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学改革的建议大全11篇

时间:2024-04-01 15:03:1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学改革的建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学改革的建议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224-01

一、高校教学改革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不能搞形式主义

教学改革是教学思想上的革命,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要在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把理想和现实科学地结合起来。思想上,教学改革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的总政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为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确立了新的指导思想,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目标与方向。

为调动广大教师的教改积极性,要创建合理有效激励政策。在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上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为教改提供政策上的支持,鼓励教师自编教材,鼓励精品课程的建设,建立激励机制,为教学改革提供动力支持-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并减轻教师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完善考核和奖惩制度是有效鼓励教师热衷教改、积极参与教改的保证。同时鼓励教师学习深造,支持教师顺利完成教改中由被动到主动的角色转换。

二、以教师为主导,更新思想观念

顺利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教改成功的关键是调动广大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学习当前的教育教改思想,关心并关注国内外的教改动态与研究,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为此,学校应从政策、待遇上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支持。

大力提倡教师开展教育法研究。面临新技术的挑战,教师必须不断增强科研能力,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化。在学术风气建设上,倡导并形成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良好风气,激发教学科研人员的创造激情,端正学术风气,鼓励创造精品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利用先进教育技术加强交流,向优秀教师学习、向外院校或国外学习,不固步自封,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的氛围。

三、教学改革要辨证的对待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教学改革不要盲目追求授课形式的更新,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的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及想象力,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课件良莠不齐。大多数教学课件都是PPT演示文稿,课件制作的专业水平函待提高。有的学校由于多媒体教室配套设施不够健全而影响了授课效果。并且由于各种课程的文理科的差异,讲授内容的差异,使得有些课程不便于用多媒体讲授,比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公式推导较多、注重做题步骤的课程仅用多媒体演示就不足以让学生充分掌握。所以学校应鼓励教师制作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但不盲目依赖CAI课件。要发扬传统教学的优点扬长避短,在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同时不摒弃传统教育手段的优点。

四、优选教材,慎重对待自编教材

教材不仅是教师授课的工具书,也是方便学生自学的参考书,应选择公认的经典教材。优点不言自明:版次多,错误少,影响大,有权威。这样的教材一般体系科学,让初学者少走弯路,容易入门。优选教材的目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条件。

五、教改要关注教学成果,更要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

教师在教改中的重要作用不容质疑,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传道者角色,也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研究者、设计者、合作者。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职业工作压力、心理压力的不断增加,会造成教师中职业倦怠现象日渐加剧。有些学校为检查课堂教学而实施“督导老师听课制度”;教师教学评估;学生评教活动等。这些措施从正面促进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但也增加了教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增强,易导致教师对现状的不满,长此以往必将会威胁到教师的身心健康。职业倦怠现象作为这样的教改中的“副产品”,它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在教学改革中除了适当激励并施压,更要采取措施有效疏导教改中的消极情绪,有效推动教改的不断前进。

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亦不能朝令夕止虎头蛇尾。课程教学改革不是轰轰烈烈地走过场,而是“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理念在不同背景下的具体体现。课程教学改革所涉及的不仅是任课教师,还包括相应的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学管理资源配置体系。课程教学要走改革之路,坚持走“简便、易行、有效、高效、持续”之路。用创新的思想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以使创新教育收到应有的实效。

[参考文献]

[1]余志卫,对高校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6):3-25

篇(2)

信息化时代档案教学改革和课程资源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的是培养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改革的关键是要遵照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把握不同板块的知识结构和逻辑顺序设计,不断调整档案课程资源与档案工作实践需要的度。培养能适应信息化时代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整合和调整档案课程资源

传统的档案管理,是以档案实体为对象进行管理的。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档案领域内广泛应用,档案工作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使档案工作从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逐步向以电子文件管理为主的方向转变。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工作的发展必将走上信息化、数字化的道路。

档案信息数字化有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加工和整理,以及档案信息的及时获取和有效利用,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档案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加强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电子文件的鉴定、归档、整理、利用问题,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问题,电子文件的安全问题,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到电子文件的管理。需要我们学习有关管理电子文件的知识,尽快掌握电子文件管理的规律。数字档案馆是通过馆藏档案数字化和电子文件的接收,整合各种档案信息资源,建立各级各类档案数据库,建立一个多层次、分布式、规范化的档案数据库,并通过档案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数字化条件下,电子文件和档案信息,它们具有非人工识读性、信息与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以及多种媒体信息的集成性等特征。这就使得电子文件和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档案工作者将面临许多尴尬和种种困难。为此,当务之急就应加强对电子文件信息的保护,保障电子文件信息的内容安全,防止电子文件信息被非法变更与破坏,确保电子文件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长期可存取性。

二、整合和调整档案课程资源是档案学科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档案学课程整合和调整的思路

信息化时代的档案学科面临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频繁渗透,促使档案学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断地吸收和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档案学要走一条理论与技术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国内与国外相借鉴的道路,围绕着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以电子文件的管理以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中心,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

档案学教育不能再像传统的档案学教育那样囿于基础知识范围内,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内的应用,对档案工作、档案馆和档案人员产生了重大影响,要求档案工作者应用信息管理的新技术,解决档案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信息化时代的档案学理论是在传统档案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要在档案学研究中取得进展,就必须从传统的档案研究中汲取营养,为档案学的发展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经验。

(二)遵循档案教学的有关规律和规定

档案教学计划的制订是有其自身的规律。基于不同的发展目标和专业定位,各校都制定了有关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设置的规定。课程体系充分体现档案学的知识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设置必须符合档案教育和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当前的档案教学,口径越来越宽,专业的界限逐渐淡化,基础不断加厚,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优化档案专业课程体系

