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物联网当前发展现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时间的流逝,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不断发展,为教育和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通过新媒体技术,能够有效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提升。在当期的发展过程中,面对思政课课堂教学发展现状,通过有效的研究实现其对新媒体的运用势在必行。
一、新媒体技术概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不仅具备了技术上的优势,而且在不断创新化运用过程中,其信息服务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为传统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和新的发展方向。当前我们处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环境下,新媒体技术就是所有数字化媒体形式的总称,所有在数字化技术衍生下的终端,都能够被称之为新媒体[1]。新媒体作为时展过程中的一种大环境,其本身具备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首先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让人们能够实现对碎片时间的有效运用。其次其交互性的有特点,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非常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海量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共享,能够让人们更加全面的认识世界;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和社群化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各各个行业市场的发展[2]。在思政课课堂实现对新媒体的运用,是思政课课堂的重要创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倦情绪,通过多种形式的创新,实现对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引导学生在进行思政课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正确认识新媒体,并从多种角度对事物进行思考,为新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新媒体技术对思政课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双重性的,下面针对新媒体技术对思政课课堂教学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一)新媒体技术对思政课课堂教学产生的消极影响。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快速发展,极大冲击着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技术对信息的掌握实现了极大地提升,不同国家通过互联网进行文化性的交流,在此基础上,不同思想进行碰撞和交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的思想出现了变化,在这其中,学生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主力军,受到的冲击最大,导致思政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出现一定的下降;从另一方面讲,新媒体在中外思想碰撞的环境下发展,必然会滋生出较为消极化的方面,这样的新媒体在思政教学课堂应用过程中,是会对思政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另外,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思政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教育教学模式进入到变革创新阶段,学生受到新媒体的影响,许多学生在思政课堂中会对新媒体出现过渡依赖的情况,导致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降低,在新媒体的运用下,思政课堂教学无法实现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有效提高,加大了思政课堂教学的难度。(二)新媒体技术对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思政课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枯燥乏味的感觉,极大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多元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思政课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新媒体技术对思政课课堂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学生能够对思政知识体系有更加完善和全面化的认识,并且通过不同的电子产品,让学生能够运用闲暇时间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并帮助学生不断对思政课进行深入的认识。通过不同的社交软件,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能够随时进行提问,并能够通过网络得到教师的解答,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进行思政课学习。其次,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教学水平的人提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教师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积累经验的同时,自身的教学风格也逐渐形成,促使教师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定式。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对教师而言,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新型的思政课堂教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推动了教师队伍的水平实现有效提升。通过新媒体,教师对哲学上的信息有了全新的了解,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思政知识进行深入解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思政课堂的兴趣。最后,通过较为自由的思政教育,从日常生活细节深入到学生中间,让学生在思政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点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教师引导,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信、积极的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思政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三、当前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
当前发展过程中,新媒体技术的融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总体课堂教学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思政课课堂教学虽然有效融入新媒体,教学方式得到了创新,但是其授课过程中其授课内容并未实现与实际结合,内容过于空泛,许多理论化的知识未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其理解透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经历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学过程中依然是教师单方面进行教学,在面对新媒体的过程中,虽然能够暂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无法为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提供动力支持。第二,新媒体技术在思政课堂中的运用,过度使用新媒体技术,对新媒体技术的依赖程度较深,不符合进行思政课堂教学发展的本质,从而导致思政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长期得不到提升。[1]在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精髓没有实现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效结合,教学模式中有形而无神。通俗的将,在运用新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思政课的教师并没有有实现对新媒体技术信息交互特征的灵活性把握,过度重视其中信息的重要性,导致思政教学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运用新媒体技术的科学化措施
(一)深入思考新媒体的特征,正确对待其发展。现代生活中,互联网实现了大范围的普及,信息的流通渠道非常快速,学生通过不同的信息载体能够快速获取信息。[2]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思政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深刻的案例让学生对社会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这些信息。在思政课堂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新媒体技术看展教育工作,让学生能够在科学化的教学过程中,透过表面信息逐渐找到其本质,从而促使其对生活事物进行深度的思考,极大激发凶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政学习。(二)对交互性的信息进行灵活化的运用。思政课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指导下健康发展。[3]但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学生作为一个普通而又极为特殊的群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信息的冲击,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一些负面思想。在此背景下,思政课堂教学的难度逐渐增大,为了保证学生自身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思政课堂教学中首先必须对交互性的信息进行灵活化运用,把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不同新媒体载体传播出去,为学生抵抗负面思想提供动力支持。通过交互性的信息交流方式,提升学生对思政课堂教学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政课堂教学。(三)结合新媒体技术,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髓。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教学上的革命。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抨击,但是作为一直以来都在运用的教学模式,其自身也有着现代新型教学方式下无法替代的优点。[4]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新媒体技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其产生好奇,为了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必须结合传统教学中的精髓进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促使学生能够在两者融合的情况下,加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政学习。(四)充分发挥信息共享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其中信息共享的特点为其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积极进行思政学习,可以通过网络建立共享课堂,以保证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在网络平台中的思政课堂,学生可以在其中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对思政内容的理解,网络课堂有别于传统中的实体化课堂,在网络课堂中,更加能够体现出开放式的思想格局,学生与老师之间针对思政课堂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通过运用说明以及讨论等方式展开深入的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积极进行思政学习,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构建出完善的思政学习体系。并且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向更加灵活化的方向上发展,而且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实现有效的提升。新媒体技术的正确高效深入化的运用,对思政课堂教学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正确花的运用,促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能力面对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总之,当前发展过程中,数字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出现了变化,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较为活跃,在生活和学习中,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并且实现思政课课堂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学生改变传统过程中被动学习的方式,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新媒体对其进行引导,从而促使学生通过思政课课堂教学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为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云霞.谢振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体系和教学新模式构建探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J].广西社会科学,2013,(12):194-197.
