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大全11篇

时间:2024-03-28 11:55:2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

篇(1)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73-01

1.幼儿语言文字导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语言活动中故事、儿歌等的呈现方式已不再单一,可以是图片,可以是电视,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情景表演,还可以是兼而有之。所以教师在选择时必定要设想或者实践各种不同的效果,然后再确定最佳适合的方式。

1.1文学作品的吸引力度很大地取决于教师讲述时的语音语调、表情和肢体演绎。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深刻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这样才能正确到位地表现文学作品,当然还应该加强给儿童讲故事、念儿歌、朗诵其他文学作品的基本功练习等。

1.2语言活动若是一味的讲会觉得乏味,所以教师要灵活设计,可以设置悬念,增加猜测情节,以增添神秘感;可以加入角色对话模仿;可以进行动作模仿;还可以像音乐一样改变讲述的节奏、速度、音高、语言种类或者声部等。但是一个活动中应该避免重复的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通过活动得到快乐,有所收获。

1.3开展活动是为了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不仅要创设轻松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在活动中还应该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这也决定了教师在活动中要慎用提问,避免罗嗦,不仅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启发式提问,问题间还要有延续性,为幼儿构建进步的阶梯,对于幼儿答案的反馈也要细致到位,而非一味的用"好"来回应,应该尽可能的有所提升小结。

2.充分利用文学作品对幼儿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2.1朗读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指导要点"中强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儿歌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和谐的韵律,朗朗上口,深受幼儿喜爱。儿歌朗读,就是把书面上的儿歌语言变为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的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活语言。在儿歌的教学中,运用朗读法,教授幼儿学习儿歌,也给幼儿创设想说、敢说的环境,从而丰富幼儿的语言,增长幼儿的知识、扩大幼儿的眼界,对幼儿的语音和语感训练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朗读儿歌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首先是加深了记忆,且在朗读中自然加深记忆。幼儿的朗读过程,也是广泛吸取语言表现力营养的过程,随着语言的丰富、技巧的提高,口头语言也随之提高。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幼儿园儿歌朗读教育的独特魅力,巧妙利用朗读法,提高儿歌教学实效,达到促进幼儿语言全面发展的目标。

2.2图画法:儿歌教学的图画法,即为儿歌配画。它是以儿歌内容,画出符合儿歌的图画,加深幼儿对儿歌的理解,也可结合绘本活动,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启发幼儿的想象空间,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如开展小班主题活动--春来了之活动九:彩色蘑菇。在教授儿歌:"小小花雨伞,落入树林中;要是撑开来,再也收不拢。"之后,可以指导幼儿学画彩色蘑菇。先画出半圆形的蘑菇盖,再画出长短、粗细不同的蘑菇柄,然后指导幼儿用简单的线条装饰蘑菇盖,并为每个蘑菇涂上喜欢的彩色。注意蘑菇要画得有大有小,不要排列得很整齐。先学儿歌再画蘑菇,加深了幼儿感性认识和对歌词的理解、记忆,并很快的记住儿歌。

2.3歌唱法:据最新研究发现,一个人的音乐才能始自儿时歌谣的熏陶,因此,让充满儿童情趣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伴随着幼儿成长,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幼儿园儿歌教学的歌唱法,是儿歌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幼儿音乐的启蒙教育。通过演唱儿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愿意参加儿歌咏唱,初步感受歌唱儿歌所表达的音乐之美和对儿歌的进一步理解。儿歌歌词浅显易懂,节奏简单,旋律朗朗上口,结构短小,音域不宽,适合幼儿演唱。儿歌教学歌唱法可以采取齐唱、独唱、重唱、合唱,培养幼儿掌握歌唱的不同方法,感受不同的效果。通过学儿歌,唱儿歌,既培养了幼儿语言能力,又培养了幼儿演唱儿歌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儿歌教学。

篇(2)

“待人有礼貌、做事守规矩、行为讲文明,文明礼貌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非常重要。”这是2010年11月16日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等单位共同召开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观摩座谈会上与会代表表达的心声。因此,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娃娃抓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目标的1、2点中明确指出:①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②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可见,语言教学中礼仪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在湖南省邵阳市蓓蕾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的幼儿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独生子女,他们由于过多的受到长辈们的呵护、溺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霸道”的思想,这与礼仪的核心思想――自律,尊重、关爱他人是格格不入的。在语言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的文明礼貌、卫生习惯进行培养教育,让他们受到熏陶、得以感染,并进一步养成良好习惯是极其重要和必需的,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必将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是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本研究旨在为教师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提供教育策略和参考依据,并通过教师的实践研究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以后担任课题主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界定

1.幼儿园语言活动:幼儿园语言活动既包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专门语言活动(即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也包括从幼儿入园的问候、晨间谈话,到幼儿离园时的道别等各个环节之中的语言教育活动。

2.渗透:《辞海》解释为渗入,透过。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本课题的“渗透”是指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整合、融入礼仪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以促进幼儿发展。

3.礼仪教育:本课题的“礼仪教育”是指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个人礼仪、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内容的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学会尊重他人,获得优雅健康地成长。

三、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以多元智能理论、整体构建和谐教学法理论、语言学习系统理论等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20世纪后期,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具有的智能应更加统观,涵盖的面应更为多元。他将人类的智能归为八项,即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空间智能、博物学家智能。其中语言智能是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给幼儿教育者的启示是:教育旨在提供幼儿多元及整合的学习机会与刺激,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让幼儿的多种潜能得到有效激发和培养,真正实现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整体构建和谐教学法理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天津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王敏勤认为,不仅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也要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让知识在系统中学习和记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实现整体构建,创建教学合一,师生共建的课堂。创造知识感悟场,找规律,用规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言学习系统理论:伊利莎白・卡洛-乌尔福克和琼・伦奇认为,儿童的语言学习和发展涉及四个相互联系的范畴,即“四范畴说”(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的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语言交际环境范畴),从更大范围对语言学习系统进行了整合思考。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⑴提升幼儿的礼仪素养,让幼儿逐步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个个都做文明小公民。

⑵探索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礼仪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形成“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基本模式。

⑶构建“明礼、懂礼、知礼”的特色园所。

(二)研究内容

⑴探索“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基本模式。教师要科学规划教学内容,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幼儿、贴近实际的故事、诗歌、散文、早期阅读等有机融入礼仪教育,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快乐中感受,实践中养成。

⑵探索“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教育策略。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摸索出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教育策略,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孩子主动积极地参与,身心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⑶探讨幼儿良好语言行为习惯的养成途径。结合形式多样的语言活动,帮助幼儿使用礼貌用语,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注意公共场所的语言文明,让幼儿的礼仪素养获得提升。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 加强业务学习

