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金融危机下的机会大全11篇

时间:2024-04-16 16:21:0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金融危机下的机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金融危机下的机会

篇(1)

一、引言

从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将近两年时间,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各国政府都在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纵观世界经济的历次金融危机,无论从危机的形成机制、波及范围还是从危机的传导机理来看,没有任何一次能够与当前全球共同面对的这一轮新型的金融危机相提并论。这次危机具有新的自我加速与向外扩散的传导机制,主要表现为国际储备货币国家借助一体化的金融市场转移和分散风险,这就要求以美元为主要储备币种的国家积极应对。而中国的外汇储备正是以美元为主要储备币种,特别是当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相当大,而且结构上过度集中于美元和美元资产,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复杂格局和严峻挑战。鉴于外汇储备管理在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中的特殊作用,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中国的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提出了新的问题。怎样缓解汇率风险和外汇资产价值下跌风险的潜在冲击,正是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机构面临的艰巨任务。

二、中国外汇储备现状

2005年7月21日中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双顺差”。在此基础上,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从外汇储备规模增加的来源来看,目前中国的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热钱的流入是主要的渠道。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外汇储备仍旧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截至2008年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91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对中国金融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外汇储备规模过大易引发本币升值,打压出口、减少就业、外汇储备贬值、贸易摩擦加剧、增大机会成本。外汇储备规模增大的过程还是一个本国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大的过程,易引发通货膨胀和流动性过剩。与此同时,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一方面会对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会有更高的要求,但另一方面,根据投资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实现会越来越难,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

尤其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巨额的外汇储备不仅将面临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还将面临美国国债、机构债产品的市场价值下跌的价值重估风险。依据IMF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COFER)数据库,在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中美元资产约占65%,欧元资产约占25%,英镑、日元及其他币种资产约占10%。

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中大量以美国国债及机构债为主。而从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系统(TIC)定期公布的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证券的资料所推测的中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中,中长期国债约占50%,中长期机构债约占35%,股权、企业债与短期债券约占15%。

由于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冲击最为严重,美元资产最容易遭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美国央行为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连续10次降低利率,使得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从2007年8月的5.75%降至2008年12月16日的0.25%以下。

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也一路走低,自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1年期国库券利率持续走低,截至2008年12月22日,收益率降到0.39%。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尤其是美国国债占据主要份额,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全面下跌,使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大大下降。此外,次贷危机所造成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使中国外汇储备在海外的投资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总体来说,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外汇资产的巨大冲击,是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外汇储备除了要在规模、币种结构以及投资结构方面进行调整之外,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需要也应该进行适合的转变,这是由货币国际化的固有特性决定的。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贸易当中的角色日益突出,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正在不断提高,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国际化趋势已有所显现,在亚洲的区域国际化已经具备相当的条件。这为人民币在未来实现国际化提供了一定基础,也为解决中国外汇储备问题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备选方案。而且,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目前的国际货币环境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契机。

三、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部分职能或者全部职能(包括计价、流通、支付、储备等职能),从一国的适用区域扩张至周边国家、国际区域乃至全球范围,最终演化为全球通用货币的动态过程。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就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交易、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除了可以获得铸币税,降低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减少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金融服务业以及国际投资的发展之外,还有助于缩减中国当前的巨额外汇储备。一方面,如果人民币跻身成为国际货币,那么其自身既是一种计价货币又是一种储备货币;另一方面,通过人民币国际化逆差融资的能力,可以增发货币而自我取得融资。另外,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使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强的融通资金能力,降低持有外汇储备的规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外汇储备过多而导致外汇占款过多造成的被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有助于内外均衡。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信贷紧缩,外汇储备大量缩水的时期,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也是缓解压力的合理选择。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是需要一定前提条件的,判断一种货币能否成为区域性或全球性关键货币,应从以下方面考虑:首先汇率要稳定,这是重要的先决条件;其次,经济发展应保持较高的水平,这是一国货币能否实现国际化的基础;此外,要拥有充足的国际市场供给以及一定规模的周边流通量。

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价值基本稳定。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承受住经济增长放缓、商品出口减少、市场需求不足的巨大压力,坚持人民币汇价的稳定,为人民币在区域或国际的流通和使用奠定了良好的信誉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强劲,经济产出的增长率不断提高,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随之不断提升。1980-2007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10%左右,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之首。虽然2008年经济增速可能会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而有所回落,但是相对于全球其他国家来讲,前景相对来讲仍然比较乐观,为本币的国际化进程创造了良好的国内环境,特别是为世界各国将来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和储备货币的信心方面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从贸易总量上看,就进出口贸易而言,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总额2007年高达1.218万亿美元,占到了全球商品出口贸易的8.8%,位居全球第2;2007年在全球商品贸易进口国排名中,中国以9560亿美元的商品贸易进口总额排名世界第3,占到了世界商品贸易进口额6.7%的份额。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多年顺差,使人民币长期处于硬通货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正在成为重要的结算货币。例如,目前中国已与越南、蒙古、朝鲜、俄罗斯、老挝、尼泊尔等国家签订了双边结算与合作协议,而人民币在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中的结算量更是逐年稳步提高,成为与这些国家边贸结算中的主要货币。另外,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人民币同本地货币和美元一样可以用于支付和结算。在菲律宾,2006年12月1日起已经将人民币纳入其官方储备货币。所有这些发展都表明,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正在被周边国家和地区广泛接受和使用,人民币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具备了一定基础。

(二)当前国际货币环境

美元、欧元和日元因为各自的实体经济强大而成为国际3大货币,美元又因为美国经济的霸主地位而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和主要的结算货币。按照200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在全球经贸结算货币总额中,美元占45%,欧元占35%,日元占10%,其他货币仅占10%。

从美元来看,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元走势一路下行,严重挫伤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国经济开始走入低迷和衰退状态。随着美联储的连续降息行动,美元新一波的弱势也将重新开始。从欧元来看,在美元不断走低时期,欧元的汇率表现非常坚挺,其在国际货币储备中的权重不断上升,在国际贸易的结算中也有相当比例,欧元大有取代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的态势。遗憾的是,次贷危机爆发并及时传导到欧洲,全球金融危机对欧洲的影响丝毫不亚于美国,欧元对美元汇率在2008年2季度以来出现了高达20%的跌幅。美元和欧元的波动尚且如何剧烈,其他主要货币更是难以独善其身。澳元的表现最具戏剧性,2007年的全球“最牛”货币在2008年几乎变成了全球“最熊”货币,日元因为自身的低利率,近期出现了罕见的上升走势,但是由于日本实体经济前景并不被看好,这种上升可能难以为继。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也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共同愿望,尽管今后“热钱”增多的风险与日俱增,但它们长期化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也就是说,无论是国内投资者还是国外投资者,都迫切需要分享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成果,同时也需要一个新的“避风港”,规避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风险。这些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四、结论

在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巨额外汇储备遭受了严重冲击,外汇储备管理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短期来看,中国外汇储备在规模、币种结构以及投资结构方面的调整是缓解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家外汇资产的冲击的暂时选择,然而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才是最终解决中国外汇储备管理问题的根本途径。而且人民币国际具备了一定的现实基础,当前的国际货币环境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契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采取相应的战略逐步让人民币融入到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去,打破现在美元、欧元主导下的西方世界的储备货币格局,促进多极储备货币体系的建设,应当是我们长远追求的目标。从国家外汇储备管理的长期战略角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值得管理层站在国家战略调整的高度认真考虑的长期策略。

参考文献:

1、张超,曾祥胜.警惕巨额外汇储备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3).

2、黄立红.次贷危机后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出路[J].商务周刊,2008(9).

3、邱雪峰.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和风险[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4).

4、陈雨露,张成思.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与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战略调整[J].国际金融研究,2008(11).

5、黄文青.亚洲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J].时代经贸,2008(2).

