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统计学和运筹学的区别大全11篇

时间:2024-04-09 16:06: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统计学和运筹学的区别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统计学和运筹学的区别

篇(1)

       要研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首先要对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加以界定,这也是管理会计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论题。只有从管理会计的本质出发,才能更好与其他学科进行区分,进而构建出一个富有逻辑性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对于管理会计本质的界定,不论是国际上进行广义与侠义的划分,还是国内的信息系统论与管理活动论的划分,大体方面都是一致的。笔者认为从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来看,它都是将来趋于广义的管理会计,不再局限于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而是融合诸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统计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结合能为管理所服务的各种方法,以更好的为提升企业价值所服务的管理学科。

       2.财务会计的定义

       西方学术界单独对财务会计的严格定义不多,但对于财务会计的本质概念,西方学术界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论点主要有:艺术论、信息系统论、服务活动论、历史信息论等几类观点。直到1970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的第4号报告中指出: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它在一定的范围内,持续性地以货币定量的方式提供企业经济资源及其义务,以及改变那些资源及其义务的经济活动(AICPA1970)。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最初是从财务会计派生出来的, 并从两方面对财务会计进行了突破,即复式记账原理与货币时间价值,与财务会计并列为会计学科的两大领域,自然与财务会计有所区分。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得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主要有以下区别。

管理会计为了反映企业整体及内部各责任单位的经营状况,所以其核算主体一般按责任单位进行细分,进而满足企业进行预测与经营决策之前的财务与非财务方面的分析。介于管理会计的未来性,及所涵盖信息的广泛性,以及度量尺度的多样性(货币、产量、时间、成长性等量度),在进行信息处理时需要用到更多复杂的现代数学方法,结合统计学、经济学、运筹学等相关学科运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得出对经营决策有用的结果。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虽然从狭义上讲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两个分支,但在实践中二者并非完全独立的,而是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主要如下:

       (1)总体目标一致。

       (2)服务对象的契合。从企业“经济增加值”的角度来讲,不论是对外的财务报告还是内部的核算监管活动,都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只是服务的侧重点不同,不能将其对立。二者相互配合、补充,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3)主要资料来源具有交互性。管理会计为了更好地规划和控制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管理活动,作出相关管理决策,必须取得大量的资料,包括各类财务信息以及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资料,其中财务资料为作出预测决策等的首要信息依据,由都是财务会计的产物。

       三、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当前动态环境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乃至其他相关学科均不再是独立运行的,其边界已由清晰固定变为模糊的发展的。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应该是围绕价值提升与价值管理的本质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实现横向与纵向的整体融合。横向上,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公司理财等相关学科进行融合,并结合统计学、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充分运用各自的处理方法与技术,实现理论、技术与实践的融合,推进管理体系的创新与一体化建设;纵向上,以战略导向及价值链为基础,将价值链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的管理会计进行整合,三者本质上都是实现企业的价值提升的,相互统一、促进,形成新的管理会计综合体系。

总之,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围绕企业价值提升的本质,经横向学科整合与内部纵向整合,理论、实践、技术、方法等融合的综合管理会计体系,更好地指导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余恕莲,吴革.管理会计的本质、边界及发展[J].经济管理,2006,06.

篇(2)

本文受到上海市教委《运筹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资助。

数学课程教学的两个核心问题

在整个大学本科教育中,数学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不论是数学专业还是非数学专业,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对学生来讲都至关重要。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经常会遇到有学生问这样的问题:老师,我们的数学学了有什么用?甚至毕业了的学生也会说:大学里学了那么多数学,根本不知道怎么用!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单纯地以“培养数学的素养”来回答,多少显得有些苍白。尤其是对于像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这样的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如果所教授的内容,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相结合,会使同学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培养数学的素养”的目标也落空。因此,当遇到这样提问的学生越来越多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是需要认真地思考一下: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经过仔细的检讨,我认为问题的核心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1.在教学过程中混淆了应用数学和“数学应用”的界限。大学非数学专业(特别是商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所开设的数学课程,如统计学、运筹学、博弈论和模糊数学等,若从学科分类角度来说,都应该归为应用数学范畴。应用数学是利用数学来发展经验科学的学科。它始于经验性事实,止于对经验性事实进行规律性预测,这些规律性预测还必须被其他的实验数据所证实。应用数学的主体是建立科学概念、构造数学模型和公式,进而发展数学理论,并作科学上的预测。它强调的还是对数学方法和数学理论的拓展。而后者则是强调数学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它强调的是对实际问题的判断,要求能在众多的数学方法中,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略微加以改造)来解决实际问题。下面的示意图可以用来描述两者的区别。

应用数学: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数学理论和方法预测和决策

数学应用:实际问题判断方法选择解决问题

图1. 应用数学和数学应用的区别

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沉醉于数学本身的完美体系之中,过分强调数学的严密逻辑,或注重数学方法细节的描述,强调对于数学方法的掌握而忽略了方法的应用。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尤其是商科学生),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应用。因为只有学以致用,才能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对于这个本质问题认识不清晰,是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困惑的原因之一。

2.在教学过程中模糊了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有的应用数学类课程教学大纲中,都会强调学生对于理论和方法的掌握。个别课程如有应用软件的,还会提供上机机会。但是,在具体实施教学时,往往会专注于要求学生掌握方法本身,而忽略对数学应用的基本素质培养。例如,面对实际应用问题,许多学生都不能把它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出来,更谈不上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

数学应用的基本素养

哪些是学生应当掌握的数学应用的基本素养呢?粗略可以归结为下列几点:

1.会用数学的语言将问题描述出来。是数学应用的最基本能力。如果不能将问题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也就无法用数学的方法将它解决。此外,学会数学语言的运用,也是进一步培养数学思维的基础。注意,这里所说的仅仅是“描述”,它可以是不严密的,不连贯的,不完整的,有别于数学模型的严密和完整。

2.会对实际问题的类型作出判断。里所说的问题的类型,涉及到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问题大类的判断,即问题属于确定性的、随机性的、模糊的,还是混合性的。学会这样的判断一般不难,这只要判断问题所包含的变量的类型就行了。第二个层次的判断就比较困难,它要求对问题所涉及的应用数学分支进行判断,进而决定采用什么数学方法。

3.会整理归纳已学的数学方法。这里要求学生将所学过的数学方法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借用计算机科学的语言,就是要建立一个关于方法的数据库,将各种方法的特点,适用场合作为关键字储存起来,以便实际应用使快速检索。而这一种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也是对第二种能力的促进。

上述三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贯彻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余下的问题就是,我们应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呢?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数学应用的素养

对于数学应用素养的培养,我想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经常强调要求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问题。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可以在每一门数学课中进行。开始时,可以反过来进行,即在介绍一种数学语言(包括数学符号)时,同时指出它在现实生活中代表或可以代表何种现象。等到学生熟悉了这种方式后,再启发学生自己来表述。

