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气污染如何防治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如何根据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铅蓄电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和环境管理要求,通过资料收集、分析、调研、专家论证,企业排污情况及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收集(含现场监测)、统计、分析、测算等方法,确定地方铅蓄电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编制地方铅蓄电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地方环境标准的制定开展前期研究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 :铅蓄电池;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
中图分类号:X1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193-02
作者简介:沈燕(1965-),女,江苏无锡人,硕士,从事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蒋志刚(1965-),男,江苏常州人,学士,从事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0 引言
环保部《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 年,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环境质量有所好转;非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其中铅(Pb)属于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铅蓄电池制造业属于重点行业。所以铅蓄电池行业作为铅排放大户,必须进行严格控制,而控制铅蓄电池生产和回收制铅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
目前国内铅蓄电池行业污染物排放执行《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4-2013)(以下简称“国标”)。上海市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含生产设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上海市《铅蓄电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603-2012)(以下简称“上海地方标准”),其标准值严于国标。
江苏省既是国内铅蓄电池生产大省,又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为加强江苏省大气污染污染防治,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可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此,2015年3月,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环保厅联合发文(苏财建[2015]62号),将“江苏省铅蓄电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列入《2015年度省级环保科研课题申报指南》,对江苏省铅蓄电池行业环境管理、污染控制和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目的
根据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铅蓄电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和环境管理要求,制定技术可行、经济可行、环境容量允许的《江苏省铅蓄电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降低铅蓄电池企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推动铅蓄电池行业转型升级。
2 可采取的编制方法
2.1 成立课题组,按照课题技术路线进行任务分工
2.2 资料收集、调研与分析
①收集国家以及国内各省、市已出台铅蓄电池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编制说明,国外发达国家铅蓄电池相关标准;收集铅蓄电池行业清洁生产工艺、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资料、文献,系统比较各标准采用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完成国内外铅蓄电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控制技术与发展趋势、执行标准等的分析报告。
②国标及其编制说明、上海地方标准及其编制说明以及其他省市地方标准及其编制说明的深入分析,上海地方标准编制组的实地调研、取经。
2.3 江苏省铅蓄电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调研与分析
①对江苏省(重点区域及非重点区域)铅蓄电池主要生产企业基本情况、生产规模、产品类型、生产工艺、主要大气污染物产生和处理、排放等情况进行现状调研。
②在不同的区域选取典型企业,收集其委托监测、监督监测、“三同时”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及验收批文、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复、排污申报、清洁生产报告等相关环保资料,掌握各类型铅蓄电池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排放规律及监测数据等情况,并对其大气污染物处理技术、处理费用及排放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估。
③选取典型企业实地调研,并进行必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监测,摸清其铅及其化合物、硫酸雾、颗粒物等铅蓄电池行业大气特征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处理工艺、处理能力、处理效率、处理成本等,对比国内外铅蓄电池大气污染物先进的处理工艺,分析是否存在技术改造的空间。
2.4 环境发展趋势及管理需求调研与分析
根据国家、行业以及各地环保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分析各地方已出台的铅蓄电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政策背景,调研国标及其它省市地方标准在编制、执行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以及江苏省环境管理需求。
2.5 编制标准草案
①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各类铅蓄电池企业的生产工艺、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处理技术、排放水平以及处理成本等,在充分考虑污染治理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的基础上,根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控制技术及环境管理需求等,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选取污染控制因子,确定分时段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形成《江苏省铅蓄电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草案)》和编制说明,并对标准实施的经济技术可达性及预期的环境(减排)效益进行分析。
②技术规定及监测、监控要求研究。对照国家标准及其它地方标准,对排气筒高度及等效排气筒计算、采样和测定方法、监测工况、企业监测规定、运营管理及监控等相关规定进行研究。
2.6 完成标准报批稿
①通过论证会等形式,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结合征求意见,修改标准草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②进一步调研并重点征求行业专家意见,形成标准送审稿和编制说明,送技术审查会审查。
③通过社会广泛征集意见,形成意见汇总表。根据意见,修订标准内容,完成《江苏省铅蓄电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报批稿)》及编制说明。
3 大气污染物标准限值的确定
①以铅蓄电池企业排放大气特征污染物“铅及其化合物”的排放浓度为例,国内外同类标准限值见表1,考虑到江苏省与上海市区域范围、经济实力等差异,江苏省铅及其化合物的的排放限值范围可初步设置在0.1~0.5mg/m3。
②假设通过调查获得江苏省铅蓄电池企业监测数据如表2,则存在10%的监测数据超过国家标准,相应的超标企业必须采取整改或关停并转等措施。假设企业通过整改实现了达标排放,则可通过对企业“排放浓度、排放速率、排放时间”的计算,得出“江苏省铅蓄电池企业在执行国家标准并实现达标排放的情况下,污染物的实际年排放总量(P实际)”。
③向江苏省环保厅获取“2007年江苏省重点区域铅及其化合物年排放总量的85%和非重点区域铅及其化合物年排放总量之和(P目标1)”;P实际与P目标1之差,就是江苏省必须“通过降低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达到降低企业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减少企业污染物年排放量的目标”。
④如果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环境容量允许等要求,需要控制更低的污染物年排放总量(P目标2),则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制定更低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
4 关键技术
①江苏省铅蓄电池企业数量较多,且类型、规模等存在差异,分区域从众多企业中选取典型企业,并对其产污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是准确评估江苏省铅蓄电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的关键。
②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水平是制定本标准的关键,调研国内外先进处理技术的同时,必须重点、全面的调研江苏省的实际控制技术水平。
③通过典型企业调查,对江苏省铅蓄电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和治理现状进行经济技术及环境效益分析,参考国内外相关排放和相关行业要求,确定江苏省排放标准限制和相关管理规定。
5 结语
《江苏省铅蓄电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编制工作,正根据江苏省环保厅的具体要求紧锣密鼓的开展着,以上编制方法属个人之见,供同行们探讨。
参考文献:
在我国,如何对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进行法律规制,一直在理论上存在着广泛的争论。如常纪文认为‘匕旦二氧化碳在立法上被作为污染物质,西方发达国家就会要求我国的环境立法建立排放标准和超标排放处罚制度,这将不利于我国工业的发展。胡苑、郑少华也认为“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不宜将二氧化碳界定为污染物。”李艳芳主张“我国不宜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作为空气污染物由《大气污染防治法》加以规定,而应当选择制定专门的低碳发展促进法或者气候变化应对法”。与此相对的是,孟伟主张“将温室气体排放作为环境问题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内容,并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专章。姚莹则认为“规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专门立法的缺失需要已有的单行法进行功能补位《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最优选择。
在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过程中,2014年6月提交国务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送审稿)》除了第2条关于协同控制、综合管理的规定之外,还专门辟出专章,在第六章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进行规定。主要涉及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原则和规划、调整产业结构、管理能源效率、探索推广低碳技术、能效标识管理、增强碳汇功能以及国际合作等内容。然而在后来的修订草案和最终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案)》中,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章节被全部删去了,与温室气体排放直接相关的内容仅剩下第2条关于协同控制的规定。
可以说,目前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在我国没有国内法律法规对其直接进行规制。《京都议定书》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武器,在附件中明确列明了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六种温室气体,但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其中并没有直接的减排义务。虽然温室气体在此次修订中被首次引入《大气污染防治法》,但是协同控制的提法是将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并列,实际上承认了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在法律地位上的差异。我们可以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大气污染物进行管控,但还不能依据该法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管控。因此,对温室气体进行严格的排放数量控制,目前还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
(二)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分别由不同机关管控
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问题。虽然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缺乏法律规制,但是为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在2008年机构改革中设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司,其主要职责包括了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组织拟订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政策和牵头协调、组织、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具体工作。发改委在“十二五”期间,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行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发改委正在编制“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在大气污染法律规制方面,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主要手段,也曾经是目的。自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设立环境保护部门以来,经历了环保小组、环保局、环保总局和环保部等组织形态,但负责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一直是其基本职能。总体而言,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在立法理念、实现目标、制度设计、法律责任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将会成为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有力武器。除了要求加强对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农业等领域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外,还明确了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根据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目前我国在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上实行的是分头管控的模式。这与协同控制的要求显然是存在较大差距的。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如果人类生活在污染十分严重的空气里,那就将在几分钟内全部死亡。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大气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却成了空中垃圾库和毒气库。因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
一、 中国大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呈逐年降低态势,部分污染较严重的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环境质量劣三级城市比例下降,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的比例也在减少,污染仍然很严重。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和生产用煤,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和SO2。颗粒物是影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SO2污染也保持在较高水平。老问题还远没解决,新环境污染问题接踵而来。随着机动车辆迅猛增加,中国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特征正在由烟煤型向汽车尾气型转变,NOx、CO呈加重趋势,有些城市已出现光化学烟雾现象,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多地出现雾霾天气、沙尘暴天气.
