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校园环境建设的意义大全11篇

时间:2024-03-30 17:42:5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校园环境建设的意义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校园环境建设的意义

篇(1)

Abstract: the campus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context is the essence of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article full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context of naturalness, humanities, historic features, detailed comparison about two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lace of each other enough. Full explana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the humanities, the culture, time, space, to a university have the profound function and meaning.

Keywords: campus buildings, cultural constructi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如今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对于学校文化建设也越来越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我国,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自己的使命,并不断为之而努力。校园文化建设是包含了环境文化,环保理念,人文精神三大理念的。对于大学的自身发展需要来说,必须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而加强了学校的文化建设之后,也可以使学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和文化引领职能,可谓是一举两得。

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国内外的大学均是在长期实践中获得经验,不断进取,通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以及其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这种形态是每所大学都具备的独特性质,独特的风格。当代的大学是源自于欧洲的中世纪大学,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国内外的大学均在历史发展的脚步下一步步走出自己的特色和韵味。

2国内外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对比

2.1自然性的对比

大学不仅仅是用来学习的地方,更是一处环境美好的景致。中西方的学校建设一直存在着不同之处,都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为了体现各处的文化特质及所受到的文化影响,各个大学的建筑角度也不尽相同。在国内,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校园环境的没化,倡导绿色环保的校园理念,一年出现一个新景象,一年争取走上一个台阶。当然,在这种快速的发展下,也难免会出现不好的情况,许多建筑忽略的传统和文脉,建筑可识别性差,校园环境遭到了肆意的破坏,丧失了本该拥有的高校文化精神。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在创建高校的时候就需特别注意去挖掘高校建筑的文化内涵,传承一直以来的文化思想,并刻不容缓的去建设与时代同步的高校建筑。“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环境无暇点,处处能说话”。在这种观点下,我国国内高校的建筑与环境更应该做到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学校的各色景物建筑也能深刻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底蕴,让在学校里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们的轻声诉说。

在国外,校园的一般没有围墙,大门也与其他的建筑融为一体,人们可以任意到校园内游玩参观,体现一种无边际大学的情景,可谓真正的开放性大学。此外,国外的很多大学都可以被称为一个景区,校园内的建筑环境都能体现出美、智慧、自然的特征。比如哈佛就被称为一种历史,而完备的设施对于大学的培育和发展起着坚定的坚实基础,这一点不容忽视。

记得建筑大师沙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便知道该城市的人们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同理可推,只要看到学校的建筑,就能知道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需要什么。学校文化与学校的环境在这一点上决定了学校的整体氛围,学生在一所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建筑的学校内,逐渐被熏陶,被感染,久而久之,会带上学校的那中文化素养。

2.2人文性的对比

对于学校的文化内心核定,围绕文化内心来说,学校就应该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围绕核心,办学理念,甚至是学校的校训,校歌以及育人目标。一所具有文化内涵的学校,应该从大事物,建筑,小到一花一草都传递着精神文明,这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起到教育与熏陶的作用。我认为教育是从人的内心开始的,对学生进行了心灵的感化,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为学生不是电脑,只要输入一系列的数据就可以计算,学生是一个承载与学习的载体,他们需要自主消化、吸收。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校园环境可以在这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在国内,校园的课堂环境,人文素质,任课教师等都是重要的部分,为了更好的宣传,学校内设立了很多板报,板报包含了时事新闻、政治、科普知识等等有益于学生与社会融合、与世界接轨的设施、同时,学校每天进行广播,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学到知识,感受身边发生的事件,在人文化境上,在发现有新的主意,新的建议的时候,应果断提出建议,新的血液才能带动新的发展、新的进步。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校园文化的开展是重中之重,在此之下,对于学生也有着很高的影响。因为校园文化的开展可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心理。当然,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以外,并非没有其他业余活动,例如校园中的比赛,活动等等。中国自古推崇“境界”,无论是在建筑、书法、绘画还是文学,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对“境”的营造。把文化素养,文脉继承与环境建筑之中,让知识文化存在于无形与有形之中,达到健康传播的效果。

相对于外国来说,校园环境作为教育的硬件,可以体现教育的实质,校园文化的建设的实质就是通过校园环境体现这种精神。这种建设并非是一种表面上的装饰,也不仅仅是景观的设计,而是需要在整体规划设计时遵循教育的精髓。国外大学的理念就是让学生有学术自由,这包含了研究方面的自由,讨论方面的自由等。这一点,我国在大学建设上必须向西方国家认真学习,因为这是一种新的人文精神的代表,国外所做的学术自由也是一种新的表率。

2.3历史性的对比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西方国家的大学建立的相对中国要早,因此也沉积了更多的底蕴和文化,西方的学校一直以自由开放为主,以人为本,倡导的是自主学习,自由学习钻研。就我国与外国相比,可以轻松看出,西方国家的办学理念都是崇尚自由开放,而我国,仍拥有许多条条框框。当然,这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而是从大学创办以来就一直遵循的。

我国可以从国外大学的经验上借鉴一下,进而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的创办理念,礼乐相成,西学中用,多元共生是我国高校建筑文化的起源。虽然我国没有西方国家那么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我国快速的发展,我国在大学的建造上秉承着虚心好学,吸取西方教育的优势,发扬自身的特色,不断进步。在我国,从各地所建立的大学来看,风格迥异,不尽相同,对每类学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然,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不同,大学的校园人文精神和校园建筑均在关注人的不同需求,建筑与一所大学来讲是剖析出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以及人们的愿望。面对社会对知识的创造,对人才的培养与教育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了,所以对大学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了。如今的大学在建筑上要深刻包含我国的历史文化,体现出悠久的知识韵味。