课题组购买了有关幼儿礼仪教育的参考书供课题组成员学习、交流,如:《3―6岁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幼儿礼仪教育初探》《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幼儿园礼仪教育中渗透美德》《如何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良好礼仪教育促进和谐发展》《尊重教育之礼仪的培养》《幼儿礼仪培养的实践尝试》等等。同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更新观念,提高学识水平,从而找到研究的切入点,拟定了具体的研究方案,将各阶段的任务进行了分工。

(二) 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

教师方面:

⑴开展“每周跟我学礼仪”活动,每周请一位教师跟大家分享一个礼仪小知识,丰富教师的礼仪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全园20余名教师已全部参与此活动,所学基本礼仪30余项,内容涉及:握手礼仪、进餐礼仪、微笑礼仪等,很多教师在交流中都谈到此活动对自己生活中的影响及意义深远;

⑵组织教师听讲座,学礼仪;

⑶每学期末举行公开课展示活动,由课题组的教师展示一学期的礼仪成果;

⑷组织教师每期参加论文、教学案例等一系列评比活动。

幼儿方面:

⑴创设整洁、和谐、欢乐的礼仪环境,给幼儿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秩序。

幼儿园大门是每个孩子必须经过的地方,一走进幼儿园,就可以看到“讲普通话,做文明人”、“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等彩色文明用语标志牌;幼儿园的电子屏每天会滚动显示文明礼仪格言;每天早上6名身披“礼仪宝宝”绶带的幼儿和值班老师、保健医生都面带微笑用最真诚的问候,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从幼儿园的大门一直到教室,一声声亲切的“早上好”,一个个问候的鞠躬,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传播着礼仪的气息,让幼儿在温馨的话语声中逐渐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班级的墙饰布置中,老师们精心布置的“礼貌用语我知道”、“跟我一起学礼仪”等图片都时刻提醒着教师和幼儿讲文明、懂礼貌,让孩子们从环境中得到启迪。

⑵开设专门的语言教学活动,将礼仪知识渗透到语言活动中。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分为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早期阅读五种类型。每周各班老师都会有计划地组织两个集体语言教学活动,将礼仪知识渗透到语言活动中。如小班语言活动《小猪变干净了》,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让幼儿了解到要做一个爱干净的孩子。

⑶开展各种非正式的语言活动或游戏,将礼仪知识渗透到各活动中。

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所以很多的礼仪行为习惯还要在平时非正式的语言活动或游戏中进行巩固。如角色游戏――超市,教师要及时引导大家要排队付款、售货员要有礼貌地对待顾客。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学用正确的礼貌用语和文明的礼仪行为习惯。

⑷将礼仪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中。

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幼儿的生活是同步的,教师要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契机,引导孩子学说礼貌用语、学做礼貌行为。如,需要他人帮助时应使用礼貌用语“请你帮我……”,得到帮助后要感谢帮助你的人。

⑸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活动。

2011年12月,“礼仪宝宝迎新年”――幼儿礼仪展示活动;

2012年3月,“学雷锋”幼儿社会实践活动;

2012年6月,“文明礼仪伴我行”――庆“六一”幼儿礼仪操展示;

2012年6月,“大手牵小手,同做文明人”――幼儿家庭礼仪摄影展;

2012年10月,“我是邵阳文明小公民”――幼儿社会实践活动。

(三)请进来,走出去

2011年9月,邵阳市教科院赵建军主任来园开展讲座《怎样做教育科研课题》,我园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受益匪浅。

2011年10月,谢渝芳、刘佳在山东济南参加了“全国校园文明礼仪2011年年会”。

2012年10月,卿茜、严静在山东青岛参加了“全国校园文明礼仪2012年年会”。

2013年3月29日,糜艳萍、李莉赴山东济南参加“全国文明礼仪研讨会”。

本课题主要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园幼儿已有的礼仪行为习惯,并了解家庭教育中礼仪教育的渗透情况。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礼仪教育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统一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经验总结法:从面上和点上及时总结我园在礼仪教育中的经验,为探索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供有关资料。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美国,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它一般包括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

六、结果与分析

通过一年半的探索,采用文献研究、经验总结、行动研究,幼儿形成了文明的语言习惯,教师对在语言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

(一) 幼儿使用文明礼仪语言的规范性、主动性、持久性获得提高

1.提高了幼儿使用文明礼仪语言的规范性

幼儿正处于个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应抓住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这一项的目标3中就明确指出:要求幼儿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在语言活动,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幼儿正确学习了各种礼貌用语,如:问候语―“您好!”“早上好!”“晚上好!”“您好,见到您很高兴”;求助语―请、请问、请帮忙;感谢及回复语―“谢谢!”“麻烦你了,非常感谢”;回复感谢时应说:“别客气,不用谢”道歉及回复语―“请原谅、“对不起”“很抱歉”;接受别人道歉时应说:“不要紧”“没关系”“别客气”“不用谢”;赞美语―“你干得很好”“太棒了”“你真了不起”“你手真巧”;慰问语―“您辛苦了”;欢迎语:您好”“很高兴见到您”“请进”“请坐”;告别语―“再见”,等等。通过区域活动、日常生活的实践运用,孩子们都能正确地使用这些礼貌用语。

2. 提高了幼儿文明礼仪交往的主动性、持久性

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但这一过程是渐进的,同时也是漫长的,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能单纯地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由于我们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把礼仪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幼儿内在情感和外显行为的一致性,这样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有了明显的进步。

(1)幼儿讲文明懂礼仪的主动性提高。我们通过讲故事、念礼仪儿歌、文艺表演、玩礼仪游戏棋等形式,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让幼儿明确礼仪规范的要求,激发其内部情感,建立新认知,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经过不断地教育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才能得到巩固并成为一种内在的要求而变为自觉的行为机制。

(2)提高了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持久性。例如:我们评比礼仪之星的活动,通过从每班幼儿中推选出礼仪小天使,促进幼儿道德价值的内化,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要。一开始,采用老师评,渐渐地让小朋友学着评,既评个人,又评小组。小朋友之间互相观察、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达到要求,逐渐提高了幼儿的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这样的积极评价提高幼儿礼仪行为发生的频率,教师的鼓励、表扬,使幼儿情感获得愉悦体验的同时,幼儿文明礼仪行为持久性也得到了大大提高。

(二)总结了在语言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

在语言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要考虑到幼儿自身的特点和可接受性,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幼儿园礼仪教育生活化、具体化、趣味化、形象化,通过幼儿亲身感知、实践,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通过各年级组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借助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将礼仪教育渗透其中,找到了适合于幼儿的一些教学方法。如:

⑴儿歌童谣法。儿歌、童谣语言明快、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背诵,便于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并达到行为的认同。如,小班的《好宝宝歌》:见了老师问声好,见了同学问声早;公共车上让座位,过马路时看左右;学会谦虚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大班的《接待客人歌》:客人来,起身迎,引入座,茶水敬;初相识,做介绍,带尊称,才礼貌。在语言教学中,老师将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儿歌、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幼儿对礼仪教育的认识。

⑵故事启迪法。让幼儿在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学习礼仪知识,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如,大班童话故事《等车》,故事以贴近幼儿生活的一件非常普通的事――“等车”来展开情节,塑造了一个憨厚可爱、热心帮助朋友的大象哥哥的形象。通过故事让幼儿体验了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懂得了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⑶情景表演法。情境表演法通常融进情境再现和情境表演。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创设主题情景,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大班开展谈话活动《过马路》时,首先是进行情景表演,教师扮家长,幼儿扮孩子,在创设好的场景中孩子没牵家长的手,在马路上乱跑,这时一辆“汽车”开来差点撞上孩子。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刚才发生了什么事?过马路应该怎样走才最安全?当师幼讨论后,再次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幼儿学会了过马路的正确方法和在公共场所应遵守的行为礼仪。

⑷行为辨析法。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设计问题或问题情景,让幼儿在事件的评析中分辨美丑、善、恶,知道好于不好,为什么?怎么办?如:语言活动《小猪变干净了》,通过观察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刚开始动物都不愿意和小猪交朋友?小猪这样做对不对?”“后来小猪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小动物们就和它交朋友了?”使幼儿通过小动物对小猪前后两种态度变化,用对比的方法,懂得了与人说话要有礼貌,要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

⑸环境感染法。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礼仪行为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支持作用,所以我们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入手,在校园窗口、活动室、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

教师通过在多种有趣的语言活动中挖掘素材,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使孩子们在语言活动中轻松地学到礼仪。

(三) 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工作,教师们在集体学习、互相观摩、交流案例等活动中,合作和互动大大加强,研究交流氛围更加浓厚,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

⑴教师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

以前,老师们总觉得科研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认为那是高层次的学者们研究的,通过礼仪课题的研究,教师们对科研的认识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悟,能力得到增强。特别在家教指导工作方面,教师们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反思,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顺畅了,表达能力、驾驭能力、应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年多来,老师们组织的教学活动,撰写的许多论文、教育随笔、活动方案等,都分别在省市获奖。

⑵教师人格魅力的提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开展好礼仪这一课题,让幼儿由知礼仪从而转化为用礼仪,教师的一言一行势必成为孩子们的典范。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的言谈举止是学生们的表率,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教师们也特别注重自身的提高,她们懂得在工作、生活中如何塑造个人形象,如何做具有人格魅力和良好修养的社会人,如何做受幼儿和家长尊敬和欢迎的新时代教师,通过“每周跟我学礼仪”、“礼仪操”、“谁是最美的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教师们从素养、礼仪、形象、语言、处事、仪表、社交等几个方面对自己进行提升。并将学到的礼仪知识转化为自觉行动,时时处处作孩子们的表率,作孩子心目中可以信赖的老师,同事心目中真诚的朋友,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始终以规范的文明礼仪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四)文明礼仪教育对家长以及社会的影响

⑴家长从思想上重视文明礼仪教育。

家长对幼儿园开展的研究活动非常关注和支持。在课题开展的不同时期,我们都会发放问卷调查表,让家长们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使他们不但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同时也看到孩子们在每个阶段的进步与表现。并通过这种参与的方式,使他们意识到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在行为、语言等方面约束自己,成为孩子们学习与模仿的榜样。让幼儿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都能感受到良好的礼仪氛围。同时,我们的研究活动中的每个活动,如:“大手牵小手文明礼仪摄影展”、“礼仪小天使”“学习雷锋好榜样”“我是文明小公民”等活动都得到家长们积极响应,

⑵提高了家庭文明程度。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家长们能够更多地参与到课题中的各个活动中来,家长工作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积极,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为家园共育。这不但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生活中互相提醒、互相监督,提高了家庭文明程度。

⑶丰富和充实了幼儿德育的内容。

我们在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研究中,面对时代的变迁,不断拓展内涵及注入新内容,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探索了多种途径的礼仪教育活动方式,对传统幼儿德育途径措施不具体、大而空的道德说教进行了补充丰富,赋予幼儿德育多而实的教育方法,增强幼儿德育的实效性。同时开展多渠道的幼儿园、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整体教育,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实效。

⑷凸显了社会效应

以年级组为单位,结合重大节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幼儿参与到社会中去,如“我是文明小公民”“花儿好看我不摘”“一起过生日”、“慰问敬老院”、“我为灾区献爱心”“亲亲我的好老师”“我爱妈妈”等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让社会更加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一系列活动深受社会各界的赞同,树立了省示范性幼儿园的良好形象。

七、取得的成果与社会效益

(一)教师撰写的多篇论文、开展的活动分别在省、市获奖

⒈论文

⑴谢渝芳《将礼仪教育的内容融入语言活动中》市一等奖。

⑵.糜艳萍《浅谈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策略与方法》省二等奖、市一等奖。

⑶刘佳《让小班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愉快地接受礼仪教育》省二等奖、市一等奖;《浅议依恋在幼儿发展中的影响与作用》市二等奖。

⑷李莉《让幼儿懂得爱,学会去爱――谈如何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国家三等奖、市一等奖。

⑸李慧《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培养交往礼仪》市一等奖。

⑹段瑜艳《如何在幼儿园实施挫折教育》市一等奖。

⑺廖礼蓉 《“家园共育”的品德教育》市二等奖。

⑻彭海燕 《将礼仪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市二等奖。

⑼袁金红 《幼儿园礼仪教育策略》 市二等奖。

⑽范一俏《浅谈幼儿园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 市二等奖。

⑾苏美玲《浅谈幼儿的攻击》市二等奖。

⑿严静《浅谈如何在小班开展礼仪活动》市三等奖。

⒉活动

⑴李莉组织的大班活动《我的家乡--邵阳》在湖南省2012年度婴、幼、特教优秀社会课例比赛中获一等奖。

⑵李莉组织的活动《美丽的海底世界》在2011年度市幼儿教育送教下乡活动中被评为示范课。

⑶李莉设计的《大班活动:美丽的海底世界》在2012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二等奖。

⑷李莉设计的活动《圆形拓印变变变》在2013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三等奖。

⑸李莉设计的活动《快乐的我》在2011年度市优秀教案评选中获一等奖。

⑹卿茜组织的小班活动《男孩女孩》在湖南省2012年度婴、幼、特教优秀社会课例比赛中获二等奖。

⑺卿茜设计的活动《舞蹈(江南style)》在2013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三等奖。

