响最小化原则。

建筑的节地具体措施包括:控制建筑用地总量,保持城市的适度规模i研究合理的建设用地结构,科学合理地控制人均建筑用地指标;合理选择建筑用地,保护自然生态,不占良田或基本农田,“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如鼓励对旧工业区等废弃地的改造再生;建筑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如建筑密度、容积率,户型、道路、绿地等都应体现节地原则(如可以适当提高公共建筑的建筑密度.住宅建筑的密度与容积率确定要立足于创造宜居环境);强调土地的集约与高效利用,尽可能利用地下空间。

建筑节地的经济性与土地的产权形式密切相关。相对而言。土地私有制的情况下.业主对土地拥有完全产权而能更好地关注土地的环境价值,土地利用更高效.节地的经济动力更明显。我国的土地为国家所有制,即业主只有一定年限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而使用权对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等不同性质的土地具有不同的规定。以住宅用地为例.受经济利益驱动的开发商,从根本上来说.具有最大限度开发用地的使用价值的动机.而缺乏改善用地的环境品质的动力。但这种土地国家所有制的形式为城市整体改造提供了可能性,如果排除城市改造过程中的腐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节地的经济性来讲,我国的城市整体改造将趋向于紧凑式开发的模式。(作者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维娜,梅洪元,俞天琦.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 建筑技术. 2010(07)

[2]魏后粦. 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08(34)

[3]魏后粦. 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08(34)

[4]金德钧. 发展绿色建筑创建和谐人居[J]. 建设科技. 2006(22)

科学合理地控制人均建筑用地指标;合理选择建筑用地,保护自然生态,不占良田或基本农田,“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如鼓励对旧工业区等废弃地的改造再生;建筑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如建筑密度、容积率,户型、道路、绿地等都应体现节地原则(如可以适当提高公共建筑的建筑密度.住宅建筑的密度与容积率确定要立足于创造宜居环境);强调土地的集约与高效利用,尽可能利用地下空间。

建筑节地的经济性与土地的产权形式密切相关。相对而言。土地私有制的情况下.业主对土地拥有完全产权而能更好地关注土地的环境价值,土地利用更高效.节地的经济动力更明显。我国的土地为国家所有制,即业主只有一定年限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而使用权对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等不同性质的土地具有不同的规定。以住宅用地为例.受经济利益驱动的开发商,从根本上来说.具有最大限度开发用地的使用价值的动机.而缺乏改善用地的环境品质的动力。但这种土地国家所有制的形式为城市整体改造提供了可能性,如果排除城市改造过程中的腐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节地的经济性来讲,我国的城市整体改造将趋向于紧凑式开发的模式。(作者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维娜,梅洪元,俞天琦.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 建筑技术. 2010(07)

篇(3)

1.从目前形势看,国家对违反环保法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日益增大,谁想躲得过去?不可能!与其有朝一日被重罚,不如事前用罚款的钱来主动搞环保工程。而且,并非罚款以后就没事了――你还得花钱补课,经济效益更加受影响。这账该怎么算是再明白不过的事情。至于期盼靠地方“父母官”保护过关,过去是有这种可能,但在现在和今后这种可能性肯定越来越小!

2.目前企业环保工程的主攻目标是治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染物减排指标。如何减排?这“三废”该怎么处理?许多成功的经验是变废为宝。例如,把废水净化循环使用,利用废渣生产企业的副产品,对废气的利用也不乏引人入胜的范例。这从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收益甚至很大的收益。虽然在不同的企业中,废物的种类、数量各不相同,但是,变废为宝、变害为利的路子实在值得每一个企业都积极效法。

3.在许多行业首先是与人们衣食住行直接相关的行业,环保工程往往涉及产品本身:从采购合格的原料进厂,到各道工序加工,最后是成品包装出厂,产品能否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对出口产品还要求达到国际标准),是至关重要的。你的产品达标甚至超标,成为国家认可的“绿色产品”,信誉度就高,市场竞争力就强,企业的财路就广;否则就会产品滞销,经济效益下降,企业亏损甚至倒闭。所以,任何企业还必须在提高产品环保质量上扎扎实实地下功夫,千万不要贪图眼前小利,干那种蒙骗顾客的蠢事。

4.执行环保政策,进行技术改造,花钱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不纯粹是花钱的问题。在环保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企业积极进行环保技改,必定很容易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他们就会主动想办法进行技术攻关,往往能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与此同时,还必将大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升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这两个方面的收益是不能用金钱量度的巨大的隐形财富。

5.企业的生产条件、作业环境符合环保要求,有利于员工的健康,能减少疾病特别是因环境污染造成的职业病的发生,这又能为企业节省一笔又一笔很大的开支。这里顺便提一句:随着国家民生政策的健全和落实,企业对保障员工健康的责任越来越重要,不允许不闻不问。

6.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在自己的事业中遵守国家环保政策、法令。这其实应该是第一条理由,只不过它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表面上不那么紧密才最后提出。所有上述理由,并不是什么新鲜内容,可以说已经人人皆知,问题在于有些企业掌门人甚至政府官员缺乏战略眼光。为此我们实在有必要加深对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的认识。

篇(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兴起了“绿色设计”的设计思潮,由于在设计时普遍存在着对“绿色”的盲从和误解,片面的认为只要使用“绿色”的材料就能够达到“绿色设计”的最终目标,这种狭义的观念束缚了设计师的创造思维,没有达到人们预期得到的效果。人类的社会活动改造了环境,而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国历来的环境设计思想都主张“天人合一”,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交融,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在人类生存的环境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主要原则