二、大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体受害有三条途径,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 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 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②对生物的危害。动物因吸入污染空气或吃含污染物食物而发病或死亡,大气污染 物可使植物抗病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叶面产生伤斑或枯萎死亡。③对物品的危害。如对纺织衣物、皮革、金属制品、建筑材料、文化艺术品等,造 成化学性损害和玷污损害。④造成酸性降雨,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酸雨的危害遍及欧洲和北美,我国主要分布贵阳、重庆和柳州等地。酸雨降到地面后,导致水质恶化,对各种水生动物和植物都会受到死亡的威胁。植物叶片和根部吸收了大量酸性物质后,引起枯萎死亡。酸雨进入土壤后,使土壤肥力减弱。人类长期生活在酸雨中,饮用酸性的水质,都会造成呼吸器官、肾病和癌症等一系列的疾病。据估计,酸雨每年要夺走7500-12000人的生命。⑤破坏高空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危害。⑥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如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多会导致地球大气增暧,导致 全球天气灾害增多,又如烟尘等气溶胶粒子增多,使大气混浊度增加,减弱太阳辐射, 影响地球长波辐射,可能导致天气气候异常。
三、大气污染种类
大气污染种类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自然污染是由于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形成,人为污染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在人为污染源中,又可分为固定的(如烟囱、工业排气筒)和移动的(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两种。由于人为污染源普通和经常地存在,所以比起自然污染源来更为人们所密切关注。大气主要污染源有:
⑴ 工业企业 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卫生防护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种类等不同,其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也不同。
⑵ 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 在居住区里,随着人口的集中,大量的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也需要耗用大量的煤炭,特别在冬季采暖时间,往往使受污染地区烟雾弥漫,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源。 ⑶ 交通运输 近几十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城市行驶的汽车日益增多,火车、轮船、飞机等客货运输频繁,这些又给城市增加了新的大气污染源。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汽车排出的废气。汽车污染大气的特点是排出的污染物距人们的呼吸带很近,能直接被人吸入。汽车内燃机排出的废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烃类(碳氢化合物)、铅化合物等。
四、大气污染的控制措施
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造林和城市绿化有助于大气质量的改善,营造防风林带可以防止尘土扩散。但大气污染的防治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改革能源结构,用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 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 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减少进 入大气的污染物数量。
2、设备和操作的革新。革新除尘设备有助于烟尘量的降低,提高燃烧设备的效率可以降低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污染量。火焰温度的控制,可以减少氮的氧化和二氧化碳的分解。汽车废气污染的防治主要依靠革新汽车的燃烧系统,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仍在不断革新中。汽车废气中的铅粒只有不用加铅汽油才能消除。
3、废气处理。是大气污染防治的最后手段。烟气中的粉尘可以用过滤、洗涤、离心分离、静电沉降、声波沉降等方法与气流分离。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有多种方法:将石灰石粉末吹入燃烧室,与二氧化硫化合成灰分;用碱性物质吸收或吸附二氧化硫,然后利用;在催化剂作用下燃烧烟气,使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烟气冷却时与冷凝水结合为硫酸。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也可用化学方法去除。
4、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气象条件不同,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 排入同样数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浓度便不同。对于风力大、通风好、湍流盛、对流强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强,可接受较多厂矿企业地逆温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弱,便不能接受较多的污染物,否则会造成严重大气污染。因 此应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进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5、厂址选择、烟囱设计、城区与工业区规划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户过渡集中,不 要造成重复迭加污染,形成局地严重污染事件发生。
6、 绿化造林,发展植物净化,植物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截留粉尘、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积的范围内,长时间地、连续地净化大气。尤其是大气中污染物影响范围广、浓度比较低的情况下,植物净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城市和工业区有计划地、有选择地扩大绿地面积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具有长效能和多功能的措施。
总结:
大气污染按影响范围可分为局部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地区性污染和广域污染是多种污染源造成的,并受该地区的地形、气象、绿化面积、能源结构、工业结构、工业布局、建筑布局、交通管理、人口密度等多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又不可能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处理,因此只靠单项治理措施解决不了区域性的大气污染问题。实践证明,只有从整个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出发,统一规划并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才可能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
参考文献
[1] 刘 清,招国栋,赵由才.大气污染防治-共享一片蓝天[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 京津冀区域 环境法治
尽管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制度,但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仍持续出现雾霾频率高、时间长、影响范围大、污染物浓度高等特点。究其原因,从以下的画面可探究一二。某京津冀城市霾重度污染城市,超大混凝土车白天在城区在主干道路上经常呼啸而过,满条街黄土飞扬,等黄土散去市民才敢入街行驶。还有些治标不治本的行政手段,为了降低霾报告指数,市政洒水车每天反复喷洒设立污染监测点的街道,导致设立污染检测点的街道满水横流,而相邻街道却完全干如死灰。这些滑稽画面屡见不鲜。可见区域联合立法和地方立法执法的严重缺失。这说明京津冀三地政府在协作治理污染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各政府缺乏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详细立法和标准执法,并且政府之间并不能有效进行协调,从而致使很多治理措施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依然需要三地政府进一步探索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的治理的有效的法治化路径。
一、京津冀大气污染的治理的立法问题
(一)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与《环境保护法》之间的衔接不紧密
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在我国环境保护领域起到是基础和综合性作用。《环境保护法》从环境的全局领域出发对环境保护的目标、原则、方法、罚则做出了规定,而大气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与环境保护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环境保护法》中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自然无法忽视,所以《大气污染防治法》应当与《环境保护法》进行有效的协同,并且该协同并不是基于法律之效力,而是基于大气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点面关系。
虽然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成为《环境保护法》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内的全面突破,但其依然秉承了 环境领域的部门法具有相对独立特性的传统,并没有和《环境保护法》进行更紧密的融合。并且《大气污染防治法》 的修订是应当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而适时进行调整,从国外的立法经验和时间看,针对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类法律是需要进行频繁修订的。所以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通过更有效的区域立法和强有力的执法工作来提高这部法律的权威,丰富深化这部法律的内容和价值。
(二)京津冀大气污染的区域联合立法问题
根据区域法治形态理论,探索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合立法路径。这是一条既不同于中央立法又不同于地方立法的第三条道路。京津冀大气污染联合立法是指京津冀三地立法机关在各自的大气污染防治实践基础上联合制定的跨区域法律规范性文件,目的在于共同治理区域内的大气污染。在性质上,京津冀大气污染联合立法类似于区际协定、州际条约等法律规范,具有“软法” 的属性。京津冀大气污染联合立法的功能在于统一京津冀三地的地方立法目标、保持三地地方立法的一致与协调。在规则制定上,京津冀大气污染联合立法应当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力求以问题为导向,应努力减少和删除无意义的、宣誓性的、符号化的法条。” [1]
京津冀大气污染联合立法要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解决三地立法的一致性。一是立法时间的一致性问题。京津冀三地在大气污染地方立法上必须保持启动时间大体一致,不能有的立法,有的不立法。比如混凝土车如城区时间问题,北京市就一直有明确规定,但河北城市并未一致规定。二是立法目标的一致性。三地应当确定一致的立法目标,明确规定共同的年度减排任务、各自的年度减排任务、年度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等内容,并尽可能量化。三是法律责任的一致性。京津冀三地对大气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应当具有一致性,处罚手段、罚款标准要保持一致,处罚数额要按地方收入比例保持一致。[2]
(三)京津冀大气污染的地方立法问题
京津冀大气污染区域联合立法作为介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第三条路径,其最终实施仍然要立足于地方立法。
尽管《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在制度设计上具有很多亮点,建立了许多新的制度,但是很多制度仍然只是搭建起一个初步的框架结构,还需填充很多必要内容。如果行政机关不积极推进相关实施办法,立法规定只会沦为一直空文。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如果法律责任模糊不明确,法律执行者便无法实施。因此,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地方立法要发挥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规范作用,关键在于将法律责任明确化、具体化。首先,要明确责任主体。地方立法要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进行精心设计,明确地方政府及各主管部门尤其是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责任。这样就容易发挥和调动相关组织机构的积极性,多部门联合,共同治理大气污染。其次,加重处罚措施。为了起到更强的法律制裁效果,在立法时可以适当考虑增加人身罚的规定,对侵犯环境违法者予以镇慑。最后,把处罚措施具体化。地方立法应在《立法法》及相关法律的授权范围内,对违法行为规定具体的处罚措施,使条文设计符合法律规范的内在结构。立法如果对处罚措施模糊化就会给执法者留下空间,导致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变差。
