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护理专题研究大全11篇

时间:2024-03-28 11:55:2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护理专题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护理专题研究

篇(1)

引言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是高职高专教育影响最大的课程之一。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以此为基础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讨论稿)》 指出高职英语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它以职场交际为目标, 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

一、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体系构建背景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高职护理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其中设置了高级护理类专业的院校不少,并且护理系部在校生人数众多,有部分院校还专门开设了涉外护理专业或开办了英语护理专业试点班级。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对外承诺,外资医院准入,外资医院和国内三甲医院对具有国际护理水平的护士需求呈直线上升趋势。如何提高护理专业人才的外语技能和国际化水平已成为我国护理界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医护人才国际化的发展,促进医护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国际人才联合协会联合推出了全国医护英语综合等级证书考试,该考试由医护英语水平考试(Medical English Test System , 简称METS )和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简称PETS)两部分组成,侧重在考查应试人员公共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考查医护专业英语的水平,以考促学,引进国外先进的医护理念,使我国的医护水准尽快与国际接轨 。

二、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体系构建基础

专业英语, 简称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and Waters 1987),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Hutchinson T Waters(1987) 等曾给ESP做出过明确的定义:“ESP不应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或教学法,它不包括某一特定的教材,事实上,它是一种探讨基于各种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方法”。其教学具有鲜明的学科针对性。ESP学习者通过语言去学习某个特定专业课程。ESP教学建立在学习者的需要分析之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要。ESP教学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学习者掌握英语主要是在某一特定专业范围内使用,以达到用英语交际的目的,即学习者的知识学习和语言能力不能分开。构建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体系正是基于ESP基础之上,以METS和PETS为指导,进行教学的整合优化,体现于教学内容之教材选定和编写、教学方法之探索和革新和师资力量的培训和整合等方面。

三、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体系构建框架

(一)教学内容之教材选定和编写

开设高职护理英语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后,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业务英语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护理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因此英语教材的选择要充分体现护理英语特有的规律性,突出英语在护理领域实际运用的特色。专项阅读材料、听力材料、口语材料、写作材料应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要。具体而言,教材内容应能全面系统体现护理英语特色,应有书面材料和生动形象典型性强的音像材料相结合。所以选择并使用合适教材并非易事。因此我们进行了教材编写的尝试。教材以“实用性、新颖性、知识性”为指导准则,侧重于英语知识在护理实践中的实际运用。该书前十个单元以贯穿护理工作的基本场景为主线,前六个单元模拟为门诊部分的挂号、问诊、化验、取药、急诊、保健指导等情境,后四个单元模拟为住院部分的住院、查房、手术、出院等情境;最后两个单元为拓展部分,主题分别为死亡和医护人员基本职业道德。每个单元由精读文章、专业词汇、口语实践、课后练习、写作指导、补充阅读材料构成。此书《实用临床医护英语口语》已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8年6月出版,在2009年3月―2009年7月我院2008级护理313和314班试点使用 ,学生对教材反映不错。另外,目前医学科学飞速发展,新词汇、新发现层出不穷,教学内容还可以由教师不断在网上下载更新,及时补充。

(二)教学方法之探索和革新

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属于行业英语教学阶段,教学方法和模式应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首先在教学理念上要强调护理英语技能教学。其次应突出英语在护理专业中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对护理英语的内容和结构有初步的了解。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可全面实施导学模式,教学重点在于把英语作为一种学习掌握护理知识的语言工具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护理英语综合素质。在具体实践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开展教学,使教学场景真实化、逼真化;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互动与协作学习,使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

(三)师资力量的培训和整合

教师素质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加强护理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尤显重要。按照护理英语的听说、阅读、写作教学的需要,可对英语教师进行全面培训和专业分工。学院可为英语教师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听取或自学一些医学背景知识和基本护理知识课程,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和考试,获取护理专业证书。 同时,英语教师也可根据护理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要求到涉外护理医院进行实践,以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

结语

我国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符合市场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和高职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的,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一种全新的适合高职护理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计算机软件对人们的影响正越来越大,为了给计算机软件行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做好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问题,首先要明确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的保护现状和重要性。

1 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制度概述

1.1 计算机软件及其相关概念

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及其相关文档,计算机程序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功能而编写的具有一定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执行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动转化为代码化执行序列的符号化指令序列和符号语句序列。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源程序和目标程序,源程序与目标程序之间的形式功能和逻辑功能以及内容基本相同,二者可以彼此替换,其结果一致。计算机的文档资料是利用形式语言和自然语言所编写的文字资料和图表,用来向用户详细介绍程序的主要内容、作用、组成、设计、和功能开况,以及测试结果和使用方法,以方便用户使用的一种文本文档。

1.2 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制度的重要性

专利法作为一种最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它可以有效保护计算机软件设计思想和功能,也就是说它保护计算机软件处理问题的构成原理、设计方法、算法模型和处理过程等。由于当前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性的东西越来越明显,因此,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的内容中,其构想和思路在其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计算机的软件专利保护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对计算机软件实施专利保护后,不仅可以有效保护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设计思想和功能,并可通过授予专利权的模式,来保护计算机软件的设计思想和开发者的利益。另外,计算机知识产权保护中,对专利权的保护力度较强,一旦被授予专利权,其它相同或者相似的软件在开发出来之后,将不受保护,甚至不允许被使用,它最大程度的满足了软件开发者对创新技术的独占性要求,进而极大的调动了软件开发者的创作积极性。

2 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制度现状

我国的专利法规定:“凡是智力活动的方法和规则不授予专利,而计算机软件是一项发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概念和各科知识,因此,计算机软件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另外,我国的专利审查指南中也规定,凡是为了解决技术上的各种问题,而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并取得一定的技术效果的且涉及到计算机程序的发明就属于专利保护的客体。因此,当前我国专利保护制度保护以下四种程序:首先,可以帮助改进计算机性能的程序受到我国专利保护制度保护,如果某个专利软件可以有效改进或者改善计算机内部的运行程序,并且这种改进和改善解决了一定的技术问题,那么就应该授予其专利。其次,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程序,如果一个软件将自身输入一台计算机,并形成一种计算机控制的生产方法,在此种情况下,计算机软件已经成为计算机的一部分,与其它硬件一起构成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工业生产控制方法,因此受到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制度的保护。第三,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的程序,凡是解决了技术问题的,也受到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制度的保护。第四,用于计算机过程控制的程序,如果解决了技术问题,则该软件受到我国专利保护制度的保护。综上可以看出,受到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制度保护的软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首先,它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其次,它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第三,计算机软件必须符合创新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的要求。

2.2 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制度对我国的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制度中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首先,缺乏科学明确的专利申请资格规定。随着我国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专利的申请量快速增加,且我国也缺乏计算机软件专利申请的明确规定,很多企业不知道自身有无专利申请资格,甚至许多专利审查员也不是十分清楚,因此,申请软件专利保护的有很多,可最终通过的专利却很少,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不利于我国计算机软件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其次,软件专利审查时间太长。我国计算机软件行业专利保护要求软件要有实用性、创造性和新颖性,实用性还好说,对于创造性难以给予准确的定义,且新颖性的界定也十分困难,当前计算机软件正处速发展阶段,很多软件在设计之初还有一定的新颖性,可在软件开发完成之后、再经一段时间的格审查,其新颖性已经大打折扣,且很多情况下,软件也错过了最佳的销售期。另外,我国的专利保护年限是20年,这已远远超过了计算机软件的生命周期,应缩短软件专利保护时间,避免对软件行业的过度保护,防止造成软件垄断。

3 保护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的有效对策

面对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中存在的众多问题,笔者以为要想保护计算机软件专利,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必须针对计算机软件制定出详细科学的申请专利保护条件,否则由于专利申请条件不够清晰,导致许多不具备专利申请资格的软件也参与到了软件知识产权的申请中去,同时专利审查又缺乏专门的规则,只能严格进行审查,从而大大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对计算机软件专利的保护数量,因此,有必要对计算机软件专利申请制定出详细的规定。提高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申请的程序性和规范性,例如规范对计算机软件的说明书和权利规范书的撰写,提高书写内容的完备性和科学性。其次,要降低计算机软件申请专利的审查时间,提高专利申请效率。由于各种原因,许多软件需要等待较长时间,而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进步飞快,过长的等待时间使许多软件产品在等到专利申请过程中,许多技术已经不再新颖,错过了最佳的销售期。第三,要缩短专利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期限,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每隔两三年就要革新一代,而我国的现有的专利保护期长达20年,已经远远超过了计算机软件的生命周期,这不利于在它的生命周期内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减少软件的保护年限。第四,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便于国际形成统一的审查标准。另外,还要明确计算机软件的“创造性”的标准,通过强化现有的数据库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向专利授权机构提供社会的现有技术,以便对专利授权机构能够对计算机软件新颖性的审查,同时积极加强数据检索技术建设,以帮助专利审查人员对专利进行审查,避免计算机软件的不适当的计算机软件申请和授权。同时积极引入专家系统,认真听取专家意见,谨慎处理专利授权问题。

4 结束语

尽管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制度尚不成熟,但是相信随着专利授权人员以及全社会的努力,当前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关键是软件专利保护制度研究和制定人员要对我国当前的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能够积极规范软件专利的申请流程和科学申请标准,并注重对先进经验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婉红,毕克新,邵婉璐.国外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及我国保护模式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03).