1、安全性的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绿色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在设计时要做好防灾设施和避难场所的建设,采取完善的安全措施,来预防地震、火灾、洪水等安全问题,以充分保障人群的日常生活和安全。

2、方便性的原则

为了方便人群的交流和使用,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环境,交通的设计要满足人们行为习性以及基本功能的需求。要根据人群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活动特点进行巧妙布局、合理分级,来提供良好的舒适环境。另外在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内外系统关系、内外交通以及服务方式的设计上要体现绿色设计的方便性。

3、真实性的原则

在进行设计时,为了避免改变真实的景观内涵,保持环境的真实性,这就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交通状况、人文环境、历史背景、水文特点、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建筑风格、地形地貌等区域特点,以保持当地环境的和谐和目标环境的原有属性。

4、自然性的原则

自然性的原则就是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正确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使自然要素与设计要素相互融合,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尽最大的可能来保护自然环境的原始面貌,以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设计。

5、整体性的原则

利用自然规律进行设计,从而把环境艺术设计与绿色生态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整体的关系中去思考环境设计的风格、造型、色彩、材质、尺度、功能、以及建筑的布局、环境的规划上,把人、社会和自然看作成一个完整和谐的统一体。

6、多样性的原则

由于绿色设计的多样性具有丰富的社会学内涵,它不仅是环境功能的多样性,而且也是物种的多样性和人的活动场所的多样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上要避免单一性,尽可能的保持绿色设计的多样性,在狭小的空间内把各个环境中基本单元的生态位置重叠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多样性的生态环境。

二、绿色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践应用方法

1、突出设计者在绿色设计理念应用实践中的主体性

将绿色设计理念应用到环境艺术中去,就是要处理好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这项活动的主体,设计师要对于每一个设计的细节都加入绿色设计理念,对环境问题给予充分的考虑,比如环境中物品的制作方法,以求用最独到的方式到达最优化的结果。还有物品的使用方法,由此产生的废物处理方式,以及如何对待在此过程中使用过的材料。对于这些方面,设计师的每一个决策都是很关键的。

第一,设计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设计出具有自然感的空间,往往是通过改造建筑使得内外空间相互融合,使得更多的空气,阳光和水分可以与内部空间保持畅通的同时,也使得外界的景色展现在我们的视角之内。

第二,现在的建筑,很多的住宅和餐饮建筑都在追求一种自然风,希望以一种自然复古,顺应自然的氛围来赢得客户的青睐。

第三,在内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广泛使用的就是室内造园方法,也就是在室内多摆设绿化植物,使得室内的绿色感增强。

第四,就涉及到室内设计的颜色搭配和材料选择,尽可能的让使用者感受自然的趣味,体会自然的味道,设计师关注的就是颜色和材料的组合,从而使环境设计和绿色设计理念完美结合。

2、提高设计的健康性与和谐性

在绿色设计理念的实践过程当中,有二点问题需要尤为注意:第一点是实现与自然环境的艺术性融合,降低污染;第二点是处理好人工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环境采光、温度、空气等系统可以高效运作。

从内部环境空间来说,应当降低空气污染,例如甲醛就是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这主要与当前的室内装修施工有关。因为在进行室内环境空间装修施工的时候,有部分材料含有相当高的甲醛成分,而且要挥发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温度的反应也尤为敏感。要解决这点问题,设计师在环境艺术设计的阶段,就必须要对施工材料进行全方面的考虑、筛选。另外,还要考虑到环境中的放射污染,氡是现代室内环境的主要放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石材。所以,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应当在人类不常接触的区域范围内设置石材元素,并尽可能的使用天然无放射石材;除此之外,设计师还要对采光、空气以及温度等空间系统的设计元素进行仔细的考量,使室内的采光能够尽可能的接受自然光照射,使空气的流通能够自然、顺畅,并使温度可以始终保持在一个令人舒适的区间内,尽可能的减少能源消耗,与自然环境能够融为一体,使人工因素能够完全的依靠于自然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

3、尽可能的应用绿色材料

当前,有许多的材料都以“绿色”为卖点,它们能够解决很多以往用材中的弊端,这为绿色设计理念的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绿色材料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节省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绿色材料在功能上也更为杰出,并能够在回收处理的问题上体现出传统材料无法达到的环保属性,最大限度满足了绿色设计理念的核心需求。通过对绿色材料的应用,人的健康问题得到了解决,也不用再考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设计中应当尽可能的选用绿色材料,这是绿色理念实践应用的一个绝佳途径。

4、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

篇(5)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绿色建筑中的“绿色”,是指在不破坏基本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又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建筑,还可以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等。

绿色建筑是一种建筑规则和建筑环境性能的衡量标准,指的是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即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汽、节电、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自然环境,从而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生活及活动的场所,从而达到人与建筑的生态和谐。

二、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然性

1、国外环境

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人类生存的隐患,所以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明确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之前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到23%至40%之间。2007年美国国务院通过了《低碳经济法案》,以此响应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巴厘岛路线图”方针,这所有的一切都有利地说明了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责任,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的机遇。

2、国内环境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引入绿色建筑概念比较晚,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比较迟。源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水准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即工业经济,这是因为中国要想脱贫致富,必须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步伐,无形中带来了能源消耗的持续增长,成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绊脚石。

我国是工业大国,建筑业已经成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中国现有的建筑总面积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2020年还将增加300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所以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可想而知。而发展经济、提高13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减少能源消耗之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所以,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是一项意义重大且十分紧急的任务。

三、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可行性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旧有建筑存量大,新建建筑数量多,地理气候特征多样化,加上我国历史悠久,存在许多与自然环境相吻合的传统建筑文化。所以,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越性。