篇(2)

随着这几年中国当代艺术的迅猛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这个板块领域,人们的认知也从传统的架上绘画逐步过渡到雕塑、影像、装置、行为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上。一提到当代艺术,人们脑中闪现的不仅仅是"大头婴儿"这一唯一的记忆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国内和国外大型博览会上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四月份北京举行的两场艺术博览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其中艺术北京的表现尤其突出,在去年成功开辟影像北京(PhotoBeijing)单元后,今年更是把"影像北京2009"当代影响艺术博览会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来推出,并为此举办了影像艺术高峰论坛,将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进一步向纵深方向推进,向更专业更细化的国际当代艺术标准看齐。CIGE2009中的特别艺术项目VIDEOLOOPS,关注艺术家、艺术中心和艺术机构的视频、电影和文献视频作品。

2009上海春季艺术沙龙着重推出达利的雕塑作品。

几大艺博会同时推出有特色、有创意的艺术表现形式,既能给观众带来视觉欣赏上的震撼,更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思维外延和概念内涵。而在国际上,日本和韩国在多媒体艺术方面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白南准以及草间弥生、奈良美智等人,时常有优秀作品面世。从苏富比拍卖作品清单上,我们也能看出端倪,中国上拍的当代艺术作品还是以架上绘画为主,而日韩上拍作品中的雕塑、影像、装置部分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从中国艺术家参加国外艺博会的情况来看,参展的装置、影像、行为作品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像艾未未的《童话》、的《天书》、蔡国强的《焰火草图》、年轻艺术家曹斐的作品,都受到了世界的关注。观念艺术的流行和受关注不是偶然形成的一个现象,而是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也代表了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趋势。最近的几个当代艺术博览会的掌门人,都很好的把握了世界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在传统架上作品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主动求变,培育新兴的艺术市场,从而带动整个当代艺术市场向前发展。

注重完善服务细节

今年各届艺博会的举办遇到的困难很多,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招商就成了一个重要难题,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参展商,降低他们的运营成本,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设立"艺术北京专项基金",专门用来支持"艺术北京"的项目,同时也能够辐射到画廊所实施的艺术项目。现在的几家艺博会,实力难分伯仲,每家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但面临的问题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怎么样更好的为参展商服务,提供更好的交易展示环境和机遇,如何吸引和调动藏家的购买欲望。

今年艺博会的规模比起往年要逊色不少,因为参展画廊数量的减少,而使得整个展厅比起往年的"大集市",更有利于展现出参展作品要传达的效果,整个欣赏环境比起往届有了质量的提高,展位面积增加,灯光、距离都有了很大的调整,同时参展作品在质量上也显得更加统一。越是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在一些投机者退出的时候,更能让真正

的艺术机构发展壮大。

画廊机构主动降价

作为投资理财产品,艺术品价位的涨跌其实很正常,但是过去市场好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用各种力量维护自己的价位,不让其下跌,至少是不公开的下跌。艺博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展览平台,在这里遇到藏家的机会要比单独在自己画廊销售遇到藏家的机会大很多,所以很多画廊充分抓住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好机会,为自己的作品寻找有意向的合适买家。

今年参展作品的价位,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当代艺术市场调整,价格的下跌就变得不可回避――很多画廊在销售作品时,把以前的隐性降价变成了公开降价。在今年艺术北京的参展作品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刘小东的油画作品《吃完了再说》,这幅画在展出不久就以200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卖出,但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私下里肯定没有这个价位。

其实,价位低并不代表着作品质量的降低,今年很多画廊这次带来的都是年轻艺术家的作品,CIGE2009特别推出艺术项目:MAPPINGASIA"从东京到伊斯坦布尔",这部分艺术家的作品价位都相对比较低,有很大的升值潜力,更容易受到藏家的关注。部分参展画廊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在CIGE2009上卖的都很不错。

篇(3)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全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世界实体经济明显衰退。在这场危机中,我国已有数万家中小企业未能经受住考验而倒闭,即便是那些尚在经营的企业大部分也正在承受着收入下滑、经营惨淡的煎熬。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许多企业为了应对自身财政状况的恶化而裁员、降薪,企业社会责任在不同程度和层次中沦丧。

广东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同时也是最迫切需要加强和规范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强化企业依法经营意识的地区。近年来环境污染严重、随意裁减员工、克扣工人工资、侵犯员工权益、制假造假等严重违规违法的恶性事件在广东企业中时有发生,尤其是珠三角许多乡镇已成为企业违法经营的高发地带。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问题再次引起各界高度关注。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

1.能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企业价值。一般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推动企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时代潮流,已经得到政府、社会和企业的高度关注与支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浪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但会赢得政府和社会的信赖,导致应对监管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会吸引责任投资,赢得更大发展机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但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而且能吸引责任消费,取得更好绩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但能增强供应链竞争力、有助于企业控制和优化价值链,而且能帮助企业避免风险,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

2.能促进创新,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近年来,我国企业在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经济增长的外延粗放型特征还非常明显,具体表现为能耗和物耗比较高。据测算,我国每制造1美元产值所耗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日本的11.5倍。金融危机的爆发,在某种角度来看是一个优化资源、优胜劣汰的机会,我国企业高能耗的现状将为创新留下巨大的空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将通过建立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体系,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对已有的技术升级换代,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品质;除技术创新外,还需要管理创新、运营创新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事实上,企业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创新都能最大限度地化解企业危机,开拓市场,提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3.能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提高企业抗拒风险的能力。随着消费者的日益成熟,他们除了关注产品的性价比之外同样关心产品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生产出来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忠诚度。再者,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能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归属感和凝聚力,不仅能够留住核心员工,而且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容易招募到优秀员工。另外,善于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容易获得政府部门的认可、信赖和支持,得到社会民众、媒体舆论的好评,获得良好的口碑,从而提升公司的形象和声誉。在金融危机这样的背景下,这种企业更具备抗拒风险的能力。

二、金融危机下广东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现状

广东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外向型经济占主导。欧洲和北美市场在广东对外贸易中所占市场比例越来越大,已经超过一半,而全世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力量正是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欧美市场的一些大客户和著名跨国公司正是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他们要求加工企业和供货商不仅要达到技术标准而且要达到环保要求,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但是,目前,广东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多数都处于经营理念不成熟、管理不规范、员工素质有待提高这样的现状,要求他们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尚需要一个过程。根据调查,目前,广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不尽如人意,一些问题比较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签订或不履行劳动合同、裁员现象严重。许多企业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逃避支付法律规定的薪资与福利。员工在遇到劳务纠纷需要投诉时,没有任何凭据。如深圳市在一次劳动合同专项检查中,共查出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三千余家。在检查中发现,企业瞒报少报用工人数、管理人员代签合同等问题十分严重。有些企业为了逃避员工职业病造成的法律责任,固定时期换一批员工,把犯职业病的员工推向社会。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度过金融危机的寒冬,随意辞退和裁减员工,导致失业率高涨。

2.安排工作超时、超量,恶意拖欠员工工资。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广东省的外资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近一半的人被迫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约62%的人一周工作7天,不按规定安排周末休息也无调休,连法定节假日上班也不支付加班工资。有1/4以上的员工不能按时领取工资,半数以上工人的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深圳市近两年劳动保障部门为企业员工追讨回的“欠薪”高达5.27亿元,政府“欠薪保障基金”为4万多名员工垫付了企业“欠薪”。

3.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安全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虽然中央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安全生产问题,对生产的安全有很多的规定,可谓三令五申。但一些企业管理者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对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不重视或只是口头重视,降低自身所应该遵循的安全标准,安全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相当于降低了成本支出而增加了企业自己的利润。而安全生产标准的降低,所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企业安全生产隐患太多,生产事故、人员伤亡时有发生。尤其是煤矿生产企业,近年来恶性事故频发,引起社会极大震动。据广东统计年鉴,全省2008、2009年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分别高达0.23%和0.19%。

4.社会保险覆盖率太低,员工福利缺少保障。不少企业社会保险覆盖率较低,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对全省600家非公有制企业养老保险的情况调查,民营企业比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职工参保的比例低,226家私营企业中参保的企业有192家,占85%,其中职工参保的比例39.1%;209家港澳台资企业中,参保的企业有191家,占91.3%,职工参保48.6%;165家外资企业中,参保的企业155家,占93.9%,职工参保的比例为57.3%。

三、广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的原因分析

1.粤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法制规范化进程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总体来说我国还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的工业化程度不高,还处于工业化的中前期阶段,这是无法逾越的最大国情。尽管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在工业化进程上已远远走在了全国前面,但其发展却深受全国总体经济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制约。最明显的表现是虽然广东来自SA8000的压力很大,但对于内地外向经济程度不高的省份来说,并不会有同样的感触。这就使得全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迫切性表现得不如广东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所实际感触到的强。在全国统一步伐下,这无疑推迟和延缓了广东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纳入法制规范化的进程。