原有档案学专业划分过细,培养的人才专业口径较窄,综合能力较弱,已不能适应学科专业结构的变化。为此,应按照“宽口径、新内涵”的思路,对原有的专业课程结构进行系统优化。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必然引起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调整课程时应注意淘汰那些脱离实际和内容陈旧的课程,增添一些适应社会需要,能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型课程,逐步拓宽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其重点应放在优化专业课程教学上。

三、档案课程资源的整合

信息化时代档案学科的发展,使档案学专业由文科式的教学模式向应用型、管理学科模式转变,加强档案应用型人才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技能的培养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的教育要为每个学生展示自我创造机会,即尽最大可能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具有“个性”的复合型人才。为此,教师要把握时代的脉搏,重新审视时展的态势,重新规划学校的发展和改革,不再满足于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现象,不再满足于简单地为提高学生读书成绩而制定某些措施,要对当代教育发展趋势有全面的认识,体现教育理念的提升。

实践教学是大学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们的档案学科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学内容从概念到理论,所以,课程通融性也比较差,与基础课之间,缺少有机的内在联系。档案学课程资源,可以拓展的空间有限。我们应打破旧的实践教学框框,坚决改革那种徒有虚名的无效的实践,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基本技能训练,发挥他们每个人的创新潜能。让创新意识的火花成为日后创新的成果。

四、结束语

档案管理的传统方法逐渐被现代信息技术所替代,数字化、网络化使档案工作的重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电子载体的应用使某些传统的基础理论产生动摇,信息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图、情、档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我们原来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档案教育必须顺应潮流,及时整合和调整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丁光勋.数字时代的档案教学改革与课程资源整合[J].档案管理,2008,(4).

篇(3)

1学生对排球课程不感兴趣

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都没有排球基础,可以说对排球是比较陌生的。而刚开始学习排球的时候,所学习的都是一些基础技术,这又让他们感受十分乏味,与自己想象中的那种激烈的对抗、紧张的氛围以及团结的协作等有着较大的差距。而且伴随着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学生本身可以选择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带有一定娱乐性质的项目,如轮滑、街舞等,相对于排球来说,更受到学生的青睐。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使学生没有认识到排球自身丰厚的魅力,从而没有产生对排球课程的浓厚兴趣。

2教学方式较为陈旧

当前的高校排球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一步步的向前进行,虽然能够尽可能的保证教学沿着既定轨道运行,但是这样的模式和方法,难免会让学生感到乏味。这种状态下的学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机械的学习,几乎没有教学效果可言,排球本身所具有的竞技性、合作性等特点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灌输的容器,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丝毫没有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言,从而使教学效果的提升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3教学环境有待完善

良好的教学环境无疑是整个教学的基础,其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到其中的热情,而且是师生安全的保证。但是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校的排球场地和设施都比较陈旧,使教学受到了很大影响,而且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在天气较冷的时节,在尘土飞扬的场地上进行学习,很容易出现受伤的问题。而且多数场地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各类器材的借用也无从谈起,多种原因综合到一起,对教学本身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对高校排球教学发展的建议

1学校领导充分重视

学校领导是整所学校的领军人,他们对于排球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排球教学所涉及到的软硬件因素,都要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才能得到有效保证。所以说,作为学校领导来说,则应该充分认识到排球教学在整个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对学生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全方位支持这门课程的开展。具体说来,首先,要拿出专项资金,保证教学场地和设施的完善。其作为教学的先决条件,将对整个教学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应该由学校出面,联系体育教师,制定出整个学校的排球发展规划。包含教学计划、比赛计划、活动计划等多个方面,然后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再次,则要联合团委、体育教研室等多个部门,多展开一些排球比赛和活动,其不但是对教学的有机补充,而且也是对排球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必要的时候学校领导应该亲临现场,以示鼓励和支持。最后,则是对教师进修、培训等活动的大力支持。要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到各种有助于教学水平提高的活动中,让教师感受到学校领导对这门课程的关注和重视。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带动下,不仅使整个教学得到坚实的保障,而且还要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一种积极参与排球活动的氛围。唯有此才能够为排球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2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修养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其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教学的成败。所以高校排球教学改革,要将教师业务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作为重点。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满足教师的数量要求。排球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必修课,对于教师的需求量相对较大。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都不是排球专业毕业,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师资配备显然还需要加强和完善。所以作为学校方面来说,应该在专业排球人才的引进上予以适当的倾斜,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降低在学历等方面的要求,先从数量上满足教学的需要。其次是对现有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当前高校的体育老师已经多年都没有参加过的各种培训,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能力,都处于一个“过时”的状态,所以应该给教师以多种机会进行充电。如邀请一些名师或著名运动员来学校讲座、现场指导等,也可以安排教师外出进修等。从而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最后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多数教师都有着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但是在教学本身方面却有一定的缺失。当今教育学发展日新月异,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多学习一些教育学知识,并主动应用到教学中,最终获得教学效果的提高。

3充分激发学生对排球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高校排球教学中所出现的多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没有充分激发起学生对排球的兴趣。所以说,应该将兴趣的激发作为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点。首先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过程,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而教师则是学生这种主动探索的合作者。比如一些技战术的运用,都可以向学生讲明后,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并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其次是要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和性格、志趣等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不能将所有学生按照一个统一的模式来培养,而是要求通过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仔细观察后,进行逐一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因材施教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感,继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次是创新教学形式。一味的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势必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如果能够将教学和各种活动、比赛有机结合起来,则能够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经常观看一些比赛的直播、经典比赛的录像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并举,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将会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完善评测制度