1、巨大的节能潜力

我国是建筑业大国,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样我国建筑业的耗比较大,如果对目前存在的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效果必然非常明显,这就说明绿色建筑的推广在我国具有很大的潜力。以供热管理市场为例,2008底,我国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约等于70亿平方米,平均消耗能源折合成标准煤每年大约需要20公斤/平方米,如果对其进行节能改造,每年可以节省标准煤亿万多吨,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些都有利的说明中国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

2、绿色建筑具有相对较大的效益优势

要想达到相同的节能效果,建筑比工业的投入要少得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施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的成本相对较低,而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所以,我国推行了绿色建筑具有很大的优势。

3、绿色建筑技术日趋成熟

2004年4月1日,原建设部与科技部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申报指南,启动了“十五”国家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如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采用节能的加厚外墙,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另外利用自然通风原理提高制冷和通风能效,还可以利用非可再生资源,例如高压冲厕、慢速洗浴喷头、外表雨水的收集使用等。这些都是成熟的建筑节能技术。

4、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往西,有大部分与地理气候特征相适应的建筑群。比如陕西的窑洞,就是运用自然通风原理以及浅层地热的原理实现了居住场所冬暖夏冷的特征。再如苏州的园林设计,更是尊重自然的生态建筑,从根本上调节了气候。所以,我国历史久远的传统建筑文化为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1、政府对其不够重视

政府部门在认识绿色建筑经济的时候,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这便导致了政府进行绿色建筑经济管理的时候,力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也没有根据需要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保护机制的建立,这也导致了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方面,政府的束缚力不够。

2、人们对绿色建筑经济认识不够

人是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主体。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甚至很多人并没有把绿色建筑经济归入到可持续发展中去,并没有重视其发展前景。

3、对绿色建筑经济扶持力度不够

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时候,还停留在嘴上说说的阶段,并且,现在进行绿色建筑建设的时候,原料成本比较的高,若是经济基础达不到要求,那么绿色建筑在发展的时候,受到的限制便会比较严重,所以必须提高对绿色建筑发展扶持的力度,才能帮助其更好地发展。

四、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措施

目前,在我国,绿色建筑经济还在初级的发展阶段,在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必须通过以下措施,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

1、对政府资金扶持的相关政策进行完善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政府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所以,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时候,政府必须将自己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帮助绿色建筑经济更加稳定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应该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经济资金补贴的水平,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投入,这样才能够给其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物质基础,帮助其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2、做好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

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时候,做好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这样能够很好地提高人民群众绿色环保方面的意识,所以,应该大力的进行绿色建筑经济的宣传。政府在宣传的时候,应该经过调研,将媒体的力量利用起来,通过媒体来进行绿色建筑观念的宣传,这样全社会的绿色环保意识很容易提高,这也能够给绿色建筑经济更好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只有人民群众真正地认识到其重要性,才会愿意支持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也能够更好的实现良性循环。

3、加强培训工作

想要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仅仅通过宣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做好培训方面的工作,在进行培训的时候,通过实体培训,能够更好地落实绿色建筑经济思想。高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加大对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绿色建筑经济人才的培养,确保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真正的满足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五、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筑行业首次引入绿色建筑的概念,源于中国的建筑业以及相关产业商品化程度最快、产业体量最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最轻、拉动国民生产总值最有效,所以,首当其冲的迎来了一场节能减排的改革,如今,绿色建筑的理念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主流。本文主要从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来阐释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前景。

1、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

(1)效果分析的组成

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主要包括内部效果和外部效果。因为外部效果主要指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应该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所以,评价绿色建筑的效果主要指的

(2) 外部效果的指标。

所谓的国民经济评价,就是按照科学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考察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来评价该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由于绿色建筑经济在我国刚刚起步,很难为绿色建筑的发展界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笔者人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国家出台政策法规严格控制建筑产业规模,限制从业人员的数量,我国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模式,导致各地建筑项目增多,所耗费的能源也相应的增多。其次,深化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机具、新材料的研发,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从而节约了资源和能源,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了机械化水平;第三,广泛宣传绿色建筑理念,使得在城市规划和考察设计中时刻贯穿“绿色建筑”的思路,从而保证家庭住宅和城市建设在采光、通风、排水等方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四,建立完善的评估标准,从根源上杜绝伪绿色建筑的存在;第五:积极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提高机械化水平。

在政府的干预调控下,要健全和完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物的建筑节能监管,使得“非绿色建筑”项目的内部成本提高,内部效益降低,而“绿色建筑”的外部成本的降低,绿色建筑外部效益的有效提高,能从根本上使可利用的资源向绿色建筑经济领域流动。

2、绿色建筑有效措施分析

如何对绿色建筑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推行,主要是针对绿色建筑的外部效果的提高。提高外部的效益,降低外部成本的一个大体思路是:建筑在其生命周期内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污染;建筑的质量、功能、性能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相统一。源于绿色建筑是新生事物,提高外部效益的量化指标还不能太确定,具体表现为绿色建筑的高出售率以及高出租率。相对来说出售与出租价格也比较高,一个绿色建筑项目,不仅费用的支出比较低,而且能够获得政府的支持和赞助,还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这些都将为业主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

另外,降低外部成本也是提高外部效果的措施之一。因为,绿色建筑质量好,电、水、能源和垃圾成本底,从而延长了建筑的寿命。所以在建造绿色建筑的前期,要降低外部成本,即可以在透光性好、通风能力强、空气质量好的地段购买一块地产,可以将解除潜在的环境风险;绿色建筑前期直接产生的建造成本比较高,但是由于机械数量少、照明设备数量少、通风设备数量少,从而提高了能源效益,间接降低了建造成本。

