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国内金融市场现状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基本要义及内涵
离岸金融(OffshoreFinance)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甚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离岸金融中心(OffshoreFinancialCentre)又称为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FinancialMarket),是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金融市场。广义的离岸金融中心(或市场)涵盖了资金借贷、外汇黄金买卖、证券交易、离岸基金与保险等各种离岸金融业务,并由这些业务活动形成了离岸货币市场、离岸资本市场、离岸外汇市场、离岸共同基金市场、离岸保险市场、离岸咨询市场,以及离岸黄金业务(市场)等。当然,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也存在负面影响,若缺乏有效的规范机制,就会增加国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为投机性的资本外逃及洗钱提供条件,从而加大风险。
(二)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重要意义
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产物,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是金融市场国际化的一个历史性创新。任何国家和地区,凡以自由兑换外币为交易手段,以非本国居民为交易对象,由本地银行与外国银行所形成的独立的资金融通市场,都可称为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中心一般设在货币发行国境外,又不受所在国的法规和税制限制,通过发达的资讯系统与世界各地相联,交易瞬间达成,既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加速资金的跨国流动,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逃避监管,因而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众多的离岸金融市场将全世界的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因此,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建立起了离岸金融市场,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离岸金融市场的产生,对推进国际金融业务的发展,乃至国际生产和贸易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促使国际融资渠道畅通,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充分利用闲置资本和顺利筹集经济发展资金的重要场所和机会;它缩小了各国金融市场间的时空距离,为全球性降低资金成本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国际资本的加速流动;它增强了全球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性,有助于形成全球性的平均利润率,促进生产国际化、贸易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它缓和了国际收支失调,稳定了国际经济秩序;它为所在国带来多种利益———增加其外汇收入,增加其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的盈余,增加其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其金融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在“两江新区”创建离岸金融市场势在必行
(一)两江新区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作用及意义
要将重庆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必须建设好重庆离岸金融市场。在重庆“两江新区”的保税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一是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境外资金的有效回流,增加我国铸币税收入,防范汇率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也为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重庆保税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服务不仅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国际资金,提高发行成功率,规避制度性的制约外,还可以有助于实现我国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可兑换目标,为中国的投资者提供海外的投资机会,促进证券市场投资品种的多样化,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更快更有效地融入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二是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实现重庆保税区功能政策上的新突破,更好地发挥重庆直辖市对西部及长江上游经济区域的服务功能,进而加速重庆在西部开发建设的进程。三是建设离岸金融市场是实现中央对重庆直辖市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驻渝中外资金融机构及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是加快重庆经济贸易增长以带动重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四是基本不受市场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和税制限制,通过发达的资讯系统与世界各地相关联,交易瞬间达成。提供了一个充分利用闲置资本和顺利筹集经济发展的资金的重要场所和机会;促进国际资本的加速流动,增强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形成全球性的平均利润率,促进生产国际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缓和国际收支失调,稳定国际经济秩序;为其所在国(地区)增加外汇收入,增加资本项目的盈余,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提高金融业的技术水平,增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建立离岸金融中心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概况
1.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制定情况。中国人民银行于1997年10月23日颁布并于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的《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国家外汇管理局于1998年5月13日颁布并施行的《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1月12日颁布并于2006年2月1日施行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以及《合作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上述几部法规对从事离岸银行业务的条件以及离岸银行业务管理等方面做了明文规定,这些是构成我国目前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监管的重要法律框架和政策依据。
2.重庆市相关政策制定情况及背景。第一、有胡总书记对重庆的“314”总体部署要求,其中提出了要构建长江中上游经济中心,而在重庆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却是其重要基础和支撑;第二、有重庆市委薄书记提出的“五个重庆”建设和建立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发展路径和战略目标设计;第三、2008年1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全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也是全国第一个“水港+空港”一区双功能保税港区;第四、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文件),为国家在战略层面上正式设立“两江新区”提供了条件;第五、2010年2月26日,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正式挂牌成立,内陆第一个综合保税区。第六、国务院已在2010年5月7日批复了重庆“两江新区”总体方案,“两江新区”将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目前重庆的天时、地利、人和皆备,这就决定了重庆必须尽快研究拟设重庆离岸金融市场(中心)的运行方案并实施相应举措。
三、对论证创建“两江新区”离岸金融市场的战略思考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可行性
