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浅谈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根据地理学习的特点,多引导学生读图、用图、绘图
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应重视对地理图像的运用,通过阅读、合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读图: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运用地图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便于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易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用图:引导学生读图不是说顺手拈来,越多越好,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认真考虑怎么使用地图才以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绘图:在教学中让学生绘制简化图,有利于学生对图的记忆和知识点的掌握。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和四大洋”一节的教学中,考虑到让学生同时记住它们的名称、分布和形状不太容易,而这一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知识点,所以我采用了首先读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绘制简单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并填图的方法。这样首先通过读图进行观察比较,再通过绘图加强学生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形状。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初中地理新课标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要在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和启发很有必要性。
1、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一节的教学中,我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在回答地图有哪三个基本要素这一问题时,没有出现我预想的正确答案,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回答“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指向标、图例”,这是他们从教材13页地图中得到的答案,这时候如果我简单地作一个纠正的话可能会让学生不解,于是,我让他们自己从教材的文字叙述中获取正确答案,再提问“指向标是属于哪一个要素的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又可加深印象。
在面对这种难度的知识点学习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得出正确答案,这时,如果老师直接说出正确答案教学效率不一定高,而且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采用教师引导,让学生自我纠正、自我评价的办法解决问题。在不断的追问过程中,不仅可以将学生引导到一定高度,而且还拓展了教师思维,提高应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教材前后内容的联系,让地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置有效提问。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不是零散的、相对独立的关系,这些知识其实都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擅于寻找这种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这种联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势和地形》一节中学习五种地形时,在学生读图后提问:在这五种地形中,哪一种地形是贵州没有的呢?学生经过思考一般都可准确回答贵州没有平原,这时就可以将其余四种地形与实际相联系进一步追问,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贵阳市就是在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小盆地内,而贵阳到安顺一带分布着大面积的丘陵,贵州省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形就是山地,从而让学生掌握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及差别。
2、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有效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认为对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有效评价的必要性不亚于设置课堂有效提问,有效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答案的正确与否,优点和不足有一个较为的准确认识,对其准确掌握所学地理知识及下一步的学习有很好的提示作用。同时,如果教师擅长从学生的答案中去寻找闪光点进行及时肯定的话,也能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集中思维能力。
所谓有效教学中的有效就是指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后促使学生能够得到具体的进步。而有效教学中教学则是教师引起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策略。简而言之,有效性教学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愉悦的。在进行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时,如果教师难以把握好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对日后的生活工作发展等有实际的用处,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灌输式的照本宣科,让学生通过地理课学习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的规律。以便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气候、地理位置等主要内容,昼夜现象、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等地球公转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师通过怎样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我归纳了以下三个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图片表格相结合的讲解方法
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起步阶段,能够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具体该怎样展开有效的地理教学呢?从教材内容来看,气候、地形等都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例如,我们受到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明显,并且包含有温带、亚热带以及热带众多热量带,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向学生展示地图、热带划分地图,地球公转示意图等图片资料,可以使得学生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直观认识和理解。避免抽象的教材让学生感到乏味,特别是学生地理知识的相对薄弱,如果通过图片资料和表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建立对地理知识在感官上的感受力。在经过教师的分析、对比等方法的表述引导学生产生对新事物的形象,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优化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的趣味性和简练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接受课堂上的知识重点,并展开思考,又将思考的范畴以课堂的知识点为中心,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
二、把地理学习的重要知识点融入学生实际生活
利用学校现有的地理教学教材进行地理教学,比如,利用地球仪、电筒、幻灯片等方式演示一年中地球运动的变化和直射点的位置、时间,以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等知识点。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到地球的运动在地球表面所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对日常生活里司空见惯的地理想象进行观察、分析。比如,太阳直射点位置的不断变化,而且直射点的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现象也不一样。又例如,在气候教学中让从身边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全年气候变化去直观地了解气候特点以及类型,并且引导学生分析当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可以起到练习的效果。在一堂课的时间里,学生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为了拓宽地理教学的覆盖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外也进行地理学科的学习,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地理现象的同时不断地积累地理方面的知识储备。