总之,绿色建筑的发展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本着保护生态环境、节省资源的前提进行的操作,是符合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篇(6)

一、绿色会计概述

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也被称为环境会计,它是指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环境与自然资源问题纳入经济核算体系,进行相关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并对环境资源的耗费提供有效的补偿。绿色会计属于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但它又是会计学与环境学、发展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的产物。绿色会计是在借鉴环境学、发展经济学等领域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理论与方法体系。绿色会计的实质是要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牺牲环境质量的代价,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即在生产成本中,要将废物处置费用计算在内,避免将这一笔本应由企业承担的隐蔽而沉重的费用转嫁给社会,以减少公共费用的开支。

绿色会计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以1971年比蒙斯(F.A.Beams)在《会计学杂志》(Journal ofAccounting)上发表的文章《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及1973年马林(J.T.Marlin)的文章《污染的会计问题》为代表,开创绿色会计研究的先河。然而,绿色会计作为一个学科开始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就更少了。虽然我国近几年一直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少数大企业也开始在会计报表说明里涉及到企业为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努力,但是这些仅限于文字上的叙述,企业并不能从现行的会计体系中做出科学的经济决策,最终还是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经济危机下对绿色会计理念的需求

自2007年下半年起,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随后迅速升级为金融危机,又由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经济的紧密相连,以及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金融危机开始愈演愈烈,最终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出现,在给全世界带来财富缩水和恐慌之外,还会引起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而我国也应该顺应这一潮流,在经济危机的风口浪尖,努力提升自己的经济结构,率先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危机后占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因此,经济危机对于我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而绿色会计保护环境资源、让现代会计人承担起监督和核算资源消耗情况的新责任的理念,正是新经济条件下的新要求。因此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趁着全球经济大洗盘的契机,大力提倡绿色会计的理念,快速建立起绿色会计的核算体系对于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研究绿色会计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绿色会计核算体系是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占领未来全球经济制高点的必然要求。我国虽然号称地大物博,但大多数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绿色会计的应用刚好可以为企业的资源利用情况提供实质性的指导,从而促使企业节约资源、注重环保。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我国更应该厉行节俭、合理配置资源,以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如果趁着经济危机下废旧立新的机会,大力推动绿色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更可以帮助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在以后的全球经济竞争中占领先机。

2.建立绿色会计核算体系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如果企业考虑了环境对其自身发展的影响,并对自身发展的行为作出规范,那么在将来便不会因环境成本费用大增而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明显的优势。而绿色会计核算体系的应用可以科学地明确企业的成本和效益范围,使企业能够依此改进自己的技术水平,同时还能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声誉。宝洁、麦当劳等国际上的一些知名企业就是实行绿色会计,将与自己有关的环境信息和环保措施公布于众,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增强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3.建立绿色会计核算体系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赢得市场竞争、保护自身权益的必然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加入WTO,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势头下,国家之间的竞争会更为激烈,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苗头开始显现,我国在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同时,也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改革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建立全新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能够帮助我国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抢得先机。这些都迫切要求我国高度重视绿色会计的实施,以便在国际贸易中维护自身权益,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篇(7)

(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旅游业是综合性的服务产业,它以自身综合性的话特点对当地经济产生联带作用,而且在第三产业中以其核心地位领导其它各领域的发展。因此,旅游业的绿色持续发展推动着第三产业的协调持续发展,引导第三产业向着前沿领域进发。旅游业与环境资源联系非常密切,而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绿色旅游经济产生的环境效益不断地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进行。总之,绿色旅游业实现了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发展绿色旅游的过程中,其它产业也相应地实现了循环与再利用的发展方式,极大地保护生态资源,使得我国旅游业将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发展。

二、旅游开发中的绿色经济

(一)自然景观开发中的绿色经济

1.避免盲目,集约环保开发。在旅游开发中粗放式的开发造成了许多不可再生的自然景观的破坏,而过度的人为建设造成景区内景观的不协调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的失调,很多景区也产生了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这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旅游开发应该放弃“唯经济效益观”、改变开发方式,利用集约开发和生态保护,实现自然旅游景区的集约经营和与自然和谐共处。旅游区经开发后经营者应根据环境容量合理控制游客数量,避免人口集中对生态景观产生负面影响,让自然景观不失自然本色。

2.因地制宜,综合开发。我国国土面积广阔,自然景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自然资源的旅游开发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最好选择。我国山地景观丰富,山地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垂直结构,它的植被随着海拔的变化而而发生变化。这种独特的自然景观是旅游中的亮点,开发商应充分利用山地的气候、物种的阶梯变化发现特色旅游业,同时注意对清新空气和繁茂植被的保护,防止其脆弱性引发的生态失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水是地表最活跃的因素,水域景区的开发也是生态建设绿色旅游的重点,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海洋、湖泊、江河、瀑布、湿地等等。水域景观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因此,开发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和保持水体质量,利用周边环境如青山、水生植被等提高水体的优美度,同时合理控制游客数量,万不可超出环境容量,要以清洁优美的环境吸引游客。浩瀚的大漠景观气魄宏大,给人一种独特的震撼美,沙漠旅游将受到人们的追捧。开发沙漠旅游资源要以沙漠为主基调,同时借助绿洲、内地湖泊和特有植被等提高景区的观赏度,其中沙漠草本作物对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大多都是防风固沙的好武器也是沙漠旅游开发的保障。我国多层的地理景观成就了多样的旅游开发模式。

