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关于化学的知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傅鹰教授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化学史是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
1.结合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举世闻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通过介绍这些,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结合化学史,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化学发展史上,科学家对一些化学现象的认识过程其实也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建立过程。例如,结合空气组成的内容教学,向学生讲清空气的组成现在看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但在当时却有许多科学家对此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从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到拉瓦锡等为代表的科学家,是在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后才得出结论的。
3.结合化学史,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通过对化学家奋斗史的教学,使学生勇敢的面对暂时受到的挫折,冷静思考,寻找原因,总结教训。例如,在讲空气组成时,可以给学生讲化学史上被称为“第三位小数上的发现”的故事:英国科学家雷利发现用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制得的氮气比从空气中分离制得的氮气每升轻0.0064g,这一差异只是微不足道的,然而,雷利并没有忽略细微的差异,他既没有轻信某些化学家的关于存在“轻氮”和“重氮”的假设,更没有认为这是实验本身的“误差”而加以“修正”,而是抓住不放,终于发现了第一种稀有气体氩。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道路是不平坦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化学家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和不畏困难的精神。
二、通过绿色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开展绿色化学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意识和绿色化学思想,成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教学时可以结合当地工农业生产实际,组织多种形式的环保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例如,开展环保调研活动,组织学生对本地企业的废水、废渣、废气排放情况或者本地的空气污染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造成本地水体、空气、土壤污染的原因及目前采取的防治措施,完成调查报告并向有关部门反映,提出合理化建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环保教育,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树立资源节约意识。我国虽然是个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人均拥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在《自然界中的水》一节中有以下描述:地球上的水虽然储存量很大,但是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充裕。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大约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一些地区严重缺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必须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并要求学生将这些知识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教育学生应从自己做起,自觉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化学是一柄双刃剑,它既能造福人类,又能为人类带来灾难。科学技术最终是否能造福人类,还取决于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取决于人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全球最大冰毒案”主犯刘招华,用新型化学合成方法制造出十多吨的冰毒,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再如,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毒奶粉、毒馒头、假药等事件,就是因为某些人为了牟取暴利,不惜牺牲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才造成如此大的危害,这不仅违反了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且已经触犯法律。直面化学发展过程中以及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这些负面事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运用化学,造福人类。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戴安邦先生说过:“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还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是化学知识的源泉,是最具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素。做实验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只学会操作,而是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原理,突破教材框架的限制,不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鼓励学生设计趣味性实验:利用浓盐酸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氯化铵的实验设计空的杯子里冒出白烟。具体做法如下:取两只洁净干燥的玻璃杯,一只滴入几滴浓盐酸,一只滴入几滴浓氨水,转动杯子是液滴沾湿杯壁,随即用玻璃片盖上,把浓盐酸的杯子倒置在浓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渐便能看到满杯白烟。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创新动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中极易出现“异常”,导致反常现象的原因很多,教师可利用这种时机,引导学生探究,从而使他们形成实事求实的科学态度。例如,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备出的氧气有一股刺激性气味。这是实验的事实,教师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仅让学生明白实验的客观性又要知道实验的复杂性,教师要引领学生一起分析研究这些事实而不是避开这些事实去空记书本上的结果。在实验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比掌握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总之,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德育因素,明确知识传授点和德育渗透点,采用合理的情感教学方法,才可以真正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马乐,马楠.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方法及实践[J].科技信息,2008.
[2]李冬霞.探析以人为本的高职学生管理模式[J].琼州学院学报,2010.