例如,在介绍图或网络时,先说明它可以表示一个城市的交通网络。其中,网络的边表示一段街道,边上所附的权表示该段街道的长度。求从某出发点到目的地的最短路就等价于在一个赋权的网络中寻找连接这两点的所有路中权和最小的那条。当同学熟悉了基本概念后,提出下列问题:某公司要制订一项5年内更新设备的计划。已知该设备在不同年份购置的价格及设备连续使用时每年的维护费用,并假设公司现有的设备已经连续使用了两年。应如何选择更新时机使总费用最低?启发学生把问题用网络的语言表示出来。又如在介绍了线性规划模型后,提示同学,规划中的变量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离散的。然后给出问题:已知某篮球队有8名球员,并且知道他们各自的身高和擅长的位置。现要参加一场篮球赛,需从8名队员中选择一个平均身高最高的出场阵容。启发同学用0-1变量来表示该名队员上场与否,进而表示成一个线性规划问题。

2.强调解题的规范。讲解例题及对学生解题都严格要求具备三要素,即判断、方法应用和结论解读。“判断”是指对问题类型的判断,其中蕴含着对适用方法的判断。要求学生具体写出显式的条件和隐式的条件。决不能因为觉得太简单而忽略这一步骤。“方法应用”则是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解题。“结论解读”是将数学计算的结果还原到实际背景中去的过程,即要求学生明白,数学上的解在实际中的意义。

在上述解题三要素中,判断是整个解题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相对来讲,第二步方法的应用倒是比较容易掌握的。第三步往往是学生会忽略的,但这却也是数学应用的重要步骤。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计算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在安排教学时间上,应该放比较多时间在问题的判断上,甚至可以集中将一些问题放在一起让同学判断而不必具体求解,以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尤其是在阶段性复习时,更要训练判断,因为此时掌握的方法多了,必须先对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然后才能确定解决方法。

例如,在解答假设检验类的题目时,要求学生先把诸如样本容量、显著性水平、总体参数等已知条件写一遍。然后根据这些已知条件进行判断,是单总体还是双总体,是采用正态分布还是学生氏分布。判断正确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最后,要将假设检验的结果用文字表示出来,如接受原假设时,可以说“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样本数据不足以说明原假设不成立”;当拒绝原假设时,可以说“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样本数据显示原假设不成立”。又如,给出某公司800笔应收账款按金额和账目到期时间分列的数据表格,问抽样结果是否显示应收账款金额与账目到期时间着两个因素相互之间有影响?让学生判断,是作独立性检验还是作方差分析。适当时候,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两种方法的区别点。

3.及时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已学过的知识。一个阶段教学后,将所学方法用表格结构、树形结构或钩连表结构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从形式到内容梳理知识,必要时还应将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标明。在教师作出示范后,就可以要求学生也照此来整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来整理应用方法,还可以用来整理数学概念。

例如,在统计学中,讲授了区间估计后,可以要求学生将不同类型的区间估计计算公式列出来。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单总体均值或两个总体的均值,再分为正态总体或非正态总体,再分为大样本还是小样本,再分为总体方差已知或未知。在博弈论中,按静态还是动态来分,再按信息完全和不完全来分,再按信息完美还是不完美来分,每种类型的博弈归纳出几种典型的模型。在运筹学中,讲授了网络规划后,让学生按边上的赋权情况来分类。如一个权的,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或可以提出哪些类型的问题;两个权的,又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各自又有哪些方法来解决。

有时,通过归纳总结,还可以引导同学自己提出新问题。例如,在最小费用流问题中,是满足容量约束,达到费用最小。可不可以让费用满足约束,使容量达到最小?

4.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新问题的关键点。在每次引入或介绍新方法时,不要开门见山,直接说出解决的方法。可以要让学生和你一起来思考,以问题来驱动新知识点的引入。教师备课时材料要充分,启发学生用类比、归纳等方法,找出可能解决问题的几种途径。当新方法介绍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对比,找出差距。这样,把新知识的引入,处理成学生判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把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发现,同时也提供了一次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数学应用的实践过程。

例如,在统计学课程中讲授了拟合优度检验后,指出卡方检验实际上就是考察两个分布在某些离散点上密度函数值的加权离差平方和。当这个值很大时显然这两个分布的密度函数曲线拟合很差。接着,在介绍独立性检验时,先指出,我们希望能用类似拟合优度检验的方法来解决。同时提醒同学注意,独立性检验所给出的数据表,实际上是一个两维的频数分布表,它只代表了一个分布函数的信息。而拟合优度检验需要比较两个分布函数。那么,另一个分布函数(即理论分布函数)在哪里?

我们看下面的例子:在对某城市家庭的社会经济特征调查中,调查者同时想确定家庭的电话拥有量与汽车拥有量是否独立。该公司对10000户家庭组成的简单随机样本进行调查,获得资料如下表。设显著性水平为0.01。

显然,数据只给出一个样本的分布情况。那么,理论分布又在哪里呢?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这样的提问,同学大都会感到很困惑。而这时,可以强调我们原假设是“电话拥有量与汽车拥有量是相互独立的”,并进而给出提示:假如原假设成立,那么,数据会出现哪些现象?让学生自己发现这样的结论,即“电话的拥有量为0,1或2的家庭,其汽车的拥有量分布应该彼此相似”,从而得出理论分布的计算方法。这样,独立性检验的问题,就转化为一个拟合优度检验的问题,即把一个新问题通过合适的转换变为一个已经掌握了的“旧”问题。同样的方式也可以用于博弈论中关于“海萨尼转换”的教学。

结 论

如前所述,大学应用数学课程的教学,不光是需要讲授数学方法,更应多一点对于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这当中,尤以对问题的判断更显重要。本文虽然提出了一些应予关注的方面,但还需留待实践来证明。

参考文献:

[1]吴徽明.关于“探究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之区分[J].教育评论, 2002,(04).

[2]杨裕前.研究性学习与学习的探究性[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1,(01) .

[3]宋丽,王宣.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渊源[J].现代教育科学,2002,(10) .

篇(3)

何伟等在阐述关于民族院校数学教育的思考中提到,自然科学没有民族性,但自然科学的掌握者有民族性,对其进行的教学可以有民族特点。因此,民族院校的数学教育可以结合民族特性开展。在完成基础数学教学的基础上,应以数学建模系列课程教学为载体,根据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选择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的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具有民族特性的数学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把握民族地区发展的前景分析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在地方民族院校中,应结合地方实际,针对民族旅游开发、民族工艺品设计、民族药品研制过程中涉及的数学模型展开教学,探索合适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活动,是一项成功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从13所民族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不难看出,随着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影响力的扩大,各民族院校也加大了对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系列课程的教学力度。然而,纵观各民族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统计学专业等数学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不难发现其课程体系中与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相关的课程之间不能较好地衔接。因此,在公共课挤压专业课学时的情况下,只有科学有效地开设数学建模系列课程,将拟开设的课程有机地衔接起来,才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综合各高校课程设置情况与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系列课程可以按下图的关系加以衔接。另外,因为这一系列课程中均包含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程之间交叉的内容着重放在一门课中展开,从而突破各门课程的学时限制。

例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等优化数学模型可以放在运筹学课程中进行教学,而在数学模型课程教学中不再重复这部分内容。这种将数学模型课程中涉及的具体模型放到相关课程里进行教学,是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其他课程教学的最好体现。当然,教学的内容除覆盖基本知识点外,应结合专业特点展开。只有灵活选取有利于学生就业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的形式应多样化,可以开展专题讲座,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简单课题入手,将实验室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