评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不但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教师了解教学现状,并做出有机调整的重要渠道。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排球教学中,所沿用的仍然是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很多时候,其并不是学生真实水平的反应,没有起到考评应有的效果。所以说,要对传统的评测环节进行改革。首先是将评测和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国外的很多高校,都采用了这种考评模式,即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经常在日常教学中穿插一些小的考评,而且将考评及时公布出来,作为最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来就使得考评更加全面和公正。比如很多同学可能在期末的考试中出现了失误,按照以前的考评方式,是难以获得好成绩的,但是引入日常考核后,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压力,保护了他们学习排球的热情。其次是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以往的考评中,所有的学生都按照一个模式来进行,并没有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因为高校排球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为排球运动员,而是让其掌握一项体育技能,为他们终身喜欢排球、喜欢体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一教学目标就决定了其评测形式的多样化。比如有的同学善于组织比赛、有的同学对排球比赛讲解十分在行,有的同学在某一项技术比较出色,这都是学生在排球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长,都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所以说,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考评方式,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考评本身并不是目的,学生们是不是掌握了某一种知识技能也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让他们感受到排球运动的魅力,真正喜欢上排球。

5强化学生参与课外排球活动的意识

课外体育锻炼承担着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调节学生精神生活的任务,是体育课的延伸,其内容的选择不受体育教学大纲的限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排球活动的这块教育阵地来弥补体育课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消化、吸收和实践在体育课上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强化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和身体方面的基础。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素质教育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可以说为高校排球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还有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严重阻碍和制约了这门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说,在高校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应该以此为契机,对整个排球教学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审视,并作出有针对性的变革和调整,使排球课真正成为深受学生们喜欢的课程,在得到各种锻炼和提高的同时,推动着我国的排球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牛晓东.浅论普通高校排球课教学改革之路[J].科技信息,2010(27).

[2]刘多.对山东省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研究[J].科技信息,2011(10).

[3]徐静.普通高校排球选修课教学现状与改革[J].内江科技,2010(12).

篇(4)

1 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

大学物理是工程技术类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它在培养大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深入考察现在大学的物理教育就会发现,大学物理教育在许多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还远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目前的大学物理教学的还是处于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阶段,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索能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有的物理教学还是停留在传授知识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阶段,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现有的实验教学存在方法单一、过程单一、结果单一验证性实验阶段,不能激发学习兴趣。落后的教学观念与现代素质教育要求严重脱节。因此改革现有的物理教学方法刻不容缓。

2 怎么改

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探索适合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提高和创新教学理念。结合作者的大学物理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对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2.1 更新大学物理教材内容,适当增加近现代物理内容

21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技术层出不穷,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产品的更替的周期越来越短,而大学物理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经典部分比例较大,近现代部分相对不足,与时代严重脱节,因此加大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更新力度和频度是十分迫切的事情,只有教材和时代接轨,我们讲授给学生的知识才是最前沿性的东西,学生才能够接触到最新科技成果[1]。适当介绍近年来出现的激光、超导以及物质起源方面、半导体等最新成就、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2]。要突破传统、改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要改革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大学物理的教学还是采取讲授法来开展教学,这就导致了教学知识的单向传递,而不是双向互动,师生之间难以有效沟通。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能自发的探索物理深层的规律,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不足。新型的教学模式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科学定位。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教师对重点知识讲解和梳理,答疑解惑,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讲授一个知识点前,先向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对这个知识点展开。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要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以启发和发展学生思维为突破口,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提问,逐步领会和掌握所学内容。

2.3 灵活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强化课堂实验演示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观察实验现象,经过积极思考,获得结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2.4 搭建物理教学网站,开发物理仿真实验

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教学实践,充分利用多媒体,Flash,Maya, 3ds Max等开发虚拟物理实验,把物理教学内容,如教案和电子教材、仿真实验、习题和答案、在线自测、科学进展等放在物理网站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登陆物理网站在线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以及实验设备的限制,简单、快速、廉价、高效地进行物理课程实验。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弥补了设备陈旧和资金短缺问题。

2.5 增加设计性物理实验

传统实验内容大多偏重于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对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内容、仪器、数据处理都写得非常具体,学生只要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即可顺利完成实验,留给学生分析思考的余地很选择最优实验方案(包括确定实验方法,选择配套仪器设备),确定测量条件,制定实验少。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某一给定的物理实验题目或实验要求,查阅有关资料,提出实验原理,然后方法和步骤,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研究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并着重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直至完成实验。设计实验的最大优点,便是能够有效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3]。

3 结论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的物理教育着和学生不断的共同探索和实践,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的改进,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观念和方法,物理教学工作才会开展的越来越好,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才能得到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一、当前中专数学教学现状

1.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动力

随着高职校院的不断扩招与严峻就业现状的影响,中专学院生源数量缩减,中专学校在新生录取中不断降低要求,新录取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弱,尤其是数学基础知识,大多在初中时就对数学失去了学习兴趣和信心。他们在步入中专学校后,越发认为数学不重要,认为只要学好了专业课就行,加之中专不存在升学考试压力,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对文化基础科尤其是数学的学习动力,甚至出现厌学、不学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

在当前中专学校的教学模式中,普遍出现轻文化重专业的教学现象,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把专业课知识做为教学重点,经常举办各类活动与培训等,而这些待遇往往与数学教师无关,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认为从事中专数学教学这一职业没有前途可言,丧失了自我学习与提高的动力,对教学工作丧失兴趣,课堂教学就是走走形式,应付了事,从根源上降低了数学教学质量。