另一方面广东作为最发达的经济体,需背负其他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重负前进。比如其他地方无法吸纳的大量外来农民工便纷纷涌入工业化程度相对高、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廉价得几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无疑会给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带来感觉上的迟钝,导致对提升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移方面的压力感觉不敏锐、导致对劳工权益保障等法律法规的漠视。如果仅仅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成本核算来讲,企业便无法对改善员工的生活生产条件形成自我要求。这样不利于广东企业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意识,也不利于激发企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持久的局部优越感造就了企业的惰性和企业行为的短视,使得企业思进、思变的动力不足。

2.粤经济结构制约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目前广东仍然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珠三角地区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基地。这种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的优势,虽然无法成为赢得国际竞争的资本,却很容易使广东企业仅仅满足于国内优势,从而失去企业依法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另一方面的影响表现在目前广东仍然还是靠大量吸引内陆地区的廉价剩余劳动力维持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仍然靠吸引寻求廉价劳动力的外国企业来引进外资。

过去的三十年,广东借助开放政策和毗邻港澳的优势,占得对外开放先机,依靠引进外资和开展加工贸易,形成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格局。珠三角作为我国加工贸易最发达的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额超过全国总额的1/3,成为全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基地。外向型经济既构成了广东的优势同时也把广东经济推向了浪尖,这也就是SA8000劳工标准对广东影响最大的根本原因。广东企业中,中小私营企业为数众多,其中又以三资、民营构成为主,这样的企业构成对建立企业依法经营社会责任并不全是“利好”。相反由于三资企业文化和法律本身的差异,按照中国的企业法律法规来规范约束会存在依法经营技术上的问题,而民营企业和大量的中小私营企业在我国发展还不够成熟,许多企业还并没有建成规范的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依法经营的意识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差距还很大。

3.企业经营者依法经营意识淡薄。企业要做到依法经营首先要看企业主或企业的经营者是否做到了遵纪守法。因为企业主是企业行为的决策者,企业主或经营者的依法经营意识或者说法律意识直接反映出企业能否真正做到依法经营。在广东企业层次各不相同,同样企业主依法经营的意识也参差不齐,目前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个体和私营企业经营不规范,跟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有很大的关联。依法经营意识差的企业主要是一些私营部门和效益不好及改制的公有企业,且“违法”最突出表现在雇主拖欠、克扣、压低劳动者的工资,几乎每年都有恶性的雇主拖欠、克扣、压低劳动者工资的事件发生。

4.企业员工自我维权意识普遍较差。员工的维权意识是企业依法经营社会责任建设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没有员工维权意识的增强,要使企业实现并强化依法经营的社会责任是很难的。广东企业员工的维权意识淡薄最突出的仍然体现在外来工上,农民工缺乏自我维权和依靠工会法律等途径维权的意识。大量刚刚进入私营企业的农民工(包括外来工)缺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这种现象在县及乡镇更是广泛存在。根据政府部门和省工会的调查,私营企业的劳动者,特别是外来工,对合同、权力等用于保护自身权益的手段毫不在乎,许多员工关注的仅仅是现金工资支付,在关注层次上也基本上是先考虑工资支付,其次才是合同,再次是社会保障。由于员工尤其是农民是弱势群体,即便注意到了自身权益保护,也没有能力通过合法合理合情的手段去维护自身权益,另外在寻求保护的途径上农民工往往也很难借助工会或其他组织来保护和维护自身权益。这样便为企业或企业主侵犯其权益的违法经营创造了条件。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

1.政府应承担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引导者。在中国目前缺乏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的情况下,政府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目前全球化进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势,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第一,从《公司法》的总则中突出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使企业社会责任纳人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是强化企业的守法行为,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劳动保护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在遵守国家各项法律的前提下创造利润,为社会作贡献。

第二,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吸收SA8000等国外社会责任标准合理的条款,根据各地区、各行业的具体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制订“企业社会责任地方(行业)标准”。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企业社会责任定期评估,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自律开始逐步过渡到第三方认证,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使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国际接轨。

第三,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训,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让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官员和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让企业懂得,在创造利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帮助企业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尽快与国际接轨。

第四,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营造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到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运动中来。设立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奖”,定期开展“优秀企业公民”评选活动,表彰模范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激励和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第五,进一步发挥工会的作用。工会是广大劳动者自己的组织,在当前的形势下更应该发挥应有作用,为维护员工权益积极与企业进行“集体协商”和“集体谈判”。地方政府要加快推动基层工会的组织建设,为工会维权保驾护航,促使企业劳资双方平等协商,创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2.面对金融危机,企业应成为践行社会责任的领跑者。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企业提升素质的最佳时机。在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的时候,企业要做践行社会责任的领跑者,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对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与提升企业价值和竞争力是一种正向关系。在金融危机这段特殊时期,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将为整体竞争力全面提升打下扎实基础,有助于企业度过眼前的难关,同时也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承担社会责任能够长期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对社会、企业自身都将有所帮助。从企业角度出发强化社会责任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树立正确的认识,让更多企业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与实现企业竞争力存在着一致性。其次,积极倡导和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经常化、长效化。在创建企业社会责任文化方面,要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树立企业与社会共赢的理念。在当今时代,企业应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管理战略纳入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再者,将社会责任管理制度融入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中,为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设立社会责任战略发展部或社会责任管理部之类的机构,把社会责任管理贯彻到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通过制定社会责任行动守则为公司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提供具体的和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3.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作用,新闻媒体应加大对违反《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虐待员工、非法生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利益、拒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的曝光力度。消费者协会要鼓励和倡导消费者使用优秀“企业公民”产品,抵制缺乏社会责任企业产品。加强社会各界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约束和监督,形成与法律监督相对应的社会公众监督体系。通过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形成全社会的监督氛围,促使企业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

参考文献:

[1] 林泉,林志扬.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10,(9).

篇(4)

白玉添香(竹荪水晶冬瓜卷)

材料:竹荪、冬菇、冬瓜、香菜、鸡汤。

制作方法:竹荪用淡盐水泡发,剪去茵盖头:冬瓜以能塞进竹荪的大小切好;冬菇用水泡发,切成细碎粒备用;准备好这些后,用竹荪把一根根冬瓜条套好,撒上冬菇碎,加盐,加入适量现成的鸡汤煮半小时,再趁热用香菜点缀一下就可以了。

特色:晶莹剔透的冬瓜披着一层薄纱,宛如穿着纱裙的少女,口感细滑,鲜美无比。竹荪在超市的干货架上能找到,是一种富含氨基酸的菌,营养丰富,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这份菜放在年夜饭餐桌上,也算上档次了!(创意菜)

春色满园(鲜蔬杂烩)

材料:胡萝卜、黑木耳、青红辣椒、荷兰豆片、菌菇。

制作方法:拼炒,或选用其他素材拼抄都行。记得在起锅前勾个薄芡,这样蔬菜更可口有味。

特色:五彩缤纷,颜色极好,营养丰富,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健康菜。菌菇类可以选择鲍鱼菇或茶树菇,这类菇口感比较脆,不会出太多水分,否则会影响整盘菜的品相。(绿色菜)

春泥润物(素三宝)

材料:藕、胡萝卜、土豆、鸡汤、西兰花。

制作方法:鲜藕洗净,用小孔茬子把藕擦成碎末,这样比较费力,如果能接受用搅拌机搅拌也可以偷懒一下。磨好的藕加适量盐拌均匀,加猪油蒸熟;胡萝卜用鸡汤或骨头浓汤加盐煮烂,捣成泥;土豆整个煮熟,去皮捣烂成泥,加入少许牛奶、牛油、适量鸡汤,加盐,煮成糊状。三种食材都熟后就开始依次装盘,再用煮过的西兰花装饰一下。

特色:跟平常的素三宝有很大不同,这盘菜中能吃到多种味道的食物。此菜装盘是细活,怎么摆好看就看你的临场发挥了,相信会令家人有“口目一新”之感。(淮扬菜)

七彩旺相(团圆炒饭甜椒盒)

材料:鱼干、青瓜、玉米、甜椒、彩椒(红色、黄色、绿色各一)、紫米、白米、葡萄干、松仁等。

制作方法:用小火把泡过的生白米和生紫米混着鱼干炒,边炒边加米酒,炒至八成熟装盘备用。把准备好的彩椒沿大概2/3的高度整圈切下,掏出里面的辣椒籽,这样辣椒盒就可以用来当碗,带蒂的那截当碗盖。把彩椒碗放滚水中烫一下备用。再将青瓜、玉米、甜椒切成小柱或小块状,加适量油炒一下,然后把刚才炒至八成熟的白米、紫米加进来一块翻炒,下盐和鸡精调味,最后放入葡萄干、松仁炒一下,就可以装入生辣椒盒子里了。