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是要进行国内外离岸金融的理论分析;二是对国内外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三是要分析重庆市在岸金融背景分析;四是论证重庆是否具备了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要素条件。五是要组织专家论证建立发展离岸金融中心对重庆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六是要对国内外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模式进行推介、比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着力创建重庆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模式;七是开展对现行的相关法律、制度、政策和专业市场运行模式等进行大胆的实践探索创新;八是对重庆离岸金融市场筹建的步骤要进行科学规划运筹;九是要研究论证离岸金融市场集聚和辐射的功能和对产业经济发展的牵动效应。我们认为,目前,在重庆建立发展离岸金融中心条件、环境已基本成熟,重庆与西部及其它长江中上游城市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政策和经济条件以及良好的金融环境,首先,国家对重庆的战略定位是打造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的经济增长极(这应包含建立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其次,近年来国家先后批复了我市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这在中西部是唯一;再次,今年五月国家又批准重庆建立国家级的开发特区———“两江新区”,这标志着国家打造的第四个增长极已横空出世并将展翅腾飞;最后,重庆本身的“五个重庆”建设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正如火如荼、蜚声中外。所以,重庆建立离岸金融中心已势在必行,这既有利于助推“两江新区”的加速崛起,又有利于重庆尽快建成长江中上游的经济中心。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
高效、风险可控、信息集中管理是银行业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当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领先银行采用了跨资产组合管理和STP直通式处理(Straight Through Processing)对金融市场业务进行前、中、后台一体化处理和管理。STP直通式处理实现了从交易前跨资产组合决策分析、交易发起到交易执行、资产交割与资金清算等整个过程的自动化处理,避免过程中交易信息手工录入的操作,从真正意义上达到了资产配置一体化、流程一体化、系统一体化、数据一体化和职能一体化,有效地减少人工重复操作,降低业务运营成本,提升流程灵活性和准确性,提高交易处理效率,加强业务管理集中化,并有效控制潜在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目前,绝大部分国内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只实现了部分业务环节的STP处理,尚未实现全流程的STP直通式处理,交易处理效率较低,大量信息仍由交易员手工处理,不能有效进行相关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国内金融市场业务的处理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业务流程定义不清晰。金融市场业务的特点和相对封闭导致金融市场的业务处理流程环节不明确,流程设计不成熟,业务处理效率比较低,业务责任和风险目标不落实。从而导致风险管控和绩效考核落后于银行其他业务。
IT系统集成较差。国内金融市场业务的处理系统主要依赖购买国外的成熟产品,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系统管理比较分散。因为购买的产品本身的局限性和所购买产品之间的互联问题,当前国内金融市场业务的处理系统并不能支持所有的产品和交易,仍存在大量的手工操作和手工台账,交易信息在前、中、后台之间不能实时、顺畅地流通。同时也存在银行针对系统和数据重复购买,或购买的系统中的功能使用严重不足的问题。
业务数据积累不足。由于国内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滞后,所以多数银行在业务数据上的积累不足且管理分散,导致数据质量不高。这些因素导致业务人员需花大量时间进行手工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难以支持高效的业务处理与管理分析。
部门职能划分不清晰。很多银行由于其自身体制的原因,导致很多业务环节的职能划分不清晰,存在如重复复核和重复审批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业务处理效率,并人为地为金融市场业务直通式处理制造了屏障。
外部支持欠缺。国内金融市场交易与清算结算主要依赖的外部系统,如外汇交易中心的交易系统与中债登债券结算系统,目前尚未完全开放(外汇交易中心交易系统只开放了下行接口,上行接口正在试点中;中债登结算系统上、下行接口正在开放试点中),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直通式处理的实现。
金融业务资产管理分散。由于国外软件包对中国本地化产品的支持度不高,在过去几年国内金融市场业务快速成长的过程中,银行突击采购多套互不兼容的产品包以支持不同的金融市场业务。如:选用A产品系统处理债券业务,选用B产品系统处理外汇、货币市场等业务,导致无法组合管理各类金融资产,不能充分使用各种金融市场工具在对冲风险的同时获取最大的效益。
跨资产组合STP直通式处理
完善单一资产的前、中、后台直通式处理,提高交易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同时为组合化管理打下基础。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进行四个方面的工作:
流程梳理和设计。前、中、后善的业务流程连贯性和信息的一致性,是STP一体化成功的关键。在进行流程梳理过程中,按照不同产品对现有金融市场业务流程进行深入分析和梳理,并结合外部监管要求和内部合规管理的考量,参考国内外领先银行的具体实践,从业务角度和管理角度重新设计清晰的业务、信息一体化流程和处理方案,为STP直通式处理的实施奠定基础。
系统功能整合。前、中、后台系统和数据的高度整合是STP实现的关键。在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前、中、后台的衔接和相互配合,实现系统间的信息流畅运转,并开放灵活的接口,为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良好的扩展性支持。另外,需要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对系统的灵活性、高效性和集成性的要求。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业务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新产品不断出现,业务流程也在不断调整,因此相关信息系统必须能够适应这种多变的业务变化。交易品种与交易量不断增加,对信息系统的业务处理能力与效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实时的风险监控要求系统具有实时进行风险评估的能力。交易直通式处理不但需要多个系统的数据,同时需要信息在系统之间进行有效的传递及共享,因此,各系统之间良好的集成性无论是对业务处理能力的提高,还是对管理的提升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据分析与整合。完整的、高质量的数据是STP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覆盖整个交易全生命周期的完善数据管理恰恰为STP处理提供了数据保障。有效的数据管理能够规范数据采集、清理、转换与使用,同时提高数据的质量、降低数据交换成本、加强各个业务流程之间共享数据的整合,从而保障前中后台业务协同开展。通过针对金融市场业务的集成管理,提高金融市场业务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为STP直通式处理提供必要的支持。
清晰的职能定义和风险嵌入全流程管理。清晰且合理的职能设定和划分是业务处理高效性和低风险的前提条件。通过对金融市场业务流程的梳理,确定相关的风险控制点,并在这些风险控制点融入的管理功能,既保证交易的效率,也能充分保证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避免出现业务处理和风险管理分离,有效降低各业务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整合不同金融市场业务产品,建立跨资产类型的组合管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集中管理各类金融资产统一资产配置。通过数据整合及相应的本地化功能建设,将分散在各管理系统中的金融资产进行集中管理。建立统一的资产配置计划,通过实时的跟踪管理资产配置计划的进展,真正的实现“统一资产配置管理”,从而有效落实金融市场业务战略。
平衡各类资产特性分析。通过将现有各类产品解决方案的特色分析功能进行整合,在保留各类型资产特性分析基础上,实现跨资产的统一组合分析。对于已发现现有处理系统分析功能的缺陷,可以采取横向对比各解决方案的相关功能,选择最佳分析工具。
统一交易对手分析。统一客户/交易对手管理,并与银行其他业务线的客户管理进行流程与数据的整合,其中包括客户的授信额度、所属行业分析、资产负债状况等,以确保交易对手/客户相关信息覆盖全面。交易对手现状分析清晰,交易对手未来预测精准,避免因系统割裂导致的数据分散与失真,挖掘客户业务数据价值。
交易模拟试算及对组合的影响。支持建立单一模拟交易或模拟交易组合,通过对模拟交易的各种估值分析和指数对比,决定最优交易策略。同时能够实时地反映出包含模拟交易后,对现有组合及资产配置产生的影响,帮助交易员选择按既定计划达成各类资产配置目标的最佳交易组合。