一、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文化知识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为了将有关的文化知识和体育教学结合好,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熟悉学生现阶段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以便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会体育技术要领,同时也是对文化知识的一个再加强。其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到熟知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原理,并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再次,体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引导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到学习体育技术的过程中来,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教师的引导,学会新的体育技术要领。最后,体育教师在将体育原理与科学基础知识结合讲解时,最好安排在某一个科学基础知识原理刚教完时进行,同时要避免体育课上过多讲解文化课的内容。
二、文化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运动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科学理论基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体育技术和技巧都是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的,而学生平时所学习的各科文化知识,又与这些科学理论基础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物理学中的力学和数学中的几何学尤其如此。例如,在进行跨越式跳高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过竿动作,体育教师可以用“力偶”的道理来引导学生,向学生说明只有积极地下压已经过竿的摆动腿,才能反射性地引起尚未过竿的踏跳腿上升。由于学生学过了“力偶”的特点和性质,从而使得他们在运用这一原理改正竿上动作时,就显得更加积极主动,同时跳高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三级跳远教学中,学生很难掌握前二跳的节奏和幅度,有时甚至因第一跳跳得过大、过猛,导致踝关节受伤。为了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好合乎自己身体素质的三级跳远节奏,我结合“平行四边形”法则,向学生讲解各级跳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从理论上明白了为什么第一跳不能过大、过高的道理,增强了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了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练习体育的自觉性。在铅球教学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物理学上的初速度与物体飞行的远度什么有关系?做抛物线运动的物体的飞行角度多少最合理?学生根据力学原理(物理中射程公式),很容易出回答v与S成正比关系,最适宜的出手角度为45°(由于出手点高于落地点形成地斜角,田径理论中正确的出手角度是42°)。于是我沿着这个思路,接着问道:铅球出手后运行轨迹也是一个斜抛运动。那么,我们在推铅球滑步和最后出手时是快好还是慢好,出手角度多少最合理呢?学生很自然地得出出手速度越快越好,角度45°最适宜。由于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和掌握了推铅球的原理,所以在学习推铅球的各种滑步技术时,自然性、积极性,以及动作的准确性都比以前有所提高,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据统计,听过运用这个原理讲解铅球投掷的学生,比未听过这个原理讲解的学生,对出手角度的掌握高出了30%以上。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到让体育教学和知识相结合,有利于提高体育教育的科学性,让学生不再是单纯地模仿,从而激发更多的中学生立志体育事业;有利于调动那些文化成绩好,但体育水平较差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好文化知识,达到体育教学与文化知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目的。
作者:顾志红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古溪初级中学
二、如何有效地使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效地使用演示实验、板书、板画等一些直观教具;一方面可以克服学生学习过程中生理机能产生的负效应,另一方面也是利用注意的分配规律,将知识通过多种载体分散成细小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的迅速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调动起多种感官以增加信息的来源渠道。
其次,要注意使用直观教具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因为“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它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的感觉刺激,影响“第一印象”的方面有很多,例如,直观教具外观是否醒目,摆放是否整齐有序,以及摆放位置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的观看等等。 解决外观摆放方面的问题要求教师应想到它的使用是面向全体学生,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是将直观教具放在幻灯下演示放大,如采用有机玻璃或玻璃粘合成的各种拓应槽在幻灯下使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很多实验,如物质的制备(包括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大部分的试管试验、通电条件下的电解试验以及像温度计微小变化等一类的变化试验等等。
实验证明,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下运动的刺激物易于被知觉感受,因此使用某些动态的直观教具或将一些直观教具设计成运动的教具而呈现在学生面前。也能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例如可将物质的分解化合、电子的转移流向、物质的溶解扩散等制成活动的模型或幻灯。
再次,还要注意使用直观教具时应尽量形成优势兴奋刺激中心,因为它可以带动多种神经的联系,深化对信息的处理机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因此在使用直观教具时要注意形成氛围,避免平平淡淡地使用,为此,教师可借助于语言、动作、表情配合使用直观教具,以使学生的感觉达到这一目的。
三、克服错觉的异向
1.1 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环保、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
1.2 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趣味实验的设计常有以下两种途径:(1)简化或重组演示实验。(2)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趣味实验。
1.3 揭示化学之美,巩固学习兴趣,寓美于教。以化学所固有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使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兴趣。不少化学实验具有美的魅力。如氨气急剧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会变成红色的喷泉;铝热剂的反应火光四射,犹如钢花四溅……这些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能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萌动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兴趣沿着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发展。
2.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参与的本领 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参与的本领。
2.1 指导学生阅读。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指导学生的阅读要做到: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