[2]张平.论商业方法软件专利保护的创造性标准——美、日、欧三方专利审查之比较[J].知识产权,2011(05).

[3]张照枫,赵尔丹,梁晓晖.浅析我国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篇(3)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111-03

遗传资源是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其他来源的,有实际或潜在价值,具有遗传功能的遗传材料。利用专利法保护遗传资源是中国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的新尝试。《专利法》第三次修改时增加了遗传资源保护的内容,但是如何利用专利法在立法和实践中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最终达到保护遗传资源的立法目标,是《专利法》应继续探讨的问题。

一、利用专利制度保护遗传资源的优越性

在中国没有遗传资源保护专门立法的情况下,《专利法》第三次修改时,在专利授权上增加了披露遗传资源来源的义务,并将这种义务与专利权的有效性挂钩。这一遗传资源保护方面的规定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许多国家都选择了利用专利制度来保护遗传资源,特别是利用专利权来实现遗传资源商业化利用和利益分享,从而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CBD)保护遗传资源的目标。一方面这是由于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主要依托于遗传资源的商业化利用。另一方面则是专利制度已经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更重要的是专利制度起源于发达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寻求全球利益的工具。运用专利制度保护遗传资源,可以更大程度上得到发达国家的认可,这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遗传资源利益的实现。中国在国内积极探索制定与遗传资源保护相关的立法的同时,在国际上尽力推动修改与专利法有关的公约,竭力促进CBD公约的精神得以落实。实践中也证明了利用专利制度来保护遗传资源具有优越性。

二、中国遗传资源专利保护制度缺陷的立法原因分析

在没有遗传资源保护专门立法的情况下,《专利法》中有关遗传资源保护的规定能否发挥作用,传统的专利制度与现代的遗传资源保护之间能否默契配合,都是未来面临的重要问题。造成目前专利保护不利的立法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专利法》第5条缺乏可操作性

《专利法》第5条将不授予专利权的具体规定留给了有关遗传资源获取和利用的法律法规,带有一定的指向性。从广义上说,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也可以成为规范遗传资源获取和利用的法律法规。在中国遗传资源保护专门立法缺失的情况下,CBD中有关知情同意和惠益分享的规定就成了《专利法》第5条中所主要指向的条款。违反CBD中有关知情同意和惠益分享的规定,则禁止授予专利权这种制度设计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惩戒非法获得和利用遗传资源的机构和个人,保证遗传资源提供者实现知情同意和惠益分享。但是CBD的规定本身就缺乏可操作性,它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斗争、妥协的结果,只能作一些原则性规定,起到宣誓和指引的作用。而且作为一个国际公约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国家的具体立法现状,可见,CBD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遗传资源保护的问题。

在遗传资源利用上,如果只是单纯的禁止授予专利权,就会使遗传资源提供者失去对专利技术进行惠益分享的可能,必然损害到遗传资源提供者的利益。中国《专利法》的这种制度设计在惩罚非法获取遗传资源者的同时,也损害了遗传资源提供者的利益,显然不是遗传资源专利保护的最佳选择。专利技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如果中国规定遗传资源获取和利用违法就不授予专利权,那么依赖没有合法来源的遗传资源而产生的生物技术就不会到中国来申请专利。客观上阻碍了中国生物科技的发展,最终将无法实现专利制度的目的。关于《专利法》第5条的规定是类似于专利的“权属纠纷”而非技术的“可专利性纠纷”。不能因为两个主体对专利权的权属产生了纠纷而否定专利权的有效性,也不能因为没有遗传资源提供者的事先知情同意和惠益分享而禁止专利授权。通过颠覆专利制度基础理论的方式来实现遗传资源的保护会得不偿失。

(二)《专利法》第5条中遗传资源惠益分享制度设计不合理

按照现行《专利法》的规定,专利授权的条件分为实质条件和形式条件。实质条件包括发明创造不得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以及应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形式条件则指发明创造自身以外的,获得专利必须具备的程序方面的要件,即专利权取得的整个程序。从《专利法》的规定来看,有关遗传资源的两款内容分别应该属于专利的实质条件和形式条件,而且主要涉及了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来源披露。从专利授权的实质条件来讲,中国《专利法》中的规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技术角度考虑,缺乏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技术和方案以及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等应当排除在专利保护之外;另一类则是从发明的目的角度考虑,专利法第5条第1款规定违反国家法律、伦理道德、公序良俗的技术和方案应当排除在专利保护之外。如果发明创造本身的目的并没有违反国家法律,但是由于可能被滥用而违反国家法律的,不属于此类。而中国《专利法》第5条第2款规定,“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仔细比较后会发现第5条第1款指的是发明目的的非法性,而第2款则是指在发明过程之前取得物质技术条件的非法性,两款相似的表述,实际意义大相径庭。

遗传资源获取是发明创造前的物质技术条件准备阶段,而且非法获取遗传资源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生物技术,也往往会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所以,无论遗传资源与发明创造之间有着多么紧密的关联,遗传资源的获取都只是发明创造前的行为。非法获取遗传资源不应该成为禁止专利授权的条件。

(三)《专利法》第26条规定的专利授权的形式条件之间存在矛盾

专利授权的形式条件是专利正确授权的基础,包括申请人的名义、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如果遗传资源的来源没有披露,那么就无法得知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的主体,就会影响遗传资源提供者的权利实现。所以,将其作为强制性条款在《专利法》中规定出来是有必要的。而且,专利的形式条件是可以根据专利审查部门的要求补正的,即使申请人在提出专利申请时没有披露所利用的遗传资源的来源,也完全可以在后予以补正。一般经过补正后不会影响专利授权。

专利法第26条第5款实际上仅仅适用于发明创造的完成需要获取和利用遗传资源,而其实施却不再需要利用该遗传资源的情况。这种所谓的披露实际上和专利申请文件中说明书的披露是完全不同的。因为说明书的披露主要是为了实现专利的公开性,使专利能够在申请文件中充分的公开。如果一项发明创造不但完成需要获取和利用遗传资源,而且实施也需要利用遗传资源,则与说明书的宗旨相同。但是,如果该发明的实施不再需要利用遗传资源了,那么即使不披露该遗传资源获取的来源,也可以依照专利申请文件而实施该专利,并不影响专利公开性要求。所以,现行专利法将有关遗传资源披露的条款放在规定请求书、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条款中,也存在类似《专利法》第5条的问题,这样不合乎法律逻辑,缺乏立法技术,更重要的是容易引人误解,将遗传资源来源披露的规定与专利技术公开制度混为一谈,有悖于CBD中所确立的遗传资源来源披露的立法愿意和立法宗旨。

(四)专利审查时对现有技术认定模糊

对现有技术的认定,是判断可专利与否的重要因素。目前各国的普遍做法是设立专门的在先专利检索系统。如果新申请的专利与在先专利不相同、不相似,就认为不存在现有技术,那么专利申请就可以成立。但是对遗传资源利用专利来说,是有特殊性的。因为和专利相冲突的往往不是在先专利,而是传统知识。传统知识因为不符合“专利三性”的要求,所以很难被授予专利,但是传统知识是遗传资源拥有者经过长久的摸索获取的技术,在传统社区范围内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果在专利审查时不考虑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广泛使用的传统知识,而对与之相似的技术授予专利,那么对于传统知识的使用者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他们将不得不被限制对遗传资源的利用,并且不得不对专利权人因使用而支付报酬。

三、中国遗传资源专利保护制度的立法完善

遗传资源立法上的不成熟,是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在中国完善了遗传资源的专利保护立法,才能逐步提高全社会的遗传资源保护意识,培育起良好的法律适用环境,达到CBD所倡导的事先知情同意和惠益分享原则要求,最终实现遗传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造福社会。

(一)规定遗传资源的提供者与生物技术的利用者的惠益分享机制

中国专利法中没有直接规定遗传资源的惠益分享,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可以在《专利法》第6条中增加一款规定申请专利的技术本身是依靠遗传资源的取得和利用的,在专利归属有约定的按约定,如果没有约定的由技术开发方和遗传资源的提供方共同享有。这样规定的好处有三,一是不破坏专利制度的原有体系;二是不必冒法律条文缺乏衔接和发达国家强烈反对的风险;三是实现了CBD所规定的惠益分享的目标。