[2]管新华,王跃.以毕博为平台的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改革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04):111-115.
[关键词] 互联网+;电子政务;服务;创新;行政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90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202- 02
0 前 言
“互联网+”是新时期网络思维的新进展,是网络发展的新常态,不断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注入新能量。同时,“互联网+”也为政府部门的创新与发展搭建了一个规模更大的互联网平台[1 ]。 “互联网+”即网络与传统业务相加,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完成网络与和传统产业的结合。电子政务是在政府日常的工作与服务中,将网络技术运用于其中,从而改变原始状态下政府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封闭且低效的弊端,切实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优化政府管理水平。在电子政府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有用信息、增强政民互动、提高行政效率,改进服务模式,为实现最终目标――提升用户满意度具有现实意义。电子政务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与“互联网+”结合又会有怎样的前景,都是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1 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1.1 资讯孤岛现象明显
我国电子政务体系构建之初的布局并非采取当今集中式建设模式,而是将财政资金分别投入到不同的政府部门,按照其自行规划对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和政务专用W络进行建设。采取分散式建设的模式,直接造成了不同政府部门电子政务服务系统之间的趋同化,并且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出现了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各级政府不同部门规划建设的电子政务系统之间缺乏资讯交流,逐渐导致了各自为政、信息不畅的资讯孤岛现象。由于业务需要,政府各部门内部建设有业务专网,这也导致部门间的横向互动存在障碍,容易导致资讯隔离,部门间协调合作难度大。
1.2 网络与现实融合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与同样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用户服务的电子商务行业进行对比,我国的电子政务并没有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现实服务供给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实际操作存在脱节现象,即线上业务办理程序与线下实际服务系统相分离的问题 [2 ]。每当政府部门收到来自线上的政务服务请求,会通过系统转至线下,由具体的操作人员根据传统的业务流程对申请进行办理和回复。在这样的运营模式下,政府部门建设的电子政务平台只相当于一种形式,实际上并不能对政务业务流程再造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与最初的设计理念和服务质量、水平仍然存在差距。
1.3 重建设轻服务,需求难以满足
当前各级政府都有针对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建设的专项配套资金,而建设的重点围绕在硬件建设上,系统的服务功能开发有限,资金流向失衡。在传统的政府网站中,设置有一系列栏目和内容,不过这些板块的设置都是政府部门依据自身判断做出的决定,重建设轻服务的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也容易导致政府对民意的选择性忽视。现代电子政务要求用户主导的设计思路,采取多样化的应用功能和内容互动,以满足新常态下用户的使用需求。“互联网+”已经悄然改变了电子政务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政务网站总量已达七万余家,但运用4G网络等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电子政务网站仍不多见,远不能满足民众使用自媒体终端访问政务网站的需求,政务网站访问量一直在低位徘徊。“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关键节点是客户端,而目前的电子政务平台APP建设相对滞后,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动效果有待提升,以民众对电子政务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2 互联网+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
2.1 推动信息共享,改进业务流程
“互联网+”的强大包容性将使得政府各部门间、政府与民众间的边界逐渐缩小,不同的数据和讯息将通过互联网进行无障碍交流,原本由于业务限制分别归属于不同部门的电子政务服务项目,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有力工具得以重新整合,缓解资讯孤岛现象,使数据互联互通成为可能。传统政务系统的信息冗余与类型差异通过建设“互联网+政务”新平台得以解决,这样既可以使政府投入最少的资源,又能保证更好的服务。
在改进政府业务流程方面,目前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平台能够提供的在线服务种类同质化较为普遍,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对公众的服务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首先考虑优先发展与民众关系密切的、社会需求量大的政务服务,然后再不断拓宽服务项目和范围。“互联网+政务”模式有望突破现有电子政务系统分散式建设,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僵局,建立一个跨部门治理、跨地区协作的新体系。
2.2 鼓励公众参与,提升决策精确度
“互联网+政务”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电子政务辅助政府决策的方式,由依据单一、独立的小样本数据分析转向更专业、更全面的大样本数据挖掘,经过云计算得出分析结果,通过这样获得的数据辅助政府决策,可以极大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 ]。同时,有利于对公众提出的多样化需求做出快速响应,通过大数据处理系统可以方便的捕捉到当前社会关注的政务热点,以便及时予以回复,长此以往,民众参与电子政务的积极性将得到提升,政府通过互联网将政务与民众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也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民众参与度的提升也会反向促进政府对于电子政务的开放开发,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构建开放型政府是现代政府的发展趋势,政务数据的电子化、开放化也同样是必然趋势,开放政务数据是提高公民社会参与程度的重要途径。当前,多国政府都已经开展或筹备开展政务数据的开放开发,据联合国统计数据,全球已有四十六个国家或地区建设有政务数据公开网站 [4 ]。政务数据不再难以获得,社会各界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调用,将沉睡在政府数据库中的海量宝贵数据重新赋予价值,提高了政务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公众也可以根据获取的数据进行自由分析和处理,为政府的政务服务出谋划策,协助政府在复杂形势中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需要特别注意政务数据开放中所要面临的数据安全问题,应该通过相应配套机制,保障数据在存放、传递等各环节的信息安全。
2.3 整合渠道,缩小差距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个体对于技术的应用能力差异成为了政务信息鸿沟的产生主因,而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普及则退居次要因素。当前,“双微”(微博、微信)政务平台、政务客户端等移动互联应用发展迅猛,线上便捷的多渠道互动沟通结合传统的线下服务,使得电子政务在政府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电子政务采取多渠道发展策略的最终目的不是将所有渠道同时调用,而是针对特定的需求优选最合适的渠道提供政务服务 [5 ] 。“互联网+政务”能够将现有的多渠道服务内容进行整合,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合理匹配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减少因个体对于技术的应用能力导致的信息鸿沟,体现机会公平,有利于“互联网+政务”模式在各群体的普及。
3 结 语
“互联网+”时代,新技术的不断产生正在悄然改变政府提供电子政务服务的大环境,电子政务面临着来自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带来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当前在建设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应该利用新技术来实现新常态下政府服务提供方式的转变 [6 ] 。“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现阶段制约电子政务向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提升政府绩效,改进政务服务质量等方面,建设新时期服务型政府,不断推动我国电子政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密霞,民,丁艺.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电子政务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234-239.
[2]于冠一,卫东,王倩.电子政务演化模式与智慧政务结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6(2):22-26.
[3]李燕.中国电子政务公众接受研究回顾――基于内容分析与权重分析的文献述评[J].情报杂志,2016,35(2):168-174.
一、新媒体视角的发展要求
(一)对数字化环境的高标要求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环境的优化必然是促进其进程加快的重要法宝。辩证来看,新媒体视角的发展,也必然对数字化环境强调更高更严格的标准。新媒体视角下,信息的传播需要新媒体人的参与与活跃,而作为传播平台的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来说,自然离不开数字化环境的整体优化。
(二)对受众群视角的集思采纳
传播纸媒时代,人们对报刊、广播、杂志等的依赖性程度较高,而在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呈现多样化,信息传播的平台基本由互联网承载。
二、广播电视平台当前的发展现状
(一)平面应用设计创新度差
从当前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创新度普遍偏低,国民当前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欠佳,进而影响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进程。而广播电视平台不同于其他第一、第二产业,其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受众群广泛且层次复杂,对广播电视的要求与满足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其平面设计难度更大。并且我国专利产权保护体系还不尽完善,新媒体时代抄袭、“借鉴”、“致敬”现象的蔚然成风,更加剧了整体广播电视平台中平面设计创新度不足的现象。
(二)受众群的审美要求愈高