初中的地理教学内容和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通过地理课的学习掌握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为日后的工作发展、生活实际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学习自觉地找课本上重点和关键词,把课本和实际联系起来去找问题,并且作出概括、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采用互动教学和竞赛等机制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比如,在国家地理位置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通过教学仪器进行直观的传授知识,一方面也采用师生互动,向学生提倡带有竞争性互问互答等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地理中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知识点比较高中要多。主要是让学生对于一些国家地区、气候、地形等的学习与认识和记忆。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所见所闻的记忆和观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生活地区的地形特点进行概括性的描述。比如,生活在丘陵地区的学生,对自己的环境描述会是:耕地少,山低矮,耕地显示山地特点,土地并不肥沃。并且向其他学生提问这样的地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并展开探究的积极性。在学生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教师因扮演引导作用,并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断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优秀学生的能力水平,加强对学困生的基础教育,使全体学生都可以享受教学的成果。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善于鼓励学生,给学生一些鼓励的话语,比如,“非常好;你们太棒了;虽然出现了这样的失误,但你的表达能力很强”等等这样的鼓励性语言。教师通过和学生有效的互动,并激励学生的学习地理热情,通过创新学生间的竞争机制等多种方法,有效地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对日后的生活工作发展等有实际的用处,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灌输式的照本宣科,让学生通过地理课学习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的规律。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教材和实际的结合,通过采用多种手段强化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全体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为今后的工作发展、生活便利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断深化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语言,加强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特质和变化,调整初中地理教学的策略,巩固学生地理学科方面的基础,利用教学的实践来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菲菲.基于实际,联系生活――论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好家长,2014(47):119.
[2]吴瑜.打造高效课堂感受地理魅力――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4):142.
[3]杨铭刚.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5):28.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投影仪等各种电教手段来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的地理事物。地理内容广泛复杂,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性及现象的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困难性。而电化教学正好能解决这些教学上的问题。
1、化虚为实。比如,在讲"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这一章节时,笔者曾在两个班采用不同的尝试。甲班按步就班细讲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乙班只放了两段录像,一段是中国商业发展史及当今商业形式和商业发展成就,另一段是关于中国主要旅游景观的介绍。结果两个班的反响截然不同:甲班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乙班学生因有"走马观花,身临其境"的体会,所以,除能掌握本节内容外,还对地理这门学科大感兴趣。2、化远为近。地球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神密而难以想象,因而对学生的讲授及学生的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录像可高度浓缩、生动表现出星体的位置、形状、运动等特征,把遥远的星体推到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理解就容易多了。同样也可把全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动植物形态等通过荧屏推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随镜头周游世界中,以实物作对比来体会、理解各相关知识点。3、化静为动。地理现象中很多都是动态的,如洋流、地壳运动等,其漫长的演变和运动过程使人感到抽象又无法察觉它的变化,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但如果通过幻灯或录像可化静为动,让学生直接感觉到地理现象的发生演变过程。
二、注重问题的创设。
问题往往是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最好手段,针对初中学生上课注意力坚持不很长的特点,采用提问题能使学生整节课围绕老师思考,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问题的设置一方面可由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另一方面,可由教材中的"想一想"、"做一做"等来逐步引导学生。基于这一点,在讲述地震这一内容时,以大家所熟悉的前几年发生的5.12大地震为例,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大地震?属于什么类型的地震?还有哪些地方可能发生地震?要求学生在看书的同时,带着问题逐一解决。还要求学生从新的角度,或反向等不同途径来进行思维,大胆地想象各种问题还可能有否其他答案,提供学生的思考余地。一堂课下来,从反馈回的结果表明,采用这种"创设问题的方法",不但学生能及时地掌握地震的有关系统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能力。此外,还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三、以插图抛砖引玉。
现在中学地理教材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有丰富多彩的插图:地图、统计图表、图画、漫画等。其中漫画以其新颖别致在教材中倍受学生的青睐,当然,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对漫画的理解能力并不是那么深刻,可能还停留在欣赏画面的花花绿绿、热热闹闹,也就是说只局限于表面现象。因此,老师必须利用学生这种对漫画的好奇,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剖析出漫画所表现的实质问题,真正把这种吸引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如在讲授初一地理第六章第二节关于"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问题"时,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苦难的母亲"漫画,要求学生阅读图中内容,提示学生既要注意图中的每一个细微内容,又要回顾前面所学习过的关于世界人口的发展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要及时地对一些同学认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由老师作总结,在肯定同学们认识的同时,还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经过这样的尝试,学生大多数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反响也很好。可见,这种教学,重在强调学生在接受感性认识之后,再对知识进行理性化的教学,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和积累。
四、适当设置游戏。
一、充分展现地理教师的个人魅力,使学生“爱屋及乌”
初中生的学习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彩,对任课教师的喜欢与否,在一定程度可以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更要加强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例如:运用高超、精湛的教学技术;幽默风趣、具有号召力的语言表达;赏心悦目的板书;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版图等。如果你能用几分钟的时间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形象逼真的世界地图,那么,学生肯定对你非常佩服。另外,初中生的思想处在一个分水岭,他们更需要教师关注其内心世界,因此,我们应该用心灵去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经历体验、家庭等方面,成为他们生活上的良师益友,学生自然就会感激你、喜欢你,从而“爱屋及乌”而喜欢地理课程。
