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大全11篇

时间:2024-03-27 15:08:4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1)

青少年具有坚定的毅力能够让他们克服生活中和学业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其也更有助于让青少年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形成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精神和态度。青少年受到年纪的影响与身心的飞速发展中,这一时期的孩子们正处在青春的叛逆期,面对日益增长的学业压力,和即将来临的中考,以及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环境,很容易产生叛逆的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因此,教师培养青少年的毅力,能够更好地让青少年度过这一段青春叛逆时期,而对于青少年毅力的培养则能在初中体育教师教学之中展现出来。针对以上这种情况下,学校积极加强初中体育教学中对于青少年的毅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提高青少年体育锻炼与毅力培养的意义

1.1、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坚强的品质

目前来说,现在的青少年都是被家里“宠”大的,这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目前社会中的物质条件非常好,孩子们生活在丰衣足食的年代,所以,这一代的孩子多数都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教育和精神品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体育教育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品质意志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它既可以实现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又可以通过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等多种意志品质的提升和训练,实现青少年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体育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意志品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应该根据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加以利用。当前青少年成长和发展中,在意志品质和毅力发展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在,很多青少年在学习上或者是生活上遇到困难之后,就很容易产生找别人帮忙或者是放弃的念头,这并不有利于青少年未来的发展,也有一些青少年在自己的生活或者学习之中经常缺乏耐心,总是非常的不耐烦,这种情况如果长时间的发展下去,也会造成青少年性格上的缺陷,从而影响青少年未来的发展。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教师应在体育课堂上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强青少年的毅力,让青少年能够具有坚强的品质,从而让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

1.2、有助于推进青少年体育的推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能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给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青少年在这样的氛围中,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我。因此,教师将培养青少年的毅力教学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能够更好地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让青少年更加了解体育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的同时,有助于青少年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传统体育教育主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发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和思想道德培养,以及学生毅力等精神品质的培养都比较忽视,所以说传统体育教育并没有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实质,对青少年意志品质和思想道德的塑造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没有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在青少年体育锻炼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重视青少年毅力培养,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可以有效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实现学生的精神品质和身体素质共同发展,转变青少年体育教育的观念,促进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改革与推进。

2、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与毅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2.1、激发青少年对于体育训练的兴趣

要增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和毅力培养,首先要让青少年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要通过积极参与各类体育运动,通过体育运动这一方式来增强自己的体力和意志品质。如果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锻炼,更不可能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他们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毅力。体育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还是比较受青少年喜欢的。但是我们也看到,并不是所有青少年对体育本身有兴趣,甚至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缘故是没有作业,他们对各种体育锻炼活动既无法有效掌握技能,又不能有效的坚持下去。从这一点来说,青少年的发展无论是意志提升,还是体育发展,都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品质。而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青少年的意志能力提升效果最为明显的加强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在体育训练中提升他们的意志品质是有效的教育措施。在我们相关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青少年之所以喜欢体育课是因为体育课能够有较多的自由活动时间,但是青少年对于青少年体育锻炼与毅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措施陈自博(陇西县大河九年制学校甘肃定西748100)体育这门学科的喜欢并不包括各种体育训练项目。这也是因为初中阶段青少年需要进行体育训练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也比较考验青少年的毅力,像1500m、800m的长跑等等。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的毅力,教师就需要让青少年在各种体育训练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乐趣。由于初中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能充分考虑每一个青少年。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采取各种鼓励的方式,培养青少年的毅力。比如,教师可以采取实物激励法、目标激励法等多种方法,促进青少年的毅力培养。

2.2、熟练掌握运动技能加强青少年锻炼

学校体育教育中有大量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技能训练,逐渐掌握这些运动项目的训练技能,只有学生熟练掌握了训练技能,学生才能够带着兴趣有效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加强青少年毅力训练的有效措施,在体育课上学生只有对各种运动技能有基本的掌握,并且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或技能训练活动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才能够增强自身的体质,锻炼自己的意志。学生有了健康的体魄,便能够有更加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懈的努力。当前中学生身体素质较弱,在体育课教学中往往可以看到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运动技能或者运动技能太差,而不能参与一些有效的体育锻炼活动。有的学校体育课组织比较随意,体育课纯粹成为学生休息和放松的时刻,体育课上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不喜欢运动而选择围观或者坐在一起聊天等等。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在体育课上养成懒散的状态,也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影响着学生的其他科目学习。所以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适合学生的运动,能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运动项目,并教会学生相关的运动技能,让学生投入体育运动活动中,并从体育运动活动中得到有效锻炼,并使自己的意志品质和毅力得到提升与发展。

2.3、创新训练措施培养青少年的毅力

过于单一和枯燥的体育锻炼方式不能够有效激发青少年的积极性,也难以发挥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促进毅力发展的效果。教师在对青少年进行毅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时,根据教学内容和青少年的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例如,青少年还处于成长阶段,所以,教师可以使用游戏教学的方式,让青少年在游戏活动中进行体育上的训练;教师也可以将他们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青少年在小组中进行合作教学,同组青少年合作,其他组青少年可以相互竞赛,用这样的方式都能培养青少年的毅力,并且也能让青少年对体育训练更加的感兴趣;教师在进行“广播体操”的教学时,青少年则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小组的划分,确保每一个小组是4-6个同学,让组内青少年相互监督,相互鼓励。互相激励和比赛不仅能够促进青少年的运动效果,而且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在互相的关注与激励下,他们可以激发出较强的内在动力,可以实现更加良好的身体锻炼和毅力训练。

2.4、为青少年树立毅力的榜样

对于初青少年来说,他们进入到校园之后,会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教师身上,也会把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候,要能够以身作则,为青少年树立坚强毅力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被青少年看在眼里,因此教师的坚毅精神也能打动青少年,能够让青少年进行追随。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树立的榜样要能够引起青少年的重视,并且能够让青少年自觉自愿地弥补自己身上的不足;其次,教师在树立榜样的时候,不能选择和青少年相差较大的榜样目标,确保青少年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追得上榜样,不打击青少年的自信心;再次,榜样需要具有权威性,能够让青少年从内心中对榜样起敬仰之情。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教师可以给青少年找寻一些名人或者名人事迹,让青少年在这些名人事迹中明白自己可以靠坚强毅力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例如,青少年耳熟能详的爱迪生,他通过不断的坚持、不断的努力,终于在无数次的失败之后获得了成功,发明了电灯泡;也可以给青少年讲述著名的滑冰运动员叶乔波,尽管在自己的膝盖破碎的情况下,但是他没有放弃,没有屈服,依旧靠自己的毅力获得了成功,拿到了奖牌。体育教师可以经常给青少年讲述这样的名人事迹,让青少年能够明白人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人成长的这一生中,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只有不断的和挫折与困难做斗争,具有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精神,才能够最终成长。由于这一时期初中生受到年纪的影响,他们很容易被这些名人事迹所打动,因此,教师在不断地给青少年讲解名人事迹的过程中,也会让青少年的内动力更加充足,让青少年明确坚持毅力的意义;最后,一个班级里的青少年,他们的各项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有的青少年可能文化课成绩并不好,但是体育天赋却非常强,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找寻青少年身边的人,成为青少年的榜样。比如,在开展一些体育训练的项目中,有一些青少年因为自己的体质或者是对体育训练项目出现了逃避心理,不愿意进行训练,或者无法坚持进行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对班级里表现较为优异的青少年,提出表扬,从而号召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这种榜样就在青少年的身边,榜样的一举一动都能被青少年尽收眼底,其次,榜样和他们一样都是普通的青少年,既然榜样能够做到,那么青少年在心里就会认为自己也能做到,从而会认真地投入地投入到体育项目训练之中。

2.5、在体育锻炼实践中培养青少年的毅力

体育教师教学和文化课教师教学有一定的区别,体育教师教学的内容相对于来说比较枯燥,并且内容上也较为单一,青少年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也会觉得比较辛苦。所以,很多青少年很难真正的坚持参加完一场体育训练,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体育训练的项目要能从易到难,理论知识要从浅到深,根据青少年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确保青少年能够有层次地进行学习,逐渐增加训练难度。更重要的,就是要提升青少年的毅力,要让青少年具有积极面对困难的基本态度和坚持到底、迎难而上的心理品质,当体育训练枯燥无味和存在困难时青少年的毅力训练便显得更加重要。当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想要培养青少年的毅力,需要认识到,这并不是一个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青少年不断的进行体育训练,能够坚持长期的进行才可能让青少年具有坚强的毅力。青少年对新鲜事物非常有兴趣,但同时他们却总是对新鲜事物的热情不够持久。因此如果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青少年自然不能很好地培养他们自身的毅力。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原本就是在磨练自身的意志,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锻炼方式来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力和毅力。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开展长跑这项体育训练,这项体育训练原本就是培养青少年的耐力,教师也可以通过球类的运动,让青少年的拼搏精神得以提升,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带领青少年去登山,锻炼青少年的顽强性这些体育项目都能够很好地培养青少年的毅力。