然而对于会计事务所的重视程度却不高。优秀的会计师多集中在各个知名的会计事务所里面,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金融行业都会聘请高级会计师来对企业的内部账务及日常工作来进行审计。也就是说,国家的审计署或者银监会所审计的对象都是这些高级会计师所提供的数据,这就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通过做假账来蒙混审计署的检查。所以,未来在对待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的时候,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当加大对会计事务所的管理,避免由于疏忽和遗漏造成检查不当且不彻底的情况的发生。再者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顾名思义就是进行金融交易的市场,他可以是有形的,譬如证劵交易中心,也可以是无形的,譬如直接进行股票投资等。风险投资所投资的对象多是准备上市的或者发展势头良好的公司。对他们的投入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体,在进行风险投资时都要认真观察整个的金融市场环境,以及所要投资的公司的动态变化,这样才能够为自己选择好投资对象提供前提。就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而言是不容乐观的,因为我国的交易市场等金融市场都是刚刚形成不久,并且参与金融市场的可作为风险投资的企业众多,而国内对于金融市场的对待却远远不够,所以这就容易被外国的专门进行风险投资的个体或大财团利用,以达到吞并或者拖垮我国相关行业的目的,破坏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相关经济部门和证劵监管部门要认真观察和维护我国的金融市场,通过立法来加大监管力度,一方面监视外国风险投资集团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监督国内投资集团的投资状况。通过加大对投资集团的监管,以及严格把守金融市场入口的形式来净化国内的金融市场,为我国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保驾护航。最后是金融人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加速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国金融行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在时代的迫切要求下,金融人才也一度被各国金融业所争夺。拥有一支超强的金融队伍,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可谓如虎添翼。由金融人才所组建的风险投资观察团,对于进行合理的风险投资是极其有利的。对不少风险投资者来说,拥有了人才就等于拥有了财富。近些年来,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向社会提出了金融人才方面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金融学,重点培养金融学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社会缺口较大而人才供不应求,所以我国的大多数风险投资集团不惜用高薪来聘请外国金融人才为自己谋取财富。当我国的金融市场被外国的金融人才所垄断的时候,对于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发展就是极其不利的。所以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工作,多培养综合业务素质高的金融人才,为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良好高速的发展。
二、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的风险投资中的各要素的现状分析就可以看出我国在风险投资金融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从对金融行业的立法角度分析,我国对于金融行业的立法还是有待完善的。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金融行业立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譬如《反垄断法》及银行内部审查工作考核等方面。但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时多样的,相对应的,国内的金融市场的变化也是多样的,之前的立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金融业的发展需要,譬如出现的新型的金融事件,通过利用法律的空子来进行零投入的风险投资事件,这方面我国的法律并不能做到全面的监管与惩处。相对应的,国家相关部门应当时刻关注金融市场动态,改善政府部门立法滞后性的缺陷,通过对金融市场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发展状态,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立法工作来避免相关问题的产生。并在日常处理金融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时进行总结和反思,然后进行立法,逐步在实践中完善我国金融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保证金融行业的正常运行。其次是加强对进入金融市场的相关企业的监管力度。企业再进入金融市场时会经过我国的工商等部门进行前期审核。达到一定的标准时就准许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工商还是其他什么国家金融部门都应当对提交申请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通过对提交申请的企业的相关材料,以及经营状况和申请人的背景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考察来控制进入金融行业的企业整体正常运行,避免由于前期疏忽给金融市场的良性运行带来隐患。
三、对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的分析
对于风险投资者而言,进行金融投资时要对金融环境进行分析,然后进行风险资金投入。在对金融环境分析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进行风险投资金融环境分析要充分考虑科技和管理环境系统方面。因为现代经济就是依赖于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经济,衡量一个金融投资环境的时候,观察它的科技发展状况和应用科技的深度是否良好就可以很好地为进入资金投入做好前提工作。金融投资环境的科技水平含金量越高,投资环境越稳定。我国的风险投资金融环境中的科技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充分的证据就是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国内企业在逐年增多,并且金融环境也在逐渐完善。相对应的,未来我国的风险投资环境会更加安全。其次,是风险投资金融企业环境系统方面。风险金融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多利用电子交易系统进行投资,而金融投资企业是专门为了投资者更好地进行投资活动服务的。考察金融投资环境时,考量金融企业的各个方面也是必须要做的工作。一是对于金融企业的专业机构而言,衡量一个金融企业的成熟程度可以从它的金融机构上看出来,机构数量越多的金融企业,它的投资环境越安全。二是对于金融企业的硬件条件而言,一个金融投资企业的硬件设施越完善,给投资者的感觉就越安全。因为投资者进行投资的过程中,自己的流通是依赖于电子交易系统进行的,完整的硬件系统能够增加投资者的信任感。三是社会生活状况,在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可以观察该地区的投资社会生活状况,一个地区的人们的投资观念越强烈,说明该地区的投资环境越安全。
一、背景介绍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总体小幅升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新人民币汇率制度平稳实施充分证明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汇制改革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这场危机最终蔓延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中国虽然得以幸免,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危机导致对美元的信心下滑,美国以立法的形式准备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意欲对中国实施制裁。在西方国家的共同施压下,2010年6月19日起,人民币开始持续升值。
2013年初,国际黄金市场遭受重创,黄金价格一路下行,加上国内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跌至谷底。外汇市场作为证券市场的一部分,受到股票市场和黄金市场的影响较大。虽然国内一直未完全开放外汇市场,但外汇作为一种重要投资工具和风险控制工具,一直受到国内投资界关注。加上外汇价格关系到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外汇储备,对外汇市场进行预测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国际金融地位的提高和影响力的增大,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预测一直是金融学界关心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也关系到国内国际金融经济的稳定。随着外汇市场的逐步开放,政府应该制定一个有效的汇率政策来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本文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分析,对政策制定者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
二、实证分析
(一)实证模型的变量确定
Engle(1982)指出可以在不使用特定的变量和数据变换的情况下,同时对序列的均值和方差进行建模,提出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模型。自模型提出之后,受到理论界广泛关注。由于模型能够有效处理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现象,同时可以对市场风险进行度量,这也是时间序列分析中应用最多的模型之一。