(二)人文景观开发中的绿色经济

1.古迹保护与生态经营。古迹遗址等旅游区以其固有的魅力吸引着游客,但是古迹在开发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与周边的环境的协调,那么它在游客心中将逐渐丧失其价值,因此,古迹的维护和开发应运用高科技手段,减少不必要的环境破坏,避免盲目和过度开发,保护其地域特色。在经营过程中,经营者应引进高效环境管理技术,使旅游区的环保工作向规范化和效益化方向转变。古迹可修复但不可重建,重建的古迹不仅较低了本身的文化价值,而且很容易造成与周边景观的不协调。

2.古镇建设与特色旅游。中国的古镇以特色著称,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乡土风情。特色是小镇的建设与开发的有效切入点,旅游环境与旅游活动的结合将给予旅游者更好的精神享受和审美实践。古镇需充分利用其“古”其“旧”以原生态促进旅游的持续发展。但这一切必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开展,建立科学合理的环保规划将更有利于古镇特色文化的宣传和我国的生态旅游建设。

(三)产业链发展中的绿色经济

1.绿色餐饮。绿色餐饮是指在旅游发展中与绿色旅游相协调的生态环保的餐饮行业,它以高效的能源管理和较低的资源消耗对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提供节能环保的绿色产品,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2.绿色交通。旅游中的绿色交通不仅包括路运交通方式还包括水上交通方式和空中交通方式。它们以旅游游览车、游艇和空中缆车为代表。这些交通工具必须秉承低碳环保高效低耗的原则,尽量减少对景观的影响。

篇(8)

1 益阳概况

从地图上看,益阳犹如一头雄狮,威踞于湖南省中北部,翘首东望、伏地待跃。益阳北近长江,比邻湖北省石首县,西与本省常德市相邻,西南与本省的怀化市接壤,南邻娄底市,东临长沙市,东北与岳阳市相互紧靠。

全市总面积12144平方公里,总人口470万。益阳的南半部坐落在雪峰山余脉上,属于丘陵山区;洞庭湖通过淤积进一步形成北半部平原。

益阳是远近闻名的“小有色金属之乡”,其中矿藏种类多达20余种,在储量方面,锑、钨、钒、石煤等矿产资源稳居全省第一。此外,对于石料、潮土等资源来说,益阳也非常丰富,这些丰富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筑材料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

对于益阳来说,其水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资江贯通益阳南北,并且在平原地带,益阳河网纵横交错,遍布湖泊,水路经洞庭湖外通长江,内联湘、资、沅、澧水道,在一定程度上为灌溉、航行提供便利。在水资源总量方面,全市约为2779亿立方米,蕴含丰富的水能发电资源。

益阳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在境内的东北部地区遍布着众多的湖泊,水草丰茂,盛产乌鲤、鳜鱼、优质鲤鱼等。

全市的土地质量非常优良,是粮、棉、麻、油、糖的主要生产基地,同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益有十分便利的水陆交通。长常高速公路、石长铁路、319国道穿越境内,这是省会通往大西南的主要干道。

2 绿色益阳:绿色经济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经济高速发展且环境保护获得更多关注与重视的今天,每一位益阳人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与当前经济发展的规律相比,那种注重经济总量、速度的发展模式早已不再适应,对于未来经济的发展来说,更关注的是低碳、绿色、环保,以摧毁自身生存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必然是会要落伍与被人唾弃的,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发展,是每一人,每一企业,每一国家都在思考与解决的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对于不具备区位优势,并且基础工业非常薄弱的益阳市来说,如何采取措施,实现自身的后发赶超呢?按照现代化的山水城市和节能减排标准,对益阳市进行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将益阳建设成为宜居生态的新型工业城市,这是否只是梦想中的空中楼阁,还是可以实现的美好愿景呢?

对于益阳市来说,通过对绿色、低碳经济进行积极的推广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建设低碳生态城市,通常情况下,这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途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益阳市发展的全局。在益阳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绿色低碳纳入其中,进而使其成为益阳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统筹兼顾新能源、绿色产业、节能建筑、可持续交通等,在一定程度上实施整体推进,确保益阳市形成全面、系统的绿色经济发展框架。

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对结构进行调整,对方式进行转变,进一步促进发展,进而加快“绿色益阳”建设?首先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将招商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充分结合,同时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积极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抓好园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积极推进益阳高新区东部新区建设。建设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这是东部新区总的发展目标,形成生态型产业新城,对山、水、园、城等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对建材、造纸、化工、竹木加工,以及纺织等传统产业进行重点改造,淘汰落后技术,进一步推动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益阳地处洞庭湖腹地,在节能减排方面肩负任重。对于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方案,全市要严格落实,同时在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中,纳入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并且重点推进 “严格执行水污染物(COD)新的排放标准、推广应用污水净化及再生回用技术”等节能减排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加快治理速度,对其进行坚决控制。

3 绿色益阳:“现代、绿色、低碳、环保”发展方向

3.1 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改造和升级。采取措施对节能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同时积极推广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能源的管理水平,以及能源股的利用效率。通过积极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3.2 加强对旅游等绿色低碳产业的投入,树立品牌意识。无论是安化的茶马古道、森林园区,还是桃江的红山竹海,抑或是沅江、南县的南洞庭湿地保护区,都是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绿色资源,如何将这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更好的进行文化与品牌包装,从而更广泛的推向市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之一。

3.3 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推广力度,作为传统的农业地区,如何在保持原有农业强势的基础上,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的转换,如何将新兴的绿色有机农业技术大面积的推广实施想必也是任重而道远的。