特色:米饭生炒是南方人的做法,边炒生米边加米酒,酒精会随着温度升高而蒸发,只保留米酒的香味(如果不喜欢也可以不加米酒)。在这道菜中,甜椒只需要烫至刚熟,否则会走形难以保持盒的形状。此菜卖相很好,味道创新又容易让人接受。年夜饭里满桌都是可口菜,估计米饭是吃不了多少的。这样一道既可当小吃又可算主食的健康美味上桌后,家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不同颜色的彩椒盒下筷,为年夜饭增添情趣!(创意菜)

雪兆丰年(雪花豆腐)

材料:嫩豆腐、蘑菇、松子仁、瓜子仁、熟火腿、熟鸡脯肉、虾仁、清鸡汤(可用罐头鸡汤)、绍酒。

制作方法:将蘑菇等配料切成碎末;炒锅上火,放入适量清鸡汤,投入各种配料,再把豆腐倒入,加入适量盐、绍酒、鸡精,烧沸后用水淀粉勾芡,淋入熟猪油,再煮沸,起锅盏入碗中;炒锅上火烧热,放油烧至四成热,投入虾仁、熟鸡脯肉柱,炒至乳白色,舀出撒入豆腐中即成。

特色:这道菜最适合老人与孩子,不但健康有新意,而且富含蛋白质,还能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徽菜)

醉春光(啤酒黄骨鱼)

材料:黄骨鱼、生姜、青辣椒、葱、番茄、啤酒。

制作方法:把生姜、青辣椒爆炒,加入切成块的番茄,翻炒片刻后,下黄骨鱼,待鱼面微微发白时倒入2.3瓶啤酒煮,加盐调味,煮大约3―5分钟下葱段就可以装盘了。

特色:此菜来源于广西,也可以改用黄酒料理。鱼可改用草鱼或回头鱼等口感较脆爽的鱼。这道菜风味独佳,鱼汤很开胃。(广西菜)

百味吉祥(大开眼界怪味鸡)

材料:鸡肉、香油、葱、香菜、白糖、辣椒、芝麻、味精、酱油、花椒粉、醋、豆瓣酱。

制作方法:把鸡斩件,鸡肉用水煮熟后放入冷开水中凉透,捞出后沥干水分,拌上香油;芝麻炒香研成粗面,葱、香菜切成末。将调味料混合成汁,浇在斩成块的鸡上,最后撒上芝麻面拌匀即成。

特色:做法极其简单的主菜,辣味可根据个人喜好调制,佐酒下饭都不错。(川菜)

年年有余(柠香鳕鱼)

材料:鳕鱼、黑胡椒、姜丝、柠檬。

制作方法:用盐、胡椒粉、姜丝把鳕鱼块腌30分钟;柠檬汁、蒜蓉、适量生粉、生抽、胡椒粉加少许水搅拌成汁备用;鱼身抹少量油,放进热油锅,然后改小火煎至筷子轻插鱼肉即分开就可以装盘了;把刚才调好的柠檬汁调料倒入锅中,用小火煮至黏稠,中途不停搅动,防止糊底。将做好的浓汁浇在煎好的鱼上就可以了。

这道菜的做法虽然很简单,但煎鱼可能有些难度,要把鱼煎得金黄、完整是有窍门的:用鲜姜或姜汁在锅底涂上一层,然后放油,油热后放鱼,事先在鱼身上抹少量油,下锅后改小火,就能煎好。

特色:比较西式的感觉,肥美的鱼肉定能获得家人赞许。鳕鱼是营养丰富的冰鲜鱼,在超市有卖,也可以用三文鱼排来做此菜。(西式菜肴)

团团圆圆(香菇肉瓜碗)

材料:小南瓜(即深绿色的圆圆的嫩南瓜)、香菇、鲜肉、生姜。

制作方法:选择一个外形圆整的小南瓜沿瓜的3/4高度切开,把下面这截瓜碗的瓜瓤掏空;将肥瘦适中的鲜猪肉剁成肉泥,加入香菇粒、生粉、生姜末和盐搅拌均匀,放置5分钟后将其装入小南瓜碗里。香菇肉泥要沿瓜内壁来敷,每个南瓜碗所装的香菇肉泥需限制在2/3的容量,不要填满,中间留一个凹洞,这样里面的肉才容易熟。做好南瓜肉碗后把刚才留下的瓜蒂盖盖上,用牙签插着固定好,再用大火隔水蒸15分钟即可。

特色:团团圆圆的外形,健康的烹调方法,保持原汁原味,渗透肉汁的南瓜吃起来格外鲜美。(创意菜)

日出祥云(雪花裹大虾)

材料:鲜活大虾、葱姜蒜、红椒、生抽、香醋、糖、香油。

制作方法:把大虾洗净,剪掉虾须;用利刃顺着大虾背部划开,挑出肠泥;葱、姜、蒜、红椒剁成蓉,和生抽、香醋、糖调匀,烧热香油浇在上面调成蒜蓉酱;用小勺舀适量的蒜蓉酱,依次镶嵌在大虾背部的空隙里;装盘,烧开水大火隔水蒸5―6分钟即可。

特色:白色的蒜蓉像云朵一样覆盖在红红的大虾上,很有大菜的感觉,能让家人体会到你的用心。划虾背有些难度,不过只要将虾整只平按在砧板上,按住来切就会很容易了,注意不要切穿了虾身哦!

(鲁菜)

前程似锦(卤味什锦)

食材:五花肉、鹅掌、鸡肝、鸡爪、猪手、豆腐干、花生等。

调料:李锦记牌卤水汁和豉油鸡汁。也可用花椒、八角、干辣椒、草果、生姜、老抽等自行调制卤水。

强烈推荐采用李锦记牌卤水汁,做出的味道可以和酒店的出品媲美。先将肉类放入开水中氽一下,去除腥味;然后按1份卤水汁和5份清水配成卤汁,煮沸后放入食材。注意卤汁要淹没食材,煮至食材软熟、卤汁只剩一半时即可。如果喜欢甘甜的口味,可以加入豉油鸡汁,帮助卤水带出甜味。如果买不到卤水汁,可用上面所列的香料,和食材一起放在水中煮,也能做出香喷喷的卤菜来。此菜要注意咸淡适中。

提示:豆腐干、鸡肝等不耐煮的要后放。

特色:可根据家人的喜好自由搭配食材,易操作,极易得到家人的称赞。(广东潮汕菜)

春来大吉(客家水晶鸡)

材料:全鸡、盐、胡椒粉、姜片,也可用广东的盐鸡料包代替盐和胡椒粉,风味更独特。

制作方法:鸡最好是新鲜刚杀的,整只,不要开胸;将1/2汤匙盐和3/4汤匙的胡椒粉均匀涂抹在鸡的内腔;用同样分量的盐和胡椒粉把鸡外面也涂抹一遍;切几片姜放入鸡肚内。隔水蒸1小时就可以了。

特色:鸡味浓郁,香味扑鼻,渗出的鸡汁用来做汤或泡饭都不错。(客家菜)

篇(5)

从上图我们可看到,自汇率改革以后人民币升值速度非常迅速。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16.15%(6.80-8.11)。而人民币的快速升值给我国经济带来不小的冲击。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汇储备产生不利影响

外汇储备表现为国际收支均衡的结果,其实质是一国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的均衡产物。200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又有巨幅增长,如下表。

我国外汇储备在短期内迅速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大量外资的涌入。从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收支报告来看,2008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8088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80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多增143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直接投资和收益项目顺差对外汇储备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47%、15%和14%。2008年一开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出于避险要求,FDI(ForeignDirect Investment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陡然加速。1月我国FDI金额为112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09.78%。而2007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18.89亿美元,同比增长仅12.17%。FDI流入是外汇储备短期激增的重要来源。FDI被认为是热钱流入我国的渠道之一,而“热钱”的流入,都是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投机行为。

而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将降低我国国际储备的实际价值,这不利于我国调节国际收支和增强国际清偿能力,影响我国金融安全与稳定。到2008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达1.9万亿美元,按美元升值之初的8.1:1到6,8:1,升值已达16%。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外汇储备,在短短的时间就缩水16%,直接损失1500多亿美元,这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二、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引进外资