2.2 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中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2.3 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2.4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如对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等平衡状态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平衡的一般原理。
3. 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究知识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应为学生创业更多的参与机会,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把课本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适当增加分组实验的次数。另一方面,要重视实验习题的教学。因为实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设计方案到实施,最后形成结论等几个阶段与科学家研究问题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且学生对自己亲自设计方案并实施的实验操作更精确,观察更细致,参与的意识更强烈。更能有效地使他们的智力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
要使中学化学课外实验高效、安全、有序地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科学组织是关键。因此,在开展中学化学课外实验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课外实验开展要做到与教学同步
中学化学课外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其开展既不能超越课堂教学,也不能滞后于课堂教学,必须紧跟课堂教学内容,使之同步进行,否则就起不到“推波助澜”和“共振”的强化作用。
2.n外实验开展要考虑器材易得
化学实验离不开实验器材,教师在安排课外实验时,必须事先考虑该实验所需器材在学生家庭中是否现有,是否有替代品,市场上可否买到,如果安排的课外实验器材难以获得,那么,学生在开展过程中就会遇到挫折,遇到多次挫折后就会丧失信心。
3.课外实验开展要做到难易适中
课外实验内容的难易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兴趣高低。如果内容太难,学生无法完成,自信心会受到打击;如果内容太简单,学生很容易就能完成,也会对课外实验失去兴趣。只有难易适中,通过努力才能实现,学生才会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4.课外实验开展要做到有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指南,要高效开展化学课外实验,就必须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安排课外实验教学内容时,既要与课堂教学同步,又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进行拓展,理论与实践并重,学以致用,将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多样性、实用性与可行性统一。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也要照顾到个别学生的需求。
二、中学化学课外活动的管控
中学生化学课外实验的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决定了在开展中学化学课外实验时,有效、科学、合理的管控是保证其顺利开展的关键。为此,在开展中学化学课外实验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活动计划管控
活动计划管控就是在开展课外实验之前对整个课外实验活动要做出全面的计划,明确实验前应做什么工作,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实验结束后如何评价,等等。为了做好活动计划管控,通常应该做好以下计划。
(1)准备阶段计划
提出课题:确定课题题目;确定人员:划分小组,确定组长,进行小组成员分工;部署计划:制订小组研究计划方案以及确定时间,实验探究时间,得出结论与评价时间,并将所拟计划交与相关部门,以期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2)实验阶段计划
提出假设:学生主动查阅课外实验内容的相关资料,对要探究的目的、要求和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实验论证:确定研究原理,拟定出实验程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描述现象。
(3)评价阶段计划
问题讨论: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小组自我评价,之后与各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报告:对实验事实进行归纳,将所得的结果写成实验报告;教师评价:教师应对学生的活动态度、技能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情况与情境体验情况作出公正、激励性的评价。
2.活动过程管控
一个好的课外实验活动计划,只是课外实验活动的开始,要将课外实验活动落到实处,过程管控至关重要。为此,有效的过程管控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摆脱怯懦情绪
离开课本开展学习就不知所措是中学生课外实验活动开展的心理障碍,学生容易产生怯懦情绪。要帮助学生摆脱怯懦情绪,首先要与学生保持联系畅通,及时给出思路和方法指导;其次要指导学生如何在众多资源中寻找与实验所需要的资源与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分析、筛选和使用信息。
(2)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记录,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实验记录是探究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科学研究素养养成的关键。在开展中学化学课外实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数据记录、处理、分析等环节做出必要的指导,要培养学生“数据决定结果,过程反映结论”的科学价值观。
3.活动结果管控
活动结果管控即对学生课外实验活动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中学生化学课外探究活动的评价要侧重它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管理功能和教育功能。为此,对活动结果的管控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以激励促学习
激励的功能在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内部潜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被评价者都有获得较高评价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因此,对学生课外实验活动进行评价时,要以褒奖为主,只衡量学生本人是否有突破、有进步,而不做不同学生(横向)之间比较好坏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喜悦中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欲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139-001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注重学生思维、情感、行动的整合,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课堂充满情趣。我认为将英语教学的实施和学生生活环境的运用紧密结合,会对现阶段中职英语教学起到参考和实践的价值。
中职英语生活化教学主要从三大方面去实践:
一、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景
作为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必须使英语教学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进入到生活场景中,汲取知识的营养,从而把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那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设生活化情景的。