⑻卿茜组织的大班活动《难驯服的马》在2012年度市幼儿教育送教下乡活动中被评为示范课。

⑼李永红组织的大班活动《快乐心情》在湖南省2012年度婴、幼、特教优秀社会课例比赛中获二等奖。

⑽李永红组织的大班活动《快乐心情》在2012年度市幼儿教育送教下乡活动中被评为示范课。

⑾刘佳设计的活动《帮助小鸡》在2011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三等奖。

⑿李慧设计的活动《大班音乐游戏:大象和花》在2012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三等奖。

⒀李慧设计的活动《打败灰太狼》在2013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二等奖。

⒁蒋婷设计的活动《韵律(织网捕鱼)》在2013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三等奖。

(二)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获家长关注、媒体报道、姐妹园竞相学习

⑴2012年6月,“文明礼仪伴我行”庆六・一文艺汇演被邵阳教育电视台及邵阳日报报道。

⑵2011年10月李莉组织的活动《美丽的海底世界》,2012年10月卿茜组织的活动《难驯服的马》和李永红组织的活动《快乐心情》分别到隆回县、邵阳县、邵东县、新宁县、绥宁县、城步县等地送教下乡,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

⑶李莉老师撰写的《邵阳市蓓蕾幼儿园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2012年4月)、《放飞快乐童心,展示礼仪风采――邵阳市蓓蕾幼儿园“文明礼仪伴我行”庆“六一”活动圆满成功》(2012年6月)等通讯稿在邵阳教育政务网上发表。

⑷2012年10月,全园教师与幼儿发起为小朋友捐款捐物活动,获得了家长们的支持与赞同。

⑸2012年4月,“在环境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班级环境创设竞赛――让环境会说话,城步、新宁、邵阳县等姐妹园所前来学习参观。

⑹积累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在语言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教育活动方案、教育随笔、经验总结等,为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八、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⑴教师对如何在语言活动中渗透于礼仪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未能将礼仪教育渗透于种多语言活动中,如:区域活动、餐前活动、谈话活动中等。

⑵缺乏统一配套的教参资料。市面上有多种关于礼仪的资料,但并没有配套的、系统的参考资料对教师进行指导,需要教师们在不同的教参资料中不断搜集,资料的匮乏使教师们在课题进行中感到吃力。

篇(3)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和情感交流最重要的工具,随着素质教育意识的强化,幼儿教育过程中的语言艺术性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以进一步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和实效。本文就幼儿教育语言的技巧性进行详细论述。

幼儿园是孩子们获得教育的重要场所,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来讲,幼儿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的口语教学较多,由于幼儿处于学习的起点,基本不认识字,因此,他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大部分来自教师的口耳相传。但是,由于幼儿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很多动作行为是在潜意识情况下发生的,不为自己控制,从而施教难度较大。同时,幼儿与教师在年龄和身心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天壤之别,这使二者的沟通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因此,为了更好地引导教育幼儿学习,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能够使教师更好地进入幼儿的世界,使幼儿能够更主动和准确地接受知识和技能。

一、教师应当注重语言的形象生动,富有感情

相对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生动有趣的语言更贴近幼儿心理,容易被幼儿接受,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激发幼儿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汲取知识。例如,在给幼儿讲故事时,老师采取形象生动的语言叙述,不同的人物采用不同的声音特点,或甜美,或阴沉诡异等,这样可以展现给幼儿具体的人物形象,让幼儿能够身临其境地学习,开发智力。

二、教师应当扮演母亲的角色

在与幼儿沟通交流时,教师应当扮演母亲的角色,用充满爱的语言去耐心地教导幼儿,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同时,爱的语言具有良好的激励性,当幼儿在学习玩耍中遇到困难,不能自己独立解决时,往往会产生苦恼沮丧的情愫,感到灰心无助,这时,教师们就应当去关心帮助他们,轻声细语地询问幼儿苦恼的原因,鼓励引导他们走出困境,继续去探索、学习、玩乐。例如,在进行某项动手操作时,有的幼儿因为胆小羞涩,不敢自己动手练习,这时,教师就应当用积极鼓励的语言。“宝贝,不要怕,努力尝试一下”“老师相信你,你会做得很好的”“你看其他小朋友做得多好,你和他们一样优秀”等等,这样的话语对幼儿无疑是一种力量,在老师的关怀支持和其他小朋友的鼓励下,他们会重新振作起来,充满信心去动手锻炼。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说的就是充满爱的语言可以让幼儿感到身心愉悦,如沐春风。

篇(4)

从古至今,我国都非常注重培养人的美德,且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盛名。在我国古代典故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卧冰求鲤”、“孔融让梨”等故事中,涉及到的每个人物都具有一定的美德,或知恩图报,或孝顺谦让。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将这些典故向幼儿们进行讲述,让他们能够从故事中认识到中华民族美德,并逐渐理解礼仪的含义,这样就有助于将中华民族的美德不断的传承下去。

1.2提升幼儿的交际能力

在幼儿时期,作为交往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礼仪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内容。只有当幼儿在懂得礼仪的基础上,其才能与长辈以及同龄人进行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如果一个人不懂礼仪,其给别人的印象分就会大打折扣,同时这也不利于其与他人之间进行友好的相处。古人孔子有言:“不知礼,无以立。”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为:如果一个人不学习礼貌礼仪,则没有能够立身的地方。因此可以看出对于人来说,礼仪学习意义非凡。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引导幼儿掌握一定的行为举止,并明白正确的礼仪表达是怎样的。只有学会尊重他人,自身才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尊重,因此教师需要在幼儿教育中,积极的促使幼儿与他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交际关系。

1.3促使幼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加强礼仪教育,还能避免现实生活中出现较多的小公主、小皇帝的现象。通过礼仪教育,幼儿就能明白如何感恩,同时促使自己的身心均能获得健康的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些青少面误入歧途,均与其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具有很大的联系。并且由于年龄的增长,其自身的恶习没有获得良好的改正,从而对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礼仪教育,这样才能促使幼儿的身心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