我国是世界上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吸引外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巨大的消费市场。人民币升值会影响我国引进外资,这一点从外国在华直接投资数额就可以看出来。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6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为12304亿美元,同比增长34.3%。而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2006年外国来华净投资流入78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吸引外资排名也从2005年的第三位降为第四位。可见人民币升值短期内影响了新增资本的流向,很多投资者会去寻求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

三、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贸易

改革开放至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除1994年和2005年小幅升值以外,人民币汇率调整基本以贬值为主或顶住压力保持汇率稳定,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4年的汇率并轨、国家对外贸的出口补贴、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促使我国出口贸易逐年走强。尤其在2003年,在全球贸易低迷的形式下,我国贸易出口却达到4387.7亿美元,同比增长34.6%。从世界上第32位贸易大国迅速崛起为第三位贸易大国。

而随着汇率改革,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以及幅度逐渐加大势必会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影响我国在美元贬值期间转移效应和相对比较优势的发挥,加大我国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尤其是纺织品行业,由于我国纺织服装业长期以来对出口依存度较高,而且主要以低廉的价格占领国外市场。因此,人民币升值会导致收入下降。有关数据显示,棉纺织、毛纺织、服装的出口依存度分别为20%、27%、60%。通过计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的行业利润分别下降3.19%、2.27%、6.19%。另外出口比重大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商的积极性,从而必然会影响中国产品的出口,以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2008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长放缓,进口上升较快,对外贸易顺差由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转为有所下降。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6700亿美元,进口5375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2%和31%;顺差1325亿美元,下降2%。这当中除了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对我国贸易出口带来影响以外,人民币累计近20%的升值,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四、人民币升值对产业结构有不利影响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决定和影响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需求结构、资源供给结构、科学技术因素。而人民币的升值在需求结构方面,资源供给方面都会对产业结构带来影响。人民币升值将导致进口商品的国内销售价格下降,受经济利益驱使,国内一部分需求将由进口替代品转向进口品,一部分生产要素将退出进口替代品行业,受其影响,进口替代品行业将出现生产萎缩。此外,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需求增长趋缓,出口品及相关行业生产萎缩。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市场规律作用使得人民币升值导致部分资源从高效率的进口替代品和出口品部门退出,将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受阻,经济增长也将面临新的考验。

人民币升值、所得税并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对家电业、计算机产业、半导体产业、通信设备业和信息服务业均有影响。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因汇兑损失导致利润减少约220亿人民币,利润增幅为18.9%,比全国工业低6.4个百分点;投资增幅25个百分点,比全国工业低了9.6个百分点,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导致部分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将产能转移到周边国家,本土产业链配套企业将面临严峻挑战。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持续升值并不可取,对各方面冲击太大。要控制住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一)控制外汇储备规模,合理利用外汇储备

前面我们分析过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高额的外汇储备,而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又加速了海外资本的涌入,

进而提高外汇储备额度。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应当创造最佳外汇储备经济效益,利用外汇储备建立和完善我国重要战略资源的期货储备体制,鼓励优秀的企业向海外投资,购买国内紧缺产品,提高外汇储备的运营效率,放松对居民用汇的限制,真正实现从藏汇于国到藏汇于民的转变,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合理选择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调整过多的美元储备,增加欧元、日元等币种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防范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二)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一直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的依据在于我国贸易的持续顺差和外汇储备的连年剧增。但实际上,我国的贸易顺差,多数是靠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商品取得的,而真正新产品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却很少。而劳动密集型商品外国需求弹性较小,而且面临周边国家的激烈竞争。所以我们应该扶植高、新、尖的技术产业出口,对相应外贸产品给予出口退税的补贴,而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减少其退税额度。另一方面,在贸易结构上,我国和亚洲国家的贸易处于逆差,和欧洲国家基本持平,同美国有一定的顺差。因此,我们要积极协调与主要贸易国的关系,主动减少对美贸易顺差,努力开拓亚洲、欧洲市场,扩大对亚、欧的贸易顺差。

(三)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抑制人民币过快升值

篇(6)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9?雪10-0037-03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构成

从所有权角度看,外汇储备是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的盈余积累,是确保每个国家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外汇储备的积极作用不仅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而且对一个国家内部经济也有着重要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国内的消费、投资、储蓄,政府收支,国内货币供给状况及货币供求关系都是引起外汇储备增减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来源构成主要由出口企业创汇和资本项目外资净流入所形成,具体可分为债权性储备与债务性储备,前者是来源于经常项目的外汇储备,后者是来源于资本项目的外汇储备。

二、我国外汇储备增幅趋于减缓的原因

进入2009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世界各大经济体都遭受重创,许多经济指标继续恶化,2009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把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调降至0.5%,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的最低增长速度。因此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还会继续减缓。具体来讲:

(一)世界市场低迷、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造成我国出口贸易下滑,直接影响债权性外汇储备的增长

目前危机的传导效应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冲击已经显现。根据中国海关近期公布的数据,2009年1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为1418.0亿美元,同比下降29%。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国内消费,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通过向外输出美元而持续获取其他国家的产品和劳务,同时,也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危机爆发后,美国国民对经济的信心不断萎缩,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持续降低。我国对美出口的产品中,纺织品、鞋袜、低端生活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美国的中低收入阶层,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很大损失,这必将影响这些产品的对美出口。同时,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主要依靠价格优势,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元疲软和人民币升值,使得价格优势不在,出口进一步受到抑制。而美国以外国家和地区需求的增长短期内难以填补美国造成的缺口。据世界银行2008年12月份发表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量将下降2.1%,成为198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除世界市场低迷、商品价格走低、信用风险增大这些经济因素外,由危机引发的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泛滥。美国推出了“购买美国货”的自私条款,印度针对来自中国的玩具出口推出了“限玩令”。美欧各国在谴责美国“自私条款”的同时,也出台相关法案,将“排外风”从制造行业、国际贸易领域延伸至就业市场,部分国家甚至开始限制外籍工人入境。

(二)美元汇率的未来不确定性为美元储备带来巨大隐患

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度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美元汇率的变化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中有相当部分是美元资产,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1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达7396亿美元,成为美国国债的第一大持有国。 因此美元汇率的变化直接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增值或缩水数额,为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按照国际金融理论,美国的债务国地位决定了美元长期走贬的趋势,但是为了实现美元的有序贬值,就需要美元汇率和美元资产走势相配合。从美元汇率发展历程看,美元汇率的变动并不是由市场来决定的,而是由美国的美元汇率政策所决定,近30年来美国道琼斯综合指数与美元汇率指数是背离的。从1974年以来,主要发生了四次全球性经济危机,根据所发生的四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分析,1975年1月―2008年10月,美国对欧元、英镑和日元的汇率走势呈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在前三次全球经济危机期间,美元汇率处于升值阶段,而在其他时间段,美元汇率处于持续贬值中。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条基本经验判断,每当全球经济发生危机或衰退时,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呈升值状态。这次金融危机后美元汇率强劲反弹,美元汇价从1.59 美元兑1欧元的低位升至2008年10月26日的1.2835美元兑1欧元,升值达19%,可以说是对美元政策非常好的证明。

进入2009年,全球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全球经济将面临严重衰退。法国农业信贷集团旗下的东方汇理银行日前的《2009年亚洲展望及策略》指出,美元将在今年第一季度维持短暂强势后转弱。另一方面,美国新一届政府8190亿美元的救市,也会增加美元投放量,带来美元的进一步贬值。而美元贬值更会带来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推高CPI,加大中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未来的美元汇率能否延续危机中的强势美元地位,给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三)在华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对我国资本项目盈余产生威胁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构成并非仅仅是由出口企业创汇所形成,更多的是由于我国在改革三十年期间所推行的鼓励引进外资的政策背景下,由资本项目净流入所形成的外汇储备。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8年7月开始,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总量持续下滑,1月份我国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75.41亿美元,同比下降32.67%。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其投资更为谨慎,全球股市市值大量蒸发,跨国公司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的渠道严重受阻,对外投资能力减弱,因此导致在华新建企业投资和已设立企业增资热情降低,有的持资观望,如英属维尔京群岛是众多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中转站”,也是中国吸引外资的第二大来源地,但从2008年初开始至今其在华投资一直是负增长。如果金融危机不能得到缓解,外商在华投资还会继续下滑,资本项目的顺差会大量减少,外汇储备的增速减缓成为必然趋势。