(二)将遗传资源的来源披露作为专利授权的独立的形式要件

在专利法中规定关于遗传资源来源披露制度是必要的,但是不应当放在《专利法》第26条中,应该在专利授权的形式要件中增加一条,将遗传资源的来源披露规定为专利申请人的强制性义务,作为专利授权的独立的形式要件。一般情况下,专利申请人都能根据专利公开的要求来披露遗传资源的来源,但是,从严谨的法律态度角度做出单独的规定仍然有必要。如果将来源披露制度放在第26条有关说明书、请求书、权利要求书的条款中是不恰当的。从有利于遗传资源的充分保护立场出发,根据CBD精神中国《专利法》应将遗传资源的来源披露作为专利授权的独立的形式要件而单列一条。这样规定,一是不会与说明书的公开要求发生混淆,二是突出了遗传资源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强制性规定的特点。

(三)有限扩大中国《专利法》授予专利权的客体范围

从授予专利的课题范围来看,中国现行的专利法,尚未将动、植物品种,尤其是农业生产上使用的作物品种列入专利保护范围。然而西方一些国家早已经将动、植物品种列为专利保护。中国的专利制度应该和国际接轨,为保护中国的品种资源和促进遗传资源的研究开发,中国的专利法可以逐渐将品种资源纳入保护范畴。从中国生物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授予生物专利知识产权是迟早的事。但是专利客体的扩大不能是盲目的,而要有限地扩大,循序渐进。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专利在很多国家开始成为专利保护的主题。中国的专利法虽然没有对此变化做出反应,《专利审查指南》已经快速跟进。《专利审查指南2010》第二章规定,“人们从自然界找到以天然形态存在的基因或其DN段,仅仅是一种发现,属于专利法第25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科学发现’,不能授予专利权。但是如果是首次从自然界分离或提取出来的基因或DN段,其碱基的排列顺序是现有技术中不曾记载的,并能被确切地表征,且在产业上有利用价值,则该基因或DN段本身及其得到方法均属于可给予专利保护的客体。”中国专利法之所以对基因专利的保护持谨慎态度,也是和中国高新技术的水平有关。从长远来看,将基因专利写入中国专利保护的客体范围中是必然的趋势。

(四)严格专利审查中“现有技术”的认定

在对利用遗传资源的生物技术发明进行专利审查时,应将“现有技术”的范围扩大,将传统知识包含在内,以保护传统知识利用者的合法利益。中国民间在遗传资源的利用方面有大量传统知识。这些传统知识虽然目前很难得到专利法保护,但是如果将其作为“现有技术”加以认定,就可以防止发达国家在运用相同或相似技术利用遗传资源之后,对其产品获得专利权,从而排除中国对该技术的使用。但是如何可以了解中国丰富的传统知识,应该将哪些传统知识认定为“现有技术”,如何在专利审查时检索到相关信息,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中国要建立遗传资源的国家登记制度和数据库,首先要开展遗传资源的调查工作,查清中国遗传资源的种类、数量、利用方式以及获取和被获取的现状及其产生的效益。同时研究和整理中国地方社区、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在创造、使用和保存地方土著优良品种方面的传统技术、知识和做法。完成信息收集工作之后,就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登记,并且建立数据库系统,具体来说,可以以国际专利分类体系为基础,将信息根据分部、类、组和小组进行分类,以便于专利审查员在审查专利申请时检索和使用。

综上所述,就生物技术的产业链条来说,遗传资源往往是某些知识产权的在先权利。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在专利法律制度的框架下,构建遗传资源的保护制度。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专利法不是保护遗传资源的最主要的法律,只能起到一定的监测作用。中国仍有制定遗传资源保护法的必要。专利法中关于遗传资源获取合法性的规定往往是指向性的,遗传资源还不足以成为颠覆传统专利基础的力量,遗传资源的专利保护必须在传统专利制度的框架下进行。

关于遗传资源的专利保护问题,虽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在立法上也存在很大难度。但是只要能够充分认识专利制度的特点及其与保护遗传资源的关系,那么中国的专利制度一定会为保护遗传资源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瑾.生物与遗传资源保护中社区知识权基本问题研究[J].兰州学刊,2008,(7).

[2]刘旭霞,胡小伟.品种范畴下农业遗传资源法律保护分析[J].政法学刊,2009,(8).

[3]孙丹丹.遗传资源的现状及惠益分享[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4]孙昊亮.论遗传资源获取与来源披露对专利授权的影响[J].法律科学,2009,(4).

[5]秦天宝.论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中的事先知情同意制度[J].现代法学,2008,(5) .

[6]张蕾,陈超,唐力.遗传资源产权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8).

Research About the Patent Protection for Genetic Resources

BAO Na

篇(4)

高职护理专业职业基本素养是指为了满足护理岗位对护士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护理专业学生通过自身的修习而蓄积的素养。护理岗位对职业素养的要求是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终极目标。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获得既要靠自身的修习,更需要高职院校进行系统的教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高职学生需具备交流表达、与人合作、信息处理能力、数字运算、外语应用、解决问题、创新革新、自我提高等八种普适性能力。通过综合分析,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六个方面的职业基本素养,各自包含更为具体的内容:(1)基本知识包含政治知识、历史知识、文学知识、艺术知识、法律知识;(2)思维观念包含观察分析和创新思维;(3)执行能力包含信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行为规范包含行为规范和勤劳敬业;(5)交流合作包含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6)人文精神包含人文关怀、批判精神和审美能力。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六个内容而言,如何将它们建构起合理科学的评价系统是关键所在[1]。当前,国内对护理人员职业基本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重要性研究”和“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培养方法研究”两个方面,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评价的研究比较少。笔者通过咨询权威专家确定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包含的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及权重分布,以期为各高等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一)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依据。1.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曾于2002年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是指世界各地的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交流沟通技能;群体健康及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7个领域,共有60种核心能力。“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是构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依据。2.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学校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教育培养目标的总要求,因此教育评价指标的确定必须紧紧围绕教育目标的要求。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出:高等教育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的高级护理专门人才。3.教育评价理论。教育评价的基本思想就是注意教育效果的价值观,分析教育应达到的目的,依据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并利用评价的手段来指导如何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基本素养评价体系必须遵循教育评价理论,并以此作为建构评价指标体系的学理依据[2][3]。本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面评价、全过程评价、全员评价方式,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建构的评价体系便于实施,可真实可靠、较为准确地反映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状态,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为初步判断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提供依据。(二)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1.全面性原则。尽量做到全面评价,确保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基本素养要素全部得到体现。笔者选择、收集涵盖基本知识、思维观念、执行能力、行为规范、交流合作、人文精神六个方面为一级指标,同时进行二级细化及制定观察标准,尽量使指标落实到具体内容上,使评价者在进行具体评价时易于理解、掌握评价尺度。2.实用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指标数目适中,描述简洁清楚,评价方法简单易行,数据收集方便,确保指标具体化、数量化、清晰化。3.客观性原则。指标体系应体现广泛、公正、全面、客观的评价要求,选取的指标能客观地反映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质量水平。(三)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笔者采用专家咨询法,选择的专家涉及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护理科研等领域,专家范围包括北京、浙江、济南、滨州、淄博等6所高等院校和13所三级甲等医院,多位专家具有副高和正高职称,专业领域工作时间均为10年以上,专家的权威程度在0.8以上,专家的预测建立在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上的,可信度较高。经过三轮专家咨询,确定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及各要素权重。评价体系包括基本知识、思维观念、执行能力、行为规范、交流合作、人文精神6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笔者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客观、准确地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最终建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及权重分布见下表四)各评价要素观察标准根据以上论述,同时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二级指标拟定了描述性语句,职业基本素养评价指标多属于定性指标,为了便于量化,我们将每一指标的评价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即A优秀(90~100分),B良好(75~90分),C合格(60~75分),D不合格(60分以下)。描述性语句、观察标准和评价指标一起提请专家进行了咨询,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

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评价体系实施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指导着评价的全过程,我们在制订评价标准时,咨询了在不同岗位上的护理人员,严格专家评判并修正,最大可能地提高标准的准确性。因此,在评价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制订的方案组织实施,以确保评价程序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多角度多主体实施评价。评估者的主体意向会影响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进行评价,按照360度绩效考核理论[4],采用多角度、多主体,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进行评价,使评估结果更加准确、更加客观。(三)加强评价宣传。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职业基本素养评价是对他们有利的,并向他们介绍整个评价方案、过程及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批判反思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减少或消除部分学生的负面心理。(四)评价结果的应用。评价结果用于学生的自我提升和改进,应将评价结果作为指导和监测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依据和标准。评价结果可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3个等次,对考核合格的学生颁发职业基本素养合格证书,优秀等次的学生可优先获取就业推荐资格和奖学金评选资格,同时可作为学生评优,发展党员等的依据;考核不合格的学生需要重修相应的培养模块,学生毕业后将职业基本素养成绩纳入毕业档案,将成为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重要依据[5]。

作者:高荣侠 单位:淄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肖润花,王春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探究[J].职教论坛,2013(17):56-58.