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未来世界的期许,体现在广播电视平台中是审美要求愈来愈高。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的冲击下,人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欣赏水平逐渐提高,而对粗制滥造的成品容忍度愈来愈低。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人们对新奇事物的接收频率加快,更加重了人们耐心的缺失,同时也使得平面设计的发展愈显困难。
(三)广播电视内容相对匮乏
当前,广播电视平台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即是盲目跟风,内容相对匮乏。例如,2013年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档亲子节目,不到一个季度的间歇,各大卫视平台纷纷借鉴推出了相应的节目。节目的名字迥异,但内容、形式相近甚至相同,让观众集体吐槽电视平台的诚意与创新能力。
三、平面设计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与思考
(一)视觉语言应用
1.虚拟写实。在平面设计中,虚拟写实的表现手法有利于凸显视觉语言。虚拟写实在绘画行业中也是常用的手法。在平面设计中,虚拟写实最常见的即是计算机虚拟动画与实际三维效果呈现的结果。尤其是在广告设计中,创意3D的建模场景设置能够极其逼真写实地凸显整体视觉效果。而我们知道,技术即思想,离开先进技术,再完美的创意也无法呈现到银屏中。因而广播电视平台的发展,对先进技术和工具的采买、应用必不可少。
2.文字图形排列。文字和图形既是相对独立的设计表达的两种元素,又是能够紧密结合、强烈互动的完美搭档。图形作为平面设计的基本要素,直接影响着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平面设计在广播电视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电视台台标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图形与文字组合的重要性与视觉观赏性。湖南卫视的台标是一个类似芒果的标志,而江苏卫视台标则类似荔枝,简单图形的组合既具有美感,又能加强观众的记忆。而文字更是任何广播电视平台信息传播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如可口可乐饮品的广告,对“可口可乐”四个字的效果呈现度做足了功夫,最终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同时,文字和图形的组合更是数不胜数。
3.色彩搭配混合。专业认可中,一个好的作品颜色要占到70%左右,而剩余的30%才分给排版、文字设计、图形组合等,由此可见色彩搭配的重要性。在广播电视平面设计中,尤其要注意色彩搭配的对比原则。如在春节期间,为凸显节日气氛,平面设计中多采用红色烘托主体。
(二)留白艺术应用
1.“简单即美”的美学原则影响。美是自由的象征,审美,是人把握世界、欣赏人生的一种方式,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自由的体验。而这种对自由、单纯的向往体现在平面设计中即为“简单”。事实上,“简单即美”的美学原则是自古希腊时代开始就推崇,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和生活节奏的提速,简单而优雅的设计更能在人们心中存留一方清净之地。
2.有效处理画面。平面设计中,画面的处理极其重要。因为画面感是最终呈现于银屏前的视觉凸显,其画面处理质量的高低能够当下立见。而空镜、文字悬念、画面急转等手段同样也是留白艺术的表现手法。不仅能够给观众留下回味的空间,还能提高设计者的市场影响力。
(三)形成理念风格
广播电视中平面设计的创新度差,使得当前频繁出现抄袭、跟风现象。而想到在此领域有所进益,就必须形成独特的理念风格,不能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要打造符合自身的发展路线。如在平面设计中,湖南卫视大胆出新,央视频道严谨端庄,地方台则各有特色,百花齐放才能风采多姿。
(四)平面设计的发展
1.媒介平台的多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技术发展越来越高端,平面设计的发展也因此能够更上一层楼。就当前发展之路来看,其媒介平台愈加多元化,移动终端微型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平面设计的高水平发挥。
2.信息传递的全面化。数字化环境的优化与新媒体技术的日渐成熟带动了信息传递的全面化。设计师对受众群视角的有效采集,对市场资料的整理,对古今中外作品的便捷查阅等,都有效促进了平面设计的改善与进步。
四、小结
平面设计的广泛应用对广播电视平台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新媒体时代,受众群的审美需求愈来愈高,平面设计工作只有不断地改善优化,提高自我创新度,才能迎合受众视角,满足市场需求。
作者:周筱熹 单位:璧山区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引言:
从近些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领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底层的传送网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传送网技术应用在电力通信网当中,对提高通信网的整体运行水平就有着积极作用。
一、电力通信网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通信的业务需求量也在进一步加大,在原先的基础光传送技术的应用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发展需求,这就促使新的传输网技术出现和应用。人们对电力通信技术的应用在当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受到一些因素影响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电力通信网主要是通过对光缆的应用,进行构建的SDH光传输系统。从电力通信业的业务类型来看,主要是分成两个重要的内容,生产调度和管理信息业务[1]。其中的生产调度业务就含有保护通道以及稳控通道和接入网等。而在管理信息业务当中就主要有综合数据网以及财务联网和营销系统等内容。当前电力通信网的光传输系统的应用中,已经和当前发展需求不能满足,对新型的光传输系统的应用需求就有着加强。
二、电力通信网中传送网技术应用和发展
1、电力通信网中传送网技术的应用。电力通信通信网中传送网技术的应用中,由于传送网技术类型比较多样,所以在选择技术的时候就要充分重视。其中对OTN技术的应用方面,这一传送网技术应用有着诸多的优势,全业务接入以及大容量传送的特征比较突出,OTN有着上百G甚至数T比特传送容量,能够对大颗粒业务接入能力相适应,对长跨距传送有效支持。在对动态光调度技术的运用方面,也能有助于电力通信网的进一步发展[2]。OTN设备恩能提供电层子波长交叉调度,在光曾波长交叉调度基础上就能提供比较强大的业务调度能力。电层当中设备支持的颗粒业务比较多。光层当中OTN技术设备支持ROADM应用,在这一技术应用下就能有效实现波长级业务调度。在对这一传送网技术的应用下,对电力通信网的带宽利用率以及调度效率就能有效提高,能有效满足场景下带宽的实际需求,对带宽运营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将PTN传送网技术在电力通信网当中进行应用,也能发挥积极作用。电力通信网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是建立集约高效的现代化电力企业的重要基础。为能有效实现上层业务高效承载,构建新型的多业务传输平台就显得比较重要,分组传输网的技术应用对电力通信网的实际发展需求就能得以满足。PTN技术是面向分组的通用交叉技术,对SDH/MSTP传输网的诸多优点,如良好的可扩展性、丰富的操作维护功能、快速的保护倒换等,这是在分组交换业务的双向点对点连接通道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应用的[3]。理想化的PTN技术能有效适应业务融合以及网络转型需要,在业务全IP化的发展下,对网络融合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构建新型的传送网技术平台,能支持电路交换网向着分组交换网过度,对数据以及电路和光层的传输能够集为一体,这样就能有效实现快速故障定位。传送网技术当中的OTN组网方式的应用,对电力通信网的性能优化也有着积极作用。在这一组网的方式中主要有三种形式,链形,环形,网状。例如在网状的组网方式应用方面,大部分节点间都有着直达路由,网络当中并没有节点瓶颈,设备失效后能寻找路由自动迂回,有效保障了业务不会中断的功能发挥。在两节点间有着多种路由能进行选择。在将这一组网方式在电力通信网中进行应用,对只能保护恢复提供物理基础目标就能实现,对电力通信网的安全可靠性能大大提高。
2、传送网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发展。传送网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应用下,一些新的传送网技术对电力通信网的发展就能起到进一步促进。其中长站距光传输技术的应用就比较重要。电力通信传送网的发展和输电线路建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长站距的传送网技术应用中,能有效实现无任何光/电中继装置的端到端单跨段光路系统目标,这样就能对技术应用的效率水平进一步提升[4]。技术中的FEC技术发展方面,是数字传输当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技术,通过信道纠错技术应用,对数字传输系统接收端误码率门限能得以提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新型的传送网技术应用将会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电力通信网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通信网的发展过程中,对新的传送网技术的应用需求愈来愈大,通过将最新的传送网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就能为电力通信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促进电力通信网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京.PTN——信息通信基础承载网络的演进与变革[J].电力系统通信.2014(04)
[2]程涛.浅谈高速公路SDH传送网的自愈保护[J].科技资讯.2015(07)
摘 要:互联网作为有极强渗透力的先进科技传入我国以来,得到了飞速传播与发展,并广泛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主要对人们思维、价值观、交往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重要的变化。机遇与挑战共存,互联网发展现状的分析对今后进一步推进社会健康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字:互联网;传播;发展;变革;启示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1.041
作者简介:杨明艳(1989-)女,武汉大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哲学;张密生(1962-)男,武汉大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哲学
收稿日期:2015-04-16
1 互联网在我国当前发展现状
互联网作为继海陆空太空之后的第五维空间,自问世以来不断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军用价值到今天家喻户晓的生活应用,给社会带来的变革不亚于工业革命、电力革命。我国在1990年11月28日以国家域名.cn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迄今已有二十多年。中国作为世界上第77个加入国际互联网的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庞大,经济不断发展,中国的网民也越来越多,推动了互联网在世界的普及。
互联网创建的平等、自由,超越时间与空间概念的平台,任何人不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只要能连接互联网,就可以分享网络信息与资源。据CNNIC最近数据显示,“截至到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 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 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互联网的普及率以及移动客户端的增速,预示着我国互联网发展光明的前景,同时数字鸿沟也在相对减弱。
2 互联网对日常生活的变革
日常生活主要是指人们一定思维方式上的价值观念,交往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统一。互联网以用户为导向,提供越来越便利的产品和服务,从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2.1 思维领域的冲击
思维方式是历史的凝练和时代特征作用于人的思维的主观意识的能动反应。“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在自然经济、中央集权、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使它具有整体性、直觉性、封闭性、保守性、中庸性、和道德化等非理性的特点。”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思维也一度成为网络热词。针对互联网思维是什么,各学者不用视角给出不同见解。笔者比较赞同姜奇平老师的观点,”互联网思维是智慧思维、社会网络思维、低成本产异化思维、分享与创新思维,是互联网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和制度等客观变化在一般人思维中打下的烙印”。与传统思维方式的固化态势相比较,互联网思维具有明显的发散性、创造性、互动性特点。企业必须以这种思维方式谋求新的发展拓展新的疆界,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个人生活在诸多方面也深受互联网思维的影响,这种思维的转变是人们日常生活接收到的信息、服务、生活习惯的综合产物。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在今天互联网时代拥有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创新思维,个人就能够做到改变一个行业,甚至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