篇(4)

二、管理会计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意义

21世纪全球经济日益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其广度和深度为人类社会之前所没有。经济发展中高新技术含量和信息收集分析加工的比重日益提高,对于会计学来讲,财务软件的广泛应用,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兴起,使得仅仅财务核算变得较以往容易得多,轻松得多;然而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交往、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复杂,使得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的信息分析加工及其对企业管理的要求,都大大提高,企业必然会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益,在此环境下,会计工作绝不仅仅从事于财务核算,还要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提供决策方案。这时,与企业管理深度结合的管理会计,再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效益水平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篇(5)

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123-02

金融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首先在西方国家出现的,是一门创造性的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策略来解决金融财务问题的新兴的金融学科。它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科学的研究,综合地运用各种工程技术的方法(主要有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分解与组合等),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其成果金融产品既包括原生和衍生的金融商品,也包括金融服务和解决金融问题的手段和策略。其创新和创造性既意味着金融领域思想和思维的飞跃,也意味着对已有观念的重新理解与运用,以及对现有产品进行的分解与组合。金融工程的出现,标志着金融科学已走向工程化的阶段。

一、金融工程的特点

作为一门前沿学科,金融工程融合了经济学、金融学和投资学的相关理论,同时又吸收了数学、运筹学和系统科学的精华。从理论上讲,它是一门融现代金融学、信息技术与工程方法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从教学方面讲,它是一门由现代金融理论支撑、以实务操作为导向的高科技金融学科。金融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金融工程具有应用型交叉学科的基本特征。金融工程集合了金融学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而又具备自己的特征――强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除了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知识为主要分析手段外,金融工程还引入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人工神经网等前沿技术,也用到了决策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有关理论。

2.金融工程是一门具有量化特色的学科,重视模型化和最优化。金融工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广泛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解决金融实务中的各类问题。量化分析的第一步是把没有数量特征的各种实际对象转变成具有数量特征和某种相关关系的变量。在数学模型提出来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模型进行分析、求解、推导和论证。

3.金融工程重视创新思维。创新是金融工程的灵魂,金融工程的创造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各种工程分析手段对收益和风险特征进行量化、分解和组合,创造性地改变收益和风险结构,实现新型金融工具的引入和运用;二是通过对各类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的变革实现解决方案的优化、市场范围的拓展和金融服务的创新。

二、金融工程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根据金融工程的特点和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中国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立足于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已有的金融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模型,并具有一定的金融产品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应该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尤其要系统掌握现代金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金融工程的基本理论框架,熟悉公司财务、金融市场与证券投资以及银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具有相应的基本运作技能。

2.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应该熟悉与金融工程学科相关的原理性知识,并有较高的数学、统计学、外语与计算机操作水平。具备扎实的数理分析基础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能力,能够对金融、经济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为了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还应该熟悉会计、税务等方面的原理性知识。

3.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开展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事资产评估、风险管理以及金融产品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实务工作。

4.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金融工程的产生和发展是与金融市场密不可分的,金融工程研究开发的每一项结果,都是为了满足金融市场的需要,而推出的一项创新的金融产品,这就要求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具有金融创新的意识和思维。

三、教学课程设计

1.强调基础的经济金融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素质。金融工程本科专业的设置必须立足于经济金融理论,这是培养合格的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基石,这些理论应包括基础的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学科以及一定的现代金融理论,如开设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公司财务、投资学、金融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另外,还应辅之以保险、税收、金融法等方面的知识。

2.适度开设数学类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数学和统计学的技能。为培养各类专门的金融工程人才,使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数学和统计学的技能已经成为必需。为此我们开设了微分方程与动态经济学、概率论基础、数理统计、运筹学、应用随机过程、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等课程,此外还有随机分析、决策分析、经济数学模型等课程供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教学大纲不仅体现数学课程本身的内容,而且充分结合金融工程的需要,强调数学方法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3.体现金融计算、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具备数值计算、建模技巧及数据分析能力。通过使用计算机及软件对金融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金融运行规律是当今金融信息全球化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设置了如数值计算、经济数学模型、计算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分析应用软件、金融实证分析等课程,培养学生能够从复杂的金融环境中分析出关键因素并设计建模方案的基本素质,以及具备通过数值计算对金融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检验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的能力。

4.构建金融工程的专门化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的金融工程人才。围绕金融工程我们开设了如衍生金融工具、金融工程学、金融工程案例和应用、金融风险的量化分析、金融产品设计与开发等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教学了解金融工程的核心以及运用相关金融工具和策略解决金融问题。

四、应用型为主的金融工程教育

从学科性质来看,金融工程属于应用型的学科,这一性质决定了在金融工程学科建设中,必须充分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1.开设实践类和信息类课程。利用金融实验室进行金融市场、金融交易模拟实践;采用分散性现场参观与观摩的形式感受真实交易的氛围;通过互联网访问中央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网站,了解金融中介业务运作。实践性教学的目的是增强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养成通过网络、媒体积极吸收市场、经济和技术信息的习惯。

2.重视实际的技术能力培养,这主要是指诸如SAS和Matlab等课程的开设。金融工程的大部分问题都需要通过软件技术加以解决,比如: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因而技术能力也反映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水平。在国外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中,不少大学将Matlab作为必修课之一,从而保证学生能迅速的将金融问题转化为技术问题并加以解决。

3.强化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有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不仅如此,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对金融工程至关重要的“创造性”的思维,也是非常有用的。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金融工程应用已经积累了很多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的案例,这些案例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思想财富。案例教学是学习、培养和提高这种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积极发展实习教学。在美国,是否提供实习机会,使许多开展金融工程教育的学校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事实上,在中国,由于金融人才的缺乏,金融工程的实习教学对于学校和实业界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策略,学校应加强同实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五、金融工程师职业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

金融工程师的称谓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伦敦金融界,区别于传统的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市场分析人员,金融工程师更加注重金融市场交易与金融工具的可操作性,将最新的科技手段、规模化处理方式(工程方法)应用到金融市场上,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交易方式,从而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赢取利润、规避风险或完善服务。金融工程师通常受雇于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中介机构以及非金融性质的公司。

因为金融工程师具有一系列专业化的、仅凭技术所无法达到的素质,并且由于金融创新的速度超过了市场产生称职金融工程师的能力,金融工程师总体上是供不应求。其就业机会显得格外光明,并且毫无疑问,其工作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加强金融工程师的职业教育已成为现代金融发展的一种趋势。

金融工程自身的特点要求一定的创新能力。首先,金融工程的基本职能是创造,就是在金融市场中根据客户的需要来创造新的产品已实现收益和规避风险。其次,由于金融工程师要解决的问题往往超出个人的知识基础而需要进行小组工作,以处理复杂的金融、法律、税收、会计、产业、计算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作为小组核心的金融工程师,合作的精神、沟通的技巧和协调的能力是必备要素之一。

总之,在金融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从发展的趋势来看,金融工程将不仅仅作为一门技术性的学科,而是将逐渐成为一种创新和开放的思想方法,日益渗透到金融、经济乃至社会生活中。

参考文献:

篇(6)