二、 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统一执法问题
除了建立统一的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立法制度,还应当探索建立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统一执法机制,因为只有公正执法才能真正实现京津冀大气污染合作治理的法治化。建立京津冀大气污染统一执法机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首先,统一执法主体。明确规定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机关的职责权限,整合执法主体、执法人员,深入推进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跨区域综合执法。比如混凝车入城区的行驶应当赋予环境部门和交通部门联合执法。其次,统一执法标准。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统一执法,关键在于区域内的执法标准要统一。对于同一个违法行为,如果北京地区处于高额罚款,而河北地区仅处以警告,那么就会造成违法主体向河北地区集聚。比如有的混凝土等污染车辆受于北京地区的限制而转而绕行河北地区的路径,这依然会造成这个区域的污染,这就无法实现共同的大气污染治理目标。再次,统一执法程序。针对大气污染防治行政检查、大气污染防治行政处罚、大气污染防治行政强制等执法行为,京津冀三地应当制定统一的执法细则,明确权力运行的步骤、期限等程序等要素。
京津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政府协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京津冀以协同发展为契机,以法律法规制度为基础,制定配套政策为保障,政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政府间协作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R萌. 从威权管制到合作治理: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之转型[J]. 河北法学, 2013,( 3)
浙 江 省 审 计 厅 制 定
浙 江 省 统 计 局 批 准
2021年5月
本调查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浙江省审计厅负责解释。
目 录
一、2021年度大气污染情况公众满意度调查方案·································2
二、2021年度大气污染情况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7
2021年度大气污染情况公众满意度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客观反映社会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的评价和意见建议,准确揭示存在的问题,为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审计提供民意参考依据。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社会公众对我省大气质量现状和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的总体评价、认知度及意见和建议等。(详细见附件1调查问卷内容)
三、调查手段
本次调查使用CATI(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对6个设区市(温州市、嘉兴市、绍兴市、金华市、舟山市、丽水市)的社会公众实施定量调查。采用代填式问卷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以封闭式问题为主。
目前国际上90%以上的民意调查都是采用CATI系统开展的,具有以下优点:
1、访问覆盖面广高,样本分布均匀。
2、调查周期短,调查效率高。
3、调查更客观,调查过程可监控,调查结果可追溯。
4、调查结果代表性强。
5、抗干扰能力强,容易得到更为坦诚的回答。
四、抽样过程
1、目标总体定义:
个 体:年龄在18~70周岁之间,能独立表达自己意见的个人。
2、抽样单位:户
范围:浙江省行政区划内。
3、抽样框
固定电话调查以全省城、乡6位电话局号为抽样框。
手机调查以全省11地市前7位手机号码段为抽样框。
4、抽样方法
采用“概率抽样”技术中的“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是一个两阶段过程,首先将总体(全省)按照所在地归属被分割成子总体(11个设区市),然后用随机方法(SRS),从每一层(设区市)中选择个体。
5、抽样具体实施
以固定电话调查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导入每个乡、镇、街道的六位电话局号,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电话号码库。
第二步:在生成的电话号码库中随机抽取访问号码,由于随机拨号访问过程中有忙线、空号、无人接听、传真、拒访等情况,抽取的电话号码数须放大数量。本次访问抽取的访问号码数与实际成功样本数的比例约为10:1。
第三步:计算机自动拨号。由服务器随机从访问号码库中选取号码,分配到各个工作站,由工作站接通电话的“家庭”为抽中户。
手机调查抽样实施步骤基本同上。
五、调查规模及样本量
根据调查安排,确定在6个设区市(温州市、嘉兴市、绍兴市、金华市、舟山市、丽水市)各采集600个成功样本,共计采集3600个成功样本;其中,固定电话样本和手机样本数量比例为4:6,城乡样本配比根据当地最新城市化率确定。根据相关经验,上述样本分配基本上能满足市一级总体的代表性和一些主要分组的代表性。
注:按照统计学随机抽样原理,对于比例型变量,调查所需的样本(仅对大样本框而言)符合下列公式:
其中:n :所需样本量
Z:置信水平的z统计量,如95%置信水平的Z统计量为1.96。
p:目标总体的比例期望值
d:置信区间的半宽
拟设定置信水平为95%,允许抽样误差为4%,p值取最大变异系数为0.5,理论计算为n=1.962* 0.52/4%2≈600个样本。本次调查抽样理论误差可控制在4%以内。
六、满意度计算
根据调查结果,对6个设区市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公众满意度总分进行测算。
1、指标的量化
满意度指标的量化采用态度量化方法。使用李克特量表,即分别对5级态度“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赋予“100,80,60、40、0”的值(其他5级态度量化同此标准)。
2、权重设计
每项指标在测评体系中的重要性不同,需要赋予不同的权数,即加权。设区市调查的权重设定如下:
二级指标(权重)
三级指标(权重)
大气质量现状评价(40%)
对本地大气质量现状的总体评价(20%)
对本地大气质量改善情况的评价(20%)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评价(50%)
对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的评价(20%)
对大气污染防治宣传工作的评价(10%)
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度(10%)
对大气污染是否做出预警(10%)
大气质量问题关注度(10%)
对大气质量的关注度(10%)
3、计算方法
公众满意度(CSI)采用样本测评直接获得,计算的方法是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公式如下:
CSI —满意度;
— 第i项指标的加权系数;
— 受访者对第i项指标的评价。
七.质量控制
1、访问员管理
从访问员管理库中选择普通话标准、语音优美、能吃苦耐劳、做事认真的访问员担任本次调查工作。访员的培训和试访问指导由浙江省统计局民生民意调查中心项目管理员和督导完成。
2、现场督导工作
1)后台监控(监听、监视)及录音系统
Ø 服务器可以随时提供整个调查的进展,以及每个访问员完成工作的具体情况。
Ø 主机可随时切换画面,监看、监听、录音每个工作站的工作情况。
Ø 在不打扰访问员的情况下,由督导通过计算机键入文字信息,提醒访问员访问过程中注意的问题如语速、开放题没有充分追问等。
Ø 自动控制配额,如服务器上自动显示配额的执行情况,访问员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筛选符合条件的被访对象。
Ø 访问过程全程录音,便于事后核查。
2)现场监控系统
Ø 督导现场巡视,每10名访问员配备1名巡视督导。
Ø 现场有4个工作站,由专人负责抽听录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事后审查系统
为了确保整体质量,减少调查过程中的误差,须仔细做好每天调查后的复核工作,做到对每位访问员的抽查率为30%。
八、数据整理、分析方法
1、数据的整理:
Ø 每天的调查结束后,对当天调查样本的完整性和访问质量进行数据检查;
Ø 调查数据进行有效性、一致性和分布性审核;
2、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根据此次研究的目的和性质,使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九、调查进度安排
项目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查方案设计期:对整个调查工作方案进行详细的策划,设计各类调查指标,调查方案问卷等。
第二阶段,调查工作准备期:完成访员培训、试访问、抽样框准备等一系列调查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数据采集期:使用CATI(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实施定量调查,获取评估数据。
第四阶段,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期: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
第五阶段,报告提交期:2021年6月
2021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
表 号:浙审计1表
制定机关:浙江省审计厅批准机关:浙江省统计局
批准文号:浙统制 〔2021〕 15号
有效期至:2021年8月
【导语】您好,我是浙江省统计局(民生民意调查中心)的访问员,受浙江省审计厅的委托正在进行大气污染防治情况的调查。占用您3-5分钟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可以吗?
甄别部分
S1、请问您的年龄段是(周岁):(单选)
A.18~29 B.30~39 C.40~49 D.50~59 E.60-70
F.70周岁以上 G.18周岁以下(邀请其他家庭成员接受访问)
访问员注意:只要能清楚表达个人意见建议的18周岁以上公民,都可接受访问。
S2、请问您是否居住在XX市超过六个月?
A、是 B、否(结束调查)
S3、请问您的常住地属于?
A、城镇 B、农村
S4、请问您的常住地周边是否有工业园区?
A、是 B、否
问卷部分
一、大气污染防治认知情况
Q1. 您平常关注空气质量吗?
A、关注 B、一般 C、不关注 D、说不清(不读出)
Q2、您认为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是?
A、政府职能部门 B、企业 C、居民 D、不清楚(不读出)
Q3.根据您的切身感受,您认为本地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可多选,最多选三项)
A、道路及工地扬尘 B、汽车尾气 C、工厂异味 D、餐饮油烟 E、露天焚烧垃圾和秸秆 F、使用煤燃料的锅炉、煤炉 G、其他(请注明)
二、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Q4.您对本地空气质量的总体感觉如何?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F、说不清(不读出)
Q5.与近几年相比,您认为本地的空气质量有什么变化
A、明显改善 B、有所改善 C、差不多 D、有点变差 E、差得多 F、说不清 (不读出)
三、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评价
Q6.您认为近几年本地政府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效如何?
A、成效明显 B、成效较好 C、一般 D、不太有成效 E、没有成效 F、说不清(不读出)
Q7.您认为本地政府是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A、重视 B、比较重视 C、一般 D、不太重视 E、不重视 F、说不清(不读出)
Q8.您对本地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宣传工作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F、说不清(不读出)
Q9.您了解当前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或行动计划吗?
A.了解 B.一般 C.不太了解 D。说不清
Q10.当遭遇重污染天气时,本地政府是否能及时预警?
A、能 B、不能 C、说不清(不读出)
四、应对措施
Q11.您认为现阶段政府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改善大气污染问题?(限选三项)
A、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B、加大大气污染治理执法检查力度
C、加快推进机动车排放标准提升
D、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主体责任
E、完善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F、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社会共治
G、其他(请注明)
背景资料
B1.您的文化程度是:
A. 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中专) D.大专 E.本科及以上
B2.您的职业是:/您从事什么职业?
