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大全11篇

时间:2024-04-01 15:59:4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篇(1)

我国的经济法学已经诞生了许多年,出现了许多不一样的理论流派。设立经济法的初衷就是为了社会服务的,经济法能够使用各种经济方式和法律方式对社会的财物分配进行规范,促进社会和谐。那么,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具体的操作方法又是什么呢?

一、经济法的发展历程

经济法的产生背景是社会的发展逐渐进入了垄断时期,由于市场强烈的排他性和利益至上的原则,垄断性企业一旦出现就会操纵市场,破坏市场平衡,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时候就需要国家出面使用强制措施来调节经济运行,维护整个社会的发展。经济法来源于古代的财税法,又不同与财税法,从根源上来说,经济法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产物。

二、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认识论基础

当代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社会阶层构成的,不同阶层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联系,也有着难以调和的冲突。要让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能够得到调节,让他们能够在共同的社会中发展,是经济法的重要使命。人类的整体利益想要得到保障,就需要一个稳定运行且保持着发展势头的社会。维持稳定就意味着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和平相处,经济法的存在是和平相处的前提[1]。

三、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逻辑进路

(一)市场失灵有损社会整体利益

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决定只有充分竞争的市场才是良性发展的,充满垄断的市场会失去发展的活力。而长远来看,市场经济迟早会产生垄断,导致市场竞争体制失灵。许多经验告诉我们,市场失灵必然会压抑创新,阻碍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导致社会整体利益受到损害。市场失灵直接导致了公共产品不能正常供应、商品价格不能反映供需关系、经济结构无法优化等等现象,长远来看必将导致社会倒退[2]。

(二)国家干预是克服市场失灵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要解决市场失灵所带来的一切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国家进行干预。国家的强制性力量可以进行市场监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垄断企业的形成,并且在市场缺乏活力的时候投入力量进行支持。在社会经济运行出现困难的时候,只有国家有能力拯救市场,无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政治力量来说。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方法都能够有效的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3]。

(三)经济法为国家干预提供法律手段

在市场失灵,社会经济运行出现问题的时候,尽管国家是最合适的干预人选,但是国家的一切行动都要按照法律法规来进行。经济法就为国家干预经济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家依照经济法获得干预经济的权利。经济法不但可以防止政府缺位的情况,还可以防止政府越位的情况。有了经济法的保障,政府既可以在市场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伸出援手,又可以防止政府过度的干预经济。

(四)经济法的法益结构凸显社会整体利益

经济法的最终目的是维护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许多法律部门与经济法一样,都承担着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任务。但是任何的任务都有主次之分,当两种任务发生冲突时,经济法永远优先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因此从法益结构上来说,经济法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法律[4]。

四、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策略

(一)强化经济法立法以及运行宗旨

要让经济法更好的维护社会整体利益,需要对经济法的立法工作更加重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法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法律很难随时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情况,需要随时立法、随时修订,保证经济法的有效性。同时也要强调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宗旨,确保经济法在经济生活中的强势地位。

(二)将经济法中最为基本的准则加以宣示

不同的法律有不同法律规范,有裁判规则和政策基准的分别。政策基准是政府把维护社会利益进行法律化的一种方式。通过将经济法中最为基本的准则进行宣示,强调经济法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关联。

(三)强化经济法对社会整体的调节

篇(2)

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发展中国家,它是一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方式,使其脱离经济落后的情况,从而进入发达国家的学科。所以,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具有非凡的意义。中国作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发展中国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迫切的需求。所以,研究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深入发掘发展经济学理论的价值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一)古典发展经济学阶段

发展经济学起源于17-18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目的是如何实现财富的增长,就是最为单纯的经济发展问题。所以,在古典发展经济学阶段,发展经济学主要研究问题就是经济增长的问题。古典发展经济学理论中有两条重要理论,一是亚当・斯密斯提出来的“绝对优势论”和大卫・李嘉图根据其改进得出的“相对优势论”,两者都强调了合理分工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从古典发展经济学理论分析,可以得知古典发展经济学主张经济发展自由论,反对国家干预。

(二)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阶段

二战结束以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意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于是纷纷都将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发展经济学也在这个时期进入到了第二阶段――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阶段。许多经济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是经济结构中存在着矛盾,具体表现在传统的意识形态和先进意识形态的矛盾、落后的技术水平和先进的技术水平的矛盾、落后的农业水平和先进的工业水平的矛盾。这些经济结构中的矛盾使得许多人民都没有足够的储备资金,每天只考虑“活着”的问题,而没有考虑享受生活,所以不会产生太多消费的需求,没有消费需求拉动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无法快速运转起来,市场经济无法得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低,形成恶性循环。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难题,提倡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来带动经济发展。