2.6、树立青少年培养毅力的意识

青少年体育教学教师培养青少年坚强毅力的过程中,最为基础的是要让青少年树立培养毅力的意识,教师需要向青少年讲清楚什么为毅力,为什么人需要有毅力。一个人有了毅力提升的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就能够更加主动的接受各类毅力训练活动,在锻炼过程中更加积极的进行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自身的心理耐受力,久而久之,成为一种自身的基本素质和心理品质,通过青少年毅力培养意识的教育能够让青少年从内心中重视毅力的培养,在平时的锻炼中,青少年也会从自身素质和毅力品质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锻炼的计划,从而更加主动地完成体育训练项目,并且也能对自身进行一定的约束,使青少年的毅力提升有更加良好的效果。同时,只要青少年自己有了主动提升毅力的意识,并通过自己的计划,在锻炼与提升中具备了明确的目标,就能够让青少年的意志更加坚定,也能够达到体育训练项目的目的。

3、青少年体育锻炼与毅力培养取得的效果分析

近年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大多数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得到了空前重视,改变随意组织或放任自流式的体育课组织方式,加强学生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生意志品质提升与发展成为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课教学活动也被赋予了厚望。体育教师通过创新体育锻炼方式和加强学生体育技能训练,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实效,并通过具体的体育锻炼活动,加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提高青少年毅力发展。教学中,教师通过为青少年树立良好的运动榜样来激发青少年的运动热情,在体育课上讲述我国奥运会冠军的优秀事迹,对他们强调优秀品质培养和毅力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上对于体育锻炼和毅力发展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够在体育锻炼中主动加强锻炼,促进自身毅力发展。针对部分学生对于体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我们向中学生介绍了体育锻炼所带来的毅力和意志品质的提升,对于他们文化课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总之有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体育教育从过去的随意组织或放任自流状态过渡到有效计划、有效组织并针对性加强学生身体锻炼和意志品质的提升,有效促进了体育教育的发展,在青少年身体锻炼和毅力发展方面便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结语

总的来说,今天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关注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提升,也要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青少年的意志品质与毅力。想要通过体育课堂来培养青少年的毅力,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让青少年明确毅力的重要性;其次,可以运用榜样的力量,推动青少年的内在动力;最后,在不断的体育锻炼中,让青少年的毅力进行培养。目前来说体育教师课堂的效果还不能够尽人意,因此教师要能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不断的引导青少年,激励青少年,从而让青少年能够坚持不断的进行训练,全面发展,给国家培养出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梓维.浅谈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对青少年毅力培养的促进作用[J].中国新通信,2021,23(06).

[2]田文中.提高初中学校体育教学综合素养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3).

[3]孙文强.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J].当代家庭教育,2019(35).

[4]赵超.在高中体育运动中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品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09).

[5]贾琳.试论体育教学中培养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策略[J].成才之路,2018(25).

[6]张吴忠.体育教学中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的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7(12).

[7]郭春风.略论情感教育在体育课中的价值作用[J].新课程导学,2015(30).

[8]廖深九.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策略刍议[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8).

篇(2)

中图分类号:G808.17;G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5)03-0053-06 

Abstract: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eenager sports clubs for health promotion by adopting venue involved health promotion strategies, and revealed that venue involved health promotion strategies are the most effective way for establishing teenager sports clubs for health promotion. Teenager sports club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pportunity to become venues for health promotion, but they need to emphasize important elements for health promotion in their strategies and practice, and to establish supportive health environments. The 22 preliminary standards set up for teenager sports clubs for health promotion in China by using the Delphi method, are the foundation for establishing teenager sports clubs for health promotion in China, describe key elements in health promotion activities engaged in by teenager sports clubs in China, will become rules and criteria jointly followed by teenager sports clubs for health promotion in China when taking action. 

Key words: sport and health;health promotion;sports club;teenager;China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过程。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以开展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自发的社会基础组织,其特点是具有社会主义的公益性质,不同于社会经营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界定的范畴)。场所是社会相互作用的环境或背景。然而,目前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作为健康促进的场所进行研究的很少,在国内还尚未见报道。目前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俱乐部开展健康教育和对青少年的行为进行干预。如澳大利亚体育俱乐部在赞助商赞助其赛事过程中,通过强调健康的信息、搭售健康政策,努力创造健康的体育赞助环境[1]。健康饮食、防晒、无烟环境,控制酒精和预防伤害的主题[2],仍然是澳大利亚一些体育俱乐部健康促进工作的重点。最近,他们已将焦点扩大到使用健康促进的政策和实践进行干预,创建受欢迎的体育俱乐部[3]。另外,芬兰学者根据《渥太华宣言》和健康促进学校的原则,提出健康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干预的主要策略应包含酒类饮料制度、健康教育、对教练和官员进行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培训等[4-5]。从以上材料看出,虽然目前的研究对创建健康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问题是这些努力缺乏协调和组织,不具有统一性,没有作为一个整体方案在体育俱乐部中开展健康促进的计划。因此,本研究目的是使用场所性健康促进的策略[6],将上述这些有价值的健康促进项目整合起来,从整个体系或组织上进行研究,创建我国健康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场所性健康促进策略主要是基于《渥太华宣言》倡导的“健康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工作、娱乐和关爱的日常生活场所创造和享有的”[7]而提出。它已被广泛应用在不同领域的健康促进计划中,如健康促进城市、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大学、健康促进工作场所和健康促进监狱。最近,新的场所如体育场馆、农场、互联网已经被相继提出[8]。场所性健康促进策略作为健康促进的一种生态模型,关注的是将整个体系或组织作为引入健康促进变化的背景。其基本原理包括公平、社区参与及授权、责任义务以及跨学科多部门合作[6]。其行动的要素包括政策和战略目标、政策层面和技术层面的行动、关注组织发展和制定变化、建立不同部门、专业以及决策者的联合与合作关系、社区参与和社区权力[9-10]。其含义是如果健康促进注重于场所而非个人的技能和行为,那么个体的健康和健康行为,更容易遵循《渥太华宣言》中倡导的健康促进5项行动领域改变。其目的是在整个体系或组织内进行改变,以影响环境、组织文化和社会。场所性健康促进策略有2个基本维度:(1)场所构成环境,通过环境展示健康;(2)场所提供有效的方式研究和理解健康的决定因素,以达到影响个人和社区[11]。在本研究中,第一个维度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活动构成环境,在哪里体现健康。第二个维度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具有健康促进的潜力。目前,场所性健康促进策略已被各种方式概念化,如Dooris分离3个关键要素,建立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定义[12]:(1)建立支持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2)将健康促进纳入日常活动场所;(3)不同的场所之间相互影响。当上述要素被应用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时,第1项表明建立安全和健康的体育环境;第2项表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和运动相关的健康促进活动;第3项表明首先承认体育俱乐部是青少年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其次加强不同场所像学校、社区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之间的合作。上述场所性健康促进策略的框架,为我们创建健康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健康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建立 

2.1 俱乐部标准的确定 

建立我国健康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标准,是创建健康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基础。它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系统有组织的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具有科学有效的指导作用。 

1)标准的初选。 

以《渥太华宣言》提出的健康促进5项行动领域为基本内容,参照健康促进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组织制度,结合各种健康促进场所已创建的标准,采用个别访谈和会议方式,邀请部分权威专家对初步确定的标准进行论证和修订,初步确定健康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68个标准。然后,再使用专家咨询法(Delphi法)进行3轮评估。 

2)评估专家的确定和基本情况。 

为使研究可靠性增加幅度趋向平稳,考虑行业代表的实际,根据本研究内容涉及的行业标准、健康促进的有关文件精神、相关部门管理者的择优推荐,本研究确定健康促进专家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专家共30人。15名健康促进专家由研究人员和卫生机构管理人员组成;15名俱乐部专家由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组成。30名专家男性18名,女性12名,平均年龄(36.63±9.80)岁。他们在本行业的工作经验都在6年以上,且80%在10年以上。专家中6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有硕士学位,12人有学士学位。健康促进领域专家都具有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的职称,体育俱乐部专家80%以上具有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的职称。他们长期坚持在工作的第一线,对健康促进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活动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而,在本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3)专家评分和评分标准。 

使用电子问卷、信函或上门访谈的方式对上述30名专家进行3轮调查。调查时向专家提供相关的课题背景和文献综述,以便专家能够尽快了解研究主题。第1轮问卷部分结构化,开放式的问题是邀请专家提出一些新的标准。第2轮问卷是验证第1轮的结果和评估新的标准,回答尺度和第1轮相似。第3轮要求专家在第2轮已出现“很重要”的标准中用1~15分给予排序,再从中确认“最重要”的标准。 

第1轮和第2轮专家答案的分值是“很重要”=3、“重要”=2、“一般”=1、“不重要”=0。结果是计算2组专家答案的平均值。如确认“很重要”的标准必须超过所有回答者答案的50%。第3轮对“很重要”的标准排序:15分第1、14分第2,依次类推1分对应第15。没有排在前15位的分值为0。结果是计算2组专家答案的平均值,其值低于3的标准被淘汰。 