结语:

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要具备良好的高等教育平台,而作为高校的组成部分,学校更应该具备优良的设施,完美的建筑。对于国内外大学来说,中点都是要加强以人文本,重视大学物质文化的创新,国外大学在校园建筑、图书馆、体育馆等物质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成功的提高了学校的形象,为学生们创造了优良的学习氛围,对外,也会有一个美好的声望。校园建筑是外在的标志,也是一种影响,同时更是一种创新理念。国外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断进步,吸取前人的经验,开拓出新的领域,新的精神。借鉴于这些经验,我国的大学建设也可以不断进步,进而,我国更应该注重人文教育、学校建筑也应多多包涵文学意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冀生.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

篇(2)

随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发展和进一步深入,远程开放教育作为现存教育形式之一,已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方式。基于网络的交互式远程开放教育没有地域上的限制,高校“围墙”的概念逐步消失,传统校园封闭的环境没有了,没有学校的感觉,好象学校文化也失去了依存的空间。由于客观上远程开放教育物质和精神层面之间有一定的落差,造成学校文化的发展滞后,以致缺位,对远程开放教育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学校文化是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纪之交,众多学校希望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来确立办学特色,找到适合本校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那么,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学校文化应当如何建设?建立在怎样的立足点上?结合宁夏电大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营造学校文化氛围,重视学生主体的参与性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共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标志。学校文化对于学生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特殊功能。要使学校文化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充分认识学校文化的个性化特征,在学校文化的建设实践中坚持、尊重学校文化个性特征是良性发展学校文化的基础和前提。

远程开放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别于普通高校,无边界、无围墙的天地人网结合是其最大优势,远程开放教育的学校文化与它的媒体密不可分,在建设学校文化时对媒体工具要有深刻认识,建立起新的适应信息时代特征的远程开放教育文化。

宁夏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以强大的网络为支撑,建成了覆盖全校各个区域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教学的网络空间,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使教育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前瞻性。学生可以在网上即时收看远程教育课程,及时反馈学习中的问题,自由地向教师咨询,探讨自己所关心的话题,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有关学校的学术动态、教学科研成果等情况,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网络及时传递给老师和学校领导,与同学或他人进行各种文化交流。但是,总体而言宁夏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文化气氛还没有真正形成,学校文化建设中如何将大量的文化信息展现给广大的师生?如何将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新鲜血液注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文化活动中,推动学校文化的现代化进程?都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立足实际,宁夏电大的学校文化建设应当从研究校园网络的教学对象入手。在网络一对一的特有工作模式下,教师的工作要有的放矢,不应该是简单的一般性的教学信息与传播,而要针对不同学习对象的实际,精心选择与设计、创新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从学生本体着手,结合学校自身的网络交互特色与优势,营造真正受学生认可的学校文化氛围。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学生基本上是在职成人,他们经过从小学到高中或专科十几年的教育过程,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信息咨询,获取所需的知识,并及时自愿反馈意见,个体自主性的体现是传统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成人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工作实践经验,具备主动交流、沟通的能力,这些是他们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基础,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他们的学习需要,趣味及想法的多元化,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价值趋向都成为学校文化丰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文化建设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要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远程教育平等双向交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发挥了他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开放教育的民主、开放、创新的精神渗透到学校文化建设中。立足网络媒体的强大功能,将各种教育教学、文化活动与新的知识工具、新的交流工具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学校文化的个性内涵,必将使学校文化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强化服务导向,拓展网上文化活动形式

育人是一切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远程开放教育如果只有硬件的不断升级更新,没有教育服务软件的强大支撑,那么,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无从谈起。远程开放教育奉行“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办学方向,扎根于大众对教育需求的沃土之中,是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服务于人民并满足社会多元需求的开放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的这种公益性,要求我们树立教育服务、服务育人的理念,只有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远程开放教育才能在教育市场上抢占先机,取得明显优势。网络多媒体技术提升了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工作水平,提供了创新服务方式的可能。

远程开放教育的校园网络环境是学生所依托的重要物质文化,是教学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公共区,然而,电子媒介的屏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师生之间的隔膜、疏离,教学资源量的激增也使学习者产生学习焦虑,无从选择学习信息,不利于学习的发生,面对这些情况及时、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高质量的教育管理就尤为重要。因此,远程开放教育在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构架、组织和实施,各项教育制度的设计和安排,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教学资源的开放,支持服务的配套都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