3.4 对能源结构进行优化。研究开发清洁能源、减排技术,加快产业化进程,采取措施减低益阳经济发展对石化能源的依赖程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能源链向低碳环节转移,加快建设桃江核电站和漉湖风力发电站。

3.5 对公共交通系统进行不断完善。通过对公共交通线网进行不断优化,对于快速公交要优先发展,同时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和机动车之间平衡配置道路资源,同时对机动车阻塞费进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交通运营、管理系统。

3.6 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LED等绿色技术和产品,同时对现有的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引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3.7 鼓励公众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鼓励公众出行使用公共交通系统,对购买节能节电消费品进行补贴。

3.8 多多考察与学习国内外城市发展建设先进经验,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和产业化,使益阳向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基地方向发展。

4 绿色益阳:烟草行业对于绿色的思考

首先,绿色烟草业的发展离不开满足消费者(烟民)需求这一根本,没有消费者的厚爱和支持就没有烟草业的发展。因此,实施烟草绿色化产业,既是为了广大消费者(烟民)提供高安全性产品,答谢广大烟民,同时也是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烟草自身发展的需要。

其次,基于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烟草业发展现状以及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要实施绿色烟草发展战略,应采取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的逐步展开。一方面积极开发安全烟,满足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研发新的绿色产品,逐步替代传统香烟。目前重点是解决安全烟问题。

第三,在实施绿色烟草发展战略过程中,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产品本身的开发、设计积极探索降低焦油含量的方法,全面降低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生产安全烟。二是抓好生产环节,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使生产环节尽可能少的产生废水、废渣、废气,不重新造成生产环节的污染,或充分利用绿色环保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三是利用现代的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培孕出绿色原材料,为进一步降焦、生产安全烟奠定基础。同时,改良烟草品种为研发新的绿色环保卷烟替代品提供原料。四是大力开展新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再回收的研究,解决烟蒂的降解和烟灰的回收利用问题。

总之,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我们可采取和利用的措施、方法将越来越多,开发更加安全的卷烟,实现绿色烟草的发展为期不远。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绿色烟草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更联系着人类的健康、持续发展,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不仅是烟草从业人员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也是所有人共同关注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5 结论

“崇文尚义、通达超越”这是益阳城市精神。益阳人民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正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朝着“现代、绿色、环保、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省会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化城市和山水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郭云飞,雷越毅,杨治军.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N].湖南日报,2010-03-30.

篇(9)

Abstract: People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quality requirements increasing, the green settlements growing concern to the community,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green settlement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he four elements of its planning, combined Hefei Haitian Garden District planning in detail instructions.Keywords: green Settlements, landscape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 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引言

随着近几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已成为居住小区最基本的要求,并且直接关系到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而且居住区绿地在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美化局部环境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2绿色住区内涵及其规划理念

关于“绿色住区”的概念,目前国家还没有一个规范性的释义,但学者们普遍有一个共识认为绿色住区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及现代化科学手段,合理安排和实施住区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寻求自然、住区和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它关注的是人居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创造利于人们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空间。强调能源与资源的利用,关注环境保护,采用高科技建筑节能材料和技术,实现持续高效地利用一切资源,追求最小的生态冲突和最佳资源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寿命。绿色住区一切从居住者出发,追求自然、建筑和人文的和谐统一,是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理想居住地。其规划理念有以下几点:

2.1 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高现代城市住宅小区的宜居性,满足人的居住、交往、购物、游憩等基本需求,突出均好性、多样性、协调性,是我们进行本住宅区规划的根本基点。小区的规划设计要服务于特定的人群,满足他们的需求。作为本小区的居住人们,青年人、小孩和老人三个年龄层次特征明显,表现出三种不同的需要特征:

(1)从居住行为心理分析,中、青年的生活节奏快,其对小区规划布局的最直接要求是节约时间,紧张工作之后能最方便迅捷到家,能方便省时地购置生活物品,并尽可能就近停车入户。

(2)儿童就近入托、就学,有充足游戏场所,有更多的接触外界的机会,能就近方便地得到家长的照顾,保证出门的方便安全。

(3)为老人提供足够的休闲、健身和集聚的空间。

除上述三者之外,现代城市生活需要更加丰富的社会化服务,需要更为完善的保安设施、信息技术设施,也需要为居民创造更多的参与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在当前的小区建设中,重视环境塑造,精心处理“人——建筑——自然”三者关系,创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居住环境的总体思想已得到普遍认同。

2.2 可持续发展

小区建设力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优化,按照符合地块特性、遵循建设规律、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原则,布局上体现科学、理性和文化情怀。

经济的可持续性,主要考虑开发分期建设的可能性,充分考虑分期建设的可操作性,便于前后衔接与过度,使将来施工时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做到弹性规划、有序发展,保持相对稳定性。

社会的可持续性体现在社区的社会性,即社区在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方面起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科技的时代,同时也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时代。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真正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社会的公正,以赋予每个居民以均等的享受生活、享受良好环境和生活设施的权利。公平性是一个社会的大课题,而均好性则是居住去所特别强调的,从规划设计的源头就注意避免社会分化和社会对立,促进社会和谐。

环境的可持续性体现在维护生态环境,节约利用土地、能源,减少污染方面起的作用, 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各种资源的消耗,提倡“4R”原则,即减少使用(reduce)、回收(recycle)、重复使用(reuse)和使用可再生资源(renewable)。

2.3 生态环境的利用和重构

小区基地现状周边生态环境要素丰富,设计中贯彻如下设计目标:高起点高标准全面综合规划、精心设计,以现状自然环境和城市景观为依托,创建空间层次丰富、环境优美舒适、交通便捷、设施齐全、具有独特文化品位、居住游憩相结合的智能化生态住宅社区。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高差,土方就地平衡。