1.利用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创设生活化情景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在讲授新课内容前,可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英语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探究理解掌握新知识。在中职英语《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English Study中的对话Making Suggestions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情境:I want to go shopping this afternoon, and I want to buy some commodities, they are milk, an expensive watch, a pair of shoes and some oranges. Where shall I go? 通过日常生活中购物这一话题,让学生用所学过的department store, shopping plaza, green grocery, mall, shopping center这些词汇来给我提出建议,从而让学生灵活的掌握提建议的关键句型。
2.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情境
多媒体技术具备图、文、声、像并举的特点,它可以将难以表达的抽象、复杂现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个手段,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情景,达到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
在上册第二单元family这一话题中,要求学生会用英语描述一个人的外貌特征。我采用多媒体找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明星或者名人之类的照片,让学生用beautiful, handsome, short, tall ,cool 等词汇描述他们,这样更能从直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我更用了自己还有班上学生的照片,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一个学生请另一个猜测,整堂课气氛就比较活跃,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描述人物特征的词汇。
3.利用即时情景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学习下册第七单元Health时,我走进教室,发现有好几个同学不在,原来都生病请假了。正好这个单元的话题是Health,于是我这样导入:“what’s wrong with A?”学生告诉我:“She has a headache.”我又问了其他几位生病同学的情况,“What’s wrong with B?” “He has a cold .”“He has a bad cough.”那我又问道:“Do you have any advice for them?”同学们纷纷开口:“They had better see a doctor.” “They should have a rest and take some medicine.”那我引出这次课的话题,“How important is a healthy life to us? What exercises do you do to keep fit?”同学们都比较兴奋,提出了很多建议。
二、课后作业设计的生活化
中职英语教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联系到各个专业,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环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英语材料中,大量地亲身接触英语知识,激发兴趣。
在下册第二单元shopping这一话题中,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购物时候所使用的英语,我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I divided students into pairs, one act as a clerk, the other as a customer, they should make up a dialogue and do it in front of the class.通过模拟商店这样的实际活动,激发学生说并演的兴趣,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很高,并在课后很好的准备,课堂上反馈的对话效果很好。
一、教师真情为学生,真心爱护学生,赏识学生,尊重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必须尊重所有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要尊重学困生的智力发展,尊重身体残疾的学生,尊重心灵孤寂的留守学生,尊重性格孤僻的学生,尊重有过过失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的学生,所以我们不应该恶语伤人,讽刺挖苦,大声训斥,当众批评学生,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在笔者所教的班级中有一名患有侏儒症的学生,虽然身体残疾,但他从不把自己当做一名特殊学生。我们深知,这样的孩子自尊心比较强,更需要别人的理解和爱护,作为他的老师,特别是他的班主任,我们在生活上照顾他,在学习上帮助他,课堂上为他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及时鼓励他。有一次与他说话时,我蹲下来,那一刻,笔者的心一颤,心与他靠近了许多,从此以后,笔者非常注意与他的交流方式,而他也变得越来越开朗活泼,在班级举行的一次联欢会上,他主动为大家表演了一段模特步,给同学们带来了欢笑,并成为班级的保留节目。
教师不仅需要尊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学生,作为一名孩子,一个学生,他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是一样的,是人性中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教育家周弘认为:“学会赏识孩子,让孩子在赏识的阳光照耀下成长,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则导致失败。”所以,作为教师也要学会赏识学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形成成功者的心态,时刻感受到幸福,因此赏识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真心真意帮助学生,教师的真情付出,真情投入,必然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二、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师生情感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道路上成长的引路人,而充当好这样的角色,离不开师生情感的交融,更离不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魅力表现,作为德育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教材内容的特点,巧设情境,使思想政治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主动学习,享受学习,在教师创设的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段表扬的话语,一个灿烂的微笑,都能使学生感到满足和欢喜,从而激发内心的情感,引起师生共鸣。例如,笔者讲初一教材《生活需要友情》,开讲之时,我播放了周华健演唱的歌曲《朋友》,许多学生跟着一起唱,在歌曲创设的那种朋友亲密无间的意境中。有的同学诉说了无朋友的烦恼,请求老师的帮助,有的学生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友谊,说到动情之处,潸然泪下。笔者被学生的情绪所感染,切身体会到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的责任重大,学生多么需要教师的理解,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彼此参与,增强了双方的情感体验,而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趣和活力,更提高了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策略。
化学预习题的编制非常有学问,好的预习题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为了指导学生预习化学,笔者在试题的编制上有一些心得。预习题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点用题目的形式表示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书本,从书本中找答案。如果学生能预习得当,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了方便,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学习。
一、题型多样化
多样性的题目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维、推导。课本中知识类别不同,其教学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法等知识一般用叙述的方式教学,则可以用简答题或叙述题的方式设问。如:请叙述NaOH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是什么?
