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旅游发展理念大全11篇

时间:2024-04-03 14:41:2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旅游发展理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旅游发展理念

篇(1)

一、以人为本,“软硬兼施”

无论是硬件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软件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的提供,都强调人性化理念,以客人的需要和满意度为最高标准。

1.加强行业管理,大力推行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和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以服务质量取胜,树立美好的国家旅游形象:政府2009年通过了对旅游住宿分类的改革,开始实施国际通行的“五星级”制度,制定符合游客的标准和要求,提升对游客的现代化服务,包括可持续发展、因特网、残障人士服务等。继“五星级”旅馆以后,法国旅游业又推出了豪华大旅馆(PALACE)的头等旅馆等级。其客观标准包括极佳的舒适水平和优质的服务项目,譬如旅馆职员必须会讲多种语言、设有水疗等SPA服务、双人房连卫生设备,每个房间的面积至少30平方米(五星级旅馆的标准为至少24平方米)等。另外还涉及旅馆的地点、地点的历史以及建筑设计等。

2.充分了解和尊重顾客的旅游需求,针对不同的客户群,大力发展各种与经济型重点产业,文化型特色产业相结合的主题游:如职业人士的商务之旅,针对学生的修学之旅、登山爱好者的雪峰之旅,休闲人士的康体之旅,高尔夫之旅,爱美人士的时尚购物之旅、新婚夫妇的蜜月之旅等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

3.把“人的安全问题”摆在第一位。旅游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旅游者的生命财产,而且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是旅游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必然要求。针对近一年多来中国游客在法频遭盗抢,特别是在巴黎地区的问题,巴黎已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安装摄像头,建立视频监控平台和监控报警点,加强对重要旅游景点的治安管理;推出了包括中文在内的16种文字的简化报案应用程序;同外国使领馆、酒店、旅游和公共交通部门建立合作机制,提高对外国游客报案的接待和受理水平;此外,巴黎各大商业网点都普遍开通了银联卡服务,以方便中国游客刷卡消费,避免因携带大量现金而被窃贼瞄上。

4.扩大了旅游券受惠人群,倡导全民旅游。福利旅游,又称社会补贴旅游,是指对于收入过低的社会阶层,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家庭户主所隶属的其他组织提供补贴或资助的办法,以帮助他们能够参加到旅游或度假活动中来。法国于1982年实施了福利旅游券制度。其特点是:旅游券受惠人也要承担费用;并非由政府的直接援助,而是依靠企业的积极参与;只能用于支付旅游,文化或者其它休闲活动中的服务性费用,不能用于购买实物;是一种地域性很广的通用型旅游券,在法国,海外省,以及其它欧盟国家,在160000个景区都能使用。据统计,2009年法国330000000工薪人员享受到了法国旅游券,总额达到1300000000欧元,相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受惠个人平均总金额为380欧,虽然不足以承担一次旅游的费用,但足以促使90%的受惠人打算在年间来一次旅游或短途旅行,极大的促进了国内旅游的发展。

二、推崇绿色旅游,坚持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

法国充分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积极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倡导绿色旅游消费,提供绿色旅游服务,是世界绿色旅游发展强国.自行车游,乡村游,滨海游都是其主推项目,其中乡村绿色旅游更是经营得风生水起,成效卓著。2007年,法国的乡村旅游消费达到1176亿欧元,居各项旅游之首。其主要特色。

1.旅游产品原真、自然、环保,可参与程度高以及独有的乡村民俗与文化深得游客的喜爱:徒步远足、自行车游、划艇,峡谷漂流、攀岩、海浴、垂钓、博物馆观光,农场民俗生活体验,乡村旅游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原真的放松,休憩,探索的自然环境。

2.“农民+协会+政府”的经营模式将民族文化、自然资源、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提升到带动村民致富,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

篇(2)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的逐渐普遍及信息技术手段的逐渐应用,旅游行业为适应智慧旅游理念,强化自身旅游发展能力,已经在其内部逐渐完成了旅游信息化的转变和建设。乡村旅游是近几年旅游行业中一项热门的旅游项目,也是缓解我国旅游行业低谷的一丝清泉。在当前智慧旅游理念下,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何去何从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智慧旅游理念及旅游信息化发展

智慧旅游理念主要是指利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便携式终端旅游设施,从而主动的感知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和旅游经济等信息的一种旅游理念,通常也被称之为智能旅游理念。智慧旅游理念下要求我国旅游行业逐渐完成其信息化发展模式,从而提高其在旅游市场环境中的市场竞争能力。旅游信息化发展主要是指旅游信息化技术与互联网云端,建立“互联网+旅游”的发展模式。旅游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也为我国旅游经济的提升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我国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乡村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期。乡村旅游行业在其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开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周边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将部分信息内容以网络信息的形式实施信息公布;第二阶段,形成期。随着电脑的普遍应用,我国社会直接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形成带动了乡村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了乡村旅游的跨城市发展;第三阶段,发展期。云计算、移动终端技术以及国家信息化发展政策的推行,信息化技术手段在酒店、旅行社、景区等范围内已经开始广泛开始流行,乡村旅游信息化全面实现了乡村旅游景区化发展模式;第四阶段,成熟期。截止到今天“互联网+”模式和智慧旅游理念的形成将我国乡村旅游信息发展带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建立了以村镇为中心的乡村现代化景区。

三、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旅游网站的信息化发展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旅游网站的建立。传统的旅游网站中主要是以国家级旅游景区为宣传内容,建立景区专门的网站。但是,近几年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信息化发展,以乡村旅游景点为主的乡村旅游网站已经成为旅游网站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网站建立的过程中以各大搜索引擎为基础,建立检索网页,在网页内部以市级单位为核心创建该地区直辖范围内各大乡村旅游景点,并且对下属各个景点的基本信息和特色旅游实施网络介绍和宣传。个别先进的乡村已经与携程、途牛等大型旅游网站建立了旅游路线计划宣传的活动,实现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

(二)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旅游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在智慧旅游理念下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景区内部管理系统。例如,乡村旅游中已经逐渐开始使用电子门票、区域内文化自主保护电子系统、信息化环境监测系统等内容。我国乡村旅游管理信息化发展中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逐渐开始实施卫星遥感定位系统和LED信息系统,从而保障乡村旅游的安全性和新颖性。此外,我国以三坊七巷等35家乡村旅游景区为首的“身份证入园管理模式”已经投入乡村旅游管理信息化发展建设中。

(三)旅游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发展

当前我国旅游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发展在智慧旅游理念的影响下开始逐渐推广区域旅游信息化设施的建设。例如,针对乡村景区内的各个景点设定自助景点门票售票机,在景区内引进自动贩卖零售和饮用水设施,实现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降低景区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浪费。此外,我国《关于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乡村信息网络工程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实现了我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发展。

四、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网站宣传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旅游事业迅速的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型的旅游形式,在开发后赢得了广大游客的青睐。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企业家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开发,这些经营者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自身的知识和素养有很大的关联。由于乡村旅游经营者受到投资成本的影响,在对乡村旅游产业进行经营时,未认清“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在对乡村旅游景点进行宣传时,仍旧采用传统广告的形式,这样就很难引起更多网络群体的关注。此外,一些地方自行建立的乡村旅游行业网站,受地域的影响受众群体较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具有广泛的传播性,产生这样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经营者对网站宣传重视程度不足造成的。

(二)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

新世纪以来,信息传播的速度在逐渐上升,这样的发展环境使人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旅游领域中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提升旅游管理的工作效率,为乡村旅游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在很多乡村旅游产业经营者的意识中,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较少,这样的意识很难实现对旅游产业进行科学的管理。而实际上,在旅游产业的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中,信息和数据存在相互重叠的现象,并且相对独立,未能形成信息数据共享的体系。此外,旅游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未经过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培训,这就导致了乡村旅游产业中信息化管理的水平相对较低。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全面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旅游行业经营和管理的模式逐渐呈现出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乡村旅游产业为了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应逐渐对自身的产业实施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在一些乡村旅游的景点中,虽然计算机和上网设备能够正常使用,但是其中只有少数的旅游企业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网站,这些少数的网站在实际运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功能未能充分的发挥,所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时,产生的影响力较小。目前国内很多乡村旅游产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全面,仍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五、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策略分析

(一)加强网站建设和网站宣传

乡村旅游提供智能化的旅游服务是旅游产业向智慧旅游升级的重要表现,这不仅能提高对游客的服务质量,同时还能促进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因此,在今后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应加强自身网站建设和网站宣传的工作。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在于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对自身的旅游信息进行宣传,与较热的公共服务网站进行合作,使游客在公共服务网站上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预定,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服务的顺利链接,以此来提升乡村旅游产业信息化的服务质量。

(二)提升整体乡村旅游信息化管理水平

乡村旅游企业经营者多为当地的农民企业家,为了有效的提升整体乡村旅游信息化管理水平,首先要提升经营者对信息化建设的意识。而智慧旅游建设作为旅游信息化的升级模式,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注重旅游公共服务和管理服务的有效链接,通过利用先进的计算技术来建设智慧旅游模式,能够实现对社会资源最大化的利用。因此,乡村旅游产业的经营者应充分把握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规律,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保障机制,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