二、上好地理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既有自然科学知识,又有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学习地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绪论《与同学们谈地理》是学习地理的关键一节,绝不能认为它是可有可无的内容。笔者上课前对这一节教学精心设计。例如:我国有许多大江大河,为什么有的称江、有的叫河呢?我们泉州的九一路为什么改名为九一街?南俊巷为什么更名为南俊路?为什么地球表面有些地方山岭崎岖,有些地方却平原坦荡?在国际长跑比赛中,为什么一些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常常能够取得好成绩?……鼓励同学们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对于这些问题,同学们虽然一下子难以找到满意的答案,但是激发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与此同时,我归纳得出生活离不开地理,让同学们明白学好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并且给学生介绍一些学好地理的方法,为整个地理学习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起了个好头。
重视上好第一堂课
三、好的开头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学生刚接触地理这门课程,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绪论”部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堂课激发好了,以后的地理教学也就容易多了。在“绪论”部分我通常是这样做的:首先,用初一新生都比较喜欢的脑筋急转弯引入。如:“小蚂蚁从北京到香港只用了几秒钟,为什么?”然后用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身边例子(水果)为例,阐述不同的地方盛产不同的水果,其原因是:气候条件不同。其次,再设问小明中学毕业后到海南做羽绒服生意,为何亏本?待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后,再逐一对书本上的插图进行讲解,得出结论。最后,再总结以上涉猎到的种种都与它――地理有关。运用此种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游思,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地球偏向力”的时候提出:黄河两岸是否对称?如不对称,哪一岸陡?哪一岸缓?讲“风蚀作用”时提出:为什么开封北城墙的砖上会有许多洞穴。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提出:骆驼刺为什么根系特别发达,而其地上部分又特别矮小?在教学“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使学生顿时产生一种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的欲望,进而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五、紧密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对地理图像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善于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
例如,讲我国降水分布特征,应以地图为骨架,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教学过程,找到答案.首先,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根据教材提出的读图要求,找出1600mm,800mm,400mm,200mm几条等降水量线,用蓝色笔描出后三条等降水量线.仔细观察上述每一条线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对它们的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明确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状况及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养成动手习惯,训练绘图制表技能
绘图制表要求学生能模仿,记忆与想象,做到手,眼,脑并用,这样将有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提供学生动手绘画制表的机会,我们一般采取“以图释文”,“以图示理”的策略,通过这样的图文变换训练能加强学生对地图的认识,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地图意识的目的。
以图释文:是将课本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或图表信息,利用图像的直观性来表述教材中繁难的文字内容,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从丰富形象思维能力向多角度的抽象思维能力过渡是大有益处的.例如我们在国家地理"印度"的教学中,采用让学生自学课文,自己绘制国家的轮廓,把这个国家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典型的地理事物,主要城市等在自己的简图上填,绘出来,再通过投影展示结合学生自己的讲解就收到较好的效果。
3.培养用图习惯,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要能很好地从地图中获取,解析,应用地图信息,从而有效地解决地理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大量的地图知识(比例尺,方向,图例及注记),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各种地图技能(等值线判读,绘图)才能完成.通过尝试“一图多用”,“多图并用”方式来展开教学。
如在“长江水能”的教学中,我们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长江水系图”和“长江干流剖面图”,然后再要求学生分析并明确长江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段,即是落差大的河段,落差大小与长江流进地区地形,地势有密切联系,这就揭示了地形,地势与水力资源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多图并用”,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深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地图意识及思维能力。
4.构建心理地图,提升学习水平
学生在头脑中的心理地图(即在心理上形成地图表象)有各国政区图,地形图,人口分布图,工农业布局图,各类示意图,图表等.学生在身边没有地图,图表时能凭借自己头脑中的心理地图进行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各类地理问题,总结并记忆地理规律,预测未来,这是一种重要生存能力,也是新课改重要理念。
在学习“南方地区”时,我先是播放一段“鱼米之乡”的录像,然后,让学生分析南方地区成为“鱼米之乡”的缘故;之后我把话题引入“长江98洪水”,让学生分析南方地区近年来多发洪涝灾害的原因;最后我又指出南方地区湖泊面积减少,深度变浅的现实,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总之,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358-02
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些品质都是终身学习社会所必须的。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将成为一种必然。
1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具体说来,探究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
1.1 具有主动性:探究性学习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必须是学生主动参加活动。因此,从心理学角度看,探究性学习要顾及学生主体的好奇、兴趣、疑问,教师要注意挖掘。
1.2 具有问题性。“探究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它强调了学生自主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然后运用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1.3 具有开放性。探究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学习目标也具有开放性,在内容上也是开放的。探究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采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也不是唯一的,具有多元性,因此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1.4 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就是把思维的空间交给了学生,那么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思维、新创意、新设计。同时,周围的客观环境也会有新的变化,对此,教师要随时发现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并善于捕捉,以促使学生兴趣的火花不断迸发,使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2 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2.1 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设计探究性问题。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获得情感体验。
2.2 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探究性学习形式多样,在校内要查阅资料,动手做实验;在校外,到工厂、社区搞社会调查,这些场所都需要教师认真组织,周密安排,以免组织不当,费时费力,影响效果。
2.3 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对探究的课题确定是全过程关键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研究成果的质量。教师要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全过程。在这一 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总之,地理教师要努力促使自己变革教育观念,并将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其具体的行动要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中学地理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多种学习机会中,学生有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3 探究性学习实施的途径