当前,宁夏电大要从学校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以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把教育服务的精神实实在在体现在学校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立足校园网络,搞好在线平台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以达到共享,不断提高优秀教育资源课件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优化学校文化发展的网络基础环境,使学生能发挥远程学习手段,享用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学习与交流提供最便捷的服务。提高网上教育管理服务水平,提高远程教育网络的利用率,整合多方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把远程开放教育建成一个综合平台。配备与课程教学相关网上课堂,如法律在线、英语角、文学之窗、金融快递、工商园区等教学子网站,将知识与实践结合。搭建校园网络社区平台,畅通师生之间、学员之间的交流,实现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与融合,拓展远程教育的服务领域和影响力。开展生动活泼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立足校情从身边的文化资源抓起,举办校史展览、校庆活动等,增强学生对学校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师生的集体荣誉感、个人自尊心、团队合作精神。举办网上学生论文研讨,举行文化讲座,举办音乐会,外语竞赛等,展示学生的才华与创造力,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营造“人人成才”的育人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有助于形成共同的风尚和气质,形成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对学生是一种激励,是心灵上的抚爱,也将促进学生品行上的修炼,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从而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优质的教育服务需要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保证,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宁夏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员来自基层,年龄、学识、文化层次不一,学习需求是多样的,在教学支持服务上,如果简单推行货柜式学习服务、即学即用,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没有严格的程序和规范,教学很难有序有效地进行。规范务实的制度能促使学校的目标责任制真正落实到学校管理的每一个岗位,使尽职尽责、敬业奉献成为每位教职工的自觉追求。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规范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制度的执行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通过制度的引导、制约作用,实现人文关怀,规范操作,形成学校特有的改革、发展、民主、科学、创新、包容的制度文化。

三、发挥电大系统合力,重视学校文化的生成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外在植入过程,既不是当代社会文化的直接嫁接,也不是传统校园文化的简单移植。学校文化是学校漫长发展历史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是一个不断的生成过程:既包括对社会文化的转换、对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对多元文化的融合,又包括对学校特色文化的营造和创新。宁夏电大的学校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自发形成,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铸就,这既需要历史的积淀、继承,更需要现实的再造与创新,我们要从社会文化中获取科学的知识和健康的营养,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包容不同高校的学校文化,发挥基层电大系统合力优势,不断优化自身的文化氛围,提炼和凝结出富有特色学校文化精神,再去影响和推动社会。开放教育环境下的校园网络是一个文化传播的平台,提供了学生参与文化创建与传播的渠道。开放教育的成人学生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各自背景不同,大量的、各种学习需要、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等信息汇聚于此,传达着开放、民主、平等、共享的精神底蕴,有利于形成开放教育多元文化格局。开放的、互动共享的精神,体现了电大人的远大目光和宽阔胸怀,也不断丰富着学校文化的个性特征和内涵。

学校特色文化的营造和创新离不开教育教学活动过程本身。学校文化本质上是师生文化,学生和教师均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设计者、组织者,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实践者。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过程是复杂的、丰富多样的,不同师生、不同学科和课程、不同资源、不同时空条件下的交流互动既是一种教育过程,也是一种文化过程。教学组织形式、师生关系、教学思想、价值观念、教学方式方法等教学活动时空的全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宁夏电大学校文化建设的创新有赖于充分调动开放教育的师生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这样学校文化建设才富有生命力和活力,并取得扎实的成效。学校文化是师生在长期的学校生活中实践、体验、追求与积淀的结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构学校文化充满着无限生机和活力,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新的生长点。

学校文化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宁夏电大在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要努力体现特色,传承自由、宽容、平等的民主精神,进一步挖掘电大系统办学的价值,将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勇于搏击,激越向上的电大精神升华为一种文化,塑造和铸就出蕴含独特个性又与时展相适应的文化,才能为学校可持续发展赢得生存基础和发展空间。我们要在新形势下努力探索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的新模式,积极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使学校文化发挥它在电大培养合格人才方面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宪吉,庄永辉.电大校园文化与育人[J].中国远程教育,1997,(01).

[2]张明志.浅谈校园文化建设[J].西南民族人学学报,2004,(7).

[3]杨新起.新世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篇(3)

摘要:“十二五”以来,新疆坚持两个可持续发展理念,两型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呈现绿色转变,循环经济

>>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对贵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对策建议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思考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度量标准研究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考 浅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意义 以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攀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生态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问题研究 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沈满洪,程华,陆根尧.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A].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韩茜,1980年生,新疆人,博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生态经济。阿斯甫江阿不都热义木,1978年生,新疆人,博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能源环境工程)

篇(4)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和微生物学的交叉学科,随着全人类对环境保护的广泛重视,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在环保领域的不断渗透,微生物在环境污染和监测方面已凸显出它的巨大作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我们急需培养一批具有扎实微生物知识的人才,不仅熟知生物处理法处理污染物的原理,而且能够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与时俱进地解决环境问题,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贡献,这就对环境微生物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特点是内容琐碎繁杂,感性认识差,需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对课程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兴趣逐渐降低,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体系上,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实验;在教学方法上,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和开拓能力的培养;在考试方法上,单一化,多采用笔试,影响了学生能力全面的提高。如何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是摆在我们每个《环境微生物学》教师面前必须面对的问题[1]。

1.突出《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特色与重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医学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不同于综合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在《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内容要适当增加医学背景知识,体现学校的“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增加“医院环境”内容,以适合医学院校内环境类专业学生使用。医院环境问题是非医学院校的环境专业的弱项,医学院校办环境专业可以充分发挥医学特色,结合“环境微生物学”特点解决医院环境问题,使医学和环境科学很好地交叉;同时,可以增加学校新专业特色和增加学生就业渠道。《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增加“医学环境微生物治理”、“耐药性菌株”等相关主题。编写相关的讲义,内容增加:①医院废水微生物处理技术;②抗辐射和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③细菌耐药性对医院废水的生物治理的影响;④将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与课堂讲授内容相联系,应用到课堂教学。例如在讲病毒繁殖过程时,除了讲解教材中所列举的大肠杆菌T4繁殖过程外,同时补充讲解SARS、AIDS及H1N1病毒的结构,繁殖过程及人们在日常生活应如何防范该类致病性病毒。将这些例子以科普形式介绍给学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2]。