(三)全面建设乡村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

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这些基础设施主要包含了数据库、物联网和无线的网络通信技术等。其中标准化的数据库是智慧旅游景点建设的基础条件。数据库中收集了海量来自政府和游客的信息,这能为乡村旅游产业制定新的发展策略提供可靠的数据。因此,应注重对数据库的建立。另外,物联网实现物物连接主要依靠射频识别技术,为了实现智能旅游景区的建设,应注重对物联网各个环节的配置。随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手持电子智能终端的游客可以随时介入无线网络中,能对旅游体验进行实时的分享。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应强化对无线网络通信的建设,从而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旅游服务。

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智慧旅游理念实质内容是为游客打造智能化的乡村旅游服务。智能化旅游服务主要是将目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到乡村旅游产业建设中,例如,云计算技术、海量数据库、物联网、无线网网络通信技术等,但是在对乡村旅游产业进行建设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从而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智能化的建设。

[参 考 文 献]

[1]张凌云,黎j,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5):66-73

[2]黄忠伟.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4(3):143-144

[3]郭华.信息化背景下川东地区低碳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7):58-59

篇(3)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隅,总规划面积376平方公里。1982年11月国务院首批公布五台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改革开放三十年,五台县在发展五台山旅游经济的实践中,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群策群力,同心同德,破字当头,立竿见影,大胆探索出三十年的旅游改革创新和三十年的发展成就。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解放思想的空间有多大,现代旅游发展的潜力就有多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有多大,现代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的变化成效就有多大。

1、创新思路,优化环境,甩掉封闭落后、贫穷自守,实现旅游产业化、经济增长点。

改革开放三十年,县委、县政府和景区党委、政府坚持扩大开放引进,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在县区一体化管理体制的成功运作下,进一步理顺旅游开发、经营、管理体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五台山旅游从改革起步阶段到加强旅游环境建设,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旅游改革开放,取得了阶梯式、跨越式发展的速度和不可估量的成就。

从1982年,县委、政府提出“采用用材林、经济林、风景林协调布局的办法,对五台山旅游区进行重点绿化”到1985年五台山正式对外开放,五台山旅游管理、保护及开发迈入良性发展轨道。1990年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51万人,据统计,比1985年增长20%,社会总收入2600万元,外汇收入164万元。“九五”期间,全县确立旅游业为做强做活经济七大支柱产业之一。“十五”期间,县委、政府和景区党委、政府围绕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主题,以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合理保护、适度开发、永续利用”方针,协调推进申遗、整治、促销、建设四大重点,加大全县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力度。20__年7月至今,围绕五台山申遗目标的顺利实现,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全力抓好拆迁安置、环境整治、植被恢复、服务基地建设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五台山申遗进程,五台山旅游业处于蓬勃发展上升期。20__年五台山接待国内外游客281.02万人次,其中入山收费人数102.09万人次,旅游收入14.05亿元,财政收入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4元,旅游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当地居民收入的一项战略产业。今年6月26日,五台山以文化景观入列《世界遗产》名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接轨国际化视野,以世界遗产品牌战略的眼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营销,高质量管理,着力打造国际一流旅游观光目的地。

2、立足全县,统本文来源:文秘站 筹规划,突破朝山拜佛、单一型旅游,形成众星拱月、多元化大旅游格局。

改革开放三十年,五台山是我国惟一一处汉传、藏传佛教并存的佛教圣地,集佛教文化与古建筑于一体,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和文化成就集大成者,底蕴深厚。改革开放初始阶段,五台山是以梵宫琳宇构成东亚乃至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群而著称,历经三十年,来五台山观光旅游、朝山拜佛者络绎不绝,五台山佛教文化气脉延续不断。以佛教文化底蕴为支撑的五台山,现有寺院68座,从使用功能来讲,五台山寺庙建筑群正符合了世界文化遗产对真实性的要求。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认为,五台山遗产保存和保护管理状况良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决定将五台山佛光寺、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碧山寺、金阁寺、南山寺、龙泉寺、普济寺10个景点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品牌的一半是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精髓和魅力,旅游是发展文化的载体、传播渠道。以佛教文化为主体的五台山先天资源品牌,不拘一格,兼收并蓄,涵盖自然景观文化,包容革命红色文化,凸显文化多元格局,打造开发多种参与性强、趣味性高,具有五台山特色的现代旅游元素发展格局。在十五期间,县委、政府超前谋划,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明确提出山上山整体开发,下一盘棋发展的思路,联动发展,激活全县“众星拱月”式的各文化旅游景点,着力打造全县大旅游格局。编制完善《全县大旅游格局总体规划》。设计推出以佛光寺、南禅寺为重点的佛教旅游精品路线,以西龙池、五龙池、南梁沟、驼梁等自然景点为重点的山水风光精品线路,以徐帅故居、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和路居纪念馆五大红色基地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西龙池电站为代表的工业、自然景观旅游景点,加大清水河旅游沿线百里文化长廊创建和通道绿化工程的力度,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宗教文化旅游、自然风景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旅游目的地体系。今年,各乡镇新上构建大旅游格局项目21个,总投资13亿元,主要有投资963万元的徐帅纪念馆项目,投资1224万元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新展馆建设布展项目,投资500万元的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布展和全民抗战纪念碑建设项目,投资20__万元的驼梁索道项目,还将上马投资4000万元的石咀射虎川民俗度假村项目。这些项目建成之后,必将为全县大旅游格局增添新的亮点。

3、加强保护,拆迁整治,改变商业化、城镇化、人工化,定位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佛教圣地。

改革开放三十年,五台山在发展旅游的进程中,一度抛弃了佛教圣地、清凉胜境的定位,过度开发使得五台山沦为了商业氛围浓厚的高山闹市,旅游秩序较为混乱,黑导游屡禁不绝,游客投诉事件时有发生。为保护五台山的“佛国”氛围,加快“申遗”步伐,针对商业化、城镇化、人工化现象太过严重的问题,20__年10月,县委、政府和景区党委、政府开始对五台山核心景区实施大规模拆迁工程,于是,返璞归真、正本清源成为五台山的头等大事。

20__年10月,五台山核心景区开始进行大规模拆迁,几年间,景区周边近600平方公里得以综合整治,不符合遗产要求的10平方公里建筑被拆除,此外,当地政府还对 5个台顶、11座寺庙进行了文物保护与修缮,新建环保等各类监测站20余处,最大限度还原了五台山的“本真”。景区二期预计20__年底完工,拆迁包括核心区的5个台顶、21个单位、12个村庄,拆迁面积逾40平方公里。据了解,包括申遗工程费用在内,五台山景区两期拆迁费用累计达到14亿元。至目前,旅游服务基地的移民商住区工程、河道治理工程、道路主干道一期工程、供水一期工程和南线简易山门工程等五项工程等五项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建设的游客中心、展示中心、停车场和旅游市场等十项工程都进入扫尾阶段。同时,恢复植被面积4020__平方米,基本实现了游览步道、观赏广场、服务设施相点缀,山体绿化、农田景观、寺庙绿化相协调,乡土树种、观赏植物、风景树木相搭配,突出寺庙建筑,再现了原生态的历史风貌,对世遗专家考察沿线和视线范围内的大小广告牌和违章建筑的拆除、墙体的改造,基本实现了修旧如旧,并对景区内公路沿线进行了绿化美化,公路沿线基本形成了大树加草坪、灌木加点缀的风景格局。唯此,大手笔地投入,大刀阔斧地拆违整顿、旅游后勤建设,五台山完成了由高山闹市向清净佛国的精彩转身,五台山遗产保存和保护管理状况得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肯定,五台山作为文化景观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次大规模的整治和修缮,让五台山的僧人和当地居民意识到文化遗产不光是庙宇,还有周边的人文景观和环境保护建设。

4、亮出品牌,瞄准目标,巩固国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荣登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名录。

篇(4)