2.4 追求绿色住区的宜居性

安全性原则:住区环境设计不仅要保证居民日常生活安全;还要考虑突况下的安全,如火灾、地震、洪水等,因此要有防灾设施和避难场所。

方便性原则:住区环境对居民提供的方便主要体现在住区的内外交通、内外系统关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服务方式的便利程序上。

舒适性原则:一般应当保证居住区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无污染,安静无噪音,宽阔的绿地和活动空间等。

过程性原则:住区环境生态系统是不断变动的,在环境生态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种变动性,充分考虑适应环境不断变动的环境管理问题。

3绿色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原则

3.1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是绿色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3.2 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思想

篇(10)

中图分类号:TU52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水泥作为价廉而可靠的基建材料,在现代社会中树立了极其稳固的地位。但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却不容小视。每生产1吨熟料消耗0.16吨黏土,0.11吨标准煤。每吨熟料中CO2达1吨左右,SO2气体74kg和NOx气体51kg。与此同时,城市垃圾和污泥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无污染,能将排放的废弃物再循环利用的新型水泥——绿色水泥,在市场的迫切需求中孕育而生。所谓绿色水泥是指采用高新技术,利用各种废弃物以及焚烧物,包括各种工业废料、废渣以及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等作为原燃料,经过一定的生产工艺制造的无公害水泥。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自70年代初开始着手研究用可燃性废料作为替代燃料应用于水泥生产。首次试验是1974年在加拿大的Lawrence水泥厂进行的,试验表明含聚氯苯基等化工废料在回转窑中焚烧是安全的。随后美国的Peerless、Lonestar、Alpha等10多家水泥厂先后进行了试验,所用的废料种类多种多样:有氯化脂肪族、氯化芳香族等,还有含重金属的油、甲苯等废溶剂、废油等。试验表明水泥窑焚烧可燃性废物不但节约能源,对环境、水泥质量均无不良影响。目前美国大部分水泥厂都使用液体可燃性废料,替代量达到25%-65%。欧洲联合会自1994年开始在回转窑中焚烧危险废弃物。瑞典Nordic水泥公司有一条大型生产线回收加工各种废油和化学溶剂以用作水泥窑二次燃料;Nordic公司已在Slite水泥厂采用了废橡胶、废塑料为二次燃料,替代部分煤粉。近10年来,欧美一些国家的水泥企业适时地进行了正确的自我定位与转型,成功地进行着对传统水泥工业的技术升级、创新、重组与整合,逐步实现了传统水泥企业向环保型企业的战略转型,广泛地与其他工业组成仿生群体或生态工业园,协同处置和再循环利用全社会的固态废弃物,包括各种工业废料、废渣以及生活垃圾等,为水泥工业负增长及消解其对环境的压力做出贡献。’1996年瑞士HCB Rekinger水泥厂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利用、处置废弃物的环境管理系统的水泥厂,并得到ISO4001国际标准的认证。

总体上说,我国绿色水泥的研究和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做过一些初步的尝试,如,上海万安水泥公司利用水泥窑焚烧危险废物;同济大学和上海建材集团合作成功地进行了利用污泥等废弃物锻烧水泥熟料的工业性试验;北京水泥厂在利用水泥窑焚烧处置固体废弃物方面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特性及用途

与传统水泥相比,绿色水泥具有与环境的相容性和对环境的低负荷性,这主要是因为绿色水泥具有如下优良特性:

(1)物理性能。与普通水泥相比,绿色水泥最大的特点是凝结时间短,属快硬早强水泥。这是由于加水后熟料中的氯铝酸钙立即水化,生成钙矾石,同时硅酸三钙接着水化,生成水化硅酸钙。

(2)混凝土的质量特性。在灰水比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普通型绿色水泥时,早期的抗压强度较矿渣水泥高,但整个龄期比普通水泥稍低。如果提高灰水比,则完全可以达到与普通水泥同样的抗压强度。

(3)安全性。依据日本和欧美国家实施的熔析试验方法,对绿色水泥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绿色水泥制品的重金属熔析量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符合日本及欧美国家的安全标准。

绿色水泥的使用已达到了我们生产建设的方方面面,主要应用于如下两方面:

(1)制混凝土。绿色水泥用作混凝土时,因其属于快硬早强水泥,为了便于施工,必须添加缓凝剂。

(2)地基改良用固化剂。湿地或者沼泽地等软弱地基改良中可用绿色水泥作为固化剂。经试验处理过的土壤早期强度良好,完全适合加固土壤。

3 生产的关键技术

绿色水泥生产的关键技术是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水泥。在生产过程中有三个“关键”需要注意。首先,得到成分均匀、质量稳定的入窑生料是整个生产工序的关键。应加强原料的预均化和生料的均化,使废弃物成分波动在允许的范围内。其次,分离、除去、封存有害物质是整个生产工艺是否成功的关键。必须严格限制排放物中NOx、Sox、HCI、二恶英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若原料中氯含量较高,宜将原料直接投人回转窑中锻烧或对预分解窑采用旁路放风措施。另外,由于固体废弃物中常含有重金属成分,如Pb、Zn、Cu、Cr、As等,为从窑灰中回收这些重金属,必要时须在工艺线上增设金属回收工艺。

4 发展前景

(1)开发降低能耗的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利用工业废渣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特别是发展水泥工业的烘干技术、均化技术、高细粉磨技术和水泥外加剂技术,为大量利用工业废渣,生产高性能水泥提供有效途径。当前的生料速烧剂技术就是应这一发展方向在复合矿化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矿化、助融、杂化、助燃速烧为一体的复合高效技术。