二、中专数学教学改革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如同普通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师惯用的“注入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一样,中专的数学课堂中,几乎也是教师普遍采用“满堂灌”的教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展示着自己高超的解题技巧,完全忽略了原本应该是课堂学习主角的学生的感受。对此,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数学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讲解概念与处理例题,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我们大可不必在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要在要害处增长,意志在细微处磨砺。

2.做好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过渡

中学数学具有很强的连贯性,特别是高中与初中的衔接,对于那些数学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更是难以跟上高中数学的教学节奏。对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课堂教学中按照由浅到深的循序渐进方式授课,通过批改课后作业发现学生掌握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答疑解惑。此外,由于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客观地存在差异,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优等生的带头效应,带动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劲头。以实数指数部分的教学为例,提前布置学生复习整数指数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并在课前预留部分课堂时间与学生一起巩固这些基础知识,利用类比递推的方法引出实数指数的定义和运算性质,从而达到在帮助学生温故知新的同时,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3.密切联系专业课程,补充背景知识,突出数学的应用性

中专数学教学与普通高中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即需要紧密地联系专业课程知识。不同的专业课程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要求不同,具体的内容不同。另外,由于中转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普遍与数学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使得学生无法顺利地达到预想的学习状态,因此学生的思维状态也是需要教师给予积极关注的重要领域。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了解专业背景及掌握一定的专业课程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融入部分专业课程问题,使学生能够得到一些专业背景知识的补充。如讲解数学中的最优问题,可以与物流专业知识“货物的积载和车辆的调度”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认识。

4.勇于创新,使教学更具有人性化,个性化

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式,要求中转教师必须懂得如何不断地自省、调整心态,勇于突破不合时宜的教学旧观念、积极寻求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持续不断的自我学习、将教学材料熟记于心,并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诉求和心理变化,以换位思考的视角,与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教学方式的不足,听取学生的积极建议,增加教学过程和方式的人性化,个性化。

快速发展的教学形式向中专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创新数学教学方式和内容,在教学中发挥“因材施教”和“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思维,结合灵活机动的教学能力,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态度。

篇(6)

中学体育教育,包括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情感储备、智能开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身体健康诸多人类基本素质的培养。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可以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了学生这些方面的发展,但是,体育教育在现今的中学中受重视的程度、大纲教材、场地器材、师资状况等软、硬件严重滞后和缺乏。严重地阻碍了体育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功能发挥。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剖析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找出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1 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教育理念陈旧。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纯粹是为了考试而服务,甚至由于器材缺乏和场地的限制,仅把体育课程当成娱乐放松的游戏时间,可有可无的对待,这就失去了体育课程的真正意义,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提高。当然体育课程在有的学校也被当作重要课程,成为学校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但这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教师带来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一些年轻或经验不足的教师无法适应高质量的教学工作,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低下,达不到预期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要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以教致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

2、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内容一切为了考试服务,考什么学什么,有相当一部分不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说我们过去在选择和确定课程内容时,只考虑到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较少从中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对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开放性重视不够,以致于很难吸纳更多的、学生喜欢的内容进教材,让体育教学显得乏味、呆板和无缺,会让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厌烦的负面情绪,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学习效果差。

3、教学方法不够完善。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方法,这种偏离教学真正涵义的教育完全丧失了体育课的价值。真正的”教学”是有”教”有“学”,忽视了“学”的过程,教师就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制定教学策略和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所以失败的方法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体育教学的失败。此外,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和机械式模仿学习方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阻碍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造成了教学质量低下的后果,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的机会,培养创造性思维。同时课堂过分看重服从纪律,强调听从指挥,步调一致,这种做法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挥,阻碍创造思维的发展,偏离了教学目标,主定了教育失败的结局。

2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路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发展适应新世纪的体育教学。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体育在职教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领导,健全职教系统的体育教学、科研、竞赛体系,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环境。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以适应新世纪体育教学的需要。

2、改革课程体系和脱离学生实际的教材内容。中学生是一个比较好动的群体,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较为强烈,兴趣较大,大多数学生渴求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培养一两门体育爱好和专长,以备考上大学乃至走上社会之用。然而,每周两节体育课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在保留原有体育课大的基础上,增设体育选修课或体育专项活动课。他们对各项运动非常痴迷,热爱有加。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各项活动中。他们旺盛的精力得到宣泄,运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避免了许多违纪事件的发生。学生还可以通过体育课学习各项基本技术,而在活动课中利用充足得时间,系统地专门学习某一项运动技术、技能、技巧,增强其熟练性。有利于学习产生良好地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对参与其它体育项目地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各项运动竞赛储备人才。

3、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一是要有高尚的师德风范。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品德。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以身立教。二是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地去开启学生地心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兼融其他学识和技能。这样教学时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三是要有较强地教育、教学能力,课外体育活动地组织和训练能力及创新能力和广泛地社会交往能力。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较好地体质状况。这样,才能适应新世纪地体育教学。四是体育教学改革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改革刚刚起步,肯定就有其不足和不完善的一面。新生事物想把原来的传统全部改变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这些还要靠我们在实践中慢慢的摸索。可喜的是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大部分学生已经在这样的新的教学中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身心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对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也充分说明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肯定。至于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我想随着改革的慢慢开展一定会很快地得到解决,以使新的体育教学发挥出更大作用,培养出杰出人才。