2旅游发展方式的探索

近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物质繁荣,同时也将人类社会推进到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中。正如工业文明一样,旅游的发展带来了诸如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塞、文化侵蚀与伤风败俗、旅游资本化与社区利益受损等诸多问题。针对工业化、传统旅游存在的诟病,人们开始积极探索科学的旅游发展方式,环境友好型旅游、可持续旅游、替代性旅游、软性旅游、生态旅游、绿色旅游、负责任旅游、低碳旅游、旅游循环经济、洛哈思旅游等新型的旅游消费和发展方式不断涌现。由于环境友好型旅游、替代性旅游、软性旅游、绿色旅游、负责任旅游等是生态旅游前范式阶段调整性自然旅游的提法,因此,将国内外学界主要的发展方式研究归纳为大众旅游、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洛哈思旅游、旅游循环经济、可持续旅游等类型,如B.W.David认为,可以通过先市场扩到在规范管理的有机融合路径、先规范管理再市场扩大的增量路径和政府主导可持续发展的诱导路径实现大众旅游可持续发展,舒小林从时间、空间、社会和运行方式等维度分析生态旅游、旅游循环经济是可持续旅游实现的一种方式,蔡萌、汪宇明认为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明庆忠提出低碳旅游是旅游产业生态化的战略选择,马继刚等通过对传统旅游、低碳旅游和洛哈思旅游进行比较,认为洛哈思旅游是对低碳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综上所述,关于大众旅游、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旅游循环经济、洛哈思旅游和可持续旅游之间关系区别以及实践中如何选择,研究不多。这些发展方式联系区别没有研究清楚,导致旅游发展方式理论研究一直处于前范式阶段,不断追求新的“热点”词汇,实践中更是处于混沌状态,从而导致“误入歧途”或“走弯路”现象。因此,亟需对上述几种发展方式作进一步探讨。一是传统大众旅游。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不断发展,交通和网络革命产生,大众旅游快速兴起,2012年全球出国旅行游客数达10亿3500万人次。但传统大众旅游受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感觉消费”等错误的观念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影响,导致“粗放式”,乃至“掠夺式”发展,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二是生态旅游。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不断觉醒,产生了生态旅游。根据要求的高低生态旅游可分为“软生态旅游(softecotourism)”和“硬生态旅游(hardecotourism)”,西方国家一般指“硬生态旅游”,如美国自然基金会在1990年提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为基础,为学习、研究生态,欣赏、享受自然风光等特定目的而到干扰比较少或者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由于生态旅游既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保育,也要自觉地接受文化知识的洗礼,因此生态旅游成为只产生有限的废弃物的环境友好型旅游。三是低碳旅游。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3年英国政府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首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随着低碳概念的深入人心,低碳旅游的发展方式应运而生。低碳旅游是在旅游过程中,充分利用低碳技术装备、交通运输工具和旅游接待设施,营造富有高碳汇功能的自然生态景观环境,获得更佳的旅游体验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四是洛哈思旅游。洛哈思旅游是一种来源于反消费主义的思潮,是后现代社会对享受型传统旅游的一种反思,其以个人健康和家人健康为出发点,重点在人,同时兼顾社会责任。五是旅游循环经济。旅游循环经济是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在旅游区内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与旅游业之间形成生态产业链和闭合循环网,最终实现旅游区域的零排放和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或可持续利用。六是可持续旅游。世界旅游组织认为可持续旅游是“在维护文化的完整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就其社会观而言,强调公平分配,以满足当代及子孙后代共同的基本需求;就经济观而言,强调持续,主张地球自然系统自身承载力范围内的持续经济增长;从生态观来说,则强调和谐协调,主张“天人合一”,即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六种旅游发展方式由于产生的背景的差异,它们对环境关注的时间、空间、社会、运行方式、价值目标以及监测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如表1所示。第一,从时空和社会维度来看,一是传统大众旅游、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是关注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活动等微观层面;旅游循环经济和洛哈思旅游延伸到旅游及相关的经济领域,时间段也延伸到一代人或几代人,从系统经济的高度和广度将环境保护引入旅游发展运行机制、旅游发展运行纳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侧重中观和微观。而可持续旅游则从整个人类文明延续、全球空间范围和全部社会系统的宏观层面,关注旅游的所有方面。二是大众旅游、低碳旅游、生态旅游、旅游循环经济主要从目的地角度研究,生态旅游强调了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洛哈思旅游则是从旅游者的身心健康视角进行研究,可持续旅游是综合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进行研究。三是可持续旅游侧重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统筹协调发展,而大众旅游侧重的是经济发展,生态旅游、低碳旅游侧重环境保护,同时生态旅游强调社区参与、游客教育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兼顾环境、社会和经济统筹发展,因此受到最的广泛关注,如图2所示;旅游循环经济侧重经济和环境的协调,洛哈思旅游则侧重“以人为本”和环境协调。但后五者都缺乏对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强调。第二,从宏观经济学经济类型和目标价值来看,大众旅游、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洛哈思旅游分别以企业、生态环境和人等部门利益最大化角度分析,属于分权经济,容易产生“公地悲剧”;大众旅游和洛哈思旅游是以人类中心作为价值目标,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则是以生态中心为目标价值,而旅游循环经济和可持续旅游则从整个社会所有部门利益最大化角度进行分析,属于计划者经济,计划者经济是最优的,同时,它们兼顾人类中心和环境中心目标;第三,从运行和监控方式来看,大众旅游按照传统的发展方式,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满足市场需求,而其他旅游方式一是运用生态设计、低碳技术、循环经济等理念措施,不同程度控制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二是采用环境承载力、生态足迹、碳排放、构建指标体系等方式进行测定监控,但在当前中国旅游管理体制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差异较大,环境承载力工具仍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而指标体系则存在操作性差的问题,生态足迹对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参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不能体现,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开始试点,只有碳排放测定逐步走向操作层面。对比实现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生态文明建设,传统大众旅游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满足市场需求,但对环境、资源以及旅游体验质量等都有较大的负面效应;生态旅游无论按照“硬生态旅游”还是“软生态旅游”的要求,对生态环境保护无疑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消费群体和旅游体验空间指向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做出边际贡献,尽管这种贡献很重要,但如果缺乏管理,或者管理不善,它所产生的问题可能比它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多①。低碳旅游以环境为中心,以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为重点,注重旅游发展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旅游循环经济是涵盖旅游的开发活动、旅游活动六大要素和旅游区的工业、农业等各类社会活动,并以各种新型技术为支持,用法律法规作保障,实现再思考、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再修复五原则的旅游发展模式。二者把旅游发展、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社会就业等有机统一起来,从三维分离的发展走向三维整合的发展,但在人本主义关怀和文化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足。洛哈思旅游从旅游者视角以人的健康为本,也注意协调环境,但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不够重视。可持续旅游是一个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更多地偏向于理论集成和导向。因此,以上六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发展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3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SCELL旅游发展方式

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积极成果的继承,既不反对技术进步和技术运用,更不反对经济增长,更不是回归自然的状态,甚至认为没有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生态文明[27]。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对旅游发展方式的选择,要对人类中心理论基础的大众旅游和生态中心理论基础的“硬生态旅游”进行反思,不断扬弃。而低碳旅游、咯哈思旅游、旅游循环经济和可持续旅游较好的体现生态文明理念。从操作性来说,大众旅游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满足民众需求,体现以人为本,操作便利,但是负外部性明显;生态旅游、旅游循环经济和可持续旅游采用生态足迹、环境容量等进行测定监控,产生正外部性和增加运行成本,与洛哈思旅游一样限制民众需求,也缺乏强制性措施;低碳旅游则因可以根据能源消耗,测定出碳排放,根据《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议定书》进行强制性节能减排,可操作性强。因此,笔者认为,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旅游发展方式应该是SCELL发展方式。SCELL发展方式是指在宏观层面基于战略角度以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tourism)为发展方向和理念,中观层面基于区域层面,大力发展旅游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oftourism),推动区域产业融合生态集群发展,微观层面基于市场主体企业和居民(游客)积极开展生态旅游(ecotourism)、洛哈思旅游(LOHAS:lifestylesofhealthandsustainability)、低碳旅游(lowercarbontourism),SCELL发展方式是一种科学发展、融合发展、和谐发展、公平发展的方式,是一种呵护自然生态和文化、彰显人本关怀、坚持公平正义、凸现科学与伦理的文明发展方式,同时操作切实可行,是实现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人口、社会—文化、经济和资源—生态环境“四维”结构的统筹发展,动态协调,进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如图3所示。

3.1宏观层面:可持续旅游可持续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哲学,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一次质的飞跃,是对传统旅游发展方式的根本性“扬弃”,是人类社会的行动纲领,是旅游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在宏观层面,一是以《旅游法》等政策法规形式规定可持续旅游作为引领旅游科学发展的方式,尽可能从制度上保障人与自然、当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如我国《旅游法》规定:“旅游业发展应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但缺乏旅游目的地当地社区居民的保护规定。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可持续旅游的状态和趋势,增强操作性,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和构建因地制宜、操作性和权威性较强的可持续旅游指标体系。三是加强顶层设计和可持续战略治理,形成一套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激励和工具。如酒店餐饮行业普遍实行比工业更高的水电价格,虽然加重了企业负担,但这是资源市场价格不低于自然资源和服务成本的市场化手段,是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趋势,还应继续完善碳(污)排放交易制度、循环经济法规、财税支持制度、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检查制度等。