从长期来看,汇率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结论。但是,经过分析不难看出,短期内外汇走势常常与长期走势发生偏离,这说明汇率在短期内具有较强的波动性。从经济角度看,汇率会受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这个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短期内对汇率的影响是有限的;从政策角度看,汇率往往会随政策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由于国家的货币政策会直接反映在汇率上,因此,政策的变化往往会引起短期内汇率的较大波动;从金融现状上看,外汇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因此,金融市场的宏观状况会对外汇市场造成较大影响。
由于宏观经济和政策难以用金融指标加以衡量,因此,本文仅讨论金融市场对汇率的影响。由于前一日汇率对后一日汇率有一个预示作用,因此,本文分析金融市场和前一日汇率对汇率的影响。由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对我国金融市场的交易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选取上证指数作为衡量我国金融市场宏观走势的指标。
(二)样本数据的选取
本文主要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即2009年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趋势,因此,选取2011年10月25日至2012年9月5日作为样本区间,共226个样本数据,由于eviews3.1软件对时间序列数据的要求,本文将除周六日之外的节假日数据定为节假日之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的数据。汇率数据取当日汇率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平均值,上证指数数据取当日开盘数据、收盘数据、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平均值。为了保证样本序列平稳,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对数收益率处理。
(三)ARCH效应检验
是否存在ARCH效应是建立ARCH模型的基础,本文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对数收益率和上证指数对数收益率是否存在ARCH效应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Obs*R-squared值的伴随概率为0.023163,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或0.01,表明序列存在ARCH性,可以对其方差建立ARCH族模型。
(四)GARCH和EGARCH模型估计
运用eviews3.1软件对序列进行GARCH和EGARCH模型估计,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序列的GARCH模型估计和EGARCH模型估计的估计值的z-Statistic检验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明GARCH模型估计和EGARCH模型估计的估计值都是有效的。同时,D-W检验统计量接近2,表明模型中没有异方差现象。为了比较模型的拟合效果,本文分别对两模型的估计方差进行ARCH效应检验,检验结果表明,GARCH模型的残差序列不存在ARCH效应,而EGARCH模型的残差序列存在ARCH效应,表明EGARCH模型更好地解释了时间序列的特征,因此,本文使用EGARCH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分析。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模型结论
根据上文的分析,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LFX=0.23881LFX(-1)-0.01548LSZ
vt|It-1~N(0,σ2t)
σ2t=-21.20934+0.379515v2t-1+0.184788σ2t-1
-0.311637η2t-1
由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与前一期汇率成正比,与金融市场表现成反比,且金融市场的影响较小。因此,由于外汇市场处于一个下降的趋势,未来汇率将持续降低。但是,如果金融市场表现较好,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汇率下跌的趋势。
由于模型数据区间较短,且建立在国际国内金融形势不变的前提下,因此,只能反映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如果在近期国际形势改变或者国内出台新的汇率政策,都会对模型的正确性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现状分析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进口商品和消费者购买国外商品的价格都有显著影响,同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投资结构都有较大影响。随着经济的开放,出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出口商品的定价,从而影响我国各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体的内外平衡。人民币升值,会使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而进口商品的价格会下降,导致我国商品在国内外市场都失去竞争力,从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但是,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我国金融市场的变动对汇率影响较小,主要原因是我国汇率虽然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揽子货币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其浮动仍然受到严格的管制。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外汇市场免受国际金融市场变动以及他国经济状况的干扰,但是,这也使得人民币的定价机制受到制约,限制了人民币对金融市场变化的反映程度,随着我国外汇市场的开放,外汇价格几乎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汇率波动必然会受到较大冲击,这将会对国内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我国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金融账户没有完全开放,资本仍然受到严格控制,不能自由流动,使得金融市场与外汇市场相脱离,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
由于我国汇率受政府的影响较大,因此非政府部门对外汇的持有量的调节余地较小,国际收支的差额基本上都反映到了外汇市场的供求量上。自1994年起,除1998年以外的所有年份,我国进入经常项目、金融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因此在国内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给远大于外汇的需求,使得中央银行不得不买入大量外汇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这也是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原因所在。因此,从市场实际外汇供求的角度上看,人民币在一段时期以来一直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完全依靠中央银行单方面的外汇干预才避免了短期大幅的升值。较大的外汇储备虽然对稳定国内货币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外汇储备持续缩水,国家财富流失,而美国由于其国际金融巨头的地位,可以坐享其货币贬值之利,夺走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政策建议
平衡国际收支。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主要来源于国内外汇供应量较大,而没有较好的缓冲机制,因此,必须平衡国际收支,缓解短期升值压力。主要措施是降低出口退税税率,为了“创汇”,我国自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至1999年,为了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造成的影响而实行的的高比例退税令中央财政不堪重负,因此,在较高出口退税税率体制下的贸易顺差是被扭曲了的。因此,应该改革出口退税制度,平衡我国的国际收支,缓解汇率下降压力。
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削弱长期贬值的影响。对于外生性通胀冲击,政府应动用储备予以控制,并适当调节进出口计划。在发达的经济体中,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应、将货币引到商品劳务市场以外的其它市场等手段遏制通货膨胀,但是这些措施不适用于现阶段的中国。我国可以通过扩大现有市场的规模、完善市场种类,以扩大对货币的需求,增加更多的交易性货币和投机性货币存量。
完善外贸政策。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了我国GDP的外贸依存度增大,随着人民币汇率逐步放开,汇率的内生性增强,汇率的波动将更大影响外贸依存度,因此,外贸政策的制定应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为目标,抑制以高投资为支撑的外贸单纯数量扩张,应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避免货币错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做到经济的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海鹏、方兆本,用EGARCH 模型对中国股市波动性的拟合分析[J].系统工程,2002,(07):31-36.