3 改进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对策分析

一是教师应该树立先进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只有首先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的本质与内涵,才能够在实际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正确地去践行、去实施。与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所不同的是,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能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二是实现中学体育课堂教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要想真正让中学生积极、广泛、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就要求一线的体育教师要尽快实现多样化的体育课堂教学。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过分重视技能教学,而步入了一些误区。为此,我们必须尽快走出来,并做出改变。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学习、去思考,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讨论做出总结与点评。然后再让学生就刚才探讨出来的一些结果到操场上进行验证,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中学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体育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在于个体的身体素质对于成绩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尽量不要采用终结性的评价方式,而是改用过程性的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为生本理念的贯彻实施提供保障。

总之,体育教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我们要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不断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思考和处理体育教学有关的重大问题,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44

近年来,电子技术专业在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一项热门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中职教育教学体系中,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理论知识好、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等。但是在目前的中职学校教育中电子技术教学却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模式陈旧、理论讲授过多、动手实践少等,这些都会造成在进行电子技术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兴趣寥寥,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样的教学状况,切实推行教学改革是迫切的需要,那么在具体的教学改革进程中,有哪些方面可以进行改善呢?笔者给出了以下建议。

一、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只有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才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在陈旧教学思想影响下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教学,反而对课堂教学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在对电子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时,首先要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实践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当选择。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减少直接讲授法的使用,单一的讲解方法容易使课堂变得沉闷,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教师可以把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式如提问法、讨论法交叉运用。在学习教材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获取知识,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普遍遇到困难时,对某个知识点进行集中性的讲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上的内容。其他如课堂讨论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教师要注意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继而使之更加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更多的电子类应用型人才。

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部分,要做到生动、丰富、多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电子技术专业来说,教材的知识性和专业性很强,如果教师仍然照本宣科,不进行任何加工的话,学生很容易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静态的知识中进行挖掘,找到与学生契合的切入点,以一种简明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补充教学内容。例如除了教材中的知识,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生活实例等,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充满期待和兴趣。

其次,教师要对课堂活动进行丰富。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电子技术专业的特点,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的直接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部分。对此教师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设计进行思考和优化,加强教学中的互动性,除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之外,还要增加一些互动性的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设计中专门设置课前讨论环节,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教师解答,或者由学生自问自答,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穿插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用一些课堂小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可以举行一些小竞赛、实践比赛等,以此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充满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另外,学校和教师也要重视电子技术这门学科的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培养电子应用人才做好保障。教师要做到高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做好教学计划,善于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要加强投资,建设一流的实验实训设备,为电子技术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不仅拥有良好的理论能力,也要让学生在实际中灵活运用电子类的知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掌握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善这一点,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有这个意识,把知识讲解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单纯的知识讲解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对此教师可以把讲解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实际操作的时候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讲解,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并且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为学生理解知识降低了难度。

篇(8)

一、 钢琴伴奏与视唱的一体化

目前所采用的视唱教材中,视唱曲的来源是多元化的,有专门的视唱练习曲或根据中外民歌、名曲改编的视唱曲等,每个章节的视唱(练习)曲的选用都和教材所安排的进度、授课内容密切相关,有些教材中还专门安排了对作品片段进行综合听觉分析的内容。所以学生不能认为把视唱曲的音准、节奏唱准就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因为这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还应该对音乐表现的其他要素(力度、速度、和声、调式、调性等)尽量去体会和表现。

单声部视唱不太可能把诸要素表现得那么具体,尤其根据名曲主题改编的视唱曲。如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念故乡”主题,在主题旋律诞生的那天起,和声的配置、织体、力度、速度等就有着严格的规定,在练习这样的视唱曲时,钢琴伴奏作为音乐表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的表现手段,对视唱曲中音乐各要素的准确表现就显得更为重要,更加反映了二者的一体性。

在我国近些年出版的视唱教材中,大多数都只有视唱曲,而没有钢琴伴奏,上课需要老师根据视唱练习曲编配即兴伴奏,随意性较强,这样既不利于正确体现视唱曲的表现力,又不利于学生正确和声听觉的形成。但是,近几年来,已经在少量的视唱教材中,在视唱谱的下面配写了专门的钢琴伴奏,如熊克炎编著的《视唱练耳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上、下册,2001年版)及赵易山著的《视唱练耳》(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两本教材中,所有的视唱曲都配有原谱钢琴伴奏;另外,由[法]亨利・雷蒙恩和[法]古斯塔夫・卡卢利编著的《视唱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2月版)中,所有视唱曲的钢琴伴奏谱也已经由内部引进了。这一切现象都已经说明了严格的钢琴伴奏对视唱课教学的重要性,应成为视唱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 对多声部视唱训练的重要性

多声部视唱是一种多层次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它纵横交错的多线条旋律构成了立体音乐,有和声式、复调式或和声与复调综合式三种多声部视唱形式。其横向形成的和声功能进行及旋律线、各种类型节奏的不同进行,纵向形成的音程、和弦的丰富色彩及多层次的立体节奏,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丰富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层次感和完美性,同时也增加了技术上的表现难度。

如果在进入多声部视唱的训练之前,练习单声部视唱时就已经加入了钢琴伴奏,由于钢琴伴奏的加入,纵向形成了丰富的和声色彩与多层次的立体节奏,横向体现了和声续进以及与之同时反映的调式、调性、离调、转调等音乐内涵,再融入复调手段,形成的一体化单声部视唱与伴奏的立体化音乐中,包容的音乐要素和内涵与多声部视唱有太多共同之处,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故这种良好的附加钢琴伴奏的视唱训练,必然会对后来多声部视唱中立体音乐感训练的进行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三、 对和声听觉训练的重要性