3.2中观层面:旅游循环经济中观层面积极发展旅游循环经济,该层面已基本进入实质操作层面。由于旅游产业内部和外部具有高关联性,因此,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基于相互依赖、多学科、自然为本、政治与权利为前提的多产业融合的集群循环方式,主要包含循环型、集群化、融合化和制度化四个方面的发展。首先,循环型发展。企业在自然和社会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在政府制度的引导下,遵循“5R”原则,形成包含一、二、三产业的,以居民洛哈思消费体系和废弃物回收系统为核心的闭合生态循环产业发展链,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统筹旅游开发与保护关系。其次,融合化发展。一方面,积极围绕旅游发展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提高工农业以及服务劳务的附加值,丰富旅游商品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工业、农业以及第三产业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甚至是生态旅游产品,可以区域工业、农业的实现“双收益”和“精明增长”。第三,集群化发展。区域旅游在旅游产业内部和外部,以重点景区企业或集团为核心,形成前向、后向以及横向经济利益产业链体系,实现集群化发展。第四,制度化发展。由于旅游循环经济系统性、复杂性、高关联性和正外部性等特点,要求压迫制度化发展。(1)在政府的主导下,在一定的区域或者城市层面,通过金融、财政职能、公平分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产品等制度体制建设,培育绿色消费的游客及社会消费体系,尤其培养消费者(旅游者)洛哈思消费价值取向,引导旅游产品开发建设。(2)利用现代电子商务管理手段,严格把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控制在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根据旅游资源特色进行保护性开发旅游产品,如贵州石板房和夜郎谷充分利用贵州喀斯特地区石头资源优势,形成特色旅游产品;(3)在对旅游资源有偿使用前提下,对破坏的旅游资源和环境必须进行修复补偿建设。(4)旅游活动包括旅游业生产和旅游者的消费,要严格按循环经济理念进行生态化开发和发展,并从“硬件(基础设施)、软件(管理制度)和心件(心灵文化)”三方面加强对生产者和旅游者的管理和宣传教育,如利用儒家文化“天人合一、克己复礼”、道家养生、岜沙苗族树木崇拜、丽江东巴文化中人“崇”与自然“署”兄弟关系等生态文化和生态伦理从心灵深处感染和熏陶旅游者和旅游经营管理者。(5)借助科学技术力量和付费机制,建立污水、垃圾等收集分类回收处理基础设施体系,如引入恰当的废弃物付费机制,平衡回收处理服务单位收支,形成市场化运行,从而达到鼓励采用沼气、蚯蚓、微生物等技术减少废弃物或者增加回收利用的效果。

3.3微观层面:生态旅游、洛哈思旅游和低碳旅游生态旅游、洛哈思旅游和低碳旅游是可持续旅游、旅游循环经济的具体方式,分别强调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天人合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和社区参与,游客的健康与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目的地的节能减排,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在微观层面,需求链上要对游客和居民倡导洛哈思消费方式,供给链上各企业的各环节进行生态化、低碳化设计,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处理好企业、社区居民和游客关系,实现需求与供给两条链生态化对接,最后通过碳排放进行监测考核管理。第一,消费方式洛哈思化。微观层面的消费群体既含生态旅游和洛哈思旅游群体,也包含普通游客和社区居民,尤其是后二者的可塑性比较强,需要各方面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引导消费方式洛哈思化:一是通过政府执法宣传、社会文化引导、企业导游和社区居民以身作则等社会合力潜移默化游客;二是即使游客可能花费更高价格消费洛哈思产品,但游客也是情愿花钱买健康、花钱买绿色;三是通过积分、抽奖等手段激励洛哈思消费。第二,生产和经营方式生态化和低碳化。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以逐利为目的的,因此,要引导旅游及相关企业运用市场机制生产生态化和低碳化,迎合洛哈思旅游市场需求。生态(低碳)旅游企业获“利”方式:一是采用“生态(低碳)旅游认证(品牌)+科学技术(把科技与当地社区传统生态文化、解译系统相结合等产品创新、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绿色健康环保(营销)”三大与大众旅游不具有的“法宝”吸引游客。二是生态(低碳)旅游认证企业争取国家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等生态补偿。三是生态(低碳)旅游景区通过碳排放指标出易获利[28]。第三,社区参与文化传承保护。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高级别的生态观光型旅游资源开发基本完成,文化旅游因其创新、创造性强将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而社区居民是当地文化的载体,扮演者继承者、保护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因此,一是通过股份制(资源要素参股)保障居民稳定收益,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和文化被同化、异化的抵制力;二是信息透明化经营管理,提高居民参与和监督水平;三是在法律、保护区、生态博物馆的基础上,运用舞台化真实性理论利用文化,实现对文化更好地保护。第四,预警化和碳排放监测管理。旅游景区根据规划所确立的承载力,与售(检)票系统连接建立绿、黄、橙、红不同等级的预警系统和预警机制。碳(污)交易是今后发展的趋势,旅游企业尽早根据国家发改委2013年《首批10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和上海配额分配实践,积极进行碳排放监测管理,逐步开展碳(污)交易。

篇(5)

一、科学定位、打造品牌

应着眼于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突出__地方特色,结合旅游开发现状,立足长远,借鉴“雪乡”、“林都”等成功品牌模式,对__的生态旅游进行科学定位,用简短而精炼的词汇高度概括出__旅游的特点,并以此为发展目标,打造__旅游自己的名片,从而为我们在今后的旅游开发指明方向,并以此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

二、丰富线路、建设精品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已重点建设了__森林公园,完成相关景区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目前,要以__森林公园的“名山建设”为重点,人为增加旅游线路中的登山寻宝、漂流竞技等游乐项目,结合现有的人文景观,人工开发一些禁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三教合一”的文化景观,增强旅游趣味性、知识性。同时着手构思其它景区的建设,建议二龙潭、岔林河漂流、乌龙国际狩猎场转移,在短时间内建成精品,迅速与__森林公园整合,丰富“登山、漂流、游潭、狩猎”黄金旅游线路,力争做到季季有新品、四季不断捻。对各景区景点进行整体包装,同时开发建设。建议开发建设二龙潭应放在水上游乐、品绿色鱼基地,承办滑冰、冬季汽车拉力等赛事的场所;岔林河漂流应巩固十佳漂流线的优势效应,重新整治河道,建设相关配套设施,高起点对外发包;乌龙狩猎场应面向市场,拓宽招商渠道,借助外资开发建设;完成抗联密营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立项,早日开发建设。逐步将__森林公园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将二龙潭、岔林河漂流、乌龙国际狩猎建成国家aa级,乃至国家aaa级景区。同时可考虑深度开发建设红色旅游、农业观光游,进一步丰富旅游线路,拓展旅游半径,增加游客的滞留时间。

三、强化服务、完善功能

目前我县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相对不完善,已经跟不上旅游开发建设步伐,与当前旅游发展的态势不匹配,远远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其它景区可参照__森林公园的模式,建设景区服务区;要开展导游知识竞赛,举办导游培训班,培养优秀解说员,扩充导游员队伍;要争再取为1-2家档次较高的宾馆、饭店申报3星级;要将山野菜、蜂蜜、五味子等地方特色产品统一包装,形成一定的规模,建设一处旅游纪念品商店,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加大宣传、巩固效应

篇(6)

1 绪论

在当今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城市生活节奏加快,而伴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日益完善和旅游者心理的逐渐成熟,更多的群体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当这种需求逐步增长时,乡村旅游备受瞩目,国家也予以关注此方面,例如,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宣传主题为“中国乡村游”。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国内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乡村旅游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而发展较晚的乡村旅游还不是十分成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乡村旅游开发普遍存在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地区分布与组织形式散、项目低水平重复设置、市场竞争秩序乱的局面,乡村旅游的活动项目形式单一,主体方式是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的开发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乡村接待设施城市化倾向,利益分配不均等。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就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国外对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主要集中于对乡村旅游经济、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及对乡村旅游中社区利益主体的研究,如Gossling等(2002)对瑞典的研究则表明乡村旅游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虽然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比较晚,但已经将目光倾注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理念,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具体地区的应用、基本问题和跨学科问题等领域中,如黄蔚艳在《乡村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中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概述可以看出,国外研究比较成熟和完善,而国内的研究相对落后,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一些基本问题和具体区域的研究,缺乏对乡村旅游深层次的研究,尤其对于一些利益主体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精益理论等相关理论对欠缺方面进行了研究。

2 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追求经济的高消耗、高成本、高增长问题,文化的商品化、同质化等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利益分配的不公,存在着对弱势群体等问题,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

针对我国乡村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的理念,探索符合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路径已经十分必要了。

2.1 乡村旅游发展的精益化

精益化思想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融合表现在产品和推广方面。精益化的乡村旅游产品要求以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打造高品质、个性化、内涵化的产品。在设计产品时应该将乡土化因素很好地融入其中,使旅游产品饱含乡土文化的内涵,成为动态、有特色的产品。

精益化思想还要求乡村旅游的发展在项目建设、资源利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实现精准化、细分化,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和环境成本,提高利用效率,确保利益分配主体能够得到应有的利益,促进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

在乡村旅游的营销推广中实现精益化体现在营销恰好使其产品的价值呈现出来,首先要对该地进行精准定位,针对自身的业务和独有的特点,确定鲜明的形象。例如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以“红”为媒介发展乡村旅游,使得一个革命圣地的形象烙刻在旅游者的脑海中,从而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2.2 社区增权与政府指导

只有进行社区增权才能真正凸显社区在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增权是目的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社区的参与应该是全员性、全过程中的。如在规划当地乡村旅游时,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在利益分配时考虑其占有的份额,这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模式,在实际中操作时会受到很大阻碍,这就需要一些前提做铺垫,如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增强保护当地旅游资源的意识。

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下,政府的指导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不可或缺。政府应对区域做统一规划,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把其服务功能体现在支持和主导乡村旅游开发上,如利用目前农村建设资金投入,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

2.3 重视弱势群体利益

《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中指出“旅游是人人享有的权利”,在此特别强调弱势群体中的旅游者,而这类群体的旅游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