[2]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

篇(5)

作者简介:师艳萍(1977-),女,甘肃张掖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及护理教育。

护士技能是护士职能的核心,包括护士为满足患者及其健康人群需要实施的所有护理技术服务[1]。当前传统生物医学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变革,护士核心能力越来越丰富。对于护理专科护生而言,因教育层次上天然的劣势,重视自身核心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是提升自身职业竞争能力的关键[2]。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质量,2016年医院尝试构建“基于培养核心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陆续制定了多项制度策略,取得一定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专科每年接收15个班,每班40~50人,选取其中2015年45人,2016年46人。

1.2方法

1.2.1核心技能的确认

专业队伍、教学部,在根据现有的资源以及当前护士教学发展现状,制定了专业核心护理技术体系:(1)基础护理技能,包括出入院护理、个人卫生护理、卧位更换与搬运、协助活动、基本安全照料、医院感染防控、无菌护理、职业防护、症状观察与病情监护、疼痛护理、饮食与营养管理、排泄护理、静脉输血、静脉输液、口服用药指导、途径给药、气道管理、压疮预防与管理、文书书写;(2)专科护理技能,治疗配合技术、辅助检查配合、引流管管理、伤口造口管理、围术期护理、康复训练、妇产科与儿科护理;(3)基本重症、急救护理技能,气管切开、静脉开放、临时外固定、心肺复苏、基本重症监护等;(4)中医护理技能,推拿、按摩。

1.2.2体系构建

(1)积极拓展实践的资源:(1)统筹管理,一方面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增加20%的资金投入,增加实践基地训练设施、备齐材料,提高资金利用率;(2)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奖励发明创造,积极发展可重复利用的实践资源,如高仿真模拟人,充分利用有限的条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实践项目;(3)积极加强与其他学校、医疗机构的合作,以创造更多的实践、交流培养机会;(4)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学习训练的小窍门,观看实践视频。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首先,提出明确的教师标准,尽量采用自愿原则;(2)积极从其他机构返聘人员,如有推拿、按摩经验的社会人员、名老医师,加强人才的引入;(3)做好人员的配备;(4)做好教师的培训,综合评估教师的能力水平,针对性培养补强,重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专业态度、组织协调能力、师德;(5)建立奖惩机制,严惩有违教师形象的行为。

(3)改进教学的方法:(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尝试组织教学学习掌握开放式提问、翻转课堂、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3)建立标准案例教学库;(4)加强实践环节质量控制,教务部门做好督导,及时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3];(5)重视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对于那些好学、积极上进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资源倾斜,如安排交流生、教师带领教学等,根据确认的核心技能,有选择性地进行划分培养方向,加强兴趣的引导,根据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合理的安排学生学习,开设细化专业小课程。如对于中医护理针灸推拿课程,第2学期便开设实训课程,直至第8个学期完成,增加社区实践课程,精简中医类理论教学,按照阶段、分层次安排早晨学生精神状态相对较少的时间段集中训练,注重晨间的身体素质训练,增加知识强化背诵环节,使学生尽快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技能、辩证思路,第3个学期便可尝试接触实例。

(4)加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更重视实践测试、课堂考核,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控制期末测试的成绩比重。做好评价的反馈,发现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指导教学质量管理[4]。

1.3观察指标

2015、2016年,专科护生完成实践课程课节数,完成临床实践案例数,护生对实践课程评价数目与满意率,实践测试数与达标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计量资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率符号[n(%)]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2015、2016年护理专科护生实践教学部分质量指标

2016年,实践课程评价满意率、实践测试达标率高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062、3.8830,P<0.05),2016年专科护生完成实践课程课节数、完成临床实践案例数、实践课程评价数目、实践测试数总计均明显上升。见表1。

2.2对比2015、2016年护理专科护生护理技能操作成绩分析

对比2015年和2016年护理专科护生的专业护理技能操作成绩发现,2016年显著优于2015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详见表2。

3讨论

核心能力是护士开展护理工作的基础,对于专科护生而言亦是如此。学校在深入分析了当前护理教学的现状、发展方向后,制定了专业核心护理技术体系,包括极拓展实践的资源等扎实有效的工作,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培养专科护生的核心能力需要创建科学、有效的核心知识框架,依托临床实践,结合社会需求,对专科护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在课程设定上,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模块的束缚,有效调整教学课程等结构,结合社会发展增加社会科学、人文、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主导观念,拓展护生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教育咨询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专科护生可以完善自身的护理能力、操作能力、开拓精神以及学习能力。教师应该为专科护生制定有效的学习目标,促进专科护生的全方位发展。教师应该为专科护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学习观,并通过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对专科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讲解,依据临床实际需求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素质教学的核心重要性,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网络数据平台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性,使核心能力教学更具多样性,同时使学生有效展现出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通过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核心护理知识、护理综合素养以及护理能力进行汇总。另外,教师可以利用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展现临床护理的核心能力。使护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等都得到有效提升。

篇(6)

就业应聘是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人生的重要转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就业格局的变化,一直紧俏的护理专业毕业生也不再包分配,而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模式为护生提供了更多展示才华的机遇,也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但由于竞争激烈、医疗卫生机构的人事制度改革尚不够成熟等客观因素和护生自我定位不合理、缺乏应聘技巧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护生在就业应聘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心理问题,如过分担心应聘而出现焦虑甚至恐惧,屡遭挫折产生的自卑感和依赖心理,面对应聘不知所措的无助和不确定感,同时还会有专业地位低微感和改行意向增强等对专业的不良感受。而就业心理是影响护生就业的重要原因,在择业求职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护生应聘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各种干预措施帮助护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应聘心理。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会谈,详细描述护生就业应聘的真实体验,为制定更有效的就业应聘指导措施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浙江省某高校244名实习护生为抽样目标,其中本科162名,专科82名;女生238名,男生6名。采用判断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抽样时与班主任和临床带教老师沟通,让他们推荐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能力、不同表现的护生。为控制偏倚,入选者均符合以下条件:近3个月内有应聘经历;精神和记忆力正常;有完整的汉语表达能力;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最终选定18人,其中本科12人(女生11人,男生1人),专科6人(均为女生);年龄19-23岁(21.20±1.32);应聘次数1―5次不等;至调查之日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13人,尚未签约的5人。研究样本量决定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资料饱和)为标准。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根据EdmundHusserl观点构成的诠释现象学的理论方法,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并记录有就业应聘经历的护生的主观体验,对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凝炼主题,探讨各主题之间及主题与周围情景之间的关系。

3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访谈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访谈人员承担,在单独的房间内进行。访谈前首先向护生说明访谈的目的、方法并告知本访谈与其今后就业及工作没有任何关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时注意态度亲切、自然,边倾听边观察受访者细微的表情变化,根据受访者的情绪适当调整访谈内容及方式。访谈过程中运用Minichiello等提出的刺探和引导的方法,访谈者对具体的交谈内容不做任何构架,而是以“请聊聊你就业应聘的情况”这样完全开放的问题作为访谈的开始,使受访者自由表达其真实感受和体验。访谈中可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提问以获取更确切和详细的资料,但不主导会谈的内容和方向,不将自己的观点施加于对方。在深入访谈时,研究者尽量做到避免对相关情景的诱导,避免研究者个人的价值观影响现象的理解和推理解释。

研究者对每位受访者分别访谈1-2次,每次60min左右,每天仅访问1人。访谈时做现场笔录和同步录音,隐去受访者的姓名,以编号代替。访谈结束后即反复聆听录音和阅读现场记录,逐字逐句斟酌、分析、推理,总结受访者真实体验中的共性部分,并以研究者的语言归纳形成本研究的主题。

二、结果

1 一般的心理体验

(1)自信与肯定:有近1/4的护生面对就业应聘表现出充分的自信与肯定。“我大学期间获得奖学金和三好生等多项荣誉,实习期间表现突出,我想选择省级医院。”“我身高、外貌、成绩都不错,而且医院老师都说我特别适合做护士。”“我一直很努力,就是为了寻求一份理想的工作,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的。”这些护生大多品学兼优、能力出众,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懂得扬长避短,充分把握应聘机会。

(2)焦虑与恐惧:大部分受访者提到面对应聘会有焦虑。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轻度的焦虑是正常的,且可以给人以压力感,促使人积极投入;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人的正常活动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去医院交自荐表,看到应聘材料堆积如山,心一下子就凉了,从那一天到接到让我去考试的通知前我都睡不好觉。”“参加完考试等待结果的那段时间真的是度日如年,现在想起来都害怕。”“先前我设想过应聘时的种种情景,但结果还是很紧张,没发挥好,应聘回来我心里没底。”“在应聘这段时间,我常常做噩梦,有时半夜醒来就睡不着了,情不自禁地想起应聘时的情景。”