2.2 价值观的多维度变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演进,人的价值观念也在随之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价值观念形成途径主要来源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父母教导和学校灌输。互联网创造的完全开放的平台,人的思想观念变得多元化。不仅有正面的激励,还存在负面的影响,不仅有东方的观念,还有西方的信条,各种意识形态在生活中传播,其直接影响是导致受众群体在接收价值观或改变价值观的点变得复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商业媒体与影视节目引导互联网社会群体的价值观走向。目前我国互联网领域缺乏完善明确细致的监管条文,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复杂的信息,网民对这些信息的浏览、自由言论的传播,都对传统价值观的解体,新型价值观的构建产生重要作用。互联网领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主流意识形态深入到每个民众的内心,这在互联网时代对当前政府和媒体提出挑战。商业媒体追求目标为点播率的数量,政府目的为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和谐社会,这二者需要找到最大程度的利益契合点来实现民众价值观的再塑。
2.3 交往方式的变革
交往方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基本的来往方式。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的形成原因之一来源于相互交往。在最初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主要局限于面与面的交谈或书信往来。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交往方式逐渐让位于互联网技术产生的交往方式如电话、QQ、微博、微信,在新一代年轻人群体中尤为突出。通过朋友圈个人心情就可以达到所有熟知的人群中了解到自身状态,这种具有即时性、便捷性、高效性特点的语言传输与文字交流方式,给新青年提供广阔的表达个性和自由的空间。各种社交网站改变着人们相互认识的途径,依据大数据库点的链接的相关性,来推测个人社交圈并合理科学的向用户推荐好友。交往方式的转变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本,也形成了人与人之间淡漠、孤独的个性特征。
2.4 行为习惯的变迁
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交往方式对行为习惯具有先导作用。个人闲暇习惯的改变,从相聚而谈、聚会等为主要活动到网上“独居”的转变。在接触到互联网的人们日常生活中,倾向于网络购物与网络消遣甚于其他生活习惯。互联网领域的各种商业活动、游戏与娱乐改变着每一个人的业余生活。电脑支付、手机支付各种智能软件的升级,让互联网消费走向平常化,仅2014年11月11日淘宝天猫交易量就创历史新高达到571亿元。各大网站如苏宁、京东、当当等商家相互竞争,争相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给传统商业模式提出挑战。民众对各种信息量的获得方式方面,也倾向于互联网搜索、互联网新闻。我国4G网络正在逐步普及,这也将给互联网移动客户端提供更良好的土壤来促进发展。
3 互联网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启示
3.1 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应凸显人的主体性
互联网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使人同自己相异化。首先,互联网是人类发明的先进工具,旨在为人类服务。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却被工具奴役、主宰,表现一种极度依附性,违背了自然状态。其次,互联网增加了人们的惰性,手机控制人的思想和消耗时间。各种智能终端与设施,降低了用脑的机会,智力普遍呈现下降趋势。比较常见的是电脑输入日益替代手写汉字,导致很多汉字逐渐被人们遗忘,练书法成为少数人的休闲娱乐。虽然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类似活动的出现,根本上难以改观新时代的书写现状。其次,部分人群对互联网游戏的沉迷影响正常学习工作。对青少年成长不利,对中年人家庭不利,对老年人健康不利。互联网作为先进的发明,在使用的同时应该合理运用这种工具,不能沦为工具的奴隶。单从人作为社会主体的角度看,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相互之间许多日常生活细节,实质加深了各自的孤单感、不信任感、缺乏存在感。人与人之间应多些直面沟通、倾诉、了解、关怀,营造良好温暖融洽的生活氛围。
3.2 互联网发展应始终贯彻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互联网发展引发青少年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交往方式行为习惯倾向于西方化,而漠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先人创造的巨大民族宝藏,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标志。互联网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表现出极强传播力,开始主导部分人群的生活。主要表现在当代青年对西方节假日的重视,而对中国的隆重节日如春节的意识淡薄;西方社会通过影视节目传达出来的所谓的自由平等民主(这是牺牲多数民众的利益建立少数人的虚假的观念)的价值观念也引发部分网民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前社会现状的发展存在异议等方面。不可否认西方文化里存在值得学习的地方,但过分崇拜西方文化,则会导致对传统中国文化的彻底丢弃。各种网络文化的交织碰撞,中国传统文化是否会像雅典文化的没落一般,需要广大民众共同努力对传统文化加强重视,对西方文化取舍有度,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来捍卫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3.3 互联网惠民应注重技术上深度发展的走势
互联网当前在对人们日常生活改观的方面,在广度上包罗万象,在深度上有待商榷。如互联网医疗,在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可以全方位完工,我国只停留于浅层次的挂号工作;互联网教育如幕课,投入很大收效甚微;移动办公普及率也不甚理想。缺乏深度的发展难以推动巨大的生产力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整个国家发展存在滞后性影响。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必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社会更辉煌的成果,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缺少一种发展环境去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生产力的解放和给人民带来最大的福利。就国际局势来看,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我国的技术不发展将会面临巨额的专利购买费用,这就告诫各商家在以用户为导向的基础上,适度进行更深层次的服务软件开发的必要性,同时政府也应出台相应决策让高校与企业达成联盟进行高科技研发。
3.4 加强互联网法制建设应更好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互联网兴起的快速性、传播的广泛性,对完善的政策法规的制定提出迫切要求。互联网政策法规如果落后于发展的脚步,对个人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产生不利影响。互联网领域缺乏完善的条文来束缚言论的传播,规范网络秩序。表现在各种夺人眼球的新闻横行其道而忽略了互联网受众群体年龄分布的不均衡性;沉迷于网游的玩家完全依据主观意志自由遨游;各种意识形态碰撞,对社会主义认同感,民族归属感,社会道德感的弱化;网络流行的各种快餐文化对传统文化表现出的腐蚀作用;网络交易欺诈现象依旧存在等。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言,互联网充斥着各种超越成长阶段的内容,让青少年语言、心理、行为等各方面都受到影响。加强互联网法制建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互联网发展中创造一个纯净健康的环境是广大民众的共同期待。
4 结语
互联网改变日常生活,但仍然客观存在若干现实问题。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致辞说“互联网发展即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不少风险挑战。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关系国家主权、尊严和发展利益,关系国际安全与社会稳定,关系世界经济繁荣和发展,迫切需要国际社会共担责任,共对挑战。谋求共治,实现共赢。”便利服务同时注重生活温馨,发展经济同时弘扬中华文化,关注外界动态同时关注内心世界,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于整个人类。
参考文献
2物联网的内涵
物联网指通过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及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具体实现包括3个层面:传感设备对物体进行识别、通信网络对数据进行传输与计算、控制终端对数字信息进行输入输出[3]。简而言之,物联网实际上是通过对互联网应用的拓展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互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活动开展效率的提高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3物联网对旅游业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否能够为旅游产业的变革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对此,我们有必要对物联网对旅游业所涉及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展开分析。
3.1物联网对景区及酒店的影响不论是景区还是提供食宿的酒店行业,物联网对它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运营效率的提高上。以景区管理为例:首先,当前越来越多景区开始引入电子票务系统,这不仅实现了当今社会对低碳环保的要求,而且极大提高了景区买票、验票等相关流程的效率;其次,各类监控或报警设备的使用既降低了景区人工成本又使得景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比以往更为高效、到位。一方面,监控或报警系统能够起到很好的威慑预防作用;另一方面,一旦景区出现重要旅游资源的破坏或失窃现象,监控录像可以为挽回景区损失提供极大帮助。此外,物联网技术也提高了景区的安全管理水平,比如“旅客救援系统”这类智能系统的应用就为旅客提供了很好的人身安全保障,景区工作人员通过GPS定位等技术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旅客展开安全营救。
3.2物联网对旅客的影响毫无疑问,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旅客的出游带来了更多的方便,比如景区“一卡通”的应用,旅客只需通过简单的一张卡片就可以在景区甚至周边环境轻松便捷地玩转“吃喝玩乐”,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旅客因为排队、找零等各种琐碎带来的不便与不快。此外,对于大多数旅客来说,旅游行程的安排主要综合考虑四大要素(成本、时间、趣味与安全),因此与这些要素相关的旅游信息对旅客来说显得十分重要,而物联网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无疑使得旅客能够更轻松地获取比以往更为丰富的这类资讯。比如,通过团购等方式不仅可以以更低廉的成本解决食宿问题,而且旅客通过参看相关人群的评论信息可以锁定更为安全可靠、性价比更高的服务;而由微博等电子媒介推送的旅游攻略或旅游体验软文则为旅客制定更为有趣的旅行方案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3.3物联网对旅行社的影响随着越来越丰富的公共旅游信息为旅客带来旅游福利的大幅提升,尤其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对信息共享的推动,很大一部分旅客不再像以往那样过度依赖于旅行社来安排自己旅游行程,特别是较为年轻的旅游群体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自助游。《中国自由行发展报告》指出,2012年国内旅游市场跟团旅游比例不足5%[4]。面对物联网背景下旅游市场变化所带来的新挑战,旅行社显然不能按部就班,一方面旅行社行业不得不更加专注于对旅游资源与信息的整合及市场细分,从而为旅客提供比以往更为专业化、人性化及个性化的服务以适应新形势对旅行社行业的要求。另一方面,在营销策略上,旅行社行业也开始更多地通过微博这类新电子媒介开拓新型电子商务模式以促进对旅游产品的推介。