而乡村旅游因为乡村经济水平较低的现状,不能很好地提供高质量的配套设施,所以在开发乡村旅游时,要考虑到这类特殊群体的需要,在进行规划时要根据这类群体的特点,设计相应的配套设施,如适合儿童的娱乐项目,满足残疾人需求的卫生间等。弱势群体出行时,心里最大的恐惧来自不安全感,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时,规范当地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市场秩序也是重要的一环。

3 结论

面对如今国家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视、国民休闲汇的开展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人们旅游消费的日益成熟,旅游者追求高品质、优质服务的旅游产品的要求日渐强烈,而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方式,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发展路径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道路。

本文认为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发展路径成为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预见,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发展路径的导入和落实将是一次长途跋涉的旅程,需要长期不断地探索前进。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一点启发。

参考文献

[1] 丁培卫.近30年中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J].东岳论丛,2011,32(7)

篇(7)

苏州市截至2017年2月,全市接待过夜入境游客655万人次,同比增长6%;接待国内游客5624万人次,同比增长6%,国内旅游收入1065亿元,同比增长12%,旅游总收入1140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业已经成为苏州市第三产业中最具有活力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苏州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但与此同时,旅游业也到了转型升级发展之际。目前,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从观光旅游为主导逐渐向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导转变。在散客化时代下,旅游方式的多元化、旅游消费多点化、旅游停留时间逐渐延长、旅游智能化、互动分享的及时性、错峰旅游等特点逐步显现。

11散客化时代下的旅游消费新特点

111散客数量增长快,“80后”、“90后”年轻游客是主力

目前,自助游散客已成为出游大军的主力,正逐渐取代团队游客,据苏州旅游局统计,从2003年起苏州市散客比例每年以05%~1%的速度增长,2016年来苏游客中散客比例占到游客总量的达90%,在节假日期间更是达到90%以上。

调查显示,来苏旅游的游客中以35岁以下游客最多,并且以家庭或亲友结伴自助游方式和个人旅行方式为主。可见,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和移动通信助力的智慧旅游的发展,以及“80后”、“90后”年轻游客消费观念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倾向于自主作出旅行决策,自助安排旅游行程。

112出游的方式和时间随意化、即兴化

根据调查显示,来苏旅游的游客基本会停留2~3天,如今快速的交通网络节约了游客在交通中耗费的时间,为游客的慢游和深度休闲体验游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苏州周边地区如江浙沪的游客基本上会通过自驾或高铁方式出行,相对传统的大众旅游而言,在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上他们会避开游客人数较多的旅游区,避开旅游高峰段。更多人倾向于选择利用年假或者周末进行出游,而避开长假高峰。

在移动互联网支持下,旅游不再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准备和酝酿的活动,“临时起意”开始成为一种正式的旅游决策方式,旅游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化”消费。

113旅游形式多样化,旅游消费需求个性化

来苏州观光休闲旅游的游客占了主体。除此以外,人们的旅游形式也不再局仅限于单一的观光、度假,还向体验旅游、探险旅游、民俗旅游方面拓展。

越来越多的游客会根据自己的个性要求自己组合线路产品,在出游前都会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时间条件,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介绍、电视等渠道查找相关苏州旅游信息,如交通、住宿、景点及民俗风情和特色等,同时通过网络订购旅游产品等进行整个旅程规划,游客逐渐由“目的消费”转向“手段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摆脱对旅行社等传统营销渠道的依赖,越来越希望能够得到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

114向自助式深度体验游转变

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希望自己是匆匆过客,而是希望有“当地人”的经历,他们更乐意享受下“苏式生活”,深度体验独特的“苏州味道”,获取与众不同的旅游享受。所以,旅游正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旅行社菜单式、走马观花式的安排,转变为自助式深度体验游。高度散客化的结果,也使得旅游越来越从一个封闭的世界走向开放的体系,游客在景区景点之外的活动越来越融入本地居民的日常休闲场所和公共生活空间。生活体验的真实性、生活形态的活化是游客追求的新目标。

伴随着这个旅游新时代的到来,苏州旅游业必须在思维方式、产业布局、产品开发、服务手段、管理方式等方面要有一个全新变化和快速转型升级。

12苏州旅游业发展有利条件

121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

苏州自古以来就享有“人间天堂,东方水城”的美誉,拥有与生俱来的安逸宁静的生活环境。城市的活力与宜居、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及城市的生态与环境使苏州在2014年第三届“李光耀世界城市奖”评选中脱颖而出,除此以外,苏州还曾经获得过“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等众多荣誉。同时,苏州还把生态保护与旅游相融合,在高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谋求旅游发展,如苏州高新区镇湖镇生态旅游示范区为苏州市首家获得国家级称号的景区;吴中区也充分利用太湖山水资源,依托良好的自然、人文、区位等资源优势,先后建成太湖湖滨和三山岛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这些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122历史悠久的吴地文化

苏州是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我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吴文化的发祥地。苏州文化底蕴的厚重深邃和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是旅游发展的“第一优势”。苏绣、缂丝、苏扇、玉雕核雕精湛工艺品享誉海内外;昆曲、古琴艺术之虞山派等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苏州的民俗文化也是丰富多彩,有晒书习俗;端午习俗、神仙庙会习俗等,颇具地方特色。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苏州仍然保留了江南古城原汁原味的传统风貌和独特的吴文化气息。这些文化凸显了苏州特色,也给苏州带了较高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123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苏州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数量众多,且资源优质,目前拥有5A级景区6家共11个点,数量仅次于北京,列全国城市第二;三级旅游度假体系也已覆盖全市,其中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7家,市级旅游度假区2家。

苏州素来以园林典雅、山水秀丽而闻名天下,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有“东方水城”之称。拥有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60余处,拙政园、留园等9座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处(平江路、山塘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苏州、常熟);昆山周庄、吴江同里等千年古镇,充满江南水乡风情……这些都是苏州旅游资源中最突出的一部分。除此以外,还有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乡村旅游资源,如旺山、西山、东山等。各级文保建筑145处;各类控保建筑24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82项;众多的博物展馆林立,如有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园林博物馆、戏曲博物馆等20多个专业博物馆,还有宗教寺庙等,这些文化旅游资源也是丰富多彩。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遍布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了苏州城市特有的风貌和雅致底蕴。

124扎实深厚的旅游基础

苏州的城市旅游综合配套设施构建良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构建了覆盖全市的3个中心、10个分中心,218个咨询点三级服务体系网络。旅游网站有咨询网络、政务网和诚信网三大体系,还拥有简中、繁中、英、日、法、?n共6种类语言版本,12301中、英文旅游热线和 投诉热线24小时运行。统一无障碍旅游景区导览标示,推出苏州漫游卡、官方微信、公共自行车等,这些硬件条件为苏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保障,有效提高了现有的满意度、美誉度,苏州已经连续两年蝉联游客满意度全国第一。

125宽厚包容的慢城精神

苏州现有常住人口1300万人,其中本地人口630多万人,外来流动人口超700万人,成为继深圳后的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外来人在苏州,不仅可获得经济物质条件的满足感,还能迅速融入苏州的文化,融入苏州本地的生活圈子,安居立业,获得深层次满足感。慢城理念讲究和谐发展,而苏州恰巧拥有着这样一种城市包容性。在苏州,古典与时尚同步,江南风情与现代风格共存,古与今、洋与中、城与乡融合得非常完美,这就更能为来苏游客创造出一个与苏州市民共享的空间,让游客在这里过上一段不平常的平常生活。

2“散客化”时代苏州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

21旅游资源缺乏充分挖掘,观光旅游模式亟待转型

近年来苏州的旅游接待人数不断增长,旅游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游客大多以观光为主,粗放粗浅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无法适应发展需要;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消费结构矛盾比较突出,住宿、交通、景区门票等刚性消费支出仍占游客消费总支出的大头,而真正的旅游娱乐消费、文化消费、体验消费尽管支出比例不断提升,但占总支出比例并不高。“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模式不仅带来了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也削弱了游人在旅游过程中的愉悦享受。旅游发展面临着“规模型增长”如何向“效益型增长”转变的瓶颈。

另外,苏州旅游业发展与苏州所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所处的经济地位、城市知名度等方面还不完全相匹配。苏州众多的旅游资源还没有充分深度挖掘,一部分新型旅游品牌还没有完全打响,旅游发展仍大有潜力可挖。各景区仍然处于各自为政、发散性发展局面,点多线少,缺乏通盘的系统管理。品牌影响力局限于周边地区,整体实力不强,难以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22旅游产品开发总体水平滞后于游客的新需求

苏州旅游产品串联度还不够,无法满足“散客化”时代下游客复合化、多元化的需求。随着旅游市场的组织方式以散客为主,自驾车旅游迅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产品体系开发和管理模式严重不足。旅游市场已经跨越到多样化、复合型的发展阶段,游客产生了以参与、体验为核心的高端休闲度假新需求,因此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明显供给不足。如吴中区开发了众多旅游产品,有江南文化体验游、水乡古镇休闲游、太湖休闲度假游、乡村田园逍遥游等,虽然名称上都带有“休闲”“体验”“度假”“逍遥”等字眼,但是实际上是1~2天的观光行程,不能满足游客的复合化需求,对中高端消费人群的吸引力有限。