和声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内容。在这部分的教学上首先要解决训练上的误区,搞清楚和声听觉训练的真正目的和意义。训练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听辨出调式内每个和弦的功能、和声的功能续进,然后才是具体音高。在练习的初级阶段,只需要学生记出和弦的低音和功能。而学生往往开始只注重孤立的音程、和弦的听辨,忽视和声功能的听辨,甚至是先听出单个和弦的具体音高再去被动地计算和声功能标记,这样做不但听辨的速度慢、准确率低,而且更失去了和声听觉训练的实际意义。如果在视唱训练时附加钢琴伴奏,对其中的和声、织体、调式、调性做简单的分析,并且提醒学生稍注意其中的和声进行功能逻辑及其和弦色彩的变化,经过这样的积累,到进入练耳部分的和声听觉训练时,学生对调式、调性、和声功能的认识就会主动得多,再结合所学乐理、和声知识,对和声听觉的判断和认识自然就会接受得更快,把握得更准。

四、 对培养内心听觉的重要性

所谓内心听觉是指“通过客观音响的刺激(或信息――乐谱符号的输入)产生感知,再通过大脑思维(分析)、记忆,形象地再现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②奥斯特洛夫斯基称内心听觉为“内在音感”,“是一种想象的能力,是某一瞬间不听音乐而能想象出乐曲的能力”。内心听觉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对乐曲深入理解以及音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等,都会有积极意义。

钢琴家、教育家周广仁教授就音乐内心听觉对演奏所起的作用,叙述了自己的亲身体会:“我于1995年赴英国伦敦演出莫扎特所作《A大调钢琴协奏曲》时,在出场演奏之前,看着乐谱在内心中默唱了全曲一遍。出奏时,我不仅稳定了自己的情绪,而且对作品的典雅、流畅的感情,表现得更为自如。这种默唱全曲就是一种音乐内心听觉活动。这种内心听觉活动,对演奏能起到良好的作用。”③周广仁的这些叙述首先说明了内心听觉的重要性,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视唱练耳对形成良好内心听觉的重要性。因为视唱练耳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音高、节奏、节拍、调式、和声以及力度、速度的训练,而钢琴伴奏对这些训练的内容至关重要,没有严格钢琴伴奏的视唱训练,是不能完美地体现这些音乐内涵的,也就达不到对训练内容掌握的完美程度。所以只有经过这种严格的训练,才能有较强的读谱能力,才能达到不听音乐就能想象出乐曲的能力。

内心听觉的培养和发展,是视唱练耳课的核心任务之一,而附加钢琴伴奏的视唱的训练,更是培养内心听觉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对基本乐理、合唱、和声、作品分析、音乐欣赏等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视唱练耳课与基本乐理、合唱、和声、作品分析、音乐欣赏等课程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横向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辅助。附加钢琴伴奏的视唱曲的练习,作为本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必然会对这些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辅助产生重要的作用。

1. 对基本乐理课学习的重要性

基本乐理课对视唱练耳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视唱练耳对所学乐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很好的巩固作用,二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例如调式、调性、转调、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是视唱练耳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内容之一,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如果在乐理课中已经扫除了这些理论障碍,学生在视唱练耳课中理解记忆起来就会快速、准确。而学生如果要想真正理解、掌握并且感受到不同的调式、调性,不同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以及转调的色彩和魅力,在视唱练耳课中,钢琴伴奏与视唱训练一体化,就会更加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

在缪天瑞和林剑编著的《基本乐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中,在每章所讲的课题后面,都附有相关练习,作者在编写大意中写道:“练习以视唱练习为主,辅以键盘练习和笔头练习。希望读者做好这些练习(特别是视唱练习和键盘练习),使所学的理论不致流为空谈,并藉以巩固理论知识。”④作者以视唱练习为主作为基本乐理的练习,这也反映了其对乐理学习的重要性。一体化的配有钢琴伴奏的视唱训练中,几乎无时无刻都在渗透、体现着乐理知识的内容,当然会使这些理论的掌握更加深入,对音乐作品中调式、调性、音程、和弦、速度、力度等知识的分析和理解也更加明确清晰。

2. 对合唱课学习的重要性

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演唱形式,合唱中蕴涵着丰富的织体变化,多彩的调式、调性对比,富于逻辑性、功能性、色彩性的和声进行等等。合唱课中要想让学生把作品中的丰富艺术内涵更加快速、完整地表现出来,视唱课中良好的多声部视唱训练和附加钢琴伴奏的视唱训练,无疑会对以上所提到的表现因素,甚至包括合唱中力度的表现、声部的倾听都会起到有价值的作用。