(三)新古典发展经济学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发展经济学家们都开始研究分析结构主义中所揭示的经济发展难题,并逐渐产生了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理论。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理论强调了市场竞争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来调节市场经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古典发展经济学还提到了政府干预的作用,提倡以市场竞争为主,政府再加以宏观调控,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发展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不能单单靠政府的调节或者单单靠市场自由竞争来推动。因为新古典发展经济学中提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要结合政府的干预和市场竞争的调剂。我国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所以市场竞争可以作为主导,政府再加以宏观调控,正确引导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经济制度的变化问题

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研究了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中提出的结构主义问题,将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归于制度问题。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过一段时间的计划经济,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式。而经济体制的改变,主要是所有制的改变,从计划经济的公有制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完善产权制度,明确财产的归属。

(三)经济增长方式问题

最新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最好的方式是提高生产率。而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还是靠投资,通过不断地投资推动经济发展,这样的发展方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到后期会因投资疲惫而发生收益递减。正确的经济增长方式应该是提高生产率,通过人才的培养、设备的更新、技术的发展等方式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一些在经济发展初期所用到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显然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应该努力探索新的发展经济学理论,结合理论中实用性比较高的部分和我国国情,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市场经济调节当中去,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简新华.发展经济学的最新发展: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2(01):113-127.

[2]余苏苏.基于发展经济学视角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J].长沙大学学报,2011,25(04):24-25.

篇(3)

我国企业会计改革历经数十年,各种规章制度都已得到极大的完善,不断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反映了我国现代会计改革的基本情况。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发展,全球经济形势颇具动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过往的企业会计改革进行回顾,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思考未来的企业会计改革方向,以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一、对我国企业会计改革历程的回顾

只有对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发展历程有了充分的了解,才可以深刻认识到企业会计的核心理念,才能做到在未来的发展改革中不断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文章将从改革开放开始至今三十多年的时间,来回顾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发展历程。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企业会计改革也不断深入,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几十年间,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经历了几个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展现了企业会计改革的历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改革举措是:1993年的“两则两制”、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

在1993年之前,我国有关企业会计的一些措施都比较零散,系统性较差,不能很好地发挥实际效果。1993年制定的“两则两制”中,提出了会计目标、原则、前提,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会计要素的定义、会计公式、报表等,使我国初步建立起了明确、系统的理论概括和提炼,使企业会计有了正式、统一的技术标准。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发展史来说,是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该制度的颁布,使得各行各业的会计核算都有了统一规范,并概括总结了1993年以来会计改革的工作,集合了所有的成果。对于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企业会计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准则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制定了一套全新的会计政策,不仅满足了市场经济的需要,还保障了社会群体的利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其主要特征有:

1.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三十八项具体准则、准则应用指南。其涵盖了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我国企业经济活动所遇到的重要事项,基本可以解决我国的企业在经济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具有应用性较广、涵盖面宽的特点。

2.实现和国际财务准则实质性趋同。这项准则除了在资产减值的损失转回、政府补贴的会计处理、公允价值的使用、关联方式等极少的问题之外,实现了我国的企业会计和国际财务准则的趋同。这得到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的充分认可,也使我国同其它国家和地区会计的等效、趋同工作进展顺利。

3.使会计准则的内涵得到创新。2006年准则涵盖了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报告、计量以及会计要素,并带有会计记录的要求,实现了既保留中国特色,又与国际财务准则趋同。该准则还明确了会计计量、确认、报告组成准则体系的正文,并以创新的方式满足了企业记账的实际要求。

二、对我国企业会计改革未来发展的思考

1.我国企业会计改革要循序渐进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发展历程分析,一直以来,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都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比如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依据我国之前在企业会计改革中的不断探索、对经验教训的总结,体现了与国际准则接轨的色彩,该准则所包含的三十八项具体的准则大都是按照以往颁布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修订的,即使其他新的准则,也是在原来的制度上改进来的。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使改革的过程具有易调性,改革也易于接受,对未来的改革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2.我国企业会计改革要与国家经济改革相一致

从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时期的会计改革都同当时国家的经济大环境相一致,这是因为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组成部分,企业会计改革和其保持一致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拿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来说,它的制定就是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进行的。会计改革在国家的发展大趋势中进行调整,使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工作取得了成功,这对我国以后企业的会计改革工作提供了经验。

3.我国企业会计改革要实现中国特色与国际发展趋势相协调

国家的发展改革,要和国际发展趋势相协调,我国在企业会计改革中非常注重和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相符合。然而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同,其它国情也有很大差异,使得我国的会计实际情况和国际准则有着较大不同。我国经过长期的总结、思考,得出了有效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关系的方法,使我国不再被动的和国际接轨,而是朝主动的、等效的方向发展。实现中国特色和国际发展趋势相协调是我国企业会计改革所遵循的原则,这种做法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是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出的有效方法。

三、结语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这期间改革工作在错误中总结经验,不断思考出解决办法,取得了一定成就。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回顾企业会计改革工作的历史,我们得出企业会计改革要从实际国情出发,沿着国际会计发展方向,精益求精、踏实认真。从这些总结出的经验教训中,我们相信通过对企业会计改革的回顾和思考,我国未来企业会计改革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4)