23与产业融合深化不够

苏州市旅游业仍未走出“门票经济”阶段,功能产业链带动少,导致旅游收益仍为粗犷的规模型增长,旅游综合收益缺失,综合型盈利链条尚未形成,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产发展的带动力还不强,与其他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迫切需要从大旅游发展的角度,把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文化等其他各个产业高度融合。比如虽然苏州重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但仍然还停留在兴建艺术馆、历史文化馆、祠堂等低层次的观光需求,缺少文化体验,这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在农旅融合中,乡村旅游仍处在粗放式经营阶段,布局分散、产品雷同、品牌不高,不能满足旅游者多元化和文化品位的需求,旅游参与互动性不强等,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开发乡村旅游综合体产品。

24与城市发展融合力度不够

旅游是城市发展的硬实力之一。旅游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城市发展的中心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苏州部分地区统筹旅游业与城市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个别地方还是把旅游当作形象工程、城市旅游化改造尚处于初级阶段,旅游“前置性”布局不足,存在旅游配套事后补、旅游规划执行随意性大等问题,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相关配套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迎面而来的散客时代。

3基于慢城理念的“散客化”时代苏州旅游业创新发展对策

慢城(Slow Cities or Citta slow)是自1999年意大利兴起的新城市模式。“慢城”(City Slow)理念实际上是“慢餐”“慢生活”运动的延伸,提倡慢生活,人们保持传统社区生活和节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家园,并致力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其中核心理念,就是把“生活的城市”变成真正的“宜居的城市”。慢城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恰为处在“散客化”时代的苏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思路。苏州可以结合自身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做到扬长避短、重点突破、有序发展,实现苏州市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将“慢”的理念融入苏州旅游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之中,实现苏州旅游与城市和谐发展,为苏州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

31创新倡导慢哲学理念

慢城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新生事物,对基层政府和一般民众来说还非常陌生,这就需要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将慢城理念融入相关的政策和文化中,培养苏州本地居民热情的精神,在居民及游客中宣传慢城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加居民和游客对慢城生活模式的了解。调动各方积极性,为政府出谋划策,能整合各种资源促成慢旅游的开展。

作为政府部门来讲,可以推广城市民众教育,通过《慢城》中指出的“加强全体居民慢城生活意识,特别是青少年慢城审美教育”使得“慢生活”“慢享受”的理念深入人心,从意识层面上培养民众慢城生活的方式,从而向旅游者展现“苏式生活”之美,加强“最美苏式生活”的介绍和宣传,并带动旅游者融入此氛围之中,将旅游与社区融为一体,为旅游者提供更多的慢旅游活动,如深度文化体验旅游等。在“慢游”中,体味苏州的社会美,让游客可以“住下来、坐下来、静下来”,由此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升消费水平,让来苏游客由量的增长向质提升、效益扩大转变。

32打造慢旅游产品体系

打造设计慢旅游产品,是实现慢旅游的保障,一是要注重旅游新业态与现有线路串联起来,并提供串联化的服务;注重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之间有机结合、融合互动,形成多业兴旅的良好发展格局。二是对传统特色产品进行再包装、深挖掘,对新兴产品重研发、强开拓。完善和补充全市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更多的旅游品牌,以苏式文化为核心,展现精致、细腻、风雅的“苏式慢生活”韵味,打造完整的“苏式生活”旅游体验链。

321构建“旅游+”慢旅游产品体系

开发慢旅游产品体系时,可以将旅游业与商、农、工、教、文、体、康、行、娱、游、购、科、食、住等实施产业融合,拓展产业链条,创新旅游新业态,从而满足当下旅游者旅游过程中有看头、有玩头、有住头、有买头、有疗头、有行头、有说头、有学头、有拜头、有享头,有回头的多元化旅游消费需求,如银发慢旅游、修学慢旅游、工业慢旅游、婚庆慢旅游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旅游+”的对象、内容、方式都不断拓展丰富,其结果是不断生成新产品,不断延伸和拓宽旅游产业价值链。

在旅游产品定制化方面,苏州旅游已经有了积极探索,如“拙政园的私人一小时”私人定制旅游产品、“旅游管家”式的私人定制游服务,接下来需要将这方面的努力坚持下去。未来的旅游产品“定制化”除了要考虑现有目标市场需求,还应开展不同旅游市场的调查研究,对游客需求进行监测分析,发现游客需求规律,厘清不同旅游产品和项目的市场群体,有针对性地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特色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322慢旅游引领传统产品升级换代

国际慢城倡导的“小、精、特、绿”的城镇发展理念值得苏州借鉴,可以与苏州的历史文化街区、乡村休闲游、水乡古镇旅游等建设相兼容,打造诸如历史文化街区慢旅游产品、江南水乡古镇慢旅游产品、苏州特色乡村慢旅游产品等,通过深度挖掘来提升这些品牌路线的内涵和品位,通过适度增加体验环节来提升传统旅游路线的吸引力,对旅游要素的各个环节都实现慢旅游产品化,如慢行、慢观、慢游、慢交流、慢食、慢居、慢购、慢养生、慢知、慢思等,进而使游客在细细观赏、动态感知和亲身体验中,放慢旅游的脚步,加深旅游的印象,提升“慢旅游”的知名度和生命力,延长传统优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33完善慢旅游支撑体系

旅游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服务质量的竞争,必须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由浅层服务向深度服务转变,让游客坐得下来细细品味“最美苏式慢生活”。一是要完善慢旅游基础设施,顺畅的交通、配套的停车场、特色的饮食、放心的购物场所、良好的住宿设置、安全的环境等。二是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慢城发展过程中,比较注重人性化的空间设计,提倡低碳出行,发展公共交通、自行车乃至步行等环境友好型出行方式,这就需要苏州加快推进慢行交通系统构建,打造“低碳、舒适、安全、便捷、清洁、宁静”独具风味的慢行交通环境。三是智慧旅游系统优化。要为散客提供更好、更个性化的服务,让游客顺利体验纯正的“苏式慢生活”,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是最有效的手段。苏州已进行了信息资源标准规法及数据库建设,面向游客发行的苏州漫游卡,建设了推广苏州旅游的官方微信及微博,实施了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二维码工程等。四是慢旅游保障体系构建。一方面,加强旅游职业培训,定期开展参与慢旅游相关的教育训练与素质培训,特别是慢旅游中所参与的当地居民等,不断提高他们参与慢旅游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提升服务技能与沟通经技巧,保障旅游者获得高质量的慢旅游体验。另一方面,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保障苏州旅游市场秩序,推进苏州旅游业健康发展,净化苏州旅游?h境,让来苏游客更加安心、放心体验苏式生活。

34创新慢旅游营销体系

341实施新媒体营销

篇(8)

2008年是不寻常、不平凡的一年。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桂林市旅游业经历了多种严重的挑战和考验。面对严峻形势桂林市旅游行业奋起抗击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审时度势,积极采取各种对策措施。以“优质服务年”工作为主线,大力提升旅游质量和旅游服务质量。精心组织系列促销活动,努力恢复振兴旅游市场。多层次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不断提高桂林旅游影响力。积极拓展国内外航线,大力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全力办好山水文化旅游节和国际旅游论坛,进一步增强桂林旅游吸引力。经过努力,全市旅游业在面临很多困难的情况下,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1626万人次,同比增长6.3%,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7.2%。全市旅游客源结构不断优化,旅游产品更为丰富,旅游品质明显提升,旅游投诉大幅下降,游客满意率持续上升。

2009年,桂林旅游又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桂林旅游业要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桂林市委、市政府在2009年全市经济工作要求中提出:“要坚持走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之路;要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化服务业,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建立基础和平台;要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因此,桂林旅游行业就必须要坚定“旅游兴市”的信心,进一步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培育品牌、打造精品、完善管理、优化服务,在提高旅游发展质量上下功夫。2009年桂林市旅游业以“精品建设年”为主线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就是着力提升旅游发展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旅游设施、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旅游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种发展趋势,旅游业不能继续以粗放经营的方式谋求生存和发展,要占领旅游市场就要不仅求新求异,而且要求精求高,这种追求才符合旅游业科学发展的要求。旅游业必须要转变增长方式,要以集约的方式提高和完善旅游软硬件设施,要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产品,要满足游客日益提高的多种需求,以“精品建设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旅游精品建设的力度,使桂林旅游产业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坚持用国际眼光来审视、用国际标准来描绘、用国内先进水平来打造旅游城市,用科学发展理念引领世界级旅游精品建设,是桂林市必然的选择

二、桂林旅游实施精品战略中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旅游产品构成仍然较为单一。桂林旅游产品多数仍属于较为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休闲度假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有待增加和提高。

2.高端旅游接待设施缺乏。桂林旅游接待设施大多仍以中低端为主,高端旅游设施不足,还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连锁旅游接待企业。