[2]惠晓峰、柳鸿生、胡伟、何丹青,基于时间序列GARCH模型的人民币汇率预测[J].金融研究,2003,(05):99-105.
关键词:金融监管;《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寻租
一、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不少国家对金融市场放松管制,开放国内金融市场,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凸现出的投机破坏性问题,以及去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促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的问题。时至今日,世界经济仍未好转。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金融监管模式便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起步晚起点低,与国际上的一些老牌商行相比,无论在经营观念还是经营方法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
1.从国内金触来看
优质资产总量有限,与金融机构资产增长欲望无度,形成了尖锐矛盾,致使优质资产占比下降,信贷风险持续增大;另外,金融机构为维护其市场形象与公众信誉,不得不降低成本控制预期,用超负荷的成本费用掩盖长期积累起来的资产风险。
2.从全球金融来看
1999年了《新资本充足率框架》要求对银行监管方式与技术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监管者不但要对技术创新、新金融工具的产生及全球性金融风暴做出快速的反应,而且要在业务监管方面与国内外的有关监管当局密切协调与合作。
二、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暴露出的问题
我国分业监管体制于1998年确立,监管制度的形成时间较短,分业监管在具有专业化和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协调性差的缺陷。
1.相应的法律及规章制度不健全
目前,法律上尚未为我国三大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协同监管创造条件。尽管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已同意成立并召开金融监管联席会议,但没有形成制度,每一监管机构承担的责任不明确。
2.金融监管存在真空
在目前的分业监管格局下,人民银行有自上而下系统的机构组织,而证券业和保险业是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的,监管机构只设到省级,对省以下的证券营业部和保险机构缺乏有力的监管,而人民银行又无权或无法行使监管。
3.金融监管机构人员素质和监管手段跟不上全面监管的需要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是事后监管,缺乏主动性和超前意识。非现场监管还是停留在收报表、看数据、写分析上,现代化的监管方式少,电子化程度较低,没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和网络系统。此外,金融监管长期以来倚重于行政手段。三、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模式
构建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模式,是指通过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业的监管和引导,使中国的金融业能够蓬勃快速稳健的发展,能够跟上并引导世界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能够很好地应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并且在世界金融危机面前显示它的优越性。
1.微观分析
(1)严肃监管制度,严格遵循监管原则,同时要实施好的方法
严格执行《巴塞尔协议》,即关于“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2)严格贯彻《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做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金充足率要求
做好对商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是商行承担风险和吸收损失的重要准备和保障。另外对危机银行要做好最后的处理:贷款挽救,担保,并购,设立过度银行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
(3)做好金融寻租的遏制对策
寻租活动是社会财富的非理性化再分配,必然导致效率的低下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完善的金融法制体系是有效遏制监管寻租行为的必要条件。
①制定《金融监管法》,明确规定监管机构、监管原则、监管内容、监管手段、监管程序,以及监管人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此规范监管人员的行为。
②开展金融监管绩效审计,从审计监督的角度对金融监管部门实施再监督,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规范监管主体行为。
③监管体制创新是有效防范和抑制监管寻租的方法。
2.宏观分析
(1)加强央行、监管机构间的合作机制与信息共享机制,防范被监管者逃避监管行为
建立规范的央行、监管机构联席会议机制,进行有效的监管协调与合作,防范金融机构通过在不同业务类别间转移资金来转移风险、或人为提高或降低盈利等达到逃税、内部交易等行为。
(2)完善主监管者制度
当金融机构出现问题时,要保证某一监管机构有适当的权力、责任对问题金融机构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减少有利益则相互争夺、对责任则相互推诿现象。
(3)加强与各国监管机构的合作,提高监管能力
外资金融机构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其母国多数实行混业经营,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必须加强与其母国监管机构的合作,并在合作、实践中提高能力,最终顺应潮流,过渡到适应中国国情的特色一体化监管。
作为我国金融工作重中之重的金融监管,尽管正在逐步得到加强,但仍然比较薄弱,监管法规、监管组织、监管手段和方式、监管人员数量和素质还不适应金融业的发展。美国的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次充分反思的机会,在以后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健全监管法规、严格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方式、强化监管手段、完善监管体制等方面,全面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参考文献:
从当前我国企业国际金融的投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方面有待加强,这些方面主要体现在中资机构国际金融投资的失利比较严重,在贵买贱卖的问题上相对比较突出,这一方面是需要加强反思的。在这一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内部也有外部,但最为主要的还是涉足国际金融投资市场经验不足,由于其在国外的投行垄断金融市场话语权以及定价权的影响上比较严重。由于国外投行在购买我国金融股权前,就大肆的唱空中资银行以及中国股市,认为最大风险是不良贷款,如果得不到良好处理就会对经济的改革成果造成影响,对中国的银行业进行贬低。再者,企业国际金融投资过程中,中资企业在国际金融的投资分析经验以及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和定价能力层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具体的国际投资过程中对评级公司信用评级以及国外投行研究报告比较依赖。从国内层面来说就是比较缺乏中国企业以及投资者服务的投资顾问,这些方面都要能够得到充分重视,及时的对其进行优化解决。另外,对于国外的评级公司对评级的滥用也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再有是中资机构自身在国际金融市场分析的能力上还比较薄弱,比较缺乏经验。对套期保值管理过程中,中资企业对标的资产价格走势判断还比较缺乏准确性。而在实施股权投资过程中,对于中资企业以及机构在国际经济的周期及走势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差。再有就是对股权的出售过程中,中资银行在股权的估值定价方面也没有合理化。
二、企业国际金融投资的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针对企业国际金融投资的优化要能从多方面进行实施,要能充分的利用良好国内政治的优势来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加以促进。对政治体制的改革进行深化,以及将制度化和规范化等进行推进,这样才能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实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要能够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进行充分发挥,将对外投资的优势加以提升,还有是要能对社会文化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在对外投资的和谐环境打造上进行强化,促进社会稳定增强民众的凝聚力以及向心力。第二,对企业国际金融投资的策略优化还要能够扶持独立国际投资顾问公司,扶持属于自己的民间的国际投资顾问公司,这样就比较有利于独立第三方身份为中国的投资方进行服务。这一投资顾问能够为我国的投资者以及企业开展多项业务,具体来说能够为我国企业在套期保值的设计方案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而对于国际投行来华销售结构化衍生品的定价等评估也有着积极作用。不仅如此,还能够在政府机构以及投资者方面的金融市场走势分析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所以要能对这一方面得到充分重视。