单声部视唱训练是视唱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训练时如果没有正确的钢琴伴奏作为必要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多声部感觉能力的培养就会相对滞后,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织体、和声的色彩和走向等就会缺少正确的感知能力,这样不但直接影响到多声部视唱的训练,也会影响到合唱的训练。在合唱训练初期,有些学生只能顾及到自己所唱声部,没有精力去倾听和感受其它声部,或者受其它声部的影响,自己所唱声部的音准出现偏差,结果就会使学生不能去准确表达合唱作品的内涵,也不能深处其中去感受合唱的魅力。因此,附加钢琴伴奏的视唱训练对合唱课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3. 对和声、作品分析、复调及音乐欣赏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和声、作品分析、复调课都是技术理论课程,这些理论的掌握和吸收都需要感性的支持,也只有通过感性支持,才能把所学理论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音乐欣赏课是一门音乐的音响直接作用给人耳并使人产生感性思维的课程,这些课程与学习视唱练耳课的关系都十分密切。视唱练耳是学好这些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这几门理论课程的重要实践方式之一,五者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渗透。在钢琴伴奏与视唱训练的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在练习单声部视唱的同时,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多声部音乐的训练,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可以对部分视唱曲及其伴奏做适当的理论分析,如对其中的每个或部分和弦的功能、色彩的分析,对和声相关的终止、半终止的分析,对和声的张力、旋律走向等相关的力度、表情的分析等,会对和声课的学习产生作用。对钢琴伴奏中的复调织体的技术分析和感受及复调式多声部视唱的训练等,会对复调课中的所学理论的吸收与消化产生良好的影响。对乐句、乐段等结构点划分的分析,以及与之相关的对音乐作品处理的分析,都会对曲式课内容的把握起到好的铺垫作用。对视唱曲作一点技术展开手法或地域特点、音乐结构、风格的综合分析,会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这些分析结果的形成和感知都是离不开钢琴伴奏的表现力的。随着这种练习的长期积累,一定会使学生对和声、曲式、复调、音乐欣赏课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入,掌握得更透彻,尤其更加有利于学生把这些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快速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结语

钢琴伴奏与视唱训练的一体化教学,无论对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还是对其他音乐课程的学习,都有其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这一必要的教学手段定会逐步成为一种普及性的教学手段。当然,这就对一般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师资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较高的钢琴伴奏水平,而且还应该具备较高的对基础理论课程(和声、曲式、复调等)内容的综合能力。只有这种综合素质提高了,视唱练耳教学才会达到更高的水准。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第594-595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

②陈明玳《论视唱教学与内心听觉的培养》,《中国音乐学》1997年增刊第131页。

③缪天瑞《音乐内心听觉在创作和演奏中的作用及训练问题》,《交响》2000年第2期第6页。

篇(9)

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第二语言习得论(SLA)是涵盖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的一门学科。在全球经济日益密切的形式下,随着外语的学习重要性的提升,外语教学研究也逐渐从注重理论向注重实际应用发展。与外国人顺利的交际,推进工作、商谈,仅仅语言上的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一方的意愿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异国的文化社会、风土人情。

为了进一步适应我国的产业、经济、学术等国际化发展的需要。现在大部分的大学是翻译语法式的上课以及反复的语法练习式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学生基本没有实际使用外语的机会。

(2)使用固定的教科书,教师大多按照教科书顺序推进授课进程的。

(3)本来在阅读课和听力课开始应该对本课知识有一个概括性的知识分析(包括对信息评价的斟酌以及对信息已建的形成、发表、交流等),对于这一环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造成这种现象原因如下:缺乏可能实行的模式。比如说日语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单位一般会要求具备国际日语能力考试一级或者二级,这是进入职场的钥匙。尽管最近几年日语国际能力考试的题型正朝着强调实用型日语的方向转变,但是根本上还是要求语法和单词的熟练程度。国家在这一方面也有所重视,比如将来有可能英语不作为高考科目。这也是外语教学的一个改革信号和启示。学以致用,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实践,实习实训课的比例有待提高。“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其实外语教学也是这样的。笔者曾经对,对两个不同省市的3所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随堂作了一项调查。作文收集之后是由日本籍教师进行批改的,然后由笔者进行整理分析,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知识死记硬背的情况较多,缺乏对于词语,句型的灵活运用,特别是意思相近的语法、单词,不明确他们的具体应该在哪些场合,哪种语境下使用。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这说明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随环境、语境改变的语言应对能力比较弱。究其原因,是课堂这方面的关于情景设置下的会话练习比较少还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

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情况下,往往是依靠教师单方面的说明。被教授的内容往往容易忘记,但是如果是学生自己注意到的问题则往往更容易被记住。因此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记忆,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这和学生会的运营方式是一样的。当教师把主动都交给学生会的时候,会发现往往学生组织的活动比教师直接干预此活动,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再就是在“等待”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想出教师想不到的更好的解决方法。这也是教师工作的乐趣所在。

学习者中心型的教授法,上世纪60年对以前的拥有指导权的教师中心型的教授法不满的教师、教育者中产生的。他的理论就是:为学习者个人提供包括语言指导和语言记号体系的指导,养成学习者希望达到的能力;语言习得过程的重要性即是学习者参加型的授课。

学习者中心型是分组学习的学习形态,期待学习者能动的参加学习的学习效果。很多研究表明分组学习可以让学习者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Deller(1990)(46页)批判学习者中心型授课和班级人数、班级环境、学生水平不适应的教科书。平木指出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型的授课相比,以学习者为中心型的授课(learner-centered)更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里所说的教学效果是指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的授课方式。高桥,采用学习者中心型的分组学习的形式得到学生100%的支持。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考虑自己课堂:是否是学习者参加型的授课?是不是教师一方推进授课?是否分组活动?是否进行会话练习?是否设定实际生活场景进行会话?是否在和朋友交流中进行学习。

学习者为中心的上课模式:

(1)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2)统和对立观点的能力。

(3)通过写作积累知识的能力。

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加上关于人发展的理论和认知科学发现人类的能力结构,从这种结构中获得知识,运用于实践来改善课堂教学的实践实证性研究。在此展开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理念:立足于实践考虑“人是如何学习的”。

学习活动:理论是如何通过学习活动实现的。

评价:如何评价从活动中产生的成果。

持续性:从一个实践到下一次实践是如何组织的?