离子化合物的形成,电离和复分解反应进行到底的条件等用演绎推理的方式进行教学,用推断题或研讨题的方式设问。在预习复分解反应进行到底的条件时,可以编制如下问题:
1、下列物质分别混合发生什么现象?写出能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l)KCI溶液和AgNO3溶液 (2)稀HCI和石灰石
(3)NaOH溶液(滴几滴酚酞溶液)和稀HCI
(4)NaCI溶液和KNO3溶液。
2、上述物质相混合能反应的是_,不反应的是_。请回答下列问题:
(l)参照反应式依次分析各组物质,在溶液中
A.混合前存在几种自由移动离子?混合后存在几种自由移动离子?
B.混合后减少几种自由移动离子?
(2)在自由移动离子减少的各溶液中,我们观察到的宏观现象是什么?
(3)不反应的一组溶液在混合前后自山移动离子的种数有没有增减?为什么?
3、复分解反应进行到底的条件是什么?
4、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_
(1)Na2CO3+KNO3 (2)FeC13+Ca(OH)2
(3)KOH+H2SO4;
(4)MgC12+H2SO4
这组题目1、2、3是通过实验现象,用电离知识分析,再演绎推导出结论。在题目的点拨下,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顺藤摸瓜地归纳出结论,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归纳推导能力。第4题用选择填空的形式来巩固知识。这类题不宜多,因为预习题是以疏通书本为宗旨,不是习题集。
二、预习题全面化
编题,首先要理顺各节课文的知识脉络,抓住知识的重点进行归纳综合,将知识点转换成题目。课文有重点和难点,作为以疏通书本内容为目的的《预习题》更应注意题目的覆盖面,不能遗漏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因为它们都是化学体系的一部分,只有密而不漏的编题,才能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获得化学的基本知识。
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节,笔者编制了14条题目。
其内容是:
1、氢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点燃时的现象和产物是什么?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的现象和产物是什么?
3、上述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呢?
4、氢气的爆炸极限是多少?还有哪些物质跟空气充分混合也可能发生爆炸?
5、点燃氢气时,一定要进行什么操作?为什么要如此操作?叙述用排水集气法和向下排空气集气法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过程。用后一方法若经检验不纯再检验时为什么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
6、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通入氢气前是否要检验氢气纯度?为什么?
(2)为什么试管底部的CuO要铺成一薄层?
(3)为什么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为什么先通入氢气,后给氧化铜加热?为什么导气管要仲到CuO的正上方?
(5)为什么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6)叙述实验现象。
7、什么叫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8、在氢气和氧化铜的反应中什么是氧化剂?什么是还原剂?什么被还原?什么被氧化?