(2)开发新的水泥熟料。诸如矿渣、粉煤灰之类的废弃物也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各种矿产资源也是越用越少直至最终枯竭。因而开发新的水泥熟料并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循环再生,如利用废弃混凝土直接生产混凝土,就可大量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只有这样才是我们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之道。

(3)实现绿色水泥的高性能化。进行高性能水泥及高性能绿色水泥的研究与生产,不断开发出污染少、低成本、多功能、多品种、应用广泛的新型绿色水泥。比如目前的高强水泥,在熟料中加30%~70%矿渣,加高效复合水泥增强添加剂,生产水泥28d强度可超过其熟料强度,同等情况下与不掺添加剂的水泥相比可提高一个标号。

5 结语

发展绿色水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城市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关键,在当今资源紧张,能源短缺的条件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世忠.日本绿色水泥的发展动向[J].中国建材科技,2001(3):36

[2] 鲍强,中国城市垃圾出路问题巫待解决,环境保护,1995.NO. plo-11.

篇(11)

2绿色设计的新趋势

新科技和新工艺的发明和使用代表了环境艺术学科乃至整个社会环境保护的前沿思想,新技术更多的是考虑如何研发新的技术来改善能源的使用,使用最少的能源创造出最好的设计,同时又不破坏设计原有的功能需要。如以室内设计中的取暖技术为例,新的取暖方式——地暖的采用,不仅能够使取暖效果更加均匀,提高暖气的舒适度,而且使用地暖可减少空气的对流降低室内的灰尘。其节约能源和隔音效果也非常显著。另一种更为人们熟知的技术手段便是将室内设计室外化,通过把室内室外相互延伸,将室内空间室外化,使建筑宛若是自然中天然形成的一般。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建筑设备、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等的改变,那么设备、结构、材料之间的协调方式、施工工艺必然也随之改变,新的协调方式和施工工艺要求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空间的形式与功能的合理分配方面,更要结合新的先进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更多地将绿色设计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中。

3案例分析

3.1深圳万科中心

“漂浮的地平线,躺着的摩天楼——一个位于最大化景观园林之上的水平向超高层建筑”——深圳万科中心设计手法:(1)深圳万科中心拥有一个向市民开放的公共活动场所的开放公园。超过100%的绿化为市民留下了足够的避暑和嬉戏场所。建筑采用地步架空的技术架空9至15米,形成了局部的生态系统和微气候,保证了建筑的自然通风。万科中心在保持总体规划合理的基础上对建筑单体进行设计,利用自然技术、绿色建筑材料等低成本、低投入的方式对周边的生态系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采光:可根据不同朝向设置调节的遮阳体系,其可动式外遮阳的表面和可转动式悬挂立面遮阳系统,既保护内层玻璃减少光晒和风力,又不会阻挡窗外优美的风景,一举多得。通风:建筑的开窗率高达30%的玻璃幕墙结构保证了良好的自然通风和空气对流。万科中心屋顶放置了太阳能光伏电板,降低了万科中心14%的总体能耗。在室外空间,尽量采用渗水铺装的露面以加强雨水的渗透,种植本地树种,利用各种与景观相结合的措施,减低雨水冲刷,保持当地水土环境的同时又减少灌溉用水。建筑内部采用速生、可再生材料进行设计和装饰,如钢材、玻璃、地毯、竹等速生、可再生材料。(2)1)万科中心在施工中尽量使用本地材料,方便运输和采用,减少材料运送过程中的能源消耗;2)使用回收材料修复和再利用,如钢材、水泥等材料重复利用,降低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而且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减少新材料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环境影响;3)绿色的施工: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施工中采用大量可再生材料。回收并抢救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废弃物,开辟专门的空间用于回收废弃物,并要求按照类别分别进行回收。

3.2英国诺丁汉大学新校区

诺丁汉大学占地330英亩,校园风景如画,是英国最漂亮的大学校园之一,是一个优秀的新型绿色建筑案例,是具有代表性的绿色设计的建筑实例。设计手法:(1)约12公顷的月牙形基地是在原有的自行车工厂用地的基础上更新再利用的。基地的东北面是巨大的工业仓储设施,而在西南面则是住宅小区。如何在工业与人类聚居地之间建立一座协调的桥梁,霍普金斯的设计是建造一个沿基地地形自然弯曲的水体,在产生动态环境的同时起到软化边界和缓冲的作用。沿着这一弯水体建筑的主体由此展开,并由一架空廊道贯穿。与基地的两个出入口连通的是一个林荫通道,位于建筑体的背面,为人们提供安静休闲的场景。这一线性人工湖是设计师设计重点,人工化的痕迹不利于绿色设计的表达。因此在这一水体的设计上,人工化被尽量避免,而试图创造一种人工的自然平衡。同时通过对雨水的回收利用、培养水生动植物去带动水体的生态循环等措施减少人工保养费用等。(2)通风:对于自然风的利用是体现可持续性与绿色设计的另一重要方面。诺丁汉校园的通风设置是在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的基础上辅以有效的机械通风装置。夏季时,风经过湖面得到自然的冷却;在冬季,住宅区背面的树林则成为有效的挡风屏障。(3)采光:在采光上建筑师考虑了适合的太阳水平角和高度角把光电板安置在中厅,中厅具有充足的阳光,进入教室的气流在这里得到加热。这些太阳能光电板用于提供驱动机械通风扇的能源,同时它们起到一定的遮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