《环境微生物学》与很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生物化学、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等课程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这些课程在授课时间安排上有前有后,如何避免与先上的课程某些内容重复,又为后续课程留有余地,突出本学科的特有内容,这就需要优化理论授课内容,确定一些不属于本门课程的必要内容,在讲授中少讲或不讲;同时,要注意经常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师相互交流,倾听学生的反映,对涉及到前面课程已学过的内容,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仅作重点提示,让学生提前预习回顾,上课时以重点提问的形式,完成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对平行授课的课程内容,则与授课教师相互商定,力求使课程之间在内容授课中相互促进、相互协调,避免重复讲授[3]。如:“微生物的营养”一章中的微生物细胞成分,在生物学、生物化学的课程中作了详细介绍,我们只是要求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本课程不必讲授;在能量代谢中,生物化学课程详述了糖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本课程只讲丙酮酸以后的几个不同发酵途径,如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丁酸发酵、柠檬酸发酵、醋酸发酵等,以及不同菌群特殊的电子传递途径及其呼吸类型;“微生物遗传”一章,重点讲述“微生物菌种选育”,避免与遗传学重复。

2.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环境微生物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4]。在教学计划中要保证40%的实践教学时间,更要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实践性”,即以学生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5]。针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增开新的探索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以增强教学实验的趣味性和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突出实验的应用性和技能性,对原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和研究,经过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1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对象需要活的、新鲜材料,因此大部分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材料都要提前一定时间做准备。由于学生实验时间有限,过去这些实验材料多半都是由实验教师准备[6]。为了解决这方面问题,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把有些实验材料提前让学生自己准备,如培养基配制、细菌培养,使学生较为完整地进行微生物实验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2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医学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不同于综合院校,在《环境微生物学》的课程内容要适当增加医学背景知识,体现学校的“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实验内容上拟增加“医学环境微生物的监测”和“医院环境污染物生物治理”。

以往我们的实验内容大都是为了加深对《环境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对各类微生物的感性认识而设计的验证性实验,各个实验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且全部的实验材料都是由教师预备的,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做完就忘。变验证性实验为设计性与验证性相结合,增加了系统性和学生的动手机会[7]。例如“从土壤中分离并初步鉴定芽胞杆菌”的设计性题目,就是把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纯种分离与接种技术、细菌的形态观察、细菌的特殊染色法、细菌大小测定与计数、细菌生理生化实验等,几个独立的实验内容有机组合在一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科研能力,又为他们今后从事微生物工作或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2.3增加实践结合实际的实验内容。将过去的一些传统型实验融入新的综合实验中,让实验教学紧跟科学技术的前列,让学生尽快地接触到当今的先进技术,很大地激发了他们对实验探索的主动参与。如在做“发酵酸奶的制作”实验时,我们就设计了用奶粉和购买的酸奶作为菌株自己发酵酸奶。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使实验教学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2.4实验考核。实验课结束时,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20%,实验课程的考核分两部分:(1)平时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到课情况、实验完成后实验室的整洁卫生、预习考察、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等六项。(2)实验设计考核:实验项目、实验原理、步骤、实验分析共四项。这部分考核是我们针对本专业的特点,适应人才培养要求,新增加的改革性环节,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以书面形式完成。在实验课结束后一周内交回教师评阅。考核内容包括接种和制片技术、显微镜技术、微生物培养和分离技术、微生物计数方法、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技术等,教师对这些内容编号,让学生抽签进行单人考核。考核形式以动手操作为主,口试为辅。口试内容包括实验原理、试剂的用途、注意事项、结果分析等。通过考核,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实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3.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3.1课堂教学的改进。教师要改革灌输式、填鸭式和满堂灌等过于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要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但是微生物学与数理化等学科不同,是以描述为主的学科,不能以公式进行推导,也无法把所有的内容都用于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中。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教师还是忙于讲授、板书,学生还是忙于记笔记。如果碰到一些概念,教师还得写到黑板上或慢慢地念几遍,学生才能完整地记下来。如何改变这种教与学的弊病呢?我们认为,除了课本以外,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一本教学提纲,教学提纲记有教师要板书、要讲述的主要内容与一些思考题。学生有了提纲后不必忙于记笔记,教师的讲课速度可以加快,每堂课所讲的内容也比以前大大增加。而且学生从忙于记笔记当中解放出来后,就有时间进行思考,进而提出问题,活跃课堂气氛,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提倡形象化教学。由于微生物体型微小、结构简单,学生对它们的认识远不如动物和植物,这使得《环境微生物学》的教学变得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形象教学。形象教学对增强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组织学生观看录像进行直观教学(微生物的特点),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形象教学单靠幻灯和投影是不够的,必须开发出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软件,如菌体形态与生存环境的模型,菌体结构分部演示,代谢途径、作用机理演示说明,等等[3]。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讲课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3多媒体课程资料的获取和多媒体资料库的建立。《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常涉及一些抽象的、描述性的内容,按传统的口头讲述加板书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不易直观理解和接受,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概念,学生听过之后很难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避免以上弊端,教师在课前做好讲授的课件,把课程要点、难点、思路、授课过程设计好。通过收集、整理、制作获取大量课程相关的图片,参考国内外一些优秀教材的多媒体内容,通过阅读、整理归纳,不断提高和创新改进,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结构简明、重点突出、内容先进、形象化、具体化的多媒体脚本。目的是把优真和动感的画面及清晰的、环环相扣的图表和文本,展示给学生,使课程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建立一个《环境微生物学》教学的多媒体库。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实验仪器、课本、教材、实物等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综合运用起来,使抽象的微生物知识和某些抽象的过程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特别是某些描述微生物形态的图片,清晰度很高,视频效果好,甚至比在实验室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效果要形象逼真得多,使课堂教学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讲课效率。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听得明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语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它涉及到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专业的设置和仪器设备的更新,以及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社会对人才越来越注重独立工作能力、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必须按照这一要求,不断寻找适合的内容,培养出综合型、设计型、高素质的人才,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这不仅需要教师精力和时间的投入,学生的积极响应,而且需要教与学环境条件的改善,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支持。教改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时代的发展不断对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我们深感责任的重大。