4物联网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发展思路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不论是旅客行为的转变、景区及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或是旅游市场对旅行社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切都说明了物联网在旅游业的应用积极地促进了旅游业以更健康的方式向前发展,因此积极推进物联网在我国旅游业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4.1提升物联网业自身实力,为物联网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夯实基础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正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自身的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只有将这些阻碍物联网发展的因素各个击破,物联网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才能拥有更为成熟的先决条件。首先,我国物联网业应当加快核心技术研发进程,推进行业标准统一建设。一方面,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在感知层和应用层方面的技术还十分薄弱,尤其像传感器芯片这样的核心构成器件大都还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需求,我国在物联网标准统一建设上没有真正的话语权,因此加快对核心薄弱环节的技术攻关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物联网的发展涉及到同其它产业的融合,而不同行业之间的行业标准及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好不同行业之间的需求冲突以减少重复建设及资源浪费显得至关重要。此外,应当逐步完善相关信息安全立法体系,促进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物联网涉及到大量的电子信息,对信息的窃取或是对公共电子通信设施的破坏都会危害物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只有加强对物联网信息安全的立法保护才能为物联网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139
1 5G网络现状研究及应用
现如今,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在不断发展进步,移动通信技术也随之迅猛发展。从过去的2G再到3G,直到现如今的4G,人们都享受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生活,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在短短的几年中就有着质的飞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着,所以技术革新才是通信技术日后的发展方向。5G通信技术伴着人们的期待和关注应运而生,成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对移动网络技术发展进步的充分肯定和最好证明就是每一代新网络的出现和普及应用,并被大众所认可。根据以往几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特点分析来看,5G移动网络会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超高的效能,这种效能会体现在资源利用率和传输速率两方面,同时也会比我们现在使用的4G网络技术有一个质的超越。5G网络技术进步明显的体现在无线信号的传输时效、覆盖性、通信安全保障等方面。
5G网络通信技术深入结合其他无线移动技术,形成了全新的通信网络,满足互联网移动通信网速不断增长的要求。而且5G移动网络技术还可以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之间的相互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是因为我们现如今使用的通信技术和无线技术为5G通信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5G网络的发展特点
与4G网络技术发展相比,5G网络技术会在无线传输效率、无线通信频率以及通信系统智能化这三个主要方面得到改善和提升。近些年,网络科技在不断发生着变革,5G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全球的科技研究热点,所以必然会有其特性。首先,5G网络会更加关注体验用户的使用性,在吞吐效率和传输效率上会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这也是检验5G性能是否提升的重要指标。其次,5G网络会更加完善和健全,并且实现了多用户、多点、多面、多无线的信号覆盖,在优化系统的同时也提高了系统性能,使5G网络能够被更广泛地应用。最后,通信运营商们可以随时调整网络资源,而这种灵活性就是依据实时的流量动态,调配5G移动无线通信网络,也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减少消耗。
3 5G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5G移动通信网络的产生是为了应对未来更多的流量移动数据增长、海量的新业务、连接海量的设备。世界的很多国家已经就5G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需求范围、能效技术、关键技术指标、频段、发展愿景等多方面进行深刻的探究,在2015年召开的无线电大会世界研讨会上达成了共识,并且于2016年完成启动5G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行业推进。5G网络技术已经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上掀起了一轮激烈的市场竞争热潮,这也加快了5G技术研发的脚步。各国为能够在5G通信技术领域竞争中脱颖而出,都把信息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所以,5G网络技术的空前发展会给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有业界人士认为,在移动通信网络中高频段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发展趋势。之所以运用高频段移动通信,是因为它的主要优点是相对较高的无线增益、可用宽带足够量、天线和设备呈小型化。5G网络技术还会采用超密集组网技术,改进网络覆盖率使系统容量得到提升,分流系统业务,使网络部署能够更具灵活性和高效性,增加频率复用。5G的网络拓扑会比4G更加复杂,因为小区之间会存在互相干扰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系统容量的增长,而且网络能效也会被降低。所以,消除小区间的互相干扰、密集小区协作、提升终端能力等方案就成为了密集网络目前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在未来的十年里,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会应用5G网络技术,并构建全方位的信息生态系统把客户作为中心,4G时期的信息存在时空限制,5G网络技术将会突破这一限制,能够给用户带来极佳的体验效果,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信息资讯。用户还会明显感受到5G光纤一样的速率接入,体验真正的无延时网络速率,更多设备的无线连接,多场景的连接密度和高移动性的服务,提升之前的网络能效,降低比特成本都是5G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5G的应用与发展在我国受到高度的重视,并且开展了全民研发工作,与国际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推进机制也在不断的完善中。目前,我国对5G网络技术的概念和框架组织、标准频谱、关键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5G的需求会和以往有很大不同,移动宽带一直都在被不断的提升,很多宽带业务也随之提升,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视频业务。足球场一般都会设有多架摄像机,以便于能够在各个角度拍摄到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足球场里的观众想要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近距离观看比赛,那么他们就需要连接移动宽带,但是如果很多观众都在同一时段连接观看,那么只有提升宽带才是正确的解决办法,这也是5G网络技术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5G网络技术要具备1ms时延的标准化能力,实现人和人之间、物和物之间、人和物之间的直接通信,想要实现这一互联,没有统一的标准是无法实现的。由此可见,形成全球统一技术标准是5G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因为这种技术统一会带来很多优势,例如终端系统设备的低成本,全球范围的国际漫游。未来市场上可能会共存多代技术,出于成本的考虑运营商会取缔3G、4G网络,而5G网络技术会有一个独特的开发和部署系统,5G网络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它是一个技术群组。所以,推动5G创新,融合发展才是5G网络技术未来发展的真正需要。
4 结束语
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网络可以满足基本的沟通,而5G网络技术则会让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效率。各个国家都非常注重5G网络技术的合作与交流,我国也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5G网络技术合作,与国际产业一同推进全球的5G网络技术发展。
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以网络、手机和移动电视为代表的新型媒体迅速崛起,不仅再次改变了现代传播的景观和历史,有力地推动了传播事业的发展,而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互联网、手机和楼宇电视分别被称为第四、第五和第六媒体。尤其是网络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甚至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已经跨进了“主流媒体”的行列。近十多年来,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各级宣传单位和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武汉地区的新型媒体在发展和建设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展对武汉新型媒体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武汉新型媒体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1.起步较早
武汉新兴媒体是随着互联网、手机等现代科技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起步较早,发展也很快。例如,长江日报社早在1998年5月就推出长江日报电子版,成为华中地区第一家自建平台的“网上日报”,又在2000年9月将电子版升级为汉网,是在湖北报业界中第一家开通的新闻网站。湖北日报社随后创办了荆楚网,并形成了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和《楚天金报》等为主体的网络系列频道,而且荆楚网在2007年全国新闻类网站的月排名一直在前10名左右,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2.发展迅速
武汉新型媒体挟技术、资本和渠道等优势迅速崛起,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导致当地传统媒体的覆盖面、渗透率和影响力持续下滑,并使武汉地区乃至湖北省内的媒体市场出现重新洗牌的格局。随着武汉热线、荆楚网、长江网、亿房网、汉网以及各高校网站的大量涌现,使武汉地区的信息化程度得到了明显提高,真正实现了“让世界了解武汉,让武汉走向世界”。
3.数量巨大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武汉地区的网站数量现已超过10万,网民数量已达1千万,手机用户已达3百万,手机短信发送总量2006年已达7千万条,楼宇电视和移动电视的广告收入超过6百万元。这说明新型媒体不仅数量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而且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并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投入。
4.品牌多样
各类新闻传播单位、电讯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团组织等都相继开设了各种网站,形成了巨大的网络传播体系。无论是网络媒体如荆楚网、汉网、长江网和武汉热线,还是手机媒体如长江手机报、湖北手机报、荆楚网手机报等,现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浏览量和接受率都直线上升。
二、武汉新型媒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主要存在的问题
尽管武汉地区以网络、手机为代表新型媒体飞速发展,成为目前最具活力和发展前途的大众传媒,但是同国内外发达的传媒业相比,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定位比较模糊。武汉地区的新兴媒体几乎都有一种急功近利、贪大好功的通病,根本不顾自身条件拼命地向综合性、超大型传媒靠拢,以为什么内容都有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但实际上却是漫无目标,定位模糊,没有任何特色。还有的纯粹是新浪、搜狐等商业媒体的翻版,结构上东拼西凑,形式上照搬照抄,编排上杂乱无章,内容也极不严肃。
(2)品牌建设重视不够。许多新型传媒的管理者非常缺乏品牌意识,没有长远的战略目光,不注重自身的形象包装和宣传,也难以推出具有一定影响的频道和栏目。如荆楚网虽然拥有30多个频道,但在单个栏目的建设上,除了新闻频道外,其他频道都没有一个强势的品牌,而且在视觉形象上缺乏规范,版式繁复,美观度也较差。
(3)本土原创信息较少。作为武汉当地的新型传媒,所的新闻、资讯等应该以本地为主,并注重内容的原创性和本土化。然而,由于很多新型媒体都不是专业的新闻传媒,比较缺乏新闻和其他信息的采集能力,只好大量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和信息,从而导致与其他媒体的重复与雷同,自然就产生不了多大的吸引力。