3.高端旅游市场规模较小。桂林高端客源市场开发还未形成规模,高端旅游还需强劲培育和发展。

三、深入开展桂林世界级旅游精品建设的一些思考

1.结合新一轮城市建设,积极推进新型旅游项目开发,增强桂林旅游新的核心竞争力。

高起点规划市区中部旅游、文化、商贸建设项目,加大市区沿江沿湖旅游开发建设力度,推进特色旅游街区和旅游休闲区建设,打造高效益的旅游新形式和新业态;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中心、旅游文化宣传展示中心、旅游休闲娱乐商贸中心,着力做好城区中部旅游文化商贸发展文章,加强旅游、文化、商贸的联动结合,提升城市综合经济效益;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桂林旅游开发项目库,召开旅游招商引资大会,以招商引资推动旅游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动我市旅游产品和旅游设施质量提升;加强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按照满足游客进出顺畅快捷,游览轻松惬意,生活方便舒适的要求,全面改善城市旅游配套设施条件;围绕旅游产业布局,加快建设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加大与航空、铁路、交通部门以及各客源目的地城市的联系、沟通与协作,大力推动航线开通、铁路延伸、公路连通的开发建设工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集散顺畅。

2.实施精品发展战略,加快旅游高端化进程,促进桂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促进旅游产品的提质升级,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科学开发国际一流旅游产品,建立健全独具魅力、特色鲜明、吸引力强、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国家游客需求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增强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推进会展商务旅游发展,实现会展商务旅游新的突破。提升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培育和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市场;推进桂林旅游综合服务园区建设步伐,完善桂林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增强桂林旅游服务国际化程度,树立桂林旅游服务新形象;通过建设高端设施,提供高端产品,做好高端服务,促进高端旅游市场的开发,推动高端消费,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继续办好桂林山水文 、恭城桃花节、阳朔渔火节等一批重要节会活动,将节会活动培育成融会展与旅游、自然与人文、观赏与体验、运动与休闲、消费与投资于一体的旅游精品活动,进一步增强桂林旅游吸引力;继续推动与世界旅游组织等国际方面的合作,通过举办“国际旅游论坛”和参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博鳌亚洲论坛等组织的相关会议和各种国际活动,提升桂林旅游的国际影响力。

三、以打造精品为目标,加强旅游企业精品建设,提升桂林旅游行业整体质量

坚持贯彻实施国家、自治区、本市有关旅游质量标准,研究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桂林地方标准,建立健全本市旅游行业质量规范,为旅游企业开展精品建设提供依据,打好基础;旅游企业要结合有关质量标准的贯彻实施,加强本企业精品建设,要制定精品创建计划,不断完善本企业硬件设施,提高现有设施档次水平,在设施精致化上下功夫,并力争取得明显成效;旅游企业要根据精品服务要求,不断改进现有服务,积极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在服务精细化上下功夫,进一步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大力推动旅游企业做强做大,引导多元资本参与旅游企业的改造和重组。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大企业集团(如旅行社集团、旅游饭店集团和旅游景区集团等)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网络;制定国际航线和包机开发奖励政策,在稳定现有航线基础上,争取再开通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各1-2条。努力开通桂林至台湾包机直航航线。争取新开1-2趟始发列车,延伸拓展旅游专列和城市间、市区内旅游巴士;着力引进国际、国内著名品牌酒店管理公司进入我市,加快本市酒店与国内外知名酒店集团的合作步伐。鼓励、支持国内有实力的大型旅行社在桂林设立分社,鼓励、支持外国旅游经营者在桂林成立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和中外合作经营旅行社,不断提高我市各项旅游业务的国际化水平;制定本地旅游精品创建标准,开展桂林市十佳旅游饭店、十佳旅游景区、十佳农业旅游示范点、十佳旅行社、十佳旅游购物店和十佳导游员、十佳旅游服务员评选,建立桂林市旅游精品体系。

四、以精品线路为导向,整合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优化桂林旅游产业结构

篇(9)

一、2008年工作回顾

旅游发展科的成立,承载着众多领导的期望和广大群众的期盼。旅游发展科是新成立的科室,要做好旅游发展科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走,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因此,从今年8月旅游发展科成立以来,我们着重对**的旅游市场、旅游秩序、旅游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景区内的旅游接待设施重新做了调查统计。**旅游基本情况如何?群众在旅游发展方面需要什么?都做到数据清楚,心中明白。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理清了旅游发展科的工作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努力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为奋斗目标,围绕科室“管理、服务、宣传、监督、协调”五大职能,以整治旅游市场秩序为突破口,认真搞好旅游服务、旅游统计、旅游宣传、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对新华集团的监督以及协调工作,不断改善旅游环境,全面推进科室工作。根据上述工作思路,在管委会的领导下,今年以来我们着重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狠抓旅游秩序整顿。

近些年来,**旅游秩序与其他许多地方一样,总体是好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却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羊儿客”泛滥,“黑车”、“黑摩托”屡禁不止,拉客宰客以次充好等欺诈行为时有发生。“羊儿客”,既扰乱了**游客接待市场的秩序,又严重影响整个景区的对外形象。他们追逐围堵车辆、游客,靠给宾旅馆、农家乐拉客收取回扣生存。因此要整顿旅游秩序首先要从整治“羊儿客”和“黑摩托”入手。今年8月以来,我们组织了公安、城管等部门,以联合执法的形式专门对集镇上的“羊儿客”和“黑摩托”进行了专项打击;认真处理旅游投诉3起;较大程度地遏制了围追拉客、宰客和乱停乱放现象,进一步规范了旅游秩序。

2、搞好旅游安全。

作为安委会成员部门,我科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工作,严格实行旅游安全例会制度和定期、不定期检查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针对各景区、景点的特殊情况,会同安委会各成员部门在旅游淡季每月(旺季每半月)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旅游安全隐患的排查,立即制定出措施限期整改,于下次排查时督查整改落实情况,并实行追踪责任。“8·6”水上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事故发生后,我们立即按照上级督查整改的意见进行了景区、景点旅游安全、水上安全制度及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和相关安全资料的完善,归范了基础档案资料。在为新华集团提供服务的同时,加强了景区、景点旅游安全、水上安全的监管,严格要求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所有人和经营人负责制,定期汇报旅游安全工作,使其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高效的开发**。

3、做好旅游统计工作。

旅游统计,是体现一个地方旅游发展好坏的标准,也是搞好旅游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在旅游统计工作上,我们着重开展了三方面的调查统计。一是对**的旅游接待能力重新做了调查统计,二是做好全年入山游客的统计,三是做好旅游收入统计。在统计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严格依照《统计法》办事,严禁虚报、漏报、瞒报。通过统计调查得出,目前,**共有宾(旅)馆、农家乐50家,床位3500个,日接待能力达4000人。2008年,全年入山游客35.4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3087万元,比上年增长9.1%。

4、成立旅游行业协会,实施旅游服务行业自律。

旅游行业协会是从事旅游服务行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行业自治组织。成立旅游行业协会是从根本上规范旅游秩序,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景区服务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成立**旅游服务行业协会也是历届领导的希望。自管委会成立以来,我们为成立协会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做好调查,通过召开业主会议、个别走访等方式,充分调查宾馆、农家乐业主的意愿,对成立旅游行业协会的意见、建议。通过调查发现,大家对成立**旅游服务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很高,都希望在政府的领导下,早日成立旅游协会来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制定了协会章程和协会内部管理办法,对协会的性质、任务、宗旨和旅游服务行业自律制度都作了详细规定。为了确保章程和制度的可操作性,还分别召开了3次业主会议进行讨论,对章程和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改。三是在上述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于12月下旬召开**旅游服务行业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旅游协会正式成立。旅游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旅游服务进一步走向成熟,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对旅游服务行业的服务和管理,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景区形象,为创建AAAA景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做好上述工作以外,我们还围绕旅游,做了大量的其他工作。一是开展了星级农家乐的评定工作,今年**被评定上星级的农家乐共有6家,其中三星级的1家,两星级的2家,一星级的3家。通过星级农家乐的评定,推动了农家乐服务水平的上档升级。二是作好了大洪海游船的管理,制定了游船管理办法,确保了游船安全、经济、高效运行。三是做好了**集镇天然气安装的前期准备工作,成立了天然气安装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天然气安装的入户调查、宣传等项工作,为明年一月顺利动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是做好了对新华集团的监督和旅游协调工作。总之一年来,旅游发展科在管委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旅游发展”四个字,工作有思路、有措施、有亮点,较好地完成了本科室的工作任务,为**旅游快速发展做了一定的努力。

二、存在的问题和明年工作打算

一年来,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还有很多不足值得我们在明年的工作中去努力,去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室的同志对旅游方面的知识学得不深,不透彻,不能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不能对旅游事实有效的管理;二是旅游秩序的整顿效果不明显,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都是治标不治本;三是对新华集团的监督措施不里力;四是旅游产品的开发仅仅停留在想法上,还没有具体组织实施;五是旅游宣传措施不力,力度不够。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断加强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造性的开展好工作。

(一)抓好旅游秩序整顿。

1、做好**旅游服务行业协会管理,统一宾馆、农家乐的收费管理,杜绝恶性竞争,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旅游经营市场。

2、加大旅游执法力度,采取综合措施,彻底清除“羊儿客”,杜绝拉客杀价宰客的行为;严厉打击无证照经营行为。

(二)加强对涉旅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制定旅游服务行业标准,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1、组织一至二次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加大培训面,严把行业准入关,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2、继续搞好星级农家乐、星级宾旅馆的创建和评定工作,力争推出一至两个上档次的旅游服务企业。