9、根据氢气的性质叙述氢气的用途。
这14条题目按课文顺序编排,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这一节的程序和提纲。预习题的内容包括了了解、理解、掌握和操作注意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自学中,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关“氢气的性质和用途”这一节知识也就基本掌握了。
三、题目的对比性
随着学到的知识增多,学生在各知识点之间的混淆和模糊的现象也随之而产生,要清晰理解逐渐增加的知识,有必要将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纵向或横向对比。
当教学至某章节时,可以将本章节内的或本章与前几章的有关联的概念、定律、性质、制法、用途等内容进行比较。把这些关联内容设计成各种对比形式的题目。
1、相似类对比。如分子、原子、电子;如溶解性和溶解度;如百分比浓度和体积比浓度等。
2、对立类对比。如阳离子和阴离子;氧化和还原;分解和化合;酸和碱等,
3、综合类对比。如H2和O2的性质、制法和用途,如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等。比较性题目可设计成问题,也可以设计成表格式或图解式。在运用中,后者更加明确和直观。
如:溶解度和百分比浓度可以从意义、温度要求、溶剂要求、是否饱和、单位、关系七个方面比较,学生从七个方面去认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对比度清晰,对比操作方便,既温故知新,又增强了分析概括能力。
复习某一章节知识前,也可先设计题目引导学生预习,这类题目以更能体现综合性和对比性的图解式为最好。如在复习第四章前,可以用图表对比O2和H2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填写下图中的空格。
[参考文献]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高中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教育工作者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讲述者,而是要作为一个引导者对学生进行辅导,达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本文从职业高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素养及学习兴趣三个角度入手,提出了加强实验教学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实验教学;职业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措施
前言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记忆力较差,思想觉悟不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在化学学习中困难重重,不利于职业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深入对提高职业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行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增加学生实验机会
大多数职业高中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在学习时无法集中注意力,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要提高职业高中化学教学质量,首先需要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愿意为学习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较多,但是在化学教学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实践教学。由于高中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对化学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现象十分感兴趣,因此利用实验操作进行化学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体验化学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能进一步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教师不仅要将教材上规定的实验教给学生,同时还需要补充相关的课外实验。新课程强调,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提倡学生多做实验。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学校条件与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大多是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在一旁观察,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让学生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但是由于没有参与到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仍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一些较为安全或技术要求并不高的实验,教师可以将实验演示的操作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上台演示。参与实验操作的学生在台上演示时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会更加认真的记忆实验的规范操作、步骤、原理以及结果,而台下的学生会更加仔细的观看实验演示,并从不同角度指出操作过程中的优点与缺点。并且,部分同学为了能在下次演示时争取更好的表现,会主动进行课前预习。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不仅能有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更能让学生对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
二、贯彻绿色化学理念
职业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深入贯彻绿色化学理念,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重新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例如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可以在职业高中化学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微型化学实验过程具有操作安全、取材方便等特点,十分适合职高学生学习,可有效实现职高学生从书本知识到亲自操作的实践化路程,并大大提升学生对实践的认知能力。例如,在演示氢氧爆鸣实验时,教师可让学生将一支废输液管的壶腹端剪去,并将其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熔密封,另一端则留长度为15cm的小塑管,形成塑料滴管,挤压滴管胶囊,将10%的氧氧化钠溶液吸入其中。然后,将两根大头针的末端连上导线并插入到滴管胶囊内,通过导线连接6-9V直流电源与装置。接下来将一支蜡烛点燃,接通电源,即可观察塑料滴管内的水电解现象,实验产生的气体会通过小塑料管排出。将小塑管口捏住5-10s,并将其接近蜡烛,松开手时则会听到明显的爆鸣声,此时小塑管内会产生火花,实验现象十分明显。这种实验就属于微型化学实验,其优点在于操作安全、取材方便、容易成功以及效果良好,不仅适合学生动手操作,还十分浅显易懂。
三、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
在职业高中化学教学中,针对可见度较低的试管实验,教师应有效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可在课前精心制作模拟实验的Flash课件,将实验现象与实验方法通过课件进行展示,学生能用肉眼观察到实验变化,从而领会知识要领。该教学方法可将鲜明的实验变化通过视频资料呈现给高中学生,打破了文字教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的视频,可充分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例如:在《物质的结构和变化》这一课中,教师可制作关于的视频作为课件,让高中学生可直观的观察化学反应过程,有助于学生在无形之中牢记氧化还原反应的要素和重点。
四、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教学主张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着手,深入挖掘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且涵盖多种知识元素的实例作为教学素材,进而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化学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外部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金属的腐蚀和防护》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应在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合理采用合作研究和自主观察的教学模式。首先,应将教学任务提前布置下去,让学生在课外搜集相应资料,培养学生多观察、多积累的良好习惯;其次,学生要根据指定的实验要求,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造成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进而归纳防护措施。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实验现象进行探讨和交流,增强学生的观察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感,在提高职业高中化学课堂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结合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加大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并不断总结和完善,以探索出更具适用性的教学模式,进而培养职业高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充实自己,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高奇.利用实验提高职业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反思[J].数理化学习,2011,06:121.