4)质量控制。 

研究质量主要以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协调系数来评价。(1)专家积极性:用应答率表示。应答率=(回收表数/发出表数)×100%。1~3轮每轮发出专家咨询表30份,每轮全部回收,应答率为100%。说明专家积极性较高,结果可靠。(2)专家权威性:包括专家对方案做出的判断依据(Ci)和对问题的熟悉程度(Cs)。判断依据每项按照大(1)、中(0.8)、小(0.5)3个不同层次赋值,内容赋值为理论分析(0.5、0.4、0.3)、工作经验(0.3、0.2、0.1)、参考国内外文献(0.10、0.10、0.05)和直观性(0.10、0.10、0.05)4个方面;熟悉程度(Cs)赋值为熟悉(1.0)、较熟悉(0.8)、一般(0.5)、不太熟悉(0.2)。专家权威系数=(Ci+Cs)/2。30名专家3轮的判断依据分别为0.85±0.03、0.88±0.03、0.87±0.03;熟悉程度分别为0.85±0.08、0.89±0.10、0.87±0.09;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06、0.89±0.08、0.8±0.07,说明专家意见可靠。(3)Kendall协调系数(W):用于评价多个专家对不同指标进行重要性评分时的一致性程度,经x2检验后,P<0.05,认为协调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评分者之间意见具有一致性。协调系数计算公式为:W=12S2÷(m2×(n3-n))。式中m为专家人数,n为指标数量,S2为指标重要性评分的秩和离均差平方和。3轮专家咨询总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812(X2=598.468,P<0.000 1),0.838(X2=695.486,P<0.000 1),0.824(X2=682.541,P<0.000 1),经卡方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专家的意见逐步趋于一致,结果有效。 

5)指标的筛选标准。 

对于指标的筛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研究往往是依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来选择不同的筛选方法。本研究主要以同时满足重要性赋值平均值≥3,变异系数<0.22两项指标为标准[23],同时结合专家的意见,经课题组集体评议后进行确认。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2 我国健康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标准 

第1轮,30名专家评估68个标准,结果是25个“很重要”,37个“重要”和6个“一般”。第1轮后没有标准被淘汰,且专家组又提出20个新的标准。第2轮,30名专家评估88个标准。其中,所有专家评估29个“很重要”。此外,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专家评估“很重要”的3个标准与健康促进专家不同;健康促进专家评估“很重要”的6个标准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专家不同。这种不同也表现在“重要”的标准中。因此,第2轮38个标准被评为“很重要”;42个标准被评为“重要”;8个标准被评为“一般”。第3轮,30名专家用1~15分排序38个“很重要”的标准。结果其总和平均值超过3的标准有22个(即“最重要”的标准)。最后,根据《渥太华宣言》行动领域和本研究确定的指标筛选标准归纳为5类22个标准: 

1)健康促进策略: 

(1)把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创建工作纳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工作计划; 

(2)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制定禁毒控烟和防止滥用药物的相关政策; 

(3)制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卫生部门在健康问题上的合作协议;

(4)年终评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健康促进活动的情况; 

(5)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决策过程中考虑健康和幸福的观点; 

(6)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制定健康促进规章制度并监管其实施。 

2)健康和安全的环境: 

(1)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动环境的安全; 

(2)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提供没有吸毒、吸烟和酗酒健康环境。 

3)社区关系: 

(1)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处理、理顺和监控可能发生的冲突和欺辱事件; 

(2)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与所在的社区、学校建立持久的健康互动关系; 

(3)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定期与董事会、教练和家长讨论其规章制度。 

4)健康教育和个体技能: 

(1)健康促进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教学、训练和竞赛的一部分; 

(2)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训练中健康元素比运动成绩更重要; 

(3)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保证定期开展健康教育; 

(4)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规定其成员接受健康教育; 

(5)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特别注重教练的互动技能; 

(6)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促进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7)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倡导“重在参赛”的思想; 

(8)体育俱乐提供健康意识的教育。 

5)健康服务: 

(1)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教练和管理人员以自己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出榜样; 

(2)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全面预防和处理运动对生理和心理造成损伤的策略; 

(3)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处理运动损伤案件的措施。 

3 小结 

1)场所性健康促进策略是创建健康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最有效的方式。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影响青少年儿童的健康,但积极的贡献不是自动发生的。因此,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责任和充足的机遇作为健康促进的场所。为此,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需要在其战略和日常实践中强调健康促进的组织制度、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重要元素,切实加强和改善他们的健康促进行动,并创建支持性的健康环境。目前,在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健康促进行动仍未受到太多的重视。因此,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应将健康促进作为其活动的一部分,并对其活动的目标和行动制定全面的指导方针。 

2)目前建立的我国健康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标准主要是基于场所性健康促进策略的框架,和《渥太华宣言》提出的健康促进5项行动领域为基本内容产生。这些标准描述了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内健康促进行动的关键要素,它们是创建健康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因此,基于上述标准我们可界定健康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一所能持续的增强它的能力,成为一个有益于生活、学习、训练、竞赛(师生)与工作(俱乐部全体员工)的健康场所。其理念是把健康融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文化、政策和日常运作中,制定全面的健康促进策略,缔造一个平等、可持续和健康的生活、训练和竞赛环境。然而,为了能使这些标准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和获得成功,进一步的研究是细化这些标准的指标并进行测试和实施,再通过评价修改这些标准,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各种体育俱乐部场所的特点,如组织文化、关键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信仰、实践环境的性质、发展历程、内部制度和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等[24]。 

参考文献: 

[1] Corti B,Holman C D J,Donovan R J,et al. Using sponsorship to create healthy environments for sport,racing and arts venues in Western Australia[J]. Hlth Promot Int,1995,10:185-197. 

[2] Kelly B,Baur L A,Bauman A E,et al. Health promotion in sport:an analysis of peak sporting organisations’ health policies[J]. J sci Med Sport,2010,13:566-579. 

[3] Crisp B R,Swerissen H. Critical processes for creating health-promoting sporting environments in Australia[J]. Health Promot Int,2003,18:145-152. 

[4] Kannas L. The criteria for a health promoting sports club must be developed. Report on young-sports[J]. Finnish Sports,2000:19-21. 

篇(3)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我国六朝古都南京市即将承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将是继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承办的又一项国际级别盛大的体育赛事。青奥会的创办意义在于让通过青少年这项盛事,重视体育教育,形成终身体育的价值观。我国在青少年体育教育领域一直处于薄弱地位,南京申办青奥会的口号“与青奥共同成长”,这一口号不仅展现了南京为成功举办青奥会的决心,同样也对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发展提出了殷切期待,紧抓南京承办青奥会的时机,全面加强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无疑是历史赐予的极好机遇。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及中国青少年体育教育方面的研究,为将奥林匹克精神纳入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做一些理论上的努力,使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与青奥会之间建立某种有机的联系,以期起到青奥会与中国青少年体育教育相互促进与影响的作用。与此同时,研究青奥会与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可以还可以激发社会对青少年奥林匹克精神教育的关注,对青少年树立终身体育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上关于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与中国青少年体育教育选题的相关文献资料,并研读《奥利匹克文化》、《学校体育学》等专著为本文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内容分析法:通过对亲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赛事及其创办意义,以及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目前发展状况的分析,立足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实际状况,思考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对中国青少年体育教育的一点启示。

二、青奥会与中国青少年体育教育

(一)青奥会创办的意义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举办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设想,经过几番努力,终于在2007年7月5日,奥委会第一百一十九次全会上,一致通过同意创办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赛事设置与奥运会相同,每四年一届,并分为冬、夏两季青少年奥运会,2014年南京承办的正是第二届夏季青奥会。青奥会专门为青少年创办,它承载着与奥运会不同的意义,正如罗格所言,创办青奥会的目的并不是为青少年举办一个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仿的体育赛事,而在于让奥林匹克精神融入对青少年成长的教育之中,它承载着体育、文化和教育三者共同的使命,体育技能的比拼并不是全部意义所在。体育作为一项没有国界充满魅力的文化,青奥会的举办不仅可以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加入体育健身运动中来,也能够加强全球青少年之间的往来沟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奥林匹克中传递的和平与尊重的理念也会为处于不同文化的青少年所认同,这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青奥会参赛人员年龄限制在十四到十八周岁之间,正值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青奥会注重奥林匹克精神价值观对青少年影响,注重青奥会的青年特色,积极邀请全世界各地区的青少年参与,奥委会在筹办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初,就意在把青奥会打造成一个融合文化教育与体育相融合的,专门与青少年体育教育相合相生的体育赛事,以促进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可持续发展,特别突出教育、文化与体育相融合这一主题,强调不同文化与教育的合作共赢,以期加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二)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状况

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差,在耐力、体力、爆发力等多重指标严重下滑,体育教育发展水平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与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竞技赛场上所取得骄人成绩形成鲜明的对比。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对自主招生考生进行的身体状况检测表明,达到优秀的考生数目仅为一人,体质状况不达标的考生高达百分之四九点二。目前,我国青少年中体质弱,身体超重及存在视力问题的比率逐年升高,该调查显示,大部分青少年对体育活动比较感兴趣和非常感兴趣,但是每周的锻炼r间普遍偏低,这与学校课业压力大,家长社会唯分数论有较大关系,我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忽视青少年体育锻炼,另外,体育公共场地及设施不完善也是原因之一。这些严重影响了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阻碍了我国国民整体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我国目前体育教育现状已然是迫在眉睫需要改变的,大力发展青少年身体健康教育事业,这关系到祖国未来发展的大计。