3、制定**旅游服务行业标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三)搞好旅游产品开发,力争开发出一到两个旅游产品。

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发腊肉、绞股蓝、苦丁茶、金银花、蜂糖、蕨菜、竹笋、天麻等本地土特产,加大科技含量,实施精加工、精包装,增加产品附加值,力争推出一至两个具有**特色的旅游拳头产品。

(四)做好对新华集团的监督工作。

严格监督新华集团合同履行情况,加强联系和沟通,做好新华集团对旅游开发、投资等各种信息收集统计工作。

(五)做好景区的宣传、策划、包装工作,不断提升景区知名度,在宣传上要有新思路、新举措。

1、协助新华集团做好**景区、景点宣传画册、光盘的制作发行。

2、做好江津至重庆、江津境内主要干线公共汽车上的旅游广告。

3、协助新华集团做好**景区在新闻媒体的广告。

4、积极参加各种旅游节活动,加强宣传促销。

5、建设一个**旅游门户网站,利用网络宣传**。

篇(10)

(一)开展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

我局从4月16日开展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以来,按照县作风教育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较好地完成了学习动员、找查问题、整改提高、建章立制等各个阶段环节的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意见征求中,共征求到对局机关作风方面的意见和建议12条,梳理成4条。县局针对梳理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整改措施,制定了整改日程表,明确了具体责任人,并完善了相关的制度建设。

(二)旅游工作开展情况

1、安全工作。一是在年初与各景点、旅游公司签订了旅游安全生产(包保)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各景点、旅游公司在开展旅游工作中的安全责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二是在“五一”黄金周来临之际,对全县旅游生产安全隐患进行了一次排查,并在黄金周期间,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除了坚持正常上班外,还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在“五一”期间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三是6月11日,在城南新天广场参加了“6月法制宣传月”活动,对旅游安全管理等法律法规知识作了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四是加强了对清溪河漂流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在5月中旬协助市、县相关部门完成了对清溪河漂流的安全评估。上半年,我县无一例旅游安全事故发生。

2、培训工作。4月24日至5月10日,为规范我县服务行业的职业行为、提高全县服务质量,我局协助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就业局举办了为期17天的县城在职务工人员培训班。此次培训涉及客房、餐饮、家政、商品营业员、美容美发及保健按摩、汽车修理等六个行业八个专业,参训人员共450人。这是*历史以来对服务行业培训中规模较大、质量最高、效果最明显的、短期培训中历时较长的一次,培训结束后,还对参考合格人员办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奠定了基础,对我县旅游工作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

3、调研工作。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好我县的旅游资源,我局抽调了专门人员配合县政协,从3月20—4月20日对全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研,深入凤仪、桴焉、庙塘、碧丰、杨兴、新州等12个乡镇的景区景点进行实地踏看,调查了解、摄影录像,并对全县景点景观中具一定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制作成了光盘,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旅游资源的第一手资料,为*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二是多次邀请、陪同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深入*、*、*、*等极具开发价值的景区景点进行了考察、调研,通过实地察看,了解情况,争取领导的重视。

4、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一是对九道水国家级森林公园、清溪河漂流公司和各宾馆旅店加强了管理,对其现在工作人员进行了全方面的培训,特别是在“五.一”黄金周和“5.23”“一节一会”期间,每天对各景区景点、宾馆旅店的游客量、游客来源、客房出租率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并通过“国内旅游抽样调查问卷”的调查情况了解游客的需求和满意度,并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加以完善。二是加强了对*度假、*、*等景区景点的考察,完成了*生态旅游开发景区、芙蓉江休闲度假旅游开发项目的建设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申报了“*”重点旅游项目材料。三是正在积极筹划编制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可望在10月底以前完成。上半年共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创旅游收入780余万元。

5、旅游营销、信息报送工作。在旅游促销和信息报送方面,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一是聘请中央电视台农业综合频道到我县*景点、九道水森林公园、清溪河漂流、*进行报道、摄影采风,分别制作了光碟,在电视台播出,进行宣传。二是在《*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上开辟了“*旅游频道”,通过“风光美图”、“景点推荐”和“特色美食”三大板块,采用文字、图片和视频向外宣传和推介我县丰富的旅游业资源和美丽景色,引起了全人民的的广泛关注并赢得了高度的赞誉。三是及时上报信息。半年来,我们不仅按照省、市县的要求及时报送各段时间所要求填报的统计网络信息,还对开展的其它工作以简报的形式进行了报道,半年共编制《简报》五期,简讯一则,在《*县人民政府政府信息网上》发表了四期,信息一则,通过这一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我县的旅游和旅游工作,关注我县旅游事业发展。四是与相邻绥阳合作,开发遵义—绥阳水晶温泉、双河溶洞—清溪河漂流—九道水森林公园旅游线路,取得初步成效。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

为了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制作了旅游资源光盘,在《*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上开辟了

县旅游局半年工作总结

“*旅游频道”,为我县旅游资源广泛宣传,增强干部群众的知晓度和关注程度;二是加强旅游行风建设,加大整治力度,规范旅游市场;三是加强了对清溪河漂流和遵义旅行社驻*办事处的管理,对非法在我县境内从事旅游活动的行为进行了制止,规范了旅游市场,确保了旅游者的权益;四是落实了安全责任制,对清溪河漂流、九道水森林公园分别签订了旅游安全责任书,把安全落实到单位具体责任人;五是整治了景区的脏乱差,为游客提供了清洁优美的旅游环境。

二、*年旅游业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抓好*年旅游业发展重点工作的通知》(遵府办发[*]67号文件)要求,我县*年旅游业发展重点工作任务主要有三件:一是申报评定二星级宾馆一家和申报评定国家2A级旅游景区一个,要求在6月底以前完成,目前已完成考察和定点,正在完善相关的要求和编制材料,可望按时完。二是与遵义、道真、重庆联合打造跨区域旅游线,要求在10底以前完成,我县县委四家班子及相关成员单位已于5月份与重庆南川区的四家班子及成员单位在我县召开了了一次会议,在共同发展区域经济、联合打造旅游线路方面已达成共识;三是完成*县旅游发展规划编制,要求在10底以前完成,现已与多家单位联系,现正在筹备之中,可望按时完成。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努力的方向

篇(11)

关键词:杭州 旅游纪念品 发展 品质感 杭州特色 品牌

1.杭州旅游业的发展 

有着2200年悠久历史的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知名的国际旅游城市,越来越吸引海内外游客的到来。2011年6月25日,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申遗的西湖,也是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杭州的旅游业日益增长。 

随着一些国际化的会展在杭州的开展,如休博会、西湖博览会、国际动漫节等等,也都给杭州这座历史名城,带来了鲜活的时尚元素、科技元素,给这座老城赋予了时代的新貌,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 

据杭州市假日办统计,今年10月1日至7日,杭州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1490.01万人次,与上年“十一”黄金周相比增长了15.9%,其中西湖景区各景点累计接待游客385.05万人次。国庆7天,杭州市共实现旅游收入63.2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十一”黄金周相比增长19.6%。 

2.杭州旅游纪念品发展的必要性 

杭州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脚步却没有跟上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2.1发展旅游纪念品,可以加大杭州旅游收入 

随着杭州旅游业的发展,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需求也在大大增加。在发达国家旅游纪念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相当高,而我国还比较低。开发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可加大杭州旅游纪念品的销售收入,从而增加杭州旅游的总收入。 

2.2发展杭州旅游纪念品,宣扬杭城文化 

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对于这个城市的纪念,也是这个城市给游客的名片。而杭州现有的旅游纪念品,多老旧缺新,且粗制滥造,更缺少了杭州特色。杭州旅游纪念品做为杭州的城市名片和无形的城市宣传单,可以宣扬杭城文化 

3.杭州旅游纪念品的现状 

对杭州旅游景点和旅游纪念品,以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纪念品的调查发现,杭州旅游纪念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3.1样式陈旧,没有更新 

保守的传统工艺品,与几十年前的一样,没有随着时间而进行再设计,导致在游杭州的游客无从下手。如油纸伞,虽然极具杭州特色,赋有杭州古城的文化,记载了杭州爱情的千古绝唱,已经成为了杭州旅游纪念品中的经典,但几十年不变的造型与样式,没有与时俱进的进行再设计,越来越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生活。 

3.2品种单一,缺少创新 

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多在各个景点的服务站销售,不难发现在不同景区的旅游纪念品,没有根据景点特色而设计,全城统一。除了油纸伞,就是丝巾;不是茶叶,就是藕粉。为什么六和塔的旅游纪念品和雷峰塔的会是一样呢?为什么西湖新老十景的服务站,卖的都是一样的旅游纪念品呢?旅游景点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纪念品的开发并未跟上 ,面对一成不变的产品,游客在消费上也倦怠了。 

3.3做工粗糙,缺少品质感 

杭州现有的旅游纪念品,除像王星记、张小泉这样有品牌的产品,大部分产品本身做工缺乏精细度,包装也极其拙劣。这样的产品虽然价格低廉,但其与品质杭州的城市主题所不相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对于杭州的认识,以及游客在杭州旅游的愉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