[DOI]10.13939/ki.zgsc.2016.05.103

随着社会进步,股票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只有正确地对待股票与统计学之间的联系,这样能更全面利用统计学知识掌握股票交易市场的变动规律,从而促进个人与团体的利益一致性。

在平时常见的文章中我们能经常碰到的是统计学的取样数据分析、回归分析、标准差等在股票技术分析、投资收益、风险预测中的常见实际运用,在其实际运用中股票价格统计数据也是统计学里的一个,统计学在实际运用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篇文章是从股票中最基本的股票价格统计数据开始,侧重以统计学在股票价格统计数据整理运算过程中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谈论。

1 统计学在股票中的定义

统计学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剖析资料和数据得到的结果的一组概论,准则与办法。统计分析数据有描写和推测统计两种方法。

(1)看大盘:汇集股票的相关材料,即调查统计。从头到尾,即全方位的去调查;有重点的看,即重点的调查;随机的查看,即采样调查;查找各种各样的有象征性的个人股票,也是典型的调查。

(2)股票板块:以某一标志将股票进行分类,也就是分组统计。例如钢铁板块等。

(3)阴阳烛:交易成功量与交易成功价格的高低决定其趋势,即是频数分布。

(4)牛市:股价呈飙升趋势,即是正J型分布。

(5)熊市:股票呈下跌趋势,即反J型分布。

(6)摸高,回落:股票飙升,至某一点时受到阻力后呈下跌趋势,即是偏态分布。

(7)探底,反弹:股票价格下跌,到某一地方撑持后上升,也就U型的分布。

(8)股票指数:加权平均数的运算,是质量指标指数。股票的价格是质量指标,成交的数量或发行量是数量指标。

(9)黑股:存在感过低,易失诸交臂。

(10)均线:股价算术的平均数。一般为加权平均。

(11)震荡空间:股票价格的波动曲线的均值偏差,也就是标准偏差。

2 股票的价格统计数据

2.1 股票的价格均值

股票价格的均数是反馈不同股票价格上下浮动的基准。股票价格均数是由证券交易场所、金融类服务公司、银行或新闻媒体整理而成的。为了能时刻了解各种股票而联合形成的行情市场整体的价格水平和完整市场总和的变化方向。

2.2 简易的算术股票价钱均值

1981年6月,查尔斯・亨利・道在《客户午后通讯》首次了一组之后被称作“道・琼斯工业股的股票价格平均数值”,也是全球上最早股票价格平均数值。

2.3 加权指数

加权指数是依据各种样本股票的销售数量或者是交易成交的数量依照权术来进行加权指数运算的股票交易价格的均值。因此销售的数量是权数的加权均值的股票交易价格,即是抽样股票的市场价值总和除以抽样股票的销售数量;以成交数量作为权数的加权均值股票价格,就相当于是抽样股票的全部金额除以抽样股票的成交数量。

2.4 修正股票交易价格的均值

修正股票交易价格均值是通过简便的数字运算的基本上,如果有分割股票、增加投资、发行新股的时候,经过改动除数,让股票的交易价格的均值没有任何影响。做法是以新的股票交易价格的全部金额除以旧的股票交易价格的平均数值,因此得出新的除数,然后再以运算期的股票交易价格总金额去除以新的除数,就可以得出修正的股票交易价格的平均数值。

2.5 股票价格的波动情形

股票的价格指标是本期股票的交易价格和某个前期之间相对比的相对数变化,是因为证券交易的场所或者是金融中介机构经过对股票交易场所里有一些具有象征性的企业所发出的股票交易价格,进行平均运算和发展变化情况相比后整理出一个可以提供了解股票出价、发价或者是价格的指示数字。整理过程包括五个方面:①挑选一些具有象征性的股票,当作整理过程中指示数字的样品股票。②按照规定的时间去股票交易场所上去收集样品股票的交易价格,俗称采样。③选择一个基础期,基础期的股价交易价格水准是100或者是1000。④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及高科技的手段运算出股票的指数数值。⑤要对外公布。

3 股票交易价格的运算

3.1 算术平均数

简易的算术平均数是在运算出抽样股票单个价格指数的基本上,加上总和算出平均值的一种运算方式。现在运用这个方法计算的有算术平均股价指数、英国的《金融时报》精算股价指数等。

3.2 综合平均法

综合平均法是各自把前期和本期的股票交易价格实行求和,之后把本期的股票交易价格和前期的股票交易价格的总金额相对比,从而得出股票交易价格指标的一个运算方式。现在运用这个办法的有美国的纽约证券所整理的股票交易价格指标,等等。

3.3 几何平均法

几何平均法是各自把本期和前期的股票交易价格互相乘后开方,之后再用本期和前期的相比较从而得出指标的一个运算方法。

4 综合加权法

(1)以样品股票前期的成交量或者是销售量为权数。现在应用这个方法运算有上海综合股票交易价格指数等。

(2)以样品股票本期的成交量为权数。现在应用这个方法运算的有我国沪深300指数等。

(3)以样品本期销售量为权数。现在应用这个方法运算的有标准普尔股票交易价格指数、深圳综合指数等。

(4)加权几何平均法。在股票交易价格指标的运算当中,大家为了能够知道交易在本期与前期中区别,提议出了加权几何平均法。现在使用这个方法运算的仅有英国伦敦《金融日报》工业普通的股票指数和美国价值线工业指数。

5 结 论

成功创立一种模型可以取得金融领域的顶尖荣誉,表现出了金融与数学的统计是有着不可分割联系。统计学和其他有关的学术在证券交易场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在以前运用简易的计算和算术方式已然无法去满足逐渐困难的金融领域的进展。近这几年,许多学院也都创立了金融系和管理系;北方工业学院的统计学学科创立了许多证券期货的模拟工作间;设立有关学科的就特别多了。

参考文献:

[1]薛佳佳.股票价格指数的统计编制方法及改进思路[J].商场现代化,2012(3):117-118.

[2]李洪英.BP神经网络在股市预测模型中的应用――以上证股票价格收盘指数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2(2):36.

[3]王立民,薛雅嘉,朱晓慧.世界股票市场统一指数设计与应用研究――对亚、美、欧三地区股票价格指数为样本的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3-111.