三、青奥会对中国青少年教育的启示

(一)树立与青奥会同步发展的学校体育教育理念

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虽然在应经得到了高度重视,但在青少年学校教育实际中仍然处于边缘化的地位,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不能不为应试教育及升学率让路。我们对青少年的培养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学习成绩成为衡量青少年的唯一准则,从而忽视了对青少年道德与体育的发展,而青少年奥运会强调文化、教育、体育共同发展的主题恰到好处为我国青少年教育指出方向。体育作为青少年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对于心理健康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奥林匹克精神的注入,有助于青少年获得健康体魄及健全的价值观,使学生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借青奥会之机,全面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对青少年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力求改善体育边缘化的现状,要树立与青奥会同步发展的学校体育教育理念,青奥会是青少年的奥运会,借助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刚刚起步这一良好的历史契机,广泛开展学校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活动,使青少年接受到奥林匹克精神的熏陶,从学习中获取身心健康知识,从锻炼中拥有强健体魄。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并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把奥林匹克精神变成青少年自己的生活方式、活动方式以及锻炼方式,让奥林匹克精神成为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原动力,大力推进“青奥进校园”、“青奥进课堂”,在年轻人之间提升体育运动意识和参与感,促进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与持续发展。加强体育锻炼教育还给青少年体育活动时间的同时,推广青奥会知识,让奥林匹克精神融入生活,懂得尊重及公平的含义,把自由平等的精神植入青少年的价值观中。大力发展学校体育教育,不仅丰富了青少年校园生活,强健体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对促进人类未来和平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已有w育场馆及体育设施开展活动

尽管今年来,我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但随着人们对体育活动日益重视,仍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体育场地设施等资源的需求,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场所也受到了一定程度挤占。我国部分地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完善,一直是困扰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的一个短板,不少中小城市及农村政府尚无力提供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设施,亟需加大相关建设的投入力度,弥补薄弱环节,加强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实践,保障青少年课外每天运动一小时的刚性要求。相比于之下,城市校园体育设施场馆不完全对外开放,一般仅用于体育课及特殊活动时间,利用率相对较弱,提高体育场馆及设施的开放率,让青少年在课余时间,节假日都能够使用场地及器材,拥有健身锻炼的良好载体,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已有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器材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选项。

奥委会在创办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初就明确表示,不能为青奥会单独建立场馆,不举办大型的开幕式闭幕式,青奥会要本着朴素节俭的原则,简化所有流程,加强青少年之间的国际交流,不走奢华办奥运的旧风气。这对我国开展青少年体育教育来说,无疑是值得提倡的以建设意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体育场地场馆及体育器材设施,通过适用性简单改造、从时间及使用人员方面加大开放力度等方式,使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已有的体育公共服务设施,这比任何大规模修建豪华场馆都更接近奥林匹克精神,接近最原初的体育精神的本源,这也正是我们要通过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注入给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要精神力量及价值源头。把这样节俭朴素的办会精神融入各地区学校的运动会中,融入我们日常的体育活动及体育锻炼中,让正值价值观形成的青少年再一次真正的感受奥林匹克精神,这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对未来的发展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联动作用

孩子们体质健康变弱,开展学校体育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打造青少年体育教育的一大阻碍,目前,迫于应试教育一考定终身的压力,家长与社会对于孩子们的要求仍然是唯分数论。这样问题的出现不能归咎于家长、学校抑或某一个部门的,要解决这一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成的。它需要的是学校、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联动配合,减轻青少年课业压力,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形成全社会良好的奥林匹克体育氛围。

借青奥会之机,学校担负起体育教育重任的同时,家庭、社区、社会作为教育的消费者也有义务重树导向标,意识到加强青少年体育运动的极端重要性,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文化教育活动,倡导充满奥林匹克精神的社会新风尚。青奥会虽不同与奥运会,但同样贯彻着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它融汇了教育、历史、文化、伦理等多种学科,而不单纯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体育竞技。奥林匹克中运动员在赛场上所表现出的顽强拼搏,尊重对手,讲求公平以及坚强的意志,都是值得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根植于这样的成长文化中,青少年必将受益终生。体育作为一种极具魅力的古老文化对青少年依然拥有极大的吸引力,让青少年通过参与,了解青奥会,使青少年的天性得以施展和发挥,并得到全方位的奥林匹克文化熏陶,形成浓郁的奥林匹克文化。家长必须认识到,体育也同样是一种教育方式,它是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本质性的回归,它表达了人们对于真善美的美好追求。体育不仅仅作为一项运动,让青少年强健体魄,它更是一个平台,是教育内容也是教育手段,使青少年在其中得到精神的洗礼与熏陶。家长、社区、乃至全社会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还要从自身小范围做起,为形成全民健身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大环境做出应有的努力。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及中国青少年体育教育方面的研究, 分析了青奥会创办的意义,介绍了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所处的状况,立足我国现实情况提出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发展的三点建议,其中包括要树立与青奥会同步发展的学校体育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已有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开展活动及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联动作用,以期使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与青奥会之间建立某种有机的联系,起到青奥会与中国青少年体育教育相互促进与影响的作用,与此同时,激发社会对青少年奥林匹克精神教育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陶小娟,潘绍伟.青奥会的理想及其对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启示研究―以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02).

[2]刘戈.青奥会对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启示[J].浙江体育科学,2014(01).

篇(4)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育 研究 述评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壮大,中国的体育事业也进入了繁荣时期。但是由于大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发展过于落后,严重的影响了中国体育内部的结构,阻碍了中国体育的整体发展。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的新主人,同样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财富,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国家未来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然而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在近20年内整体呈现下滑的趋势,因此,改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增强青少年的体质是刻不容缓的。近几年,国家对青少年的体质锻炼和体育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围绕青少年健康体质话题展开的学术讨论也越来越多,面对当前有关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的大量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研究的理论、视角、方法和内容几部分进行具体论述,为今后对青少年体育研究提供了借鉴。

一、青少年体育研究理论

青少年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的研究人员是将青少年的体育研究与教育学、社会学和生理学等众多学科联系在一起,对其进行相应的阐述。终身体育理论和素质体育理论是出现频率较高的理论研究。

终身体育理论是根据终身教育思想出现的,它广泛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体育研究者的重视,我国的终身体育思想是由王则珊和陈琦引进的。素质体育理论是针对我国的应试教育提出的,它注重的是学生的体质健康,并且以学校体育为素质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工具,将素质教育与体育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虽然在体育理论研究过程中结合了大量的其他学科,但是以体育为教育特色而构建的体育研究理论还没有出现,同时对于青少年体育未来发展和构建方面的建议也相当的微弱,无法真正的从一定深度、高度、系统方面论述青少年体育研究。

二、青少年体育研究视角

通常将视角依据不同的标准分为多种类型,以时间为分类标准视角分为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类型,以研究层次为标准视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种类型,以研究路径为标准视角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类型,以维度为分类标准视角分为多维视角和单一视角。一般研究者会选择适合的研究视角开展研究。

以范围较广的青少年体育为研究内容,是一种宏观的研究,这种研究主要是针对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策略等方面开展整体研究,总结出一系列的研究规律,同时注重对青少年体育发展今后的战略部署和相应预测。中观的青少年体育研究注重的是局部现象。通过某一定区域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特点和现状等总结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微观层面的青少年体育研究主要是针对体育案例中的研究单元进行研究。无论是从哪个视角对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研究都应该深入青少年体育运行的内部,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实际问题。

三、青少年体育研究方法

青少年体育研究方法通常使用的是文献法和统计调查法。文献法相对于其他的研究方法,具有方便易行的优点,同时也会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种研究方法往往都是依据其他的资料进行研究的,因此研究结果的效果也不是很高。统计调查法通常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最后利用统计软件得到发展现状。但是利用这种研究方法仅仅只能发现问题的表层现象,对于深入的青少年体育运行规律是无法总结出来的,同样也无法揭示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真正现状。因此,在青少年体育研究的方法使用上,应结合多种研究方法深入的对青少年体育的现状做出详细分析,并且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开展对青少年体育的研究。

四、青少年体育研究内容

针对青少年体育研究的内容较多,其中以体育参与度、体育相关政策、体育教学模式、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师为研究内容的较多。

虽然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的较好,但是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已然成为关注的热点,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青少年体育的参与度不高。许多研究者针对青少年参与的内部动机以及影响因素展开了多种讨论,并针对影响参与度的因素提出了相对应的应对措施。国家的相关体育政策关系着青少年的体育发展方向,研究员从不同视角对青少年体育相关政策的制定方法和执行力度进行了探析,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少年体育相关政策的完善和作用发挥提供了帮助。但是部分的探究与实际发展情况不相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困难,因此对这部分的探究还不够,需要进一步联合实际提出政策完善。虽然我国青少年体质呈现下滑的趋势,但是针对青少年体育课程的研究在不断的增加。体育课程的研究主要针对体育的课程观、课程改革、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目标、评价等方面开展的。课外的体育活动时间一般都限制的比较少,因此青少年体质增强主要是依靠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实现的,教育者应该调动青少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提高青少年参与的内部动机。体育教师的质量对体育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国内围绕体育教师展开的讨论研究也有很多,如何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质量的素质也成为发展青少年体育的关键。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青少年体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针对于青少年体育研究的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针对青少年体育研究的理论、视角、方法和内容做出了综合性的评述,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贡献出一份力量。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266-01