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还处在尝试阶段,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3.1 从教材中确定探究的主题: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成因等知识,虽然前人已有定论,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问题设计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过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民族》一课时,可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某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作为探究课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利用网络及各种媒体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探究的课题要注意适合学生进行研究,不切实际的大而空的课题往往得不偿失。
3.2 从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亲身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如收集资料、调查、访问等去直接感受。如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水资源》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进行,由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可设计如下课题:(1)当地用水资源有哪几种类型;(2)当地用水分为几类;(3)当地以哪种灌溉方式为主;(4)当地种植的农作物与水资源是否适合等等,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指定一名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各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探究活动,最后全班会战,这样可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水资源利用类型,并提出一些节水的建议和措施。
长期以来,初中地理成绩一般不纳入升学考试成绩中,在应试思维的主导下地理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地理教学逐渐边缘化,部分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也越来越低下。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对地理教学还持有一定热情,但由于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率、效果低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是值得教育者深思的课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基础教育对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和学生来说,用所学科目是否列入中考,是否值得下工夫分配教学和学习时间。地理并非升学考试科目,与语数英相比地位显然不能同日而语。对刚刚走入初中校门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刚刚接触地理学科的时候还表现出浓厚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极性会越来越低。
2.专业教师缺乏。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校缺乏有地理方面丰富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提高教学质量是不现实的。由于地理教学经验缺乏,许多教师课堂上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学生无法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有效学习。地理对初中生来说是一门全新课程,大多数教师在任务的设置难度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导致学生从心理上远离课堂,对学习地理感觉索然无趣。
3.管理不善,教学时效性不高。
很多初中学校对地理课程不太重视,相关仪器设备配备少,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辅助的地理教学设备。有的学校即使有配备,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将相关教学资源合理地融入课堂讲解。同时,教学方法落后,手段单一,导致课堂教学失去了时效性。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1.提高认识。
首先是转变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主导者,学生只是在台下被动地听。如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降低学生听课、记忆的效率,极大地束缚学生的发散思维。当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和环境观。其次是更新教学理念。地理人才的培养是从初中开始的,初中生学习地理状况光靠广大地理教师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更多的学校应该把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提高一个新的水平。再次是加快教师教学意识的强化、教学观念的更新及教学技能的改进,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努力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2.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缺少专业人才的初中地理教师是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改变教师的教学只停留在机械的记忆水平上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忆、想象、比较、判断等方面的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创造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初中地理教师队伍,有效避免任课教师选择的随意性。
3.强化地理教学管理,注重教学的时效性。
(1)注重学法指导。地理学科显著特征是插图多且配有地图册。每讲到某一地理事物都要时时提醒学生,学习地理时必须图文并读,如:教学“黄土高原”时,可以引导学生看“黄土高原素描图”,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对地理课程教学特点加以利用地理学科理论性方面知识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关键。对于这方面知识,必须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如“地图和地球”这一章不但要精讲细讲,还要经常反复讲,指导学生理解并牢记。对于区域分异、人文现象的叙述性知识多讲则无味,教师只需列出提纲使他们综合比较就可以了。还要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课外不但增长了他们的实际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把书本知识变为实际知识,强化了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一是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随着地理知识传播渠道的逐渐扩大,地理课需要改变过去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活动为主、评价在后的教学思想。可以利用课内时间创设特定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地理新闻活动和地理新闻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二是以图辅教,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需要发挥教学的直观、生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今知识的更新非常快,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学习。特别是电子地图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能够使学生掌握地理课程中的空间分布规律,促使学生足够细致地发掘教材,并主动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三是实现地理教学的生活化,生活化就是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完善教学设备。学校管理者要配备一些基本教具,如:地球仪、挂图、地形模型等。教具的直观性避免了课堂上干巴巴地讲解的现象,用地图或模型演示不但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利用多媒体时应注意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关系,但是避免过度形式化,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地理课堂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要构建多元化的地理课堂,不断推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效民.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6).
[2]袁佳敏.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118-01