“全球化”的观点是在1985年被人提出后,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人们纷纷讨论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各国也在研究相应的对策,使自己的国家在经济浪潮中得以发展,顺应时代的需求。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一、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全球化一词从提出到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世界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逐渐了解这个词汇,研究全球化的概念,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始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发展中的一部分,是指通过双方或是多方贸易、技术创新、资金流动、信息和文化交流,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国经济相互融合,通过这样长期的交流,使各国之间形成彼此依赖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制度的不断完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全球化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不同的时代呈现不同的态势,我们要学会看到经济全球化带来利益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贸易壁垒、关税等因素,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关联性逐渐加大,经济上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强,积极的进行技术、资金、商品等方面的互通交流,减少了地域之间的限制,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达成了经济上的共享。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源头

经济全球化具有历史性,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同时也加速了历史的演变过程。它最初起源于15世纪,15世纪前的生活比较封闭,自给自足,彼此间不互相沟通交流,生产力低下,地域之间不存在经济上的依赖关系。而15世纪之后,西方技术水平得到一定的发展,加上造船业的发展,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有利条件。15世纪的欧洲已经大规模进行经济活动,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量,使其逐渐成为获取财富的主要手段,紧接着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促使他们对于加速资本原始积累和掠夺财富的迫切要求,这也成为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因素。随着新大陆的发现,麦哲伦的环球远航,开辟了一条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与此同时,全球化也拉开帷幕,加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

三、殖民主义的产生使经济全球化得以蔓延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西方国家不断向外扩张。进而演变成侵略战争,殖民主义形成。在殖民主义时期,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形成了一种侵略与被侵略、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同时在殖民的过程中,也将自己国家的经济、文化带过来,与当地结合,或是进一步发展、或是直接继承,产生了大范围的影响力,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对殖民地区都有双重的影响。随着殖民主义的迅速发展,西方大国加快了殖民的步伐,开始了对不发达国家的扫荡,进行财富的掠夺和资本的积累。欧洲各国间的贸易性越来越强,形成了以商品交换为主的世界市场,加强了亚欧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对原料的需求逐年增加,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便成为他们经济竞争的后方阵地,同时为满足扩张需求,不断的进行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促进国家间的经济往来,世界市场形成并发展。随后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垄断产生,开始瓜分世界,世界经济体系逐步完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从而,加强了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使其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经济全球化在世界各国迅速蔓延。

四、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二战结束后,人们意识到武力不能解决问题,开始召开国际会议,颁布相应的经济国际化条约,促进经济发展,稳定国际经济秩序。随后,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加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间经济的改革开放,使市场经济制度得以普及,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国际政局的稳定,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激烈,加快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商品的流通,至此,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世界经济划分为欧盟、亚太、北美三大板块。

到21世纪,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国间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密切,资金流动性大,行业垄断越来越严重,金融危机开始蔓延,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受到阻碍。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施市场经济,世界经济体系变得更加完善。自由贸易区和跨国公司的形成,加强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的历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曲折的、艰辛的,它承载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发展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其中伴随着垄断与竞争,合作与共享,它是一把双刃剑,为国际经济发展带来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使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阻碍和挑战。

参考文献:

篇(5)

我国的经济法学已经诞生了许多年,出现了许多不一样的理论流派。设立经济法的初衷就是为了社会服务的,经济法能够使用各种经济方式和法律方式对社会的财物分配进行规范,促进社会和谐。那么,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具体的操作方法又是什么呢?

一、经济法的发展历程

经济法的产生背景是社会的发展逐渐进入了垄断时期,由于市场强烈的排他性和利益至上的原则,垄断性企业一旦出现就会操纵市场,破坏市场平衡,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时候就需要国家出面使用强制措施来调节经济运行,维护整个社会的发展。经济法来源于古代的财税法,又不同与财税法,从根源上来说,经济法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产物。

二、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认识论基础

当代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社会阶层构成的,不同阶层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联系,也有着难以调和的冲突。要让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能够得到调节,让他们能够在共同的社会中发展,是经济法的重要使命。人类的整体利益想要得到保障,就需要一个稳定运行且保持着发展势头的社会。维持稳定就意味着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和平相处,经济法的存在是和平相处的前提[1]。

三、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逻辑进路

(一)市场失灵有损社会整体利益

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决定只有充分竞争的市场才是良性发展的,充满垄断的市场会失去发展的活力。而长远来看,市场经济迟早会产生垄断,导致市场竞争体制失灵。许多经验告诉我们,市场失灵必然会压抑创新,阻碍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导致社会整体利益受到损害。市场失灵直接导致了公共产品不能正常供应、商品价格不能反映供需关系、经济结构无法优化等等现象,长远来看必将导致社会倒退[2]。