2幼儿教育中礼仪教育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2.1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融入礼仪教育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一般涉及到很多的日常活动,且每天幼儿们都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其性格的养成也会受到的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在幼儿教育中有效的实施礼仪教育,就必须在日常活动中融入一定的礼仪教育。幼儿园的老师首先需要培养幼儿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卫生习惯。例如饭前便后洗手;吃饭时不能到处张望;睡觉时间不能大声吵闹;玩具用完了需要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个人的物品用完之后需要整齐归放等。早上或者傍晚在幼儿园看到老师,需要向老师问好,如“早上好”、“晚上好”等。日常出行不让父母抱着等。通过这些小习惯的逐渐培养,幼儿就能慢慢的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2.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促使礼仪教育获得有效的实施,幼儿教师还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转变,并对礼仪教育加强宣传,同时积极的开展和组织一些内容丰富的特色教学活动,并为幼儿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礼仪的环境,这样就能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始终贯穿礼仪教育。例如,在礼仪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的广播,增设一些专题内容,来达到宣传礼仪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礼仪教育的专项活动,并利用自己的亲身行为将文明礼仪传授给幼儿们,这样一来,幼儿就能耳濡目染,逐渐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从而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2.3在幼儿的整个教育中贯穿礼仪教育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在开展礼仪教育时,还应注意在幼儿的整个教育活动中都贯穿礼仪教育,并且要在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将礼仪教育的内容加以融入和渗透,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就能对自己的行为自觉的进行约束,同时还能将不良的行为习惯加以改正,从而学会做一个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人。幼儿在参加自己喜欢的教学活动,或者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也需要将其中包含的礼仪教育内容充分挖掘出来,并将礼仪教育的价值充分的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帮助幼儿们掌握更多的、更正确的礼仪。

2.4通过实践帮助幼儿巩固礼仪知识

在礼仪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礼仪教育除了进行礼仪知识方面的教育之外,还涉及到加强的实践性以及操作性内容。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向幼儿们讲解礼仪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幼儿们加强实践和操作,这样幼儿们才能掌握真正的礼仪知识和行为。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文明的程度也逐渐提升。而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礼仪教育的也有了更高重视。因此各个学校都需要加强学生们的礼仪教育。而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礼仪教育,这样才能促使幼儿们掌握一定的礼仪知识,从而实现自身身心的健康发展。

作者:林慧 单位:福建省仙游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张琳.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傅媛蕾.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就餐礼仪教育的意义及方法[J].价值工程,2010(35):176-178.

篇(5)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位家长教师必须关注的话题。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其他各种能力发展和提升的基础,因此,应该格外注重加强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于儿来说,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就要从小做起,从幼儿教学的点点滴滴做起。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呢?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孩子敢说,敢讲话。在公众场合敢说,平时也要鼓励孩子多说,教会孩子会说话的能力。还要多多鼓励幼儿爱说,这就需要教师想尽各种办法去组织一些适合幼儿发展语言能力的活动,以便及早有效地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实践证明,多种语言活动的开展是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提高的。提高幼儿的语言的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启发幼儿描述生动有趣的事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展幼儿的形象概念、丰富他们的词汇,抑制幼儿常常说:“我要这个,我要那个”等简单的话语,要求他们说明所需要具体事物的名称、特征和用途,并满足其要求,以达到强化、巩固的的目的。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教幼儿描述事物时,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具体、生动、有趣的事物为对象,以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玩水游戏中,当幼儿把积木、小船、铁钉等物品投入到水盆里时,教师就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哪些东西漂在水面上,哪些东西沉入了水底,并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幼儿参观了“动物园”以后,可组织幼儿他们交流,说说我最喜爱的小动物,并引导他们具体。生动。细致地队物品进行描述。这样教学,就会在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给幼儿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

幼儿在学习时,是一个表象的,初级阶段的学习,所以教师要鼓励孩子多说,多练,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要一一解答。幼儿常常不断提问,想了大千世界的一切好奇的问题。这时,教师应耐心回答,以鼓励、赞赏的态度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保护好其好奇心。除了认真对待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外,教师更要注意抓住机会,把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不厌其烦的告诉他们。教师不应该总是扮演“讲述者”的角色,让幼儿充当“听众”,而应该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注意角色的转换,给幼儿提供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如在早晨活动时,让幼儿讲述“昨晚在电视上看到了什么节目”,在离园时,让幼儿说说“今天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明天想干什么”,并注意倾听幼儿的讲述。如果幼儿的讲述不够清楚,难以理解,教师要和颜悦色地对他们说:“老师没听懂你们的话,请你再讲一遍好吗?”这种真诚的态度会使幼儿感觉到老师重视他们,对他所讲的东西感兴趣,从而对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鼓励幼儿交流,参与幼儿的谈话活动

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很重要,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如午睡起床后他们会叽叽喳喳地讲话,有的呼唤同伴,有的小声儿念儿歌,有的请求老师的帮助,有的向同伴和老师讲述某一件事情等等。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鼓励幼儿的积极讲话活动和行为,给他们创造交流的机会。教师在和幼儿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干涉、指责的越多,幼儿表达的愿望就越少。教师应该和幼儿处于平等的地位,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问题,把握时机,诱发他们讲话的意愿,并参与他们的谈话。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6)

语言是人类传达信息、表达感情、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人的生活离不开语言。孩子一出生就要和外界环境进行交流沟通,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和最佳时期。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环境既是语言产生的源泉,又是语言教育的途径之一,幼儿语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特定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主观心态、情绪等因素制约的。离开语言环境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就容易使语言成为一种单向的传授、灌输。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新《纲要》中也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幼儿园的教育中,环境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资源。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隐性课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和功效,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环境创设也成了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即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

一、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的物质条件,比如幼儿园庭院的绿化、整洁、整体布局;活动场地的大小、质量;室内环境的美化、布置、光线的强弱、玩具的多少及可用性、空间的大小,等等。这些都能够直接地影响幼儿的情绪,直至影响幼儿语言的表达。当幼儿置身于光线明亮、空气清新、整洁有序的环境中,他们就感到身心愉悦、精神饱满,于是产生了说话的愿望和要求;如果幼儿经常处于零乱的、色彩反差过大、活动空间狭小、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幼儿会感觉烦躁,容易产生疲劳、心绪不宁的情绪,有时行为上会不知所措。幼儿只有在情绪舒畅时才可能产生说话的需要和愿望,在情绪不稳定时则会缄默不语。因而,教师应该在环境的选择和控制上积极地为幼儿创设优美的、令人愉快的物质环境,以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非物质环境

非物质环境是相对于物质环境而言的,它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用关怀、热情和笑容有意识地营造一个利于幼儿说话的精神环境,即一种良好的语言发展的氛围;二是教师自身给予幼儿的语言环境,即教师自身高素质的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一)营造和谐的幼儿语言教育的精神环境

心理学研究指出:精神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是幼儿园整个环境创设的灵魂。幼儿语言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语言教育的精神环境,为幼儿营造有利于他们语言发展的氛围,这种氛围建立的核心是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因此,营造良好的幼儿语言教育的精神环境教师要做到:

1.主动交谈。幼儿年龄小,性格各异,有的乐于与人交谈,语言发展相对较好;而有的性格内向、不爱言语。针对这种现状,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主动与幼儿交谈,特别是对语言发展差、胆小的幼儿,更是应主动关心,与之交谈。