(4)虚假信息普遍存在。除了官方主办的新型媒体外,不少中小型网站和手机短信平台等,为了生存和盈利的目的,往往在产品广告、企业资讯和招聘信息等方面把关不严,导致各种虚假信息泛滥成灾。还有一些媒体见利忘义,故意弄虚作假,让受众上当受骗,甚至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5)黄色信息泛滥成灾。有些新型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点击率,不惜降低自身的文化品味,以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如在武汉热线的部分网页上,各种影视明星的情感隐私,公众人物的八卦传闻,以及五花八门的偷拍视频等随处可见。特别是一些交友和视频网站更是藏污纳垢的地方,黄色影像等十分普遍。
此外,还有不少新兴媒体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内容陈旧,传播方式单一,表现形式呆板,甚至还有人利用新型媒体监管的漏洞,进行黑客攻击和诽谤、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因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警惕,决不能漠然视之,听之任之。
2.产生问题的原因
武汉新兴媒体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尽管是当前所有新型媒体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如果不予以高度重视和认真加以解决,不仅会对武汉新型传媒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还会给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带来干扰和破坏。要解决这些严重的问题,首先必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导致新媒体产生问题的根源既多又很复杂,归根到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型媒体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大胆改革、开拓创新的能力,在品牌建设方面无所作为,而且自律性和法制观念淡薄,不惜为了迎合受众而见利忘义。二是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乏力,没有健全的法律管理体系,技术手段与管理方法滞后,导致管理不到位。三是由于新型媒体属于新生事物,要解决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客观上还需要有一个探索的过程。
三、武汉新型媒体的创新机制
在目前各种媒体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武汉地区新型媒体要生存发展,唯一的选择和出路就是改革与创新。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构建创新型媒体,无疑是新型媒体改革的最高目标和发展动力。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创新
对任何一种媒体而言,现在都是一个以“内容为王”的时代。如果没有内涵的提升与优化,一切都将失去存在的基础和依托。这就要求武汉地区的新型媒体在内容上必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和服务武汉建设,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思想性、指导性与可读性、可视性统一起来,形成风格,办出特色,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新型媒体的潜力和优势,进一步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大力拓展信息传播的新渠道,提供丰富、健康、文明、优良的信息内容,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肩负重大的历史责任,发挥重要的现实作用。
2.形式创新
在目前媒体众多、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之下,新型媒体如何能够超越众多的竞争对手脱颖而出,其关键点就是突出“品牌化”和“个性化”。创立独家品牌,营造传播特色,适应特殊口味,服务广大受众,这是信息结构创新的本质要求和体现。新型媒体要注意尊重本地的文化传承,善于发现地方文化的丰富特色,凭借其独有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展示自身的个性化品质。因此,武汉地区的新型传媒一定要在内容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形式创新。所有的栏目、板块和频道等都要进行精心地设计和策划,凸现报道特色、评论特色、专栏特色和副刊特色,及时开设各种新的特刊、专栏和视点,不断催生具有个性化的“土特产”,并注重形象的包装与设计,使之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同时,还要采取有力举措,实施品牌策略,努力创建名牌,不断扩大影响。
3.管理创新
无论是新型媒体自身,还是上级主管部门,都要从构建“和谐武汉”的目的出发,彻底改变管理单纯靠行政手段的方式,不断加强信息传播的监控和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安全防范与管理水平。要进一步确立责任意识,健全和完善新媒体与信息安全管理的法规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确保传媒行业的稳定与发展。新传媒的从业人员和广大用户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注意自我约束和行业自律,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努力打造“健康向上、内容丰富、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保障新媒体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
4.环境创新
要实现武汉新型传媒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构建,各级管理部门必须加强支持和引导,注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中介服务体系。同时,还要从政策、法规上予以大力支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的力度。尤其是要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创新奖励和人才激励,搭建完善的人才交流平台,以及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机制,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此外,还要构建新媒体创新的保障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创新能力培育体系,实现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增长,从而推动武汉新型传媒走向整体和谐的发展道路。
中图分类号 TN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1-0030-02
“4K”源于电影界一种数字电影分辨率,此概念于2004年由好莱坞数字电影推进联盟首次提出。2012年5月,在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上,LG推出名为LG84LM9600-CA的超高清电视。这在《4K电视最新发展动态研究》一文中,被认定为世界上首款4K超高清电视。2012年8月伴随着超高清电视国际标准ITU-RBT.2020的,超高清发展进入正常轨道。国际电信联盟定义:显示屏物理分辨率达到3840×2160及以上的超高清电视称之为4K电视。在此分辨率下,屏幕画质更加细腻清晰,影像风格更趋于电影化,观众可以看清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观感体验。
1 国内4K电视发展态势
2013年5月29日,超高清电视首个行业统一标准――《4K超高清电视选购标准》。该标准的,标志着国内超高清电视产业正式迈入标准化发展阶段。2015年4月23日,行业内首个针对4K电视色彩表现的《4K超高清电视色彩性能评价规范》出台。该规范的出台,引领平板电视市场进入到色彩性能有依可循的时代。
据通信产业报数据显示,2015年,4K电视出货量达1 000万台,比2014年实现了近60%的增长。另一份数据显示,2013年,4K电视在智能电视占比为4.5%,2015年,占比达到45.46%。网络层面来看,中国联通和电信纷纷表示,加快推进光纤入户建设,力争分别于2016年底和2017年底基本实现全网的光纤化改造,使其用户具备4K播放条件。根据2014年9月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4K UHDTV全球发展报告,占比42%的调研对象认为4K超高清电视将在5~7年内成为市场主流;47%的调研对象认为4K电视将会首先在亚洲得到大规模商用。2016―2020年将是超高清高速发展的阶段。
在4K产业市场发展层面,众厂商蜂拥进军。网络视频阵营,2014年乐视宣布将开启自己从内容、云平台、显示终端到应用的4K产业链布局。电信运营商阵营,2014年底,四川电信与华为合作完成了国内首个4K超高清iTV业务商用部署,为国内超高清网络建设和业务商用提供了典范。歌华有线、天威视讯、华数传媒等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也纷纷结合自身优势,与互联网电视牌照方、电视机制造商、应用开发商等强强联手开展4K相关层面的合作。
这样一番喧闹景象,仿佛4K时代一夜来袭。冷静之余,业界应该意识到,我国真实的4K电视产业发展格局。
2 国内4K电视产业发展问题
1)产业发展定位不清。综观当前国内4K电视产商,纷纷以“4K”“超高清”来大肆宣传。对不断变化的产业环境及用户需求没能够准确和定位。我们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万物互联,交互为先,受众通过网络、手机等进行交互越来越多。在如今多屏的时代,我们还能期望多少观众正襟危坐做一个“沙发人”。因此,4K超高清电视需要打破电视的传统阵地,作为一种家庭媒体将其功能定位于家庭信息数码港,使之成为家庭与信息源之间的一个集成平台和桥梁。以免像国内3D电视产业一样喧嚣一时,最后却不温不火。
2)产业链环节发展失衡。前期录制技术、传输网络、发行传播、显示终端等各环节相互配合,形成了4K电视产业这样一个整体概念。加强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协同合作,实现技术共享,才能为4K电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综观当前专业传媒机构,录制技术及设备还有很大比例停留在标清、高清阶段,这都反映出当下国内4K电视有些环节的发展还远未达到成熟的产业化运作水平。在网络带宽普及建设层面,要想在线流畅播放4K内容,当前国内很多区域还无法实现,网络带宽在某种程度上仍是一个大的台阶。没有成熟的前端制作和传输网络,4K电视终端即使如火如荼,终究无法成就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4K内容匮乏。4K电视产业的内容提供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广电网络。国内首个4K超高清频道于2014年8月11日在大连试播。中央电视台或将在2018年开通4K超高清频道。当前国内高清分辨率的节目源在各大电视台尚未全面普及,更不要说4K频道了;二是接入广电网以外的互联网4K资源。该途径大致概括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乐视电视为代表,2014年乐视将所有内容实现4K化,包括影业自制和大量版权引进内容,并形成自己线上的播出库;另一种是通过多途径合作模式组建的4K内容库,通过视频App传播。该模式以小米、长虹等互联网电视为代表。2014年广电总局发出一周内所有视频网站电视App下架的禁令。这一举措让4K电视的内容困境更加突出。
4)4K节目的制播困扰。以短片《Ducks Take Off》为例,超高清测试版分辨率为3840×2160,平均码流238Mbps,16s的视频长度,采用H.264格式压缩后文件大小约为500M。如此推算,4K视频文件达到约2G/min,比1min约100M标清信号视频文件提高了20倍。原始4K素材如此庞大的体积,对传媒机构的非编网络、媒资和存储系统都是巨大的考验,对其节目的制作送播产生影响。因此,现有非编设备的更新升级,使用更领先高效的网络架构,建设高性能的存储阵列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困扰。
3 我国发展4K电视的建议
1)丰富4K市场片源和内容。暂时缓解国内4K内容匮乏可以考虑将庞大的传统胶片电影转制成4K数字格式;其次,CG动画等数码化作品可直接输出生成4K格式。但主要还需从根本上完善4K电视摄制和播出等环节的技术。同时,加紧对开设4K频道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2)提升完善IP流媒体传输技术,实现超高清素材在播出域无损传输。其中包括研究提升无线网络的流媒体(移动流媒体)的编码和传输技术;提高发展网络带宽的波动可伸缩性编码技术;完善出台在流媒体中至关重要的多媒体标准技术、多媒体编码标准等等。高效的编码技术可以极大地降低流媒体系统对网络带宽的要求。
3)加快完善宽带“降价提速”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高网络速率并有效降低网络资费,完善落实配套支持政策。我国应按照2013年国务院印发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从宽带层面上完善4K电视进入普及阶段的发展环境。
4)加快完善自主4K电视产品。我们应加快提升和完善4K产品,在4K产业链触及的相关领域、环节加大投入,从而确保产业链上下游的顺畅嫁接,在国内超高清电视领域,尽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更有利地在高端电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4 结论
纵观各领域在其业界的发展壮大,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始终是主导。对于从业者来说,新技术的更迭正是促使我们不断做出调整,不断前行的动力。伴随着产业链合作与创新的不断深入,4K必将实现“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虽然“4K”在目前的发展进程中仍有诸多制约因素,但对于4K超高清产业的发展前景,我们有理由感到乐观,我们也将给以足够的耐心静观其变。
参考文献
[1]孔彬.4K电视最新发展动态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3(11):18.