(3)自卑与依赖:各方面条件一般的护生屡次应聘失败之后对自己信心不足,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大学期间我没获过什么奖,又不善于表达,毕业对我而言可能就意味着失业。”“我个子不高,长相一般,现在用人单位这么注重外表,我真的很自卑。”“我觉得别人都比我好,我找不到自己的闪光点。”

现在的护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父母包办一切,依赖心理较强。“我自己没去找过医院,都是父母让我到哪里我就去哪里应聘。”“这个专业当初是家人帮我选的,他们也会帮我找工作。”

(4)委屈与愤怒:研究中近半数的护生诉说委屈与愤怒。“面试的第一关是脱鞋量身高,我只有1.58米,离医院规定的1.60米差了2厘米,连考试机会都没了,个子矮也是我的错吗?”“我多次获得奖学金,又是优秀毕业生,实习表现又好,但实习医院就是不要我。”

(5)无奈与不确定感:尚未有就业意向的护生看到身边的同学都签约了,心里既着急但更多的充满了无奈和不确定感。“省级医院第一批招聘已经结束了,有不去签约或体检不合格的才会招第二批,不知道是否有这种机会?”“我在等我们当地卫生局统一组织的考试,只有通过这个考试才有机会面试,我不知道能否通过考试?”“医院招聘不公开化,我们考试结束都快一个月了,到现在还不知道结果,打电话问总说成绩还没出来,也不明说一共招多少人,是不是都内定好了。”“我很想去县医院,但我爸妈非得让我去市级医院,竞争那么激烈,哪那么容易啊?唉,我不知道怎么办。”

2 对专业的心理体验

(1)专业地位低下:研究中一些受访护生将应聘和专业地位联系起来,认为医院内存在专业歧视。“招

聘医生都是看成绩和能力,而招聘护士却那么看重身高和长相。“在医院实习的几个月,总是听到护士们在抱怨自己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在医院都处于劣势地位,令我对前途也失去了信心。”“看到我一个大男生去应聘护士,主考官都投来异样的目光。”

(2)专业思想下降,改行意向增强:半数以上的受访护生表示应聘使他们专业思想稳定性下降,并表示会寻求合适的机会改行。“我们很多同学签的是聘用制合同工,说不定哪天医院就不跟我们续签了。与其等它炒我鱿鱼还不如找机会趁早辞职。”“我虽然已经和省级三甲医院签约,是编制内的,应该说很知足了,但想到以后都要干这么脏这么累的活,真不甘心啊!”“我去应聘只是想尽快到医院上班以偿还大学期间所借贷款,减轻父母负担。我没想过要终身从事护理工作。”

三、讨论

就业应聘是护生跨入社会的第一步,充满着机遇和挑战。面对激烈的竞争、就业机制的不健全,加上他们涉世尚浅,应聘会导致护生复杂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包括一般的心理体验和对专业的心理体验。本研究通过访谈形式对18名有就业应聘经历的护生进行了质性研究,发现仅少数优秀的护生在应聘中有自信与肯定的良好体验,而大多数护生会有焦虑与恐惧、自卑与依赖、委屈与愤怒、无奈与不确定感等不良体验,同时他们还有专业地位低下、专业思想下降、改行意向增强等对专业的不良感受。护生应聘过程中的不良体验必须得到护理教育者、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关注。

1 就业指导和应聘培训亟不可待

护生应聘时应对能力较差已是一个普遍现象。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护生由于缺乏规范的指导和培训,在应聘过程中的一系列遭遇给他们带来了不愉快的感受。建议学校在临床实习前就应向护生传达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并在对全省近几年护生就业形势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本年度本、专科护生的需求情况,供护生参考,帮助护生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准确定位。其次,学校可以聘请医院曾参加护生招聘的主考官给护生开展专题讲座,分析以往护生应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应聘技巧。再次,学校可以开展模拟应聘训练,使护生提前感知应聘程序和氛围,提高应聘时的心理适应能力。

2 医院要进一步完善护生招聘制度

篇(7)

就业应聘是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人生的重要转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就业格局的变化,一直紧俏的护理专业毕业生也不再包分配,而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模式为护生提供了更多展示才华的机遇,也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但由于竞争激烈、医疗卫生机构的人事制度改革尚不够成熟等客观因素和护生自我定位不合理、缺乏应聘技巧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护生在就业应聘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心理问题,如过分担心应聘而出现焦虑甚至恐惧,屡遭挫折产生的自卑感和依赖心理,面对应聘不知所措的无助和不确定感,同时还会有专业地位低微感和改行意向增强等对专业的不良感受。而就业心理是影响护生就业的重要原因,在择业求职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护生应聘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各种干预措施帮助护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应聘心理。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会谈,详细描述护生就业应聘的真实体验,为制定更有效的就业应聘指导措施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浙江省某高校244名实习护生为抽样目标,其中本科162名,专科82名;女生238名,男生6名。采用判断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抽样时与班主任和临床带教老师沟通,让他们推荐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能力、不同表现的护生。为控制偏倚,入选者均符合以下条件:近3个月内有应聘经历;精神和记忆力正常;有完整的汉语表达能力;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最终选定18人,其中本科12人(女生11人,男生1人),专科6人(均为女生);年龄19-23岁(21.20±1.32);应聘次数1—5次不等;至调查之日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13人,尚未签约的5人。研究样本量决定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资料饱和)为标准。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根据EdmundHusserl观点构成的诠释现象学的理论方法,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并记录有就业应聘经历的护生的主观体验,对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凝炼主题,探讨各主题之间及主题与周围情景之间的关系。

3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访谈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访谈人员承担,在单独的房间内进行。访谈前首先向护生说明访谈的目的、方法并告知本访谈与其今后就业及工作没有任何关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时注意态度亲切、自然,边倾听边观察受访者细微的表情变化,根据受访者的情绪适当调整访谈内容及方式。访谈过程中运用Minichiello等提出的刺探和引导的方法,访谈者对具体的交谈内容不做任何构架,而是以“请聊聊你就业应聘的情况”这样完全开放的问题作为访谈的开始,使受访者自由表达其真实感受和体验。访谈中可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提问以获取更确切和详细的资料,但不主导会谈的内容和方向,不将自己的观点施加于对方。在深入访谈时,研究者尽量做到避免对相关情景的诱导,避免研究者个人的价值观影响现象的理解和推理解释。

研究者对每位受访者分别访谈1-2次,每次60min左右,每天仅访问1人。访谈时做现场笔录和同步录音,隐去受访者的姓名,以编号代替。访谈结束后即反复聆听录音和阅读现场记录,逐字逐句斟酌、分析、推理,总结受访者真实体验中的共性部分,并以研究者的语言归纳形成本研究的主题。

二、结果

1 一般的心理体验

(1)自信与肯定:有近1/4的护生面对就业应聘表现出充分的自信与肯定。“我大学期间获得奖学金和三好生等多项荣誉,实习期间表现突出,我想选择省级医院。”“我身高、外貌、成绩都不错,而且医院老师都说我特别适合做护士。”“我一直很努力,就是为了寻求一份理想的工作,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的。”这些护生大多品学兼优、能力出众,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懂得扬长避短,充分把握应聘机会。

(2)焦虑与恐惧:大部分受访者提到面对应聘会有焦虑。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轻度的焦虑是正常的,且可以给人以压力感,促使人积极投入;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人的正常活动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去医院交自荐表,看到应聘材料堆积如山,心一下子就凉了,从那一天到接到让我去考试的通知前我都睡不好觉。”“参加完考试等待结果的那段时间真的是度日如年,现在想起来都害怕。”“先前我设想过应聘时的种种情景,但结果还是很紧张,没发挥好,应聘回来我心里没底。”“在应聘这段时间,我常常做噩梦,有时半夜醒来就睡不着了,情不自禁地想起应聘时的情景。”

(3)自卑与依赖:各方面条件一般的护生屡次应聘失败之后对自己信心不足,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大学期间我没获过什么奖,又不善于表达,毕业对我而言可能就意味着失业。”“我个子不高,长相一般,现在用人单位这么注重外表,我真的很自卑。”“我觉得别人都比我好,我找不到自己的闪光点。”

现在的护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父母包办一切,依赖心理较强。“我自己没去找过医院,都是父母让我到哪里我就去哪里应聘。”“这个专业当初是家人帮我选的,他们也会帮我找工作。”

(4)委屈与愤怒:研究中近半数的护生诉说委屈与愤怒。“面试的第一关是脱鞋量身高,我只有1.58米,离医院规定的1.60米差了2厘米,连考试机会都没了,个子矮也是我的错吗?”“我多次获得奖学金,又是优秀毕业生,实习表现又好,但实习医院就是不要我。”