第三,对我国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要能大力促进,这也是经济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能够在对外投资下获取以及整合全球范围对我国急需的资源,这样就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再者也要能制定对外直接投资国家战略,以及在战略上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从而来适应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更好的应对国际新形势发展的挑战。不仅如此,也要能够打造开放型的经济,来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有效提升,这就需要深化产权制度的改革以及转变资源的配置方式和提升其配置效率等等。第四,企业国际金融投资的策略实施还需要在金融监管层面进行加强,这就需要监管当局以及国资委等对企业和上市公司在实施套期保值过程中,要能到认可的投资顾问公司设计方案。另外在监管当局也要能够有所要求,对基金以及银行的QDII投资要聘请国内投资顾问,这样就对我国国内的投资者以及企业过度依靠国际三大评级公司信用等级能得以避免,对投资风险的全面评估也有着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对于金融市场的基础建设工作也要能够进一步加强,并要能及时的对衍生金融市场进行发展,这些方面的努力对我国的金融市场找到比较合适的套期保值工具也有着积极作用。第五,对于体制顶层设计进行完善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健康运行,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要能构建国家级的统一管理机构,然后对国外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进行借鉴。然后是健全法制和对相关的对外投资法要能尽快的出台以及完善等。只有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才能真正的保障企业国际金融投资的健康发展。
一、次级债危机及影响
次级债是美国银行针对信用记录较差的客户发放的住房贷款(即次级房贷),是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如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集合组成资产池,经打包定价后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特殊目的机构再将其以担保、保险等形式进行信用增强(Credit Enhancement),经过信用评级后以抵押担保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证券每月支付的本息现金流,直接来源于资产池中抵押贷款每月获得的计划偿还和提前偿还的本息金额。
作为近30年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核心在于通过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设计,使资产的客观信用同原始权益人的整体信用相隔离,并提供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本身信用和衍生信用两个层次信用。目前,已在国际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与发展。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端于2006年下半年,在2007年2月引发世人普遍关注,到2007年8月则升级成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风暴。其影响并不仅仅限于次级债市场,已经蔓延至其他市场。在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下,道琼斯指数、伦敦金融时报指数、日经指数都在下降。与2003年6月29日相比,道琼斯指数2008年1月30日的市值损失了3000亿美元,去年美国金融行业裁员15.3万人,而2006年整个行业裁员仅5.03万人。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因次级债危机而导致资本市场缩水约8万亿美元。
受此影响,中国股市牛市步伐嘎然而止并调头向下,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上证指数下跌2000多点,许多股票被腰斩。我国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这场危机的影响,同样也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如何稳健运行以防范金融危机的
发生提出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我国金融投资的现状分析
我国金融投资从实物投资中分离出来并发展壮大,是融合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进程之中的,并已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工具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投资的发展面临着种种困难,无论是融资工具的发行、流通、交易诸环节,还是资本市场现存的国有股症结、股市结构单一、吸收公司上市标准僵化等特点,以及证券业的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发育不全的金融市场环境和运行扭曲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严重地阻碍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但更现实的则是金融投资环境发育基础的薄弱与其环境要素组合体系的残缺不全。因此,改进和完善我国的金融投资环境已成为我们培育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投资体系,发展金融投资的关键。
三、次级债危机给我国金融投资改革的启示
1.加强金融投资风险防范意识,在实践中自我完善金融体系。
(1)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监控水平;
(2)应该警惕国内住房按揭贷款的潜在信用风险;
(3)谨慎加息,避免房贷资金成本过高引发的住房按揭贷款还款风险增加的金融风波;
(4)以美国次级债危机为前车之鉴,事先采取科学论证、试点推广、风险控制等手段,尽快推动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进程,化解集中于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 转贴于
(5)严格控制并有效阻击银行资金尤其是境外资金非法流入国内资本市场。
2.立足于本国金融资本,积极引导个人投资者参与金融投资,鼓励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同时吸收国外金融投资为补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机构投资者进入金融投资领域的引导,降低其进入门槛,同时注意对其进行投资风险意识教育,树立投资理念。
3.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中介机构民营化,建立规范的行业自律制度和信用制度,强化会员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完善证券交易所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建立严格规范的行业自律制度、信用制度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4.作为调控主体,政府退出对金融投资过程和投资行为的直接干预,成为整个社会金融投资活动的间接调控者。政府对金融投资的管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合理确定金融投资活动的宏观调控目标,明确发展方向;
(2)管好、用好政府投资;
(3)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依法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保护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参与金融投资各方的行为;
(4)防范国家金融风险。
5.从实际出发,以切实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为宗旨,既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中的物质因素,又灵活地运用各种政策措施,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中的非物质因素。具体而言应从以下方面着眼:
(1)保持政治、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2)建立一个符合国际规范的、成熟而发达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
(3)建立高效率的证券交易系统和现代化的通讯网络,改进和完善信息传递系统,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4)建立和完善各种证券管理政策及法律,维持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5)加快培训金融投资人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政府必须在坚持金融投资渐进式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支持并鼓励资本市场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稳妥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另一方面应加大力度,合理控制对外证券投资的风险。国内各类投资机构应从此次危机中汲取深刻教训,在对外投资之前深入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风险,合理防范和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易宪容.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对中国的警示[J].时事资料手册,2007,(5).