2.寻找话题。陈鹤琴先生说:“寻找谈话是学习语言的大来源。”因此,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不失时机地寻找机会与幼儿交谈。话题的来源十分广泛,可在观察中寻找,在操作中进行,在游览中交谈,在欣赏中展开;也可从幼儿身边的趣事说起,从父母的工作谈起,从家庭的生活讲起,从幼儿的兴趣爱好议起,从幼儿的表情问起。在与幼儿交谈时,教师要俯下身子,耐心倾听,让幼儿把话讲完。在耐心倾听的同时,教师有意地引导,使其说话更具规范,既与幼儿共享谈话中所带来的乐趣,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的语言修养

具体地说,教师的语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准确性是教学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语言,不论用词如何考究,语句怎样华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幼儿的发音器官的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还比较弱,他们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形成语言定势。因而,教师语言应力求发音准确,用词得当。

2.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理”。教师亲切、自然、纯真的语言,舒缓、柔和、富有感情的语气语调,能够有效激发起幼儿的内心体验。反之,如果语言冷漠寡淡、枯燥无味,则自然很难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活。在教育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处于错综复杂的状态,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因势利导,及时运用灵活的语言来驾驭教学。例如,在组织科学活动“认识公鸡”时,教师要求幼儿仔细观察公鸡的头部,但公鸡突然扇动的翅膀,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啊!公鸡看到这么多小朋友在看它,高兴得拍起了翅膀。公鸡想:小朋友,我的头上很美丽,谁能看到我头上有什么呀?”教师机智灵活的语言,很快又把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原来的观察顺序上。

4.新。新颖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剂。新鲜活泼的教学语言不但能拨动孩子的心弦,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预期,激发自我成长的动机。另外,新鲜多变的语言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新鲜有趣的问题,调动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许多奇思妙想由此诞生了。

5.精。精是指教学语言要短而精,少用附加成分过多的长句、复杂句,以避免幼儿理解上的困难。同时,语言精炼还要求教师能提纲挚领、简明扼要地表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少说“废话”。心理学研究表明,七岁儿童最长可以持续的有意注意时间只有10―15分钟。为此,教师应力求在幼儿注意集中的时间段内,用精简的语言有效地解决问题。

6.慢。心理学研究表明,4―7岁幼儿的纯音听觉敏锐度和言语听觉敏锐度之间的差别程度,要比成人的差别程度大,而且年龄越小,这种差别越大。因此,教师能否把握适当的语速对幼儿能否理解语意尤为重要。

三、积极利用家庭资源,共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驿站,是生活与经验的起点,也是语言发生与发展的基地。宽松的家庭氛围是促进幼儿自发、积极地进行语言交往的良好环境。因此,与家长合作进行幼儿的语言训练,将大大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努力做好家长的工作,鼓励家长让孩子大胆说话,不要讥笑或责备孩子说错话;孩子要说的话一定要让他独立地表达,耐心地听完,不要在孩子说话的时候打岔或代替他说话。还要注意提醒孩子吐字清楚、准确,说完整话。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尤其是晚上给孩子讲讲故事或让孩子谈谈一天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及时纠正孩子不正确的语言,练习口语表达能力,等等。

总之,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得了的,是在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逐渐形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家长共同努力,创设一个孩子想说、敢说、爱说的语言环境,充分挖掘幼儿的语言潜能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培养,让幼儿真正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正确的运用者。

参考文献:

[1]李丹主.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341.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29.

篇(7)

幼儿园和家庭里有秩序的、整洁的、和谐欢乐的教育环境,有规律的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的关系,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的重要条件。我班在开学时,开展“谁是讲礼貌的好宝宝”主题礼仪行为教育。墙布上利用孩子平时在小区、在路上、在家里的生活照片,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文明行为,有的在汽车上让座,有的在路上向别人问好,有把果皮扔进垃圾桶,有的在上车时自觉排队。同时,要求幼儿回家寻找有关礼貌行为的画报、图片、图书等,并发动家长参与收集照片、图片等,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性、连续性,让幼儿在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充分感知周围的社会生活,这些环境无时不在自发、广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行为。

为幼儿树立礼仪行为学习的榜样作用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别强调环境对幼儿的刺激,他认为环境包括物的环境和人的环境,而人的环境尤为重要,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幼儿不易理解抽象的道理,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生动形象的榜样、活动的范例,比语言的说教更容易使幼儿信服,能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故事课《有礼貌的小兔》上,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很快地学会了故事里的礼貌用语,课后,有些小朋友还要求扮演小白兔,演绎故事的角色。可见,一个生动的故事、一部有意义的动画片,给幼儿留下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深刻的。为了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我还让幼儿轮流当“文明小天使”,每天早上在园门口迎接入园的幼儿和家长,并向他们问好。孩子和家长每天清晨一踏进幼儿园就受到热情的接待、微笑的服务、礼貌的问候、春天般的温暖。孩子们在看看、讲讲、学学、玩玩、唱唱、跳跳等活动中感受其角色的形象、语言行为,从而树立学习的榜样。此外,我还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每天到园主动向同事、家长问好,接待家长礼貌热情,处处为幼儿做出榜样。通过对文学形象的模仿,老师的言传身教,家长的影响,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训练,幼儿基本掌握了个人礼仪的主要内容,初步形成讲礼貌的习惯,每天来园、离园能主动向老师问好、道别,早晚向父母问安,与人交往会使用礼貌用语。

在各种游戏中渗透幼儿礼仪行为的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代替枯燥的说教,加深幼儿的印象,便于幼儿记忆,但仅凭感性的认识还不足以形成习惯,必须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行为练习,从而避免机械的模仿所造成的做与说的不一致。我组织开展了“我是小主人”“小熊请客”等角色游戏情景表演,让幼儿感受到同伴的友爱,礼貌待人的好处。通过快乐交往日中的游戏,幼儿在交往活动中学习了礼貌用语,通过快乐益智日的“爱护小动物”活动,学习轮候游戏,学习有序排队,学习轻声说话不干扰别人等。

篇(8)

1.注重语言的科学性

教师语言的准确与否,即是否符合科学性。而在概念上来说,语言交流中用词恰当、准确合理没有丝毫偏颇,就说明语言应用有科学性。而在当前幼儿教育中着眼,大部分幼儿教师所使用的语言距离“科学性语言”相差甚远。幼师语言应用不具有科学性,就无法准确地将教育内容和方向提供给幼儿。本人觉得注重语言科学应用,应当体现在下面几点:在幼师使用语言时,应当顾忌到幼儿的心理承受程度。在表面上来看,大多数幼儿思想单纯,幼儿的思维改变受到父母或者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多样性。幼师在说话时,幼儿都会展开思考,不过他们没有形成系统的思想体系,所以在理解幼师讲话时与幼师想要表达的思想存在一定差距。幼师重视语言科学性的同时,还需要与幼儿进行全面交流。当前开展幼儿教育工作,不只是稳定幼儿情绪和给幼儿讲故事,还应当通过准确的语言激励,使幼儿能够直面挫折和失败。