A.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B.企业从业人员 C.科教文体卫专业人员
D.自由职业者 E.个体商贩 F.离退休人员 G.农民
H.学生 I.失业,无业人员 J. 其它(请说明)
B3.受访者性别(访员根据声音进行选择)A.男B.女
1 石家庄大气环境污染现状
从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网站(省略)上可以查到2012年2月上半月石家庄空气质量报告,其中空气污染指数平均为79.68,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从数值可以看出,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患有心脏病和呼吸道疾病的人对这种气体最为敏感,就是正常人在二氧化硫浓度过高的地方呆得太久也会生病。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颗粒里夹杂着细菌,因为它们的直径非常小,所以能够直达并沉积于肺部,直接参与血液循环,对人体的危害相当大。其中,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可以看到,不良的大气环境对人体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2 石家庄大气污染原因分析
2.1 地形和气象条件是造成大气质量下降的基础原因
石家庄西部倚靠太行山脉,东部、北部、南部都是大平原,气候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此刮东南风时,石家庄上空的污染物质随风向西遇到太行山脉阻挡:当刮西北风时,西北风被拦截在太行山以西,致使污染物质被滞留在了石家庄上空,给石家庄大气污染的治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2.2 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的大量存在是造成大气质量污染的重要原因
石家庄的制药厂、化工厂、化肥厂、冶金、印染等工业在给城市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成为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的重要原因。每当经过这些工厂附近的时候,都会闻到刺鼻的气味,呆的时间长了会感觉到身体不适,感觉胸闷头疼。
在生活领域,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不仅给许多城市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挤现象,更带来了严重的大气环境问题。机动车是流动的污染源,不仅污染程度大,而且污染范围广。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群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自从2011年3月15日夜经济启幕以来,有些路边烧烤也趁机延长营业时间,污染空气。另外,石家庄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火锅店,但大多是用酒精作为原料,使用“环保矿物油”这种低污染燃料的火锅店为数不多,但是这种环保燃料在南方使用较多。
2.3 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不合理是大气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
《石家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是专门适用于石家庄市行政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的立法,该法虽已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并于2006年1月份修正,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该法规定了诸多禁止性规定,如第二十二条、二十三条、二十四条等等,也规定了违反这些禁止性的规定应当受到的处罚,但我们发现这些禁止性的行为经常被人毫无顾忌地反复实施,如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落叶、杂草等,而行为者却觉得不以为然。这一方面反映出人们的环保意识麻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该条例的执行力度还很不够,应加大该条例的执行力度。另外,该条例没有突出预防为主的环保原则,在增强人们环保意识方面也缺乏具体的制度措施。
3 如何实现石家庄大气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3.1 增强人们的大气环保意识
清洁的空气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以及环境法律知识,从而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市民自觉地在生活和工作的点滴中注意保护环境。
3.2 突出公众参与保护大气环境的作用
清新的空气是大家共同的宝贵资源,因此只有让公众广泛地参与到大气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中,才能将环境保护真正做到位。让公众广泛参与到环境法律、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制定出来的环境法律、政策是有群众基础的,群众对经公众广泛参与制定出来的法律、政策有很强的信任感,从而有利于环境法律、政策的贯彻执行。
3.3 改变能源结构、政府增资广泛使用清洁能源
在石家庄市区,天然气已经较广泛地使用,但在郊区和县城及农村地区,普及程度还不高,大多仍以煤炭作为基础燃料,因此为了使石家庄市的空气能够持续清新,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广泛使用清洁能源。在客观确实无条件不能使用天然气的地方,也要推广使用低碳煤。另外,对于机动车,也要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如改用石油液化气,以减少富含可吸入颗粒等有害物质的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3.4 强化依法保护大气环境质量
在法治社会,保护大气环境质量当然也要依靠法律,应对《石家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做进一步的修改,加大处罚力度,协调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力分工,必要时可以在条例中设立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该机构的组成,可以包括政府成员、企业代表、市民代表等,这样不但有利于综合各方意见,有利于协调机构作出的决定更符合客观实际需要,有利于协调各政府之间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可能产生的矛盾,而且还有利于公众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中来。另外,为更有利于保护石家庄的大气环境,可在条例中,规定具体的石家庄大气环保专项基金制度,基金的来源可以从政府征收的企业污染方面的税收中提取,也可以来源于民间设立的基金会,基金的用途,一方面可用于省会大气污染的检测和治理,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奖励在防治大气污染方面成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以此作为激励,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省会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中来。再者,可以在条例中增加一些增强人们环保意识方面的条款,比如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科普知识展,规定小学或中学专门增加大气环保教育方面的课程,参观大气污染防治科普知识展,建立由教育部门、新闻单位等组成的省会大气环保宣传与教育组织等。
3.5 使城市人口承载力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城市人口承载力是在满足人们健康发育及生态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人口的最大限量。既要考虑人口未来增长的可能性,又要考虑满足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规模合理性。 城市人口承载力合理对于城市大气环境的良性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3.6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政府应大力发展城市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将工业污染的末端治理改为从源头就加以控制。使工业“三废”最大限度地减少,并且尽可能地实现将废料资源化、无害化。工业中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应做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有效开发多种可再生资源。市区的产业结构虽然这些年有所改善,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应继续加大高科技含量的产业比重,进一步改善和缩小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对老城区的改造和新城区的建设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市区仍有地方是 “厂宅混合”的布局结构,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完善力度。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完善,使石家庄市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走上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
3.7 继续加大城市绿化,力促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
在大的市区环境上,石家庄经过“三年大变样”,城市绿化面积有了大幅增加,在市区主要干道两侧,例如裕华路两侧,覆盖了大面积的草坪,树木,在民心河两侧也都建立了小树林,在十字路口处的东南西北四个角,大都建立了小公园,这些不仅使省会的景色更加秀丽,更重要的是为使省会的空气更加宜人起到了有利的作用。政府应继续增大绿化面积,还要进一步扩大绿化范围,郊区,县城等也要提高绿化覆盖率。另外,在市区,应建立一些标准的“绿色模范小区”,增加城市“绿化的深度”。
4 总结
为了让省会的空气更清新,政府和人民都要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在此意识之下,从工作和生活的点滴中做到保护环境。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作为根基,相信省会石家庄一定可以成为一座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环境优美的大都市。
参考文献:
[1]《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第16卷第6期.2003年12月.
[2]蒲朝建,蒲恩奇,张淑芬.《石家庄市的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对策》第21卷,第4期,第19页.
[3]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王之佳等译,吉林人们出版社1997年第1版.
一、引言
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一直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律和法规,试图通过城市绿化、公共交通、工业补贴、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等多种途径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为了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效果,国务院还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明确规定了县级以上环保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负有的监督管理责任。这些举措足见我国政府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保障人民健康,进行大气污染防治的决心。那么政府环保投入是否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作用有多大?工业方面补贴投入是如何对大气污染防治产生作用的?是否鼓励农村发展可再生能源?政府监管是否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效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利于相关决策部门评估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还为政府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分配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文献回顾
当前,如何进行大气污染防治是管理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少学者进行了大气污染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关注的因素有能源禀赋、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FDI)、产业结构和市场化水平、行业集中度等。研究结论有,能源禀赋好的地区会形成碳强度“资源诅咒”,还存在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张翠菊和张宗益,2015);大气污染与能源消费的结构是紧密相连的,这主要源于我国对煤炭的依赖、工业高排放、工业行业节能减排推进缓慢,应当从根源上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王俊等,2014;魏巍贤,2015);长期内技术进步可以减少碳排放,但短期并不显著,需要政府加强节能技术扶持,发挥技术溢出效应,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王锋正等,2014);FDI虽然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但还是显著提高了我国各地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而地区市场化水平有利于缓解其影响,市场化水平高地区可以改善FDI对碳排放影响(郑佳佳,2015);行业集中度同样会影响碳排放强度,高能耗行业市场集中度越高,越有利于行业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但低能耗行业则恰恰相反(聂普焱和罗益泽,2015)。
除了大气污染排放的影响因素方面研究,也有不少学者从大气污染防治策略着手,主张政府干预,运用财税政策解决大气污染防治问题,提出政府通过税收改革、财政支出与补贴等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贾康,2013;袁华萍,2014;杨解君,2014;周景坤等,2015)。杨姝影和赵雪莱(2014)提出,政府财政预算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通过改变社会需求和供给,影响市场价格信号,引导、激励和约束企业、民众的生产和消费。
国外有关大气污染防治财政政策有很多。英国成立了多种雾霾治理专项基金,如碳基金和绿色能源基金。法国通过政府与银行合作的方式设立了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节能担保基金;美国建立了与雾霾防治相关的公益基金。欧洲大部分国家对使用绿色节能热水器等取暖设备的用户给予最低30%的使用补助。印度新德里对减少污染的出行方式提供补贴,并对车辆收取交通拥挤费和停车费等。美国对燃料乙醇的生产、对烹饪油或动物脂油这些可回收材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对可回收材料如大豆等生产的油料均给予力度较大的财政补贴。此外,许多发达国家还针对消费者在汽车、房产等领域的低碳消费实施一系列消费财政补助政策。可见,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政治、法律和经济环境特点,制定与执行了本土化的大气污染防治财税政策。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环保投入,集中在污染治理、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环保技术研发、环保因素转移支付等方面。但也有学者认为政府财税政策的支持方式对企业的行为模式影响巨大,有些财税政策并不会促进企业动态能力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改革目前惯用的“甄选部分企业予以资金或政策扶持”的支持政策,强化整个创新环境建设(曾萍和邬绮虹,2014)。李惠茹和刘鳎2014)发现,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方面存在投入、产出比不合理,工业污染治理资金利用率低,投资力度不够难以达到规模效益等问题,影响了京津冀区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应。华源能源报(2016-01-05)报道,火电是一个享受国家每年千亿补贴的“传统产业”,但存在拿着“脱霾”补贴不治污的现象;第一财经日报(2012-12-26)报道,“国家对节能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但是由于产业运营效率低下等原因,政策优势并未有效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新华网(2015-06-15)指出,“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部分地区节能项目补贴发放不到位,难以有效落实各项环保补贴”。可见,环保投入政策对大气污染防治效果的影响有待证实,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环境监管力度是保障。
本文试图检验我国政府四个方面环保投入:绿化建设、公共交通投入、工业方面的补贴和投入与农村的可再生能源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影响,检验是否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并进一步验证政府监管的调节作用。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一是立足于中国31个省份来研究环保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关系,评价现行环保财税政策的效果,为宏观层面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健全和完善提供证据。二是为我国强调政府环境监管提供政策依据,实证检验政府环境监管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调节功效。
三、研究假设的提出
(一)环保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具有外部性,如何解决外部性有庇古和科斯两派。庇古主张政府对外部进行补贴或罚款,降低或增加行为主体个人成本来解决外部性;科斯主张明晰产权,通过市场化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但市场机制的实施需要若干苛刻配套条件,难以有效实施,这也是我国当前碳排放交易市场并不活跃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干预来引导、激励或约束企业或消费者行为。随着我国政府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陆续、实施和巨额环保资金的投入,各省产业结构向低排放方向调整。比如对太阳能、风能的标准化补贴;鼓励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增加公共交通补贴;大力开展园林绿化建设;对工业环保行为的补贴和投入等。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与大气污染排放密切相关的四个方向的环保投入:增加绿化、公共交通投入、工业方面的补贴和投入以及农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