三、 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实现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

(一)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创建多层次、多渠道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对外汇储备基本功能的内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对外汇储备不仅存在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而且也产生了发展性需求。特别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通常把增加和持有外汇储备作为增强民众信心、提高国际信誉、改善对外融资能力、降低改革风险的手段,所以称之为发展性需求。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框架,基本是央行依据中央银行法负责储备的经营管理,日常管理则由外汇管理局进行。这样极其简约的储备管理方式显然不能适应万亿美元储备的管理决策。因此需要对管理体系予以创新。按照国际经验,通常将外汇头寸分为高流动性头寸和中等流动性头寸两部分,央行和财政部分别对这两部分头寸的管理负责,无论是央行还是财政部在管理外汇储备的过程中,应借鉴韩国、新加坡等的经验,建立以专业化投资管理公司为主体的外汇储备管理运作体系,由专业化队伍进行外汇储备的运作。由于有私人公司的参与,这就对外汇资产的管理和运用就提出了较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要求,完善外汇储备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和复杂的决策机制及风险控制机制就成为我国政府决策部门的当务之急。这些体制建立以后必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以规范和控制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

(二)外汇储备货币结构应采用多元化,减少单一储备美元的风险

中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由美元、欧元、英镑等多种货币资产构成,美元资产占到全部外汇储备资产的约70%左右,而大部分为美国国债。美元汇率的变化成为我国外储资金是否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汇价延续了历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走势,对世界各主要国家货币都处于升值趋势,但从美国经济层面来看,支撑美元强势的经济数据已亮了红灯,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GDP下降了6.2%,创25年最高降幅纪录。自2009年1月份会议以来,美国失业问题已经加剧,现在美国每个月将有逾65万人被裁员,推动失业率升至近年高点。为了缓解信贷紧缩,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开动了印钞马达,2009年3月18日在第二次例会召开后政策声明,宣布“为改善私人借贷市场的条件”,将在未来六个月内买入总额为3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消息出来之后,美元兑主要货币全线暴跌。美元指数当天2小时内下挫2.4%,至84附近,美元指数自2009年3月4日最高水平已累计下跌5%左右,成为自1985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欧元、日元对美元汇率也出现全部上扬,以美元为世界货币的国际体系面临着国家信用危机,由此美元汇率从未来发展来看,将处于下跌态势,我国外汇储备面临艰难的选择。实时采用渐进方式减持美元储备,增加欧元、日元、澳元、英镑的持有额将成为我国外汇管理部门的选择,一方面可以减少货币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外汇储备货币结构的抗风险力。近期我国已开始逐步减少美元国债的持有量,这意味着我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结构方式启动。

(三)充分发挥外汇储备的作用,建立全方位能源战略储备体系

上世纪70年生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世界各国对于能源储备日益关注,不仅美、日、德、法等发达国家重视石油储备,就连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南非、印度等也都相继建立本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在世界主要的石油进口大国中,中国是唯一尚未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国家。近年来,由于石油和黄金、铁矿石等矿产资源的价格不断攀升,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日益缩水。目前我国黄金储备不到我国外汇储备的2%,仍维持着2002年12月以来的水平,这与发达国家60%~70%的比例相差悬殊。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能源和资源价格在经济低迷和衰退的影响下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我国可以利用世界能源和资源价格走低的良好时机,动用部分外汇储备大幅增持石油、黄金、铁矿石等资源,建立一座全方位的能源储备库,以应对突发事件,这样不仅有利于外汇储备的保值和增值,而且也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有利于我国经济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

(四)强化风险管理,提升外汇储备增值效应

篇(7)

一、引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一场全球性金融风暴,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在此状况下,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在危机中备受谴责的华尔街银行家甚至指责其为危机加剧的根源之一,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巨额的未实现、没有现金流的账面损失,引发投资者的恐慌,使得大多数投资者非理性地大量抛售次贷产品金融机构的股票,使危机加剧。可以说,这次金融危机从根源上与会计无关。但在如此巨大的全球性经济问题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会计准则的不足之处。除公允价值计量外,不足之处还反应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特殊目的实体的合并等方面。而这些不足之处的改进需要国际合作交流。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积极推动因素

1.跨国公司的壮大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初期,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甚微,各自的会计准则针对自己的特殊情况而定无可厚非。然而经济发展至今,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高速发展的跨国公司带来的了国际商业格局的重大变革。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必须借助会计信息,因此跨国经营者迫切需要一个双方或多方共同认可的会计方法或会计准则可以遵循,进而更好的扩大跨国经营。

2.资本全球流动的加剧

经济一体化从最初的资源流动到产品全球化,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资本全球化流动的局面。资本全球化流动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而全面真实透明并且可比的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能否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在金融市场上的体现是不言而喻的。伴随着国际资本流动多元化、全球化,会计准则国际化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前提和最大需求。

3.各组织团体的促进

(1) 政府间组织,如联合国。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设立了跨国公司委员会和跨国公司中心,并在1979年5月,任命成立了“关于会计和报告国际准则政府间专家特别工作小组”。尽管小组未能就联合国对会计领域的将来工作提出一致的建议,但我们可以看出,联合国对会计国际统一的关注和努力。

(2) 民间组织,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在其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正式协定中,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支持和认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指定的国际会计准则,并通过相应的“国际审计指南”确保其执行与实施。

三、会计准则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1.制定过程中的困难

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规定了会计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下,会计的诸多方面都必须能够体现这些制度的基本要求。

(1)政治因素。任何国际化的全球合作过程都要求各国之间相互妥协、合作。合作过程中,任何国家都必然希望自己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也必然存在大量政治力量之间的角逐。正如FASB早期一位委员David Mosso所说,准则制定是一个政治过程,其中存在着讨价还价和互相让步,事实上是一种权力游戏。

(2)经济因素。会计国际统一背后的实质是巨大的经济利益的转换与分配。这种经济利益转换不仅对于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有影响,政府、职工和社会公众等各个方面也都与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面对如此巨大的经济影响,任何国家都不会愿意退让。当英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占支配地位时,必然要保持英国在国际会计界的主导地位,当美国介入之后,美国的主导地位又是显而易见的。

(3)文化冲突。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是一种印有地区特色的文化,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必将产生一种排他情绪从而阻挠国际协调一致。

(4)准则制定方缺乏强制性。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包括FASB和IASB都是会计职业界的民间组织,不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由这样的机构互相之间协调后产生一个国际通用准则并被各国所接受是一项很困难的任务。

2.使用过程中的困难

(1)会计使用目标的差别。上市公司、大公司会计目标主要是提供信息给信息决策者或在证券市场上市筹资等,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会计准则更多的是服务于资本市场。而中小企业使用会计信息,更倾向于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信息以供经营管理,或是为了纳税目的。资本市场需求和税务管理需要必然存在很大差异。这样一来,在不同使用目标之下,统一会计准则很难确保所有会计信息都能被充分披露或高质量有用。

(2)会计从业人员的差别。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的会计人员的执业素质高低差异很大,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普遍执业能力较低。短时期内要求所有会计从业人员掌握高度复杂的诸如上市公司的一系列会计准则是很困难的,同时整个社会也会为此付出高昂的教育成本,这显然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

四、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前景

到目前为止,FASB与IASB的趋同还不能等同于完全合并,更多的应该是合作并取长补短,尽力在制定准则时少发生冲突,使会计从业者应用会计准则更加清晰,指导性更强。尽管FASB考虑到了向IASB趋同的必要性,但其在短时期内,似乎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的可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FASB与IASB的趋同状况。可以说,作为两个应用范围最广的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FASB与IASB的动向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同时,促进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发展。

篇(8)

二、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特点剖析

虽然经历了1987 年的全球股灾、1997 年的,以及亚洲金融危机中巨额国际游资多番炒作等事件。但在香港金管局的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货币市场汇率的波动从未超出1%的水平,这对促进香港经济稳定运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香港一直实行稳健谨慎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同时市场高度尊崇自由开放。联系汇率制度高度规则化,不但操作性较强,也为普通民众提供了监督平台,这使得该制度成为稳定货币和繁荣经济的中坚力量。此外,港元与美元的挂钩使得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降低,有利于促进香港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跨国资本流动,巩固了香港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也加强了自身对危机的防御能力。