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第二个生长加速期,也是青少年性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应给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他们能参加足够的体育运动。我国青少年体质和健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部从2002年开始,在北京、内蒙古、辽宁等14个省(市、区)建立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每两年对我国学生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并公告。2010年进行的监测结果反映中国学生体质发展趋势很不乐观。对18多万名7~22岁城乡男女学生进行的监测结果显示,与2002年相比,我国学生在继续“发福”的同时,爆发力、力量等素质也继续下降。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重要健康问题。与此同时,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小学生三成,初中生六成,高中生接近八成,大学生八成。天津市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的学生身体素质甚至已经降到20年来的最差水平。在近几年的高校招生中,有85%的考生报考专业受限;在近两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3.7%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这些数据给我们强烈的警示。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体质健康关系个人的幸福生活,而对于国家来说,则关系整个民族素质和国家竞争力。

造成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下。

(1)应试教育让孩子远离体育。为了孩子的未来,也迫于就业压力,家长别无选择地将孩子往高考升学的独木上赶,许多孩子在补习班、辅导班中疲于奔命,没有充足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

(2)体育教学模式让体育缺乏吸引力。中国体育教学的达标考核模式借鉴是前苏联的“卫国体育健身制度”,当时中国教育界是为了丰富体育活动而选择了达标这一考核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如今的体育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可以选择的面十分广,学校体育教学的达标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要了,学生们盼望体育课上痛痛快快的踢一次足球、打上一场篮球,结果等来的却是一些为考核达标而设置的课目。使学生大失所望,严重挫伤了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独生子女受到畸形“呵护”。目前绝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小心翼翼地养育孩子,生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根本不允许孩子参加一些对抗性强、活动剧烈的运动。由于害怕学生受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学校也不得不取消一些对抗性强和容易受伤的体育教学项目。

先生说过:“完全人格,首为体育”。体育运动除了促进身体形态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之外,对提高青少年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1)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

(2)体育运动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3)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项目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4)体育运动能够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在未来国际化和合作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团结协作这一素质显得越发重要。这一代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产子女,是家庭的中心,在整体性格上更加自我,如果在学生时期、在性格仍可塑的时期没有形成团结协作的观念,那么在未来的工作中就很难在一个和谐的团队中占据一席之地。

(5)体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载体,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极好平台,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极好形式。从奥运会游泳项目的夺冠,就可以看出,每一项有影响的体育赛事都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民族传统体育更是民族传统文化活动的载体。

形成社会重视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合力,政府、学校和家庭必须从人材培养、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以为青少年一生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青少年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努力为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加强体育锻炼创造条件,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要继续加强与教育部门的配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全面推进公共体育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当向学生开放。要继续办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各级各类体校,充分发挥其组织引导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示范带动作用。

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加强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要进一步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积极研发和推广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提高体育课的趣味性,激发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为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要广泛开展体育器材、体育赛事、体育指导、健身科普等进校园活动,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使他们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家庭教育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起关键作用,广大家长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注重从小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生活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要树立正确成才观,将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置,让子女经风雨、见世面,经受磨练,把课外时间还给孩子,让他们走出补习班,走向运动场。

篇(6)

关键词

体育教育;青少年;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健全人格;素质教育

1研究背景

1.1体育教育的内涵

广义的体育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本身是1个完整的体系,分为普通体育教育和专门体育教育两大类。其基本特征是突出教育性和教学性。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百度百科)。而狭义的体育教育就是指学校中的体育教学,也即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由以上定义,我们可以解读出,体育教育是强身健体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是当下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体育教育引起国民的重视;同时,狭义上的体育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培养的重要过程,说明了体育教育应该引起学校以及教育部门的重视。

1.2体育教育的作用

至今,很多学者都研究了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体育教育对于青少年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重要影响。张春艳指出,体育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脱智德将体育教育的作用从促进身体健康上升到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认为体育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谢书卓指出要将体育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唐礼科、徐莹则在研究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因素的基础上,论述了体育教育对青少年的智力和心理上的积极作用。在此研究领域,大部分学者都持相似的积极观点且大部分学者的关注点都聚焦于青少年群体。青少年成长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小学和初中,及高中阶段身体发育成长迅速,学习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逐步树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和自我个性。而在当今应试教育主导的局面下,由于小升初,中高考等升学考试,会让青少年面临前所未有的学习压力,这种压力会对青少年的身体的成长、心理甚至是人格精神方面造成重大影响。所以,研究体育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哪些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体育教育对青少年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而目前,专门针对体育教育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研究和论述还较为缺乏,亟待填补空缺。

1.3目前青少年体育教育的缺陷

虽然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观念的影响等,目前青少年体育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的缺陷,青少年体育教育面临着1个尴尬的局面。

大部分学校对体育教育十分不重视。很多初高中的课程中,体育课所占比例十分少,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削减,这种现象重要原因是教育部对高中的考核标准以学生学习能力为主和升学率;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十分缺乏,体育资金投入很少,体育师资力量薄弱;对体育教育长期持不重视的态度。

1.3.2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参与意识不强

目前,大部分的学生以考入心目中的大学为奋斗的目标,除了学习之外,完全忽视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对于体育课更是十分轻视,笔者通过调查所在地区的重点中小学生参与体育课的情况,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很有兴趣,但是仅仅将体育课看做是学习之余的放松时间,不去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有些学生甚至留在教室自习,体育教育的参与度极低,体育课名存实亡。

1.3.3家长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的家长都对自己的子女抱着成才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借助高考进入一个好大学,从而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或者学习乐器等艺术类技能,认为比体育高雅有前途。正是这种观念导致家长几乎完全忽视对孩子的体育教育,认为体育教育是很辛苦没有发展前途,一味的督促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增加他们的学习压力,却忽视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状况。

1.4体育教育缺陷对青少年的影响

1.4.1影响身体健康

根据一项对全国28个城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一些大城市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且年龄越大健康率越低,初中生为32%,高中生仅为18%。由此可见,高中生的健康状况堪忧。究其原因,除部分学生因为营养和遗传因素外,大部分高中生是由于长期专注于学习,缺乏体育锻炼造成的。体育教育的缺陷严重影响到高中生的身体健康。

1.4.2影响心理健康

健康的体质是青少年在高压力下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体育教育的缺失,会严重影响到的学习状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可能由于身体原因造成学习成绩下滑,从而给倍感压力的他们增添更多的压力。在这种高压力状态下,很可能出现厌学、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随后引起自信心和生活乐趣的缺乏、产生很多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引发恶性循环。

1.4.3影响到全面正确的人格的培养

体育教育的缺少,使青少年无法意识到体育活动中所拥有的各种良好的体育精神,如集体意识、团队意识、竞争乐趣等。只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学习,只认为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东西,这种情况下培养的人是缺乏正确而全面的人格品质,无法真正的达到素质教育中全面发展的要求,更加不利于成年之后的发展。

2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对我国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智力水平、锻炼身体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和培养健全的人格。

2.1体育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智力水平

现代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人的智力的发展。为什么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进智力发展和提高学习成绩呢?现代科学研究已证明了这一作用机制:由于脑和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过程,1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大脑发达程度及其反应的灵活性。有规律的、合理的体育活动所产生的良性刺激,能使大脑的调节功能、活动强度、反应的灵活性和精确性得到良好的发展。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开展体育教育,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发展,提高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有利于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

2.2体育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基本条件,青少年时期正处在生长的巅峰期,这一阶段对体形和体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而众所周知,体育教育能够强身健体。通过有效的体育锻炼,能够掌握一些基本体育的技术和技能,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各项身体机能得到发展,塑造匀称的体型。同时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其它活动的基础,更是集中精力学习的前提。而体育教育有利于提高自身对病痛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自己。

2.3体育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体育教育是高压学习中的一种放松。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可以放松自己,缓解自己学习的压力,同时锻炼出强健的体质,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再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其次,体育教育能够培养自信心和交流能力。体育活动能够激发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其对各种事物保持活力,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周围的其他活动,多与他人交流接触,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最后,体育教育能够培养青少年面对挫折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体育是一种没有绝对输赢的活动,参与者在体育活动中会经历无数的失败,积累无数的经验,这种过程增强了参与者的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并使他们学会不断地吸取教训,锻炼出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锻炼出良好的心理素质,这种意志力也更有利于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良好的心理状况有利于青少年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减少他们由于压力产生的负面强行,这些方面均可以看出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素质。

2.4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

体育教育中体现出公平竞争、团结拼搏、集体主义、责任心等符合社会和时代倡导的品德和精神。通过开展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内涵丰富的体育精神得到弘扬,有助于青少年学习体会这些体育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塑造。青少年正处在人格和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当体育教育中的体育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性格,改变他们的认知时,也就无形中促进了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为他们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教育所具有的培养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的作用具有超越学生时代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将会使他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所受益。