大气污染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环境风险,大气污染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要大于其他任何污染物(比如:悬浮在空气中的有机和无机物的固体和液体复杂混合物)。而绿色植物能够发挥碳汇价值,是天然的空气过滤器和吸尘器。因此政府进行绿化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有利于进行大气污染防治。
假设1:政府绿化建设环保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正相关。
自1985年以来,我国燃油机动车的生产和消费出现了较快的增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和生产国。燃油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逐步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有利于减少因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在我国政府不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社会公众环保诉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中央财政适当增加节能减排支出和公共交通的投入比例,将对大气污染防治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赵峰侠等,2010)。因此,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联手同时增加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比例,着力发展公共交通,严格控制并减少燃油的私家车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假设2:政府公共交通环保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正相关。
我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战略,使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与此同时, 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给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空气带来了严重污染。有专家分析发现,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烟尘及粉尘等。但工业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缺少主动创新减排的内在动力。Jaffe等(1995)在对环境相关规范与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时,发现环境规范引发了“挤出效应”,即为了满足相关环境规范的要求,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的财力、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不会产生直接的生产价值和经济效益,反而挤占了企业在其他方面的投资,妨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Gray和Shadbegian(1995)使用美国造纸业、炼油业和炼钢业三个产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污染治理成本与生产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还发现为满足环境规范要求花费的成本与企业的生产率水平与增长水平也都存在负相关性。在企业缺乏环保投入内在激励条件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为了促进企业“去污”,选择对工业企业进行补贴和投入,比如,针对火电企业的脱硫脱硝除尘电价补贴、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补贴等,以此推动企业采取环保行为,降低大气污染。
假设3:政府工业补贴与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正相关。
农村能源包括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能源,包括秸秆、薪柴、太阳能(光热)、微型电源(小型风力发电、微水电、光伏电源)、其他生物质能等;一类是传统能源,包括煤炭、燃料油、液化石油气和传统电力等。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能源消费总量、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传统的以秸秆、薪柴为主的生物质能源地位下降,以居民家庭炊事和冬季采暖为主的生活耗能主要依赖直接燃烧煤炭,这无疑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和烟粉尘,污染大气环境。陆慧等(2006)、刘宇等(2008)的研究认为,当前, 沼气池的推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模式的开发以及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使用等, 均对提高能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农村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据我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估算,到2020 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相当于6 亿吨标准煤,其中,沼气年利用量相当于240 亿m3天然气。
假设4:政府农村可再生能源环保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正相关。
(二)政府监管的调节作用
为了促进环保投入系列政策的执行效果,我国政府对环境的监管强度也会随之逐渐强化。张宇等(2013)指出,政府对环境的监管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呈现出先弱化后增强的非线性特征,即在经济发展早期,经济增长压力使得政府监管的环境目标往往让位于经济发展的目标;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随着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环境保护要求的逐渐增强,政府对环境的监管强度也会随之逐渐强化。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对环境监管日益增强,我国政府于2013年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政府环境监管的强有力实施能够避免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到位、不及时、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使得各项环保投入真正发挥功效。
假设5:政府环境监管力度越大,政府各项环保投入的大气污染防治效果越好。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2004―2013年我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有效性,本文剔除了自治区,以30个省区的数据为样本。原始数据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EPS全球统计数据平台,采用stata 10.0软件进行分析,对连续变量在1%和99%水平上进行了winsorize缩尾处理。
(二)变量界定
1.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排放量越低,大气污染防治效果越好。本文根据于文超和高楠(2015)的研究,选择三种代表性气体污染物:氮氧化物排放量、SO2排放量与烟尘排放量进行衡量。首先采用极大极小值法对其进行无量纲处理,然后三种气体污染物的无量纲变量相加,得到pollu。为了研究方便,本文选择零与pollu的差值,即“-pollu”来衡量大气污染防治效果,本文界定其为Anti-pollu。
2.环保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支持的方向有很多,本文重点研究四个方向的环保投入,第一是增加绿化,提高碳汇功能,本文用省份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表示;第二是公共交通投入,本文用每万人拥有的公共交通车辆数表示;第三是工业方面的补贴和投入,本文用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度来衡量;第四是农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本文用乡村太阳能热水器面积与沼气池产量来衡量。
3.政府监管。在环保政策落实过程中,政府承担监管职能意义重大,如果监管严格,有利于各项政策的落实。由于部分省份片面追求GDP,对部分环保政策视而不见,造成中央对地方的行政处罚案件数目增大。因此,本文用各省份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表示政府监管强弱,案件数越少,表示政策执行落实较好,政府监管力度强。反之,案件数越多,表示政策执行落实效果差,政府监督力度弱。本文把可收集到的2009、2011和2013年30个省份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相加,进行升序排列,案件数在中位数水平下的省份的政府监管强,环保政策执行效果好,Gover取1,中位数水平上的省份的政府监管弱,环保政策执行效果差,Gover取0。
4.控制变量。基于现有研究,本文选取“三废”综合利用产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三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详见表1。
(三)模型构建
为了衡量四项环保投入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影响,构建模型1,其中X变量表示Green、Bus、Indus、Sun 与Qi。基于本文的假设,预期λ1的符号显著为正。为了考察政府监管的调节作用,本文构建模型2,预计交叉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
Anti-pollu=λ0+λ1X+λ2Fei+λ3Gdp3+λ4Income+ε (模型1)
Anti-pollu=?鄣0λ0+?鄣1X+?鄣2Fei+?鄣3Gdp3+?鄣4Income+ε (模型2)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无量纲处理后的大气污染防治Anti-pollu的均值是-0.894;各省份绿化覆盖率均值(中位数)为35.27%(35.99%),最大(小)值为56.81%(20.03%);省份每万人拥有的公交车数量从5.22到23.43辆不等,均值为10.55辆,表示各省份公交发展不平衡;单位GDP的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度的均值为12.68,最小(大)值为1.837(72.36),省份之间差距悬殊;乡村太阳能面积sun的均值为1 638,最小(大)值为0.700(6 936),省份之间差距悬殊;乡村沼气池产量的均值为8 133,最小(大)值为2.400(113 214),省份之间差距悬殊;政府监管强度大的省份占比46.7%;省份的单位GDP三废综合利用率均值为104.8,最小(大)值为22.06(313.9);第三产业比重均值为39.75%,最小为7.95%,最大为75.50%,表示各省份产业发展重点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均值为16 312,最小(大)值为 7 377(37 851),相差也较大。
(二)相关性分析
下页表3报告了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可以看出,除了工业补贴和投入变量Indus外,绿化建设Green、公共交通Bus与农村太阳能Sun和沼气池Qi三个变量均与大气污染防治变量Anti-pollu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初步支持本文的假设1、假设2和假设4。表明政府可以通过绿化环保投资、发展公共交通和农村太阳能和沼气池来进行大气污染防治;但是政府工业补贴和投入变量与大气污染防治变量的相关系数显著为负,表示我国当前的工业补贴和投入并不能达到有效防治大气污染的效果,反而存在“越补贴,越污染”的怪圈,假设3未得到支持,表明政府需要重新考虑其对工业企业的补贴政策有效性,避免企业拿着“脱霾”补贴不治污的现象发生。从控制变量系数看,加强三废利用、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
(三)回归结果分析
表4报告了变量多元回归结果。因变量均为大气污染防治,回归式(1)、(3)、(5)、(7)分别对绿化情况Green、公共交通Bus、工业补贴与投入Indus与乡村太阳能Sun和沼气量Qi进行了回归,回归式(9)是一个整体回归。从回归结果(1)看,政府绿化建设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示绿化覆盖程度越高,大气污染防治效果越好,进一步支持了假设1。从回归结果(3)看,公共交通的系数为0.029,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进一步支持了假设2,政府对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
从回归结果(5)看,跟预期完全相反,工业补贴与投入变量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政府对工业补贴与投入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存在“越补贴,越污染”现象,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分析原因:一是如华夏能源网(2016-01-05)的报道,当前补贴方式存在争议,比如对火电企业补贴政策是企业只要上了相关设施,发一度电补一度,而不管该设施是否真的有效,企业是否真的在低排放,这就造成一些企业为达到补助条件,进行数据造假、偷排、漏排,甚至与第三方监测企业串通造假,实际还在超标排放,为了赚取更多补贴,反而实际超标排放的更多。二是国家对工业补贴以大的国企为主,忽视了众多小企业的污染防治政策制定与实施,而这正好是我国大气污染的短板,国家工业补贴投入只是一味地把长板加长,不去补短板,自然会影响整体治污效果。比如,我国全国每年消耗大约40亿吨煤,约一半用于发电,一半用于工业燃烧和民用,后一半20亿吨的工业烧煤、散煤恰恰是治理雾霾的难题,但国家显然对工业用煤以及散煤的投入以及标准未给予足够重视。从回归结果(7)看,太阳能面积与沼气池产量的系数均在1%水平显著为正,验证了假设4。表明国家加强补贴力度,大力促进农村太阳能与沼气池的推广,这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回归结果(9)是几个变量的整体回归结果,结论一致。
为了验证政府监管的作用,回归式(2)、(4)、(6)、(8)分别加入了Gover与绿化情况Green、公共交通Bus、工业补贴与投入Indus和乡村太阳能Sun的交叉变量进行了回归。从结果看,除了(8)外,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示政府监管更有利于各项政策的落实与执行,政府环保投入能够收到更好的大气污染防治效果,验证了假设5。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2004―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环保投入、政府监管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在绿化覆盖上的环保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在绿化覆盖上的环保投入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已经见到了成效。一方面说明在绿化覆盖方面的环保投入是非常有意义的;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较早着手逐步增加绿化资金投入的政策对大气污染防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公共交通的发展与大气污染防治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公共交通的发展对大气污染起到了减排作用,由此我国制定的大力发展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和地上公共交通的政策是正确的。
第三,工业污染补贴及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存在一个“越补贴,越污染”的怪现象。这表明我国工业补贴政策的逻辑或利益勾连中存在问题,需要政府深思,原因可能与工业企业补贴方式不合理、监管不严格、或补贴长板而非短板有关。
第四,乡村太阳能热水器面积、沼气产量均与大气污染防治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我国农业部2007年《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快建设农村沼气的步伐的举措是正确的。2008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工作,2009年太阳能热水器被补充到家电下乡政策补贴范围,当年2月起开始我国对太阳能下乡给予财政补贴,对太阳能下乡的补贴政策将使得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快速走进农村,并带来一场能源利用的升级。
第五,政府监管能够增强环保投入政策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关系,这一结论说明我国政府通过实施严厉的环境监管能够促进环保投入政策的落实,是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保障。
基于实证结果,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完善政府预算支出管理体制。目前我国节能环保预算资金属于国家财政预算专项投入,用于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增加绿化覆盖、发展公共交通、发展农村太阳能和沼气池对大气污染防治积极有利,工业污染补贴与投入并不利于大气污染防治。建议我国政府继续加大在绿化覆盖、公共交通、农村太阳能和沼气池方面的财政预算专项资金的投入比例,并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重新思考现有工业企业治污补贴与投入方式。越补贴,越污染;越整治,越过剩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深思,应该设计恰当的补贴方式,避免企业钻空子赚补贴,并加强监管,避免数据造假、串通骗补等行为发生。还要注意补贴领域与对象,把工业补贴款用于影响大气污染防治效果的短板上。
3.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太阳能热水器和沼气的建设的财政补贴标准。我国乡村人口比重较大、部分地区人员居住分散、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参照大气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定、实施与光能太阳能和沼气等清洁能源发展相关的财政资金补贴政策,引导并推进乡村居民家家户户安装光能太阳能、建沼气池,积极参与节能减排。
4.进一步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目前我国的各项环保政策存在执行标准不统一、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再加上企业自身不积极,这必然需要政府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使得“脱霾”补贴真正用于“治污”。J
参考文献:
[1]张翠菊,张宗益.能源禀赋与技术进步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9):37-43.