但是香港联系汇率制规定的1:7.8固定汇率只能保证对基础货币有百分之百的美元储备,外汇储备只占广义货币的四成到五成。市场若将港元兑换成美元,在美元储备的无法支撑下将进一步产生金融危机,联系汇率更是将命悬一线。近年来,市场产生对人民币强烈的升值预期,国际资金大量流入香港,港币储蓄存款利率低走,港币利率与美元利率偏离,利率套利机制失灵较明显。此外,由于联系汇率制度香港不能通过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同时香港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国际收支敏感度极高,财政政策也受到限制也不能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

三、经济危机下香港汇率制度的挑战及选择

自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升值,由于大陆的金融管制,大量资金流入香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但是从现实来看,虽然中国大陆对香港的影响不断加强,美国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在支付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也没有改变。同时,香港仍然长期保持着以贸易为主的经济结构,降低风险继续联系汇率制是短期内的要求。另一方面,香港与大陆经济融合趋势明显,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上升明显,中国内地是香港进出口主要地区,近年来以50%的比例超越美国成为香港经济体发展的中坚力量。由此,把人民币因素加入港币估值已经成为香港汇率制度改革的趋势。人民币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将成为世界主要货币之一,人民币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将是大势所趋。港币与人民币的一体化不但降低了中国大陆未来制度转化的成本,也是香港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保持大幅增长具有可能性,香港以大陆为依托,良好的经济和政治支持将进一步为香港发展扫清障碍。

综上所述,香港在维持联系汇率制度的同时,不断适应国际化经济形势进行变革是大势所趋。增加货币制度的灵活性、适应性是改革的重点,由于美元仍为主导货币,人民币又存在非自由兑换的特点,如何在保持联系汇率制的前提下,在港币估值体系中加入日益重要的人民币因素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香港汇率制度的变革不仅只局限于制度的本身,更高的战略层面也应纳入完善体系。香港的的金融体制以及自身的国际定位对汇率制度的调整有决定性影响。若与内地加强协调、角色互补成为香港战略发展方向,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与人民币一体化则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同时,中国大陆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也成为大势所趋,当资本项目的跨国自由兑换成为可能,港币与人民币一体化才真正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黄少明.港币利率与美元利率为什么出现背离———港币估值中的人民币因素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7)

[2]李心丹.傅浩.人民币——港币汇率连动机制研究[ M].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

篇(9)

一、金融危机的概念及特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经济高速发展,金融危机也如影随形,如在此次金融危机前,有重大影响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等,这些危机表现出以下趋势:第一,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比较近几次金融危机不难发现,金融危机发生的周期越来越短,波及的程度和范围也不断加大,对世界金融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第二,金融危机的传播速度加快和传染性强。随着世纪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之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生产全球化、金融和贸易一体化的步伐,全球性的发展加剧了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各国之间的传染,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第三,金融危机的危害性不断加剧。近年来爆发的金融危机都造成当事国经济进入严重的衰退,有的甚至导致当事国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对当事国的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害。

二、金融危机对欧洲社会保障带来的影响

首先,巨额的社会保障支出。“根据经合组织2008年数据统计,欧洲部分国家公共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比重均在25%左右,法国28.4%、德国25.16%,意大利24.86%,瑞典27.3%,英国20.54%。其中医疗支出的部分占据GDP10%左右,人均医疗支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六倍之多。”由此可见2008年金融危机对于欧洲社会福利政策的影响,欧洲虽然走在高福利的前列,但是也难免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高额的财政支出,政府负担沉重,巨额的社会保障支出更是金融危机对社会保障造成的主要影响之一。

其次,持续的高失业率。随着福利费用的不断增长,对于本来劳动力就很高昂的欧洲来说,劳动力成本更是大大地提高,这样就造成了经济发展的缓慢和国际竞争力的降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此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各国经济遭受重创,社会失业的人数不断增加,长期以来,欧洲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由于高失业率代表着政府需要发放高额的失业金,越来越多的人领取失业保险,此外,在2011年因经济危机引发失业大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占领运动”,席卷全球二百多个国家,失业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次,社会动力缺失。众所周知,欧洲的社会福利待遇一直位于世界前列,高福利的社会福利政策也必然使政府负担沉重,也必然带来一系列负面效果。“养懒汉”现象成为社会福利政策的诟病,高福利使社会的动力缺失,劳动力不愿意去努力工作,出现了自愿失业和消极就业的情况,与之相对应的是领取高额的失业保险金,政府在财政负担沉重的同时又不得不面临“贫困陷阱”,也就是工作的收入和失业的收入几乎相同,社会一部分劳动者不愿意去工作仅靠福利度日的生活状态。这种消极的收入补偿制度,造成了社会动力的缺失、生产力下降、也极大地损害了社会效率与公平。

三、瑞典应对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

在经济方面,瑞典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是北欧最大的国家,瑞典的经济属于混合经济的类型,私营与国营相结合。在这次以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当中瑞典也遭遇到全球化中低廉劳动力市场所带来的危机,但是与受经济危机影响最明显的希腊相比,瑞典是与它截然不同的,瑞典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变经济发展的战略减小了金融危机对于自身的冲击。主要措施有两方面。一方面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通讯、信息产业。同时也恰恰是这种以高科技为产业主导的模式使瑞典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也在金融危机当中极大地避免了金融危机对于经济产业结构造成的冲击,保证了经济的稳步发展。另一方面,瑞典的社会服务业非常丰富,瑞典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众所周知瑞典社会保障的特点是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这种特色充分发挥了社会福利的所长,通过直接为人民提供社会服务实现是社会保障的高水平。瑞典这种高度发展的社会福利既吸引了劳动力,又解决了资金失衡问题,这种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众发展的社会服务削弱了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

在福利思想方面,瑞典的福利政策具有普遍性和全民性的特点,这与瑞典社会所倡导的人人平等和合作主义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早期瑞典学派的经济社会思想对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瑞典学派提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主张对于推动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受新教路德教福利思想影响的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形态为瑞典社会福利思想奠定了基础,其福利思想既不主张教会垄断又不排斥政府在社会福利上的责任与关怀,因此瑞典形成了合作、协调、团结与公正的社会福利观。这种福利价值观团结了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使全体人民对社会福利得到充分满足。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更加强调社会公民权,这就促成了全民福利,形成了福利的“普遍性”。与此同时,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观并不否定市场的作用,但更强调政府在社会福利中应当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行混合经济。总而言之,瑞典社会所提倡的公正与平等的价值理念是瑞典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石。

在社会福利政策方面,社会强调的社会公民权和在普遍主义的社会福利观的指引下,瑞典建立了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政策,并且通过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保证了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瑞典社会福利政策一个主要的特点是社会保障的全面性,瑞典为人民提供了全面的、广泛的、涉及生老病死的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例如残疾人福利、儿童抚养福利。此外,瑞典社会福利政策还具有高水平的特点,无论是在资金还是人文关怀上,瑞典社会福利政策都维持着高水平。在社会保障政策全面性和高水平的基础上,瑞典社会福利政策更加注重公平性,无论社会的各个阶层,瑞典都追求社会福利最大限度地满足公民的需要,实现公民间最大限度的平等。瑞典通过高税收实现了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再次分配,虽有对“养懒汉”现象的探讨,但瑞典在社会福利政策方面也正在由单纯的社会福利供给转向社会福利引导,鼓励人们工作与创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四、瑞典社会福利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一)经济合理有序发展是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础

通过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欧洲各国所遭受的冲击情况研究,不难发现一国的经济与社会福利政策是紧密相连的。经济结构是否科学合理有序的发展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直接引发了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希腊长期以旅游等服务行业为主,在加入欧盟之后更是主要发展优势产业,经济发展不均衡,社会福利政策也面临着考验。而瑞典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使本国在世界经济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牢固而合理的经济结构,这些都减轻了金融危机对于瑞典所造成的冲击,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全世界都造成影响的同时,瑞典特有的经济结构所支撑的社会福利政策正发挥着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发展的作用。因此,合理、科学、有序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经济的合理发展是我国在发展社会福利政策、扩展社会服务功能的保证。

(二)福利思想是社会福利政策的内核

篇(10)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是制约我国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原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有效地稳定居民收支预期、消除居民后顾之忧、促进即期消费。而社保基金的监管和投资运营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在当前政府扩大内需的过程中,若在社会保障政策选择上能有效改善民生,如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强化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就能有助于提高国内消费内需水平这一目标的实现。

一、当前及未来可用于投资的社保基金

中国当前及未来可用于投资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主要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个人账户基金。