近些年来,初中地理教育受到了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与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使得教学水平持续处在低谷状态。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的课时、师资及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初中阶段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多的学生没有学会经纬度的判读、实地距离的量算以及方位的判断等实用技能,没有对基本的中国地理及世界地理知识进行很好的掌握。可见,初中地理教学是当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急需突破的薄弱环节。本文将围绕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浅谈以下几点: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融入情感教育
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都过于看重知识目标,而对情感目标有所忽视。非地理专业的地理任课教师一般都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般都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没有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他们主要的学习驱动力还是愉悦的心情和浓厚的兴趣,甚至是对教师的好感。假如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他们也就不会喜欢地理,也就无法学好地理。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指的是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学习地理知识的愉悦。让课堂中充满欢声笑语,需要教师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亲和力。由于年龄差异会导致师生间存在一定的“代沟”,部分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萌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能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教师应该更多的考虑怎样让自己的心理年龄更加年轻化、怎样更好地适应学生、怎样和学生产生“共鸣”。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都会让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乐于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愉快”。
二、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地理教学方面,地理知识的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广泛,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唯一渠道。所以,地理教师要转变角色,变以往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为“师生互动教学”的教学方法。同时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既包括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社区、网络和野外的“课堂”。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组织起来亲身经历这些过程,如开展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及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并且要注意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如在一堂初中地理观摩课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学生们都开始议论纷纷。
三、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
长期以来,很多学校的初中地理课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常常在地理教学中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引入新课一般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另外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枯燥的看书划书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新课的新的有效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对国内外的地理新闻进行评述;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对地理趣闻进行评述,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趣味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创编开放性题目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将教学目标及奖励目标提出,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表扬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鼓励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少批评多表扬;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电脑软件或道具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四、对地图加以充分利用
在地理教育中,地图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因初中地理学科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学生不用对地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完全可借助地图来对相关知识加以掌握。就算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和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地图是帮助学生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他们地理思维的重要手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图既是教具,又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和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对这些图象加强了解,对判读方法加以掌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地图在课堂中的引入也将越来越多,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地理教师本身对地图能力与地图教学能力比较欠缺,则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而目前部分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的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较低的表现。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常常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这和地理教师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地理教师应该对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引起重视。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素质教育,使得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初中必须对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确保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当前,初中在地理教学时,教学效果并不良好,因而与新课程标准存在不相符之处。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完善的教学理念,而且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教学也有一定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初中地理教学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期间,加强师生互动,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中来。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师加大地理活动教学力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其团队精神,提升其思维和实践能力。学以致用。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并不是简单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已,而是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能够实现服务于生活。
二、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偏低
一些学校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没有全部从学生角度出发,只是要求学生硬性记忆地理知识,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缺乏教师的引导,没有有效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对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不良影响。