[2]王俊,陈柳钦.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与大气污染治理[J].中国国情国力,2014,(7):48-50.
[3]魏巍贤,马喜立.能源结构调整与雾霾治理的最优政策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7):6-14.
[4]王锋正,郭晓川,赵黎.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硫排放――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7(4):63-67.
[5]郑佳佳.市场化角度的FDI环境效应分析[J].产经评论,2015,6(6):116-125.
[6]聂普焱,罗益泽,谭小景.市场集中度和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的异质性[J].产经评论,2015,6(3):25-37.
[7]贾康.运用财税政策和制度建设治理雾霾[J].环境保护,2013,(20):32-34.
[8]袁华萍,赵仑.大气污染治理、倒逼机制与财税政策优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商业时代,2014,(24):82-83.
[9]杨解君.财政预算决策弊端与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中央财政出资治理北京及周边地区雾霾为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2):20-29.
[10]周景坤,杜磊.国外雾霾防治税收政策及启示[J].理论学刊,2015,(12):53-59.
[11]杨姝影,赵雪莱,刘文佳,加快推进基于环境保护需求的财税体制改革[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6):7-10.
[12]曾萍,邬绮虹,蓝海林.政府的创新支持政策有效吗?――基于珠三角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4):10-14.
[13]李惠茹,刘.京津冀区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应的评价[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9(3):91-95.
[14]赵峰侠,徐明,齐晔.北京市汽车限行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分析[J].生态经济,2010,(12):40-44.
[15]Jaffe,A. B.,Peterson,S. R. ,Portney,P. R. ,and Stavins,R. N.Environmental Regulation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U. S. Manufacturing:What Does the Evidence Tell US[J].Journalof Economics Literature,1995,(33):132.
[16]Gray,W. B.,Shadbegian.R. J.Pollution Abatement Cost,Regulation and Plant Level Productivity[R]. Working Paper,1995.
[17]陆慧,卢黎.农民收入水平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 2006,17(3):28-34 .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大气污染危害性和特点分析
1.1城市大气污染危害性表现
城市大气污染,具体指的是城市居民住宅区及周围环境的空气污染直接给城市居民带来的危害。一方面,在城市居民住宅内使用液化气、煤气等进行烧菜做饭产生的气体,室内的装饰材料以及家具材料含有并散发出的甲醛、乙烯、酚等有害化学气体,如果排气不良,这些气体就会对城市居民居住的小气候环境产生污染,短期会使居民产生头晕或者呕吐等不良症状,长期甚至会致病。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居住区如果距离工业区、废物处理场、交通干线较近,住宅区环境也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大气污染,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区的空气质量,危害着居民的身心健康。
1.2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大气污染情况比较严重,污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但也有向中小城镇和农村转移的趋势。根据有关资料反映,目前中国二氧化硫和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氮氧化物和其他粉尘颗粒也居世界前列。中国140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属于严重污染性城市。中国是世界上燃煤大国,居于世界第一位,以二氧化硫和烟尘为代表的煤烟型大气污染环境范围最广;其次城市及周边化工废气、冶金废气、机动车尾气等排放的有害物质加重城市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会造成局部地区空气变浊,能见度降低,雾霾天气严重,交通事故增多,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数量大减而影响城区植被的光合作用;其次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在工业城市上空,因工厂的废热大量排入天空,使近地面气温比四周郊区高1%~5%,形成局部地区热气环流,如今年夏天全国43个城市出现40度以上罕见的高温天气;再者由于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烟粉尘和其他污染物,对水蒸气有凝结作用,促使下风口降雨量增加,大气污染物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会发生光化学反应,还有可能出现酸雨。大气污染会对人体呼吸系统等造成许多危害,导致人体各种病变甚至引起癌症的发生。大气污染也危害工农业发展,危害城市环境生态平衡,甚至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危害。
2、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来源
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按污染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2.1天然污染源
自然界中某些自然现象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是大气污染物的一个重要的来源,尽管与人为源相比,由自然现象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少,浓度低,仅在局部地区某一时段可能形成严重影响。大气污染物的天然源主要有:火山喷发、森林自燃火灾、自然风沙扬尘等。
2.2人为污染源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源也是指由人类活动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发生源。可概括为四方面:
(1)燃料燃烧: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过程是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重要发生源。煤是主要的工业和民用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并含有氢、氧、氮、硫及金属化合物。煤燃烧时除产生大量烟尘外,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烟尘等有害物质。
(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是城市以及工业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3)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船舶等排放的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内燃机燃烧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硫氧化物和铅的化合物等多种有害物质。由于交通工具数量庞大,来往频繁,污染物的排放量十分可观。
(4)农业活动排放:农药及化肥的使用,对提高农业产量起着重大的作用,但其挥发性有害物质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致使施用农药和化肥的农业活动成为大气的又一污染源。
3、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3.1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
首先,对区域内各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以及时空分布等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案。调整产业结构,对已有污染严重、资源浪费高、治理无望的企业要采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控制污染。工业生产区应严格禁止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在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间隔距离,不宜过分集中,防止对城区造成直接或间接性浓度叠加污染,同时应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3.2改进燃料结构,合理利用能源
我国当前的能源主要以煤炭为主,在燃煤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SO2, CO以及悬浮颗粒等大气污染物。因此,要防治煤烟型大气污染,首先要推广工业型煤以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并逐步推广使用天然气、煤气和石油液化气等清洁能源,有效控制烟尘排放量。
3.3集中供热,节能减排
目前,我国居民居住区仍有数量极多的生活炉灶分散使用,烟气污染比较严重。所以,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代替分散供热,是节约与合理利用能源,防治大气污染的另一重要途径。以中压、中型锅炉取代大量、分散的低热效率的锅炉,提高锅炉效率,节约燃料。另外,采取高烟囱集中排放,有利于烟气的扩散和稀释,从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3.4严格要求污染排放源采用高效除尘净化设备
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是由于燃煤及化工冶炼等产生的烟粉尘及SO2等有害气体。要去除这些污染物,可用干法、湿法、过滤及静电法。干法去除的常用设备有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湿法去除的常用设备有泡沫除尘器、喷雾塔等;过滤法去除常用的设备有颗粒层过滤器和袋式过滤器;静电法去除的常用设备有干式静电除尘器和湿式静电除尘器。一般情况下,较大颗粒宜于采用干法去除,而细小颗粒则宜采用过滤法和静电法去除,SO2等有害气体采用湿式及化学吸收处理去除。
3.5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机动车燃料完全燃烧后排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SO2等有害污染物。机动车排放的废气污染面广,是城市大气污染的又一重要问题。要减少这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是改变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油的燃烧质量,鼓励发展清洁燃料车。同时,加强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的控制力度,对机动车实行监督检测,完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控制交通污染。
3.6植树造林,净化环境
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茂密的树林能降低风速,使空气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能吸附大量飘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CO2,释放O2,使空气得到净化。因此,大力加强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面积,能够有效减轻污染危害,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
3.7提高大气污染防控的技术措施
这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加强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监管。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主要的检测有颗粒物质、含硫污染物、氮氧化物的测定等。(2)有效利用生物的净化和监控作用。植物对大气飘尘和空气中放射性物质也有明显的过滤、吸附和吸收作用,还有吸收有毒气体的作用。从这些方面来说选择某些敏感性植物又可起到毒气的警报作用,故在城市敏感区可营造对污染物具有指示作用的植物。
4、结语
从工业革命开始,大气污染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城市居民。在经济取得发展的同时,大气环境却被破坏,特别对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由于工业的不断发展,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日趋增多,从而产生的空气污染已严重地对人们的生活与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加强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与防治问题的研究,切实减少大气污染对人们造成的危害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于秀娟.《环境管理》[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魏文静.《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探析》[J].天津科技,2009(6).