参考文献:

[1]周群英,高廷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姚晓华.多媒体在环境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10):36-37.

[3]秦华明.环境微生物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认识和体会[J].中山大学学报,2006,26,(6):220-222.

[4]朱长俊,许平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导语设计艺术[J].嘉兴学院学报,2007,19,(3):57-59.

[5]王振艳,刘国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3):62-63.

篇(5)

1.一般资料

1.1 我院收治的符合WHO诊断标准且非首次住院、需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筛选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的60例为恶补那次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54~76岁,平均62±3.4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均接受过糖尿病基础治疗教育,在年龄、性别、文化水平、接受教育能力、血糖水平差异及病情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对照M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胰岛素笔使用的健康宣教的护理路径[10],主要包括:第一阶段(入院当天):入院当天对病人进行生命体征、意识、过敏史、饮食习惯、胰岛素及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是否存在低血糖等全面的评估,针对病人得掌握程度对患者进行胰岛素使用的目的以及意义,同时对使用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等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第二阶段(入院后的2-3天)教育内容:胰岛素的分类及作用时间、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方法、胰岛素笔注射的操作讲解及演示;第三阶段(入院后4-8天):教育内容:1.指导病人血糖自我监测及血糖仪的使用;2.指导病人学会对病情的自我监测;3.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及安排活动;第四阶段(8-出院前一天):培训病人及家属胰岛素笔及血糖仪的正确使用及故障解决、宣教知识的巩固及掌握;第五阶段(出院当天):做好相关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做好患者的随访工作,出院一周后开展第一次电话随访,间隔一周开展第二次,然后再间隔两周开展第三次。

1.3 护理效果判定标准

1.3.1 胰岛素笔使用熟练程度 对胰岛素笔使用的各项内容均掌握并能规范正确地操作视为熟练;能掌握各项内容并执行操作,但欠缺正确规范视为基本熟练;对各项内容欠缺掌握者视为不熟练。

1.3.2 胰岛素治疗依从性 患者可以按时、并自觉的进行胰岛素的治疗为完全依从,需要在提醒或监督下进行胰岛素治疗为部分依从,不记得或抗拒胰岛素治疗为不依从。

1.3.3 糖代谢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h血糖浓度

1.4 统计学处理 对比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复检时胰岛素笔使用熟练程度、胰岛素治疗依从性、血糖代谢指标及HbA1c的情况。对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数据均以表示,经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胰岛素笔使用熟练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胰岛素笔的使用掌握情况较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胰岛素笔的使用掌握情况两组患者的掌握情况较入院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观察组患者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对胰岛素治疗依从性比较。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治疗依从性比较基本无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治疗依从性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糖代谢测定结果比较。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糖代谢测定结果比较基本无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糖代谢测定结果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长,继肿瘤、心血管疾病后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慢性终身代谢性疾病。[11]。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病人必须积极参与,研究表明[12-15],病人的参与程度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胰岛素控制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胰岛素笔注射已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糖尿病治疗方案,患者对胰岛素笔使用的掌握程度,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有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社区医院在糖尿病患者入院、出院以及出院后阶段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为患者由入院到出院实施连续、动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患者正确掌握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和维持长期治疗的自觉性,从而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各种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大中型医院的就医压力。

参考文献:

[1]杨慧,王芳,姜堂俊,陈聪. 临床护理路径在胰岛素笔注射教学法中的应用[J]. 四川医学,2010,03:410-412.

[2]黄星,吴秋香. 临床护理路径在国内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护理管理杂志,2010,05:343-344.

[3]孙玲红,孙琦,龚有红,王娟,汤雁晓. 我国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现状[J]. 护理管理杂志,2008,03:24-25

[4]左明辉,王秀玲.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05:57-58.

[5]徐永峰. 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

[6]夏伟珍. 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胰岛素注射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1:137-139.

[7] Lee Y J, Shin S J, Wang R H, et al. Pathways of empowerment perceptions, health literacy, self-efficacy, and self-care behaviors to glyc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2016, 99(2): 287-294.

[8] Creamer J, Attridge M, Ramsden M, et al. Culturally appropriate health education for Type 2 diabetes in ethnic minority groups: an updated Cochrane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Diabetic Medicine, 2016, 33(2): 169-183.

[9] Deakin T, McShane C E, Cade J E, et al. Group based training for self-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5,2(2).

[10]小慧,周作霞.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及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2:123-125.