3发展体育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3.1学校角度

体育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是提高素质教育水平的必经之路。对于目前来说,加强体育教育应该最主要着眼于学校方面。首先,各学校应该正确认识到体育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作用,树立起对体育教育的正确认识和态度,给予体育教育充分的重视;其次,各学校应该提高体育课所占学时和学分,加强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引起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再次,学校应该宣传体育教育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再次,学校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招聘和培训,完善体育教学设施,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后,学校可以多举办运动会等活动,创新体育教育形式,使体育教育普及化、常态化,营造校园体育气氛。

3.2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角度

教育部门要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教育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评估时,要考虑到体育教育和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估,引起各学校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教育部可以通过政策的制定,进行针对性的经费补助,有计划地为学校提供一定的师资保证,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而对于体育部门来说,要配合好各高中的体育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其组织、引导、指导作用。

3.3家庭和社会角度

从家庭角度来看,父母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人才培养意识,重视子女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习能力的发展;父母应该积极支持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协助学校进行体育教育;父母也可以养成自己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子女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从整个社会大的角度来讲,社会成员应该提高整个社会为国健身的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转变对体育教育的态度,努力构建学校、家庭、学生共同参与的体育教育活动,才能促进体育教育的整体发展。

4结论

同志曾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然而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整个社会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全面成长至关重要,对于青少年在人生这一关键时期智力的成长、身体素质的培养、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人格的塑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健康全面成长的作用,学校、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以及整个社会都应该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体育教育的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才能最终促进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杭洁 单位: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冯晓玲.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2]谢书卓.浅析体育教育在青少年人格培养中的积极作用[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4)

[3]周兰君.关于体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若干作用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4):116-119

[4]王晓亮,钟家银.从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反思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J].运动,2010(8):60-61

[5]邢金明.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1):173-174

篇(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机构也不断的改革进化,但是中专院校依然与其他中高等院校有着很大的教育区别。中专院校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主,体美教育为辅的教学理念从未改变过,它更注重培养实用技术类人才。因此,校内课程的安排虽然紧密,但是体育教育并不受重视。本文将阐述中专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中专体育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改革策略。进而有效促进在校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中专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中专院校在校的学生,年龄大多数都在15-18岁之间,而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正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刻。体育锻炼是增进身体健康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合理安排体育理论,体育锻炼课程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由此可见中专生是离不开良好的专业知识教育和轻松的体育课程的。体育教育课程在中专院校的课程安排中的地位值得提高。

(二)集体活动增进学生团结意识

由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很多轻少年的叛逆期多发生在中学,中专,高中等教育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思想尚未成熟,加上独生子女的性格大多孤僻高傲,对外排斥,不容易接近。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改善,后果就不堪设想。体育课程是学生时代难得的轻松户外课程,它能有效的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轻松的课程氛围改进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的日益发达,一些国外的轻松式授课模式不断的引进,广大师生被这种轻松的授课理念所吸引。但是苦于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无法将这种授课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专业知识课程授课方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思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而体育课程就具备这种学生们向往的轻松课程氛围,它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增进了师生关系,也是开放式教学的一种体现。

二、中专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重视专业技术教育,忽视体育竞技教育

中专学校区别于其他中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它以专业类技术教育课程为主,注重培养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反而忽略理论知识及体育方面的教育[1]。大多数中专院校的体育课程每周只安排一节,在有限的体育理轮课程中,学生不但要学习理论知识,体育锻炼,还要完成体育竞技的达标,使得原本轻松的体育氛围变得紧张又无趣。

(二)不合实际的教材内容,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热情

最新统计,有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中专院校体育教材,根本不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这些教材不论是在理论知识的甄选上,还是在文中相关插图的标配上,或是教科书封面的构思上,都因循守旧,毫无创新,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而这些教材直接影响着教师授课热情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更有一些学生对体育教材完全不感兴趣,除了上课时老师部署需要阅读的篇章,平时完全不会翻阅教材,更不用说学习和消化课程内容了。

(三)体育器械陈旧,存在安全隐患

传统的体育课程原本就单一,再加上体育教育并没有受到中专院校的重视。校方投入大量的资金给专业技术知识课程,而对体育器材的投入资金也很有限,导致大量的体育器材早已陈旧不堪。学生们受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传统的体育项目的热情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教育的发展。并且,不健全的体育器械存在着安全隐患,对教师和学生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

三、改革中专体育教育现状的策略分析

(一)支持德体美全面发展,素质与体质并存

中专院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体育课程计划,保证在校学生学习良好的专业技能,增强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拥有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健康的身体。校方应将课程计划落实到实处,将原来每周一节的体育课程,增加至两节或三节[2]。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学习和消化课程内容,增强身体锻炼,提高体育技能。真正做到素质与体制并存。

(二)甄选最新最有影响力的体育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普通中高等院校注重文化课知识教材的甄选,而中专类院校更重视专业技能类课程教材的甄选,两者都忽视了体育教育课程教材的甄选。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材的选择必须得到重视。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中专院校15到18岁的青少年甄选最适合的体育教材,有力的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三)争取教育相关部门的支持,增加体育教育资金投入

不论是政府,还是相关的教育机构,都应该重视中专院校的体育教育管理,支持新时代的教育观念[3]。增加教育资金和体育器材资金的投入,更换陈旧的体育设施,完善体育管理。积极组织中专体育院校体育竞技比赛,娱乐与教学相结合,支持引进开放的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保驾护航。结语中专院校是我国专业技术类人才的主要来源,中专院校的学生,是祖国朝气蓬勃的少年花朵。制定合理的教学课程,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教育所需器械,是保证中专院校学生身心合理发育的关键。因此体育教育也必须纳入改革项目之一,体育教育课程的完善是中专院校全面发展的保障。综上所述,改革我国中专院校的教育体制,增加体育教育课程的计划刻不容缓。

作者:唐亮 单位:丰城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青少年;田径训练;对策

众所周知,河南信阳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目前处于一个结构转型的阶段,田径训练形式由单一向多元发展,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不同业余体育训练形式之间的地位、比重正在调整和转换[1]。学校学训矛盾突出,难以妥善解决,可持续发展困难,所以,必须积极促进体教融合,以人为本,加强田径训练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以及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我省田径训练工作走上良性发展之路,继续保持体育大省的地位。因此,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加强业余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促进其全面发展

要切实重视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以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保护运动员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为田径训练运动员提供继续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强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县市级业余体校要逐渐移植到教育系统中来,并向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试点学校转变,以加强文化教育为重点,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运动人才[2]。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目的做出调整,从以往那种为竞技体育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办学思路变为既重视为竞技体育培养优秀后备人才,又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人的素质,增强吸引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通过拓宽渠道,调整专业方向,加强基础,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3]。

1.加强对教练员的培训

体育教练员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存在已得到社会的共识和肯定。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直接组织者,承担着培养运动员的重要任务,对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实现运动队的目标起着主导作用。 同时,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过程的主要监控者,教练员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竞技体育的成败,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练员才能培养出我省一流的运动员。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现代运动训练对教练员自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田径教练员也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良好的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实践证明,教练员岗位培训是提高教练员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举。国内外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成功经验,更能说明对教练员培训的重要性。[4]

2.对青少年田径训练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从重视青少年田径训练运动成绩到重视增强青少年田径训练学生体质、促进其健康。培养其体育的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并在此基础全面上发展,使运动技能不断提高,由强烈的竞技体育价值取向转变到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由单一的功能出发到重视整体功能的发挥,以培养竞技专才为目的到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人才为目的,这应该是青少年田径训练今后目标转变的方向。发掘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多重功能,发挥青少年田径训练的整体效应,对青少年田径训练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从以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青少年田径训练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3.建设和完善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网络

结构重视不同田径训练主体的多种利益,促进青少年田径训练多元化,以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来发展青少年田径训练,打破条块分割和森严的青少年田径训练等级结构,促进各青少年田径训练主体之间合理有序的流动与交流,促进和加强横向竞争,完善纵向层次的衔接和畅通输送渠道[5]。在横轴上,以加强和完善竞争为导向,积极支持和鼓励社会和个人等力量加入到青少年田径训练中,促进和完善教育系统青少年田径训练工作的开展,彻底改变体育系统一家办青少年田径训练模式单一的局面,并加强各青少年田径训练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正常合理和有序的流动。在纵轴上,把业余体校移植到教育系统中,并向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试点学校转变;压缩中专层次的体育运动中学的规模,促使其向体育院校和训练基地方向靠拢;完善教育系统中青少年田径训练的训练和输送体系。

二、学习国外以赛养赛的模式

在竞赛项目设置上可以学习国外以赛养赛的模式,也可引进和创新比赛形式,如系列赛,精英赛等。增加比赛次数,允许更多的人参加比赛,完善推荐制度和奖励制度,以便真实地检验训练效果,发现体育新秀和淡化青少年比赛的金牌意识[6]。建立和完善控制,检举,监督以及奖惩制度,加强对运动员的资格管理,建立数据中心,争取杜绝雇佣军和其它不正当行为。依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在可能情况下进行商业开发,和企业拉关系搞赞助,达到减轻经费压力,甚至以赛养赛的目的。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要依托社会,以多元化模式为发展方向,才是我省青少年田径训练发展的真正出路。