篇(7)

要研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首先要对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加以界定,这也是管理会计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论题。只有从管理会计的本质出发,才能更好与其他学科进行区分,进而构建出一个富有逻辑性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1997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对管理会计在原来定义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界定:“管理会计是为改进企业计量、规划设计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以提供价值增值的持续过程,并通过此过程指导企业的激励、控制等管理行为,以期实现企业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

对于管理会计的本质,国内相关学者的观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信息决定论”和“管理活动论”,其中余绪缨、李天民、余恕莲、吴革等教授为信息系统论者。他们认为:“管理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信息、统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并运用一系列的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使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对整个企业及各责任单位日常和预期经济活动及相应信息进行规划、评价、考核和控制,以帮助管理当局合理配置使用资源并做出最优决策的一整套信息系统。”

余恕莲、吴革(2006)还强调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就是提升企业价值既包括企业整体价值,又包括企业各子系统活动的价值,这决定了管理会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目标与基本职能,具体又包括价值目标的确认、价值信息的提供、价值管理与控制、价值评价和分析等,进而指导管理会计的发展。

孟焰、温坤、潘飞、汪家佑等教授则是管理活动论者,他们认为管理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及其他信息资料,运用一系列现代化管理方法(会计、统计、计算机技术、数学等方法),预测和决策企业未来将经济活动,拟定目标,编制预算,并对其进行监督、控制和业绩考核评价。

对于管理会计本质的界定,不论是国际上进行广义与侠义的划分,还是国内的信息系统论与管理活动论的划分,大体方面都是一致的。笔者认为从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来看,它都是将来趋于广义的管理会计,不再局限于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而是融合诸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统计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结合能为管理所服务的各种方法,以更好的为提升企业价值所服务的管理学科。

2.财务会计的定义

西方学术界单独对财务会计的严格定义不多,但对于财务会计的本质概念,西方学术界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论点主要有:艺术论、信息系统论、服务活动论、历史信息论等几类观点。直到1970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的第4号报告中指出: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它在一定的范围内,持续性地以货币定量的方式提供企业经济资源及其义务,以及改变那些资源及其义务的经济活动(AICPA1970)。

我国学术界对财务会计本质的认识也不统一,主要有三个学派: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和会计控制论。2006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的界定值出,财会会计的目的即提供财务报告,其本质即产生并提供财务报告。可见准则更倾向于财务会计的对外性。国内学者对财务会计本质的研究代表如下。

葛家澍(2013)教授认为,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它既是一个信息系统,以货币为基本计量单位,经会计人员的确认、记录、计算等过程生成财务报表,又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为企业外部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在过去某一时段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并充分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王扬(2011)认为财务会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多重属性的信息化产品。王志勇(2005)认为财务会计本质上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经一系列程序和方法来反映并控制经济活动并据以确认和解除受托责任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最初是从财务会计派生出来的, 并从两方面对财务会计进行了突破,即复式记账原理与货币时间价值,与财务会计并列为会计学科的两大领域,自然与财务会计有所区分。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得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主要有以下区别。

(1)职能与目的不同。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向投资者、债权人、证券机构、政府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企业过去某一时点财务状况及过去某一段经营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即侧重于核算与监督职能,属于反映过去的对外报告会计。而管理会计则是面向未来的,向企业内部相关人员提供财务及非财务信息,以便于其对企业经营策略作出预测和决策,并提供相应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最终提升企业整体或部分经营效率。管理会计侧重于控制考核及预测决策,是对内经营管理型会计。

(2)遵循的原则和标准不同。财务会计必须依照国家或行业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及制度,按照特定的程序(从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账簿到财务报告,每一步都要严格遵循相关会计法规与准则,期间会计科目的使用、记账单位的选择、会计期间及各种计量核算方法的使用等等所有活动都要符合会计准则与制度),最后得出相对统一规范的对外财务报告。

管理会计基于其对内性,不受强制性的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的严格约束,它只服从于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需要,受宏观经济法规、及管理所采用的方法理论制约,一切以改善管理,提升经营效率为准绳。它不拘泥于固定的理论、方法,也不规定统一的报告格式与标准,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调整,灵活性较大。

(3)核算主体与工作方法不同。财务会计的目的是要反映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通常不需细分企业各部门各单位而是以整个企业为会计主体进行核算。计量单位主要是以货币为单位,运用一般的加减乘除等基本的算术方法及现代的OFFICE等基本财务软件就可满足会计核算。

管理会计为了反映企业整体及内部各责任单位的经营状况,所以其核算主体一般按责任单位进行细分,进而满足企业进行预测与经营决策之前的财务与非财务方面的分析。介于管理会计的未来性,及所涵盖信息的广泛性,以及度量尺度的多样性(货币、产量、时间、成长性等量度),在进行信息处理时需要用到更多复杂的现代数学方法,结合统计学、经济学、运筹学等相关学科运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得出对经营决策有用的结果。

(4)信息精确程度不同。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的,影响未来期间经济活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加上对信息及时性、广泛性的要求,决定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做不到绝对精确,只能相对精确;而财务会计是反映过去已发生的财务信息,又以货币计量,因此其提供的信息应力求精确,数字必须平衡。

另外,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本质及职能、目的等的不同,其各自对相应会计人员的所具备素所要求、工作的灵活性与主观能动性、服务对象、计量期间等均有所不同。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虽然从狭义上讲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两个分支,但在实践中二者并非完全独立的,而是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主要如下:

(1)总体目标一致。不论是财务会计的反映与监督职能,还是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与控制功能,其最终目标都是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长远发展目标的,都服务于企业的“契约关系”的。

(2)服务对象的契合。前面有讲到财务会计侧重于对外服务,产生对外报表,但同时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层也是财务报告的重要使用者,并据此作出科学的决策。而管理会计虽然主要是对内会计,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提供重要信息。比如:管理会计能否准确预测未来企业的经营状况,能否及时有效地作出相应经营管理决策,能否传递给投资者准确有效的信息讯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部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能否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所以,从企业“经济增加值”的角度来讲,不论是对外的财务报告还是内部的核算监管活动,都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只是服务的侧重点不同,不能将其对立。二者相互配合、补充,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3)主要资料来源具有交互性。管理会计为了更好地规划和控制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管理活动,作出相关管理决策,必须取得大量的资料,包括各类财务信息以及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资料,其中财务资料为作出预测决策等的首要信息依据,由都是财务会计的产物。而财务会计在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时,现在已把原属于内部管理需要的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列为必须批报的基本财务报表,此外在附注中要对企业的相关重大事项加以披露,尤其是无法用货币进行计量的重大信息要进行披露,而这些信息资料就来源于管理会计的分析结果。

三、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篇(8)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035-03

引言

目标规划是应用于工业和公共决策问题中的第一个多目标方法。目标规划问题本质上是寻找达到多于一个目标的线性规划问题。目标规划的发展以应用为主,其在国民经济管理各行业、各部门的应用日益广泛,如在决策支持系统中、工程优化设计中、统计学中及经济学中等。在当代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从重品质转向了重效率、重成本、重管理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不得不注重在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生产绩效与管理绩效,不断增强自己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从而保证企业成为时代的强势主体,而如何制订生产计划便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管理者在拟订生产计划时,不仅要考虑总产值,而且要考虑利润、产品质量和设备利用率等,如何统筹兼顾多种目标,选择合理方案,是十分复杂的问题。目标规划比较符合现代管理决策的实际,其方法灵活,有能力处理互相冲突的经济问题。较线性规划来说,目标规划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体现了其优越性,已成为解决现代管理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目标规划的原理

1.决策变量。决策变量,又称控制变量,用x1,x2,…,x3表示,即模型最终要求的解。

2.偏差变量。根据最终计算出的目标值与目标预定值之差称为偏差。引入偏差变量可以确保原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转化为目标约束。偏差变量分为两种,负偏差变量和正偏差变量。第k个目标的负偏差变量记为dk-,它代表目标计算值未达到目标预定值的数值,目标规划模型中规定dk-≥0。第k个目标的正偏差变量记为dk+,它代表目标计算值超过目标预定值的数值,目标规划模型中规定dk+≥0。偏差变量的取值有3种可能:第k个目标的计算值超过原先设定的预定值,即超额完成预定目标,此时,dk-=0,dk+>0;第K个目标的计算值未达到原先设定的预定值,即未完成预定目标,此时,dk->0,dk+=0;第K个目标的计算值正好达到目标的预定值,此时dk-=0,dk+=0。