(二)国家干预是克服市场失灵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要解决市场失灵所带来的一切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国家进行干预。国家的强制性力量可以进行市场监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垄断企业的形成,并且在市场缺乏活力的时候投入力量进行支持。在社会经济运行出现困难的时候,只有国家有能力拯救市场,无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政治力量来说。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方法都能够有效的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3]。

(三)经济法为国家干预提供法律手段

在市场失灵,社会经济运行出现问题的时候,尽管国家是最合适的干预人选,但是国家的一切行动都要按照法律法规来进行。经济法就为国家干预经济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家依照经济法获得干预经济的权利。经济法不但可以防止政府缺位的情况,还可以防止政府越位的情况。有了经济法的保障,政府既可以在市场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伸出援手,又可以防止政府过度的干预经济。

(四)经济法的法益结构凸显社会整体利益

经济法的最终目的是维护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许多法律部门与经济法一样,都承担着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任务。但是任何的任务都有主次之分,当两种任务发生冲突时,经济法永远优先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因此从法益结构上来说,经济法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法律[4]。

四、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策略

(一)强化经济法立法以及运行宗旨

要让经济法更好的维护社会整体利益,需要对经济法的立法工作更加重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法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法律很难随时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情况,需要随时立法、随时修订,保证经济法的有效性。同时也要强调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宗旨,确保经济法在经济生活中的强势地位。

(二)将经济法中最为基本的准则加以宣示

不同的法律有不同法律规范,有裁判规则和政策基准的分别。政策基准是政府把维护社会利益进行法律化的一种方式。通过将经济法中最为基本的准则进行宣示,强调经济法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关联。

(三)强化经济法对社会整体的调节

经济法对于社会整体的调节主要用宏观调控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经济运行走势,使用不同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社会的资本进行合理的引导,及时根据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吸纳外来投资,鼓励市场扩张。合理的宏观调控能够起到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效果。

五、结论

经济法对于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有着重要作用,它是调节社会经济发展,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法律基础,保证市场经济的繁荣,抑制市场的垄断倾向。本文首先梳理了经济法的发展历程,然后阐述了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认识论基础,对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逻辑和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作者:牛壮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覃甫政.论经济法上的社会整体利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篇(6)

1 引言

期货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内容。国际期货市场自1848年在美国出现以来,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逐渐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主要期货交易所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和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等。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对完善国内资本市场结构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开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为企业风险管理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1990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至今,我国期货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在基本法律法规框架监管下、在中国证监会统一监管下、由四家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180多家期货公司组成的、由市场各主体参与的、能顺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期货市场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扩大,我国期货市场将进入一个质变式发展阶段。本文就目前期货市场的情况和发展前景以及金融危机下的启示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 期货市场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期货的英文为Futures,是由“未来”一词演化而来,其含义是:交易双方不必在买卖发生的初期就交收实货,而是共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候交收实货,因此中国人就称其为“期货”。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是1570年伦敦开设的皇家交易所。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198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使用这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期货市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勒说过:“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不能缺少期货市场的经济体系”.没有期货市场的市场经济,不是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趋向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的场所和工具。因此,一个健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离不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是买卖期货合约的市场。这种买卖是由转移价格波动风险的生产经营者和承受价格风险而获利的风险投资者参加的,在交易所内依法公平竞争而进行的,并且有保证金制度为保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期货市场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3 金融危机中期货市场角色分析

期货市场的不完善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完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金融衍生品是风险对冲或转移的有效工具,但同时也具有高风险的特质。这次金融危机原因之一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他通过“蝴蝶效应”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共振,其影响还在扩散和深化中。这场危机使人们意识到,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现代金融创新在促进风险分散渠道多元化、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金融风险,引起了全球性的危机。次贷危机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被发现得很晚,这是因为新的金融产品已经达到了相关机构风险评估的极限。一些评估机构对于新的、复杂的金融产品没有经验,它们不知道该怎么办。由于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不亚于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对这场危机进行反思,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现代金融创新的“双刃剑效应”。金融创新在促进风险分散渠道多元化、提高市场效率方面卓有成效,但创新背后所隐藏的错综复杂的各种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因此,在金融创新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如何有效地监管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严峻的课题。

4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反思我国期货市场发展

4.1 加强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的核心是有效的风险管理,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市场制度的稳定性。二是市场交易的公正性。三是市场运作的规范性。四是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性。上述四个条件的形成和确立,首先取决于对风险处理的能力。如果市场本身缺乏风险管理体系,显然谈不上市场的稳定性,市场不稳定,就难以正常有序的运作,市场公正性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更保障不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市场就会风险不断,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4.2 期货市场应实行法制化管理,用发展的思维统领监管工作

2003年以来,仅仅北京地区先后出台《期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指导意见》、《公司经营管理风险防范指导意见》等,充分兼顾了规范和发展两方面,深受北京地区期货业欢迎。