外语教学改革任务在于由“教”的环节向“学”的环节侧重点的偏移,我们要注意将能融合感觉、画面、声像、存储、传输等的多媒体教学用来改善课堂教学,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课后自觉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强调外语教学以学生能用外语进行交流作为最终的培养目标。课堂上还应该注意教师话语的选择,教师话语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话语具有示范作用,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韩刚,李庆.外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分析.《外语界》

篇(10)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83-02

1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学生而言,是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①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对疲劳的抵抗力;②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③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④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2现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弊端

中学体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理论课十分抽象、深奥,并且系统性不强,比如针对初一学生讲人体的ATP、CP、葡萄糖、脂肪氧化供能,似乎为时太早,太深奥。实践课包括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跑、跳、投、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民族传统体育、篮球及韵律体操和舞蹈等。体育课是身体活动课,而身体活动是以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作基础的。学生基础不同,要掌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这也成了体育教师的一大难点。另外限于条件,体育实践课受场地影响大,背越式跳高少不了海绵包,篮球教学要有很多的球与球场,遇大风、下雪、落雨、强日光,体育课变更的随意性则更大。教学内容完不成,学生身体得不到锻炼,结果体育课成了学校的“搭头课”。

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应用的程度,而基础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体育课必须改革,与之相适应。过去考什么练什么,对于教材规定的十二项必修教材则抛在一边,学生学得少、练得也不多。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学生身体迅速成长,骨胳肌肉发育很快,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都有较大发展,神经兴奋过程占优势,反应快易激动,但心脏发育稍滞后于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运动持续能力差,易疲劳。尤其是性机能的迅速发展,体态上出现了新的变化,男女生差别更为明显。生理方面的突变引起心理、行为也发生相应变化:第一,由于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精力充沛,充满朝气,活泼好动,喜爱体育运动及竞赛以表现自己。第二,由于身体发育不均衡,加之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差,所以动作笨拙、别扭、不灵活,而且容易头晕和疲劳,干事情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第三,由于性机能开始成熟,性意识觉醒,开始注意异性,产生好奇心,并且爱表现自己来吸引异性。第四,成人感产生并逐渐对身体形态产生意识,开始评价别人和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心理矛盾更为明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自尊心与自卑感矛盾,反抗性与屈从性的矛盾,理想与挫折的矛盾,这些矛盾使他们表现出偏激或逆反心理,所以应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不可打击其自尊挫伤其人格。

4游戏法教学是比较适合的方法

篇(11)

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数据库的构成体系以及数据库的构建方式方法,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熟练地掌握数据库软件,快速搭建系统所需的数据库。教学的目标更侧重于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运用。

二、提高学习动机

一方面提高内部驱动。从感性的层面上去了解数据库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向学生展示一些由PHP和MYSQL共同开发的网站及演示一些采用MYSQL数据库的软件。如在课程中会向学生展示一个基于PHP+MYSQL共同开发的在线聊天室。让学生在聊天室发言,然后进到数据库中查看数据库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再深入到理性层面上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明确学习数据库知识在整个专业学习的知识体系架构中起到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另一方面增加外部驱动。可以给出该数据库软件的人才市场对该技能的需求报告,打消学生对该课程学了无用的顾虑。如在招聘类网站上搜索MYSQL数据库的关键字,让学生看到各类企业对该技能的需求量和具体的要求,如需掌握的技能、薪资待遇及行业中的晋升空间等等。

三、结合软件的特点组织教学过程

MYSQL虽然好用,但也有一些自身的缺点,比如难入门、环境的搭建困难、英语较多、界面过于抽象等。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以下方案。

1.使用一键式快速搭建环境进行教学

学生在初次配置MYSQL环境时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尤其是在一开始接触这门课的时候,复杂的环境极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建立信心扫除认知障碍

(1)归纳数据库领域的高频单词索引表,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化未知恐惧为已知,明确数据库中常用的只是极少数几个单词。英语不好对数据库的学习不会有很大影响,仅仅是计算机领域里一些符号而已。

(2)针对MYSQL过多的命令部分,面对命令行的界面,很多学生都会认为很难很抽象,出现不能理解的情况。对同一个知识点使用网页PHPADMIN和命令行下实现进行对比讲授,或将命令行界面对照可视化的软件进行操作,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所?即所得中更直观地去感受效果。

3.在难点知识的处理上,引入具体情境案例和工具

(1)借助软件系统开发时常常会使用的图形工具让开发者的思路更加清晰。可以借助于一些图形工具如Microsoft Visio,教学生动手去绘制E-R图。

(2)在学习关系型数据库时,尤其是在讲解表间关系是如何建立外键、第几范式时引入具体案例。以进销存系统数据库为例,如客户订单没有被删除时,客户的信息不能删除。

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上来。也就是学习的时候可以从知识点出发去应用最后再回到知识点,完成数据库学习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让学生直观清楚地明白自己究竟在做什么。

四、采取案例驱动的教学法,加入综合项目练习

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学生对于数据库知识如何去使用并不是特别清楚。因此案例应基于历年软件工程师考试中的数据库案例题进行设计。数据库的相关知识点围绕案例进行教学的展开。假定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模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假定我们是要为一家外贸公司开发一个客户关系和订单系统,那么整个数据库的学习过程都应围绕着整个系统要使用的数据库来设计。比如会有怎么样的需求关系,需要定义哪些实体,实体间应该有怎么样的关系,如何设计报表等等。

通过这类模拟案例,改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足的问题,彻底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的不明确,后期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善于利用工具

1.引导学生查阅辅助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