2.重视语言的逻辑性

严谨的逻辑性结构是构成科学的骨架,当应用的语言逻辑不通时,就说明该语言不具有科学性。幼儿的认知和年龄决定了他们的思想纯真、语言结构简单。而这时幼师要重视语言逻辑性,才能够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这需要幼师做以下努力:(1)幼师要确保语言没有漏洞和语法错误。幼师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中,确保逻辑性的用语,就使得幼儿在模仿时,模仿正确的语言逻辑能力,为以后的语言发展铺平道路。(2)长期的言传身教是保证幼儿语言逻辑准确性的基础。即使幼师在语言上逻辑准确,但这并不代表幼儿能够一直按照正确的语言逻辑来模仿,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对幼儿出现的语法错误进行改正,来保证幼儿语言的正确性。

二、幼儿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幼儿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幼儿处于一个语言发展期的年龄中,因此他们的语言一般具有形象、生动和灵活性。这就要求幼师在教学时要保持生动灵活、节奏欢快,然而抓住幼儿的心理和年龄层次来让语言生动形象相对较难,因此幼师要注意以下事项:

篇(9)

[关键词] 幼儿 艺术教育 动漫

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证明艺术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从小接受艺术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艺术教育在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漫是音乐、美术、文学交互耦合的综合性艺术。相对于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传统形式,动漫具有无可比拟的整体教育功能。动漫以活泼灵动的表现形式、精彩纷呈的视听感觉、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集中体现了审美教育的优势。动漫这一紧贴幼儿生活世界的形式能提高艺术教育的效率,动漫的科学使用能革新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方法,丰富的动漫资源能充实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笔者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120名幼儿进行对比实验,探讨动漫运用于幼儿园艺术教育,具体操作如下:

一、实验目的:动漫条件下幼儿艺术能力培养的研究:运用对比实验法,通过等组实验,研究动漫对幼儿歌词识记和理解的影响、动漫对美术欣赏过程中集中注意力的影响。

二、实验假设:动漫条件下幼儿歌词识记和理解、美术欣赏过程中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优于图片、文字等其他传统素材,动漫在幼儿园艺术教育过程中具有提高认知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的优势作用。

三、实验方法:实验对象:实验一(动漫对幼儿学唱歌词识记和理解的影响):实验被试为幼儿园大班幼儿,该年龄段需要60名幼儿,实验二(动漫对美术欣赏过程中创造力的影响):实验被试为幼儿园中班幼儿,该年龄段需要60名幼儿,共120名左右,男女均衡。

实验工具:动画素材《歌曲―颠倒歌》、动画素材《我的连衣裙》、音频文件、图片和题目、小白兔裙子图纸若干、彩笔若干、笔记本电脑、遥控器。

研究设计:实验一为2(2种学习材料呈现方式)×1(年龄段)被试间设计。实验二为2(2种学习材料呈现方式)×1(年龄段)被试间设计。

研究程序:实验在幼儿园进行,总共时间为两周。实验为主试对儿童进行一对一的施测。研究者将幼儿分成3大组,每组20名幼儿:测试组组10名,对比组10名。

(一)实验一:

测试组研究程序:研究者提供《颠倒歌》图片及《颠倒歌》MP3;

1、播放一遍音乐,提示语“请小朋友欣赏一首歌曲《颠倒歌》”;

2、播放第二遍音乐,提示语“请小朋友仔细听歌曲里面提到一些什么动物?”;

3、播放第三遍音乐,提示语“请小朋友仔细听歌曲里面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4、播放第四遍音乐,提示语“请小朋友试着跟音乐一起唱出来”

对比组研究程序:研究者提供《颠倒歌》动画;播放次数与提示语同测试组;主试对幼儿施行理解测验,即就有关歌曲内容进行提问,主试做好问题记录。

(二)实验二:

测试组研究程序:研究者提供《我的连衣裙》图片、故事MP3;

1、播放《我的连衣裙》故事MP3,并贴出挂图,请小朋友一

边欣赏挂图一边听故事;

2、再播放一遍故事MP3,提示“请小朋友为小白兔设计裙子,要设计各式各样的图案,”

对比组研究程序:研究者提供《我的连衣裙》动画;播放次数与提示语同测试组组;主试对幼儿提交的设计图案进行统计分析。

四、研究结果

实验一:根据数据统计计算,动画组幼儿理解、记忆与图片组相比较分别高出16%、20%,动画组幼儿注意力强度上高出图片组。

实验二:根据试验数据统计,动画组幼儿约有80%幼儿积极参与回答,回答类别达58种,重复4种,发散性思维;图片组约50%幼儿积极参与回答,回答类别达43种,重复4种,思维比较固定。

五、研究启示

实验一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用动画的方式呈现音乐类学习材料比用图片呈现音乐类学习材料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动画的呈现方式属于视听结合,动态的展现方式有助于幼儿进行音乐理解,并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图像和运动对于理解和记忆都是至关重要的。动画是动漫的主要内容,在幼儿园艺术教育过程中引入动漫,可以提高认知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在艺术教育中用视听结合的方式也利于幼儿使用多种感官接收信息。动漫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充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通过“看、听、说、做”的动漫多通道协同记忆,将逐步建立丰富、系统、精确而巩固的条件反射,有效提高记忆效果。同时,动漫包括文学、美术、音乐等多学科内容将为艺术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元素,为幼儿认知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

实验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动画片的引导,幼儿在美术方面的创造能力明显优于图片组。动画是动漫的主要内容,因此,利用动漫创设美术教学情境,幼儿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高、可充分激发幼儿创造力。动漫因其对幼儿独特的吸引力,而使幼儿更能关注于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作为幼儿主要娱乐方式,动漫利用幼儿享受娱乐的心理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幼儿在娱乐情绪中学习,获得更多快乐体验。动漫的虚构或虚幻性能以超越日常生活经验的视角展示事物的内在奥秘或产生过程,能丰富幼儿想象力、启迪创造灵感。随着动漫技术的不断趋于完善,动漫在画面、音乐、内容等各方面正日益变得精致,极佳地融合了绘画艺术、电影艺术、文学手段使动漫观赏者能得到与众不同的视觉享受;鲜活靓丽的人物画面,动人的故事情节,优美的音乐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能牢牢吸引住幼儿,启迪创造的灵感,培养创新能力;动漫展示了人性的真、善、美,使幼儿用心感受、领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篇(10)

艺术是非常复杂实在的,正是游戏这种启蒙式的行为,让艺术具象化,历史又让其抽象化。游戏是欲望,智慧和技术的统一。游戏的发展和演变让艺术产生了许多分支,并且在分支的基础上大放异彩。追究其根本,游戏是人类自我天性的解放,精神的自由,这也是艺术的最终目标。