一.问题的引入
近年来,由于空气质量恶化,武汉市雾霾现象频频发生,整座城市烟雾缭绕,灰蒙蒙一片,已经到了“不戴口罩不敢出门”的地步,人们调侃称其为“人间的天堂”。这种雾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人们常说的PM2.5监测指标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这种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十分之一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1]。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阴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比沙尘暴更甚,PM2.5由于能够直接通过支气管进入肺部,因此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由武汉市雾霾天气可见,城市大气污染已经日渐加剧,当前城市大气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并成为各级政府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因此保护大气环境,防治大气污染,是政府面临的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人们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而诸措施中法律规制则尤为重要,因为法律是规范人行为最强有力的保证。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从法律制度为防治大气污染构建一个合理的框架,希望能为解决大气污染提供一些帮助。
二.我国“雾霾天气”的现实状况分析
2013年年初,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截至14日零时,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站点,检测数据都超过了300,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现今我国的雾霾天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常态”,2013年2月28日,北京出现雾霾沙尘天气,并伴有大风,空气质量下降,污染严重。北京市环保局官方微博:沙尘暴已全面影响北京,首要污染物为PM10。2013年11月6日,介于杭州市雾霾天气持续不散,杭州市气象局、杭州市环保局共同举办了媒体见面会,了两组数据:今年1-10月,共有304天,但是雾霾天数占到了209天,雾霾天数数值超过了总天数的三分之二;根据新的空气质量标准,1-10月,杭州空气达到合格线的,只有198天,超过三分之一的天数不合格。2013年12月5日,上海黄浦江两岸大雾弥漫,当日上海市气象台今年入冬以来首个大雾橙色预警。此时针对这场波及几乎整个中东部地区,覆盖了我国人口最密集地区的大雾霾,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着7天了雾和霾的双预警了。包括最近几天武汉市出现的连续雾霾天气,已经引发了各种咳喘类疾病。可见雾霾天在我国已经屡见不鲜并给人体带来极大伤害,如今中国半壁江山罩雾霾,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雾霾天气频发呢?
三.“雾霾”的产生原因分析
首先,气象原因。秋冬季的气象条件是造成最近雾霾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时常出现雾霾天气,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2]。其次,人为原因。环境空气中总量相对稳定的大气污染物,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决定性内在因素。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及其前体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工业企业能源的消耗和燃料燃烧的废气排放。比如煤和石油燃烧后,形成的最主要成分为水汽和二氧化碳,使得城市上空空气不易扩散,导致空气质量的下降,而燃烧不充分的煤和石油等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等并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空气污染浓度加重,形成雾霾的主体[3]。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具有腐蚀性的重度污染气体,重金属等污染物将因得不到很好的扩散而长期滞留在大气中,使得雾霾加重。
第二,城市交通汽车尾气废气排放。一个城市的汽车密度越高,因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空气污染越严重,尤其是汽车尾气含量构成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烟尘微粒如某些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甲醛等均是构成雾霾天气的主体。据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kg,碳氢化合物200~400kg,氮氧化合物50~150kg。由此看来城市交通拥堵,汽车尾气废气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城市主要生活污染废气排放。大城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人口密集必然导致城市生活污染的加重。尤其是严寒的冬季,人们大多需要使用采暖锅炉和生活锅炉燃烧大量的煤炭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然而煤的燃烧必然导致二氧化硫和其他烟尘、粉尘等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因此城市主要生活污染废气排放,尤其是采暖期的冬季大量燃料燃烧更是加重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
四.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现状分析
由此看来,不利的自然天气条件和严重的大气污染,导致雾霾天气持续出现。然而人类对大气造成的污染却是“罪魁祸首”,它是雾霾天气形成的推动力,为雾霾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根本条件和保证。因此大气污染是人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针对大气污染,我国不仅采用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对其进行防治,同时也重视采用法律手段来防治。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我国现行专门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它同《环境保护法》中的相关条款共同构成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分别从不同法律视角对防治大气污染进行了相关规定:
(一)“大气污染”环境保护法规定分析
首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目前环境管理界对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通常定义为:将某一控制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要求采取措施将排入这一区域内的污染物总量,在一定时间段,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以满足区域内环境质量或环境管理要求的管理手段;这个一定的时间段,现在一般都是以一年为单位。《环境保护法》中,关于总量控制制度的规定如下:“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罚款。”实践中,这些规定对控制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称得上是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中较为完善的制度。
其次,环境监督管理制度。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是指有关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权责划分。一国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该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成败与否。我国《环境保护法》第二章对我国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进行了规定,包括设置环境质量标准、公开透明的环境监测制度和建设项目的批准制度,这些规定对大气污染的防范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最后,环境污染防治制度。环境保护法对产生环境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也做了相关规定,强调更新设备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量,并对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设置了相关措施和处罚。这项制度对减少工业造成的大气污染不仅提供了方法指导,也保证了执行强制力。
(二)“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分析
《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法律,从1987年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法》到之后连续的修改,说明了其在中国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人们越来越重视法律手段在防治大气污染中的作用,也说明在现实中人们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大气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
前面本文说到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定义,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则是指对特定的某个区域内,某种气体允许排放的总量控制。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首先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有计划地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各地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同时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和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可以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并且进一步明确,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二.污染物排放超标违法制度
该法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作出了规定,同时该法率先于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明确了“达标排放、超标违法”的法律地位,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超标排放的,应限期治理,并被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排污收费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法》中作出了如下一些规定:1.国家实行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的制度,这是从法律上确立了这项制度。2.根据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国家的经济、技术条件合理制定排污费的征收标准。3.征收排污费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4.征收的排污费一律上缴财政,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用于大气污染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并由审计机关依法实施审计监督。
四.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完善
如上所述,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已经在我国确立,更有部分制度已具有较高效力的法律确认和准确的法律依据,实践中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因多方面原因,这些制度仍旧无法尽善尽美,从而导致实施效力不尽如人意,乃至现在雾霾天气频发。笔者就如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在实践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概括我国法律规定中的主要不足之处:
首先,无论是环境保护法中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还是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都是仅仅设立了总量控制指标,却没有将该指标量化、细化、标准化。看似以控制指标的方式进行逐步地、有计划地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但实际上,这个计划可操作性不强,从而导致法律责任不明缺乏法律保障。
其次,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公众参与不足。目前,有关部门的大气污染监测活动多是对周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并公众。但实际上,公众更为关注的是对那些影响大气环境因素的监督,而这些信息,往往是排污企业、单位隐藏最深的,公众有权了解并对这些严重影响大气环境的活动进行监督。更有甚者,某些地方部门为了维护当地的形象,安抚公众的情绪,经常对某些重大的环境事故做虚假公告误导公众,严重侵害了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并威胁公众的身体健康。
再次,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法律责任不明,处罚力度不够。许可证的申请要求是“事前申报”,实践中很多企业都是事后申请同意和确认。此外,在申报过程中,排污企业为避免更多责任,隐瞒排污信息的真实情况,没有如实申报,而环保单位为避免投入相当力量进行数据审核,对企业申报的保护指标大多没有进行实质性审查。一旦出现问题,双方推诿责任,导致法律责任不明。
为了有效地预防并治理我国大气污染问题,就一定要进一步修改并完善我国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针对以上法律规定的不足,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立法。
首先, 在《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并对控制指标量进行细化、标准化。其次,制定《总量控制计划程序条例》,规范政府具体实施总量控制制度的行为。主要是完善政府计划的确定程序、执行程序、变更程序、救济措施等。
二.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公众参与。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在总则第5条对公众参与作了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客观地评价,《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这个规定是十分原则的,在实践中根本无法操作。为此,一些地方性行政规章可以进行一些具体的有益的探索:第一,明确规定有关宣传部门加大对大气污染危害严重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危害严重性的认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第二,明确规定对公众自觉参与有益于大气污染防治的行为予以鼓励。第三,明确规定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其他大气监测部门如实公布各项环境数据,并对虚假公布信息的部门给予处罚。
三.制定排污许可证条例,完善配套的有关规定。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由国务院规定排污许可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条件和程序,因此国务院有责任尽快制定排污许可证条例,就排污许可事项做出全面规定,以保证排污许可证的依法施行。排污许可证条例应对立法目的、立法原则和实施主体,排污许可证的申请条件、时间和受理方式,排污许可证的审批与颁发,排污许可证的监督检查及法律责任等进行规定。
四.惩罚力度应更严格、更具特点。
首先,《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的超标排污责任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这种限期治理制度应该进一步完善。应当将限期治理制度的范围扩大至流域性、行业性、产业性的污染源,以排放标准为衡量依据,凡是超标的整个行业、产业皆在限期治理的范围内,这样就避免了行业面源污染源形成。其次,完善排污收费制度。一方面,提高排污收费的标准,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行业收费办法,扩大征收面。另一方面,在环境保护立法中强化追究环保部门违法排污收费行政责任的硬性规定,对挤占挪用者、不按标收费者、腐败收费者、造成环保资金流失者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同时强化排污收费的程序性立法,制定明了的排污收费程序或图解并将其公之于众,使执法者依法行政,排污者依法缴费,程序公开,为民便民。
结语
通过对“雾霾现象”现状和产生原因的介绍,得知严重的大气污染为其“罪魁祸首”。经过不同法律视角对大气污染的规定进行分析后,本文认为:我国现存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中,配套法律法规和制度存在不足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应尽快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使各项制度的实施更合法有据,提高执行力,从而真正得到落实。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摘要:从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方面论述了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介绍了大气污染的的现状。认为,通过改善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发废气净化回收工艺、改进燃烧方法并开发新能源、加强环境监管力度、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做好大气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等一系列措施和制度,可以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关键词 :大气污染;成因;现状;危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00(2015)02-0050-03
Research Progress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Wu Gang
(Lianyunga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Lianyungang222001, China)
Abstract:Main source and harm of air pollution were discussed from natural pollution and anthropogenic pollu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was also introduced. By improving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equipment, developing recycled exhaust gas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improving combustion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control vehicle exhaust pollution, strengthening urban greening we can control air pollution and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effectively.