3.系统约束和目标约束。系统约束是指对某些资源(需求)进行限制的原始约束条件,也称为刚性约束。目标约束是目标规划特有的一种约束,指的是原目标函数在确定目标预定值,并增加偏差变量后转换成的新的约束条件。由于这类约束包含允许不达标的负偏差变量d-,也包含允许超过目标预定值的正偏差变量d+,所以目标约束也称为柔性约束。

4.目标函数。由目标规划问题原始各个目标构成的函数,目标函数实质上是一个关于目标优先等级和偏差变量的线性组合。对于满足系统约束的目标约束的满意解,从决策者的角度看,判断其优劣的依据是目标的计算值与其预定值的偏差的大小。目标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的数学表达式为:min Z=

f(d+,d-)。目标规划问题各原始目标因要求不同,引入偏差变量后的目标函数有如下三种基本形式:(1)决策者希望目标的计算值等于目标的预定值,或对于经求解所取得的目标计算值心中无数,这时,可以这样构造目标函数:使计算结果中相应目标的两个偏差变量之和为最小(最理想的结果是都等于0),具体的形式为:min Z=d++d-。 (2)决策者希望目标的计算值不超过目标的预定值,即允许达不到预定目标(例如,对于某种资源的使用,允许有剩余),这时,可以这样构造目标函数:使计算结果中相应目标的正偏差变量为最小。具体的形式为:min Z=d+,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类目标,决策者并不关心负偏差变量取值的大小。(3)决策者希望目标的计算值超过目标的预定值,即允许超过预定目标(例如,对于产品的市场需求的提供量,允许有超额),这时,可以这样构造目标函数:使计算结果中相应目标的负偏差变量为最小。具体形式为:min Z=d-,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类目标,决策者并不关心正偏差变量的取值的大小。

5.优先等级和权重系数。人们在解决目标规划问题而构造数学模型时,为了满足多个决策的需要,就要设立多个目标。这些目标的重要程度不可以完全相同,决策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按照各个目标的重要程度给不同的目标赋予不同的优先等级,这种优先等级为计算求解提供不同的判别标准。在同一个优先等级下,如果存在多个目标,则可以通过给出不同的权重系数来确定其重要程度。(1)优先等级。设目标规划问题有k个目标,分为s个优先等级,分别用优先因子p1,p2,…,ps 来表示,规定pt>pt+1,优先因子的序号越小,说明等级越高。目标的优先等级是个定性的概念,不同的优先等级无法从数量上加以衡量和比较。优先因子可以理解成用来区别各个目标的重要程度的一种符号,表明无论w值有多大,都不能使wpt+1>wpt,即低位目标无论如何都不如高位目标重要。(2)权重系数。权重系数是指各目标中偏差变量的系数,是一个可以用数量来衡量的指标。对属于同一优先等级的不同目标可按其重要程度(这由决策者根据偏好或政策因素等特征来决定)分别给予不同权重系数,以此来反映各目标重要程度的差异。应该注意的是,处于同一优先等级中的不同目标,其计量单位必须相同,否则,目标函数值就无法比较和衡量。

其模型如下:求minZ=Σpt(ftk-dk-+ftk+dk+) (t=1,2,…,s),(k=1,2,…,r)

Σckjxj+dk--dk+=ek, (j=1,2,…,n),(k=1,2,…,r)

Σaijxj≤bi (i=1,2,…,m),(j=1,2,…,n)

xj≥0(j=1,2,…,n) dk-,dk+≥0(k=1,2,…,r)

在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中,s为目标函数Z中优先等级的个数,r为目标约束的个数,s≤r。通常情况下,s=r;当存在几个不同目标属于同一个优先等级时s<r。

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式中的元素说明:xj:决策变量;aij:系统约束的系数矩阵;ckj:目标约束的系数矩阵(或当前目标约束中未含偏差变量的系数矩阵部分);bi:系统约束的右端常数;ek:目标约束的预定值(或目标约束的右端常数);pt:目标的优先等级;dk-:各目标约束对应的负偏差变量;dk+:各目标约束对应的正偏差变量;ftk-:目标优先等级pt中对应于负偏差变量dk-的权重系数;ftk+:目标优先等级pt中对应于正偏差变量dk+的权重系数。

ftk-,ftk+所代表的权重系数通常为1(缺省值为1),只有当多个原目标属于同一个优先等级时(即多个原目标合为一个目标时)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专门指定。

6.目标规划模型的解。一般而言,求解目标规划模型所得到的最优解,使其各个目标都实现最优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个所谓的最优解只是优解,实质上应称为原目标规划问题的满意解。满意解又称为可接受的解,对应地还存在不可接受的解。(1)可接受的解。如果所求得的最终解,主要目标已经实现(Z1*=0),而其他某个(或某些)等级的目标函数值ZK*=a≠0(2≤k≤s),则说明pk等级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则这个最终解就称之为可接受的解。可接受的解其实就是充分考虑优先级较高的目标并权衡其他一般目标的满意解。(2)不可接受的解。如果所求得的最终解,主要目标(优先等级为p1的目标)没有实现(Z1*≠0),则这个最终解就是不可接受的解。此时,一般做法是适当放松有关约束或降低p1目标的预定值,然后再进行模型的调适和计算,直到最高等级的p1目标完全得以实现。

二、目标规划在制定企业生产计划中的应用

1.问题的提出。四川省成都市A预制厂是一个生产销售各种预制板和小件的小型工厂。长期以来,该厂只凭简单的经验制订生产计划,虽然能获得一定的利润,但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的规划,没有达到效益的最大化。该厂急需一种合适的方法为其制定一个更佳的生产计划。

将该厂生产的预制板归类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小件归类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各类预制板的成本和利润(如表1所示)。各类小件的成本和利润(如表2所示)。

表1

表2

已知该厂每月最多生产预制板900件,小件1 500件,且每月支出水电费及设备维护费等3 000元。月初规划时考虑如下几个目标:第一优先级:月利润不得低于14 000元;第二优先级:生产的小件数量宜为预制板数量的1/3;第三优先级:企业用于生产两类货物的成本不得高于65 000元;第四优先级:生产的大型预制板不得超过300张。

试确定该厂的月生产计划,即确定其每月生产的各类预制板和小件的数量。

2.建立数学模型。设该厂生产各型号预制板的数量为X(i=1,2,3),生产各型号小件的数量为X(i=4,5,6)。

生产能力限制:

x1+x2+x3≤900 (1)

x4+x5+x6≤1 500 (2)

利润约束:10x1+15x2+20x3+7x4+9x5+53x6+d1--d1+-

3 000=14 000 (3)

数量约束:x1+x2+x3-3x4-3x5-3x6+d2--d2+=0 (4)

x3+d4--d4+=300 (5)

成本限制:53x1+68x2+83x3+15x4+31x5+150x6+d3--d3+=

65 000 (6)

目标函数为:minZ=p1d1-+p2(d2-+d2+)+p3d3++p4d4+

(7)