(5)无奈与不确定感:尚未有就业意向的护生看到身边的同学都签约了,心里既着急但更多的充满了无奈和不确定感。“省级医院第一批招聘已经结束了,有不去签约或体检不合格的才会招第二批,不知道是否有这种机会?”“我在等我们当地卫生局统一组织的考试,只有通过这个考试才有机会面试,我不知道能否通过考试?”“医院招聘不公开化,我们考试结束都快一个月了,到现在还不知道结果,打电话问总说成绩还没出来,也不明说一共招多少人,是不是都内定好了。”“我很想去县医院,但我爸妈非得让我去市级医院,竞争那么激烈,哪那么容易啊?唉,我不知道怎么办。”

2 对专业的心理体验

(1)专业地位低下:研究中一些受访护生将应聘和专业地位联系起来,认为医院内存在专业歧视。“招聘医生都是看成绩和能力,而招聘护士却那么看重身高和长相。“在医院实习的几个月,总是听到护士们在抱怨自己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在医院都处于劣势地位,令我对前途也失去了信心。”“看到我一个大男生去应聘护士,主考官都投来异样的目光。”

(2)专业思想下降,改行意向增强:半数以上的受访护生表示应聘使他们专业思想稳定性下降,并表示会寻求合适的机会改行。“我们很多同学签的是聘用制合同工,说不定哪天医院就不跟我们续签了。与其等它炒我鱿鱼还不如找机会趁早辞职。”“我虽然已经和省级三甲医院签约,是编制内的,应该说很知足了,但想到以后都要干这么脏这么累的活,真不甘心啊!”“我去应聘只是想尽快到医院上班以偿还大学期间所借贷款,减轻父母负担。我没想过要终身从事护理工作。”

三、讨论

就业应聘是护生跨入社会的第一步,充满着机遇和挑战。面对激烈的竞争、就业机制的不健全,加上他们涉世尚浅,应聘会导致护生复杂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包括一般的心理体验和对专业的心理体验。本研究通过访谈形式对18名有就业应聘经历的护生进行了质性研究,发现仅少数优秀的护生在应聘中有自信与肯定的良好体验,而大多数护生会有焦虑与恐惧、自卑与依赖、委屈与愤怒、无奈与不确定感等不良体验,同时他们还有专业地位低下、专业思想下降、改行意向增强等对专业的不良感受。护生应聘过程中的不良体验必须得到护理教育者、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关注。

1 就业指导和应聘培训亟不可待

护生应聘时应对能力较差已是一个普遍现象。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护生由于缺乏规范的指导和培训,在应聘过程中的一系列遭遇给他们带来了不愉快的感受。建议学校在临床实习前就应向护生传达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并在对全省近几年护生就业形势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本年度本、专科护生的需求情况,供护生参考,帮助护生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准确定位。其次,学校可以聘请医院曾参加护生招聘的主考官给护生开展专题讲座,分析以往护生应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应聘技巧。再次,学校可以开展模拟应聘训练,使护生提前感知应聘程序和氛围,提高应聘时的心理适应能力。

2 医院要进一步完善护生招聘制度

篇(8)

一、企业专利保护的意义

随着高新技术产品逐步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专利的价值从单个的专利权人的转让获得利润逐步转变为一个企业得以存续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专利战略有利于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比例正在逐步提高,企业专利保护战略就是为企业提供这样一种保护机制,以促进无形资产的利用率,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通过专利战略可以进一步的保护科技成果,发挥科技创新的整体效应,促进企业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建立企业自身发展的科技储备库,为扩大国内外市场,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推动了经济领域的一场空前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规模递增的知识推动了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又引起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以专利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大亮点。在如今国际贸易的发展中,技术贸易占据了极大的市场占有率,技术贸易中又以专利技术为主。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世界各个国家之间通过专利技术为主的贸易额,已经大大超过了一般商品贸易。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

二、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专利保护现状

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问题方面的认知比较少,对于专利申请以及保护的重要性也缺乏一定的认知。一个企业在申请专利前,应先确定此技术是否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公开发表,我国的专利法是实行申请在先的原则,因此,要注意查新。申请专利权取得成功后,应注重专利权的保护。技术是一种知识财产,只有确定了其归属,才能成为私人产品,成为市场交易的标的。对一个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讲,不仅要注重科技创新,更要注重专利技术的保护。专利权和专利技术是一种无形资产,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专利产品获得利益,也可以通过其专利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只有有了一定的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专利具有排他性、地域性、和时效性等特征。在当今贸易领域中,产品销售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产品通过大量销售来占领市场,以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此时,就要防止自己的产品被其他企业模仿抄袭。因此,企业要注重保护自身的专利,产品的专利权,不仅代表了此项技术的私有,也意味着该产品在市场上的专有权。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为例,可口可乐公司在1941年使用coke这个名称,1960年,其产品的曲线瓶申请到专利权,并于1971年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广的饮料商标,占领了百分之七十的市场份额。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位前任总裁曾经说过:可口可乐公司即使在一夜间倒闭,只要有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存在,可口可乐公司也可以在一夜之间再建立起来。迄今为止,可口可乐这个商标及其专利权估值大约696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仅仅一个品牌就价值上百亿,那它的产品的销售收入等也就可想而知了。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的一些老字号,老品牌,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因缺乏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意识,致使在国际贸易中经营受创,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

三、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专利保护的思考

我国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在科学技术上的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必须尽快发展自己的经济,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定要为自己的经济发展争取有利条件,在专有技术方面,在产品走出国门的同时,要注重专利权的的申请与保护,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端与纠纷。在保护措施方面,首先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与手段,做好保密工作,尽量减少人员,在专有技术转让方面,对受让方进行一定的约束,以防受让方进行侵权行为。若发生侵权行为,要及时通过行政手段追究侵权人的责任。为了保持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迅速,平稳的发展,保护专利权日益重要。只有对专利技术及专利权进行有效的保护,才能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利益,从而调动人们进行发展创新的积极性。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营造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扩大产品销售,促使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以获得独特的经济效益,推动技术的广泛使用,促使智力转化为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完全意义上的规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世建,冯雅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专有技术保护与法律管理[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12)

[2]杜奇华.国际技术贸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摘要】随着经济、科学和文化的迅速发展,知识产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知识产权问题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比重也逐渐提高。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也逐渐转变为人才、技术的竞争。一个企业若要形成自己特有的竞争优势,必然要有高新技术作为支撑,同时要注意取得专利权的保护。

【关键词】知识产权;专利;专利保护

一、企业专利保护的意义

随着高新技术产品逐步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专利的价值从单个的专利权人的转让获得利润逐步转变为一个企业得以存续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专利战略有利于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比例正在逐步提高,企业专利保护战略就是为企业提供这样一种保护机制,以促进无形资产的利用率,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通过专利战略可以进一步的保护科技成果,发挥科技创新的整体效应,促进企业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建立企业自身发展的科技储备库,为扩大国内外市场,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推动了经济领域的一场空前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规模递增的知识推动了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又引起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以专利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大亮点。在如今国际贸易的发展中,技术贸易占据了极大的市场占有率,技术贸易中又以专利技术为主。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世界各个国家之间通过专利技术为主的贸易额,已经大大超过了一般商品贸易。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

二、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专利保护现状

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问题方面的认知比较少,对于专利申请以及保护的重要性也缺乏一定的认知。一个企业在申请专利前,应先确定此技术是否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公开发表,我国的专利法是实行申请在先的原则,因此,要注意查新。申请专利权取得成功后,应注重专利权的保护。技术是一种知识财产,只有确定了其归属,才能成为私人产品,成为市场交易的标的。对一个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讲,不仅要注重科技创新,更要注重专利技术的保护。专利权和专利技术是一种无形资产,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专利产品获得利益,也可以通过其专利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只有有了一定的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专利具有排他性、地域性、和时效性等特征。在当今贸易领域中,产品销售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产品通过大量销售来占领市场,以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此时,就要防止自己的产品被其他企业模仿抄袭。因此,企业要注重保护自身的专利,产品的专利权,不仅代表了此项技术的私有,也意味着该产品在市场上的专有权。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为例,可口可乐公司在1941年使用coke这个名称,1960年,其产品的曲线瓶申请到专利权,并于1971年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广的饮料商标,占领了百分之七十的市场份额。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位前任总裁曾经说过:可口可乐公司即使在一夜间倒闭,只要有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存在,可口可乐公司也可以在一夜之间再建立起来。迄今为止,可口可乐这个商标及其专利权估值大约696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仅仅一个品牌就价值上百亿,那它的产品的销售收入等也就可想而知了。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的一些老字号,老品牌,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因缺乏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意识,致使在国际贸易中经营受创,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