[11] Cloete L, Mitchell B, Morton D. The role of obesity in the onse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Nursing Standard, 2017, 31(22): 59-71.

[12] Baptista L C, Dias G, Souza N R, et al. Effects of long-term multicomponent exercise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evidence from a cohort study[J].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2017: 1-11.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35

Action-oriented Vocational College 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Practice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HAO T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109)

Abstract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co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nvironment art design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urse, with strong innovation and diversity, through in-depth study of the art and design curriculum of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comprehensive teaching guiding role in promoting the rapid integration with market practice courses. Make teaching more responsiv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development model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rain more practical new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talent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1 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人类生存基于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美化环境、优化资源、规划城市景观都有着巨大的价值,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1.2 高职高专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职高专类教育盛行的时代下,原有的环境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达到新社会提出的更高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教学方法不完善,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孤立于课程和教材中,学生没有积极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更加没有主动融入到课程学习的兴趣与想法,只是被动接受。

其次,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方案制作没有讲解透彻,从而缺乏与市场紧密联系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再次,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单一的教学手段无法全面实施和运用到实践过程中,由于艺术设计类课程本身没有过多的概念性定义,也没以理论的背诵作为考试的内容,故一味地进行理论与传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型的实践教学工作;最后,在实施项目导入时,并未考虑到学生在现场模拟和情景演示中的个性化差异和与实际的关联度。①

2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通过项目、任务的设计、制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步骤,将原有刻板、单一的教与学方式进行形式与内容上的全面突破。主要通过学生自愿、自由、自助、自主的创新和设计实验实训程序与具体步骤,教会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分组,组成小团队,基于团队合作的理念,在不脱离中心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全新的多资源优化整合。

2.1 教师角色定位合理――做学生学习项目的引导者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参与、佐证、校对、观摩、激励、讨论等方式,逐渐将项目的因素提供给学生。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对教师进行一系列的培养与锻炼,才能达到较好的项目导入效果。

第一,专业培训。教师需要定期接受教学法培训和专业培训,只有不断充实自身修养与综合素质,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改革。第二,师企合作。教师还需要与企业密切联系,到设计公司、设计工厂企业实习,亲身体会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个步骤与过程,了解具体的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材料预算和方案实施等内容,充分增强实践技能,了解企业管理中所急需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信息,完善学生在知识与实践中的跨越,形成鲜明的综合素质。②第三,科研、教研的校方支持。鼓励教师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积极编写新教材,增加项目的介入,将自身参与或接触过的项目以生动的方式编入教材,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调整死板的概念化教学。

2.2 全面行动导向实践教学法

全面行动法是以学生分团队为基础,以项目介入为开端,以处理实验信息为依托,在实施计划教学手段与具体步骤时,需要通过对学生实施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最终检查实验结果。使学生主动制定计划与步骤,创建、设计实践中的细节与环节,围绕大纲与计划的基础,将所有具体操作下放于学生,教师较少干预具体实施。其中,信息收集比较重要,如在居室设计实训课程中,通过客户基本资料的调查研究,可以获取到更多有效的设计基础,从而帮助设计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学生可利用媒体、网络、图书等资源获取相关信息,并筛选、统计、整理、分析、统筹信息,提出设想路径。在实施计划阶段,依靠分工合作,团队成员各尽其职,确定合作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完成设计的整个过程。③

2.3 项目导入与情景模拟模式

教师联系企业,联系设计公司,将设计公司中现在正在研究的项目的整套完成资料都拿到课堂上,其中包含客户基本信息、客户要求、客户房屋基本资料、设计要求、设计周期、设计风格、特殊需求等,设置给不同团队不同情景,模拟在公司中设计师与客户交流方式,进行实训环境,学生形成互动。随后学生运用网页、微信公众平台、历届获奖作品、经典案例等为依托,让学生深刻认识项目的完整性,确保学生掌握细节,合理安排设计时间,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工作。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项目,提出不同观点,最终提供项目的预期结果,比较不同学生完成项目达到的最终效果,评估设计的成功与否。

2.4 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式教学模式显而易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互动较少的课堂模式。随着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国家及各个企业的重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学生综合素质与个性发展需要通过更加合理的实训手段成为教学重点。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首先以项目或方案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导向,例如在实训课上,解决方法需要开发多元化模式,不可单一化;其次,采用启发式训练,启发学生通过造型、色调、材质、界面的不同变型、打散、分割、重组实现发散性思维,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例如,展示设计实训,针对于不同对象的展览,进行风格化建立,使配置方向多样化,空间形成间接联系,元素的提炼等方法积极有效地运用于实训中,在过程中追求个性化与创新性,从而实现行为模式导入。④

3 结语

通过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类实践课程的改进,将项目、方案以行动导向方式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操控性,提升了教学的系统性,丰富了高职高专与企业联系的资源与基础,更加适应今后经济发展下用人机构对人才的要求,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市场定位。以学生为核心对象,融入地域文化与特色,加入民族元素,提炼生活细节,培养更多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全面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项目“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406JG09

注释

① 杨振泉,方维明.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8):99-100.