(二)课堂教学效果偏低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偏低,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1]。地理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而且课时较少,那么,在紧张的节奏下,地理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良好。
(三)师资力量薄弱
导致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偏低与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有直接关系。目前,一些初中学校由于资金原因,使得地理教学设备不健全,而且具有高学历和丰富经验的教师还十分匮乏。然而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学为了满足基本要求,必须具备完善的教学设施,教师采取全新的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地理教学效果有所提升。
三、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
(一)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某初中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通过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地理教学必须完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中,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地势与地形”教学期间,教师向学生提出中国的地势问题,学生结合所学习的地理知识,然后师生相互沟通,对中国的地势进行全面分析[2]。总之,通过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利用地图教学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期间,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地理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合理利用地图教学法,从而为地理教学效果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地图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这知识和现象。同时,地理智慧和地理技能都在地图中突显出来,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运用地图展开教学,正确培养学生用图和读图的习惯。例如,在“西半球的国家”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合理利用地图教学,能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地理知识的理解。对西半球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尤其是关注图例和读图名称,然后考虑地域范围和地理界限,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读图的要点,并从多个角度出发去观察地图,进而对西半球的国家地域特征予以了解[3]。总之,地理教师通过合理运用地图教学法,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去分析地理现象和事物,在地图的作用下获取相关信息,从而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在各行各业,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指导下学习到丰富的地理知识。教师在教学前,应该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在网络上搜集与课程相关的内容,与地理教学有机联系在一起,然后在课堂上,教师讲解有关地理知识,并在多媒体的作用下,使得学生获取丰富的地理知识,从而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听讲,最终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结束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师采取识图和读图展开地理教学,进而为学生地理意识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然后学生将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满足学以致用的要求,能够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学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并在全新的教学观念下开展地理教学活动,使得地理教学能够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薛宏.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途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7):35.
一、学科特点
地理学科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知识较散乱,图表内容较多,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且又比较抽象。因此,初中生普遍缺乏学习地理的时间,也未对地理学科形成足够的重视。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以及不断深化的素质教育理念,初中地理的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且新颖,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学更应以“一切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不再单纯强调知识点,而是更为关注知识的趣味性、代表性以及学生的实践性。
同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应更为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激发,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与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教学方法探析
1.充分发掘教材资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地理图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地理图像,比如:统计图、分布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其作为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利用,有利于学生更为直观且充分地认识,并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各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等。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发掘并利用教材中的图像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其主体地位,灵活而有效地使用地图等图像工具。
例如:以“欧洲”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图文合一的模式灵活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对欧洲的大体形式构造图进行观察,了解并指出欧洲各个大国的整体分布情况,掌握各个国家的大致位置。在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熟悉欧洲的大致地图形状,并分析欧洲各国的自然、经济状况等。这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再比如:教师在教授世界地震与火山分布这个知识点时,可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对“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与“六大板块示意图”进行比较,找出火山的分布特点及板块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得出结论:板块交界处为火山与地震的集中处。这样的教学方法比教师直接宣布结果更有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利用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所进行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读图、理解图、分析图等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其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提升。在充分发掘并利用教材资源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突出了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2.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便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是一个重要且关键的环节,虽然只占有很少的时间,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可以在课程讲解之前,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图片或视频短片的播放,以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促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差异时,就可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西游记》中“过火焰山”的相关情节,并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唐僧师徒千辛万苦要过的火焰山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吗?这样,在瞬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也会很愿意举手发言,教师再趁热打铁,引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相关地理情况与知识等,就可以很好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联系实际生活,将地理知识延伸进生活领域