一、次级债危机及影响
次级债是美国银行针对信用记录较差的客户发放的住房贷款(即次级房贷),是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如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集合组成资产池,经打包定价后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特殊目的机构再将其以担保、保险等形式进行信用增强(credit enhancement),经过信用评级后以抵押担保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证券每月支付的本息现金流,直接来源于资产池中抵押贷款每月获得的计划偿还和提前偿还的本息金额。
作为近30年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核心在于通过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设计,使资产的客观信用同原始权益人的整体信用相隔离,并提供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本身信用和衍生信用两个层次信用。目前,已在国际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与发展。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端于2006年下半年,在2007年2月引发世人普遍关注,到2007年8月则升级成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风暴。其影响并不仅仅限于次级债市场,已经蔓延至其他市场。在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下,道琼斯指数、伦敦金融时报指数、日经指数都在下降。与2003年6月29日相比,道琼斯指数2008年1月30日的市值损失了3000亿美元,去年美国金融行业裁员15.3万人,而2006年整个行业裁员仅5.03万人。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因次级债危机而导致资本市场缩水约8万亿美元。
受此影响,中国股市牛市步伐嘎然而止并调头向下,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上证指数下跌2000多点,许多股票被腰斩。我国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这场危机的影响,同样也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如何稳健运行以防范金融危机的
发生提出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我国金融投资的现状分析
我国金融投资从实物投资中分离出来并发展壮大,是融合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进程之中的,并已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工具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投资的发展面临着种种困难,无论是融资工具的发行、流通、交易诸环节,还是资本市场现存的国有股症结、股市结构单一、吸收公司上市标准僵化等特点,以及证券业的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发育不全的金融市场环境和运行扭曲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严重地阻碍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但更现实的则是金融投资环境发育基础的薄弱与其环境要素组合体系的残缺不全。因此,改进和完善我国的金融投资环境已成为我们培育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投资体系,发展金融投资的关键。
三、次级债危机给我国金融投资改革的启示
1.加强金融投资风险防范意识,在实践中自我完善金融体系。
(1)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监控水平;
(2)应该警惕国内住房按揭贷款的潜在信用风险;
(3)谨慎加息,避免房贷资金成本过高引发的住房按揭贷款还款风险增加的金融风波;
(4)以美国次级债危机为前车之鉴,事先采取科学论证、试点推广、风险控制等手段,尽快推动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进程,化解集中于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
(5)严格控制并有效阻击银行资金尤其是境外资金非法流入国内资本市场。
2.立足于本国金融资本,积极引导个人投资者参与金融投资,鼓励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同时吸收国外金融投资为补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机构投资者进入金融投资领域的引导,降低其进入门槛,同时注意对其进行投资风险意识教育,树立投资理念。
3.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中介机构民营化,建立规范的行业自律制度和信用制度,强化会员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完善证券交易所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建立严格规范的行业自律制度、信用制度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4.作为调控主体,政府退出对金融投资过程和投资行为的直接干预,成为整个社会金融投资活动的间接调控者。政府对金融投资的管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合理确定金融投资活动的宏观调控目标,明确发展方向;
(2)管好、用好政府投资;
(3)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依法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保护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参与金融投资各方的行为;
(4)防范国家金融风险。
5.从实际出发,以切实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为宗旨,既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中的物质因素,又灵活地运用各种政策措施,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中的非物质因素。具体而言应从以下方面着眼:
(1)保持政治、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2)建立一个符合国际规范的、成熟而发达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
(3)建立高效率的证券交易系统和现代化的通讯网络,改进和完善信息传递系统,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4)建立和完善各种证券管理政策及法律,维持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5)加快培训金融投资人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政府必须在坚持金融投资渐进式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支持并鼓励资本市场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稳妥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另一方面应加大力度,合理控制对外证券投资的风险。国内各类投资机构应从此次危机中汲取深刻教训,在对外投资之前深入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风险,合理防范和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二)有关商业银行发行不同理财产品的统计分析1.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仍然是发行主力,保本浮动较去年有所提高。在2013年商业银行发行的45825只理财产品中,产品以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为主,发行数量为31656占到了总发行量的69.77%,较去年的63.09%上升了近6个百分点。2.短期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增多,超短期和长期理财产品发行量萎缩。2013年45825只理财产品中短期理财产品占很大比重,其中3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18105只,占总发行量的39.51%,3-6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发行量为14831只,市场占比2012年的23.17%上升至32.37%,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说明3-6个月理财产品需求量有所增长。3.固定收益类产品增幅明显,组合投资类占主导地位。将投资结构分为货币外汇类、信贷类、固定收益类、结构型、组合投资类及其他类产品。4.人民币理财产品主导市场,外币发行量继续萎缩。2013年人民币币种理财产品发行量为44052只,较2012年的92.43%继续增加3.7个百分点增至96.13%,外币理财产品发行量为1773只,同比去年下降3.7%个百分点,所占市场比跌至3.87%。
(三)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收益趋势分析1.非保本浮动产品预期收益率较高,不同类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与发行期限成正比关系。2013年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与发行期限呈现出正比趋势,即发行期限越长,产品预期收益率也越高。
二、有关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从宏观方面来说,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不利于理财产品的创新。在中国金融业经济转型期间,出于金融市场经济稳定及风险防控的考虑,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必不可少,然而随着国内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今天,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似乎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模式。2.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产品收益率的实现也存在缺陷。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后对于产品的具体投资去向、被投资者收益资信状况、产品是否实现投资收益等系列问题了解甚少。3.理财产品发行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种类匮乏。虽然当下商业银行推出的大量理财产品,但是在功能和投资方向上仍旧和以往相似太过笼统;另一方面,理财产品还存在“重销售轻设计”的现象。和国外相比,我国市场上流通的理财产品总类还远不能及,投资去向仍然是货币市场,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客户的投资需求,也不利于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提出背景