4.3 走稳健发展之路

我们看到,近年来,证监会积极推进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和稳步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角色定位,更新监管理念和改进监管方式,加强了期货交易所的一线监管,强化了期货业协会的自律机制,为期货市场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次金融风暴下,我国期货市场之所以运行正常,是有许多期货市场发展和监管的经验值得全球借鉴,比如我国期货公司防火墙的设计更为坚固、我国对衍生品的推出更为谨慎、我国期货市场在对外开放问题上采取的逐步渐进策略。相信在中国证监会的热心服务和正确监管下,期货市场的明天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李启亚.金融衍生产品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

篇(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技术和人才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实验室作为高等院校开展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场所,日益得到重视。高校实验室档案真实记载了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历程,包括高校的实验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的全过程,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经验的结晶。毋庸置疑,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谨此,本文从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与经济活动的特性方面作如下探讨。

一、高校实验室档案的重要性

所谓高校实验室档案,是指在高校实验室进行教学实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仪器设备运行等活动中形成的书面材料与科技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纸、报表、照片、音像资料、电子文档等)。它既是高校在实验室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记录,又是反映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主要资料,更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为学校宝贵财富之一。

1.经济价值作用。从管理的角度看,高校档案的知识转化与商品转化是着眼于在经济行为中,学与研一体化。它强调围绕知识、技术的产生、扩散与应用不是三个独立的环节,而是同一过程的三个方面。因为高校实验室作为知识、技术的载体,同时具有这三个方面的功能。所以,高校实验室档案——“准知识”或称“知识的半成品”具有不可忽视的经济价值作用。

2.凭证或法律依据的作用。依照法律程序,科学实验产生的知识若需市场认可,并具相当高的的经济价值,则须按照法律程序办理知识专利注册,即成为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而注册知识产权的基本依据之一是实验室档案。

3.参考价值作用。全面、完整的实验室档案记载着科学实验的全过程。因此,在实验档案中,实验记录按照结果划分,既有成功的记录,更多的是失败记录。成功的实验结果可转化为知识,无需赘言。失败的实验记录则应该成为成功之母,理论上可以认为,对以后同类型或同方向的实验都有着参考借鉴的价值,为以后减少失败的概率,即为减少重复失败的实验的投资提供了参考依据。所以,实验室档案即使是失败的记录,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积淀,同时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高校实验室档案的类别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实验创造、发现、发明的知识、技术均能迅速商品化或称经济效益化。这就延伸、扩大了实验室档案记载的内容。既有法律活动、科技活动,又有经济活动、行政活动方面的内容。按功能划分,实验室可分为三大类别。(1)物质方面——实验设备技术档案。它反映了实验室及其设备技术的特点,记载了实验室的教学、可以及其效益评价等技术活动,对科学、教学实验的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提供法律性依据性的使用价值和参考价值。(2)管理方面——实验室档案档案。一是法制化实验室管理制度及其执行过程的记载;二是渗透了经济活动的实验室管理,包括经济合同、协议及其效益评估,实验后的利益分配等全面管理记录;三是对实验创造的知识、技术的扩散与使用活动的全部法律性依据的反映。(3)过程方面——使用档案。它是实验工作者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真实劳动与实验的历史记录。它反映了实验的全过程,包括实验的检测、鉴定与论证等过程。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但是全面、完整的记录。

三、现行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弊端及其归因

1.大多数实验室漠视效益。第一,投资方面。主要依靠政府行政或事业投资,投资双方对事业课题的成功或失败;经济效益与知识效益较少法律约束,少有经济活动或称经营性活动。第二,少有结果方面。失败的实验,自不必说,即使成功的实验仍停留在或实验即使报告的本本上。对于进一步的扩散和应用,既没有效益意识,更没有法律约束,有志者或因无经济支撑,或因无机构支持诸因素,最后是无能为力,志难酬。究其原因,一是观念陈旧。大多数科技人员及其管理者仍受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传统观念的束缚。二是激励机制不健全。高校普遍地职称晋升以教学、科研成果作为硬指标性,而科技成果产业化很少有规定性指标,更何况,科技成果产业化具有风险性、时间周期长、市场检验等等不确定因素。

2.实验室形成知识后,后是束之高阁,或是流失现象严重。一是目前大量的资料显示,我国在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正在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其转化率仍是相当低。二是科学实验流失现象严重。许多科研成果向世界专利组织申请专利的时候,许多国家拿出一件件从报刊上剪下来的的材料说,我们不需要买这个专利了。一位外国人毫不掩饰地向世界各国宣扬:要想搞到中国的专利技术,根本不用花什么高价,订什么合同,只要订两份报纸买两本杂志就足够了。导致这些状况的原因很多,我个人认为,宏观上,我国知识专利市场体系不健全,微观上,不得不承认,实验室档案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高校实验室管理必须科学化、规范化

1.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及其市场体系,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体而言,实验室档案管理的经济行为应法律化、市场化。从法律上理顺个体、集团与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利益分配、知识产权的权重比例等等。