Keywords:air pollution; causes; status quo; harm; control measures
收稿日期:2014-10-28
作者简介:吴刚(1973-),男,江苏淮安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工业、交通、农业等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废气排入到空气中,使得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变差。2011~2014年,雾霾天气席卷全国各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通过各地对于颗粒物的源解析数据可以看出,工业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物是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在各源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因此如何高效、合理的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1-2]。
1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大气污染主要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自然污染指的是火山爆发、海啸、岩土风化、沙尘暴等污染物进入大气中造成的污染。这种自然污染的特点是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但其在大气污染中所占比重较少。人为污染是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带来的污染,包括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居民生活所产生的废气,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煤炭和石油的等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物排放量大,危害严重,是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大气污染给人类和动植物都带来很大的危害,其中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危害最为严重,可以引起人类身体出现急性和慢性疾病。因大气污染引起的急性疾病指的是污染后的大气进入人体后,会造成人体在短时间内出现中毒的情况;慢性疾病的出现是人长期在污染过的大气环境中生活形成的,慢性疾病包括支气管炎、哮喘、肺癌和其他相关粘膜疾病。此外,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也极为严重,能导致农作物畸形生长、当污染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使得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大气污染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迅猛发展,工业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也在突飞猛进。人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活动对生态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使用,排放出大量的烟尘、NOX、SO2、CO、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进入到大气环境中,带来了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根据环境保护部门、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等多部门联合调查的资料来看,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是燃煤、机动车尾气和工业生产。环境保护部门监测的数据显示,2013年5~12月,该地区共计1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月平均超标天数比例远远高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差。
2013年5~12月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月平均空气质量状况对比见表1。
3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3.1改善生产工艺和设备
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应大力推广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生产设备,同时改进生产工艺,从源头上把污染物控制住。在精简工业企业数量的同时,必须要求各工业企业不断创新生产技术,改善生产工艺和设备,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以钢铁企业为例,钢铁厂主要通过焦炭进行生产,并以干法熄焦代替湿法熄焦,这样能够极大地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的排放[3-4]。
3.2开发废气净化回收工艺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现阶段,我国很多工厂都是将工业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环境中,而没有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忽略了这些废气具有的使用价值。而只要加以开发和利用,就可以将其变废为宝,成为工业生产的原料,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我国工业企业应当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对废气进行回收和处理,实现对废气的综合利用。例如,钢铁冶炼厂可以通过运用先进的废气回收设备对二氧化硫进行回收利用,将其制成硫酸,其经济效益将会大大提高;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可以通过炉口微差压技术来进行煤气的回收以及净化,还可以对铝电解槽进行密闭操作来回收氟气。因此,开发废气净化回收工艺,不仅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而且还可以将废气资源再利用,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从而为企业减少资源的浪费,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3改进燃烧方式并开发新能源
通过不断改进燃烧方法,可以减小废气排放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我国的很多煤炭企业运用了新型的洗煤方法,减少了煤炭中的灰分和含硫量,这样做有助于减少煤炭燃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5]。同时,大范围地使用煤气和液化能源,能够减少原料中的S元素的含量。此外,对居民日常使用的一些锅炉和中小企业的锅炉进行升级改造,可以有效地降低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量。因此,改进燃烧方法并开发新能源,对于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3.4加强环境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应当看到经济发展更为长远的利益。对于那些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当加强监督和审批工作。此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也应当严格执法,加强执法监管工作和执法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监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及科学性,从而有助于环境管理部门更好地解决大气污染问题[6]。针对近年来城市雾霾严重的现象,环境管理部门应当仔细研究监测资料,分析产生雾霾的原因,并且加以治理和解决,从而减少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减少不安全事件的产生。
3.5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车辆检验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应合作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进行检测,只有检测合格的车辆才能继续上路行驶。对机动车进行环保分类标志管理,达到排放标准的车辆发绿色标志卡,没有达到排放标准的发黄色标志卡,对其进行一定行驶范围的限制,对无任何标志卡的车辆则限制其上路行驶。鼓励市民积极购买低能耗和排量低的汽车或者是电动车,并对这部分人员进行财政补贴;提倡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鼓励自行车出行,继而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7]。
3.6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加强城市的绿化建设,大范围的植树造林可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树叶在雨水淋洗后可以发挥出阻拦尘埃的作用,对城市的空气起到过滤和净化的作用。绿色植被能够吸收和过滤大气中的一些颗粒物和放射性物质,这对于治理近段时间来的雾霾天气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此外,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可以有效地吸收一部分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有利于调节城市空气温度,在城市中形成一种天然的植物氧吧[8]。
3.7做好大气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我国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当与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学校进行大气环境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每个学生离开校园走入社会后都能有自觉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还可以通过学校的一些大气环境保护志愿者到社会上进行大气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发放一些大气污染防治读本和大气污染危害的知识手册,宣传并且讲解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从而实现普及市民大气环境保护意识的目标,进一步减少人为原因导致的大气污染。
参考文献
1黄振中.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综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4,(2):30-35.
2缪国军,张镭,杨德保.大气污染防治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4,(3):1-5.
3徐冠华.乌兰浩特地区大气污染成因与防治对策研究[J].北方环境,2011,(5):40-49.
4边红枫,刘静玲.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及其生物防治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1):79-83.
5冉旺.锅炉大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J].北方环境,2012,(4):140-141.
6韩园园.大气污染的现状与防治措施研究—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现状谈起[J].法制与社会,2013,(33):166-167.
一、城市大气污染的危害及现状分析
(一)城市大气污染的危害
当前,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划分主要包括微观和宏观,微观污染是城市建筑物环境的大气污染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的危害。如,城市居民家中的家具和室内外装饰装潢所使用的材料中含有甲醛、乙烯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在无形中危害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和生命,造成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宏观污染就是整个城市大气污染对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及气候环境的影响及危害。城市大气污染会改变城市上空的气压、大气的稳定性和分布情况。近年来,很多城市因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增多,城市能见度持续下降,还有一些频发性的酸雨、暴雨等气候现象,给城市经济和城市居民生活带来许多不可预测的危害因素。
(二)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
经调查表明,结合相关环境监测报告,我国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比重占总比例的3%,二级标准为86%,三级及以下等级标准的占11%。从整体来看,我国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几个城市分别是:、重庆市、云南省等省市城市。由于我国近年来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制度规定以及相关条例。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程度同比上年都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升,整体呈良性发展的趋势。虽然城市大气污染呈良性趋势,并逐年得到改善和提升,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能源结构差强人意,人们没有认识到城市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致使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依然存在问题,而且局部地区污染十分严重。由此可见,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国家乃至国际标准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大气污染将进一步加剧。
二、大气污染的预防治理措施
(一)实行区域以及集中采暖供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燃煤炉灶以及一些采暖的锅炉所排放很多的二氧化硫以及一些有害烟尘,这些都是影响大气恶化非常重要的原因,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得在城区采取集中供暖的方式。这样供暖的好处主要是,可以充分的提高锅炉设备的一些利用率,大大的降低了燃料的消耗。可以很好的利用热能,进而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极大的降低了粉尘的排放量。
(二)绿化环境,植树造林
在防治大气污染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植树造林,这种方法即经济又有效,我们所种的植物是可以吸收很多的有害气体,从而净化了空气,在大气环境中是一个天然的过滤器。这些树叶经过了雨水的淋洗以后,可以来吸附空气中的粉尘,从而使空气达到了净化的效果。与此同时,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释放出很多的氧气,通常情况下1 hm2的阔叶林,一天是可以能消耗掉大概1t二氧化碳,并且是还可以释放出750kg氧气。因此,植树造林在大气环境中是起到了非常好的调节作用。
(三)调整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在煤炭的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还有的是我国目前是以煤炭为主的原料,这一现状在短期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应优先推广低硫煤的生产和使用,降低烟尘还有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此外要根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还要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如使用天然气和焦化煤气、石油液化气等二次能源,加大对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变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
(四)汽车尾气及扬尘污染的治理
1、汽车尾气的防治
治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进行处理。①立法与管理的加强:需要促使对相关法规体系的有效建立,对机动车污染问题进行处理;同时完善配套的管理措施,避免病残车、超期服役车对环境污染的损害。②技术措施:机内净化,设计、生产汽车时,以发动机结构及燃烧方式的改进促使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实现污染物的良性排放,并符合国家标准对车辆污染物排放的要求;机外净化,对机动车废气的排放进行最后处理,使其排放得以达标,通常安装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可促使这一问题的有效处理;燃料改进,对无铅汽油进行使用,控制铅粒污染,同时对天然气、氢气、液化石油气等燃料进行开发,逐步替代汽油,且注重环保汽车的发展与应用。
2、扬尘污染的治理
扬尘指地面沉降并因各种原因而重新被扬起进入空气中的灰尘,通过土地的减少、环卫工作的加强、施工防护、防风防尘措施的实施及管理监督等工作的落实,均可促使对扬尘污染的有效治理。
(五)淘汰落后生产工艺
防治工业废气污染,并且要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同时还要更新技术设备,要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从而在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达到减少末端污染治理资金的目标。
(六)从国情出发来加大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椎广,一定要从国情出发。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尽快的开发出一个技术可靠、配套设备过关并且在经济上合理的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并且要逐步的推广它。在许多的重点领域,比如煤炭洗选脱除有机硫、工业型煤、焦炉烟气治理、陶瓷砖瓦窑黑烟治理等,一定要作为重点来抓,这样才可以更为有效的实现对大气污染的控制。
(七)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各级政府应该要对本辖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各级政府应该要充分的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有关部门在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以及重大项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该普遍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这样才可以不影响到辖区内居民的生活健康以及经济建设。在具体的细节问题上,要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来落实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具体来说就是各级政府要根据本辖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分解总量指标,从资金、监督管理等方面予以行政上的保证。在治理中,关键的环节就是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排放二氧化硫和烟尘的项目,必须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或者由项目建设单位,或由当地人民政府来负责削减区域内其它污染源的排放量,一定要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不可以超过整个区域的总量控制指标。
(八)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在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方面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所有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一定要做到达标排放,制定实施计划,落实治理资金,分阶段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2、各地政府要做到将排污总量指标分配给各个排污单位,要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让排污单位必须明确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这样才可以对污染源排放总量实施有效控制。排污单位一定要根据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质量要求核定的允许排放量组织生产。
3、要建立一个对工业部门环保工作的监督机制。同时还要提高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标准,让其逐步达到高于治理成本,这样就促使排污企业积极增加投入,主动治理污染,从而达到在源头上控制大气污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