三、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专利保护的思考

我国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在科学技术上的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必须尽快发展自己的经济,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定要为自己的经济发展争取有利条件,在专有技术方面,在产品走出国门的同时,要注重专利权的的申请与保护,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端与纠纷。在保护措施方面,首先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与手段,做好保密工作,尽量减少人员,在专有技术转让方面,对受让方进行一定的约束,以防受让方进行侵权行为。若发生侵权行为,要及时通过行政手段追究侵权人的责任。为了保持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迅速,平稳的发展,保护专利权日益重要。只有对专利技术及专利权进行有效的保护,才能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利益,从而调动人们进行发展创新的积极性。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营造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扩大产品销售,促使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以获得独特的经济效益,推动技术的广泛使用,促使智力转化为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完全意义上的规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2.06.004

1、前言

形体是人体的外在表现,它是一门艺术,人只有在四肢、躯干合理配合、匀称健康的前提下才能够充分表现出人体的姿态美、体态美、线条美,从而达到人体内在和外延的和谐之美的境界。

随着广州地区经济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卫生类人才的需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对护理专业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形体课程的教学方式方面,依然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目前的课堂体育教学只片面强调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而对形体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完整有效系统的形体教学方案,只是“零敲碎打”,其结果是学生得不到系统的形体锻炼和学习,影响学生形体的改善和提高,难以满足社会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形体得到更好的塑造,成为当今护理专业体育教学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本文通过调查我院护理专业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模式,从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对学习形体的兴趣和实现形体教学的实际意义,为我院形体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目前广州医学院在校本科、大、中专护理专业一、二年级学生300名。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利用现有的关于形体教学成果文献,精选出围绕本课题主题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对比,并结合实际提出对课题的见解和意见,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2.2.2问卷调查法

由调查者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形体教学情况的调查。

3、结果与分析

3.1 我院护理专业形体课的教学效果

3.1.1 形体课教学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通过调查,多数学生都认为,形体课教学对身高、体重和身体脂肪这三个指标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不十分明显。但对柔韧素质和人体的协调性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3.1.2 形体课教学对学生礼仪的影响

我们认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形体课,内容应该更贴近专业,应该把护理专业的作用和特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教学训练与学生就业距离更近。因为礼仪不仅仅体现了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和修养,同时也展现了高等教育的教学成果。

调查发现,上完形体课后学生对站姿的正确要求有清楚的认识;学生对自己坐姿的注意控制与表现力有明显提高;学生的走姿通过训练后变得挺拔、轻盈。

3.1.3 学生对形体训练及形体美的认知

调查发现,通过形体训练,学生对形体训练重要性及什么是形体美的认知有较大的提高,认同形体训练是创造形体美的重要方式之一。从而对形体美追求的愿望也较强烈。对上课的积极性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3.1.4 形体课教学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知的影响

研究表明,90%以上的学生认同形体课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更清晰地认识了形体训练对护士职业形象的影响。通过形体课教学,学生改变不良行为的意识增强。80%以上学生认为,形体课在教学中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塑造护理职业形象美的环境,通过不断学习训练和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在思想、行为和职业认知上得到熏陶,塑造和培养了护士的高品质形象。

3.2 我院护理专业形体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3.2.1 护理专业形体教学课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

由于形体教学课在我国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一门比较新的课程,因此,目前我国高校形体教学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形体课教学是不是能够实现预定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我院开设的形体教学课在知识结构和训练体系等方面应不同于其它的院校,应根据我院学生的专业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3.2.2 形体教学课师资相对缺乏

由于我院护理专业开设形体课教学时间不长,形体课由体育教师进行教学,专业人才较少,水平参差不齐。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有少部分教师只是接受过短期的培训,师生比远远低于教育部的要求,师资力量相当缺乏。

3.2.3 形体课的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学场地设备不足

形体教学重在训练,它必须有一定的训练环境和训练条件。由于经费问题,我院形体教学课的设备、器材和场地存在严重不足,教学设备不具备多媒体教学功能,不能实施情景教学,影响了教学效果。

3.2.4 教学时数不够

通过调查,90%学生认为,教学时数不够。只在一、二年级开设形体课,而且只有32学时,效果不是很好。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形体课教学对我院护理专业学生掌握形体美的相关知识及正确的审美观有积极的影响;形体课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他们良好职业形象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形体课教学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柔韧素质和协调性有较大的提高,对身体形态的改变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和举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1.2 我院形体课教学存在没有规范教材、师资力量相对缺乏、教学设备场地不足、教学时数不够等方面的问题。

4.2 建议

4.2.1 塑造护士职业形象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对学生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知识结合起来培养,才能成为高素养、全方位的护理人才,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4.2.2 加强形体课师资队伍的建设。我院应不断地补充新的专业教师,另外,对原有教师也要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要经常进行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活动,以提高现有教师的业务水平。

4.2.3 组织力量,尽快编著适合我院护理专业形体课教学的教材。

4.2.4 适当增加教学时数,建议在我院三、四年级也开设形体课的选修课程,让形体课教学贯穿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

参考文献:

[1] 王欣等.形体课对北京广播学院女生形体改变的积极作用与效果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3

[2] 周春娟.试论护理专业开设形体课的重要性[J].固原师专学报,2004,25(3):61-63.

[3] 杨小兵等.形体训练对护理学生自信及其应对方式的影响[J].医学教育探索,2009.6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67-01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1],多发于易受压和表层软组织较薄的骨隆突处,与卧位有密切关系。好发于高龄、肥胖、营养不良、糖尿病、瘫痪等高危人群。为降低压疮病死率,国内外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护理方面所取得的研究结果已被多家医院采用,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1.临床资料

本院自2010年开始全面运行压疮专项评估上报护理体系。该研究选取运行前(2009-2010年度)住院卧床病人7846例,运行后(2010-2011年度)住院卧床病人8023例作为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均为住院期间初发压疮。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运行体系前对照组26人,运行后实验组11人进行实验。对照组采用传统压疮护理;实验组交由压疮专项小组按分期分度进行专项护理,研究时限均为一个月。

2.研究过程

2.1 护理方法

2.1.1 对照组护理方法:

1)局部减压应用:2h翻身一次,病人放置正确,使用减压设备。

2)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避免潮湿,勤换床单,清洁皮肤并使用防湿乳剂等。

3)减轻摩擦:使用吊架或转/提式床单帮助病人在床上移动,避免抬高床头30°以上。避免按摩过多有损组织[2],皮肤发红部位禁用按摩[3]。

4)加强营养:营养不良影响创伤愈合,增加易患性[4]。应给予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5)处理和保护:护理前应根据溃疡的大小、部位、分期和外观酌情清创[5]。

6)TDP灯治疗:加用TDP灯局部照射后压疮愈合率明显提高。有持续镇痛、加速愈合之效果,简单实用易推广。

2.1.2 实验组护理方法:

1)运用人体力学:研究证明,正确运用人体力学有助于降低压疮的发生率。主要有减轻压迫、减轻皮肤摩擦力两种方法。

2)湿性愈合理论:2000年美国认为湿性环境是创面愈合的标准环境,2006年创伤修复与再生压疮治疗指南中也明确指出治疗压疮的敷料需维持创面的湿性环境。

3)密闭性敷料的应用:密闭性敷料基于湿性愈合理论,保持伤口恒温,促进伤口愈合 ,保湿且保温的敷料更利于伤口愈合。

5)药物应用:创面局部使用抗生素仅可抗感染,无其他积极效用[2]。碘可以刺激组织生长,缩小溃疡区域、减轻疼痛、清除脓液和刺激肉芽生长。

6)心理护理:做好知识宣教,做好回访工作,也可减少压疮发生。

2.2 研究步骤

1、评分:汇总各科上报信息,应用Braden评分量表进行评分,≤12分为高危患者,选中新发压疮者作为研究对象。

2、建库:录入入选患者个人信息,并建立数据库。

3、分组:对照组26人,实验组11人,对照组实施传统压疮护理,实验组交由压疮专项小组,根据分度分期等提出专项护理方案,并跟踪评估、愈后回访。

4、分析:二组同时进行1个月实验,结果计入数据库,并行统计学分析。

2.3 统计学分析方法

4.1 传统压疮护理中的误区

1)理念误区:护理不当能发生压疮,但不能把所有压疮都归咎于此。若入院时局部组织已有不可逆损伤,24h~48h就可能发生压疮。

2)评估缺失:对国内医院的调查显示:关于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体系,19.5%受访护士从未听说过,69.9%未使用过,70.6%病人皮肤压红后使用。而发达国家自八十年代后就逐步推广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体系,对高危患者早期使用Braden评分量表评估,给予专项护理,大大降低压疮发生率,减少资源浪费。

3)护理误区:a.按摩: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治压疮。b.气垫圈:压疮病人广泛使用气垫圈不可取,水肿和肥胖者更不宜使用。c.牵拉过度:过度牵拉使皮肤受损伤,应正确固定、撤出敷料技术。d.干燥疗法:无法保持伤口的温度和湿度,不能有效隔绝细菌的侵入。

4)体系缺失:现代压疮护理体系应包括潜在压疮的早期评估、及时上报、专项护理、愈后回访在内的完整体系。而非压疮发生后再治疗。

4.2 压疮评估-上报-专项护理-回访体系的重要性:

压疮评估-上报-专项护理-回访体系的建立,是现代压疮护理科学化、专业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5.小结

压疮评估-上报-专项护理-回访体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压疮治疗新方法。发达国家已大规模临床推广,而我国才刚起步,应尽快推广压疮规范化治疗,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建荣.压疮的防治及护理[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17):69

[2] AnthonyD.护理教材有关褥疮治疗的一些问题的商榷[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4)B1811.