三、结语

调整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目的,增强吸引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通过调整专业方向,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要依托社会,以多元化模式为发展方向。切实重视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要走系统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练员自身素质也非常重要,应该建立起我省田径教练员继续再教育制度,并将教育系统的从事体育训练的教师也纳入到培养体系之中,可以依托我省高校的体育学院育院,通过暑假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

参考文献

[1]郭敏.把青少年体育工作推向新阶段[[J].少年体育训练.2003. 3

[2]左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教练员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5, 8

[3]邱爱华.教体结合是必由之路―看课余训练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02 ,8

篇(9)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84-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一副强壮的体魄至关重要,是完成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只有身心健康、体格强壮,才有机会参与社会的激烈竞争,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和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着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关心、培养他们是国家、社会以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教育摆脱了束缚,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只注重学习,忽视体育锻炼,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等。探索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它涉及到国家、社会、教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本文仅从体育教育的角度出发,谈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和认识,旨在提高人们对初中、高中体育课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使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一、目前现状

从我校2010年大学生体质测试的情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测试人数6875人,及格以上4574人,不及格人数2301人,不及格率竟高达33.4%。而这种情况呈上升趋势,2005年为25.8%,短短的五年整整提高了7.6%,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因素:

1.社会压力

社会需求的匮乏,使得每一个步入社会的人都将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成才,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成为每个人最大的愿望。对于青少年来说,考大学便成为他们唯一的出路,高考就是就业的第一道门槛。激烈的竞争使孩子们从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就已经开始了,压力自然也就产生了。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只想出路,很难顾及自身的锻炼。

2.家庭压力

社会的压力和望子成龙的心理愿望,使得家长早早地就背负起自己的使命。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对孩子的疼爱是可想而知的。作为家长,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个好的前程,出人头地。所以,家长们总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比别人更高的起点,竞相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如火如荼的各类补习班就是最好的证明,减负在此等社会环境下成为一句空话。

3.学校压力

学校同样面临着生存的各方面压力,排名、升学率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必然条件,使得学校不得不从入学的学苗开始就十分重视,随即便是近乎苛刻的要求和高压的管理。月考并以成绩分班,普通班、加强班、强中强,层层分班。此等做法虽早就被国家禁止,但在现实中却又普遍存在。谁都明白这样高负荷运转,必然带给学生高负荷的心理和不堪重负的压力,但是,没有办法只能违心地做下去。所以,留给孩子的空间越来越小。

二、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客观需求

我们知道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是有其生理特性的,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女孩子11~13岁,男孩子13~15岁的身体快速生长发育二期及其后3~4年的青少年生长发成熟期,这两个时期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这两个时期所对应的正是我们人生两个重要的时期――初中、高中阶段。

1.快速生长、发育期的身体特征及要求

快速生长、发育期主要表现在身高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这样就出现身体各系统发育不平衡的现象。由于身高、体重快速增长(身高每年7~8厘米;体重每年5~6公斤),使得身体素质发展失衡,力量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等身体各方面素质相对滞后。这时,需要注意的是减少孩子的身心压力,适当的进行一些系统的基本素质练习,以适应身体生长发育的要求。

2.青春成熟期的身体特征及要求

青春成熟期的到来,意味着身体生长、发育快速增长二期结束,标志着发展身体素质的最佳时期来临。这是青少年发展身体素质至关重要的3~4年时间,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阶段。这时,身体生长发育相对成熟,是发展各方面身体素质的最佳时期,一旦错过将永不再来。

事实上,这一时期对应的正是高中阶段,学生们早就为准备高考忙得焦头烂额,就连唯一的体育课也似有似无,根本就谈不上参加什么运动。素质锻炼几乎等于零。而身体生长、发育和发展身体素质时期的不可逆性,决定了学生素质下降是必然结果。

三、体育课在初中、高中阶段的重要性

由于综上所述的种种原因,体育课几乎成为学生唯一参与锻炼的户外运动,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良好的发展,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国家、社会、学校、家长都应高度重视,转变故有思维,改变目前现状,把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建议与措施:

1.在制度上保证体育课教学的完整性

国家应明令并监督学校从初中到高中实行正规的体育教学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删减甚至取缔,保证体育教学的系统化。减负是国家屡次倡导并要求的,但缺少制度上的约束,难以奏效。

只有在制度上建立明确机制并加以严格管理,让学校、家长、教师、学生都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充分地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参与体育锻炼,并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好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恢复与完善体育达标制度

长期以来,体育达标测试成为可有可无、形同虚设的产物,亦或没有亦或失去了真实性。虽然,在中考中算一项成绩,但实际上差别不大,根本起不到实际作用。必须建立完善的体育达标、体育加试制度,把体育成绩真正的纳入中考甚至高考成绩。从根本上解决重学习、轻体育的思想意识。

3.强化体育教学体系

对于体育课,不仅要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而且要在内容上、目标上实行规范化。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系统训练,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培养和训练,以期达到身体的平衡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要把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为己任。既要他们得到合理的锻炼又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听之任之。

总之,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提高他们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和个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决定了中学、高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而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下降表明:学校体育教育正在被种种客观现实吞噬着、侵占着,如何使之纳入正规化、常规化的教育体系,是我国目前应该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毽球运动;青少年;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3.028

1 前言

毽球运动是从我国古老的民间广为流传的踢毽子游戏衍生而来。踢毽子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热衷和喜爱。现代毽球运动首先起源于中国广州,由“网毽”运动过渡和发展而来。

1984年毽球被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1985年4月原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根据全国毽球发展的需要在苏州市举行了全国第一届毽球锦标赛,1988年2月中国毽球协会正式成立,原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于1991年审定并颁布了第一部《毽球竞赛规则》,以后又修改并再版了《毽球竞赛规则裁判法》[1]。近年来,中国的毽球运动与世界的交流和互访也日益频繁,这朵璀璨的民族传统体育之花正为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与繁荣积极做出着自己的贡献。然而,作为毽球运动的重要后备力量——青少年毽球运动的开展与普及却不尽理想,不仅青少年毽球运动的普及程度和竞技运动水平不高,而且目前在我国关注和专门研究青少年毽球运动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还为数不多。因此,在现阶段对青少年毽球运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思辨和分析,并据此提出与之可行的对策与建议,颇有现实意义。

2 青少年发展毽球运动的有利条件

2.1 毽球运动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众所周知,毽球运动是从我国古老的踢毽子游戏发展演化而来,踢毽子在我国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毽球运动的开展非常适宜我国的国情,一直有着非常良好的群众基础,人们喜爱和参与的程度较高。就毽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而言:毽球运动的比赛场地相对简单易行,器材简便经济,不受季节的影响,老少皆宜,其健身性、实效性、娱乐性、观赏性都十分明显。通过参与毽球运动,不仅可使练习者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得到发展;也有助于练习者心肺功能的增强和加强人体踝、膝、髋等关节的灵活性和灵敏性等,特别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成熟、身体的发育和机体机能提高。

2.2 毽球运动易于在学校开展,有效增强青少年体质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的下降已经引起国家教育部门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曾经专门撰文《学校体育的困局与破局——在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全面阐述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严峻性。由于我国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而学校、家长更看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和成绩,体育课往往只是传授基本的运动技能与方法,球类运动开展得并不多。

毽球运动相对于其它球类运动而言,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没有参与者身体之间的对抗和接触,受伤机率很小,而且趣味性和娱乐性很强,容易学习和掌握,易于在学校开展。通过毽球运动,不仅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躯干、背、腿以及骨骼、神经、肌肉等的正常发育[3],而且还能提高青少年的机体功能,有效改善青少年的代谢能力,增进心脏功能,使青少年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得到加强,从而增强其体质和体能。

2.3 促进青少年的交往和社会化

我国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生活空间相对封闭,独立性不强,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往往不知所措,各种心理问题时有发生,诚然,青少年之间缺乏交往无疑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参与毽球运动,从某种意义而言为其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其实,已有证实:体育与人的现代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4]。毽球运动在青少年中的开展,对培养青少年的团结互助、协同友爱、集体主义观念等都是大有裨益的,既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信任与关心,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促进着青少年的社会化,这些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4 国际普及程度不高,有利于发现和培养青少年毽球运动竞技人才

目前,就世界范围而言,开展毽球运动的国家还是少数,除德国和越南的毽球运动水平较高外,毽球运动在很多国家还属于冷门项目,较少数量的竞争对手也是我们发展毽球运动的一个有利条件。在我国,毽球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这就非常有利于发现和培养青少年毽球运动竞技人才,不断提高我国的毽球运动竞技水平和地位。

3 青少年毽球运动发展面临的问题

3.1学校和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毽球运动易于普及和开展,然而,社会和学校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学校体育中很少把毽球列为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青少年系统学习和参与毽球运动的机会不多;加之社会上关于毽球运动的相关报道和举办的各种活动也不多见,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毽球运动的开展、普及与发展。