篇(7)

本文认为在校园环境中“历史建筑”比“植物景观”更容易引起学生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历史建筑承载了更多的非言语信息。最初建造时镌刻的时代烙印,使用过程中形式和功能的变迁,发生过的故事等信息都比较容易以非言语的形式编织和储存在建筑中。这些充满人情味和剧情感的非言语信息本身就很容易被学生解读出来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再加上类似信息不断地重复就更容易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可以说在具有分层历史的校园环境中非言语信息的数量比较丰富、表现形式也比较多样,信息冗余度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环境的意义容易得到清楚地传达,学生对这样的校园认同感普遍较高。因此,在已经经历了多年建设的大学校园中进行新的建设时需要充分尊重已经形成的纵向分层历史结构,尽量让新添加的非言语信息沿着已经形成的纵向时间轴发展。当新添加的非言语信息和原有的非言语信息或并置或叠加在一起时,在它们之间建立起的相互呼应关系能够有效增加信息的冗余度,环境试图传达的意义将表达得更加清晰,校园环境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认同,从而顺利发挥出文化濡染的作用。新建成的大学校园情况大为不同,由于整个校园在一两年时间内拔地而起,因此纵向时间轴线显得非常短,编织在环境中的非言语信息的种类和表现形式都比较单一。信息冗余度不足,环境的意义就难以顺利传达,学生会由于难以从环境中获得引导行为的线索而降低对环境的认同感。本文认为这是新校区不如老校区受欢迎的实质性原因之一。

为了使新校区和老校区一样受欢迎,目前最常提到的改善思路是文脉嫁接,即将老校区的建筑风格、景观特征等嫁接到新校区。但是这样做是否足够有效呢?调查问卷显示实际上希望在新校区建设简洁、注重功能的现代风格的建筑的学生最多,占学生总数的39.1%,仅有14.6%的学生希望新校区中的建筑风格与老校区保持一致,在五个选项中仅排第四。本文认为虽然大学生很容易对新鲜事物表现出超常的热情,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看待事物的客观性,但学生从个人感受出发所做的选择仍然给校园管理者做出了一个重要提醒:新的校园环境建设应该以创造新的历史为目标。新校区中的纵向时间轴线虽然很短,但横向空间轴线覆盖的面却很广,在环境中编织非言语信息时有足够大的空间可以利用。如果新校区校园环境设计能够有意识地沿横向空间轴线增加信息的冗余度,使非言语信息的数量更多、表现形式更细腻丰富。信息与信息之间能够相互补充,那么环境的意义就可以得到比较清楚的传达,学生同样能够从环境中顺利获得引导行为的线索,继而建立对学校的认同感。因此,如果更多地从文脉开创者的角度思考新校区建设问题,可能就不会再过度地纠结于文脉断裂所带来的失落感了。

此外,从环境与人的关系看,新的环境风格除了是对当代思想观念的反映之外,还反映着大学对未来新观念和新思想的探求。“对于致力于进步和变革的学院来说,新风格具有象征性意义。……新鲜事物还可以缓和文化差异或是文化偏见。一个标新立异的校园景观也会为正在寻求发展的学生们注入前进的动力”。对于现代大学而言,如果能够通过暗含在校园环境中的非言语信息向学生清楚地传达学校对教育、对学术研究、对社会乃至对全人类未来发展的思考,对于其发挥教育、研究、服务功能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提高校园参与指数

校园参与指数是衡量校园使用情况的指标,提高校园参与指数可以增加校园环境的宜人性和亲和力,令环境表现出欢迎的态度,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改善校园生活的活跃程度。大学阶段是个人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学生间的交流活动不仅是大学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具有自我教育的作用。“当一大群青年人来到一起,并且自由地相互交流,他们肯定就会彼此学习,即使没有一个人来教育他们。所有的交谈就是对每一个人的一系列讲座,他们日复一日地从自己那里得到了种种新的观念和观点、新的思想材料、独特的判断原则和行动原则”。从鼓励和推动自我教育的角度出发,大学校园不仅有责任为学生之间自发的交流活动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而且要尽可能提供更受欢迎的环境条件,将学生吸引到校园中来,直接或间接地支持、鼓励、促成各种交流活动的展开。

活跃的校园生活不仅使学生自身直接受益,也使单纯的物质环境具备了明确的文化属性,大学校园的人文气息有相当一部分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散发出来。因此,校园生活的活跃程度除了可以用各种形式的人际交流活动直接衡量之外,也可以用校园环境中服务于交流活动的公共设施和活动场地的情况进行间接衡量。所有这些服务于交流活动的公共设施和活动场地的情况都是校园参与尚慧芳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指数的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环境中静态的非言语信息获得对动态的校园生活的认知。在构成校园参与指数的各种公共设施和活动场地中,可供学生休息、学习、思考以及交谈使用的露天环境中的公共座椅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衡量指标。美国相关研究认为“同一时期能满足约20%人的户外座位情况,就算达到校园参与指数的合格标准了”。

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标准,本文调研的上海市6所高校目前都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实际上,除了公共座椅的数量是校园参与指数的衡量指标之外,从环境对人的意义看,公共座椅的形态、质量、位置等都是能够清楚传递有关校园使用情况的非言语信息,都是校园参与指数的衡量指标。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学生对改进校园公共座椅有着多方面的期望,对调整座椅在校园中的分布、提高座椅的舒适性、改善座椅的外观设计和增加座椅数量的关注程度分别为17.3%、27%、22.2%和26.3%,虽然对座椅数量的关注度略高,但各项之间差异并不太大。因此,本文认为通过暗含在公共座椅中的非言语信息衡量校园参与指数是否合格,通过改善公共座椅提高校园参与指数时应综合考虑数量、形态、质量、位置等因素。这一观点对其他构成校园参与指数衡量指标的公共设施和活动场地同样适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校园参与指数中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衡量指标,即校园中的公共设施、活动场地的管理维护情况。