[2]通信产业报,2016-02-01.
[关键词]
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问题;对策
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渐成熟,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移动电子商务提供了移动技术基础,而功能强大、价格便宜的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为移动电子商务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移动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它是无线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有机统一体,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方向。移动电子商务还是一个全新的商务模式,代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相关发展与积极应用方向。从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化不断深入来看,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速度极快,发展的市场相当巨大。但是,这些情况如果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当前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则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有效的深入研发并综合分析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当前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随着移动用户的迅速增加,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在信息化领域的应用向纵深发展,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
(一)庞大的用户规模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移动电话的使用者数量总数已经突破了8.5亿户,远远地超过互联网的 4.57亿用户。结合电脑和移动电话在我国的使用情况,不难发现移动电话的数量大大的超过了电脑的使用数量。根据2009年艾瑞咨询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电话的使用情况和使用者数目都在极速增加,尤其是其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其使用者数量已经突破了3668.4万。此外艾瑞咨询还积极有效的分析了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政策情况与使用环境,觉得因 WAP 资费的下调等因素刺激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会更加的快速与猛烈,有望在2012年底将用户数量突破到24957.2 万。
(二)无线互联网蓬勃发展
当前经济的不断增长,移动电子商务的使用情况在我国获得了极快的发展与推广普及,尤其是现在WAP更是进入了极快的发展与应用阶段,为更快更好更加稳定的推动WAP的积极发展,以移动通信商和相关企业为主体的电子商务机构,积极有效的丰富并完善WAP相关资源,比如“移动梦网”、 “商信通”等电子商务产业服务品牌积极的推出,让我国的无线互联网日益蓬勃的发展起来。
(三)3G网络得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与发展
自从08年3G网络的最初最早试点应用以来,3G网络在人们的怀疑中日益发展,到09年3G牌照在我国的通信领域正式被予以发放,更加的促进并推动了我国3G网络的相关建设与应用发展。这些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移动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有待改善
随着移动电话的使用者数目不断增加,移动电子商务日益的发展并壮大。它作为新兴的电子购物信息与有效交易渠道体系,有效的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的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与交易需求,从而有效的吸引了大量的使用者加入。但是,当前我国的移动通信设备水平不高、网络数据的相关传输速度低,数据承载量小、相关的收费标准高,这一系列的存在问题,使得移动电子商务的交互式服务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制约着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存在问题
安全问题是制约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核心和关键的问题。这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且在我国更为突出。安全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程度,许多人之所以对移动电子商务望而却步,主要是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以无线通信网络安全为例,其实现的是开放性的通信。极易引发窃听等不安全的问题,无线窃听会导致通信信息和数据的泄露,而移动用户身份和位置信息的泄露会导致移动用户被无线追踪。这对于无线用户的信息安全、个人安全和个人隐私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三)移动电子商务的资费昂贵的制约
资费是移动商务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中国移动的一次调查显示,51%的用户都认为WAP费用高低将最终影响用户是否选择并有效的参与WAP业务的使用。目前,中国的移动电话资费由入网费、基本月租费、漫游费三部分组成。根据有关部门规定与相关调查情况的统计,WAP业务使用费并没有设定使用的层级,都是0.15元/分钟,其中低于1分钟的使用情况是不会产生计费的,而且完全按照使用的情况计费,不另外收费。按照这个来算,使用500分钟也才30元,但是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具有时间的限定的。因此移动资费是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四)社会环境及传统消费习惯的限制
当前国内市场机制还不规范,电子商务的积极发展与商业运作都缺乏有效的社会环境建设和积极社会认识与认可,人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新生的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存在诸多疑惑、偏见、排除。加上中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消费方式都比较保守,传统的购物习惯已根深蒂固,并且部分消费者以逛街购物为乐趣,也极大的制约了移动电子商务的积极发展。虽然,我国的手机网民的规模不断壮大,但是从内容方面看,网民手机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娱乐休闲类应用,而手机支付仅仅占了8.4%。这说明消费者的移动商务需求尚未大规模形成,传统的购物习惯根深蒂固。
(五)移动电子商务的移动支付机制不健全
目前,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手段主要是移动手机钱包,手机号码与银行卡进行绑定,移动终端(尤其是手机)只是充当一个简单的信息通道,在交易过程中,所支付的金额从用户的银行账号或信用卡账号中直接扣除。这样的绑定虽然效果明显并直接,但是总体来看移动电子商务的移动支付还是极为的单一,需要积极的完善与健全发展,以更好的让用户实现安全无忧的交易需求。
(六)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匮乏
一般说来,移动电子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务的有机结合,其执行与实施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大量掌握商务理论与实践和电子工具应用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企业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移动电子商务必将成为企业经营、竞争的重要手段。如果不重视人才的培养,那么才人短缺问题就日益的局限与影响电子商务的相关业务发展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最终成为制约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解决我国移动电子商务问题的策略建议
(一)政府加大监管力度
政府要加大关注力度,积极有效的制定并完善相关移动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制度与体制管理,创造良好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运营与发展环境,同时有效的加强政府的政策指引、制度管理以及全面的市场监督与监管职责,更好的维护移动电子商务的市场发展,保持公平性、竞争性、合法性的良好秩序运营,从而实现整个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可持续提高与积极发展。
(二)加强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保障建设
安全问题是我国移动电子商务领域发展所存在的重要影响问题,可以很肯定的说安全技术是提高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性建设的关键与核心环节,必须积极的加强建设与完善安全管理没从而有效的帮助保护着商家和客户的相关财产安全和商业机密,要求在技术上增加积极的安全验证技术与防护管理,在政策上实行完善合法的法律规划约束与管理,从而更好的规范产业发展,构建安全的交易环境。
(三)改善移动电子商务的服务内容与费用
针对移动的服务内容与费用问题,我国政府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加快通讯产业发展,打破行业垄断经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善服务质量,调低资费标准,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服务吸引用户,让用户通过对内容的体验,不断提高移动电子商务的认知度,才能进一步促进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逐步改善消费与交易习惯
第一、规范我国的市场机制,移动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加大移动电子商务知识的宣传,倾尽全力唤醒用户的意识。一方面:从年轻人抓起,选择更适宜移动电子商务的商品入手,培养用户的移动消费的习惯,建立新的行为模式,产生以移动通讯设备“走到哪,买到哪”的惯。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技术,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大力推广电子支付业务,包括POS交易、电子转账等业务,建立一个完整的个人信用体系。
第二、建立用户激励机制,实现终端用户向移动电子商务用户的转化。移动运营商通过开展积分奖励活动,以及积分冲抵消费的方式向用户让利,在短时间内为平台积累人气,达到推升交易规模的效果。
第三、深度挖掘用户行为,满足移动电子商务用户深层次需求。通过对移动电子商务用户数据资料的深度挖掘,以及对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的分析,运营商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交易特征,为移动电子商务企业提高翔实的用户商务行为资料和报告。对于移动运营商主导的商务平台,针对用户需求的认知,可以更好地把握移动电子商务用户的深层次需求,从而更加积极的帮助并提出更好的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与服务的有效模式。
(五)完善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移动支付手段和机制