2.观念必须更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新实验室作为开发人才资源、创造科学财富的前沿阵地,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科学实验单一事业活动活动行为与观念,迅速将其经济活动观念植根于头脑与行为中,以促进科学实验的知识转化与商品转化。

篇(8)

作为一种税收分配手段,房地产税收政策直接关系着开发商与消费者两者的收入分配,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开发与消费者购买起着引导作用,从而进行房地产市场供求矛盾的调控,因此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国外已经取得实质性成果的政策,取长补短、与时俱进,从而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谐、健康、稳定的发展。

1我国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发展现状

1.1我国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基本内容

自1994年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形成至今,已经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在其发展中不断完善,到现在为止我国在房地产行业的税收政策已经有12种,这12种税收政策分布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用以对房地产市场经济进行调控,其中以房地产作为直接征收对象的税种有5种。

1.2我国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发展历程

房地产市场的大热直接带来了商品房价格的急剧攀升,超出了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市场房价与居民收入严重失衡,部分一线房价远超国外发达国家,为了调控市场秩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用于调控房地产行业发展,如“国八条”“国六条”等,在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税收是其重要手段,在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实行税收调控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类别,分别是紧缩型房地产调控阶段以及宽松型房地产调控阶段。

2国外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政策

2.1美国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政策

美国相比其他国家而言,虽然发展历程没有特别深厚,但是其国家经济体制发展较为完善,其房地产市场经济发展也较为成熟,这主要得力于美国政府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中的调控作用,美国注重对于房地产税收制度的完善,美国针对不同的区域制定了不同的税种,而且各个区域之间的税率也是不同的,不仅如此,国家还针对中低收入人群制定了相对优惠的购房政策,这样使得国民都能够买得起房,住得起房,打击了投机倒把行为,有效抑制了泡沫经济的兴起。

2.2德国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政策

在德国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经济调控的过程中,其将税收作为其主要的调控手段,通过相关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效地遏制了炒房者的行为,炒房者的利益被最小化,让炒房行为近乎于消失,因而其市场上对于房地产的需求都属于刚性需求,如果是自己居住的住宅,那么居民只需要缴纳最基本的宅基地土地税;如果是对于住房进行出售,则还要缴纳交易税及不动产税;如果是在房屋出售的过程中,销售者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利益,则还需缴纳差价盈利税;如果屋主将自身住宅用于租赁获取经济利益,则还需要另外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些税种的存在严重遏制了投机行为的产生,有效降低了房地产市场炒房者的利润,遏制了炒房行为的产生,这对于维护房地产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2.3日本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政策

日本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历史悠久,而且相关体系较为完善,其房地产税收政策贯穿房地产市场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体系严密,国税与地税是日本房地产保有环节的最为主要的税种,地税又可以划分为土地持有税、固定资产税等,地价税是国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日本房地产的取得及转让环节中税收种类多,在不同的环节中征收的国税及地税都是不同的,正是由于这么严密的税收制度的存在才得以维持其国家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3国外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对我国的启示

3.1不断完善税收体系,制定切合实际的税收调控政策

从国外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税收政策来看,严谨完善的税收体系是保障国家调控有效性的基础,只有税收体系完善,才能保证调控取得可行的成果,通过对于美国税收政策分析可以发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税收政策是十分重要的,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的问题,房地产中标准化的税收政策不能够满足每一个区域发展及消费者的需要,因而在实际的税收制定过程中,应当根据房地产的不同环节、不同区域、不同消费人群制定出不同的税收政策,让有刚需的消费者能够受到税收政策的庇护,让炒房者的投机倒把行为得到遏制,让每一个税收政策都能得到实际执行,加强房地产税收政策与其他相关法律之间协调性的构建,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房地产发展环境。

3.2通过房地产税收调控房产交易市场,打击投机行为

国家在对于房地产实行税收调控政策时,可以通过税收调节利益分配,是打击炒房行为的最有力的手段。房地产税收的征收无论是对于买房者还是卖房者的行为都是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的,在房屋买进的过程中,税收加剧了消费者的负担,对卖房行为起到了抑制作用;在卖房的过程中,税收使得卖家利润下降,这样就能够遏制部分炒房者通过买卖房屋获得暴利的行为。针对消费者拥有的房屋数量如首套房、二套房等制定不同的税收,加重二套房购买税率,针对其个人名下房屋买卖次数制定税收政策,消费者对于名下房屋的定时居住时间的长短也可以作为不同税收政策制定的依据,这样让投机者无利可图,炒房行为自然消失,有效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3.3整合税种,优化我国房地产税收结构

篇(9)

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房地产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房地产经济呈现出非理性的发展趋势,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也给国家金融和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房地产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市场经济相协调,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保持科学、稳健的发展。