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游戏发生说的贡献在于突出了艺术的无功利性,但是把艺术的起源归于游戏又过于简单化。人类艺术的起源之一就有游戏说。

游戏同艺术无论是在起源、形式、内容上都有着密切的同构关系,具有渗透行和互通性,二者随时都可能相互转化,是一种共生的状态。斯托洛维奇也说到,各种幼儿艺术创作都表现出艺术的游戏根源。幼儿的许多活动都常常不自觉地转化为一种游戏活动进而生发出艺术活动来,学前儿童从事的各种艺术活动很多都是以游戏的方式存在的。艺术与游戏往往以一种复合的型态构成儿童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往往就是艺术,艺术往往就是游戏”。

2、游戏精神的内涵

对于游戏的定义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因为游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我们很难用一种判断性的方式给他下一个定义。当进一步考察游戏时发现所有不同种类的游戏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质,也只有具有这些特质的活动,才能称之为游戏:这些所谓的特质即从游戏活动中提炼出来最能反映游戏活动最本质的,核心特点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游戏精神”。

二、以“以游戏精神”改革当前的幼儿艺术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指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它们是根据各种社会为学校规定的目的和目标而设计的……是构成一个具体过程的学习对象。”总之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开放、创造的精神。因此在这种精神观照下的艺术教育在组织幼儿艺术教育内容时不仅是单个艺术门类,还可以是多个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融合,所采择的内容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的来源不仅可以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事先预设的,也可以是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敏锐地捕捉来自幼儿生活和兴趣中突发性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调整教学内容发出新的更适宜的活动主题,使活动主题呈现动态、灵活的特性。游戏既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艺术教育的主要方法,把游戏作为艺术教育的内容吸纳进来,能更好地丰富艺术教育内容。为此在这种精神指导下的艺术教育内容应该有以下特点:?

1、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

“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愉悦、创造的精神是幼儿生活状态的本真的精神反映。幼儿的生活是自由、偷悦的,进行艺术活动是为了满足自己精神需要。因此在这种精神指导下的幼儿艺术教育内容的选择是贴近幼儿的生活的,以幼儿生活中的素材作为艺术教育内容,让幼儿自由选择、自由创造。同时,幼儿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离不开人的生活的,艺术教育是幼儿真实生活体验的反映。因此艺术教育内容应该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多采择那些充满幼儿生活气息的题材为教育内容,选择容易让幼儿理解和接受的艺术年个十时毫作为教育内容。这样一方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也能够照顾到幼儿的兴趣及满足幼儿从事艺术活动的自由,愉悦的情感需要。

篇(11)

中国分类号:G61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而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幼儿园教育做为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幼儿园教育中,由于受教育者的年龄较小,教师往往无法仅靠语言实现与幼儿的沟通与交流,这个时候,非语言艺术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与幼儿进行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时,语言的作用往往可能收效甚微,教师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非语言艺术反而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非语言艺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性

非语言艺术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教学艺术,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辅助语言艺术,增强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与交流

在幼儿时期,幼儿准确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还比较差,往往不善于用语言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态度,也不善于根据不同情景运用恰当的语句向对方作出应答。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除了语言艺术,教师还应辅以非语言艺术,如:手势、目光、表情等,来弥补语言的不足,使语言的表达更为浅显、易懂,从而顺利实现幼师与幼儿思想与情感的交流与互动。

(二)吸引幼儿目光,集中其思绪与注意力

好动和贪玩是儿童的天性,这种天性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幼儿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固定信息源上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要想尽可能长时间的抓住幼儿的思绪与注意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更多恰到好处的非语言艺术,如,手势、目光、表情等,不断变换注意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维持幼儿对事物的新鲜感。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非语言艺术往往要比语言艺术的影响和作用更为深刻、对幼儿的内心情感的激发也更为强烈。

(三)维持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管理水平

儿童贪玩和好动的天性决定幼儿园课堂秩序必然无法像高校教学一样井然有序,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秩序加以维持,这种维持,除了直接的语言表达外,非语言艺术往往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例如:当教师发现有幼儿长时间自玩或闲聊时,向其投以殷切希望改正的目光,能起到阻止幼儿讲话和引导其注意力的作用。这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往往要比直接的语言表达更为委婉,也更容易被幼儿接受。

二、非语言艺术的主要构成

教学过程中的非语言行为依据不同的标准主要分为面部语言、手势语言、身姿语言等三类。

(一)面部语言

面部表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非语言交际手段,其往往通过眼部肌肉、面部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达各种情绪,如:愉快、轻松、悲痛、委屈等等。人的面部有数十块肌肉,能够产生极其丰富的表情,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园教学中,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幼儿更为关注教师的表情,因而,教师面部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能牵动幼儿的注意力。

“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语言能辅助有声语言,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美化教师形象,充分反映教师的气质和人格,因此,面部语言是沟通师生心灵、实现教学艺术美的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之一。

(二)手势语言

手势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人们通过手掌和手指的位置、形状来表达思想情感或传达命令,手势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体态语言形式之一。

在人际交际中,人们常常会在语言之外借助各种手势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或传达某种指示和命令。而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多样的手势可以加强教师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幼儿的视觉、听觉不断变化集中点,获得新鲜的刺激。由于手势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其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很强,往往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幼儿的思绪,表达和交流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

(三)身姿语言

身姿语言属于人的躯干所发出的信息,身姿语言信息在塑造个人形象、职业形象,准确传递信息方面的作用非常强。教师是一种社会角色,其一举一动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举手,一抬足,都要注意与自己的身份相称。

著名教育家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曾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做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举一动往往体现出他的气质和涵养,无形中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因此,教师应努力做到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大方、得体、自然、不做作。

三、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现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要以教育为基石。幼儿园教育做为教育的首要环节,在人一生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由于幼儿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往往不善于主动地与人交谈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态度,因此,幼师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非语言艺术的辅助作用,结合幼儿的实际特点,准确把握幼儿的心思,以实现与幼儿思想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总而言之,非语言艺术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教师的面部表情、举手投足、身姿体态始终随着他的有声语言向幼儿传递着各种信息。在课堂上,非语言交际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通常比语言交际的作用还要大。因此,教师应该学会运用一些非语言交际行为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非语言艺术只要运用得当,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尹琳,幼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中的非语言艺术,教学园地,2009;

[2]周颖,柳彬,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儿园教学的困境及超越,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

[3]段鹏飞,贾龙真,浅议非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科教创新,2013;

[4]赵堪培,交际的语言和非语言艺术,外语教学,2005;

[5]高明,柳颖,李复然,浅谈非语言艺术在教学中应用,读与写杂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