篇(11)

目的 利用一株根霉菌对虎杖苷粗提物进行液态发酵,使虎杖苷转化成白藜芦醇。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氮源种类及添加量,通过正交实验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在10%虎杖苷粗提物中添加1.5%的尿素作为氮源,采用薄层色谱法(TLC)确定在优化发酵条件下转化时间为26.8 h,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证明虎杖苷转化为白藜芦醇,转化率95.8%。结论虎杖苷粗提物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得到白藜芦醇。

【关键词】 虎杖苷;白藜芦醇;根霉菌;微生物转化

Abstract:ObjectivePolydatin in Polydatin extraction was transformed to resveratrol in liquid state fermentation by R. nigricans. MethodsThe kind and the append mate of nitrogen source were confirmed by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The conditions of fermentation were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ResultsCarbamide was the optimum nitrogen source and the append mate was 1.5%.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 the transformation time was 26.8h. It was prooved that Polydatin could be transformed to Resvertrol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rate could reach 95.8%. ConclusionPolydatin in Polydatin extraction can be transformed to resveratrol by microbial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Polydatin;Resveratrol;R. nigricans; Microbial trasformation

虎杖为蓼科植物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干燥根茎,别名苦杖根、活血龙、大虫杖等[1]。其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为二苯乙烯类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和白藜芦醇苷(Polydatin),也叫虎杖苷。白藜芦醇是一种活性多酚类物质[2],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抗癌等重要作用,是目前世界上一种最新的药用保健活性物质,有望发展成为抗癌新药[3]。目前,该产品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天然白藜芦醇主要以葡萄糖苷(虎杖苷)的形式存在于虎杖中,虎杖中的白藜芦醇含量在0.1%~0.2%左右,虎杖苷的含量在2%左右,虎杖苷的含量明显高于白藜芦醇。理论上,采取化学法能将虎杖苷转化为白藜芦醇,但其工序繁杂并生成大量的异构体,造成分离纯化困难,生产成本非常高,不被认可。目前,生物法是直接利用虎杖进行带渣发酵,通过根霉菌分泌的酶切断白藜芦醇苷的糖苷键,转化得到白藜芦醇(图1), 该法存在发酵体积庞大、成本高、发酵浓度无法提高等问题[4]。因此本课题利用虎杖苷粗提物进行发酵,可以提高发酵体系中虎杖苷的含量、缩小发酵体积、提高发酵效率,更易于白藜芦醇这种医药中间体的工业化,为生产白藜芦醇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

1 器材与方法

1.1 仪器与药品DOINEX高效液相色谱仪;AN0298分析天平(上海民桥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虎杖(湖北省药材公司);虎杖苷标准品、白藜芦醇标准品(成都思科华有限责任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无机盐浓缩液:KH2PO4 0.1%, MgSO4 0.05%,(NH4)2SO4 0.1%;虎杖苷粗提物(粉末状,虎杖苷含量14.78%)。

1.2 菌种编号T-34,由四川大学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供,从自然界分离筛选得到,经鉴定为一株根霉菌。

1.3 方法

1.3.1 虎杖苷和白藜芦醇的TLC检测方法 虎杖苷和白藜芦醇的TLC法薄层色谱[5]条件,展开剂:醋酸乙酯-丙酮 -醋酸体积比为6∶2∶0.5;显色剂:3 %磷钼酸无水乙醇溶液, 110 ℃显色3 min[5]。

1.3.2 虎杖苷和白藜芦醇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方法色谱柱C18柱(4.6 mm×150 mm), 柱温25 ℃, 流动相甲醇-水为40∶60;流速1 ml/min, 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305 nm。根据标准样的峰面积和进样浓度作回归曲线,白藜芦醇的回归方程为Y = 1.40×108X +1.21×104,相关系数r=0.999 913,在20~100 μg/ml范围内和峰面积成线性关系;虎杖苷的回归方程为Y=9.61×107X-1.84×105,相关系数为r=0.999 82,在20 ~100 μg/ml范围内和峰面积成线性关系。

1.3.3 氮源的选择

以10%虎杖苷粗提物添加1%无机盐浓缩液作为发酵培养基,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1%的硝酸铵、氯化铵、大豆粉、酵母膏、硫酸铵、尿素等氮源,180 r/min,30℃培养,通过检测虎杖苷的完全转化时间确定添加的氮源种类。

1.3.4 氮源加入量的确定

10%虎杖苷粗提物添加1%无机盐浓缩液的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1%,1.5%,2%,2.5%的尿素,180 r/min,30℃培养,通过检测虎杖苷的完全转化时间确定尿素的添加量。

1.3.5 发酵条件的优化

以虎杖苷乙醇粗提物回收乙醇后,烘干,制成虎杖苷粗提物粉末,虎杖苷含量14.78%。按10%的加入量加入发酵培养基中,pH自然,121℃灭菌25 min。将菌种T-34以菌丝体形式接入发酵培养基中,添加1%无机盐浓度浓缩液,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发酵温度、装液量、接种量、转速等发酵条件。

2 结果与讨论

2.1 发酵条件优化实验

2.1.1 氮源的选择氮为真菌干重的8%~14%,大量的无机和有机含氮化合物都可用来满足微生物对这种元素的需求。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氮的代谢途径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对培养基中添加的氮源进行选择,结果见表1。表1 不同氮源对苷转化时间的影响(略)

从实验结果可知,在选择硝酸铵、氯化铵、大豆粉、酵母膏、硫酸铵、尿素这6种氮源,利用尿素做氮源时,转化时间最短,其它5种均大于38个小时,因此从转化时间上考虑使用尿素作为培养基的氮源物质。

2.1. 2 氮源添加量的确定

微生物的生长及转化都有一个合适的碳氮比,因此在培养基基质中需要提供与此相当的含氮量,结果见表2。表2 氮源添加量对苷转化时间的影响(略)

从实验结果可知,尿素添加量0%~1.5%时,转化时间随氮源的增加而缩短;当氮源添加量为1.5%和2.5%时,转化时间最短,都为30 h。因此,从培养基成本考虑选择添加量为1.5%。

2.1.3 发酵条件的确定通过正交实验法来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结果见表3。表3 虎杖苷粗提物液态发酵正交优化实验(略)

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出虎杖苷粗提物液态发酵的最佳条件为(A3B1C3D3):培养温度32℃,装液量20%,接种量30%,转速200 r/min,对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各因素对发酵影响大小顺序为:培养温度>接种量>装液量>转速。按最佳的发酵条件进行虎杖苷的液态发酵验证实验,经HPLC检测白藜芦醇苷粗提物中的虎杖苷在26.8 h转化95.8%。此结果优于正交表中的9个实验,证明了该工艺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2.4 产物的鉴定虎杖苷和白藜芦醇标准品混合进样后的HPLC定位,虎杖苷在4.2 min出峰,白藜芦醇在9.0 min出峰。见图2~4。

虎杖苷粗提物在4.2 min处有较大峰值,在9.0 min处有一个小峰出现;对应虎杖苷粗提物转化后在4 min左右没有明显的峰值出现,保留峰值基本消失,在9.0 min处有较大峰值。发酵后的产物与白藜芦醇标准品的出峰时间一致,证明微生物将虎杖苷粗提物中的虎杖苷转化为白藜芦醇。

3 结论

利用微生物转化虎杖苷含量为14.78%的虎杖苷粗提物,在最佳发酵条件:培养温度32℃,装液量20%,接种量30%,转速200 r/min下,经过26.8 h,虎杖苷转化率可达95.8%。证明利用虎杖苷粗提物进行微生物转化的方法是可行的、稳定的,此工艺更符合工业化生产,步骤简单,易于控制,原材料利用率高。 针对白藜芦醇需求量大,且国内亟待解决并值得深入研究的开发命题包括通过先进工艺获得高含量天然白藜芦醇产品,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对天然白藜芦醇的需求。本研究内容还未见报道,为获得天然白藜芦醇生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