(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战略储备基金,主要用于我国将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养老保障的部分资金需要,目前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运营,主要通过委托投资的方式间接入市。截至2007年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权益4,140亿元,加上受托管理的行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中央补助资金,基金总资产市值5,162亿元。自2000年成立至2008年10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8.92%,超过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6.54个百分点,实现了保值增值的目标。

(二)企业年金基金。企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实行完全基金积累型的个人账户制,采取信托型的基金治理模式,基金运营遵循市场化的原则。截至2007年底,全国有3.2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缴费职工人数为929万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1,519亿元。另据保守的估计,在企业年金发展早期,每年的缴费积累可达150亿~2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总积累有可能达到4,000亿~8,000亿元人民币(按人民币不变价计算)。尽管2008年股票市场遭受系统性风险、A股跌幅超过70%,由于现有法规对企业年金投资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年金组合受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年金组合具有低风险特征。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企业年金基金平均收益率远远优于公募基金业绩,多个运作满2年的年金组合收益累计超过70%。

(三)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其中,个人账户部分采取完全基金积累制,根据精算公式确定缴费率,养老金给付额由缴费和基金投资收益决定,属于缴费确定制。按照原有的政策和目前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34号)的要求,个人账户部分主要用于购买国债及协议存款,养老金投资收益率低下,存在巨大隐性损失,难以实现保值增值。截至2007年底,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7,391亿元,11个做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省份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7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1亿元。

(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我国自2002年起开始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各地新农保试点的实践经验以及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制度的特点业已证明我国新农保制度将采取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模式作为主导模式。目前,大多数试点地区都将农保结存基金存入商业银行,个别地区拓宽个人账户的发展功能,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办法。总体而言,农保基金仍面临着保值增值的压力。截止2007年底,我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5,171万人,年末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12亿元。

二、社保基金监管、投资运营与扩大消费需求

加强社保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是扩大老百姓消费需求的前提,通过强化基金投资运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发挥其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作用,有助于稳定参保者的收支预期,为扩大消费内需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通过加强监管保证基金安全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前提。“社保基金”是我国老百姓的“养命钱”,必须坚持安全至上,规范经营,稳健投资。在其增值以前,应通过完善的监管措施使其免于遭受被挪用或盗用的风险。确保“养命钱”首先是安全的,才能让广大老百姓放下心来,这将成为让他们放心、大胆消费的前提。

(二)社保基金通过实现保值增值有助于稳定参保者的收支预期。我国企业年金、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性质相似,都是采取的完全基金积累制,根据精算公式确定缴费率,养老金给付额由缴费和基金投资收益决定,属于缴费确定制,是一类具有私人产权属性的私人退休金。随着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进一步的做实和新农保制度的推进,未来这两类基金也同企业年金基金一样适宜采取市场化运营的方式,逐步进入资本市场,以实现保值增值。由于人们的养老金给付额与基金投资收益密切相关,当人们预计到未来养老金给付额将提高时,将直接刺激他们减少当前的预防性储蓄,增加当期的消费支出。

(三)社保基金通过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为扩大消费内需创造良好的环境。面对当前经济形势和扩大内需的要求,企业年金拟采取提高入市比例,全国社保基金拟采取逐步扩大指数化投资规模,追加部分股票投资;向海南洋浦开发区等5个关系到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提供50亿元信托贷款;积极稳妥地开展股权基金投资等措施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社保基金”作为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繁荣资本市场的同时,能够促使储蓄和投资向生产领域转换,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内需的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扩大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改善企业经济状况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影响消费支出。

三、相关政策建议

面对当前金融市场波动和投资风险的加大,我们不仅要采取措施促进社保基金自身的发展,同时还要发挥其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通过加强监管来保证其安全性,又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使其不断增值。

一是以《社会保险法》立法为契机,完善相关的条例和规章制度。将全国社保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年金等的投资管理纳入统一的法律体系,明确规定社保基金各监管主体和运作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同时为适应新的投资管理要求,规范并修改对全国社保理事会、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制定的投资管理办法。

二是理顺现有投资与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将社保基金行政部门和基金管理部门相分离,建立统一、独立的运作模式和监管主体,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分权制衡机制。如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进行改造,让其成为专司投资监管而非具体负责投资运作的机构;企业年金基金也要严格按照信托型的基金治理模式来治理。

三是努力增大“社保基金”的规模。如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进一步做实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通过推动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来增大职业年金中个人账户的规模;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农保个人账户基金多样化的保值增值方式。

四是拓宽基金投资渠道,调整基金投资结构。如全国社保基金可采取的措施为:审慎进行股票投资,增加投资产品;减少对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加大对中央企业控股公司、地方优质国有企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的直接股权投资;扩大对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完善股权投资管理办法;稳步增加对海外的投资等。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篇(11)

一、公允价值在金融产品计价中暴露出的问题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应的是历史成本会计准则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则强调,资产和负债应当以当时实际发生的成本和金额进行计量。

例如:2007年3月,某公司用暂时闲置的资金以30元/股的价格,购入保利地产100万股股票,若不考虑相关费用,该公司共计支付3000万元。假定 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该公司仍然持有这些100万股股票,而在 2007年末,保利地产的市价已经升值为64.82元/股。那么该公司应当怎样在会计报表上对报表使用者报送公司拥有的该项股票资产?两种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在甲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对该项股票的列示则有着极大的差异。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该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对该项股票所列示的金额仍为当初购买时的3000万元;而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假定该公司将该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该公司则应以2007年保利地产年末收盘价作为依据,对外报送该项股票的价值。2007年12月28日,保利地产的年末收盘价位为64.82元。因此,2007年12月31日,该公司在其资产负债表上对该项股票投资所列示的金额应为6482万元。由于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该公司的该项资产价值增加了3482万元。同样,该公司的利润表可因计量模式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利润,即公允价值模式比历史成本计量多出3482万元的利润。

从上述例题可以看出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原则对该项股票以 3000万元的价值报送,已完全不能反映甲公司资产负债表日的价值,其滞后性显而易见;而公允价值计量则体现了甲公司持有该股票当时的市价,符合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公司相关资产信息的需求,但问题也随之出现,多出来的 5927 万元的会计利润是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真实反映吗?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高走的股价是否在投机炒作,非理性投资的因素?对股票市场效率的信任和以期权为核心的金融工具及衍生品的青睐有加,导致传统会计彻底摒弃历史成本会计开始向公允价值会计体系转型。历史成本转向公允价值,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对公司收益与风险的放大效应。当市场处于牛市的状态下,企业所有的金融品投资收益都成倍增长,从而促进牛市更牛,但当市场处于熊市状态时,企业所有金融品投资损失成倍暴露,显著加大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从而导致熊市更熊,从而导致金融危机无法避免。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谨慎使用

中国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全面实施后,财政部会计司通过各种方式强调和提示企业,应当慎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570家上市公司中630家持有投资性房地产,其中只有18家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新会计准则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17个具体准则中引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尽管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较为广泛,但这种运用是有条件的、谨慎的。

基本准则第九章第四十二条中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这说明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存的计量格局中,历史成本仍处在主导地位,是在坚持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才引入公允价值的,公允价值处于从属地位,这一点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中都可以看出。

公允价值的运用要符合一些限制性条件。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是设定了一些限制条件的,如《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可以运用公允价值的非货币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不是任何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运用公允价值,若不能满足公允价值适用条件,是不能运用的。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在坚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向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企业体制和公司治理,以及法律、文化等会计环境,因此没有必要修订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而且,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仍处于总体健康状态,没有必要启动非正常、非有效市场下如何确定公允价值的操作机制。

三、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使用的启示

会计只是一个价值计量的工具,由于价值随交易的发生而波动,因此,无论是历史成本会计还是公允价值会计,都没有办法让会计计量与市场价格波动保持完全一致。而且在当今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中,也不再强调经审计的公司财务报表是真实可靠的,而代之以是否公允地表达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会计计量的结果是否公允,并不完全取决于会计人员的技术和道德是否公允,它还取决于交易价格本身的决定基础是否公允。所以,公允价值会计在国际上的使用都有它严格的前提限定,即该项交易所形成的价格是否有同类市场的足够交易量作为支撑,交易的完成是否是在公平交易的框架下进行。如果背离了这些前提,那么,公允价值会计就会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会计方法操纵会计收益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徐蕴颉:次贷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33期

[2]俄召娣:公允价值与美国次贷危机.《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359期

[3]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财经论丛,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