一、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意义

房地产经济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房地产经济可以促进房地产业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使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相协调,可以规避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的经济风险,更好地发挥房地产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具体说来,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房地产经济可以创造国内收入。房地产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程,使我国的国内收入持续增长,发挥了其他经济领域无法比拟的作用;二是房地产经济提升了人们的住宅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三是房地产经济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了很多社会群体的就业问题。但是,随着房地产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价格的不理性变化也带来了很大的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会分化,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政府相关部门要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教训,更加科学、理性、规范地引导房地产经济,带动其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不协调的问题

从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意义可以明确,房地产经济需要因势利导,不断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效应,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避免其对国民经济的不利影响。但是,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还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房地产的价格与价值背离。房地产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会引发强烈的市场波动。根据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如果价格过于偏离价值,就会打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引发市场波动。按照近年来房地产价格的发展趋势来看,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不断受到开发商的非法操作和炒房团的影响,造成房地产价格增速过快,且居高不下,这是与市场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相背离的。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不协调还表现在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泡沫经济问题,导致房地产市场存在着很大的经济风险。此外,房地产开发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在住宅建设过程中没有贯彻低碳、环保的理念,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远发展,

三、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鉴于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状,只有加快促进两者的融合,才能够促进房地产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合理规制房地产商品的价格

对房地产商品的价格进行合理规制,并不是要绝对降低房地产商品的价格,而是要促进房地产价格与价值相吻合,不会过高或过低。现阶段,我国房地产经济的普遍问题是价格过高,而在金融危机时期,由于房地产价格过低,导致很多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也限制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合理规制房地产价格,不使其过高或过低,才能够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政府作为宏观调控部门,应合理评估各个阶段的房地产经济行为,准确判断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程度。在房地产经济领域,价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和房地产经济中其他因素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政府应在价格指导与评估的基础上,利用价格规制使房地产商品价格回归理性,维护房地产行业的正常秩序。

(二)加强对房地产经济的金融监管

为了达到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目标,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金融监管,对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进程、偿债能力和贷款规模进行有效监督,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严格控制房地产行业的借贷业务,推动信贷资金的正常流动,促进银行的资产结构朝着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此外,政府应大力开展银行创新改革,突破传统的存贷模式,有效规避房地产行业中高风险业务的影响,以服务市场经济整体发展为改革方向,整合、优化现有业务,降低金融风险。

(三)运用激励政策,加快房地产经济转型

应大力倡导在房地产经济中贯彻落实低碳、环保的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协调。政府应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政策引导的杠杆作用,对低碳、环保型的住宅建设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也可以通过对贷款利率的调整,使更多购房群体关注低碳、环保住宅,促进房地产经济的长远发展。

四、结语

房地产经济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发展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房地产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形势下,政府应加大对房地产经济的调控力度,使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有效推动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篇(10)

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期货市场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距今已经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期货市场经历了产生、整顿和清理三个主要过程,到今天,已经具有了一个比较规范理性的期货市场体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扶持,我国家的期货市场出现了恢复性的大幅度增长。在基础经济法规制度的完善建设下,我国的期货市场发展环境和监督力度大为增强,商品期货的品种和创新不断加快,金融期货市场正在稳步建立和发展。随着期货市场规模的不断拓展,其行业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其超强的市场功能已经逐步显现。期货市场对资源和产业的整合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期货市场特殊的交易方式和我国的国情影响,我国的期货市场在发展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期货交易制度不够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期货交易起步晚,在交易制度上存在很大缺陷,与美国的期货交易相比,国内的期货交易时间只有工作日的日间4小时,如果遇到国际形势或突发时间影响,其隔夜风险非常巨大,以黄金期货为例,隔夜跳空现象非常频繁,让很多投资者难以适从。

(二)期货交易主体分布不合理

期货市场的交易主体主要包含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两大类,但在我国期货交易市场中,这两大类参与者中的机构比例偏少,绝大多数参与者以散户为主,在总体参与者的90%以上,严重影响了期货市场的稳定。

(三)期货交易品种数量偏少

我国的期货上市是采取行政层层审批制,新品种期货的上市必须经期货交易所研究审核后上报证监会,在证监会审核通过后上报国务院批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经过十多个部委审核批准,一旦某一部门不予通过,则新品种难以上市,这样极大地增加了新期货交易品种上市的难度,造成期货交易品种数量不足,类别不够丰富

(四)期货市场国际影响力和创新度不足

与国际期货市场相比,我国期货市场的迅猛发展仍是缓慢的,无论是在交易数量和金额上都相形见拙,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另外,我国的期货交易创新度不足,在期货市场的运行和品种类别上没有完全具体地结合中国实际国情,为期货市场的整体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

二、我国期货市场稳定发展的措施分析

要稳定发展我国家期货市场必须立足国情,针对当前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从以下方面实施新措施进行优化:

(一)完善期货法律制度和强化期货交易制度

期货市场的兴盛是与健全的法律制度息息相关的。健全的期货法律制度有利于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从制度上加强交易监督和风险防范,促进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在期货交易制度建设中,必须不断提升监管水平,在探索和总结新问题和新办法的同时加大对期货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以制度为准绳,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实现期货市场的稳步运行。