国外一些国家在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方面开始的实践比较早,这些国家不仅在政策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而且在金融支持体系方面也在不断创新与强化。由于各国历史条件以及发展状况的不同,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技术创新金融结构支持体系。而且,在特定的时期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正是促使本国经济技术、金融结构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以美国为例
美国在20世纪工业化发展末期阶段着重向高技术产业发展,正是在信息高技术产业的推动下,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焕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特性,因此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此时,美国的金融资本结构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由此催生出了“金融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风险投资融资模式。此外,美国政府在推进技术创新发展的进程中也展现出关键性的作用。二战后美国政府通过建立宽松的法律法规环境、扩宽风险资本的渠道、多种优惠税收政策、日趋完善的金融资本市场等来适应技术创新发展的要求,从而加快促进美国企业技术创新产业的进步。(详见表1)
三、“银行中介”主导型金融体系——以日本为例
日本在二战结束后,国内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为此日本政府要大力提升经济实力。在发展过程中,日本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资金的内部积累严重匮乏,同时证券市场不发达,企业只能依赖于向银行申请融资。因此,日本就形成了独特的以“银行中介”为主导的金融支持体系。该方式通过间接融资把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有机的组织起来。同时,为了解决间接融资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不匹配关系,日本除了建立商业银行体系、发展民间的金融融资机构解决企业“资金难”问题以外,还在政策、法律、信用担保、资本市场等方面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持。(详见表2)
四、结语
虽然各个国家的金融发展模式不同,但是每一个国家都能够根据本国技术创新的要求来不断完善金融结构的支持功能,在充分展示自身金融支持体系长处的同时,又能通过有关的政策措施来弥补自身存在的一些劣势,为技术创新提供系统性的支持。因此,对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要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支持和保障。其次,要充分重视政府政策性金融对于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影响。再次,要建立企业信用方面的担保制度来有效地降低企业资本融资的风险。最后,要不断拓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为企业的资本融资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林德发.我国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现状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21).
[2]王朝晖,孙伍琴.不同金融体系下技术创新的跨国比较[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4).
[3]程贵.技术创新与金融结构关系的研究进展[J].财金研究,2011年第7期.
作为近30年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核心在于通过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设计,使资产的客观信用同原始权益人的整体信用相隔离,并提供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本身信用和衍生信用两个层次信用。目前,已在国际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与发展。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端于2006年下半年,在2007年2月引发世人普遍关注,到2007年8月则升级成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风暴。其影响并不仅仅限于次级债市场,已经蔓延至其他市场。在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下,道琼斯指数、伦敦金融时报指数、日经指数都在下降。与2003年6月29日相比,道琼斯指数2008年1月30日的市值损失了3000亿美元,去年美国金融行业裁员15.3万人,而2006年整个行业裁员仅5.03万人。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因次级债危机而导致资本市场缩水约8万亿美元。
受此影响,中国股市牛市步伐嘎然而止并调头向下,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上证指数下跌2000多点,许多股票被腰斩。我国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这场危机的影响,同样也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如何稳健运行以防范金融危机的
发生提出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我国金融投资的现状分析
我国金融投资从实物投资中分离出来并发展壮大,是融合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进程之中的,并已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工具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投资的发展面临着种种困难,无论是融资工具的发行、流通、交易诸环节,还是资本市场现存的国有股症结、股市结构单
一、吸收公司上市标准僵化等特点,以及证券业的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发育不全的金融市场环境和运行扭曲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严重地阻碍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但更现实的则是金融投资环境发育基础的薄弱与其环境要素组合体系的残缺不全。因此,改进和完善我国的金融投资环境已成为我们培育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投资体系,发展金融投资的关键。
三、次级债危机给我国金融投资改革的启示
1.加强金融投资风险防范意识,在实践中自我完善金融体系。
(1)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监控水平;
(2)应该警惕国内住房按揭贷款的潜在信用风险;
(3)谨慎加息,避免房贷资金成本过高引发的住房按揭贷款还款风险增加的金融风波;
(4)以美国次级债危机为前车之鉴,事先采取科学论证、试点推广、风险控制等手段,尽快推动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进程,化解集中于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
(5)严格控制并有效阻击银行资金尤其是境外资金非法流入国内资本市场。
2.立足于本国金融资本,积极引导个人投资者参与金融投资,鼓励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同时吸收国外金融投资为补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机构投资者进入金融投资领域的引导,降低其进入门槛,同时注意对其进行投资风险意识教育,树立投资理念。
3.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中介机构民营化,建立规范的行业自律制度和信用制度,强化会员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完善证券交易所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建立严格规范的行业自律制度、信用制度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4.作为调控主体,政府退出对金融投资过程和投资行为的直接干预,成为整个社会金融投资活动的间接调控者。政府对金融投资的管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合理确定金融投资活动的宏观调控目标,明确发展方向;
(2)管好、用好政府投资;
(3)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依法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保护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参与金融投资各方的行为;
(4)防范国家金融风险。
5.从实际出发,以切实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为宗旨,既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中的物质因素,又灵活地运用各种政策措施,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中的非物质因素。具体而言应从以下方面着眼:
(1)保持政治、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2)建立一个符合国际规范的、成熟而发达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
(3)建立高效率的证券交易系统和现代化的通讯网络,改进和完善信息传递系统,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4)建立和完善各种证券管理政策及法律,维持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保障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