化学是初三的新课,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课,抱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这对学好化学是有益的。好奇心是人认识未知领域的好向导,抓住这一契机,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学生就会把潜意识状态的好奇心变为自觉求知的创新意识。
上好第一节化学课是非常关键的,为此我特别设计了几个趣味实验:上课前可在白纸上用酚酞试液写好“我爱化学”四个大字,使其晾干。上课时,先向学生出示白纸,然后再向纸上喷洒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纸上就会出现红色的字迹。这时可适时引导:红色的字是哪来的呢?等学完初中化学后,你就能作出正确的解释。紧接着演示“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变红葡萄酒——变白兰地——变牛奶”等趣味实验。这样就可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接下来的化学课,我不断利用化学实验的巧设计,引导学生喜欢化学,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我并不是直截了当地把燃烧的条件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我把这部分的内容作了这样的设计:
①白磷和红磷是不是可燃物?②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红磷没有?③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白磷没有?通过这三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演示三个对比实验:①蘸酒精的棉花用火一点就燃,而蘸水的棉花用火很难点燃;②用火柴能将纸点燃,而用火柴不能将煤点燃;③一支燃烧的蜡烛用烧杯罩住后很快熄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据此说出自己寻找到的问题,比比谁找到的问题多,比比谁发现的问题最有思考价值。
学生的问题意识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不少学生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蘸水的棉花等水蒸发完后能燃烧吗?将煤浇上酒精后能用火柴点燃吗?将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再沿烧杯壁倒入过氧化氢溶液,蜡烛会燃烧得很剧烈吗?将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碳酸钠的烧杯中,再沿烧杯壁倒入稀盐酸,蜡烛会熄灭吗?液化气灶、煤炉为什么留有通风孔?……在创设实验情境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逐渐领会、获得顿悟,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发展了自身的创造力。
二、自制教具,改进传统实验
我深入研究教材中某些实验的缺陷,自制教具,以此作为创新实验设计的切入点,激发了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兴趣。 转贴于
例如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方法是:在锥形瓶底铺上沙子,用玻璃棒引燃在锥形瓶中的白磷,同时塞紧瓶塞(或塞紧瓶塞后用放大镜引燃)。观察现象,冷却至室温后测量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对于此实验,有以下不足之处:用玻璃棒引燃白磷,在第一次称量后,还要把已经封好的橡皮塞重新打开,这样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该反应前后瓶内的物质没有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而且会使少量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若用放大镜聚光加热,如果没有阳光,也无法完成该实验;在锥形瓶底铺沙子,白磷必须放在沙子中间,白磷如果太小,现象不明显,太大则在燃烧时会熔化,易炸裂瓶底或因气体膨胀而弹出橡皮塞,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针对本实验的不足,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改进教具,用燃烧匙代替细沙,用带燃烧匙和导管的双孔橡皮塞代替单孔橡皮塞,在导管上端系一气球, 用红外线灯泡照射约10秒左右,使燃烧匙中的白磷燃烧。作如上改进,使锥形瓶内的物质与外界没有发生物质交换,装置始终密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使实验更有说服力;用红外线灯泡照射加热,克服了阳光的限制,使操作更方便;用燃烧匙代替细沙,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在瓶口系上气球会避免因气体膨胀而弹出橡皮塞,使实验更安全。通过这一改进,不仅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了质量守恒的实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体会到了自制教具的成就感,从中尝到了创新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