从环境对人的意义来看,精心维护的校园环境能够散发出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气息,是与积极良好的环境联系在一起的非言语信息,能够在无形之中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好感,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校园生活中来。缺乏管理维护的校园环境除了带给人不好用、不好看的感觉之外,还会散发出懒惰、颓败和死气沉沉的气息,这样的非言语信息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疏远和逃避校园的思想和行为。调查问卷显示学生确实普遍关注校园环境的管理维护情况,54.8%的学生认为环境的管理维护情况影响自己对学校的评价。以老校区和新校区为对照组进行的交叉分析显示,老校区中的学生更为关注校园环境的管理维护情况,关注度比新校区高约12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学生对承载了大量与文化积淀相关的非言语信息的老校区校园环境的总体认可程度普遍高于新校区,但如果老校区的校环境由于缺乏管理维护而呈现出颓败之象的话,也更容易使学生产生逃离的负面情绪。从这个意义出发,提高校园参与指数不仅需要关注公共设施和活动场地的建设问题,更需要在日常管理维护工作中付出长期努力。

篇(8)

作为校园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加强校园环境的美化与建设,从理性上全面认识和把握其与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科学地分析和确定它的固有价值与地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好的校园规划,体现于不仅有外在的美感,还有内涵的深刻;不仅有历史的厚重,还有未来的希望;不仅有成熟的稳健,还有青春的活力;不仅有学术的严谨,也有创新的闪光。

以下就两个方面讨论如何实现校园环境的合理规:

一方面,它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真实、集中地创造出山水风景、建筑厅堂,为学生的休闲、学习提供清静、幽雅的环境,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中国的清华、北大,几乎所有的名校都有着令无数莘莘学子骄傲的校园环境,以校园中固有的山坡、河流、湖泊、凹地、绿地、树林等自然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环境格局的构架,是建成优美校园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和植被,少动土方,也是减少投入,获取高效益的有力手段,从而营造出一个山青水绿、天蓝云卷、草木迭翠的生态校园。校园景点宜以植物造景为主,且以乔、灌、草复层绿化为佳。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景物,运用适当的艺术手段含蓄地表现出大学的文化精神来,在抽象的艺术形式中注入具体的象征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赋予有限的形象以无限的意境。在这方面,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将这些历史反映到校园环境中,利用反映校史的建筑、雕塑、碑刻、纪念林地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校园精神。在学校扩建和改建中,尤要注意保留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场所和建筑实体,并让新的空间和实体与原有空间和实体相呼应,可设置一些纪念性环境,如杰出人物、教育家的雕像、纪念园、纪念林、壁画、纪念亭、展示廊、小品等来突出文化内涵和传统精神,激励学生。

一般来讲把握好校园环境规划中的生态性原则、延续性原则、人本化原则、人文性原则、景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就能实现校园环境的合理规划。

参考文献:

篇(9)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就是一种生活行为态度。现在,“低碳”概念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和知识的机构,高校要承担引领人类文明、提升公众意识、创新社会风尚的高尚责任,更应该顺时而动,与时俱进,建设低碳校园,将低碳理念融入到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因此,低碳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研究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收集。

1 低碳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举措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的发展

3.3 低碳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校园行为文化包括校园内人们的日常言行和开展的各种娱乐性、学术性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活动互动,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引起校园低碳风;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通过践行低碳生活,提升师生的低碳意识,建立低碳行为习惯。

3.4 低碳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和管理。校园制度文化是依据学校有意识选择的、具有强烈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一经学校成员的高度认同,不仅能促进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低碳校园文化建设要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阵地建设等方面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用完备的管理制度给置身其中每一个人提供了一套完备的低碳行为准则,人们通过对制度的理解、实践而内化为低碳行为习惯,最后升华为低碳精神惯性,同时制度和标准的制定也有利于使低碳工作从少数专业管理人员的行为提高转变为全员性的活动。

篇(10)

一、校园环境文化是一个校园生态系统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有影响作用

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平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三、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1、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前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2、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气息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校园环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样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好比是他们活动的舞台,缺少这个舞台,师生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并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校园环境文化在学校思想教育中表现出以下几种功能:1凝聚功能。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树立群体的共同价值观,通过它的影响力在青年学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学生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之上,从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励功能。不同的校园环境文化会将教育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产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必然会出现“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校风,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内心节办,激发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比起千遍万遍地说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3熏陶功能。学校按照审美的要求去加强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这对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具有无形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4益智功能。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智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般地说,丰富良好的环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进智力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能的提高,特别是学习兴趣的提高。3COME。

篇(11)

一、校园环境文化是一个校园生态系统

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众所周知。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有影响作用

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平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三、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近些年来。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已经认识到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1、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90年代以来,前些年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2、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气息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具有特殊而多样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校园环境文化。那么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好比是活动的舞台,缺少这个舞台,师生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并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校园环境文化在学校思想教育中表现出以下几种功能:

1凝聚功能。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树立群体的共同价值观。把青年学生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之上,从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

2激励功能。不同的校园环境文化会将教育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必然会出现“勤奋好学、积极向上”校风,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内心节办,激发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比起千遍万遍地说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熏陶功能。学校按照审美的要求去加强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4益智功能。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智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般地说。可以促进智力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能的提高,特别是学习兴趣的提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