由上可得目标规划模型:

minZ=p1d1-+p2(d2-+d2+)+p3d3++p4d4+

x1+x2+x3≤900

x4+x5+x6≤1 500

10x1+15x2+20x3+7x4+9x5+53x6+d1--d1+-3 000=14 000

x1+x2+x3-3x4-3x5-3x6+d2--d2+=0

53x1+68x2+83x3+15x4+31x5+150x6+d3--d3+=6 000

x3+d4--d4+=300

3.求解模型。目标规划的求解有多种方法,例如:单纯形法、图解法、Excel电子表格法等。本文选用管理运筹学软件求解。只要在目标规划中输入目标规划的子模型中输入目标规划的数据即可得到结果。需要注意输入栏中决策变量的个数是不包括偏差变量的决策变量的个数,绝对约束个数是指不含偏差变量的约束条件的个数。

模型经求解后,各变量取值(如表3所示)。

可见,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都达到了。

由上可知,该厂的月生产计划(如表4所示)。

表4

若该厂按此方案生产,所用的生产成本为60 432元,可获得月利润16 984元,收益率为28.1%。经过规划后制定的这个方案符合该厂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厂的经济效益。

结论

用目标规划方法制订生产计划,可使工厂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即使在其他条件变化时,管理者也能够合理地安排生产。实践使人们意识到,用科学方法比简单经验好。私有企业与国有企业不同,在生产过程中受到的市场、原材料等方面的限制较多,竞争性较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求得企业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去经营显得更为重要。目标规划方法是科学的规划方法,特别是对那些自产自销、自负盈亏的小型工厂,具有特殊的适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宣家骥.目标规划的特点和进展[J].运筹学杂志,1993,(1):34-432.

[2] 陈意平,张幼蒂.用目标规划方法优化露天矿生产计划[J].化工矿山技术,1992,(3):10-144.

[3] 赵金鹏.目标规划在煤矿生产计划中的应用[J].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1):46-543.

[4] 陶青平,何诗兴.马钢中板厂生产计划编制模型[J].马钢职工大学学报,2003,(3):61-645.

[5] 赵雁,贾小刚.目标规划法在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8,(2):25-296.

[6] 管理运筹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The Application of Goal Programming in Making Enterprise Production Plan

LONG Chun-tao

篇(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40-0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长期以来培养目标单一,只培养数学研究人员与数学教师,大多数高校都是从事师范生的培养与教育,如何确保数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2012年9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教高[2012]9号),明确提出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给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保持传统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如何拓办新兴专业指明了一条道路。[1]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历史悠久的一个专业,长期以来从事师范生的培养与教育。为适应我校把“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建设目标,拓展数学与应用数学非师范专业方向,结合自身实际和工科的办学模式,我们及时调整了专业发展方向,设置了统计与金融数学专业方向,并在人才培养及教学课程设置上做了相应的改革。

一、借助工科的办学思路,拓宽数学等传统专业的办学方向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方向的设置和调整,应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高教育的需求,同时应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且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促进学校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二、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基于数学基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借助学校工科的办学模式,我们在专业培养目标集中体现了“数学知识基础扎实,统计实践能力深厚,金融应用能力强,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这与以前只培养数学研究人员与数学教师有了本质上的区别,首次提出了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三、深化课程改革,建立完善课程体系

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加强能力结构知识的培养。做到既体现工科背景下数学专业的特色,又突出侧重统计、金融领域应用的特点的理论课程设计。[2]

做好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紧抓本专业教育教学特点,增强时效性,为社会服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添加适用性内容。理论课程的设计上,完善三大课程平台的建设:①设立数学平台课程。淡化经典数学基础课程设置,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设立数学平台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离散数学结构、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运筹学、营销学、数学模型与实验等。②设立统计平台课程。侧重统计学科的要求,做好统计能力及计算分析课程的设置。统计平台课程:统计学原理、多元统计与分析、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随机过程和随机分析、经济预测和决策。③设立金融数学平台课程。培养学生宽厚的金融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金融数学平台课程:最优化方法、金融学、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学、金融时间序列、商业银行会计、保险学、证投资学、营销策略、寿险精算学、金融风险管理。④借助工科培养模式,做到“工理结合”,深入改革实验与实践课程,力求加大应用性训练。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我们设置了长达43周的实验、实践类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营销实践,国家职业资格教学,社会实践(暑假),营销策划,数据分析(抽样调查),统计学软件,金融实务训练,虚拟金融投资等。

四、精心统筹安排,优化各个模块之间的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是专业方向设置的主要手段,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分析各门课程的联系与区别,改革传统数学教育教学体系,使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需求,工作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组织与管理等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性教学设计环节上。

1.整合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淡化经典数学理论要求,强调基本概念理解、基本运算掌握和基本数学思想的贯通,做到“必需的一定讲、够用为主、技能为上”的标准来删减理论、设置实验、设计实践,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的取舍并注意不断的更新。[3]

2.构建特色鲜明的统计、金融数学课程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统计、数理金融、证券、保险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加深学生对现代经济市场基本概念和利用数学工具研究经济市场的前沿问题,以提高对统计金融实际的“感觉”和直观能力。

3.构建适合数学专业、合乎工科能力层次的“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内容体系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模块构建。基本技能侧重统计、计算的操作性,专业技能注重金融技术应用性,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综合实践性,增设如金融业务模拟、财务业务模拟等综合性营销业务模拟,实现实践内容多样化。

五、以培养数学应用、统计应用、金融应用为三个“职业定位”为导向,做到“淡化数学学科、强化统计、金融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

以培养数学人才、统计应用人才及金融适用人才的三个职业方向,因此在构建专业选修模块上侧重于学生学习数学、统计、经济、金融等基础理论,在修完必修课程后,学生可依据不同方向的职业定位进入专业选修课模块的学习阶段。专业课程可按以下几种就业趋势进行设置:①国家公务员序列。如统计、财政、审计、海关部门、信息调研中心。②商业银行。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③各类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④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各类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⑤信息调查分析公司。各类需要简单数据统计统计及基础金融业务的企业。

六、以社会导向为基准,做好社会需求适应性的研究与实践,随时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补充与更新

1.重视企业对信息调研,统计、决策管理,将“数据分析(抽样调查)”、“经济预测与决策”课程与社会相结合,与企业需求衔接,修改实验大纲及方式,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做到能与社会对接,与用户相适应。

2.做到学生“毕业双证”的实践教学改革。开拓信息,做好国家资质资格考试的引导工作,开设并引导学生参加相应的统计师从业资格、证分析师从业资格、理财规划师从业资格、信息调查员从业资格、精算师从业资格、金融分析师等考试引导工作。

3.做好“工”、“理”结合。借鉴工科的培养模式,多出社会,在学生毕业就业时做好“订单式”人才模式设计。

数学专业拓办统计与金融数学方向是新生事物,如何从“老牌”师范专业中拓办新型非师范方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统计与金融复合型人才,其教学改革的研究和专业建设成为了急需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Z].教高[2012]9号,2012(10).

[2]姜礼尚,徐承龙.金融数学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10):11-13.