3.2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跻身热门运动尚待时日

毽球运动是从我国古老的踢毽子游戏发展演化而来。追根溯源,毽球运动属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比网球、羽毛球、足球等热门运动项目而言,毽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乃至社会公众关心和关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那么,如何吸引和唤起人们,尤其是吸引和唤起青少年对毽球运动的关心和关注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也非常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类新闻媒体对毽球运动的广泛关注。

3.3 毽球师资力量薄弱,专项教练员匮乏

师资的重要性对于青少年毽球运动的发展不言而喻。但是,目前毽球运动的师资力量薄弱,专项教练员还较为匮乏,主要原因是在我国体育院校和体育院系中,培养毽球运动师资和专项教练员的大学还很少。没有充足的毽球师资作为保障,青少年往往难以接受到系统、全面、正规的毽球运动技能和理论的教育,也就很难激发和培养他们对毽球运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另一方面,高水平毽球运动专项教练员的匮乏,也很难发现和培养有潜质的青少年苗子,从而难以推动青少年毽球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

3.4国际交流不多,影响力不大

公众对某项运动项目的喜爱、关注和热衷,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由于该运动项目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较大,国际交流较为频繁。然而,现阶段毽球运动国际间的交流还很少,国际上的赛事也缺乏影响力,即使在国内有影响的赛事上也难觅踪影,长此以往,就很难激发广大青少年对毽球运动的关注和喜爱,非常不利于毽球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开展与发展。

4 对策与建议

4.1 提高毽球运动的普及程度,大力开展毽球运动

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如果能在学校体育课中开设毽球运动项目,不仅能有效提高毽球运动在学校的普及程度,使青少年主动参与到毽球运动中来,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对于提高毽球运动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也大有裨益。

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活动和举办与毽球运动相关的各种体育赛事、体育表演等,积极通过借鉴、传播、发展、合作的方式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推广和推进毽球运动的全民化、普及化和国际化,为我国毽球运动的普及、开展、发展、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相信这些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挖掘和发现毽球运动内在的巨大潜力和价值,从而真正提升毽球运动在体育运动中的地位。

4.2 加强社会对毽球运动的关注和宣传力度

毽球运动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勇于拼搏、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和坚韧不拔、勇于创新、善于开拓、宽厚包容的精神,而且在历史和时代的变迁与革新中,始终不断激发着中华儿女崇高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奋发向上的宝贵动力,毽球运动带给国人的精神价值是难以估量的。社会各种媒介和媒体应不断加强对毽球运动的关注力度和宣传力度[5],从而激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毽球运动的热衷和喜欢,这对于毽球运动今后的发展一定会起到长期性、全局性和深远性的影响和作用。

4.3 加大扶植力度和资金投入,提升毽球运动的竞技水平

相比其它运动项目而言,我国对毽球运动的扶植力度和经费投入还不多,资金投入过少往往会制约毽球运动的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升。此外,各种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业对毽球运动关注度不高、毽球运动的市场化和职业化的运作程度还较低。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对毽球运动的扶植力度和资金投入,把有限的资金重点发展毽球运动竞技水平较高的省、市,大力发展和培训青少年毽球运动竞技人才,积极吸纳企业对该项运动的赞助,在相关的政策上予以适当的倾斜和优惠,争取多的资金赞助和实物赞助,不断拓宽和拓展毽球运动的市场化和职业化运作,鼓励并大力支持其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的各项毽球赛事。

4.4 加强毽球运动的理论研究,提高科技含量

目前,毽球运动的技战术竞技水平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现阶段,我国对于毽球运动的理论研究,尤其是涉及到广大青少年的毽球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缺乏权威性、系统性、全面性的专项研究,特别是结合有关哲学、美学、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等的理论研究还不多见,研究人员的素质也还参差不齐,不少毽球运动的教练员是由其它运动专项转行而来。这些状况不仅限制了毽球运动的理论研究水平和科技含量,而且也制约其今后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建议在毽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运动队要主动与体育院校和体育科研机构加强合作、联系和科技攻关,共同推进毽球运动,尤其是青少年毽球运动的开展、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郑超,张林泉,高章宁. 怎样踢好毽球[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1-16.

[2] 王登峰. 学校体育的困局与破局——在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1):1-7.

[3] 杨汀南. 儿童少年解剖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2-8.

篇(11)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and research training game summary, the importance of juvenile table tennis players are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 the juvenile table tennis players in psychological quality problems are analysized and I pointed out the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These reasons are nervoustimid and so on. The availabl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improving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juvenile table tennis players.

【Keywords】 paddler; teenager;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method

1、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特点及重要性

1.1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特点

青少年是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人之前。这段时期的人多为学生,且也进入人生的转变期,对各种现象比较敏感,心智并没有完全成熟。但在注意力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好的目的性,稳定性与选择性,特别是对新颖、独特、多样的训练方法很感兴趣,同时也易被一些外在事物所吸引。对于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而言,他们感情较为丰富,对比赛既兴奋又易冲动,常常会因为一分、一局抑或一场比赛的胜负而大喜大悲。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对运动员心理训练重视程度不够。

1.2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高低,在其从事竞技体育活动时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乒乓球运动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出色,具有较高的技、战术水平,但在关键的比赛中,由于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差,不能很好的排除外界各种干扰,以致于出现心理紧张,胆怯,头脑短暂空白,过度激动等负面情绪和心理障碍。这就是心理素质差造成的。心理素质训练是掌握专项技、战术的强大的动力,它可以使运动员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更好、更快地得到完整与发展,在运动训练或比赛中形成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帮助运动员完成训练任务,以及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

2、我国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2.1过度紧张状态

由于青少年运动员缺乏比赛经验,缺乏对比赛正确认识,自信心严重不足,训练过度,恢复不好,睡眠不足,对成绩期望度过高,导致在重大比赛中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脸色苍白,血压下降,出冷汗,肢体僵硬,求胜欲下降,失误频繁。

2.2过分胆怯

青少年运动员常常会出现胆怯现象,主要是由于运动员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对手的能力,给自己造成心理压力,同时参加大型比赛的经验缺乏,对观众、环境不适应等造成的。胆怯表现为大脑控制系统陷入混乱状态,打乱了神经系统的控制,引起机能失调,使运动员在比赛时不能发挥出应有水平。

2.3过度淡漠

青少年赛前淡漠状态与运动员大皮层兴奋过程下降,抑制过强有关。表现为参赛者感觉全身无力,情绪低落,动作缓慢,缺乏信心,反应迟钝,对比赛有畏惧感。

2.4注意力分散

注意力分散就是通常所说的“分心”。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外界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在比赛中,他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而导致注意力分散,如观众的掌声,教练员的举动,赛场中的广告牌等。

2.5过度兴奋

运动员在赛前兴奋的过早,使机体的各方面过早地调动起来,能量消耗过多。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心跳加快,食欲不振,尿频,失眠,急于比赛。虽然在比赛中信心十足,体力充沛,但由于过分兴奋,致使赛中用力过猛,动作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球的落点把握不准,很难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不能将比赛的状态调到最佳。

3、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具体建议

3.1培养青少年乒乓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参赛动机

在日常的训练中,教练员要重视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的教育。要使运动员从中认识到取得优秀运动成绩不仅仅是对个人,更对家庭,乃至民族,国家都有十分重要且巨大的价值,从而端正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态度。

3.2加强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训练过程中,逐渐提高训练难易程度,随难易程度增加,要求运动员通过自身意志努力,来培养青少年运动员顽强和坚韧的品质。勇于超越自我,超越对手。在比赛中出现不利情况下,不气馁,不放弃,顽强拼搏,认真接好每一板球。

3.3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注意力的调整能力是青少年运动员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这主要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训练因素有关。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有每分必争、克服外界干扰、保持正确的心态。首先是每一分必争。在训练中,尤其在心境不佳,疲劳时,要注意努力克服自己惰性思想,并尽量把训练看作比赛,认真对待,做到每分必争。其次克服外界干扰。在训练中,要有意识的在各种干扰下练球,比如观众叫喊下,灯光刺激下。有意识的克服自己情绪上的波动,特别是急躁发火,害怕示弱等很难控制的心境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再次保持正确心态。在比赛中,不要过分考虑个人的得失以及和比赛无关的事,要把全部精力投入比赛中去。

3.4模拟比赛场上情况训练

比赛场上许多突况是难以预料的,因此要尽可能地模拟比赛场上的情况进行训练。首先要根据对手特点模拟。模仿对手技、战术的特点以及比赛习惯、风格。其次在不同比赛起点模拟。安排不同比分下的比赛,如6:6,8:8,7:9,10:10。解决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进入状态较慢,尾局心理压力过大等问题。再次是裁判员误判和错判模拟,裁判员的误判和错判容易让运动员产生不良的心态。对此模拟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集中注意力,从而克服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后是场外情景和观众模拟。在训练中应组织一些观众,制造现场氛围,可以起哄,为自己喜欢的球员加油,使运动员犹如身临比赛现场,逐渐养成心无旁鹜、充耳不闻的良好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02-309.

[2]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40-273.

[3]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50-60.

[4]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8-188.

[5]体育院系通用教材《心理学》编写组.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0:120.

[6]周京兰,李莉.乒乓球竞赛过程的心理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9,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