(二)创设风险监管制度,协调交易主体分布

发达国家的期货交易市场都有相对完善的监管模式,我国也应该建立尊重市场规律,以行业自律管理为基础,政府行政监管为引导的期货市场监管制度,在提高各种监管模式有效性的同时更好地保证期货市场的稳步高效以及高竞争性。完善风险监管制度的同时还应协调各交易主体,对我国期货交易的主体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减少期货市场的认为冲击,使其健康发展。

(三)优化期货交易品种结构,开发新品种

当前,要进一步发展期货市场则优化期货交易品种势在必行。为保证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期货市场应该引入更多的供给量大、价格波动频繁并且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商品。随着期货市场的不断完善,新的期货商品将会不断增多,最终将会覆盖整个实体经济。这些多类别期货的上市,必将推动我国的期货市场产生质的飞跃。

(四)创新期货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影响力

我国期货市场的创新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我国期货市场的种类实现了由商品向金融转变的第一步。当前,政府应该加强期货市场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培育更多的期货投资者,结合我国国情,实现制度、品种和交易者的创新,实现我国期货交易的长期迅猛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前景探究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虽然受到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其本身超强的发展趋势却仍然明显,其力度更有加强的趋势。中国期货市场正以强劲的态势稳步发展:

(一)高速增长和稳步发展趋势维持

我国期货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其规范力度和控制监管力度不断完善,虽然受国际经济影响,期货市场交易金额存在很大波动,但是这个波动范围仍然处于可控制的高位期,期货市场扩大化发展的趋势并未发生任何改变,其交易金额和规模仍维持高速增长和稳步发展趋势。

(二)期货市场行业结构及发展空间将不断延伸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纵深发展,行业结构将日趋多元化,单一的期货经纪公司类型将被优化。另外,期货公司自身的发展空间将会不断的延伸和拓展,2007年起,我国政府对期货市场的严格监管开始放松,政策环境的重大变化必然使期货行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引导促使其不断扩张与发展。

(三)与国际期货市场差距将进一步拉近

击全球的金融危机让我国对期货市场及其延伸效应认识加深,这样更有利于我国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树立期货产业体系观念,开拓更科学的期货管理方法,推动期货业健康发展,在与发达国家期货市场看齐的同时更努力发展自身特色,缩小差距的同时提升自我竞争力。

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其在国际经济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下,与之紧密相连的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空间将是无可限量的。

参考文献

[1]孙泽生.对期货市场功能定位的再认识[J].新金融,2011,(4):31-34.

篇(11)

“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孔子就已经提出了“诚信”这一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市场经济对我们的职业道德要求。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昌。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企业走向市场的通行证。而诚信纳税则是衡量企业商业信誉的标尺,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它传播着企业良好的商业信誉,它预示着企业美好的发展前景,只有诚信纳税的企业才会赢得较高的商业信誉和更多的商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不但要依法纳税,而且更要提倡诚信纳税!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五堰商场股份有限公司是十堰市知名的老字号商业企业,五商的发展历程是十堰商业经济发展历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2年,五堰商场的前身五堰商店——十堰市第一家国营商店诞生了,她历经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风雨洗礼,伴随着车城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了。

30年来,五商始终坚持服务车城、服务十堰经济,全心全意为车城人民提供满意的精神和物质产品,一九九六年,五商在全市首推亲情式服务,确立了“五堰商场真诚服务”、“让顾客满意是我们永恒的服务宗旨”的企业信条。

30年来,我们时刻把诚信经营、诚信纳税作为企业生存的前提条件,立足于自身的长远发展,明理诚信,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和企业形象。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倡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五商公司在十堰市首批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人为本、诚信兴商、顾客至上、服务兴企”成为企业至高无上的质量方针,优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树立企业良好信用形象。

五商公司凭借自己30多年来在车城消费者心目中铸就的金字招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依法经营、创新思维、开拓进取,在增加效益的同时更注重依法诚信纳税。20xx年,五商公司被湖北省国税局授予“湖北省百佳纳税人”荣誉称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党和政府以及广大消费者给予五商很高的荣誉,五商集团先后被授予“国家级诚信单位”、“全国商业信誉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消费者满意商场”、“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近年来五商公司还被国税局授予“20xx年度纳税先进企业”、“诚信纳税单位”,为十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我们在市各级领导和国税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在以总经理韦建中为首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坚持诚信经营,外塑形象、内抓管理、与时俱进的结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市场呼唤诚信、企业呼唤诚信、人民呼唤诚信!五商公司将以更加真诚的态度、更加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实现其诚信经营、诚信兴商、诚信依法纳税!

依法诚信纳税社会风尚的形成有赖于千千万万纳税人的积极参与,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坚持诚信为本,操守持重,通过诚信守法的自觉行动,促进和推动诚信纳税社会风气的形成,为十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