总的说来,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其商业模式更多的被人们还定义在新生事物的产生阶段,还需要时间进行不断的发展、改进与完善,从而形成稳定成熟的发展体系,尤其是积极有效的完善并大力发展相关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机制更是一个重要的关键与发展存在问题。这需要各运营商不断的实践与积极的努力,从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成本的降低与精简、速度的提升与数据的承载上下功夫,从而更好更快的实现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支付层面的设计与完善发展。
(六)加强移动电子商务的人才建设
移动电子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务的有机结合,因而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商务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为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基础的保障。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还没有系统性的专业性移动电子商务课程与学习,可以积极有效的在相关专业中加入移动电子商务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人才的集中培养,同时积极有效的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更好的培养移动电子商务人才,以积极有效的持续不断的推动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 3G 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成熟,移动商务企业应用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移动商务市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我国经济亦正在稳步增长这一大好势头,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移动用户数基础,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在分析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安全问题、诚信问题等。当然,要解决移动电子商务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应用上我们还需付出更多才能更好保证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稳定发展。希望可以在不久之际,我国能成熟发展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移动电子商务模式。
参考文献:
一、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在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城市,网上银行具有较高的普及率。从下图中就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大多数银行在近十年内都开通了网络银行业务。截至2005年底,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已高达72.6万亿元,其中企业用户约为74万户,交易额达70万亿元人民币;个人用户达到3460万户,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尽管如此,网上银行用户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仅为还不到4%,客户群体规模依然不大。
另预计未来5年内我国网络银行用户数仍将快速增长,到2010年网络银行用户数有望超亿。网络银行已成为各商业银行实现业务创新、提升品牌形象、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主要方式。
2.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问题
(1)缺乏良好的外部软硬件环境
虽然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用户也在大幅度增加,但相对来说整个国家人口而言,计算机用户还是比较少。同时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速度慢,网络覆盖面不高,这严重影响了网络银行服务的推广。
另外,公众思想观念的滞后成了中国网络银行发展最直接的障碍。大多数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对网络银行知之甚少,社会公众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传统银行的操作方式,要接受电子货币与网络银行的观念并不容易。而且有些消费者对于风险因素过于担心,往往把网络安全事件扩大化,对网络银行信心不足。因此,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客观上还面临着客户源不足的问题。
(2)网络银行业务单一
目前我国网络银行的产品类型单一,服务项目少,范围窄。业务主要包括个人及对公账务查询、企业内部资金转账、银行转账、信用卡申请、代收费业务、网上购物支付及各种信息咨询等。这些基本上还都是传统业务的延伸,没有真正开展涉及网上贷款,网上投资理财等服务项目,缺乏创新,业务范围少。
(3)法律框架还不完全
当前我国涉及计算机和网络领域的立法工作还相对滞后,使网络银行还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法律依据。虽然《电子签名法》通过并正式实施,但如何保护电子签名人的个人信息,如何规范认证服务机构的行为等问题尚无最后的定论。特别是网络银行交易过程中出现问题后涉及的责任确定等复杂的法律关系更难以解决。
(4)信用制度尚不完善
互联网交易的虚拟性,对社会信用有较高要求,否则,数字化虚拟化交易难免会对自身利益保障心存顾虑。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许多企业不愿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交易方式。此外,商业银行网上支付系统各自为政,企业及个人客户资信零散不全,有关部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5)网络安全问题突出
网络银行核心问题是实现信息在开放的网络上传输的安全性。我国的信息安全保障的技术难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网络病毒、网络犯罪、和软件运行风险。近年来,国内网络银行事故呈上升趋势。例如2004年12月,网上黑客伪造中行、工行、农行和银联的网站来窃取客户账号和密码在公众中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学习美国网络银行发展的经验
1.营造网络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
电子商务是网络银行发展的商业基础,为拓展和延伸银行的服务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美国拥有深厚的电子商务基础,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是商务往来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美国在法律、法规基础上建立了非常完善的信用体系。政府利用统一的电脑互联,把每个公民的借贷、工资、失业等信用记录都记录在案,从客观上约束公民的信用行为。在技术方面,美国政府不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金融服务网络化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并且也注重加强金融软件和相关技术的研发。
所以我国政府在大力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同时,更要科学引导群众、宣传和推广网上银行的相关知识,转变客户观念,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在网上银行办理业务。
2.提供丰富的业务种类
美国银行业提出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就可以为他设计与提供什么产品。一方面,美国网络银行的金融产品已覆盖了所有传统金融产品的一半以上,不仅包括网上基本理财服务还包括股票买卖、贸易融资、保险等业务。另一方面,把不同的消费者按照年龄、职业、收入进行分类,确定目标市场后,就迅速设计并营销这种产品,使该产品对消费者产生巨大吸引力。
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的无边界性、便利性和低成本性,在满足客户需求个性化的条件下,积极开发新型业务品种。由于我国网络银行正处于推广的阶段,应该由客户根据自己对服务产品的满意程度对产品定价,然后银行参考客户的定价情况,为各种网络金融产品制订出令银行和客户双方都满意的价格,以尽快扩大市场份额。
3.加强政府对网络银行的监管
政府监管在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的过程中处于核心的地位。美国金融监管当局就非常强调网络和交易的安全、维护银行经营的稳健和对消费者的保护。这一方面体现在美国网络银行制订了详尽的业务检查程序(审计检查报告、识别以前发现的问题;获得中介机构的认证支持;检查网络银行业务系统的重要部门;检查评价文件资料;评价银行的战略计划和网站),另一方面, 美国政府从网络银行产生开始,就不断地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制订了《统一电子商务交易法案》、《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银行保护法案》,《网络银行最终规则》等一系列法律。
我国的网络银行是在相关法规几乎空白的情况下,迅速出现并不断演进,带有浓厚的自发性。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电子签名法》、《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规范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开展银行业务。但目前对网络银行的管理规则仍然较少,监管体系也还不明确。而随着网络银行的发展,其潜在的风险也可能提高。因此金融监管当局必须尽快完善和补充有关网络银行业务的法律法规,确定网络银行业务的管理办法,以使对网络银行的监管明确化、规范化。还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网络银行具有跨越时空的特点,因此在跨国法律适用问题上,仅靠国内立法的机制是不够的,还有必要重视和加强国际立法合作。
4.银行自身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
在进行外部监管的同时,网络银行自身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这样才能在提供给消费者安全产品的同时,控制自身的运营风险。
美国网络银行建立了一种严密的技术风险管理程序,能够识别、衡量、监督和控制技术上的风险。同时为了克服网络银行信息不对称的缺点,美国网络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不仅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还从消费者利益角度管理网络金融产品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消费者的隐私。
我国在加强网络银行内控体系的建设时,首先可以结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的《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原则》,设计合理的风险权重,将操作风险纳入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内予以考核。明确规定系统操作人员的工作操作过程和权限,每一步操作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分离,每个级别人员都要有权限控制。对操作密码要严格控制,指定专人定期更换,杜绝未经授权而操作支付系统的核算程序。其次是加强并落实安全措施,银行在自身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要与软件供应商在防火墙、加密、数字认证和病毒控制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最后,银行高管应该对金融业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尽量避免违规业务的产生,对已经产生的进行严厉处罚。
参考文献:
[1]尹龙:数字化时代的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的发展与监管.金融研究,2003.4:10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