新课程标准指出:知识应来源于生活,并最终为生活所服务。地理知识与人们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也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所处地、所处环境进行知识的传授。
例如:在气温、气温带以及气候特征等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校当地的天气或者某一时间段内当地气候的变化等,为学生进行细致、详尽的讲解,这样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便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其学会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地理问题与现象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与深化,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发展的核心理念,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更应放眼于学生的未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其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将课堂打造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阵地。
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为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地理教师应不断冲破传统教学模式与理念的束缚,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讨论,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最终提高其综合素质与能力,引导其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地理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09-02
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授课程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案,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方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在多年对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发现一些教学方案,包括其他课程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引入到地理教学中去,通过尝试这些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初中地理课本中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加固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1]。这些方法主要包括:
一、给学生主动权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这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来讲述对本章的认识,重点举例说明问题。例如讲述到中国长城一部分,老师应该让学生去搜索信息:长城的年代、建立者、相关的故事等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主动,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全面,对地理内容记忆的更牢固。老师通过对学生所阐述的问题,进行总结,纠正他们认识中的错误,提出他们所述问题中的正确信息,然后逐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本教学中。这样的讲课会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掌握不够的知识中,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2]。如果要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老师就要学会让学生自己去发掘自己的潜力,这样学生才会信服老师,感谢老师,和老师做朋友。所以学习的主动权一旦给了学生,就会出现另一中现象——学生积极的查阅和搜寻信息,以达到他们在课堂上“露脸”的机会的目的。这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二、让学生自己总结
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对于以记忆为主的初中地理知识。这里不详细讲述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主要对新教学方案进行阐述。上课过程中,老师不仅是需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如何去学习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如何学会理清知识纹理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讲述到世界地理这一部分,老师可以将大标题和小标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通过对课本的阅读,让他们自己把其他的内容丰富上去。这样就会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有了很多的条理,而且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通过老师写的框架去很好地掌握。当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认可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标注课本的大小标题,然后通过搜索知识,去丰富这些内容。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一种自学的方式,这种方式还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一门课程中。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新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学生自己讲,老师评论式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堂授课中占主导地位,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会令学生感觉到乏味,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增加学生的自主时间是现在新教学方法的一个实现形式,这种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老师在课前留给部分同学作业,让他们通过对下节课的预习,然后在课上给同学们讲课。这样不仅使这名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牢固,更激励了其他同学对知识的学习。不仅如此,让学生给学生讲课,让学生们有了很大的新鲜感,所以上课效率就会提高很多。通过近三个月的教育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方案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上学期同学的平均成绩在73左右,而这学期的小测中,学生的平均成绩达到了79,可见这以教学方案的有效性。目前这种教学方式在中学教学中,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学校应该大胆的创新,把这种教学方式纳入教学内容中。期待这种方法在中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增加多媒体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是有着很多的特征的[3],主要是由于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其次是学生不能直观的去观察和描述某一地理环境,这些都给地理教学带来了局限性。近十几年多媒体教学的兴起,在各科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不受宏观与微观、时间和空间地域的限制,而且可以直观的传输给人的各种感官和思维,通过其音响、图片、色彩以及动画等内容将地理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地理相关事物形象真实地表现出来。它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去观看这个世界地理现象。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而且可以使具体的事物抽象化、概念化,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一个复杂的地理知识,大大缩短了教学历程,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很形象的将一个事物描述的很清晰,而且可以重复的播放,来增强学生的记忆。例如在讲到《地球的结构》一节时,多媒体可以通过演示地球结构的模型,来形象的讲述地球的详细结构。多媒体中的立体图演示,可以详细的讲述地球的地核、地幔以及地壳等知识。这可以将以往需要一周讲述的知识,在一节课内给同学讲述清楚,可见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新时代的新教育方法,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对学生的潜力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由被动变主动,形成了很好的教与学的环境,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