篇(10)

【关键词】创新创业 管理会计 教学方法

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传统的财务会计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推进管理会计工作势在必行。2016年6月份以来,财政部为加强管理会计工作,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制定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同年10月,颁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要大力推动管理会计发展,到2020年要大力培养30000名善于决策、财务、管理的管理会计型人才。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更是对专业教学项目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专业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改革方向、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更是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研究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管理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重视不够、地位不高,缺乏相应的实践类课程

目前在高职财会专业的教学中,在人才目标培养和核心专业能力培养上,仍然是以财务会计核算能力为主,部分高校甚至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即使有开设,课时量也不够,讲解内容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于此同时很多财会类院校基本上都设置了财会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等课程,并没有开设有管理会计等实践类课程,不能满足管理会计注重实践性教学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单一

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变动成本法的计算、本量利分析、长短期经营决策、预算、标准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等,这些内容基本上全是标准的公式和计算,教学内容本身就比较枯燥,加上课程本身的难度,学生提不起兴趣,也学不懂,教学内容死板。与此同时,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对课堂教学热萑狈精心组织,基本上是以讲授为主,主要侧重于计算,学生完全是被动式教学,缺乏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和意识,也无法了解管理会计课程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性,最终使得教师教的难,学生学的难的两难境地。

(三)课程内容交叉性强,学生难以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体系

管理会计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强,不仅涉及到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更是和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内容交叉重叠,比如管理会计课程与财务管理课程都包含了短期经营决策与长期投资经营决策、还有全面预算等内容。而成本会计中的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以及责任会计等内容在管理会计教学中都有相应的内容,在财会学术界里本身就很难以界定,而这些课程都是财会类核心专业课程,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安排上,如果设置不合理,或者上随意增减内容,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正确区分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最终的结果是难以构建清晰的管理会计知识框架体系。

(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理实严重脱离

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强实践性和创新型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到校任教,管理会计社会实践经历比较少,对管理会计的实践不清晰,在教学设计中很难结合实际的工作案例或情境进行分析,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这门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理论教学,即使安排有实训课,也成为了计算课堂,与企业实际严重脱离,最后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需求。

二、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建议

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融入创新创业教学,能够促进管理会计的实践性能力和创新型能力的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的建议如下:

(一)融入创新创业教学理念,构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在开设管理会计课程的时候,应该融入创新创业教学理念进去,充分考虑管理会计课程和创新性能力培养的关系,增加实践性教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在创业项目中的评估和决策时运用管理会计的理念和方法。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性教学项目,具体可以以小微企业入手,着手融入创业理念融入到管理会计教学的全过程。此外,还可以将ERP沙盘模拟与管理会计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应该改变以讲授法为主的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氛围,比如专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微小企业调研、展开实际案例分析,剖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解决方式、手段、最后的效果。其次,增设课堂案例,比如:企业如何进行的长短期决策、如何选择筹资渠道、如何控制企业的成本,如何评价企业的业绩,为学生打开管理会计的新视角,做到实际案例中教学;其次,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还可以融入任务驱动法、主题讨论法等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三)强化师资力量,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中的灵魂,没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教学效果是很难以保证,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去企业顶岗锻炼,增强管理会计实践能力,其次,也可以组织相关教师参加进修或培训,吸取行业内管理会计相关成果、案例,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再次,学校还可以组织本校教师开展交流活动,吸取精华,从各方面提升教师的理论实践教学水平,促进管理会计教学效果的提升。

篇(11)

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现在物流植根于传统的物资部门又有与其有本质的区别。现在物流企业将运筹学、统计学、预测学、期货理论等引入了物流管理中,从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转变为智力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与传统的物资企业有许多不同,物流企业的发展更多地取决于领导班子的思路、骨干员工的才干和全体员工的勤奋和忠诚。

目前,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美国奥尔良大学进行了一项为期20年的全美物流职业类型调查,该调查报告指出,在被调查的物流业管理者中,92%具有学士学位,41%具有硕士学位,22%具有从业资格证书。其中,本科生的专业结构为:物流专业占12%,商科专业占52%,工程类专业占23%,其它专业占13%;而研究生的专业结构为:物流专业占13%,商科专业占73%,工程类专业占12%,其它专业占2%。对比我国物流行业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该行业总人数的7.5%;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课程或设置物流专业的高校有10所左右,仅占我国高等院校总数的1%左右;硕士教育刚刚起步,博士教育远未开始。由此可见,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学历较低,这将会影响到人员素质,从而对我国物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巨大挑战。

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短缺经济,物资匮乏、材料紧张,采购员需要极强的公关能力去为单位活动紧俏物资、设备及材料。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物资极大丰富,许多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采购员需要更多的是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需要物流企业和高层管理者更多是对材料物资的价格走势,供求关系的判断和物流的科学配送,运输途径的优化的研究和设计。

在短缺经济时期,物资匮乏,品种单一,运输单位和途径选择的余地不多。而现在物资极大的丰富,品种繁多,门类齐全,运输方式多样,在生产过程中,各种排列组合方式多种多样,其结果也大相径庭,生产产品的成本也就差异很大,而物资设备又占工程项目的成本的70%~80%,成为左右项目盈亏的关键项,进一步凸显物流人才的重要性。

现代物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其核心竞争力集中在反映以市场开发能力为标志的物流能力上,而人力资源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培育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对推动现代物流发展有重要影响,把控企业的成本和效益,确立企业发展方向和运营策略十分关键。

物流企业在原来的采购人才、营销人才和仓储人才的基础上,急需决策和管理型人才、知识型人才、网络型人才。知识型人才:知识化改变了衡量企业财富的标准和竞争规则。知识是企业的战略资产,物流企业拥有的创新知识已成为不断推动企业提高生产率、创造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一个不断优化的、统一的、快速的、高效的合成和运转的“三维”立交式“高速公路”。现代物流是科技含量很高的行业,它的发展离不开懂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的高层次和富于经验的专业人员。

网络型人才: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的消费需求日益倾向于个性化、方便化,相应的配送等物流服务的需求将增加。网络化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念,创造了一个不受地理边界限制与束缚的全球工作环境和视野。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经营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而且对物流企业管理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计算机系统的运用,客观上重新分配了企业的内部权力;通讯手段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顾客和员工能在获得更多相关信息基础上,提高反应速度和灵活性,创造更多的机会。

全球化已彻底改变了竞争边界,使物流企业同时面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挑战。为在全球化背景下获取竞争优势,决策者的视野和判断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命运的第一要素。

物流企业人力资源量上不足。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待遇一直处于中下水平,物流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思想观念一直比较落后,自身发展的意识淡薄,忽视对人才的引进,因而长期得不到人才的补充,使得整个行业不可避免地出现知识老化和人才缺乏的状况。

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素质上不高。物流企业的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员工的后期教育投入过少。目前还有相当多的物流从业人员对现代物流概念缺乏深刻理解和完整认识,很多人仍然持有物流就是“物资流通”,或物流就是“储运”的错误观点。而现代人才管理把人才看作资源,人好比蓄电池,需要不断对其充电,他也才能不断放电。据了解,这些都反映出许多企业缺乏对员工后期知识培训和再教育的必要人力资源投入。完善员工的知识结构,才能将员工的个人能力及综合素质转化为企业的资源和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